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课堂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课堂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课堂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素质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类型、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认识和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及中介体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等;认识和掌握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等有关内容;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和掌握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等。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文化现象、解决旅游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

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

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以旅游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系统介绍旅游文化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分别介绍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几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客体文化。在课程后续建设中,将结合河南旅游文化实际,研究探讨发挥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逐步向旅游文化产业大省迈进的发展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要点:了解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回顾旅游文化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旅游活动实质、旅游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要点:了解旅游主体、旅游主体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了解不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角色、个性心理及审美倾向等。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要点:认识旅游客体及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对象,把握旅游客体的类别与旅游客体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认识和掌握自然美、人工美的构成及审美观照,掌握旅游客体的文化功能。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

客体文化的主要类型及其总体特征。

第四章旅游中介体文化

要点:认识旅游中介体的内涵及其在旅游链中的地位,掌握旅游中介体的类别及其各自特点,讨论分析旅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重点结合旅游企业实际,分析探讨旅游服务规范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旅游服务个性化实现途径问题。

第五章旅游宗教文化

要点:了解和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基本教义、主要礼节等内容。重点认识宗教的本质,以及宗教与中国旅游文化关系问题。

第六章旅游建筑文化

要点: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中西建筑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外观特征等为重点,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及其与中国旅游文化关系。

第七章旅游园林文化

要点: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中西园林建设的不同之处。以中国古典园林及其文化特性和外观特征等为重点,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内涵及其与中国旅游文化关系。

第八章旅游民俗文化

要点:了解中国民族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汉民族文化,蒙、回、壮、藏等主要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为重点,认识中国民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及与中国旅游文化关系,探讨民族民俗文化的开发问题。

第九章旅游饮食文化

要点: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以及西方咖啡文化为重点,加深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内涵及与中国旅游文化关系的认识。

理论课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实践课教学内容与要点

实训项目一:来漯游客体验满意度调查

要点:了解漯河旅游业的发展动态,熟悉漯河旅游市场发展的总体状况及旅游消费特征,为漯河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管理提供相关参考

意见,同时提高学生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项目二:漯河及周边文化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要点:通过三国历史文化游,许慎文化游及河南姓氏文化调查认识漯河及周边旅游客体(旅游资源),了解旅游客体(旅游资源)的类别,学会欣赏旅游吸引物的文化内涵。

实训项目三:导游风采大赛

要点:强化学生对旅游文化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提高我系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形象、交流服务技能、提高导游职业技能素质和水平的平台;同时,也为即将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同学们提供一次实战演习。

实训项目四:参观少林寺

要点:通过对少林寺的参观,了解佛教文化知识,能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佛教文化知识,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实训项目五:参观济渎庙

要点: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相关知识:几种常见屋顶的形式、台基、开间。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实训项目六:茶艺展示

要点: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中国茶艺的发展与演变,熟悉中国茶的种类与名品,掌握茶艺的相关知识,能够根据茶艺流程冲泡一杯绿茶(或红茶,或乌龙茶)。

实训项目七:咖啡煮制

要点:了解中国的咖啡文化和咖啡礼仪,熟悉咖啡的煮制和品饮的相关内容,能够熟练的运用虹吸壶煮制纯品咖啡。

实训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除采用多媒体手段讲授旅游文化学的基础理论外,教师尤其注重实例的分析、野外实地探究性学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特别注意因特网、投影、录像等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主要包括:

1、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结合旅游文化学实例分析,使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概念、结构、特征、功能,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企业文化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一个比较深刻认识和理解。选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旅游企业文化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进行讲授和研讨,以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

为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针对学科目前发展动态和敏感问题要求学生思考,选取旅游文化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按小组分别查找有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不同见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进行交流,以期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习实训教学方法

实践课往往结合实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进行资料收集、方案设计等工作。一是组织学生去周边著名景区、景点(如清明上河园、少林寺、龙门石窟、白马寺、小商桥、许慎墓等)实地考察或播放其旅游宣传片,以期提高学生对其中所蕴涵的旅游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

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相关内容有感性了解和理性认识。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实训活动,通过游客调查、资源调查、企业访谈、资料收集、茶艺学习、煮制咖啡、参观展会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旅游文化学习的兴趣,深化对旅游文化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与旅游文化课程有关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教学手段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以达到立体、直观、信息量大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幻灯片、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CAI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网络式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和计算机通讯技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最新的知识信息并实现师生网上互动,以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总之,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与科研相长,恰如其分地使用案例教学法、实地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科研参与法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将是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的主要特色。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

主要采用考勤、作业、课堂讨论、技能测试等形式。期末考试采用笔试闭卷形式或开卷考查形式。

2、期末考试命题

(1)本课程考试命题内容覆盖了教学大纲全部内容;

(2)试题对各种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为:识记约占30%;理解约占30%;运用约占40%。

(3)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比例为:较易约占20%;中等约占60%;较难约占20%;

(4)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综述题六种类型,其中填空题20%,名词解释题15%,单项选择题15%,多项选择题15%,简答题20%,综述题15%。

3、课程考核成绩评定

本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按70%记入课程的总成绩。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1]刘秀峰.中国旅游文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2]王会昌.中国旅游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

[3]谢贵安.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参考书目

[1]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年

[2]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年

[3]赵荣光.中国旅游文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4]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5]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6]宋采义等.中国旅游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7]崔进.中国旅游文化纵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

[8]尹华光.旅游文化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9]章海荣.旅游文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八、制定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高职高专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

2、本大纲由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旅游与酒店教研室制定,修订于2008年4月15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91425039 二、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 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 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 系)……4课时 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 国的关系)4课时

旅游文化学考试重点 刘敦荣版

旅游文化学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1·旅游文化学的概念 旅游文化学是以旅游主体为核心,研究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功能的实现,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组合和发展。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文化的组成、本质、使用价值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就是: 研究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的使用价值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研究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及其相关因素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旅游介体和旅游客体怎样去满足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 3·旅游文化组成的要素 旅游文化组成的必要因素有: 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4·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a、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研究方法 b、从实际出发的特殊研究方法 c、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 5·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a、促进旅游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繁荣 b、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c、加深人们对旅游文化功能的认识

d、提供旅游开发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二章: 文化 1·从xx或狭义的角度理解文化的概念 从xx来看: 文化是指社会人文事象,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并随着社会及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从狭义来看: 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也是人类精神观念的载体,同时又可以给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影响。 2·文化的结构 a、文化的精神层面: 指文化的心理素质,即精神文化的或观念文化 b、文化的行为层面: 指文化的行为要素,即行为文化或行为方式 c、文化的物质层面: 指文化的物质要素,即物质文化或劳动物品 d、文化的制度层面: 指人类行为文化的规范要素,即制度文化 3·中华文化的特质与精神

旅游文化学教案

第5章旅游体验文化的微观分析 第1节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关系 (二)旅游审美体验 旅游审美体验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四大基本要素,既包括体验心理,也包括体验行为。旅游审美体验与旅游审美的区别:首先,旅游审美主、客、关系三者并重,是对三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审美形态的概括;而旅游审美体验重在旅游审美主体,是对主体审美过程的概括。 其次,旅游审美并未刻意突出体验心理,而旅游审美体验则以体验心理为重心。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过程(一)旅游审美体验的心理要素1、感知因素审美感知过程:对审美对象产生感觉、知觉、形成记忆表象的过程。 审美感觉,是审美对象的个别的现象、特征或属性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零散反映。 审美知觉,对不同类的审美感觉加以联系、综合、补充,从而对审美对象形成的比较复杂比较完整的反映。审美感知过程,属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阶段。 2、想象因素想象包括知觉性想象、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知觉性想象,指伴随审美知觉的审美想象,特点是牵动主体情感的外移。再现性想象常常借助语言描述和非语言描绘(图样、图解、符号等),最大限度地恢复、复现原来的记忆表象。创造性想象常常借助粘合、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段或方法,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审美想象属于对美的感性认识向美的理性认识上升的中间环节。 3、理解因素审美理解,把握审美对象内部联系或本质的思维过程。 第一层次是能够理解现实与虚幻,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审美或艺术中的区别开来。 第二层次是能够理解审美形象的内容,对题材、人物、典故、背景、情节、符号、意义、技巧、程式等理解。第三层次是对融合在形式中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积理性于感性之中,融思索于想象和情感之中。审美理解是审美心理活动最复杂、最高级的过程,只有达到理解,才能产生最丰富、最深刻、最强烈的美感。 4、情感因素 审美情感是对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而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一种反映、认识活动。旅游审美中的情感因素主要体现在壮美感和优美感两种美感形态之中。壮美感:优美感:审美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感,它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形式化、秩序化、组织化,经过多种心理功能的处理,渗透着理解和想象的情感。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行为方式 1、动态观赏 2、静态观赏 3、登高观赏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第一章 绪论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旅游文化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 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购买者 传统观念 社会流行 年龄 学习 民风民俗 参考群体 性别 感觉 民族性格 家庭角色 职业 动机 思考方式 地位 生活方式 信念 亚文化 阶层 自我观念 态度 购买决策过程(EBK 模式): 确认问题 搜集信息 判断选择 购买决策 购后评价 社会心理模式: 认识社会的动物,其需求和购买行为一般受到社会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并遵从所处的社会团体、阶层和家庭等特定的行为规范。 第一节、文化的界定 1999年《辞海》将“广义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认为文化泛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语言文字、性格特征、社会心理、传统道德、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物质和精神要素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排除广义文化概念中的物质性的部分,将文化限定在人类精神活动创造及其结果层面。 第二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的文化学角度定义:旅游是一种以体验他乡异域文化风情,丰富阅历、满足精神享受为目的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特殊生活方式。 旅游的AIEST定义: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居住,亦不从事赚钱活动。 1)旅游主体文化属性 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为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旅游活动对旅游主体而言,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又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另外,旅游者的进入及其所带来的异形文化或异质文化,对旅游地原有的文化信息系统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产品,无论是旅游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是其旅游服务,都应该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3)旅游介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介体是指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和从事旅游经营与管理的部门和企业。为满足旅游者文化需要,旅游业就必须为其提供文化产品,这决定旅游业具有经济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文化特性。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观赏和游览价值的物质财富和

学旅游管理的心得体会

学旅游管理的心得体会 篇一:旅游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做整合做营销做服务 ——香港理工大学文化旅游管理培训班学习心得 20XX 年是xx市旅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xx市做为优秀旅游城市,承办了 xxxxxx节。借助xxxxx节这个炫丽的大舞台,xxx将抓住机遇向国际展示并提升清远形象。市政府深知要想提升清远形象、做好xx旅游必先炼好“内功”。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香 港理工大学文化旅游管理培训班”8月成行。在组织部及公司领导的安排下,我做为一名旅 游投资开发企业的工作人员很荣幸成为培训班的一员,赴港参加为期5天的培训课程。本期培训在课程安排上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授课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 学院几位专家教授从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城市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目的地前沿营销战略、 旅游服务业的市场营销与管理及个角度引导我们去思考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及方法。外访 香港旅游发展局的座谈会则让我们从他们的实际操作

中了解学习如何进行城市旅游推广。旅游文化传播、旅游城市形象推广是门精而深的学问,在5天的培训中,专家教授们从 专业角度帮我们打开了思路。以下是我通过这次培训从3个层面总结出的心得体会: 一、整合旅游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主要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章程,让旅游要素自由流动和重组,形成一个有内聚力的旅游区 域,从而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传统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局限于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虽然这样的资源观念由于市场仍 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但需求是变化的,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变化会引起人们对 资源的认识的变化,所以旅游资源的概念在不断的向社会所有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事物发 展。现代旅游资源观应该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我们清远地区的旅游环境,我们拥 有并有开发空间的有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会议旅游资源、休闲旅游资源、健身旅 游资源、节庆旅游资源、再加上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整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ofTour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素质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类型、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认识和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及中介体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等;认识和掌握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等有关内容;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和掌握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等。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文化现象、解决旅游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 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

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以旅游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系统介绍旅游文化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分别介绍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几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客体文化。在课程后续建设中,将结合河南旅游文化实际,研究探讨发挥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逐步向旅游文化产业大省迈进的发展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要点:了解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回顾旅游文化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旅游活动实质、旅游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要点:了解旅游主体、旅游主体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了解不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角色、个性心理及审美倾向等。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要点:认识旅游客体及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对象,把握旅游客体的类别与旅游客体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认识和掌握自然美、人工美的构成及审美观照,掌握旅游客体的文化功能。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

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建平副教授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 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要素和结构?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析现代旅游的文化属性。 3.如何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 4.为什么说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 5.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思考题 1.试析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 2.为什么说文化是影响旅游者消费动机和行为的根本因素? 3.什么是旅游者的文化人格?为什么说旅游能够发挥对旅游者文化人格的塑造功能? 4.为什么说旅游从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文化活动? 5.什么是审美想象?审美想象在旅游审美中有什么作用? 6.旅游审美理解可以表现为哪些深浅程度不同的层次? 7.什么是旅游审美情感?旅游审美情感通常有哪些表现形式? 8.如何理解“悦心悦意”的旅游审美体验? 9.什么是“悦志悦神”?为什么说“悦志悦神”是高级而深刻的旅游审美体验? 10.为什么说旅游审美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场值? 11.为什么说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循环效应? 12.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哪些巨大的社会反馈作用? 13.旅游者一般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旅游审美素质和能力? 14.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向善道德人格? 15.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求真文化人格? 16.什么是休闲文化?为什么说旅游休闲活动能够对旅游者的性情具有调适作用?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形”?复原再现历史古迹类旅游景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文化的“意”是如何体现的? 3.以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建筑景观为例证,试析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

探索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7755300.html, 探索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袁琳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48期 摘要:旅游文化课程必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课程的先进 性和实用性。如近几年持续的生态旅游热,支撑其发展的文化基础(生态文化),仍处于零散状态,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实到课程内容中。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时吸收新的内容,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历史的文化为主体,对现代旅游有关的其他文化没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说,目前的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仅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课程内容严重缺失,很不健全。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文化课程;创新 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程序。在进行《文化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时,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创新: 1.问题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教学材料通过思考、探讨、交流(分析与争辩)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式常见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前后(4人)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或派代表发言)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讨论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学或问题(课题)式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2.案例讨论式 管理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哈佛商学院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完整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到上世纪20年代世界旅游发达的国家已将案例教学引入了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的旅游教育培训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饭店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引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学》课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案例数量也远远不够。 许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课堂授课的灌输方式,教材的编写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统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对于《旅游文化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学生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许多专业院校都没有现场模拟教学基

认真学习贯彻纲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纲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狠抓教育质量工程建设 一、办学近10年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是大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于2002年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市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新型本科学院,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首批确立为独立学院。学院目前设7系1部,分别是经济管理系、会计系、旅游管理系、外语系、文学与新闻系、艺术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基础教学部。 学院紧密依托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现有19个专业、28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共计12271人。学院现有教师704人,另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的外籍教师11人,其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分别占到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师资结构和层次得到改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坚持“安全稳定是基础,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科学管理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动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的治校方略,大力构建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近10年来,学院在校生人数从建校初的500多人发展到12271人,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独立学院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纪念恢复高考招生30周年招生先进集体”、省民办教育“优秀普通高等学校”、“省三生教育优秀教学实践单位”、“省高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度重视教学软硬件建设 至2010年,学院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35亿元,建成了占地800亩的园林式校园、总面积近25万平方米的各类教学生活建筑和千兆宽带校园网,拥有总值近40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和130万册馆藏图书,是省独立学院中基本办学条件达标较好的学院之一。目前,学院拥有行政办公楼1幢(15428㎡);图书馆1幢(12814㎡);报告厅1个(450座);教学楼9幢(50518㎡),其中普通教室40间、3976座,多媒体教室91间、9832 座;实验楼2幢(12248㎡),其中语音实验室14间、888座,计算机实验室13间、1160座,经济类专业会计电算化实验室1间、60座,艺术类专业画室4间、雕塑艺实践教室1间、平面设计机房2间、动漫设计机房2间,模电实验室1间、60座。各类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3150台件,配置有近40个不同学科的教学软件。 学院目前有学生宿舍园区14个,共有学生宿舍71幢(117363㎡)、3046间、14172个床位。其中4人间2052间、8208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卫生间、太阳能淋浴及洗漱台;6人间808间、4848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卫生间、太阳能淋浴及洗漱台;普通6人间186间、1116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每层楼配有公共卫生间。还另有运动场地60543㎡。 随着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源不断配备,学院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构成了一个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良好的软硬件发展平台,为学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旅游文化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经济贸易系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刘楠楠 学号: 07 完成日期:2011年3月25日

试析城市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文献综述 【摘要】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成功的旅游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对这种文化的培育和树立,还需要有成功的 营销策略。因此,在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旅游文化如何开展文化 营销显得迫切而紧要。本文通过针对西安旅游文化营销的路径分析,提出相应的 营销实施具体策略。分析旅游产业在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找出西安市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产品结构等问题, 研究投资导向 问题和市场营销问题, 必须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多元创新,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 推动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化西安营销策略 【正文】 一、目前国外理论的研究进展 在城市旅游研究方面, Stansfield (1964)首次阐述了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城市旅游研究至今,西方学者纷纷从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城市规划与建设等角度对城市旅游进行了探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细致,基本上已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局面。但国外旅游研究的高度分散与独立活动,在旅游文化研究方面,文化概念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文化概念的广泛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目前仍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定义解释。笼统地说,西方对旅游文化概念的表述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把旅游者放置在旅游文化结构框架研究之中心位置,以交际(或跨文化交际)为媒介,研究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突出这个概念的动态特征。在国内,旅游文化概念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界的足够重视,对课题的研究也已经作了许多工作。但从总体上说,静态的片面研究颇多,系统、动态的全面研究较少。在旅游文化概念的语言表述、构成要素、文化特点等问题上,专家学者们也难以达成共识,所以,旅游文化课题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在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旅游文化现象表征之一的城市旅游文化的专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64(理论学时:16 实验或实践学时:48 )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是旅游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出/入境旅游特别是出境旅游迅速发展的情况,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对全面地了解境外客源地和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知识概况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旅游教育需要紧紧跟上旅游行业的发展,培养一大批能满足行业需求的旅游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培养出有知识、懂业务的出境旅游领队。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中国出入境客源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变化趋势; 2.熟悉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3.掌握世界旅游区的划分及其概况; 4.掌握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概况。 教学内容: 1.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2.国际旅游区划概述; 3.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4.中国出境旅游的演变和发展; 5.中国入境客源市场的现状和前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际旅游区的划分及概况; 难点:国际旅游区划与世界七大洲的划分。

第二章东亚之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简单介绍日本、韩国、蒙古三个国家的基本情况,使同学们对所涉及内容也事先有所了解; 2.重点掌握日本、韩国、蒙古国家的首都概况、禁忌及主要旅游城市。 教学内容: 樱花之国——日本 1.国情概述; 2.政治经济; 3.文化教育; 4.民俗风情; 5.旅游观光; 6.入境须知。 隐逸之国——韩国 1.国情概述; 2.政治经济; 3.文化教育; 4.民俗风情; 5.旅游观光; 6.入境须知。 草原之国——蒙古 1.国情概述; 2.政治经济; 3.文化教育; 4.民俗风情; 5.旅游观光; 6.入境须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日本、韩国、蒙古三个国家的基本情况; 难点:各个国家的政体及旅游观光地。

旅游文化实训教材

旅游文化实验教学大纲 (Tourism and Culture) (供四年制旅游管理专业2012级试用) 课程编号: 面向专业:旅游管理 实验类别:专业课实验 实验时数:6 考核方式:考试 实验总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训将旅游文化学科中的理论知识点和原则性规定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要领,使学生在熟悉景区工作环境特点和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培养初步的适应能力,在策划、讲解、组织应变、景观调查等方面获得锻炼。通过模拟景区作业实训,学生能够进行设计和撰写项目策划,做好接团讲解工作,并能进行安全维护,环境布置等。

其中:验证性实验 0 %,设计性实验 50 %,综合性实验 50 %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张文祥.旅游文化.第二版.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9 [2]王明煊,胡定鹏.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版.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喻学才.旅游文化.第一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 赵荣光,夏太生.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6] 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 仲富林.中国饮食文化.第一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8] 章海荣.旅游美学导论.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执笔人:蒯小群审核人:龚艳教学院长:刘曙霞

《旅游文化》课程实训指导书 洪波编写

目录实训一旅游特色饮食线路设计 实训二永宁寺参观与导游词讲解

实训一旅游特色饮食线路设计 实训时数:3课时 实训目的: 1、能够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编写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专辑。 2、通过调查,能够分析某一旅游地的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构成情况。 实训内容与形式: 一、理论基础 (一)中国菜肴的特点 1、选料广泛,菜品繁多 2、刀功精细,刀法多样 3、精于火候,技法多样 4、调料繁多,方法多样 5、盛器讲究,追求完美 6、医食同源,注重养生 7、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二)中国菜系的分类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浙菜 1、四川菜 四川菜简称川菜,由成都、重庆两地的地方菜组成,还包括乐山、江津、自贡、合川等地的地方菜。川菜的代表名菜有回锅肉、怪味鸡、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开水白菜、麻婆豆腐等。 2、山东菜 山东菜简称鲁菜,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济南菜指济南、德州、泰安一带的菜肴;胶东菜起源于福山,包括青岛、烟台一带的菜肴。山东菜选料讲究,刀工精细,重视火候。以爆、炒、炸、扒见长,口味上注重突出原料本身的鲜味,以清淡鲜嫩为主,汤醇味正,原汁原味。鲁菜的代表名菜有九转大肠、葱烧海参、锅烧肘子、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等。 3、广东菜 广东菜简称粤菜,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以广州菜为代表。 粤菜的特点是选料精细,花色繁多,新颖奇异。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为主,烹调技法有炒、炸、扒等。粤菜的代表名菜有片皮乳猪、白云猪手、糖醋咕噜肉、东江盐焗鸡、红烧大裙翅等。

(必修)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旅游文化学 1.试析现代旅游的文化属性。 答: (1)现代旅游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现象 现代的旅游活不再是仅仅具有“谋生”的性质,而是出于“乐生”的需要。它是人们追求自由生命表现的内力的驱使结果,是人的“精神状态得到自由解放的象征”,使人摆脱了日常劳动和生活方式的机械束缚及压力。现代社会人们的旅游需要,主要属于精神享受和发展需要,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化影响的结果。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也就不能产生旅游活动。 旅游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丰富多彩、自由愉快的文化活动,是现代社会文明人所特有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是人们学习求知的特殊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旅游已成为人们特殊的学习求知方式和经历,“寓学于游,寓学于乐”,人们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受益无穷。然后旅游是一种主动、积极、自由的文化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愉快的精神享受。第三旅游是人们个体审美和个体文化人格的一种升华,旅游可以增强旅游者的审美意识,丰富旅游者的审美经历,培养旅游者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水平。最后旅游是社会文化交融的一种需要。 (2)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旅游活动的产生和普及受到旅游资源的吸引和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魅力调动和激发了人们旅游的欲望和动机。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性要求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仅要重视有形的实体,更要深入挖掘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且要开阔思路,发现、形成和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建设系统工程。 旅游消费本质上是文化消费,旅游业的文化特性就不仅仅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方面,也渗透在旅游产业的多种部门的运行之中。旅行社和旅游饭店业的经营管理与服务就带有明显的文化色彩。旅游业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只有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才能提高旅游企业的档次,才能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和本质所在,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只有把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旅游业发展得更快、效益更好。 2.如何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答:本质:对旅游文化概念的把握,首先应该从旅游活动的行为主体即旅游者入手,而旅游活动的产生则取决于人的本质属性。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人类具有的超越自然、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性自我完善的本质属性。人类天生具有摆脱约束、压抑而“出走”的动机和“超越”的愿望,从而导致了旅游活动的产生。人类在追求自由的旅游活动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超越与对自然和社会的回归两个阶段。人类通过从超越到回归的旅游活动,人类的自由属性得以充分的显露和发挥,追求人性自由的本质得到完善和满足。而人类追求自由和完善自身的本质属性,则主要体现在对文化时空的纵向和横向跨越上。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分布的空间特征和时代性特征,不同的民族、地域和时代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活动的实质正是人类对原有文化环境的“出走”和“超越”,对异质文化差别的寻求、比较和体验及其所引起文化交流。旅游文化的本

旅游文化课程总结【最新】

旅游文化课程总结 专业:粮食工程姓名:李刊学号:110107915 记得上个学期就听说过旅游文化这门选修课,并且在自己平常的游山玩水中都是不知道看什么,所以这学期就选择了这门课。现在已经到了这门课结束的时候了,想想这10周的时间里,我对旅游这个休闲活动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旅游文化 在第一次课上,老师就讲述了旅游的好处以及各地的风景名胜。在旅游中我们发现美,在旅游中我们感受美。在旅游中我们领略各具特色的文化,在旅游中我们陶醉于五光十色的文化之中。每一片地域都承载着人类自诞生以来的光辉灿烂、跌宕起伏的文化。如前所述,从本质和功能上说,旅游活动本身具有文化属性。虽然它必须以支付必要的花费为前提——以经济形式表现出来,但从本质上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追求的是文化享受”,经济在旅游活动中仅仅是起保障作用,“文化和精神享受才是主要目的”,“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以一定的经济支出为前提的文化行为。 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之中。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 1 / 7

论研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地学、旅游教育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会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和专业,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如主要体现在行、吃、住、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的特色文化。对旅游者来说,旅行游览、食宿、服务、旅游环境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旅游活动。最后,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因此,旅游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旅游要发展就必须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对于旅游文化来说,其他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头脑中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而旅游经营者经过潜心地研究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吸收一些外来文化,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化产品,创造了旅游文化;旅游客体本身反映着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当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现,其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所谓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 2 / 7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大纲.doc

一、前言 (-)课程性质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是我院旅游烹饪学院导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的必考内容,在专门培养导游人员的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和骨干性地位。 《导游交化基础知识》是一门系统介绍导游从业人员必备的旅游文化基础知识,是一门集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面广、知识点多,涉及多学科的应用性课程,主要山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浙江导游义化基础知识、浙江II城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三个模块组成,涉及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旅游地理、古典园林、古代建筑、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特产工艺品、诗词楹联游记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通过学习本课程,可熟悉掌握导游所需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园林景观、宗教建筑、饮食物产、旅游文学等知识。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理解掌握职业必须的文化基本知识,形成广博的文化视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更加注重将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具体实践之中去,传播中国优秀民族文化,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引导游客发现美、欣赏美。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旅游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沿革:《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是旅游烹饪学院导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全国初级导游资格证三门统考课程的必考科目之一。2002年升设导游专业时,该课程设置为《宗教文化与旅游》、《中国民族民俗与旅游》、《中国古建筑园林与旅游》、《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浙江旅游文化》、《浙江旅游文学》六门课程分开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对于《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的理论框架和知识构成很难形成明确的整体认识,割裂r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内在联系,有些课程内容存在重复交又现象,导考通过率也不理想。所以课程组经过研讨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整改。 2007学年起,将六门课程整合为《导游文化基础知识》一门课程,并把其中较重要的中国旅游景观欣赏、杭州乡土旅游、浙江旅游文学、世界遗产欣赏列入专业选修课,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教学,点面结合, 既满足了导游专业学生基本的培养要求,又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升的需求。改革以后成效明显, 在2007年导游资格iiF.考试中,本课程通过率约为66. 9%, 2008年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本课程通过率达到75.0%, 2009年导游资格i正考试中,本课程通过率达到70.0知

旅游电子商务教学大纲

《旅游电子商务》教学大纲 (Electronic Commerce)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2、课程学时:54学时 3、学分:3学分 4、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5、考核方式:考试 6、大纲执笔:会展经济教研组 7、制定时间:2007年5月制定,2010年1月修订。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达到如下目的: 1.本课程面向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专业调整方案和本科建设目标,紧扣电子商务理念、Internet技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等主题,以旅游企业过程重组为主旋律,从旅游企业战略的角度和旅游业应用的角度出发,强调对学生分析、管理以及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利用旅游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教材共十一章,分电子商务导论、技术基础和应用实务三个部分,整合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管理为一体。全书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注重应用;强调体系化,又贴近当前形势;案例经典、实际又富有创新,涵盖内容全面。. 2.本课程以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管理的结合为主线,从旅游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介绍入手,引出旅游电子商务导论,进而介绍旅游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最后给出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管理整合为一体. 3.在教学内容上偏向应用理论,以利于学生掌握.理解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为前提.通过提供理解旅游电子商务所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力求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旅游电子商务涉及技术和管理两大系列的内容。本课程围绕这两条主线而展开教学,力求从旅游管理角度论述旅游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对电子商务技术的理论及其发展以及技术自身的定位并不多做论述,只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内容重点放在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具体实施方面.计算机网络与软件技术无疑是旅游电子商务

《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B20810137 2、课程英文名称:Cultural tourism projec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3、课程类别:专业课 4、课程总学时:36 (其中: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16) 5、学分:2.0 6、适用专业:14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以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活动中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的科学。它以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相关基础学科为理论基奠,系统介绍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的产生、发展的原因、条件和各阶段的不同特征,包括文化产业项目活动、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文化产业项目需求与供给、文化产业项目市场及开拓、文化产业项目策略、文化产业项目效果、文化产业项目收入与分配、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文化产业项目结构及优化、文化产业项目效益、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战略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和基本原料、调研与数据分析工具、评估机制、文案撰写等相关内容的理解; 2.重点掌握文化产业管理项目运营过程、项目文案撰写、项目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文化产品的开发及项目风险管理; 3.熟悉文化产业管理项目的策划过程、项目文案、产品研发的过程。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文化旅游项目创意与策划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内涵和策划的原则方法。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项目的概念、类型、基本特征及分类;项目管理的发展、概念及学科体系;项目管理与项目策划之间的互动关系 (2)重点内容: 项目管理、项目策划相关概念及互动关系 (3)难点内容: 项目基本特征及分类;项目策划与项目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 基本要求: (1)了解项目、项目管理基本概念及分类模式; (2)理解项目管理所涉基本流程及项目策划与项目管理的之间互动关系; (3)掌握项目管理与项目策划互动关系趋势 第二章文化产业项目的运作过程与特点 教学目标: 理解文化产业的基本要素,深入认识文化产业项目的本质及特点,以及进一步把握文化产业项目的运作规律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文化产业项目的基本内涵与类型、文化产业项目与文化产品、文化企业的联系、文化产业项目的运作过程;文化产业项目的一般特点;以文化提升项目价值的方法。 (2)重点内容: 文化产业项目的运作过程、文化产业项目的一般特点、以文化提升项目价值的方法 (3)难点内容: 文化产业项目的一半特点及以文化提升项目价值的方法 基本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执笔人:适用学期:审核人: 学时: 64 制(修)订时间: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及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培养旅游欣赏能力,为今后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专业课程,也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起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 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项目 模块教学知识要求重点及难点知识和能力目标学时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 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多样性、差异性、广泛性和集中性、季节性、互补性、文化 性、悠远性、奇特性) 重点: 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 理背景 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 征 难点:无 考核方式:笔试 1、掌握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 背景及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简答) 2、能运用所学旅游资源形成地理 背景知识分析相关案例,辨析旅游 资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背景,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案例分析) 3、应用“职业道德与企业理论”’ 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分析企业行为 的善恶,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案例分析) 第1周 (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