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常见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

钾钠氢银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氧负二铝正

三,亚铜正一铜正二,亚铁正二铁正三,莫忘单质是零价 氦

H 1

He

锂 铍

Li Be B C 12

N 14

O 16

F 19

Ne 钠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P 31

S 32

Cl 35.5

Ar 钾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

常见 原子团

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氢根

碳酸根

硫酸根

铵根

-OH

-

3

NO -

3

HCO -

23

CO -

24SO

+4NH

常 见 的 沉 淀 -Cl ——AgCl -2

4SO ——4BaSO -23CO ——33BaCO CaCO 、

-OH ——沉淀之外的其他金属,都是、、)(、)(除了KOH NaOH

OH Ca OH Ba 22 -3

4NO NH Na K H 、、、、不能形成沉淀的离子:++++

常 见

物 质

的 颜 色

白色固体:4

CuSO 无水 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432O Fe MnO CuO 、、

红色固体:、红磷、3

2O Fe Cu 蓝色晶体:O H 5CuSO 24? 为紫黑色4KMnO

蓝色絮状沉淀:2OH Cu )( 红褐色沉淀:3OH Fe )( 白色沉淀:2

OH Fe )( 蓝色溶液:+

2Cu

含 黄色溶液:+3Fe 含 浅绿色溶液:+

2Fe

酸性气体:S H S O S O CO HCl 2322、、、、 中性气体:222N CO H O 、、、 碱性气体:3NH

注意: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氢氧化钠固体可干燥碱性 气体和中性气体。

1.酸能使指示剂变色: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氢气盐金属(活泼)

酸+→+ ↑

++↑++22234242H FeCl HCl

2Fe H 3SO Al SO H 32Al Fe

Zn Al Mg )(、、、常见金属: 3.水盐金属氧化物(某些)酸+→+ O H 3FeCl 2HCl 6O Fe 2332++

4.水盐碱酸+→+

O H 2CuS O SO H OH Cu 244

22++)(

5.新盐新酸盐(某些)

酸+→+ 2HCl BaS O S O H BaCl 44

22+↓+

33HNO AgCl HCl

AgNO +↓+

注意:(1)铁(Fe )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2Fe );

(2)钠、钾、钙、钡的氧化物可溶于水生成碱,其他金属的氧化物不溶于水,但可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如: 22OH Ca O

H CaO )(+ O H 3FeCl 2HCl

6O Fe 2332++

(3)氢氧根(-OH )和碳酸根(-

23CO )的沉淀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酸,其他沉淀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如: O H 2CuS O SO H OH Cu 244

22++)( O H CO CaCl HCl

2CaCO 2223+↑++

1.浓盐酸的挥发性。

①浓盐酸易挥发出HCl 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浓盐酸敞口放置(看到白雾)在空气中溶质会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也会减小,所以浓盐酸不能敞口放置。 ②检验-Cl 的方法是:先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排除

-

23CO 的干扰,↓32CO Ag )沉淀不溶解,证明溶液中存在-Cl 。

原理:33HNO AgCl HCl AgNO +↓+

2.浓硫酸

(1)脱水性(化学变化):使纸张、木材、皮肤等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而产生碳化现象。(2)吸水性(物理变化):可做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3)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4)腐蚀性——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

检验-

24SO 的方法是:

(1)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排除-

23CO 的干扰,↓3BaCO )的硝酸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存在-

24SO 。

(2)先先溶液中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Ag 和-

23CO ),再向溶液中滴加氯

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存在-24SO 。

(溶液)

(溶质)

m m a =

%

1.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水盐非金属氧化物(某些)

碱+→+ O

H CO Na NaOH

2CO O H SO Na NaOH 2SO O H SO Na NaOH

2SO 232224232322++++++ 3.水盐酸碱+→+

O H NaCl HCl

NaOH 2++

4.新盐新碱盐(某些)

碱+→+ 2KOH

CaCO OH Ca CO K NaCl 2OH Cu NaOH 2CuCl NaCl 3OH Fe NaOH 3FeCl 32

322233+↓++↓++↓+)()()( 注意:①只有可溶性的水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难容性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②碱和盐反应时,碱和盐必须都是可溶的,且生成物中必须要有沉淀。

1.浓盐酸挥发出HCl 气体,溶液的质量较少——物理变化;

2.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的质量增加——物理变化;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2CO ,溶液的质量增加——化学变化; O H CO Na CO 2NaOH 2322

++

4.氢氧化钙溶液吸收空气中的2CO ,溶液的质量减小——化学变化。 O H CaCO CO OH Ca 2322+↓+)(

1.氢氧化钠(NaOH ) 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①NaOH 固体易潮解,又能和空气中的2CO 反应,所以一定要密封保存。 ②NaOH 固体可用来干燥碱性气体(3NH )和中性气体(222N O H 、、等),不能用来

干燥酸性气体(22SO CO HCl 、、等)。

③NaOH 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2OH Ca )( ) 俗称:消石灰、熟石灰

①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特殊)。

②要注意区分生石灰(CaO )、熟石灰(2OH Ca )()

、石灰石(3CaCO )。 22OH Ca O

H CaO )(+ O H CaCO OH Ca CO 2322+↓+)(

↑+23

CO CaO CaCO

③2CO 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2CO 。

原理:O H CaCO OH Ca CO 2322+↓+)(

若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2CO 生成3CaCO 沉淀,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增加,质量分数减小。

④农业上用2OH Ca )(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或处理酸性的工业废水。

高温

1.新酸新盐酸盐+→+ 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水

2.新碱新盐碱盐+→+ 条件:反应物两者均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3.新盐新盐盐盐+→+

条件:反应物两者均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注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利用盐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可实现物质的制取、提纯和鉴别。物质的提纯原则是不带入新杂质、不减少主成分、容易分离、方便复原。物质鉴别主要利用不同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运用实验的方法一一区分。

)固体(3CaCO CaO : )固体(323CO Na CaCO : )固体(332CaCO CO Na : )溶液(32CO Na NaCl : )溶液(NaCl NaNO 3: )溶液(KOH KCl : )溶液(44CuSO ZnSO : )溶液(442CuSO SO Na :

1.碳酸钠(32CO Na ) 俗名:纯碱、苏打 其晶体为O H 10CO Na 232?(易风化) 注意:①用途是制造玻璃、肥皂、洗涤剂等;

②碳酸钠能与硫酸、盐酸等反应有气泡产生:↑+++2232CO O H NaCl 2HCl 2CO Na ;

工业上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钠:

↓++33

22CaCO 2NaOH CO Na OH Ca )(;

④碳酸钠是一种盐,但其水溶液显碱性。

2.碳酸钙(3CaCO )

注意:①实验室制取2CO 的原理:O H CO CaCl HCl

2CaCO 2223+↑++;

②工业上利用高温煅烧石灰石方法制取生石灰:↑+23CO CaO CaCO 。

3.盐与化肥

(1)氮肥:氮是合成蛋白质、遗传物质和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促使果实硕大。植物缺少氮元素,生长发育会迟缓或停滞,光合作用减

慢等。常见的氮肥有:硫酸铵424SO NH )(、硝酸铵

34NO NH 、氯化铵Cl NH 4、碳酸氢铵34HCO NH 、氨水O H NH 23?、尿素22NH CO )(等。

(2)磷肥:磷是核酸、蛋白质和酶的组成元素。植物缺少磷元素,生长迟缓,产量降低,过量会引起农作物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磷元素可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使穗粒增多、饱满。

(3)钾肥:含有钾元素,可使作物茎秆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并促使淀粉和糖的生成。

(4)复合肥:复合肥是指含K P N 、、三种营养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

注意:①铵根离子(+4NH )的检验 原理:

O H NH OH NH 234+↑+-+ 试剂:可溶性碱(KOH NaOH 、) O H NH S O Na NaOH 2S

O NH 2342424+↑++)(

方法:向待测溶液中加入可溶性碱液,微热,然后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并观察现象。

现象:闻到有刺激性的气味,并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②由于铵根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氨气,从而使氮肥的肥效降低,所以铵盐在

使用时一定要避免和碱性物质混用,如:铵盐不能和草木灰(32CO K )混合使用。

高温

1.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注意:①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大多数金属是固态,而汞是液态。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人体

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导电和导热性最好的是银;熔点最高的是钨。 2.化学性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的金属,其活动性越强,越靠后的金属,其活动性越弱;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Na Ca K 、、除外)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这里的酸一般指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Ag 2NO Cu AgNO 2Cu Cu

FeS O CuS O Fe 233

44

++++)(

注意:1)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要服从以下三点:①强换弱;②盐须溶(如Cu 与AgCl 不反应,因为AgCl 不溶于水);③活泼金属Na Ca K 、、除外(因为Na Ca K 、、三种金属特别活泼,遇盐溶液先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物再和盐反应)

2)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如Cu Fe Zn 、、(Cu Fe Zn >>)①将Cu Zn 、单质加入23NO Fe )(溶液中;②将Fe 单质分别加入2323NO Cu NO Zn )(和)(溶液中。

3)①等质量的Fe Zn Al Mg 、、、与过量(金属都反应完)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

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是:Zn Fe Mg Al >>>;

②等质量的Fe Zn Al Mg 、、、与少量(金属都有剩余)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

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是:Fe Zn Al Mg ===;

③金属与酸反应速度的快慢看金属的活动性:Fe Zn Al Mg >>>。

1.向一定质量2CaCl 和HC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0.10的32CO Na 溶液。反应过程中

Zn

Fe U 型管中液面升降情况?

加入的32CO Na 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 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2)b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3)c 点溶液的pH 7(填””或“”、““=><);

(4)求x 的值。

(4)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 。设生成2.2g 气体所需的32CO Na 的质量为y ,生成沉淀5.0g 所需32CO Na 的质量为z ,则

NaCl 2CaCO CaCl CO Na O H CO NaCl 2HCl 2CO Na 32322232+↓=++↑+=+

106 44 106 100 y 2.2g z 5.0g

g 2.244y 106= g

0.5100

z 106= y=5.3g z=5.3g

g 106%

10g

3.5g 3.5x =+=

2.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克合金样品,将60克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

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如表所示:

解析:(1)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

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因此图中Oa 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

(2)a 点表示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b 点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3)c 点表示碳酸钠过量,溶液中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故溶液显碱性,PH>7

(1)m的值为;

(2)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计算第五次加入稀硫酸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第三章知识点

一、机械能??

?

??的长度弹性势能相同)决定(拉伸或压缩相同弹性势能:由形变程度度决定重力势能:由质量和高定动能:由质量和速度决

二、内能

1.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材料、状态(固、液、气);

可以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但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高温→低温); 3.物体吸收(释放)热量的计算:)(吸0t -t cm Q =;

4.燃烧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计算:mq Q =释;(m 是燃料的质量,q 是燃料的热值)

5.内燃机

三、核能及其应用

方案一:A 、B 比较可得出,

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B 、C 比较可得出,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方案二:弹簧压缩量相同,弹性势能相同,到达弹簧原长(虚线处)时动能相同,而A 、B 质量不同,则速度也不同,存在两个变量(或没有控制变量)。所以不能用方案二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1.核裂变(链式反应,可控)???→→→电能机械能内能核电站:核能原子弹

2.核聚变(热核反应,不可控)???太阳氢弹

四、机械功及功率

1.功=力?距离(力方向上的距离),即s F W ?=; (1)明确是哪个力做功; (2)明确该力的大小和方向;

(3)明确该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率: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t W

P =; v ?=F P

五、电功率 电功

已知:小球重力为60N ,拉力F 为40N ,斜

面给小球的支持力为30N 。在拉力的作用下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顶端,则在这个过

程中,

重力做的功为: 180J ;

拉力做的功为: 200J ;

支持力做的功为: 0J ;

1.电路基础知识点回顾

注意:串联电路中,若其中一个用电器的电阻变大,则其两端的电压也会变大。(串联分压)

电流关系 21I I I == 电压关系 21U U U += 电阻关系 21R R R +=总 电流关系 21I I I += 电压关系 21U U U ==

电阻关系

212121R R R R R R 1R 1R 1+=?+=总总 并联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一电阻都要小

P

(1)若灯L断路:如图所示,灯L不亮,几乎不偏转,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2)若灯L短路:如图所示,灯L不亮,偏转,的示数为0;

(3)若滑动变阻器接下面两个接线柱:如图所示,灯L很暗,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示数都不变;

(4)若滑动变阻器接上面两个接线柱:如图所示,灯L很亮,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示数都不变;

2.电路中的基本公式

(1)欧姆定律:R

U

I =

; (2)电功率:t

W P = UI P =

R I P 2

= R

U P 2

=

(3)电功:Pt W =

例1 已知两灯泡的规格为W 60V

220:L 1、00W 1V

220:L 2

(1)若将21L L 、串联在电路中, 1L 灯更亮; (2)若将21L L 、并联在电路中, 2L 灯更亮。

【注意】(1)电路中开关“闭、合”问题,电源电压U 是不变的,变的是电路中的总电阻,分析题目时选R

U P 2

=;

(2)两个用电器进行比较,若是串联电路(电流相同)选R

I P 2=进行分析;若是并联电路(电压相同)选R U P 2=进行分析。(相

同并不意味着不变)

例2 下表为某电饭煲铭牌,右图所示是其内部简化电路图,R1和R2均为电热丝,K 为自动控温开关。其中铭牌的保温档额定功率标记磨损。小明在专业电工技师的帮助下,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测出自动控温开关K 在断开情况下,电烤箱正常工作的电流大小为2A 。

求:(1)当自动控温开关K 在断开情况下,电饭煲的工作状态为 档。(选填“加热”或“保温”)

(2)电饭煲在加热档工作10分钟所消耗的电能。 (3)电路中R1的阻值。 (4)电饭煲的保温档的额定功率。 (5)电路中R2的阻值。 解:(1)当K 闭合时,R2被短路则如下左图,当K 断开时,如下右图

开关K 由闭合到断开的过程中,电源电压没变,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所以选用R

U P 2

=

由公式可知,左图中功率大,为加热档。 (2)660000J 60S 101100W t P W =??==加加 (3)加热档时,W 1100P =加,V 220U =

Ω===441100220P U R 2

21加

(4)保温档时,V 220U =,A 2I = 440W 2A 220V UI P =?==保 (5)保温档时,V 220U =,A 2I = Ω===

110A

2V

220I U R 总 Ω=ΩΩ==6644-110R -R R 12总

六、简单机械

1.杠杆(五要素:质点、动力点、阻力点、动力臂、阻力臂)

例1 如图1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水平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力臂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 点处挂4个钩码,在B 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阻阻动动l l ?=?F F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次数太少存在偶然性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上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避免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

例2 如图所示,杠杆上有两个质量不相等的球21m m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自重不计。如果两球以相同的速度向支点运动,则杠杆( )

【注意】计算使找准动力臂和阻力臂(力臂的找法: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就是力臂)。

2.滑轮

(1)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省力,但费距离;

(3)滑轮组: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最后必须从定滑轮上拉出如上最右图)。

(4)计算公式:n

G G F 动物拉+=(n 为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即与动滑轮相连绳子的根数)

的距离动滑轮(或物体)移动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s s =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 2SO 4 ====2 H++ SO 4 2— HNO 3 ===== H++ NO 3 —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 2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 CO 3 磷酸H 3 PO 4 醋酸CH 3 COOH 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一)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剂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HCl+ Al(OH) 3 ==== AlCl 3 +3H 2 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 2SO 4 +2 NaOH==== Na 2 SO 4 + H 2 O 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 3====CaCl 2 + H 2 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用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 2HCl (用BaCI 2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l+ Fe 2O 3 ====2 FeCl 3 +3 H 2 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 2SO 4 + CuO ==== CuSO 4 + H 2 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用于制H 2 ) (二)酸的个性 1、盐酸HCl: 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 2SO 4 : (1)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2)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4)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度变小。 第2节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Na++OH— Ca(OH) 2 ====Ca2++2OH— 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 2 Ba(OH) 2 (一)碱的通性 1、碱使指示剂变色; 2、碱 + 酸 ===== 盐 + 水 Ca(OH) 2 +2 HCl ===== CaCl 2 + 2H 2 O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 2 ) 2NaOH + SO 2 ==== Na 2 SO 3 + H 2 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 2 等有害气体) 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l 3 ==== Fe(OH) 3 ↓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 4 ====Cu(OH) 2 ↓+ Na 2 SO 4 (生成蓝色沉淀)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 (1)俗称:烧碱、苛性钠。 (2)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 2 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3)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 2 : (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区分NaOH和Ca(OH) 2 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 2 ,变浑浊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CO 2 ==== CaCO 3 ↓ + H 2 O 方法二:分别加入Na 2 C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2NaOH 第4节盐 1、盐:由金属离子(或NH 4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I 、 CaCl 2 等 硫酸盐 Na 2 SO 4 、 CuSO 4 等碳酸盐 Na 2 CO 3 、 CaCO 3 、BaCO 3 等 硝酸盐 KNO 3 、 Ba(NO 3 ) 2 等铵盐 NH 4 Cl 、(NH 4 ) 2 SO 4 等 3、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铵均可溶;盐酸只有Ag不溶; 硫酸只有Ba不溶;碳酸只溶钾、钠、铵可溶。 (一)几种重要的盐 1、碳酸钠Na 2 CO 3 :俗称纯碱。晶体化学式为Na 2 CO 3 ·10H 2 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 结晶水变成粉末。Na 2 CO 3 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 2、碳酸钙CaCO 3 :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做建筑材料。 3、氯化钠NaCI :俗称食盐。 (二)盐的通性 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 Na 2 CO 3 +2 HCI==== 2NaCI + H 2 O + CO 2 ↑ 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一个物体重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1、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物质分类: 2、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黄色沉淀 3、有关硫酸铜的实验 ①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蓝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③硫酸铜粉末(白色):CuSO4获取方式: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出现水珠) ④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发生反应: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⑤硫酸铜的用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原理:蛋白质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后使蛋白质变性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酸酸的含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 = H+ + 酸根离子 1、三大强酸:盐酸(H Cl)、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注:上述各指示剂遇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依然显示原来的颜色。 3、pH 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 越高,碱性越强;pH 等于7 的物质呈中性。 4、pH值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 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5、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碱=盐+水 H2SO4 + 2 NaOH==== Na2SO4 + 2H2O H2SO4+ Ba(OH)2= BaSO4 ↓ + 2H2O Al(OH)3 + 3HCl=AlCl3+3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 和Mg(OH)2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酸碱盐 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 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 石蕊溶液红色蓝色 酚酞溶液无色红色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 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 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 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 分析: (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 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因此,实验 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 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 糖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 分变黑 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 黑 由黄变黑 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 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最新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知识要点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碱-----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 + SO2== Na2SO3+ H2O 4、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CuSO4==== Cu(OH)2↓+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Fe(OH)3↓+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物理化学 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 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 3 4 3 4 4 结论:①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 盐+水 ⑤酸+盐 =新盐+新酸 五、CO 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 2 = CaCO 3 ↓ + H 2O 六、SO 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 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 -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 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 AgCl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 Cl -和 SO 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 CO 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 2—与 AgNO 3 或 BaCl 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 2CO 3、BaCO 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 Cl -和 SO 2-时,应该先检验 SO 2-,而且用 Ba (NO 3)2 溶液和 稀硝酸代替 BaCl 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 BaSO 4 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Cl -。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 Cl -,加入 AgNO 3 溶液时,会生成 Ag 2SO 4(微溶)沉淀,而干扰 Cl -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 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 Fe 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 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 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 H 2SO 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 H 2SO 4 有类似稀 HCl 的化学性质。 ③浓 H 2SO 4 的特性 a . 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 CO 2 等 b . 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 2:1 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 . 氧化性:浓 H 2SO 4 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 . 浓 H 2SO 4 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 H 2SO 4 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 H 2SO 4 里(危险!)

最全面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 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 ℃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 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酶 (1)酶的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三、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最新九年级科学上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知识链接: 1,能燃烧的物质有蜡烛、木材、纸张、液化气、汽油(或天然气)等 2,铁制器皿在潮湿的空气里会生锈;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二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知识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知识点: 1.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一般是形状、状态、大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一般会伴随着一些物理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 2.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导电性、溶解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等 区别两者为是否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 物质性质???→←???决定反映 物质用途 实验: 4242u 5u 5C SO H O C SO H O + 现象:蓝色固体慢慢变成无色粉末状固体,其中 4u C SO 溶液是蓝色的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 知识链接: 1,溶液的PH>7,呈碱性;PH=7,呈中性;PH<7,呈酸性。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223H O H CO +=2CO 将稀盐酸滴到大理石地面上,产生大量气泡 3222a 2l a l C CO HC C C H O CO +=++↑ 知识点: 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 - a l=Na +l N C C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也就是酸全部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电离方程式: n- n n H R H R +=+ 或者 n- n m m n H RO H RO +=+ 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 酸碱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 在碱溶液中 中性溶液中 紫色石蕊溶液 红色 蓝色 不变色 无色 酚酞溶液 无色 红色 不变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 二、常见的酸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浓盐酸 浓硫酸 浓硝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