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五裂的伊斯兰世界有没有可能重新统一

四分五裂的伊斯兰世界有没有可能重新统一
四分五裂的伊斯兰世界有没有可能重新统一

四分五裂的伊斯兰世界有没有可能重新统一?

自打阿拉伯帝国解体后,中东伊斯兰世界便陷入群雄混战的格局中。在农耕时代时,尚有塞尔柱、伊尔汗国,可以凭借武力,将伊斯兰世界的主体部分(中西亚以及北非的埃及)强行整合到一起,实现短暂的政治大一统。但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连这种昙花一现都不再有,相反,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格局更加分裂,发展到今天,别说边缘地带,就是作为主体部分的中东,都已分裂成大大小小十多个国家。

这当然不符合伊斯兰的利益。在这个全球化竞争日趋加剧的年代,伊斯兰世界地处各大地缘势力夹缝,自身又四分五裂,这无疑对其发展壮大构成极大阻碍。所以,伊斯兰世界内部,尤其是中东核心区一直有统一伊斯兰呼声。那么,中东伊斯兰世界到底有没有政治统一的可能呢?云石君在此做个分析:看过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大国的形成,通常有两种方式:首先是有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主体核心板块,凭借主体板块的强力,辐射出一个广阔的势力范围;其二则是通过一条利益纽带,将各次级地缘板块打造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各次级地缘板块愿意让渡部分政治权力,组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以更好的攫取利益。当年阿拉伯帝国就是通过第二种方式形成。云石君在之前的《地缘政治62:伊斯兰为何能发展成世界性宗教》和《地缘政治

63:伊斯兰为何从统一走向分裂》两节中已经说过:阿拉伯帝国形成之时,东西方贸易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中西亚地缘板块愿意通过政治整合,扫除东西贸易过程中的政治藩篱,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而当丝绸之路衰落后,再无足够的利益驱动,能让各次级地缘板块将政治权力交予中央,而伊斯兰世界地缘结构的极端撕裂,又决定了中央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四方,所以分裂就此形成。而到近代以后,这种局面进一步加剧。中东作为亚欧非三大陆地缘中心的特殊区位及其丰厚的资源,吸引西方列强对其争夺,而英美两霸主与中东地缘关系疏离,难以直接掌控,遂采取分而制之的办法,促其分裂为十多个国家,并极力维持这种分裂状态。如果从这个逻辑来看的话,重建这种商业纽带,的确是重新打造统一体系的好办法。所以云石君在上一节中曾经说到,中国的一路一带,因为可以重建欧亚陆上经济连接体系,迎合了伊斯兰世界的统一诉求。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仅凭于此,伊斯兰世界就能重归一统。虽然丝绸之路曾经是维系阿拉伯帝国的关键,但在现代,它在这方面的作用已经大打折扣。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工业文明条件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这使得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中东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枢垄断地位被打破。工业时代,海洋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打破了中东传统商路的垄断地位。而在陆路,由于高纬

度地区在工业力量的支持下,也得到一定程度开发,这使得即便亚欧大陆内部,中东也不再是唯一的陆路通道,北亚和中亚,在相当程度也可以承担连接东西的功能——这是农耕时代无法想象的。即便丝绸之路得以重建,但由于没有了以前的垄断地位,其增加伊斯兰世界各地缘板块政治凝聚力的作用也大打折扣——以前只有中东一条商路,伊斯兰世界各次级地缘板块的利益的高度捆绑,反映在政治上自然就是向心力强。但现在,海路,其他陆路,都可以开展贸易,大家获取商业利益的途径已经分散,自然政治方面的凝聚力也就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稳固。所以,重建商业连接纽带,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伊斯兰世界各板块的利益,但这种作用与古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其次,伊斯兰世界,尤其是中西亚核心区的地缘政治环境,除了欧洲、中国、印度等东西方传统势力外,美国与俄罗斯两大势力自南北而来(美国凭借霸权,以印度洋的迪拉各西亚群岛为基地,辐射中东),使伊斯兰由两面受敌变为四面被围,地缘政治环境严重恶化。而文明的进步,还使这种恶化被进一步放大:在古代,华夏、基督教、印度教的主流文明虽则强势,但受农耕文明发展水平,其地缘影响力的边界相对受限。比如华夏文明,由于西域足够遥远,沿途又缺乏足够体量的农耕带可做链接,所以影响力长期无法突破玉门关。但进入工业时代后,在工业的加持下,文明影响力的边界已经大幅拓展。也就是说,各大

强势文明,吸纳边缘和周边板块的能力大幅增强。这种情况,意味着伊斯兰在利用商路重建各板块政治纽带的同时,其各边缘板块势必会被周边强势文明深度影响。(比如华夏文明,就可以通过这条纽带增进在新疆的影响力。鉴于工业文明条件下,华夏远胜于中西亚的地缘实力和现实国力,这场关于新疆的文明势力范围竞争,将不会重蹈农耕时代的覆辙)考虑到伊斯兰世界整体落后的现状、四分五裂的内部地缘政治格局,以及身处各大主流文明夹缝的窘境,这种影响程度必然十分之大。换句话说,伊斯兰在借机增进内部凝聚力的同时,必须接受接受边缘板块脱离,文明范围缩小的现实。这当然不是伊斯兰世界所期望的,但考虑到重建商业纽带,是实现伊斯兰世界统一,的唯一途径,所以用规模换质量,以瘦身来换取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的战略空间,已是它最不坏的选择——否则随着与其他文明实力差距的不断拉大,伊斯兰世界的崩溃是早晚的事。不过,哪怕就是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其实也是不容易实现的。因为就算伊斯兰放弃巴尔干、放弃南俄、放弃中国新疆、甚至放弃中亚,仅仅中东这块核心本部,也同样是四分五裂。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尼罗河流域、阿拉伯高原,以及小亚细亚半岛,这些板块之间依然存在竞争——最关键的是,他们依然半斤八两,没有谁拥有强大到足以压倒其他版块的绝对地缘实力),再加上美国分而制之的战略,这使得即便是在中东核心区内,地缘

政治冲突依旧惨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东就没有统一的可能了。虽然工业文明把伊斯兰坑的不轻,但它给伊斯兰带来的,也不尽是坏处。因为在工业文明条件下,各板块间的地缘关系被大幅拉近,尤其是相邻板块,存在整合为一体的可能。看过地缘政治日本系列的,一定记得云石君曾说过,在工业文明的加持下,日本关西—关中两大板块合二为一,最后整合成为全新的本州地缘板块。近代日本便是以这个全新的强大地缘核心为依托,压制住各边缘板块,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既然日本可以,那中东也未必就不能。只要中东的这些次级地缘板块中,有两个以上,通过整合成为一体,就有可能确立在区域内的绝对强势地位,进而压制不服,完成统一中东的大业。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中东的伊斯兰列强围绕地缘板块整合的主导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埃及、沙特、土耳其、伊朗、伊拉克,这些占据较强地缘板块的国家,都先后参与了这场纷争,甚至,以色列这个特殊的犹太国家,也从相反方向介入。群雄混战之下,把中东变成了现代世界最著名,也最持久的火药桶。那么,中东群雄们,是怎样演绎这场惨烈大戏的呢?从这一节开始,关于伊斯兰文明体系的解读告一段落。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下一节开始,云石君将进一步下探,进入中东伊斯兰国家的二级层面,从地缘角度分析这些区域豪强,都采取过,或者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这些战略是出于何种考虑,又对中东局势的发

展演变和当下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与中国的关系。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63节——解码伊斯兰之第14章。喜欢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读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全部云石地缘政治原创文章。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 班级姓名学号 主备人:陈海云审核:汪明新授课时间: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课程标准: 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4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地点、教义、影响的扩大。阿拉伯半岛的基本统一与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区域、首都、强盛。阿拉伯人的文化成就。 2、能力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探讨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强盛起到了什么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对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伊斯兰教是在社会矛盾尖锐、很多人希望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形势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使学生从中感悟:特定的社会产生特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影响着社会。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各地的文明成就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交流的重要作用。伊斯兰教对阿拉伯文化的繁荣起着促进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阿拉伯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创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中的作用。 (二)格物致知 Ⅰ伊斯兰教的创建与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半岛位置:自然条件:。 2、伊斯兰教的创立人,其教徒被称为,所信奉的经典是,这部书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年是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为何把这一年当做是伊斯兰教教历的元年。 3、穆罕默德为统一阿拉伯半岛所做的贡献:穆罕默德领导取得多次胜利,到他去世之前,基本统一了。 4、年,新型的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原因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争,到8世纪中叶,称为地跨的大帝国。世纪以后,靠征服建立起来的阿拉伯帝国逐渐衰弱下去。 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阿拉伯人对直接文化作出的贡献: 1、把阿拉伯的、和教带到世界各地。把东方的特产和带回阿拉伯。 2、阿拉伯人将人发明的0到9的计数法加以改造,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视界——看见不一样的世界》课后习题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____________海军获胜(温泉关之战) A. BC480 B. BC490 C. BC492 2 【单选题】(2分) 除了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和其他体育竞赛活动之外,另一个带有民间性质的泛希腊宗教活动就是的狂欢秘祭。 A. 月神节 B. 日神节 C. 酒神节 3 【单选题】(2分)

悲剧通过激起人们内心的而导致情绪的净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体验到一种崇高的美感。 A. 同情和绝望 B. 赞同与落魄 C. 怜悯和恐惧 4 【单选题】(2分) 把希腊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结合起来,成为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A. 亚里士多德 B. 毕达哥拉斯 C. 泰勒斯 5 【单选题】(2分) 在希腊化时代,希腊的政治向着东方专制主义、和腐化堕落的方向发展 A. 帝国主义

B. 资本主义 C. 官僚主义 6 【判断题】(2分) 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决定因素是:战争成本和战争意愿。 A. 错 B. 对 7 【判断题】(2分) 希腊的原子论和苏格拉底的认识论都强调,万事都有规则是没有逻辑的,这个无序规律具有几何学的美感和谐统一。 A. 对 B. 错

8 【判断题】(2分) Stoicism也称佚乐派以寻求娱乐为人生目的。人的幸福就在消减欲望,心灵快乐。 A. 对 B. 错 9 【判断题】(2分) 三圣是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A. 对 B. 错 10 【判断题】(2分) 早期的希腊科学是很难与哲学相区别的。肇始于阿基米德的自然哲学,本身就是对宇宙起源和自然演化的一种科学解释 A.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位于欧洲中部,地中海北岸,北纬36-47,土质肥沃,农业发达。 A. 罗马 B. 希腊 C. 意大利 2 【单选题】(2分) 布匿战争共发生了几次? A. 一次 B. 两次 C. 三次

伊斯兰文明与欧洲文艺复兴(一)

伊斯兰文明与欧洲文艺复兴(一)已完成1 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中世纪科学的中心是哪里? ?A、希腊 ?B、阿拉伯 ?C、罗马 ?D、巴黎 我的答案:B 2 全球的文明发展过程都是同一个体系的。 我的答案:× 3 巴比伦神庙留下了大量观测天文的泥石板。 我的答案:√ 4 一下对灌溉技术贡献最大的是() ?A、埃及人 ?B、巴比伦人 ?C、印度人 ?D、中国人 我的答案:B 5 阿拉伯数字是什么人发明的? ?A、阿拉伯人 ?B、中国人 ?C、印度人 ?D、希腊人 我的答案:C

6 苏颂生活在那个年代? ?A、宋代 ?B、明代 ?C、元代 ?D、清代 我的答案:A 7 中世纪世界科技的中心在() ?A、德国 ?B、意大利 ?C、英国 ?D、阿拉伯世界 我的答案:D 8 文艺复兴的机械的自然观,是出于对上帝造物的信仰,而不是说它来源于一种科学精神。 我的答案:√ 9 文艺复兴促进了现代科学的诞生。() 我的答案:√ 10 文艺复兴是在什么时候兴起的: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我的答案:A 11

文艺复兴的中心是: ?A、德国 ?B、希腊 ?C、意大利 ?D、英国 我的答案:C 12 伊斯兰文明是哪个国家创立的: ?A、法国 ?B、希腊 ?C、德国 ?D、阿拉伯 我的答案:D 13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史是以()为中心展开的。?A、自然 ?B、科技 ?C、神学 ?D、哲学 我的答案:C 14 中世纪阿拉伯文明没有受到()影响。 ?A、阿拉伯数字 ?B、炼金术 ?C、炼丹术 ?D、航海术 我的答案:D 15 欧洲中世纪时期哪个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A、伊斯兰文明 ?B、印度文明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

伊斯兰建筑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开始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以后传入印度、东南亚、北非和西班牙。12世纪传入印度后,取代了印度原有宗教建筑,莫卧儿王朝时,是其极盛时代。其代表作是建于1630-1653年的泰姬玛哈尔陵。 伊斯兰建筑最大的造型特点是广泛使用尖拱和尖顶穹窿,建筑群的主体取集中式平面,建筑群常伴随着伊斯兰式花园。建筑上装饰高度发达的几何纹样图案,并采用彩色琉璃石砖,装饰性极强。 泰姬陵在这些特点方面都有所体现,不同之处在于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局部镶嵌有各色宝石,造型完整匀称,色彩单纯而不单调,妩媚明丽,有着神话般的魅力。整个环境极为单纯、宁静而优美,碧水绿树蓝天,衬托着白玉无瑕的大理石殿堂,圣洁肃穆,从而成为伊斯兰世界最美丽的建筑,也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极品这一。 伊斯兰建筑艺术在中亚、北非、东南亚包括我国西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如:摩洛哥大清真寺,可容万人祈祷,成为摩洛哥国家标志性建筑。中国新疆香妃墓等。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花窗玻璃

西欧文明、拜占庭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分野与相互影响——从民族角度简析

西欧文明、拜占庭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分野与相互影响 ——从民族角度简析西欧文明、拜占庭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与意义无须赘述。它们作为欧亚大陆西端的三种文明形态,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相信,这样的联系无论从文化上、政治上还是宗教上同学们都有着很多详实、精彩的论述。本人仅从民族角度略谈此三者的分野与相互的影响。 一、关于欧亚大陆西端的民族 在论述此三种文化之间的渊源与其后的独立以及之间的相互影响之前,我先罗列出以下几个民族,或言民族集团。首先是生活在巴尔干半岛与亚平宁半岛的希腊人与罗马人,恕我大胆将此二者并提。但罗马从根源上来讲,源自希腊。这不仅是血缘上的,在文化意义上自从罗马的希腊化后,二者在文化层面上就更为接近。为了后文行文方便,故将二者统称为希腊罗马人。其次是生活在西欧、北欧中欧的蛮族——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维京人当属蛮族之列,但由于其发轫较晚,且对西欧文明影响不及凯尔特与日耳曼人,故暂不讨论。最后是闪米特人,他们主要生活在两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岛。他们后来分化为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值得说明的是很多生活在这一区域的的民族都在此段历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比如波斯人、斯拉夫人、埃及人。但受篇幅所限,故难以陈述。 二、希腊罗马人——西欧与拜占庭共同的根 希腊人不可不称为文明上的先行者。他们在学术与艺术上的成就令人瞠目,尽管他们没有在欧亚大陆间开辟广阔的疆域也没有完成政权上的统一。但马其顿人与罗马人很好的弥补了希腊人的这一遗憾,尤其是罗马人,他们的帝国远比马其顿人更为长久。然而他们的精神疆域却是希腊人开阔的。罗马的精神与学术与其说是希腊化,倒不如说是希腊的(当然是在共和国时期与帝国早期,基督教尚未完全发展的时候)。西欧第一次大规模接受希腊罗马人的影响,应是罗马共和国的扩张。从此开始,希腊罗马文化便成为了西欧人的精神根基。纵使它一次次地萧瑟过,但总会再次在西欧人的精神世界中复苏,而且每一次所带来的影响都更为深刻而持久。加洛林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文艺复兴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至于拜占庭文明更是如此。因为拜占庭帝国或言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文明的核心政权,的重心即坐落于今巴尔干半岛。帝国全盛时期疆域曾扩展至亚平宁半岛与小亚细亚半岛。其不仅一直处于希腊故地,而且一直以来自居为罗马政治、文化的正统继承人,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不仅拜占庭,整个欧洲正统的宗教、学术语言都是拉丁语,罗马人的语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近代。三、西欧的蛮族化 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是后来西欧人的先祖之一。他们对罗马帝国的剥蚀最终从外部瓦解了这个帝国。随着帝国的瓦解与蛮族国家的建立,蛮族人接受了基督教与希腊罗马的精神根基,但与此同时也使自己的文化深刻地影响到了原来的希腊罗马人。不过严格来讲他们只瓦解了半个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延续与独立使拜占庭文化虽然多少收到了一些蛮族文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远不及西欧那般深入骨髓。东罗马帝国在欧洲与亚洲的疆域时而时被鲸吞蚕食,但很少危及到它的核心区域——巴尔干半岛。从一个例子来看,整个拜占庭帝国民间通用的语言是希腊语,而官方语言是拉丁语。可以说东罗马帝国的“罗马”二字还是当之无愧的至于西欧,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希腊罗马对他们的影响仅仅从地理意义上讲就已经鞭长不及了。所以我们可以将此看做西欧文明与拜占庭文明分野。 四、闪米特人与他们的一神教 先来说闪米特人的历史。闪米特人很重要的两个分支:希伯来人即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只要读过圣经的旧约,那么对于犹太人那一时期的历史应该就十分熟悉了,我不在赘述。至于阿拉伯人,他们是闪米特人中最年轻的一支。他们早期的文明较欧洲比更为落后些,是一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松江区松江二中罗炽 [教学目标] 1.知道阿拉伯国家产生、扩张、由盛转衰的基本历史进程。知道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创始人、经典和基本教义,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与阿拉伯国家创立的密切关系。知道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果,理解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探讨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强盛所起作用,培养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对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产生关注,探索时事的兴趣。 3.伊斯兰教是在社会矛盾尖锐,很多人希望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形势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使学生从中感悟:特定的社会产生特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影响着社会;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各地的文明成就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伊斯兰文化 难点:伊斯兰教创立与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说明:1. 伊斯兰教是在阿拉伯半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伴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它贯穿着伊斯兰教精神,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科学文化,并成为古代文明的保护者,沟通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东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通过欣赏古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优秀成果,进一步认同人类文明多元性、丰富多样性,故为本课重点。 2. 伊斯兰教的产生是当时阿拉伯半岛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创立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也是阿拉伯国家政教合一特点的由来;而伊斯兰教又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版图的扩张而传播到世界范围,从而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因此伊斯兰教的产生是具有必然性的,且与阿拉伯国家的创立有着密切关系,但由于宗教文化与学生平时生活联系并不十分密切,学生通过了解伊斯兰教创立与阿拉伯帝国的密切关系而从中感悟:“特定的社会产生特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影响着

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

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2001年9月11日,也就是俗称的“911”事件,恐怖分子劫持两架民航客机,分别撞击了处于纽约的世贸中心一二号楼,这两座建筑在遭到撞击后相继倒塌。9时左右,恐怖分子劫持另一架民航客机撞击了位于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导致五角大楼的局部受损并发生坍塌。 但是,美国的建筑很多,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这两座建筑呢?作为恐怖分子,对于政治的敏感自然要高于我们,这个行动也是具有政治意义的。 首先说世贸中心的情况。世贸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的代名词,其中更是随时都有着大量的世界人才,也是金融流通的场所。而五角大楼,全称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是美国国防部的总部所在。同样的,在某种意义上,它代表的是美国国防部,甚至是美国军事当局。其中同样有着大量的人才和重要资料。 这样一来,恐怖分子撞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表层原因就昭然若揭了。其一,是对美国政府的公然挑战。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都是美国的代表性建筑,对其进行撞击就可以有效地打击美国的国际尊严。其次,是对美国造成极大的损失。世贸中心与五角大楼都是人才的汇聚之处,而这次撞击,致使其中的人员死亡,其中更是有大多数的人是重要人才,损失不可估量。此外,单单是固定资产,都是很答的损失。 但是,深层原因显然不止如此。

据美国政府表态及基地组织的残余资料表示,本拉登直接参与了对“911案件”的策划。那么,本拉登为什么要制造这次恐怖袭击呢? 这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分不开的。二战以后,美国沿承了之前老牌强国的一贯做法,对伊斯兰国家进行了经济掠夺,低价买入石油资源。与此同时,美国向伊斯兰国家输出西方的价值体系与价值观念,使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体系遭到了冲击与破坏。美国还在政治和军事上不断对伊斯兰世界进行压抑和打击,甚至直接入侵。它长期支持以色列,压抑巴勒斯坦;长期对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进行封锁和制裁;相继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侵占伊斯兰领土,屠戮伊斯兰人民。因此,在本拉登所处的伊斯兰世界中,有着普遍的反美情绪。在其眼中,美国就是邪恶的象征。他们对其进行恐怖袭击,自然在他们眼中是“对罪恶的制裁”。 这样一来,所谓的“911事件”倒可以说是两个文化体系之间的碰撞。因此,之所以选择五角大楼和世贸中心,主要是想用这两个代表性的建筑物来表明伊斯兰国家——尤其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激进主义者对于美国霸主地位的不满。毕竟,这两个建筑是最显眼的。撞击了世贸中心与五角大楼,也就是所谓的杀鸡儆猴,可以有效地产生打击作用。 这,大概就是美国的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被撞击的原因了吧。

伊斯兰教的未来走向

伊斯兰教的未来走向 根据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伊斯兰问题专家尤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彼得拉什的文章编译。 尤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彼得拉什,1830年11月7日生于苏联哈萨克自治社会主义共和国萨姆索诺夫卡镇(现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库林贝尔村),2013年5月1日逝世于俄罗斯。苏联及俄罗斯伊斯兰问题专家,哲学家,哲学博士(1990),奧布宁斯克原子能学院教授(自1992年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参加者,部队之子…军队为其生活提供必要保障的儿童?莫斯科保卫战参加者,奧布宁斯克市荣誉市民。 对未来进行预测永远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因为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会有这一那样的先决条件,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预测的时候,不可能把引起事件的先决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事实全部都考虑到。正因为如此,做预测的时候出现一些小的失误是难免的,甚至有可能出现一些大的错误认识,尤其是当事情的范围涉及到全球,其现象具有无数种性质而又不可能把那些性质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的时候。 伊斯兰教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现象。 不过,我还是要冒险一试,对伊斯兰教的前途做一下展望,同时谈谈我的一点看法,这样做比对伊斯兰教运动的事实保持沉默要好。因为伊斯兰教在当今世界以及今后都将起着重大影响。易中天先生认为,“未来的世界舞台,将是三大文明唱主角”,三大文明是“西方现代、伊斯兰、中华”。他说:“我认为当今世界的人类文明可以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西方现代文明,第一世界的第二名是伊斯兰文明,第一世界的第三名中华文明”。(见《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当伊斯兰教与走向前台千变万化的的未来相遇的时候,这一宗教在期待什么?伊斯兰教的教义体系本身与精神文化各个方面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伊斯兰教将被如何写入我们这个星球的文明? 这些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伊斯兰教,而且对全人类而言,都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要知道,伊斯兰教是个世界性的宗教。据美国一个研究中心2009年10月的一项研究数据,全世界穆斯林人口已经超过15.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3%(以2009年世界68亿人口计算)。伊斯兰教的信徒遍及全世界,有的信徒正在当真地自以为伊斯兰教正在逐渐成为宗教的霸主。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未来学家,做不到丝毫不差地确定伊斯兰教的未来,准确到每个细枝末节是不可能做到的。人们会不可避免地提出这样的问题:预测伊斯兰教的未来,其想法成熟吗?这种预测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的吗? 不能要求预测做到丝毫不差,如果“把每一细节都说出来”,那么这就不叫预测,实际上是瞎掰,是在建天真的空中楼阁。不过,这里的预测是尽可能完全以当今文明的客观发展资料为根据的,因而其基础也是可靠的。 在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简单说一下文明这个概念。文明的定义有很多,我们仅取其中一种说法,即文明是建立在人们生产活动基础上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发展的水平或程度。就是说,文明是与“野蛮”相对立的一种社会进步状态,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伊斯兰教或多或少适应了现代文明的发展水平。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那么伊斯兰教与宗教神话的内容就会被载入文明史册,即载入未来的文明。这一点恰恰是问题的本质。 我们对伊斯兰教的未来走向进行分析,从何处入手呢?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文明》 习题

第2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一.基础知识 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其教徒被称为(),所信奉的经典是()。2.阿拉伯人将民间故事汇集整理,创作了世界名著()。 3.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地点是()。 A.麦加B.麦地那C.巴格达D.巴勒斯坦 4.公元8世纪,古代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是()。 A.耶路撒冷B.麦地那C.巴格达D.麦加 5.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开始于()。 A.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B.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C.阿拉伯半岛最终完成统一D.穆罕默德逝世 二.综合能力 6.按时间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正确的是()。 ①大体统一阿拉伯半岛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麦地那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③②④① 7.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书中主要内容有: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A.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时代 B.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C.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印度佛教发展的时代 8.阿拉伯帝国已经灭亡了许久,然其民族仍然存在至今,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 A.血统B.语言C.宗教D.风俗习惯 9.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教育和知识有关。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成就。 ④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 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 来拯救受苦的教民。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 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

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结果,改革后的新教不但出现,而且在这些国家占主导地位。基督教从此又分成三个教派。 ⑶基督教的扩散与分布

全球背景下的伊斯兰教:现状与未来

全球背景下的伊斯兰教:现状与未来 全球背景下的伊斯兰教:现状与未来 人类学视角下的中东社会 2016年01月12日 11:03 赵萱 生于湖南,长于广东。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讲师,2014年获北京大学法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留学和访问 研究。 本文为赵萱博士做客凤凰网大学问沙龙第17期《全球背景下的伊斯兰教:现状与未来》的独立演讲实录: 感谢主持人。我想分享一些本人近年从事中东社会人类学研究期间的发现。 本人2007年的时候在叙利亚留学过一年的时间,到了研究生的时候我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边境地区也就是耶路撒 冷做了一年的田野考察。我刚刚参加工作有什么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我讲三个看似小、实际很大的话题。 首先我想问一下在场的各位,有没有听过“DAESH”这个词?如果大家浏览英文网站或者阿拉伯语的网站,我们对ISIS这样一个组织不会陌生。2014年12月24日的时候,美国政府就已经从官方话语层面终结了对ISIS的命名,而改用Daesh,

但是我们看到现在已经是2015年12月,一年之后我们中文的知识界仍然在使用ISIS的命名,甚至有很多的媒体会直接把它翻译成我们更加熟知的“伊斯兰国”。 其实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说,目前我们对“伊斯兰国”这个概念在中文实践上面也许做的还不够,因为伊斯兰国组织里面既没有伊斯兰的内涵,更加没有国家的内涵,在我看来ISIS只是一个地区极端性的武装分子。也许我们应该用阿拉伯语的简写翻译来对这个ISIS,就是Daesh,可能更加合理。而且类似翻译的例子在我们中文知识界早已不是个例,比如哈马斯、法塔赫,以及塔利班等等。所以今天中国知识界尤其是非穆斯林大众对伊斯兰有一定的误区,我觉得国家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就是话语实践上面我们做的不够。 第二个话题,在阿拉伯世界,包括刚刚杨桂萍老师也提到了,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实际上有不同的地区传统。比如又中国的、阿拉伯的、波斯的、土耳其以及印度的各种伊斯兰教的传统。然后,这个不同地区的传统造就了什么?造就了一个不同文化生态,不同形态的中东国家。 我们对中东国家往往有许多习以为常的印象,但更多与我们习以为常的印象很不一致的东西我们却并不熟悉。比如说黎巴嫩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黎巴嫩46%的人口是基督徒。黎巴嫩宪法上规定黎巴嫩总统一定要由天主教马龙派的人出任。也就是说,整个中东地区和伊斯

第七章 伊斯兰法

第七章伊斯兰法 一、伊斯兰法的含义、产生与发展,Δ伊斯兰法的渊源以及主要特点。伊斯兰法、伊斯兰国家法、伊斯兰法学。 二、伊斯兰法的基本制度。Δ五大宗教义务。伊斯兰民、商法。Δ婚姻家庭和继承法。刑法,法院组织、诉讼程序。 三、伊斯兰法的历史地位。 思考题: 1、说明伊斯兰法的含义,渊源和主要特点。 2、伊斯兰法规定的五大宗教义务是什么? 3、试比较伊斯兰婚姻家庭法与基督教教会法,我国古代法中的有关规定。 附八:古代伊斯兰法律制度 伊斯兰法是一种封建性的宗教法,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伊斯兰国家法律、伊斯兰法系有密切的联系。伊斯兰法是在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6-7世纪阿拉伯人处于氏族制度解体时期,战争不断,社会混乱。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人原始宗教基础上,借鉴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某些因素,创立了伊斯兰教,对规范当时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伊斯兰教不仅建立在信仰基础上,而且还建立在行为基础上,要求穆斯林按真正规定的方式生活。随着伊斯兰国家的出现,伊斯兰教就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伊斯兰法的渊源包括《古兰经》圣训、公议、类比等形式,另外,哈里发的行政命令,世俗的习惯法,外来法律因素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法律形式。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密切联系,宗教教义与法律高度合一。形成了法律宗教化和宗教法律化;伊斯兰法具有特殊的发展道路,教法学家在其中作用重大,造就了法律学说化和学说法律化的特点;伊斯法的神启性质决定了它的原则上的严格性,但要适应丰富多变的生活,又必需在实践中保持灵活性,这就使伊斯兰法具有了在理论上的排他性和实践中的非排他性;伊斯兰法适用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差异很大,渊源形式又多种多样,从而形成了伊斯兰法内容的多样性与适用中的分散性。 宗教义务在伊斯兰法中占首要地位,基本义务是独信真主,绝不崇拜其它神灵,只有认真履行念功、拜功、斋功、朝功、课功五种义务,才能从内心和行动上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穆斯林,即信仰真主、服从先知的人。同时,为传播伊斯兰教而进行圣战也是每个身心健康的男性穆斯林应尽的义务。另外,伊斯兰教还有许多关于宗教生活习惯的清规戒律。 伊斯兰的世俗法律受历史习惯和罗马法影响很大。所有权的获取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并区分了所有与占有的不同。土地全部为国家所有,但可分不同情况进行分别占有。买卖契约普遍流行标准契约形式,并要求严格履行契约,禁止利息行为。在家庭婚姻关系上,伊斯兰法允许一夫多妻,男尊女卑,准许离婚,并规定了独特的休妻制。刑法还没有形成犯罪的一般概念,没有区分民事侵权责任和犯罪的界线,只把犯罪分为“经定刑罚”犯罪,酌定刑罚和对杀人伤害的处理三种情况。诉讼举证和刑罚都保留较深的古代遗迹。 (伊斯兰法补充资料)

四分五裂的伊斯兰世界有没有可能重新统一

四分五裂的伊斯兰世界有没有可能重新统一? 自打阿拉伯帝国解体后,中东伊斯兰世界便陷入群雄混战的格局中。在农耕时代时,尚有塞尔柱、伊尔汗国,可以凭借武力,将伊斯兰世界的主体部分(中西亚以及北非的埃及)强行整合到一起,实现短暂的政治大一统。但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连这种昙花一现都不再有,相反,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格局更加分裂,发展到今天,别说边缘地带,就是作为主体部分的中东,都已分裂成大大小小十多个国家。 这当然不符合伊斯兰的利益。在这个全球化竞争日趋加剧的年代,伊斯兰世界地处各大地缘势力夹缝,自身又四分五裂,这无疑对其发展壮大构成极大阻碍。所以,伊斯兰世界内部,尤其是中东核心区一直有统一伊斯兰呼声。那么,中东伊斯兰世界到底有没有政治统一的可能呢?云石君在此做个分析:看过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大国的形成,通常有两种方式:首先是有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主体核心板块,凭借主体板块的强力,辐射出一个广阔的势力范围;其二则是通过一条利益纽带,将各次级地缘板块打造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各次级地缘板块愿意让渡部分政治权力,组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以更好的攫取利益。当年阿拉伯帝国就是通过第二种方式形成。云石君在之前的《地缘政治62:伊斯兰为何能发展成世界性宗教》和《地缘政治

63:伊斯兰为何从统一走向分裂》两节中已经说过:阿拉伯帝国形成之时,东西方贸易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中西亚地缘板块愿意通过政治整合,扫除东西贸易过程中的政治藩篱,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而当丝绸之路衰落后,再无足够的利益驱动,能让各次级地缘板块将政治权力交予中央,而伊斯兰世界地缘结构的极端撕裂,又决定了中央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四方,所以分裂就此形成。而到近代以后,这种局面进一步加剧。中东作为亚欧非三大陆地缘中心的特殊区位及其丰厚的资源,吸引西方列强对其争夺,而英美两霸主与中东地缘关系疏离,难以直接掌控,遂采取分而制之的办法,促其分裂为十多个国家,并极力维持这种分裂状态。如果从这个逻辑来看的话,重建这种商业纽带,的确是重新打造统一体系的好办法。所以云石君在上一节中曾经说到,中国的一路一带,因为可以重建欧亚陆上经济连接体系,迎合了伊斯兰世界的统一诉求。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仅凭于此,伊斯兰世界就能重归一统。虽然丝绸之路曾经是维系阿拉伯帝国的关键,但在现代,它在这方面的作用已经大打折扣。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工业文明条件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这使得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中东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枢垄断地位被打破。工业时代,海洋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打破了中东传统商路的垄断地位。而在陆路,由于高纬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2014-10-29 04:1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我有话说 【文明史论】 作者: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王铁铮 早期穆斯林天文学家的重要仪器—产自巴格达的黄铜制星盘

西班牙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大门上的“阿拉伯风格”的建筑装饰 古阿拉伯人对宇宙的认识 伊斯兰教是继犹太教、基督教之后世界上第三个一神教。同时,伊斯兰教又与佛教和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及其衍生的宗教文化既是构成伊斯兰文明的核心要素,也是伊斯兰文明创造力的源泉。由于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为

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其宗教和文化传播的载体同为阿拉伯语,因此,它通常又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称谓。但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并非阿拉伯人所独创,而是由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等诸多民族的穆斯林共同创造。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多元性的宗教文化。其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种文化源流汇合而成,即阿拉伯人固有的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以及包括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在内的外来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自诞生后,在辉煌与衰微的跌宕的历史演进中,绵延千余年。 伊斯兰文明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是一种蕴含人文主义倾向的宗教性文明。伊斯兰文明的创造力来自伊斯兰教,并从伊斯兰宗教文化中摄取养分。简言之,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文明的生成和发展提供原动力。 伊斯兰教的创立取决于公元7世纪中叶前的百余年间,其发源地阿拉伯半岛特殊的历史和社会条件。那时的阿拉伯人尚处在野蛮的“蒙昧状态”(阿拉伯语为“贾希里亚”时期),主要表现有:一是以血缘为纽带所组成的不同氏族和部落构成半岛游牧社会的基本细胞,氏族成员绝对效忠各自的氏族部落,并热衷血亲复仇。同时,由于生计资源的匮乏,各氏族和部落为争夺畜群、牧场和水源,始终处于绵延不绝的劫掠和旷日持久的厮杀中,致使半岛动荡不定。二是阿拉伯半岛盛行原始宗教和拜物教,其崇拜物繁杂,因人而异,成为多神教的中心。但因长期深受外来宗教,即信仰一神论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熏染,阿拉伯人的思维定式和文化传统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一神观念在朦胧中滋长,这预示着半岛多神信仰的危机。三是两大帝国拜占庭和萨珊王朝长期在西亚的角逐和争霸,导致传统商路的改变和汉志新商路的兴起,麦加逐步发展为半岛新的经济、

历史课本-(中世纪的欧洲及伊斯兰世界)

第3章 中世纪的欧洲及伊斯兰世界 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是欧洲的中世纪。西欧的文化特色是封建制度、庄园经济、骑士文化与基督教信仰。至于东欧与西亚一带,除了屹立东欧的拜占庭帝国外,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与土耳其人也先后崛起,对东西文化交流颇有贡献(搭配图册页11)。 中世纪后期,由于商业逐渐发展,城市陆续出现,带动了近代欧洲的兴起。我在本章将学到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经过。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东西文化交流的过程。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527年 拜占庭查士丁尼大帝即位 7世纪 伊斯兰教兴起 800年 查理曼被教宗加冕 1453年 拜占庭帝国灭亡 1348年 欧洲爆发黑死病 1096年 十字军第一次东征 1054年 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110

3-1民族大迁徙与秩序重建 匈奴人在东汉时被中国打败后,辗转向欧洲迁 徙。公元4世纪后期起,原来居住在罗马帝国北方 的日耳曼民族,在匈奴西迁的冲击下,被迫大举南 迁到罗马帝国境内,导致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由此开始了欧洲的中世纪。 日耳曼民族南迁后,在原来罗马帝国的西部一 带,分别建立了法兰克、东哥德、西哥德及汪达尔 等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也在不列颠地区(今英国) 建立许多小王国(图2-3-1)。 ▼图2-3-1日耳曼民族迁徙与建国图 随堂练习 1. 东汉初期,匈奴分裂为 南、北两部。请问:辗 转向欧洲迁徙的匈奴 人,是属于南匈奴还是 北匈奴?请勾选。 □南匈奴□北匈奴 2. 下表为“日耳曼民族所 建的王国”,请你根据 内容,将适当的选项填 入空格中。 选项: 甲、北非乙、西欧 丙、不列颠地区 丁、伊比利半岛 日耳曼民族建国建国所在地法兰克人法兰克王国()东哥德人东哥德王国()西哥德人西哥德王国()汪达尔人汪达尔王国() 盎格鲁撒克逊人 多个 小国并立 () 111

020,历史上的伊斯兰世界

020,历史上的伊斯兰世界 当时的社会状况对穆罕默德的精神感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阿拉伯半岛上有着这种浓厚的宗教氛围,多神教偶像崇拜盛行,那么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人们容易思考天地神人的这种关系。崇拜月亮,星星,水源,祖先,穆罕默德提出的一神论对解决当时阿拉伯半岛上出现的部落之间的这种混乱和血亲复仇等等,对结束这样一种局面是有重要作用的。 这(伊斯兰教日益受到欢迎)主要有这么三个原因,第一呢,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半岛处于部落制发展阶段,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部落,一个部落就是一支军队,每一个部落民都是一个勇敢的战士。部落民自幼习武,骁勇善战。第二点呢,是分享战利品的刺激。《古兰经》规定,在作战中获得的战利品五分之四是分给前方的战士,五分之一是分给后方的。那么这种政策对前方作战的将士是很大的鼓舞。第三点呢,就是为主道而战的这种精神。根据《古兰经》,为主道而战可以升入天堂,所以在战场上,穆斯林们作战常常是勇往直前。 在征服活动中,穆斯林往往在攻打一个地方的时候,给对方做出三种选择。凡是直接皈依伊斯兰教的,就可以享受穆斯林的待遇,就可以免除人丁税、土地税;如果要立约投降的话,就可以得到穆斯林的保护,自己也可以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是必须要交人丁税,缴土地税,不过这个税比起在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那个税轻得多;既不皈依伊斯兰教也不立约投降,这种情况下才进行武力讨伐。 持续两百年之久的十字军东侵,加剧了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茅盾,也加剧了它们的对立,这是伊斯兰世界跟基督教世界第一次大对立,也激起了广大穆斯林的宗教情感。所以当时萨拉丁在反击十字军东侵的时候,提的口号就是“保卫伊斯兰”。十字军东侵的后果就是加速了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衰落。 穆罕默德说:“去学习知识吧,即便是远在中国。”在过去中国是很遥远的地方,然而穆罕默德说你们应该区寻找科学,即便是远在中国。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文艺复兴 摘要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其不仅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把它贡献给了人类,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拉伯伊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自然科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尤其集中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哲学、艺术、数学、医学和天文学方向,这个现实反映了这种文化辐射的客观存在。阿拉伯—伊斯兰 文化产生影响的具体特点是范围宽、时间长,领域广,作用大,程度深,内容丰富。关键词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文艺复兴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形成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形成是与伊斯兰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密不可分的。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这个半岛正处在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半岛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和社会,多氏族部落各据一方,社会危机四伏。在宗教方面,人们信仰的是原始宗教,每个氏族部落都崇拜自己的神灵和偶像。可是随着社会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对于这种原始宗教的信仰逐渐发生动摇。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教创造人穆罕默(570~632)应运而生。他自612年起,向麦加居民公开传教。 其后,穆罕默德将麦加定为伊斯兰教的宗教中心,而把麦地那作为政治中心。伊斯兰教至 此初步形成。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在中古时代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伍麦耶王朝(661~750)、阿巴斯王朝时期(750~1258)和奥斯曼帝国时期(13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这四个时期也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逐步形成 的时期。在四大哈里发时期,阿拉伯人在政教合一的领袖———哈里发的率领下,以阿拉 伯半岛为基地,迅速向外扩张。随着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伊斯兰教开始了第一次大传播,为伊斯兰教由民族性宗教变为世界性宗教打下了基础。在伍麦耶王朝时期,哈里继续发动更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其势力范围从西亚扩展到了北非、西南欧、中亚和南亚。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文化,开始形成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阿拉伯伊斯 兰文化。这时阿拉伯的学术研究工作,如宗教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学、星相学、哲学、化学等的研究工作业已普遍展开。阿巴斯王朝任用波斯人为首相,确立了以首相为中心的波斯式官僚体制。这标志着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的封建制度进入了成熟时期。由于没有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因而这时的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象;而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则成为三个文化中心。从8 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百年翻译运动”是阿 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上的重要事件。它促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最终形成,并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展这个运动,既是社会生活的 需要,也是文化发展的需要和传播宗教的需要。阿巴斯王朝的几任哈里发都很重视这项工作,并且予以大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