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

发表时间:2013-01-24T10:30:00.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杨晓霞[导读]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杨晓霞 (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5月间本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早期干预,之后对比两组黄疸发生率、黄疸持续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最高峰浓度。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黄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9.7% vs 58.5%),黄疸持续时间缩短,血清总胆红素高峰浓度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结论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防止黄疸的发生,对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176-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早期新生儿(生后1周内)最为常见。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黄疸,随着近年来母乳喂养率的上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1]。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2],因此措施早期干预以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5月间本院出生新生儿,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2.5kg,Apgar评分>8分,外观无畸形、无溶血、无感染的足月健康新生儿60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317例,女婴292例;剖宫产206例,自然分娩395例,其他方式助产7例。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10例)和对照组(299例),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等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干预方法

观察组婴儿出生后在母亲乳汁充足前给予配方奶作补充喂养,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同时预防性给予鲁米那合剂直至出院;对照组除母乳喂养外未给予早期干预。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30分钟内与母体接触、尽早吸吮,采取24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1.3 观察指标

使用国产HD-368型经皮测定疸仪(TCB)测定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同时记录黄疸持续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最高峰浓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黄疸发生率为39.7% (123例),对照组为58.5% (175例),观察组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疸持续时间观察组为(5.2±0.94) d,对照组为(7.4±1.31) d,两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峰为(11.8±2.61)μmol/L,较对照组高峰(13.1±3.17)μmol/L低(P<0.01),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黄疸发生情况比较

分组黄疸发生率黄疸平均持续时间(天)血清总胆红素高峰(μmol/L)

观察组 39.7% (123/310) 5.2±0.94 189±8.3

对照组 58.5% (175/299) 7.4±1.31 253±11.6

P值 χ2=3.98

P<0.05 t=9.03

P<0.01 t=11.28

P<0.01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黄疸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肠道结合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使未结合胆红素在肠-肝循环中量增加,从而产生母乳性黄疸。随着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的推广和普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3]。除此以外,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胆红素产生过多及排泄异常都能够促使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胆红素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细胞有较强毒性作用[4],提高新生儿质量、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非常重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即实施早期干预,黄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黄疸持续时间短,血清总胆红素高峰浓度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同时附以配方奶能够补充出生早期母乳相对不足,增强婴儿胃肠蠕动,减少胎粪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有利于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鲁米那合剂利于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合成,明使胆红素代谢加快,有利于减轻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5]。这些均使胆红素的排泄增加,减少小肠黏膜对间接胆红素的吸收,降低肠肝循环,从而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缩短黄疸病程,有效预防黄疸发生。参考文献

[1]国芳,张苏平,姚丹,等.我国部分地区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0):624-627.

[2]何平,唐正芬,张琼,等.新生儿黄疸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远期影响及早期干预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1):42~46.

[3]高敏飞,张洪财.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 09,4(12):221.

[4]Clark JF, Harm A, Saffire A,et al.Bilirubin oxidation products seen post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have greater effects on aged rat brain compared to young.Acta Neurochir Suppl.2011,110(Pt 1):157-162.

[5]郑菊映.鲁米那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8):1459-1460.

黄疸干预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中华医学会2001年 诊断标准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102μmol/L(6mg/d1)。 2.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220.6μmol/L(12.9mg/d1),早产儿> 255μmol/L(15mg/d1)。 3.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5mg/d1)。 4.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呈进行性加重。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水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第二,新生儿生后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方案应建立在病史、病程、体检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推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见下表,并做以下说明。1.在使用推荐方案前,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处于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新生儿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尤其高碳酸血症)、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尽早干预。 2.24h以内出现黄疸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积极的光疗措施。 3.24-72h,出院前出现黄疸者至少要检查1次血清胆红素,出院后48h应于社区或医院复查胆红素,以监测胆红素水平。 4.出生后7天内(尤其是出生后3天内)接近但尚未达到干预标准者,应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无监测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适当放宽干预标准。 5.“考虑光疗”是指在该日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根据临床病史、病程和体检做出判断,权衡利弊,选择光疗或严密监测胆红素。 6.“光疗失败”是指光疗4~6h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6μmol/(L*h)[0.5mg/(dl*h)],如达到上述标准可视为光疗失败,准备换血。 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干预方案应有别于足月儿。早产儿黄疸治疗标准按照胎龄、日龄、出生体重而形成多条动态曲线。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予以更早期的预防性光疗。

黄疸案例分析

黄疸案例分析 组长:李娜 组员:徐惠燕苏明伟张秀芹盛娜玲 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男性,15岁。 二.主诉 食欲减退、乏力、腹部疼痛 三、现病史 因发热、食欲减退、恶心2周,皮肤黄染1周来诊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达38℃,无发冷和寒战,不咳嗽,但感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部不适,偶尔呕吐,曾按上感和胃病治疗无好转。 四. 既往史 1周前皮肤出现黄染,尿色较黄,无皮肤搔痒,大便正常,睡眠稍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肝炎和胆石症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疫区接触史。 五.实验室检查 化验:血Hb 126g/L, WBC 5.2×109/L, N 65%, L 30%, M 5%, plt 200×109/L,网织红细胞1.0%,尿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原(+),大便颜色加深,隐血(-) 六.护理诊断 1.舒适的改变与胆红素排泄障碍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胆汁淤积性黄疸有关 3.身体意向紊乱与黄疸所致皮肤,黏膜黄染有关 4.焦虑与皮肤严重黄染影响自我形象有关 总结:这个病人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右上腹不适等黄疸前期表现,1周后出现黄疸这些症状,经查体发现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胆红素及尿胆原检验均为阳性,诊断结论为黄疸原因待查,急性黄疸型肝炎可能性大。 八.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1.调节心理状态,维持情绪稳定 2.合理休息与活动 (二)饮食护理原则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三)病情观察 (四)保持排便通畅护理 (五)皮肤护理 (六)正确配合检查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一、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疸; ⑤遗传性疾病;⑥药物性黄疸;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 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 二、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随日龄 而异。 24h 48h内 72h内及以后(mg/dl) 足月儿 <6 <9 <12.9 早产儿 <8 <12 <15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肝功能正常。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三、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TCB>6mg/dl; 2、足月儿TCB>12.9mg/dl,早产儿>15mg/dl; 3、血清结合胆红素>1.5mg/dl; 4、TCB每天上升>5mg/dl,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胆红素脑病: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 (20mg/dl),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四、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1、皮肤黄染是本病早期的唯一症状,新生儿是一特殊的群体,不能自我表达,完全 依赖我们细致的观察。黄疸患儿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皮肤颜色、范围以及大小便颜色,最重要是注意观察有无神经系统反应,如原始反射、吸吮吞咽及肌张力情况。 2、精神状态: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 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皮肤颜色: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 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 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吃奶情况: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高峰期有时吃奶差,但随着黄疸的消退,很快恢复正常。若发现婴儿反应差、吃奶差,应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5、粪便、尿液: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 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6、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 生。 7、了解母儿情况: 了解母亲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 有无早产、宫内窘迫、感染以 及父母是否ABO血型等易诱发新生儿黄疸、甚至溶血的高危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新生儿早期加强观察

黄疸的鉴别诊断汇总

黄疸的鉴别诊断 胆红素定量检测项目其中包括直接胆红素(DB、DBIL)、间接胆红素(IB、IBIL)胆红素葡萄糖胆红素葡萄糖荃酸单酯(mBC,胆红素酯I)、胆红素葡萄糖荃酸二酯(dBC)和£胆红素(B£)。正常值:TB<17.1μmol/L,DB<3.4μmol/L,IB1.7~13.7μmol/L。 胆红素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1)凡黄疸病人TB均升高,TB越高,黄疸越深,病情越重。 2)溶血性黄疸以IB增高为主。 3)肝细胞性黄疸IB和DB同时增高为主。 4)梗阻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DB升高为主。 B£是一种与白蛋白紧密结合的胆红素,在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B£可超过TB的50%,可能与白蛋白半寿期较长,下降较慢有关。如果患者黄疸已消退,而B£相对增高,则提示为恢复期,如果TB 和B£仍然明显增高,则表示病情严重。一般认为肝炎性黄疸IB>B £,mBC>dBC,而梗阻性黄疸则dBC>mBC,B£>IB. 1、判断黄疸的程度。当血清总胆红素(TB)浓度超过34.2μmol/L 时,出现巩膜、粘膜和皮肤的黄染,称黄疸;TB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不超过34.2μmol/L时,肉眼未见黄染,则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1)TB为34.2~171μmol/L 时为轻度黄疸; 2)TB 为171~342μmol/L时为中度黄疸;

3)TB >342μmol/L 时为重度黄疸。 2、判断黄疸原因。 溶血性黄疸通常为轻度黄疸,TB<85.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为轻、中度黄疸,TB为17.1 ~171μmol/L ;梗阻性黄疸通常为中、重度黄疸,TB增高较前两者明显,不完全梗阻为171~342μmol/L ,完全梗阻常>342μmol/L;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足月儿TB<205μmol/L,早产儿TB<256.5μmol/L,结合胆红素DB<25.5μmol/L。 3、判断黄疸的类型: 1)溶血性黄疸时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明显,DB/TB<0.2; 2) 梗阻性黄疸时以结合胆红素增高明显,DB/TB>0.5; 3)肝细胞性黄疸时DB及间接胆红素(IB)均增加,DB/TB比值>0.2,但<0.5。正常人和三种黄疸时胆红素代谢测定结果见附表。 4、解释疑难现象。由于δ胆红素与白蛋白牢固结合的胆红素,分子量大,不被肾小球滤过,故临床可出现血清中的TB及DB增高,尿中却不出现DB;δ胆红素半寿期长(同白蛋白,为21天),代谢慢,故肝炎恢复期等患者尿胆红素已消失,而血清DB仍很高。 胆红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的降解代谢,血红蛋白降解产生的胆红素在未被肝细胞摄取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之前称为“未结合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称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胆素原。大部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胆素原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为黄褐色的粪胆素随粪便排出,少量的胆素原被肠粘膜重吸收入血并经门静脉进入肝,在肝它们大部分被肝细胞再分泌随胆汁排至肠腔,在这过程中极少量的胆素原进入大循环被运输至肾并从尿中排出,尿中胆素原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为尿胆素。 1.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体重在2.5kg以上,Apgar1min评分8~10分的19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口服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μmol/L,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性用药,对照组出生后3天内未给任何处理。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的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对比两组新生儿TBC读数。观察组若TBC读数≥12mg/d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黄疸发病率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黄疸指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如

为及时诊断及治疗,部分可发展成核黄疸,因未结合胆红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故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其的发病率及其重要,为了解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比较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的196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顺娩或剖宫产娩出的196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 2.5~4.0kg,Apgar1min 评分8~10分,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出生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中,男57例,女41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400g,平均胎龄为38.6周。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中,男53例,女45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200g,平均胎龄为39.1周。 1.2干预措施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服用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μmol/L,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当测得TBC读数≥12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205.2μmol/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 1.3方法 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测定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体重在2.5kg以上,Apgar1min评分8~10分的19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口服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卩mol/L ,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性用药,对照组出生后3天内未给任何处理。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的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对比两组新生儿TBC读数。观察组若TBC读数》12mg/d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黄疸发病率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结论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黄疸指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如

为及时诊断及治疗,部分可发展成核黄疸,因未结合胆红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故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其的发病率及其重要,为了解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比较分析我院2010年5月一2011年5月住院的196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顺娩或剖宫产娩出的196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 2.5?4.0kg ,Apgar1min 评分8?10分,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出生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中,男57例,女41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400g,平均胎龄为38.6周。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中,男53例,女45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200g,平均胎龄为39.1周。 1.2 干预措施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服用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 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卩mol/L , 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当测得TBC读数》12mg/dl, 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205.2卩mol/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血总胆红素水平,μmol/L(mg/dl) 时龄(小时) 总血清胆红素水平μmol/L(mg/dl) 考虑光疗 光疗 光疗失败换血 换血加光疗 ~24 ≥103(≥6 ) ≥154(≥9 ) ≥205(≥12) ≥257(≥15) ~48 ≥154(≥9 ) ≥205(≥12) ≥291(≥17) ≥342(≥20) ~72 ≥205(≥12) ≥257(≥15) ≥342(≥20) ≥428(≥25) ﹥72 ≥257(≥15) ≥291(≥17) ≥376(≥22) ≥428(≥25) 胎龄、出生体重 出生~24小时 ~48小时 ~72小时 光疗 换血 光疗 换血 光疗 换血 ~28周 <1000g ≥17-86 (≥1-5) ≥86-120 (≥5-7) ≥86-120 (≥5-7) ≥120-154 (≥7-9) ≥120 (≥7) ≥154-171 (≥9-10) 28~31周 1000~1500g ≥17-103 (≥1-6) ≥86-154 (≥5-9) ≥103-154 (≥6-9) ≥137-222 (≥8-13) ≥154 (≥9) ≥188-257 (≥11-15) 32~34周 1500~2000g ≥17-103 (≥1-6) ≥86-171 (≥5-10) ≥103-171 (≥6-10) ≥171-256 (≥10-15) ≥171-205 (≥10-12) ≥257-291 (≥15-17) 35~36周 2000~2500g ≥17-120 (≥1-7) ≥86-188 (≥5-11) ≥120-205 (≥7-12) ≥205-291 (≥12-17) ≥205-239 (≥12-14) ≥274-308 (≥16-18)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疽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第二,新生儿生后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 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方案应建立在病史、病程、体检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推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见表1、表2,并作以下说明。 1.在使用推荐方案前,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处于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新生儿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尤其高碳酸血症)、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尽早干预。 2. 24h以内出现黄疸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积极的光疗措施。 3. 24~72h,出院前出现黄疸者至少要检查1次血清胆红素,出院后48h应于社区或医院复查胆红素,以监测胆红素水平。4.出生后7d内(尤其是出生后3d内)接近但尚未达到干预标准者,应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无监测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适当放宽干预标准。 5.“考虑光疗”是指在该日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根据临床病史、病程和体检作出判断,权衡利弊,选择光疗或严密监测胆红素。 6.“光疗失败”是指光疗4~6h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6umol/(L·h)[0.5mg/(dL·h)],如达到上述标准可视为光疗失败,准备换血。 表1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时龄(h)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umol/L) 考虑光疗光疗光疗失败换血换血加光疗~ 24 ≥103 (≥6)≥154 (≥9)≥205 (≥12)≥257 (≥15)~ 48 ≥154 (9) ≥205(≥12)≥291 (≥17)≥342 (≥19)~ 72 ≥205 (≥12)≥257(≥15)≥342 (≥20)≥428 (≥25)~ 72 ≥257 (≥15)≥291(≥17)≥376 (≥22)≥428 (≥25) 注:括号内数位为mg/dL值,lmg/dL = 17.1umol/L 一、干预方法 (一) 光照治疗 1.光源:蓝光最好(主峰波长为425~475nm),也可选择白光波长550~600nm)或绿光(波长510~530nm)。 2.方法: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 3.时间:分连续和间歇照射。前者为24h连续照射;后者是照10~12h,间歇14~21h。不论何法,应视病情而定。 4,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h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每4~6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比。光疗结束后,连续监测2d,以观察有无反跳现象。当反跳值超过光疗前水平时,需再次光疗。 (二) 光疗注意事项 1.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h需更换新灯管。在治疗Rh溶血病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应更换新灯管。 2.光疗箱要预热,待灯下温度在30℃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

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8-03T17:05:08.2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李小芳 [导读]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 李小芳(广西水电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疗效的相关论文综合,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或延缓黄疸的发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黄疸程度,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护理综述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1],生理性黄疸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h即出现黄疸,2周~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2]。胆红素过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引起死亡或后遗症。因此,黄疸早期干预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诊断方法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测定 1.1 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 %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 d 出现黄疸,4~5d达到高峰,5~7d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d出现,5~7d达高峰,7~9d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 μmol/L。 1.2 病理性黄疸 ①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221 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在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具备上述任何1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3]。 2 干预措施 2.1抚触 抚触作为对新生儿的一种辅助治疗已经在新生儿病房广泛开展,对新生儿黄疸病情的改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①轻的按摩可促进迷走神经活性,使胃泌素及胰岛素的释放增加。从而增加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使婴儿的食欲增强,体重增长加快,抵抗力增强。抚触可增进婴儿β-咖啡呔,5-羟色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清素等分泌,从而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②新生儿由于窒息、咽下、感染等摄入不足,进食量较少,肠蠕动减少,胎粪积聚在肠道,胆红素就会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以及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晚及肝功能不成熟等原因,均可使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加重。通过抚触,使新生儿的食欲增加,从而加速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促进尿胆原生成增多,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减轻肝肠循环,胆红素排泄增多,从而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抚触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触觉是最原始的感官功能,用手对皮肤进行温和良性的刺激,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一系列良性反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抚触做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值得推广[4]。具体抚触方法:从前额、下颏、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脊背到臀部,每天2次,每次15min,上午为沐浴后,下午在2次喂奶间进行。抚触时室温在28-30℃,冬天用取暖器,抚触前操作者手上和婴儿皮肤上涂润肤油,抚触时播放轻柔的音乐,同时让产妇或家属在旁观看,一边学习一边与婴儿交流,严密观察婴儿是否得到确实有效的母乳喂养及母亲是否有足够的乳汁。加强臀部护理,勤换尿布,便后保持臀部干燥,并予肛周皮肤涂油膏以隔绝大便对皮肤的刺激。 2.2游泳 孙美农等研究证实:胎便转黄时间延迟是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5],游泳能够促进胎便转黄时间提前,减低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发生[6]。新生儿游泳是母亲子宫内羊水生活环境的延续,有利于新生儿和婴儿心理的发展。由于新生儿游泳在水中活动量大,水的浮力、水压及婴儿的运动使呼吸加深,肺活量加大,心血管耗氧量增大,从而使代谢增加,此外游泳刺激副交感神经使胃泌素、胰岛素及胃酸分泌增加,故婴儿易出现饥饿,且食欲增加。同时,腹肌收缩,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7]。注意事项:新生儿游泳期间必须有护士一对一全程监护。泳池水深约 75cm,以新生儿足部触及池底为标准。家属可以全程陪同,游泳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新生儿头部始终保持在水面上。 2.3灌肠 灌肠能使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和大便变黄时间提前,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引起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10~12h内初次排胎粪,3~4d左右排黄便。由于开塞露液灌肠在新生儿出生2h开始实施,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主要是灌肠液对直肠壁感受器的刺激产生排便反射,增加肠蠕动,加速粪便的排出,从而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以达到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核黄疸的发生[8]。操作时应注意: ①尽量保暖,以防患儿受凉。 ②新生儿年龄小,自身不配合,应特别嘱家属扶好患儿配合操作,避免因患儿来回活动增加肠黏膜与肛管的摩擦,从而增加了损伤的机会。 ③操作熟练、轻柔。灌肠本身就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又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肠黏膜薄嫩,容易受异物刺激而损伤。因此护士操作时一定要做到动作轻柔。 ④有严重腹泻,急腹症及消化道者禁用。 2.4蓝光治疗 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形成水溶性而溶于体液,通过血液循环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肾从尿中排出[9]。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早期主动药物干预研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早期主动药物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早期主动药物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500例发生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只给予早期少量多次喂温水和尽早开奶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主动药物(茵桅黄口服液+酷酸梭菌活菌散剂)干预措施,两组采用JH20-1B黄疸仪测定1次/d,比较两组效果和黄疸高峰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干预有效率为72.4%,观察组干预有效率为97.6%,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JH20-1B黄疸仪测定1次/d。对照组只给予早期少量多次喂温水和尽早开奶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给予茵桅黄口服液5 mL/次,2次/d,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米雅)0.5 g/次,3次/d。 1.3评估指标两组在早期干预后效果评估:①显效:皮肤黄染减轻,监测黄疸值明显下降,高峰期缩短至1~2 d; ②有效:皮肤黄染无加重,监测黄疸值有缓慢下降趋势,高峰期无明显缩短;③无效:皮肤黄染加重,监测黄疸值有升高,需光疗。 1.4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收录临床资料,计算例数

比值。 2结果 2.1两组效果比较观察组经主动干预后,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下降尤为明显,见表1。 2.2两组黄疸高峰期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经主动干预后,黄疸高峰期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疸红素代谢与成人不同,由于胆红素生成增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的特点,易导致血胆红素浓度增高,临床易出现黄疸[2]。大多生理性黄疸经医生检查时发现,因监测TSB值达不到诊断病理性黄疸标准,多未经任何具体干预措施,往往在TSB值升高、皮肤黄染持续时间较长或引起家长紧张时,才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包括蓝光治疗),本文强调的是早期主动药物干预,与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并无冲突。 茵桅黄口服液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提取物组成,茵陈苦泄下降、专攻清热利湿,能增加胆汁分泌,还能拮抗溶血;黄芩苦寒燥湿,泄热并能解毒、利尿、抗过敏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栀子清利三焦湿热,能减少血中胆红素,增加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从而减少肝红素肠肝循环,达到退黄作用[3]。该药临床常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除能引起腹泻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的报道。

早期护理干预防治新生儿黄疸

早期护理干预防治新生儿黄疸 发表时间:2012-12-10T10:14:19.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赵宏[导读] 本文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出发,介绍了如何通过护理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赵宏(山东省泰安中医院妇产科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本文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出发,介绍了如何通过护理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 疸,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关键词】护理新生儿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0.5umol/L、早产儿大于256.5umo1/L或黄疸持续不退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如何及时发现并护理新生儿黄疸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从临床实践出发,介绍如何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观察和护理。 一、临床资料 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935例,其中足月儿927例,早产儿8例;检测方法是采用上海科学院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生产HJ33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选择前额、两侧面颊3部位测TCB读数各1次,取其平均值;检测时间为生后1—5天,每天上午定时测定TCB值1次,据日龄TCB大于正常。 二、早期护理 1、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JLN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1]。所以,做好要重视产前检查,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混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了解产妇及新生儿情况 了解产妇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新生儿早产、宫内窘迫、感染以及新生儿父母是否ABO血型等易诱发新生儿黄疸、甚至溶血等因素,并对存在上述因素情况的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状。 3、加强新生儿观察 (1)新生儿皮肤颜色 观察新生儿皮肤的颜色及部位变化,可初步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出现,扩散到四肢、手足心,并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对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而且发展较快者,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2)新生儿精神状态 新生儿一般情况下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喂养奶量 一般黄疸不影响新生儿的饮食。若新生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等情况,及时治疗,避免核黄疸发生。 (4)观察粪便颜色 定期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 (5)生命体征 观察新生儿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情况,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指数 每天用黄疸监测仪检测新生儿皮肤黄疸指数,分别检测新生儿额部及两侧面颊三个位置的皮肤黄疸指数,取平均值并根据指数进行及时判断和治疗。若出生后1天内皮测指数接近6mg/dl,2天内相近10mg/dl,3天后接近12.9mg/dl或早产儿近乎15mg/dl者,则给予口服用药等早期干预,并进行观察跟踪治疗,必要时采用静脉采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判断是否高胆红素血症,并做进一步治疗。 三、护理措施 1、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一种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疗法。光疗期间,需要用黑眼罩覆盖新生儿双眼,用尿布包裹好会新生儿阴部,充分显露新生儿身体其它部位。光疗期间定期给新生儿翻身,确保蓝光均匀照射于身体皮肤,同时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每日不少于6~8次,在两次喂养之间适当喂养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2、新生儿抚触和游泳 每天进行新生儿沐浴,并给新生儿全身抚触15~20分钟,尤其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加速胎粪尽早排出。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使新生儿食欲增加,新生儿饮奶量增加,大便次数增多,黄疸逐步减轻。 3、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标准·方案·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14,52(10): 745-748、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4、10、006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是十分常见得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1]。高胆红素血症得监测、高危因素得评估以及正确及时得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得危害性受机体状态与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得界值作为干预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得专家共识"[3]。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得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与修订。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得"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4],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生后得胆红素水平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得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与就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得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 等[5]所制作得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得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根据不同得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342 μmol/L (20 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 μmol/L(25 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L(30 mg/dl)。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2-03-12T09:21:17.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庄文华 [导读] 早期干预对降低生理性黄疸及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具有良好作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庄文华(福建省建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福建建瓯353100)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171-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结果经过干预观察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降低生理性黄疸及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具有良好作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胆红素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arly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neonatal jaundice index author. Method: the choice of cesarean section in 120 cases of normal full-term neona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arly intervention measu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management.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neonatal jaundice index, the first row of meconium time and turn yellow time.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jaundice index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first discharge of meconium time and turn yellow time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physiological jaundice and pathological jaundice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neonatal jaundice early intervention bilirubin effect of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其他器官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针对此病,重要的是预防为主[1]。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120例择期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出生体重 2.6~4.1kg,Apgar’s 评分≥8分,男婴65例,女婴55例,外观无畸形,母亲年龄平均21.5~3 3.2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对两组患儿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干预措施: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根据新生儿的需要适时服用配方奶,同时给予抚触及游泳。辅助游泳:出生4个小时的新生儿即进行游泳,室温调节为28°C左右,水的温度一般在38-40°之间,选择婴儿专用的泳圈和泳池,于吃奶后1小时进行,每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抚触护理: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就开始进行抚触,要求动作到位,适当用力, 在沐浴后,两次哺乳间进行,每天二次,每次10-15分钟左右,室温在28oC以上,同时可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光照疗法:让新生儿裸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布眼罩,外生殖器用纸尿裤遮盖,用波长425nm-475nm的蓝光,在距患儿35cm-50cm的地方照射,经过这种光照射后,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通过尿和胆汁排出,光照时间一般为24小时-48小时。抚触、游泳及光疗全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仪器使用日本JM-106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由经过训练的儿科医师对洗澡后的新生儿进行测定,以新生儿前额正中右眉上方0.5~1cm 处为观察部位,紧贴皮肤垂直测定3次,三次结果平均取值。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粪便转黄时间。 1.4 诊断标准[2]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 24小时内出现黄疸,TCB值>6mg/dl;足月儿TCB值大于等于1 2.9 mg/dl,早产儿TCB值大于等于15mg/dl;(2)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21umol/L,早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55umol/L;(3)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大于等于34umol/L;(3)TCB值每日上升>5mg/dl;(4)持续时间超过2-4周,或呈进行性加重;(5) 依据皮肤黄染的首尾发展规律, 黄染达腹部的。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比较 经过干预观察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比较(x-±s) 2.2 两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见表2。表2 两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的比较(x-±s)

新生儿黄疸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06T13:29:35.5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1期作者:路艳婷曾玲侠 [导读] 分析新生儿黄疸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陕西省凤翔县医院陕西凤翔 7214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20例临床资料,分为2组不同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黄疸出现和消失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含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早期综合护理;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24-02 近年来,60%的新生儿均患有新生儿黄疸疾病,其病主因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值,导致皮肤及黏膜出现黄染状态[1]。高浓度的胆红素含量可直接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甚至容易引发脑部疾病,患儿的神经细胞一旦受到中毒性改变,对生命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新生儿黄疸在治疗中使用科学护理方法不仅能够快速改善胆红素指数,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2]。本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20例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41例,女患儿19例;年龄1~5天,平均年龄(2.36±0.38)天;早产儿19例,足月儿29例,过期产儿12例;对照组男患儿38例,女患儿22例,早产儿21例,足月儿30例,过期产儿9例;年龄1~6天,平均年龄(2.24±0.41)天;两组性别、年龄等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体征检查、基础喂养、疾病相关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1)喂养护理:母乳喂养的基础上,依据患儿身体当前状态,可以增加适当的段级奶粉喂养,保证新生儿的营养。(2)排便护理:观察新生儿每天每次胎便的量、时间及颜色,有的新生儿出现胎便不通畅情况时,给予轻抚或者刺激肛门法帮助排出。(3)游泳护理:安排专业护理人员为出生2d后的新生儿做游泳护理,每2天一次,每次进行10~20分钟。游泳前需先为新生儿的肢体进行按摩及伸展,期间并全程记录体温、脉搏等。(4)抚摸护理:结束沐浴及游泳需做全身抚触,由头、胸、四肢及背部顺序进行抚触,每次进行15分钟,每2天一次,持续5天左右,此护理可以让新生儿加速肠蠕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消失时间、胎便转黄时间。观察记录新生儿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胆红素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症状变化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黄疸出现和消失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临床中属于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有血清胆红素升高,皮肤黏膜和巩膜黄疸,一般在出生2~5天内发病率最多,轻症者会在2个星期后逐渐消退,若发病期间症状及血清胆红素居高不下,易危及患儿生命[3]。及时把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加上合理的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黄疸出现和消失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干预前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无意义,干预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效果更好。分析原因可能为:在早期护理中对患儿进行抚摸护理,可通过背部的体表神经排便中枢起到刺激排便作用,减少患儿胎便停留在体内的时间,可以有效减少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通过游泳护理把患儿的胃肠道激素及胰岛素增加分泌后,激进肠蠕动,把患儿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以激进食欲。在喂养护理上,除了日常所给予喂食母乳后,适当的再增加当前阶段的配方奶粉喂养,保证患儿的营养,可避免因饥饿状况增加了胆红素水平的提高,为患儿在成长过程中增加能量及蛋白,不仅可以增加胎便排除,还有利于肠菌群的正常形成[5]。因时间、样本等条件有限,关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远期临床效果影响,还有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