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贯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始记录

标贯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始记录
标贯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原始记录

动力触探试验记录表

测点平面布置图:

试验:计算:校核:

标准贯入试验记录

试验:计算:校核: 静力触探试验报告

试验:校核:

静力触探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是用静力将探头以一定的速率压入土中,利用探头内的力传感器,通过电子量测仪器将探头受到的贯入阻力记录下来。由于贯入阻力的大小与土层的性质有关,因此通过贯入阻力的变化情况,可以达到了解土层的工程性质的目的。 静力触探试验可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单桥探头、双桥探头或带孔隙水压力量测的单、双桥探头,可测定比贯入阻力(ps)、锥尖阻力(qc)侧壁阻力(fs)和贯入时的孔隙水压力(u)。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 一、静力触探的试验设备 静力触探设备试验由加压装置、反力装置、探头及量测记录仪器等四部分组成:(一)加压装置 加压装置的作用是将探头压入土层中,按加压方式可分为下列几种。 1.手摇式轻型静力触探。利用摇柄、链条、齿轮等用人力将探头压入土中。用于较大设备难以进入的狭小场地的浅层地基土的现场测试。 2.齿轮机械式静力触探。主要组成部件有变速马达(功率2.8~3kW)、伞形齿轮、丝杆、稻香滑块、支架、底板、导向轮等。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既可单独落地组装,也可装在汽车上,但贯入力小,贯入深度有限。 3.全液压传动静力触探。分单缸和双缸两种。主要组成部件有:油缸和固定油缸底座、油泵、分压阀、高压油管、压杆器和导向轮等。目前在国内使用液压静力触探仪比较普遍,一般最大贯入力可达200kN。 (二)反力装置 静力触探的反力用三种形式解决: 1.利用地锚作反力。当地表有一层较硬的粘性土覆盖层时,可以是使用2~4个或更多的地锚作反力,视所需反力大小而定。锚的长度一般1.5m左右,叶片的直径可分成多种,如25、30、35、40cm,以适应各种情况。 2.用重物作反力。如地表土为砂砾、碎石土等,地锚难以下入,此时只有采用压

轻型动力触探模拟报告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工程名称:模拟试验 委托单位: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检测内容:轻型动力触探检测 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桂建检字第4501257号 说明 1、报告无“检验报告专用章”或“计量认证章”无效。 2、报告无“检验报告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报告专用章”无效。 4、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5、报告涂改无效。 6、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 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地址:南宁市安吉大道15号 邮政编码:530001

电话:(0771)3125863

工程名称:模拟试验 委托单位: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检测单位: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检测地点:— 检测日期:2014年7月28日 检测资质证书号:桂建检字第4501257号 主要检测人员: 编写: 批准: 审核:

目录 1 概况 (6) 1.1工程概况 (6) 1.2 地质概况 (6) 3 检测内容与数量 (7) 2 检测依据 (7) 4 检测仪器设备 (8) 5 试验原理与方法 (8) 5.3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8) 6 试验结果及分析 (8) 6.3轻型动力触探结果及分析 (8) 7 结论 (9) 表6-1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统计汇总表 (9) 图6-1 3#桩N10-S关系曲线 (10)

1 概况 1.1工程概况 ╳╳╳╳╳╳╳位于╳╳╳╳,该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处理地基,设计桩径为600mm,桩按正方形布置,桩间距为1200mm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 受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该工程进行桩身轻型动力触探检测工作,检测工作于2014年7月28日进行并结束。 1.2 地质概况 1.2.1 该路段地质情况如下: 根据╳╳╳╳╳╳╳公司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工程的土质以杂填土、素填土、淤泥和种植土为主,无膨胀土,各土层的情况如下: 种植土①层:由粘土、有机质、砂质、砾质、砾质及各种垃圾等组成,含较多植物根系;填筑土②层:属最近弃土填筑区,松散状、欠固结;杂填土③层,普遍分布于勘察场地的表层或浅部,尤其村庄附近,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素填土等组成,局部有大块石或大块砼等分布,未经压实;含砾粘土④层;为邕江三级阶地冲积产物,由砾石和粘土组成,砾/粘土比例约为1:6~1:3,砾石多为石英质、硅岩质、次圆状,砾径0.5~3cm均有,分选性差,粘结性差,松散至稍密状。淤泥⑤层:多见于池塘、洼地、屋边、大树根下,由淤泥和有机质组成;粘土⑥1层:稍湿,以硬塑状土为主,仅见局部有可塑状土或软塑状土;粘土⑥2层;稍湿,以可塑状土为主,仅见局部有软塑状土;粘土⑥3层;稍湿~湿,以软塑状土为主,仅见局部有可塑状土;粉质粘土⑦层:湿~饱和,以可塑状土为主,局部软塑状;为高压缩性土;圆砾⑧层:分布于底部,以灰色、灰黑色为主,

关于双桥静力触探分层方法

双桥静力触探分层方法 传统的单桥静力触探(简称单桥静探)只能测量比贯入阻力(Ps),数据单一、图形简单,在已有静探测试经验的简单场地能较好地满足工程需要,但对于岩土种类较多的复杂场地,单桥静探就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双桥静力触探(简称双桥静探)可以测量锥尖阻力(qc)和侧壁阻力(fs),还能求算出摩阻比(Rf),数据多元、图形丰富,相比单桥静探具有单独测试能力强、分层更准确等特点。勘测分公司在地层复杂、软土深厚的江汉平原地区大量使用双桥静探进行测试,很好地满足了工程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现将双桥静力触探内业整理经验归纳如下。一:各类土的双桥静探曲线特征 划分土层是双桥触探的基本应用之一,目前国内外在利用静力触探指标划分土层、确定土名的问题上,大多采用双桥探头测得的。通过多年来湖北地区粘性土、粉土及砂类土中进行的静力触探与钻孔资料的对比,按土类对曲线形态进行分析,从中得出比较显著的特征,可以做为划分土类的基本标志,现分述如下: ( 1 )填土:在测试以粘性土为主的素填土和以生活垃圾为主的杂填土,曲线变化无规律,往往出现突变现象,由于其位于表层,比较好判定。 2 )粘土:qc曲线比较平缓,有缓慢的波形起伏,局部略有突峰,fs曲线略有突峰,在曲线右侧且距离较大。 粘土特征曲线粉质粘土特征曲线 ( 3 ) 粉质粘土:qc曲线比较平缓,有缓慢的波形起伏,局部略有突峰,fs曲线局部略有突峰,与qc曲线距离较粘土近,大部位于qc曲线右侧,当土质不均时局部交叉越过qc曲线 ( 4 ) 粉土:qc值较大,曲线呈短锯齿状,齿峰较缓,fs曲线一般位于qc曲线右侧,局部间隔较大,但偶尔也和qc曲线左右穿插。

CLD系列静力触探仪操作规程

1、根据地质勘探的布点要求,选取好位置,先在触探试验点两旁的地上拧两个地锚,拧前 用铁锹在锚地点挖一个V型坑,坑深25-30cm,然后将地锚竖在V型槽内以缓慢的速度拧下,拧锚时用地锚压铁套在地锚杆上,将两根加力杆分别插在地锚压铁两边,两人或多人以推磨状地锚缓慢旋转拧下,两根地锚相距约0.8m,然后将地面铲平,铺上两块木垫板。 2、与底架槽钢,用4个M8螺钉连接好后,安放在垫木板上,使两根已下好的锚位于支架 两边,两根槽钢的中部,再将地锚压铁套在锚杆上,使底架槽钢与压铁相互连接,插好地锚销钉,将4个蝴蝶螺丝钉旋在地锚压铁的螺孔中,矩形旋入使其顶紧底架槽钢,施压时注意贯入支架必须与地面垂直,若不垂直可将一边螺钉继续旋入以达到垂直的目的,如贯入支架与地面倾斜,螺钉压紧已无法调整,可以松开螺钉,抽动一边垫板(高的一端)使垫板下土向两边推去减少其高度,以保证支架垂直地面。 3、把带有一端电缆线的探头与已穿好探杆的电缆线相连接,用涤纶绝缘胶带纸缠封插头 处,以防进水受潮和增加插座的抗拉力。将第一根探杆连接,连接时一手握着探头,一手握着每节探杆,探头不动,转动探杆,使其连接。切勿转动探头,以免电缆线断裂。 4、将带有探头已穿好的电缆的探杆,放在触探机一侧,取出带有探头的第一节探杆,将第 一节探杆从上面板上对峙下面板的圆孔中穿过,使探头干在下面板的圆孔中,对好中心,将第二节探杆和第一探杆连接。 5、将经历触探测力仪放在探杆旁边,电缆线的另一端与静力触探测量仪接好。仪表的接线 盒调整,见静力触探测量仪使用说明书。仪表调整时需将探头垂直空避免阳光直射,将U型卡块卡在探杆街头上,将山形压板放在U型卡块的下面,使其两边槽卡主链条,重击卡主探杆,转动摇把使山形压板卡住的两根链条上的加长销由下向上运动,直至加长销带动山形板及探杆抬起,悬空垂直地面,读取初读数。 6、仪表调整完毕准备工作就绪,就开始工作。可由4人操作,分工是两人专管摇把,以均 匀的速度将探杆压下,一人放取探杆接头上的U型卡块和山形板兼顾接探杆,一人记录测量仪表读数。工作时将U型卡块卡在探杆上,再将山形板放置在U型卡块上,转动摇把,使加长销压住山形板,当加长销压住山形板工作时,使探杆以每分钟0.8-1.2m的速度向下贯入。 7、将立柱上自行划上10cm一档的标尺,观察山形板下压移动的位置,记录人员每10cm 记一仪表数。 8、当一节探杆压入底部时,山形板与U型卡块接近下面板(探杆向下贯入时另一节探杆可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 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般规定 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

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验方法 7.3.1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标准贯入量为3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 2 试验应先用钻探设备钻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0.3m 处,然后进行连续贯入试验。 3 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15cm的击数超过50击时,可终止试验。 7.3.2 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文件.doc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1) 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 2) 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二)试验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 2、DBJ15-31-2003); 2、《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试验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采用自由落锤以15~30 击/min 的锤击速率连续锤击贯入,每贯入1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轻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为50cm。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N)。 10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 >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10 (四)试验数据分析与判定 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 锤击数代表值。 参照表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1 N 10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 (kPa) N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0 一般黏性土地基50 70 100 14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 黏性素填土地基60 80 95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粉土、粉细砂土地基55 70 80 90 100 110 125 140 150 160 (五)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 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 为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 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 1前言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 2)检验地基土的夯实程度; 3)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随着基建投资的加大,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浅基础工程,通常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较高的人力物力。本文介绍的轻型动力触探实验能简便、快捷的检测浅地基承载力,而且费用便宜。下面以工程实例论述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基槽验收中检测地基承载力的应用。 2工程概况 长沙市某楼盘,位于浏阳河畔,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大部分是耕地和农田,耕地和农田的土质为耕植土和淤泥层(耕地0-30cm为耕植土,农田0-80cm为淤泥层,饱和、软塑-流塑,颜色为黑色-灰色),底层土质为粉质粘土,颜色为灰色、硬塑。 3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3.1设备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 3.2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50. 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计算。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3.3检测结果 工地现场基槽已开挖到持力层粉质粘土,通过现场随机选点触探,该楼盘第61栋和57栋的轻型圆锥动力触探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第57栋基槽开挖以后遭雨水浸泡,地基承载力明显受到影响,特别是面层(0-30cm)偏低严重,必须挖掉被雨水浸泡部分以后该地层方可作为持力层。 4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4.1资料整理 (1)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的锤击数及深度是否有错漏,并结合其它勘探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去掉不合理的特异值。

静力触探探头标定方法

附录B 探头标定方法 B.0.1 用于标定探头传感器的计量设备,必须按国家计量管理规定定期送计量部门鉴定并取得合格证。 B.0.2 未经标定的探头,不得在生产中使用。 B.0.3 探头标定系数的有效期不得大于3个月,逾期应重新标定。出厂使用前及在重大工程使用前,宜进行检验性标定。在使用中发现触探数据异常时,应随时进行校验标定或重新标定。 B.0.4 标定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标定宜选择在20℃±5℃的室温环境下进行; 2 对输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探头,应将探头连同配套使用的仪器、电缆一起标定,当现场调整电缆长度时尚应根据实际使用电缆长度进行线长标定系数修正; 3 将探头垂直稳固安置在标定架上,应使标定架的压力作用线与被标定的探头中心线重合,并应不使电缆线受压; 4 连接探头与测量仪表,安装标定设备就绪; 5 标定静力触探双桥探头侧壁摩阻力传感器时,应卸去锥头,使荷载加在摩擦筒上; 6 对首次使用的新探头,在正式标定前应反复(一般需3次~5次)预压至额定荷载(探头的最大设计压力),至视零点与最大值稳定为止。 B.0.5 单桥、双桥探头测力传感器的标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按预定的最大加载量分成7~10级,在第一级荷载区间内,宜进一步细分成3级; 2 逐级加载并记录仪表的读数; 3 加载到最大荷载后,逐级卸载同时记录各级荷载下仪表的读数; 4 重复上述加载和卸载过程,不得少于3次; 5 计算各级荷载下各次加载和卸载的仪表读数平均值i X +和i X - ,继而计算第i 级荷载加卸载的仪表读数平均值i X ,以荷载i P 为纵坐标、加卸荷读数平均值i X 为横坐标,绘制荷载(P )与读数(X )的线性回归直线; 6 探头的标定系数K 应按下式计算: 2()/()i i i K X P A X ??=??∑∑ (B.0.5)式中: i X —第i 级荷载在加卸载时仪表读数的平均值; i P — 第i 级荷载; A — 标定锥尖阻力传感器时为锥头底面积,标定侧壁摩阻力传感器时为摩擦筒

河道围护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该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 2、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河道一期工 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11.6);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1、其它有关的设计计算的规范及规程。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特点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部偏南仓前镇,西邻余杭镇,南接闲林镇,东临五常乡,北与良渚镇、瓶窑镇毗邻。位于东苕溪东岸,余杭塘河穿镇而过,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地势西高东低。 根据河道水工结构图纸,设计河底高程为1.0m,垫层厚0.2m,因此河道开挖底高程0.8m,海曙路高程约5.0m,花港路高程约5.5m,因此海曙路沿线河道挖深4.2m,花港路沿线河道挖深4.7m。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重要性系数为1.0。 本方案涉及的施工范围为:KH0+292.95—KH0+728.75及KH0+953.73—KH0+1230.74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基土特征 根据《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河道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分布如下: ①-1层杂填土:灰、灰黄色,以粘性土为主,混碎石、砖块及生活垃圾,

静力触探技术

静力触探方法是工程中常用的, 其工作原理: 借助静压力将圆锥形金属探头压入土中, 利用电测技术测得贯入阻力来判定土体的力学特性。 静力触探试验是利用准静力, 以一恒定的贯入速率将圆锥探头通过一系列探杆压入土中, 根据测得的探头贯入阻力大小来间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这种方法对不易钻孔取样的饱和砂土、砂质粉土、高灵敏性软土, 以及土层竖向变化复杂、不宜密集取样的土层可在现场快速地测得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qc、探头侧壁与土体的摩擦阻力fs 等参数。与传统的钻探方法相比, 具有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清洁、经济等优点。在原孔位中, 利用不同传感器能取得连续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并可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评价。静力触探技术不能对土进行直接的观察、鉴别, 不适用于含碎石、砾石的土层和很密实的砂层。 目前在我国静力触探方法主要有单桥静力触探、双桥静力触探以及孔压静力触探三种[ 2-4 ] , 主要以单桥静力触探为主, 双桥静力触探虽然已经应用, 但发展缓慢, 孔压静力触探只有少数单位在使用。 1)单桥静力触探 早在20 世纪60 年代我国就成功地研制了电测式单桥静力触探仪, 由于应用历史较长, 相关经验公式较多, 且已列入相关规范, 故目前在土体工程勘察、监测及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单桥静力触探只能测得一个指标比贯入阻力Ps , 故只能根据Ps ) h 曲线形态变化和Ps值的大小对土体进行定名分层。工程实践中,对同一层土, 由于其形成年代、成因、受荷历时不同, 其Ps 值可相差很多, 另外, 不同土层也可能具有相同的Ps值。毫无疑问, 只用一个指标Ps 值对土层定名分层的分辨率是较低的, 工程实践中往往还要借助于钻孔取样对比来划分土层。 2)双桥静力触探 双桥静力触探可测得两个参数, 即锥尖阻力q c和侧摩阻力fs , 又可计算出摩阻比FR ( FR = f s/ qc @ 100% ) , 由此可划分土类。根据该现测试资料可得两条曲线, 即qc- h和fs- h 关系曲线, 两相对比, 分辨率自然就高的多。此外, 摩阻比FR也是划分土层极好的参数, 一般砂质土的FR <= 1%, 而粘性土则大于2%。 3)孔压静力触探 20 世纪60年代, 开始应用孔隙压力探头测孔隙压力及其消散, 至20世纪70年代末, 将孔隙压力传感器与电测静力触探仪结合起来, 命名为孔压静力触探。由于该项技术的突出优点, 在国际上得到迅速的发展。孔压静力触探可以测得三个指标, 即锥尖阻力qc 和侧摩阻力fs 、孔隙水压力指标u。故其对土层的分辨率又要比双桥触探高的多, 尤其对粘性土层和砂层, 孔压静力触探有其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孔压探头所测得的孔隙水压力值u 的大小与土的渗透性密切相关, 如探头进入粘土层时, 会产生很大的超孔隙水压力, 而当探头由粘土层进入砂层时, u 值将急剧下降甚至为负值。据此可十分方便地区分出粘性土与砂土。孔压静探的主要优越性: 1.灵敏度很高, 能分辨1 ~ 2 cm 薄土层的土性变化, 极大提高了判别土类和划分土层的能力。 2.可修正孔隙水压力对锥尖阻力qc和侧壁摩擦阻力fs的影响。 3.可进行有效应力的分析。 4.可估算土的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 5.可测定土层不同深度处的静止水压力。 6.可评定土的应力历史(超固结比OCR)。 7.对评定砂土和粉土的液化势有潜在的优势。 8.可估算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

静力触探仪使用说明书

CLD-2,3静力触探仪使用说明书 一、静力触探仪概述: 1.CLD-2,3静力触探仪适用于在一般粘性土、软土、黄土和密砂土地区的土木建筑工程、市政、公路、工程地基土原位测试,用于查明地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化; 好仪器,好资料,尽在沧州建仪(https://www.360docs.net/doc/b87329755.html,)。欢迎查询。 打造中国建仪销售第一品牌,树立沧州产品全新形象 2.CLD-2,3静力触探仪用来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和估算单桩承载力;判别砂土液化的可能性;确定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提供软土地基承载力和斜坡稳定性的计算指标。 3.CLD-2,3静力触探仪是利用机械转动将探头匀速地压入土中,适宜在软土、粘性土、老粘土、黄土、砂性土等地层中测试,利用探头与土层接触时产生的阻力,通过电阻变化的信号,传送到地面的测量仪表上。静力触探仪整机各部件重量轻,体积小搬运方便,安装方便,工作效率高,能配用不同直径的探杆和探头。 4.符合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执行标准国标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二、静力触探仪结构形式: 主机(整机)、地锚、手摇式、单桥探头(标准配置)、双桥探头(选配)、人工记录仪(标配)、自动记录仪(选配)。 三、主要参数: 1、贯入力:2吨/3吨 2、贯入速度:0.8~1.2米/分 3、探杆长:1米/支 4、贯入探头:10cm2 5、测量仪表:人工记录仪(标准配置为人工记录仪)或自动记录静探微机 6、整机重量:160公斤。 静力触探仪配置如下: CLD-2/3静力触探仪主机架1台,记录仪1台,探杆20米,单桥探头1只,四芯屛蔽电缆线30米,地锚2根山型板1只、卡快1只、加力杆2支、地锚压铁2付、地锚肖2只、导向套2付、等其余配套件工具全部供给。 安装方法: 1、孔位应避开地下电缆、管线及其它地下设施。 2、当拟定孔位处地面不平时,应平整场地,并根据勘探深度和表层土的性质,确定地锚的个数和排列形式。 3、静力触探机安装要平稳,应与下入土中的地锚牢固连接。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 1前言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 2)检验地基土的夯实程度; 3)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随着基建投资的加大,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浅基础工程,通常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较高的人力物力。本文介绍的轻型动力触探实验能简便、快捷的检测浅地基承载力,而且费用便宜。下面以工程实例论述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基槽验收中检测地基承载力的应用。 2工程概况 长沙市某楼盘,位于浏阳河畔,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大部分是耕地和农田,耕地和农田的土质为耕植土和淤泥层(耕地0-30cm为耕

工地现场基槽已开挖到持力层粉质粘土,通过现场随机选点触探,该楼盘第61栋和57栋的轻型圆锥动力触探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第57栋基槽开挖以后遭雨水浸泡,地基承载力明显受到影响,特别是面层(0-30 cm)偏低严重,必须挖掉被雨水浸泡部分以后该地层方可作为持力层。 4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4.1资料整理 (1)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的锤击数及深度是否有错漏,并结合其它勘探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去掉不合理的特异值。 (2)轻型触探不考虑杆长修正,根据每贯入30 cm所需的锤击数绘制N10-h曲线图。 (3)进行土层力学分层,根据N10-h曲线,考虑触探的临界深度及界面效应,即“超前”和“滞后”影响,一般触探曲线由软层进到硬层时,则分层界线定在软层最后一个小值点以下2-3倍探头直径处,由硬层进入软层时,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 2)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二)试验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 2、DBJ15-31-2003); 2、《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试验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采用自由落锤以15~30击/min的锤击速率连续锤击贯入,每贯入1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轻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为50cm。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 N)。 10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 N>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10 (四)试验数据分析与判定 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 参照表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1N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Pa) (五)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 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4)本试验方法试用宇深度小于4米的土层。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 1前言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就是利用一定得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得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得类别,确定土得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得工作: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 2)检验地基土得夯实程度; 3)检验基底就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随着基建投资得加大,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浅基础工程,通常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需要消耗较长得时间、较高得人力物力。本文介绍得轻型动力触探实验能简便、快捷得检测浅地基承载力,而且费用便宜。下面以工程实例论述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基槽验收中检测地基承载力得应用。 2工程概况 长沙市某楼盘,位于浏阳河畔,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大部分就是耕地与农田,耕地与农田得土质为耕植土与淤泥层(耕地0-30cm为耕植土,农田0-80cm为淤泥层,饱与、软塑-流塑,颜色为黑色-灰色),底层土质为粉质粘土,颜色为灰色、硬塑。 3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3.1设备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 3.2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得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与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得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得击数作为指标计算。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3.3检测结果 工地现场基槽已开挖到持力层粉质粘土,通过现场随机选点触探,该楼盘第61栋 与57栋得轻型圆锥动力触探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第57栋基槽开挖以后遭雨水浸泡,地基承载力明显受到影响,特别就是面层(0-30cm)偏低严重,必须挖掉被雨水浸泡部分以后该地层方可作为持力层。 4 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4.1资料整理 (1)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得锤击数及深度就是否有错漏,并结合其它勘探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去掉不合理得特异值。

基于静力触探技术的土层及土类划分方法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土工测试原理与技术课程论文 研究生:周森

基于静力触探技术的土层及土类划分方法 周 森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静力触探是一种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原位测试方法。介绍了静力触探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基本原理及成果应用,对单桥静力触探、双桥静力触探和孔压静力触探三种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着重探讨了静力触探曲线在划分土层土类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划分土层土类的三种方法,即目测经验法、分类图法和变量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双桥静力触探可同时测得锥尖阻力c q 和侧壁摩阻力s f ,因此较单桥静力触探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孔压静力触探方法综合运用h q c -、h f s -和h u -曲线划分土层,进一步提高了区分精度;随着计算机运算技术的发展,基于变量统计理论为基础的静力触探方法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静力触探技术;测试方法;土层土类划分 中图分类号:TU 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周森(1986~),男,河南南阳人,华南理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于风险分析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及地下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E-mail:beihai_1986@https://www.360docs.net/doc/b87329755.html, 。 Classifications of Soil Layer and Soil Properties on the Basis of CPT Technique Zhou Se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Transport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 Cone Penetration Test is a widely-used in-situ measurement in practical project. The development, basic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CPT technique are discussed, three methods----Single bridge static CPT, double bridge static CPT and pore pressure CPT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methods used to classify soil layer and soil properties are focused on.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Both resistance awl c q and side friction s f can be obtained by double bridge static CPT, thus double bridge static CPT has higher accuracy than that of single bridge static CPT; The curves h q c -,h f s -and h u -can be comprehensively used by pore pressure CPT, which improves the accuracy more; The CPT technique based on statistical theory is an evolution tre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 CPT technique; in-situ measurement; classification 1 静力触探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 ,简称CPT )是20世纪40年代随着实用土力学和理论土力学的建立,在欧洲一些软土分布较为广泛的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1]。1932年荷兰工程师P.Barentsen 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静力触探试验,随后荷兰Delft 土力学实验室设计出10t 的荷兰锥贯入装置并将其用于桩承载力试验研究。1948年,Vermiciden 和Plantema 对荷兰锥进行了改进,以阻止土从套管和钢杆之间进入。1949年荷兰Delft 土力学实验室开始应用电测探头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1953年,Begemann 设计出可量测侧阻力的摩擦套,进一步完善了静力触探技术。1965年荷兰Fugro 和TNO 联合推出了一种电测式探头,为后来ISSMFE 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70年代后期,陆续出现了孔压静力触探(CPTU )、环境静力触探及其它多功能探头等,静力触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2] 。挪威土工研究所(NGI )首次研制了电测式孔压静力触探。1980年以后,出现了不少同时测孔压和测阻力的研究成果并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应用。 我国在30年代出现了机械式的荷兰静力触探仪。1954,陈宗基教授用该技术在黄土地区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1964年,王钟琦等独立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测式触探仪。但在80年代后期,对探头传感器技术的改进较少,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单桥”探头和“双桥”探头,探头规格与国际通用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给国内外测试成果的比较和学术交流带来了困难和不便。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1、静力触探试验: 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静力触探试验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 2、动力触探试验: 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 动力触探仪分为: 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 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 ,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 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 R=(0.8×N-2)×9.8 (1) R-地基容许承载力 Kpa ,N-轻型触探锤击数。 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 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 63.5kg 的穿心锤,以 76cm 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 10cm 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 y=35.96x+23.8 (2) y-地基容许承载力 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仪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 63.5kg 的标准贯入试验:穿心锤,以 76cm 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 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 30 cm,用此 30cm 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 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圆锥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 目录 由于轻型圆锥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轻型动力触探图解 1)提供浅基础承载力、变形模量;

静力触探测试原理方法及内业整理

静力触探测试原理方法及内业整理 1静力触探测试原理 静力触探的工作过程是用静力将探头压到土层中去。在贯入过程中,由于埋藏在地层中的各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因此,探头遇到的阻力也不同,有的土软,阻力就小,有的土硬,阻力就大。土的软硬正是土的力学性质的一种体表现。所以贯入阻力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土的强度。根据这样一种内部联系,我们利用探头中的阻力传感器,将贯入阻力通过电子量测记录仪表把它显示和记录下来,并利于贯入阻力和土的强度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确定土的力学指标,划分土层,进行地基土评价和提供设计所有需参数。 当静力触探的探头在静压力作用下,均速向土层中贯入时,探头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受到压缩和剪切破坏,同时对探头产生贯入阻力。一般的说,同一种土层中贯入阻力大,土层的力学性质好,承载力高。反之,贯入阻力小,土层软弱,承载力低。在生产中利用静力触探与土的野外载荷试验对比,或静力触探贯入阻力与桩基承载力及土的物理学性质的指标对比,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建立各种相关方程(经验关系)。这样,只要知道土层的贯入阻力即可确定该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等指标参数。 静力触探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贯入系统—由加压装置及反力装置组成;二是量测系统—由装在探头中的阻力传感器和量测仪表组成。 2静力触探的现场测试 2.1操作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1数据记录系统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1)检查电源:如用外接电源时,必须检查确认是220V交流电时,如为电瓶等直流电源, 需检查其直流电压为12V,方可接入静探微机。打开开关检查微机显示是否正常,无异 常情况后方可使用。 2)检查发讯机:角机插座接好后,打开仪表,拨动发讯角机并检查静探微机是否有讯号接 收。 3)在开始工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填写测试孔号、日期、时间、测试探头编号等项,工作结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 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般规定 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 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 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