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金属试剂的制备通法有机镁锂化合物的反应有机铜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有机金属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日益扩大。比较重要的有有机镁、锌、铜、锂试剂。过渡金属具有很多独

特的性能,在合成上各有特点。共同的特点是碳-金属键

极性很大,负电荷集中在碳上,从而使这类有机金属化合

物表现出强的亲核性和强碱性。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有机金属化合物

一、有机金属试剂的制备通法

二、有机镁锂化合物的反应

三、有机铜化合物的反应

四、有机锌化合物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2 有机金属与卤代烃

3 有机金属与盐

1 卤代烃和金属

一、制备通法

4 烃的金属化

1 卤代烃和金属

有机碱金属化合物对空气、二氧化碳和水十分敏感。它们的

制备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所得有机金属化合物一般不需分离,

可在醚类溶剂或己烷中直接使用。

正丁基锂的乙醚溶液可用溴代正丁烷于-10 o C慢慢滴加到无

水乙醚-锂丝中去制取。正丁基锂的烷烃溶液可用氯代正丁烷于

回流条件下滴加到烷烃-锂丝中反应制取。反应须在严格无水条

件下在惰性气氛中进行。制备好的试剂应密封保存并在使用时测

定其含量。

2 有机金属化合物与卤代烃的交换反应

烷基锂与卤代芳烃的交换反应用于制备芳基锂化合物。如: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2 有机金属与卤代烃

3 有机金属与盐

1 卤代烃和金属

一、制备通法

4 烃的金属化

3 有机金属化合物与金属盐的交换

某些不活泼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可用这种方法制备。例:

4 烃的金属化

含有一定酸性氢的活泼碳氢化合物与另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

进行金属交换。例: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2 与CO 2的反应3 与α,β-不饱和羰基

1 与羰基化合物

二、镁锂试剂的反应

4 取代反应 1 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格氏试剂、锂试剂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是制备醇类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应该注意,存在于有机金属化合物或反应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烯基、缩酮、缩醛一般不与金属试剂作用,但未保护的基团不能同时出现在分子中。

5 与卤代烃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应对立体位阻敏感。反应(1)比(2)好。

6 实例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2 与CO 2的反应3 与α,β-不饱和羰基

1 与羰基化合物

二、镁锂试剂的反应

4 取代反应 1 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当格氏试剂或羰基化合物具有空间障碍时,则影响加成反应的正常进行。如果格氏试剂的β-C上有H时,它可通过六员环过渡态发生氢负离子转移而使羰基还原。

5 与卤代烃例如,二异丙基甲酮与甲基碘化镁反应正常,但与乙基溴化镁反应时,还原反应占21%。与异丙基溴化镁反应时,则根本不起加成反应,生成的是还原产物二异丙基甲醇。

在与羰基化合物加成中,锂试剂比镁试剂活泼,同时,它较少受位阻影响。例如,上述二异丙基甲酮与异丙基锂反应时,可生成三异丙基甲醇。

6 实例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2 与CO 2的反应3 与α,β-不饱和羰基 1 与羰基化合物二、镁锂试剂的反应

4 取代反应 2 与CO 2的反应

CO 2与格氏试剂反应得到羧酸;与有机锂试剂反应得酮。

5 与卤代烃这归因于羧酸镁盐不溶于醚类溶剂,成沉淀析出,使反应中止;而羧酸锂盐可溶,同时锂试剂的反应活性比格氏试剂高,可与羧酸负离子反应,使之转变为酮。

应用该反应,可以合成家蝇性引诱剂Murcalure:

6 实例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2 与CO 2的反应3 与α,β-不饱和羰基1 与羰基化合物二、镁锂试剂的反应

4 取代反应

3 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

有机锂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反应时,不发生1,4-加成反应,只发生1,2-加成。例如:

5 与卤代烃而相应的格式反应,既有1,4-加成,也有1,2-加成产物。当位阻较大的格氏试剂反应时易发生1,4-加成。

6 实例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2 与CO 2的反应3 与α,β-不饱和羰基

1 与羰基化合物

二、镁锂试剂的反应

4 取代反应 4 取代反应

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可以和格氏试剂起取代反应。这是在使用格氏试剂时必须注意的。格氏试剂与某些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的反应可以得到难以直接制备的格氏试剂。这在合成上是有价值的。例如:

5 与卤代烃

6 实例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5 与卤代烃6 实例

2 与CO 2的反应

3 与

α,β-不饱和羰基1 与羰基化合物二、镁锂试剂的反应

4 取代反应

5 与卤代烃的偶合反应

格氏试剂与RX的反应以S N 2方式进行,上述反应对饱和RX的产率很低。但与烯丙基、苄基卤化物反应较好。由于格氏试剂通常由RX制备,为了制备格氏试剂,必须防止偶合反应的发生。通常用过量的镁和用溶剂稀释了的RX逐渐加入反应液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偶合反应的程度。

格氏试剂的偶合反应,在合成上也常用碳酸烷基酯或磺酸酯来进行。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6 实例

6 实例

2 与CO 2的反应

3 与α,β-不饱和羰基1 与羰基化合物二、镁锂试剂的反应

4 取代反应

5 与卤代烃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6 实例

6 实例

2 与CO 2的反应

3 与α,β-不饱和羰基1 与羰基化合物二、镁锂试剂的反应

4 取代反应

5 与卤代烃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1 与卤代烃

2 与酰氯

3 与溴代酮1 与卤代烃

三、铜试剂的反应

4 与环氧化合物

5 与α,β-不饱和羰基

有机铜锂试剂较相应的烷基锂碱性、亲核性弱,与孤立的羰基、酯基、羧基等官能团不起反应。此类试剂可以和卤代烃或磺酸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可使环氧乙烷开环;也可发生共轭加成。甲基铜锂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偶联反应的试剂。其它一些铜锂试剂的偶联反应也有较好的收率。例:

乙烯型卤化物对于典型的亲核取代反应是不活泼的,但容易为二烷基铜锂的烃基取代,并保持双键的构型。例: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2 与酰卤反应

2 与酰氯

3 与溴代酮

1 与卤代烃

三、铜试剂的反应

4 与环氧化合物

5 与α,β-不饱和羰基

在缓和的条件下,二烷基铜锂与酰卤反应,以良好的产率生成酮。在此情况下,酮、腈、酯等官能团不受影响。这是其它金属试剂无法实现的。例如:

在碱催化下,酮与卤代烃进行烃基化反应是合成取代烃基酮的重要方法。但反应过程中常伴随发生多烃基化及缩合等副反应。而且,仲、叔卤代烷很难与酮顺利反应。新近利用二烃基铜锂能与卤代烃反应而不与羰基反应的特点,采用 -卤代酮与二烃基铜锂反应,亦可达到使酮烃基化的目的。不仅副反应少,产率高,而且适于位阻酮的合成。

3 与溴代酮反应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4 与环氧化合物的反应

2 与酰氯

3 与溴代酮1 与卤代烃三、铜试剂的反应

4 与环氧化合物

5 与α,β-不饱和羰基

有机铜锂试剂对环氧化合物进行亲核开环是有机合成的有用方法。反应特点是没有其它金属试剂的副反应,如重排、 -卤代醇形成等。而且,羰基、烷氧羰基的存在对反应均无影响。二烷基铜锂与环氧化合物在温和条件下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产物为反式结构。如:

环氧化合物的结构不对称时,烃基引入到取代基少的碳原子上: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5 与α,β-不饱和羰基

4 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

2 与酰氯

3 与溴代酮

1 与卤代烃三、铜试剂的反应

4 与环氧化合物有机铜锂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都以良好的产率生成1,4-加成产物。这是有机合成中将烃基导入到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β-位的重要方法。特别运用于具有位阻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1,4-加成。例如: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5 与α,β-不饱和羰基

4 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

2 与酰氯

3 与溴代酮

1 与卤代烃三、铜试剂的反应

4 与环氧化合物当烯酮的β-位有卤素、-OCOR,-OR等易离去的原子或基团时,由于重复进行加成-消去-共轭加成反应,于是在β-位进行二次烃基化。

在格氏试剂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加成时,也可用催化量的一价铜盐促进其共轭加成。铜催化下的格氏试剂的反应在合成上应用的例子很多。如: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1 Reformatsky反应

2 Simmons-Smith

1 Reformatsky 四、锌试剂的反应

用α-溴代酸酯在锌作用下与醛酮反应,经加成、水解生成β-羟基酸酯或进一步消除生成α,β-不饱和酸酯。类似的反应是由α-卤代酮与醛的加成或α-卤代酸酯与腈的加成反应。反应中加入Lewis酸二乙基氯化铝可使反应在-20°C下进行。例: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2 Simmons-Smith反应

2 Simmons-Smith

1 Reformatsky 四、锌试剂的反应

利用二碘甲烷与锌铜偶反应,生成卡宾络合物,进一步与碳-碳双键加成生成环丙烷结构。

Department of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Soochow University

第八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第十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第十五章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竞赛要求】 有机合成的一般原则。引进各种官能团(包括复合官能团)的方法。有机合成中的基团保护。导向基。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有机合成中的选择性。 【知识梳理】 一、有机合成的一般原则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有机化学工业的基础,有机合成一般都应遵循下列原则: 1、反应步骤较少,总产率高。一个每步产率为80%的十步合成的全过程产率仅为10.7%,而每步产率为40%的二步合成的全过程产率可达16%。因此要尽可能压缩反应步骤,以免合成周期过长和产率过低。 2、每步的主要产物易于分离提纯。要力求采用只生成一种或主要生成一种的可靠反应,避免生成各种产物的混合物。 3、原料易得价格便宜。通常选择含四个或少于四个碳原子的单官能团化合物以及单取代苯等作为原料。 在实际合成中,若欲合成芳香族化合物时,一般不需要合成芳香环,尽量采用芳香族化合物作为起始物,再引入官能团;若欲合成脂肪族化合物时,关键的步骤是合成碳骨架并同时考虑官能团的引入,引入的官能团可能并非为所需产物中的官能团,但可以通过官能团的转变,形成所需产物中的官能团。 二、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包括碳架的建立、各种官能团引进等) (一)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 1、合成苯环上仅连有一个基团的化合物 一般以苯为原料,通过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引入基团,如表 17-1;通过芳香重氮盐的亲核取代反应引入基团,如表17-2;也可以通过活化的芳香卤烃的亲核取代引入基团,如表17-3。 2、合成苯环上仅连有两个基团的化合物 如果所需合成的化合物两个基团相互处于邻位或对位,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基团属于邻、对位定位基;如果所需合成的化合物两个基团相互处于间位,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基团属于间位定位基。例如: 合成苯环上含有两个基团的化合物时,如果两个两个基团相互处于邻位或对位,而两个基 NO 2 Ar ArH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将钠、镁、铝各0.3mol 分别放入100mL 1 mol/L 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 .1:2:3 B .6:3:2 C .3:1:1 D .1:1:1 2.将过量Na 2O 2固体加入到Ca(HCO 3)2溶液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只有气体产生 B.溶液中只有沉淀产生 C.溶液中有反应:Ca 2++OH -+HCO - 3=CaCO 3↓+H 2O 发生 D.溶液中有反应:Ca 2++2OH -+2HCO -3=CaCO 3↓+CO 32-+2H 2O 发生 3下列图象是表示铁跟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之间物质的量(mo1)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4.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14.5g 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25g ,则该混合物的组合不可能是( ) A .Fe 2O 3、Fe 3O 4、FeO B .FeO 、Fe 3O 4 C .Fe 3O 4、Fe 2O 3 D .FeO 、Fe 2O 3 5、将过量铁粉放入100 mL ,2mol/L 的HNO 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若还原产物只有NO ,所能溶解的铁的质量为( ) A .2.8g B .4.2g C .5.6 g D .11.2g 6、某铁的氧化物,用7mol·L -l 的盐酸100mL 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再通入0.56L 标准状况下的氯气时,刚好使溶液中Fe 2+完全转化为Fe 3+。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 .FeO B .Fe 3O 4 C .Fe 4O 5 D .Fe 5O 7 7、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mg 四氧化三铁得到ng 铁。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n m n -21 B .)(364n m n - C .n n m 32- D .n m n -24

氧化镁法脱硫

双碱法和氧化镁法优缺点对比1.1双碱法脱硫工艺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化学原理可分为脱硫过程和再生过程两部分。钠-钙双碱法[Na/Ca]采用纯碱启动,钠碱吸收SO2、石灰再生的方法。其基本化学原理可分脱硫过程和再生过程。脱硫过程:Na2CO3+SO2→Na2SO3+CO2(1)2NaOH+SO2→Na2SO3+H2O(2)Na2CO3+SO2 +H2O→NaHSO3(3)(1)式为吸收启动反应式;(2)式为主要反应式,pH>9(碱性较高时)(3)式为当碱性降低到中性甚至酸性时(5<pH <9)再生过程:2NaHSO3+Ca(OH)2→Na2SO3++CaSO3↓+2H2O(5)Na2SO3+Ca(OH)2→2Na OH+CaSO3↓(6)在石灰浆液(石灰达到达饱和状况)中,NaHSO3很快与Ca(OH)2反应从而释放出[Na],[SO3]与[Ca]反应,反应生成的CaSO3以半水化合物形式沉淀下来从而使[Na]离子得到再生。Na2CO3只是一种启动碱,起动后实际上消耗的是石灰,理论上不消耗纯碱(只是清渣时会带走一些,因而有少量损耗)。再生的NaOH和Na2SO3等脱硫剂循环使用。技术特点钠-钙双碱法【Na2SO3-Ca(OH)2】采用钠碱启动、钠碱吸收SO2、钙碱再生的方法。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投资省、脱硫效率高。与传统的双碱法脱硫相比较,钠碱吸收剂较钙碱的反应活性高、吸收速度快,可大大降低脱硫吸收的液气比,从而降低吸收液循环泵的功率和投资,而脱硫效率达80%以上,除尘脱硫后的烟气确保完全满足环保排放要求;2该工艺在多个燃煤锅炉的除尘脱硫项目中运行效果良好,技术成熟,运行可靠性高,烟气除尘脱硫装置投入率为95%以上,系统主要设备很少发生故障,因此不

铝及其化合物

△ 点燃 铝 及 其 化 合 物(知识点)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具 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2、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A 、2Al+3Cl 2====2AlCl 3 B 、铝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 4Al+3O 2 ========= 2Al 2O 3 思考:在金属活泼性顺序中铝排在铁的前面,那为什么铁在空气中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呢?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 (2)与盐溶液反应:2Al+3CuSO 4 =3Cu+Al 2(SO 4)3 (3)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2Fe + Al 2O 3 (4)与沸水微弱反应:2Al+6H 2O ========= 2Al (OH )3 + 3H 2↑ (5)与酸反应::2Al+6HCl ====== 2AlCl 3+H 2↑ 2Al+3H 2SO 4 ====== A l 2(SO 4)3+ 3H 2↑ 注意:铝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 某些金属在常温下遇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时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钝化。 (6)与碱反应: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 、不溶于水,不与水化合。常作耐火材料。 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含少量 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化学性质: ①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单质铝但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故在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Na 3AlF 6)降低其熔点。 2Al 2O 3 ========= 2Al + 3 O 2 ↑ ②与酸反应:Al 2O 3+6HCl =AlCl 3+3H 2O ③与碱反应:Al 2O 3+2NaOH =2NaAlO 2+H 2O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Al (OH)3) (1)物理性质:氢氧化铝是白色胶状物质,不溶于水,有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 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 电解

氧化镁法烟气脱硫工艺介绍

氧化镁法烟气脱硫工艺介绍 1.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S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年排放量接近2000万吨。其主要原因是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太大。烟气脱硫(FGD)是目前控制SO2污染的重要手段。 湿法脱硫是应用最广的烟气脱硫技术。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气液接触良好,脱硫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处理能力大。根据吸收剂不同,湿法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膏法、氧化镁法、钠法、双碱法、氨法、海水法等。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以美国化学基础公司(Chemico-Basic)开发的氧化镁浆洗—再生法发展较快,在日本、台湾、东南亚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随着烟气脱硫事业的发展,氧化镁湿法脱硫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很快。 2. 基本原理 氧化镁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是用MgO的浆液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含水亚硫酸镁和硫酸镁。化学原理表述如下: 2.1氧化镁浆液的制备 MgO(固)+H2O=Mg(HO)2(固) Mg(HO)2(固)+H2O=Mg(HO)2(浆液)+H2O Mg(HO)2(浆液)=Mg2++2HO- 2.2 SO2的吸收 SO2(气)+H2O=H2SO3 H2SO3→H++HSO3- HSO3-→H++SO32- Mg2++SO32-+3H2O→MgSO3?3H2O Mg2++SO32-+6H2O→MgSO3?6H2O Mg2++SO32-+7H2O→MgSO3?7H2O SO2+MgSO3?6H2O→Mg(HSO3)2+5H2O Mg(OH)2+SO2→MgSO3+H2O MgSO3+H2O+SO2→Mg(HSO3)2 Mg(HSO3)2+Mg(OH)2+10H2O→2MgSO3?6H2O 2.3 脱硫产物氧化 MgSO3+1/2O2+7H2O→MgSO4?7H2O MgSO3+1/2O2→MgSO4 3. 工艺流程 整个脱硫工艺系统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脱硫剂制备系统、脱硫吸收系统、脱硫副产物处理系统。图1为氧化镁湿法脱硫的工艺流程图。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铝及其化合物 1.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注: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 (1)工业上电解法获得金属铝的过程中,须在氧化铝中加入______,其目的是____。(2)精炼前,需清除坩埚内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铝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将Cl2连续通入粗铝熔体中,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成分有____;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的物质有________。 (4)在用废碱液处理A时,写出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镀铝电解池中,以钢材镀件和铝为电极,熔融盐做电解液。则金属铝为________极。电镀选择在170℃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采用的加热方式最好是_________。(填字母选项) A 水浴 b 油浴 c 直接强热快速升温至170℃ (6)钢材表面镀铝之后,能有效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冰晶石或Na3AlF6降低氧化铝熔融所需的温度 2Al+Fe2O3高温2Al2O3+2Fe Cl2、HCl和AlCl3 NaCl Cl2+2OH- =Cl-+ClO-+H2O H++OH-=H2O 阳极,防止氯化铝升华损失 b 铝在钢材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保护了内层金属 【解析】 【分析】 (1)根据氧化铝的熔点高,为降低其熔点,常加入冰晶石; (2)氧化铁和铝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和铁; (3)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钠、铝和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氯化铝,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以及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在结合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分析; (4)酸性气体能和强碱反应,用烧碱来处理尾气; (5)电镀池中镀件金属作阳极,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氯化铝在在181℃升华;根据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油浴的温度大于100℃,且受热均匀; (6)根据氧化铝的性质来回答。 【详解】 (1)氧化铝的熔点高,为降低其熔点,常加入冰晶石;

金属及其化合物铝的重要化合物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铝的重要化合物 【学习目标】 1. 掌握Al2O3、Al(OH)3的两性 2. 掌握Al(OH)3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习重点】Al2O3、Al(OH)3的两性 【学习难点】Al(OH)3的实验室制备及两性探究 【学习思路】抓一条主线: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的盐 【重难点】 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知识回顾】 1.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l + HCl == Al + NaOH + H2O == 2.基本概念辨析 (1)酸性氧化物——与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 (2)碱性氧化物——与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 导学目标1:氧化铝【Al2O3】 【自主导学】阅读教材5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铝的重要性质与用途 氧化铝是色固体,溶于水,熔点,也是一种较好的材料,可以用来制造、和等。 2、铝制品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薄膜能够有效地保护金属内层。 3、天然产的三氧化二铝形成的名贵饰品。 两性氧化物概念:既可以与反应生成和水,又可以与反应且都生成盐和的氧化物。 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且都生成盐和水,因此Al2O3是氧化物。 【探究应用】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l2O3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不是Al(OH)3对应的氧化物 B.因为Al2O3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 C.Al2O3能跟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 D.Al2O3能跟强的酸碱溶液反应 导学目标2:氢氧化铝【Al(OH)3】 【提问】Al、Al2O3都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那么氢氧化铝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殊性质呢? 【实验2 学生分组实验] 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1. Al(OH)3的制备 实验设计方案(两个方案中每小组任选一种) 方案一:取4-5 mL的AlCl3溶液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2 mol/L的NaOH 溶液,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铝。 其反应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 方案二:取4-5 mL的AlCl3溶液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10%的氨水溶液,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铝。 其反应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制备Al(OH)3时,可用NaOH溶液也可用氨水,哪个更合适? 2. Al(OH)3的化学性质 【实验3 学生分组实验】把上面实验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里,向一支试管里滴 (1)两性氢氧化物概念:既可以与反应生成和水,又可以与反应且都生成盐和的氢氧化物。 Al(OH)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且都生成盐和水,因此Al(OH)3是氢氧化物 (2) Al(OH)3的不稳定性: Al(OH)3受热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3. Al(OH)3的用途

有机金属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 学校:辽宁师范大学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2010级 班级:3班 姓名:于泳博 学号:20101129010020

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 于泳博 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10级3班 摘要 近年来,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其应用的研究十分活跃。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指分子中有机基团的碳原子和金属原子直接结合的化合物。如果含碳成分是通过某些其它原子(例如:氧、氮或硫)与金属结合,就不属于这类化合物。例如(C3H7O)4Ti 就被认为不是有机金属化合物,而C6H5Ti(OC3H7)3则是,因为后者的金属和碳有一处直接成键。实际上除稀有气体外,有机基团可以通过碳原子来用各种方式与周期表中所有元素相结合。本文仅以金属有机锂化物为例对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做一初步介绍。 关键词: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锂化合物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性质 前言 1827年丹麦Zeise制得铯的有机化合物,1849年Frankland合成出的金属σ键化合物(二丁乙基和锌结合的化合物),开始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Grignard继续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制成亲核性有机镁化合物,如甲基溴化镁等,广泛应用它作为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的试剂,称为格利雅试剂(简称格氏试剂)。 20世纪有机合成利用格氏试剂引起了人们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注意。20世纪前半叶,主族的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非常广泛,特别是美国Gilnan等人发起了锂有机化学,为研究金属有机化学打下了基础。 所谓金属有机化合物即除金属碳化物以外金属和碳结合的化合物的总称。有机金属是以金属和碳结合是按π结合和σ结合或两者皆有之来划分。把具有π结合的有机化合物叫作有机金属络合体,有不少是镍、钴、钼、钨的羰基化合物。具有σ结合的有机硅化合物主要用于高分子工业和表面加工工业。格利雅试剂和烷基铝主要应用于制药工业作中间原料和聚乙烯的聚合触媒,但是操作复杂。 近年来,对于典型金属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的热力学不稳定、挥发性、光反应等特异性能积极地进行了应用技术研究,尤其在电子工业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正文

氧化镁湿法脱硫工艺

氧化镁湿法脱硫工艺 【信息时间:2010-10-22 阅读次数:261 】【我要打印】【关闭】 一、工作原理 氧化镁湿法脱硫工艺(简称:镁法脱硫)与石灰-石膏法脱硫工艺类似,它是以氧化镁(MgO)为原料,经熟化生成氢氧化镁(Mg(OH) 2 )作为脱硫剂的一种先进、高效、经济的脱硫系统。在吸收塔内,吸收浆液与烟气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氢氧化镁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反应产物为亚硫酸镁和硫酸镁混合物。如采用强制氧化工艺,最终反应产物为硫酸镁溶液,经脱水干燥后形成硫酸镁晶体。 二、反应过程 1、熟化 MgO+H 2O —>Mg(OH) 2 2、吸收 SO 2 + H 2 O—> H 2 SO 3 SO 3 + H 2 O—> H 2 SO 4 3、中和 Mg(OH) 2+ H 2 SO 3 —> Mg SO 3 +2H 2 O Mg(OH) 2+ H 2 SO 4 —>Mg SO 4 +2H 2 O Mg(OH) 2+2HCl—>Mg Cl 2 +2H 2 O Mg(OH) 2+2HF —>MgF 2 +2H 2 O 4、氧化 2 Mg SO 3+O 2 —>2Mg SO 4 5、结晶 Mg SO 3+ 3H 2 O—> Mg SO 3 〃3H 2 O

Mg SO 4+ 7H 2 O —>Mg SO 4 〃7H 2 O 三、系统组成 脱硫系统主要由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氢氧化镁浆液制备系统、浓缩塔系统、副产品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公用系统(工艺水、压缩空气、事故浆液罐系统等)、电气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四、工艺流程 锅炉/窑炉—>除尘器—>引风机—>浓缩塔—>吸收塔—>烟囱 来自于锅炉或窑炉的烟气经过除尘后在引风机作用下进入浓缩塔、吸收塔,吸收塔为逆流喷淋空塔结构,集吸收、氧化功能于一体,上部为吸收区,下部为氧化区,经过除尘后的烟气与吸收塔内的循环浆液逆向接触。系统一般装3-4 台浆液循环泵,每台循环泵对应一层雾化喷淋层。当只有一台机组运行时或负荷较小时,可以停运1-2层喷淋层,此时系统仍保持较高的液气比,从而可达到所需的脱硫效果。吸收区上部装二级除雾器,除雾器出口烟气中的游离水份不超过75mg/Nm3。吸收SO 2 后的浆液进入循环氧化区,在循环氧化区中,亚硫酸镁被鼓入的空气氧化成硫酸镁晶体。同时,由吸收剂制备系统向吸收氧化系统供给新鲜的氢氧化镁浆液,用于补充被消耗掉的氢氧化镁,使吸收浆液保持一定的pH值。反应生成物浆液达到一定密度时先排至吸收塔前的浓缩塔,经浓缩后进入脱硫副产品系统,经过脱水形成硫酸镁晶体。 五、工艺特点 1、反应性好,脱硫效率高 湿法脱硫的反应强度取决于脱硫剂碱金属离子的溶解碱性。由于镁离子的溶解碱性比钙离子高数百倍,因而镁基脱硫剂具有比钙基脱硫剂高数十倍的脱硫反应能力。工业实践证明,镁基脱硫剂能比钙基脱硫剂更高的脱硫效率,可达99%以上,同时采用镁基脱硫所要求的喷淋水量仅相当于达到同样脱硫效率的钙基脱硫的1/3,耗电量也大为降低。 2、运行可靠性高 由于镁基脱硫生成物的溶解度较高,其固体悬浮物为松散的结晶体,不易沉积,因此没有钙基湿法脱硫系统中存在的结垢、结块、堵塞等现象,运行可靠,维护更容易。

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师版)

《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 一、概念 1.酸性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规律-----大多 ..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如:CO2、SO2、SO3、 2.碱性氧化物 ●-------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规律-----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如:MgO 、Na2O 、CuO 3.两性氧化物 -------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如:Al2O3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 + 6H+ == 2Al3+ + 3H2O Al2O3 + 2NaOH== 2NaAlO2 + H2O ;Al2O3 + 2OH- == 2AlO2- + H2O 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4. 两性氢氧化物 -------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如:Al(OH)3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3H+ == Al3+ + 3H2O ; Al(OH)3 + NaOH== NaAlO2 + 2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 可溶性氢氧化物 氢氧化物难溶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 5. 复盐 ●-------由两种或多种金属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叫复盐。如:KAl(SO4)2 正盐如:Na2SO4、K2CO3 酸式盐如:NaHSO4、NaHCO3 盐 碱式盐如:Cu2(OH)2CO3 (铜绿) 复盐如:KAl(SO4)2 ●应用-----练习一 ●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一组是( A) A CO2、SO2、SO3、P2O5 B MgO 、CaO 、Na2O 、CuO C Al2O3、Na2O2、Fe3O4、 D H2SO4、HNO3、H2SO3 2下列物质中,既属于硫酸盐、又是钾盐及又是铝盐的是( C) A K2SO4 B Al2(SO4)3 C KAl(SO4)2 D KHSO4 *3下列物质中,既能与H2SO4溶液又能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D) (小结) A NaHCO3 B Al2O3 C Al(OH)3 D Al E NH4HCO3 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其水溶液具有碱性的是( B C) A 盐酸 B 碳酸钠 C 硅酸钠 D 二氧化硫 二、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 第三章 有机合成及其应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1课时)有机合成的关键碳

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第1课时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 1.理解有机物碳骨架的构建方法。(重点) 2.掌握常见官能团的引入、转化方法。(重点)

1.碳链的增长 (1)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①溴乙烷与氰化钠的反应 CH 3CH 2Br +NaCN ―→CH 3CH 2CN +NaBr , CH 3CH 2CN ――→H 2O ,H + CH 3CH 2COOH 。 ②溴乙烷与丙炔钠的反应 CH 3CH 2Br +NaC≡CCH 3―→CH 3CH 2C≡CCH 3+NaBr 。 2.碳链的减短 (1)与酸性KMnO 4溶液的氧化反应 ①烯烃、炔烃的反应

与碱石灰共热得到的有机物是什么?(请说明原因) 1.碳链的增长

2.碳链的减短 3.开环与成环 (1)开环反应 题组1 碳链的增长 1.一定条件下,炔烃可以进行自身化合反应。如乙炔的自身化合反应为:2H—C≡C—H ―→H—C≡C—CH===CH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使碳链增长了2个C 原子 B .该反应引入了新官能团 C .该反应是加成反应 D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解析】 由题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分子的乙炔可以发生自身的化合反应生成新的官能团——碳碳双键,因此,此反应为2分子的乙炔发生了自身的加成反应。 【答案】 D 2.碳链增长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由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向较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的主要途径。某同学设计了如下4个反应,其中可以实现碳链增长的是( ) A .CH 3CH 2CH 2CH 2Br 和NaCN 共热 B .CH 3CH 2CH 2CH 2Br 和NaOH 的乙醇溶液共热 C .CH 3CH 2Br 和NaOH 的水溶液共热 D .CH 3CH 2CH 3和Br 2(g)光照 【解析】 B 、C 可实现官能团的转化,D 中可引入Br 原子,但均不会实现碳链增长,A 中反应为CH 3(CH 2)3Br +NaCN ――→△CH 3(CH 2)3CN +NaBr ,可增加一个碳原子。 【答案】 A 3.根据下列转化网络图回答相关问题。该网络图中化合物B 可发生银镜反应,C 可与NaHCO 3水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1)写出A 、B 、D 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 (2)指出①、④、⑤三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可知其反应过程为

人教版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2.在物理性质上金属有哪些共性?(常温下除汞外均为晶体,有金属光泽,是热、电的良导体,大多有良好的延展性。)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钠与氧气反应---常温:4Na + O 2== 2Na 2 O加热:2Na + O 2 △ Na 2 O 2 ; 所以Na应保存在煤油中 ②铝与氧气反应: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 2 == 2Al 2 O 3 加热铝箔时,由于外层氧化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熔化的液 态铝并不滴落。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加热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熔化的液态铝并也不滴落。 ③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 2点燃 Fe 3 O 4 (Fe 2 O 3 ·FeO) (2)金属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 面 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 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②铝与水反应:加热时微弱反应 ③铁与水反应: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 2O(g) 高温 Fe 3 O 4 + 4H 2 ↑。 (3)金属与酸的反应①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 2 ↑,Na放入稀盐酸中, 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中Na是不 可能过量的。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②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 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 时放出氢气。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加热时, 与强氧化性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 有氢气放出。 (4)某些金属与碱反应:和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 (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①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 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 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 2Na + CuSO 4 + 2H 2 O == Cu(OH) 2 ↓+ Na 2 SO 4 + H 2 ↑。 ②铝与盐的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 4、AgNO 3 等溶液中的金属。 ③铁与某些盐反应:如Fe + CuSO 4 == Cu + FeSO 4 , Fe +2 FeCl 3 == 3FeCl 2 等。 4.金属的氧化物

氧化镁脱硫工艺

氧化镁脱硫工艺 一、工作原理 氧化镁湿法脱硫工艺(简称:镁法脱硫)与石灰-石膏法脱硫工艺类似,它是以氧化镁(MgO)为原料,经熟化生成氢氧化镁(Mg(OH) 2 )作为脱硫剂的一种先进、高效、经济的脱硫系统。在吸收塔内,吸收浆液与烟气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氢氧化镁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被脱除,最终反应产物为亚硫酸镁和硫酸镁混合物。如采用强制氧化工艺,最终反应产物为硫酸镁溶液,经脱水干燥后形成硫酸镁晶体。 二、反应过程 1、熟化 MgO+H 2O —>Mg(OH) 2 2、吸收 SO 2 + H 2 O—> H 2 SO 3 SO 3 + H 2 O—> H 2 SO 4 3、中和 Mg(OH) 2+ H 2 SO 3 —> MgSO 3 +2H 2 O Mg(OH) 2+ H 2 SO 4 —> MgSO 4 +2H 2 O Mg(OH) 2+2HCl—> MgCl 2 +2H 2 O Mg(OH) 2+2HF —>MgF 2 +2H 2 O 4、氧化 2 MgSO 3+O 2 —>2MgSO 4 5、结晶 MgSO 3+ 3H 2 O—> MgSO 3 ·3H 2 O MgSO 4+ 7H 2 O —>MgSO 4 ·7H 2 O 三、系统组成 脱硫系统主要由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氢氧化镁浆液制备系统、浓缩塔系统、副产品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公用系统(工艺水、压缩空气、事故浆液罐系统等)、电气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四、工艺流程

锅炉/窑炉—>除尘器—>引风机—>浓缩塔—>吸收塔—>烟囱 来自于锅炉或窑炉的烟气经过除尘后在引风机作用下进入浓缩塔、吸收塔,吸收塔为逆流喷淋空塔结构,集吸收、氧化功能于一体,上部为吸收区,下部为氧化区,经过除尘后的烟气与吸收塔内的循环浆液逆向接触。系统一般装3-4 台浆液循环泵,每台循环泵对应一层雾化喷淋层。当只有一台机组运行时或负荷较小时,可以停运1-2层喷淋层,此时系统仍保持较高的液气比,从而可达到所需的脱硫效果。吸收区上部装二级除雾器,除雾器出口烟气中的游离水份不超过75mg/Nm3。吸收SO 后的浆液进入循环氧化区,在循环氧化区中,亚硫酸镁被鼓 2 入的空气氧化成硫酸镁晶体。同时,由吸收剂制备系统向吸收氧化系统供给新鲜的氢氧化镁浆液,用于补充被消耗掉的氢氧化镁,使吸收浆液保持一定的pH值。反应生成物浆液达到一定密度时先排至吸收塔前的浓缩塔,经浓缩后进入脱硫副产品系统,经过脱水形成硫酸镁晶体。 五、工艺特点 1、反应性好,脱硫效率高 湿法脱硫的反应强度取决于脱硫剂碱金属离子的溶解碱性。由于镁离子的溶解碱性比钙离子高数百倍,因而镁基脱硫剂具有比钙基脱硫剂高数十倍的脱硫反应能力。工业实践证明,镁基脱硫剂能比钙基脱硫剂更高的脱硫效率,可达99%以上,同时采用镁基脱硫所要求的喷淋水量仅相当于达到同样脱硫效率的钙基脱硫的1/3,耗电量也大为降低。 2、运行可靠性高 由于镁基脱硫生成物的溶解度较高,其固体悬浮物为松散的结晶体,不易沉积,因此没有钙基湿法脱硫系统中存在的结垢、结块、堵塞等现象,运行可靠,维护更容易。 3、造价低 由于反应强度高,镁基喷淋反应吸收塔的高度只有钙基脱硫的2/3左右,因此,镁基脱硫的主体设备的造价要明显低于钙基吸收塔。 同时,由于氧化镁的分子量(40)是氧化钙(56)的73%,是碳酸钙(石灰石,分子量为100)的40%,因此,去除等量的二氧化硫所需的氧化镁要比钙基

(完整版)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 点燃 △ 铝 及 其 化 合 物 一、铝的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周期表中位置:第三周期ⅢA 族 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显+3价。 二、铝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 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A 、2Al+3Cl 2====2AlCl 3 B 、铝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 4Al+3O 2 ========= 2Al 2O 3 思考:在金属活泼性顺序中铝排在铁的前面,那为什么铁在空气中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呢?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 (2)与盐溶液反应:2Al+3CuSO 4 =3Cu+Al 2(SO 4)3 (3)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2Fe + Al 2O 3 铝热剂 [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 [试一试]:写出Al 分别与MnO 2 、V 2O 5 的反应方程式 (4)与沸水微弱反应:2Al+6H 2O ========= 2Al (OH )3 + 3H 2↑ (5)与酸反应::2Al+6HCl ====== 2AlCl 3+H 2↑ 2Al+3H 2SO 4 ====== A l 2(SO 4)3+ 3H 2↑ 注意:铝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 某些金属在常温下遇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时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钝化。 (6)与碱反应: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反应的实质:分两步进行: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6e — (1)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失6e —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考试大纲》中对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这块内容可分成二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钠、镁等典型的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第二部分是其他金属(如铁和铝)元素的化合物。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往往都要考查到典型金属。 2、《考试大纲》中有多条类似于“以为例,了解(或理解、掌握)”的内容叙述,如: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对这些内容的要注意理解实质,达到“举一反三”的要求。在这些内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3、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跟化学实验的综合。近几年的实验试题中比较多地出现了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落点的实验试题和元素推断题,请大家加以重视。 4、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⑴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⑵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⑶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知识梳理 1、钠及其化合物 2、镁及其化合物 3、铝及其化合物 4、铁、铜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 97g/cm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是电和热的良导体。(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①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常 温:4Na + O2 ==2Na2O,加热:2Na + O2 Na2O2;2Na + Cl22NaCl;2Na + S Na2S等。②钠与水反应:2Na +2H2O ==2NaOH + H2↑;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 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 红。 注意: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变暗(生成了氧化钠)变白(生成氢氧化钠)潮解变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③钠与酸反应:如2Na +2HCl ==2NaCl + H2↑,Na放入稀 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溶液中Na是不可能过量的。同时Na与H2的物质的量比始终是 2:1。当然反应要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④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 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 + CuSO4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⑤钠与氢气的反应:2Na + H2 ==2NaH。NaH + H2O == NaOH + H2 ↑;NaH是强的还原剂。(3)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2NaCl(熔融)

氧化镁法脱硫方案

供热有限公司40t/h锅炉 脱硫工程项目 技术文件 (MgO) 有限公司 2016年4月12日 目录一、企业简介2

1.1公司介绍2 1.2 项目概况3 1.3 设计原则3 1.4 设计指标3 1.5 设计依据4 二、现有脱硫系统的工艺流程4 2.1 氧化镁法工艺原理4 2.2镁法脱硫的工艺特点5 2.3系统工艺流程8 三、现有锅炉系统分析9 四、脱硫系统改造方案总体设计9 4.1系统总体技术要求9 4.2 烟气系统10 4.3 吸收系统10 4.4 脱硫液循环系统11 4.5 脱硫剂制备系统11 4.6 脱硫渣处理系统11 五、脱硫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1 六、脱硫系统具体改造方案12 6.1系统概述12 6.2烟气系统改造12 6.3吸收循环系统改造13 6.4脱硫剂储存、制备、输送系统17 6.5脱硫渣氧化、处理系统17 6.6工艺水系统17 6.7电器控制系统18 七、运行成本分析20

7.1 原料成本20 7.2人工费20 7.3 水耗20 7.4电耗20 7.5脱硫系统运行成本20 八、工程量清单21 8.1 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21 8.2 主要构(建)造物一览表22 九、主要工艺设备制造、安装技术要求及相关说明22 十、运输保证措施23 10.1随箱资料的主要内容23 10.2包装24 十一、技术服务与联络24 一、企业简介 1.1公司介绍 在公司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在烟尘、废气、废水治理领域已有很大成绩,已经成为了大庆油田、东北特变电、长春客车、山东万达集团、沈飞集团、金杯汽车等知名企业的环保设备及工程供应商。 公司正在不断探索,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供创新能力、壮大技术团队,进行更加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得管理,志愿成为世界级大气治理专家,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贡

1、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跟踪练习NO.63 1. 卤代烃能够发生下列反应:2CH3CH2Br +2Na → CH3CH2CH2CH3+2NaBr。 下列有机物可合成环丙烷的是() A. CH3CH2CH2Cl B.CH3CHBrCH2Br C. CH2BrCH2CH2Br D.CH3CHBrCH2CH2Br 2. 下列反应可以在烃分子中引入卤原子的是( ) A. 苯和溴水共热 B. 甲苯蒸气与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混合 C.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 D. 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 3. 下列反应中,不可能在有机化合物分子里引入羧基的是() A.醛催化氧化 B.醇催化氧化 C.卤代烃水解 D.腈(R―CN)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4. 下列物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烯烃的是()A.氯化苄() B.一氯甲烷 C.2―甲基―2―氯丙烷 D.2,2―二甲基―1―氯丙烷 5 已知溴乙烷跟氰化钠反应后再水解可以得到丙酸 CH3CH2Br NaCN CH3CH2CN H2O CH3CH2COOH 产物分子比原化合物分子多了一个碳原子,增长了碳链。 请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图中F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1)反应①②③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反应代号)。 (2)写出结构简式:E_____ ______,F___________ ___。 6 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1982年科学家将其连接在高分子载体上, 使之在人体内持续水解释放出乙酰水杨酸,称为长效阿司匹林,它的一种结构是: (1)将乙酰水杨酸溶于适量NaOH溶液中并煮沸,然后滴入盐酸至呈酸性,析出白色晶体A,将A溶于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①白色晶体A的结构简式为_____ _。 ②A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酚类,同时还属于酯类的化合物有____ 种,分别是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技术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技术 发布者: azurelau | 发布时间: 2012-12-20 17:10| 查看数: 465| 评论数: 3|帖子模式 1 镁法脱硫技术的发展 氧化镁法在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是仅次于钙法的又一主要脱硫技术。据介绍,氧化镁再生法的脱硫工艺最早由美国开米科公司(Chemico—Basic)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成功,70年代后费城电力公司(PECO)与United&Constructor合作研究氧化镁再生法脱硫工艺,经过几千小时的试运行之后,在三台机组(其中两台分别为150MW和320MW)进行了全规模的FGD系统和两个氧化镁再生系统建设,上述系统于1982年建成并投入运行,1992年以后停运硫酸制造厂,直接将反应产物硫酸镁销售。1980年美国DUCON公司在PHILADELPHA ELECTRIC EDDYSTONE STATION成功建成实施氧化镁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至今,效果良好。随后韩国和台湾地区也发展了自己的湿式镁法脱硫技术,目前在台湾95%的电站采用氧化镁法脱硫。 近几年国内的氧化镁湿法脱硫发展较快,2001年,清华大学环境系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大中型锅炉镁法脱硫工艺工业化》的课题,对镁法脱硫的工艺参数、吸收塔优化设计和副产品回收利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4t/h、12t/h锅炉上进行了中试,在35t/h锅炉上进行了工程应用。目前,大机组镁法烟气脱硫已经有滨州化工集团发电厂、太钢发电厂、华能辛店电厂、中石化仪征化纤热电厂、魏桥铝电发电厂、鞍山北美热电厂、鲁北化工发电厂、台塑关系企业(宁波、昆山、南通)热电厂、五矿营口中板烧结机厂等电厂和烧结机厂在建或投入运行。 湿式镁法脱硫工艺又可分为氧化镁/亚硫酸镁法、氧化镁/硫酸镁抛弃法、氧化镁/硫酸镁回收法等。本文主要介绍应用规模较大、前景广阔的氧化镁/亚硫酸镁工艺中的废水处理工艺。 2 脱硫废水处理技术概况 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存在废水处理问题,虽然有很多电厂的脱硫系统都配有废水处理系统,但国内目前对脱硫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较少,其中关注最多的是石灰石/石膏法产生的脱硫废水,对于镁法脱硫产生的废水的研究就更少了。镁法脱硫废水处理现在多是引用和借鉴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废水处理经验。为了维持脱硫装置浆液循环系统物质的平衡,防止烟气中可溶物质超过规定值和保证副产物品质,必须从循环系统中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因此,没有预处理塔的镁法脱硫和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过程产生的废水均来源于吸收塔的排放水。 3 镁法脱硫废水水量和水质 3.1 脱硫废水水量 脱硫废水的水量与烟气中的HCl和HF、吸收塔内浆液中的Cl-和SO4 2-浓度、脱硫用水的水质等有关。当进入吸收塔内的烟气量一定时,废水排放量由以下条件确定: (1)脱硫废水的水量取决于烟气中的HCl(H F)浓度,而烟气中的HCl(HF)主要来自于机组燃烧的煤。煤中Cl(F)的含量越高,烟气中的HCl(HF)浓度就越高,废水排放量也就越大。 (2)脱硫废水的水量关键取决于吸收塔内Cl-的控制浓度。浆液中的Cl-浓度太高,亚硫酸镁品质下降且脱硫效率降低,对设备的抗腐蚀要求提高;对浆液中的Cl-浓度要求过低,脱硫废水的水量增大,废水处理的成本提高。根据经验,脱硫废水中的Cl-浓度控制在10~20g/L为宜。 (3)脱硫废水的水量还取决于吸收塔内SO4 2-的控制浓度。浆液中SO4 2-浓度太高,会造成浆液粘性增加,影响亚硫酸镁的结晶,脱硫效率降低;浆液中SO4 2-的控制浓度过低,SO3 2-氧化成SO4 2-的正反应加速,亚硫酸镁的产量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