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中学教材全解

必修二中学教材全解
必修二中学教材全解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二节 平抛运动考点专项训练

1. 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

B.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一定是竖直向下

2. 物体在高处以初速度Vo 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为v ,则该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不计空气阻力)为( ) A. g

vo v - B. g vo v + C. g vo v 22- D. g

vo v 2

2+ 3. 以初速度Vo=20 m/s,从20 m 高台上水平抛出抛出一个物体(g 取10 m/s 2),则( )

A. 2s 后物体的水平速度为20m/s

B. 2s 末物体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

C. 每1s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大小为10m/s

D. 每1s 内物体的速度大小的变化为10m/s

4. 如图5-2-17所示,一小球以V 0=10 m/s 的速度被水平抛出,落地之前经过空中的A 、B

两点,在A 点时,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在B 点时,小球速度方向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为60°(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取10 m/s 2),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小球经过A 、

B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t =(13-)s

B .小球经过A 、B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t =3s

C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10 m

D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15 m

图 5-2-17

5. 一位运动员在进行射击比赛时,子弹水平射出后击中目标。当子弹在飞行过程中速度平

行于射出点于目标的连线时,大小为v ,不考虑空气阻力,已知射出点于目标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则子弹( )

A.初速度v 0=vcosθ

B.飞行时间t=2vtanθg

C.飞行的水平距离x=v 2

sin2θg

D.飞行的竖直距离y=2v 2tan 2θg

6. 如图5-2-18所示,若质点以Vo 的初速度正对倾角为θ=37°的斜面水平抛出,要使质点到斜面时发生的位移最小,则质点的飞行的时间为( ) A.g v 430 B. g

v 830 C. g v 380 D. g

v 340

图5-2-18

7. 如图5-2-19所示,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 ,b 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va 和vb 沿水平方向抛出,经时间ta 和tb 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 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t a >t b ,v a <v b

B .t a >t b ,v a >v b

C .t a <t b ,v a <v b

D .t a <t b ,v a >v b

图5-2-19

8. 如图5-2-20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水平抛出一钢球,恰好落到斜面底端,如果斜面长L ,那么抛球的水平初速度Vo 是___

图5-2-20

9. 如图5-2-21所示,已知排球场地的长度为18 m ,网高2.24 m ,某队员站在排球场地外靠近底线跳起发球时,将球沿垂直于底线方向以某一速度水平击出,其击球点高度为3.2 m ,因对方判断失误,球越网而过,并恰好落在对方的底纸上,若不考虑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的

影响,g取10 m/s2,试求:

(1)排球落地前的飞行时间;

(2)排球被击出时的速度大小。

图5-2-21

10. 如图5-2-22所示,子弹射出时具有水平的初速度V0=1 000 m/s,有五个等大的直径D=5 cm的环悬挂着,枪口离环中心100 m,且与第4个环心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求:

(1)开枪同时,细线被火烧断,子弹能穿过第几个环

(2)开枪前 s细线被烧断,子弹能穿过第几个环(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图5-2-22

11. a、b两质点从同一点O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o沿x轴正方向被抛出,a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1,b沿光滑斜面运动, 落地点为P2,P1和P2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5-2-23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的运动时间相同

B. a、b沿x轴方向的位移相同

C. a、b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D. a、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同

图5-2-23

12. 做斜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 )

A.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水平方向的加速度

B.速度为0,加速度向下

C.速度不为0,加速度为0

D .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

13、如图5-2-24所示,从距离墙壁为l 的水平地面上的A 点,以初速度Vo 、抛射角θ=45°,斜向上抛一球,球恰在上升到最高点时与墙相碰,碰后被水平反弹回来,落到地面上的C 点,且OC=l/2。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被反弹的速度v'的大小与初速度Vo 的大小之比为( )

A .1:2

B . 1:2

C .1:2

2 D . 4:2

图5-2-24

14. 如图5-2-25所示,某人在离地面高10m 处,以5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A 球,与此同时在离A 球抛出点水平距离s 处,另一人竖直上抛B 球,不计空气阻力和人的高度,试问:要使B 球上升到最高点时与A 球相遇,则(g=10 m/s 2

(1)B 球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多少

(2)水平距离s 为多少

图5-2-25

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考点专项训练

1. 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5-3-16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能够说明()

A.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B.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A、B项中所述都能说明

D.A、B项中所述都不能说明

图5-3-16

2.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选用如图5-3-17所示的各种装置图,则以下操作合理的是()

A.选用装置图1研究平抛物体竖直分运动,应该用眼睛看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

B.选用装置图2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所显示的平抛轨迹,竖直管上端A一定要低于水面C.选用装置图3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每次不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D.除上述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时每秒15帧的录像获得平抛轨迹

图5-3-17

3. “在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实验的装置如图5-3-18所示,在实验前应()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

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

C.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D.测出平抛小球的质量

图5-3-18

4. 如图5-3-19是用频闪照片研究平抛物体运动时,拍射的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在不同时刻的一幅照片。照片中同一时刻,自由落体运动小球的位置与平抛运动小球的位置的连线与自由落体小球的轨迹不垂直。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图5-3-19

5. 在研究小球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只记录了A、B、C三个点而忘了抛出点的位置,今取A为坐标原点,则各点的位置坐标如图5-3-20所示,当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0,0)

B. 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10,-5)

C.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2 m/s

D.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1 m/s

图5-3-20

6.在用斜槽“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在建立坐标系时有一处失误,假设他在安装实验装置和进行其余的操作时准确无误:

(1)观察图5-3-21可知,他的失误之处是___;

(2)他根据记录建立坐标系,运用教材实验原理测得的平抛初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图5-3-21

7. 做杂技表演的汽车从高台水平飞出,在空中运动后着地,一架照相机通过多次曝光,拍摄到汽车在着地前后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照片如图5-3-22所示,已知汽车长度为3.6 m,相邻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相等,由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离开高台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m/s,高台离地面的高度为___m。(g取10 m/s2)

图5-3-22

8. 如图5-3-23所示为利用闪光照相研究平抛运动的示意图,小球A由斜槽滚下,离开斜槽末端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闪光频率为10Hz的闪光器拍摄的照片中B球有四个像,像间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单位为cm,两球恰在位置4相碰.则A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g取10 m/s2)

图5-3-23

9. 如图5-3-24所示为一个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 cm,如果g取10 m/s2,那么:

(1)闪光频率是________Hz;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

(3)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图5-3-24

10. 图5-3-25甲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5-3-25乙是实验后在白纸上作的图线和所测数据。(g取10 m/s2)

(1)说明判断槽口切线是否水平的方法。

(2)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多次释放小球才能描绘出小球运动的轨迹,进行这一实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3)根据图乙中给出的数据,计算出此平抛运动的初始速度Vo的大小。

图5-3-25

第七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考点专项训练

1. 铁路转弯处的圆弧半径为R,内侧和外侧的高度差为h.L为两轨间的距离,且L≥h.如

Rgh,则()

果列车转弯速率大于L

A.外侧铁轨与轮缘间产生挤压

B.铁轨与轮缘间无挤压

C.内侧铁轨与轮缘间产生挤压

D.内、外铁轨与轮缘间均有挤压

2. 赛车在倾斜的轨道上转弯如图5-7-17所示,弯道的倾角为θ,半径为r ,则赛车完全不靠摩擦力转弯的速率是(设转弯半径水平)( ) A. θsin gr B. cos θgr C. tan θgr D. cot θgr

图5-7-17

3. 质量为m 的直升机以恒定速率v 在空中水平盘旋(如图5-7-18所示),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此时空气对飞机的作用力大小为( ) A. m R

v 2

B. mg

C. m 242

R v g + D. m 242R v g -

图5-7-18

4. 一辆汽车匀速率通过半径为R 的拱形桥,不考虑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 则关于汽车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大小不变,总是等于汽车的重力

B. 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大小不断发生变化,但总是小于车所受的重力

C. 汽车的牵引力不发生变化

D. 汽车的牵引力逐渐变小

5. 一辆载重汽车的质量为4m ,通过半径为R 的拱形桥,若桥顶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F=3mg ,为了安全行驶,汽车应以多大速度通过桥顶

6. 在“神舟七号”飞船稳定飞行,航天员向我们挥手示意时,在电视荧幕上能清晰地看到他手中放下的笔浮在空中.如果航天员要在飞船中做一些物理实验,下面的实验仪器可以正常使用的是______

①密度计 ②水银气压计 ③物理天平 ④电流计 ⑤电子秤 ⑥摆钟 ⑦水银温度计

7. 如图5-7-19甲所示,在光滑水平转台上放一木块A ,用细绳的一端系住木块A ,另一端穿过转台中心的光滑小孔O 悬挂另一木块B 。当转台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A 恰能随转台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图5-7-19乙为其俯视图,则( )

A. 当转台的角速度变为ω时,木块A 将沿图乙中的a 方向运动

B. 当转台的角速度变为ω时,木块A 将沿图乙中的b 方向运动

C. 当转台的角速度变为ω时,木块A 将沿图乙中的b 方向运动

D. 当转台的角速度变为ω时,木块A 将沿图乙中的c 方向运动

图5-7-19

8. A 、B 、C 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动摩擦因数均为μ,A 的质量为2m ,B 、C 质量均为m ,A 、B 离轴R ,C 离轴2R ,设A 、B 、C 都没有滑动,A 、B 、C 三者的滑动摩擦力认为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如图5-7-20所示,则当圆台旋转时( )

A. C 物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 B 物的静摩擦力最小;

C. 当圆台转速增加时,C 比A 先滑动;

D. 当圆台转速增加时,B 比A 先滑动。

图5-7-20

9. 原长为L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一小铁块,另一端连接在竖直轴OO′上,小铁块放在水平圆盘上,若圆盘静止,把弹簧拉长后将小铁块放在圆桌上,弹簧的最大长度为

45L 时小铁块仍可保持静止,现将弹簧长度拉长到5

6L 后,把小铁块放在圆盘上,在这种情况下,圆盘绕其中心轴OO′以一定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如图5-7-21所示。已知小铁块的质量为m ,为了保证小铁块不在圆盘上滑动,圆盘的角速度ω最大不超过多少

图5-7-21

10. 质量为m 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圆管轨道内运动,小球的直径略小于圆管的直径,如图5-7-22所示.已知小球以速度v 通过最高点时对圆管的外壁的压力大小恰好为mg ,则小球以速度2v 通过圆管的最高点时( )

A .小球对圆管的内、外壁均无压力

B .小球对圆管的外壁压力等于2mg

C .小球对圆管的内壁压力等于2mg

D.小球对圆管的内壁压力等于mg

图5-7-22

11. 如图5-7-23所示,一根长0.1 m的细线,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0.18 Kg的小球,拉住线的另一端,使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使小球的转速很缓慢地增加,当小球的转速增加到开始时转速的3倍时,细线断开,线断开前的瞬间线的拉力比开始时大40 N。求:

(1)线断开前的瞬间,线的拉力大小;

(2)线断开的瞬间,小球运动的线速度;

(3)如果小球离开桌面时,速度方向与桌边的夹角为60°,桌面高出地面0.8 m,求小球飞出后的落地点距桌边的水平距离为多少的地方(g取10 m/s2)

图5-7-23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考点专项训练

1. 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万有引力只有在天体与天体之间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B .一个苹果由于其质量很小,所以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几乎可以忽略

C .地球对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远大于卫星对地球的万有引力

D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万有引力约束而存在于地球表面附近

2.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

61,一个质量为600 kg 的飞行器到达月球后( )

A .在月球上的质量仍为600 kg

B .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980 N

C .在月球表面上的高空中重力小于980 N

D .在月球上的质量将小于600 kg

3. 下面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空间中所有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 .重力和引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

C .当两物体间有另一质量不可忽略的物体存在时,则这两个物体间万有引力将增大

D .当两个物体间距为零时,万有引力将无穷大

4. 地球质量M 1约是月球质量M 2的81倍,在登月飞船通过月地之间,月亮和地球对它引力相等的位置时,飞船距月亮中心的距离r 和距地球中心的距离R 的比是( )

A .1:27

B .1:9

C .1:3

D .9:1

5. 已知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811,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8

.31。 (1)在月球和地球表面附近,以同样的初速度分别竖直上抛一个物体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之比是多少

(2)在距月球和地球表面相同高度处(此高度较小),以同样的初速度分别水平抛出一个物体时,物体的水平射程之比为多少

6. 万有引力定律首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物体间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引起的

B .人造地球卫星离地球越远,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

C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D .宇宙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是由于没有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7. 地球绕地轴自转时,对静止在地面上的某一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重力并不等于它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

B .在地面上的任何位置,物体向心加速度的大小都相等,方向都指向地心

C .在地面上的任何位置,物体向心加速度的方向都垂直指向地球的自转轴

D .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随着地球纬度的减小而增大

8. 火星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9

1。一位宇航员连同宇航服在地球上的质量为100 kg ,则在火星上其质量为______kg ,重力为______ N 。

9. 已知地球的食量大约是M=×1024 kg ,地球半径为R=6400 km ,在赤道上有一质量m=1 kg 的物体。试求:

(1) 该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有多大

(2)该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多大

(3)从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0. 某宇航员在飞船发射前测得自身连同宇航服等随身装备共重840 N ,在火箭发射阶段,发现当飞船随火箭以a=g/2的加速度匀加速竖直上升到某位置时(其中g 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其身下体重测试仪的示数为1220 N .设地球半径R=6400 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m/s 2(求解过程中可能用到02.120

21,03.11819==).问: (1)该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g′是地面处重力加速度g 的多少倍

(2)该位置距地球表面的高度h 为多大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作用的规律

B .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C .引力常量G 的单位是N·m 2/kg 2

D .两个质量为1kg 的质点相距1m 时的万有引力为 N

12. 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 )

A. 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B. 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速度下落的事实,得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F∝m 的结论

C. 根据F∝m 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F∝m 1m 2

D. 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比例系数G 的大小

第四节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考点专项训练

1. 已知引力常量G 和下列各组数据,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B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离地球的距离

C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及运行周期

D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己知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

2. 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公转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太阳质量和地球质量之比地

日M M 为( ) A .232

3T r t R B .2323t r T R C .3223T r t R D .3232t

r T R 3. 土星周围有美丽壮观的“光环”,组成环的颗粒是大小不等、线度从1μm 到10m 的岩石、尘埃,类似于卫星,它们与土星中心的距离从×104km 延伸到×105km .已知环的外缘颗粒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14h ,引力常量为×10-11N ?m 2/kg 2,则土星的质量约为(估算时不考虑环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A .×1016kg

B .×1017kg

C .×1025kg

D .×1026kg

4. 地球表面的平均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可用下列哪一式来估算地球密度( ) A. RG 43πg B. G R 432πg C. RG g D. G

R 2g 5. 近年来,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在火星上着陆了,正在进行着激动人心的科学探究(如发现了冰),为我们将来登上火星、开发和利用火星奠定了基础,如果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做“近地”匀速圆周运动,并测得该运动的周期为T ,则火星的平均密度ρ

的表达式为(k为某个常量)()

A. ρ=kT

B. ρ=k/T

C. ρ= kT2

D. ρ=k/T2

6. 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

C.飞船的运行周期 D.行星的质量

7. 甲、乙两恒星相距为L,质量之比m

m

2

3

,它们离其他天体都很遥远,我们观

察到它们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由此可知( ).

A.两恒星一定绕它们连线的某一位置做匀速圆周运动

B.甲、乙两恒星的角速度之比为2∶3

C.甲、乙两恒星的线速度之比为3∶2

D.甲、乙两恒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3∶2

8. 两个靠得很近的天体,离其它天体非常遥远,它们以其连线上某一点O为圆心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两者的距离保持不变,科学家把这样的两个天体称为“双星”,如图6-4-2所示。已知双星的质量为m1和m2,它们之间的距离为L。求双星运行轨道半径r1和r2,以及运行的周期T。

图6-4-2

9. 如图6-4-2为宇宙中有一个恒星系的示意图,A为该星系的一颗星,它绕中央恒星O运动轨道近似为圆,天文学家观测得到A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长期观测发现,A行星实际运动的轨道与圆轨道总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的行星B(假设其运行轨道与A在同一平面内,且与A的绕行方向相同),它对A行星的万有引力引起A轨道的偏离.根据上述现象及假设,你能对未知行星B的运动得到哪些定量的预测。

图6-4-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二节 功考点专项训练

1. 下列现象中,哪些力对物体做了功( )

A .人推墙而墙不动时人的推力

B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重力

C .马拉车而拉不动时马的拉力

D .起重机向上吊起货物时悬绳的拉

2. 如图7-2-15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B 上,斜面体B 的质量为M ,现对该斜面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 ,使物体随斜面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动的位移为s ,则在此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斜面B 对物体A 所做的功为( ) A.

m

M Fsm B. Mgscotθ C. 0 sin 21mg θ

图7-2-15

3. 如图7-2-16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M>m )分别在同样大小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两力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两物块经过相同的位移.设此过程中F 1 对M 做的功为W 1 ,F 2 对m 做的功为W 2,则( )

A .无论水平面光滑与否,都有W 1 =W 2

B .若水平面光滑,则W 1 >W 2

C .若水平面粗糙,则W 1 >W 2

D .若水平面粗糙,则W 1 <W 2

图7-2-16

4. 如图7-2-17所示,一个质量m =2 kg 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10 N 的拉力F 作用下移动2 m ,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在这过程中,物体受到的各力所做的功为多少合力所做的功为多少(sin37°=,cos37°=)

图7-2-17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功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B.功是标量,正、负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

C.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方向的夹角

D.力做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

6. 如图7-2-18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当滑块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 )

A.重力对滑块做功

B.滑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与斜面垂直,所以支持力对滑块不做功

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对滑块做负功

D.滑块对斜面的压力对斜面做正功

图7-2-18

7. 如图7-2-19所示,物体沿弧形轨道滑下后进入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图示方向匀速运转,则传送带对物体做功情况可能是()

A. 始终不做功

B. 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C. 先做正功后不做功

D. 先做负功后不做功

图7-2-19

8.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一定做负功

B. 静摩擦力起着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一定不做功

C.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一定都做负功

D. 系统内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对摩擦力做功的总和恒等于0

9. 如图7-2-20所示,某个力F=10 N作用于半径R=1 m转盘的边缘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保持任何时刻均与作用点的切线一致。则圆盘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力F做的功为()

A. 0

B. 20π J

J D. 20 J

图7-2-20

10. 如图7-2-21所示,滑雪者由静止开始沿斜坡从A点自由滑下,然后在水平面上前进至B点停下。已知斜坡、水平面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滑雪者(包括滑雪板)的质量为m,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在滑雪者经过AB段运动的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 )

A.大于μmgL

B.小于μmgL

C.等于μmgL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图7-2-21

11. 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 a:m b=2:1,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v0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仅受到摩擦力作用),直到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7-2-22所示.那么,A、B 两物体所受摩擦阻力之比F A:F B与A、B两物体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之比W A:W B分别为()A.2:1,4:1 B. 4:1,2:1

C.1:4,1:2 D.1:2,1:4

图7-2-22

12. 如图7-2-23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A、B两木块,叠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A与B 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拉力F作用于B,使A和B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运动的位移为l,则在这过程中,F做的功为___,摩擦力对物体A做的功为___。

图7-2-23

13. 如图7-2-24所示,水平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运行,将质量为2 kg的工件沿竖直方向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设传送带速度不变),若工件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μ=,放上后工件在5 s内的位移是多少摩擦力对工件做的功是多少(g取 10 m/s2)

图7-2-24

第三节功率考点专项训练

1. 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B、做功时间短的机械功率大

C、完成相同的功用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D、功率大的机械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多

2. 如图7-3-6所示,某人用同一水平力F先后两次拉同一物体,第一次使此物体从静止开始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l的距离,第二次使此物体从静止开始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l的距离。若先后两次拉力做的功为W1和W2,拉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1和P2,则()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图7-3-6

3. 某汽车上标有其内燃机的功率是“100 kW”字样,则该功率表示汽车的 ( )

A.额定功率 B.实际功率

C.瞬时功率 D.平均功率

4. 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必须换挡,其目的是()

A.增大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

B.减小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

C.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D.增大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5. 飞行员进行素质训练时,抓住秋千杆由水平状态开始下摆,到达竖直状态的过程中如图7-3-7,飞行员受重力的即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图7-3-7

6. 汽车以速率v1沿一斜坡向上匀速行驶,若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汽车沿此斜坡向下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2,则汽车以同样大小的功率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的最大速率为(设三种情况

下汽车所受的阻力相同)( )

(v 1+v 2)

7. 一台起重机将质量m=×103kg 的货物从静止匀加速地竖直吊起,在2 s 末货物的速度为v=4.0 m/s ,求:起重机在这2 s 内的平均输出功率。(g 取10m/s 2)

8. 质量为m 的汽车以恒定的功率P 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率为v 1,则当汽车的速率为v 2(v 2<v 1)时,汽车的加速度为( ) A. 1mv P B. 2

mv P C. 2121)(v mv v v P - D. )

(221v v m P + 9. 汽车的质量为4×103 kg ,额定功率为30 kW 。运动中阻力大小恒为车重的倍,汽车在水

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以8×103 N 的牵引力出发(g 取10 m/s 2

)。求:

(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m .

(2)汽车能保持匀加速运动的最长时间t m .

(3)汽车加速度为0.6 m/s 2时的速度v 0.

(4)在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W

10. 如图7-3-8所示是健身用的“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m 的运动员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静止皮带上,运动员用力后蹬皮带,皮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为F ,使皮带以速度v 匀速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脚对皮带的摩擦力是皮带运动的动力

B .人对皮带不做功

C .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mgv

D .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Fv

图7-3-8

11. 某科技创新小组设计制作出一种全自动升降机模型,用电动机通过钢丝绳拉着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已知升降机的质量为m ,当升降机的速度为v1时,电动机的功率达到最大值P ,以后电动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直到升降机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为止,整个过程中忽略摩擦阻力及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有关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丝绳的最大拉力为2

v P B .升降机的最大速度v 2=

mg P C .钢丝绳的拉力对升降机所做的功等于升降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D .升降机速度由v 1增大至v 2的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不断减小

12. 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检测某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800 kg 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 m/s ,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 与对应的速度ν,并描绘出F-

v

1图象(图7-3-9中AB 、BO 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求此过程:

(1)电动车的额定功率 ;

(2)电动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多长时间速度达到2 m/s

图7-3-9

13. 如图7-3-10甲所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置于固定斜面上,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 ,1 s 末后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t 图象如图乙,试求:

(1)拉力F ;(2)拉力F 的平均功率。

图7-3-10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英语(下)

Module 1 Hobbies 内容详解 1. Which hobby do you think takes up the least spacc? 你认为哪种爱好占用最少的空间? (1)do you think在此用作插入语,意为“你认为,你觉得”。 When do you think they will arrive here? 你觉得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这里? How many books do you think there are in the box? 你认为箱子里有多少本书? 注意 do you think后的句子要用陈述语序。 (2)take up 占据 take up既可指时间上的“占据”,也可指空间上的“占据”。 The job takes up all my time. 这项工作占用了我所有的时间。 The table takes up too much room.这张桌子太占空间。 注意 take up是一个由动词加副词构成的短语动词,当它的宾语是代词时,必须放在两者之间。[联想] take off 起飞;脱下take out 拿出take away 拿走take back 归还take down 取下take photos 拍照take part in 参加 2. Sorry it's a bit untidy. 抱歉,这儿有点乱。 a bit意为“有点儿;稍微”,该短语在句中作程度状语,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或介词短语。a bit还可修饰比较级。 I was a bit ill. 我有点不舒服。 He is a bit older than I. 他比我大一点。 辨析:a hit与a little 相同之处:(1)两者都可以用作名词词组,意为“一点;少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2)两者都可以用作副词词组,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原级或比较级)或动词。 不同之处:(1)作定语时,a little直接修饰不可数名词,而a bit后面需要加of;(2)如果两者的前面加上not, 则其意义完全不同。not a bit=not at all,通常用作状语;not a little=very,可用作状语或定语。 一言辨异 Our English teacher often says that she is not a bit tired but in fact she is not a little tired. 我们的英语老师经常说她一点儿也不累,其实她非常累。 3. I'll tidy up the table and chairs. 我来收拾一下桌椅。 tidy up收拾,整理! tidy up是由动词tidy和副词up构成的动词短语。它的宾语如果是名词,既坷以放在tidy和up之间,又可放在tidy up之后;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则必须放在tidy和up中间。Lingling, please help tidy up the dinner table. = Lingling, please help tidy the dinner table up. 玲玲,请帮忙收拾一下饭桌。 There are so many books on the desk. I'll tidy them up. 课桌上有这么多书,我将整理一下。 拓展 tidy还可用作形容词,意为“整洁的”,可以在句子中作定语或表语。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专题三单元测试 1、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特点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并举 B. 没收官僚资本与建立国营企业相结合 C.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 D. 暴力革命与和平赎买政策相结合 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有( ) 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经济工作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交通运输堵塞市场供应紧张,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A. B. C. D. 3、下图选自1954年第1期的《人民画报》。与图片所示现象有关的运动是(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土地改革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下图所示照片可能拍摄于( )

A. 1927年 B. 1949年 C. 1953年 D. 1958年 5、下图选自1954年第1期的《人民画报》。与图片所示现象有关的运动是 (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土地改革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6、深圳从一个贫穷的渔村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的迅速崛起。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率先开展

C. “一五”计划的执行 D.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7、下面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 改革开放的成效 8、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在1983年出版时,将《目前形势和任务》一文中“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改为“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这反映出 A. 计划经济的思想束缚仍很明显 B. 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较顺利 D. 国企市场化改革遇到瓶颈 10、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D.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11、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论断“新”在( )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历史(上)(人教实验版)+++期末检测题

期末检测题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 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2.小明来到周口店龙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在距今约的北京人() A.80万~30万年 B.70万~30万年 C.70万~20万年 D.80万~20万年 3.右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图中所涉及历史人物的 主要事迹不包括() A.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 B.因治水有功,舜年老时推举他做了部落联盟首领 C.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通过禅让制推举启为继承者 4.下面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5.“齐桓公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辅佐他成就“五霸之首伟业”的人是()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勾践 6.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是因为()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之间,战乱不断。在战乱之中,中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即便是他们,也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最高的追求。被称为我国兵家鼻祖的人是() A.孔子 B.孙膑 C.韩非 D.孙武 8.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曾在陈建立政权 B.推翻了秦朝 C.在大泽乡起义 D.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9.近几十年来,我国新疆地区陆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这主要反映了() A.西汉时这一地区才开始出现丝织品 B.丝绸之路开通后,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交往日益密切 C.西汉的丝织品质优价廉 D.汉代新疆人主要穿丝绸衣服 10.史书记载,某事件发生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亡(无)干戈之役”。“某事件”指的是() A.霍去病反击匈奴 B.昭君出塞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英语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英语(下) Module 1 Hobbies 内容详解 1. Which hobby do you think takes up the least spacc? 你认为哪种爱好占用最少的空间? (1)do you think在此用作插入语,意为“你认为,你觉得”。 When do you think they will arrive here? 你觉得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这里? How many books do you think there are in the box? 你认为箱子里有多少本书? 注意 do you think后的句子要用陈述语序。 (2)take up 占据 take up既可指时间上的“占据”,也可指空间上的“占据”。 The job takes up all my time. 这项工作占用了我所有的时间。

The table takes up too much room.这张桌子太占空间。 注意 take up是一个由动词加副词构成的短语动词,当它的宾语是代词时,必须放在两者之间。 [联想] take off 起飞;脱下take out 拿出take away 拿走take back 归还take down 取下take photos 拍照take part in 参加 2. Sorry it's a bit untidy. 抱歉,这儿有点乱。 a bit意为“有点儿;稍微”,该短语在句中作程度状语,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或介词短语。a bit还可修饰比较级。 I was a bit ill. 我有点不舒服。 He is a bit older than I. 他比我大一点。 辨析:a hit与a little 相同之处:(1)两者都可以用作名词词组,意为“一点;少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2)两者都可以用作副词词组,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原级或比较级)或动词。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

专题三单元测试 1、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据此可知“报告”认为 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B.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 C.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D.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 2、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司合营。这两个阶段: A.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都是利用资本主义来恢复新中国的经济 C.发展目标都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 3、1961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在优先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发展社员家庭副业》。社论指出,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要规定一些有效措施,在优先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发展社员家庭副业。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试图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B.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经验 C.系统的纠“左” D.运用新机制调节农民经济生活 4、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我国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C.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 D.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 5、1956年,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见表 项 目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合作社 经济 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 个体经 济 比 重 85.6% 7.3% 7.1% 由此可见,三大改造使 A.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6、下图为中国1978—2015年就业人口比例变化柱状图,这反映了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国家重视产业结构调整 C.国有企业改革充满活力 D.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九年级物理上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 九年级物理上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十三、十四章中考典题补充 1.(2015天津中考)图1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某 图1 冲程示意图,该冲程为()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解析:由图知,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产生电火花,活塞向下运动,因此是做功冲程,故C选项正确。 答案:C 2. (2015山东泰安中考)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哪个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A.压缩冲程 B.做功冲程 C.吸气冲程 D.排气冲程 解析: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选项正确。 答案:A 3. (2015?湖北宜昌中考)为节约能源,需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热 机效率的是( ) 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B.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D.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解析:提高热机效率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物理学中,提高热机效率就是增加有用功或减少额外功。在热机中,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提高热机效率;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可以提高热机效率;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也可以提高热机效率;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不能提高热机效率。 答案:D 4. (2013四川自贡中考)如图2所示流程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 环及涉及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 图2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析: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汽缸内的气体,使气体内能增大,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C 5. (2013山东济宁中考)我国研制的“神舟九号”试验飞船在返回地面通过大气层的飞 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飞船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飞船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飞船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小 D.飞船的外表温度会升高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上册.docx

全书大归纳 核心知识归纳 知识点一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动物类群主要特征举例腔肠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水螅、海蜇、海葵动物 扁形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涡虫、华枝睾吸虫、日 动物本血吸虫 线形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蛔虫、蛲虫、钩虫、丝 无脊椎动物虫、线虫 动物环节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 蚯蚓、蛭、沙蚕动物足辅助运动 软体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河蚌、缢蛏、文蛤、扇 动物贝、蜗牛、乌贼 节肢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蜈蚣、蜘蛛动物 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鲫鱼、鲨鱼、带鱼、鲤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 两栖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青蛙、蟾蜍、大鲵、蝾 动物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螈 脊椎动爬行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 蜥蜴、龟、鳖、蛇、鳄物动物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鸽、金雕、丹顶鹤、大山雀、啄木鸟 哺乳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兔、猕猴、野马、非洲 动物象、鲸 知识点二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及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项目具体内容 体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这样 形的体形有利于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体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鳞片的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鱼适于水中生活表 的特点呼 用鳃呼吸,可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吸 运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协调 动作用 体 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形 飞 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行 骨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鸟适于飞行的特胸 胸部龙骨突附着有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扇动空气而飞行肌 点 消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能够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减轻体重化 循 心肌发达,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强 环 呼 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吸 知识点三动物的运动 项目具体内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点

第三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夕,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破坏使得中国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土地改革(1950-1952年,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3)结果: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4)意义: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2.“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国家有计划地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1)原因: 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包围、封锁等敌对政策,发展重工业是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

②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要想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其它: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目的: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3)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 关系同时并举。 (4)主要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 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成就: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成四大重点 企业(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 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6)意义: 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②我国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2)方法:

2015-16学年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八年级英语(下)(外语教研版)(天津专用)Mod

Module 5 Cartoons 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听力部分(15分) (一)听句子,选择正确的答语。(每个句子读一遍) 1.A.Yes, I do. B.Yes, I can. C.Not yet, but I am going to see it next Sunday. 2.A.Sorry, sir, I won’t. B.Yes, I will. C.Yes, I won’t. 3.A.In the classroom. B.With my friends. C.Five years ago. 4.A.Congratulations! B.Sorry to hear that. C.See you later. 5.A.He came two weeks ago. B.Very well. We are both football fans. C.He works very hard. (二)听对话,判断正(T)误(F)。(对话读两遍) 6.Ted has been to America twice. 7. Ted has never been to America. 8.Ted thinks Hollywood is the best place to visit. 9.Washington DC is beautiful but crowded. 10.New York is the best place for a holiday. (三)听短文及短文后的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短文及问题读两遍) 11.A.London Park. B.Weston Park. C.Hoar Park. 12.A.Five miles. B.Two miles. C.Three miles. 13.A.In 1671. B.In 1871. C.In 1971. 14.A.10, 000. B.About 1, 000. C.100. 15.A.The best one. B.The better one. C.The good one. 二、单项填空(15分) 16.There are some cartoon ________,such as the Monkey King, Nemo and Shrek. A.character B.favourite C.writers D.favourites 17.It’s against the law for him to rush into ________ house without permission. A.my own private B.him own private C.his own D.own his private 18.Can you help her? She’s ________ deep trouble. A.in B.on C.at D.with 19.There are some trees on ________ sides of the river. A.either B.all C.every D.both 20.About 200 ________ have been sold. https://www.360docs.net/doc/ba4548361.html,lion copy https://www.360docs.net/doc/ba4548361.html,lions copies https://www.360docs.net/doc/ba4548361.html,lions copy https://www.360docs.net/doc/ba4548361.html,lion copies 21.She couldn’t help _______ when she heard the bad news. A.cry B.crying

2016年秋学期配套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第讲解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 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20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 10g 冰受热融化成 10g 水 B . 1升芝麻和 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 2升 C .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 . 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从 2H 2+O 22H 2O 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 . 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 . 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 . 4g 氢气与 32g 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 36g 水 D . 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3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 20g H 2、 O 2和 N 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 H 2O 18g ,请帮此同学判断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 . H 2和 N 2 B . O 2和 N 2 C . H 2、 O 2和 N 2 D . 2g N 2 4在 2A +B 2C 反应中,已知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 16g B . 32 C . 16 D . 32g

5(2016·广州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 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为 +2X。则 X 的化学式为( A. B. C. D. 6(2016 ·南宁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错误的是( A .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 .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体积的磷和 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 .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个磷原子和 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 . 在点燃的条件下, 每 124份质量的磷和 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线索: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4、“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五、★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时间: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2、内容:(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六、《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 题的是。 七、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9月 2、背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 (2)国内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3、内容: (1)★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先 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中共八在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和正确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八、“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2、大跃进: (1)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完全违反客观经济 规律。 (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内容: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2)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5、后果: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 年经济困难。 6、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 比例。 7、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九、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 调整国民经济。 2、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 全面整顿的思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十、★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上册word版本

全书大归纳核心知识归纳

1.准备做实验的蚂蚁 2.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下图所示),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3.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

方法一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解题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功能;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和解题时,一定要把握结构决定功能这一

思想。例如,鱼鳍的特点决定鱼可以在水中游泳,鱼的特点决定了鱼可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蚯蚓体壁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兔的牙齿分化特点决定了其食性;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素),决定了其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例1(2015?呼和浩特)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鸟发达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D.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C 【解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是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鸟发达的胸肌一端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选择C选项。 方法二根据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观点解题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只有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长期的生活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例如,鱼类通过鳍的游泳和鳃的呼吸适应水中生活;蚯蚓身体分节,利用体壁进行呼吸以适应陆地生活;兔体温恒定、四肢及神经系统发达等使之可以很好地适应陆地生活;鸟类的体形特点,前肢和骨的特点,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特点都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等,与其腐生生活相适应。例2(2015?四川资阳)下面的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对应错误的是() A.牛——肺B.鲫鱼——鳃C.青蛙——肺与皮肤D.家鸽——肺与气囊 【答案】D 【解析】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呼吸器官。牛属于哺乳动物,生活在陆地上,依靠肺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完成气体交换;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主要结构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靠裸露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家鸽在空中飞行,其独特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即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满足了高空飞行时对氧的需求,气囊可以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择D选项。 方法三根据生物分了的依据和特点进行解题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已知的有很多种,它们个体的数量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基因组成,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也不尽相同,这样就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为了认识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根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单位,一般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远;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例3(2015?湖南株洲)根据以下动物分类图解(如图),将①②③④⑤与A、B、C、D、E对应连线。 【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5)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版所属模块必修2 单元\专题第2单元第三课设计主题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枯燥,但条理清晰,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在斗争中求发展。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体设计思路是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通过对材料和图片等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去感悟那个时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完成三维目标。 2. 学情分析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初中有所涉及,但对“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涉及较少,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深刻。高一学生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前面所学内容使学生深化对本节内容的认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 教材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是对前两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提升和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节内容既要讲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下,它饱受三重大山的压迫艰难发展的历史;还要看到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它还推动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学习本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辛,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资产阶级逆境中奋进的精神,使学生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1.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 2.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教学难点:1.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中学教材全解

《中学教材全解》2012-201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湖南教育版)期中检测题.doc 七年级地理(下)期中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关于这个“家”的“左邻右舍”,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邻欧洲,西濒太平洋 B.南望大洋洲,北濒北冰洋 C.东邻北美洲,西濒大西洋 D.西南隔海与北美洲相望,东北隔海与非洲相望 2.亚洲地势的特点是( ) A.以高原为主 B.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较为低平 C.以平原为主 D.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 3.下列地理事物既是亚洲之最也是世界之最的是( ) A.最长的河流——长江 B.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 C.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D.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4.亚洲是世界上( ) A.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B.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面积最大的大洲 D.面积最小的大洲 5.下列对亚洲气候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 D.受海洋影响明显 6.下列各地区的区域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组合正确的是( ) A.东南亚人多居住长屋——多地震 B.贝都因人居住帐篷——气候湿润、水草丰美 C.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气候湿热、河网密布 D.也门的住房大多是平顶——气候湿热 7.造成亚洲大陆气候复杂、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③洋流因素④地形因素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8.南美洲的地形特征是() A.中间高,四周低 B.高原大陆 C.南北三大纵列带 D.西部是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来源:学科网]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 世纪初— 19 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 1 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经济根源 )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过程: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 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 2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 : 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2020年秋学期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数学(上)(华东师大版)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期末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的相反数和绝对值分别是( ) A. B. C. D. 2.如果和互为相反数,且 ,那么的倒数是( ) A.b 21- B.b 21 C.b 2- D. 3.(2020·湖南长沙中考)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 A B C D 4.(2020·北京中考改编)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 是( ) A.a >-2 B.a <-3 C.a >-b D.a <-b 5.已知有一整式与的和为,则此整式为( ) A. B. C. D. 6.(2020·吉林中考)小红要购买珠子串成一条手链.黑色珠子每个a 元,白色珠子每个b 元,要串成如图所示的手链,小红购买珠子应该花费( ) A.(3a +4b )元 B.(4a +3b )元 a +b )元 D.3(a +b )元 第6题图 7.(2020·河北中考)图中的三视图所对应的几何体是( ) C. D. 第7题图

8.(2020·吉林中考)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巾盒,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 第8题图 9.2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3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6条直线最多有( ) A.21个交点 B.18个交点 C.15个交点 D.10个交点 10.如图,直线 和 相交于点, 是直角, 平分 , ,则 的大小为( ) A. B. C. D. 第11题图 11.(2020?山东泰安中考)如图,AB ∥CD ,∠1=58°,FG 平分∠EFD ,则∠FGB 的度数等于( ) A.122° B.151° C.116° D.97° 12. (2020·山西中考)如图,直线a ∥b ,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A =60°)按如图所示放置.若∠1=55°,则∠2的度数为( ) A.105° B.110° C.115° D.12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如果 的值与 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等于_____. 14.足球比赛的记分规则是: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队打14场,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共胜了_____场.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必修二中学教材全解-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二节 平抛运动考点专项训练 1. 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 B.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一定是竖直向下 2. 物体在高处以初速度Vo 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为v ,则该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不计空气阻力)为( ) A. g vo v - B. g vo v + C. g vo v 2 2- D. g vo v 22+ 3. 以初速度Vo=20 m/s,从20 m 高台上水平抛出抛出一个物体(g 取10 m/s 2),则( ) A. 2s 后物体的水平速度为20m/s B. 2s 末物体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 C. 每1s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大小为10m/s D. 每1s 内物体的速度大小的变化为10m/s 4. 如图5-2-17所示,一小球以V 0=10 m/s 的速度被水平抛出,落地之前经过空中的A 、B 两点,在A 点时,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在B 点时,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 方向的夹角为60°(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取10 m/s 2),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小球经过A 、 B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t =(13-)s B .小球经过A 、B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t =3s C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10 m D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15 m

图 5-2-17 5. 一位运动员在进行射击比赛时,子弹水平射出后击中目标。当子弹在飞行过程中速度平行于射出点于目标的连线时,大小为v ,不考虑空气阻力,已知射出点于目标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则子弹( ) A.初速度v 0=vcos θ B.飞行时间t=2vtan θg C.飞行的水平距离x=v 2 sin2θg D.飞行的竖直距离y=2v 2tan 2θg 6. 如图5-2-18所示,若质点以Vo 的初速度正对倾角为θ=37°的斜面水平抛出,要使质点到斜面时发生的位移最小,则质点的飞行的时间为( ) A.g v 430 B. g v 830 C. g v 380 D. g v 340 图5-2-18 7. 如图5-2-19所示,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 ,b 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va 和vb 沿水平方向抛出,经时间ta 和tb 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 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t a >t b ,v a <v b B .t a >t b ,v a >v b C .t a <t b ,v a <v b D .t a <t b ,v a >v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