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培育工作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培育工作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培育工作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

培育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企业登记管理

【发文字号】苏政发[2012]75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培育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

(苏政发〔2012〕75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培育工作推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培育工作推进方案

为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大力促进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现就推进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培育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充分认识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的重要意义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效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靠人才和知识支撑,培育发展一批以高端人才集聚、创新引领驱动、全球战略布局、行业领军先导为特征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企业),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努力营造激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充分发挥高端人才重要作用,打造一批站在全球产业链高端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养“江苏创造”先锋队和主力军,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对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坚持不懈地将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培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二、进一步明确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培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方向,围绕集聚高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着力发挥人才资源的核心作用,着力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重要技术标准和自主品牌,着力完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

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推进创新资源配置全球化,大力推进智慧企业发展,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示范带动企业向创新创造转变,全面提升江苏企业质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加快高端人才创业型规模企业的培育。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前沿化、规模化、国际化为方向,以新产业链构建和拓展为重点,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及团队创新创造的作用,加快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整体技术装备提升、商业模式创新、自主品牌创建、全球资源配置,推动高端人才创业型企业创新发展、规模发展、跨越发展,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型龙头企业的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以高端化、集团化、国际化为方向,以构建全球领先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和推动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为重点,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加强产业高端技术研发、全球兼并重组、整体方案解决、国际品牌创建、多元化发展,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型龙头企业高端发展、全球发展。

--加快人才密集型高科技企业梯队的培育。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发挥人才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为重点,强化创新创业政策支撑和环境营造,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工作体系,形成省、市、县联动培育科技企业的工作机制。加快新技术研发、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创建,推动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培育以科技型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人才密集型高科技企业梯队,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发展储备优质资源。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培育100家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占领技术制高点、整合国际创新资源、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百企),其中,30家进入全国500强或成为全国行业龙头企业,3-5家进入世界500强或世界行业前五位;培育1000家科技型上市后

备企业、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促进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涌现的“百千万”高科技企业梯队。

到2020年,培育100家拥有全球顶尖人才、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驱动因素.

企业技术创新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驱动因素 [ 08-10-02 15:14:00 ] 作者:刘理晖王广 民编辑:studa0714 内容摘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建立,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企业技术创新中应重点关注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创新环境和政策激励等外部驱动因素,以及创新管理体系、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创新人才内部驱动因素。应从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培育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体系;在采购和金融支持方面建立技术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建立企业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驱动企业技术创新。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及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总体看我国社会生产和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是:多层次,多跨度,多数行业尚处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过渡的转型阶段,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建立,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仍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容乐观 (一)企业技术创新机构难以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 完善的技术创新机构是企业获得可持续技术能力的基本保障。2005年,在我国28567家大中型企业中共有9350个科技机构,超过2/3的大中型企业没有自己的科技机构,仅6874家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创新活动,占总数的24.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办科技机构(2005)。)。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技术创新需求的增强,企业设立科技机构又呈增长趋势,但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尚不健全,数量不足,尤其是不具备成熟的技术创新机制和管理经验,以至现有的企业创新机构也没得到充分利用。全国几百万个小型企业中基本上没有技术开发能力和条件,也没有可依托的技术开发实体;科研、高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建立起畅通有效的生产技术联合通道,生产 与科研脱节,使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企业的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只占1%,企业将失去竞争力;若达到3%,企业可维持;若达到5%,企业可参与竞争;若达到8%,企业可以有所发展。从现状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必备的技术竞争力,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相对不足。2005年我国R&D费用总额所占GDP的比重为1.34%,世界发达国.家的比重大多数在2%以上,日本3.13%,丹麦2.48%,芬兰3.51%,瑞士2.94%,韩国2.85%,美国2.68%,德国2.49%,法国2.16%。2005年我国大中型企业R&D经费为1250.9亿元,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 0.76%,R&D费用总额与工业增加值之比为2.59%(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

《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考试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分析

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 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43个) 1.在(A)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A.2015年3月5日 2.“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成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重要趋势,也是“互联网+”发挥重要作用的立足点。 B.跨界融合 3.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 A.公共服务 4.推进“互联网+”行动,必须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C.开放、共享 5.依据“互联网+”发展程度,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形成了六个梯级。重庆市与广西、吉林、新疆、黑龙江排在第()梯级,互联网梯级指数仅为 6.09。 B.四 6.大数据(big data)或称(),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A.巨量资料 7.大数据技术是指在成本可承受的条件下,通过非常快速的采集、发现和分析,从大量化、多类别的数据中(),是IT领域新一代的技术与架构。 C.提取价值 8.()是具有高期望值、高影响力、高成长性的新兴技术。 C.大数据 9.“互联网+”核心是()的净化与扩展。 B.互联网

10.()是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A.云计算 11.《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 B.公平 12.《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要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服务模式变革。 A.高等教育 13.新“24孝”行动标准中,其中第九项是()。 B.教会父母上网 14.()以老百姓对文化服务、活动的现实需求和可及性、参与性为考量标准。 C.公共文化 15.公共文化是一个有()特色的概念。 B.中国 16.()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A.十八届三中全会 17.“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A.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8.传统的医疗机构由于互联网平台的接入,使得人们实现在线求医问药成为可能,属于互联网+()。 C.益民服务 19.()是一种新兴的大众创新创业模式,其中有一个非常火的名词叫做“创客”。 B.众创 20.发展“互联网+”新经济的核心是(),表现是满足用户体验。 A.开放分享 21.以互联网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着力()。 A.提升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水平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doc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1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3.1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 3.1.1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网络 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

究院——体系核心机构。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②产品开发中心——中短期产品的设计基地。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开发中心,电冰箱研究所、空调器研究所、洗衣机研究所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相应产品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为 市场直接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这一层次上形成当前市场产品、未来2—3年的技术储备能力,同时承担降低成本的工作,各产品研究所同时还从事中短期相关产品的规划工作。即同销售、企划、制造、供应等部门协作编制中短期产品、技术规划。各产品开发中心均有自己下属的中试基地,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和完善。③具有海尔特色的生产一线技改小组。在海尔源头论的思想带动下,海尔生产一线还活跃着小发明小改革的创新小组,他们没有年龄、学历的限制。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和实际工作经验,发明出小工具,小方法,使自己和同事的生产效率成倍的增长。有一些员工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这些小发明被命名后,在集团内得到推广和肯定。比如,“孔涌刮板”、“强绪支架”、“杨明隔离器”等小发明都出自一线工人之手。海尔每年都对为企业在发明创造、革新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

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军企业百强榜

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军企业百强信和大金融打造生态圈 日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金融科技研究院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从成交指数、品牌指数、合规指数、注册指数、产品指数、技能 指数等多个复合指标,运用数十个数据变量进行多维度分析与评估,联合发布“ TOP 影响力丨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军企业百强榜” (第五期)。信和大金融以智能风控,稳健 发展连续上榜,一直稳居前三十强。 2018 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作为金融领域的新面孔——互联网金融连续五年 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看到报告中的措辞也在不断变化,从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到警惕风险再到健全监管,体现了政府对互联网 也可以预见金融的态度,到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方向。这一变化意味 着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整体风险是可控的,监管进入到制度完善与调节 阶段,存量平台进入良性发展时期。

WJM ?*tfi tn IVTI caret mm u UJH3tf't16via im“Ml oc X4?in IV ?7*11 IVII UH ■ Y?K vrjg r?f?rr a II IWM MX vnw K iriM in rr 0 II l??V.W*V1 K MT昶tr?ux rr Ml???*HI?4t?n fW rr> m n NYI ?nt WO UIF K tfx?■>WII wir w?*PMS r< crw g tt.Y r> rVII mf Jin X蜩M ■rs tw?■*'11?ar(i,4m?? E 3 紅Y VV m fVU m* e?WM tp*k苇(r?■■tOM?v.?j?a*9? KW I”VY m Wl rr鑫?tl?wn9 NW(*£Q tr?w*li1^11K??*AM?E MM 机en 15 Ull o at* AtiB e> Ctl XLM tttIV £> n u tr*KY0.-1irii ttH u?W 1*U S *11 Utl 皿WWW A KU*1ttV Wi Uli5UH ttUO n ??II??M.-V tfll oni MMIC MIlM “UtL n*a VWl■ M ibii ITM cr M' ?>i?rvi?rv xvw H ?0IE利wn nil MM sr?v?x?W cni ttw M>>l (TH MV* n src g n mi5tiVn ttBfl D 5?^ ai tn 加cni WK MHW Cl 34■9■机w7l?8MHU W 2 a* ira E ?1 a■U&l *帧UM H ww 杓ft-V ?▼cru m iva MB* £1 !xShl a*Mrl y M&W n ??30 ?Y flrvi cmi tfU *vm II t*va dria r*乂、e(以ifrii ifrt srw01 IIJ4 Wil m trt MVI IVM nru IM ???b*z A uvi Ull g TM t'T art Ct 41 ?'ll■尽ttttUt X trb ttfil<1urt N1AI*>l aca IM申HI U1 Wl nu VIT1 VC WM9 M n VC“4■■11V?I VI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全球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面前,技术创新己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稳定成长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这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拥有充沛的活力,与正处于改制阶段的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创新更有动力。截至200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既。我国GDP的5.既、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叽、税收的46.器以及出口总额的62 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繁荣昌盛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体制改革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而这些科研机构不具备将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权力与能力,导致了大量的创新成果无法在实现其最终价值。反观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规模、技术的限制,自主创新的能力较低,以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为技术创新主要模式,对技术转移的依赖性很高。

中小企业对各类科技成果的大量需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大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而中小企业在吸收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从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的研发工作,促进了科研体制的改革。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智慧园区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编制任务书 连云港石化产业园有限公司 2019年4月19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 (3) (一)工作背景 (3) (二)建设目标 (3) (三)建设原则 (3) (四)建设成效 (4) 二、编制依据及参考 (5) 三、主要任务 (7) (一)总体规划设计 (7) (二)数据库及网络总体架构及规划 (8) (三)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9) (四)云+边+端协同立体感知体系 (9) (五)应急安环一体化平台 (9) (六)智慧供应链一体化平台 (10) (七)公用工程一体化平台 (11) (八)石化产业基地管理服务创新一体化平台 (12) 四、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 (13) 五、工作要求 (14) 六、成果要求 (14) 七、时间节点要求 (14)

一、项目概况 (一)工作背景 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4000万吨级炼油、300万吨级乙烯、400万吨级芳烃的年生产加工规模,将逐步建成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准的石化产业基地。目前,基地内一批重大投资的石化项目已经陆续投入生产。石化产业基地是整个徐圩新区产业集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与此同时,通过智慧石化产业基地与智慧港口建设形成联动发展,以港口航运物流能力为牵引,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可以逐步建设形成港口、产业、新区一体发展新格局。因此,当前构建一套完备的智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体系,以支撑和完善石化产业基地在运营管理服务方面的能力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化工产业基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石化产业发展特色,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运营方式的创新,构建石化产业基地智慧化应用发展体系,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基地综合运营管理能力。在规模化、绿色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基地整体发展水平,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结构最优化、节能减排常态化、安全监督智能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地环境生态化,基地内企业互动服务的一体化,将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智慧化石化产业基地。 (三)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协同工作原则。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3.1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 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究院——体系核心机构。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

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②产品开发中心——中短期产品的设计基地。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开发中心,电冰箱研究所、空调器研究所、洗衣机研究所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相应产品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为市场直接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这一层次上形成当前市场产品、未来2—3年的技术储备能力,同时承担降低成本的工作,各产品研究所同时还从事中短期相关产品的规划工作。即同销售、企划、制造、供应等部门协作编制中短期产品、技术规划。各产品开发中心均有自己下属的中试基地,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和完善。③具有海尔特色的生产一线技改小组。在海尔源头论的思想带动下,海尔生产一线还活跃着小发明小改革的创新小组,他们没有年龄、学历的限制。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和实际工作经验,发明出小工具,小方法,使自己和同事的生产效率成倍的增长。有一些员工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这些小发明被命名后,在集团内得到推广和肯定。比如,“孔涌刮板”、“强绪支架”、“杨明隔离器”等小发明都出自一线工人之手。海尔每年都对为企业在发明创造、革新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进行评比,倡导全员积极参与、自我经营,充分激发员工活力。 (2)观念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先导和灵魂

王树彤解读如何成为领军企业

王树彤解读如何成为领军企业 2011年第十届创业中国之十大商界女领军人物、女新锐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主持人:接下来的对话马上开始了,刚才我们的吕总、李总、徐总一起给大家分享了,如何借力资本,接下来有请我们的敦煌网CEO 王树彤:,嘉宾主持《新领军》杂志社社长吕传明先生。 吕传明:我们精彩继续,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进入本期的节目,主题是领军企业的商业模式打造,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一位非常美丽优雅的商界玫瑰,也是我们《新领军》杂志刚刚推出的2011年中国商界女领军人物,来自于敦煌网首席执行官王树彤女士。今天这位美女CEO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物,我曾经看过报道,说她是挑战马云(专栏)的人,准确的来说是挑战马云的女人,马云说了一句话,我很丑,但是我很智慧,往往因为丑陋的男人有伟大的脑袋,所以成就了阿里巴巴,今天在美丽的背后,能不能成就另外一个阿里巴巴,是我们今天通过对话来得到求解的。问一下王总,说你是挑战马云的女人,马云,大家都知道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军者,一个行业标杆企业,你有什么资格去挑战马云?我想听一下您的意见?

敦煌网CEO王树彤:其实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的时候,也还是挺诧异的,但是到现在提这个说法的人还挺多的。其实在我心里向外其实是我们的一个梦想,全球通商,做一个颠覆行业创新者;向内,其实是想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倒是没有说在前面,大家说是不是有一个阿里巴巴的搭讪挡在你们面前,我觉得在我们面前的不断征服的山,是我们更高的理想和目标,所以我觉得挑战能够超越的是自己,不是其他人。 主持人:我问一下您敦煌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 敦煌网CEO王树彤:其实商业模式有点学术,说白了,就是今天在什么市场里面,服务的是什么样的客户群,你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样的产品,为什么你的价值别人愿意给你买单,我觉得这是企业所谓的盈利。我们其实一直在说,我们开创了一个B2B全新的蓝海市场,在我们之前可以说十多年的时间里,在B2B领域里面,一直是有一种模式,甚至会有一两家公司代表整个市场的全部,是黄页式的信息式的模式。敦煌网在全球是第一家真正实现了,能够在网上做跨境交易的服务平台,所以从过去的信息服务走到了交易上,从过去大家先收费,会员费一年先收,到我们今天提倡的是为成功付费的模式。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一、引言 近年来,创新及创业的发展受到高度注重。从大学生创业“50万元以下的注册资本可分期到位”到国家及各省市级创业扶持政策层层推出,全民创业已成为必然趋势。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国家发布了各种优 惠政策实行鼓励,如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支出加计费用化等,都大力促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策略。不过如何确定能够带来符合期望产出的有效投入成为企业不 得不解决的难题。通过实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能够更好地判断出 何为有效的投入、何为无效的浪费,从而更好地制定符合企业现状的 战略。在系统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下,企业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估 创新绩效,这极大地协助了企业提升创新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有助 于企业选择合适的经营战略和有效的资源配置。现如今,企业技术创 新绩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指标,还引入了大量的非 财务指标,但因为非财务指标在定量化过程中掺杂了过多的主观性因素,可能导致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偏差、企业自我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财务评价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基础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动的。所 以基于财务视角来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准确把握和客观 评价技术创新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财务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绩 效评价方法实行系统的综述。 二、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 (一)技术创新。创新一词来源于ShcumpeetrJ.A.的《经济发展理论》,此书在1934年译成英文时,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之后Shcumpeetr提出创新概念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将生产条件和 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从而获得潜在的利润。对于技术创新的 概念界定一直存有较多争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MueserR.在搜 集大量相关论文并实行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后,得到了一个较为简洁准 确的表述: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

湘菜领军企业

湘菜领军企业 湘菜食材之源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好味道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专业剁辣椒加工厂! 湘菜领军企业(31家) 湖南大蓉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天下湘军餐饮有限公司、长沙市饮食集团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湖南韶山毛家饭店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商浏阳河大酒楼有限公司、深圳市东启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长沙市饮食集团长沙玉楼东有限公司、华天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德共和酒店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好食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中山)回家湘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北京君爵湘都餐饮有限公司、湖南金太阳大酒店有限公司、长沙金牛角王中西餐厅有限公司、湖南省徐记餐饮有限公司、长沙旺府酒店策划管理有限公司、衡阳市旺鸣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味湘来洞庭鱼头王餐饮有限公司、北京金莎苑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洞庭饮食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洞庭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长沙秦皇食府餐饮有限公司、广州银莲味食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郴州得月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望湘园(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湘水明珠餐饮有限公司、湖南湘西部落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东莞)湘村人家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湘君府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新长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湘外湘菜知名品牌(17家) (台湾)彭園湘菜館、深圳市三湘人家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三湘大厦、小芙蓉餐饮连锁、北京东方红餐饮有限公司、深圳市老乡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老乡镇湖湘土菜馆、深圳市芙蓉酒楼、深圳市龙岗区林海山珍酒楼、姜仔鸭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桃花源酒家、深圳市罗湖区盛情湖湘八大碗、广州萍缘湘味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广州湖天宾馆、湘菜时代餐饮连锁、上海湘趣餐饮有限公司、北京市静海轩湘菜王餐饮有限公司 湘菜杰出经理人(42人) 王习云(湖南皇冠假日大酒店有限公司)、王仕荣(衡阳市旺鸣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学治(深圳尚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邓建国(衡阳四海神龙实业有限公司)、王振华(长沙老湘食餐饮有限公司)、叶毛(北京金莎苑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刘尚敏(湖南大碗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刘洁(长沙市锦绣红楼大酒店)、刘逸林(衡阳市稻香村总店)、危凌宇(湖南湘投金源大酒店有限公司)、孙超凡(湖南湘村发现产业管理有限公司)、陆魁梅(衡阳市陆府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李小妹(宁乡美丽人生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李刚春(深圳市东启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李玉学(长沙新长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李和平(衡阳市外婆桥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李武林(衡阳市外婆桥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李航(五强集团西野酒店)、李海军(衡阳大不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何文辉(长沙金牛角王中西餐厅有限公司)、余协武(湖南湘西部落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张瑞琴(衡阳大不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欧阳文潭(湖南大蓉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罗旭东(湖南常德共和酒店)、易百科(湖南金太阳大酒店有限公司)、周振坚(北京曲和园餐饮有限公司)、胡亚军(北京古秦食府有限公司)、费良慧(衡阳市渔家故事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夏小虎(湖南韶山毛家饭店发展有限公司)、袁伟(湖南省徐记餐饮有限公司)、郭庆献(宁乡东方城大酒店)、曹洋(南景饭店)、黄卫东(衡阳王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黄飞(祁阳故乡缘酒楼)、梁忠(衡阳市金海餐饮发展有限公司)、程余(衡阳市南岳电信美食城)、谢建军(湖南餐谋天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曾剑峰(华天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谭飞(长沙市饮食集团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熊艳艳(湖南省好食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戴宗(长沙戴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穆湘钢(上海三湘大厦) 湘菜终身成就奖(3人) 孔浩辉(湖南)、钟武雄(美国)、彭长贵(台湾) 湘菜国际传播贡献奖(9人)

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第一季度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座谈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对我省20xx年产业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并通报了20xx年主要工作部署,过去的20xx年,是我们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创新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继续凸显。省委省政府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省委召开第十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专题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提出形成“战略引领、支撑发展、市场品牌、科技体制、智力支持”五大新优势,对我省技术创新走在前列作了全面动员部署。省政府就我省工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开展中期评估,提出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新年伊始,省政府又下发了《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xx〕1号),继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进一步确定了技术创新工作在我省工业转升级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去年,我省研发经

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3%,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其中,90%以上来自企业,这说明,全社会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二是充实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新内容。去年,我们在落实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修订了《山东省共性关键技术指南》,制定了《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山东省重点行业技术发展白皮书》等一系列指导文件,为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按照《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要求,开展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工作,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了第二十五届产学研展洽会,推动建立了北京科技大学烟台先进装备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枣庄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组织赴中科院沈阳分院及浙江大学等三次较大规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是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新领域。去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品牌大会,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质量品牌建设专项工程,我们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质量品牌相关文件,将工业质量品牌工作明确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核心之一,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内涵。我们还制

“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试题及答案

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50个) 1.在(A)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A.2015年3月5日 B.2015年3月15日 C.2015年6月27日 2.“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B)成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重要趋势,也是“互联网+”发挥重要作用的立足点。 A.跨界制造 B.跨界融合 C.跨界生产 3.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A)模式。 A.公共服务 B.政府服务 C.益民服务 4.推进“互联网+”行动,必须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C)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A.开放 B.共享 C.开放、共享 5.推进“互联网+”行动,必须坚持融合创新的原则,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B),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 A.创新数据 B.创新力量 C.创新人才 6.推进“互联网+”行动,必须坚持变革转型的原则,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平台作用,引导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创新网络化(A)模式,大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A.公共服务 B.政府服务 C.益民服务 7.依据“互联网+”发展程度,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形成了六个梯级。重庆市与广西、吉林、新疆、黑龙江排在第(B)梯级,互联网梯级指数仅为6.09。

成立江苏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总投资18000万元)

成立江苏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xxx集团

摘要 江苏智慧产业有限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 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590.0 万元,占公司股份67%;B公司出资290.0万元,占公司股份33%。 江苏智慧产业有限公司以智慧产业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 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江苏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 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 业的发展。 江苏智慧产业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8291.77万元,其中:固定资 产投资14997.88万元,占总投资的81.99%;流动资金3293.89万元,占总投资的18.01%。 根据规划,江苏智慧产业有限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31016.00万元,总成本费用24239.84万元,税金及附加344.35万元,利润总额6776.16万元,利税总额8055.15万元,税后净利润5082.12万元,纳税总额2973.03万元,投资利润率37.04%,投资利税率 44.04%,投资回报率27.78%,全部投资回收期5.10年,提供就业职位605个。

报告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项目组织、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经营管理等初步方案;结合项目特点提出合理的总体及分年度实施进度计划。

第一章总论 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 (一)公司名称 江苏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二)注册资金 公司注册资金:88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 江苏智慧产业有限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 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590.0万元,占公司股份67%;B公司出资290.0万元,占公司股份33%。 (四)法人代表 龙xx (五)注册地址 某某开发区(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六)主要经营范围 以智慧产业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但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却显得尤为匮乏,难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竞争。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我国中小企业蓬勃,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中小企业标准:资产3000万元以内,年额3亿以内,员工3000人以内(此为大致标准,各行业有不同标准)。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户,从业人员1亿多,注册资本金16

3、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不强。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创新的技术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主要来源于外部(约占70%),而不是内部(约占30%)的研究与开发,表明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发展能力较弱,对外部技术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技术储备,在市场竞争中难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在引进的过程中,将主要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的进口而忽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的引进,缺乏对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 4、技术创新市场信息匾乏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企业作为向社会提供产品的部门,其生产活动必然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要化解技术和产品蕴含着的风险因素,增加成功的百分比,就必须灵敏、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我国企业在技术信

大企业和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更大

大企业和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更大 国贸孙炳才09147112 创新决定成败!创新才有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性生产到工厂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在一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更显得尤为重要,就像盖茨说的“微软如果十八个月内没有技术创新就会破产”,因此企业在组织运营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发展潜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大企业和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谁的作用更大,本文就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优势和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中劣势,得出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更大。 一、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无可替代 1、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目前大型企业一般都在本行业中处于垄断或 半垄断地位,从资源到市场都具有其它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地位,因此 往往形成巨大的垄断效益。就像中国国内某些国有大公司年利润总额甚 至达到1700多亿元。如果按最一般的比例提取,这样的公司每年可提 取约70亿元的科研经费,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这是其 它公司及经济实体、研究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另外我们可以从下图的数 据中可以看出,2008年主要电器产品生产商的营业额(百万美元,数 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际数据)都较大,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些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比重有多大,因为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 技术创新就是他们的生命。 2、具备强大的系统的研究实体,大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若干国家级的 产业研究机构。世界上有很多大企业特别是电子产品研发企业一般 都会与国家实体部门有联系,就像波音和福特在飞机研发上占据制 高点,因此会与美国国防部有密切关系,国防部的一次订单就能抵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概述

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分析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实践活动、生产经营活动与管理实践活动的统一体,是从技术开发到最终商业化应用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总和,因此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态势进行评价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可以看作是一个投入- 产出过程,技术创新需要各种不同资源的投入,最终也必然通过一定的产出形式来体现技术创新活动的效果。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态势评价的IPOV 模型。把分析的焦点聚集在投入、过程、产出和环境四个方面,分别对之进行评价。 本项目数据主要来自几方面,一是2000 年全国R&D 资源清查工业资料汇编,二是历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三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最近几年的有关评估数据,四是课题组最近几年进行的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研究资料,五是其他资料。 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活动、产出的若干重要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结合近几年我们在许多企业进行的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我们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态势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 观点之一: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增大,在国家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投入主体地位已经初步确立。 资源投入能力是技术创新能力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

比较薄弱的部分。技术创新投入能力不强是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短缺经济的结束和加入WTO ,使我国的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活动和对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技术创新投入的增加。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而且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增长幅度在迅速加大。2001 年企业的R&D 支出已经占到全国 R&D 支出的60% 以上(60.4% ),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达到66.4% ,企业R&D 人员占全国R&D 人员总数的比例也超过50% ,2000 年达到52.1% ,2001 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3.2% 。 观点之二: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结构不断改善,自主开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技术创新投入中的技术开发投入所占比重在逐步增大,这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资金方面的基础条件。同时也说明,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知识产权影响的加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的紧迫性不断提高,使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技术开发活动。技术开发经费在技术创新经费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在提高,从1995 年的20.40% ,增长到2001 年的38% ;而技术改造经费所占比重则一直在下降,从60% 左右下降到48% 左右,如图1 所示。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经或正在成为本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技术投入的主体、行业创新技术供给的主体、行业技术转化的主体,以及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

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对于新时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快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体制上的保障。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加快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的思考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一、创建公共服务分工合理的政府职责体系 提供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核心职能,这一职能不是某一级政府可以独自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层级政府的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的。这就需要根据各种公共服务的属性和特点,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健全公共服务职责分工体系,从整体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只有明确了政府间职责划分,才能为各级政府的收支划分和组织机构设置提供客观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其主要内涵就包括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分工体系。 建立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分工体系,应遵循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并根据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溢出效应原则与财力相匹配原则,对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作出明确合理的界定。其基本框架是:中央政府的职责范围是提供全国性公共服务;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是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有职责范围是提供跨区域性公共服务。 二、创建与强化公共服务相适应的财政体系 提供公共服务需要有相应的财力支撑,财政支出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可以说,财政支出结构是衡量政府公共服务情况的最量化、最客观的指标。政府提供了什么服务,提供了多少服务,都将在财政支出结构上有所体现。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各级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尚未形成与强化公共服务相匹配的财政体系,需要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建立适应公共服务要求的财政体系。 第一,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使财政从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退出,增加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使政府支出主要用于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 第二,按照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合理顺序,先确定公共服务支出责任,而后再配置相应的财力,使各级政府的支出与财力相匹配。重点是在纵向上增加中央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例如,应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比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改变目前中央和省支出比重偏低,县乡支出比重偏高的状况。 第三,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通过制定国家最低标准,明确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发挥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统筹协调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提高欠发达地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减少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