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上季重难点回忆

A.X2检验——工人、老师、医生冠心病发病率有无统计学差别(推断2个及多个总体率(或总体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

B.秩和检验——A药、B药;A方法、B方法;有效、无效、一般…

C.t检验——小样本

D.Z检验——μ检验——大样本

E.方差分析——F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等

F.直线相关——研究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无关系

G.生存分析——看生存

H.logistic回归分析—干扰项—研究多因素和现象关系

继续回顾

1.线图——看趋势

2.半对数线图——看速度

3.直方图——看分布

4.直条图——比高低

5.圆形图——看比重

6.统计地图——看地域

7.散点图——相互关系

某医师随机抽取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条件相近的红斑狼疮患者28例,随机等分为两个治疗组。一个疗程后检测dsDNA抗体滴度(倒数)资料如下

该资料分析可选用

A.X2检验

B.秩和检验

C.t检验

D.Z检验

E.方差分析

『正确答案』B

每年约4~5分

较前统计学方法简单,建议考生全面掌握

一、考什么?

(1)流行病学的定义

(2)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及方法

(3)流行病学的用途

二、重点在哪?

(1)流行病学的定义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概论

一、流行病学定义本考点,未考过,但较为重要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

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原则备注

群体原则在人群中宏观地考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

现场原则流行病学研究的人群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群,因此常把一群人与周围的环境(现场)联系起来,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来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考察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代表性原则当选取全人群其中的一部分人作为研究对象时,这个样本要有代表性。代表性的特征,一是样本的产生是随机的,二是样本要足够大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容易出A1型题)方法概念

观察法描述流行病学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分析流行病学找出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

实验法临床研究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

现场研究以未患病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理论流行病学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疾病流行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检验疾病防治效果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5.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

一、健康相关资料的来源

1.常规收集的数据资料如收集门诊病历。

2.专题科学研究工作所获得的现场调查资料或实验研究资料。

3.各种统计报表例如传染病报表。

二、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

A.罹患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感染率

E.发病比

衡量人群中在一周,一月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采用的指标为衡量人群中在1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采用的指标为

『正确答案』A;B

当某种疗法能延长某病的生存期但不能使其彻底治愈时,将出现

A.该病的发病率将升高

B.该病的死亡率将降低

C.该病的患病率将升高

D.该病的发病率将降低

E.该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都降低

『正确答案』C

某地区欲找出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以便制定防治对策,需要计算和评价的统计指标为

A.某病病死率

B.某病患病率

C.某病死亡率

D.某病患病构成比

E.某病发病率

『正确答案』A

三、疾病流行强度

2003年春,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A.暴发

B.大流行

C.季节性升高

D.周期性流行

E.长期变异

『正确答案』B

A.短期波动

B.长期变异

C.聚集性

D.季节性

E.周期性

肠道传染病夏秋高发,其时间分布有

DM发病率近十五年来持续升高,其时间分布

某托儿所2天前出现群体食物中毒,其时间分布有

『正确答案』D;B;A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盲法

B.是否有人为干预

C.统计学检验

D.设立对照组

E.不设立对照组

『正确答案』B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重点)

一、流行病学方法分类及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描述流行病学(描述疾病分布);

2.分析流行病学(分析影响因素);

3.实验流行病学(通过试验评估干预措施效果);

4.理论流行病学(建立数字模型)。补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概念

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天时地利人和

2.现况研究—研究现在的情况(为了解情况)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普查或抽样搜集资料,通过资料分析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关系。

【现况研究】★逻辑关系

普查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全体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抽样调查:随机抽取有代表性(样本适当)的人进行调查→估计总体情况(以小搏大)单纯随机抽样抽奖,买彩票

系统抽样

编号(间隔、等距抽样),如医院大夫编号

1~500,隔一人抽一个号:1,3,5

分层抽样分门别类(老、中、青三代抽)

整群抽样代表性群体,抽一个班,连队

多级抽样

先抽取大的单元,在大单元中再选取小单

元,再在小单元中选取更小的单元(通常出

现在干扰项中,不考)

普查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是

A.放射性核素肝扫描

B.肝脏CT

C.肝脏MRI

D.肝脏B超

E.腹部X线片

『正确答案』D

3.样本含量的估计

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

PS:以下哪个属于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

A.样本含量适当

B.注意设立对照组

C.抽样时必须运用计算机抽样,以减少误差

D….

E….

等距离抽样或机械抽样方法又称为

A.单纯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D.多阶段抽样

『正确答案』B

某地区进行学龄儿童流脑疫苗接种率调查,首先将该地区分为好中差三类,然后在每类中随机抽1/10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A.多级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

『正确答案』C

三、分析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到底接触了什么因素导致的疾病

——有病和没病的对照,调查的是过去(回顾性研究)

——求因知果(果是得病了,找得病的原因)

队列研究——证明某病和某危险因素有关!查危险度,从暴露到结局

——暴露与非暴露,追踪的是将来(前瞻性研究)

——知因探果(知道肺癌与吸烟有关,得出与吸烟后得肺癌有无因果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

以患有某病的人群(病例组)和未患该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从而判断该危险因素与疾病是否有关,以及关联的程度。

有病的和没病的比,看得病是否和暴露某危险因素有关!

病例对照研究

联系强度以比值比(OR)表示:

O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OR>1,表明暴露与疾病有正关联

OR<1,表明暴露与疾病有负关联

暴露史病例对照合计

有 a b a+b

无 c d c+d

合计a+c b+d a+b+c+d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局限性

A.该方法收集病例更方便,更适

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B.该方法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少,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

C.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既可检验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经广泛探索提出病因假设;

D.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A.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含量;

B.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

C.选择研究对象时易发生选择偏倚;

D.获取既往信息时易发生回忆偏倚;

E.易发生混杂偏倚;

F.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

【队列研究】

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发病结局,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该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大小的观察性研究方法。

暴露的和非暴露的比,看暴露和得病有无因果关系

相对危险度(RR):

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有正关联

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有负关联

队列研究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局限性

A.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一般较可靠;

B.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

C.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D.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E.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A.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

B.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

C.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D.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关键词回顾性研究

求因知果

前瞻性研究

知因探果

常用指标比值比(OR)

关联强度

·相对危险度RR比值(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

度的最有用的指标,表暴露组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归因危险度AR,差值(表暴露组较非暴露组所增加发

病率)

在一种分析性研究中,计算了RR值,可说明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程度,该指标为

A.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归因危险度

D.患病率

E.相对危险度

『正确答案』E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A.AR

B.RR

C.OR

D.PAR

E.AR%

『正确答案』A

四、实验流行病学(考试热点)

1.概念随机分配原则将试验对象(患者)分实验组(吃药)和对照组(不吃药,安慰剂),一段时间后评价(本质看药效果如何)。

2.基本特征要施加干预措施;前瞻性观察;必须有平行对照;随机分组。

3.分类实验流行病学分类分为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两类。

4.临床试验的概念及设计

资料收集过程的要求:盲法:单盲(患者不知道)、双盲(研究者和患者不知道)、三盲(请第三方公司来干,即病人、研究者、第三方都不知道)。规范观察方法、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常用的分析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某学者为探讨某药物对某病的疗效,选取了120例该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使用标准疗法的对照组,随访观察时,观察者与患者均不知道两组接受的措施,一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60名患者中有40人有效,对照组60名中有20人有效,经统计学检查,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该药物对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

A.(20/120)×100%=16.7%

B.(40/60)×100%=66.7%

C.[(40+20)/120]×100%=50.0%

D.(20/40)×100%=50.0%

E.(20/60)×100%=33.3%

『正确答案』B

(2)有结果推出的结论为

A.该药材对该疾病有效

B.资料不足,尚不能下结论

C.该药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低于标准疗法的疗效

D.标准疗法无效

E.该药对该疾病无效

『正确答案』A

(3)该研究采用的盲法为

A.没有盲法

B.三盲

C.双盲

D.随机盲法

E.单盲

『正确答案』C

临床流行病学整理

一、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选择性偏倚: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的重病人多,而有的医生观察的轻病人多,所得的结论必然存在矛盾。 测量偏倚:对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得仔细,测量得精密;而有的医生观察粗糙、测量误差大,则所得的诊断和疗效结果也必然不同。 3、临床流行病学定义:以医院病例为基础,以人群中的病例为对象; 运用临床与流行病学结合的方法;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其防治规律,研究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 4、研究内容:1、诊断试验评价;2、治疗评价试验;3、病因学研究;4、预后研究; 5、临床决策分析 5、现况研究: 设计:横断面调查;三间(地区、时间、人群)分布 指标:患病率、比值比OR 科学性:提出病因假说、检出高危人群 问题: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问题(抽样、选择偏性) 2)不能分析因果时序关系 a.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发病率=某年内新发生某病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患病率(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注:横断面现况调查:患病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病率。 b.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死亡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某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患有该病的例数 6、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根据某暴露因素的有无将选定的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两组疾病及预后结局,以验证暴露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有无因果联系的观察分析方法。 == a.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RR>1 存在正的关联RR<1 存在负的关联RR=1 无关联 b.特异危险度或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0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AR = I1 - I0 = I0(RR-1) 7、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a.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配比:1、组间配比:两组例数可不等,但有关配比因素在两组间的频数

(4797本)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4797动检本科)动物流行病 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简史 流行病学即意为“研究发生在人群中的事件的学问(OLOGY)”,可见就医学范畴而言,它是指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 第二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观察法中的重要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通过观察详细记载疾病或健康状况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 (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等)的分布特点。另外,通过描述性研究,将病例分布与某些因素的分布进行对比,根据其特点与差异,有可能对疾病病因提出假设,为进一步研究的提供线索。描述性研究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病例报告 2.现况研究,又称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等,现况调查又有普查、抽查和筛查几种形式; 2.纵向研究; 3.生态学研究 (二)分析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或叫分析流行病学。属于这类性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 1.病例对照研究 2.队列研究 二、实验法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一)理论研究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是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疾病流行的规律性,定量地反映病因、宿主和环境的各项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 (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流行病学不仅是一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医学方法学。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也对流行病学方法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目前,流行病学在医学各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日益扩大,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 二、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 三、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 四、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五、用于防制效果评价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人间)的分布特征。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第一节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一、死亡频率的测量 (一)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率= ×1000‰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上式中比例基数为千分率,有时用万分率(10000/万)或十万分率(100000/10万)。分母中同年平均人口数可用:①当地该年7月1日的调查人口数代替;或②当地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之和除以2。 (二)死亡专率(specific death rate) (三)调整死亡率(adjusted death rate) (四)婴儿死亡率(infant death rate) (五)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 (六)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 (七)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 (八)病死率(fatality rate)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常以百分率表

临床流行病学

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度,是指诊断试验测量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即正确判断研究对象有病或无病的能力。 疾病的群体分布: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的所有病人所构成的整体就有一些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特征,称为疾病的群体分布或者疾病的分布。 疾病负担:是指发病以及疾病所造成的残疾和过早死亡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防病治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散发:发病率在某地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称散发。常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流行强度。 流行:发病率在某地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水平称流行,流行与散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者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地方性:是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不需自外地输入。 随访:是队列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包括随访对象,内容,方法,开始时间,随访期限,随访终点和终止时间,质量控制,失访和处理。 安慰剂:是指外形,颜色,气味等方面与所考核的药物相同,单不含特异有效成分的制剂,常用淀粉片和生理盐水注射液作为安慰剂。 霍桑效应:在考察新的治疗措施的疗效时,受试对象会受到许多的关注,而受试对象也对试用新药满怀希望,病人会因此而更多的向研究人员报告好的结果。而实际上药物本身的疗效并没有那么好。这种现象叫作霍桑效应。 诊断试验:是指应用各种实验,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对疾病做出诊断的实验。应用一定的诊断方法把前来就诊的人区分为患病的病人和非病人,并对确诊的病人给予相应的治疗。 金标准:当前公认最好的,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或专家指定并得到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 真实性评价:又称为有效度,指一项诊断或筛选试验所获得数值与实际值得符合程度。 偏倚:研究误差中的系统误差部分。指从研究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选择偏倚:在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包括:入院率偏倚、存活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 信息偏倚:(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错分偏倚),是来自于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题,使得获取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包括:回忆偏倚、报告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等。 混杂偏倚:指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关联)程度受到其他因素的歪曲或干扰循证医学:是指综合最佳研究证据,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患者所处的临床阶段和诊疗场所的条件,制定适合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实践的后效评价:是指对应循证医学的历练从事的某项医疗活动的后果进行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以知道新的临床实践的过程. 研究结局:是指随访观察中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可以是发病或死亡,也可以是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健康标志的变化;可以说定性的结果,也可以是定量的测量等。匹配:又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特例保证一致,这些因素或特征称之为匹配因素或匹配变量。 可靠性是相同条件下同一诊断试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双盲:是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哪一种干预措施。优点是可以减少两者主观因素造成的信息偏倚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 比值比:(odds ratio, OR)是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描述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是比值比,是病例组有暴露(a)与无暴露(c)之比值和对照组有暴露(b)与无暴露(d)的比值之比,即ad/bc。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是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是反映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 临床流行病学:是指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评价临床医学中的问题,即在临床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引入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患病的个体诊治扩大到群体特性的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防治和预后等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的证据。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和临床科学研究必需的方法学1.临床试验设计的三原则为随机、对 照和盲法。 2.诊断试验应从真实性、可靠性和收 益等方面评价。 3.形成病因假设的法则主要有求同法、 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类比法 4.匹配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研究效率和 控制混杂的干扰。 偏倚可以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 和混杂偏倚。 6.阳性似然比是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 之比。 7.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患病与否,将研 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8.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含量估计的影响因素 包括人群中所研究因素的暴露率、相 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显 著性水平(α)和把握度(1-β)四个 9.在队列研究资料分析中,暴露与疾病关 联强度的分析指标有:相对危险度 (RR)、归因危险度(AR)、归因 危险度百分比(ARP)、人群归因危险 度(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P)。 1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分为临床试验、 社区实验和现场试验三种类型。 评价筛检试验应从真实性、可靠性 和收益等方面进行。 12.OR是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和 对照组该因素暴露比例之比。 效应测量指标主要分三种类型绝对效 应、相对效应和归因比例。 准则包括 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比法 和剩余法。 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主要有界值 的选择、联合试验和多重试验。 曲线的主要用途包括用来决定 最佳临界值和用来比较两种或两种以 上诊断试验的真实性及临床价值。 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包括限制、匹 配、随机化、分层、标准化和多 因素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性研究、 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影响预测值的主要因素有灵敏度、 特异度、患病率。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早期诊断,及时 治疗、患者病情、 病特点和医疗条件、社会家庭因素。 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双向性队列研究三 22.分级分析的主要意义是分析暴露与疾 病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以加强因 果关联推断的依据。 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特点属于观察性 研究方法、设立对照、 能确定因果关系。 流行病实验研究的特点有属于试验性 研究、必须有干预措施、须有严格的 平行对照、遵循随机化分组原则。 三盲是指受试者、执行医疗措施的 医护人员、资料分析者均不知道受试 26.队列研究中对照的类型有内对照、 外对照、一般人群、多重对照。 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筛查、抽 样调查。 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 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暴露组和非 暴露组两组人群,暴露人群包括特殊暴露 人群、社区人群和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资料收集与暴露有关,与结局有关的 资料,以及其他一些可能与产生混杂作用 31.随访的内容包括有关暴露的信息,有 关结局的信息,有关于暴露和疾病相关的 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信息。 队列研究病历的来源于医院和社区, 病例的类型有新发病例、现患病例、死亡 病例 诊断指标与判断指标的确定方法有统 计学方法(百分位数法、分布法正态)、 断临床判法、ROC曲线法 真实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 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 似然比 可靠性三指标有变异系数,符合率, Kappa值。 影响试验收益的主要因素:疾病的患 病率、早起发现病例对预后的改善程度、 灵敏度和特异度 实验流行病学的随机化分组:简单随 机分组分层随机分组整群随机分组。 不可预知的结局、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向均数回归、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实验流行病学对照设立的方法:安慰 剂对照标准对照空白对照交叉对照 自身对照。 临床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平行设计 交叉设计析因设计序贯设计 设 计个体的生命健康与各种其他权利,必须 遵循的理论道德原则:知情同情原则、对 受试对象有益无害的原则、公平原则、科 学原则。 影响诊断试验可靠性的因素:试验方 法与条件的影响、观察者的变异、呗观察 的变异 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联合试验, 系列试验,混合试验 我国流行病定义包含的四个基本点 ①从群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② 研究疾病包括各种各样的病③重点研究 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和其影响因素④ 目的是为了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提供科 学依据 流行病学的主研究范畴 ①病因学研究与评价②诊断试验研究与 评价③疾病疗效研究与评价④疾病预后 研究与评价⑤临床决策分析⑥卫生事业 管理,卫生经济学研究与评价 疾病形成的原因 ①民族聚居地,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特征 ②在某些地区存在病原体,动物宿主,和 媒介所需的自然条件③该地独特的物理 化学环境,可引起疾病的爆发④独特的社 会经济环境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特点目的类型? 概念:是利用已有资料或者专门调查资 料,按不同地区,人群和时间特征,描述 疾病或健康的分布情况。提出病因假设,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特点: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疾病预防 控制的基础。2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置对 照组,属于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主要 指标的患病率。 目的:①描述分布②发现病因线索 类型:①历史资料分析②现况研究③纵 向研究④生态学研究⑤筛检⑥暴发调 查中的个案调查等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目的,应用 和类型 基本原理:是将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于某 因素下或具备某特征分为暴露组和非暴 露组,随访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两组人 群疾病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其发病率或死 亡率的差别,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 系。 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设立对照,由因 推果,能确诊暴露与疾病等生物学事件的 因果关系。 目的:检验病因假设,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应用: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研究某种疾 病的发生,发展的唱起变动趋势,为制定 新的防止策略和措施提供证据。 类型:①前瞻性队列研究②历史性队列研 究③双向性队列研究 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研究结论说服力强,可充分而直接 的分析研究因素的作用,适合于罕见的因 素研究。偏倚较小,可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局限性:不适合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失访偏倚较大。研究耗时间,费人力。开 支大。研究设计要求严谨,资料的收集和 分析难度也较大。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特别适用于罕见的研究,研究一种 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系。相对更省时,省 力,易于组织实施。该方法不仅应用与病 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于很多方面如治 疗措施的疗效,预后与副作用作出初步评 价。 缺点: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 倚,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不能计 算发病率,死亡率,只能计算OR。不适合 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 要很大的样本量。 学习循证医学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过程 必要性:①医务工作人员只有熟知和有效 地应用不断涌现的临床科学证据,才能正 确的诊治疾病②医务工作者常常难以及 时的获得临床实践所需的最新信息③现 有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将逐渐过时④传统 的医学继续教育模式往往存在一定程度 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因而不能卓有成 效地改进我们的临床技能⑤循证医学采 用不同的临床学习方法使医务工作者的 知识随时得到更新。 实践过程:提出问题,查寻证据,评价证 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价 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强调 收集客观资料,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结 合专业知识和统计学结果对研究内容作 出客观地评价。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 在指导思想上一致的,在临床流行病学的 学科建设中贯彻循证医学的思想,将促进 和推动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 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普查优点:由于调查对象为某一调查的全 体成员,研究对象较为简便,可提供疾病 分布情况,流行因素与病因线索。可发现 特定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 可普及医学和卫生知识。 普查缺点:工作量大,涉及的工作人员多, 组织难度打,容易出错或遗漏,调查质量 不易控制,需要较大的人力,财力。物力, 成本高,不适合用于患病率较低。诊断技 术复杂的疾病。 抽样调查优点:与普查相比,节约时间, 人力,物力,由于调查范围小,工作易于 细致,调查质量易于保证,而且获得结果 更快。 抽样调查缺点:设计与实施难度大,技术 要求高,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不适用于 变异过大的研究的对象和患病率很低的 疾病。 现况研究定义特点类型及应用 定义:又称横断面研究或现患率研究,是 指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某一 特定人群在特定时点的疾病或健康状况 及有关因素暴露情况的资料,描述疾病或 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一种描 述性研究方法。 特点:①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②具 有明确的时点或时期概念③分析和评价 指标一般为患病率④定期重复进行的现 况研究也可以获得二次掉擦间隔期间某 病的发病率⑤在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因果 联系上受到限制。 类型及常用分析指标:①普查②抽样调 查;患病率,感染率,抗体阳性率,病原 携带率等。 应用: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 布,建立病因假设②确定高危人群③为制 定医疗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④评价或 考核医疗卫生措施的效果。 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比较性分析,显 著性检验,危险度估计。 病理对照研究的定义原理特点类型应用 定义:又称为回顾性研究,是探讨某暴露 因素与疾病之间联系的分析流行病学方 法。 原理:是选着确诊的患有某病的病人或发 生研究者感兴趣事件的人作为病例组,以 不患有该病或未发生该事件的人为对照 组,调查者两组人群既往暴露于某因素的 情况,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中该因素的暴 露比例。如果两组暴露比例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 响后,借助流行病学因果关联的判断标 准,推断某些暴露因素是否为疾病或事件 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 或感兴趣事件的原因假说的目的。 特点:①属于观察性研究中的分析性研究 ②有单独设立的对照③研究方向由果到 因④一果多因,一病多因⑤不能确定暴露 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类型:病例与对照不匹配;病例与对照匹 配 应用:①广泛探索疾病或事件的可以因素 ②初步检验病因假说③为进一步前瞻性 研究提供依据④治疗方法或药物有害作 用的研究⑤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⑥诊断 试验的评价、纺织措施的效果评价。 实验性研究的原理特点应用 原理: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 区、学校等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将研 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接受实验措施,对照组接受对照措施,随 访观察一定时间,然后比较两组的某些结 局或效应的差异,进而对干预措施的效果 做出评价的一类方法。实验流行病学的研 究对象是人,这与动物实验不同。 特点:①属于前瞻性研究②必须施加一种 或多种干预措施③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 ④随机分组。 应用:①验证病因假设:常用于疾病流行 因素和病因的研究②评价疾病的防治效 果和预后影响因素③评价某新药物、疗法 的效果或不良反应。

临床流行病学

第一章绪论 一.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 临床流行病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临床医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采用近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及医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临床医学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的一门方法学。 二. 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发展和现状 1. 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的建立和发展 1938年美国耶鲁大学John Paul 教授临床流行病学 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代临床流行病学 1982年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 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INCLEN) –培养高级临床流行病学人才 INCLEN的第一期项目: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了5个国际临床流行病学资源和培训中心(clinical epidemiology resource and training center, CERTC); 在22个国家建立了临床流行病学单位(clinical epidemiology unit, CUT);出版发行<<临床流行病学杂志>>;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INCLEN的第二期项目:(90年代初至今) 宗旨: 在最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 促进临床医学实践, 从而改善人民健康. 2. 我国临床流行病学的建立和发展 1980年, 在Rockefeller基金会资助下,有4位专家在英国接受了临床流行病学培训; 1983年, 13所部属院校接受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即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DME)培训项目 在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广州中医学院建立了3个国家级DME培训中心 1989年,首届临床流行病学/DME学术会议,中国临床流行病学网(China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CHINACLEN) 1993年,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成立 1997年,协和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成为INCLEN phase II的CEU 2006年6月,第九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上海) 2008年6月,第十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 2010年7月,第十一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烟台) 2012年11月,第十二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 2006年6月,第九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上海) 2008年6月,第十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 2010年7月,第十一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烟台) 2012年11月,第十二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 三. 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 1. 多学科相结合的特点 2. 研究对象群体的特点 3. 方法学的特点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 临床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分支 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研究的关系—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学 四.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探讨病因及危险因素;疾病诊断研究与评价;疗效分析与评价;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临床决策分析;临床经济学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循证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分值分布: 名解: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3x5=15 计算:4X10=40 名解: Relative risk RCT 疾病爆发 抽样调查 患病率 求异法 问答题: 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判断标准 2、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点 计算题: 1、计算RR、AR、AR%、PAR、PAR%,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2、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约登指数、漏诊率、误诊率,如何提高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预测值。 3、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HBV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 名词解释: 发病率 三间分布 随机对照实验 疾病的爆发

偏倚 队列研究 问答题: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 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 3、给一个表格 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 4、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A,要求设计一个研究方法! 记得最后一题是30 多分的大题吧,一个研究,问你是什么类型的,你觉得应该选什么类型的 为什么 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计算有道配比的,还有是什么真实值之类的,呵呵,不知道有没有写错这个概念名称 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的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是不是对的 另外有些RR啊,OR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 大题: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联系和区别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需要配比处理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查吗? (3)你会厌倦对病理资料的回顾(查看)吗?为什么? (4)要是对照组在医院选择的话哪些特殊病人不应该被选入?为什么? 参考答案:(halibot) 简单的说下大题答案 参考书上一模一样的2题,我晕 第一个大题不用说,原理很简单,联系和区别各3点。不说了。第二题 (1)配比考虑性别,年龄,吸烟 (2)不询问,因为膀胱癌主要和长期因素,5-10年内的习惯有关 具体自己发挥 ?(3)不厌倦,病理报告中膀胱癌的组织分型是很好的研究资料。。。。 具体想不起来了 (4)排除消化性溃疡,因为这部分病例咖啡饮用情况受到溃疡影响。 填空 1.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可分__,__,__ 2.率的三要素__,__,__ 3.固定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变动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 4.常用的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一、A1 1、在炎热的夏季,下列何种化学物,经日光照射,可发生光化学烟雾 A、SiO2和CO2 B、CO2和H2S C、氮氧化物和烃类 D、ZnCl2 E、SO2 2、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项哪项错误 A、敏感性 B、及时性 C、代表性 D、阳性预测值 E、准确性 3、下述公共卫生“健康相关问题的监测”的分类错误的是 A、出生缺陷监测 B、环境监测 C、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D、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E、高危病因监测 4、关于公共卫生下述哪项有误 A、公共卫生监测是制订、实施、评价疾病 B、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和趋势 C、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D、评价干预措施效果 E、是判定试验阳性与阴性的界值,即确定某项指标的正常值 5、下述发表性偏倚的识别与控制最常用的方法是 A、线性回归法 B、秩相关检验 C、剪补法 D、失安全数 E、漏斗图 6、下述哪项不属于Meta分析的处理方法 A、亚组分析 B、多元回归模型 C、Meta回归 D、文献综述 E、混合效应模型来解释异质性的来源

7、系统评价的过程与步骤不包括 A、确立题目 B、收集文献 C、收集数据 D、解释结果 E、临床实践 8、2003年我国发生的非典型肺炎很快波及到许多个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A、暴发 B、大流行 C、扩散 D、周期性流行 E、蔓延 9、对暴发疫情应采取何种措施 A、迅速查清传染源 B、严格传染源管理、疫区管理 C、开展“三管一灭”防止传播扩散 D、对密切接触者采样培养 E、以上全是 10、下述哪项不是疾病暴发的暴发调查的工作程序 A、暴发的核实 B、准备和组织人员、物质安排 C、现场调查 D、资料的整理 E、进行后效评价 11、某地区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则认为该病 A、大流行 B、散发 C、有季节性 D、暴发 E、流行 12、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下列不对的是 A、短期波动 B、长期变异 C、季节性 D、周期性 E、长期波动 13、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暴发调查

临床流行病学简答题

简答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应用流行病学的群体观和定量化的观点,不断创新临床研究方法学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从而不断地创新研究并提供新成果供临床应用。(2)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源于医院的个体病例为基础,并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或者是从某一疾病患者的整群中去随机抽样以获得具有群体代表性的研究对象。(3)临床流行病学的精华还在于强调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学,强化科研设计,排除各种偏倚、混杂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简述选题、立题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包括:(1)、需要性,选择疾病负担重大的疾病进行研究;(2)、科学性,研究问题要明确具体,选择足够的研究对象,抉择合理的研究设计方案,干预措施和诊断方法要安全、有效。(3)、创新性,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有自主创新性,有新的见解和特色。(4)、可行性,具备一定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有执行研究课题的配套人才,研究对象能接受与依从。(5)效能和公正性,有限的资源应投入到最大多数需要解决的健康和有效防治疾病的研究项目中。 3.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 1.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包括(1)、分解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3)、选择检索途径,制定检索策略;(4)、检索并获取原始文献;(5)、文献检索过程与结果的严格评价等。 4.为什么要评价临床研究证据?证据来源复杂,证据质量良莠不齐,研究证据必须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 5.进行文献综述的目的?四个方面: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反映学科新动态、继续教育的需要、临床医疗和管理决策的需要。 6.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什么?在临床医学研究中,除了干预措施(处理因素)的作用以外,还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研究对象的临床结局。如①不能预知的结局②霍桑效应③安慰剂效应④向均数回归现象及⑤潜在未知因素的影响等。因此,在临床研究中设立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鉴别试验性与非试验性效应,减少或消除实验误差,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 7.简述个体随机抽样的主要方法。个体随机抽样主要方法有:①入选个体的随机抽样法,当合格对象多,而需要的样本量又有限时,可以从合格的研究对象中做个体随机抽样。通常用随机数字表等做单纯随机抽样。②入选病例的随机抽样法,在回顾性研究中,常利用医院病历或病例登记册选择病例,如所研究病种的病例数量较多,而需求的样本量又有限时,也可采用单纯随机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所需的样本数。③分层随机抽样法,如在样本量不大的研究课题中,组间疾病分型、病情不同可影响研究结果,为了保证组间的可比性,可按病情轻、中、重进行分层后,再随机抽样。另外,在多个医院协作研究中,由于医院级别不同,收治病人的病情与病程可能参差不齐,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能反映该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和全貌,也可按上述特征分层后再随机抽取样本。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1.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CE,是一门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methodology),即在临床医学 领域中,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 2.发病率 ( 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期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定人 群发生某种疾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是用来衡量某一时点或时期人群中某种疾病存在多少的指标。 公式:患病率 = 某时点 ( 期) 内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K 4.罹患率 ( attack rate):性质上与发病率相近。指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疾病的发生频率,观察时间以 日、周、旬、月为单位。 5.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 )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它是 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公式:死亡率 =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总数× K 6.病死率 ( fatality rate)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常用 百分率来表示。公式:病死率= 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确诊该病的病例数×100%。 7.现况调查:在某一特定时间(时点或短时间)内,以个体为单位对特定人群的某些特征以及疾病或健康状态 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预先骨干特征的关系加以描述。 8.Cross sectional study横断面研究:由于现况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是在某一时点或在某一个短时间内收集的, 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情况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就像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研究或横断面调查,又由于主要使用患病率指标,所以又称为患病率调查prevalence study 或现患调查 9.现况调查分为:普查(census);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0.Sampling survey:即抽样调查,指从人群中抽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即统计学上的样本人群)进行调查, 根据这部分人的调查结果来估计整个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是一种从局部推断总体的研究方法。 11.偏倚bias:从研究设计、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 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称之为偏倚。 12.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区别:1)观察与分析单位不同:现况调查针对个体,生态学研究针对群体。2)提供 病因线索价值的不同:生态学研究可以为病因研究提供粗线条线索;现况研究提供的病因学假设优于生态学研究 13.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 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过去暴露于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情况,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 14.暴露exposure凡是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都可以称为暴露 15.危险因素risk factor: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outcome,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 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16.匹配:matching又称为配比,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达到一致。即除研究因素外,其他因素尽 可能相似。可分为成组匹配与个体匹配 17.Nature experiment:即自然实验,队列研究是基于观察人群自然暴露于可疑病因因素后,机体和疾病变化的 规律的研究。其本质是观察性研究,不是试验性研究。 18.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 (E)与非暴露组(ē)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19.队列cohort: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分为固定~和动态~

历年流行病学

名解: Relative risk RCT 疾病爆发 抽样调查 患病率 求异法 问答题: 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判断标准 2、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点 计算题: 1、计算RR、AR、AR%、PAR、PAR%,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2、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约登指数、漏诊率、误诊率,如何提高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预测值。 3、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HBV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 欢迎其他人补充上面的名解~~~ 分值分布: 名解: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3x5=15 计算:4X10=40 合计100分~~ 名词解释: 发病率 三间分布 随机对照实验 疾病的爆发 偏倚 队列研究 问答题: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 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 3、给一个表格 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 4、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A,要求设计一个研究方法! 记得最后一题是30 多分的大题吧,一个研究,问你是什么类型的,你觉得应该选什么类型的 为什么 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计算有道配比的,还有是什么真实值之类的,呵呵,不知道有没有写错这个概念名称 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的 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是不是对的 另外有些RR啊,OR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 大题: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联系和区别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 需要配比处理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查吗? (3)你会厌倦对病理资料的回顾(查看)吗?为什么? (4)要是对照组在医院选择的话哪些特殊病人不应该被选入?为什么? 一日不见血就手痒痒,一日不摸咪咪也手痒痒,这个说明我敬业嘛!参考答案:(halibot) 简单的说下大题答案 参考书上一模一样的2题,我晕 第一个大题不用说,原理很简单,联系和区别各3点。不说了。 第二题 (1)配比考虑性别,年龄,吸烟 (2)不询问,因为膀胱癌主要和长期因素,5-10年内的习惯有关具体自己发挥 ?(3)不厌倦,病理报告中膀胱癌的组织分型是很好的研究资料。。。。具体想不起来了 (4)排除消化性溃疡,因为这部分病例咖啡饮用情况受到溃疡影响。 填空 1.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可分__,__,__ 2.率的三要素__,__,__ 3.固定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变动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 4.常用的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答: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 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个特点。 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 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 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答:测量是指应用定量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事件。在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中,需要应用频率测量指标和效应测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为了准确测量效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设计方案 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5)临床适用性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答:1)研究设计方案 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 答: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

(整理)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 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指标 一.疾病频率测量 1.发病指标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 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①该年6月30日24时或7月1日0时人口代替 ②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被2除 ?新发病例: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 ?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群,符合2个 观察时间、观察地区的人群; 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 应除外正在患病,曾经患病或因免疫而不会患病的人。 ?发病时间:对于急性病,如流感、肠炎、急性心梗、脑溢血容易确定;而慢性病很难确定,以最早且较客观的事件作为发病时间,如症状初发时间、就诊时间、确诊时间 应用: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性研究 罹患率:同发病率一样,测量新发病例,但它常用于较小范围内或短期内的流行。观察时间以日、三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时病因的调查。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对于慢性病来讲患病率高于发病率。 根据观察时间,分为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病程延长病程缩短 发病率升高发病率下降

病例迁入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出健康者迁入 诊断水平提高治愈率提高 报告率提高病死率提高 未治愈者寿命延长 易感者迁入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患病率如同一个蓄水池 当流出量一定时,水源流入量(发病率)时,则蓄水池水量,即患病率。若流 入量(发病率)时,则患病率 当流入量一定,而流出量(如死亡增加或痊愈及康复增快)时,则蓄水量(患病率) 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应用: 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 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 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 感染率:指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用于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研究。 应用: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研究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流行势态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续发率(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应用: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2.死亡指标 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口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