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6)

第2课时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1.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电功、电功率的比较

(1)纯电阻电路:电功W =UIt ,电功率P =UI ,且电功全部转化为电热,有W =Q =UIt =U 2

R t

=I 2Rt ,P =UI =

U 2R

=I 2

R . (2)非纯电阻电路:电功W =UIt ,电功率P =UI ,电热Q =I 2Rt ,电热功率P 热=I 2R ,电功率大于电热功率,即W >Q ,故求电功、电功率只能用W =UIt 、P =UI ,求电热、电热功率只能用Q =I 2Rt 、P 热=I 2R . 2.电源的功率和效率 (1)电源的几个功率 ①电源的总功率:P 总=EI . ②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 内=I 2r . ③电源的输出功率:P 出=UI =P 总-P 内. (2)电源的效率η=P 出P 总×100%=U

E ×100%.

3.交流电的“四值”

(1)最大值E m =NBSω,电容器的击穿电压指最大值. (2)瞬时值(从中性面开始计时)e =NBSωsin_ωt . (3)有效值: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E =

E m

2

;非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必须根据电流的热效应,用等效的思想来求解.计算交流电路的电功、电功率和测定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都是指有效值.

(4)平均值:E =n ΔΦ

Δt ,常用来计算通过电路的电荷量.

4.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

(1)功率关系:P 入=P 出. (2)电压关系:U 1U 2=n 1

n 2

.

(3)电流关系:只有一个副线圈时I 1I 2=n 2

n 1

.

1.直流电路动态分析方法

(1)程序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从阻值的变化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定R 总的变化情况,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I 总和U 端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判断各部分的变化情况. (2)结论法——“串反并同”:

“串反”:指某一电阻增大(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增大).

“并同”:指某一电阻增大(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减小).

2.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的分析技巧

(1)变压器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2)远距离输电问题分析的关键是求中间回路电流的大小.

1.直流电路动态分析方法

(1)程序法;(2)“串反并同”法;(3)极限法.

2.电容器的特点

(1)只有当电容器充、放电时,电容器支路中才会有电流,当电路稳定时,电容器所在的支路相当于断路.

(2)电路稳定时,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同支路的电阻相当于导线,电容器的电压为与之并联的电阻两端的电压.

1 (2019·江西赣州市上学期期末)如图1所

示,汽车蓄电池与车灯、启动电动机组成的电路,蓄电池内阻为0.05 Ω,电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只接通S 1时,电流表示数为10 A ,电压表示数为12 V ,再接通S 2,启动电动机时,电流表示数变为8 A ,则此时通过启动电动机的电流是( )

图1

A .2 A

B .8 A

C .50 A

D .58 A 答案 C

解析 只接通S 1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U +Ir =12 V +10×0.05 V =12.5 V ,R 灯=12

10 Ω=1.2 Ω,再接通S 2后,流过电动机的电流为:I 电动机=12.5-8×1.20.05 A -8 A =50 A ,故选C.

拓展训练

1 (2019·湖北武汉市四月调研)2019年3月

19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宣称已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据介绍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 000倍.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ρ的倒数,即σ=1

ρ.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材料的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强

B .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 .电导率的单位是1

Ω·m

D .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无关 答案 C

解析 材料的电导率越小,电阻率越大,则其导电性能越弱,选项A 错误;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形状无关,选项B 错误;根据R =ρL S ,则σ=1ρ=L RS ,则电导率的单位是m Ω·m 2=1

Ω·m

选项C正确;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则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有关,选项D错误.

拓展训练

2(多选)(2019·广东珠海市质量监测)如图2所示,直流电路中,R1、R2是定值电阻,R3是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增强而减小.当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板间的M点的带电液滴恰好能保持静止.现用强光照射电阻R3时()

图2

A.电源的总功率减小B.A板的电势降低

C.液滴向上运动D.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

答案CD

解析电路稳定时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等于R1两端的电压,当用强光照射光敏电阻R3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电流增大,电源的总功率P=EI变大,R1两端间的电压增大,电容器的电压增大,板间场强增大,带电液滴所受的电场力增大,液滴向上运动,故A错误,C正确;电容器的电压增大,电容不变,由Q=CU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故D正确;由于电路中的电流增大,R1两端的电势差增大,又因为R1下端接地,电势为零,所以R1上端电势增大,A板的电势也增大,故B错误.

2(2019·山东枣庄市上学期期末)如图3甲所示,一个简单的闭合电路由内、外两部分电路构成.已知内电路的电源是一个化学电池,电池的正、负极附近分别存在着化学反应层,反应层中非静电力(化学作用)把正电荷从电势低处移到电势高处,在这两个地方,电势会沿电流方向“跃升”.这样整个闭合电路的电势高低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各点位置的高低表示电路中相应各点电势的高低,D点的高度略低于C点.若减小外电路电阻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C、D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将变大

B.A、D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和C、B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之和将变小

C.A、B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不变

D.在电子从A点经D、C移动至B点的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变大

答案 A

解析因电动势不变,减小外电路电阻R,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内电压变大,外电压减小,A、B两点的高度差为外电压,减小;C、D两点高度差类似于内电压,变大,故A正确,C错误;A与D,C与B高度差的总和为电动势,故应不变,故B错误;电子从A处经D、C至B处,非静电力做功W=Eq,不变,故D错误.

拓展训练

3(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2月联考)小雷同学家里购买了一款扫地机器人,如图4所示,小雷同学仔细检查了这个新扫地机器人,发现铭牌上标有如表所示数据,则该扫地机器人()

图4

主机基本参数

A.额定工作电流为0.25 A

B.充满电后正常工作的时间为2.5 h

C.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总电荷量为18 720 C

D.以额定电流工作时每小时消耗能量为55 J

答案 C

解析由铭牌知,扫地机器人工作的额定电压为14.4 V,额定功率为55 W,则额定电流I=55

14.4 A≈3.82 A,每秒钟消耗能量W=Pt=55 J,A、D错误;根据电池容量5 200 mA·h知,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总电荷量Q=5.2 A×3 600 s=18 720 C,充满电后正常工作的时间t=5 200×10-3 A·h

3.82 A≈1.36 h,B错误,C正确.

3(多选)(2019·山东淄博市3月模拟)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若穿过某截面的磁通量为Φ=Φm sin ωt,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ωΦm cos ωt .如图5所示,竖直面内有一个闭合导线框ACD (由细软弹性电阻丝制成)端点A 、D 固定.在以水平线段AD 为直径的半圆形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设导线框的电阻恒定,圆的半径为R ,用两种方式使导线框上产生感应电流.方式一:将导线上的C 点以恒定角速度ω1(相对圆心O )从A 点沿圆弧移动至D 点;方式二:以AD 为轴,保持∠ADC =45°,将导线框从竖直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ω2转9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 .方式一中,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B .方式一中,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 1=BR 2ω1cos ω1t

C .两种方式中,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相等

D .若ω1=ω2,则两种方式电阻丝上产生的热量相等

答案 AB

解析 方式一中,导线框中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选项A 正确;第一种方式穿过回路的磁通量Φ1=BR 2sin ω1t ,所产生的电

动势为e 1=ω1BR 2cos ω1t ,选项B 正确;根据q =ΔΦR

可知两种方式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不相同,则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不相等,选项C 错误;第二种方式穿过回路的磁通量Φ2=BR 2sin ω2t ,所产生的电动势为e 2=ω2BR 2cos ω2t ,则两种方式所产生的正弦交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之

比为E 1E 2=ω1ω2,时间满足ω1t 1ω2t 2=180°90°=21,若ω1=ω2,根据Q =E 2R t 可知,Q 1Q 2=2ω1ω2=21

,故D 错误.

拓展训练

4(多选)(2019·河南普通高中高考模拟)一浮桶式波浪发电灯塔的原理如图6甲所示,浮桶内的磁体由支柱固定在暗礁上,内置线圈与R =15 Ω的灯泡相连,随波浪相对磁体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且始终处于磁场中,其运动速度v =0.8πsin (πt) m/s.浮桶下部由内、外两密封圆筒构成(图中阴影部分),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匝数N=100的圆形线圈所在处辐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恒为B=0.2 T,线圈的直径D=0.4 m,总电阻r=1 Ω.取π2=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

A.线圈中产生电动势的瞬时值为e=64sin (πt) V

B.灯泡中电流的瞬时值为i=4sin (πt) A

C.灯泡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30 2 V

D.灯泡的电功率为240 W

答案ABC

解析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

E max=NBl v max

l=πD

联立得:E max=πNBD v max=π×100×0.2×0.4×0.8π V=64 V

则波浪发电产生电动势e的瞬时表达式:e=E max sin (πt)=64sin (πt)V,故A正确;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e

R+r

=4sin (πt) A,故B正确;

灯泡电流的有效值为:I=4

2

A=2 2 A,则灯泡电压的有效值为:U=IR=22×15 V=30 2

V,故C正确;

灯泡的电功率为:P=I2R=(22)2×15 W=120 W,故D错误.

1.理想变压器动态分析的两种情况

(1)负载电阻不变,讨论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随匝数比的变化情况.

(2)匝数比不变,讨论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随负载电阻的变化情况.2.理想变压器问题分析技巧

(1)根据题意分清变量和不变量;

(2)弄清“谁决定谁”的制约关系.对电压而言,输入决定输出;对电流、电功(率)而言,输出决定输入.

3.远距离输电问题的解题关键

(1)整个输电线路由三个回路组成,回路间通过变压器建立联系.

(2)关键是通过分析,利用题目条件,首先求出中间回路的电流.

4 (多选)(2019·安徽宣城市第二次模拟)有一种理想自耦变压器的构造如图7所示,线圈a 、b 绕在一个圆环形的铁芯上,转动滑动触头P 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图中电阻R 1、R 2、R 3和R 4的阻值分别为10 Ω、

5 Ω、10 Ω和10 Ω,电压表为理想交流电表,U 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滑动触头P 处在线圈a 、b 的中点.开关S 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7 V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7

A .正弦交流电压源U 的峰值为35 V

B .开关S 断开时,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5 V

C .开关S 闭合时,通过电阻R 4的电流为0.7 A

D .开关S 闭合时,电阻R 2和R 3消耗的电功率相等

答案 BC

解析 开关S 闭合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 1的电流为I 1=U V R 1

=0.7 A ,根据电流之比等于匝数的反比可知副线圈的电流为I 2=1.4 A ;R 3和R 4并联后与R 2串联的电阻为10 Ω,可知

副线圈的电压为U 2=14 V ,根据电压之比等于匝数之比可知原线圈的电压为U 1=28 V ,正弦交流电压源U =U V +U 1=35 V ,正弦交流电压源的峰值为35 2 V ;通过电阻R 4的电流为12I 2=0.7 A ;电阻R 2消耗的电功率P 2=I 22R 2=9.8 W ,电阻R 3消耗的电功率P 3=(12I 2)2R 3=4.9 W ,故选项C 正确,A 、D 错误;开关S 断开时,R 3和R 2串联的电阻为R 23=15 Ω,设副线圈的电流为I 2′,则副线圈的电压为U 2′=I 2′R 23,根据电流之比等于匝数的反比可知原线

圈的电流为I 1′=12I 2′,所以原线圈的电压为U 1′=U -I 1′R 1=U -12

I 2′R 1,根据电压之比等于匝数之比可得U 1′=2U 2′,联立解得副线圈的电流为I 2′=1 A ,理想电压表的示数

为I 1′R 1=12

I 2′R 1=5 V ,故选项B 正确. 拓展训练

5 (2019·陕西汉中市第二次教学质检)有4个完全相同的灯泡连接在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源输出电压U 恒定不变,如图8所示.若将该线路与交流电源接通,且开关S 接在位置1时,4个灯泡发光亮度相同;若将开

2020高三物理高考精品专题讲座: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2020高三物理高考精品专题讲座:库仑定 律电场强度 静电场是十分重要的一章,本章涉及的概念 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的基础, 是高中物理 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关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是 专门重要的.近几年高考中对库仑定律、电荷守 恒、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容等 知识的考查,通常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差 不多概念、差不多规律的明白得,难度不是专门 大,但对概念的明白得要求较高.本章考查频率 较高且难度较大的是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这两个内容.专门在与 力学知识的结合中巧妙的把电场概念、牛顿定 律、功能关系等相联系命题,对学生能力有较好 的测试作用,纵观近5年广东高考题,差不多上 每年都有大题考查或选择题考查,相信在今后的 高考命题中仍是重点,命题趋于综合能力考查, 且结合力学的平稳咨询题、运动学、牛顿运动定 律、功和能以及交变电流等构成综合题,来考查 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咨询题 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不容忽视. -电荷守恒定律〔三种起电方式 / 『点电荷与元电荷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示皮管 J 加速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偏转 、考纲要求 内 电场 库仑定律* 描述电场力的 性质的物理量 描述电场能的 性质的物理量 电荷的储存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电场力 电势差 电势 等势面 电势能 定律内容及公式 F k Q q r 定义式 E = F/q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 E=kQ/r 2 应用 大小 匀强电场的场强 E=U/d 方向 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Qq 〔真空中点电荷〕 r F=qE 〔任何电场〕、 U AB W AB q U AB 0那么A U AB 电场力的功W 电容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及特点〕 qU 第1讲库仑 定律电场 强度 ★考情直播 1 ?考纲解读 电荷 1. 物质的电结构、 守恒 2. 静电现象的讲明 3. 点电荷 4. 库仑定律 5.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 场强 6. 电场线 7. 电势能、电势 8. 电势差 9.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 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0.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 场中的运动 11. 示波管 12. 常用的电容器 13. 电容器的电压、电 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I I I n n I I n I

高中物理专题讲座

高中物理专题讲座 第二讲 能和功 一 能量、功和功率 1 能量(E ):物体有做功本领的物理量。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运动形式,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能量形式。如:机械能、内能、电磁能、核能等等。当运动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并保持守恒。这是能量最本质的特征,是自然界中一个普遍规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的单位:焦耳(J ) 能量是个标量,也是个状态量! 2 机械能 1)动能(E K ):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大小: 2)势能( E P ):当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时,由于物体间相对位置不同而具有的能。 A.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而产生的。 大小: 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它的大小与零参考面的选择有关。 重力是个保守力,重力对物体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起始与终点的高度差有关。 B.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中学阶段不讨论弹性势能的大小) 3)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机械能 E= E K + E P 3. 功(W ):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功是力的作用的一种积累效应(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若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产生了位移S ,则力F 做的功为 功是标量,又是个过程量!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 A.若斜面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块没有做功 2 2 1mv E K = mgh E p =的夹角 与是式中S F FS W αα cos =

B.若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块做功mgs C.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 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体做功mas D.若斜面向下以加速度a 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体做功m(g+a)s 分析: 以物块m 为研究对象,物体受三个力作用——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若物块与斜面一起向右匀速移动,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而物块的位移水平向右,所以斜面对物块没有做功——A 正确; 若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大小为mg ,所以斜面对物体做功mgs ——B 正确; 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 运动,斜面对物块作用力的竖直分力与重力平衡,水平分力所产生的加速度为a ,所以有W=mas ——C 正确; 若斜面向下以加速度a 运动,有mg-F=ma ,则F=mg-ma ,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斜面对物块做功W=-Fs =-m(g-a)s 。 例2: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1 ,经过时间t 后撤去F 1 ,立即再对它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 2 ,又经t 秒后物体返回到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力F 1和F 2对物体做功之比为多少? 分析:由条件可知F 1 : F 2 =1:3 而二力作用所对应的位移大小相等S 1 = S 2 所以二力做功 W 1 : W 2 =1:3 小结1:在计算功时,一定要搞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并且力对物体做功多少只由F 、S 、a 这三个因素决定,跟物体运动的性质无关。 例3:如图所示,把绳子的一端A 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B 绕过动滑轮后,用力F 竖直向上拉动,不计绳子和动滑轮的质量,且物体质量m=4千克,拉力F=20牛,斜面倾角q =30°,物体在拉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上滑动2米,则拉力F 所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解法一: 解法二:以物体为研究对象 W=T s + T s cos600而 F = T 因此 W=FS(1+cos600 ) =60J 小结2:当恒力作用在不计质量的绳子上,则恒力做的功可用力与力方向上作用点的位移来计算,也等于轻质绳对物体做的功。 4.功率(P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A B 30 60 F 0'30cos Fs W =0 '30cos 2s s =0230cos 2s F W ∙=∴J 60=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电磁感应 第6节 互感和自感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2-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

第6节互感和自感 1.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互感,互感的过程 是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 2.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它本身激发出 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是阻碍线圈自身电流的变化。 3.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为E =L ΔI Δt ,其中L 为自感系数,它与线圈大小、形状、圈数,以及是否有铁 芯等因素有关。 4.当电源断开时,线圈中的电流不会立即消失,说 明线圈中储存了磁场能。 一、互感现象 1.定义 两个相互靠近的线圈,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产生的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2.应用 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变压器、收音机的“磁性天线”就是利用互感现象制成的。 3.危害 互感现象能发生在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在电力工程和电子电路中,互感现象有时会影响电路正常工作。 二、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

1.自感现象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变化的磁场在它本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2.自感电动势 由于自感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3.自感电动势的大小 E =L ΔI Δt ,其中L 是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单位:亨利,符号为H 。 4.自感系数大小的决定因素 自感系数与线圈的大小、形状、圈数,以及是否有铁芯等因素有关。 三、磁场的能量 1.自感现象中的磁场能量 (1)线圈中电流从无到有时:磁场从无到有,电源的能量输送给磁场,储存在磁场中。 (2)线圈中电流减小时:磁场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化为电能。 2.电的“惯性” 自感电动势有阻碍线圈中电流变化的“惯性”。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两线圈相距较近时,可以产生互感现象,相距较远时,不产生互感现象。(×) (2)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互感现象是有害的,有的互感现象可以利用。(√) (3)只有闭合的回路才能产生互感。(×) (4)线圈的自感系数与电流大小无关,与电流的变化率有关。(×) (5)线圈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自感系数L 有关,反过来,L 与自感电动势也有关。(×) (6)线圈中电流最大的瞬间可能没有自感电动势。(√)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如何理解互感现象? 提示:互感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它不仅发生于绕在同一铁芯上的两个线圈之间,而且可以发生于任何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 (2)断电自感现象中,为什么有的灯泡逐渐熄灭,有的灯泡闪亮后再逐渐熄灭? 提示:断电前,流过灯泡的电流I 1取决于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灯泡自身的电阻,断电后,流过灯泡的电流取决于线圈中的电流,设线圈中电流断电前为I 2,断电后逐渐减小,则灯泡

高中高三物理专题讲座科技问题

然顿市安民阳光实验学校高中高三物理专题讲座新科技问题 一、特别提示 物理学中几乎每一重要的知识块,都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例如:圆周运动与GPS 全球定位系统;万有引力与宇宙探测;光的反射、折射与激光光纤通信;电场与静电的防止和应用;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列车;原子核与核技术的应用;激光全息技术等。 物理学与自然和生活的联系更是丰富多彩,如:天气变化、交通工具、体育运动、家庭电器、医疗设备等等,都离不开物理知识。近几年的高考越来越强调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关注与生活实际、现代科技的联系。 二、典型例题 例1 两个人要将质量kg m 100=的货物装进离地面离m h 1=的卡车车厢内,他们找到一个长为L=5m 的斜面,但是没有其他更多可借助的工具。假设货物在接触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阻力恒为货物的重力的0.12倍,两人的最大推力各为800N ,他们能否将货物直接推进车厢?你能否帮他们将此方案加以改进,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10(2s m g 取 评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试题既考查对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 两个人的最大推力为N F F m 16002== 货物所受摩擦力始终为N G F f 120012.0== 又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N L mgh mg F x 2000/sin ===θ 由于x f m F F F +<,故两从不可能直接将货物推上斜面。 注意到f m F F <,我们可以让货物先在水平面上作匀加速运动,使货物在滑上斜面之前已经获得速度,然后匀减速滑动斜面顶端。 设货物在水平面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距离为s ,在此运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ma f F m =-,则货物在水平面上作加速运动所获得的速度为 s a v 12=。 货物滑上斜面后作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2a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a F f F m m =-+,其中x F 为货物重力的下滑分力,L Gh G f x /sin ==α 要使货物恰好能滑到顶端,则有L a v 22=。 所以,货物在水平面上加速的距离应为)/()()/(12f F L F f F L a a s m m x --+==,代入数据即可求得m s 20=。 故可设计方案为:两人用最大推力使货物在水平面上至少滑行20m 后再推物体滑上斜面。 应该指出,可行的方案有很多种。例如两人可用F=1600N 的推力在水平面上加速滑行更大的一段距离以后再用较小的推力将货物推上斜面,也可以用1200N

06高中物理奥赛-第六讲热学

知识要点:原子和分子的量级。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分子力。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温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流体分子运动的特点。表面张力系数。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熔解和凝固。熔点。熔解热。蒸发和凝结。饱和汽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固体的升华。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传导、对流和辐射。热膨胀和膨胀系数。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注意分子体积和分子所占据空间的区别) 对于分子(单原子分子)间距的计算,气体和液体可直接用3分子占据的空间,对固体,则与分子的空间排列(晶体的点阵)有关。 【例1】如图所示,食盐(N a Cl )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的白色圆点表示)和氯离子(图中的黑色圆点表示)组成的,离子键两两垂直且键长相等。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为 58.5×10-3kg/mol ,密度为2.2×103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mol -1,求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之间的距离。 解析:题意所求即为图中任意一个小立方块的边长(设为a ) 的2倍,所以求a 成为本题的焦点。 由于一摩尔的氯化钠含有N A 个氯化钠分子,事实上也含有2N A 个钠离子(或氯离子),所以每个钠离子占据空间为 v= A mol N 2V 而由图不难看出,一个离子占据的空间就是小立方体的体积 a 3,即 a 3 =A mol N 2V =A m ol N 2/M ,最后,邻近钠离子之间的距离L=2a 【答案】3.97×10-10m 。 思考:本题还有没有其它思路? 答案:每个离子都被八个小立方体均分,故一个小立方体含有81×8个离子 = 2 1分子,所以…(★此法普遍适用于空间点阵比较复杂的晶体结构。) 2、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1)固体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振幅数量级为 0.10A ),少数可以脱离平衡位置运动。液体分子的运动则可以 用―长时间的定居(振动)和短时间的迁移‖来概括,这是由于 液体分子间距较固体大的结果。气体分子基本―居无定所‖,不 停地迁移(常温下,速率数量级为102m/s )。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9.磁场6 圆形边界磁场问题(解析版)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9.6 圆形边界磁场问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8金考卷).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中,以(r,0)为圆心的圆形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y>r的足够大的区域内,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在xOy平面内,从O点以相同速率、沿不同方向向第一象限发射质子,且质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也为r。不计质子所受重力及质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质子 A.在电场中运动的路程均相等 B.最终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均沿x轴正方向 C.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均相等 D.从进入磁场到最后离开磁场过程的总路程均相等 【参考答案】A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和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根据题述圆形磁场的半径与质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相同,从O点以相同的速率沿不同方向向第一象限发射质子,质子经过磁场偏转后以相同的速率平行于y轴射出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到零后反向加速后进入磁场,根据动能定理,在电场中运动的路程均相等,选项A正确;通过分析可知,质子最终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均与原来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由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两次运动轨迹虽然不同,但是两次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之和相同,两次运动的轨迹长度之和相等,所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相等,选项C正确;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等,在磁场区域运动时间相等,由于磁场区域与电场区域之间有非场区,所以质子从进入磁场区域到离开磁场区域的过程中的总路程不相等,选项D错误。

2.(2018云南昭通五校联考)如图,在半径为R=mv0/q B的圆形区域内有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圆形区域右侧有一竖直感光板MN.带正电粒子从圆弧顶点P以速率v0平行于纸面进入磁场,已知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粒子重力不计.若粒子对准圆心射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粒子一定沿半径方向射出 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πm/2q B C.若粒子速率变为2v0,穿出磁场后一定垂直打到感光板MN上 D.粒子以速度v0从P点以任意方向射入磁场,离开磁场后一定垂直打在感光板MN上 【参考答案】ABD 轨迹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故运动时间为:t=T/4,T=, 所以t=πm/2q B,B正确; 若粒子速率变为2v0,则轨道半径变为2R,运动轨迹如图:

高中物理专题讲座_必修二_功和功率专题

专题一.功: ◎知识梳理 1.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公式:W=FScosα,单位:焦耳(J) 1焦耳=1牛·米即:1J=IN·M,功是标量。 关于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做功的两个要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因此,讲功时明确哪个力做功或明确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做功。 ②公式:w=FScosα公式中F为恒力;α为F与位移S的夹角;位移s为受力质点的位移。 ③功的正负:功是标量,但有正负,当O≤α<90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900<α≤180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克服某力做功,取正值)。 ④做功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化,从这点上讲,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但“功转化为能量”,“做功产生热量”等说法都是不完备的。 ⑤功具有相对性,一般取地面参照系,即力作用的那个质点的位移一般指相对地面的位移。 ⑥摩擦力的功,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⑦摩擦力做功与产生势能之间的关系如何? 因两个接触面的相对滑动而产生热能的关系:Q=fs,其中,f必须是滑动摩擦力,S必须是两接触面的相对滑动距离(或相对路程)。由此可见,静摩擦力虽然对物体做功.但由于相对位移为零而没有热能产生。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的功和恒力乙做的功各等于多少? 专题二.动能、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1)动能的定义式: E K=mV2/2,式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率,E K是物体的动能。 (2)动能是标量_: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个标量。动能定义式中的v是物体具有的速率,动能恒为正值。 (3)动能的单位:动能的单位由质量和速度的单位来确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千克·米2/秒2,由于1千克·米2/秒2=1牛1米=1焦,所以动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4)动能具有相对性: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具有不同的速度,因此也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来讲,我们选地面为参照物。 2.势能:由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作用力和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做势能。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等。 (1)重力势能: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中,由于物体与地球间相互作用由它们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的定义式:E p=mgh式中,m是物体的质量,h是物体距所选取的参考水平面的高度。E p是物体相对这个所选取的参考水平面的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有相对性:E p=mgh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也叫做零重力势能面)有关,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必须首先选取零势能面,通常选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面。在实际问题中,零重力势能面可以任意选取。只要选取的参考面与地面平行即可。为了计算上的方便,一般选取初始状态或末了状态所在的水平面为零重力势能面。.

实验6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考点解读)-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全析

实验6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 要点梳理 一、实验目的 1.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巩固和加深对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单摆在偏角很小(小于10°)时的摆动,可以看成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g l T π2=,由此可得224T l g π=。据此,只要测出摆长l 和周期T ,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及铁夹、中心有小孔的金属小球、约1 m 长的细线、停表、刻度尺、游标卡尺。 四、实验步骤 1.让线的一端穿过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做成单摆。 2.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如图所示。 3.用刻度尺测摆线长,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d 或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单摆的摆长(悬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5°),然后放开小球让它摆动,用停表测出单摆完成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 5.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6.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求出几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就是该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7.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数值加以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 1.公式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 和T 代入公式224T l g π=中,求出g 值,最后求出g 的平均值。 2.图像法:由g l T π2=得l g T 224π=作出T 2-l 图像,即以T 2为纵轴,以l 为横轴,如图所示。其斜率k=g 2 4π,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 六、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悬点不固定,球、线不符合要求,振动是圆锥摆而不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振动等。 2.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因此,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不能多计或漏计全振动次数。 七、注意事项 1.选择器材时应选择细而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为1 m 左右。小球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金属球。 2.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应不大于5°。 3.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4.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点位置时开始计时,以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点时计数,要多测几次(如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并用取平均值的方法求周期。 ? 例题赏析 题型一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精)高中物理实验总复习专题讲座

高中物理实验总复习专题讲座 电学部分 一.高考大纲及说明: 二.能力要求 (1)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 (2)会正确使用在这些实验中用过的仪器。 (3)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4)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三.教学内容和思路: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 1、实验仪器的使用: 高考试卷实验部分的第一题往往是针对测量仪器的原理、使用及读数而命题。<<考试说明>>要求会正确使用的电学仪器有: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

动变阻器、电阻箱以及示波器等。 说明: 要熟练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读数规则,不仅要明确其构造、 原理,会读数,还要明确量程的选取规则,正确进行实物连线。 2、读数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如图甲是电压表的刻度盘。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3V 量程,那么电压 表读数为 V图乙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0.6A量程,那么电流表度数为 A 甲乙 归纳:读数的基本原则: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准确值=从仪器上直接读出 估计值=对应最小刻度×最小刻度量程 (电流表、电压表通常采用1/2估读法) 说明:凡仪器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 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凡仪器最小刻度不是10分度的,一般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位,不再往下估读。 例2.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直流10V 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_____V. (2)如果是用直流5mA 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____mA . (3)如果是用×100Ω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______Ω. [解题分析] 由于多用电表的测量项目和量程比较多,而表盘的空间有限,所以并不是各个项目的每个量程都有专门的标度,有些标度就是属于共用标度,如表盘的第二行刻度就是交、直流电压、电流共用的标度。使用直流10V 档测量电 压时,由于直流10V 档没有专门的标度,只能按“0~250”或“0~50”来读数,然后再折算成“0~10V ”的电压,譬如当按“0~50”读数时,将读数乘以0.2即为测量值。 [解] ⑴用直流10V 档测量电压时,按“0~50”的标度来读数为32.5,则测量值为32.5×0.2=6.50V (也可写为6.5V ) ⑵用直流5mA 档测量时,读数方法与⑴中相同,测量值为3.25mA . ⑶指针所指电阻刻度的读数为8.0,乘以欧姆档的倍率,则所测电阻值为 0 1 2 3 0 5 10 15 V 0 0.2 0.4 0.6 0 1 2 3 A

高中物理知识讲座

高中物理知识讲座 李彬 人类今天已经非常轻松地生活在地球上,但是从古老文明走到现代文明,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二者之间跨越的关键,恰恰要取决于人类认识宇宙的深度。尽管有许多史前文明都体现了人类认识宇宙的兴趣,但是在四处广汉三星堆发现的青铜器件,大概是表现得最执着的,这里 的人以鸟为偶像,鸟的眼睛被他们深深的崇拜, 而他们自己的眼睛更被夸张的塑造,通过对眼睛的延长而求索宇宙的向往。400多年前望远镜的发明终于让这个愿望实现了。 1.宇宙的结构、形状和归宿 人们对宇宙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包括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另一种认为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和。《辞海》对宇宙的解释是:宇,空间的总称;宙,时间的总称。这源于《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这就是说,宇宙既包括无限的空间,又包括无限时间的延续。 关于宇宙诞生的理论很多,比较公认的是大爆炸论。在一二百亿年前,我们的宇宙刚刚诞生时,是一个温度极高、压力和物质密度极大的混沌火球(不妨叫它“宇宙蛋”)。所谓物质,只不过是一些光子而已。然后逐渐形成各种基本粒子,成为现在各种物质的构成材料。巨大的压力使宇宙急剧地膨胀(即大爆炸),宇宙温度则因膨胀而逐渐降低,物质凝聚成一团团星系云,星系云又一步步分裂,凝聚成一个个恒星,恒星周围的剩余物质又逐渐凝聚成行星和卫星。这些天体不是分散的,许多恒星聚集成星系,星系又聚集成星系群,进而是星系团、超星系团,还有更大的群体。这些群体也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区域非常密集,形成“宇宙长城”,有些区域非常稀少,形成“宇宙空洞”。宇宙天体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泡沫结构”。 有许多证据表明,宇宙还在继续膨胀。目前我们探测到的最远天体,已超过150亿光年,但那里仍然不是宇宙的尽头,宇宙似乎有无限的空间。不过,多数科学家趋向于认为,“宇宙有限,但无尽头”。因为如果宇宙确实是由大爆炸从“无”膨胀起来的,它不可能是无限的,只能是一个有限的三维空间,就像膨胀的气球总有一个一定的体积,威力巨大的氢弹爆炸总有一个可算出的影响范围一样。但是,宇宙确实没有尽头,我们找不到宇宙的边缘。 科学家们从宇宙的形状上去解开“宇宙有限,但无尽头”之谜。以球形的地球表面来说,从任何一点出发一直往前走,我们找不到地球的边缘,但可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说明二维空间的地球表面没有尽头,但却是有限的。如果宇宙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球体,那么,在这个球体中的任何一点,不管从上下左右前后哪个方向前进,我们找不到边缘,但可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不过,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不一定是一个球体,也可能是轮胎形、克莱因瓶形或其它什么形状。 宇宙今后的发展有两种可能,即继续膨胀下去或到一定时转而收缩。不管哪种发展,都将走向死亡,回复到混饨宇宙蛋的状况。但科学家们不知道宇宙还有多少寿命,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或许是万万兆年吧 2. 宇宙是什么组成的?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间到处充满运动着的各种形态的物质。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大行星。太阳系一共有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除了大行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包括月亮),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这些天体组成了我们的太阳系,它们都是离我们地球较近的,是人们了解得较多的天体。那么,除了这些以外,无限的宇宙空间还有一些什么呢?晴夜,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许多闪闪发光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恒星,就是像太阳一样本身能发光的星球。我们银河系就有1000多亿颗恒星。恒星与恒星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在宇宙空间,有着各种各样的恒星。有的星星很亮,亮度比太阳大上百倍到1万倍,这种星叫巨星,有的星的亮度比太阳亮上万倍到几百万倍,叫做超巨星。亮度小的星叫矮星,有的矮星亮度小到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恒星常常爱好“群居”,天上有很多一对对的星星“紧紧地”靠在一起的,按照一定的规律互相绕转着,科学上称它们为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讲座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讲座 陈敏 欢迎大家成为格致的一员,今天我给大家上物理学习方法讲座。可能不少的同学都听过,高中的物理很难学一说。其实不然,物理学科本身具有无穷的魅力,只要学习时抓住物理学科的特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我坚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得好。要学好物理关键在高一,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形成在高一,高中阶段所学的五中基本运动和解决运动的两大方法(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都是在高一学习。而且,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一必修的内容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对于高一同学,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中物理呢?我想应该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一、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比较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初中学的密度、压强、浮力、简单的机械等知识都是相对独立的; 以高中新课程必修1为例:第2章 运动的描述;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4章 相互作用;第5章 力与平衡;第6章 力与运动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概念和规律更加的严密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找到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到运动学的知识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再如暑假作业第7页第8题选择题: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 作用于B 物体上,使A 、B 一起以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 作用于B 物体上,使A 、B 一起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 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情况下,A 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B .三种情况下,A 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 .①中A 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 在水平方向都受 力但受力不同 D .①中A 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 在水平方向都受 力但受力相同 再如暑假作业第4页第4题选择题: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不甲 乙 v =2m/s 丙 v =20m/s

最新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讲座)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讲座)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讲座) 高中物理怎样学?这是高中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高中物理 老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同学们常常想找到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轻而易举或稍加努力就能掌握好应学的知识。对学习物理更是如此,始终不断地求索,似乎终无所获。其实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但对不同的人又不能采用完全统一的方法,这也就是所谓的学无定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规律,按照其规律及特点去学习去探讨 这就是基本的思想方法。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我想就下列几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首先要知道物理学科是研究什么的,它在社会发展、人类进 步和生产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这样就会帮助你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部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 互作用的学科,它既包含了对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的探索,又对其他自然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如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等。我们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更重要是利用物理知识改造世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跟物理学分不开,如果不是在19世纪中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建立起相应 1

的电磁理论,就不会有发电机、电动机,现在电气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也就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网校,如果没有对气体性质的研究和热学理论的建立,那么应用于飞机、汽车、轮船、拖拉机、机车、坦克等的内燃机也就不会存在。如果至今没有人类出行的交通工具,我们就真正处在封闭状态中,探亲访友,出门旅游,将成为空想。没有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规律,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人类登月更不可能变为现实。进入20世纪物理学更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科学技术的基础。征得中科院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新华社评出的20世纪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十件大事中有两件是与物理学有关的。首件事就是物理学革命,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和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与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一起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概念。20世纪大多数物质文明都是从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个物理基础学科衍生和发展起来的。 另一件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因特网的应用,从目前看计 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越来越广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开始迈向信息社会。 基于以上看法,同学们就会明确物理学研究内容,为什么要学习 物理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家兴趣盎然,摩拳擦掌,准备在物理学的知识海洋中傲游。 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帮助学习者加 深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和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是学好物理课2 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中物理知识讲座

高中物理知识讲座 阿尔山市第一中学 刘波

强化物理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阿尔山市第一中学刘波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实验是物理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新课标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那么,如何强化物理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改实验“观看”为实验“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集中,目的不明确,主次分不清,常常忽略了本质现象,甚至出现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看热闹式的“观看”。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交代实验仪器,装置特点,实验目的和原理之外,更应向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和方法,应教给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并且对每一项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的观察程序和内容,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水平、经验和操作技能上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变简单的“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做测定小灯炮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实验顺序进行观察,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电路图的特点,并及时提出问题,如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实验中电压表与谁并联?调节滑动变阻器后先看什么后看

什么?当灯炮两端电压恰等与其额定电压时它的亮度怎么样?如果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它的功率是大是小,灯的亮度相不相同?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关键时刻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只有边实验、边观察、边思维才能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这样就会把积极思维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中,变“看热闹”为“看门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不少演示实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是很难看得清的,即使看得到,但由于缺少参与意识,往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造能力也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改演示实验为随堂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实验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从而自己去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而且有利于提高实验观察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的全程参与,也增强其主体创造的意识,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难以达到的。例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光在水面发生折射的现象,如果把该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那么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将会由“模模糊糊”转变为“真真切切”。因此,对于那些操作简单、耗时少、易成功、观察能见度较差的演示实验而言,很有必要将其改为分组实验,通过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完成探索任务、增强了创造的体

高中物理电学专题复习知识讲解

专题讲座 高中物理电学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电场 四川省安岳中学刘永辉 电场力的性质(电场强度E) 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1.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元电荷:所带电荷的最小基元,一个元电荷的电量为 1.6×10-19C,是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量。 说明: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皆为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荷质比(比荷):电荷量q与质量m之比,(q/m)叫电荷的比荷 3.起电方式有三种: 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注意:电荷的变化是电子的转移引起的;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接触,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③感应起电——切割B,或磁通量发生变化。④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使物体发射出电子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总数是不变的. 二、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方向由电性决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公式:2 21r QQk F k=9.0×109N·m2/C2 极大值问题:在r和两带电体电量和一定的情况下,当Q1=Q2时,有F最大值。

3.适用条件 (1)真空中; (2)点电荷: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在实际中,当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带电体视为点电荷.(这一点与万有引力很相似,但又有不同:对质量均匀分布的球,无论两球相距多近,r都等于球心距;而对带电导体球,距离近了以后,电荷会重新分布,不能再用球心距代替r)。点电荷很相似于我们力学中的质点。 注意:①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遵守牛顿第三定律②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电量用绝对值代入,作用力的方向根据“同性相排斥,异性相吸引”的规律定性判定。 计算方法:①带正负计算,为正表示斥力;为负表示引力。 ②一般电荷用绝对值计算,方向由电性异、同判断。 三个自由点电荷平衡问题,静电场的典型问题,它们均处于平衡状态时的规律。①“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②中间电荷靠近另两个中电量较小的。③中间点电荷的平衡求间距,两边之一平衡求中间点电荷的电量,关系式为313221qqqqqq或右左中QQQ2。④q1、q3固定时,q2的平衡位置具有唯一性,且与q2的电量多少,电性正负无关。 三、电场 1.存在于带电体周围的传递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媒介物质.电荷间的作用总是通过电场进行的。 电场:只要电荷存在它周围就存在电场,电场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力和能的特性。 力(电场强度);能(磁通量)若电荷不动周围的是静电场,若电荷运动周围不单有电场而且产生磁场,第1课匀强电场——点电荷与带电平板+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场孤立点电荷周围的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①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②能使放入电场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 3.电场可以由存在的电荷产生,也可以由变化的磁场产生。

2022届高考物理(鲁科版)第一轮复习专题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若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高度为h 时 的速度为v ,恒有mgh =12m v 2。故只需借助打点计时器,通过纸带测 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 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 ,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定第n 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 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间隔T 内下落的高度x n -1和x n +1(或用h n -1和h n +1), 然后由公式v n =x n +1+x n -12T 或由v n =h n +1-h n -12T 可得v n (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与低压交流电源(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重物(带纸带夹子)、纸带数条、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器材: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低压电源相连,此时电源开关应为断开状态。 2.打纸带: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 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 (1)若选第1点O 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 =12m v 2来 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 的纸带,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 ,这是由于打点计时器打第1个点时重物的初速度不为零造成的(如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等错误操作会造成此种结果)。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12m v 2B -12m v 2A =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 mm 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以选用。 五、数据处理 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 代入mgh n 和12m v 2n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条件下,mgh n 和12m v 2n 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二:任取两点计算 (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mgh AB 。 (2)算出12m v 2B -12m v 2A 的值。 (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条件下,若mgh AB =12m v 2B -12m v 2A ,则验 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三:图象法 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 验数据作出12v 2-h 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 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六、误差分析 1.本实验中因重物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阻力(如空气阻力、打点计时器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即ΔE k <ΔE p ,这属于系统误差。改进的办法是调整器材的安装,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2.本实验的另一个误差来源于长度的测量,属偶然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O 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的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