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提取与检测方法

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提取与检测方法
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提取与检测方法

短链脂肪酸代谢组学检测具体方法及步骤

短链脂肪酸代谢组学检测具体方法及步骤 短链脂肪酸(SCFAs),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是由微生物对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少数情况下是蛋白)发酵产生,SCFAs逐渐作为调节饮食、肠道微生物和宿主的信号分子而被人熟知,在肠道中,SCFAs对人肠道健康十分有益,可以改善身体组成、葡萄糖稳态、血脂谱、降低体重和结肠癌风险。SCFAs作为主要的能量底物也可以起到抗炎、抗癌作用。SCFAs会通过各种机制影响慢性疾病,并在维持结肠上皮细胞代谢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保护结肠免于外部伤害并对结肠疾病有着潜在的积极影响。 服务介绍 技术优势 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专业的数据预处理,差异化合物筛选和PCA模式识别。 技术路线

技术参数 样本要求 生物学重复 样本数量:植物和微生物n≥6,动物样本n≥10,临床样本n≥30,所有重复样本独立分析。 其他种类的样品在收集之前请联系公司销售工程师。 检测平台 GC-MS (Agilent 7890B-5977B) 常规项目周期

实验检测:30个工作日(从收到客户预付款并收到样品之日起)数据分析:5个工作日 应用方向 1、药物或保健品的开发研究 2、疾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发现研究 案例分析 短链脂肪酸(SCFAs),是细菌代谢产生的可以调节饮食、微生物群和宿主之间互作关系的一类物质。本研究对SCFAs以及它们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将已知数量的13C标记的乙酸、丙酸和丁酸通过结肠释放胶囊引入到12名健康受试者结肠中,同时测量血浆中13C标记的SCFAs、Glucose、Cholesterol和Fatty Acids 含量,并定量肠道细菌丁酸的产出能力。研究表明,结肠中乙酸、丙酸、丁酸的系统利用率分别是36%、9%和2%。其中,少于1%的乙酸参与合成胆固醇,少于15%乙酸参与合成脂肪酸。大约6%的丙酸参与合成葡萄糖。不到0.05%的SCFAs通过尿液排出,余下的大部分被氧化成CO2后通过肺部释放出去。这些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血液中SCFA浓度的测量来对结肠中由纤维类物质降解产生的SCFAs进行评价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对于理解SCFAs的生理功能(葡萄糖、脂类代谢以及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肠道菌群研究的主要方法

肠道菌群研究的主要方法 长期以来,为了研究肠道菌群的成员及其功能,科学家们建立和发展了众多技术 手段。经典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细菌进行纯培养,然后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对细菌的生理活性进行研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对环境中的复 杂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时,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运用不依赖于培养的方法,全面分析 各种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分离培养的方法 在肠道微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常使用一定的选择性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对 粪便或肠道粘膜、肠道内容物等样本进行培养和富集,并对培养得到的细菌种类进行分析。根据肠道细菌的特性,对肠道菌进行培养通常需要在厌氧的条件下进行,严格 的厌氧和培养基的选择对于肠道菌的分离和生长非常重要。但是,局限于纯培养的方法具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体外培养体系难以模拟微生物在肠道中自然生长繁殖的条件,因此绝大多数的肠道微生物都还不能通过纯培养的方法得到分离;其次,仅仅依靠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检测也不能对菌株进行准确的鉴定。因此,在研究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通常结合分离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感兴趣的细菌种类进行研究。 二.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分子生态学方法通常以环境中各种微生物的基因组核酸(DNA 或RNA)为研究 对象。在以肠道菌群为对象的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研究者们最常使用核糖体小亚基 RNA 基因(细菌中的16S r RNA 基因)的全部或部分序列作为分子标签来代表物种,以基 因序列的多样性代表物种的多样性,从而对菌群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细菌16S r RNA 基因具有广泛性、进化变异小、具备高保守区和高变区(V 区)等特点,同时序列还具有信息 量巨大且更新迅速的公开数据库,如Database Project(RDP)、SILVA 、Greengenes 等等,研究者们可以方便地将自己研究中的16S r RNA基因序列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类似的,为了对肠道菌群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类群进行检测,研究者们也建立了以功能基因片段为分子标签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分子生态学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基于DNA 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和基于DNA 测序技术的分析方法。除此之外,可用于实时定量的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也是常用的分析手段。DNA 指纹图谱技术依据分子大小、核酸序列等特征的不同,将代表微生物群落中各物种的 DNA 分子标记物在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使代表不同物种的分子标记迁移到胶上的不同位置,最终得到的电泳图谱用于显示群落的组成结构。DNA 指纹图谱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快速、直观,常用于检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或比较不同群落之间的结构差异。最常用的DNA 指纹图谱技术包括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等。 不同于指纹图谱技术,DNA 测序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直接获取序列核酸信息的方法, 对群落中各物种的进化地位作出判断。基于单克隆质粒、转化细胞构建和桑格(Sanger)双脱氧法测序的16S r RNA 基因克隆文库长期以来广泛用于研究群落中微生物组成的方法,已被多次应用于人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并获得了在物种检测深度和物种鉴定水平上均远远优于DNA 指纹图谱技术的结果 肠道菌群与健康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大鼠和小鼠解剖图谱(照片版)

图Ⅷ-1整体骨骼侧面观The skeleton. Lateral View 图Ⅷ-2整体骨骼左前面观The skeleton. Left anterior view 1肋骨rib 2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颈椎cervical vertebra 4颅骨cranium 5肩胛骨scapula 6肱骨hiimeius 7桡骨radius 8尺骨ulna 9掌骨metacarpal bone 10指骨digital bone 11腰椎lumbar vertebra 12髂骨ilium 13尾骨coccyx 14股骨femur 15髌骨patella 16腓骨fubula 17胫骨tibia 18跖骨metatarsal bone 19趾骨digital bone

图Ⅷ-4头骨侧面The skull. Lateral aspect

图Ⅷ-6下颌骨侧面The mandible. Lateral aspect

1枕骨occipital bone 2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 3矢状缝sagittal suture 4颧骨malar bone 5上颌骨maxillary bone 6前颌骨premaxillary bone 7枕外嵴external occipital creat 8顶骨parietal bone 9额骨frontal bone 10鼻骨nasal bone 11鼻间缝internasal suture 12前筛孔preethmoid pore 13蝶腭孔sphenopalatine foramen 14门齿 incisor tooth 15下颌骨mandible 16视神经孔optic foramen 17枕骨occipital bone 18茎突styloid process 19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20颞骨temporal bone 21 腭裂patoschisis 22臼齿molar tooth 23腭骨palatine bone 24翼孔pterygoid apertures 25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26枕大孔foramen magnum 27腭后孔posterior palatine foramen 28鼻后孔posterior nasal apertures 29卵圆孔foramen ovale 30鼓骨tympanic bone 31舌下神经孔hypoglossal foramen 32下颌联合mandibular symphysis 33颏孔mental foramen 34冠状突coronoid process 35下颌支ramus of mandible 36角状突process of horn 37下颌孔mandibular foramen 38翼肌窝pterygoid fossa 39髁突condylar process

肠道功能训练降低脊柱骨折患者便秘

肠道功能训练降低脊柱骨折患者便秘 发表时间:2019-03-29T11:46:47.580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112 作者:陈静 [导读] 研究分析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应用肠道功能训练对于术后便秘的影响。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陈静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应用肠道功能训练对于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脊柱骨折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的术后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联合肠道功能训练,比较分析两组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与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便秘发生率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实施肠道功能训练,有助于患者排便,能够减少术后便秘发生率。关键词:肠道功能训练;脊柱骨折;便秘;常规护理 便秘是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休养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今我国提倡医疗质量,临床不仅需要有效的治疗患者,还需要给予优质的护理,从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1]。肠道功能锻炼近年来在预防便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2]认为,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增加肠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便秘。本研究探讨分析了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应用肠道功能训练对于术后便秘的影响,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脊柱骨折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的术后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60例脊柱骨折患者。12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男女比例为 72:48.年龄大小范围在19岁-73岁,平均年龄(46.67±5.83)岁。其中颈椎骨折32例,胸椎骨折 30例,腰椎骨折50例,骶骨骨折8例。其中骨折后24小时内入院的83例,骨折后24小时-72小时内入院的有31例,骨折72小时后入院的有6例。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基础资料类似,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其无差异( P >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在骨折患者入院后,及时上前迎接,带领患者前往居住的病房。明确患者骨折类型,手术方法后,及时鼓励,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述该手术的成功案例,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与焦虑感。在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创造舒适优质的病房环境,加强患者生活上的关照,嘱咐患者多喝温水,帮助排便。 肠道功能训练:(1)排便环境准备,多数脊柱骨折患者的生活完全依赖于护理人员与家属,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感,紧张感,影响正常排便。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就应该了解患者的排便习惯。在患者排便前做好心理护理,创造舒适的排便环境,为保护患者隐私,可以管好门窗与窗帘,引导患者合适保持合适体位排便,正确使用便器。在患者排便前,可以给予患者一杯热饮,促进患者的胃肠反射,增强肠道蠕动,帮助排便。(2)腹部按摩,在患者排空膀胱后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患者仰卧或半卧,护士将手掌放在患者肚脐上方,从右往左,沿着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方向进行按摩。按摩到左下腹则增强压力,强压骶部,但不能让患者感到疼痛。(3)直肠-长门刺激训练,每天定时进行肠道训练,使用手掌按压肛周,护理人员带上手套涂抹足够的润滑剂,温柔插入肛门,使用指腹顺着肠壁进行顺时针按摩,一次3圈-5圈,一圈5秒至10秒,一次不能超过一分钟。必要时可以间隔5分钟至十分钟再次进行,直到患者粪便排出,若在肠道按摩后,患者仍未排出封边,则实施开塞露纳肛。一天一次,连续一周。 1.3观察指标 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便秘发生率与Barthel 指数评分[3],Barthel 指数评分总分10过分,10分为能够自主控制排便,排便规律,有明显便意。0分为无法排便,排便不规律,没有便意。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便秘发生率比较 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一。 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及其在肠道外科中的应用

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及其在肠道外科中的应用 肠外与肠内营养 1999年第4期第6卷综述 作者:许勤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南京 210029 关键词:短链脂肪酸;肠道外科 许勤综述,吴文溪审校 摘要:短链脂肪酸(SCFA)是碳链为1~6的有机脂肪酸,由饮食中不消化淀粉、纤维多糖等在结肠腔内经厌氧菌酵解生成,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是结肠腔内重要的有机酸阴离子,通过离子与非离子形式由肠上皮细胞吸收,同时促进水电解质吸收。作为结肠粘膜首选的能源底物,SCFA增进钠吸收,促进结肠上皮细胞增殖与粘膜生长,提供代谢能源,增加肠血流,刺激胃肠激素生成,是结肠粘膜重要的营养素。在肠道外科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通过灌肠法、回肠末端置管灌注、提供可酵解底物及静脉输入等途径补充SCFA,可增加肠吻合口强度,促进肠吻合,缓解和治疗旷置性结肠炎、短肠综合征、TPN所致肠失用、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直肠切除术后的储袋炎等,可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10X(1999)-04-0218-06*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是碳链为1~6的有机脂肪酸,其中对人体代谢作用最为重要的有直链乙酸、丙酸和丁酸[1]。大肠中的厌氧菌将胃肠道未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纤维多糖等分解成SCFA,并很快被吸收。SCFA是结肠粘膜重要的营养素,其生理作用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1SCFA的体内代谢 1.1SCFA的生成SCFA是结肠内重要的有机酸阴离子,由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经肠道细菌酵解生成。其底物主要是非淀粉多糖、不消化淀粉,其他如不吸收寡糖、少量蛋白及胃肠道分泌物、粘膜细胞碎屑也与SCFA的生成有关。盲肠、结肠是细菌酵解的主要部位。大肠内容物每克含菌量高达1011~1012,结肠的无氧状态为厌氧菌酵解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与场所。肠菌酵解不需要氧分子或其他无机离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酵解反应自行平衡。大多数糖分解菌经由Embden-Meyerof通路形成丙酮酸,自丙酮酸起不同的细菌可形成不同生成物(图1)。肠菌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是乙酸、丙酸、丁酸、二氧化碳、甲烷、氢气和水。其中乙、丙、丁酸所占比例高达85%。不同酵解底物生成的SCFA总量、比例不尽相同,但乙酸盐所占比例最高,可溶性纤维果胶生成乙酸、丙酸、丁酸的比例为80∶12∶8,淀粉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固体样品) 药品: 1、平板计数琼脂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 3、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 4、氯化钠 设备材料: 烧杯、三角瓶、广口瓶、培养皿、刻度吸管、倒气管、玻璃 棒、试管、硅胶塞、洗耳球、棉花、布或报纸等。 一、准备工作 (指导书是按一个样品所需物品准备的,实验室可按样品量增加) 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准备----用于菌落总数测定 将三角瓶放在电子称上,去皮,按平板计数琼脂使用说明称量,加 200ml蒸馏水搅拌,放电炉上煮沸加热煮沸,充分溶解,盖上硅胶塞,用报纸或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用于大肠菌群测定 (a)将烧杯放在电子称上,去皮,按使用说明称量,加100ml蒸馏水搅拌,放电炉上煮沸,充分溶解。 (b)用10ml(毫升)的吸管分装到9支(18*180规格)试管中,每支试管加10ml的月桂基溶液LST (合计90毫升)。 (c)9支试管分别放入倒气管(开口向下),排气,盖上硅胶塞。

3、0.85%的生理盐水----用于样品稀释 将广口瓶去皮,称取氯化钠1.91g加225ml蒸馏水,摇匀,用报纸 或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同样配制第二瓶。 4、准备2个空试管,盖上硅胶塞----用于样品稀释。 5、准备8个培养皿,用布包扎好。 6、准备至少3支5ml和1支10ml带有刻度的吸管,用布包扎好(顶部可用棉球塞住,防止吸液时,液体不慎吸入洗耳球)。 7、准备操作的工具:剪刀1把、镊子1个、勺子等打开产品包装所需工具,用布包扎好。 二、使用灭菌锅灭菌 1、检查灭菌锅底部加热管水位是否正常,水位要高过加热丝。 2、将上面准备好的7步骤物品逐一放入锅内,注意:滴定管吸口向下,有棉球的向上。 3、盖上火菌锅盖子时,将排气管插到排气口内,注意从对角线开始拧紧螺丝,将排气阀打开(安全阀始终关闭),通电后,待排气阀放气3分钟后(锅内冷空气已经排完),关闭排气阀。 4、查看灭菌锅的压力表,当温度升到121°,压力升到0.1MP(兆帕)时,灭菌维持15分钟后(温度和压力不能过高或者过低),断电自然冷却到接近“ 0”度后,慢慢打开排气阀,再对角拧开灭菌锅。 三、无菌操作 进无菌室前的准备:放好工具(酒精灯,记号笔,消毒用75%酒精棉球,洗耳球,电子称),打开紫外线杀菌灯,杀菌30分钟后关闭,再等

小鼠解剖图完整版

图Ⅸ-1 整体骨骼侧面观The skeleton. Lateral view 图Ⅸ-2 整体骨骼背面观The skeleton. Dorsal view 1 背肋dorsal rib 2 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 颈椎cerical vertebra 4 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 5 顶骨parietal bone 6 额骨frontal bone 7 鼻骨nasal bone 8 锁骨clavicle 9 肩胛骨scapula 10 肱骨hemerus 11 髌骨patella 12 腰椎lumbar vertebra 13 荐椎sacral vertebra 14 尾椎caudal vertebra 15 坐骨ischium 16 髂骨

ilium 17 股骨femur 18 腓骨fibula 19 胫骨tibia 20 跖骨metatarsal bone 21 趾骨digital bone 22 胸肋sternal rib 23 头骨skull 24 指骨digital bone 25 桡骨radius 图Ⅸ-3 背柱背面The vertebral column. Dorsal aspect

1 枢椎axis 2 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 第II 胸椎I Ith thoraac vertebra 4 第1 腰椎I st lumbar vertebra 5 第 6 腰椎6th lumbar vertebra 6 耻骨pubis 7 闭孔obturator foramen 8 寰椎atlas 9 第7 颈椎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 10 胸肋sternal rib 1l 背肋dorsal rib 12 第4 腰椎4th lumbar 13 髂骨ilium 14 荐椎sacral vertebra 15 坐骨ischimn 16 尾椎caudal vertebra

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的调节机制及应用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8, 7(4), 350-35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6133269.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816133269.html,/10.12677/hjfns.2018.74043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Diabetes Mellitus Bo Pang, Junli Ren, Xiuli Yang, Yujuan Sha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Nov. 3rd, 2018; accepted: Nov. 15th, 2018; published: Nov. 22nd, 2018 Abstract Prebiotics, such as dietary fiber (DF) and resistant starch, are fermented into SCFAs in the colon by certain communal bacterial species. The main product of fermentation is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can have a beneficial impact on diabetes in many ways. Gut microbiota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development. Gut bacteria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host immune system, ex-traction of energy from the host diet and alterations of human gene expression. The review aims at the role of total colon microbiota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diabetes to promote the use of prebiotics and probiotics to prevent and trea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for these metabolic disorders. Keywords Short-Chain Fatty Acid, Diabetes, Microbiota, Immune, Prebiotics 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的调节机制及应用 庞博,任军丽,杨修利,单毓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2日 摘要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或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等益生元在肠道中被肠道细菌发酵,主要

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大肠菌群及检验 一、大肠菌群介绍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

作中。 二、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由于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即: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因此大肠菌群的检测一般都是按照它的定义进行。目前国内采用的进出口食品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和原国家商检局制订的行业标准。两个标准方法在检测程序上略有不同。 (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采用三步法,即: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和证实试验。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管数,查MPN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具体操作参见GB4789.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二)原国家商检局制订的行业标准,等效采用美国FDA的标准方法,用于对出口食品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本方法采用两步法:推测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LST肉汤。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证

小鼠解剖图谱

图Ⅸ-1整体骨骼侧面观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6133269.html,teral view 图Ⅸ-2整体骨骼背面观The skeleton.Dorsal view 1背肋dorsal rib 2胸椎thoracic vertebra 3颈椎cerical vertebra 4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 5顶骨parietal bone 6额骨frontal bone 7鼻骨nasal bone 8锁骨clavicle9肩胛骨scapula10肱骨hemerus11髌骨patella12腰椎lumbar vertebra 13荐椎sacral vertebra14尾椎caudal vertebra15坐骨ischium16髂骨ilium17股骨femur18腓骨fibula19胫骨tibia20跖骨metatarsal bone21趾骨digital bone22胸肋sternal rib23头骨skull24指骨digital bone25桡骨radius

图Ⅸ-3背柱背面The vertebral column.Dorsal aspect 1枢椎axis2胸椎thoracic vertebra3第II胸椎I Ith thoraac vertebra4第1腰椎I st lumbar vertebra5第6腰椎6th lumbar vertebra6耻骨pubis7闭孔obturator foramen8寰椎atlas9第7颈椎seventh cervical vertebra10胸肋sternal rib1l背肋dorsal rib12第4腰椎4th lumbar13髂骨ilium14荐椎sacral vertebra15坐骨ischimn16尾椎caudal vertebra

肠道康复护理训练技术

肠道康复护理训练技术 定义与目的】1、定义肠道康复训练是针对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而引起直肠排便机制发生障碍的恢复性康复治疗措施。通过训练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身排便的时间、体位和方式,各种康复训练和不随意使用缓泻剂及灌肠等方法、形成规律的大便习惯。 2、目的目标是降低患者便秘或大便失禁的发生率,降低对药物的依耐性,帮助患者建立胃结肠反射、直结肠反射、直肠肛门反射,使大部分患者在如厕时及便器上利用重力和自然排便机制独立完成排便,在社会活动时间内能控制排便。 【应用范围】 神经源性直肠所致的大便失禁及便秘,神志清楚并能够主动配合康复治疗的患者。 【禁忌症】 1、严重损伤或感染。 2、神志不清或不能配合的患者。 3、伴有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者。 4、有显著出血倾向的患者。 【操作准备】 1、评估有无影响排便的因素,如患者年龄、饮食习惯、个人习惯、日常活动情况、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疾病、药物、治疗和检查因素等。 2、评估患者是否适宜进行肠道康复训练,腹部、肛门部手术后3d 内以及极度虚弱患者避免进行排便功能训练。心肌梗死、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肠道康复训练时禁止用力排便。 3、环境安静私密,避开进餐时间、查房以及接受治疗护理时间。 4、以患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其解释肠道康复训练的目的,意义及过程。 5、准备用物:根据训练计划准备用物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合理安排饮食⑴便秘患者:增加水分和纤维膳食含量高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少量多餐; 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大量摄入。严重便秘者必要时给以胃肠减压、肛门排气、静脉补充营养。 ⑵失禁患者①严重腹泻:渐进式饮食治疗:禁食-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②轻症者: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低渣饮食;③限制性食物:油腻、油炸、产气食物、刺激食物、刺激饮料、调味品等;④避免过冷、过热食物。 2、便秘患者康复护理训练⑴定时排便:根据患者既往的习惯安排排便时间,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通过训练逐步建立排便反射,也可每日早餐后30min内进行排便活动。 ⑵促进直结肠反射的建立:手指直肠刺激,可缓解神经肌肉痉挛,诱发直肠肛门反射,促进直肠尤其是降结肠的蠕动。具体操作:食指或中指戴指套,涂润滑油后缓缓插入直肠,在不损伤直肠粘膜的前提下,沿直肠壁做环形运动并缓慢牵伸肛管,诱导排便反射。每次刺激时间持续1min,间隔2min后可以再次进行。 ⑶排便体位:排便常采用可以使肛门直肠角增大的体位即蹲位或坐位,此时可借助重力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也易于增加腹压,有益于提高患者至尊、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心脏负担。若不能取蹲位或坐位,则以左侧卧位较好。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也可使用辅助装置协助排便。 ⑷指导患者腹部按摩:指导训练患者排便时,操作者用单手或双手的食指中指和环指自右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环形按摩。从盲肠部开始,依结肠蠕动方向,经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形按摩,或在乙状结肠部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做环形按摩,每次5?10min,每日2次。 ⑸指导患者增强腹肌运动:患者坐于坐厕或卧床患者取斜坡位,嘱患者深吸气,往下腹部用力,做排便动作。 ⑹指导患者盆底肌肉运动:患者平卧,双下肢并拢,双膝屈曲稍分开,轻抬臀部,缩

短链脂肪酸对结肠功能有重要影响

中国食品报/2009年/7月/31日/第008版 微生态健康 ●影响结肠防御屏障的组分●影响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影响肠道上部的运动和饱腹感 短链脂肪酸对结肠功能有重要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徐丹凤孙建琴 短链脂肪酸(SCFAs) 是膳食纤维在结肠腔内经细菌发酵的产物,不仅是肠上皮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还可影响影响肠黏膜屏障和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氧化应激反应等,对结肠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动物和体外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对结肠的渗透性和敏感性有负面影响。 ■肠内短链脂肪酸的生成 短链脂肪酸由1-6个碳原子组成,乙酸、丙酸和丁酸是肠内主要的短链脂肪酸,大多由膳食纤维在结肠腔内经细菌酵解生成,也有少量来自于膳食蛋白和内源性蛋白。 肠内短链脂肪酸产生的速率和数量取决于膳食纤维的溶解度、聚合度等化学特性。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可发酵性低,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减少结肠转运时间;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可发酵性很高,能在结肠内生成大量的短链脂肪酸。聚合度高的膳食纤维对糖化菌的发酵作用有更高的抵抗力,导致发酵的时间延长,远端结肠逐渐膨胀。在体内外均可生成大量短链脂肪酸的可发酵膳食纤维和化学改性膳食纤维包括低聚果糖、菊粉、发芽大麦食品、水解瓜尔胶、燕麦麸、玉米淀粉、异麦芽酮糖醇、葡萄糖酸等。 除了膳食纤维,其他物质通过不同的机制也可增加结肠内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例如:低聚糖——阿卡波糖可以增加进入结肠的淀粉数量;三丁酸甘油酯经胰腺和胃脂肪酶的水解后,也可增加丁酸的浓度;丁酸片剂可在回肠末端和近端结肠释放丁酸;还有一些是产丁酸的益生菌株,如溶纤维丁酸弧菌和丁酸梭菌。 由于近端结肠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因此,分解糖类细菌的发酵作用主要发生在近端结肠,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也高。远端结肠中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非常少,以蛋白发酵为主,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亦下降。远端结肠还是潜在毒性代谢产物,如氨、含硫化合物、吲哚和苯酚的形成场所。由于远端结肠是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胃肠道病症的好发位置,因此,可以假设有毒代谢产物的产生和短链脂肪酸的缺乏是结肠发病的病因之一。 ■短链脂肪酸对结肠功能的影响 1.丁酸与结肠防御屏障 除了对癌变、炎症和氧化应激起作用外,丁酸还可通过影响结肠防御屏障的组分,加强屏障的保护作用,防御肠道内抗原。 丁酸对结肠防御屏障组分的影响主要有促进上皮细胞迁移,诱导黏蛋白、三叶因子(TFFs)、活性转谷氨酰胺酶、抗菌肽和热休克蛋白(HSPs)。结肠防御屏障的一个重要组分是覆盖上皮的黏膜层,主要由黏蛋白和三叶因子组成。三叶因子有助于改善黏膜层的黏弹特性,减少炎症细胞的补充,并参与维护和修复肠道黏膜。转谷氨酰胺酶积极参与肠黏膜愈合,和溃疡性结肠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抗菌肽(如LL-37和防御素)可以保护胃肠黏膜,防御细菌的入侵和黏附,防止感染。热休克蛋白通过抑制炎症调制剂的产生,防御炎症,发挥保护作用。 此外,体外人结肠癌细胞株研究表明,丁酸通过增加细胞迁移率,在胃黏膜损伤后参与修复。而高效修复表面损伤和黏膜溃疡对于维护和重建上皮屏障十分重要。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进入无菌室步骤 1.进入无菌室前应打开紫光灯进行灭菌,时间为0。5—1小时。 2.关灯后0?5小时后放可进入。 3.进入更衣间更换衣服,佩带口罩、帽子、鞋套 实验步骤 1,进入无菌室后,先把酒精灯点燃,然后在用酒精棉进行手部消毒。(酒精棉是用75%的酒精加入脱脂棉中制成) 2,准备双料管3根,单料管6根,培养皿7个。 3,直接从原液中吸取10ml放入双料管,(3根每根各10ml) 4,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5,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6,再吸取原液1ml放入盐水管中制成-1梯度的样液 7,更换一根吸管,从-1梯度的样液吸取1ml样液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8,再吸取-1梯度样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9,再把每个培养皿中到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允(注另作3个培养皿:空气空白,把培养皿打开十分钟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琼脂空白,把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盐水空白,吸1ml生理盐水放入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 10,把全部作好的放入培养箱中,温度36C+-1×C,大肠24H+-2H,菌落48H+-2H,(待培养皿中的琼脂凝固后反转过来放入培养箱中) 11,梯度:-1梯度为1ml原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2梯度为1ml-1梯度样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3梯度-4梯度配制方法和-1、-2梯度的配制方法一样 12,如果大肠初发酵产生气泡,用接种笔沾一个产气的液在伊红美兰平板上画之字形然后放入培养箱中36C,24H+-2H 。(接种笔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在酒精灯上消毒。所画之形不能划破伊红美兰琼脂表面) 13,取出后在用接种笔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入乳糖复发酵管中,然后再培养36C+-1C,24H++-2H。 14,再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到载玻片上作镜检。(方法见标准) 15,只有镜检成紫红色和乳糖复发酵管产气同时成立的情况下,才能断定这根管是不合格。16,清洗消毒这根试管前必须进行消毒霉菌,121C,0。5小时同时不能放气。

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

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流程

直肠功能训练操作指引 一、目的 1.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 2.建立正常的排便模式。 二、实施要点 (一)评估 1.排便情况(大便几天解一次,虽然我们不要求一天解一次,但不要超过3天) 2.饭食情况。(饮食结构是否合式,营养能否满足,每天的饮水量加输液量能否达到2000ml)3.排便习惯。(一般早餐后最好原因是胃—结肠放射在早餐后最强,如因日常生活关系亦可安排在中餐晚餐后。但必须固定。选择、安排、固定一个30min的棑便时间段。) (二)用物准备 检查手套两双、石蜡油一小瓶。 (三)操作要点 1腹式呼吸20次。 2腹部顺时针按摩10-15次。 3直腿抬高10-15次 4桥式运动10-15次。 5脊柱提捏2次,骶尾部按摩。 6牵拉肛门括约肌10-15次。 7盆底肌力训练10-20次。 8模拟排便。 (四)指导要点 1.进食高纤维、高容积、高营养的食物。 2.定时排便训练(最好是早餐后)。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并坚持功能训练。 三、注意事项 1.手法到位,动作规范,力度适中。

2.关爱患者,注意隐私保护。 直肠功能熟练操作质量及评分标准

直肠功能训练护理操作服务规范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 2.避免便秘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二、工程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包括有无肛门直肠手术、肛裂、插管、溃疡、感染、下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等。 3.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和盆底肌训练。 4.脊柱、尾骶部、肛周皮肤不完整者勿进行操作,脊柱内固定患者相应区域的操作要轻柔。 5.操作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力度,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6.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7.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及排便习惯。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主动配合,对服务满意。 2.患者建立的排便习。 3.便秘改善。

3.小鼠解剖及动物原代细胞培养

实验三、小鼠解剖及动物原代细胞培养 引言:细胞培养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 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细胞培养的意义: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子分析;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的局限性:在脱离机体复杂环境下,细胞培养条件与躯体环境有一定距离;观察到的结果有时难以正确反映机体内的状况;细胞培养得到的产物少。培养细胞的条件有水的质量、无菌环境,最适温度、渗透压、气体条件、最适PH、营养条件和培养基质等。 1.实验材料: 实验室购买的雄性小鼠、13.5天孕鼠。 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链霉素溶液)、胰蛋白酶溶液、PBS溶液(NaCl 8.00g,Na2HP04 1.15g,KCl 0.20g,KH2P04 0.20g,pH调至7.2,超纯水定容到1000mL,分装,121 ℃灭菌20 min) 2.实验步骤: 2.1 处死小鼠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雄性小鼠或怀孕雌鼠尾巴中部放在铁笼上,使小鼠前肢接触铁笼(后肢悬空),左手从小鼠后方向前按住鼠头及颈部。左手拇指、食指用力向下按压鼠头及颈部,同时右手抓住鼠尾根部用力拉向后上方,造成颈椎脱臼,造成小鼠立即死亡。当小鼠停止抽搐,松开左手。将整个小鼠浸入盛有75%乙醇的烧杯中。 2.2 解剖小鼠 将雄性小鼠或怀孕雌鼠从烧杯中移入超净台取出后放在无菌大平皿中,用碘酒棉球消毒腹部的被毛,然后再用酒精棉球擦拭碘酒擦过的部位。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剪刀剪开皮肤,打开腹腔,将剪开的皮肤分别拉向两边。观察小鼠内脏器官。

6肠道杆菌练习六

练习六肠道杆菌 (一)名词解释 1.大肠菌群指数 2.细菌总数 3.Vi抗原 4.肥达反应 5.外斐反应 6.O抗原 7.H抗原 (二)填空题 1.大多数肠道杆菌为正常菌群,但当侵犯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2.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复杂,主要有、和三种。 3.大肠埃希菌能分解乳糖,IMViC试验为,伤寒沙门菌能分解葡萄糖。 4.大肠埃希菌的侵袭因素是和,所产生的肠毒素可分为和两种。 5.在SS琼脂平板上生长的大肠埃希菌的菌落为菌落,而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的菌落为菌落。 6.我国卫生标准为1000ml饮水中大肠菌群数是。 7.沙门菌属中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和。 8.志贺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可分为、和三型。 9.致病性沙门菌可引起人类的、和等疾病。 10.肠热症病后获得的免疫力,主要是而细菌性痢疾病后获得的免疫力,主要是。 (三)单项选择题 1.常用于鉴别肠道杆菌有无致病性的初步试验是() A.动力试验 B.甲基红试验 C.乳糖发酵试验 D.靛基质试验 E.V-P试验 2.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埃希菌属的最大区别是() A.无鞭毛无动力 B.不发酵乳糖 C.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D.H2S试验阴性 E.V-P试验阴性 3.下列哪种细菌缺乏H抗原()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福氏志贺菌 E.普通变形杆菌 4.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D.鼠伤寒沙门菌 E.肠炎沙门菌 5.下列对大肠埃希菌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C.引起的肠外感染以泌尿道感染最常见 D.均为条件致病菌 E.是埃希菌属中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 6.对有关伤寒沙门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分解乳糖是与其他沙门菌的区别之一 B.侵入机体后可引起菌血症 C.是沙门菌属中导致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D.可污染食物导致食物中毒 E.靛基质试验阳性 7.对于肠热症病人在发病1周内取下列哪种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A.粪便 B.尿液 C.血液 D.胃液 E.胆汁 8.伤寒沙门菌导致肠热症时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Vi抗原 B.内毒素 C.肠毒素 D.H抗原 E.细菌素 9.下列哪项检查结果对伤寒具有诊断意义() A.H为1:160,O为1:80 B.H为1:160,O为1:160 C.H为1:80,O为1:80 D.H为1:320,O为1:80 E.H为1:320,O为1:320 10.决定痢疾志贺菌致病性的首要因素是() A.侵袭力 B.内毒素 C.外毒素 D.荚膜 E.与其他肠道菌联合感染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细菌的抗原为微荚膜或包膜与细菌的毒力有关的是() A.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 B.伤寒沙门菌的O抗原 C.痢疾志贺菌的O抗原 D.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 E.大肠埃希菌的O抗原 2.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是() A.G杆菌,多数有周身鞭毛和菌毛 B.均可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C.均不形成芽胞 D.均为条件致病菌 E.在液体培养基中常呈均匀混浊生长 3.大肠埃希菌的侵袭物质是() A.内毒素 B.菌毛 C.K抗原 D.耐热肠毒素 E.不耐热肠毒素 4.肠道致病菌的特征是() A.均有H、O抗原 B.除少数外均不分解乳糖 C.在SS琼脂上形成无色半透明菌落 D.均为G杆菌 E.均可产生H2S 5.伤寒沙门菌的致病因素是() A.Vi抗原 B.菌毛 C.内毒素 D.肠毒素 E.H抗原 6.志贺毒素具有() A.神经毒性 B.粘附性 C.细胞毒性 D.整合性 E.肠毒素性 (五)问答题 1.简述肠道杆菌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