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配管设计规定(EM-PDW0111)

泵配管设计规定(EM-PDW0111)
泵配管设计规定(EM-PDW0111)

设计标准

EM - PDW0111-2003 HFEC

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 泵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 共 9 页

1 总则

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公用设施和辅助设施中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1.2 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2 一般规定

2.1 当泵布置在管廊下时,进出管廊的管道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宜小于

3.5m 。

2.2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2.3 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配管形状应尽量简单。

2.4 泵的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2.5 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 ),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从设备至泵的吸入管道较长时,应由工艺系统专业进行管道阻力降核算。

2.6 当泵入口管道和泵管口直径不同,而PID 又无特殊要求时,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应不小于表2.6的规定。

2.7 当泵出口管道的直径比泵管口大时,泵出口阀门的直径至少比泵管口大一级。

2.8 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 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2.9

表2.6 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mm 管道公称直径DN 泵管口公称直径

DN

15 20 25 40 50 80100 150 200 25030015

15 20 20 25 40 20

20 25 25 40 25

25 40 40 50 32

40 40 5080 40

40 50 5080 50

50 8080 100 65 8080 100 150

80 80100

200

150

100 100 100

150

200250

150 125 150

200250

150 150 150

200

200250 200 200

250250 250 250300 300 300

2.9 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阀门的安装高度宜为1.2m(阀门手轮中心与操作面的距离),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2.10 泵的基础宜高出地面0.2 m,最小不得小于0.1m,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2.11 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应按PID要求设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2.12 为使泵体少受外力作用,应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设置合理的支、吊架或弹簧支、吊架。

2.12.1 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垂直时)应设可调支架。

2.12.2 泵出口的第一个弯头处或弯头附近宜设吊架或弹簧支架。当操作温度高于120 ℃或附加于垂直的泵口上的管道荷载超过泵的允许荷载时宜设弹簧吊架,见图2.12.2。在缺乏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时,离心泵接管管口上的允许最大荷载应符合API610的规定。

图2.12.2 泵出口管支架示意

2.12.3 不带底座的管道泵进出口管道支架应尽可能接近管口,见图2.12.3。

图2.12.3 管道泵支架示意

3 离心泵的配管

3.1 泵的吸入管道

3.1.1 泵吸入管道在满足热应力的前提下应尽量短、少拐弯,在任何情况下入口管道不允许有“气袋”。

3.1.2 双吸入泵的吸入口应设一段不小于3倍管径长的直管段,对大型泵应有7倍管径以上的直管段,以使液体平稳入泵,避免产生偏流和旋转流,引起泵振动和产生噪音,见图3.1.2。

图3.1.2 双吸入泵入口管配管示意

3.1.3 当双吸入泵的配管为上吸入时,不必考虑吸入口上所要求的直管段。垂直管道可以通过弯头和异径管与吸入管口直接相连,要求尽量短,见图3.1.3。

图3.1.3 双吸入泵入口管配管示意

3.1.4 为防止引起气蚀,吸入管应避免有“∏”形“气袋”。入口处偏心异径管的安装要求:水平或从下面抽吸时异径管顶平,当泵是从上面吸入,吸入管是垂直的,异径管底平,见图3.1.4。

(a) 由水平吸入(b) 由上部吸入

(c) 由下部吸入

图3.1.4 泵吸入管道上的异径管安装示意

3.1.5 当泵吸入管较长时,管道宜布置为一定的坡度(i=5‰),当泵比容器低时坡向泵,泵比容器高时坡向容器。

3.1.6 根据PID要求在吸入管的切断阀和泵口之间安装临时性或永久性过滤器时,应设置可拆装过滤器的短管或留有抽出滤网的空间。过滤器的型式和安装见图3.1.6 。

第一种做法第二种做法

( a ) 篮式或锥形过滤器

第一种做法第二种做法

( b ) 直角式过滤器

图 3.1.6 泵入口管道上过滤器安装示意

3.1.7 当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在同一个垂直面上时,为便于安装阀门,进出口可用偏心异径管或二个45°弯头增大进出口管间距,见图3.1.7 。

( a )用偏心异径管做法 ( b ) 用偏心异径管和45°弯头做法 ( c )用45°弯头做法

图 3.1.7 增大泵进出口管间距示意

3.2 泵的出口管道

3.2.1 泵的出口管道应有一定柔性,特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必须经过应力分析,根据应力的大小来确定管道的几何形状。

3.2.2 为防止泵的流体倒流引起泵的叶轮倒转,泵出口宜装有止回阀。升降式止回阀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立式升降式止回阀可装在管内介质自下而上流动的垂直管道上;旋启式止回阀、旋启对夹式止回阀优先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也可安装在介质从下往上流动的垂直管道上;双板弹簧对夹式止回阀可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流体方向应优先自下而上,但也可自上往下。要注意在安装对夹式止回阀时,出口方向必须设短管,

不能与切断阀直接连接。

3.2.3 泵出口的切断阀和止回阀间宜采用泄液环放净,如果管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可选用阀体上钻孔带有短管的止回阀,以便安装放净阀,见图3.2.3。

( a ) 泵出口管DN ≥100mm时

( b ) 泵出口管DN <100mm时

图3.2.3泵出口管道上安装泄液环放净示意

3.2.4 为降低泵出口切断阀高度可采用异径止回阀,见图3.2.4 。

( a ) 泵出口管DN ≥ 100mm时

( b ) 泵出口管DN <100 mm时

图3.2.4 泵出口管道上安装异径止回阀的泄液环放净示意

3.2.5 泵出口压力表安装在泵口和止回阀之间的短节上,也可安装在出口异径管或异径止回阀上。压力表接管应设根部阀(即切断阀),压力表表头应朝向操作侧。

3.2.6 泵出口的管道处,一般安装异径管,当泵出口在上部时,应安装同心异径管,当泵出口在侧面时,而安装底平偏心异径管。

4 往复泵的配管

4.1 往复泵的管道存在着由于流体脉动而发生振动的现象,管道应尽量减少拐弯。

4.2 为防止往复泵管道的脉冲震动,泵出口管道第一个支架应采用固定架,其余支架应采用抑振管卡,管架间距应比一般管架间距小些。

4.3 当输送介质温度高于180°C时,减压缓冲罐的连接管应为3m左右长度的不得保温管段,见图4.3

图4.3 减振缓冲罐安装示意

4.4 在泵和第一个容器之间的进出口管道上的支管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包括出口管道上的压力表)时,接口根部需设加强连接板,以防止管接口损坏。

4.5 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3011-2011 4 管廊的布置 管廊的形式和位置 4.1.1 管廊的形式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 a)设备较少的装置可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 b)设备较多的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L”型、“T”型或“Π”型等形式的管廊; c)联合装置可采用主管廊和支管廊组合的结构形式。 4.1.2 装置内管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和纵梁式;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管廊、钢管管廊和组合管廊。 4.1.3 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的位置。 4.1.4 管廊应布置在装置的适中位置,宜平行于装置的长边。 4.1.5 管廊的布置应缩短管廊的长度,且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4.1.6 管廊的布置应满足道路和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电缆沟、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间距要求,并应避开设备的检修场地。 管廊的布置要求 4.2.1 管廊上方可布置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下方可布置泵(或泵房)、换热器或其他小型设备,但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第条、第条和第条的规定。 4.2.2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4.5m。 4.2.3管廊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多层,最下一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检修通道要求的高度确定。 4.2.4 当管廊有桁架时,管廊的净高应按桁架底高计算。 4.2.5 管廊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道的数量、管径及其间距: b) 架空敷设的仪表电缆和电气电缆的槽架所需的宽度; c) 预留管道所需的宽度; d) 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时,空冷器构架支柱的尺寸; e) 管廊下布置泵时,泵底盘尺寸及泵所需要操作和检验通道的宽度。 4.2.6管廊的柱距应满足大多数管道的跨距要求,宜为6m~9m。 4.2.7 多层管廊的层间距应根据管径大小和管廊结构确定,上下层间距宜为1.2m~2.4m;对于大型装置上下层间距可为2.5m~3m。当管廊改变方向或两管廊成直角相交时,管廊应错层布置,错层的高差宜为0.6m~1.2m;对于大型装置可为1.25m~1.5m。 4.2.8 混凝土管廊的梁顶应设通长预埋件,预埋件的型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SH/T35的要求。

水泵房设备及配管工程安装方案

华润·国际社区A区项目水泵房内设备及配管工程安装方案 建设单位:成都华润置地驿都房地产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四川精正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人审批人 日期:2016年3月1日

目录 一:施工准备........................................... (3) 二:操作工艺........................................... (4) 三:质量标准........................................... (11) 四:成品保护........................................... (12)

水泵房内设备及配管工程安装方案 一、施工准备 1.设备材料要求 ⑴所有材料、设备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主要设备应进行开箱检查,应对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包装应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如发现质量有异常,应进行技术鉴定或复检,严重的应要求厂家进行更换。 ⑵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或设计要求,各类管材应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各系统设备及阀门等附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相关检测报告,主要设备(水泵)还应附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⑶材料、设备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和腐蚀。搬运材料和设备时应注意安全,应小心轻放,严禁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碰触和抛、摔、滚、拖。 ⑷其他材料质量都必须符合设计及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规定。 2.主要施工机具 ⑴机械:小推车、套丝机、砂轮机、台锯、电锤、手电钻、电焊机、试压泵等。 ⑵工具:倒链、滑轮、钢丝绳、滚杠、撬杠、道木、管、压案、台虎钳、手锯、手锤、活扳手。 ⑶量具及其他:水平尺、水准仪、线坠、钢卷尺、小线、压力表、氧气、石笔、墨斗。 3.作业条件 ⑴根据设计图纸上设备、管线情况,依照建筑实际情况绘制安装草图,配合土建施工进度做好各种预留、预埋,尤其是各种埋件必须位置准确。 ⑵土建结构施工完毕,地面、墙面装饰均基本完成,现场清理干净,无杂物。 ⑶在设备基础施工前应根据设备房间内设备数量、大小,系统种类,管线的多少、管道的大小,依据设计图纸、厂家设备合理策划设

混凝土输送泵概要

山东中煤集团

目录 前言........................................................................................................................ I 第1章简介. (1) 1.1性能特点 (1) 1.2全液控换向技术 (1) 1.3操作规程 (2) 第2章输出能力 (4) 第3章如何选购 (5) 3.1技术参数 (5) 3.2从电机功率 (5) 第4章使用技巧 (6) 第5章配管设计 (8) 第6章堵管原因 (10) 6.1异物堵管 (10) 6.2混凝土配比不良 (10) 6.3砂的粒径不合理 (10) 第7章常见故障 (11) 第8章预防措施 (12) 第9章使用规范 (13) 致谢 (15)

前言 混凝土输送泵是施工现场用来输送和浇灌混凝土的一项设备。混凝土泵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开始时主要用于隧道工程,后来建筑工程也采用。泵能完成各种类型的混凝土浇灌工作,既可用于地面和地下工程,也可用于水下工程,即使在其它方法不便于输送和浇灌的现场条件下,如工地狭窄,有障碍物等等也能应用。它可以应用于混凝土的水平输送,也可以用于垂直输送。 混凝土输送泵,又名混凝土泵,由泵体和输送管组成。是一种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主要应用于房建、桥梁及隧道施工。目前主要分为闸板阀混凝土输送泵和S阀混凝土输送泵。再一种就是将泵体装在汽车底盘上,再装备可伸缩或屈折的布料杆,而组成的泵车。

第1章简介 混凝土大型输送装备,用于高楼,高速,立交桥等大型混凝土工程的混凝土输送工作。 由泵体和输送管组成。按结构形式分为活塞式、挤压式、水压隔膜式。泵体装在汽车底盘上,再装备可伸缩或屈折的布料杆,就组成泵车。 种类:按结构和用途分为拖式混凝土泵、车载泵和泵车,按动力类型分为电动混凝土输送泵和柴油动力混凝土输送泵。 1.1性能特点 ①采用三联泵开式系统、液压回路互不干扰,系统运行。 ②具有反泵功能,利于及时排除堵管故障,并可短时间的停机待料。 ③采用先进的S管分配阀,可自动补偿磨损间隙,密封性能好。 ④采用耐磨合金眼镜板和浮动切割环,使用寿命长。 ⑤长行程的料缸,延长了料缸和活塞的使用寿命。 ⑥优化设计的料斗,便于清洗,吸料性能更好。 ⑦自动集中润滑系统,保证机器运行中得到有效润滑。 ⑧具有远程遥控作用,操作更加安全方便。 ⑨所有零部件全部采用国标,互换性较好。 1.2全液控换向技术 第一代泵送技术:电控换向技术,PLC控制电磁阀换向实现泵送、S管分配的交替换向。 机器组装简单,生产成本低,但电气控制复杂,故障率与维护成本极高,极易耽误工程进度是最大的弊端。 第二代泵送技术:液压换向技术,完全靠主油缸、分配小油缸液压信号的变化实现动作换向。 1、混凝土泵送、S管分配无需PLC电气元件参与,故障率更低,控制更可靠,产品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浅议泵出口配件及配管设计

浅议泵出口配件及配管设计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活动,环境污染也渐严重,很多地区附近的水不能应用。也有很多地区的污水不能就近排出。而对于化工企业来讲,尤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化工企业、各种资源的输送更为频繁,这就使得各种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面我就以离心泵为例,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泵出口配管及配件谈一下自己的观点,话题虽小,但意义重大,不仅能够节能降耗,减少维护次数,更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防患未然。 标签:变径;止回阀;水锤;补偿器 总体说,泵的出口通常依次有变径、压力表、止回阀、蝶阀构成,各部件可灵活安装,但是安装次序不能颠倒。先说为何要加变径,设计流量下,计算管道内水流速度和管道水头损失,在流量较大时,首先要满足规范规定的流速,因此一定只有一个结果——放大管径到满足流速条件,此时根据流速可计算放大管径的大小。而在流量较小时,在满足规范规定的流速条件下,泵出口和输送管路较接近甚至相同,也就是可以不变径。但必须考虑流量小时,在输送距离较远时,总的水头损失较大,会提高泵的功率,浪费能源。因此即使设计流量较小,也应适当放大管径,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由此就出现了水泵出口比管段管径小一个号之说。 关于压力表的安装,最主要的目的是反映泵的运行状况,由此判断泵是否发生故障。有的系统在蝶阀后多加一个压力表,用来掌握管网中的压力,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仅限于循环水的闭式管网系统。而在以送水、排污为目的的开式管网系统中,这个压力表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对于止回阀,不管是使用旋启式、升降式、对夹式,还是使用电动缓闭式,都应安装在蝶阀的前面。因为止回阀相对于其他部件来说,动作比较频繁,也是最容易损坏的。安装在蝶阀的前面是方便止回阀的检修。为保护止回阀,对于多台水泵并联安装的情况,按离心泵的操作规程,不工作的水泵应关闭水泵进出口阀门,不能由止回阀起隔离作用。 在给排水系统中,给水泵或排水泵出口设止回阀是必要的。因为这些系统都是开式系统,都是把水由低处往高处送,或者把水从低压处送往高压处。停泵时如果没有止回阀,则水会倒流。而供热系统是一个闭式系统,循环水泵的作用是克服网路的循环阻力,使水在网路中循环。当水泵停止工作时,水泵两侧的压强相等,不会作反向流动。因此安装止回阀只会增加网路的阻力,无谓的消耗电能,没有任何作用。热源和换热站的循环水泵出口都可不设止回阀。 变径和止回阀在保护泵体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止回阀。离心泵正常工作时供水均匀,在水泵和管路系统中流速和压力是稳定的。按操作规程在停泵前关闭泵出口阀门,泵和管路系统中流速和压力变化也是很小的。因而泵在运转过程中和正常停泵时是不会引起水锤现象发生的。当泵因突然失电或其他原

泵的配管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泵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的设计规定。 第1.0.3条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第二章 泵的配管 第一节 泵的一般配管原则 第2.1.1条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应小于3.5m。 第2.1.2条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第2.1.3条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第2.1.4条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配管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 第2.1.5条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40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第2.1.6条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第2.1.7条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一般安装高度为1.2~1.3m,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第2.1.8条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2m,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第2.1.9条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应按P&I图要求设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第2.1.10条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第2.1.11条为使泵体少受外力作用,应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设置合理的支、吊架或弹簧支、吊架。 一、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垂直时)应设可调支架,见图2.1.11-1和图2.1.11-2。 图2.1.11-1 泵水平吸入管支架图2.1.11-2 泵吸入管弯头处支架 二、不带底座的管道泵进出口管道支架应尽可能接近管口,见图2.1.11-3。 图2.1.11-3 管道泵支架 三、并联泵出口管固定架的一般位置见图2.1.11-4。

混凝土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

(一)混凝土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 1、混凝土泵的选型和布置 <1>混凝土泵的选型,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要求的最大输送距离、最大输出量及混凝土浇筑计划确定。 <2>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可按下列方法之一确定: <2.1>由试验确定; <2.2>也可参照产品的性能表(曲线)确定; <3>混凝土泵的泵送能力,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验算,同时应符合产品说明中的有关规定。 <4>混凝土泵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道路畅通,供料方便,距离浇筑地点近,便于配管,接近排水设施和供水、供电方便。在混凝土泵的作业范围内,不得有高压线等障碍物。 <5>当高层建筑采用接力泵泵送混凝土时,接力泵的设置位置应使上、下泵的输送能力匹配。设置接力泵的楼面应验算其结构所能承受的荷载,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6>混凝土泵转移运输时的安全要求,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2、配管设计 <1>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工程和施工场地特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配管。宜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管和软管。输送管的铺设应保证安全施工,便于清洗管道、排除故障和装拆维修。 <2>在同一条管线中,应采用相同管径的混凝土输送管;同时采用新、旧管段时,应将新管布置在泵送压力较大处;管线宜布置得横平竖直。应绘制布管简图,列出各种管件、管连接环、弯管等的规格和数量,提出备件清单。 <3>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泵型号、混凝土输出量和输送

距离、以及输送难易程度等进行选择。输送管应具有与泵送条件相适应的强度。应使用无龟裂、无凹凸损伤和无弯折的管段。输送管的接头应严密,有足够强度,并能快速装拆。 <4>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宜小于15M;或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在混凝土泵机V形管出料口3~6M处的输送管根部应设置截止阀,以防混凝土拌合物反流。 <5>泵送施工地下结构物时,地上水平管轴线应与V形管出料口轴线垂直。 <6>倾斜向下配管时,应在斜管上端设排气阀;当高差大于20M时,应在斜管下端设5倍高差长度的水平管;如条件限制,可增加弯管或环形管,满足5倍高差长度要求。 <7>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1>水平管宜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以便于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 <7.2>垂直管宜用预埋件固定在墙和柱或楼板顶留孔处。在墙及柱上每节管不得少于1个固定点;在每层楼板预留孔处均应固定; <7.3>垂直管下端的弯管,不应作为上部管道的支撑点。宜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量。 <7.4>当垂直管固定在脚手架上时,根据需要可对脚手架进行加固; <7.5>管道接头卡箍处不得漏浆。 <8>炎热季节施工,宜用湿罩布、湿草袋等遮盖混凝土输送管,避免阳光照射。 <9>严寒季节施工,宜用保温材料包裹混凝土输送管,防止管内混凝土受冻,并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10>当水平输送距离超过200M,垂直输送距离超过40m,输送管垂直向下或斜管前面布置水平管,混凝土拌合物单位水泥用量低于300kg/m3时,必须合理选择配管方法和泵送工艺,宜用直径大的混凝土输送管和长的锥形管,少用弯管和软管。 <11>当输送高度超过混凝土泵的最大输送距离时,可用接力泵(后继泵)进行泵送。接力泵出料的水平管长度应设置一个容量约1m3,带搅拌装置的贮料斗。 <12>应定期检查管道特别是弯管等部位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

化工厂泵配管的设计以及现场泵管道的安装

化工厂泵配管的设计以及现场泵管道的安装 摘要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对于化工厂中的泵的配管的设计以及在泵管道在一些现场中的安装,对于泵的出入口管道的配管设计需要注意的方面做了重点讲述,便于其他设计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化工厂;入口管道;泵配管设计 泵的配管设计在很多书籍以及参考资料中都有讲到,但是因为设计过程中因现场因素以及经验因素的问题,有时会遗漏掉一点重要的地方,造成现场安装及试车、开车时出现状况,致使返工的情况出现。本文主要总结了在泵配管设计及安装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将重要的部分和比较容易疏忽的部分做了补充,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在化工厂的工作生产中,液体物流的输送是通过泵来实现的,因此,泵在化工装置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所参与和了解中的项目中,输送设备都是采用的泵,不管是工艺物流区还是公用工程区的物料的输送,都是采用泵来完成的,消防也需要依靠泵来辅助完成。 1 泵配管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对于泵的类型以及管道的流程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必须要满足工艺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泵的运行以及检修的操作要求; 2)作为回转机械的一种,泵是非常精密的设备,如果受到外界力量的作用,很容易出现变形和振动、发出噪音等情况,导致内部轴承部件的破损或烧毁。因此,在设计及安装时,必须要将热膨胀这一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减少管道对出入口泵管嘴处的作用的力矩和作用力。在制造厂中大多都对泵嘴所允许范围的作用力数值做了规定,方便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能有一定的参考; 3)对于管道的柔性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尽量缩短进出口管道的长度,同时还要做到管道线路的布置与阀门手轮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检修; 4)在管道的布置过程中,为了避免泵在检修时产生不方便,在泵的上方尽量不要设有管道。同时为了不影响后期泵的卸除,泵的正面也不能铺设管道; 5)泵的管道布置必须符合安全、环保的法规,做到防火、防爆、环保等; 6)往复泵的管道线路要做到不影响活塞及拉杆的拆除及检查维修; 7)可以设地漏连接到埋入地下的排污管,将泵的排液以及放空及过滤中污物排送出去。 2 泵的入口处管道

泵的管道设计

泵的管道设计 1泵的一般配管原则 1.1 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应小于3.5m。 1.2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1.3 泵的进、出口管道应设切断阀和盲板用于切断,此切断阀常用闸阀。若处理的流体是无毒、非可燃性的介质,盲板可以免去。 1.4 泵的回转机械属精密机械,一旦受到外力作用会发生变形、振动和噪声,是轴承烧坏和损坏的主要原因,应充分考虑热膨胀对泵出入口管道的要求,以减少管道作用在泵管嘴处的应力和力矩。 1.5 要考虑泵的维修检查所需要的空间,使泵的管道、阀门手轮不影响其维修和检查。 1、管道布置时,泵的两侧至少要留出一侧作维修用。 2、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3、立式泵上方应留有检修、拆卸泵所需要的空间。 4、当管道布置在泵和电动机上方时,管道要有足够的高度,不应影响起重设备的吊装。 5、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40 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6、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一般安装高度为1.2~1.3m,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1.6 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2m,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1.7 应考虑泵管道上的阀门及仪表同按钮操作柱的关系,便于泵的启动和切换操作。 1.8 布置大小不一样的泵时,一般有三种方式: 1、泵出口中心线取齐:优点是操作面方便统一。 2、泵基础面取齐:便于设置排污管或排污沟以及基础施工方便。 3、动力端基础面取齐:优点是电缆接线容易且经济,泵的开关与电流表在一条线上取齐,电动机易操作。当然如果泵的大小差异太大,会造成吸入管太长。 1.9 为使泵体少受外力作用,应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设置合理的支、吊架或弹簧支、吊架。 1、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垂直时)应设可调支架,见图1。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SH3011-2011 4 管廊的布置 4.1 管廊的形式和位置 4.1.1 管廊的形式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 a)设备较少的装置可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 b)设备较多的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L”型、“T”型或“Π”型等形式的管廊; c)联合装置可采用主管廊和支管廊组合的结构形式。 4.1.2 装置管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和纵梁式;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管廊、钢管管廊和组合管廊。 4.1.3 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的位置。 4.1.4 管廊应布置在装置的适中位置,宜平行于装置的长边。 4.1.5 管廊的布置应缩短管廊的长度,且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4.1.6 管廊的布置应满足道路和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电缆沟、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间距要求,并应避开设备的检修场地。 4.2 管廊的布置要求 4.2.1 管廊上方可布置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下方可布置泵(或泵房)、换热器或其他小型设备,但应符合本规第 5.3.6条、第5.5.3条、第5.9.7条和第5.9.8条的规定。 4.2.2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4.5m。 4.2.3管廊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多层,最下一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检修通道要求的高度确定。 4.2.4 当管廊有桁架时,管廊的净高应按桁架底高计算。 4.2.5 管廊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道的数量、管径及其间距: b) 架空敷设的仪表电缆和电气电缆的槽架所需的宽度; c) 预留管道所需的宽度; d) 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时,空冷器构架支柱的尺寸; e) 管廊下布置泵时,泵底盘尺寸及泵所需要操作和检验通道的宽度。 4.2.6管廊的柱距应满足大多数管道的跨距要求,宜为6m~9m。 4.2.7 多层管廊的层间距应根据管径大小和管廊结构确定,上下层间距宜为1.2m~2.4m;对于大型装置上下层间距可为2.5m~3m。当管廊改变方向或两管廊成直角相交时,管廊应错层布置,错层的高差宜为0.6m~1.2m;对于大型装置可为1.25m~1.5m。 4.2.8 混凝土管廊的梁顶应设通长预埋件,预埋件的型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SH/T35的要求。

容器的配管规定

容器的配管规定 目录 1.总则 2.容器的配管 附图一立式容器管道布置示意 附图二卧式槽的管口布置示意 附图三卧式容器的操作平台布置示意 附图五卧式容器操作平台和管道布置示意 附图六卧式槽的管道布置示意 附图七卧式槽联合操作平台示意

1. 总则 1.0.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内的容器配管设计。 1.0.2 本规定不适用装置外罐区的配管。 1.0.3 本规定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有矛盾时,按集团公司的标准规范执行。 1.0.4 引进装置或与国外公司合作设计时,可不执行本规定,而按外国公司规定进行设计。 2. 容器的配管 2.0.1 立式和卧式容器上的管道设计,通常将容器周围划分为操作区和配管区。配管区一般位于管廊或管道连接较多的相关设备的一侧,操作区一般位于操作、维修通道一侧。平台、人孔、液面计、压力计、温度计、梯子和供检修用的吊柱布置在检修区,而管道布置在配管区如附图一、二所示。 2.0.2 管口布置规定如下: 2.0.2.1 立式容器的管口布置 (1)人孔--容器的上人孔可设在顶部,下人孔可设在罐下端侧面,且两个人孔宜对称布置,以利检修时通风换气,常压罐的上人孔也可以和泄压人孔合并。 (2)进出物料管口--进料口可设在罐顶部或上端侧面,出料口一般设在罐底都或下端侧面,进出料管口不宜布置在同一方向上。若设视镜,视镜口的方位应靠近进料管口,以利观察进料情况。 (3)放空放净管口--放空口应设在罐顶最高点,放净口设在罐底部或出料管道上,对平底立式罐,放净管应从底部集液坑上引出。 (4)安全阀或呼吸阀管口--安全阀或呼吸阀管口应布置在罐顶检修区一侧,靠近平台。 (5)充氮管口--为使氮气分布均匀和防止在泄放时氮气走短路,其管口应布置在罐顶部远离安全阀或放空管口的位置。 (6)温度计管口--布置在罐壳体下端靠操作区域一侧,并要方便接近和观察。 (7)压力计管口--布置在罐的顶部气相空间靠操作区域一侧,并要方便接近和观察。 (8)液面计和高低液位报警器--液面计的布置与选用的仪表类型有关,其上管口可设在罐顶部或壳体上端侧面。下管口设在壳体下端,且应布置在操作区方便观察的位置。 2.0.2.2 卧式槽的管口布置 (1)人孔--设在地面或平台上容易操作的地方,上人孔设在槽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下人孔可设在端部封头上或槽体侧面,两人孔应离得尽可能远一些。 (2)进出料管口--进出料管口之间应离得远一些,进口可设在槽一端顶部,而出口则设在槽的另一端的下部。进口也可设在槽另一端下部,若要求介质流动和分布较均匀时,应在进口端设置挡板。 (3)放空放净管口--放空管口设在槽顶部,也可设在槽顶部人孔盖上,放净口设在槽底部远离出料管口的一端,若卧式槽底部设有集液室时,放净口应设在集液室底部。 (4)安全阀管口--设在槽顶部离进料口远一些,并靠近火炬干管或泄压干管一侧。 (5)温度计管口--可设在封头下部或侧下部。 (6)压力计管口--设在槽顶部靠近安全阀一侧,当手动放空时可以方便观看压力变化。 (7)液面计和液面控制器管口——液面计可设在槽体中间部位,也可以布置在靠近槽体端部。当槽与出料泵布置在一起时,则液面计应布置在操作泵时宜观察到的液面变化的方位。液面计的上部管口可设在槽顶或壳体侧上部位,下管口可设在槽底部或壳体侧下部,如附图四、五、六所示。 2.0.3 平台的布置规定如下: 2.0. 3.1 容器上部设置平台时,平台面应低于在平台上操作的所有管口法兰面不小于150mm。容器下部若需设置平台时,则平台的高度要便于接近仪表和人孔,但平台不得影响对液面计的观察。如附图一、 三、五所示。 2.0. 3.2 成组布置的容器,可考虑设置联合平台,用于操作同一高度上的阀门和仪表。联合平台至少应设两个梯子,如果各容器操作温度不同,膨胀量不同时,平台要采用铰接或脱开槽体。如附图七所示。 2.0.4 隔断设备用的阀门,在条件允许时,宜与设备上的管口直接相接或尽量靠近设备。与装有剧毒介质的容器相连接的管道上阀门,应与设备管口直接相连。采用双阀的管道,两个阀门之间应设一段短管,不宜将两个阀门与设备管口直接对接串连。 2.0.5 立式容器若采用裙座方式支撑时,容器底部的所有管口应采用管道把接口法兰引到裙座外侧,裙座内不得安装法兰和阀门等,如附图一所示。

混凝土输送泵设计

1 方案设计 1.1 混凝土泵基本结构 图 1-1 混凝土泵的基本构造简图 1-输送管道;2-Y 形管组件;3-料斗总成;4-滑阀总成;5-搅拌装置; 6-滑阀油缸;7-润滑装置;8-油箱;9-冷却装置;10-油配管总成; 11-行走装置;12-推送机构;13-机架总成;14-电气系统; 15-主动力系统;16-罩壳;17-导向轮;18-水泵;19-水配管 1.1.1 工作方式 混凝土泵的种类很多,可以按排量大小、工作原理、行走装置或配备其 它装置的情况进行分类。 1、按排量大小分类 混凝土泵按排量大小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排量不足 30m 3 /h 的属小型泵;排量在 30~80m 3 /h 之间的为中型泵;排量超过 80m 3 /h 的为大 型泵。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中型泵。 2、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活塞式混凝土泵 活塞式混凝土泵是应用最早的一种混凝土泵产品。这种泵的泵送压力较 高,输送距离较远,而且易于控制,所以应用最广泛。活塞式混凝土泵是靠 活塞在缸内往复运动,在分配阀的配合下完成混凝土的吸入和排出。从传动 装置上可分为: ①机械式 最早的混凝土泵采用曲柄活塞式,由动力装置带动曲柄活塞 (柱塞)往返运动将混凝土送出。随液压技术的发展已逐步被液压式取代。

②液压式 根据液压介质的不同又分为油压式和水压式两种。水压式目 前还不多见,所以通常称为“液压”的就是指油压式混凝土泵。这种混凝土 泵功率大,震动小、排量大、运输距离远,可做到无极调节,泵的活塞可逆 向动作,将输送管中将要堵塞的混凝土拌合物吸回混凝土缸,以减少堵赛的 可能性。 (2)挤压式混凝土泵 挤压式混凝土泵的作用原理与挤牙膏的过程相似。这种泵的泵室内有橡 胶管和滚轮架,当滚轮架转动时将橡胶管内的混凝土压出,它特别适宜于小 石子混凝土急砂浆的泵送。 (3)压缩空气输送罐 它利用压缩空气对贮料罐内混凝土吹压,进行间断输送,其作用原理如 图1-2所示。 图 1-2 气体输送混凝土工作示意图 压缩空气输送罐的操作顺序是:先打开罐的上盖,装入混凝土后再将上 盖压紧,打开气阀向罐内输入压缩空气,当用于显示罐内压力的压力表达到 额定的压力值时,关闭气阀并开始送混凝土。压送后将罐内的剩余压力全部 泄放掉,然后再打开上盖,重复进行泵送。 3、按移动方式分类 混凝土泵按移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拖挂式和自行式。 (1)固定式 固定式系原始式,多由电机驱动,适用于工程量较大、移动较少的场合。 (2)拖挂式 拖挂式混凝土泵是把泵安装在带有车轮的简单底架上,既能在施工现场 方便地移动,又能在道路上拖运。 (3)自行式 自行式混凝土泵是把泵安装在汽车底盘上。

配管与管路设计要点

配管与管路设计 9.1概述 本项目在进行管道配管设计时,在符合工艺流程需要的基础上,首先要满足安全,然后既要考虑节约管材管件经济合理、布置整齐美观、便于维修,也要满足管道应力计算的要求和管架设计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配管设计既经济、又安全,装置也能长期运行。 合理的布置管道对化工生产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建设指标的是否先进合理,关系到生产操作能否正常进行:管道运转的顺畅,设备运转的顺畅,整个车间的生产操作的成效,关系到车间布置得整齐美观和通风采光聊好等问题。工厂管道布置需要避免各专业管网间的拥挤和冲突,确定合理的间距和相对位置,使之与工厂总体布置协调,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动力消耗,节约投资、节约用地、保证安全、方便施工和检修、便于扩建。 管道在化工厂中,广泛应用于许多物料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输送中。因而合理的设置管道布置对化工厂生产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9.2设计原则与依据 表9-1设计规范与编号 规范编号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HG/T20549-1998 《化工管道设计规范》HGJ8-87 《碳钢、低合金钢无缝对焊管件》HG/T21635-198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8157-87 《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15586-95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管路跨距设计规定》CD42A22-84

9.2.1管道布置原则 1.车间外管道布置原则 (1)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 (2)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直布置在省廊中间; (3)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省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连接的设备管口标高可以布置在上层或下层; (4)需设置“Ⅱ”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处,且‘Ⅱ”型补偿器宜集中设置; (5)低温介质管道和液化烃管道,不应靠近热管道布置;也不要布置在热管道的正上方; (6)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仪表和电气电缆糟架等宜布置在上层;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低温管道等直布置在下层; (7)管廊上管道设计时,应留10%-20%裕量。 2、车间内管道布置原则 (1)布置腐蚀性介质、有毒介质和高压管道时,应避免由于法兰、螺纹和填料密封等泄露而造成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易泄漏部位应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机泵上方,否则应设置安全防护,不得铺设在空道上空或并列管线的上方或内侧; (2)真空管线应尽量短,尽量减少弯头与阀门,以降低阻力,达到更高的真空度。

混凝土泵管固定措施方案

、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 三、脚手架所用材料要求:四、泵管架设计: 五、安全技术措施:

一、编制依据: 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011 ) 2)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4)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2011 ) 5) 、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该工程总建筑面积89256.97 其中研发办公楼 地上建筑面积36343.43 m。由主楼、裙楼及连体地下室组成,地下2层,裙房地上5层,主楼地上13层,总高58.3米。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地上混凝土现场输送主要采用地泵配合布料机输送,泵管高度随结构施工同步升降,与顶板用架子管顶牢并加固,为确保混凝土输送安全及顺利进行,特编制此泵管固定专项措施,施工时必须严格对混凝土输送管道进行加固。 其中布料机下部支撑为顶板支撑加密设置,详见模板施工方案。 、脚手架所用材料要求: 1、钢管 1)钢管规格及材质要求

钢管均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①48.3 X3.6mm ,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中Q235-A级钢的规定。无论新旧钢管都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 )的有关规定。 2)外观检查 钢管外观应平直光滑,没有裂缝、折痕、结疤、分层、严重锈蚀(内、外壁)和硬弯曲等现象。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应O.5mm ,端部弯曲:L<1.5m 时应 <5mm ,立杆弯曲:3m v Ldm 时应 <12mm、4m v L v6.5m 时应W20mm ,水平杆、斜杆弯曲:L^6.5m时应<30mm,旧钢管使用前应按上述要求严格检查,符合规定后才能使用 3)新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4)钢管上严禁打孔 2、扣件 1)材质 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无论新旧扣件都应有检测报告,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2)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力矩达65 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外观检查 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纹、缺爪、螺栓断丝或滑丝的严禁使用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脚手板

泵管固定规划方案.docx

— 杭政储出【2013】76号地块商品住宅(设配套公建)工程 泵管加固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 (2) 3、脚手架所用材料要求: (4) 4、泵管架设计: (5) 5、安全技术措施: (10) 6、布料机架子计算: (12)

1、编制依据: 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5、《杭州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1.6、《建筑施工手册》 1.7、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杭政储出【 2013】76 号地块商品住宅(设配套公建)工程,总建筑面积 46197.9m2,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为1374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33108.7m2,地下建筑面积14574.8m2。由 3 幢 16~18 层, 3幢10~11 层框架 -剪力墙结构住宅及 1 层商铺组成。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现场输送主要采用拖式泵配合布料机输送,泵管高度随结构施工同步升降,用钢管架子顶牢并加固,同时为确保混凝土输送安全及顺利进行,必须严格对混凝土输送管道进行加固。 1、工程基本情况 杭政储出【2013】76号地块商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莫干山路与萍水路交叉口品住宅(设配套公建)工程

周边环境 建筑面积 (m2)46197.9 m 2建筑高度 (m)33.3m--59.95m 基础形式承台基础主体结构框架 地上层数11-17 层地下层数1 标准层层高 (m) 2.9m其它主要层高(m) 4.41m 、 3.7m、 3.05m 2、各责任主体名称 建设单位杭州浙旅萍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浙江国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北京中联环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沈斌总监理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郦永田专业监理工程师

管廊带的设计

设计导则-- 管廊配管设计 前言 管廊是连接各设备的桥梁,其上敷设工艺管线、公用工程管线、仪表管线和电缆,通过管廊输送进出装置的原料、成品、中间产品、蒸汽、氮气、凝结水等。它是石油化工厂不可缺少的辅助设施。 本书主要介绍了管廊的型式、管架的结构和功能、管廊的布置、管廊的管线布置及附属设施。 同仁使用后,若发现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或提供资料,以作为下次进版之参考,完善本设计文件,方便同仁工作使用。

目录 页数第一章管廊的概述 3 第一节管廊型式简介 3 第二节管架结构简介 6 第三节管架构件的名称和功能14 第二章管廊的布置15 第一节管廊的布置简介15 第二节管廊宽度的确定19 第三节管廊支柱的间距24 第四节管廊的高度25 第五节配管专业应必备的数据和资料26 第六节管廊(P/R)布置范例29 第三章管廊(P/R)的管线布置31 第一节管廊的管线布置31

第一章管廊的概述 第一节管廊型式简介 1.1管廊的型式可分为: 一端式、直通式、L型、T型、U型及组合型管廊等。 1.1.1 一端式:即工艺和公用工程管线从装置一端进出;如图1.1.1所示。 图1.1.1 一端式管廊示意图 1.1.2 直通式:由装置两端进出,通常是工艺管线从装置一端进出;公用工程管线则 从另一端进出;如图1.1.2所示。 图1.1.2 直通式管廊示意图

1.1.3 一端式和直通式是管廊的基本形状,其它L型、T型、U型及组合管廊等可 视为几个基本形状的组合。 ①L型管廊,由两端进出管线,如图1.1.3所示。 图1.1.3 L型管廊示意图 ②T型管廊,由三端进出管线,如图1.1.4所示。 图1.1.4 T型管廊示意图

塔的配管规定完整版

塔的配管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塔的配管 第一节塔的管口方位 第二节塔上主要管道的安装 第三节塔的平台 第四节附塔管道的支架 附图一塔的典型配管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各种塔的配管设计。 第1.0.2条塔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设计规定。 第二章塔的配管 第一节塔的管口方位 第2.1.1条为确定塔的管口方位,需根据塔的布置,将塔周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操作区,另一个是配管区(管廊侧)见图。 图2.1.1 塔周区域划分 操作区原则上是为操作、维修设置的,包括梯子、平台、人孔、安全阀及其它阀门、仪表和吊柱等。配管区是作为连接管廊、泵和冷换设备等管道的区域。 第2.1.2条人孔:人孔是为检修和安装塔内件而设置的。人孔布置原则如下: 一、人孔应布置在操作区内进出塔比较方便、安全、合理的位置。 二、当一个塔有几个人孔时,上、下人孔应在一条直线位置上。 三、人孔方位不得开在降液管或受液槽区域内,见图2.1.2。 决定管口方位的顺序是:首先决定人孔方位,然后确定奇数塔板或偶数塔板降液管的位置与塔板的关系(一般的奇数板为基准)。确定塔板位置后,可从塔顶依次向下确定各管口的方位。 (a) 单溢流塔板 (b) 双溢流塔板 图2.1.1 人孔 方位示意 第2.1.3条 管口方位的范围 管口方位的范围 面图 平面图 剖视图(a)有内管时 剖视图(b)无内管时 图2.1.3-1 单溢流回流管口方位示意 (a)(b) (c) 中间进,两边降液两边进,中间降液中间进,中央降液 图2.1.3-2 双溢流回流管口方位示意 第2.1.4条 (a) 单溢流板进料管口(b) 双溢流塔进料管在 (c) 双溢流塔90进料在 两侧降液板上面中央降液板上面 图2.1.4 近料管口方位示意 第2.1.5条 图2.1.5 抽出管口方位示意 第2.1.6条ab)为双溢流塔与再沸器连接的进出管口方位示意。?>2000的大塔,往往设有两个再沸器,两个再沸器返回塔的管口应对称布置。 (a) 单溢流塔板(b) 双溢流塔板 图2.1.6 连接再沸器的进出管口方位示意 第2.1.7条塔上仪表管口:塔上仪表管口有液面计、温度计、压力表等,这些仪表管口应设在操作区内平台上或梯子旁边,便于观察、操作和检修的地方。

最新水泵房设备及配管工程安装方案

无锡宝能A地块生活泵房内设备及配管工程安装施工方案 建设单位:无锡市宝能房地产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无锡市给排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日期:2016年8月24日

目录 一:施工准备 (3) 二:操作工艺 (4) 三:质量标准 (11) 四:成品保护 (12)

水泵房内设备及配管工程安装方案 一、施工准备 1.设备材料要求 ⑴所有材料、设备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主要设备应进行开箱检查,应对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包装应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如发现质量有异常,应进行技术鉴定或复检,严重的应要求厂家进行更换。 ⑵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各类管材应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各系统设备及阀门等附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相关检测报告,主要设备(水泵)还应附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⑶材料、设备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和腐蚀。搬运材料和设备时应注意安全,应小心轻放,严禁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碰触和抛、摔、滚、拖。 ⑷其他材料质量都必须符合设计及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规定。 2.主要施工机具 ⑴机械:小推车、套丝机、砂轮机、台锯、电锤、手电钻、电焊机、试压泵等。 ⑵工具:倒链、滑轮、钢丝绳、滚杠、撬杠、道木、管、压案、台虎钳、手锯、手锤、活扳手。 ⑶量具及其他:水平尺、水准仪、线坠、钢卷尺、小线、压力表、

氧气、石笔、墨斗。 3.作业条件 ⑴根据设计图纸上设备、管线情况,依照建筑实际情况绘制安装草图,配合土建施工进度做好各种预留、预埋,尤其是各种埋件必须位置准确。 ⑵土建结构施工完毕,地面、墙面装饰均基本完成,现场清理干净,无杂物。 ⑶在设备基础施工前应根据设备房间内设备数量、大小,系统种类,管线的多少、管道的大小,依据设计图纸、厂家设备合理策划设备、管道的布置和排列。按照实际情况重新测绘设备用房安装草图,以及编制材料计划。 ⑷主要设备必须预留出检修通道、距墙、顶及设备之间应有合理的检修间距。 ⑸设备安装技术文件,使用说明书齐全,必要时要求厂家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指导施工。 二、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设备基础→设备吊装→安装就位找正→设备固定→设备配管及支架安装→设备调试 2.安装准备 ⑴熟悉掌握设备(水泵)房、设备(水泵)管道安装图纸、设备(水泵)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