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问题

秋水仙素问题
秋水仙素问题

问题:秋水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在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也用到秋水仙素,“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使分裂的细胞停止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形成典型的中期染色体结构”(教参P38)。按前者,秋水仙应是不影响着丝点的分裂的,但按后者却是着丝点不分裂了。怎么理解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呢?

观点:

秋水仙素之所以造成两个方面的应用,是在于他们在利用时,秋水仙浓度的不同。

浓度较高时将停留在中期,可用于中期核型分析的,

较低浓度时将作用于前期抑制或破坏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而产生双倍体或多倍体。

秋水仙素(C22H25O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易溶于冷水、酒精和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熔点155℃。一般多使用它的水溶液。实验表明,有效的诱变浓度是0.0006—1.6%,以0.2%的浓度诱变效果最好。此药有剧毒,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秋水仙素不论是破坏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都是一时的。秋水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然后过一段时间秋水仙素代谢掉,不再起作用,细胞继续分裂,——然后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的分裂)。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素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

移向两极,也就是说纺锤体只起牵引染色体的作用。

秋水仙素之所以造成两个方面的应用,是在于他们在利用时,秋水仙浓度的不同。

用于中期核型分析的浓度较高而用于产生双倍体或多倍体时浓度较低,并且当秋水仙素浓度很低时,还有加快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更快的到达两极!

那么如何确定作用时期呢?现在我们已经确定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纺锤体微管的形成。在分裂前期,“胞质微管网络中的微管去装配,游离的微管蛋白亚单位组装为纺锤体。”《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1995年1月第1版)可见,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应该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

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在染色体加倍过程中,0.3%~0.5%秋水仙碱水溶液在20~25的条件下浸种棉花单倍体植株芽24 h,加倍率可达40%以上,效果较好[棉花]。在对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产生的小麦单倍体中,以0.5%浓度的秋水仙 碱加倍处理效果最好,可获得98.2%加倍率[玉米]。 若把带秋水仙碱溶液的脱脂棉盖在油菜的顶芽、腋芽上,或用0.45 mm针头把0.2%秋水仙碱注射到植株中加倍染色体;初花期把单倍体植株挖出,用 0.2%~0.34%秋水仙碱溶液浸根1.5~8.0 h也可进行染色体加倍;15~20日龄的胚状体可用0.1%~0.2%秋水仙碱处理8~20 h进行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材料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注射法、琼脂法、滴液法等。 浸根法。 将植株从土壤中拔出来,洗净根部泥土,然后 将根浸泡在0.2%~0.34%秋水仙素溶液中1.5~3h,流水洗净根部的药液后,再把植株栽到土中。此法多用于加倍远缘杂交产生的不孕杂种和用其它方法未能加倍而又必要的小孢子单位体苗[8]。但浸根法所需药剂量大,成本较高,而且移栽后,幼苗成活率会受到影响。 浸种法。 运用秋水素溶液直接浸泡种子。 注射法。 茎尖生长点注射法,高效、省工、成本低,适合于大量材料的处理。刘志增[14]用此法诱导的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比对照提高了3.6倍;Chase用0.05%秋水仙素和10%甘油液0.5 mL采用注射法注射盾片节,发现处理比对照的结实率提高了3倍多。 琼脂法 在刚展开的子叶生长点中央涂抹0.2%秋水仙素琼脂凝胶,罩玻璃杯保湿,以免琼脂干裂,处理后冲洗多次,消除残毒。此方法诱变率很高,而以前采用浸种法、幼苗滴液法一直未获成功。 实验表明,有效的诱变浓度是0.0006~1.6%,以0.2%的浓度诱变效果最好。此药剧毒,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 1.0g/L秋水仙素溶液的配制:称取20 mg秋水仙素,加入8.5g/L NaCl溶液20mL,待完全溶解后,经5.516×104Pa,15min高压蒸汽灭菌后避光保存于4度冰箱中。秋水仙素为剧毒药品,实验中应注意不要将药品沾到皮肤上,眼睛中。如果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取10.0g/L秋水仙素溶液1mL加入8.5g/L NaCl溶液99mL即10μg/mL的秋水仙素。使用时取10μg/mL 的秋水素溶液0.1mL,用8.5g/L NaCl稀释至1mL即为1μg/mL的秋水仙素溶液。 0.002g/2ml*100%=0.2% 0.001g/2ml*100%=0.1% 0.0005g/2ml*100%=0.05% 为了节省,可以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取,然后用移液器吸取溶剂。或者,如下: 0.01g/5ml*100%=0.2% 取2ml上述溶液再加2ml溶剂,即为0.1% 取1ml上述溶液再加3ml溶剂,即为0.05% 秋水仙素,一种生物碱,0.1%这样的一般是质量浓度. m/ρ.V=0.1% 其中水的密度为1,M 为要配的量,利用此等式求出所用的秋水仙素的量,然后定量配置. 大家好,请教一下0.5mg的秋水仙素配多少水才能得到0.2%的秋水仙素溶液呢?谢谢了!!!根据溶质稀释前后的量不变,需要加40ml的水 1.洋葱材料的处理:将秋水仙素溶液倒入小培养皿中,放上洋葱鳞茎,使其生根部位刚和液面接触。同时另-培养皿内放清水,亦放洋葱鳞茎作为对照。在25C下培养数日,待鳞茎长出幼根时即可进行观察,经加倍的根尖都较正常对照的肥大,用刀片切取经处理而肥大的根尖及对照的根尖(长约2-5毫米),投入FAA固定液中固定。按前面方法进行染色体制片,计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处理种子:这种方法适用于发芽快、或能在数天内发芽的种子。先将水稻或大麦种子洗净用水浸一天或干燥种子用0.1-0.2%升汞溶液消毒8-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摆放在铺有湿滤纸的一些培养皿中,其中一部分培养皿中加入0.2%秋水仙素溶液,另一部分培养皿中注入清水作为对照。为了避免蒸发可加盖,置于培养箱中保持25℃左右使种子发芽。种子萌发后,应继续处理24小时。在处理过程中,仍注意药液的蒸发随时添加清水,保持原处理药液浓度。处理后,用清水冲洗净种子上的残留再播种或砂培。处理适度的种子比对照的发芽稍慢,种芽胀大。从形态上可初步区分出加倍是否成功。 3.处理幼苗或成株:对于发芽迟缓的种子,在其出苗后处理幼苗效果更好。由于秋水仙素只对正在分裂的细胞发生作用。因此处理部位大多在茎尖,或顶端的生长点或新发育的侧芽。若烟草幼苗较小,可将种植幼苗的钵、盆倒置架起来,只使茎端的生长点浸入装有0.2-0.4%秋水仙素的器皿中。如果是水稻或大麦幼苗,则可将幼苗穿过纱布将根盖好,避免失水干燥。注意根系,一般易受药害,尤其是双子叶植物,故不采取处理根的办法。处理后的幼苗,用清水冲洗残液后,进行栽种或砂培。 对于成株烟草则采用将蘸有0.1-0.4%秋水仙素的棉球,置放于烟草顶芽、腋芽的生长点处,并且经常滴加清水保持药液浓度。 处理幼苗或成株的生长点所需时间约在24-28小时之间,处理后将植株上残存药液充分洗净,待进一步生长后,进行观察和鉴定。 5.观察与鉴定:处理后的植株和未处理植株在外部形态上和结构上,是有区别的。常采用的方法是观察和比较两者气孔的大小。将叶面表皮撕下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倍体叶面气孔比二倍体大很多,从外部形态上加倍后生长的植株比二倍体高大,叶片肥厚。 在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镜检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附:0.2-0.4%秋水仙素的配制:取秋水仙素1 克(先用少许95%酒精助溶),溶于250-500亳升蒸馏水中,配成0.2-0.4%秋水仙素溶液。亦可制成较高浓度的母液,放入棕色玻璃瓶内,用时再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秋水仙碱说明书

秋水仙碱说明书 秋水仙碱是种常见的治疗痛风的药物,特别是用于急性痛风的治疗效果明显,受到很多患者的青睐。上海中潭痛风诊疗基地专家朱建福指出:对于秋水仙碱治疗痛风,还存在很多的弊端,由于其巨大的副作用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秋水仙碱(colchicine),又名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是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的药物,能抑制局部细胞产生白介素-6等,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 秋水仙碱片对于痛风的不同阶段具有不一样的疗效,其引起的副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以下是秋水仙碱片对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的治疗过程。 急性疾病的治疗,秋水仙碱的疗效一般都很显著,预防性口服秋水仙碱同时给予静脉注射秋水仙碱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甚至死亡.秋水仙碱引起的腹泻可造成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尤其在老年人可导致严重后果. 慢性疾病的治疗秋水仙碱每次口服0.6mg,每日1~3次(取决于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和病情轻重)能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当发现急性发作的第一征兆时,立即额外服用一次秋水仙碱1~2mg,常能制止痛风发作.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可引起神经病变或肌病.

秋水仙碱不能阻止痛风石造成的进行性关节破坏.然而,无论是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来增加尿酸排泄,还是用别嘌呤醇阻断尿酸合成,均可使血清内尿酸盐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并长期维持下去,从而防止发生上述关节损伤.在出现严重痛风石时,每日并用这二类药物,可使多数痛风石溶解.总之,凡是具有痛风石,血清尿酸盐浓度长期>9mg/dl(>0.53mmol/L)或者血清尿酸浓度虽然轻度升高但有持续的关节症状或肾功能受损者,都是降低血清尿酸盐治疗的指征. 患者一定要对秋水仙素的使用引起高度的重视,秋水仙素对痛风石造成的关节破坏没有很大的效果,还会引起很多不良的反应,具有很大的副作用。 副作用一:腹痛、腹泻、水样便、呕吐及食欲不振为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80%,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长期服用者可造成严重的出血性胃肠炎。 副作用二:长期服用秋水仙碱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是中毒常见的表现,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典型者发生在用药后第3~5天,持续1周余,常伴有多脏器衰竭和败血症,死亡率很高。 副作用三:该药可抑制细胞的正常分裂。资料报道2例Down综合征婴儿,其父亲均为因家族性地中海热而有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史者。其他:心悸、发热、 脱发、重症肌无力、肝损害、胰腺炎、皮疹、味觉障碍等。如注射给药药液

河北省邢台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高三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一种结构简单、有细胞璧且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原核生物——衣原体。下列有关衣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置于蒸馏水中的衣原体不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 B.衣原体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比动物细胞的高 C.衣原体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衣原体细胞中的基因能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 2.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脂肪的摄入,肥胖患者也应当减少糖类的摄入,原因是细胞内的糖类和脂肪之间能相互转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和脂肪相互转化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B.糖类转化为脂肪后,脂肪中H的含量增大 C.胰高血糖素能促使细胞内的糖类转化为脂肪 D.脂肪转化为糖类后,机体缓冲和减压的能力增强 3.下图是人体某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的结构①都能进行复制 B.结构②和④为氧化丙酮酸的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C.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胰腺细胞中结构③的体积较大 D.该细胞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结构⑥中 4.痛风是一仲关节病,患者体内尿酸浓度升高后会在关节处形成尿酸结晶颗粒,而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不能吞噬消化这些颗粒,从而使溶酶体裂解,最终引起吞噬细胞破裂而诱发强烈的炎症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尿酸结晶颗粒引起的吞噬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B.吞噬细胞吞噬尿酸结晶颗粒不消耗细胞内的A TP C.溶酶体裂解后会释放水解酶导致细胞结构被破坏 D.溶酶体消耗分解后的代谢产物都不能被细胞在利用 5.某同学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置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向清水中缓慢逐渐加入蔗糖,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交化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段,细胞液的渗透压变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B.在b~c段,水进出细胞达到平衡,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相同 C.在c~d段,液泡膜和细胞膜都会出现膜脂的流动现象 D.在d~e段,若把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则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6.马铃薯属于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关于马铃薯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磷酸的参与 B.马铃薯块茎储存不当可能会出现酒味儿 C.在黑暗处萌发生长的马铃薯幼苗不能合成叶绿素 D.土壤温度降低会使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量减少 7.某实验小组将萤火虫发光器取下后,干燥研磨成粉末后,等量放入三支试管儿中,加入少量水混合后,试管中出现淡黄色荧光,15min后荧光消失。再向试管中分别加入葡萄糖、脂肪和ATP,观察是否出现荧光,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

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和细胞的同步化 教材中两次提到秋水仙素的作用,如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机 理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试题中还会 出现细胞分裂同步化,有时也会用秋水仙素处理,作用后往往停留 在分裂中期。当然,秋水仙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也会引起基因突 变,可以算是化学诱变剂。 问题:秋水仙素能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为什么会将细胞阻断在分裂 中期?怎么会得到多倍体细胞?处理后,还能不能继续分裂下去? 01 1820年,由两位法国化学家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提取出了秋水仙素。 秋水仙

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中。 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所以又称秋水仙碱,能够与微管特异性结合。秋水仙素同二聚体的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阻止微管的成核反应。秋水仙素和微管蛋白二聚体复合物加到微管的正负两端,可阻止其它微管蛋白二聚体的加入或丢失(具体可以参考下列图示)。 02 秋水仙素常被用作多倍体诱导剂,经处理的萌发种子或幼苗细胞染色体数会发生加倍。其诱导加倍的机理与微管、着丝粒的结构和特性有关。 1.干扰微管装配,破坏纺锤体形成 微管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结构,细胞分裂中纺锤体就是由微管组成的。 微管管壁由13条原丝纵向平行排列构成,主要成分为微管蛋白,而微管蛋白分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构成微管亚单位,若干个异二聚体相接连成原丝。 微管结构图

高中生物用到酒精的实验及其作用

一、高中生物实验有哪些需要用酒精?分别有什么作用?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作用是提取色素的; 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酒精用于“DNA的析出”那一步,用于除去溶于酒精的蛋白质(DNA不溶于酒精); 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时用到的解离液是:质量分数为15%的HCl 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比例为1:1; 4、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解离时同上; 5、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时,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给脂肪染色,用体积分数50%酒精洗去浮色。 二、高中生物哪些实验要用到盐酸及其作用?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水解过程用到8%的盐酸,其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15%的HCl和95%的酒精混和液1:1,用于解离。 3、研究通过激素的调节。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三、高中生物实验所用的溶液还有各种溶剂的作用 1、斐林试剂: 甲液: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作用——检测还原糖。 补充:班氏糖定性试剂 作用——鉴定葡萄糖 2、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 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作用——检测蛋白质。 3、苏丹Ⅲ、苏丹Ⅳ:作用——检测脂肪。 4、碘液:作用——检测淀粉。 5、甲基绿——毗罗红混合液:用于观察DNA和RNA分布的。 6、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在观察口腔细胞实验使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口腔细胞内液的浓度与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细胞的水分子的运输处于平衡,因此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7、0,1g/ml KNO3溶液: 作用——用于植物质壁分离实验。 8、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作用——检测酒精。 9、无水乙醇或丙酮: 作用——提取色素 10、汽油 作用——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11、解离液:15%HCl和95%酒精 12、0,01g/ml或0,02g/ml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试剂 作用——进行染色体染色 13、70%酒精 作用——医用消毒。 14、卡诺氏液 95%酒精和32%冰醋酸混合作用——做根尖固定液。 15、二苯胺 作用——鉴定DNA 16、碳酸钙 作用——防止色素破坏。 17、二氧化硅作用——有利于充分研磨 绿叶色素的提取 补充:单层尼龙布的作用:过滤、去除杂质。 18、秋水仙素 作用——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也可诱导基因突变

秋水仙素问题

问题:秋水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在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也用到秋水仙素,“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使分裂的细胞停止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形成典型的中期染色体结构”(教参P38)。按前者,秋水仙应是不影响着丝点的分裂的,但按后者却是着丝点不分裂了。怎么理解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呢? 观点: 秋水仙素之所以造成两个方面的应用,是在于他们在利用时,秋水仙浓度的不同。 浓度较高时将停留在中期,可用于中期核型分析的, 较低浓度时将作用于前期抑制或破坏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而产生双倍体或多倍体。 秋水仙素(C22H25O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易溶于冷水、酒精和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熔点155℃。一般多使用它的水溶液。实验表明,有效的诱变浓度是0.0006—1.6%,以0.2%的浓度诱变效果最好。此药有剧毒,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秋水仙素不论是破坏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都是一时的。秋水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然后过一段时间秋水仙素代谢掉,不再起作用,细胞继续分裂,——然后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的分裂)。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素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笔记)

植物的激素调节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思考】: 实验①(与黑暗情况下对照)说明什么?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①与②对照说明什么?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实验③与④对照说明什么?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达尔文的推论是:胚芽鞘的尖端不仅具有感光作用,而且可能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从顶端向下传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匀,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思考】:该实验说明了什么?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 (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3个试验结论小结】: ①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③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三看法) ①一看有无生长素:如果没有生长素,则不能生长; ②二看能否向下运输:如果不能向下运输,则不能生长; ③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如果均匀向下运输:则直立生长; 如果运输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由色氨酸(合成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生长素作用部位:尖端下段(即伸长区),机理为促进细胞伸长 5、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横向运输(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②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例题分析】 6、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分布规律】 (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2)生长旺盛部位>衰老组织,如幼根>老根 7.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注意】: 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②秋水仙素不是植物激素,秋水仙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③植物激素处理后,植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相比,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生物-高中生物教学疑难问题及解答集锦

高中生物教学疑难问题及解答集锦 1:某地区遗传调查发现男性色盲占该地区总人口的7%,求该地区女性患者和女性携带者占总人口的比例 解答:色盲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 b Y,其比例7%可以看作是Xb 出现的比例。 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 b X b,就应该是两个X b同时出现的比例=7%*7%=0.5% 女性携带者的比例为X B X b=2*93%*7% 不过我不太明白携带者的比例为什么不是93%*7% 携带者X B X b有两种情况,即X B的卵细胞与X b的精子结合、Xb的卵细胞与XB的精子结合,所以要乘2。 2:能否介绍一下诱变育种和秋水仙素育种以及其他一些育种的原理。我不是很清楚 解答:高中生物学中提到的育种方式有四种,即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人工诱导基因发生突变;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先用花药(配子)培育成单倍体,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纯合体;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用秋水仙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 噬菌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怎么是细菌的核甘酸和氨基酸,但书上写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的内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的内部".答案与书是不是矛盾?另外,噬菌体是原核生物吗? 你是说原料中应有噬菌体的核苷酸吗? 噬菌体的DNA分子在繁殖中作为模板,不分解成核苷酸,所以不能作为原料。 原料应是细菌提供的。 所以这两句话不矛盾。 另外噬菌体是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是原核生物。4: 小麦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纯合的高秆抗锈病品种和纯合的矮秆不抗锈病的品种杂交。 (1)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A 3/16 B 1/8 C 1/4 D 3/4[答案]:C (2)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个体占

秋水仙素

分布会比较混乱。由于秋水仙素的存在细胞无法正常分裂 秋水仙素(colchicine)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中提取出来,故名。分子式C22H25O6N。纯秋水仙素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毒。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工作中。例如,小麦与黑麦杂交,杂种是不育的,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就能变成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云贵高寒地区种植,产量和品质都比小麦和黑麦好。50年代日本用秋水仙素处理一般甜菜得到了四倍体,后者与二倍体品种相间种植,从四倍体植株上收获到三倍体种子。推广种植三倍体甜菜,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1951年,日本学者木原均,用同样方法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秋水仙素也起了重要作用。秋水仙素有剧毒,使用时要小心.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秋水仙素不论是破坏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都是一时的。秋水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然后过一段时间秋水仙素代谢掉,不再起作用,细胞继续分裂,——然后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的分裂)。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素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也就是说纺锤体只起牵引染色体的作用。 秋水仙素之所以造成两个方面的应用,是在于他们在利用时,秋水仙浓度的不同。用于中期核型分析的浓度较高而用于产生双倍体或多倍体时浓度较低,并且当秋水仙素浓度很低时,还有加快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更快的到达两极! 那么如何确定作用时期呢?现在我们已经确定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纺锤体微管的形成。在分裂前期,“胞质微管网络中的微管去装配,游离的微管蛋白亚单位组装为纺锤体。”

第4单元 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1 / 27 第10讲 细胞的增殖 单科命题 备考导航 核心素养解读 命题趋势 (1)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 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 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 胞中的一致性 (2)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 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 装片 (1)通过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 (2)能结合结构和功能观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并阐明有丝分裂的意义 ◆题型内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过程与实验观察 ◆考查形式:常借助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并经常结合减数分裂进行考查 考点一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①细胞模型:大小不同的 琼脂块 。 ②运输效率表示法: NaOH 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 。 ③检测方法:酚酞遇NaOH 呈 紫红 色。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 小 ,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 低 ,因而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② 细胞核 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DNA 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如果细胞太大,会造成细胞核负担过重。

2 / 27 2.细胞增殖(真核细胞) (1)方式: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 和减数分裂。 (2)过程:包括 物质准备 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意义:是生物体 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 的基础。 3.细胞增殖的周期性——细胞周期 1.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2.洋葱的表皮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增殖周期长。(?) 3.卵细胞的体积较大,这样可以提高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 4.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5.细胞周期具有物种特异性,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是相同的。 (?) 6.同一细胞的细胞周期是一定的,不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如表是几种细胞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t/h),据表分析: 细胞类型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15.3 2.0 17.3 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13.5 1.8 15.3 人的肝细胞 21 1 22 人的宫颈癌细胞 20.5 1.5 22

秋水仙碱及其提取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综述

秋水仙碱及其提取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综述 化学系094班 30号 张景越

秋水仙碱及其提取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综述 摘要:秋水仙素,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碱。纯秋水仙素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毒。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 关键词:秋水仙素植物碱百合有丝分裂染色体加倍 Abstract: colchicine, an alkaloid, Liliaceae colchicine due to the initial extracted, hence the name, also known as colchicine. Pure colchicine was a yellow needle crystal, melting point 157 ° C. Soluble in water, ethanol and chloroform. Bitter,poisonous. Colchicine inhibition of mitosis, destruction of the spindle, thechromosomes stuck in metaphase. This colchicine caused abnormal division,called colchicine is known as mitosis. This mitosis, the chromosomes althoughinterhemispheric, but the cells do not split, can not form two daughter cells, making the chromosome doubling. Since the 1937 American scholar Blakeslee(AFBlakeslee), with colchicine doubling of Datura and other plants thechromosome number to be successful, colchicine was widely used in cytology,genetics and plant breeding Keywords:colchicine plant alkaloid lily mitosis chromosome doubling 前言:生物碱一般都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如白屈菜红碱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抗菌作用,博落回生物碱对多种真菌具有抗菌作用;黄连中的小蘖碱,可以广谱抑制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细菌和原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迄今为止,秋水仙碱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的报道较少。 正文:水仙,百合属百合科草本植物,具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的功效。百合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其中最有价值的生理活性物质卓酚酮类生物碱——秋水仙

WOX5过量表达和秋水仙素处理对拟南芥根冠 柱细胞与侧根冠细胞的影响差异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9, 8(3), 212-217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b86941661.html,/journal/b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86941661.html,/10.12677/br.2019.83028 Differential Impacts of WOX5 Overexpression and Colchicine Treatments on Columella and Lateral Root Cap Cell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Yujie Chen, Huanhuan Yan, Lihua Chen, Tian Wang, Hanma Zhang*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Adaptations of Plant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Apr. 18th, 2019; accepted: May 2nd, 2019; published: May 14th, 2019 Abstract Columella and lateral root cap cells are two different cell types in root cap of higher plants. Al-though they are generated by different stem cells, their divi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re highly coordinated and synchronised. WOX5 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gene for root stem cell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its encoded product can inhibit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also promote dedif-ferentiation of root cap cells,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functions is currently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used colchicine to treat WOX5-overexpressing seedlings and found that the de-differentiation-promoting function of WOX5 did not depend on cell division. In addi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WOX5-overexpression, columella and lateral root cap cells displayed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colchicine treatments. The results provide new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regulatory function of WOX5 and also an important entry point and experimental strategy for studying the coordinations of plant cells. Keywords Arabidosis, Root Cap, Columella Root Cap Cell, Lateral Root Cap Cell, Colchicine WOX5过量表达和秋水仙素处理对拟南芥根冠 柱细胞与侧根冠细胞的影响差异 陈玉洁,严欢欢,陈丽华,王甜,张汉马* *通讯作者。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 编辑 秋水仙碱,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素。纯秋水仙碱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毒。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碱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碱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中。 目录 1简介 2药理作用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抗炎作用 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 3生物学作用 用于中期核型分析(浓度较高) 用于诱变植物多倍体(浓度较低) 4染色体的作用 5最新研究发现 6毒性 7不良反应 8适应症 痛风 抗肿瘤 9用法用量 10用药须知 11退出美国市场 12剂型规格 13植物学应用 14物质毒性 1简介 英文别名:Acetamide, N-(5,6,7,9-tetrahydro-1,2,3,10-tetramethoxy-9-oxobenzo[a]heptalen-7-yl)-; Benzo(a)heptalen-9(5H)-one, 7-acetamido-6,7-dihydro-1,2,3,10-tetramethoxy-; N-(1,2,3,10-Tetramethoxy-9-oxo-5,6,7,9-tetrahydrobenzo[a]heptalen-7-yl)acetamide; N-(5,6,7,9-Tetrahydro

【精准解析】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南开区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年级生物学科 1.结构与功能观是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观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利于携带和运输氧 B. 神经细胞有丰富的突起,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C. 叶绿体具有双层膜,有利于附着光合色素高效进行光合作用 D. 内质网呈网状结构,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分别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内质网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有利于氧气的运输,A正确; B、神经细胞有丰富的突起,可以与多个细胞发生联系,有利于信息的传递,B正确; C、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而不在其双层膜上,C错误; D、内质网由单层膜构成,呈网状结构,内外可以分别与细胞核和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C。 2.如图为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原理图--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为协同运输(主动运输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原理图分析错误的是()

A. 小肠腔中的钠离子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内 B. 钠钾泵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C. 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D. 吸收葡萄糖时可以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虽然这种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不靠直接水解ATP提供的能量推动,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提供的能量;当Na+顺电化学梯度流向膜内时,葡萄糖通过专一性的运送载体,伴随Na+一起运送入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膜内的Na+再通过质膜上的Na一K泵运送到膜外,以维持Na+浓度梯度,从而使葡萄糖不断利用Na+梯度形式的能量进入细胞。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小肠腔中的钠离子浓度要高于小肠细胞内,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钠钾泵不仅具有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的作用,还能够催化ATP水解,即钠钾泵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键,B正确; C、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吸收葡萄糖时没有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提供的能量,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次细胞分裂前都会进行核DNA的复制 B. 染色体平均分配与中心体的功能有关 C. 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 肝细胞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人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现象。

秋水仙素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摘要本试验以大蒜鳞茎作为试验材料,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进行诱变处理,以期获得多倍体的植株。之后通过植株的形态指标测定,干湿重测定,气孔鉴定,染色体计数等鉴定倍性。结果表明,0.05%和0.1%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24h,有使植物染色体加倍的作用,达到诱导植物多倍体的目的。相比较而言0.05%浓度的秋水仙素致突变率较高。且结果显示,0.1%浓度秋水仙素具一定毒害作用,抑制植株的生长。本次试验使个人掌握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与方法。 倍性育种作为一种快捷的育种方法,创造出的多倍体植物通常具有植株粗壮,花朵硕大,花期长适宜性增强等特点,而且同源多倍体还可以克服远源杂交不育的弊端,形成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因此,倍性育种在现代植物育种中具有主要地位和广阔前景。 天然多倍体发生频率低,数量有限,不易发现和选择,难以挖掘利用。随着植物育种技术和多倍体诱导技术的发展,人们常利用人工诱导的方法提高多倍体的发生频率,从而创造植物多倍体类型。目前,已有研究的有植物多倍体人工诱导技术,各种植物诱导的最好的诱导技术与条件,植物各特征与倍性的关系等等。[1] 本实验以不同浓度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对大蒜鳞茎进行诱变处理。植物多倍体人工诱导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诱导法、化学诱变法、胚乳培养法和细胞融合法等。其中秋水仙素是应用最广且效果最好的化学诱变剂。秋水仙素的作用在于当它与正在分裂的细胞接触后,可抑制微管的聚合过程,使细胞中的纺锤丝合成受阻,从而阻止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加倍的核。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能阻碍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丝形成,但对染色体的构造无明显影响,仍然保持细胞的活性,细胞经处理后在一定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分裂能力。 对植株的倍性鉴定,本试验采用中期染色体计数,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植株形态指标测量进行。 本试验通过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各方法鉴定倍性,研究了不同浓度诱变剂对植物的诱变作用,秋水仙素的毒害作用。熟悉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初步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方法。掌握植物多倍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特点及染色体制片的一般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来源 正常,均大的大蒜鳞茎。 1.2 实验处理方法 1.2.1 大蒜种子先用清水浸泡12小时,催根芽萌动后倒掉水分,分别浸在0.05%,0.1%的秋水仙素溶液24小时(浸没种子的2/3)。另有一组为对照组,浸

秋水仙碱片说明书

秋水仙碱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秋水仙碱片 英文名:Colchicine Tablets 汉语拼音:Qiushuixianjian Pian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本品主要成分秋水仙碱,为一种生物碱。其化学名为N-(5,6,7,9-四氢-1,2,3,10-四甲氧基-9-氧-苯并[a]庚间三烯并庚间三烯-7-基)乙酰胺。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22H25NO6 分子量:399.44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秋水仙碱通过:①和中性粒细胞微管蛋白的亚单位结合而改变细胞膜功能,包括抑制中性白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②抑制磷脂酶A2,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③抑制局部细胞产生白介素-6等,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秋水仙碱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及排泄,因而无降血尿酸作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于口服后12~24小时起效,90%的患者在服药24小时至48小时疼痛消失。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静脉注射LD50为1.6mg/kg;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4.13mg/kg。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在胃肠道迅速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仅为10%~34%,服药后0.5~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口服2mg的血药峰值为2.2ng/ml。在分离出的中性粒细胞内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并可维持10天之久。本品在肝内代谢,从胆汁及肾脏(10%~20%)排出。肝病患者从肾脏排泄增加。停药后药物排泄持续约10天。

【适应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用法用量】口服急性期:成人常用量为每1~2小时服0.5~1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吐,达到治疗量一般为3~5mg,24小时内不宜超过6mg,停服72小时后一日量为0.5~1.5mg,分次服用,共7天。预防:一日0.5~1.0mg,分次服用,但疗程酌定,如出现不良反应应随时停药。 【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 (1)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呕吐及食欲不振为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80%,严重者可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长期服用者可出现严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肌肉、周围神经病变:有近端肌无力和(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在肌细胞受损同时可出现周围神经轴突性多神经病变,表现为麻木、刺痛和无力。肌神经病变并不多见,往往在预防痛风而长期服用者和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出现。 (3)骨髓抑制: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细胞下降,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时可危及生命。 (4)休克:表现为少尿、血尿、抽搐及意识障碍。死亡率高,多见于老年人。 (5)致畸:文献报道2例Down综合征婴儿的父亲均为因家族性地中海热而有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史者。 (6)其他:脱发、皮疹、发热及肝损害等。 【禁忌症】对骨髓增生低下,及肾和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1)如发生呕吐、腹泻等反应,应减小用量,严重者应立即停药。 (2)骨髓造血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及胃肠道疾患者慎用。 (3)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4)另女性患者在服药期间及停药以后数周内不得妊娠。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致畸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老年患者用药】对老年人应减少剂量。因为本品的中毒量常与其体内蓄积剂量有关,当肾排泄功能下降时容易造成积蓄中毒。本品又需经肠肝循环解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