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三作业

图形的运动三作业

图形的运动三作业

要求:切记认真抄题,独立完成。

一、选择题

1、将此图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案是()。

2、将下列图形绕着各自的中心点旋转120°后,不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的是()。

3、由图形(1)不能变为图形(2)的方法是()。

A、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B、图形(1)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C、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270°得到图形(2)

D、以线段OP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画图形(1)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2)

4、观察下图,是怎样从图形A得到图形B的()。

A、先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0格

B、先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0格

C、先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D、先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二、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所在位置。

(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教案1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重点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情景导入】 师:出示对折后的图形:根据看到的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完整的图是什么吗?(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圆形、一片树叶、一只蝴蝶) 师:把对折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生:让学生试着画出另一半,然后打开验证。 师:(1)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再图中指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 生: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折痕把左右两边平分,从对折中可以知道两边完全一样。 【新课讲授】 1.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教学例1:出示课本中松树图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虚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由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说说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尝试概括轴对称的性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课堂作业】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一)第28~36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 3.解决问题:剪一剪…………………1课时 4.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 第1课时 旋转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第2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课题: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第82页《轴对称(1)》上课日期 主备人刘喜英●共 4 课时●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 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自我修改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最新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导 学 过 程 (2)问题2: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怎么画?需要注意什么? 请利用三角板,在桌面上操作,并画在 方格纸上。 (三)欣赏图案,感受旋转创造的美 (1)动态呈现:菱形旋转、等边三角形 旋转、圆形旋转。 (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 图形。 (四)巩固练习 P31练一练1,2,3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顺、逆)、角度 小旗旋转的相同点: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 旋转90度 导学反思 1.通过知识的迁移,探究新知。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画一画。 3.反思整节课,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① 师: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说说你的做法。 生:(通过观察回答)图①先向上平移

相应的位置吗?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导学过程 同桌两人先观察,然后互相说自已的想法。(1)可以先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可以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一活动中既利用了平移又运用了旋转把图①和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活动二 课件出示(如图,三角形) 师:你能将图形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然后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吗? 同桌的同学合作在学习卡上的方格中,按照要求动手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尝试把变换的过程描述记录下来。交流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 师生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图形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P33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P33~34练一练1~5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1)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难点: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一)、认识旋转 1.出示例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

(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 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说) (二)结合生活,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 3旋转角度(用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①.当指针旋转了90°时,指针指向了哪里? ②.当指针旋转了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三)拓展应用: 课后做一做 (四)总结: 展示旋转大楼视频激发学生再学习旋转的兴趣?并说明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材85页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3—84页例1、例2 主题:《图形的运动三》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赵洋/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小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最后一次学习,进一步认识旋转运动,在深入分析旋转运动的过程中掌握旋转的三要素;通过操作和观察探索出图形旋转的特征。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借助方格纸、三角板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的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四年级时,又认识了平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图形旋转的实例,本单元图形运动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旋转现象;

2.能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通过操作和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的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是什么?会玩吗?谁来试试? 2.同学们的游戏玩的都非常棒,那么在游戏中包含了哪些运动现象呢?(平移和旋转)你还学过哪些运动现象?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运动中的旋转。 (二)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运动呢?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一起来看。因为旋转,世界是如此的美丽。 2.圆规,有旋转吗?哪有?(圆规转动画圆的过程是旋转)【问题1】 3.(演示)那这个运动是旋转吗?那这个呢?为什么?为什么飞出去了就不叫旋转?(只有一直绕着中心点转动才叫旋转)这个点我们可以叫做旋转中心。【问题2】 4.(演示)再来观察,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运动一样吗?看来旋转是有方向的。旋转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问题3】 5.(演示)仔细看,这两次的运动一样吗?什么不同?(角度不同)哪里有角?这个角我们可以称作旋转角。【问题4】

图形的运动(三)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 1.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二是旋转的(),三是旋转的()。 考查目的:图形的旋转。 答案:中心;方向;角度。 解析:考查了对图形旋转三个关键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图形的旋转,所以允许答案有先后顺序的改变。 2.图形(1)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考查目的:旋转的中心。 答案:B;A;D。 解析: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通过观察题目可知,图形(1)是以B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A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D点为中心旋转的。 3.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 考查目的:依据图形旋转的知识看图填空。 答案:D;B;顺;180;逆;180。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A、B、C、D四个点与圆心的连线把这个360°的圆心角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度是90°。指针从A点开始,顺时针旋转90°到D,逆时针旋转90°到B;而要从A点旋转到C点,既可以按顺时针方向,也可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角度都是180°。 4.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①号图形是绕A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②号图形是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③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考查目的:图形的旋转。 答案:顺;90;B;90;C;逆;D;顺;90。 解析: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度数,某个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边)均绕某个点按相同的方向旋转了相同的度数。通过仔细观察,依据图形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个关键答题。 5.观察图形并填空。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达图()的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考查目的:综合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答题。 答案:(1)2 ;(2)3;(3)90;(4)180;(5)1;(6)1。 解析:在明确旋转意义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 1.将下面的图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案是()。 考查目的:将简单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 答案:B

(好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测试题(答案解析)(1)

(好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测试题(答案解析) (1)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移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B. 平移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C. 平移只改变物体的位置 2.下面()选项正确表述了从图1平移到图2的过程。 A. 图1向下平移8个格,再向右平移7个格 B. 图1向右平移7个格,再向下平移6个格 C. 图1向下平移3个格,再向右平移5个格 D. 图1向下平移6个格,再向右平移5个格 3.下列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明 B. 开 C. 旦 4.把一个三角形像下图这样折一折,可以知道()。 A. ∠2=∠3,∠1=∠3,所以∠1=∠2 B. 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C. 这个三角形有两条对称轴 D. 无法判断 5.下列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6.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 长方形 B. 圆 C. 等边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7.下面的英文字母,()不是轴对称图形. A. Q B. M C. T 8.这个图案是从( )纸张上剪下来的。

A. B. C. D. 9.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长方形 B. 圆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等腰梯形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B. 两条平行线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 C.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D. 成成画了一条直线长6厘米 11.下面图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长方形 B. 梯形 C. 等边三角形 12.如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若将图中阴影部分的圆形或月牙形去掉,可以得到一些新图形,则得到的新图形仍然是轴对称图形的共有()个. A. 5 B. 6 C. 7 D. 8 二、填空题 13.要画出某一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必须知道________和________ 14.如图中把阴影部分的三角形向右平移________厘米,可以使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15.轴对称图形沿着________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16.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________,都是________°,等边三角形又叫________三角形,它是________图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17.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又叫________三角形。它是特殊的________三角形,也是________图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18.在0-9这十个数中,是轴对称图形有________ 19.物体平移后________不变,改变的是________。 20.如图,一只蚂蚁从A点沿阶梯爬到B点,共要走________m。 三、解答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知识点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知识点 一、轴对称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3、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轴对称是指2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指1个图形的两部分。 4、在轴对称图形的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5、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②然后根据各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③最后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序连接各对称点,就画出了所有图形的另一半 6、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把这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能够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7、会画已知图形的对称轴,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8、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圆环有无数条,半圆环有一条。 二、平移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现象,例如:缆车、观光梯、推拉门等) 2.性质 (1)平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找出构成图形的对应点 (3)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对应点 (4)连接所作的各个对应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一、单元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三)P83——P88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单元重、难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四、单元教学安排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 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旋转 一、教学内容: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二)观察抽象,探究新知 (1)认识旋转 1.出示例1、(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生自由阐述) 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板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第二小节对于平移的再认识。每个小节都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小节由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补全轴对称图形组成;第二个小节是由画平移后的图形和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组成。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教学安排: 《轴对称》 2课时 《平移》 1课时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 1课时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轴对称(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学生完成后反馈。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①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②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板书)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发散 完成练习二十第3、5题。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五)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第1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卷(2)B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卷(2)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按要求回答 (共5题;共5分) 1. (1分)火眼金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在括号中画“√” ) 2. (1分)下面每个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1)请以方格纸上的点(6,5)为圆心,画一个直径6厘米的圆O2 . (2)把圆O2移到圆O1的位置,可以先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再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

3. (1分)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两次,然后沿虚线剪下,展开后如下,请你连一连。 4. (1分) (2019二下·商丘月考)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画“△”;哪些是旋转?画“O”。 5. (1分)从凌晨3时到上午9时,钟面上的时针按________方向旋转了________度。 二、想一想,填一填。 (共6题;共7分) 6. (1分)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和轴对称后,其形状和大小________。 7. (1分)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________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________点;要从A旋转到C,可以按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________°,也可以按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________°。 8. (2分) (2017五上·罗湖期末) ①下图中,涂色部分占整张方格纸的 ________。(填最简分数) ②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下图的轴对称图形________。

四年级下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检测卷(答案解析)

四年级下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检测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汉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中 B. 林 C. 里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下面的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A. 1 B. 2 C. 3 D. 4 4.一张长方形纸沿同一方向对折两次后展开,折痕() A. 可能互相平行 B. 一定互相平行 C. 一定互相垂直 D. 可能互相垂直 5.下列字母全部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A B C B. G H F C. E C H 6.下面的英文字母,()不是轴对称图形. A. Q B. M C. T 7.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心形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 )个完整的心形。 A. 1 B. 2 C. 4 8.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9.如右图,若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则新图形中顶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 (5,1) B. (1,1) C. (7,1) D. (3,3)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 平移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 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D. 长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11.铅笔平移后的线条是()的。 A. 互相平行 B. 不平行 C. 互相垂直 12.下面哪些图案不能通过平移得到?() A. B. C. 二、填空题 13.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和________,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_ 14.在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线段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对称轴最多的是________. 15.填一填 (1)梯形向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格。 (2)正方形向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格。 16.阴影部分向左移动________厘米,就可以使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17.物体平移后________不变,改变的是________。 18.在所学的图形中,________有1条对称轴,________没有对称轴。 19.一个图形平移以后,________变了,________没有变。 20.小船向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格;小鱼向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格.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一)第28~36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

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 3.解决问题:剪一剪…………………1课时 4.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电子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感受并体会平移、对称、旋转在拼组图形中的应用。 难点: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 1.出示例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演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 (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 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二)P82——P89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第1课时轴对称 一、教学内容:轴对称P82——P83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2017春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试卷1新人教版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周末作业 填一填 12分 姓名: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二、判断 10分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 三、选择 10分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 B 旋转 C 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 、旋转的呼啦圈 B 、电风扇扇叶 C 、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 )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① A B C D 5.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 下来,能剪出( )个完整的台灯。 A 、1 B 、2 C 、4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12分 □ □ □ □ □ □ □ 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2分 ( ) ( ) ( ) ( ) ( ) ( ) ( )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 ( 8分 ) (1) (2) (3) (4 ) (5) (6) 八.根据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12分) 九.画出来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8分)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三、图形的运动(一) 一、本单元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内容: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课标解读: 在课程实施中,只要求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不要求学生掌握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运动的内容。 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二、本单元教材、学情分析: 单元教材简介: 本单元学习的是第一种图形运动形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运动”。它主要包括: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的起始单元。在课程实施中,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积累学习抽象图形运动的感性经验,也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等)做好铺垫。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

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 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四、单元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辨认轴对称图形、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措施: 1.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3.注意在学习困难处加强引导,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六、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主备人:徐艺参备人:晏红陈炼审核晏红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例1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已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