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陈万勇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陈万勇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陈万勇

靶向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好吗

胰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少患者发现胰腺癌时病情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相对比较困难,但是患者也不要丧失信心,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胰腺癌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如靶向治疗是近些年新兴方法,那么靶向治疗胰腺癌效果好吗? 在临床上,很多胰腺癌在发现病情的时候都是中晚期,此时癌细胞多已经出现了转移和扩散,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此时手术只能是姑息性的手术切除,易复发,而放化疗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抑制癌细胞,缩小肿瘤,控制病情,但是大家都知道,放化疗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效果打打折扣,因此不少患者会选择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意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专家介绍,靶向治疗的原理非常振奋人心,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疗效也会非常好吧,但是现实与之相反,在目前所开发的靶向药物中,有些效果还可以,有些是没有效果的,多数药物效果有限。且靶向药物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耐药性等情况出现,建议还是根据情况使用。 对于胰腺癌的治疗,除了西医,中医药其实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病情严重的患者更适合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癌症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对待每一位患者辩证施治,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临床上,以安全,无毒副作用,费用低,无痛苦,疗效显著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 该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患者资料:刘祥洲男51岁信阳固始县人胰腺癌结肠转移 2012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确诊胰腺癌结肠转移,随后在当地县医院进行治疗,由于其恶性肿瘤黏连性较广,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因此建议其做化疗,但是患者对化疗恐惧,曾出现多次昏迷。因此患者家属多方打听后,决定使用中医中药进行保守治疗。 2012年7月27日患者女儿代诊,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进行求治,袁希福院长根据患者病例单以及患者检查报告以及女儿阐述,采用三联平衡疗法为其开取中药进行治疗。 患者服药4天病情好转,能少量进食症状减缓。 8月6日患者女儿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复诊为父亲拿药回家治疗,袁希福嘱其服中药以巩固治疗。 患病后,刘祥洲一直坚持服用中药进行治疗。如今5年多过去了,刘祥洲的身体依然非常好,而且病情稳定! 以上就是胰腺癌靶向治疗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靶向治疗也要根据情况看自己是否适合,且靶向治疗副作用较大,建议患者不要盲目使用。

膀胱癌靶向治疗新药tecentriqatezolizumab

新类型抗癌药Tecentriq(atezolizumab)是FDA批准的第一个PD-L1抑制剂:用于膀胱癌新靶向治疗。FDA同时还批准了Tecentriq辅助诊断试剂Ventana PD-L1(SP142)分析试剂盒,用于测定肿瘤浸润免疫细胞P D-L1表达水平。 【概述】 商品名:Tecentriq 通用名:Atezolizumab 中文名:阿特朱单抗注射液 批准时间:2016年5月18日 作用机理:Atezolizumab是一个单克隆抗体结合至PD-L1和阻断它的与PD-1和B7.1受体两者相互作用。这个释放PD-L1/PD-1介导的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包括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活化无诱导抗体依赖细胞细胞毒性。在同源小鼠肿瘤模型中,阻断PD-L1活性导致肿瘤生长减低。 用药方式:注射液,为静脉使用 用药指导:Haoeyou Satellite Clinics,U.S. 购药咨询:好医友远程医疗平台(Tel:400-8860-922) 制药公司:Genentech,Inc Tecentriq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透过一项纳入310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单臂临

床研究进行了评价。总体上,肿瘤出现全部或部分缩小的患者比例(客观应答率)为14.8%,该作用可持续2.1~13.8个月。PD-L1表达阳性患者,应答率提高至26%,这表明PD-L1表达水平有助于医生识别哪些患者可能从Tecentriq治疗中获益更大。因此FDA同时批准了Tecentriq 辅助诊断试剂Ventana PD-L1(SP142)分析试剂盒。 膀胱癌(BC)是全球第9大最常见癌症,男性发病率为女性3倍。转移性尿路上皮膀胱癌(UBC)治疗选择有限,而且预后很差,在近30年中该领域无重大进展。Tecentriq的上市,将为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群体提供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适应症及用途】 Tecentriq是一种程序死亡配体1(PD-L1)阻断抗体,适用为有局部晚期或转移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患者: (1)含铂化疗期间或后有疾病进展 (2)用含铂化疗新辅助或辅助治疗12个月内有疾病进展 【给药剂量及方法】 每3周给予1200mg,一次静脉输注历时60分钟,静脉输注前需稀释。 【剂型及规格】 注射液,1200mg/20mL(60mg/mL)溶液在一单剂量小瓶中。 【警告和注意事项】

厄洛替尼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

厄洛替尼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在治疗胰腺癌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来检测分析厄洛替尼的50%生长抑制剂量(GI50)及其对胰腺癌细胞株的生长因子活动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来观察ErbB受体家族中的4个成员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应用软琼脂实验来检测细胞集落的形成。结果厄洛替尼抑制胰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的GI50浓度范围从0.1μM到大于2.5μM。厄洛替尼能完全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GF )诱导的细胞增殖。结论厄洛替尼是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依赖途径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这表明,厄洛替尼为治疗胰腺癌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方法。 许多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在胰腺癌中是高表达的,它们影响肿瘤的生长分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体外和体内的实验研究表明,EGFR的活化参与调控在细胞转化和肿瘤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几个细胞功能,包括增殖与分化,转移,诱导血管生成及抗化疗与放疗[1]。基于这些资料,显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是治疗人类癌症的一个新靶点。厄洛替尼是一种Ⅰ型人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在细胞内通过与三磷酸腺苷竞争结合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胞内区催化部分,抑制磷酸化反应,从而阻止下游的细胞信号转导。体外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其对肺癌、大肠癌细胞的生长起着抑制作用。EGFR属于ErbB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这个受体家族包括四个成员,胰腺癌细胞常常过表达EGFR,ErbB-2,ErbB-3,ErbB-4。人胰腺癌细胞的体外实验显示EGF,TGF-α,HB-EGF和双调蛋白显著增强了这些细胞的增殖[2-3]。因此,胰腺癌细胞中ErbB受体家族的过表达提示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机制在胰腺癌细胞生长的致病机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EGFR及其配体EGF/TGF-α的同存与肿瘤的侵袭加强、肿瘤切除后更短的生存时间[2]以及与肿瘤的预后相关[3]。 厄洛替尼是一个选择性的小分子EGFR-TKI,能阻断涉及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的信号通路。实验已经证明厄洛替尼不仅仅减少细胞增殖而且诱导细胞周期进入停滞期,加速细胞凋亡,有抗血管生成作用[4]。我们从实验中已经得出了浓度依赖的厄洛替尼在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过程中有不同的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的值与EGFR的表达具有部分一致性,这预示着厄洛替尼通过靶向EGFR发挥其抑制作用。但是,表达较低水平EGFR的Mia-PaCa-2cells半数致死量的值达到了1.75μM,它有可能作用于除了EGFR外的其他靶点。厄洛替尼与化疗联合具有协同效应,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中观察到相对较高的临床反应频率,这可能是由于厄洛替尼阻断了EGFR,ErbB-2ErbB-3信号通路。因此,我们推论厄洛替尼在胰腺癌中主要通过EGFR通路发挥效应,但也不能排除其他靶点和信号通路的可能性。我们的实验表明低浓度的厄洛替尼弱化了胰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效能。因为非锚定依赖性生长和细胞侵袭是肿瘤细胞升高生物毒性的标志,厄洛替尼能阻断这两个行为提示其可能是一个抑制肿瘤扩散和转化的很好的药物。 综上所述,虽然与病人血浆中厄洛替尼的水平比起来,在胰腺癌细胞中的半数致死量值相对较高,但低浓度的厄洛替尼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细胞的侵袭和克隆形成。考虑到胰腺癌糟糕的预后和高发的EGF家族受体和配体过表达,厄洛替尼凭借其显著的动力学机制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新试剂。祥加用户名交流!

靶向治疗膀胱癌效果好吗

靶向治疗膀胱癌效果好吗 膀胱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少患者发现膀胱癌时病情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相对比较困难,但是患者也不要丧失信心,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膀胱癌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如靶向治疗是近些年新兴方法,那么靶向治疗膀胱癌效果好吗? 在临床上,很多膀胱癌在发现病情的时候都是中晚期,此时癌细胞多已经出现了转移和扩散,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此时手术只能是姑息性的手术切除,易复发,而放化疗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抑制癌细胞,缩小肿瘤,控制病情,但是大家都知道,放化疗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效果打打折扣,因此不少患者会选择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意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专家介绍,靶向治疗的原理非常振奋人心,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疗效也会非常好吧,但是现实与之相反,在目前所开发的靶向药物中,有些效果还可以,有些是没有效果的,多数药物效果有限。且靶向药物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耐药性等情况出现,建议还是根据情况使用。 对于膀胱癌的治疗,除了西医,中医药其实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病情严重的患者更适合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癌症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对待每一位患者辩证施治,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临床上,以安全,无毒副作用,费用低,无痛苦,疗效显著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 该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刘东永,膀胱癌,男,41岁,新乡市封丘县城关镇,2010年8月13日出现血尿,于8月20日被确诊为膀胱粘液腺癌,并于8月20日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本人为防止膀胱癌的转移、复发到省肿瘤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院专家建议化疗,患者拒绝并于9月17日找到袁希福。初诊时主要症状:尿痛、尿频、尿急,乏力,面色苍白,随身携带的新乡中心医院、省肿瘤医院的检查报告单显示:膀胱粘液腺癌,病史上有多年的肩周炎、脂肪肝。针对本人当前的身体症状,院长袁希福和其他院专家为其制定相应的三联平衡疗法中的中医调理方案。服药一个小疗程,尿痛、尿频、尿急症状不明显,乏力症状消失,苍白面色有所改善。坚持服药六个疗程,初诊时不良症状完全消失!2011年2月份复查病灶稳定,附带着脂肪肝、肩周炎的病症也有相应的好转,同时患已恢复正常工作。 以上就是膀胱癌靶向治疗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对于膀胱癌患者来说,靶向治疗也要根据情况看自己是否适合,且靶向治疗副作用较大,建议患者不要盲目使用。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策略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策略 高三星, 蔡双凤*, 许瑞安 (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 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海洋与基因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 肝细胞癌是最为常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 也是致死率居第二位的癌症。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基因治疗成为有治愈癌症潜力的新途径。腺相关病毒以其较高的感染率、低致病性和低免疫原性等优势成为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疗载体。靶向基因治疗能实现目的基因的靶向表达, 避免对非靶向器官的毒性作用而弥补了传统腺相关病毒在基因治疗中的不足。本文就近年来肝细胞癌发病机制、腺相关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介导的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策略做一综述, 为肝细胞癌靶向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分子机制; 腺相关病毒; 靶向治疗; 基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7) 09-1359-07 The strategies of targeting 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adeno-associated virus GAO San-xing, CAI Shuang-feng*, XU Rui-a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olecular Medicine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Fujian Molecular Medicine, Key Laboratory of Xiamen Marine and Gene Drugs, School of Biomedical Sciences,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the most common liver cancer, which is also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anc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technology, gene therapy has become a new potential method to treat the cancer. As a viral gene-delivery system, the 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 is the most promising delivery vehicle for its high efficiency of infection, low pathogenicity and low immunogenicity. However, AAV has a wide range of host that may lead to side effects. Targeted gene therapy can achieve site-specific and high efficient gene expression, which avoids toxicity of systemic and non-targeted gene expression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gene therapy. In this review,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pathogenesis of HCC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AV. Moreover, we discuss the targeting strategies currently employed in the gene therapy for HCC with a focus on targeting the transductional, transcriptional and post- transcriptional levels. New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HCC. Key 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lecular mechanism; adeno-associated virus; targeted therapy; gene therapy 收稿日期: 2017-04-01; 修回日期: 2017-05-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1692);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2017J05052);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3502Z20141015); 华侨大学科研启动费项目?引进人才类 (15BS414); 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Tel / Fax: 86-592-6162998, E-mail: caisf@https://www.360docs.net/doc/b91736042.html, DOI: 10.16438/j.0513-4870.2017-0299 2015年我国约有47万肝癌新增患者(约占全球60%), 42万人死于肝癌[1]。在全球肝癌的癌症发病率居第5位, 癌症致死率列第2位[2]。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肝癌, 占肝癌的90%左右[3]。在临床上, 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率低, 可供肝移植的配体极少, 对放、化疗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_徐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172535) 作者单位: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辽宁沈阳110001;2辽宁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辽宁沈阳110016;3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河南郑州450003;4辽宁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辽宁沈阳110042 通信作者:滕月娥,E-mail:tengyuee0517@https://www.360docs.net/doc/b91736042.html, 文献综述 文章编号:1005-2208(2015)07-0790-04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7.27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徐 璐1,曾雪1,张志强2,李鹏3,金美子4,滕月娥1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乳腺癌;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血管新生;mTOR 通路 Keywords breast cancer;targeted therapy;trastuzumab;angiogenesis;mTOR pathway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尽管乳腺癌治疗方法众多,靶向治疗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通常按照作用机制不同,靶向药物可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靶向肿瘤细胞的药物,如: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PI3K/AKT/mTOR 抑制剂、CDK4/6抑制剂和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 )抑制剂等;另一类是靶向肿瘤微环境的药物,如抗血管新生的靶向药物等。大量临床数据已经证实,靶点不同,靶向药物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也各不相同。而靶向药物的临床疗效主要与其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乳腺癌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策略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1抗HER2靶向治疗 自1984年美国学者首次发现乳腺癌的HER2基因,HER2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阻断HER2信号通路成为靶向治疗研究的主要策略。按照分子机制,靶向HER2的药物主要分3大类:第1类是单克隆抗体,包括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它们分别与HER2受体胞外Ⅳ或Ⅱ区域特异性结合,抑制HER2受体活化;第2类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代表药物为拉帕替尼,其可逆地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和HER2受体酪氨酸激酶区的三磷酸腺苷(ATP )位点结合,抑制其酪氨酸激酶活性;第3类药物为单克隆抗体和化疗药的偶联体,代表药物为抗体偶联药物曲妥珠单抗-emtansine(TDM1),是 曲妥珠单抗与抗微管蛋白化疗药物通过二硫键有机结合,既具有靶向作用,又具有化疗效果,可以选择性将化疗药物带入癌细胞中,增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在抗HER2的靶向药物中,曲妥珠单抗是最早被批准上市的靶向治疗药物。既往在晚期乳腺癌,H0648G 和M77001两项关键性研究证明: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一线治疗给病人带来生存获益[1-2]。其后,在早期乳腺癌,几项大型临床研究已经证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能降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病人的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显著改善病人预后。因此,指南推荐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是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晚期一线以及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 自从1998年曲妥珠单抗被批准在临床应用,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显著改善。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实曲妥珠单抗疗效仍然有限,于是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靶向HER2的药物被研发,并应用于临床。新的治疗策略也被广泛探讨,例如不同作用机制的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研究。CLEOPATRA 临床研究比较了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结果显示:相对于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组,双靶向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PFS )延长了6.3个月(18.7个月vs.12.4个月,HR:0.68,P <0.001),中位总生存期(OS )延长了 15.7个月(56.5个月vs.40.8个月,P =0.0002)[3] ,因此,曲妥 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已经取代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优选治疗方案。在新辅助治疗中应用双靶向联合化疗也能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pCR )率。NeoSphere 研究显示: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THP )较单靶向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TH )显著提高pCR 率(45.8%vs. 29.0%)[4]。NeoALTTO 研究也证实: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 联合紫杉醇(LHP )较曲妥珠单抗单靶向联合紫杉醇(HP ) 进一步提高PCR 率(51.3%vs.29.5%)[5]。但是,在辅助治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胰腺癌的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吉西他滨为主,但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极差,故其有效治疗亟待新型药物的研发。90%以上的胰腺癌RAS基因(以KRAS为主)存在突变和过度活化,RAS的过度表达与突变将导致持续的细胞增殖,为肿瘤发生的关键步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配体的过度表达对肿瘤包括胰腺癌的细胞生存、增殖、血管生成、细胞迁移、细胞的入侵及转移等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胰腺癌的进展、局部浸润及转移均有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因此,针对RAS、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或其配体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已成为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重点。 第八届全国胰腺癌大会(全国胰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倪泉兴教授在主题演讲中,针对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也做了精彩的分析。除对ABX(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对比吉西他滨治疗专业性胰腺癌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进行了播报外,对曲拓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局限性或转移性首次接受化疗胰腺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B/IIIA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同时,倪教授指出,对于在研小分子RAS抑制剂安卓健(Antroquinonol)联合吉西他滨治疗Ras突变的进展期胰腺癌的EAP 临床研究也即将启动。研发人员预示,安卓健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

滨单药治疗相比,将有可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以上。 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完成的1项Ⅲ期随机双盲临床研究(NCIC PA.3)结果显示,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期均优于仅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者,分别为24 % vs 17 %与6.4个月vs 5.9个月,且差异有显著性。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适应证。然而,厄洛替尼作为二线药物用于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的胰腺癌,尚未获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目前已完成的其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尚未能证实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针对EGFR及其配体的单克隆抗体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虽然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了抗新生血管药物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作用,但其疗效未获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旨在研究吉西他滨与厄洛替尼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疗效的AVITA研究,也未能证实该组合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axitinib与舒尼替尼等药物在晚期胰腺癌的应用目前亦仍有待临床研究结果的证实。

2019年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HER2 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之一, 全世界每年约有135 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约33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近年来我国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明显。约20%-25%的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HER2+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术后复发风险高、生存期短[2-3]。HER2 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HER1,HER2,HER3,HER4)中4成员之一,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下游PI3K/Akt 和Ras/Raf/Mek/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活化和增殖过程。针对乳腺癌以HER2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予以综述如下。 1 单克隆抗体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是人源化的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95% 来自人和5% 来自鼠的IgG抗体。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作用于HER-2的细胞外受体,通过降低细胞膜HER-2蛋白浓度、阻断HER-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加速HER-2受体蛋白降解、参与抗血管生成作用而导致细胞生长受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通过ADCC诱

导机体杀死肿瘤细胞。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是作为针对HER-2靶点设计的首个分子靶向药物,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由此展开。目前曲妥珠单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以及晚期解救治疗[4]。 对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从单药治疗到联合化疗均显示良好疗效。单一药物曲妥珠单抗对HER-2过度表达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其作为一线药物的有效率为26%,HER-2(3+)患者有效率为35%[4];作为二、三线药物总有效率为15%,其中HER-2(3+)患者有效率为18%,且曲妥珠单抗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5]。曲妥珠单抗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也可明显提高疗效,体外实验显示曲妥珠单抗与多种化疗药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曲妥珠单抗与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脂质体阿霉素联用的有效率为24%~86%[6]。紫杉类中加入曲妥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 和生存期[7],相关实验证实联合治疗与单药化疗相比,有效率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患者的总生存期得以延长。临床常将曲妥珠单抗与一种化疗药联用,有关两种化疗药联合曲妥珠单抗的疗效的实验表明含曲妥珠单抗的三药联合较两 药联合方案略有优势[6]。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也可以

胰腺癌晚期扩散了靶向治疗有效果吗

胰腺癌这种恶性肿瘤疾病,不仅发病快而且治愈难,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病情到了晚期,多会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一旦扩散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较大,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方法,那胰腺癌晚期扩散了靶向治疗有效果吗? 目前在胰腺癌的治疗中,靶向药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与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胰腺癌晚期患者通过靶向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不过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一般来讲,患者在吃靶向药之前是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的,如果盲目用药,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延误病情。 袁希福老中医表示:“靶向药物的原理不同于传统化疗药好坏细胞都杀,而是找到致癌突变基因后进行‘精确攻击’,这就像打鸟一样,你想打鸟,首先得知道鸟的位置,瞄准鸟。假如你连树上有没有鸟都不知道,想着先凭运气盲打两枪试试,真把鸟打下来的概率自然是非常低的!不做基因检测,不知道有没有基因突变就吃靶向药说白了也就是盲吃!用药的时候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都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没有经过基因检测就吃靶向药,万一没有靶点,药在身体内怎么可能不影响病人身体呢?”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靶向治疗所需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患者在选择靶向治疗时,一定要考虑身体状况、病情以及经济情况,切勿盲目选择。如果不能靶向治疗,也不要轻易的放弃,中医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胰腺癌应用广泛,副作用小,像年老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使用,而且在治疗时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将抗癌与调理并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还注重调节患者机体,恢复气血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由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创办的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帮助众多肿瘤患者通过中医中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不仅增强了肿瘤患者抗癌、治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从事中医治癌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临床案例,更为中医治疗肿瘤积累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部分参考案例: 路雨(化名),女,胰腺肉瘤,河南新乡人 2017年初,路雨因进食不畅、皮肤黄染,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肉瘤。由于病情危重,女儿立刻安排她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手术切除。可谁也没想到,2017年4月26日复查显示:肝尾叶见大小约1.3x1.1cm异常信号,考虑转移。医生建议化疗,可路雨自手术过后身体便变得很差,高烧不止,体重仅80多斤,家人怕老人身体耐受不住。后经人介绍,于2017年5月1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

2020肌层浸润性和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上)

2020肌层浸润性和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上)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约17万/年。在过去的40多年里,肌层浸润性和晚期膀胱癌以铂类化疗为主。随着近年来测序技术的发展,膀胱癌基因组表征被快速揭示,人们对膀胱癌发病机制得以深入理解。鉴于膀胱癌往往具有较高的突变负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获批多个适应症;针对膀胱癌高表达分子也开发了新的靶向治疗,肌层浸润性和晚期膀胱癌的治疗景观被不断改写。本文将回顾肌层侵袭性和晚期膀胱癌治疗历程,强调膀胱癌的重要分子特征,描述治疗的主要进展,并阐明未来治疗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背景 膀胱癌全球发病率为43万/年,好发于男性和老年患者。吸烟是膀胱癌最常见危险因素,其他有害致癌化合物如苯氧烃、柴油尾气等也与膀胱癌相关。 膀胱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尿路移行细胞癌(UC)是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侵犯逼尿肌的肿瘤被称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易出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转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包括原位癌(CIS)、乳头状非浸润性肿瘤和侵犯固有层的乳头状肿瘤。NMIBC约占新发膀胱癌的70%,异质性强,需要进行风险分层来个体化管理患者。NMIBC 5年总生存率(OS)约为90%,约15-20%的NMIBC会发展为MIBC,CIS和高级

别乳头状瘤更容易发展为MIBC。MIBC的5年OS率大约为60-70%。约10%的UC肿瘤会出现远处转移,5年OS率为5-30%。 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MIBC约占新发膀胱癌的20%。约50%患者在根治性膀胱切除(RC)+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会出现远处转移。因此,全身治疗在以减少复发和远处转移中起关键作用(表1)。 表1:肌肉浸润性膀胱癌基于顺铂的新辅助化疗的关键临床试验 1、新辅助化疗成为标准治疗 目前的研究证实,术前使用基于顺铂的新辅助化疗可改善生存情况。但化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标准。CMV方案(顺铂、氨甲喋呤和长春碱)在BA06 30894试验(T2G3/T3/T4a/N0-X/M0膀胱移行细胞癌[MRC/EORTC协同研究])(n=976)中证实可将10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36%(HR: 0.84; 95%CI: 0.72-0.99; P = 0.037 )。而术前3周期新辅

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4-08T11:38:50.2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期作者:苏智雄1 彭涛2 尚丽明2 叶新平2 朱广志2 [导读] 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抗血管生成剂,MET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1]。 (1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西南宁 530007) (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药物比较有价值的有索拉菲尼、瑞格非尼、乐伐替尼、克唑替尼、卡博替尼、尼鲁单抗及派姆单抗。其中派姆单抗首个不依据肿瘤来源,而是依据生物标志物进行选择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肝细胞癌;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52-02 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抗血管生成剂,MET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1]。但大多数在Ⅱ期临床试验即夭折,能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也大部分也因各种原因终止或结果阴性,只有少部分具有较好的疗效[2]。 1.索拉菲尼(Sorafenib),多激酶抑制剂,靶点VEGFRs, PDGFRs和Raf。2007年被美国FDA(U.S. Food and Draug Administration)批准治疗晚期肝癌[2]。 2.瑞格非尼(Regorafenib),多激酶抑制剂,靶点VEGFR1-3,PDGFR β, FGFR,TIE2,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III期临床试验,入组索拉菲尼耐药HCC患者,中位总生存率(OS,overall survival)为10.6个月(瑞格非尼组)与7.8个月(安慰剂组)组[3]。2017年4月 FDA批准用瑞格非尼于HCC的二线治疗[4]。 3.乐伐替尼(Lenvatinib),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点VEGFR1-3,PDGFRα和FGFR1-4。Ⅲ期临床试验,入组不可切除肝癌,分乐伐替尼组与索拉非尼组,观察OS,结果阳性,但未发表[2]。 4.克唑替尼(Tivantinib),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克唑替尼治疗索拉菲尼耐药或不耐受HCC患者II期临床试验,克唑替尼治疗组表现出较好疗效[5]。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评估MET高表达患者应用克唑替尼的OS和疾病无进展期[6]。 5.卡博替尼(Cabozantinib),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受体,靶点VEGFR和MET。III期临床试验,入组索拉非尼耐药或不耐受HCC,分卡博替尼组和安慰剂组,观察OS,2017年10月16日结果公布,卡博替尼可延长HCC患者OS[2]。 6.尼鲁单抗(Nivolumab)是第一个针对人PD-1的单克隆lgG4抗体,在HCC的I/II期试验中,包括20%的客观反应率(包括完全缓解2例),疾病控制率为67%[7]。另一项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显示结果:OS为28.6个月(未经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和15个月(经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由于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表现出色,2017年9月FDA批准尼鲁单抗用于二线治疗肝癌[2]。 7.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是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和PD-L2相互作用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2017年5月美国FDA 批准派姆单抗用于治疗携带MSI-H或dMMR基因的成人和儿童不可切除或出现转移的实体瘤患者[8]。派姆单抗针对HCC的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9]。 在2016年以前,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只有索拉菲尼一个。但2017年4月份开始,FDA爆发式批准3个新的靶向药物(瑞格非尼、尼鲁单抗和派姆单抗)用于HC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派姆单抗用于治疗携带MSI-H或dMMR的实体瘤患者,是首个不依据肿瘤来源,而是依据生物标志物进行选择的治疗药物,HCC基因检测有了目标基因。相信不远的将来,将会有更多适用于HCC的靶向药物出现。 【参考文献】 [1] Xiao-Xiao Ding1, Qing-Ge Zhu1,Shi-Ming Zhang et al. Precision medicin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driver mutations and targeted therap[J].Oncotarget,2017,8(33): 55715-55730. [2] M asatoshi Kudo. Systemic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2017 Update[J]. Oncology,2017,93(suppl 1):135-146. [3] Bruix J,Qin S, Merle P, Granito A et al. Regorafenib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o progressed on sorafenib treatment (RESORCE):a randomis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J].Lancet,2017, 389(10064): 56-66. [4] Wilhelm SM,Dumas J,Adnane L et al. Regorafenib (BAY 73-4506): a new oral multikinase inhibitor of angiogenic, stromal and oncogen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with potent preclinical antitumor activity[J]. Int J Cancer,2011,129(1): 245-255. [5] Au J, Frenette C. Development of tivantinib as 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Clin Transl Hepatol,2013; 1(1): 75-78. [6] Pievsky D, Pyrsopoulos N. Profile of tivantinib and its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evidence to date[J]. J Hepatocell Carcinoma,2016,3(0): 69-76. [7] El-Khoueiry AB, Sangro B, Yau T, Crocenzi TS et al. Nivolu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eckMate 040): an open-label, noncomparative, phase 1/2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trial. Lancet,2017,389(10088): 2492-2502. [8] Approval of pembroliz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MSI-H/dMMR cancers, agnostic of cancer type. FDA approval on May 23, 201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91736042.html,/downloads/aboutfda/centersoffices/officeofmedicalproductsandtobacco/oce/ucm590181.pdf. [9]Masatoshi Kudo. Immuno-Oncolog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2017 Update.Oncology,2017,93(suppl 1):147-15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60535),广西卫计委资助项目(Z2015541).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摘要】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癌种。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总结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01化疗 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容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较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卡培他滨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治疗已被国内外所接

受,而在单纯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尚无定论。SYSUCC-001研究探索了TNBC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1年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年后,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显著高于观察组(82.8%∶73.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6.0%,尤其是肺转移发生率降低50%[2]。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早期TNBC患者在标准治疗以后,进行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改善TNBC 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艾立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Study-301研究针对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TNBC亚组中,与卡培他滨组比较,艾立布林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延长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9.8%[3],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转移性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会议公布了RU011201I研究的结果,艾立布林与紫杉醇一线或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艾立布林血液学毒性重于紫杉醇,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似,但艾立布林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面的数据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4]。在中国进行的304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长春瑞滨组相比,艾立布林组患者神经毒性出现更晚,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比例更低[5]。更多以艾立布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研究正在进行中,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优效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