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教案

16课教案

16、影子的故事

自读课文

10月11日

教学目的:

1.通过课丈的学习,让学生从一个个新奇有趁的故事中学到与影子有关的科学知识.

2.学习用讲故事来介绍科学道理的写法并练习编写提纲。

3.完成课本上及裸堂上补充的有关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形影不离和立竿见影,这两个成语中的“影”字是什么愈思呢?(学生回答后板书“影子”)是的,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有影子。什么是“影子”呢?影子,就是物体挡住光线后,映在地面或其它物体上的形象。生活中只要有光线,事物就都会留下影子.影子,我们太熟悉了,可是,关于影子的知识我们能知道多少呢了好,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下影子的故事。

2、(板书课题《影子的故事》)

3、学习课文: 因为本课文字浅显,且饶有趣味,课文又以小标题分段,所以导人新课后可直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并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教学中宜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从故事中去领会科学的道理,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下面以课文中“月亮的影子帮助了历史学家”一段为例,谈几个要点。1.教师简述俄罗斯伊戈尔王公柯皮洛威茨在顿河的一场激烈的战争。然后,提问: “战争的确切年代竟然出现了争执,后来是怎么搞清楚的呢?” 指名学生复述本段课文,检查学生自读能力.。

4、提出提出自读要求,指导独立阅读。

(1) 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再构段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2) 小组讨论最感兴趣的故事。

5、深入阅读把握重点。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小故事,认真阅读,画出重要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5、讲其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6、作业布置:阅读更多的科普书籍,提高阅读能力和科普素养。

教学反思

我首先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室外玩“影子”。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学生有的独自在研究,有的几个一起在跑来跑去,有的在玩“踩影子”游戏。操场上,我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一边蹦着、跳着,一边引导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可能是太少和学生一块活动的有缘故,我一次次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活力和欣喜。

随后,我让学生席地而坐,交流玩影子的发现。通过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原文及教案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痒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嚷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臺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炯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 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电与我们的生活 主备人:柴宁宁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电与我们的生活》里的“家用电器”。 活动目标: 1. 知道家用电器的种类、作用,体会家用电器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激发学生对家用电器探究的热情。 2.引导学生概括、提炼问题,把自己对家用电器感兴趣的、想探究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兴趣与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合作的良好交往品质。 活动对象:五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广告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2.看完了这段轻松幽默的录像,你们想说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近家用电器,板书:家用电器 二、交流信息,发现问题

4. 同学们,你们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出示幻灯片。 师小结:这种以电为能源,通常在家里使用的电器,我们把它叫做家用电器。 5.关于家用电器,你们有哪些了解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家用电器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将对《家用电器》这个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交流探讨,合理选题 1.你对哪种家用电器最感兴趣 师板书:电视机空调 洗衣机电脑 热水器冰箱 电磁炉电话 这几种家用电器是我们常见的,每个同学家里几乎都有的,方便我们研究。为了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组成研究小组。教师边发牌子边说:刚才同学们对这几种常用的家用电器比较感兴趣(师发电器名称的牌子)如果你想研究其它的家用电器也可以,老师准备了几张空白的,等一会儿你就可以坐到这里来。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家用电器,并坐到相应的研究小组去。推选组长。 2.老师很高兴看到你们组成了新的研究小组,你对这种家用电器的什么问题感兴趣(评:你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值得去研究。)(评:能够把心中疑问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能力。)(评:会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doc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 生活中的电视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看电视这一现象,通过讨论交流、辩论、课内采访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正确、科学的观看电视。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看电视的好与坏,学会自我选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电视明星:月亮姐姐、李咏、毕福剑等。 2、学生谈对他们的了解。 二、课堂调查,揭示课题: 1、内容:我们班喜欢看电视的有多少?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2、板书课题。 三、“小小辩论台” 1、辩论话题:看电视有好处看电视有坏 3、辩论规则: A 理由要充分 B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反驳对方时要注意文明,要有礼貌。 4、学生准备一分钟后展开辩论。 四、出示家长态度统计表。 五、现场采访:学生下座位采访听课的老师,以寻求正确观点。 六、教师总结:科学收看(时间要恰当内容要选择) 七、学生制定自己的收视指南。(表格略)

学生交流 八、课后实践:策划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今天我当家 设计意图: 现在的独生子女处在大人的包围之下,依赖性强、任性,很少懂得体谅父母。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要维持一个家庭的生存很不容易,父母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金钱,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教育他们不乱花钱,让花的每一分钱都有意义。 目的要求; 1、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开支情况,初步树立健康消费的观念,懂得花钱要合理、有计划、有节制。 2、在过程设计中学习互助、合作、分享,并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3、培养自理能力。 过程设计: 一、汇报课前调查情况。 1.请你说说家庭中一般都有哪些开支?(水电、煤、菜金、学费、饭费、医药费、娱乐消费、礼尚往来等) 2.在这些开支中,哪些是维持生活的必要开支? 3.说说你家一般每月的基本生活费是多少? 4.引导学生算出全班的平均生活水平,并可提醒学生对这个结果不必非常的精确,可以保留整十数或整百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及课文原文 【篇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盼 精品教案

16 盼 文本分析: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盼”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情感主线,围绕着盼,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蕾蕾纯真可爱的童心。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围绕“盼”字展开,如“盼”的事例,“盼”的心理,“盼”的环境。让学生理解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安排了哪些典型事例,感受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还要注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学生都有过“盼”的心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盼”的经历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一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盼”的经历,盼生日、盼节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长大……,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铁凝 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主要著作有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盼》最早收录在铁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路》当中,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 2.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教师提示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整理特殊结构的词语。(课件出示生字)

五年级综合课教案

朴里小学 五 年 级 综 合 课 教 案 任课教师:张美玲

活动一地震防护 一、主题设想 地震、海啸、飓风、洪水、雪灾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面对自然灾害强大的破坏力,掌握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无疑会增加成功脱险的砝码。本单元以地震自护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体验地震,树立科学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学习一些在地震中的应急避险措施,懂得如何自救与互救。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 惯;在设计安全避震方案、模拟逃生等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拟定访谈 提纲,在采访中,能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 三、活动准备: 1、卡片 2、书籍 3、相关网站 四、活动时长:1课时 五、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1、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以低沉伤痛的语调讲述: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伤痛的日子,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当满目苍痍从眼前漂过,我们的心不由得缩紧了。特别是那些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孩子们,生命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的地震中凋零了。面对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联系汶川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交流自 己的感受。 2、生成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讨论:要把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了解地震的特点,尤其是地震的前兆,并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就能把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 (二)、确定合适的探究方式 师:同学们,探究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们觉得用哪些方式解决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上网、查书 (三)、了解地震有关知识 1、汇报地震时如何逃生的知识 2、汇报地震的形成、分类、地震前的征兆以及地震发生时的现象。 重点指导:地震前的征兆:地下水发生变化;动物发生变化:牛、羊、马 等动物乱叫,鸭不下水狗乱叫等现象 3、汇报震前防范的重要性,包括排查安全隐患、准备应急物品、 设计应对地震的安全预案、进行模拟演习等 4、教师随即设计在教室里、大街上和车上、家里等场景,让学 生模拟示范如何避险 (四)、生成新的问题 地震时被压在废墟中怎样呼救、怎样逃生、怎样等待救援,受伤时怎样包扎 (五)、整理资料 按内容进行分类,制作资料卡 学生进行制作资料卡活动。 (六)、教师小结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 第16课 盼 教案

16.盼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的世界。 4.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 能借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袖、筒、篷、缩”等12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袖筒斗篷收缩疯狂瓦蓝甩开叫嚷酱油炖肉嘴唇蹦跳楼梯 (重点指导生字“缩、嚷”为平舌音,“甩、唇”为翘舌音;前鼻音“瓦”等;后鼻音“筒、蓬、况、疯、酱、蹦”。)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以下的词语:袖筒、斗篷叫嚷、嘴唇注意读准“袖、蓬、嚷、唇”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闷(mèn mē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的天气真是闷热。 ②读一读:闷(mēn)热的蒸汽车间里工作的时间长了,总有头昏胸闷(mèn)的感觉。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斗篷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形如斗,故称斗篷。 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痱子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 逗引用惹人的言行,逗弄对方。 葱葱茏茏(草木)青翠茂盛。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能让人信服。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2)梳理课文思路(3)(4)(5) (7)(8) (17-29) (9-12) (13)(14)

陶艺教案(16课)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课件视频)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册教案 目录 活动一地震防护 活动二爱护我们的眼睛 活动三商品包装上的标志 活动四设计校园环境警示牌 活动五我是环保特使 活动六认识塑料 活动七自制泡沫盆 活动八“限塑令”有效吗?

活动一地震防护 一、主题设想 地震、海啸、飓风、洪水、雪灾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面对自然灾害强大的破坏力,掌握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无疑会增加成功脱险的砝码。本单元以地震自护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体验地震,树立科学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学习一些在地震中的应急避险措施,懂得如何自救与互救。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 惯;在设计安全避震方案、模拟逃生等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拟定访谈 提纲,在采访中,能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 三、活动准备: 1、卡片 2、书籍 3、相关网站 四、活动时长:1课时 五、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1、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以低沉伤痛的语调讲述: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伤痛的日子,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当满目苍痍从眼前漂过,我们的心不由得缩紧了。特别是那些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孩子们,生命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的地震中凋零了。面对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联系汶川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交流自 己的感受。

第十六课教案

第十六课教案 一、课的任务:使用工具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让婴儿开始学会使用工具。为爬行做准备,继续练习抓握为精细动作打基础,发展肩带力量对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韧带损伤有良好的效果。 二、课的内容: 1、音乐律动《两只老虎》 ⑴目的:提高宝宝对律动音乐的兴趣,调节活动气氛,学习简单的拍手、跑的手部动作等手语。 ⑵教法: ①教家长学会;跑的快、没有眼睛、没有尾巴、摇尾巴的手语。 ②然后教师示范做律动,宝宝欣赏: 音乐前奏的动作:双手插腰,身体随音乐节奏左右摇摆。“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跑的快,跑的快”引导宝宝前后摆臂,“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双手只出眼睛,小尾巴的时候双手放于臀部后面,摇一摇。“真奇怪,真奇怪”拍一次手掌,再向外翻一下手掌表示没有的姿势。 ③音乐律动:教师播放音乐,请家长和宝宝一起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做律动。 ⑶器材:音乐《两只老虎》 ⑷时间;5分钟 2、竹竿操1-2节 ⑴目的: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培养婴儿使用工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徒手操做准备。 第1节;握竿扩胸运动。 ⑵做法: 开始姿势:婴儿仰卧,两臂侧平举握竿,成人两成人分坐两边,握竿子的两端。 ①两臂上举。 ②还原到开始姿势。

做2个8拍。 教法: ①教师引题:“今天老师要教妈妈给宝宝做一套新的操,在之前的课程里,我们已经给宝宝的抓握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竹竿操。” ②教师示范:“老师这里有两根竹竿,我们先来学习竹竿操的第一节——握竿扩胸运动,这节操是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为以后的竿操做准备。”老师请一位宝宝来示范一遍。 ③家长给宝宝做操。 教师指挥:“好,现在每个家长拿两根竹竿,跟我一起来给宝宝做竹竿操的第一节,做两个八拍。” 第2节:上臂屈伸运动 ⑵做法: 开始姿势:婴儿仰卧双手伸直放于体侧,握住竹竿。 ①前臂屈 ②前臂伸上举 ③前臂屈 ④还愿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 课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 生活中的电视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看电视这一现象,通过讨论交流、辩论、课内采访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正确、科学的观看电视。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看电视的好与坏,学会自我选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电视明星:月亮姐姐、李咏、毕福剑等。 2、学生谈对他们的了解。 二、课堂调查,揭示课题: 1、内容:我们班喜欢看电视的有多少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2、板书课题。 三、“小小辩论台” 1、辩论话题:看电视有好处看电视有坏 3、辩论规则:A理由要充分 B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反驳对方时要注意文明,要有礼貌。 4、学生准备一分钟后展开辩论。 四、出示家长态度统计表。 五、现场采访:学生下座位采访听课的老师,以寻求正确观点。 六、教师总结:科学收看(时间要恰当内容要选择) 七、学生制定自己的收视指南。(表格略)

学生交流 八、课后实践:策划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今天我当家 设计意图: 现在的独生子女处在大人的包围之下,依赖性强、任性,很少懂得体谅父母。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要维持一个家庭的生存很不容易,父母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金钱,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教育他们不乱花钱,让花的每一分钱都有意义。 目的要求; 1、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开支情况,初步树立健康消费的观念,懂得花钱要合理、有计划、有节制。 2、在过程设计中学习互助、合作、分享,并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3、培养自理能力。 过程设计: 一、汇报课前调查情况。 1.请你说说家庭中一般都有哪些开支(水电、煤、菜金、学费、饭费、医药费、娱乐消费、礼尚往来等) 2.在这些开支中,哪些是维持生活的必要开支 3.说说你家一般每月的基本生活费是多少 4.引导学生算出全班的平均生活水平,并可提醒学生对这个结果不必非常的精确,可以保留整十数或整百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盼》教案与教学反思

五上语文第16课《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完整word版)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16课教案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第16课《我想送他一件礼物》教案 教学任务一、语音难点 1.声调连读练习 2.发音难点词汇 二、重点词汇 结婚、送、给、应该、还是、参加、到时候、有意思、一定、要、带三、语法 1.双宾语句 2.要(2) 3.还是(2) 4.可以(3) 四、语言技能 1.读:能够熟读生词和课文,达到声调、语调基本准确。 2.说:能够说明送什么礼物,什么时候送礼物。 3.写:能够认识本课生词,并学会书写重点汉字。 时间安排1.本课共需三次半课,7课时 2.课时安排 第一次课(2课时):复习第十五课、学习课文一第二次课(2课时):学习课文二和课文三 第三次课(2课时):课堂活动、做部分综合练习第四次课(1课时):学习汉字知识及练习写汉字

《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初级I》编著荣继华 *********************************************************** 教学实施 第一次课(90分钟) 一、复习第十五课 1.听写生词 可以、要、会、合适、回国、开车、打工、大学、或者、感谢 2.回答问题 ?你觉得你当老师合适吗? ?放假的时候你要打工吗? ?你会太极拳吗? ?你会踢足球吗? ?你会打篮球吗? ?你能开车吗? ?我可以用(yòng)一下你的书吗? ?你可以告诉我这个字怎么写吗? ?你可以跟我说汉语吗? ?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你可以陪我去上海吗? ?你早饭吃什么?(或者) ?假期的时候你想去什么地方旅游? 二、学习课文一(60分钟) 1.读课文一生词:听CD跟读两遍,教师领读两遍,学生自读至熟练; 请学生读,纠正发音。 难读的词语:结婚、希望、重要、特殊 2.词语用法 (1)结婚 跟(谁)结婚 ?他去年结婚了。 ?他还没有结婚。 ?他18岁就结婚了。 ?他跟林娜结婚了。 ?他想今年跟女朋友结婚。 (2)送 ?送礼物 ?送花 ?送水果 送(谁)(什么) ?送我礼物 ?送她花

【精品】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表里的生物》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本文不仅语言生动有趣,而且内容前后衔接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对父亲的表的“认识”展示出来。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8个字和“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教学重点 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简介及代表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兄弟三人齐上路,有快有慢不停步,走了三百六十日,没有走出玻璃铺。(打一生活物品),钟表。 2.师:表里面有什么东西?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6课

《表里的生物》。 3.本课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文章,记载了他小时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吗?你课下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了吗? 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作品主要有《昨日之歌》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请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出示生字。 出示词语:机器钟楼洪亮街心盲人坚硬清脆单调请求加速齿轮玻璃唯恐丑恶恐怖证实蟋蟀 3.再次默读全文,联系课题。 填一填。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提示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适当圈点勾画。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2)学生口头“填一填”。 课件出示:课文先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然后写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最后写“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4.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小时候,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没有生命的怀表也能发出声音,父亲又不让作者动。 (2)一次父亲亲手拨开表盖让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 (3)父亲又一次打开表盖让作者看,并告诉他“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特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而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对“身边的英语”的课题研究,不仅让学生大开眼界,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英语,让英语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形式多样的汇报内容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具体要求 1.学习调查身边的食物,并能根据食物的主要用途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制定均衡饮食计划,从小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2.调查收集身边的服装总类,并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外星人搭配服装,向同学展示自己独特的穿衣风格。 3.通过课前准备演讲稿和服装,课上展示服装秀,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和勇于表现自我。 4.通过收集各种不同的生活标语,学生体会到社会调查的乐趣,同时在课上展示第一手的成果的时候无形赋予了他们优越感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周遭的事物,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将小学英语教学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去发现“身边的英语”,即让学生关注生活,发现问题,并围绕这一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解决问题,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英语的综合素质。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穷人教案】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穷人教案】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案 六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着重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的语言。X在此整理了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教案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20 穷人)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

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 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 (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学习第一段 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教案 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教案。有关语文的教案,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一)领会诗歌的主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大诗人E·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旋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E·庞德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作者生平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

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词语解释: 异地——他乡;外乡。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明确: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放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3学生齐读诗歌。 明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1?同学们都曾有过自己难忘的童年,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件旧物、一抹微笑都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记忆往往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你们有过放纸船的经历吗?诗人写“纸船”到底是为了表现什么明确: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童真稚趣。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授课日期: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重难点:实验分析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投稿。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同学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验 教具:小电珠电线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2.风力发电说明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