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考试总结重点

中医护理学考试总结重点
中医护理学考试总结重点

1阳: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明亮的、溫熱的、功能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阴:静止的、下降的、阴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阳是阴的功能表现,阴是阳的物质基础2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3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就机体而言,升降是机体内部的气机运动形式,而出入是机体与外环境的气机运动形式,升降出入,相互协调运动,才能够保持机体的内部有序稳定和维持着机体和外界的统一。4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三焦、膀。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5脏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6藏象学说研究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以研究探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中心;其二,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脏腑的关系。7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液是神的物质基础,全身血脉都归属于心;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汗为精液化生,精液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8肺朝百脉,辅助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的运行;主治节,是其主要生理功能的概括9脾能统血,是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能摄血。10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润作用,人体阴液根本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温煦作用,人体阳气根本11肾主水主要是靠肾中精气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12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使呼吸均匀和调,反之则呼多吸少,动则甚喘13胆:主决断、助消化(因胆无传化水谷的功能,故又属奇恒之腑)14胃:受纳与腐熟水谷、主降浊15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16大肠:转化糟粕17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18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全身的气化作用19三焦的概念有二,其一为六腑之一;其二为单纯的部位概念。20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21精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人体内肾所藏的精气、脏腑之精、水谷精微、气、血、津液,以及自然界的精微物质。狭义:是指人体肾所藏的精气中的一部分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称为“生殖之精”先天之精的基础注: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生育繁殖及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内的精主要封藏于肾,肾精是生命之根,生身之本22.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水谷之精气、呼吸之气);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脏腑之气前者为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23气的来源:先天之

精气(肾气,下焦);水谷之精气(脾气,中焦);自然之

精气(肺气,下焦)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是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基础,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

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气的升降出入

运动的协调,称作“气机调畅”24气化,是指气的正常运

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变化。25元气“原气”、“真气”,

无处不到?主要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

“大气”

合后而成?分布:聚集于胸中,上出喉咙,

咙,促进肺呼吸(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

气血(心搏的强弱和节律,肢体的活动和寒温)27营气

于营养,又称“荣气”。与血关系密切,可分而不可离,

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②化生血液28卫气

对而言,故又称“卫阳”?生成:①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中“剽疾滑利”活动力最强的部分②经肾的激发,赖肺的

宣发③卫气本源于下焦,滋生于中焦,升发于上焦。?分

布:散于周身肌表?功能:①护卫肌表,抵御外邪②温煦

脏腑,润泽皮毛③调节肌腠的开阖,控制汗液的排泄,维

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9血(1)生成:水谷精微所化成的

营气和津液(主要)、精可化血(2)循行:①心气的推动

②肺气的宣发(宗气)③脾气的统摄④肝气的疏泄,通畅

气机,协调气血运行⑤脉道通利,血流充盈(3)功能:具

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血是神的主要物质基础30

津液的功能:滋润和濡养;化生血液;调节自身代谢的过

程,排出代谢的废物31神(1)概念:(广义)机体的生命

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得精神活动(2)生成:以

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生来之精是神的基础,后天的

精气给神以给养(3)作用:心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指挥和

调控中心32.气与津液: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血与津液:津血同源。精与气血:精能化气,

精能生血气血均能生精3精、气、血、津液是神的物质

基础,神是精、气、血、津液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的外在

表现34“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是经脉别出的分

支;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经脉包括十二经脉

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筋、十二经别、

十二皮部35经络的生理功能是:运行气血、营养脏腑功能;

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揆理阴阳,维持机体平衡36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

侧和胸腹,上肢的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的内侧为

足三阴经。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

躯干,上肢的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的外侧为足三阳

经。37.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

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

阴经从足走腹胸。38手阳明大肠经上接手太阴

肺经,向下接与足阳明胃经39手三阴肺、心包、心;手

三阳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阴脾、肝、肾;足三阳胃、

有蓄积和渗液的作用41督脉、任脉、冲脉三脉均起于胞中,

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①任脉行于胸腹部正中,上

抵颌部,能总认一身阴经,“阴脉之海”②督脉行于腰背正

中,上至头面,能总督一身阳经,“阳脉之海”③冲脉并足

少阴挟脐而上,环绕口唇,十二经脉均来汇聚,故称为“十

二经脉之海”,也称“血海”④带脉统束纵行诸经⑤阴维脉

与六阴经相联系,至咽喉与任脉会合,主一身之里;阳维

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主一身之表。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

之阴阳⑥二跷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共同调节肢体的运

动和眼脸的开阖功能42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六种致病因素。①正常位六气,六气反常或正气不足抵抗

力下降时,六气成为致病因素称六淫②内风、内寒、内湿、

内燥、内火,称“内生五邪”特点:①外感性②季节性③

区域性④独立性与相兼性⑤转化性43湿性粘滞黏腻、停

滞。?证候,如舌苔垢腻,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滞涩不畅

?病程,湿邪不易速去,病程较长,迁延难愈44胃喜湿恶

燥;脾喜燥恶湿45七情中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

肺、恐伤肾。情志病中,以伤及心肝脾为多见46痰:稠厚

①在头:眩晕、昏冒②在咽:梗塞,如有异物③在心:

心悸、神昏、癫狂④在肺:咳喘、咳痰⑤在胃:恶心、

呕吐⑥在四肢:麻木疼痛⑦在筋骨:阴疽、瘰疬⑧在胸

胁:胁背作痛.饮:清稀溢饮(肌肤)悬饮(胸胁)支

饮(隔上)47淤血的证候特点:疼痛、肿块、紫绀、出血、

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形成:气虚、气滞、血热、血寒,

跌扑损伤,离经之血48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

行血等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芳香气

味的药物,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的作用。?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伤气阴,故气虚、阴(津)亏,表虚多汗不能用49甘:能补、能缓、能和,既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中毒解救?淡味附于甘,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作用?甘味多腻滞,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勿用甘味滋补,“中满忌甘”。呕吐患者及酒家忌甘50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敛汗、敛气、止泻、涩精、缩尿、止带、止血等作用。?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所致诸证?涩味附属于酸,收敛固涩,但有不同,如酸具有生津开胃、酸甘化阴等时涩味所不具备的注意:酸能敛邪,故为实邪者勿用。51苦: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降泄、泻下或燥湿,或坚阴作用?泄:通泄、降泄、清泄,如大黄通下泻火,杏仁降气平喘,栀子清热泻火?燥:燥湿,用湿证,有苦寒燥湿、苦温燥湿,黄连苦寒用于湿热证,苍术苦温用于寒湿证?坚阴:通过泻火达到存阴的目的(非补阴)?苦味药多用于治疗热证,火证、咳喘、便秘、湿证、阴虚火旺、呕恶等?注意:因苦能燥湿,易伤阴津,阴津不足者不宜用51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等病症?咸味还能入肾补肾,补肾壮阳益精?咸又入血,如犀角、玄参味咸入血分而有凉血的作用。?泻下或润下通便及具有软坚化结的药物多具咸味。总结: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的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气味相近,性能相近?气同味异,功能不同?气异味同,功效有别?一气多味,作用广泛中药配伍⒈相须:性能、功效类似配合应用,增强原有的疗效。石膏配知母使石膏清热泻火之力增强⒉相使:性能功效有共性、而以某些药物为主,另一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连配木香治疗湿热泻痢(木香调中行气止痛为辅,可以增强黄连的功效)⒊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⒋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的毒⒌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降低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⒍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二、组方原则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⒈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⒉臣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⒊佐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用于主药有毒,或药性峻烈须加以制约者?反佐药,用于因病势拒药而加以从治者⒋使药:?引经药:引导它药直达病所的药物;治上部疾患用桔梗为引,下部则用牛膝?调和药性:常用甘草、大枣以调和药性三.各方药代表药物1解表药a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香薷b 辛

凉解表药:葛根、柴胡、升麻、薄荷、桑叶、菊花2清热类

方药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

紫花地丁、野菊花3祛风湿类方药:凡以祛除风湿寒邪,解

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4化湿类方药:苍术、藿香、厚朴、

砂仁5温里类方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6理气类方

药:陈皮、青皮、枳实、佛手、木香、香附7止血类方药:

大蓟、小蓟、槐花、地榆、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

棕榈炭、血余炭8化痰类药物:半夏、天南星、桔梗、贝母、

白前、瓜蒌9止咳平喘类药物:杏仁、苏子、百部、紫苑、

桑白皮四平肝息风类方药:以平肝潜阳、息风解痉类药物

10安神类方药:朱砂、磁石、琥珀、龙骨、酸枣仁、柏子

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饮食调护1饮食调护:指在药物

治疗的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护理和指导;

作用: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促进疾病康复;原理:药食

同源2食物的性味: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

食物、平性食物、补益类食物、发散类食物3常用的饮食调

护方法:汗法、下法、温法、清法、消食法、补法4老年人

脾胃虚弱,食宜清淡,忌油腻、硬固、黏腻的食物,以免

伤及脾胃;妇女妊娠期和哺乳期忌辛辣温燥食品,以免助

阳生火,影响胎儿和乳儿;小儿气血未充,脏腑较嫩,尤

以注意饮食调护5特殊的药物煎煮法:先煎、后下、包煎、

另煎、烊化、冲服针灸推拿1腧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

折量定位法C指寸定位法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

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中指同身寸:一寸?拇指同身

寸:一寸?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

准,其后四指的宽度作为三寸D简便取穴法4针灸治疗原

则:标本缓急、补虚写实、三因制宜配穴处方原则:远部

取穴、近部取穴、随证取穴5针刺方法:指切进针法、夹

持进针法、提拉进针法、舒张进针法6行针与得气?行针

(运针)指进针后为使病人产生进针感应实行的各种针刺

手法①提插法②捻转法?得气:又称针感,指针刺入腧

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痛等经气感应及操作

者针下的沉紧感。7补法与泻法.?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

正气,使底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疏泻病邪,

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8推拿的手法要求:持久、

有力、均匀、柔和、深透9推拿手法?摆动类手法:一指

禅推法、滚法?按压类手法:按法、点法(浅表穴法用指

法,较深的用屈指法,肌肉肥厚的用肘点法)?捏拿类手

法:捏法、拿法、捻法?摩擦类手法:摩法、擦法、推法

?揉搓类手法:揉法、搓法?振动类手法:抖法、振法?

击打类手法:击法、拍法、弹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

背法?复合类手法:踩跷法、后扳拔伸法整体观念:机体

自身整体性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称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根据病史、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辨清病

因、性质、病位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这种认识和诊断疾病的基本

方法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

属性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

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面五行:木、火、

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或是:以木、火、土、

金、水五种物质为基本性质标志形象物为一切事物提供识

别标准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

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

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生:指一事物对另

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指一事物对另

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制化:相互制约、生

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起来说的乘侮:五行中的

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相乘:乘虚侵袭;

相侮:恃强凌弱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万

物的生存或消亡来自于精气的聚散精气学说:研究精气及

其聚散、运动以及宇宙万物生长消亡的客观规律的学说气

化:泛指气作用下的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藏象:藏指藏于

体内的脏腑,象指显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脏藏于

内,象显于外,故称藏象藏象学说:指通过对人体外部生

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探求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生理

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

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依赖心的推动在脉中运行,周流不

息,循环无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靠心气心主神:即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主宰的作用肺主气: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肺主一身之气,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指肺通过呼吸,进行着体内外气体交换,呼浊吸清,以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通调水道:指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脉都汇聚于胸,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在心气和肺气的共同作用下输布到全身肺主治节:治理调节,指肺通过有节律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脾主升清:脾气的运化特点,以上升为主,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主统血: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胃主降浊:指胃气通降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小肠、大肠的功能天癸: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维持妇女月经和胎孕所必须的物质,来源于男女之肾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盈气: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分泌物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奇经八脉:“奇经”是十二经脉之外的特殊通路,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相配,“别道奇行”;“八脉”为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故称“奇经八脉”一源三歧:八脉之中,督脉、任脉、冲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不同情绪的反应淤血:凡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行受阻,滞留于经脉、组织之中,或体内存留的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三焦: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既是体腔的划分概念,也是作为六腑之一的功能概念。亡阴:阴液在短时间内大量亡失,脏腑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变化。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与社会关系密切。机体自身整体性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环境有密切联系: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与社会关系密切2.辨证论治:辨证是根据病史、四诊所收集到的所有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病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判断为何证;论证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3恒动观念:健康与疾病都是运动着的,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着的,

要摒弃一切一成不变、静止、僵化的观点,建立动态观察,

用不断变化的眼光审视生命活动中的一切现象阴阳学说的

基本内容1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他们之间的相互制

约,相互消长。相互对立的双方,一方总是通过斗争对另

一方起着制约作用。在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两个

对立面,不是平静和互不相观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

是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完成着人的生长壮老已

2.阴阳的相互依存: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阳

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己方

存在的前提。称为阴阳的互根。“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

外,阴之使也”3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不是处于静止不

变状态,而是始终处于“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运

动变化中的。只有不断地消长和不断地平衡,才能推动事

物的正常发展。对人体来说,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这种“消长”超过一定的限度,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

就会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呈现病理状态4阴阳的相

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

相反的方向转化,因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

阳的转化时当阴阳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使该事物

属性发生了转化,所以说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出现质变的

结果。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上下、内外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本身,

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功

能属于阳,物质属于阴。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阴阳双方

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是互根、互用、互相制约消长的、阴阳失调则导致疾

病的发生,人体的正气与病邪皆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4用

于疾病的诊断:因疾病的发生机理在于阴阳失调,所以正

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执简驭繁。抓住本质5用

于疾病的治疗:治疗的原则是调整阴阳,促使阴阳恢复平

衡6指导疾病的预防.五行的各自特性1木的特性:木曰

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性质或作用

的事物均归木2.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

升腾、明亮、化物的作用,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均归为火3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为具

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都属于土4金的

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为具有收敛、肃杀、下降、清洁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都属于金5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润

下指水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下行性

质或作用的食物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人体的生理

功能气化功能的表现,病理气化功能的失调)1说明人体

的基本构成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

化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心的功能1主血脉包括主

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液依赖心的推动在脉中运行,

周流不息、循环无端。推动血液运行的能力主要是心气2.主

神心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主宰的作用。3在体合脉、其

华在面,开窍于舌:全身血脉都归属于心,心的功能可以

从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舌有赖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4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肺的功能1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1)何谓肺主宣发?其生理作用表现在

那些方面。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好向外布散的作用①排出

体内的浊气②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③宣发

卫气,调节腠理的开阖,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2)

何谓胃主肃降?其生理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肃降:肺气

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①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②将吸入的清气和有脾转输至肺的津液、水谷精微向下布

散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净洁.3肺朝百脉,主

治节4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5在志为忧,在液

为涕脾1主运化、升清,指脾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输至全

身的功能(1)运化水谷:指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脾助胃

把水谷化为精微,后经过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

微布散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2)运化水液:

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防治水液在体内滞留。

脾将饮食水谷中的水液,清者吸收散精于肺而布散全身,

其余的转输给肺和肾,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2.主统血:

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治溢出脉外的功能3在体

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4其志在思,在液为

涎肝1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调畅

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1)协调气血运行:肝的疏泄功能正

常,气机和调(2)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保

持脾胃升降协调;肝的疏泄调节着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帮

助脾胃对食物消化吸收(3)调节精神情志:肝的疏泄正常,

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精神愉快,心情舒畅(4)协调水

液代谢: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三焦,疏通水道(5)

调理冲任二脉:肝的疏泄影响着冲任二脉的通利协调2.主

藏血:指肝具有贮藏和调节血量的功能3在体合筋,其华

在爪,开窍于目4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肾1藏精:指肾对

精有闭藏、贮存的功能问:叙述“先天之精”与“后天之

精”的来源及其两者互相的关系。答:肾中所藏的精,包

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

生俱来“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出生以后摄入的饮食

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及脏腑在生理活动中化生的

精气。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

天之精依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后天之精必须

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2.主水:肾具有主持全身水

液代谢,调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3主纳气:指肾具有

摄纳肺吸入之气调节呼吸的功能4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二阴5在志为怒,在液为唾三焦: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1上焦如雾心、肺和头部,主宣发卫气,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2中焦如沤脾、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3下焦如渎肝、肾、小肠、大肠、膀胱、女子胞和阴部,泌清别浊,排泄糟粕和尿液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体现于气与血的关系2心与脾: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化3心与肝: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两方面4心与肾:一是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心血和肾精之间的关系5肺与脾: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的输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6肺与肝: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协调方面。“肝火犯肺“7肺与肾: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8肝与脾:表现在消化和血液两方面9肝和肾:表现在精血互生和阴液相通两方面。“精血同源”、“肝肾同源”10脾与肾:表现在先后天相互资助和水液代谢。“脾阳根于肾阳”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①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②血液的生成和运行③各脏腑组织功能的维持④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2温煦作用:①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②维持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③血和津液的运行3防御作用:①护卫肌表,防治外邪的侵入②与侵入人体的病邪作斗争4固摄作用:①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有统摄、控制的作用②对脏腑有固护作用5气化作用:气能促使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1生成:主要通过脾胃的“游移精气”和小肠的“分清别浊”功能2输布:主要是通过脾的运化,肺的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与肝的疏泄,三角的决渎,通利水道亦有关3排泄:主要依赖于汗液、尿液和随呼吸排出的水气4总结: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及其维持代谢的平衡,依赖于气和许多脏腑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尤以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所以,不论是由于气的病变或上述某些脏腑的病变,均可影响及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并导致津液代谢平衡的失调,从而形成伤津、脱液等津液不足的病理变化,或形成内生水、湿、痰、饮等津液环流障碍,水液停滞积聚等病理变化。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食物转化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转化为营气和津液再转化为血,都离不开气和气化(2)气能行血:血的循行,依赖于气的推动(3)气能摄血:气对血的运行有固摄作用2.血为气之(1)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血(2)血能养气: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气保持充盛经络的生理功能1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2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3揆理阴阳,维持机体平衡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1十二经脉纵贯全身,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在体表有一

定的分布规律2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即上

肢的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的内侧为足三阴经3六条阳经

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即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

下肢外侧足三阳经4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为阳明在

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5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为太

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6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和

足背部,其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十二经

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1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

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2阴经与阳

经多在四肢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相接;阴经与阴经

在胸部交接风邪致病的特点:1风性轻扬开泄,易伤阳位:

风邪致病多见头痛、项背痛、汗出恶风等临床特点2风善

行而数变:风邪致病病位游移,行无定处;且迅速、变化

无常3风性主动:致病往往出现摇摆不定的症状4风为百

病之长:其余五淫多依附风邪而侵入人体寒邪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主收引暑邪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湿

邪致病特点: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易伤阳,阻碍气机

燥邪致病特点:燥易伤津;燥易伤肺火邪致病特点:火性

炎上;消灼津液;生风动血.药性理论包括那几个方面,

包括含义1四气:又称四性,即温暑寒凉四种药性;反映

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兴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

以说明药物的性质。此外:还有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太

明显的平性2五味:指酸、苦、甘、辛、咸及依附于酸的

涩和依附于甘的淡。五味即使药物味道的真实反应,更是

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3升降浮沉:是对药物作用趋向的

概括,升即上升,降即下降,浮是指上行发散,沉是指下

行泄利4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联系

起来,用以说明药物功效的作用范围,从而为临床辨证论

证提供选择用药的依据5毒性:药物对人体的毒害反应.常

见的清热类方药分类及代表药物1清热泻火方药:石膏、

知母、栀子、天花粉2清热燥湿方药:黄岑、黄连、黄柏、

龙胆草3清热解毒方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

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4清热凉血方药:生地黄、玄

参、丹皮、紫草5清虚热药:青嵩、白薇、地骨皮常见的

补虚类方药及代表药1补气类方药:人参、太子参、党参、

西洋参、白术2补血类方药:当归、阿胶、何首乌、3补

阳类方药:鹿茸、紫河车、杜仲、冬虫夏草4补阴类方药:

百合、麦冬、女贞子、桑葚、黑芝麻解表药内服护理方法

1必须首先辨别表证的性质分别用药,并根据四时气候变

化、患者体质及地理环境的不同恰当选择,配伍应用2服

药后静卧,温覆取汗或饮热粥、热汤助汗驱邪3发汗以微

汗为宜,切不可大汗,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4病室清

洁安静、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5饮食宜清淡。细软、易于

消化,多饮开水,不宜辛辣、油腻、黏腻之物,忌食酸性

食物6观察疹点的隐现、色泽、发热等情况7不宜冷敷,

防治毛孔闭塞、邪无出路清热药内服护理严密观察病人发

热程度、汗出情况、神志、有无出血、舌象变化等2积极

做好病人的精神安抚工作3采用清补类膳食,多饮清凉饮

料,果汁等,或以西瓜、梨,苹果及凉性瓜果蔬菜为辅食

4病室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降温设备,根据患者的发热程度

调节室内温度简述腧穴的分类和特点?分类:A十四经穴: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腧穴(361),固定的名称、固

定的位置、且有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

部分B奇穴:“经外穴位”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

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主治范围较单纯,多

数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C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

穴”、压痛点:无固定位置名称,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

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以痛为腧”多位于病变部位附近,

也可在较远的部位?腧穴的作用A近治作用:共同特点,

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B远治作

用:十四经穴主治做用的基本规律。不仅能治局部病症,

而且可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

的病症,有的可以影响全身。C特殊作用:刺激某些腧穴

对机体的不同状态起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简述晕针的

概念、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有哪

些?(1)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2)

原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大汗、饥饿、大泻等

以及施术手法过重(3)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面

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疲倦,血压

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

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4)预防:①解释到位,

解除恐惧心理。②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可能采用

卧位)③选穴宜少,手法要轻。④对劳累、饥饿等的病人,

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⑤针刺过程中,

随时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若有晕针先兆,需

及早采取处理措施。⑥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

冷等因素(5)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

速取出②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③注意保暖,

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之,轻者静卧片刻,即可恢复④未能

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内关、足三里、

涌泉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厥等⑤晕针缓解后,

仍需适当休息⑥必要时急救: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

简述滞针的原因、处理与预防?(1)患者精神紧张,针刺

人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

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2)处理:嘱

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医者

用手指在邻近部位揉按,或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宜散气血、缓解痉挛。若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3)预防:对精神紧张及初诊者,应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进针时应避开肌腱,行针手法宜轻巧,捻转角度不宜过大过快,避免连续单向捻针。述弯针的原因、处理与预防?(1)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快,或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体位不适,在留针时改变了体位;或因针柄受外力碰击;或因滞针处理不当。(2)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进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轻度弯曲,可按一般拔针法,将针慢慢退出。若针身弯曲较大,应注意弯曲的方向,顺着弯针的方向将针退出。如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逐渐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以防断针。如患者体位改变,则应嘱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3)预防:医者施术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避免进针过猛、过速。患者的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得随意变动体位。针刺部位和针柄不得受外物碰压。、针刺法的注意事项。答:1)病人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汗出过多、出血后不宜针刺,孕妇尽量不针刺。2)针刺时尽量取卧位,进针后盖好衣被,并用支架支起被子,以防压弯针柄。3)针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一个穴位应用一支针,以防止交叉感染4)局部皮肤有瘢痕、肿瘤、感染、溃疡及出血性疾病者不宜针刺。5)针刺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全身不良反应

循证医学试考试重点

1、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雨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 2、最佳临床证据:是指临床研究的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原则和方法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真实可靠且具有临床主要价值的科研成果或证据。 3、相对危险度RR:是前瞻性研究中较常用的指标,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值比,用于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常用来表示暴露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小。 4、比值比OR:是病例组暴露率和非暴露率的比值与对照组暴露率和非暴露率的比值之比 5、系统评价:是指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手机全世界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与方法严格评价文献,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6、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支队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7、金标准:即标准诊断,是公认诊断某种疾病最准确和最可靠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发现、病理学诊断、影像学诊断、临床医学专家共同制订的诊断标准和长期临床随访等。 8、NNH:每发生一例不良反应时治疗病例数:是估价药物不良反应重要性的定量临床指标。临床含义:采用某种防治措施处理后,治疗多少病例数可出现一例副作用。 9、NNT:需要处理的病人数:扣除对照组效应后,对病人采用某种防治措施处理后,得到一例有利结局需要防治的病例数。10、I方:反映异质性部分在效应量总的变异中所占的比重,可大致反应异质性的严重程度。11、二次研究证据:指尽可能全面收集某一问题的全部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分析、总结后所得出的综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证据。12、起始事件:是反映生存事件起始特征的事件,如疾病确诊、某种疾病治疗开始、接触毒物等,设计时间也需要明确规定。13、临床研究证据分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病例报告>专家意见>动物实验、实验室研究14、原始研究证据(primary research evidence):是对直接在患者中进行单个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试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所得出的结论。15、二次研究证据(secondary research evidence):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某一问题的全部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后所得出的综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证据。16、随机对照试验(RCT):是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或环境下,同步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评价试验设计。17、试验诊断类型(诊断试验类型):病史和体检;实验检查;影像学检查;器械检查;诊断标准。 18、似然比(likehood ratio,LR):试验结果使验前概率提高或降低了多少,同时反映敏感度和特异度的符合指标。19、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评价临床研究方法,是针对某一临床具体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同时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的出现及时更新,随时为临床实践和卫生决策提供尽可能接近真实的科学证据,是重要的决策依据。20、21、22、23、24、25、26、27、28、29、30、漏斗图(funnel plots)最初是用每个研究的处理效应估计值为X轴,样本含量的大小为Y轴绘制的散点图。估计值的精确性随样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小样本研究效应估计值分布于图底,分布范围较宽;大样本研究的估计值分布于图顶,分布范围较窄。当没有偏倚时,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第01章绪论 1、循证医学EBM: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是指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纯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主要的临床问题,应用最佳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医疗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因此,这种决策是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在患者合作下接受和执行这种诊治决策,从而尽可能的获取最好临床效果,这种临床实践成为循证医学。 2、循证医学的实践包括:患者、医生、证据、医疗环境。 3、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患者的参与。 4、循证医学分两种类型:最佳证据提供者、最佳证据应用者。前者称之为循证医学,后者称之为循证医学实践 5、最佳证据提供者:临床流行病学家和统计学家、各专业的临床医生、卫生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医学科学信息工作者 6、最佳证据应用者:临床医生、医疗管理者、卫生政策决策者。 7、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a、找准患者存在且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b、检索有关医学文献;c、严格评价文献;d、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e、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8、循证医学有着强烈的临床性 9、临床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a、加强临床医生的临床训练,提高专业能力,紧跟先进水平;b、弄清疾病的病因和发病的危险因素;c、提高疾病早期正确诊断率;d、帮助临床医生帮患者选择真是、可靠、具有临床价值并且实用的治疗措施,指导临床用药,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e、改善患者预后。F、促进卫生管理决策。G、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第02章提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1、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1忽略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导致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盲目性 2.“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用可靠的方法回答这个问题”是保障临床研究质量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2、临床医生提出一个好问题对自己的益处 1.有利于医生集中使用有限的时间,解决与患者直接需要相关的问题 2.有利于制定高产出的证据收集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3.有利于形成一种优良的行为模式 4.有利于成为更好的、决策更快的临床医生。 3、循证医学问题的来源 1.疾病情况、处理方法、预期效果存在不确定性2、注重临床实践、保持好奇心 3承认自己的不足 4.临床问题来源于临床实践具体如下病史和体检;研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问题;鉴别诊断;预后;治疗方案;疾病预防 4、问题的种类 1背景问题a问题词+动词 b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个方面 2.前景问题 a病人或(和)问题b干预措施c对比措施d重要临床结局 第03章研究证据的分类、来源与检索 1、证据:经过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2、试验的特征:大样本、随机、盲法、对照 3、研究证据的分类?原始研究证据?二次研究证据:①系统评价(SR)②临床决策分析③临床证据手册④卫生技术评估⑤临床实践指南 4、研究证据的来源?原始研究证据:①医学索引在线Medline②Embase数据库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④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临床研究数据库⑤NNR⑥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⑦Clinical trials?二次研究证据:①Cochrane图书馆②循证医学评价③评价与传播中心数据库CRDD④临床证据⑤循证医学杂志⑥ACP⑦循证护理杂志 5、循证医学文献检索的特点:①带着解决患者的特定临床问题而检索文献(PICO策略)②文献的整理与评价③系统评价法 6、PICO策略:P:为patient或population的缩写,表示他(她)或他们患的是什么病、存在什么临床或防治需要解决的问题。I:为intervention (干预措施)的缩写,表示根据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我们拟探求使用的干预措施是什么?C:为comparison(比较)的缩写,表示拟探求使用的干预措施的对照比较措施是什么?如随机、双盲、安慰剂等。O:为outcome(结果)的缩写,表示拟探求使用的干预措施最终结局是什么?如像事件的发生率、相对/绝对危险降低率、挽救每一个病例需治的病例数等 7、Cochrane系统评价:是Cochrane协作网成员在Cochrane协作网统一工作手册指导下,在相应Cochrane评价组编辑部指导和帮助下,按照特定的病种和疗法,收集全世界所有能收集到的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而得出简明、扼要的综合结论---即这种疗法究竟有效、无效,还是尚需进一步研究。 第05章循证医学用证的个体化原则 1、最佳证据具备的特性 1.真实性分析来自什么样的研究,是否有恰当的对照组;分析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及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分析组间的临床基线是否可比,干预措施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安全;终点指标是否确切、有何偏移因素存在及其采取了什么防止和处理方法;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是否合适2重要性确定“真实性好”之后要评价有无临床应用价值3应用性任何最佳证据的应用和推广,都必须结核病人的实际病况、医疗条件、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患者的接受程度及社会经济状况的承受能力等 2、应用最佳证据需要考虑的问题a生物学证据 b 病理生理学证据c社会-心理及经济特点d应用研究证据要权衡利弊e个体化干预的效果预测 第06章循证医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标与方法 1统计方法抉择的基本原则:a分析目的(统计描述、统计推断)b资料类型(数值变量、分类变量)c.设计方法d.数理统计条件 2EER::实验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 3CER:对照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 4RD:即率差,危险差,两个发生率的差。两率差为0时,两组的某事件发生率没有差别,而两率差的可信区间不包含0(上下限均大于0或上下限均小于0),则两个率有差别,反之,两率差的可信区间包含0,无统计学意义。 5RR:相对危险度,是指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常用来表示暴露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小。RR大于一,实验因素 是疾病的有害因素,RR小于一,实验因素是疾病的 有益因素,RR等于1,实验因素与疾病无关。其可 信区间不包含1时有统计学意义,包含1时无统计 学意义。 6OR:优势比在病例-对照研究中OR指病例组暴露 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a/b)除以对照组暴露人 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c/d),即ad/bc。 7RRR:相对危险度降低率。RRR=1减RR,可反映实验 组与对照组某事件发生率增减的相对量,无法衡量 增减的绝对值。 8ARR:绝对危险降低率,等于CER减EER,用以反映 实验组与对照组某事件发生率增减的绝对量。 9NNT:需要处理的病人数,扣除对照组效应后,对 病人采用某种防治措施处理后,得到一例有利结局 需要防制的病例数。NNT越小,该防治效果越好, 临床意义越大。 10NNH:采用某种防治措施处理后,治疗多少病例 数可出现一例副作用。 11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a提出检验假设又称无效 假设,符号是H0;备择假设的符号是H1。b选定统 计方法,由样本观察值按相应的公式计算出统计量 的大小,如X2值、t值等。根据资料的类型和特点, 可分别选用Z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 等c根据统计量的大小及其分布确定检验假设成立 的可能性P的大小并判断结果。 12: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a.两个前提:一是研究 者需要通过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的结论,各样本 资料对其总体应具有良好的代表性。b.假设检验不 能判断差别的大小。C.假设检验的结论不能绝对 化。d.假设检验的方法与科研设计、资料的分布特 征有关。 13.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的关系。见课本68页最 下面的表格,可以考虑写桌上。 第07章系统评价的方法与评价原则 1、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 法,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如疾病的病因、诊 断、治疗、预后),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 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 原则和方法严格评价文献,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 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系统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即包含 Meta-分析过程,系统评价的整个过程非常明确, 使其具有独特的优点即良好的重复性。 2、文献综述:由作者根据特定的目的和需要或兴 趣,围绕某一题目收集相关的医学文献,采用定性 分析的方法,对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 论和观点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自己的观点和临 床经验进行阐述和评论,总结成文,可为某一领域 或专业提供大量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以便读者在较 短时间内了解某一专题的研究概况和发展方向,解 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常常缺乏严谨的规范方 法,易发生各种偏倚。 3、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评价?1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2及时转化和应用研究成果3提高统计效能 4、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 Meta-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将多个独立的、 可以合成的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 Meta分析也称为系统评价。2区别:系统评价可以 使定性系统评价和定量系统评价,即包含Meta分 析。Meta分析数学上更为精确,易受选择偏倚的影 响。高质量的Meta分析必须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减少偏倚和误差的影响。 5、叙述性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在1研究的问题、2原始文献的来源、3检索方法、 4选择标准、5原始文献的评价、6结果的合成、7 结论的推断、8结果的更新,这几个方面区别于联 系分别是。 叙述性文献综述:1涉及的范畴常比较广泛2常不 予说明,收集不全面3常不予说明4常不予说明, 易产生偏倚5评价方法不统一6多采用定性的方法 7有时遵循研究证据8无定期更新 系统评价:1常集中于某个具体问题2有明确的检 索策略3有明确的检索策略4有明确的选择标准5 有系统、严格的评价方法6多采用定量的方法7多 遵循研究证据8根据新的试验结果定期更新 6、系统评价的方法步骤:1确立题目、制定系统评 价计划书2检索文献3选择文献4评价文献质量5 收集数据6分析资料和报告结果(1定性分析2定 量分析a同质性检验bMeta-分析c敏感性分析)7 解释系统评价的结果8更新系统评价 7、同质性检验:指对不同原始研究之间结果的变 异程度进行检验 8、系统评价原则:一、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真实1 是否为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能较好的控制 各种偏倚因素。2“方法”部分是否描述清楚,收 集的文献越系统全面,结论受发表偏倚影响就越 小,可信度就越高。3不同研究结果是否一致。如 果原始研究疗效相似或方向一致,合成结果可信度 就较高。如果同质性检验有显著差异,则应解释产 生差异的原因,并考虑能否合并。二、系统评价的 结果是否重要1疗效如何2疗效是否精确三、系统 评价的结果是否适用于我们的患者1患者与研究对 象的差异2干预措施本院是否可行3干预措施对于 患者利弊4对干预措施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自 己的价值观和选择如何 9、系统评价的应用:一、临床实践的需要,如:美 国政策研究所经常应用系统评价的结果制定临床 实践指南。如呼吁禁止盲目使用白蛋白。二、科研 工作的需要,如:英国国家医学会提供资助的临床 试验要求提供相关系统评价。三、反映学科新动态, 围绕专业发展的需要,检索某个领域的文献资料, 做好有关专题的系统评价,可以深入反映该领域目 前的动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促进学科的 发展。四、医学教育的需要,教科书出版周期长, 系统评价是快速获取有关知识的途径之一。五、卫 生决策的需要,1990年魁北克的Meta分析报告指 出,没有证据表明使用高渗造影剂比低渗造影剂更 危险。1990-1992净节约1千2百万美元。 第08章 Meta-分析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Meta-分析的概述 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对具有相同研究题 目的多个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 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检 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等。目的在于增大样本含量,减少随机误差所致的 随机误差,增大检验效能。.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 1、提出临床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2、建立检索策略, 收集所有相关的研究文献与资料。3、制定纳入与 排除标准,筛选原始研究文献,并逐一进行严格研 究。4、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5、提取纳入文献的 数据信息。6、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7、敏感性分析8、形成结果报告 Meta分析的指证: 目前认为Meta分析主要适用于随机化对照试验 (RCT)结果的综合,尤其存在以下指证: 1、需要做出一项紧急决定,而又缺乏时间进行一 项新的试验。2、目前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临床 试验3、有关药物或其他治疗,特别是副作用评价 结果的研究。4、研究结果矛盾时。 Meta分析的目的是: 1、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2、定量估计研究效应的平 均水平 3、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4、寻找新的假说和研 究思路 第二节Meta分析的统计分析过程 一、效应量的统计描述 效应量(ES):是指临床上有意义或实际价值的数 值或观察指标改变量。观察指标为分类变量资 料:RR相对危险度、OR比值比、ARR绝对危险度 降低率;数值变量资料:WMD加权均数差值、SMD 标准化差值 森林图是由多个原始文献的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 间绘制而成,横坐标为效应量尺度,纵坐标为原始 文献的编号,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各个研究的效应 量及其95%可信区间依次绘制到图上。可用于描述 每个原始研究的效应量分布及其特征,同时展示研 究间结果的差异情况。 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前的必要准备) 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 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一)Q检验(方差倒数为权重,其检验效能低) (二)异质性来源与处理 来源:研究设计、干预措施、结果测量时点与方法、 统计模型及分析方法、纳入和排除标准等方面均数 异质性潜在来源。对原始研究文献进行严格评价。 处理: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随机模型、Meta 回归及混合模型、放弃Meta分析只做一般统计描 述 三、合并效应量的估计与统计推断 合并效应量实际上是多个研究效应量的加权平均 值。 步骤:逐一计算每个研究的效应量(OR、RR、ARR 等)及其95%可信区间。根据资料类型和异质性检 验的结果,选择适合统计分析模型,估计合并效应 量及其统计推断 四、敏感性分析 主要方式:改变纳入标准、排除低质量的研究、采 用不同统计方法/模型分析同一资料等。 例如:在排除某个低质量研究结果后,重新估计合 并效应量,并与未排除前的Meta分析结果比较, 探讨该研究对合并效应量影响程度及结果稳定性。 如未发生大的变化,说明敏感性低,结果较为稳健 可信。反之,在解释结果时候要慎重 第四节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 一、固定效应模型 (一)二分类变量资料的固定效应模型(二)数值 变量资料的固定效应模型 二、随机效应模型 (一)二分类变量资料的随机效应模型(二)数值 变量资料的随机效应模型 合并效应量多个原始研究效应量的加权平均 值; 固定效应模型以每个研究内的方差的倒数作为权 重 随机效应模型一研究内方差与研究间方差之和的 倒数作为权重,部分消除异质性的影响 三、Meta回归及混合效应模型 四、其他一些方法学进展 固定效应模型使用条件:在异质性可被忽略时,可 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此时可认为即使研究间的效应 量有差别,也是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 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主要步骤完全 相同,逐一计算每个研究的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 间,然后估计合并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 第五节Meta分析结果评价 一、 Meta分析结果的评价标准 1、Meta分析提出的临床问题是否敏感:要求干预 措施产生的效应在生物学上是唯一的。 2、文献检索方法是否详尽清楚:要求查全与查新结 合。 3、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是否合适 4、是否对每一个纳入研究都进行了真实性评价: 要求原始研究必须真实 5、评价结果可重复性如何:要求至少2名作者分 别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 6、结果合并是否合适:借助异质性检验与敏感性 分析判断。 二、评估发表性偏倚的影响(二)如何识别发表性 偏倚1、绘制漏斗图:以样本含量或效应量标准 误的倒数为纵坐标,以效应量或效应量对数为横坐 标所绘制的散点图。类似倒漏斗。不对称分布时, 存在发表偏倚。 2、计算失安全数:回答“需新增多少个无统计学 意义的研究,才使合并效应量无统计学意义”。数 值越大,发表偏倚越小。 三Meta分析结果的外部真实性评价及证据个体化 Meta 分析的结果在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干预对象 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干预场所、干预措施、依从性、 辅助治疗等方面的差异。不能推荐没有Meta分析 证据支持的建议。 在无肯定性结论时应注意:是证据不充分而不能定 论,还是有证据表明确实无效 Meta 分析的结论不断更新。 第09章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循证医学实践 1、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有:随机对照试验、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现况调查。 2、评价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真实性的原则。a 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否采用了强度高的研究设 计方法,b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暴露因素、结局的测 量方法是否一致?是否采用了盲法?c观察期是否 足够长?结果是否包含了全部纳入的病例?d病因 和危险因素研究因果效应的先后顺序是否合理?e 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有剂量效应关系?f病因 和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流行病学的规 律?g病因致病的因果关系是否在不同的研究中反 映出一致性?h病因致病效应的生物学依据是否充 分? 3病因学研究结果的应用。a纳入研究的对象是否 与自己面临的具体病人不同b具体病人发生疾病的 危险性多大c确定患者的喜好和希望解决的问题d 是否应终止接触危险因素或更改治疗措施。 4病因学研究对医疗决策的价值。a依据流行病学 的宏观证据作出决策b依据临床医疗实践的观察作 出决策c医疗决策应注重社会效益 5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前瞻性研究,因果关系 论证强度最佳。当探讨病因时,可以选择健康无病 人群,用随机法分成两组,一组接触可能的致病因 子,另一组接受安慰剂,以观察其致病效应,虽然 可获得最佳的因果证据,但如果违反伦理道德就不 可行。现常用于评估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 6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设计,对因果联系 的论证强度较佳且可行性好。该设计是将明确的无 病自然人群,以有或未接触被研究的可能致病因素 自然地形成两组,观察一段时间后,将两组某病的 发病率或死亡率进行比较,确定其因果关系及其危 险程度,这种前瞻性观测,称为前瞻性队列研究。 另种是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追溯若干年前群体 中某些个体是否暴露于某个可能的致病因素,研究 其与现存的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7病例对照研究:是回顾性研究病因和危险因素最 常用的方法。它选定患有某病的病例组和相应配对 的无该病者为对照组,同时回顾调查分析某种致病 因素的致病效应和程度。从中找出该因素是否与某 病之间存在关联。这种研究设计的方法,多用于发 病率很低,致病的自然病程长,很难作前瞻性病因 学研究者。 8现况调查:又称为横断面调查,是流行病学病因和 有关危险因素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抽样调查 来描述疾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的特征,以及 对同时存在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定量研究,探求原 因不明性疾病的病因线索。 第10章疾病诊断证据的分析与评价 1、对诊断性试验研究评估的基本要求: ①确定金标准②确定新的诊断性试验 ③正确选择的研究对象④新诊断性试验与金标准 结果做比较 2、诊断性试验常用的指标: ①敏感度SEN②特异度SPE③阳性预测值⑩阳性预 测值:诊断性试验中,真阳性在“有病”患者中的 比例与假阳性在“无病”例数中比例的比值。 3、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该试验 的灵敏度(真阳性率)为纵轴,而以1-特异度(假 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 别计算SEN和SPE,按照平面几何的方法,将给出 各点连成曲线,即为ROC曲线。 应用目的有二:其一用于正常至临界点的选择,其 二用于优选性质类似的诊断性试验 验前比数=验前概率/(1-验前概率)验后比数=验 前比数×似然比、、验后概率=验后比数/(1+验后 比数)平行试验-----可提高灵敏度 SEN=SENA+(1-SENA)×SENB SPE=SPEA×SPEB 序 列试验-----可提高特异度SEN(A+B)=SENA×SENB SPE(A+B)=SPEA+(1-SPEA)×SPEB 4、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真实性、重要性、实 用性 5、循证医学诊断性试验的应用: ①ROC曲线的应用②似然比的临床应用:似然比是 诊断性试验综合评价的理想指标,他综合了敏感度 与特异度的临床意义,而且可依据实验结果的阳性 或阴性,计算某病例患病的概率,以便在诊断性试 验检测后,更确切的对患者做出诊断。③提高诊断 性试验敏感度或特异度的方法:平行试验、序列试 验 第11章疾病防治的循证医学实践 第一节原始治疗性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1.为了正确地应用证据于循证医学防治性实践,仅 仅了解证据的等级是远远不够,需要对证据的质 量,从其(真实性、重要性及实用性)进行分析与 评价,方能决定证据的取舍。 2.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CT)质量评价的关键因素: (1).在被评价的RCT证据中,一定要注重其研究 样本是来自随机抽样以及研究样本具体的随机分 组方法,是否采用了隐匿措施,。 (2).被纳入的研究对象之诊断依据是否可靠,有 否具体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明确这些研究对象所患 的疾病代表性如何。(3).注意试验开始时,组间 的临床基线状况是否一致?可比性如何?有无显 著性差异?(4).干预措施是否明确,是否执行了 盲法以及盲法类别是什么,药物的制剂、剂量、用 药途径是否清楚。(5).注意组间的研究对象除接 受试验措施之外,是否存在同时接受了其他治疗措 施。(6).试验观测的中间指标和终末指标是什么。 (7).入组试验研究对象的总例数,在最终试验的 证据中是否完全。(8).分析证据的统计学方法是 否正确和合理。 3.非RCT证据的两种特殊情况: (1).如果是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试验的研究结 果,其所提供的证据是无效的,B-错误水平允许的 范围之外(B-错误<0.2,power>0.8)。那么这种 证据倒是可信的。相反,如果提供的证据是阳性结 果的话,倒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研究者发生各种偏移 的几率是颇大的。 (2).假如所治疗的疾病确为疑难重症,当前又公 认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或方法,而且预后很差,病 死率高。如果检索文献发现的某种疗法即使缺乏对 照治疗结果且被证明是有效的话,那么这种证据可 被接受。当然也需要作进一步的重复验证。另一种 情况则属于确诊的某一疾病,被某一特效药物治疗 而被证明为有效者,即使为对照性的观测结果,也 可被接受。 第二节原始资料治疗性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如果对收集的证据经过真实性评价之后,被确认真 实性差而不宜采用者则应放弃,无需作临床重要性 评价。但如果确认证据是真实或较为真实而被参考 采用者,那么就要进一步分析和评价这种证据对临 床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对于任何真实的证据,从其意义上讲概括为三种情 况。一为确认为真正阴性结果,表明无临床应用价 值。二为暂时难下结论,存在争议的证据,这就需 要进一步研究证据。三为真正有意义的阳性结果证 据,自然就有应用价值,兹分述如下: 第一真正的阴性结果(证据) 即通过临床研究论证,确实证明某一种措施对于某 一疾病的治疗没有价值或为乏效,或为弊大于利。 这样临床医生则拒绝应用。 第二真正的尚有争议的结果(证据) 任何临床治疗措施往往是有利又有弊的,特别是某 种临床常用的药物,往往是被证明利大于弊才被采 用的。 第三真实有效的治疗证据 对于真实有效的治疗证据也必需联系临床的具体 实际和病种,病情的实际来评价它的临床价值,看 看是否有临床的重要性。 1、临床治疗效果究竟有多大 判断临床效果的程度,一定要明确试验组与对照组 事件发生率各有多大(如治愈率,病死率~)以及 组间差值,然后对这些差值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做出 评价。 2、治疗证据的效果之准确度如何 所谓的治疗效果可信的程度,从上述效果程度的指 标看,总是以事件或实际效果的绝对数据表示,显 示仍有机遇因素的影响,为了提供其准确的程度以 助于临床重要意义的评价和指导临床应用,常用 95%可信区间表示(95%CI)其可信区间越小,则可 信度越靠近真值,反之可信度就要差一些 3、审慎地评价中间指标及实验指标的意义 第三节原始治疗性证据的实用性评价 1、有效的证据是否与我们经治的患者情况一致。 2、 采用治疗性证据的可行性如何。3、施以患者的治 疗措施或药物,一定要权衡利弊4病人对拟采用的 治疗证据的期望及价值取向 第四节治疗性评价证据的质量分析 1.治疗性系统评价证据的真实性 2.治疗性系统评 价证据的重要性3.系统评价的治疗证据之实用性 第12章药物不良反应 1、ADR定义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 无关的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 应,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 反应和依赖性等。 2、ADR分型 1.A型(量效关系密切型)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 相对增强的结果,或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 用。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但死 亡率低。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 等。如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抗高血压药引起的体 位性低血压,抗组胺药引起的抗胆碱作用。2. B 型ADR(量效关系不密切型)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 全无关的异常药物反应。难预测,常规毒理学难以 发现,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有病人异常性和药物 异常性两种,特异性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免疫抑 制,致癌性致畸性均属此型。 3、药物不良反应的循证诊断依据 1.时序性是否明确,不良事件总是应该发生在药物 应用之后2.符合同种、同类已知不良反应发生的规 律,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符合同种同类动物实验 或临床早就中已经肯定的反应,则药物与不良反应 之间的因果关系较肯定。3.是否可排除混杂因素的 影响,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是否可用痛死服用其他 药物或者疾病本身的病情进展解释。4.撤药实验和 去激发试验,停止使用被怀疑的药物或者减少剂量 时体内药物浓度水平下降,不良反应消失或减轻。 5.激发和再激发实验再次使用被怀疑药物后这种 不良反应又发生。 4、药物不良反应的病因学关联程度分级? WHO分六级:1,肯定有关2,很可能有关3,可能有 关4,不可能有关5,待判定6,不能评价或不能判 定 我国在此基础上分5级:1,肯定有关2,很可能有 关3,可能有关4,怀疑5,不可能有关 5、ADR的循证治疗原则? 1.减少或终止药物损害:A型ADR:首先调整剂量B 型ADR:原则上立即停药 2.严密观察:药源性疾病难以预测,应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必要时针对性的处理,直至不良反应完全 缓解 3.治疗:症状严重时应当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住 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 6、ADR的判断和处理原则?(应用ADR的结果于 临床,从哪方面考虑) 1.文献报告中的结果是否适合于我经治的病人。2, 估计不良反应对我经治的病人的影响。3,了解病人 的医院和希望解决的问题。4,选择疾病治疗中更少 发生不良反应的方法 第13章疾病预后循证估计 1、预后----指疾病发生后,对疾病未来病程和结 局的预测。 2、预后因素—任何疾病发生以后,都要经过长短 不等的疾病过程逐渐发展为痊愈、残废、死亡等不 同的结局,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将对其产生影 响,发生不同的结局,这些影响疾病结果的因素均 称为预后因素。 3、预后因素包括: ①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②疾病本身的特点: 病情、病程、合并症③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因素: ④医疗条件:⑤个性特征:心理因素和身体素质⑥ 依从性: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⑧不同疾病的特殊 预后因素 4、描述预后常用的指标----用简单的率表示: ①有效率(response rate) 患某病经过治疗后, 证实有效病例占同期该病总病例数的百分率 ②缓解率(rimission rate)患某病经过治疗后,达 到临床疾病消失期的例数占同期该病总病例数的 百分率 ③复发率(recurrence rate)患某病已经缓解或痊 愈后,重新复发患者占同期该病总病例数的百分率 ④病死率(case-fatality)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的 病例数占该病总病例数的百分率 ⑤5年生存率(5-year survival rate)从疾病某点 开始到5年时存活病例占该病总观察病例数百分率 应用这些指标,明确预后的终点,这样才能在研究 预后的文献中,使用相同的指标相互比较,取得最 佳证据,以期用于临床对预后的判断 5、预后研究方案:前瞻性和回顾性两大类型: (1)、前瞻性研究方案①随机对照研究②队列 研究③临床对照研究④描述性研究 (2)、回顾性研究方案①回顾性队列研究②病 例-对照研究③描述性研究 6、影响预后证据质量的偏倚:①集中偏倚②迁移 性偏倚③测量性偏倚 7、集中偏倚的控制措施:①随机化②限制③配对 ④分层⑤多因素分析 8、预后证据的质量评价分几方面: ①如何判断预后证据的真实性②预后证据的临床 重要性评价③如何应用真实且有其重要价值的证 据指导有关的预后处理(实用性) 第14章临床经济学的循证医学实践 临床经济学是研究实践中成本投入(诊疗成本)与 效果产出(诊疗效果)效率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的 结果可为不同层面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经济学评价的意义 1、合理配置卫生保健资源 2、遴选基本诊疗技术和

(完整word版)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 “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 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 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 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 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 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 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简答题 1、煎药加水方法 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 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的需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 2、中草药中毒 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 2)尽快清除毒物 3)解毒:催吐:口服有毒药物2-3h;洗胃;导泻中毒超过6h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 考试题型: 单选:30*1 多选:10*1 判断:10*1 填空:11*1 名词:5*3 简答:3*5 论述:(三个穴位所属的经络、定位、主治作用及意义)3*3 重点章节——涉及名词解释、简答、穴位及整个卷面的分值最多。 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 五行——基本特性、相生相克规律、五行的归类推演P20 脏腑——各自的别称,生理功能、与体窍神、液的关系 病因——六淫的概念,每一种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经络腧穴——生理功能,分类、概念、十四正经 穴位——归属经络、定位、主治功能及意义“一源三歧” 太渊、列缺、曲池、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后溪、少泽、委中、至阴、涌泉、劳宫、内关、外关、翳风、环跳、风池、太冲 四诊——正常人的面色,舌象,脉象望闻问切的注意事项 辩证——理解和应用,八钢,气血津液,脏腑 针灸操作注意事项及出现意外的处理。(操作的内容选择、判断及小部分答题) 重要方剂——性能,作用趋势、分类、剂型,煎煮服用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③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病发生、 发展),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 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3、防护结合:采取一定措施,防治疾病发生与发展。(较重要) 包括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①养生以固护正气②防止病邪毒气侵入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既然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 和传变。①早期诊治②控制传变 中医基本理论 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P15 1、概念:阴阳,是相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特性: ①普遍性:如:天与地、热和冷、男与女、动与静 ②相关性:如: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③相对性:如我国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 阳。 ④可分性:如: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 中之阴;黑夜的上半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

循证医学(EBM):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并参酌个人的实践经历和人们的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 核心思想:最佳证据、患者的价值取向、具体的医疗环境。 实践循证医学“五部曲”: ①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 ②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 ③严格的文献评价 ④应用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 ⑤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PICOS原则:P指特定的患病的人群I干预C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O结局S研究设计 检索和收集证据的基本步骤:①分析提出的临床问题②选择检索方式与数据库③制定检索策略④判断评估检索到的证据⑤再次检索 检索式:

①布尔逻辑检索(AND、OR、NOT) ②位置运算符(WITH、NEAR、IN) ③范围运算符(=、>、<、<=、>=、-共6个) ④截词检索(包括截词符*和通配符?) ⑤优先检索(()→NOT→AND→NEAR→WITH→OR) ⑥限定字段检索:字段标识符即字段名词即字段释义 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真实性的严格评价、临床意义的严格评价、临床适用性的严格评价 真实性评价的角度: ①研究设计的因素 ②研究对象的因素 ③观测结果的因素 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因素 ⑤系统分析的因素 评价临床意义的效果指标: 1.事件发生率:例如痊愈率,有效率,残疾率,病死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发病率,患病率等等。 这些事件在不同的组别则分别表示为: ①实验组事件发生率(EER)

②对照组事件发生率(CER) ③预期事件发生率(PEER):即如果患者在不接受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延期事件发生的概率。 2.绝对危险降低率(ARR):即实验组的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的事件发生率的绝对差值。 例如:实验组病死率10%,对照组为15%,则ARR= | 10%-15% | =5% 3.相对危险降低率(RRR):即为ARR被CER去除所得的商数值的% 例如:RRR=(CER-EER)/CER=(0.15-0.10)/0.15=33% 4.预防一例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治疗的总例数(NNT)例如:应用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65例,才可取得防止一例死亡的效果,NNT=1/ARR 5.绝对危险增高率(ARI):常用于表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事件发生率的绝对差值,AEI =EER-CER(%) 6.相对危险增高率(RRI):即为ARI被EER去除所得商值的百分率:RRI=(EER-CER)/EER 7.治疗多少例患者才发生一例副作用(NNH),NNH=1/ARI 8.相对危险度(RR):用于观测某种危险因素暴露组事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循征医学(EBM)慎重、准确与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得最佳得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得个人专业技能与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得权利、价值与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 得治疗措施。 系统评价(SR)就是一种综合文献得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得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得相关与可靠得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得原则与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得文献 并进行科学得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得结论。 Meta分析对具有相同目得且相互独立得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得综合评价与定量分析得一种研究方法。即Meta分析不仅需要搜集目前尽可能多得研究结果与进行全面、系统得质量评价,而且还 需要对符合选择条件(纳入标准)得研究进行定量得合并、 发表偏倚指有“统计学意义”得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与无效得研究结果被报告与发表得可能性更大。如果Meta分析只就是基于已经公开发表得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有统计学意义得占多数,从而夸大效应量或危险因素得关联强度而致偏倚发生。 失效安全数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得阴性结果得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得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得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得可能性越小。 敏感性分析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对相同类型得研究(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含Meta分析),比较这两个或多个结果就是否相同得过程,称为敏感性分析。其目得就是了解系统评价结果就是否稳定与 可靠。 成本-效益分析:将不同得结果换算成流通货币得形式,用货币量作为共同得获利单位进行比较。 效用:即用社会效益与个人主观满意度来测量与评价健康效果。 药物不良反应: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得药物时出现得任何有害得与用药目得无关得反应、 证据:主要就是指经过试验所得出得结论。 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曲线,以实验得敏感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而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得数据,分别计算SEN及SPN,按照平面几何得方法将给出得各点连成 曲线。 医疗保密:通常就是指医生在医疗活动中不向她人泄露有关患者得病情或其她隐私情况,患者得所有个人资料均属保密内容,对患者隐私得保护并不就是无限制得,绝对得。 四、简答题 1、循证医学得基础就是什么? ①素质良好得医生;②当前最佳得研究证据;③临床流行病学得基本方法与知识;④患者得参与及合作; ⑤必要得医疗环境与条件。 2.循证医学实践得目得就是什么? ①弄清疾病发病得危险因素,为疾病得防治提供依据;②提供可靠得诊断依据;③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当前最科学、合理得治疗措施;④分析与应用促进患者康复得有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与提高其生存质量; ⑤提供可用于卫生管理得最佳研究证据,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 3。医学实践得基本步骤有: ①提出明确得问题;②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③严格评价证据;④应用证据指导决策;⑤后效评价,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 4.证据得质量得分级: ①第一级:按照特定病种得特定疗法收集所有多个质量可靠得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得系统评价;②第二级;单个得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③第三级:有对照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得研究(如设计很好得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④第四级:无对照得系列病例观察;⑤第五级:专家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