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的调节机制及应用

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的调节机制及应用
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的调节机制及应用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8, 7(4), 350-35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2677/hjfns.2018.74043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Diabetes Mellitus

Bo Pang, Junli Ren, Xiuli Yang, Yujuan Sha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Nov. 3rd, 2018; accepted: Nov. 15th, 2018; published: Nov. 22nd, 2018

Abstract

Prebiotics, such as dietary fiber (DF) and resistant starch, are fermented into SCFAs in the colon by certain communal bacterial species. The main product of fermentation is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can have a beneficial impact on diabetes in many ways. Gut microbiota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development. Gut bacteria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host immune system, ex-traction of energy from the host diet and alterations of human gene expression. The review aims at the role of total colon microbiota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diabetes to promote the use of prebiotics and probiotics to prevent and trea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for these metabolic disorders.

Keywords

Short-Chain Fatty Acid, Diabetes, Microbiota, Immune, Prebiotics

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的调节机制及应用

庞博,任军丽,杨修利,单毓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2日

摘要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或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等益生元在肠道中被肠道细菌发酵,主要

庞博等

产物为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s)。短链脂肪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糖尿病产生有益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也与糖尿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其在宿主免疫系统、饮食中的能量摄入以及人类基因表达的改变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旨在总结肠道微生物群和短链脂肪酸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来促进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来预防和治疗这些代谢紊乱疾病综合策略的发展。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糖尿病,肠道菌群,免疫,益生元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常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因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眼部病变及神经病变等等;其特点是血液中持续的高糖含量,属于一种多因素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一直在攀升。除遗传因素外,糖尿病还与肥胖、饮食结构、炎症免疫以及运动等有关。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以及摄入较多加工的碳水化合物被认为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膳食纤维摄入量与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发病风险呈负相关。膳食纤维包括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进而对机体产生有益影响。人类干预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和全谷物摄入会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在哺乳动物胃肠道内含有1000多种微生物菌种。这些共生微生物菌不仅有助于宿主调控免疫反应和体内平衡,还参与食物和细菌的能量代谢[2]。未被消化的膳食纤维以及蛋白质或肽类,都可以在盲肠和结肠中被微生物发酵。这些发酵的产物主要是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即少于6个碳的脂肪酸,包括甲酸(C1)、乙酸(C2)、丙酸(C3)、丁酸(C4)和戊酸(C5)。肠道中的SCFAs主要是乙酸、丙酸和丁酸,约占所有SCFAs的95%以上[3]。通常,乙酸可由丙酮酸通过乙酰-CoA或者Wood-Ljungdahl途径形成。丙酸主要通过琥珀酸由琥珀酸途径或由乳酸通过丙烯酸酯途径产生。丁酸主要由乙酰-CoA和丁酰-CoA以及乙酸盐和乳酸盐形成。目前研究认为SCFAs可通过多种不同的下游调控机制来发挥其功能,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R)、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和代谢整合[4]。GPR43、GPR41、GPR109A和Olfr78已经被确认为是SCFAs受体。GPR43和GPR41可被乙酸、丙酸和丁酸激活,GPR109A 是由丁酸和烟酸激活,Olfr78则被乙酸和丙酸激活。此外,这些SCFAs受体的表达仅限于特定的细胞类型,如肠上皮细胞(GPR43和GPR41)、肠内分泌细胞(GPR43和GPR41)、脂肪细胞(GPR41)、肾内皮细胞(Olfr78)和某些特定的树突细胞和巨噬细胞(Olfr78) [5]。本文主要综述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并初步展望膳食纤维等益生元应用于改善糖尿病的潜力。

2. 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的调节作用

膳食纤维或抗性淀粉在结肠中会被某些细菌物种如拟杆菌属等发酵为SCFAs。膳食纤维或SCFAs 会改变肠道共生菌,使某些细菌具有疾病的调节作用[5]。丁酸能激活胚胎干细胞中调控胰腺早期发育的基因,从而增加胰岛β细胞分化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Sabbir等报道丁酸盐可抑制在幼年糖尿病大鼠HDAC的来调节p38/ERK MAPK信号通路从而防止β细胞凋亡并改善葡萄糖稳态。有学者认为丁酸盐可

庞博等

能是治疗DM的最有希望的一种化学物[6]。肠腔内的SCFAs会被肠细胞吸收,最终到达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SCFAs会影响葡萄糖在肌肉、肝脏和脂肪中的储存。例如,乙酸(C2)进入大脑后,会降低食欲以减少食物摄入。所有这些作用都可以对II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产生有益的影响。

此外,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可以丰富某些肠道共生菌群从而抑制I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T1D)的发生;其内在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糖尿病的发展密切相关。SCFAs 通过促进细胞保护因子的分泌以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加强上皮屏障功能。SCFAs的这种效应还可以通过降低抗原呈递细胞和T细胞的激活阈值,间接抑制自身免疫疾病反应的发生[7]。肠道微生物群与先天性肠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可以改变T1D易感性的表观遗传因素[8]。此外,SCFAs可以直接调节免疫细胞,诱导耐受性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优先分化。Tregs可以抑制迁移到胰腺并诱导组织破坏的自身免疫性T细胞的生成。SCFAs还可以促进Th1和Th17细胞的生成,从而有效介导组织的炎症反应[7]。

3. 短链脂肪酸调节糖尿病机制

3.1. 短链脂肪酸调节肠道免疫功能

SCFAs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入细胞。第一种是被动扩散,第二种是激活细胞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第三种是通过扩散或特定载体蛋白转运的形式进行吸收,比如载体蛋白SLC16a1和SLC5a8 [4]。

SCFAs可以通过激活几乎表达于所有免疫细胞(如上皮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GPR来调节免疫应答[9]。另一方面,SCFAs通过抑制HDAC来参与能量代谢[5]。SCFAs还可以通过糖酵解和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途径,促进淋巴细胞分裂增殖而激活免疫反应[10]。

SCFAs激活肠上皮细胞上的GPR43,促进免疫细胞因子,如IL-1、IL-6、IL-12和IL-18的产生[11]。

所有主要的SCFAs,如C2、C3和C4,都能诱导T细胞产生IL-10 [12]。此外,SCFAs还促进了T细胞,如Th1和Th17细胞的生成。淋巴细胞中缺乏SCFAs受体,SCAF的HDAC抑制功能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调节T和B细胞的关键[5]。在炎症反应过程中,SCFAs通过GPR43受体促进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到炎性反应部位,并促进其活性氧的产生和吞噬作用。丁酸盐和丙酸盐可抑制协同刺激分子CD40的表达和IL-6、IL-12p40的分泌来抑制BMDC(来源于骨髓细胞的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在细胞水平,SCFAs以细胞特异性方式影响增殖和免疫应答。由于它们的多效性和细胞类型依赖性的作用,SCFAs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12]。肠道上皮细胞的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AMP)受体(主要是Toll样受体有关)与糖尿病发病有关,这种Toll样受体会激活核因子NF-κB途径的前炎症反应。活化的Toll样受体等MAMP受体将介导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抗菌产物的产生。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在肠道中的多种细胞中大量表达,并根据其特定功能区域或空间进行排列。TLR5在结肠中可以识别大多数运动细菌的鞭毛蛋白并诱导先天性和适应性的免疫反应[12]。肠内存在的其他TLR包括识别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成分的TLR4和识别细菌脂蛋白和脂磷壁酸的TLR2。通过TLR来测定微生物组分诱导促炎性转录-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激活。总之,这些数据表明SCFA-感应GPCR受体在免疫和炎症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3.2. 短链脂肪酸对食欲和能量平衡的调节

脑-肠轴和外周激素参与的食欲调控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并且在调控摄食和能量平衡的分子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已有了巨大进展。胃肠道由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和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共同支配。大脑接收传入信息,整合后经自主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将调控信息传递到胃肠道内的神经丛或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

庞博等

滑肌细胞,这种将大脑CNS、ENS及ANS连接的神经双向通路称为脑–肠轴。脑–肠轴系统能充分感应机体的营养状况,同时释放的脑肠–肽及相关神经递质共同参与对食物摄取的调节,以维持机体的能量稳态[13]。已经证明在动物的饮食中添加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Fermentable carbohydrates, FC)可减少能量摄入。Byrne等在小鼠的日常饮食中添加锰标记过的碳水化合物后发现,锰增强磁共振成像信号在下丘脑食欲中枢的表达增强,提示发酵碳水化合物可提升饱腹感。另外,在食物中添加FCs以及SCFAs还可增加循环血中厌食性胃肠道激素,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和肽YY (PYY)的水平[14]。在肠内分泌L 细胞中,GLP-1和PYY的分泌过程中伴随有GPR41和GPR43受体的协同表达,提示在结肠中检测到的SCFAs可能是触发这些肠激素释放的原因。另外,丙酸可以刺激野生型(WT)鼠结肠隐窝原代培养物中GLP-1和PYY的分泌,然而这种作用在GPR41基因敲除(Knock Out,KO)小鼠培养物中显著降低。另外,在结肠中输注丙酸盐增加了颈静脉血浆中的GLP-1和PYY水平,而在GPR41 KO小鼠中没有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FCs可以刺激GLP-1和PYY的分泌。Byrne等发现膳食补充FC菊粉会显著降低能量摄入和体重增加。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技术,发现静脉注射和结肠内注射11 C-乙酸盐后,有少量11C-醋酸示踪剂穿过血脑屏障(大约为3%)而被脑部吸收;随后证实腹腔注射乙酸盐可诱导下丘脑弓形核中的神经元活化,提示乙酸盐本身是厌食的信号[14]。Isken等发现,在平衡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膳食能量摄入因素受,长期(45 w)食用可溶性瓜尔胶纤维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小鼠的体重和胰岛素抗性标志物。可见,啮齿类动物中SCFAs产量的增加对能量的消耗有积极的影响,可能超过了消耗可溶性纤维的短期有益效应[15]。Nilsson等人表明,食用由FC组成的晚餐大大增加了次日晨起循环血中PYY浓度,同时显著降低了生长素释放肽(一种促进食欲的激素)的浓度。经研究,健康人群每天补充低聚果糖(16~30 g/d)持续11周,可见PYY曲线下总面积增加、生长素释放肽曲线下总面积减少、饱腹感增加而饥饿感降低,能量摄入显著减少。Remely等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和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GPR4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低于正常个体,推测是由于肠道微生物群的成分差异以及不同的SCFAs特征所致。尽管大量的证据表明SCFAs对降低食欲和能量平衡有益,但是由于大部分研究来自动物模型,所以还需要人群实验的数据来支持这些结论。

3.3. 短链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对糖尿病的双重调节作用

人类宏基因组范围内的关联研究显示与T2DM患者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细菌基因和代谢途径显著相关[16]。肠道微生物群构成了一个由饮食、生活方式、抗生素和遗传背景所改变的动态实体。宿主健康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有关。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表现出更高的乳杆菌属水平。肠道微生物群与先天性肠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可以改变T1D易感性的表观遗传因素[8]。Marino等发现微生物菌群被SCFAs所改变,从而抑制T1D的发病机制;无菌小鼠比正常小鼠更易感T1D,说明肠道微生物群在抑制I型糖尿病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经饮水摄入乙酸可明显改善非肥胖型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 NOD)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如闭合蛋白,IL-22和IL-21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加以及血中脂多糖水平的降低,降低小鼠T1D发病率。该结果提示SCFAs可能通过影响微生物阻断T1D的发病。尽管SCFAs在预防炎症性疾病和调节免疫细胞方面具有多种功能,但还不确定SCFAs 在防治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中的机制是否与上述功能有关。例如,研究发现乙酸在II型糖尿病人可增加免疫性Treg细胞的数量,减少自身免疫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那么乙酸对这些淋巴细胞的影响是抑制糖尿病的结果,还是其抑制T1D的原因?这些尚无定论,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7]。尽管在没有发现肠道菌群的功能之前,就有研究提示SCFAs对糖尿病的改善作用;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SCFAs可能通过与肠道菌群的交互作用来抑制糖尿病的发生;而其确切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庞博等

4. 益生元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潜力

益生元被定义为“选择性发酵的成分,其会导致胃肠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或活性的特定改变,从而对宿主产生益处”。益生元的食物来源是种子、全谷物、豆类、菊苣根、洋姜、洋葱、大蒜和一些蔬菜。

由于益生元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能够刺激肠道中有益菌生长,所以并非所有纤维都属于益生元;但大多数益生元都可归属为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 [17]。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乳果糖和较大的多糖(菊粉,抗性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树胶等)。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48名超重或肥胖成人(BMI > 25 kg/m2)接受了21 g低聚果糖或安慰剂麦芽糖糊精治疗12周,发现补充低聚果糖会降低生长素释放肽和葡萄糖、胰岛素水平,并且增加了肽YY (PYY)的水平。Yamashita [18]等认为补充8 g/d低聚果糖14 d可改善T2DM患者糖代谢。他们发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都显著降低。Jackson KG等[19]研究结果也显示每天摄入低聚糖10-20 g可以使葡萄糖耐量或脂质分布正常化;研究人员发现,为维持双歧杆菌在体内的生长,需要至少摄入4 g/d低聚果糖或菊粉,但14 g/d 或更多的菊粉就会引起肠道不适[20]。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了与上述结果相反的作用,如54名受试者每天摄入10 g菊粉或麦芽糖糊精8周后,在4周时胰岛素浓度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观察到菊粉对空腹血糖浓度的改善作用[21]。抗性淀粉的消耗改善了健康受试者或代谢综合征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并使T2DM女性的餐后葡萄糖或胰岛素水平降低。与摄入普通白小麦面包相比,摄入大量含有抗性淀粉的大麦面包,增加了空腹SCFAs水平、消化道激素(空腹GLP-1,餐后PYY和GLP-2)的分泌,并且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松田指数)。

益生元(菊粉或低聚果糖等)对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但抗性淀粉似乎对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益。DF和RS等益生元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非常有潜力,其有益作用主要包括预防和治疗肥胖症和炎症、预防相关的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直接影响粘膜屏障从而阻止慢性炎症并且帮助减少饮食过量从而改善体重增加等[22]。尽管临床和实验研究揭示这些益生元在糖尿病治疗与预防中的重要潜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涉及的具体分子机制,以开发更有效的对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益生元产品。

文中注释缩写,如附录所示。

参考文献

[1]Trowell, H.C. (1975) Dietary-Fiber Hypothesis of the Etiology of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24, 762-76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2337/diab.24.8.762

[2]Nicholson, J.K., Holmes, E., Kinross, J., et al. (2012) Host-Gut Microbiota Metabolic Interactions. Science, 336,

1262-126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126/science.1223813

[3]Sun, M., Wu, W., Liu, Z., et al. (2017) Microbiota Metabolite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Gpcr,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52, 1-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007/s00535-016-1242-9

[4]Kim, C.H., Park, J. and Kim, M. (2014) Gut Microbiota-Derive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T Cells, and Inflammation.

Immune Network, 14, 277-28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4110/in.2014.14.6.277

[5]Kim, C.H. (2017) Microbiota or Short-Chain Fatty Acids: Which Regulates Diabetes? Cellular &Amp. Molecular Im-

munology, 15, 88.

[6]Khan, S. and Jena, G. (2015) The Role of Butyrate, a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in Diabetes Mellitus: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Epigenomics, 7, 669-68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2217/epi.15.20

[7]Golubeva, A., Joyce, S., Moloney, G., et al. (2017) Microbiota-Related Changes in Bile Acid and Serotonin Metabol-

ism Are Associ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utism.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

tility, 29, 59-60.

[8]Cerf-Bensussan, N. and Gaboriau-Routhiau, V. (2010) The Immune System and the Gut Microbiota: Friends or Foes?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10, 735-74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038/nri2850

[9]Brown, A.J., Goldsworthy, S.M., Barnes, A.A., et al. (2003) The Orpha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r41 and

Gpr43 Are Activated by Propionate and Other Short Chain Carboxylic Acids.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8,

庞博等11312-1131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074/jbc.M211609200

[10]Kim, M., Qie, Y.Q., Park, J., et al. (2016)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 Fuel Host Antibody Responses. Cell Host & Mi-

crobe, 20, 202-21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016/j.chom.2016.07.001

[11]Kim, M.H., Kang, S.G., Park, J.H., et al. (2013)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ctivate Gpr41 and Gpr43 on Intestinal Epi-

thelial Cells to Promot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Mice. Gastroenterology, 145, 396-406.

[12]Park, J., Kim, M., Kang, S.G., et al. (2015)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duce Both Effector and Regulatory T Cells by

Suppression of Histone Deacetylases and Regulation of the Mtor-S6k Pathway. Mucosal Immunology, 8, 80-9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038/mi.2014.44

[13]Chen, J.S., Li, Y., Tian, Y.N., et al. (2015) Interaction between Microbes and Host Intestinal Health: Modulation by

Dietary Nutrients and Gut-Brain-Endocrine-Immune Axis. Current Protein & Peptide Science, 16, 592-60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2174/1389203716666150630135720

[14]Byrne, C.S., Chambers, E.S., Morrison, D.J., et al. (2015) The Role of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in Appetite Regulation

and Energy Homeosta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London), 39, 1331-133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038/ijo.2015.84

[15]Isken, F., Klaus, S., Osterhoff, M., et al. (2010) Effects of Long-Term Soluble Vs.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ntake o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in C57bl/6j Mice.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21, 278-28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016/j.jnutbio.2008.12.012

[16]Larsen, N., Vogensen, F.K., Van Den Berg, F.W., et al. (2010) Gut Microbiota in Huma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ffers from Non-Diabetic Adults. PLoS ONE, 5, e9085.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371/journal.pone.0009085

[17]Slavin, J. (2013) Fiber and Prebiotics: Mechanisms and Health Benefits. Nutrients, 5, 1417-143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3390/nu5041417

[18]Yamashita, K., Kawai, K. and Itakura, M. (1984) Effects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on Blood Glucose and Serum Li-

pids in Diabetic Subjects. Nutrition Research, 4, 961-96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016/S0271-5317(84)80075-5

[19]Jackson, K.G., Taylor, G.R.J., Clohessy, A.M., et al. (2007) The Effect of the Daily Intake of Inulin on Fasting Lipid,

Insulin an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in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82, 23-3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017/S0007114599001087

[20]Flesch, A.G.T., Poziomyck, A.K. and Damin, D.D.C. (2014) The Therapeutic Use of Symbiotics. Brazilian Archives of

Digestive Surgery, 27, 206-209.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590/S0102-67202014000300012

[21]Gibson, G.R., Scott, K.P., Rastall, R.A., et al. (2010) Dietary Prebiotics: Current Status and New Definitio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Bulletin Functional Foods, 7, 1-19.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616/1476-2137.15880

[22]Petschow, B., Dore, J., Hibberd, P., et al. (2013)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the Host Microbiome: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306, 1-1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111/nyas.12303

庞博等

附录

Table A1. Comment abbreviation list

表A1.注释缩写列表

名称英文全称英文缩写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s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R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 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

Ⅰ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T1D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Fermentable carbohydrates FC 基因敲除Knock out KO 非肥胖型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 NOD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6-613X,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hjfn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

短链脂肪酸代谢组学检测具体方法及步骤

短链脂肪酸代谢组学检测具体方法及步骤 短链脂肪酸(SCFAs),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是由微生物对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少数情况下是蛋白)发酵产生,SCFAs逐渐作为调节饮食、肠道微生物和宿主的信号分子而被人熟知,在肠道中,SCFAs对人肠道健康十分有益,可以改善身体组成、葡萄糖稳态、血脂谱、降低体重和结肠癌风险。SCFAs作为主要的能量底物也可以起到抗炎、抗癌作用。SCFAs会通过各种机制影响慢性疾病,并在维持结肠上皮细胞代谢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保护结肠免于外部伤害并对结肠疾病有着潜在的积极影响。 服务介绍 技术优势 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专业的数据预处理,差异化合物筛选和PCA模式识别。 技术路线

技术参数 样本要求 生物学重复 样本数量:植物和微生物n≥6,动物样本n≥10,临床样本n≥30,所有重复样本独立分析。 其他种类的样品在收集之前请联系公司销售工程师。 检测平台 GC-MS (Agilent 7890B-5977B) 常规项目周期

实验检测:30个工作日(从收到客户预付款并收到样品之日起)数据分析:5个工作日 应用方向 1、药物或保健品的开发研究 2、疾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发现研究 案例分析 短链脂肪酸(SCFAs),是细菌代谢产生的可以调节饮食、微生物群和宿主之间互作关系的一类物质。本研究对SCFAs以及它们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将已知数量的13C标记的乙酸、丙酸和丁酸通过结肠释放胶囊引入到12名健康受试者结肠中,同时测量血浆中13C标记的SCFAs、Glucose、Cholesterol和Fatty Acids 含量,并定量肠道细菌丁酸的产出能力。研究表明,结肠中乙酸、丙酸、丁酸的系统利用率分别是36%、9%和2%。其中,少于1%的乙酸参与合成胆固醇,少于15%乙酸参与合成脂肪酸。大约6%的丙酸参与合成葡萄糖。不到0.05%的SCFAs通过尿液排出,余下的大部分被氧化成CO2后通过肺部释放出去。这些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血液中SCFA浓度的测量来对结肠中由纤维类物质降解产生的SCFAs进行评价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对于理解SCFAs的生理功能(葡萄糖、脂类代谢以及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及其在肠道外科中的应用

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及其在肠道外科中的应用 肠外与肠内营养 1999年第4期第6卷综述 作者:许勤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南京 210029 关键词:短链脂肪酸;肠道外科 许勤综述,吴文溪审校 摘要:短链脂肪酸(SCFA)是碳链为1~6的有机脂肪酸,由饮食中不消化淀粉、纤维多糖等在结肠腔内经厌氧菌酵解生成,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是结肠腔内重要的有机酸阴离子,通过离子与非离子形式由肠上皮细胞吸收,同时促进水电解质吸收。作为结肠粘膜首选的能源底物,SCFA增进钠吸收,促进结肠上皮细胞增殖与粘膜生长,提供代谢能源,增加肠血流,刺激胃肠激素生成,是结肠粘膜重要的营养素。在肠道外科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通过灌肠法、回肠末端置管灌注、提供可酵解底物及静脉输入等途径补充SCFA,可增加肠吻合口强度,促进肠吻合,缓解和治疗旷置性结肠炎、短肠综合征、TPN所致肠失用、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直肠切除术后的储袋炎等,可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10X(1999)-04-0218-06*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是碳链为1~6的有机脂肪酸,其中对人体代谢作用最为重要的有直链乙酸、丙酸和丁酸[1]。大肠中的厌氧菌将胃肠道未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纤维多糖等分解成SCFA,并很快被吸收。SCFA是结肠粘膜重要的营养素,其生理作用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1SCFA的体内代谢 1.1SCFA的生成SCFA是结肠内重要的有机酸阴离子,由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经肠道细菌酵解生成。其底物主要是非淀粉多糖、不消化淀粉,其他如不吸收寡糖、少量蛋白及胃肠道分泌物、粘膜细胞碎屑也与SCFA的生成有关。盲肠、结肠是细菌酵解的主要部位。大肠内容物每克含菌量高达1011~1012,结肠的无氧状态为厌氧菌酵解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与场所。肠菌酵解不需要氧分子或其他无机离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酵解反应自行平衡。大多数糖分解菌经由Embden-Meyerof通路形成丙酮酸,自丙酮酸起不同的细菌可形成不同生成物(图1)。肠菌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是乙酸、丙酸、丁酸、二氧化碳、甲烷、氢气和水。其中乙、丙、丁酸所占比例高达85%。不同酵解底物生成的SCFA总量、比例不尽相同,但乙酸盐所占比例最高,可溶性纤维果胶生成乙酸、丙酸、丁酸的比例为80∶12∶8,淀粉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最新资料推荐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 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 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 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 ;收缩压180mmHg和/ 或舒张压 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 次/ 分钟);体温超过39 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 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1 / 9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 ),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 )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 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对确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 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 具体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作用?(C) A降低血糖,有助于血糖达标 B 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C 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 D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2. 跟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达标标准错误的是:(D) A 糖化血红蛋白<6.5% B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C 空腹血糖<6.1 mmol/L D 餐后2小时血糖<6.5 mmol/L 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金标准(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睡前血糖 4.世界糖尿病日是。(A) A.11月14日 B.10月14日 C.11月4日 D.10月4日 5.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D) A.均为中老年起病 B.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C.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D.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6.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D) A.血肌酐水平升高 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7.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B)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自我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 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按摩与理疗 8.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D) A 早达标、早获益 B 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C 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9.以下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D) A 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 B 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 C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 D 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 10.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D 通过“饥饿”降低血糖

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的调节机制及应用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8, 7(4), 350-35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73542953.html,/10.12677/hjfns.2018.74043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Diabetes Mellitus Bo Pang, Junli Ren, Xiuli Yang, Yujuan Sha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Nov. 3rd, 2018; accepted: Nov. 15th, 2018; published: Nov. 22nd, 2018 Abstract Prebiotics, such as dietary fiber (DF) and resistant starch, are fermented into SCFAs in the colon by certain communal bacterial species. The main product of fermentation is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can have a beneficial impact on diabetes in many ways. Gut microbiota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development. Gut bacteria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host immune system, ex-traction of energy from the host diet and alterations of human gene expression. The review aims at the role of total colon microbiota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diabetes to promote the use of prebiotics and probiotics to prevent and trea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for these metabolic disorders. Keywords Short-Chain Fatty Acid, Diabetes, Microbiota, Immune, Prebiotics 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的调节机制及应用 庞博,任军丽,杨修利,单毓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2日 摘要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或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等益生元在肠道中被肠道细菌发酵,主要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 务规范第三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L或血糖≤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值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标准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恶性肿瘤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渊电子版冤 圆园员员 年 员圆 月第 缘 卷第 远 期 悦 澡蚤 灶 粤 则 糟 澡 郧 藻 灶 杂怎则 早渊耘 造 藻 糟 贼 则 燥 灶蚤 糟耘 凿蚤 贼 蚤 燥 灶冤袁 阅 藻 糟 藻 皂 遭藻 则圆园员员袁 灾 燥 造 缘 晕 燥 援 远 窑讲座与综述窑 DOI: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1.06.016 作者单位: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外科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多脂的深海冷水鱼,人类很难完整地合成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 通过食物摄取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增加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取量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尧发展,减轻 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症状, 减少体重丢失甚至增加体重遥 但近年来也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异 议遥 人类约有 2/3 以上疾病的发生与膳食不当有关遥 越来越多的科研证据表明,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 病尧糖尿病尧肥胖症以及癌症等与膳食有着不解之缘遥 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超过 80%的患者的死亡原因 与上述几种疾病密不可分遥 血脂的含量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血脂的高低又受到膳食中脂类物 质的成分及人们摄入脂类物质量的影响遥 如今西化的膳食习惯,导致人们脂肪总摄入量大大增加,此外,膳 食中 n-6 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s)过量,n-3 PUFAs 严重不足,n-6/n-3 比例的失衡也是多种疾病发生 的潜在危险因素遥 目前,有关 n-3 PUFAs 对心血管疾病尧癌症尧肥胖尧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作用的研究广泛 而深入,但环境对基因的作用如何,尤其是对于人体健康而言,膳食与基因存在怎样的相关性,彼此之间是 如何相互作用,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遥 现有的动物实验结果提示,膳食中脂肪的量和成份严重影响着动物 的健康,对于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以及遗传易感性的人群而言,膳食可能对基因发生的影响力,但目前尚无 明确定论遥 本文主要综述了 n-3 PUFAs 的膳食来源,在人体的代谢情况,及 n-3 PUFAs 在肿瘤防治尧临床 试验和治疗中的作用遥 一尧n-3尧n-6 PUFAs 的膳食来源 人体可以从头合成或从食物中摄取多种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遥 但哺乳动物缺乏合成 n-3尧n-6 PU鄄 FAs 的脱氢酶,因此这些必需脂肪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遥 陆生植物可以合成 n-6 系列 PUFAs 的第 1 个成员要要 要亚油酸(LA;18颐 2n-6)遥 几乎所有食用植物油如 玉米油尧 葵花油尧 红花油尧 橄榄油中 LA 的含量都很丰富遥 植物也能合成 n-3 系列 PUFAs 的第一个成 员要要 要琢 -亚麻酸(琢 -LNA,18颐 3 n-3),富含 琢 -LNA 的植物包括大豆尧核桃尧深绿色叶蔬菜如甘蓝尧菠菜尧椰 菜尧抱子甘蓝的种子等,一些油类如亚麻子油尧芥菜籽油尧菜籽油中,琢 -LNA 的含量也很丰富,同时也富含大 量 LA遥 膳食中的长链 n-3 PUFAs 主要以二十碳五烯酸(EPA,20颐 5 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颐 6 n-3) 的形式储存于冷水鱼体内遥 鱼类可以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中摄取 EPA 和 DHA,不同种类尧栖息在不同 水域的鱼类,体内总脂肪及 n-3 PUFAs 的含量变化很大即便同一种类的鱼,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体内 n-3 PUFAs 含量的差异也很大遥 总之,深海冷水鱼如鲭鱼尧金枪鱼尧鲑鱼等,含 DHA 和 EPA 的量最高遥 人工 饲养的鱼类,喂食不同的饲料,其体内脂肪酸的组成也有显著区别遥 二尧n-3尧n-6 PUFAs 在人体内的代谢 虽然哺乳动物不能从头合成 n-3尧n-6 PUFAs,但哺乳动物细胞可以通过碳链的延长尧去饱和作用和逆 转等方式使 PUFAs 之间发生转化 [1] 遥 摄食后,LA 通过一系列氧化去饱和及碳链延长的交替作用被代谢,生 成花生四烯酸(AA,20颐 4 n-6)遥PUFAs 转化的主要代谢途径见图 1遥驻 6 途径负责 LA 转化为 AA,琢 -LNA 转化 为 EPA,这个步骤主要在肝脏细胞的内质网中进行遥驻 8 途径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可以生成 AA 与 EPA,但是 灶-猿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恶性肿瘤 杨婷 余红兰 石汉平 530 窑 窑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导读: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1】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

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糖尿病实施方案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我镇慢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具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项目,建立我镇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组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加大对慢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干预的力度,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我镇糖尿病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力争在 2012年底前,全镇病人管理率达80%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健康体检率达到8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到100%。 二、项目内容 根据《2型糖尿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患者筛查: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开展35岁以上居民每年测血糖;居民诊疗过程测血糖;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血糖,让患者主动与卫生医疗单位联系测血糖;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登记表。 2、随访: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我院每年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每次随访对患者进行询问病情、血压、空腹血糖测量检查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进行健康指导,并填写随访表。 3、健康检查:糖尿病患者我院每年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并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体格、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一般检查,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年检表。 三、职责分工: ㈠、成立项目领导组,负责项目的领导和协调,(领导组名单附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负其责,完成项目任务。 ㈡、疾控中心为项目管理单位,负责日常管理、项目督导、技术培训、健康教育、考核验收、相关材料印制和资料整理上报等工作。 ㈢、各村卫生室负责对各村35岁以上人群开展糖尿病患者管理(患者发现、建档、随访管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信息收息等) ㈣、我院负责本辖区项目的宣传,动员落实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指导村卫生室开展糖尿病患者管理(患者发现、建档、随访管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 四、工作实施安排 ㈠、项目启动阶段 1、成立慢病项目领导组,制定出工作方案。各村同样成立慢病管理领导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专人负责、设置管理门诊、制度规范上墙。 2、召开全乡糖尿病、慢性病健康项目启动会。 3、编制印发各种制度、表格及宣传材料。 4、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 ㈡、宣传筛查建档阶段 1、大力宣传:通过电视、报纸、资料、板报、广播等方式广为宣传项目内容,把党的温暖普照到每个目标人群。 2、建立测血糖制度。搞好首诊登记工作。 3、开展慢病健康体检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动员人民体检并填写健康体检登记表。努力发现糖尿病患者,对高危人群至少测量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 4、建立档案:对在体检中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要达到100%。 5、进行随访:对已建档的糖尿病患者分别在1月底、4月底、7月底和11月底进行一次

短链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

短链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 样品预处理: 样品经高速离心(12000 g,15 min)、过滤(微孔滤膜,0.45 μm)处理后,收集污泥上清液以用于VFA的测定。将1 mL滤液转入1.5 mL棕色气相色谱瓶中,并加入50~100 μL 3%的H3PO4调节样品pH值至近似4.0左右,样品保存于4 o C冰箱并于96 h内完成VFA测试。 (注意事项:1、SCOD特别高时,需对样品进行事先稀释;2、若上清液本身的pH 为4左右,则无需另外加H3PO4溶液进行调节。) VFA组分的测试: VFA组分采用Shimadzu GC-2010型气相色谱仪(环境楼2楼)进行直接测定(无需萃取后再做测试分析)。气相色谱测试条件为:氢火焰检测器,色谱柱为DB-FFAP:30 m x 0.25 mm x 0.25 mm;载气为氮气,其流速为25 mL min-1;进样量为1 μL;进样口与检测器的温度分别为200 o C和250 o C;采用程序升温,起始炉温120 o C运行2 min,然后以13 o C min-1的速率升温到200 o C,并停留2 min。一个样品的整个运行时间约10 min。 (注意事项:1、可直接对水溶液样品的VFA组分进行测试;2、升温速率的设置可适当调整,尽量使测试时各VFA组分的吸收峰能明显分开;3、必须有2次以上的重复测定,VFA组分浓度较高时,最好测试完样品后用纯水做次空白样的测试,以消除样品中某些有机组分对后续测试过程的干扰;4、VFA标样测试时按低浓度→高浓度做样品测试,以保证标线有较高的R2值。) VFA组分的气相色谱图: 保留时间1.5 min处的吸收峰为乙醇,除此之外,从左至右6个峰依次为乙酸、丙酸、异丁酸、正丁酸、异戊酸和正戊酸,其相应的保留时间为3.2、4.0、4.3、5.1、5.6和6.4 min左右(针对上面的运行程序而言)。

短链脂肪酸对结肠功能有重要影响

中国食品报/2009年/7月/31日/第008版 微生态健康 ●影响结肠防御屏障的组分●影响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影响肠道上部的运动和饱腹感 短链脂肪酸对结肠功能有重要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徐丹凤孙建琴 短链脂肪酸(SCFAs) 是膳食纤维在结肠腔内经细菌发酵的产物,不仅是肠上皮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还可影响影响肠黏膜屏障和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氧化应激反应等,对结肠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动物和体外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对结肠的渗透性和敏感性有负面影响。 ■肠内短链脂肪酸的生成 短链脂肪酸由1-6个碳原子组成,乙酸、丙酸和丁酸是肠内主要的短链脂肪酸,大多由膳食纤维在结肠腔内经细菌酵解生成,也有少量来自于膳食蛋白和内源性蛋白。 肠内短链脂肪酸产生的速率和数量取决于膳食纤维的溶解度、聚合度等化学特性。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可发酵性低,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减少结肠转运时间;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可发酵性很高,能在结肠内生成大量的短链脂肪酸。聚合度高的膳食纤维对糖化菌的发酵作用有更高的抵抗力,导致发酵的时间延长,远端结肠逐渐膨胀。在体内外均可生成大量短链脂肪酸的可发酵膳食纤维和化学改性膳食纤维包括低聚果糖、菊粉、发芽大麦食品、水解瓜尔胶、燕麦麸、玉米淀粉、异麦芽酮糖醇、葡萄糖酸等。 除了膳食纤维,其他物质通过不同的机制也可增加结肠内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例如:低聚糖——阿卡波糖可以增加进入结肠的淀粉数量;三丁酸甘油酯经胰腺和胃脂肪酶的水解后,也可增加丁酸的浓度;丁酸片剂可在回肠末端和近端结肠释放丁酸;还有一些是产丁酸的益生菌株,如溶纤维丁酸弧菌和丁酸梭菌。 由于近端结肠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因此,分解糖类细菌的发酵作用主要发生在近端结肠,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也高。远端结肠中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非常少,以蛋白发酵为主,短链脂肪酸的浓度亦下降。远端结肠还是潜在毒性代谢产物,如氨、含硫化合物、吲哚和苯酚的形成场所。由于远端结肠是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胃肠道病症的好发位置,因此,可以假设有毒代谢产物的产生和短链脂肪酸的缺乏是结肠发病的病因之一。 ■短链脂肪酸对结肠功能的影响 1.丁酸与结肠防御屏障 除了对癌变、炎症和氧化应激起作用外,丁酸还可通过影响结肠防御屏障的组分,加强屏障的保护作用,防御肠道内抗原。 丁酸对结肠防御屏障组分的影响主要有促进上皮细胞迁移,诱导黏蛋白、三叶因子(TFFs)、活性转谷氨酰胺酶、抗菌肽和热休克蛋白(HSPs)。结肠防御屏障的一个重要组分是覆盖上皮的黏膜层,主要由黏蛋白和三叶因子组成。三叶因子有助于改善黏膜层的黏弹特性,减少炎症细胞的补充,并参与维护和修复肠道黏膜。转谷氨酰胺酶积极参与肠黏膜愈合,和溃疡性结肠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抗菌肽(如LL-37和防御素)可以保护胃肠黏膜,防御细菌的入侵和黏附,防止感染。热休克蛋白通过抑制炎症调制剂的产生,防御炎症,发挥保护作用。 此外,体外人结肠癌细胞株研究表明,丁酸通过增加细胞迁移率,在胃黏膜损伤后参与修复。而高效修复表面损伤和黏膜溃疡对于维护和重建上皮屏障十分重要。

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和应用综述

编号 食品分离技术(综述)题目: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与应用综述食品学院营养与卫生学专业 班级食硕1005 学号s100109030 学生姓名张锦 二〇一一年一月

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与应用综述 摘要:概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来源、营养和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包括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阐述了膳食合理比例的n-6/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生理功能 Abstract:The kind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cluding n-6 and n-3 fatty acids, nature resources, nutrition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are summarized. The balance intake n-6 and n-3 PUFA is important for keep health but not absolute amounts of PUFA. Key word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nutrition; biological functions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是指有2个或2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结构的脂肪酸,也称多烯脂肪酸。根据第一个不饱和键位置不同,可分为n-6、n-3两大类。n-6 PUFA包括亚油酸(linoleic acid C18: 2n-6, LA) 、γ-亚麻酸(gamma-linolenic acid C18:3 n-6 ,GLA)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C20:4 n-6, AA)等,n-3 PUFAs除α-亚麻酸(alfa-linolenic acid C18:3 n-3 ,LNA)外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C20:5 n-3,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C22:6n-3,DHA)等长链PUFA。由于人类与其它哺乳类动物自身不能合成这些脂肪酸,必需由食物提供,所以称为必需脂肪酸。脊椎动物不能在离甲基端7 个碳原子之内形成双键。所以,动物体内所有的代谢转化不能改变n-6 或n-3 双键的甲基末端的分子数。因此一旦被消化,n-3 和n-6 脂肪酸不能相互转化这些脂肪酸是不可变的并且有不同的生物化学作用。 PUFA 对人体生理作用的研究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的研究,其后沉寂了多年。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E)、白细胞三烯(leukotrienes LTB0、血栓烷素(thromboxanesTXB)等一系列PUFA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极大的进展,PUFA 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其作用和功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PUFA 摄入量呈负相关的现象,PUFA 开始成为以功能性食品为首的许多领域的热点,PUFA 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研究发现AA 和DHA 等长链PUFA 在脑功能、婴幼儿智力及视功能发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为PUFA 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目前PUFA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饲料等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发展极为迅速,已受到越来越多行业人士的关注。 1.PUFA的分类 PUFA按照n编号系统(也ω编号系统),即从甲基端开始第1个双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n-3组、n-6组、n-7组、n-9组。每一组成员都可转化为多不饱和或链更长的脂肪酸,其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是n-3组、n-6组。α-亚麻酸和亚油酸分别是n-3组、n-6组PUFA 的前体,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碳链延长和脱饱和作用衍化生成其它的PUFA。 n-3 PUFA同维生素、矿物质一样是人体的必需品,摄人不足容易导致心脏和大脑等重要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注意要点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注意要点: (一)糖尿病筛查注意事项: 1、用什么标准?餐后血糖、随机血糖、空腹血糖……:必须是空 腹血糖,因为是作筛查,目的是要把血糖高于正常值的群众发现出来进行医疗随访指导,发果用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就会漏掉血糖轻中度升高的患者。空腹采血是指8小时以上未进食。要求前一天最好8点以前进餐,所吃食物需以清淡为主,10点以后不能喝水。禁激烈运动。 2、使用静脉血还是末梢血?作为筛查,我们推荐使用末梢血(快 速试纸检测,指尖血),因为简便快捷,可用于糖尿病人的随访检测;但它不能用于诊断糖尿病,也就是说,首次筛查血糖用末梢血,发现高于正常值后,须采静脉血作实验室检测,并以静脉血糖值作为诊断的标准之一 3、血糖值是以哪个为准?一般情况,静脉血≥7.0为高血糖,末 梢血(指尖血)≥6.1为高血糖。但在作快速试纸血液仪检测时,一定先要阅读仪器和试纸说明书,说明书上标明有本品牌的试纸的正常值和高血糖的值,要以这个值作为判断标准 4、静脉血检测必须使用专用试管采血!如果使用普通的抗凝管采 血,30分钟后试管中的血糖浓度开始逐渐下降,时间越长,降得越多,检测的结果就失去意义。所以,静脉血糖检测,要么在30分钟内进行检测,要么使用含氟化钠试管采血检测。

灰色盖真空采血管:含草酸钾/氟化钠、氟化钠/EDT A ·Na2、肝素钠/氟化钠、肝素锂/氟化钠、碘乙酸和氟化钠(血清)添加剂,适用于葡萄糖测定。草酸盐和EDT A添加剂用于血浆标本,氟化钠用于抑制糖酵解。采血后试管需颠倒混匀8次。 5、什么时间采血最合适?清晨,未进食,尽量在10点钟以前, 而且受检者未作大量的运动,否则血糖会偏低!如果没有把握,就不要贸然进行检测,检测值不准就没有意义了!!!可以与服务对象预约时间进行检测,或由村医预约进行检测,不要图省事随便查一个。 ?(二)便携式血糖仪使用中应注意哪些? ?1、给病人采血的时候请严格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穿刺取血。 ?2、最好的采血部位是左手无名指。不推荐测食指和大小拇指。 (拇指与小指肌腱活动的滑液囊较多,并向手掌中间延伸,而 且相互流通。发生感染时,炎症就可能向掌心蔓延,引起手掌 和另一个手指的感染,导致严重后果。食指是人的功能手指, 使用的机会较多,也不宜采血。只有食指和无名指的滑液囊不 向手掌部位延伸,是“独立循环”,互补相连,所以一般都在无 名指上采血。) ?3、使用血糖仪前请仔细阅读血糖试纸的检测范围。 ?4、检测前需询问患者饮食、运动及服药情况。 ?5、请定期给血糖仪做质检校正。 ?(三)患者拒绝转诊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管理制度

2011年南亩卫生院糖尿病管理工作度 一、目的 通过以我院服务为基础,以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采取社区一般人群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患者管理和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指导与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糖尿病防治体系。 二、内容与方法 1.患者的发现 (1)通过我院和乡医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检测血糖来发现、诊断糖尿病患者; (2)重点人群的筛查。包括:45岁以上人群、超重或肥胖人群、高危人群等; (3)通过以往人群健康档案、基线调查、各种体检、收集我镇内现患病人等途径。 2.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诊断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其中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 采用WHO1999年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若为静脉血葡萄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标准见表1,推荐用此方法;若

用毛细血管或全血测定葡萄糖值,其诊断分割点有所变动,标准见表2。 表1 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mg/dl) 表2 糖尿病及IGT/IFG的血糖诊断标准 血糖浓度[mmol/L(mg/dl)] 全血血浆 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糖尿病 空腹≥6.1(110)≥6.1(110)≥7.0(126) 或负荷后2小时≥10.0(180)≥11.1(200)≥11.1(200) 或两者 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如行检测)<6.1(110)<6.1(110)<7.0(126) 及负荷后2小时≥6.7(120)≥7.8(140)≥7.8(140) ~<10.1 (180) ~<11.1 (200) ~<11.1 (200)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5.6(020)≥5.6(100)≥6.1(110) ~<6.1 (110) ~<6.1 (110) ~<7.0 (126) 及负荷后2小时(如行检测)<6.7(120)<7.8(140)<7.8(140) 正常 空腹<5.6(100)<5.6(100)<6.1(110) 负荷后2小时<6.7(120)<7.8(140)<7.8(140) 3.登记 对于新确诊或各种方式发现的患者,要进行患者信息登记,要求填写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一般信息、

不饱和脂肪酸

EPA 二十碳五烯酸,是鱼油的主要成分。虽然亚麻酸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EPA,但此反应在人体中的速度很慢且转化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人体对EPA的需要,因此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补充。 作用 1、治疗自身免疫缺陷。 2、促进循环系统的健康。Ω-3脂肪酸已经被证实能促进循环系统的健康和防止胆固醇和脂肪在动脉壁上积聚 3、有助于生长发育。保持身体里的Ω-3脂肪酸含量处于一个适当平衡的位置对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是十分必要的。营养专家建议婴儿应从日常饮食和补充剂中吸收各种类型的Ω-3脂肪酸。根据这些建议的要求,婴儿在日常饮食中吸收的EPA应少于 0.1%。 4、其他的情况。Ω-3脂肪酸,包括EPA在内,对肺病、肾病、2型糖尿病、大肠溃疡和节段性回肠炎的治疗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5、EPA具有帮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从而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增进血液循环,提高组织供氧而消除疲劳。防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预防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6、DHA与EPA组合具有保护眼睛,提高视网膜的发射机能作用。国家卫生部要求:DHA与EPA的配比必须在二点五比一以上。 参考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苏宜香教授表示,“相关研究已证实了DHA和EPA对人类的健康有更多益处”。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委员会联合会商提出的报告显示,每日摄取250—2000毫克的EPA与DHA是构成人类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还指出,“成年男性和非孕期或哺乳期女性每天食用250毫克DHA+EPA; 目前中国成年人人均每天DHA+EPA摄入量仅有37.6毫克,不到美国医学研究院建议值(160mg/天)的四分之一,据国家权威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属严重缺乏状态。就是这样一个身体状况,对迎接宝宝的身体准备是不足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委员会联合会商提出的报告显示,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每日摄取DHA+EPA300毫克,是保证母亲和婴儿最佳健康发育水平的最低标准”。[3] 母乳中DHA:AA的配比均衡,帮助DHA和AA共同吸收,对0-6个月宝宝的头脑智力发育至关重要: 根据研究,中国妈妈母乳中DHA:AA的平均比例约为1:1.7,过多的DHA会抑制AA的吸收 实验证明-相比单独作用,DHA和AA共同作用更有利于支持宝宝脑部发育。 DHA/AA配比(1:1-1:2)亲和人体:帮助DHA和AA的有效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