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

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

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2、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及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2、6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1、世界石油贸易,掌握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以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了解世界石油界贸易战略和储备制度。

2、世界煤炭贸易,掌握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贸易格局,以及我国煤炭出口贸易。

3、世界铁矿石贸易,掌握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

4、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了解世界谷物生产与消费,掌握谷物贸易格局与小麦、玉米稻米的贸易结构。

2、7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1、世界海上货物运输系统,了解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掌握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掌握海运港口、口岸的分布、类别与功能,熟悉世界主要港口。

2、世界陆路货物运输系统,掌握世界铁路分布于大陆桥运输路线,熟悉我国通往邻国的铁路线与口岸,了解我国外贸公路运输口岸。

3、世界航空货物运输系统,了解世界航空货运业概况、航空运输线和主要的空运机场分布,了解我国空运业概况。

三、课时分配

项目课时分配表

四、教学建议

4、1本教学大纲要求适用于学制为三年的高职高专报关与货运专业。

4、2本教学大纲在实施过程中视具体情况对课程的内容和课时的安排可作适当的调整。

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一、教学要求

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传统方法和现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传统方法和现在方法。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传统方法和现在方法。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要求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经纬度地理环境、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矿产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矿产资源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经纬度地理环境、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矿产资源

(四)小结、布置作业(5)

第二单元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要求

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二、教学内容

人文地理环境、国家类型、风俗习惯、环境质量、政治法律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文地理环境、、环境质量、政治法律环境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人文地理环境、国家类型、风俗习惯、环境质量、政治法律环境。(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三章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第一单元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

一、教学要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二、教学内容

掌握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掌握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二单元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一、教学要求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二、教学内容

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三单元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一、教学要求

亚太兴起的贸易中心区

二、教学内容

自然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社会条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亚太兴起的贸易中心区的困难与障碍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自然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社会条件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四章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第一单元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概论

一、教学要求

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的分类、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的分类、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分析、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二单元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

一、教学要求

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

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

第一单元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

一、教学要求

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世界经济特区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世界经济特区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

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二单元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

一、教学要求

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二、教学内容

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经济特区的选址条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经济特区的选址条件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三单元世界经济特区分布

一、教学要求

了解世界经济特区的主要分布及其发展和主要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世界经济特区主要分布情况、世界经济特区范例、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发展和主要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经济特区的主要分布及其发展和主要特征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世界经济特区的主要分布及其发展和主要特征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第一单元世界石油贸易

一、教学要求

世界石油贸易,掌握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以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了解世界石油界贸易战略和储备制度

二、教学内容

世界石油的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世界石油贸易流向、我国的石油贸易、石油贸易战略及储备制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石油的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世界石油贸易流向、我国的石油贸易、石油贸易战略及储备制度。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世界石油贸易,掌握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以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了解世界石油界贸易战略和储备制度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二单元世界煤炭贸易

一、教学要求

世界煤炭贸易,掌握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贸易格局,以及我国煤炭

出口贸易。

二、教学内容

世界煤炭资源与开采、世界煤炭贸易格局、我国煤炭的出口贸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贸易格局,以及我国煤炭出口贸易。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世界煤炭贸易,掌握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贸易格局,以及我国煤炭出口贸易。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三单元世界铁矿石贸易

一、教学要求

世界铁矿石贸易,掌握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

二、教学内容

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世界铁矿石贸易,掌握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四单元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

一、教学要求

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了解世界谷物生产与消费,掌握谷物贸易格局与小麦、玉米稻米的贸易结构。

二、教学内容

世界谷物生产与消费、谷物国际贸易格局、小麦、稻米、玉米的国际贸易结构、我国的谷物贸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谷物生产与消费、谷物国际贸易格局、小麦、稻米、玉米的国际贸易结构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了解世界谷物生产与消费,掌握谷物贸易格局与小麦、玉米稻米的贸易结构。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七章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第一单元世界海上货物运输系统

一、教学要求

世界海上货物运输系统,了解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掌握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掌握海运港口、口岸的分布、类别与功能,熟悉世界主要港口。

二、教学内容

海运通道、世界时区的划分与区时计算、海运航线、海港、口岸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海运港口、口岸的分布、类别与功能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世界海上货物运输系统,了解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掌握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掌握海运港口、口岸的分布、类别与功能,熟悉世界主要港口。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二单元世界陆路货物运输系统

一、教学要求

世界陆路货物运输系统,掌握世界铁路分布于大陆桥运输路线,熟悉我国通往邻国的铁路线与口岸,了解我国外贸公路运输口岸。

二、教学内容

在世界贸易中有重要意义的铁路干线、世界大陆桥运输线、我国与邻国或地区的铁路线和国境站、公路的类别与分布、我国对外贸易公路口岸分布和出入境汽车运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铁路分布于大陆桥运输路线、公路的类别与分布、我国对外贸易公路口岸分布和出入境汽车运输

《国际经贸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经贸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经贸地理》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035034 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适合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通过研究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与联系,了解社会形态中的自然、技术、经济、交通运输、各国的商务礼节、涉外旅游等方面知识,让学生熟悉国际经贸工作的环境,进而能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将来能为我国的外经贸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世界主要经济重心区的发展历程、各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有初步的了解,熟悉世界经贸环境,探讨促进我国经济与贸易发展、深化经济改革的可行途径。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从报纸、杂志(外贸经济、国际贸易)等不断吸收新观点、新内容、新例子进行补充,引导学生探索与国际接轨。通过讲授使学生明了“国际经贸地理课”是融政治、经济、知识于一体,内容极为广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般”地理课”,它是世界经济贸易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要求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表、资料直观的介绍给学生。四、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教学实践编写而成,当作为专业选修课时,对其中有关章节作为重点,并予以加深。各章内容前加“*”表示本章重点。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2学时主要介绍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课程的学科属性、体系结构与教学安排。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4

课时第一节世界海陆分布状况第二节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和经济意义第三节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结构1、地表形态结构2、气候水热结构3、环境区域结构受气候水热结构的影响和制约思考题: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产生哪些影响?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4课时第一节人口及其生态地理分布结构第二节世界的种族、民族、语言与宗教第三节文化第四节经济和科学技术第五节世界人口状况第六节中国人口状况第七节世界人口形势的新变化第八节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16种影响第九节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思考题:风俗、礼仪对国际经贸产生哪些影响,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第四章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4课时第一节世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结构的演变及战后世界经济布局特征第二节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第三节

《国际经贸地理》理论教学大纲

《国际经贸地理》理论教学大纲 3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经贸地理》是国贸、报关专业的专业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世界经济地理环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国各地区的主要商品及商品的结构特点,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国际贸易地理》是外贸等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员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掌握要点;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市场条件及特点,以及它们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贸易对象等内容;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主要的开放带、开放地区、港口和主要运输线路;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为加速发展我国的外经贸工作,为实现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制订的战略目标服务;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外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三、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衔接 《国际贸易地理》属于基础理论课,是修完《国际贸易》、《西方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基础性与理论性。 《国际贸易地理》的后续课程主要有:报关实务、报检实务等。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及研究的对象、内容与任务。 第一节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三节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诸因素。重点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和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第二节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第三章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趋势 教学目标与要求:认识和了解世界生产力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世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

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

国际贸易地理(第六版)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国际贸易地理》是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 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之间的联系。它应我国 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也是应它的蓬勃发展而发展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它 是世界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部门地理学。《国际贸易地理》是外经 贸类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丰 富的世界经济和外贸实务知识更是培养外经贸专业人材的必修课。 本学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世界自然地理学》 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地理学》为基本内容,且具有本学科的 显著特点。 1.教学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世界经贸地 理格局、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激发爱国主义热忱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今后所从事的涉外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础,更好地为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服务。 2.教学要求 (1) 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及生产力分布的客观规律,了解全球经济 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既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也 改变了全球利益格局。掌握世界主要市场的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在 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发 展趋势等; (2)掌握当前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和探讨当前世界经贸三 大重心区东亚、欧盟和北美。主要国际经贸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水平, 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概况及发展趋势; (3)掌握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概况,我国对外贸 易港口和主要海运路线; (4)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 析问题、参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吸收世界各经济体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为发展我国对外经贸事业、 为实现国家宏伟的战略目标服务。 (二)学习方法 《世界自然地理学》、《世界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物贸易实务》 等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科学;马列主义关于物质、空间、 时间统一的观点,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是学习本学科 的根本观点,只有运用马列主义方法论,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揭示世 界各个经济贸易区生产力分布和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内在规律,所以,在学习中 必须用综合分析、区域对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必须重视地图和各种 图表的运用;必须重视对地理信息资料和全球各类经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教材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组成。 1.总论包括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世界居民、国家类型和国际关联,世界贸

新加坡国际贸易地理分析

一、新加坡的地理环境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 新加坡处于赤道以北136.8千米,东经103°36′至东经104°25′,北纬1°09′至1°29′之间。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和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新加坡由一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本岛从东到西约42千米,由南到北约23千米,包括所有大小岛屿在内,总面积为682.7平方千米。新加坡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千米,西面环海,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差很小,温暖潮湿,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植物常年碧绿,繁花似锦,环境整洁美丽,被世人誉为“花园城市”,但是自然资源非常匮乏。 (二)人文地理环境 新加坡总人口401.7万,本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为326.3万。其中,76.8%是华人,13.9%是马来人。7.7%是印度人,1.4%是欧亚混血人种和其他民族。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英语是行政语言,使用最为广泛。新加坡教育制度灵活多样,而且不断改善,以便为年轻人提供适合他们的最佳教育模式,新加坡人必须接受至少10年以上的常规教育,所有政府或政府赞助的学校都必须按照新加坡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授课。新加坡人举止文明,处处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新加坡的严峻刑罚在文明国家里少有可以匹敌的。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新加坡的宗教信仰十分复杂,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在这里都有信徒,按照传统习惯,中国血统的人大都信奉佛教和道教,少数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马来血统和巴基斯坦血统的人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印度血统的人信奉印度教。 (三)经济地理环境 新加坡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目前,政府经济发展方

《国际贸易地理与区域市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国际贸易地理与区域市场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gional Market) 课程代码:20410141 学分:2 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 0)先修课程: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新编世界经济贸易地理》,主编:俞坤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五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是以世界地理为主线,在整合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区域经济等学科基础上加以提炼、分析、总结而建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将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于国际贸易实践,是培养复合型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的入门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全球经济贸易市场特点,包括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区域市场的发展及其特殊性;了解国际贸易的地理环境动因,国际贸易区域进入的决策与竞争等内容,为今后从事国际贸易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世界生产布局的基本情况,包括各国各地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布局、发展条件和特点;主要行业产品的具体生产和贸易流向,理解当前生产布局的成因。 课程目标2:了解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区位特点,掌握世界各国贸易与自然地理尤其是资源环境的关系。 课程目标3:了解我国国际贸易地理流向,我国的贸易区域市场情况。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世界生产布局和贸易 (一)课程内容 (1)生产、地理环境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2)世界生产布局; (3)世界贸易。 (二)教学要求 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理解世界生产布局概况和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对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任务有所认识;把握本课程的学科体系与结构。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世界生产布局的形成过程和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世界工业生产布局和贸易 (一)课程内容 (1)世界能源工业布局、消费与贸易; (2)世界电子工业布局、消费与贸易; (3)世界汽车工业布局、消费与贸易。 (二)教学要求 掌握世界能源、电子、汽车等主要工业的布局、消费与贸易;理解影响工业布局和贸易的重要因素和发展条件以及发展趋势,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自然资源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掌握世界工业各部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难点是理解自然资源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和贸易 (一)课程内容 (1)世界农业概况(土地资源、发展过程、地理特点); (2)世界粮食生产布局和贸易(产量变化、分布特点、粮食贸易、粮食问题); (3)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和贸易(纤维、油料、糖料、饮料作物)。 (二)教学要求 掌握世界农业发展过程,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布局、消费与贸易;理解影响农业布局和贸易的重要因素和发展条件以及发展趋势,能够联系实际理解环境对世界农业经济的重要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

《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目标 (一)课程地位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贸易学科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对外经贸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知识课。本课程通过介绍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与联系,以及相互间进行国际贸易往来的交通运输通道,使学生熟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概况,国际贸易商品的资源分布、生产与贸易以及国际贸易运输地理知识。 (二)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地理是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实践,吸收各国的实际经验和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从经济和地理两个侧面,分析和研究国际贸易相关业务,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学会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灵活运用国际贸易地理原理、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经贸地图工具进行国际贸易相关实践;能够收集并整理相关经贸地理空间数据与信息资料;能够运用相关经贸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或预测区域经贸发展的演变规律;能够对世界各国经贸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有所熟悉,提升各类国际贸易进出口相关业务能力,如国际商贸洽谈、国际贸易合同的谈签、国际货代与船务等;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地图与各种图表;能够灵活运用地理信息资料和全球各类经贸数据的分析技巧;能够掌握各国经贸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国际贸易地理总论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地理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别,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现状、特点、要素及程序。 教学要求:通过对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总论的学习,要求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搞清全书的体系结构及内容线索;掌握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现状、特点、要素及程序,为以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_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_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RZ0*****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总学时:36 周课时:3 学分:3 开设专业:开课教研室: 开课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 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全球各地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特点,以及对各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脆弱性等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全球各地的气候种类及主要特点。不同的地形区; 各国的国别、语言、宗教等人文因素(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二章世界农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矿产品:铁、天然气和煤的分布特点、主要的生产国及地区及这些矿产资源在全球的主工贸易情况; 知道世界主要农产品的分布地区及贸易特点(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石油的分布及贸易; 小麦的生产与贸易(三)学时安排:4学时(四)主要内容: ※ 第一节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第二节世界非粮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第三节世界能源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第四节世界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第三章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认识至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掌握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资源的出口国和进口国(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石油资源的分布和贸易情况(三)学时安排:4学时(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石油资源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 第三节世界石油贸易第四章世界贸易运输(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运输方式的发展演变历史,了解目前主要的运输方式。认识到运输工具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铁路运输方式他海洋运输方式,航空运输(三)学时安排:4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海洋运输※第二节集装箱运输第三节铁路运输第四节大陆桥运输第五节航空、公路、河道和管道运输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704903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学分:2 学时:32 (课内实验(践):0 上机:0 课外实践:0 ) 建议修读学期:第4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贸易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一,文化教育任务。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国际贸易地理知识,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二,理论研究任务。国际贸易地理是属于新兴的边缘性科学,无论其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教学和学习过程也是对这门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三,实践应用任务。即通过本课程学习,要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贸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三、建议实验(上机)项目及学时分配 无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理论、政策及应用性课程。随着教学和研究的逐步积累,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运用启发式、专题讨论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为提高同学积极性与主动性,采用小组课后作业,课堂演示评比等方法,加强学生协作、表达、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占比20~30%,而期末成绩占比70~80%。平时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出勤及课堂提问或表现、课后练习、案例/专题小组讨论等;期末考核主要为笔试((闭卷),也可考虑采用专题论文或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新编国际贸易地理》,袁志彦主编,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主要参考书目 [1].《国际贸易地理概论》,何云魁、于志达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国际贸易地理》,赵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法语专业教学大纲

法语专业教学大纲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forFrench Majors (2011年12月修订) 法语专业教学大纲 1法语语法 2基础法语(一) 3基础法语(二) 4基础法语(三) 5基础法语(四) 6法语听说(一) 7法语听说(二) 8法语听说(三) 9法语听说(四) 10法语泛读(一) 11法语泛读(二) 12法语写作 13法语笔译 14法语口译 15高级法语(一) 16高级法语(二) 17法国文学 18法语语言学概论 19法国报刊选读 20法国概况 21法国社会与文化 22法语电影赏析 23简明法国历史(一) 24简明法国历史(二) 25国际贸易地理 26企业法语

27法国经济 28旅游实务法语 29国际商贸法语 30学术论文写作 31英语口语 32综合(中级)英语 33高级英语 法语语法 课程法文名称:La grammaire française 课程代码:0723612 学分:2 总学时:32 授课对象:本科法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考试方式:闭卷 一、课程性质 “法语语法”系法语专业选修课程,在法语专业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教学目的 《高等学校法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规定: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具有听

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以上基本语言技能。在配合基础法语课程的前提下,配套设置语法协同进程的课程,在巩固已学到的语法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相关基础语法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得学生为今后的高阶段法语学习打下良实的语言基础,并为大二阶段的专业四级考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对象是法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要求熟记所学的基本语法规则,概念清楚无误,能够熟练灵活运用各种语法规则;能够独立理解分析较长较难的长句或语言现象。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共32个学时) 课程内容讲授及练习课时1.VERBES : savoire et 2 connaître ; pouvoir, vouloir, devoir 2. ARTICLES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9149754.html, VOIX 2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43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 32 学时 总学分: 2 开课学期: 5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学后续课程:国际结算一、课程介绍 《国际贸易地理》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上个国家(包括国家集团)、各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和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简单地说: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是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关系。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是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地理格局。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一门地域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较新的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市场条件及特点,以及它们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贸易对象等内容;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主要的开放带、开放地区、港口和主要运输线路;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为加速发展我国的外经贸工作,为实现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制订的战略目标服务,同时这门课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空间格局、空间差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区域经济集团的经贸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因素有初步的认识与研究;从总体上掌握各部门产品的生产分布与贸易状况;基本了解区域与地区国别的经济与贸易状况,并且能够撰写地区国别贸易发展报告;认识与掌握中国的经济与外贸状况。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经贸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如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市场营销、外贸运输等关系十分密切。这些课程的理论和知识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习经贸地理也会加深对上述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法。 2、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一、专业改革背景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将成为21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我国的电子商务也正在蓬勃发展。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们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多方查询;另一方面,在本市范围内对五星商厦、柳工、两面针和海深软件公司等多家公司进行调研,并向各种商贸企业、银行证券类单位咨询了解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众多的工业和商贸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采用电子商务方式,电子商务将在商务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还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这都为电子商务人才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2.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时机已基本成熟。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投资者的快速增加,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导致中国电子商务界在新世纪初面临白热化的人才竞争。电子商务人才的稀缺为中国电子商务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3. 电子商务在广西各地、各行各业蓬勃开展起来。柳州是广西的经济重镇,电子商务人材已经成为柳州市与世贸有关的紧缺人才之一。电子商务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最有效的办法,但我市目前推动这一业务发展的人才很不足。有关专家最近指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在加入WTO后,与世贸相关的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合作型人才明显不足,要构筑国际人才资源高地,必须加大培养力度。 柳州市“十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网上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不断开拓信息服务的新领域,积极开展电子邮件、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购物、网络广告、家庭娱乐等信息服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发展。加快发展科技、信息、金融、会计、法律、咨询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形成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服务网络。鼓励、扶持各种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为企业、政府及公众提供项目策划、投资管理及法律咨询等服务,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市大量的传统企业和IT企业向电子商务的转型,未来几年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将会有较快的增长。电子商务专业近年来也已经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可以预见,未来若干年内,

最新经贸英语教学大纲1

经贸英语教学大纲 20171

《经贸英语》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1、掌握对外贸易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在实际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四、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 Unit 1 Overvie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基本要求 掌握本单元英文生词及相关术语表达;能用英语对国际贸易进行简单介绍;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起源;了解当今主要的国际经贸组织;了解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 2、主要内容 (1)Text study: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Reason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2)Listening:Methods of going International 3、作业:课后习题 Unit 2 Commodity 1、基本要求 掌握本单元生词及与商品有关的经济贸易英语术语;能用英语对商品进行简单介绍;了解贸易中商品的属性;了解国际贸易中商品的销售方式和商品计量方式;了解商品包装相关知识 2、主要内容 (1)Text study:Two Qs of Commodity; Packaging of Commodities (2)Listening:Commodity inspection and customs control 3、作业课后习题 Unit 3 Exporting Process 1、基本要求 掌握本单元生词及与出口报盘及询盘有关的英文术语表达;熟悉外贸出口流程。 2、主要内容 (1)Text study:Inquiry and Offer; Counter Offer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培养目标 面向商贸企业,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的外销、单证、跟单等方面的专业及专业技能,面向国际商务领域第一线,从事外销、单证、跟单等涉外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基本技能+岗位技能+素质拓展”的培养模式 (2)推行课证深度融合。改变“三段式”的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将国家职业标准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采取模块的形式设计课程,即将国家在行业内已经推行的单证员、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保证本专业90%以上的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 具体作法见附表:附表一职业能力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表;附表二教学进度表;附表三资格证书;附表四毕业要求 (3)扎实推进工学结合。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使企业充分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实训、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过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联合进行技能测试,使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需求,更具针对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同时企业接纳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院方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及时满足这些单位对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的需要。 具体作法:目前主要依托校友企业(省内知名企业)福建财茂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和福田制衣有限公司建立稳定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参加学习、生产实训。 合作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入学的生产认知阶段 对象:国际商务专业的全体学生,

国际贸易姜文学-37页word资料

教学大纲(参考) 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性质:“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目标:“国际贸易”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变化的规律,主要介绍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和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总学时和总学分:本课程为54学时,3学分。 指导性学时分配表 第 1 页

第1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历程、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 课程内容 1.1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1.1.1 国际贸易的含义 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2)贸易额与贸易差额 3)狭义的国际贸易与广义的国际贸易 1.1.2 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1)国际分工的含义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①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③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深度和广度 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2)自然条件——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政府的政策——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4)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1.1.3 世界市场的含义

1)市场 2)世界市场 1.1.4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 1)分工与交换、市场的关系 2)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 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2)影响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3)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4)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1.2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 1.2.1 国际贸易的产生 1.2.2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1.2.3 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1.3.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 2)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1.3.2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1.3.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1.4.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 第 3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