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设计.doc

第三节河流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岀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和大致形状。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渗透生态文明环境建设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岀的贡献及带來的灾难,了解黃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牛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黃河景观图”、播放“黄河大合唱”歌曲。让学生猜测视屏播放的是哪一条河流?然后学生讲述自已心目中的黄河,再有总结教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根深叶茂的功与过呢?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走进黄河

活动一:自学部分:教师给出问题学牛通过地图找到相应题目的答案。

问题: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及黄河的形状象汉字屮的哪个字?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3、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4、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并指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孟津在哪里?

给出问题,展示相应的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用时3分钟左右。这部分同学们可模仿学习长江來学习完成。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冋答:几字形。

看图2.41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和上中下三游的划分。

学生活动:回答出从黄河源头到河口为上游,河口到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 在黄河上游有湼水洸河,中游有汾河渭河。

设计理念:通过读“黄河水系图J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活动二我眼中的的黄河提出不同观点讨论学习黄河的功与过

(一)黄河之功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看图片课件并读第49面3、4、5段,说一说黄河对屮华民族的贡献。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

教师:教师及时讲评总结并展示在课件上。

(二)黄河忧患

教师讲述:儿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化文明,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为什么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是不是母亲河生病啦?下面我们在坐的各位就不是学生啦,你们是医生专家啦,来为我们母亲治病!

教师把学生分成三大组,让学生读第53面的图2.45分三组说一说黄河的上中下三游各生什么病,为什么会生这种病(有什么忧患)?

学生回答: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教师:及时讲评并作相应课件讲解分析。

学生回答: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师生合作课件展示:探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生回答: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师生合作探究: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师生合作探究: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牛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和污染等问题。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屮国的一次“忧患”。活动三角色思考

(三)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分组讨论:针对黄河上中下三游的忧患我们应该分别采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并结合材料阅读理解根治黄河重在治沙。同时讲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上游与中游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黄河荒漠化水土流失病情加剧。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口的有三:一、

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年: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三、课堂小结:

木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基本地理信息,黄河有哪些功,有哪些过,以及如何治理黄河,短暂的

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报刊杂志或

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

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黄河的状况。

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黄河的治理》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月.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 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材处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我在教材处理时,决定冲破教材

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

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我打算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语言來

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黃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

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

面的教育。

二、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己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取有效

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让学生采用读图、探究、合作、归纳等方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本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情况,我对教学程序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黄河景观图"、播放“黄河大合唱”。让学生猜测视屏播放的是哪一条河流?然后教师讲

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黄河

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來了深重的灾难。那委, 我们应如

何看待黄根深叶茂的功与过呢?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框架进行教学,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给自己和学生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来探究问题,所以,在教学上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Z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程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回答:几字形。

3.看图2.41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三游的划分。.

设计理念:通过读“黄河水系图”,可以让学牛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4•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长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学生回答:①。水量较小。

读图分析黄河水量比长江小的原因。

②黄河含沙量大。

(二)黄河的贡献

学生自读第49面3、4、5段,说一说黃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

这一环节很简单,所以我才用了学生自读探究的方式。

(三)黄河忧患

教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化文明。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

学生回答:有。

教师让学生读第53面的图2.45分三组说一说黄河的上中下三游各有什么忧患。学生冋答: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我设计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突破难点。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枳,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血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教师用动画展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动画讲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突破了难点。

活动:找学生上台画地上河。

这一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表演能力。

探究2:

播放黄河水灾视屏并提出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

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活动屮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和污染等问题。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 重点就是“治沙"。

(四)根治黄河

分组讨论:针对黄河上中下三游的忧患我们应该分别采用什么办法来治理。

学生读图分析黃河各河段的危机和产生危机的原因后,再提岀治理方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牛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年: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黃河的概况,黄河有哪些功,有哪些过,以及如何治理黃河,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网站。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改变黄河的状况。

四、当堂训练: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一课的学习,既是学习黄河这条河流的相关知识,从木课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学习黄河时,重在她的治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出黄河的概况。简单明了,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伸缩性”很大。基于以上两点,如何把握呢?对此,老师做了精心的设计。具体的做法是:将本课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黄河的基本地理信息,第二部分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概况的学习釆用的方法,是教师先将要了解的有关概况,列出提纲并标注要查找的资料及位置,然后山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自学完成。在这一环节中,因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还采用了分组合作教学,即由学长带领木组学员找出老师列出的自学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黄河的忧恵及治理采用的方法,是先小组合作探究出各河段忧患的表现和形成的原因,然后,再探究出治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各种奇思妙想。

经过课堂实践,在本课屮收获很大,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牛都是通过自学探究和小组合作两种方式来突破知识点的,实现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2、随着知识点的变化,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获得了较好课堂教学效果。

3、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及表达探究成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解决、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4、歌曲《黄河大合唱》作为情感教育的手段,恰到好处,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感情。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较多,但缺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在现在的新课程理念下,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2、课堂小结的处理不合适。即不应由教师完成,而应由学生来完成。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将学习权还给学生。

3、教师在处理课堂时间上不够随机应变。在发表见解时,许多学生积极性很高,感染了教师的情绪,结果导致了吋间的把握不够准确,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事情。

另外,课堂屮学生还带给了教师许多启发。作为授课的教师,我被学生想出的独具匠心的办法深深折服。例如: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在讨论下游“地上河'‘的治理办法时,提到除黄河现有的河道外,我们可以再修一条河道轮换使用,当使用其中一条河道时,我们就可以清除另一条河道的泥沙,然后,把这些泥沙保存留着以后修理堤坝。我认为这种办法在生活中不是不可取的。由此我想到,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局限,往往想出的办法比较单一,如果将孩子们的各种奇思妙想收集起来,说不定会带给我们不少的灵感。课堂中类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使教师从中收益匪浅,这应该就是教学相长吧。

所以,以后再上这一节课,我打算: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健全评价机制,除教师的评价外,还要多让学生之间互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枳极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再放开一点,能让学生讲的,教师坚决不讲,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时间上再多让出点给学生发挥,既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更轻松、更愉悦。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课时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能够说出黄河的概况。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1.黄河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黄河风景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再展示一组突出黄河危害的图片或录像,请同学们观看。看完后,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我国黄河的图片或录像,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第50页图2.41黄河流域水系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 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某某省、某某省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某某、某某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3)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4)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某某省、某某省和某某省、某某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对比表”,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多,年径流量却很悬殊,这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与长江比,黄河的年径流量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黄河的含沙量大,黄河在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 (三)黄河的奉献与忧患 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利用多媒体适当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予以补充,主要体现灌溉、发电、旅游、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等方面。出示河套平原和某某平原景观图,在干旱的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誉的某某平原和河套平原。 出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中国地形图。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 学 设 计 小江初中潘强 2019—04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本节教学设计是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按照《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设计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长度、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和大致形状; 2、读图说出黄河的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 3、读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干湿区及气候区。 方法与途径: 1、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 2、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二、教学准备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认真熟悉教材和课标,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我打算尽量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黄河,共同探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知黄河一一黄河的概况(课件呈现,学生答,师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黄河概况 一组: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形状、长度及注入的海洋在图上画出。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图上画出,并说出它们位于那个省。 二组: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并在图上写出简称。 三组:找出黄河重要的支流汾河、渭河在图上画出。 找出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形区并在图上画出。 四组:指图说出黄河流经的主要气候区及干湿地区。 给每个小组3-5分钟通过对教材P49-P51页的阅读进行观察讨论,而后进行交流展示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该部分内容虽为重点知识但相对简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归纳总结,并由同伴进行补充完善,最后由版图形式展示给大家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在学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 【转承】黄河被我们誉为“母亲河”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踊跃回答:炎黄二帝的生活所在地。非常棒!同学们,之所以黄河能成为我们的“母亲河”是因为它为我们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人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详案 一、教学目标 l.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报道、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4.通过对黄河的治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5.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概况篇; 2.奉献篇; 3.忧患篇。 三、教学难点: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四、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活动探讨法 五、教具:黄河多媒体课件及有关报道材料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千古佳句,耳熟能详,那他是否符合地理规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黄河,认识黄河! 【新课讲解】: 1、幻灯片3 黄河全长5464千米,呈“几”字形流淌在我国北方大地上,是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长河! (过渡):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于自己的母亲,老师相信各位都比较了解,比如:你母亲在哪工作?有什么爱好?喜欢什么食物、书籍……扪心自问你知道吗?平时就要细心观察,做一个体贴孝顺的孩子!那对于母亲河你是否也如此了解呢?想不想知道更多? 板书:一、源流概况 2、幻灯片4 黄河之水来自何方?(巴颜喀拉山)奔向何处?(渤海,是我国内海)流向如何?(自西向东)为什么?(地势西高东低)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否正确呢? 3、幻灯片 6 黄河流经哪些省区?请对照中国行政区划图从源头到入海口依次说

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设计.doc

第三节河流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岀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和大致形状。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渗透生态文明环境建设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岀的贡献及带來的灾难,了解黃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牛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黃河景观图”、播放“黄河大合唱”歌曲。让学生猜测视屏播放的是哪一条河流?然后学生讲述自已心目中的黄河,再有总结教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根深叶茂的功与过呢?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走进黄河 活动一:自学部分:教师给出问题学牛通过地图找到相应题目的答案。 问题: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及黄河的形状象汉字屮的哪个字?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3、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4、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并指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孟津在哪里? 给出问题,展示相应的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用时3分钟左右。这部分同学们可模仿学习长江來学习完成。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冋答:几字形。 看图2.41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和上中下三游的划分。 学生活动:回答出从黄河源头到河口为上游,河口到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 在黄河上游有湼水洸河,中游有汾河渭河。 设计理念:通过读“黄河水系图J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_第三节_河流_第3课时_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从图上获知黄河水能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2.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难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一、导入新课 展示黄河景观图片,再播放一段黄河景观视频,配上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教师: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 二、讲授新课 教师:李白曾吟诵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是指哪里?“海”又是指哪里? 学生:“天上”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因为海拔高,故形容为“天上来”,

“海”是指注入的海洋——渤海。 教师:观察图2.41“黄河流域水系”,说说黄河干流像什么字。 学生:黄河干流像一个“几”字。 探究:继续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对照“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各组同学自主查找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及主要的支流。查找后同桌互相交流,展示讨论的结果。 学生1:对照“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可知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学生2:对照“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可知黄河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3:黄河的主要支流有渭河、汾河、湟水、洮河等。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黄河水系图,学生自主绘制,并在空白图中填写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及主要支流。 过渡: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联系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特点,说说黄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1: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学生2:由于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河的含沙量大。 学生3:黄河流经区域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由于有冰块阻塞河道,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往往形成凌汛。 教师: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联系所学的知识,讨论一下黄河的贡献有哪些。 学生1:黄河塑造了一些平原。如上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下游的华北平原。 学生2: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因为黄河上中游流经高山、峡谷,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在黄河上建成了三门峡、小浪底等水电站。 学生3:黄河为沿岸提供丰富的水源,引黄灌溉历史悠久。 过渡:是啊,黄河确实贡献很大!这是它的“利”。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指的是哪些呢? 分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后,自由发言。 学生总结:黄河的忧患主要表现在下游的“地上河”,容易决口泛滥。 小组讨论:“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1: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一遇到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学生2:黄河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流速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人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人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地理中的经济地理(资源和经济)。学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和地形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河流概况。 (2)理解黄河的奉献。 (3)掌握黄河的危害和治理。 2.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 (2)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 1.黄河河源概况; 2.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活动探讨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千古佳句,耳熟能详,那他是否符合地理规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黄河,认识黄河!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自主学习】 学习一:黄河源流概况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山,曲折东流, 最后注入B海。

八年级上册地理《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人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黄河: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2、颂黄河:知道黄河的贡献和作用 3、忧黄河:剖析黄河所面临的问题 4、治黄河:探究如何治理黄河所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2、难点: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登鹳雀楼》、《将进酒》。 师:在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黄河,黄河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让文人们钟情于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板书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师: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呈现本节课学习目标: 1、知黄河: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2、颂黄河:知道黄河的贡献和作用。 3、忧黄河:剖析黄河所面临的的问题。 4、治黄河:探究如何治理黄河所面临的的问题——对症下药。

一、知黄河 师:首先,知黄河,了解黄河的概况,请同学们读课本49-50页图文资料,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比一比,谁完成的更快。(板书) 【自主学习】 读P49——P50图文资料,并完成: 1、在图“黄河流域水系图”描绘黄河干流。 2、黄河发源于高原上的山脉,自向,注入海,是我国第长河。 3、黄河干流源头至入海口依次经过: 青、、、、、、、、鲁。 4、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依次:高原、高原、高原、平原。 5、黄河的主要支流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6、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上游--______--中游--______--下游。 7、黄河主要的水文特征:水量____、汛期____、含沙量____、____结冰期。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理念是按照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现代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包括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队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献以及黄河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本节课既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又是下面学习水资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看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但是这一届学生又是比较 特殊的,基础较差学生生较多。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黄河的长度、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注入的海洋和上、中、

下游的分界点。 (2)掌握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概况,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河的奉献与危害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看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五、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六、教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七、学法指导 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本;在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勤做笔记,读懂地图等。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本节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复习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设计.doc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小江初中潘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读图说出黄河的概况,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河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成就。 2、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地理信息,运用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提出治理的基本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黄河忧患的人为原因的分析,加深环境忧患意识,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黄河的概况、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 难点: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方法:拟人教学法、“闯过”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 手段:多媒体 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同学们,前面我和大家一同学习了祖国的口然环境, 带大

家…同游览了祖国的名山秀水,今天我要带大家一同认识一位你们认识但又不太熟悉的一位母亲,是谁呢?大家看OOOOOO 教师引导: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母亲?(学生发言) 课件转乘:很抱歉!想了解黄河母亲?必须闯过五关! 二、讲授新课 用拟人法吧黄河称为母亲,并以闯过的模式进行教学: 第一关:母亲独白篇(黄河的概况) 猜谜语:(主要通过四句顺口溜來表达出來) 来自神圣处:(引出黄河的源头,再让学生进一步读地形图分 析黄河的流向及注入哪个海) 不走寻常路:(引导学生读图,引出1、黄河的“几”字型我 国的第二长河2、途径省区之多3、途径地形区 之广)4、路经的干湿地区 神龙四手足:(引导读图,引出四条主要支流) 三段分界处:(引导读图,引出上、中、下游分界点) 第二关:母亲自豪篇(黄河的贡献) 课件展示:反映黄河五大贡献的组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 后总结黄河奉献的顺口溜,学生齐读: 儿女都说我五好,文明发祥有功劳 壶口旅游创丰收,塑造华北灌河套。 水能丰富水电多,我的奉献要记牢!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中第3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河湖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贡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技能目标: 力求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四.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五.教学准备: 黄河多媒体课件、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材料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引入新课 讲述: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中有这样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黄河的概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黄河的概况。自主学习:读图册P14“黄河流域”图,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记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3.标记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4.标记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桃花峪在哪里? 通过读“黄河流域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长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阅读教材P49第二自然段和P51第一自然段内容,对比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有哪些?读图(干湿地区分布图和降水图)分析黄河水量比长江小的原因是什么?(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所以水量较小)②黄河含沙量大。探究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是什么?(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 学习了黄河的概况,我们知道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本上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观察我国母亲河对我们的贡献。思考为什么提到黄河,咱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母亲河”?她对中华民族做了哪些贡献呢?使人们对她有这么高的评价。学生朗读P49第3、4、5段,说一说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说明,总结黄河的贡献有一下几点: ①中华民族发祥地②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③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直观材料,模拟地理过程,创设地埋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成个性化课程,教会学生有效地处理信息,保持地埋学习可浓厚兴趣。这里结合我个人的教育实践,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的融合的简单方法和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中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河流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但是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 二、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科学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黄河并不陌生,从所接触的诗文、电影及有关的歌曲中,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能根据地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长度、年径流量、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能分析黄河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忧患。 2.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2)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原因的分析和黄河断流的情况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的现状及黄河的危害,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宜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教学程序 (一)播放视频,激趣引入 播放黄河录像,将《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以雄壮的黄河景象导入课题。

优秀教学设计(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开发区高建波.doc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烟台开发区五中高建波 教材分析 关于黄河,课程标准主要有如下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认为,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黄河Z所以对人类产生了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影响是其水文特征起了关键作用,而其水文特征又主要是由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决定的。所以,我们皿该引导学生从河流所处的自然环境出发探究河流的水文特征,然后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提出开发与治理方向。 为了达成以上日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黄河流域水系图、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区示意图、黄河的忧患图等地图资料以及文字图片资料。我认为这些资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黄河概况和说出黄河对人类有利或者不利影响,但是要理解黄河为什么会对人类产生这样的影响会有困难。为了有效突破难点,我给学生补充了屮国地形分布图、屮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屮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黄河备河段流最图等地图和图表资料;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又增加了黄河水电站分布图、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屮国干湿区分布图、延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等地图、图表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深刻体会黄河的功与过,更好地提升情感,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屮国河流基木概况,所以学生对中国的河流已经有所了解。学生在学习黄河Z前也学习了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我认为黄河就像长江一样,是我们研究河流的一个典型案例, 河流不同,研究方法应该是相似的。所以,木节课既是对我国河流研究的深入,也是对研究河流一般方法的再次运川和巩固。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探究意识以及自主合作能力,最终掌握认识河流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 运用黄河流域图、屮国地形分布图、屮国年降水最分布图、屮国一月气温分布图等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 根据黄河的水文特征,运用黄河水电站分布图、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区示意图、黄河的忧患图等资料,说出黄河不同河段主要的开发或治理方向。 3. 通过探究黄河不同河段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运用资料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树立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政史地教研组刘敏 一、教学内容: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读图和阅读资料说出黄河的奉献和忧患。 (2)能够解释黄河水患的原因以及探索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图、图片的分析,了解黄河对人类的贡献。 (2)通过对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说出各河段产生的忧患及原因和治理措施。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黄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黄河水患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四、教学难点: 水患的成因。 五、教学准备: 地图册课本PPT 六、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分析河流的基本方法,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2、教法 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计算机辅助教学 3、学法 图文结合、交流合作、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在黄河的根治中,断流和水污染的治理是本节课难点中的难点,

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并布置学生结合我们当地的河流去探究学习,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本节课还突出人文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我们如何去治理,才能使我们附近的河流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等等。这些问题中,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而对教材的重点——黄河的治理部分的教学无论从占用的时间上,还是处理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上都不够充分。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的不到位,还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三节河流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黄河的概况 (绘黄河板图) 黄河的奉献 评价黄河黄河的忧患(关键治沙)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备课时间:2014—10—13 主备人:王洁审核人:吴银霞 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能利用黄河流域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能够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3、能通过读图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位置及分布。 4、了解黄河的奉献 4、能运用黄河忧患图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了解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学习重点: 1、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2、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复习: (一)黄河源流概况: 1、指导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黄河、长江干流流经的四个地形区。 2、指导学生在行政区域图上识记黄河、长江流经的省区。 3、指导学生根据P50地图识记①黄河的发源地、人海口;②两大支流:渭河、汾河,③上、中游分界点:河口、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④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省区。 4、学生读背后,让同桌两人互相说一遍,加强记忆。提问学生,检查落实。 以上内容先有学生复习,提问时播放幻灯片,通过地图识记,加深学生印象。(二)黄河的奉献:学生自读课本49页,回答下列问题 5、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什么平原? 6、黄河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哪一段?在P50地图上找到黄河上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及水电站有哪些? 播放幻灯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奉献”。 二、强化训练题一: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A______ 山,注入B_______海。 2、在山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⑤_____,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⑥_______。 3、黄河发源于_______高原,依次流经______高原___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①_____ 河南的②_______ 。 5、______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 6、两大水利枢纽⑧__________ ,⑨__________ 。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初中地理优秀教案.docx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内容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教材、章节、学时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概况,如:黄河形状特征、发源地、汇入的海洋、长度、经过的省区和地形区、 上中下游分界点、支流等。 2. 理解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掌握黄河各河段开发利用价值。 4. 理解和掌握黄河各河段产生的灾害、原因及其治理方案。 1. 通过动手描出黄河干流,观察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发现黄河形状特征,发源地,汇入的 海洋、流经的省区等,培养学生地图观念,提取提取信息能力。 2. 通过表格数据对比,分析黄河的长度及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过程与 3. 通过观察《黄河流量的年变化曲线》《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 方法 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分布图》等相关材料和数据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4.利用声像资料,图片,数据等,分析黄河各河段产生的灾害,原因及其治理方案,培养信 息搜集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贯彻学习“有用的地理”思 想,并培养和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内容 内容分析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是自然环境中河流部分的一 个个案。从人地关系看,本节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一一黄河和人类的关系,探索黄河的水文特征和黄 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从内容选材上看,本节是在 了解我国河流的基础上按照“不求系统,突出个案”的设计思路,重点讲述了黄河,做到了点面结合。 所属学科初中地理 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 知识与 技能 态 价 感与观 情度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黄河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自主学习,查阅地图、文字素材,完成学习任务,概括和理解黄河在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以及如何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河流知识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所以,本课时主要以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为主,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运用资料和已经掌握的地理读图技能、地理分析方法,掌握黄河的水文状况和各河段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开门见山 教师:关于黄河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切换幻灯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朗诵诗词。 教师:这句诗词描述的是黄河的哪个特征? 学生回答预设:源头和入海口。 教师:回答得很贴切,我们首先来找一下诗句中的“天上”和“海”。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讲授新课──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和相关文字资料,了解黄河水文特征 教师:(切换幻灯片)参阅黄河流域水系图和文字资料,在空白图上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阅读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回答预设:诗句中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海”指的是渤海。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镇,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桃花峪。黄河干流主要流经的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是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完成黄河水文状况的学习。】 教师:填图很认真,也很准确。接下来,全班同学按照方位,分成三组,分别代表黄河的上、中、下游,了解每个河段的特点。每个组要完成2个学习任务,在班上汇报并与其他小组交流。为

鲁教版七上地理试卷《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主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题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教学内容。它上承中国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本节内容作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姊妹篇,继续贯彻河流与人类的关系这一主线,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材一方面提到了黄河的奉献,如水能资源及其开发,引黄灌溉等,另一方面提到了黄河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黄河的泥沙问题、地上河、凌汛等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二、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学生通过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从知识上来说,在前面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的基础上,对黄河的基本概况学习难度不大,但学生对于黄河水土流失的原因、“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学习,在活动提高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地图、图片以及音像资料的分析,能够说出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学会分析河流的一般方法,提高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本节课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使学生的交流展示更加直观形象,如在地图上做标注、边画图边讲解、练习学习等,增强了互动,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2、围绕教学重难点,制作了微课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如黄河水土流失的原因、地上河的成因等,突破教学重难点。微课程的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