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经济波动 案例

短期经济波动 案例
短期经济波动 案例

第10章短期经济波动

10.1 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周期:1977-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2002年为第四周期。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周期。下面以第四轮周期为例来谈一谈我国经济周期的现状和特点。

自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率为14.2%,达到第四轮周期的顶峰后,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近来年徘徊在7%-8%左右。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周期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波动幅度大大减小。在前几轮周期中,有三轮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绝对下降。从 1990年到2002年的第四轮周期波动中,主要经济指标都未出现绝对下降,而仅表现为增长率的减缓。现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 9.1%,经济增长平缓。

2.一个短扩张(扩张期为2年),长收缩(近10年)的周期。前几轮每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时,随着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来说,经济都能迅速走出低谷,本轮周期的扩张时间仅仅持续了2年,在第三年就转为收缩,收缩区持续了大约10年。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但收效并不明显。

3.经济周期由非对称性向对称性逐步恢复。在1996年之前,我国已经实现的经济周期大都是非对称性的,即经济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缓升陡降”或者“陡升缓降”的非对称过程。这些非对称性表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接近或没有稳定在自然增长率水平附近。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突发性较多,出现过“大跃进”和“急刹车”等奇异行为。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1995、1996、1997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0.5%、9.6%、 8.8%,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在 1996年-2000年的经济周期当中,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水平的态势,这意味着经济周期的对称性正在逐步恢复,预示着未来经济周期将围绕着8%左右的增长速度进行对称性波动,这是宏观经济政策所能左右或者影响的正常波动范围。

4.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不断增强。第四轮周期,我国经济增长率能够较长时间保持在高位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而这一轮周期收缩期相对延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增幅较大幅度的回落。2000年后,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全球经济的收缩尤其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急剧收缩,形成了与中国本轮周期收缩阶段的叠加状态,使得经济增长止降转升“拐点”出现时间相对延长。

5.经济周期波动出现长尾特征。在经济周期态势的转变和形成过程中,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还出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这就是在1996年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增长路径开始出现了一条拖长的尾部,这个增长型长尾在2000年度曾一度出现上翘的迹象,但是进入2002年后逐渐平缓,构筑成为以后经济增长的基础平台。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在7%-8%的位置上出现了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抗跌能力充分显现的态势,这不仅降低了未来不确定因素的作用,而且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进而形成了我国实现长期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

中国的经济发展始终与经济波动相伴而行。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经济的总供求受计划制定者主观意志的影响很大,经济波动的内在规律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干扰和扭曲,经济增长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新的特征,对其进行分析,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虽然力度大,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但经济周期波动的平均落差明显下降,第四经济周期的平均增长速度是四个经济周期波动中增长最快的,但其波动的平均落差却不足第

一次经济周期波动的50%,与前三轮经济周期波动相比振幅明显下降,而平均波动强度指数是稳步上升的,经济稳定增长趋势明显,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强劲势头。

2.经济周期波动中收缩期大于扩张期的状况有所改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势头强劲,扩张力度大,很快到达顶峰,但这种高速增长都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回报则是更长时间的经济收缩。在前三轮经济周期波动中,平均周期长度为50个月,而平均回落时间长达29个月。第四次经济周期波动与以往相比,这种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期长达40个月,自国家实现宏观调控后景气回落时间也长达14个月。基本上实现了以“软着陆”的方式使国民经济从紧运行状态逐步趋向平稳发展。

3.经济波动的扩张与收缩机制发生了变动。宏观经济增长波动的扩张动力由“中央计划扩张冲动”转变为“多元主体扩张冲动”,而收缩动力则由“数量短缺约束迫使宏观被动调整、微观积极响应”转变为“宏观积极调整、通货膨胀迫使微观被动调整“格局。这种变动,是与改革开放以来利益激励机制强化、决策土体多元化、软约束竞争等变动相一致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五个宏观调控周期,调控的目标是为了维持中国经济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周期的趋势,将发生以下变化:(1)中国经济周期逐渐从过去的短周期向中周期过渡,周期持续时间不断延长,波动幅度减缓,波峰和波谷的位势从“高位型”向“中位型”转变。(2)中国经济周期仍以增长型周期为主,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不断完善,实际经济增长率难以越过潜在增长率水平实现超常增长,而会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3)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与过去几轮周期相比,掀起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力量--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加快、全球产业转移和投资加速--具有更好的市场化特征,也更为有力和具有持续性。即使经历了非典、国际油价冲击和宏观调控,依然保持着良好状态。

首先,消费结构从吃穿向住行的升级,在中国刚刚启动。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这一阶段将在中国延续更长的时间,可以认为不低于30年。这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最基础的力量之一。

其次,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已延续了近8年。受巨大的增长惯性驱使,这种态势在短期内是其他因素难以明显改变的。与此同时,加快城市化进程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可以预见,这一进程将继续推进,并通过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出更多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等等,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第三,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制造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将提供新的增长动力。这一态势在过去几年已初露端倪。在中国大市场和经济繁荣的吸引下,来华投资的FDI增势不减,一些新的领域如汽车、钢铁等的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不仅满足了国内快速增长的需求,而且开始形成新的出口潜力。这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力量。它们都具有明显的中长期特征和巨大的推进惯性,将继续支撑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除此以外,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周期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加。

2005年,虽然世界经济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日经济回落,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但世界经济放缓属于复苏中的回调,不会出现趋势性改变,因而仍将保持稳定的外部需求。再者,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工业配套水平以及低廉的劳动力,将继续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加速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种趋势不会因一些短期性因素而较快发生转变,而外资企业已占据我:国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

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对之进口连年保持高速增长。而国际市场非能源商品价格自2001年以来不断回升,近期除了农产品和食品价格稍有回落外,原材料、金属和矿物价格指数仍未有明显的回落迹象。

总之,我们对经济增长的这一良好势头必须倍加珍惜,通过完善宏观调控,使上升阶段得以延长,使良好势头得以巩固和持久。

10.2 失业

失业统计方法的国别比较

近年来,我国的劳动统计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指标设计、内涵界定、统计口径与方法上不断充实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但仍与国际劳工统计大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并给宏观经济预测与管理带来了不便。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失业统计时的差异可用表10-1来表示。

表10-1 各国失业统计方法的比较

10.3 通货膨胀

石油和铁矿石连续涨价推高通货膨胀

作为基础性商品,石油价格已经连续三年大幅度上涨。2004年的1月国际原油价格还维持在每桶30.33美元的水平,如今已经飙升到每桶70美元。石油价格疯涨给各国特别是石油大国如美国、中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石油价格的上涨给世界经济影响极大,油价上涨将直接导致运输成本上升,不仅普通家庭汽车使用成本将增加,海运和航空成本也将大幅度增长。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介绍,如果全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我国就要多掏70亿至80亿美元。“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将使国内能源价格有所上扬,并拉动石油及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价格上扬,形成一种新的涨价因素。”

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仍然在继续铁矿石价格谈判,但今年不涨价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如果涨价19%成为现实,本年度的铁矿石成交价格已经比2002年度增长了120%。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去年我国因为铁矿石涨价多付出了57亿美元,”这位专家说:“如果今年再涨,肯定会影响到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尽管钢铁等原材料涨价向下游传导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但是,经过两年多原材料价格的连续大幅上扬后,必然会有一部分价格传导到下游去,进而成为CPI上涨的重要源头之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统计局公布居住类价格不包括房地产价格在内,而铁矿石、钢材价格的上涨对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推动不容忽视。

10.4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中国的失业和通货膨胀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失业和通货膨胀成了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对主要矛盾,近年来宏观经济波动和各种宏观经济政策都与这两个宏观经济问题有关。

失业问题在中国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且是一个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相对说来大量过剩。即使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失业问题在中国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把失业问题隐藏起来了而已。这种行政手段表现为:通过户籍制度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农民限制在土地上,但实际上,农业生产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城市居民安排到国有企业,表面上实现了充分就业,但是企业内部却人浮于事,即存在了大量的隐形失业。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失业问题日趋表面化。1999年城市公开失业人数为575万人,城镇居民失业率为3%以上。据估计,隐形失业率大约为20%。

改革开放之前,通货膨胀率在市场上的表现为商品的短缺和票证买卖。改革开放之后(从1979年到1994年),中国已经经历了4次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第一次发生在1980年,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为6%;第二次是1985年,通货膨胀率接近9%;第三次为1988年,通货膨胀达到2位数。最后一次是1992-1994

年通货膨胀。

1992年中国经济开始“过热”,出现通货膨胀征兆,1993年与1994年更趋严重。从1993年11月到1994年2月,中国消费品物价指数平均每月上涨2.6%。

1992年出现投资过热,投资总量比上年增长37.6%,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增长40.7%。投资过热引发经济迅速扩张,尤以沿海地区为甚,例如1992年沿海各省市经济增长率普遍达到了两位数,其中,江苏27%,广东18.7%,浙江17%。内地省市也有6%~10%的增长速度。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继续为扩张本地经济,兴建许多开发区。1993年第一季度,全国投资同比增长40%,工业经济同比增长22.4%,其中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三资”企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别增长43.6%和71.5%。同时,人民币贬值未能促进出口,其原因是国内需求强劲,对进口产品需求旺盛。

1992年货币政策比较宽松,M0①增长36%,M1②增长31%。一是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系统贷款过多,超过计划额度一倍多;二是财政赤字增加,赤字的60%由银行增加现金投放融通。在1992年没有马上引起消费品价格暴涨,但生产资料价格已有两位数的上涨幅度。1993年货币供给再次快速增长,其中M0增长54.2%,

M1增长34.2%。1993年6月,35个大中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平上涨21.36%,七大类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长52.9%,建筑材料价格上涨70%。在我国,生产资料价格暴涨往往是通货膨胀的先导。

1993年国家实行了税收、公务员制度、外汇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税收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推行增值税,人们认为产品税将提高,使人们产生价格上涨的预期。公务员制度改革包括工资从1993年10月起平均提高30%~40%。外汇改革包括取消外汇券。人们预期人民币将贬值,通货膨胀。1993年12月出现抢购耐用消费品现象,同时银行存款下降。一些人把美元与黄金当作价值贮藏手段,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在1993年2月为1:8.5,至5月取消控制后成为1:10。到1994年,中国物价水平达到顶峰,通货膨胀率达到21.7%。1995年通货膨胀率开始下降,1997年以后,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①M0指现金或流通中的货币。

②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集体存款,M1亦称为“狭义货币应量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一、引言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我国股市结构、制度不断进行调整。 从根本上讲,股票市场的运作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是相当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票市场的价格区间,而股票市场价格总体方向性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更替。宏观经济的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不断轮换,这种周期性变化直接导致了股票市场的牛熊市周期性转换;与此同时,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宏观经济,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也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二、理论基础 1.股票定价理论。 传统的股票价格理论以单只股票或股票整体市场的价格为对象,研究股票购买能够获得的红利、利息和资本利得等。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将统计学运用于证券投资,产生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等数理统计模型。 (1)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用Ri表示股票(组合)i的预期收益率,Rm为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Rf为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βi表示股票(组合)i收益率变动对市场组合收益率变动的敏感度,εi为随机干扰项。CAPM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Ri=Rf+βi(Rm-Rf)+εi 在股票定价中,那些只影响该只股票的方差而不影响该股票与股票市场组合的协方差的因素在定价中不起作用,对定价唯一起作用的是该股票的β系数,也即非系统性在股票的定价中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系统性风险,这是CAPM的核心思想。 (2)套利定价理论试图以多个变量去解释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套利定价理论认为经济体系中,有些风险都是无法经由多元化投资加以分散,例如通货膨胀或国民所得的变动等系统性风险。套利定价理论以收益率形成过程的多因子模型为基础,认为证券收益率与一组因子线性相关,这组因子代表证券收益率的一些基本因素。事实上,当收益率通过单一因子(市场组合)形成时,将会发现套利定价理论形成了一种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同的关系。因此,套利定价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方法,来理解市场中的风险与收益率间的均衡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2.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如何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众多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中,凯恩斯经济学派用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成为主流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从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如何形成,各种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来形成短期经济的均衡。具体来说,可将该理论整理如下: 经济周期的衡量、、 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被认为是衡量总体GDP 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增GDP

长变动,代表着经济的周期波动。我们由的核算课程中可以知GDP 道,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因此,的增减变动,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GDP=C+I+G+NXGDP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减变动,分析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分别GDP 分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原因。 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失业率。短期经济繁荣的时 候,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就下降;反之,短期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 增加,失业率上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和存在着一种GDP 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以美国的经济数据为例子, 通过计算失业率的变动和实际的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GDP 一个函数:

实际的百分比变动失业率的变动=3%-2×GDP 1. 该公式表明,对失业率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实际增长通GDP 常下降。短期中,失业率和的这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通GDP2%过研究的变动,可以大概掌握失业率的变动,这进一步说明GDP 是衡量短期经济的最好指标。GDP 因此,在短期中,我们以作为衡量经济短期波动的指标。GDP 在核算中,我们知道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支出,在以后GDP GDP 的分析中,常以这两个名称出现。GDP 短期经济的假设、、 经济在短期和在长期是有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价格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9.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它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称之为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奥肯定律: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其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2.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 (1)短期和长期的区别 长期中,价格是有弹性的,货币供给变动时,价格能够调整使得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古典二分法成立,名义变量不会影响实际变量。 短期中,价格具有黏性,价格不能对货币变动做出反应,因此产出和就业会波动。古典二分法不再成立,名义变量会影响实际变量,而且经济会背离古典模型所预言的自然率水平。 (2)政策对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的不同影响 长期中,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产出取决于经济供给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以及可获得的生产技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影响产出水平,只会影响价格。 短期中,价格具有黏性,产出也取决于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需求又要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各种变量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在价格为黏性的时间范围内影响经济的产出。 3.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1)总需求的数量方程式 货币数量方程式: MV PY

《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10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第01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第三节短期国收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 第四节短期国收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 第五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 第六节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 第七节本章评析 在第九章介绍了观察和衡量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度量指标之后,我们从本章开始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整体产出水平如何决定和变动。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衡量,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则是对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和决定因素的理论阐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收入核算的

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凯恩斯认为,只要解决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本章介绍的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是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必然性。在第十一章将其扩展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结合,从更为贴近实际的角度说明总需求的不足,并在分析需求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求解决需求不足的出路。在第十二章从总供求的角度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进而在更全面的角度上说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三、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二)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生产 (三)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分配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II:IS-LM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一节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第二节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第三节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 LM模型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均衡 产品(在既定市场价格下)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相等。 二、IS曲线的含义与推导 (一)IS曲线的含义 1、IS曲线画出了产品市场上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概念P84第5行文字:IS曲线是使投资与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的组合轨迹。 1)IS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2)IS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 3)利率之所以成为影响产品与服务市场均衡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利率是计划投资融资的借贷成本。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动将影响计划投资的变动,进而造成总支出的移动,从而改变均衡产出。

P85 图11-1 IS曲线 (二)IS曲线推导 1、P86图11-2,IS曲线四象限推导,不做要求,课堂画图示意

三、IS 曲线斜率及其变动……掌握 (一)IS 曲线的斜率 两部门经济IS 曲线斜率:d β--1 三部门经济IS 曲线斜率:d t )1(1---β 四部门经济IS 曲线斜率:d t γβ+---)1(1 结论: 1、负号表示IS 曲线的利率和收入是反方向变动。 2、曲线越平缓越小投资对利率越敏感IS 1←→-←→ ↑←→d d β。反之…… 3、曲线越平缓越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 1←→-←→↑←→d ββ。反之…… 4、税率t 、边际进口倾向γ:越大,IS 斜率越大,IS 曲线越陡峭。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习题解答-第十章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十一、十二章 习题答案参考要点 (2011、7、19)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0? 答案要点:当计划供给与计划需求一致,计划需求与实际需求也恰好相等时,计划存货投资可以为0,计划存货投资必定为0。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不会将其计划存货投资安排为0,因此,宏观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会为0。至于非计划存货投资,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往往不为0,所以,宏观上的非计划存货投资也往往不为0。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否总是大于0小于1? 答案要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因此,它至多等于1,而无论如何不能大于1;如果不消费也只能等于0,而不会小于0。平均消费倾向则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1,因为可以借贷消费(如购买耐用消费品或自己住居住的住宅);但也不会小于0,因为人们至少需要基本的生活花费。 3.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增加储蓄对于均衡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首先是减少了消费需求,其次是增加的消费能否全部转变为投资很难确定。所以,增加储蓄的直接作用是减少了总需求,进而降低了均衡国民收入。 4.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不足之处? 答案要点: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仅仅考虑了最直观的短期情况,忽略了消费也要有长期考虑,也忽视了不同社会收入层次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以及社会消费与居民消费、企业消费、政府消费的情况。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概念强调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道理,但太笼统,局限性不小,忽视了它在不同层次中的作用。有关消费的内容可以参看教材p75-77的内容。 5.投资是如何决定的?怎样看待其决定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投资决定的原则是收益大于成本,在考虑边际成本的情况下,至少要使投资的收益等于成本。影响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都是在进行实际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 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除投资所直接使用的实际成本规模和风险成本外,从融资成本角度看,主要是利率水平和还贷期限。在投资预期收益和风险既定情况下,利率高低直接牵涉投资的成本,最终影响投资的利润。所以,利率始终是影响投资的最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影响投资的收益方面,主要是预期的利润率水平和投资风险收益状况。前者涉及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这既要求大于投资同期利率,又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确定。因此,在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奥肯定律(Okun ’s law ) 答:奥肯定律是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但应该指出的是:①奥肯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②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③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 答:领先指标是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短期经济波动。由于经济学家对前导指标可靠意见看法的不一致,导致经济学家给出不同的预测,其中就包括短期经济波动情况的预测。领先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大幅度上升预示经济很可能会繁荣。 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总需求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水平就上升。 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 C Y T I r G =-++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 L r Y P =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如果AD 表示总需求,P 表示价格水平,总需求函数可写成()AD AD P =。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物

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习题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一、单项选择题 1.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是()。 A.总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B.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C.消费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D.总供给水平和总收入水平同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2.在两部门经济中,实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 A.总支出的企业部门的收入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中,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4.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 A.它们的和等于0 B.它们的和等于1 C.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D.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储蓄倾向 5如果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A.递减递减 B.不变不变 C.递减不变 D.不变递减 6.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则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增加,且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C.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7.当实际投资大于计划投资时,() A.家庭储蓄少于公司对它们的期望 B.经济将自然处于均衡状态 C.相对于家庭消费计划,公司生产了太多的商品和服务 D.经济中的资本折旧一定会增加 8.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若消费函数为C=100+0.8y,则投资乘数为 A.0.8 B.5 C.100 D.0.2 9.利率和投资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 B.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大 C.利率与投资量之间的关系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D.利率与投资量之间不存在关系 10.以下关于投资的q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A.q理论说明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相应减少 B.q小于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更便宜,社会上不会有这方面的新投资 C.q大于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更便宜,社会上不会有这方面的新投资 D.q理论反映了资本的前期报酬率与当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 11.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是() A.国外国民的收入水平 B.国外国民的消费倾向 C.国内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D.以上三项均是 12.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A.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 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C.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D.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的市场包括() A.投资品市场 B.货币市场 C.劳动市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奥肯定律(Okun ’s law ) 答:奥肯定律是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但应该指出的是:①奥肯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②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③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 答:领先指标是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短期经济波动。由于经济学家对前导指标可靠意见看法的不一致,导致经济学家给出不同的预测,其中就包括短期经济波动情况的预测。领先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大幅度上升预示经济很可能会繁荣。 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总需求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水平就上升。 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 C Y T I r G =-++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 L r Y P =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如果AD 表示总需求,P 表示价格水平,总需求函数可写成()AD AD P =。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物价水平P 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Y 之间的关系。由于价格和国民收入呈反向关系,所以总需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综述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综述 2014-02-24 17:26 来源:宏观经济学论文有969人参与在线咨询一、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与短期决定因素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和短期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在分析重要宏观经济变量时,需要考察“这些变量的短期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些变量长期作何变化并由什么决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来考察每个重要变量:当期、短期和长期,并运用不同模型分析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一)产出的决定因素在长期,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它们可以充分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充分就业,无论价格如何变化,产出总处于潜在水平,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例如,当价格提高时,名义工资和价格保持同比例增长,实际工资不变,劳动市场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产量为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或潜在的产出水平(也称自然产量率)。因此,长期产出水平与物价水平并不相关,它是由经济供给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决定的,这种能力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数量、制度因素以及可获得的技术水平。经济增长模型用于研究长期产出的决定因素及变动趋势,解释各国居民生活水平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政策。在短期,由于工资具有粘性,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工资不会立即对此做出反应,随着实际工资的下降,企业将雇佣更多的工人,并增加供给量。菜单成本等原因的存在使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即“价格粘性”),当物价水平提高时,一些企业保持其价格不变,这种低价格吸引了消费者,从而引起这些企业增加就业和生产。工资和价格在短期的粘性特征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企业对新投资项目盈利性的估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动等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将达到新的均衡水平。特别地,在极短时期内,价格水平是固定的,总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无论产出的需求如何变化,企业都会提供与之相等的产出,此时的产出仅取决于总需求。由此可见,影响总需求因素的变动会影响短期的产出水平。由于潜在产出反映了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受总需求影响的实际产出将围绕潜在产出水平上下波动。大多数经济学家使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诸如繁荣与衰退的短期波动,并考察经济从短期转向长期的内在调整过程。(二)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货

《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10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第01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I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I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一总供给分析 I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I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I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一 一'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1 1 11 1第三节短期国收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1 11第四节短期国收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1 1 第*?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1 1 1 弟/、~p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1 1 11 1第七节本章评析1 1 ______ _________ J 在第九章介绍了观察和衡量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度量指 标之后,我们从本章开始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整体产出水平如 何决定和变动。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衡量,而国民 收入决定理论则是对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和决定因素的理论阐述。从某

种意义上说,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凯恩斯认为, 只要解决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本章介绍的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是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必然性。在第十一章将其扩展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结合,从更为贴近实际的角度说明总需求的不足,并在分析需求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求解决需求不足的出路。在第十二章从总供求的角度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进而在更全面的角度上说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I I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I 1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 I I理 [三、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萧条情 :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 [ I (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二)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生产; 1 (三)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分配\ I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供求决定;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动态影响经验分析

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动态影响经验分析 摘要:基于1990~2015年上证综合指数与宏观经济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冲击进行实证,并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就股票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各变量的敏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利率和汇率对股票市场波动影响明显;而短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对股票市场冲击较为明显;居民消费水平对股票市场波动最为敏感,国内生产总值对股票市场波动的敏感度随着股票市场的完善逐渐增强。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Dynamic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 on Stock Market LIU Feng-gen, ZHOU Yu-jian (School of Finance,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410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Shanghai Composite Index and several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this paper uses the Impulse Response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pproach of SVAR model, co-integration test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o capture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 on stock market. Furthermore, State space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examine the sensibility degree of stock market to each macroeconomic variable. The result shows,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in the long run, while in the short run, GDP and CPI have an evident impact on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CPI is much more sensible to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an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tock market, the sensibility degree of GDP to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increase. Key words: Macroconomy; Stock Market; SVAR Model; State Space Model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和 5.4%~6.3% ,增速递减的趋势非常明显。2016 、 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 6.7% 2017 年政府工作报 ,《2008 年次贷危机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特别是告》将经济增长速度目标设定为 6.5%,足见经济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了―长期停滞‖时期的同增长问题的严峻性。从美国 30 年代的―大危机‖时,中国经济也结束了长达 30 余年的高速增长以来诸多大大小小的经济周期实践来看,本轮的之后进入了结构性减速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周期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在所难免,但具体冲 据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的击有多大?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现实问题 。预测,2016~2020 年、 2021~2030 年两个时间区宏观金融理论为宏观经济对股票市场的冲击间内,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区间分别为 5.7%~6.6% 机理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持。宏观经济与资产价

宏观经济学第2次作业

《宏观经济学(甲)》第二次平时作业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第1题: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 答: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或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提高。这也就是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所以,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第2题: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小或几乎不变动,总需求曲线越陡直,即总需求对于价格不敏感,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具体项目。 第3题: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陡直,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大也不会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即总需求对于价格很敏感,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具体项目。 11.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600+0.8Y,投资函数为I=400-50r,政府购买为200;货币需求函数为L=250+0.5Y-125r,名义货币供应量为1250,价格水平为1。求:

(1)IS方程和LM方程; (2)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3)假设充分就业收入为5000,若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 (4)当价格水平可以变动时,推导出总需求函数; (5)假定总供给函数为Y=2375+125P,根据(4)求出的总需求函数,求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收入。 12.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C=800+0.8Yd,税收T=0.25Y,投资I=200-50r,政府购买G=200,货币需求Md/P=0.4Y-100r,货币供给Ms=900(名义货币量),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水平为Y和价格水平为P,假定经济的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850,试问该经济是否实现了充分就业?此时政府应采取怎么样的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测度

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测度 3 董 进 内容提要:目前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争论很多,而且分析一般都基于2005年全 国经济普查之前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这必然会对分析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背后的成因,首先要明确历次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期。本文比较了目前国际上公认比较成熟的四种方法,分别是线形趋势法、H 2P 滤波法、Band 2Pass 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对我国1952—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了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之后的统计数据,分别估计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的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间。通过对这四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经过相互验证,笔者估算出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起止时期,这将为进一步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背后的成因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经济波动周期 线形趋势法 H 2P 滤波法 Band 2Pass 滤波法 生产函数法 3 董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邮政编码:100084,电子信箱:dongj.03@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170092.html,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一、 引 言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的经济学者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以后到底出现过几次宏观经济波动;二是每一次宏观经济波动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实际上,解决第一个问题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必然前提,因为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特殊的渐进式改革历程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很难简单套用西方的经典经济理论来描述清楚,所以,要想很好地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必须首先明确界定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曾经出现过几次宏观经济波动,以及每一次波动的具体发生时期。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的经济波动周期的划分,目前学术界存在几种不同的意见,刘树成、张晓晶、张平(2005)认为,我国一共经历了五次经济波动周期,分别是1977—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0年、1991—2001年和2002—2005年;吴俊培、毛飞(2005)认为经历过两个经济波动周期,分别是1979—1993年和1994—2005年;卢建(1987)认为,改革开放以后直到1985年只出现一个经济波动周期,而不存在两个经济波动周期,这种意见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的认同;魏杰(2001)认为在2001年之前中国经历了三次宏观经济过热和一次宏观经济过冷,过热分别是1984—1986年、1987—1990年、1993—1995年,过冷是1997—2001年;而对于2002年以后宏观经济运行究竟是否出现了过热,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不只在我国存在,在国外,如何更好地测度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间也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T aylor 和W ood ford (1999)就曾经提出,如何界定经济波动周期以及如何量化一个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与经济波动周期本身的协动(com ovement ),这是经济波动周期领域中两个最主要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10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第01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讲)

《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10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第01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讲)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第三节短期国收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 第四节短期国收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 第五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 第六节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 第七节本章评析 在第九章介绍了观察和衡量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度量指标之后,我们从本章开始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整体产出水平如何决定和变动。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衡量,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则是对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和决定因素的理论阐述。从某

种意义上说,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凯恩斯认为,只要解决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本章介绍的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是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必然性。在第十一章将其扩展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结合,从更为贴近实际的角度说明总需求的不足,并在分析需求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求解决需求不足的出路。在第十二章从总供求的角度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进而在更全面的角度上说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 理 三、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萧条情 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摘要】在有效市场前提下,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冲击会反映在股票价格的变化上,为了研究两者的具体关系,选取2000~2016年上证综合指数与宏观经济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构造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对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冲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的预期并不一致,宏观经济波动与股票市场波动出现了明显的背离,而且短期各个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小和显著程度与长期的并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冲击较大。 【关键词】宏观经济股票市场影响分析 一、引言 2008年以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一直是平稳高速的发展状态,直到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金融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有很大的冲击。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经济长期停滞的时期,而中国经济也结束了较长时期高速增长,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发展速度放缓。一直以来,股票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在有效市场下,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引起宏观经济

的波动,进而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波动。研究股票收益率的变化进而分析判断该变化的内在原因,从而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对制定经济政策也尤为重要。 国内的一些学者对股票市场波动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任燕燕(2016)[1]是从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角度分析,发现不同实际控制人性质企业的股价指数在面对宏观经济波动时的表现不对应的,分析更侧重于分析股票市场波动的内部原因。罗建春(2002)[2]运用了著名的ARCH/GARCH模型,以上证指数、深证综合指数和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看,宏观经济波动是我国股市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研究表明股票市场的波动基本不受工业生产波动的影响,但是股票市场对于利率波动的反应却比较灵敏,因为利率的变动反映了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态度和政策。刘澜飚(2001)[3]运用的是虚拟经济的基本分析方法,并且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而且认为连接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的纽带是通货紧缩导致的闲置的货币。赵振全(2003)[4]通过多元回归和V AR模型来研究两者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期之间股票市场波动扣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相互关系还很弱。钟俐(2004)[5]研究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增长的当前波动性受货币供应量、物价指数、实际利率、进口额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历史波动影响,中国股

第三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is-lm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明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均衡与波动的基本模型。 尽管IS?LM模型并不是凯恩斯本人提出的(希克斯-汉森),但长期以来它都被经济学界看作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典型代表。 IS?LM模型的最大意义在于克服了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体现了凯恩斯强调总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思想。 该模型也是以数学模型描述经济思想的一个代表。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第二节流动偏好理论 ?第三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第四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IS曲线的前提条件与含义 ?IS曲线的推导 ?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均衡 ?IS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在这里,价格假定不变。 ?IS曲线是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IS 曲线的形状如图所示。 IS 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注意,IS 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 利率之所以成为影响产品与服务市场均衡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利率是计划投资融资的借贷成本。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动将影响计划投资的变动,进而造成总支出的移动,从而改变均衡产出。? r 1 r 2 r 3 Y Y 2Y 1Y 3 r IS O

短期经济波动 案例

第10章短期经济波动 10.1 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周期:1977-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2002年为第四周期。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周期。下面以第四轮周期为例来谈一谈我国经济周期的现状和特点。 自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率为14.2%,达到第四轮周期的顶峰后,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近来年徘徊在7%-8%左右。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周期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波动幅度大大减小。在前几轮周期中,有三轮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绝对下降。从 1990年到2002年的第四轮周期波动中,主要经济指标都未出现绝对下降,而仅表现为增长率的减缓。现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 9.1%,经济增长平缓。 2.一个短扩张(扩张期为2年),长收缩(近10年)的周期。前几轮每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时,随着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来说,经济都能迅速走出低谷,本轮周期的扩张时间仅仅持续了2年,在第三年就转为收缩,收缩区持续了大约10年。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但收效并不明显。 3.经济周期由非对称性向对称性逐步恢复。在1996年之前,我国已经实现的经济周期大都是非对称性的,即经济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缓升陡降”或者“陡升缓降”的非对称过程。这些非对称性表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接近或没有稳定在自然增长率水平附近。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突发性较多,出现过“大跃进”和“急刹车”等奇异行为。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1995、1996、1997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0.5%、9.6%、 8.8%,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在 1996年-2000年的经济周期当中,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水平的态势,这意味着经济周期的对称性正在逐步恢复,预示着未来经济周期将围绕着8%左右的增长速度进行对称性波动,这是宏观经济政策所能左右或者影响的正常波动范围。 4.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不断增强。第四轮周期,我国经济增长率能够较长时间保持在高位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而这一轮周期收缩期相对延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增幅较大幅度的回落。2000年后,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全球经济的收缩尤其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急剧收缩,形成了与中国本轮周期收缩阶段的叠加状态,使得经济增长止降转升“拐点”出现时间相对延长。 5.经济周期波动出现长尾特征。在经济周期态势的转变和形成过程中,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还出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这就是在1996年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增长路径开始出现了一条拖长的尾部,这个增长型长尾在2000年度曾一度出现上翘的迹象,但是进入2002年后逐渐平缓,构筑成为以后经济增长的基础平台。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在7%-8%的位置上出现了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抗跌能力充分显现的态势,这不仅降低了未来不确定因素的作用,而且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进而形成了我国实现长期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 中国的经济发展始终与经济波动相伴而行。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经济的总供求受计划制定者主观意志的影响很大,经济波动的内在规律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干扰和扭曲,经济增长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新的特征,对其进行分析,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虽然力度大,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但经济周期波动的平均落差明显下降,第四经济周期的平均增长速度是四个经济周期波动中增长最快的,但其波动的平均落差却不足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