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表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表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表

注意事项:1.以上凡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症状,即可诊断该证候成立,采取相应治疗。

2.所有的代茶饮及食疗方仅为推荐服用,中医为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社区医师在为患者做推荐时切

勿盲目,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社区医师在代茶饮及食疗方的序号上画“√”即为推荐项目。

-中医辨证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高血压的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的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西医的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的药。 西医发明的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的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的右降的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的表现。一方面是病的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的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的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的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 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的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光补阴只会越补阳气越虚。真要吃六味地黄丸,不如吃桂附地黄丸,还稍有效一些。因为方中有肉桂与附子扶阳,比单纯滋阴有效。 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既要治标以降血压,又要治本以扶正,两个方面都要重视。如果血压较高,就需要先把血压降下来,以免形成中风。针灸方法非常有效,针下血压即降,是真正的治病而没有副作用的方法,远比西医药物降压高明。因为针灸是调动了身体的积极能动性去自我调整血压,也就是说,身体通过经络脏腑的功能调整,自动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不需要外来力量帮助。一般取四关、鼻尖的素廖、曲池、足三里、风池等穴即可。但如果要巩固效果,需要一段时间的扶阳治疗。 对于偏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需要扶阴与降阳同时进行。六味地黄丸可以扶阴,但需要引阳下潜才是治本之法。有人用桂附地黄丸,或者地黄饮子。其实,这样的高血压最好用引火汤,滋阴潜阳,降压效果明显。阴虚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较长,有时长达一年至数年。对于偏于真阳虚于下,浮阳越于上的高血压,则需要从真阳上入手,以服用补脾肾之阳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要点在于以恢复元气和脏腑功能为主,不要以恢复血压值为主。事实上,当前的高血压以肾阳不足为多见,就是虚寒证为多。此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数月即可。对于阳虚型高血压,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有奇效。重灸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 高血压中后期,强调扶正袪邪。在服温补中药以扶助阳气的基础上,把潜伏的寒邪从三阴逼出三阳。一般用麻附细法,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治疗高血压,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是比较温和,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是忧,老年人若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是饮食不节。正确的做法是,禁食肥甘厚味。“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还有房劳不能过多。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中医说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是分析病因还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和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另一大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患者肢体困倦,手脚无力就与脾虚有关,还可伴舌苔腻,脉滑。 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有几个证型。 肝阳上亢型这种证型在高血压里面是比较多的。病人脸红、火气大,是阳证,但其病根为阴虚。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脉弦。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主方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后下)15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生地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夜交藤15克。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黄芩清肝火,白芍柔肝,可以把人的脾气改善一些,牛膝、杜仲、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都是对高血压有好处的。汤药可加减运用,譬如眼睛干涩,加枸杞子、菊花,杞菊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如果心慌、睡眠不好,可以加点酸枣仁、石菖蒲、远志等宁心安神养血的药。或可用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冲剂。[! empirenews.page ] 肝肾阴虚型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内热,所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可以用方药:生地15克、女贞子12克、淮山药15克、旱莲草12克、玄参15克、菊花(后下)10克、枸杞子15克、丹皮10克、生牡蛎(先煎)20克、龟板(先煎)20克,加减运用。如果阴虚较重,内热也较重,主要表现为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喝水较多,加知母、黄柏;阴虚而致心火偏旺、心烦失眠者,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石菖蒲、远志等都可以。或可用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痰湿中阻型此型常见于偏胖、血糖偏高、血脂偏高的高血压病人。病人的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好像有东西塞住,胃口不好,甚至恶心,浑身困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苔腻,脉弦滑。治疗既要平肝健脾,又要化痰去浊,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半夏1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钩藤(后下)15克,加减运用。半夏化痰祛湿,白术健脾祛湿。若胃口很不好,可以加些砂仁、厚朴、炒麦芽、鸡内金;

最新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一)辩证分型 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证多见于本病1级,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3级,而阴虚阳亢证各期均可见到,以2级为多。区别阴虚与阳亢主次,予滋阴、潜阳,阴虚及阳者兼以助阳;分清风、火、痰、瘀之兼夹,予熄风、降火、化痰、祛瘀;审察脏腑肝、肾、心之病机,予柔肝、滋肾、养心;了解气血虚实顺逆,予理气降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1.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泻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 黄芩15 栀子15 柴胡10 甘草5 生地黄20 当归12 车前子15 木通5 泽泻30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柴胡、甘草疏肝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全方清肝泻火利湿,清中有养,泻中有补。若肝火扰动心神,失眠、烦躁者,加磁石,龙齿,珍珠母,琥珀,清肝热且安神。肝火化风,肝风内动,肢体麻木,震颤,欲发中风者,加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2.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

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珍珠母、白芍。 枸杞15 菊花15 熟地黄24 山萸肉12 山药12 泽泻30 丹皮10 茯苓15 龟板30 夏枯草15 珍珠母30 白芍15 方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茯苓,泽泻渗湿,丹皮清虚热, 枸杞,菊花,夏枯草清利头目,白芍敛阴,珍珠母、龟板滋阴潜阳。 3.肝风内动型 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 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 白或黄,脉弦或沉细。 治法:平肝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化栽。 天麻10 钩藤15 石决明30 栀子15 黄芩15 牛膝20 桑寄生15 羚羊角粉3 丹皮12 茯苓15 天麻祛风潜阳,止头痛,眩晕,钩藤、羚羊角清热熄风降火,三药并 用平肝潜阳。石决明清肝镇肝潜阳。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牛膝,桑 寄生补益肝肾。茯苓安神。丹皮清血中之伏火。 4.肝气郁结型 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吸 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素馨花、珍珠母。 丹皮15 栀子15 柴胡10 白芍15 当归12 茯苓15 白术12 甘草5 素馨花10 珍珠

高血压病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病中医保健知识 (第四期) 一)基本措施: 1.患病后应加强摄生调养,尤其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必恐惧、焦虑和紧张。只要情志畅达,气血阴阳协调,自有益于本病的康复。 2.注意劳逸结合,慎防劳心、劳力和房事太过。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尤需注意休息、娱乐;否则,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小动脉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房事太过亦是如此。 3.经常散步或户外活动,以及郊游览胜,可促使气血阴阳平和,降低并稳定血压。 (二)饮食调护: 1.控制食盐量 正常成人每日摄入6克食盐为宜;患高血压病尤其是合并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则应减量,一般每日3~4克。 2.限制饮食,防止过胖 饮食要有节度。长期食量过大,易使痰湿内盛而肥胖,肥胖者又易发高血压病。所以高血压病(尤其是体胖者)要适当限制饮食,或少食精白米饭,多食糙米及杂粮;并可运用“揿针刺耳穴法”减肥。 3.食宜清淡,少食肥甘 对饮食的基本要求是以清淡素食为主,少食肥甘油腻,饮食合理搭配。此外,还需了解三点:①宜以豆类及谷类为主食,如黄豆、大麦、小米、玉米、小麦、高梁等,以白莱、芹菜、西红柿、豆芽、菠菜、萝卜、海带等为主要蔬菜;多食新鲜水果如柑橘、山楂、苹果等。②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而以植物油如豆油、棉油、糠油等为主;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螃蟹、带鱼、鱼子等。③少食发物如雄鸡、猪头肉、狗肉、鹿茸等,因这一类发物均易耗损肝阴,使肝阳易亢,病情复发或加重。 4.戒烟忌酒,少食辛辣 烟酒及辛辣之品对人体的危害对高血压病的危害尤为明显。如烟草中的尼古丁易使人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对本病不仅易诱发中风,还会促使内源性(肝)胆固醇合成,血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和加重高血压病。 5.因时因地,坚持食疗 即结合具体情况,经常选用下述食疗方服之,亦有防治效果。 (1)葛根粥:粟米100克,水浸一夜滤干,与葛根粉60克同煮粥食,每日1次,常食。 (2)山楂晶:亦可用山楂冲剂当饮料经常冲服,具有降脂、防高血压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病名,所以只能根据高血压所表现的症状来认识和进行辨证论治。高血压患者以头痛头晕,时发时止,耳鸣,心悸为特征,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头痛、眩晕的记述首见于《内经》,《内经》中把头痛称为“首风”、“脑风”;《素问?五脏生成论》:“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素问?方盛衰论》:“气上不下,头痛巅疾”为头痛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标本病专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灵枢?卫气》:“上虚则眩”,《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指出眩晕的病因,病性和病位。之后也有很多著名医家对头痛眩晕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并提出治法和方药;李东垣补充了太阴和少阴头痛,并为分经用药奠定了基础;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强调“痰与火”在头痛发病中的地位,他也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提倡在治疗上要用治痰为主,挟补气及降火药。明代张景岳在《内经》:“上虚则眩”的基础上提出了“下虚则眩”,他在《景岳全书?杂证漠?眩晕》中说:“头晕虽然属于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并认为眩晕的病机“虚者居其八九,

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高血压的中医分型 (1)、肝阳上亢 症状:眩晕耳鸣,头胀痛,烦劳恼怒则加剧,面部潮红,急噪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2)、痰浊中阻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甚则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3)、气血亏虚 症状:眩晕劳累即发,动则加剧,面色不华,心悸失眠,唇甲色淡;气短,疲乏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 (4)、肾精不足 症状: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酸膝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容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医辩证高血压(课件)

中医辩证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高血压的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的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感谢聆听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西医的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的药。 西医发明的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的方法,这种

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的想法是不可能的。......感谢聆听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的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的右降的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的表现.一方面是病的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的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的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的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感谢聆听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的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

高血压中医

1 中医对高血压病名的认识 在中医学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但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大部分医家认为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袁敬柏[1]收集了71位医家高血压诊疗经验的文章90篇进行分析,其中大多数医家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的范畴,占88.7%,其次为“头痛”,占77.4%。 眩晕最初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病位在巓顶,且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气正纪大论》提出:“木郁发之……甚则耳鸣眩转。”说明眩晕与肝密切相关,肝郁木滞,气血不畅则眩晕,这也是对眩晕病位的最初阐述。《素问·玄机原病式》曰:“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认为风火相动致眩。《灵枢·13问篇》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卫气》言:“上虚则眩。”进一步阐述了眩晕的病机。 “头痛”最初出现在《内经》:《素问·风论》曰:“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头痛被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描述了其临床特点,认为外感与内伤是头痛的主要病因。李东垣《东垣十书》遵从《内经》,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而且进一步将头痛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2 病因病机 眩晕在《内经》中被称为“眩冒”,病位在巓顶,病机为因虚致眩,风火相

动致眩。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张仲景认为,眩晕是过食肥甘厚味,使痰浊内阻,水饮上犯所致,提出了痰饮致眩的观点。宋代严用和于《济生方》中论述此病病机为:“肝风上攻,必致眩晕,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及其七情所感,遂使脏气不平,郁而生痰,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眉棱骨痛……”提出六淫、七情致眩。《丹溪心法》中云:“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提出了“无痰不作眩”的观点,《景岳全书》中发扬了这一理论。杨仁斋云:“瘀滞不行,皆能眩晕。”提出了血瘀致眩观点。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医家认为,眩晕与体虚有关,《诸病源候论》曰:“逢身之虚则为风邪所伤,入脑则脑转而目系急,故成眩也。”《景岳全书》言:“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综上所述,古代医家认为眩晕病的病因可归为风火痰虚瘀五个方面,病位在头部,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表现为在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虚中挟实,或以实为主,实中带虚等。 张文涛[2]认为,高血压病因实证为:气滞、血瘀、痰浊、水湿、风、寒、火、便秘、食积,虚证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虚、肺虚、肾虚、肝虚、心虚。实证是有形或无形之邪阻滞于精遂脉道,气血逆乱壅滞而使血压升高,虚证则是气血阴阳亏虚时,血脉拘急来维持正常运行,又能减少阴阳耗损,所以血压升高。朱其恩等[3]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危险因素有高盐饮食、超重和肥胖、饮酒、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等,还与寒冷的地理环境有关,且认

中医辨证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地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地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地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高血压地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地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地做法是非常幼稚地!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地,但需要一定地时间,一定地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地治疗方法.用西医地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地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地药. 西医发明地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地方法,这种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地,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地想法是不可能地.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地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地右降地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地表现.一方面是病地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地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地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地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地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地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 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地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光补阴只会越补阳气越虚.真要吃六味地黄丸,不如吃桂附地黄丸,还稍有效一些.因为方中有肉桂与附子扶阳,比单纯滋阴有效. 中医对于高血压地治疗,既要治标以降血压,又要治本以扶正,两个方面都要重视.如果血压较高,就需要先把血压降下来,以免形成中风.针灸方法非常有效,针下血压即降,是真正地治病而没有副作用地方法,远比西医药物降压高明.因为针灸是调动了身体地积极能动性去自我调整血压,也就是说,身体通过经络脏腑地功能调整,自动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不需要外来力量帮助.一般取四关、鼻尖地素廖、曲池、足三里、风池等穴即可.但如果要巩固效果,需要一段时间地扶阳治疗. 对于偏于阴虚阳亢地高血压,需要扶阴与降阳同时进行.六味地黄丸可以扶阴,但需要引阳下潜才是治本之法.有人用桂附地黄丸,或者地黄饮子.其实,这样地高血压最好用引火汤,滋阴潜阳,降压效果明显.阴虚型地高血压治愈时间较长,有时长达一年至数年. 对于偏于真阳虚于下,浮阳越于上地高血压,则需要从真阳上入手,以服用补脾肾之阳地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要点在于以恢复元气和脏腑功能为主,不要以恢复血压值为主.事实上,当前地高血压以肾阳不足为多见,就是虚寒证为多.此型地高血压治愈时间数月即可.对于阳虚型高血压,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有奇效.重灸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 高血压中后期,强调扶正袪邪.在服温补中药以扶助阳气地基础上,把潜伏地寒邪从三阴逼出三阳.一般用麻附细法,但需要在有经验地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主要是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所以治疗疾病的同时,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一个好心情。 标本兼治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原则,治疗方法可分为治标、治本两大类;另外,中医讲究辨证,在标本兼治的原则基础上,根据每个不同患者实际情况,辨证用药。 一、标本兼治法则 (一)治“标”法则 治标法则针对高血压病的表象,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一般用于高血压病早期的治疗,也可贯通于该病的各个阶段。可以单独应用,但常与治本法则联用。治标法则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平肝潜阳法:平熄肝阳,缓解高血压病交感神经亢奋的症候群,用于肝阳上亢型。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 祛痰化湿法:平肝化痰,和胃化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尤其是偏于肥胖者,常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 宁心安神法:此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必要时可佐以重镇安神之晶。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患者,在其他

症型中出现心悸不宁等兴奋之症时亦可选用。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 活血化瘀法: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滞度,改善血小板功能,类同于高血压病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等扩张血管药物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病血瘀症。常用方剂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可加用丹参、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 (二)治“本”法则 主要是调治阴阳,使之平衡。 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肝肾阴亏而致肝阳上亢型,以阴虚为主的高血压病,多见于高血压病中晚期。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 阴阳两补法:主治阴阳两虚,适用于长期高血压病者,多为高血压病晚期,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济生肾气丸等。 调摄冲任法:适用于更年期妇女,常用方剂为二仙汤。 二、具体中医辨证治疗与药用方法 风火上扰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脉浮弦。 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克,钩藤20克,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和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 在中医方面,将高血压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即: 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此外,近年国内外对黄芪、人参、刺五加等药物进行研究,这类药物除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还能使用调节紊乱的功能趋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等等。 除方药治疗之外,在中医方面,针刺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疗效巩固;气功通过主动性锻炼来调整,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另外,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其中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尽可能及戒除烟酒,这些都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中医对症治疗高血压自测类型选对药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中医根据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对症开出一下中药方,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是怎样对症治疗高血压的吧。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

中医理论解释高血压

中医理论解释高血压 (节选)——《气的乐章》王唯工着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 其实糖尿病、髙血压并不是很难治愈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病因从哪里来。现代医学没办法处理这些问题,是因为还不了解这些疾病的成因,并且在基础知识的建立上有错误。一开始的假设就不对,所以只能在枝枝节节上处理症状,而没办法全面解决问题。要探讨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必须对血液循环的生理学,有真正的了解。 我们以高血压为例。高血压的研究在西方进展非常缓慢,1999年时,CNN的一则新闻说,打鼾时血压会升高是医学上重大的发现。因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证明晚上打鼾与高血压有关,也就是说,一开始打鼾,血压就上升。他们觉得这是了不起、不得了的发现,终于找到一个生理现象与髙血压有直接相关。 假如你懂得我们将在本书中说明的髙血压理论,就会知道高血压的发生是因为缺氧,打鼾也是因为氧气吸入不够。这则新闻刚好印证了我们的理论。事实上我们也是基于这个理论治疗高血压的,而且很容易就能理解。血压高的病因有收缩压(高血压)髙与舒张压(低血压)高之不同。收缩压髙的病因种类较多,但如果能够清楚分辨循环受阻的病位与病状,大部分是可以治好的。对西医来说,最棘手的是舒张压过髙。不过,事实上,按照中医的看法,舒张压高的病因比较明确——严格说来只有一种(一定是肺功能不正常),在治疗上虽然并不是更容易,但是比较容易确定病因,治疗方法也。很标准.

不论是在生理学书籍还是医学书籍上,西方医学都极少探讨髙血压相关的成因。虽然相关研究非常多,却仍然不清楚髙血压发生的原因。即便从流行病学的立场来看,他们也知道两个因子,一个是胆固醇会造成血管硬化,还有一个是三酸甘油髙会造成血液黏滞度髙。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两项原因是确定的。至于钠吃太多导致高血压的假设,现在大家也开始存疑了。钠吃太多可能和肾脏病直接有关,但是很难推断出和高血压有直接的关联。由此便可发现,到目前为止,与高血压有关的生理指标的研究和发现,事实上是少得不得了,所以医学界才会认为晚上打鼾与高血压有关是个重大发现一居然找出了一个 与高血压正相关的生理现象。 收缩压:分配的先后顺序 那么收缩压是做什么的呢?心脏跳动出一个综合波之后,这个波按照共振的频率来分配能量,是视各处的需要而定的,心脏、器官、血管都是在调整每一个共振频率所需的能量。这种调整有什么好处?循环最终的目的是送料——也就是送血,血一到的话,所有需要的东西都有了。可是我们这个送料系统一个开关都没有,动脉就像是连通管,要如何控制呢?这个料又要送到哪里去?舒张压只是维持最基本的 需求,但是多出来的还有这么多血要送,如何处理?这些血是为了应付突发状况的,譬如说突然间要运动或是考试,身上就必须调配,不能老是一样,否则想跑就会跑不动、想用脑袋时却不能思考。如果只有那些基本供应的血,想做什么都不能做了。所以身上必须有一个动态的调配功能。动态的调配就是依靠收缩压。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是指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可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多归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以“眩晕”居多,是以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为主要病机。高血压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中医药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尤其是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治疗高血压并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协调阴阳。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治疗 1. 气虚痰阻 治法:益气化痰 黄芪30g、党参10g、天麻10g、清半夏10g、白术15g、陈皮10g、茯苓15g、葛根15g、川牛膝15g、川芎15g、泽泻15g、竹茹10g、甘草10g。 临证加减:若痰淤化热者,加黄芩10g、胆南星10g;若项强语塞者,加竹沥10g、络石藤15g;大便不畅者,加大黄6g、莱菔子10g。 2. 痰热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清热燥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 苍术10g、薏苡仁15g、黄连10g、黄芩10g、胆南星10g、车前子15g、川牛膝15g、川芎15g、泽泻15g、甘草10g。 临证加减:烦躁易怒,加白芍15g、郁金10g、菖蒲10g;口苦咽干者,加元参15g、麦冬15g;胸闷心悸者,加瓜蒌15g、薤白10g。 3. 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钩藤15g、黄芩10g、石决明15g、夏枯草15g、豨莶草15g、杜仲15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磁石15g、珍珠母15g。 临证加减:肝阳化火加水牛角10g、丹皮10g;肢体麻木、力弱者,加地龙10g、丹参15g;大便干燥者,加大黄6g、芒硝6g;头痛失眠者,加栀子10g、莲子心15g、磁石15g。 4.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养肝肾、平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怀牛膝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版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10g、生麦芽10g、茵陈15g、杜仲15g、桑寄生15g、罗布麻叶15g、甘草15g。 临证加减:寐差,加桑椹子15g、夜交藤15g;尿频数,加覆盆子15g、菟丝子15g;心悸心慌,加生龙牡15g。

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

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和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风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筋惕肉目肉,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肝熄风;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黄,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泻肝通腑。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育阴助阳为主,若偏于阳虚者,则选用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肉桂、附子、菟丝子、当归、鹿角胶等;若偏阴虚者,则选用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等。 以上几型若兼内风者,可加潜降熄风药,如菊花、钩藤、龙骨、牡蛎、珍珠母等;兼血瘀者,可加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品,如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等;若兼痰阻者,可加豁痰利气之属,如胆南星、半夏、陈皮、远志、天竺黄、川贝等。总之,临床上应以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为原则,不能生搬硬套。临证中往往是数型合并出现,故辨证用药要灵活多变,才能有效。

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目前慢病发展趋势,慢病将发生在未老先病的工作人群。构建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发挥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的优势,对慢性病进行有效防控控势在必行。中医药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中的优势,切实降低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我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我社区中医药工作的全面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以上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和已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对辖区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规定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和服务方法进行社区健康管理 1.高血压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

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与中医药保健预防指导。 2.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分级分层进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其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就诊到此次就诊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最新高血压的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浅谈中医“治未病”与高血压病的防治 【摘要】近年来,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每年死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人数仍不断增加。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单纯运用西医手段治疗高血压并非最佳方案,而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作为指导,运用中医手段结合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防治,则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高血压;并发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降压药物的研制日新月异,临床应用红红火火,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血压控制率仍然不高,每年死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人数仍不断增加。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单纯用西医手段治疗高血压并非最佳方案,而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作为指导,运用中医手段结合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防治,则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早在《黄帝内经》,古代医家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这是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雏形。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经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综观历代医家医著,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分三个层次,一为“未病先防”,即采取各种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二为“既病防变”,即已发生疾病,应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防病情发展;三为“瘥后防复”,即在病情稳定期,积极采取措施以防复发。 在中医学里,一般将高血压病归入“眩晕”、“头痛”范畴,但由于个体耐受的差异,有些高血压病患者自体感觉并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概括起

全国名老中医治高血压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高血压病经验 严世芸,全国名老中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严老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阳”、“中风”等证范畴,与肝、肾两脏有关,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虚,气血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病机关键及由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内伤虚损引起阴阳气血平衡失调所致,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肾,兼及心脾。病损脏器不同,其病理机制、临床表现亦有表现差异。 病变在肝,多由于精神激动或忧愁思虑,导致肝郁气滞,疏泄升发太过,肝阳偏亢或郁而化火,肝阳肝火上扰清窍;临床表现以头脑胀痛、眩晕口苦为主,病属实证。病位在肾,多由于秉赋不足或烦劳过甚或房室过度,导致肾精亏耗,肾阴虚损,既不能上充脑髓,又不能下涵肝木,以致肝阳上亢;临床表现以头脑空痛、眩晕腰痛为主,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高血压病因复杂,病机多端,临床诊治当首辨虚实、或补或泻、方不致误。一般而言,虚则肾阴虚兼及心脾,阴虚于下,水不涵木,脑髓失养使然;实则肝阳亢盛、痰浊上蒙、瘀血阻滞所致,治疗以滋补肾阴,平肝潜阳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治疗的目的在于调理阴阳,恢复阴阳气血之平衡。严老在临床上据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遣方用药,不拘一格。现将其治疗高血压病经验简介如下: 平肝潜阳法:适用于肝阳上亢型患者,症见眩晕、耳鸣,头痛头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苔黄,脉弦滑,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夜交藤、生石决明(先煎)各20克,钩藤(后下)、杜仲、牛膝、桑寄生各15克,白蒺藜、黄芩各12克,远志10克,水牛角粉3克(分吞)。肝火之症明显时,可与丹栀逍遥散合用。 育阴潜阳法:适用于阴虚阳亢型患者,症见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自拟方:生地、熟地、生石决明(先煎)各20克,麦冬、枸杞子、菊花、白蒺藜各12克,钩藤(后下)、白芍各15克,珍珠母(先煎)40克,天麻20克。 平肝温胆法:适用于肝胆郁热型患者,症见头晕头痛,口苦耳鸣,失眠多梦,心烦胁胀,脘腹痞闷,或有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陈皮、甘草各6克,半夏、枳壳、竹茹、胆南星各12克,茯苓、钩藤(后下)各15克,天麻、生石决明(先煎)各20克。 滋阴补阳,协调阴阳法:适用于阴阳两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症见头晕颧红,气短健忘,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此时治疗单以甘寒养阴则阳气益耗,纯用辛温助阳则阴气益伤,治疗以二仙汤加减:仙灵脾、生地、熟地各20克,仙茅、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各12克。

高血压中药方剂

【高血压中药方剂】 高血压中药方剂(12方)特提供给你,可选用!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方名】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渡舟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平肝。 【方名】玄参钩藤汤。 【组成】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傅云江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瘀热。 【治法】化瘀清热。 【方名】化瘀清散汤。 【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润民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虚痰浊阻滞。 【治法】益气化痰。 【方名】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肝火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名】清肝汤。 【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志贤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