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类药物中西医临床应用

乌头类药物中西医临床应用
乌头类药物中西医临床应用

乌头类药物中西医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5-08-25T09:04:37.3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侯海建[导读]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中心卫生院在运用乌头类药物治疗各类疾病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其毒性,小心使用,使乌头类药物发挥其药物功效。

侯海建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中心卫生院 264408)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风湿、骨痛、神经痛之类的中医痹症越来越多,而乌头类药物在镇痛方面的作用确有独到之处,故在中成药的配伍中,使用也越来越普通,更忽论中药临庆配伍应用了,同时乌头类药物的强心升压等作用也越来越为临床作重视,在中西临床应用中也越来越多,同时,其毒副作用也越来越被医学界所重视,故该类药物的使用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细化。本文,笔者结合乌头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分析乌头类药物的配伍应用和禁忌,提出乌头类药物的中毒抢救方法。

【关键词】乌头类药物;中成药;药物功效;中毒抢救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63-01

1.前言

乌头类药物主要是指附子、川乌、草乌等,其中川乌为毛崀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其子根炮制品为附子,而北乌头的块根则为草乌,其中无幼根而独者称为天雄。虽说有以上之分,但临床医学上最常用的就是草乌、川乌和附子。乌头类药物药味苦涩,但属于温性药物,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的功效,同时也有散寒温经、除温祛风的功能,因此临床上上常用于治疗休克、虚脱等重疾和治疗慢性腹泻、各类风湿疼痛疾病。但乌头类药物中含有大量的乌头碱,其毒性非常大,如果炮制不合理或是用药不慎的,就会导致中毒,一旦中毒一定要及时抢救。

2.配伍应用

乌头类药物虽然都为同属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但因为炮制方法的不同,临床应用有较大的差别,其中附子为温里药,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要用于亡阳症和阳虚症、痹痛等。现代临床中的应用如参附注射液,主要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临床应用已经比较广泛。附子因炮制方法不同,功能上也有差异,如盐附子配巴戟、寸芸治腰膝酸软,阳痿早泄,淡附子配人参、桂枝治心阳暴脱,水湿泛肤等。

川乌、草乌为祛风湿药,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要用于风湿痹症,二者毒性大于附子,其中草乌毒性更大。二乌配独活可治腰以下痛,配全虫增强祛风湿止痛作用,配川断可补肾之不足,配人参助阳益气,配肉桂补益阳气,配茯苓温肾利水,配桂枝温经止痛,配熟地益阳消阴等,二乌在临床应用中无论成方和处方中,都成为治疗痹症的必备之药

3.配伍禁忌

乌头类药物皆为大毒之品,古人在十八反中明确指出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十八反虽为古人的用药经验,与临床实际不能100%的相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临床应用中,十八反药物配伍应用,的确是有中毒反应发生。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十八反的配伍禁忌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现代研究表明,乌头类药物中所含的乌头碱内服过量,对迷走神经起兴奋作用,对其它神经则先兴奋后抑制,产生心律失常,呼吸抑制,而半夏中的生物减过量则能使呼吸迟缓,气管痉挛,二药合用则起到协同作用,加重呼吸心脏抑制。瓜蒌中含瓜蒌三萜皂苷,过量服用会引起心肌供血障碍,与乌头类药合用使心肌受损,出现频发室早搏,重者出现房颤、室颤,心脏停搏。川贝含川贝碱等生物碱,能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因而会使乌头中毒后出现的休克难以恢复。白及中含大量的淀粉和粘液质,在煎煮中会阻碍乌头碱的分解和在体内的排泄,从而增加中毒机会。

无论是古人的经验也好,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也好,都证明十八反是有科学道理的,所以我们在临床应用中还是应严格遵守。

4.中毒抢救

在西医药理中,乌头类生物碱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对中枢及周围神经有先兴奋而后抑制甚至麻痹作用,特别对迷走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并可直接提高心肌的应激性,从而导致心律失常,严重中毒致死原因常为严重心律失常和血管运动中枢与呼吸中枢麻痹所致的呼吸循环衰竭。

中医病因病机:乌头类药物中毒的病因十分明确,系进食过量的乌头或附子所致。其病机为:毒邪经胃肠道吸收,入络后循经而行,充斥脉络,故可有口舌辛辣及麻木、肢体抽搐;毒邪人胃,阻于中焦,脾胃气机逆乱而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热迫大肠则可里急后重;毒邪攻心,心阳不振则可见心悸怔忡、脉结代;毒人营血,扰动肝风,可见躁动、神昏、厥脱;邪毒迫肺则胸闷如窒。乌头类药物中的乌头碱0.2mg 就会中毒,2-5mg 即可致死,炮制后分解为毒性极弱的苯酰乌头碱,再经久煎分解为毒性更低的乌头原碱,因而炮制后的乌头一般不会发生中毒,但是用量过大,乌头碱含量过高,与配伍禁忌药同用,就易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脏损害,中毒者可见口唇发麻,咽部烧灼感,四肢麻木,心慌,如有严重心律紊乱,呼吸急促,应用1:5000 的高锰酸钾反复洗胃,然后灌入活性炭10-20mg,随后用硫酸镁导泻,久无大便可用20%的温盐水高位灌肠,同时肌注或静脉注射0.5-1mg 阿托品,每4h 1 次,直至症状解除,中毒重者可见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四肢逆冷,血压下降,视物模糊,口唇紫绀,心动过缓和各种心律失常,早搏,房颤,室颤,应静脉注射或滴注利多卡因,出现阿-斯综合征,应立即给予电除颤,静脉注射苄溴胺、碳酸氢钠。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兴奋剂,血压下降昏迷者应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药可用甘草10g,绿豆10g,煎后服用。

5.结束语

现代社会,风湿、骨痛、神经痛之类的中医痹症越来越多,乌头类药物在镇痛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中成药的配伍中,使用乌头类药物的频率越来越高。乌头类药物药味苦涩,但属于温性药物,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的功效,同时也有散寒温经、除温祛风的功能,因此临床上上常用于治疗休克、虚脱等重疾和治疗咳嗽气喘、阳痿、不育不孕症、慢性腹泻和各类风湿疼痛疾病。但乌头类药物中含有大量的乌头碱,其毒性非常大,因此在运用乌头类药物治疗各类疾病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其毒性,小心使用,使乌头类药物发挥其药物功效。

参考文献:

[1] 张迎春. 乌头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解毒措施[ J ] . 中国医药指南.2012,02(20):159-160.

张仲景治疗疼痛的附子_乌头类方剂研究_张林

129 第13卷 第8期 2011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8 Aug .,2011 张仲景治疗疼痛的附子、乌头类方剂研究 张林,吴晓丹,杨勇,白晶,王坦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北京 100029) 收稿日期:2011-05-16 作者简介:张林(1980-),女,山东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方剂学理论与临床研究。通讯作者:白晶(1955-),女,北京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方剂学实验研究。E-mail:baijingldq@https://www.360docs.net/doc/ba15599801.html,。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作为中医方剂的经典 著作,为后人提供了多种病证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对于疼痛一证的治疗上,张仲景更是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原因的痛证,创立了多首配伍精当、疗效斐然的方剂。根据病证的不同,仲景灵活选用多种药物治疗疼痛,如桂枝、大黄、附子等。仲景常以桂枝配伍各类药物,治疗各类疼痛。笔者曾撰文专门探讨了桂枝类及大黄类方剂在治疗疼痛中的应用[1]。仲景以三承气汤及其他一些以大黄为主药的方剂,治疗瘀血留滞所导致的疼痛,大黄类方剂集中体现了张仲景“下法”治疗疼痛的特色[2]。对于寒瘀致痛的患者,仲景亦大黄、附子并用,大黄附子汤在疼痛治疗方面应用甚广,如以大黄附子汤热敷治疗因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腿痛及身体偏侧疼痛等[3-4]。 附子与乌头因其大辛大热之性,在治疗寒痛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文将附子、乌头类方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治疗疼痛的方剂做以总结,希望能深入了解经方在疼痛治疗方面的组方规律,并为临床的疼痛治疗提供组方遣药的思路。 附子、乌头类方是一组以附子和乌头为主要组成的方剂,仲景常用其治疗以寒邪为主的疼痛。本类方剂在仲景原书中数量众多,包括(1)附子汤;(2)桂枝附子汤;(3)白术附子汤;(4)甘草附子汤;(5)大黄附子汤;(6)真武汤;(7)四逆汤;(8)通脉四逆汤;(9)附子粳米汤;(10)大乌头煎;(11)乌头赤石脂丸;(12)乌头汤;(13)乌头桂枝汤;(14)九痛丸等。 1 附子类方 1.1 附子汤既温且补治虚痛 附子汤主治少阴病 “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此证为少阴阳虚,寒邪在内,肌肤骨节失温,寒湿凝滞,故身体痛、骨节痛,以附子汤扶阳温经,散寒除湿。炮附子扶真阳之虚,温经散寒而镇痛。茯苓、白术除湿止痛,利于阳气宣通。芍药制术附之温燥而护阴,和营血而通痹止痛。人参补元气以除虚,参附相伍,峻补元气,助诸药除痛之功。 附子汤既温又补,为温补少阴阳气不足常用要方,适用于因虚致病、久病致虚的痹证患者。有学者[5] 曾用附子汤治愈长达13年的定时臂痛, 本病患者起于产后,为寒、虚夹杂导致,其他药物效果甚微,而附子汤温补并用,正对病机。其他运用附子汤治疗寒湿痹证的效案亦是颇多,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常能取得较好疗效[6]。 《千金要方》的附子汤是以本方加桂心、甘草,治温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拆,肉如锥刺刀割,是本方的进一步发展。 1.2 桂枝附子汤类和营缓痛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皆用附子为主药,配以桂枝、白术、甘草等药,共治风湿见表阳虚的身体骨节疼痛,乃风寒湿邪三者并祛之剂。桂枝温经散寒,祛风解表而通经络,白术燥湿和中而运水湿。甘草在《本经》中言其可“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尰字在《说文》中有:“胫气肿,本作瘇,从广,重声。”徐曰:“下湿地则有此疾,今文做尰。”甘草附子汤有身微肿,故以之为君。清·王子接在《绛雪园古 方选注》[7] 中提到: “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留关节,阳衰阴盛,治宜两顾,白术、附子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化风……徐徐解救也。” 摘 要:文章总结了张仲景对于附子、乌头类方剂在治疗疼痛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病证医案对其中的代表方 剂的配伍思想及临床运用做以详细分析,同时对于乌头与附子的不同应用范围作了归纳阐释。 关键词:附子;乌头;类方;疼痛;张仲景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8- 0129- 03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uzi and Wutou in the Pain Treatment of ZHANG Zhong-jing ZHANG Lin,WU Xiao-dan,YANG Yong,BAI Jing,WANG T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Fuzi and Wutou in the pain treatment of ZHANG Zhong-jing. It analyse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prescriptions and clinical use in the representative Medical cases, and concludes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nge of Fuzi and Wutou. Key words:Fuzi;Wutou;Categorized Formulas;Pain;ZHANG Zhong-jing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发表时间:2013-09-10T09:54:18.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赵文婷袁颖 [导读] 综上所述,三种乌头类中药所含的有毒成分既是其药理作用的基础,又是引起其中毒的根源。 赵文婷袁颖(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203) 【摘要】附子、川乌、草乌是是常用的乌头类中药,这类中药大多有毒性。本文旨在从古文献记载、化学及药理研究、临床毒性反应报道等方面阐述附子、川乌、草乌的毒性,为客观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乌头类中药毒性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028-02 乌头属(Aconitum)植物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其品种在我国多达160多种,其中作为药用品种约有44种。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川乌(Radix Aconiti)以及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是乌头属植物中最为常用的。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是川乌,子根即为附子,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即为草乌。 中医认为乌头类中药多具有散寒止痛作用,可用于风寒湿痹痛。现代医学也表明,乌头类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乌头类中药大多有毒性,如川乌的中毒量与治疗量非常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也将其列为“大毒”之品。 1、古代文献资料中附子、川乌、草乌毒性的记载 1.1 附子 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药物。全书所载方剂中应用到附子的就达到了20余首。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仲景用附子走皮表,驱寒湿则取炮附子,且多与白术作配,须姜作伍时,则从不用干者,均取生者,如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张仲景用附子的方剂有37个,除8个丸散方剂外,其余29个汤剂中有23个方剂都配伍生姜、甘草,另外6个方剂大多也配伍干姜或大黄。 在历代本草中,均有对附子毒性的记载。例如: 《本草备要》载:“(附子)大燥,辛甘有毒,大热纯阳。”《新修本草》载:“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本草纲目》记载:“(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 1.2 川乌 《金匮要略》中,含川乌的方剂一共有5首,如在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提到的乌头赤石脂丸以及中风历节病篇中的提到的乌头汤等等。 历代本草中也有对川乌毒性的不少记载。如我国第一部本草药物学专《神农本草经》说道:“其汁,煎之,名射周,杀禽兽。”;《本草纲目》也记载道:“气味辛,温,有大毒。”可见其毒性是相当大的。 1.3 草乌 关于草乌最早记载于《千金翼方?卷第十五》中。书中首次提到了“草乌头”,说明在当时的民间,已经有了“草乌头”之名。之后五代时期的后唐药师侯宁极著作的《药谱》一书中,也对草乌头做了介绍。 《本草纲目》中记道:“(草乌)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焉。”同时李时珍特别强调:“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可见草乌的毒性是非常之强的。 2、现代医学对附子、川乌、草乌毒性的研究 现代医学对附子、川乌、草乌的毒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极探索了这三种中药在诸多方面的毒性表现。 2.1 化学成份 乌头类生物碱是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同时也是附子的主要的毒性成分[1-3]。在乌头类生物碱中,双酯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毒性成分,如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有报道口服这类双酯类生物碱3-4mg,就可以致人死亡[4]。川乌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对心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易引起心律失常。乌头碱的中毒量为0.2mg,而其致死量仅2.0-4.0mg。草乌易经胃肠道吸收,毒性反应出现非常迅速,一般3-4.5g的草乌就能引起中毒反应,其所含的乌头碱仅需0.2 mg就可引起中毒,3-5mg的剂量就有可能是致命的[5-6]。 2.2 毒性反应 附子中毒临床症状多为口舌及肢体麻木,呼吸困难,胸闷,烦躁不安,咽喉、食管、胃均有烧灼感,进而出现心慌、心悸、呆滞等症状,同时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其中毒症状中最为突出体征就是心律失常,主要是引起为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症状[7-9]。服用乌头类中药发生中毒反应后,其中毒的轻重程度、发生时间以及对脏器的损伤也各有不同。据临床研究,服药后最快10s或1-2min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而有的则在4天左右才出现[10- 13]。有报道[14]患者在服用含生川乌(先煎)12g的复方汤剂之后,在4天后出现皮肤蚁走感,在第五天空腹服1剂后才出现严重中毒反应。亦有报道服用含乌头类复方(先煎40min)含川乌、草乌各10g以上,在数月后才出现较严重精神症状,之后的对症治疗后痊愈。而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在服药后10min-2h就能出现中毒反应[14- 15]。 2.3 中毒机制 附子、川乌、草乌的中毒机制是通过先兴奋后抑制神经系统起作用的[16],其毒性主要是对心脏和神经的损害。乌头类生物碱首先是引起感觉横纹肌、心肌、神经末梢及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继而发生对上述各部分的抑制,进而产生麻痹而发生毒性作用。草乌在临床上中毒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心脏毒性。刘刚等人[17]对出现急性草乌中毒时的血浆中的有毒成分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的动物在口服草乌乙醇提取物后,出现快速心律不齐,同时出现了血压下降的进行性加重趋势。庞嶷[18]报道了数例因错误服用草乌汤而引起心脏毒性的情况。何晓娟等学者[19-20]从肌肉的耐力、自发活动以及学习和记忆方面对草乌引起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草乌剂量为0.229、0.458、0.916g生药/ml时,小鼠精神神经系统没有出现毒性。 2.4 讨论 由于乌头类中药具有较强的毒性,所以在临床应用时,首先要确保乌头类药物的用药安全。在临床使用时,严格控制剂量,应当采取小量渐增的方法,做到中病即止,以确保用药安全。同时要考虑个体差异,选择合适剂量,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由于乌头类中药毒性

刮骨疗毒亦毒亦药话乌头

刮骨疗毒亦毒亦药话乌头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中,关公攻打樊城时,魏将曹仁踞城死守,召五百名弓弩手一齐放箭。关公急勒马转身时,右臂中了一箭而翻身落马,幸被关平救回营寨。关公久历沙场,身经百战,本来右臂中箭不应翻身落马。但这一箭非同一般,回营拔出箭时,方知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活动。《三国演义》中描述,“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此后就上演了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的千古佳话。 乌头究竟是什么毒物呢?乌头乃一种中药,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因其主根呈倒圆锥状,似乌鸦之头,故名乌头。本品有大毒,古代作为箭毒用,其浸膏名叫“射罔”,猎人将射罔涂在箭头上,“射猎禽兽,十步即倒,中人亦死”。 乌头分川乌和草乌,前者来源于乌头,为栽培而得,以四川绵阳产者为多;后者来源于北乌头,为野生,故后者之毒甚于前者。乌头主根之侧而生的子根称为附子;主根长而细者称为天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都是“乌头家族”的成员,均毒性峻猛。 乌头之毒毒心脏 毒箭猎兽伤人致猎物倒地,战将落马,非骨肉之痛,而

是毒物殃及心脏和神经系统。现代研究发现,“乌头家族”均含有乌头碱,过量的乌头碱可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迷走神经兴奋;可抑制窦房结,并能直接作用于心肌产生高频异位节律,可造成心律失常乃至心跳骤停。由此可以推测,关公中箭落马,可能并非右臂之伤痛,而是短暂的心律失常而不能稳坐战骑之故。 常有报道称,有人采用乌头泡酒、草乌炖肉作为强身保健的滋补品,或用其治疗风湿等病症,却由于炮制不善或用量过大而发生中毒,因此而致命者也并不鲜见。 乌头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2%食盐水或浓茶反复洗胃,洗胃后可灌活性炭10~20克,随后再灌入硫酸钠20~30克导泻。静脉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作为乌头类中药的解药是肌内或静脉注射(或输注)阿托品以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经阿托品治疗后心律失常仍不能纠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 乌头入药起沉疴 人类有驾驭万物之本领,能让毒物成为药物,业已有诸多例证。如抗心衰的强心药(强心苷)毒毛旋花子苷K以往也跟乌头一样是一种箭毒。 乌头虽有大毒,但只要炮制得法和用量适宜,即可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特别是附子和川乌常为医家所选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是当前临床较为热门的话题,事实上,“他汀”只是一类药物的俗名,其实质上是 一种还原酶抑制剂。之所以将其称作“他汀类”原因在于,该类药品在最初时均为进口药物, 而其英文名称中都带有“statin”这一单词,翻译过来就是“他汀”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运用 较广,下面就他汀类药品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做一详细介绍。 他汀类药物临床运用 他汀类药物在最开始时是被用于Ⅱa与Ⅱb高脂血症的医治中,包含家族性、原发性高胆固 醇血症等,同样也适用于因遗传性高脂血症诱发的并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随研究不断深入,许多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但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且在非调脂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比 如提升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集聚等,而其在应用范围上已远超出既定适用范围。 临床应用一——冠心病 许多随机研究表明,冠心病病人可在他汀类药物中获得理想效果,能够调节冠心病病人血脂 水平,特别是LDC-C减少至30%以上,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病率与病死率。他汀类药物于冠 心病中的应用可谓是近几年临床药学的最大突破,特别是在能够诱发死亡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治中,在采取抗凝和抗栓诊疗的同时,运用他汀类药物实施调脂诊疗,且借助其药物功效,提升血管内皮功能,在血小板聚集与炎症因子释放过程中发挥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减 少病人在急性期间的死亡率,从而改善病人预后。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在某些手术中起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冠状动脉旁路植入术等。 临床应用二——心力衰竭 与他汀类药物有关的临床实践,比如北欧辛伐他汀存活实验和胆固醇及冠心病反复发作事件 研究均提示他汀类药物能使心力衰竭发生率有效降低。在一项研究中,讨论分析中度心衰病 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研究表明,在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可在2年内降低心衰死 亡风险,且降低效果明显。但是在一些前瞻性研究中却得出阴性结论,所以临床在心力衰竭 中应用他汀类药物仍需谨慎。 临床应用三——免疫调节与抗感染 有资料显示,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可阻滞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对T细胞活性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免疫调节很有可能是他汀类药品的另一种药理作用,其有可能成为 新的免疫抑制剂,专门用于炎性疾病的诊治。同时经临床实践表明,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及 阿伐他汀均对C-反应蛋白有降低效果,也正因这点为其具备抗感染作用奠定了理论依据。近 几年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他汀药物运用效果良好,可以控制疾病对骨组 织的损害。当前还不能确立所有他汀类药物是否都具备抗感染效应,这一点还需大量实验证明,能否在临床大面积使用还有待考证。 临床应用四——抑制肾脏细胞增殖 诸多进展性肾小球病症中,系膜细胞的增殖与活化是关键性因素,可加大细胞外基质。在肾 病综合征研究过程中,他汀类药物能削弱肾脏结构与功能恶化进程。该药物能将缺失性突变 细胞停驻在细胞周期G1期,对人体补充胆固醇对该现象无任何改善效果,提示他汀类药物 在肾脏病症的作用至少一部分和其对细胞的作用相关。辛伐他汀与洛伐他汀以依赖性特征阻 断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引发的DNA合成;降低肾脏系膜细胞活化。资料指出,早期采用他汀类药物能延迟糖尿病肾病发生与进展,这一点足以说明他汀类药品可提升肌酐清除率,改 善肾衰竭。 临床应用五——抗肿瘤

2018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试题答案

2018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试题科室:姓名: 成绩:、单项选择(每题3分60分) 1、18 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的抗生素是()。 A 、头抱呋辛酯胶囊 B 、甲硝唑C、环酯红霉素 D 、左氧氟沙星 2、一般只需一天一次给药的抗生素是() A 、青霉素 B 、头抱唑林C、头抱呋辛 D 、头抱曲松 3、下列哪种药物常作为术前预防用药() A头抱替安 B 头抱噻肟C 头抱哌酮D头抱唑林 4、有关第三代头孢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B、对各种B -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G-菌的作用比 一、二代强D、对G+菌的作用也比一、二代强E、对铜绿假单抱菌的作用很强 5、耐药金葡菌感染应选用() A. 青霉素G B. 羧苄青霉素 C. 羟氨苄青霉素 D. 苯唑青霉素 6、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为最强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是() A克拉霉素 B 红霉素C 阿奇霉素 D 罗红霉素 7、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 A 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 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 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 以上都不对 8、以下哪条不是联合用药的明确指征() A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B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C预防感染 D 免疫缺陷伴严重感染 9、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抗菌药物是() A 头抱替安 B 头抱呋辛 C 头抱哌酮 D 头抱唑林 10、以下抗菌药物为浓度依赖型药物的是() A青霉素B 头抱西丁C左氧氟沙星D 头抱他啶 1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C抗菌药作用特点 D 以上3项 12、接受限制使用级别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 A 50% B 40% C 80% D60% 13、接受特殊使用级别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 A 50% B 40% C 80% D 60% 14、下列为我院特殊使用级别的抗菌药物品种是() A氨苄西林B头抱唑啉C亚胺培南D阿奇霉素 15、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时首选()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治疗的主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血脂异常作为AS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水平已成为当前预防与治疗ASCVD 的主要方式。临床常规检验提供的血脂参数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酯(TG)。其中LDL-C水平与ASCVD的发病风险相关性最大,LDL可通过血管内皮进人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后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因此,应将LDL-C作为控制血脂异常的主要干预靶点。他汀类药物能明显的降低LDL,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最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是被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首选的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同时还可增加肝脏细胞表面LDL受体以增强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减少体内LDL水平,从而通过上述药理机制发挥调脂作用。本院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氟伐他汀(来适可)、普伐他汀(富利他之)、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等。本文通过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强度、药动学特征、不良反应等方面来介绍各药物的特点,以保障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作用强度:胆固醇治疗的目标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需使LDL-C降低至<1.8、 2.6或 3.4mmol/L(详见相关指南)。不同他汀类药物降LDL-C强度差异明显,以LDL-C降幅38%为例,每日需氟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40mg、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瑞舒伐他汀<5mg。结合本院各他汀药物剂量和常规用法用量(富利他之20mg,qn;来适可40mg,qn;舒降之20mg,qn;阿乐、立普妥20mg,qd,尤佳10mg,qd;可定10mg,qd),可推算普伐他汀(富利他之)、氟伐他汀(来适可)具有低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而辛伐他汀(舒降之)、阿托伐他汀(阿乐、尤佳、立普妥)和瑞舒伐他汀(可定)具有中等强度的降脂作用(使LDL-C降低30-50%)。可见同等剂量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国内现有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种类多,临床应用广,不同他汀类药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用药? 一、他汀类的药理作用及适应症是什么? 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浓度,现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等患者。 二、他汀类药动学特点有哪些? 蛋白结合率高,首过代谢广泛,大部分生物利用度较低,主要通过肝脏P450酶代谢,主要经胆道从粪便排泄为主。 三、不同他汀类的代谢和排泄有何不同?

四、他汀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 他汀类(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主)与主要经CYP450 3A4代谢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与CYP 3A4抑制剂联合应用时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甚至增加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如与环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胺碘酮、华法林、利福平等合用时,发生肌病的危险性增加。 五、他汀类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头痛、失眠、转氨酶升高、肌病、过敏反应、横纹肌溶解等。其中肝脏毒性和肌肉毒性临床报道较多,故在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肌酸磷酸激酶等相关指标。 六、他汀类禁忌症有哪些? 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者;活动性肝脏疾病者;原因不明的肝脏转氨酶持续升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

七、他汀类何时服药? 人体合成胆固醇的酶在夜间活性最强,为达到最好的效果,夜间服用为主,一般每日一次即可。因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半衰期长,可在任意时间服用。同时他汀类药物可在饭前或饭后用药。 八、他汀类的用药剂量和使用强度有何不同? 1)低强度治疗用药剂量:辛伐他汀10mg、普伐他汀10-20mg、洛伐他汀10-20mg、氟伐他汀40mg、匹伐他汀1mg; 2)中等强度用药剂量:阿托伐他汀10-20mg、瑞舒伐他汀5-10mg、辛伐他汀20-40mg、普伐他汀40mg、洛伐他汀40mg、氟伐他汀80mg、匹伐他汀2-4mg; 3)高强度用药剂量:阿托伐他汀40-80mg、瑞舒伐他汀20-40mg; 九、糖尿病患者能否使用他汀类?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风险及死亡率。虽然有文献报道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升高,但他汀类带来的血管获益远大于对血糖的影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 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试题 及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 训”考核 姓名:工号: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何时起开始实施(B )。 A.2001年5月1日 B.1999年5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2、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C ),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A.一年 B.半年 C.三个月至六个月 3、医师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 C)报告。 A.政府办公室 B.上级医师 C.卫生行政部门 4、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属于哪种感染( C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环境感染 D.以上均不是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 D )。 A.三查七对 B.三查十对 C.四查七对 D.四查十对 6、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 C )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A.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药品监督管理局 C.执业地点 D.医院 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B)。 A.20% B.30% C.40% D.50% 8、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C )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A.30% B.40% C.50% D.75% 9、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 D )。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10、肝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 C )。 A.去甲万古霉素 B.头孢他啶 C.利福平 D.头孢曲松 1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12、乳妇在应用何种抗菌药时可继续哺乳(B )。 A.四环素类 B.青霉素类与头孢 C. THB D.磺胺类 13、不属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常用的经验性治疗方案的是( D )。A.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糖苷类 B.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 C.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磺胺类 14、以下有关ICU的肺部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院内感染性肺炎 B.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突出的病原学特点为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 D.肺部真菌感染较少见 15、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D )。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以上都是 16、以下备选项中,除了( C)外均易产生肾脏毒性。 A.氨基糖苷类 B.头孢唑林 C.利福平 D.两性霉素B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摘要: 关键词:乌头类中药;毒性; 乌头属(Aconitum)植物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其品种在我国比较多,达160多种,其中作为药用大概有44种。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川乌(Radix Aconiti)以及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是乌头属植物中最为常用的。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是川乌,子根即为附子,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即为草乌。 中医认为乌头类中药能够治疗风寒湿痹,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而现代医学也表明,乌头类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乌头类中药大多有毒性,如川乌的中毒量与治疗量非常接近,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也将其列为“剧毒大毒”之品。 1、古代文献资料中附子、川乌、草乌毒性的记载 1.1 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药物。全书所载方剂中应用到附子的就达到了20余首。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仲景用附子走皮表、驱寒湿则取炮附子,且多与术作配,须姜作伍时,则从不用干者,均取生者,如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张仲景用附子的方剂有37个,除8个丸散方剂外,其余

29个汤剂中有23个方剂都配伍生姜、甘草,另外6个方剂大多也配伍干姜或大黄。 在历代本草中,均有对附子毒性的记载。例如: 《本草备要》说道:(附子)大燥,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另一部本草巨著《新修本草》也记载: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 1.2 《金匾要略》中,川乌的方剂一共有5首,如在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提到的乌头赤石脂丸以及中风历节病篇中的提到的乌头汤等等。 历代本草中也有对川乌毒性的不少记载。如我国第一部本草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说道:“其汁,煎之,名射周,杀禽兽。”;著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道:“气味辛,温,有大毒。”可见其毒性是相当大的。 1.3 关于草乌的本草记载,最早是在《千金翼方·卷第十五》中出现的,其首次提到了“草乌头”之名。这说明了在当时的民间,已经有了“草乌头”这样一个叫法。在另一部由五代时期的后唐的药师侯宁极著作的《药谱》一书中,也提到了草乌头之名。 明代的李时珍在其著名的《本草纲目》中记道:“(草乌)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焉。”同时李时珍特别强调:“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 试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单选 1、药物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当: () A: 减量并对症处理 B: 停药并对症处理 'C: 继续用药同时对症处理'D: 停药待 过敏反应消失后,继续使用原药物 ' E: 逐渐减量至最小剂量,待过敏反应消失后,再逐渐增加剂量。 2、患者,男,58岁。因“咳嗽、咳痰8天”就诊。初步诊断:急性支气管炎。给予罗 红霉素口服,请告诉患者每天最佳服药次数() A: 每日1次 'B: 每日2次 C 每日3次 D: 每日4次 3、MRSA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药:() A: 万古霉素B: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C: 利福平D: 氯霉素 4、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 A: 手术后3天 B: 术后24小时C: 术后1周D: 用至患者出院 5.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A: 克林霉素 B: 亚胺培南地塞米松C: 庆大霉素'D: 青霉素 6、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 A: 头孢唑啉 B.庆大霉素C: 青霉素G D: 甲硝唑 E: 链霉素 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20% B.30% C.40% D.50% 8、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 )

A: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 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 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D: 患者需要 9、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 ) A: 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 长期用药预防 C: 晚期肿瘤患者 D:风湿热复发 10、有些抗生素应用之后,即使抗生素浓度降低到低于MIC,也能抑制细菌的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抗生素的() A: 协同作用 B: 后效应 C: 增强作用 D: 拮抗作用 1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真菌 D.支原体 12、厌氧菌感染不可选用() A:亚胺培南 B: 氨基糖苷类 C: 甲硝唑 D: 克林霉素 13、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A: 阿奇霉素B: SMZ/TMP C: 氨苄西林/舒巴坦D: 环丙沙星 14、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A: 氟喹诺酮类B: 氨基糖苷类C: β—内酰胺类D: 氯霉素类 15、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C.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以上都是 16、以下备选项中,除了()外均易产生肾脏毒性。 A.氨基糖苷类B.头孢唑林C.利福平 D.两性霉

论他汀类药物的基本骨架及其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论他汀类药物的基本骨架及其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目录: 1.对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介绍 3 1.1已上市或正在开发的他汀类药物 3 1.2作用 4 1.3.应用前景 4 2.基本骨架 5 3.构效关系 6 3.1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 8 3.1.1.溶解度 9 3.1.2.亲脂性 9 3.1.3.吸收方面 9 4.总结 9 5【参考文献】 10 论他汀类药物的基本骨架及其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摘要】他汀类药物泛指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调节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水平。由于他汀类药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

少,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年来,对他汀类药物的开发是降血脂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探究他汀类药物的构效关系,本文将从其基本骨架、构效关系、溶解性、亲脂亲水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基本骨架降脂性构效关系 1.对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介绍 他汀类药物可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 1.1已上市或正在开发的他汀类药物 目前,已上市或正处于开发中的他汀类药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 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他汀类药物概况 —————————————————————————————— 药名英文名商品名上市时间(年) 洛伐他汀 Lovastatin 美降之 1987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舒降之 1988 普伐他汀 Pravastatin 普拉固 1989 氟伐他汀Fluvastatin来适可 199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考试习题

夏津县人民医院201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以下抗菌药物按化学结构不属于抗生素的是()。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氨基糖苷类 D、.喹诺酮类 2、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的青霉素类药物是(): A.青霉素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哌拉西林 3、肠球菌感染的首选应用的青霉素类药物是() A.青霉素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哌拉西林 4、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过敏反应B.中枢神经系统反应C.消化系统反应D.肝脏损坏 5、以下为三代头孢菌素的是() A.头孢呋辛B.头孢唑啉C.头孢吡肟D.头孢曲松 6、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该类药物的使用。 A.30%B.40%C.50%D.75% 7、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8、哺乳期妇女在应用何种抗菌药时可继续哺乳()。 A.四环素类B.青霉素类C.红霉素酯化物D.磺胺类 9、头孢菌素中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是()。 A.头孢唑啉B.头孢呋辛C.头孢曲松D.头孢他啶 1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青霉素B.头孢拉啶C.头孢哌酮D.万古霉 11、下列哪种情况是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A.昏迷B.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置换术 12、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常选用的抗菌药物是()。 A.头孢氨苄B.头孢唑啉C.阿奇霉素D.头孢他啶 13、磺胺类药物在尿中乙酰化率高,且溶解性较低,较易出现结晶尿、血尿等。大剂量应用时宜大量饮水,并与等量()同服。 A.氯化钠B.碳酸钠C.碳酸氢钠D.氯化钾 14、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首选的抗菌药物为:() A.青霉素B.头孢氨苄C.罗红霉素D.头孢克洛 15、以下手术切口属I类(清洁)切口的是(), A、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B、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C、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D、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抗菌药物超常处方包括:() A、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B、无适应症应用抗菌药物 C、超剂量使用抗菌药物 D、重复使用抗菌药物 E、无指征联合应用 2、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A.耳毒性B.肾毒性C.消化系统反应 D.神经肌肉阻滞作用E.过敏反应 3、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以下哪几方面:()

乌头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

2010年5月 第19卷第2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MUC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May ,2010Vol.19No.2 乌头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 *李志勇1,李彦文2,图雅3,黄秀兰1,张嫚1,崔箭1 (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3.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 摘要: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是我国各民族传统医药中常用的有毒植物药物,本文就其在蒙、藏、彝、维吾尔、 侗等少数民族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乌头属药用植物在不同民族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评价.关键词:乌头属;民族医药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036(2010)02-0072-03收稿日期:2009- 12-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860391). 作者简介:李志勇(1978-),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助理研究 员.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有毒药物的合理应用与心脑血管药理学.E-mail :lizyong@https://www.360docs.net/doc/ba15599801.html, ;Tel :010- 68933254-8391前言 毛茛科Ranunculaceae 乌头属Aconitum L 植物作为有毒植物及药用植物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乌头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300余种,在我国分布的有200多种.分布于我国境内的乌头属植物具体又分为牛扁亚属、乌头亚属、露蕊乌头亚属三大类.其中,以乌头亚属的种类最为复杂,可分为多果乌头组和乌头组.前者仅一种多果乌头A.polycarpum Chang ex W.T.Wang ,后者则包括了11个系,即唐古特乌头 系、 圆叶乌头系,保山乌头系、短柄乌头系、显柱乌头系、兴安乌头系、蔓乌头系、乌头系、准噶尔乌头系、岩乌头系、褐紫乌头系.当中,以唐古特乌头系、圆叶乌头系群植物的毒性在乌头属中最小[1]. 乌头属植物在我国作为药材的应用历史十分悠久,涉及品种也较为丰富.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附子(附子是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的使用记载,将附子列为下品.汉代 名医张仲景为善用附子的第一人,其用附子的指征主要是“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 .其著作《伤寒论》中记载含附子方剂20首,37条;《金匮要略》记载含附子方剂11首, 16条[2].在我国供药用的乌头属植物已达76种之多,著名的有附子、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关白附等,其传统功效有祛风除湿、活血祛 瘀、 温里散寒等,可用于治跌打损伤、关节炎、神经性疼痛、中风瘫痪、胃冷痛、胃肠炎、月经不调、痈疽疮毒等疾病.但是, 乌头属植物多具有显著的毒性,毒副作用成为限制乌头属植物药用的主要因素.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乌头属药用植物“制毒”、用药经验,藏、苗、蒙、维、土家等 我国少数民族在乌头属植物的药用方面更因环境、文化、医学理论的各异而形成了不同用药习惯与方法,本文将就乌头属植物在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中的应用做重点探讨. 2 乌头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2.1乌头属植物在蒙医药中的应用

乌头类药减毒方法

乌头类药减毒方法 1.久煎法:如大乌头煎,煎煮法云:“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所谓“煎令水气尽”,意为通过久煎,将水分蒸发完.实验表明,乌头水煎至3~4小时以上,有毒之乌头碱即可水解,使毒性降到最低限度,而且水解之物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与蜜、甘草及姜枣同煎法:上述五方全部与蜜同煎,使之减低毒性且能延缓疗效。白蜜中含有某些氨基酸,能和毒性乌头碱结合成盐,容易溶解于水,以提高疗效,又能减低毒性.其次甘草、姜枣也有一定减毒作用。 3.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最法:如在乌头汤方后云:“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乌头赤石脂丸方后云:“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赤丸方后云:“·一不知,稍加之,以知为度”;乌头桂枝汤方后云:“令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这种用法是很合理的,因为乌头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为了摸索有效治疗量,就必须从小荆量开始,直至以知为度,中病即止。一旦出现眼眩,唇舌麻木等感觉,应立即减量或停服观察. 4.根据体质不同服药法:如大乌头煎服法:“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病人体质强弱对药物毒性的耐受性也往往随之不同,故体质虚弱者应适当减量。 5.先食服药法:如赤丸:“先食,酒饮下三丸,’:乌头赤石脂丸:“先食,服一丸”.都是采用饭后服,使药物吸收缓慢,一以减少毒性吸收。 6.‘饱制法:如赤丸“乌头二两,炮”乌头赤石脂丸“乌头一分,炮”。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使用制川乌比生乌头毒性低得多。 《金匾要略》对乌头的应用,采用了多种有效减毒方法,足证张仲景运用乌头有丰富的经验,并且与现今科学家验相为吻合,可以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知识讲解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产生和血栓形成,改善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有降低血压、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1.他汀类药物的降血脂作用 他汀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降低血清中LDL-C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加速血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清除,是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是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脂药。有研究显示,口服罗伐他汀5mg可使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LDL-C水平减少42%~52%,三酰甘油降低16%,总胆固醇降低30%,载脂蛋白B2减少33%,HDL-C提高8%~13%。多个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他汀类药物的抗高血压作用 临床回顾性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血压比不使用者控制的更好,且更易于使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大多数他汀类药物抗高血压作用的临床研究亦支持Statins的降压作用。Strazzullo等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组及其他降脂药比较,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当血压>130/80mmHg时他汀类药物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mmHg,使舒张压平均降低1.2mmHg,基线血压越高其降压作用越明显,并且与血脂变化无关。 3.他汀类药物治疗肺高压的作用 肺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最严重而且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肺循环疾病,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减轻甚至逆转PH及肺血管重塑。Kao等应用辛伐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