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综合指标

第五章综合指标
第五章综合指标

一、选择题

1. 以下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出勤工人数

B .生产的产品数量

C .产品合格率

D .利润总额 2. 产品库存量和产品入库量这两个指标( )

A .都是时期指标

B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C .都是时点指标

D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3. 某企业今年计划产量增长8%,实际增长了10%,则产量超额完成计划( )

A .2%

B .1.85%

C .101.85%

D .25%

4. 已知某市甲、乙、丙三个农贸市场的某种蔬菜的单价和购买额,计算这种蔬菜的平均价

格应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简单调和平均数

D .加权调和平均数 5. 标志变异指标越小,则( )

A .反映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B .反映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C .反映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D .反映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6. 总量指标是用( )表示的。

A .绝对数形式

B .相对数形式

C .平均数形式

D .百分比形式

7. 某企业2007年计划规定商品销售利润率为12%,实际商品销售利润率为15%,则商品销

售利润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式为( )

A .%121%151++

B .%12%15

C .115%-112%

D .15%-12%

8. 假定把各组标志值所对应的次数都扩大1倍,则算术平均数( )

A .也扩大1倍

B .缩小1倍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9. 标志变异指标是综合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 )的指标。

A .平均程度

B .差异程度

C .集中程度

D .相对程度 10. 甲、乙两数列性质相同,并且

σ

σ

,则( )

A .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 .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无法比较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

11. 企业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2003—2005年为105%,2006—2007年为103%,则2003—2007

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03.105.1?

B .2

303.105.1? C .503.105.1? D .52

303.105.1?

12. 若今年比去年商品物价指数上涨8%,则同样多的人民币比去年要少购商品( )

A .8%

B .2%

C .7.4%

D .6.8% 13. 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产品库存量

C .期末人口数

D .工商企业数 14. 下列中,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 .结构相对指标

B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C .动态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15. 各个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 )

A .为最小值

B .为零

C .等于各变量值平均数之和

D .等于各变量值之和的平均数

16.已知某总体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为94,中位数为96,众数为100,则该总体为( )

A .正态分布

B .左偏分布

C .右偏分布

D .U 形分布

17. 在标志变异指标中,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是(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18. 分子分母能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

A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动态相对指标 19. 某市人均生产总值2007年是2002年的168.4%,这168.4%是( )

A .结构相对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动态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20. 在计算中位数时,符号fm

S f

fm S f m m 1122+--∑+-∑等于( ) A .1 B .fm C .Me D .

21.不同时点上的指标数值()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22.某厂女工人数与男工人数对比的相对数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23.假定把标志值所对应的次数都缩小1/2,则众数()

A.也缩小1/2 B.扩大2倍

C.不变 D.无法判断

24.两个相同性质的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C.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无法判断

25.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的是(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时期指标 D.时期绝对数指标

26.以某地区全部工业企业为总体,每个工业企业为单位,则该地区工业总产值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27.将对比的分母抽象化为10计算的相对指标表现形式是()

A.系数 B.倍数

C.成数 D.百分数

28.某企业今年计划单位成本降低8%,实际降低了10%,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A.125% B.101.85%

C.97.83% D.98.18%

29.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 D.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

30.要比较两个不同总体平均水平又不同的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时,需用()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31.具有可加性的时间数列是()

A.人口出生数时间数列 B.居民储蓄存款时间数列

C.资金利润率时间数列 D.耕地面积时间数列

32.平均增长速度是( )

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D.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33.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这是一个()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结构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34.某企业计划产值比去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产值计划超额完成( )

A.150% B.5% C.104.5% D.4.5%

35.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宜采用()

A.加权算术平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和众数

36.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37.“十五”期间,某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4%,则2005年比2000年增长( )

A.71.6% B.171.6%

C.57.0% D.157.0%

38.以1982年为最初水平,2007年为最末水平,计算某指标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需要开

()A.23次方 B.24次方

C.25次方 D.26次方

39.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职工平均工资 B.国内生产总值

C.出勤率 D.人口密度

40.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A.人均粮食产量 B.积累与消费的比例

C.产品合格率 D.人口出生率

41.属于平均指标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 B.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

C.职工平均工资 D.人均粮食产量

42 总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标志值是()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

43.某产品产量2007年比1997年增加了235%,则1997年至2007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10%235

B .11%235

C .10%335

D .9%335 二、填空题

1. 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好坏。

2. 当<M e <M 0时,则次数分布为 分布。

3. 平均指标可分为数值平均数和 平均数。

4. 几何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比率和 最适用的一种方法。

5. 将两个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指标进行对比而得到的比值就是 相对指标。

6. 总量指标按其 的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7. 各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 。

8. 平均指标可以用来测定次数分布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 。

三、简答题

1. 应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应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1)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1分);(2)保持对比指标数值的

可比性(1分);(3)将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应用(1分);(4)各种不同的相对指标要结合运用(1分)。

2. 什么是相对指标?其作用有哪些?

答: 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比值用来反映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

系的综合指标(1分)。其作用有:(1)说明总体内部的结构特征,为深入分析事物的性质提供依据(1分);(2)将现象的绝对差异抽象化,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量可以直接比较(1分);(3)可以表明现象的发展过程和程度,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1分)。

3. 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4.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哪两种方法,其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水平法和累计法,或者称为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1

分)。主要区别有三点:(1)适用对象与出发点不同(1分);(2)计算方法不同(1分);(3)中间水平的影响不同(1分)。 5. 总体标志总量

答: 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表明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达到的总水平。

6. 平均指标

答: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数量标志值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或代表

值,其表现形式为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标志值的中心位置或集中趋势。

7. 综合指标法

答: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

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

8. 强度相对指标

答:强度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指标进行对比而得到的比值,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等。

9.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有何作用?

答:标志变异指标是用来测定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1分)。其主要作用有:(1)可以用来评价平均指标的代表性(1分);(2)可以用来表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稳定性(1分);(3)可以用来揭示总体变量分布的离中趋势和离散程度(1分)。

10. 简述动态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异同。

答: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将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来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2分)。不同之处:(1)性质不同,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单位求平均,而静态平均数是对总体单位求平均,前者是动态意义上的平均数,后者是同一时期或时点意义上的平均数(1分);(2)资料条件不同,计算动态平均数要具备时间数列,而静态平均要具备变量数列(1分)。

11. 总量指标

答: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是具有计量单位的绝对数。

12. 简述调和平均数的优缺点。

答:优缺点有:⑴调和平均数的大小受次数分配中每一项数值大小的影响(1分);⑵调和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1分);⑶当组距变量数列有开口组时,计算出的调和平均数的代表性不太可靠(1分);⑷若各组变量值中有一个数值为零时,则无法求其确定的调和平均数(1分)。

13. 简述众数的特点。

答: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也就是总体中最常见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标志值。

众数的特点有:(1)众数只反映总体内常见的数值,容易被人们所理解(1分);(2)众数在组距变量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1分);(3)对于偏态分布,众数比算术平均数具有更好的代表性(1分);(4)众数不受少数极端值的影响,缺乏敏感性(1分)。

四、计算题

1.

35.

(1)96.1265188

238000

==∑∑=

f xf x ((元) (4分) (2)64.215)(2

=∑∑=

-f

f

x x σ(元)(3分)

%03.1796

.126564

.215==

=

x

V σ

σ (3分)

2.

试分析比较哪个企业的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 解:

)(630270

170100

元甲==∑∑=

f xf x (3分) )(04.119270

3826000

)(2元甲==∑-∑=

f f x x σ(3分)

%

53.19%10065350.127%100%90.18%10063004

.119%100=?=?==?=

?=

x

V x

V σσ

乙甲(3分)

因为乙甲V V <,所以甲企业的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1分)

试分别计算2006年和2007年两个车间的平均一级品率。 解. (1)2006年两个车间的平均一级品率=

f

xf

∑∑=86.36% (5分) (2)2007年两个车间的平均一级品率=

x

m m

∑∑=92.57% (5分)

4. 解. 计算平均价格

()件元甲/20.140004800

10.1110020.1240030.11300110024001300==++++=∑∑=

x m m x (4分) ()件元乙/18.140004700

10

.1220020.1120030.11300220012001300==++++=∑∑=

x m m x (4分) ∴乙甲x >x (1分)

原因分析:甲、乙两地该商品的销售量虽然相等(都是4000)。但由于售价最低的三级品在

甲地只占总销售量的25%,而在乙地却占销售总量的50%,因而导致甲地的平均价格高于乙地。(1分)

5.

计算:(1)分别计算甲、乙两省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2)按这几年的平均发展速度再有多少年甲省可以赶上乙省2007年的水平。 6.

要求:(1)分别计算两个车间工人的平均日产量;(2)乙车间工人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解. (1)()件甲5.5380

10

70246030501640=?+?+?+?=∑∑=

f xf x (3分) ()件乙0.541.0704.0603.0502.040=?+?+?+?=∑∑=f

f

x

x (3分) (2)

)2%(98.16%10054

17

.9%1002,17.984)(2

分分)(乙=?=

?=

==∑-∑=x

V f

f

x x σ

σσ

7.

计算:(1)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2)平均一级品率。 解.

(1)%23.1011090

4

.1103

===

计划总产量实际总产量比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百分 (5分)

(2)%40.964

.110368.1063===

总产量一级品量平均一级品率 (5分)

8.试根据表列资料计算该地区20个商店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解.%93.100%

115943%105344%95684%85459943

344684459=+

+++++=∑∑=

x m m x (10分)

9.

解.

《统计学》 第四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一)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结构和时点结构。 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指标称为时点结构,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称为时期结构。 3、相对指标的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名数,二是无名数。 4、某企业中,女职工人数与男职工人数之比为1:3,即女职工占25%,则1:3属于比例相对数,25%属于结构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银行系统的年末储蓄存款余额是( D ) A. 时期指标并且是实物指标 B. 时点指标并且是实物指标 C. 时期指标并且是价值指标 D. 时点指标并且是价值指标 2、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150% B、101.9% C、66.7% D、无法计算 3、总量指标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 ) A.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B.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减少 C.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减少而增加 D.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没有直接联系 4、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 D ) A、比例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5、我国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即国内生产总值为)7.8% ,该指标是( C )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动态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6、某商店某年第一季度的商品销售额计划为去年同期的110%,实际执行的结果,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4.3%,则该商店的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B ) A. 124.3%÷210% B. 124.3%÷110% C. 210%÷124.3 D. 条件不够,无法计算 7、下面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 A. 商品库存量 B. 商品销售量 C. 婴儿出生数 D. 平均工资 8、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 D ) A、统计平均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9、某工业企业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8%,实际比去年提高10%,则实际总产值比计划的任务数提高( B ) A. 2% B. 1.85% C. 25% D. 101.85% 10、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02%,实际比基期增长12%,则计划规定比基期增长( A ) A. 9.8% B. 10% C. 8.5% D. 6%

完美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doc

附件一:皂角树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9月一级二级 指标指标 热爱 祖国 思想道 品德德 品 质 法纪与 观念公 民 素 养 自我 教育 合作 交流 三级指标表现记录 评价等级 自评组评班评校评★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尊敬国旗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2、认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认真参加教育活动;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3、维护国家安全与荣誉,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4、关心时事政治,关注祖国建设、家乡发展。关心时事政治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5、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助残;平等待人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6、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同学之间团结互助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7、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诚实守信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8、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语言文明、举止规范。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9、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法规禁止的事。遵纪守法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10、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拒绝毒品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11、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不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12、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公共秩序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13、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等。爱护公用设施优秀优秀优秀优秀14、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严格要求自己,有上进心。严格要求自己,有上进心。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15、遵守校规,无违反校纪记录。遵守校规,无违反校纪记录。优秀良好优秀优秀★ 16、不进入社会网吧和娱乐场所,不看不健康的书籍。不进入社会网吧和娱乐场所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17、不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不作弊。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18、具有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讲究公共卫生。具有环保意识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19、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保持心理健康,不急躁,不气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优秀优秀良好优秀 20、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优秀良好优秀良好 21、积极参与课内外各种合作形式的活动,尊重并理解他人。积极参与课内外的活动优秀优秀优秀优秀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及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与这六个方面对应的评价要素及关键表现如下表:

(二)关于等级评价标准的说明 1. 道德品质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班主任期末评语的原始资料;(2) 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包括奖励或处分等原始记录;(3)担任校、班或小组干部、参加校内外劳动的证据;(4)在校级及其以上有关活动中的获奖情况。 2. 公民素养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反映学生公民素养,包括为同学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的原始证据;(2)自我评价的原始记录;(3)有关心家庭成员、参与家务劳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证据;(4)有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参加环保活动的记录。

3. 学习能力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包括体现创新精神、参与探究活动、课外阅读的证据(如:实验报告或探究活动方案的原始记录、课外阅读的书目和反思笔记、小制作或小论文等);(2)个人学习计划、总结或自我反思的原始证据;(3)在校三年的阶段性学习水平考试与考查成绩的原始记录;(4)生物和地理的笔试成绩及理化生实验考核成绩、综合实践活动原始记录;(5)校级及以上学科获奖证书、实践性活动的成果或作品。

4. 交流与合作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的记录;(2)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证据,包括同学提供的交流、分享资料;(3)有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证据。 5. 运动与健康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及考查记录;(2)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纪录;(3)有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及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4)有在某体育项目上具有特长的证据或参加校级及其以上体育活动的获奖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标准 一、道德品德 1、评价要素: (1)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助残; (2)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 (3)关心集体,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2、评价依据: (1)依据《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内容。 (2)依据《洛阳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内容。 (3)依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规定。 3、评价标准: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凡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可记载为“尚待改进”,但其具体事项应如实登载并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审定。 成绩较差者受学校处分者仍不思悔改者,经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可视为不合格,并予以公布。 二、公民素养 1、评价要素: (1)自我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 (2)责任感:积极参加劳动、社会实践和学校、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维护环境卫生;对个人行为负责,有责任心;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评价依据: (1)依据《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内容。 (2)依据《洛阳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内容。 3、评价标准: 凡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可记载为“尚待改进”,但其具体事项应如实登载并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审定。 三、学习能力 1、评价要素 (1)学习习惯。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 (2)探究能力。主要是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操作技能。是指在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及科学实验能规范操作,独立完成相关作业的能力。 (4)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在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求新能力,能大胆提出创造性的想法。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与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下列说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综合指标习题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判断题: 1、同一总体中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无关。 2、只要本期的实际完成数等于或大于计划任务数,就意味着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 3、总体单位总量有可能变化为总体标志总量。 4、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5、人口总数是时点指标,人口平均数是时期指标。 6、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7、相对指标实际上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以它们之间必须同质。 8、由于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以只有无名数一种表现形式。 9、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10、利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是一个精确的数值。 11、某地区2003年人均粮食产量1650千克,这是一个平均指标。

12、总量指标是统计中最基本的综合指标,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13、结构相对指标一般采用百分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母只能是时期指标,不能是时点指标。 14、在实际中,一般用当年价格GDP或GNP 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15、平均差是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平均数。 16、如果根据组距式分组资料计算全距,则计算公式为:全距=最高组的下限-最低组的下限。 17、各变量值的次数相同时,众数不存在。 18、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19、所有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最大。 20、当变量的次数分布完全对称时,则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21、当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时,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22、如果两个变量数列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 二、单项选择题:

统计实务第四章 统计指标

第四章统计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第一、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的原材料平均库存额分别为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则全年的平均库存额分别为()。 A、15 B、16.25 C、11.25 D、13.5 2、统计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 A、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B、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C、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D、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3、统计指标体系是由()。 A、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B、若干个相互矛盾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C、若干个相互限制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D、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4、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绝对数和相对数 C、相对数和平均数 D、绝对数和平均数

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人均GDP B、2004年全省总人口6808.75万人 C、期末库存量 D、工资总额81.6亿元 6、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10.8亿元 B、2004年全省总人口数 C、劳动生产率 D、期末库存量 7、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除平均数外还有()。 A、中位数 B、绝对数 C、众数 D、相对数 8、总量指标()。 A、能从无限总体中计算出来 B、与数学中的绝对数是一个概念 C、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无关 D、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种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9、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A、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 B、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

C、长期指标、中期指标和短期指标 D、当期指标和远期指标 10、下列关于总量指标的统计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B、计算实物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C、总量指标的统计是汇总技术问题 D、总量指标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并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 11、某年年底企业职工人数为200人,该指标是()。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12、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C、人口出生数 D、耕地面积 13、下列指标中的时点指标是()。 A、某地区年末人口数 B、新增人口数 C、某年工业企业的利润额 D、2008年某地接待的游客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填写说明

七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填写说明 1、班级栏:各班49人填写现在所在班级(班主任指定),和剩余学生写班,和剩余学生写班, 和剩余学生写班。 2、A类生各班指标:前4个班级21人,7、5和7、6两个班级24人。要注意:前4个班从21个A类生中指定7人到重新确定的班级,7、5和7、6定9人到重新确定的班级。其他学生都定为B类。 3、正面:填写至“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签名”栏以上。“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签名”栏以上内容可找一名学生代填。若总评是“A”,所有”评定等级”栏都填”A”;若总评为“B”,“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两栏可填写“A”,其它栏均为“B”。“综合性评语”栏内容可从反面找几句抄上即可(写三行以上,不能太少)。 4、反面:评定结果选填A、B、C、D,“自评”栏自己填,“互评”栏同桌填,“班级评定”栏班级统一填,要与正面的“总体评定”栏填写等级一致。 操作流程:1、告知学生:谁写现在的班级,剩下的学生写哪个班级(此处要考虑到A类生人数)--------2、学生填写评价表反面,同桌互评。(选填A\B\C\D)---------3、收交4、班主任确定A类生名单,其他均为B类生---------5、教师指定5名字迹好的同学根据确定的A\B类学生名单填写反面“班级评定”栏和正面要求填写的内容。 班主任先弄明白如何操作后再安排学生操作。 八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填写说明

1、班级栏:各班51人填写现在所在班级(班主任指定),、和剩余学生写班,、和剩余学生写班。 2、A类生各班指标:每个班级21人。要注意:每个班从21个A类生中指定5人到重新确定的班级。其他学生都定为B类。 3、正面:填写至“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签名”栏以上。“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签名”栏以上内容可找一名学生代填。若总评是“A”,所有”评定等级”栏都填”A”;若总评为“B”,“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两栏可填写“A”,其它栏均为“B”。“综合性评语”栏内容可从反面找几句抄上即可(写三行以上,不能太少)。 4、反面:评定结果选填A、B、C、D,“自评”栏自己填,“互评”栏同桌填,“班级评定”栏班级统一填,要与正面的“总体评定”栏填写等级一致。 操作流程:1、告知学生:谁写现在的班级,剩下的学生写哪个班级(此处要考虑到A类生人数)--------2、学生填写评价表反面,同桌互评。(选填A\B\C\D)---------3、收交4、班主任确定A类生名单,其他均为B类生---------5、教师指定5名字迹好的同学根据确定的A\B类学生名单填写反面“班级评定”栏和正面要求填写的内容。 班主任先弄明白如何操作后再安排学生操作。

《统计学》_第四章__统计综合指标(补充例题)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 (五)计算题 例1、某集团公司所属各拖拉机厂某月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厂别类型每台马力数产量(台) 第1厂履带式3675 履带式18105 轮式28400第2厂履带式7585 轮式1594 轮式12150第3厂履带式4540 履带式7525 轮式2450 要求按产品类型和功率核算有关总量指标。 解:【分析】通常总量指标中首选核算实物量。 这里可以核算自然实物量、双重单位实物量和标志单位实物量。 从下面两表看出核算的过程及结果: (1)按自然单位和双重单位核算: 产品类型产量(台)产量(台/马力) 履带式330330/14640 轮式694694/15610 合计10241024/30250(2)按标准单位核算(以15马力拖拉机为标准单位): 产品类型与功率产量(台)换算系数标准台数(1)(2)(3)=(1)÷15(4)=(2)×(3)履带式

18马力105126 36马力75180 45马力40120 75马力110550 小计330—976轮式 12马力150120 15马力9494 24马力5080 28马力400747 小计694—1041合计1024—2017 例2、下面是某市年末户籍人口和土地面积的资料: 单位:人 户籍人口数 2001年2002年 人口总数 男 女1343599 682524 661075 1371588 695762 675826 已知该土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试计算全部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数。 解: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2001年2002年人口总数13435991371588

男 女 (1)男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性别比例(%)男:女 (4)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人口增长速度(%) 682524 661075 103 858 — 695762 675826 102 876 在所计算的相对指标中:(1)、(2)为结构相对数,(3)为比例相对数,(4)为强度相对数,(5)为动态相对数。 例3、某服装公司产量如下: 单位:万件 2002年 2003年 计划 实际 重点企业产量 成人的 儿童的 合计 计算所有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解:下面设计一张统计表,把所计算的相对指标反映在表中: 2002年 2003年 2003年比2002 年增长 (%) 产量 比重 (%) 计划 实际 产量计划 完成 (%) 重点企业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 产量 比重 (%)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成人的 儿童的 56 44 61 39 61 39 65 35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docx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 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 A.5% B.50% C.-5% D.95.45% 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 A.10% B.90.9% C.100% D.110% 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 C.4.5% D.5.1% 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 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 A.10% B.90.9% C.100% D.110% 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 A.1.5% B.1.45% C.4.5% D.5.1%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1 2020年4月19日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生、家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班委会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年结束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等级评估(自评分占15%、家评分占15%、组评分占30%、班评分占40%),考核在90分以上为A等,80-89分为B等,60-79为C等,59分以下为D等。 一、道德品质(34分) (一)人生目标(4分) A、有远大理想,有奋斗目标,有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4分) B、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想法,但有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3分) C、没有理想和奋斗目标,混日子,不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挨批评。(2 分) (二)关心集体(6分) A、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自觉自愿为集体做好事,无私奉献,以 行动为集体争光添彩。(6分) B、能服从集体利益,关心集体事情,但不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4 分) C、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因个人表现不好使集体荣誉受 2 2020年4月19日

到损失。(2分) (三)尊敬师长(8分) A、尊敬老师,虚心求教,服从教导,有礼貌,配合老师开展教育和教 学活动,主动和老师谈心,达到师生沟通、相互理解、帮助父母和老人。(8分) B、尊敬老师服从教导,有礼貌,但与老师沟通不够,尊敬父母,但有 时顶撞父母的批评。(6分) C、虽然能接受老师教育,但态度不诚恳,有时出现不尊重老师的言 行,对父母不尊重。(4分) D、不能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没有礼貌,经常顶撞老师和家长现 象。(2分) (四)自尊自信(2分) A、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和荣辱感,有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精神, 有竞争意识和成就感。(2分) B、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和荣辱感,但缺乏自主意识和自信心,有 依赖性,成就感不强。(1分) C、人格不够健全,缺乏自尊心和荣誉感。(0分) (五)自立精神(4分) A、有自立精神,能独立生活,能自我调整心态,自己管理自己,不依 3 2020年4月19日

《统计学》 第四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一)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就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得统计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得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得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按其反映得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结构与时点结构。 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得总量指标称为时点结构 ,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得总量指标称为时期结构。 3、相对指标得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就是有名数,二就是无名数。 4、某企业中,女职工人数与男职工人数之比为1:3,即女职工占25%,则1:3属于比例相对数,25%属于结构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银行系统得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就是( D ) A、时期指标并且就是实物指标 B、时点指标并且就是实物指标 C、时期指标并且就是价值指标 D、时点指标并且就是价值指标 2、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150% B、101、9% C、66、7% D、无法计算 3、总量指标具有得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A ) A、指标数值得大小随总体范围得扩大而增加 B、指标数值得大小随总体范围得扩大而减少 C、指标数值得大小随总体范围得减少而增加 D、指标数值得大小随总体范围得大小没有直接联系 4、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就是( D ) A、比例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5、我国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即国内生产总值为)7、8% ,该指标就是( C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6、某商店某年第一季度得商品销售额计划为去年同期得110%,实际执行得结果,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4、3%,则该商店得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得算式为( B ) A、 124、3%÷210% B、 124、3%÷110% C、 210%÷124、3 D、条件不够,无法计算 7、下面属于时点指标得就是( A ) A、商品库存量 B、商品销售量 C、婴儿出生数 D、平均工资 8、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得人均粮食产量指标就是( D ) A、统计平均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9、某工业企业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8%,实际比去年提高10%,则实际总产值比计划得任务数提高( B ) A、 2% B、 1、85% C、 25% D、 101、85% 10、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02%,实际比基期增长12%,则计划规定比基期增长( A ) A、 9、8% B、 10% C、 8、5% D、 6% 11、已知某市有各种经济类型得工业企业3128个,工业总产值为210亿元,则在该资料中总体标志总量就是( C ) A、各种经济类型得工业企业共3128个 B、其中国有工业企业所占得百分比 C、工业总产值210亿元 D、平均每个工厂得产值为671万元

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标准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三级指标 一、遵纪守法 1、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能制止违反纪律的行为。A 2、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自觉维护纪律。B 3、遵守学校、班级各项规章,能较好正确处理纪律与自由的关系。C 4、能基本遵守校纪校规,有时有违反纪律的行为。D 5、纪律观念淡漠,有不良嗜好,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E 二、关心集体 1、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积极维护班级荣誉,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最大的努力。A 2、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为实现目标付出努力。B 3、愿意参与活动,为目标尽心尽力。C 4、能够参与活动,服从小组分工安排。D 5、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团队精神差。E 三、诚实守信 1、待人诚实,不说谎话、大话、空话,不弄虚作假。A 2、言而有信,一般许诺别人的事情会尽力去做。B 3、一般能说到做到,但有时会说谎,会耍小动作。C 4、有经常性的说谎行为,作业经常抄袭,考试经常作弊。D 5、言而无信,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E 四、行为习惯 1、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等习惯,多次被评为“行为规范学习标兵”;A

2、行为习惯良好,能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B 3、基本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有时有不良的行为;C 4、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一般,有说脏话,乱丢乱扔的现象;D 5、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差,说话不文明,有严重不良行为,如打架、赌博、偷窃等;E 五、学会负责 1、对自己所做的事能高度负责,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会自我批评;A 2、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能认真去完成,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B 3、能较好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有时会忽视后果;C 4、能完成学校或班级分配的任务,自制能力不够;D 5、对自己不负责任,自主能力很差;E 六、热心公益 1、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社会公益和社区服务活动,经常学雷锋做好事,并受到学校或其他组织的表扬;A 2、热心公益性活动,活动效果有待提高;B 3、能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公益性活动,但组织性不够强;C 4、能在老师的组织下参与一部分社会公益和社区服务活动;D 5、不愿参加班级、社会公益或社区服务等活动;E 七、学习兴趣 1、态度认真,学习主动,不缺课,能按时完成作业。A 2、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能独立按时完成。B

第四章 统计综合指标(学生练习2012)(教师版)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 第一部分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一、目的与要求 综合指标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总体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本章主要介绍总体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及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概念、意义、作用、种类,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经济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二、重点与难点 1、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 特别注意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 总量指标的种类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前者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后者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在一个特定的总体内,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而同时并存多个标志总量,构成一个总量指标体系。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 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是通过连续登记数据资料并累计得到的;时点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时期指标数值连续统计,时点指标数值间断统计;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指标数值直接累计没有实际意义;三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统计期限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2、相对指标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条件 计算时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还要注意各个指标在应用中的区别。重点掌握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 三、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其表现形式为。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 和;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 和。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指标称为,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称为。 3、相对指标的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二是。 4、某企业中,女职工人数与男职工人数之比为1:3,即女职工占

综合素质能力考核标准

综合素质能力考核标准 一、管理能力部分(A)领导能力与激励①在达成公司与部门目标方面能负起领导者角色,且能以身作则,不畏艰难,协助部属设定配合组织上下相串连的个人目标,并能积极进取,激励部属予以达成目标。 (5分)②善于将公司目标批发或传达给员工,并得到良好的成果,且能有效激励与指导部属完成工作。 (4分)③能与员工说明组织目标,并说服部属设定与组织相串连的目标,得到员工的支持,且全力以赴带领部属达成目标,在部属执行困难任务时更能提供有效的领导及适时协助,使部门目标任务达成,但不让部属存有对他的依赖之心。 (3分)④尚需加强对组织(部门)目标的传达,且对部属未能做出适时恰当的协助和关怀。 (2分)⑤缺乏领导能力,对于组织的目标及设定未能有效传达,常使部属不服或反抗,所定的目标及分派的任务,未能获得部属或同事的支持。 (1分)(B)企划组织及执行能力①擅于规划及组织部门中较复杂或独特的规范作业,且在计划中能预见问题核心,拟定紧急对策,并积极促使部属参与、执行,以获得相关信息与承诺。 (5分)②能有效拟定有关日程、排程、预算、行动方案、目标以及紧急应变计划,且能积极批发及激励部属依自己的大计划拟定部属个人的工作计划,并跟催完成。 (4分)③能拟定详细工作需求、目标并能考虑紧急应变计划,并根据自身应变计划让部属拟定其个人工作计划,并对部属的计划提出建议调整和跟催完成。 (3分)④除非上级有人指示,否则不太乐意在行动前拟定详细计划、预算并让部属参与讨论吸取建议,且执行计划方案的能力亦显有不足。

(2分)⑤未能拟定适当的计划、预算或进度,也未能让部属参与计划,且执行力脆弱,一遇困难就找理由推责任给别人。 (1分)(C)判断分析及决策能力①能在复杂不清的状况中,很快速并准确地作出正确判断和决定。 (5分)②能有效掌握相关信息,评估可能结果,且快速有效地作出决定,而所作的决策,事后常能证明大多数正确。 (4分)③能分析数据、信息,并衡量决策后果,其决策一般而言快速且大多准确。 (3分)④易于以不准确或不完整的信息作决策,亦未能仔细考虑决策后果。 (2分)⑤判断欠佳,经常草率决定或不愿作决定。 (1分)(D)对部属的教育及考核①确实了解部属执行工作及绩效提升所需的训练,并能以具深度与广度的方法来培育,使其提高对部门的贡献。 (5分)②在提升部属工作技能、知识及绩效提升与前程发展上有完整规划,并在执行后得到较良好的成果。 (4分)③能因应部属的要求,提供其所需的训练与教导。 (3分)④对部属培育的方法及积极度皆需加强。 (2分)⑤对部属的绩效提升执行方案毫不关心,更排斥对部属的培训。 (1分)(E)对成本控制与改善的管理①成本意识强烈,能按预算或既定节流方案积极进行工作改善及降低成本策略,以避免成本浪费,成效明显者。 (5分)②时常对所管辖工作或业务范围进行检讨,并有效加以改善,成效突出者。 (4分)③能督促部属随时重视改善及简化流程,以求降低成本者。 (3分)④能积极配合公司成本改善策略,且稍有明确进步绩效者。

第四章 综合指标 (一)

第四章综合指标(一) 1. 本章教案基本内容 1.1. 本章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理解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了解指标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能结合实际调查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和进行初步的分析。 1.2.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3.1 重点 重点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 1.3.2 难点 理解各种相对指标的含义并正确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相对指标 1.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深入解析相对指标的构造以及其所揭示的抽象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实际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宽视野,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相对指标具有从多方面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结构、比例、发展速度、联系程度等作用。 1.5. 本章思考题和课后练习 1.5.1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的可比性?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要注意哪几个

原则? 2)对于计划完成相对数的结果怎样评价?是否≥100%就意味着完成了计划? 3)哪些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1.5.2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A)增加值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B)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C)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D)流通费用率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2. 为了反映全国农产品总量,应该采用()。 (A)实物计量单位(B)标准实物计量单位 (C)货币计量单位(D)劳动计量单位 3. 动态相对指标是指() (A)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上的对比(B)同一现象在同时间不同空间上的对比(C)不同现象在不同时间同空间上的对比(D)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同空间上的对比 4. 作为认识现象的起点,提供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基础数据的是() (A)总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实物量指标 5.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 个总量指标是() (A)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二)具体指明下列指标属于哪种形式(总量指标需分清时期总量和时点总量,相对指标要辨明哪一种相对数)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居民银行存款余额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额

第四章统计数据描述指标习题答案

《统计学》习题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B)。 A 85.7% B 99.5% C 100.5% D 116.7% 2、某公司第一季度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为5公斤,第二季度计划降低5%,第二季度实际单耗为4.5公斤,计划完成程度为(D)。 A 90%,差10%没有完成单耗降低计划 B 90%,超额10%完成单耗降低计划 C 95%,差5%没有完成单耗降低计划 D 95%,超额5%完成单耗降低计划 3、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增加2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C)。 A 增加25% B 减少25% C 不变化 D 无法判断 4、某服装厂2008年三季度共加工了三批服装,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1.5%,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平均废品率为( D )。 A 1.5% B 4% C 4.5% D 1.6% 5、某企业在基期老职工占60%,在报告期准备招收一批青年工人,估计新职工所占比重将比基 期增加20%,假定老职工和新职工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职工总平均工资将如何变化( A )。 A 降低 B 不变 C 提高 D无法判断 6、一班和二班《统计学》平均考试成绩分别为78.6分和83.3分,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9.5分 和11.9分,可以判断( A )。 A 一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B 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C 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代表性 D 无法判断 二、多项选择题: 1、某地区有零售商业网点200个,总人口数为10万人,则下列正确的是 (A B C D )。 A 每商业网点服务人数500人/个 B 每千人拥有商业网点2个 C 前者是逆指标后者是正指标 D 前两个指标都是强度相对指标 E 前两个指标都是总量指标 2、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是( C D E )。 A 人均GDP B 人均耕地面积 C 农民人均纯收入 D 职工人均工资 E 产品平均单位成本 3、计算几何平均数应满足的条件是( B C E )。 A 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和 B 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的乘积 C 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的乘积 D 被平均的变量值可以为任意数 E 被平均的变量值不得为负数 4、反映一组数据平均差异程度大小的指标是( B C D E )。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生、家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与班委会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学年结束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等级评估(自评分占15%、家评分占15%、组评分占30%、班评分占40%),考核在90分以上为A等,80-89分为B等,60-79为C等,59分以下为D 等。 一、道德品质(34分) (一)人生目标(4分) A、有远大理想,有奋斗目标,有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4分) B、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想法,但有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3分) C、没有理想与奋斗目标,混日子,不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挨批评。(2分) (二)关心集体(6分) A、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自觉自愿为集体做好事,无私奉献,以行动为集体争光添彩。(6 分) B、能服从集体利益,关心集体事情,但不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4分) C、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因个人表现不好使集体荣誉受到损失。(2分) (三)尊敬师长(8分) A、尊敬老师,虚心求教,服从教导,有礼貌,配合老师开展教育与教学活动,主动与老师谈心, 达到师生沟通、相互理解、帮助父母与老人。(8分) B、尊敬老师服从教导,有礼貌,但与老师沟通不够,尊敬父母,但有时顶撞父母的批评。(6分) C、虽然能接受老师教育,但态度不诚恳,有时出现不尊重老师的言行,对父母不尊重。(4分) D、不能接受老师与家长的教育,没有礼貌,经常顶撞老师与家长现象。(2分) (四)自尊自信(2分) A、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与荣辱感,有自信心与自立、自强精神,有竞争意识与成就感。(2 分) B、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与荣辱感,但缺乏自主意识与自信心,有依赖性,成就感不强。(1 分) C、人格不够健全,缺乏自尊心与荣誉感。(0分) (五)自立精神(4分) A、有自立精神,能独立生活,能自我调整心态,自己管理自己,不依赖父母与她人。(4分) B、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但仍有依赖父母与她人的心理,自立精神不强。(2分) C、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己不能照顾自己,依赖性强。(0分) (六)自制力(4分) A、有较强的自制力,遇事能在心态上自控,心胸大度,善解人意,生活态度积极。(4分) B、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有时管不住自己,不善表达自己的思想,性格内向。(2分) C、缺乏自制力,经常需要别人管束或提醒,遇事容易冲动,心胸狭窄,情绪低沉,缺乏生活情 趣。(0分) (七)意志品质(2分) A、意志坚强,能独立承担工作与任务。(2分) B、意志不够坚强,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不够,虽有成功愿望,但做事有时半途而废。(1分)

第四章 统计指标习题

第四章统计指标课堂练习 专业:姓名:学号: 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 (D)不能预测其变化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极端两值的影响? (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 (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众数和中位数 3.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数 (C)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D)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4.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数 (C)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D)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5.若单项数列中每组标志值都增加一倍,而各组权数都减少一倍,则算术平均数(A)增加一倍(B)减少一倍(C)不变(D)无法判断 6.X,H,G的大小顺序为 (A)X≤H≤G (B)X≥G≥H (C)X≥H≥G (D)G≥X≥H 7.当标志值较小的一组其权数较大时,则算术平均数 (A)接近标志值较大的一组(B)接近标志值较小的一组 (C)不受权数影响(D)仅受标志值影响 8.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一样大(D)无法判断 9.可直接用标准差评价两数列差异程度大小的条件是:两数列的平均数(A)相差较大(B)相差较小(C)不等(D)相等 10.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A)103.70%(B)50%(C)150%(D)3.7% 11.某企业7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A)97.94%(B)166.67%(C)101.94%(D)1.94% 12.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 13.计算平均速度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 14.有甲乙两组数列,若 (A)X 1<X 2 σ 1 >σ2,则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