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原文及翻译

小翠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卷七·小翠》原文:

王太常,越人。总角时,昼卧榻上。忽阴晦,巨霆暴作,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移时晴霁,物即径出。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

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于为婚。王忧之。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喜问姓名。自言:“虞氏。女小翠,年二八矣。”与议聘金。曰:“是从我糠覈不得饱,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梁,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奉侍宜谨。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王命仆马送之,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遂出门去。

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夫人亦爱乐之。数日妇不至,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诸戚闻拾得贫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见女皆惊,群议始息。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子痴,而女殊欢笑不为嫌。第善谑,刺布作圆,蹋蹴为笑。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给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一日王偶过,圆然来直中面目。女与婢俱敛迹去,公子犹踊跃奔逐之。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劥病,见之怒甚,呼女诟骂。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夫人怒顿解,释杖去。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公子乃收涕以忻。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己乃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喧笑一室,日以为常。王公以子痴,不忍过责妇,即微闻焉,亦若置之。

同巷有王给谏者,相隔十余户,然素不相能;时值三年大计吏,忌公握河南道篆,思中伤之。公知其谋,忧虑无所为计。一夕早寝,女冠带饰冢宰状,剪素丝作浓髭,又以青衣饰两婢为虞候,窃跨厩马而出,戏云:“将谒王先生。”驰至给谏之门,即又鞭挝从人,大言曰:“我谒侍御王,宁谒给谏王耶!”回辔而归。比至家门,门者误以为真,奔白王公。公急起承迎,方知为子妇之戏。怒甚,谓夫人曰:“人方蹈我之瑕,反以闺阁之丑登门而告之,余祸不远矣!”夫人怒,奔女室,诟让之。女惟憨笑,并不一置词。挞之不忍,出之则无家,夫妻懊怨,终夜不寝。时冢宰某公赫甚,其仪采服从,与女伪装无少殊别,王给谏亦误为真。屡侦公门,中夜而客未出,疑冢宰与公有阴谋。次日早期,见而问曰:“夜相公至君家耶?”公疑其相讥,惭言唯唯,不甚响答。给谏愈疑,谋遂寝,由此益交欢公。公探知其情窃喜,而阴嘱夫人劝女改行,女笑应之。

逾岁,首相免,适有以私函致公者误投给谏。给谏大喜,先托善公者往假万金,公拒之。给谏自诣公所。公觅巾袍并不可得;给谏伺候久,怒公慢,愤将行。忽见公子衮衣旒冕,有女子自门内推之以出,大骇;已而笑抚之,脱其服冕而去。公急出,则客去远。闻其故,惊颜如土,大哭曰:“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与夫人操杖往。女已知之,阖扉任其诟厉。公怒,斧其门,女在内含笑而告之曰:

“翁无烦怒。有新妇在,刀锯斧钺妇自受之,必不令贻害双亲。翁若此,是欲杀妇以灭口耶?”公乃止。给谏归,果抗疏揭王不轨,衮冕作据。上惊验之,其旒冕乃梁黠心所制,袍则败布黄袱也。上怒其诬。又召元丰至,见其憨状可掬,笑曰:“此可以作天子耶?”乃下之法司。给谏又讼公家有妖人,法司严诘臧获,并言无他,惟颠妇痴儿日事戏笑,邻里亦无异词。案乃定,以给谏充云南军。

王由是奇女。又以母久不至,意其非人,使夫人探诘之,女但笑不言。再复穷问,则掩口曰:“儿玉皇女,母不知耶?”无何,公擢京卿。五十余每患无孙。女居三年,夜夜与公子异寝,似未尝有所私。夫人异榻去,嘱公子与妇同寝。过数日,公子告母曰:“借榻去,悍不还!小翠夜夜以足股加腹上,喘气不得;又惯掐人股里。”婢妪无不粲然。夫人呵拍令去。一日女浴于室,公子见之,欲与偕;女笑止之,谕使姑待。既去,乃更泻热汤于瓮,解其袍裤,与婢扶之入。公子觉蒸闷,大呼欲出。女不听,以衾蒙之。少时无声,启视已绝。女坦笑不惊,曳置床上,拭体干洁,加复被焉。夫人闻之,哭而入,骂曰:“狂婢何杀吾儿!”女冁然曰:“如此痴儿,不如勿有。”夫人益恚,以首触女;婢辈争曳劝之。方纷噪间,一婢告曰:“公子呻矣!”辍涕抚之,则气息休休,而大汗浸淫,沾浃裀褥。食顷汗已,忽开目四顾遍视家人,似不相识,曰:“我今回忆往昔,都如梦寐,何也?”夫人以其言语不痴,大异之。携参其父,屡试之果不痴,大喜,如获异宝。至晚,还榻故处,更设衾枕以觇之。公子入室,尽遣婢去。早窥之,则榻虚设。自此痴颠皆不复作,而琴瑟静好如形影焉。

年余,公为给谏之党奏劾免官,小有挂误。旧有广西中丞所赠玉瓶,价累千金,将出以贿当路。女爱而把玩之,失手堕碎,惭而自投。公夫妇方以免官不快,闻之,怒,交口呵骂。女奋而出,谓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我非人也。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身受唾骂、擢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今何可以暂止乎!”盛气而出,追之已杳。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公子入室,睹其剩粉遗钩,恸哭欲死;寝食不甘,日就羸瘁。公大忧,急为胶续以解之,而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小翠像,日夜浇祷其下,几二年。

偶以故自他里归,明月已皎,村外有公家亭园,骑马墙外过,闻笑语声,停辔,使厩卒捉鞚,登鞍一望,则二女郎游戏其中。云月昏蒙,不甚可辨,但闻一翠衣者曰:“婢子当逐出门!”一红衣者曰:“汝在吾家园亭,反逐阿谁?”翠衣人曰:“婢子不羞!不能作妇,被人驱遣,犹冒认物产也?”红衣者曰:“索胜老大婢无主顾者!”听其音酷类小翠,疾呼之。翠衣人去曰:“姑不与若争,汝汉子来矣。”既而红衣人来,果小翠。喜极。女令登垣承接而下之,曰:“二年不见,骨瘦一把矣!”公子握手泣下,具道相思。女言:“妾亦知之,但无颜复见家人。今与大姊游戏,又相邂逅,足知前因不可逃也。”请与同归,不可;请止园中,许之。公子遣仆奔白夫人。夫人惊起,驾肩舆而往,启钥入亭。女即趋下迎拜;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过,几不自容,曰:“若不少记榛梗,请偕归慰我迟暮。”女峻辞不可。夫人虑野亭荒寂,谋以多人服役。女曰:“我诸人悉不愿见,惟前两婢朝夕相从,不能无眷注耳;外惟一老仆应门,余都无所复须。”夫人悉如其言。托公子养疴园中,日供食用而已。

女每劝公子别婚,公子不从。后年余,女眉目音声渐与曩异,出像质之,迥若两人。大怪之。女曰:“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公子曰:“今日美则美矣,然较畴昔则似不如。”女曰:“意妾老矣!”公子曰:“二十余岁何得速老!”女笑而焚图,救之已烬。一日谓公子曰:“昔在家时,阿翁谓妾抵死不作茧,今亲老君孤,妾实不能产,恐误君宗嗣。请娶妇于家,旦晚侍奉公姑,君往来于两间,亦无所不便。”公子然之,纳币于锺太史之家。吉期将近,女为新人制衣履,赍送母所。及新人入门,则言貌举止,与小翠无毫发之异。大奇之。往至园亭,则女亦不知所在。问婢,婢出红巾曰:“娘子暂归宁,留此贻公子。”展巾,则结玉玦一枚,心知其不返,遂携婢俱归。虽顷刻不忘小翠,幸而对新人如觌旧好焉。始悟锺氏之姻,女预知之,故先化其貌,以慰他日之思云。

异史氏曰:“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甑,何其鄙哉!月缺重圆,从容而去,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

译文:

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

他童年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

一会雨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

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

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

”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

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

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

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

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

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山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

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了她们。

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

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

”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

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

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

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

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

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

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

亲戚们听说王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

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

小翠很聪明,会看公婆的脸色行事,老夫妇也特别疼爱她,唯恐她嫌元丰傻。

小翠却有说有笑,好像满不在乎的样子。

只是小翠太爱玩耍,常用布缝成个球,踢着玩,穿上小皮鞋,一踢就是好几十步远,骗元丰跑去拾取。

元丰和丫鬟们跑来跑去,往往累得满身大汗。

一天,王太常偶然经过,球从半空中飞来,拍的一声,正好打在脸上。

小翠和丫鬟们连忙溜走,元丰还傻乎乎地跑过去拾。

太常大怒,拣起块石子投过去,正打中儿子。

元丰趴在地上又哭又闹。

王太常回到房里,将事情的经过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过来斥责了小翠一顿。

小翠一点不在意,低头微笑着,用手指在床沿上划来划去。

夫人走后,她又照样胡闹,把胭脂粉抹在元丰的脸上,涂得五颜六色,像个花面鬼。

夫人一见,气极了,叫小翠来怒骂一顿。

小翠靠着桌子玩弄衣带,不害怕,也不吭声。

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拿儿子出气,把元丰打得大哭大叫,小翠这才变了脸色,跪在地上求饶。

夫人消了气,丢下棍子走了出去。

小翠把公子扶到卧室里,替他掸掉衣裳上的尘土,用手绢给他擦脸上的泪痕,又拿红枣、粟子给他吃。

元丰止住啼哭,又高兴起来。

小翠关上房门,把元丰扮做楚霸王,自己穿上艳丽的衣服,腰束得很细,扮成虞姬,姿态轻盈地跳起舞来。

有时又把公子装扮成沙漠国王,自己头上插上野鸡翎子,手抱琵琶,丁丁铮铮地弹个不停,满屋子里充满了笑声。

一天到晚,总是这样。

王太常因为儿子傻,也就不忍心过分责备、埋怨小翠,即使偶而听到,也只好装聋作哑。

与王家同一巷子里,还住着一位王给谏,中间相隔只十几家,但王太常和王给谏向来不和。

那时正逢三年一次的官吏考核,王给谏嫉妒王太常做了河南道台,想找机会暗算一下。

王太常知道了,心里很着急,可是想不出对付的办法来。

一天晚上,王太常睡得很早。

小翠穿上太官上朝的服装,装扮成吏部尚书的模样,剪了一些白丝绒做成大胡子戴上,又叫两个丫鬟穿上青衣装成官差,偷偷地从马棚里牵出马来,说是“去拜见王先生”。

到了王给谏的大门口,便用马鞭打自己的从人,说:“我是要看王侍御的,谁要看什么王给谏啊!”拨转马头就走。

到了自家门口,门房以为真的是吏部尚书来了,赶紧跑到上房向王太常禀报。

王太常连忙起身出外迎接,才知道是儿媳妇开了个大玩笑。

王太常气得脸色发白,一甩袖子回到房里,对夫人说:“人家正找咱的岔,想整治咱家,这可倒好,媳妇反而闹出这种丑事,咱家灾难临头了!”夫人也气得不得了,跑到小翠房里,又是训斥,又是责骂。

小翠只是嘿嘿地傻笑,并不分辩。

打她吧,不忍下手;休掉她吧,又无家可归。

夫妇二人百般悔恨,一宿都没有睡好。

这时吏部尚书某公正声势显赫,他的穿着打扮和那天小翠装扮的一模一样。

因此王给谏也以为真是吏部尚书,屡次派人到王太常门口打听消息。

等了半夜,还没见吏部尚书出来,他怀疑吏部尚书和王太常正在商议什么机密大事。

第二天早朝,王给谏见了王太常,便问道:“昨晚尚书到府上拜访了吧?”王太常以为他有意讥讽,满面羞惭,只是低声含糊地应了两个“是”字。

王给谏越发怀疑了,从此不敢再暗算王太常,反而极力和他交好。

王太常探得内情,暗暗高兴,但私下仍叮嘱夫人劝小翠以后不要再胡闹了。

小翠也笑着答应下来。

过了一年,朝中首相被免职。

恰好有人写了一封私信给王太常,误送到王给谏家里。

王给谏大喜,便先托一位和王太常有交情的人,以此为要挟,向他借一万两银子。

王太常拒绝了。

王给谏又亲自上门来谈。

王太常忙寻找官服,哪知怎么也找不到了。

王给谏等了好一会,以为王太常摆架子,有意怠慢,气忿地正要离开,忽见元丰身穿皇帝的龙袍冠冕,有个女子从门内把他推了出来。

王给谏一见吓了一跳,假意含笑,抚慰公子,把衣冠脱下来,交给从人带走了。

等到王太常赶出来,客人已经走了。

王太常得知缘故,立时吓懵了,脸色如土,大哭道:“真是祸水啊!闯下这滔天大祸,眼看咱全家就要被抄杀满门了!”说着和夫人拿着棍杖去打小翠。

小翠早已知道了,关紧房门,听凭他们叫骂,全不理睬。

王太常见此情景,更是火上浇油,拿起斧子要劈门。

这时,小翠在门里笑着劝公公说:“爹爹不要生气,有我在,各种刑罚自然由我承担,定不要您二老受牵连。

爹爹要劈死我,这是想杀人灭口吗?”王太常一听有道理,这才把斧子扔下。

王给谏回去,果然上奏皇帝,揭发王太常谋反,有龙袍、皇冠为证。

皇帝惊讶地打开验看,原来所谓皇冠是高梁秸子编的,龙袍乃是个破旧的黄布包袱皮。

皇帝生气了,责怪王给谏诬陷好人。

皇帝又把元丰叫来,一看,原来是个白痴。

皇上笑了:“这样的傻瓜能当皇帝吗?”就交给法司看管。

王给谏又指控王太常家中有妖人。

司法官吏把王家的丫鬟仆人拘去审讯,大家都说:“哪有妖人?只有个疯疯颠颠的媳妇和一个痴呆呆的儿子,整天闹着玩儿罢了。

”四邻八舍也是这样讲。

这件案子才审定了,判王给谏诬告,充军云南。

从这以后,王太常觉得小翠很不平常,又因为她母亲一去不回,就揣度媳妇莫非是个仙女吧!就让王夫人去询问。

小翠只是笑,一句话也投有。

夫人再三追问,小翠捂着嘴,笑道:“我是玉皇大帝的亲生女儿,娘还不知道吗?”

过了不久,王太常又升了官。

这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经常为没有孙子而发愁。

小翠过门已经三年了,每夜都和公子分床睡眠。

夫人就派人把公子的床搬走,嘱咐他和小翠睡一张床。

过了几天,公子就找夫人告状了:“那张床搬走了,怎么老不归还?小翠每夜都把脚搁在我肚皮上,压得我都喘不过气来!又好掐人家的大腿……”丫鬟仆妇们听了都捂着嘴吃吃地笑,夫人连喝带打地把他赶走了。

一天,小翠在房里洗澡,元丰见了,要和她同浴。

小翠笑着拦阻他,叫他等一下。

小翠洗完澡出来,把热水倒在大瓮里,然后给公子脱去衣裳,和丫鬟扶着他下了瓮。

公子觉得非常闷热,大叫着要出来,小翠不听,又用被子给他蒙上。

过了一会儿,没有声响了,打开一看已经死去。

小翠很坦然地笑着,一点也不惊慌,慢慢地把公子抬出来放在床上,给他擦干身子,随后盖上两床被子。

夫人听到儿子洗澡给闷死了,嗷嗷哭着跑了来,骂着说:“疯丫头,怎么把我儿子给弄死了!”小翠微微一笑,说:“这样的傻儿子,还不如没有哩!”夫人一听这活,更是气得发疯,用头去撞小翠。

丫鬟们连忙把夫人拉开。

正闹得不可开交,一个丫鬟跑来报告:“公子哎哟着起来啦!”夫人收住眼泪,过去抚摸元丰,见他咻啉地喘着气,浑身冒大汗,把棉被也湿透了。

过了一顿饭的功夫,汗也完了,元丰睁开了两眼,四下张望。

看家里的人,好像一点不认识,开口说:“回想过去的事,真像做梦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呀?”夫人听了这话,好像不是出自傻子之口,觉得很奇怪,领着他见王太常。

太常多方试探,果然不傻了。

一家都高兴得不得了,真是如获至宝。

老两口又暗暗地叫仆人把原先抬走的床再抬回去,放在原处,铺好被褥。

第二天再去看,被褥一动没动。

从那以后,元丰的痴病再也没有复发,夫妻二人非常和谐,出出进进,形影不离。

又过了一年多,王太常被王给谏一党的人弹劾,罢了官,还要受处分。

王太常家中有个广西巡抚赠送的玉瓶,价值几千两银子,准备拿出来贿赂大官。

小翠很爱这花瓶,常拿在手里玩。

一次一不留神掉在地上,摔个粉碎。

她十分羞愧,忙去告诉公婆。

老两口正为丢官而烦恼,一听玉瓶摔碎了,气上心头,齐声责骂小翠。

小翠气忿地走出房门,对元丰说:“我在你家几年,替你家保全的不止一只花瓶,怎么就这么不给我一点面子?老实对你说,我不是凡间女子,只因我母亲遭受雷劫时,受了你父亲的庇护,又因为咱们俩有五年的缘份,这才让我来到你家,一则是报恩,二则是了却这一点心愿。

我在你家不知挨了多少骂,真是数也数不清了。

我之所以没走,是咱俩五年缘分未满。

如今我还能呆下去吗?”

说罢,小翠气冲冲地走了出去。

元丰追到门外,已经不知去向了。

王太常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但后悔已来不及了。

元丰走进房里,见到小翠用过的脂粉和留下的首饰,睹物思人,不禁号啕大哭起来。

白天不吃饭,晚上不睡觉,一天天瘦下去。

王太常很着急,想赶快为他续娶,以便解除他的悲痛,可是元丰仍不快乐,只是找来一位名画师,画了一张小翠的像,每天供奉祷告不已。

这样差不多过了两年。

一天,元丰偶然因事从外地归来。

那时天色已晚,明月当空。

村外原有他家一座花园。

他骑马从墙外经过,听到墙里有笑声,便停下来,叫马夫拉住马,自己站在鞍子上,隔着墙朝里望去,看见有两个姑娘在园中戏耍,因为月亮被云彩遮着,朦胧不明,看不甚清楚。

只听得一个穿绿衣裙的姑娘说:“死丫头,该把你赶出去!”穿红衣裙的姑娘说:“这是俺家的花园,你反倒赶我,到底该赶谁呀!”绿衣姑娘说:“真不害羞,不会做媳妇,被人家休了出来,还敢冒认是你家的花园哩。

”红衣姑娘说:“总比你这没有主的老姑娘强得多!”元丰听话音很像小翠,便连忙喊她。

绿衣姑娘一边走一边说:“我暂时不跟你争论,你的汉子来了!”红衣姑娘走过来,果然是小翠。

元丰高兴极了。

小翠叫他攀上墙头,接他过去,说:“两年不见,你竟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架子了。

”元丰握着她的手,泪流满面,把思念之情详细给她讲了。

小翠说:“我都知道,只是没脸再进你家大门。

今天跟大姐在这里游玩,没想碰到了你,可见姻缘是逃不掉的。

”元丰请她一同回去,小翠不肯;请她留在园中,她答应了。

元丰打发仆人回家回禀夫人。

夫人一听,又是惊,又是喜,便坐着轿子赶来。

走进花园,小翠迎接跪拜。

夫人拉着小翠的胳膊,老泪纵横,真诚地检讨以前的过错,简直不能谅解自己。

又说:“如果你心里不怀恨我,就请你一同回去,让我的晚年得到安慰。”

小翠坚决推辞,不肯答应。

夫人因为这花园太荒凉,打算多派些丫鬟仆人来侍奉。

小翠说:“别的人,我都不愿见,只要原先的那两个丫头。

相处的日子长了,我很相信她俩,就让她俩来吧。

照应大门,派个老仆人就行。

别的人一概用不着。

”夫人就按小翠说的做了,对外人就说是元丰在花园里养病。

每天送给他们食物和日常用品。

小翠常劝元丰另外娶亲,元丰不依。

过了一年多,小翠的面孔和声音渐渐和从前不一样了。

把画像取出来一对,简直判若两人。

元丰非常奇怪。

小翠说:“你看我比以前美吗?”元丰说:“今天你美倒是美了,但是跟从前不一样了。

”小翠说;“你这意思是说我老了?”元丰说:“你才二十几岁,怎么会老呢?”小翠笑了笑,把画像烧了,元丰要去拿,已经变成了灰烬。

一天,小翠对元丰说:“公公说我到死也不会生孩子。

现在双亲都年老了,你又孤零零一个弟兄也没有,我不会生育,怕要贻误你们的宗嗣。

你还是另娶一房妻子,早晚可以侍奉公婆,你两面跑跑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元丰答应了,就向钟太史家求亲。

迎亲的日子快到了,小翠给新妇做了新的衣服和鞋袜,然后送到钟家去。

新娘进门,她的容貌、言谈和举止,竟然跟小翠没有丝毫差异。

元丰十分惊奇,到花园去找小翠。

小翠已不知去向,问丫鬟,丫鬟拿出一块红巾,说:“娘子回娘家去了,留下这个叫我交给公子。

”元丰展开红巾,上面系着一块玉玦,这是表示她永远与元丰分别了。

元丰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便带着丫鬟回去。

元丰虽然时刻想念着小翠,幸而见到新娘犹如见到了小翠一样。

元丰这才明白:和钟家女儿成亲的事,小翠早已料到了,因此她先化成钟家姑娘的模样,这样就可以安慰元丰后来对她的思念啊!

异史氏说:“一个狐狸,受到那么一点点并没有过多用心的恩德,还想着要报答呢。

而像受到人家再造之恩的王太常,对恩人打碎了他的一个破瓶子,却痛哭流涕,多么鄙陋呀!月亮残缺了会有圆的那一天,大大方方地离开,从中可知神仙的感情,更比时代流俗深厚啊!”

聊斋志异《小翠》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小翠》原文及翻译 白话释义: 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 他童年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一会雨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 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 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 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 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山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了她们。

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 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 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 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 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亲戚们听说王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 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小翠很聪明,会看公婆的脸色行事,老夫妇也特别疼爱她,唯恐她嫌元丰傻。 小翠却有说有笑,好像满不在乎的样子。只是小翠太爱玩耍,常用布缝成个球,踢着玩,穿上小皮鞋,一踢就是好几十步远,骗元丰跑去拾取。 元丰和丫鬟们跑来跑去,往往累得满身大汗。一天,王太常偶然经过,球从半空中飞来,拍的一声,正好打在脸上。 小翠和丫鬟们连忙溜走,元丰还傻乎乎地跑过去拾。太常大怒,拣起块石子投过去,正打中儿子。

语文问答题

《山木》 【翻译】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感叹地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如此说来,先生自己的处世之道是怎样的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茫然无心之漫游就不是这样。既没有赞誉也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随时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情理,人类伦理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分离,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作为就有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课文讲解】 第一段:材与不材 材与不材:世俗的价值判断——有用无用 材与不材:庄子的选择标准——生存 评论:生命至上 第二段: 皈依道德 最好的方法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物物而不物于物”,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不仅是追求逃避现实的虚无境界,更是追求顺应万物自然的自由境界。 【结构及其他】 1.木以不材寿——庄子的策略——乘道德 雁以不材死材与不材间而浮游. 2。“材与不材”是贯串全篇的一条纲绳 “材与不材”从三个方面分说: 1、树木不材。 2、鹅不材。 3、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仍然不能真正解脱。 主旨 本篇体现了“与道德同游”的人生哲学,虚构了逃避现实的理想境界,指出顺应自然之道,寻求虚己免害的处世方法,达到天与人同一的境界。 【艺术特点】一、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山木》运用寓言说理,以形象直接说理。以诡奇的想象表达深邃的哲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

聊斋志异小翠文言文注解

聊斋志异小翠文言文注解 注解:太常,官名,汉为九卿之一。以后各代设太常寺,置卿和少卿各一人,掌管宫廷祭犯礼乐等事。 越:指令浙江地区。古越国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年越国灭吴,向北扩展,疆域有江苏南部、江西东部、浙江北部等地区。巨霆:迅雷。 以县令入为侍御:从外任知县调入朝廷为御史。清代称御史为“侍御”。牝牡(pín—mǔ聘亩):雌雄,指男女性别。鸟兽雌性叫“牝”,雄性叫“牡”。 与: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作“於”。 糠覈(hé河):粗粝的饭食。覈,米麦的粗屑。 厌:通“餍”,饱食。膏粱,肥脂与细粮,指美食。 翁姑:公婆。 奁(lián):此指闺中盛放什物的箱匣。 笑姗(shàn):嘲笑。姗,古同“讪”,讥讽。 惕惕:耽心、忧虑。 第,但。善谑(xuè):善于戏耍玩笑。 刺布作圆:缝布作球。刺,缝制,圆,球。 数十步: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作“数步”。 绐(dài):古同“诒”,欺骗;欺诈。哄骗。 訇(hōng 轰)然:形容踢球的声音。 敛迹:躲藏,藏身。

刓(wán 玩):划刻。 杖:棒打。 乞宥:求饶。宥,原谅。 收涕以忻:止住眼泪而欢喜高兴。 “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及以下数句:这里是合写他们所扮演的两出戏。装公子作霸王,指扮演西楚霸王项羽;下文写小翠”乃艳服,束细腰,婆婆作帐下舞”,指扮演虞姬;串演的是楚汉相争时霸王和虞姬的故事。公子作沙漠人,指扮演发兵索取昭君的匈奴王;下文写小翠“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指扮演王昭君!串演的是汉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婆娑:舞蹈的姿态。 丁丁(zhēng zhēng 争争)缕缕然:形容弹奏琵琶所发出的连续不断的声响。丁丁,形容声音响亮。缕缕,形容声细不绝。 给谏:官名,给事中的别称。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弊误等事。清代隶属都察院。 素不相能:向来不相容。 三年大计吏:明清时,每三年对官吏举行一次考绩。对外官的考绩称“大计”,对京官的考绩称“京察”。 握河南道篆:做河南道监察御史。篆,官印。明代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给予印篆,分区负责考察各该地区刑名吏治情况。《明史,职官志二》谓“都察院衙门分属河南道,独专诸内外考察。故王给谏嫉妒而欲中伤王侍御。

聊斋志异·小翠(5)原文

聊斋志异·小翠(5)原文 元丰打发仆人回家回禀夫人。夫人一听,又是惊,又是喜,便坐着轿子赶来。走进花园,小翠迎接跪拜。夫人拉着小翠的胳膊,老泪纵横,真诚地检讨以前的过错,简直不能谅解自己。又说:如果你心里不怀恨我,就请你一同回去,让我的晚年得到安慰。小翠坚决推辞,不肯答应。夫人因为这花园太荒凉,打算多派些丫鬟仆人来侍奉。小翠说:别的人,我都不愿见,只要原先的那两个丫头。相处的日子长了,我很相信她俩,就让她俩来吧。照应大门,派个老仆人就行。别的人一概用不着。夫人就按小翠说的做了,对外人就说是元丰在花园里养病。每天送给他们食物和日常用品。 小翠常劝元丰另外娶亲,元丰不依。过了一年多,小翠的面孔和声音渐渐和从前不一样了。把画像取出来一对,简直判若两人。元丰非常奇怪。小翠说:你看我比以前美吗?元丰说:今天你美倒是美了,但是跟从前不一样了。小翠说;你这意思是说我老了?元丰说:你才二十几岁,怎么会老呢?小翠笑了笑,把画像烧了,元丰要去拿,已经变成了灰烬。 一天,小翠对元丰说:公公说我到死也不会生孩子。现在双亲都年老了,你又孤零零一个弟兄也没有,我不会生育,怕要贻误你们的宗嗣。你还是另娶一房妻子,早晚可以侍奉公婆,你两面跑跑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元丰答应了,就向钟太史家求亲。迎亲的日子快到

了,小翠给新妇做了新的衣服和鞋袜,然后送到钟家去。新娘进门,她的容貌、言谈和举止,竟然跟小翠没有丝毫差异。元丰十分惊奇,到花园去找小翠。小翠已不知去向,问丫鬟,丫鬟拿出一块红巾,说:娘子回娘家去了,留下这个叫我交给公子。元丰展开红巾,上面系着一块玉玦,这是表示她永远与元丰分别了。元丰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便带着丫鬟回去。元丰虽然时刻想念着小翠,幸而见到新娘犹如见到了小翠一样。 元丰这才明白:和钟家女儿成亲的事,小翠早已料到了,因此她先化成钟家姑娘的模样,这样就可以安慰元丰后来对她的思念啊!

小翠原文及翻译

小翠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卷七·小翠》原文: 王太常,越人。总角时,昼卧榻上。忽阴晦,巨霆暴作,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移时晴霁,物即径出。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 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于为婚。王忧之。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喜问姓名。自言:“虞氏。女小翠,年二八矣。”与议聘金。曰:“是从我糠覈不得饱,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梁,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奉侍宜谨。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王命仆马送之,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遂出门去。 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夫人亦爱乐之。数日妇不至,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诸戚闻拾得贫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见女皆惊,群议始息。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子痴,而女殊欢笑不为嫌。第善谑,刺布作圆,蹋蹴为笑。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给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一日王偶过,圆然来直中面目。女与婢俱敛迹去,公子犹踊跃奔逐之。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劥病,见之怒甚,呼女诟骂。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夫人怒顿解,释杖去。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公子乃收涕以忻。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己乃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喧笑一室,日以为常。王公以子痴,不忍过责妇,即微闻焉,亦若置之。 同巷有王给谏者,相隔十余户,然素不相能;时值三年大计吏,忌公握河南道篆,思中伤之。公知其谋,忧虑无所为计。一夕早寝,女冠带饰冢宰状,剪素丝作浓髭,又以青衣饰两婢为虞候,窃跨厩马而出,戏云:“将谒王先生。”驰至给谏之门,即又鞭挝从人,大言曰:“我谒侍御王,宁谒给谏王耶!”回辔而归。比至家门,门者误以为真,奔白王公。公急起承迎,方知为子妇之戏。怒甚,谓夫人曰:“人方蹈我之瑕,反以闺阁之丑登门而告之,余祸不远矣!”夫人怒,奔女室,诟让之。女惟憨笑,并不一置词。挞之不忍,出之则无家,夫妻懊怨,终夜不寝。时冢宰某公赫甚,其仪采服从,与女伪装无少殊别,王给谏亦误为真。屡侦公门,中夜而客未出,疑冢宰与公有阴谋。次日早期,见而问曰:“夜相公至君家耶?”公疑其相讥,惭言唯唯,不甚响答。给谏愈疑,谋遂寝,由此益交欢公。公探知其情窃喜,而阴嘱夫人劝女改行,女笑应之。 逾岁,首相免,适有以私函致公者误投给谏。给谏大喜,先托善公者往假万金,公拒之。给谏自诣公所。公觅巾袍并不可得;给谏伺候久,怒公慢,愤将行。忽见公子衮衣旒冕,有女子自门内推之以出,大骇;已而笑抚之,脱其服冕而去。公急出,则客去远。闻其故,惊颜如土,大哭曰:“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与夫人操杖往。女已知之,阖扉任其诟厉。公怒,斧其门,女在内含笑而告之曰:

莲香聊斋志异翻译

莲香聊斋志异翻译 原文: 蒲松龄,字留仙,有《聊斋志异》传世。初,蒲留仙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瓷坛, 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边,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皆置身畔。见行道 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觅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 一奇事,先听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乃成。 附上译者: 蒲松龄,字留仙。他有一本《聊斋志异》流传于世。他最初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天 临近早上时,带一个大壶,里面有浓茶,准备一包香烟放在行人道的旁边,下面铺着席子,他坐在上面,香烟和大壶都放在身边。他看到有人走过,一定竭力拉住跟他谈话,搜集奇 奇怪怪的故事随便他晓得什么渴了就让他喝茶,有时用烟来献给他,必须让他讲完才行。 偶然听说一件奇怪的事,先去听完这见事,最后把它加工一下。就这样经过了二十多个年,终于完成了这本书。 蒲松龄(~),字领仙,山东淄川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早年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 科举场中很不懊恼,满腹实学,屡不中举,至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成天,便在聊 斋写下他的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 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 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 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 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有代表性的篇章 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 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聊斋志异》就是一部积极主动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整体表现在 对负面理想人物的刻画上,特别就是整体表现在由花妖狐魅sol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 整体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擅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空变化莫测的大 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整体表现自己的理想,化解现实中无法化解的矛盾。 蒲松龄文学成就

小翠重点字词翻译

小翠重点字词翻译 小翠重点字词翻译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重点字词解释 从: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翻卷。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小翠重点句子翻译

小翠重点句子翻译 1. 我是一个17岁的村姑,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I am a 17-year-old village girl and have not received much education. 2. 在我家乡,女孩子一般都要早婚。 In my hometown, girls usually have to get married early. 3. 每当看到嫁出去的女孩子们回来探亲的时候,我就想,她们真幸福。 Whenever I see girls who have married and come back to visit, I think, they are so lucky. 4. 我渴望自由,但我也很怕冒险。 I yearn for freedom, but I am also very afraid of taking risks. 5. 让我最感到惊喜的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竟然有了自己的朋友。 What surprised me the most was that I had made my own friends in this strange city. 6. 我们精神上的互相扶持寄托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 Our emotional support for each other rests on our hope for the future. 7. 我不能让父母为我支出太多,我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I cannot let my parents spend too much on me, and I mus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my own future. 8. 我们不能让外界的看法左右我们,我们要坚信自己的能力。 We cannot let the outside world influence us, and we must believe in our own abilities. 9. 单凭努力和诚实的心,我们一定会有出路。 With hard work and an honest heart, we will surely find a way out.

《玉子》电影解说文案

《玉子》电影解说文案这是一只重达六吨的超级猪 它有着河马的面孔大象的身材 打小和小翠一块生活在山林里 小翠把它起名为玉子 玉子虽然身材庞大但性情极为温顺岩 两人早已心生默契形影不离 而且依仗庞大的体格 玉子已经是捕猎高手 想吃柿子 玉子朝着柿子树来个顽皮的撒泼 柿子立马就像冰雹一样掉落满地 根本不用下水 玉子会化身铁球一样往水里重重一击 岸上顿时洒落无数条鱼 完了它还不忘在水里美美的泡个澡 想睡觉了 小翠会把玉子当做舒服的温床 天在回家的路上 这样的日子着实美好 他们路过悬崖边 玉子担心小翠 仿佛在告诉小碧丛这里走不安全 果然小翠脚下一滑跌入悬崖 玉子赶紧用脚踩住绳子 但由于地势太陡 接着玉子也开始往下滚去

它看到远处有个突出的树桩三 玉子叼着绳子朝木桩跑去 绕着木桩纵身一跃顺利便把小翠甩了上去 小翠赶紧下山去找 好在玉子有着厚厚的脂肪做保护并无大碍 小翠上去便是一个大大的拥抱 能有这样一个猪友她深感骄傲 这天突然有一个穿着斯文的眼镜男来到家里随行的还有两男两女 这群人是正达公司的 他们上门来目的是要带走玉子 原来正达公司在很多年前就培养出一种生物猪这种生物猪诞下了二十六只猪宝宝 它们被分配到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农民手里 十年后将选出那只品质最好的超级猪 而小翠的这只从小在山里士生士长 在纯天然的滋润下 无疑是不折不扣最成功的一只 这批人来到家里先是和玉子一番合照 再给爷爷和小翠颁发了荣誉证书 爷爷是个明白人 他知道玉子的匆忙离开肯定会让小翠难过 于是他故意支开小翠 还拿出一只小金猪安慰她 当小翠得知真相后 她愤怒的丢下金猪往家跑去 果然她从小到大的玩伴已经消失不见

小翠聊斋志异翻译

一、《聊斋志异》之《小翠》的古文翻译: 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他童年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一会雨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山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了她们。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亲戚们听说王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

《聊斋志异》关于狐狸的故事

1. 《聊斋志异》关于狐狸的故事小翠翻译 白话释义: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 他童年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一会雨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 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 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 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 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 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山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

了她们。 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 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 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 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 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亲戚们听说王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 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小翠很聪明,会看公婆的脸色行事,老夫妇也特别疼爱她,唯恐她嫌元丰傻。 小翠却有说有笑,好像满不在乎的样子。只是小翠太爱玩耍,常用布缝成个球,踢着玩,穿上小皮鞋,一踢就是好几十步远,骗元丰跑去拾取。

浅谈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翻译中的体现

浅谈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翻译中的体现 作者:陈小翠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4年第05期 摘要:诗歌翻译历来在翻译界中争论较多。作为汉语古诗英译的顶级专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学说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对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对许渊冲和其他翻译大家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作了比较,旨在揭示其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许渊冲意美音美形美一、引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中国格律诗的创作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其语言优美流畅,意境雅致清丽,思想博大深远,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精华,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国内外很多汉学家都热衷于翻译中国古诗,向西方世界展现中国古诗的无穷魅力。 英语和汉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因而,英汉语互译是很困难的。但是,出于国际交流的需要,英汉互译又是必要的。 中国古诗讲究格律,依律行韵,要平仄,求对仗,用典故,语双关,字里行间以含蓄为美,以意境为上,忌直白。现代英语诗歌则以散体行文,自由,无格律,无平仄,无对仗,语言精练,意象鲜明。[1] 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汉语古诗的英译尤为艰难。但是,我国的翻译家们不畏艰辛,知难而进,其中一位就是许渊冲先生。许渊冲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名著的翻译,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创的翻译理论。他认为好的译文应该能够“达意、通顺、传神、表形”,在翻译标准上创立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三美’的重要性并不是鼎足三分的。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其次是‘形美’。”[2]许渊冲的“三美”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意美 意境美是诗歌形式美和音韵美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对于诗歌的意境美,许渊冲如是说:“传达了原诗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只有因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翻译了。”[2]以许渊冲对杜甫的诗《春夜喜雨》的翻译为例: (1)春夜喜雨

小翠重点句子翻译

小翠重点句子翻译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领域的翻译任务,我们常常需要关注某些重点句子的准确翻译,以确保信息的传递和理解的准确性。本文以任务名称“小翠重点句子翻译”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地翻译和表达重点句子。 1.2 任务目标与结构 本文旨在提供一种方法,帮助翻译人员在处理重点句子时,更加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任务主题。文章结构分为引言、关键句子翻译原则、翻译技巧和案例分析四个部分。 二、关键句子翻译原则 2.1 保持准确 在进行重点句子翻译时,首要原则是保持准确。准确翻译意味着我们要尽量传达原文的含义和语境,不偏离原文的核心信息。为了保持准确,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解读原文:仔细理解原文的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把握语义关系和修饰关系。 - 确定关键词:确定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对其进行准确的翻译,保持信息的连贯性。 - 注意修辞手法:若原文中使用了修辞手法(比喻、暗示等),需要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贴近原意。 2.2 保持流畅 除了保持准确,翻译重点句子时还要保持流畅。流畅的翻译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为了保持流畅,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 符合语法规范:过分地追求直译可能使译文结构混乱,因此有时需要适当将句子结构调整为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范。 - 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在长句子和复杂句子翻译中,恰当使用连接词可以帮助语言的连贯和信息的衔接。 - 平衡文体和风格:译文应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受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体和风格。

三、翻译技巧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翻译技巧,在处理重点句子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原文的信息。 3.1 倒序翻译 倒序翻译是指将原文的句子结构倒过来翻译,从后往前逐步解构句子,以保持句子的衔接和连贯。这种技巧通常适用于长句子和复杂句子的翻译。 3.2 逐词翻译 逐词翻译是指逐个翻译原文中的词汇,尽量保持词义的准确性。这种技巧适用于那些具有特定含义或代表特定概念的关键词。 3.3 文化转换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有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在目标语言中可能不存在或不常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文化转换,找到适合目标语言文化习惯的翻译方式。 3.4 采用简化和等效 有时候,为了使译文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我们需要采用简化或等效的方式翻译。简化可以减少冗余和繁琐的表达,等效可以找到目标语言中与原文相匹配的表达方式。 四、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应用以上翻译技巧,下面以几个案例进行分析。 4.1 英文短句翻译 原文:“The cat is on the mat.” 翻译:“猫在垫子上。” 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短句,逐词翻译即可,不需要进行倒序翻译或其他技巧。

重庆市2020中考语文试卷B(word)

2020重庆中语文试题真题试卷(B卷,无答案) 重庆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半暨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B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員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须是()(3分) A.僧系(zēng)雏形(zhú)玷污(diàn)拾金不昧(mèi)B.悖论(bèi)奢侈(chī)殓凿(záo)大名鼎鼎(dǐng) C.内疚(jiù)铁锹(qiū)猖狂(chāng)南辕北辙(chè) D.滇池(diān)客栈(jiàn)寝室(qin)谆谆教诲(zhūn) 2.下列词语数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馈赠束缚诡计多端咄咄怪事 B.嘹亮吓唬捉腕叹息莺歌燕舞 C.浏览巍峨怒不可退失魂落魄 D.賄赂木筏十拿九稳蓬头垢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月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的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难免会出现生物钟紊乱的情况。 B.胡场林边的那潭碧水,宛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沙漠中心。 C.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月下的松树林里不时传来怪鸟的哀啼,令人不寒而栗。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3分)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是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控,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5.在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考示例写一如话。要求:能揭示所选词语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句式不限.(4分) 示例童心:童心是孩子发现蚂蚁洞时好奇的眼神,童心是爸爸紧握风筝线奔跑时雀跃的身影,童心是奶奶看动画片时呵呵的笑声。 备选词语:善良时光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

小翠蒲松龄原文及翻译

小翠蒲松龄原文及翻译【整理】 《小翠》 蒲松龄清 王太常[1],越人[2]。总角时,昼卧榻上。忽阴晦,巨霆暴作[3],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移时晴霁,物即径出。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4]。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5],因而乡党无与为婚[6]。王忧之。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喜问姓名。自言:“虞氏。女小翠,年二八矣。”与议聘金。曰:“是从我糠覈不得饱[7],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粱[8],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9],奉侍宜谨。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王命仆马送之。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遂出门去。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10]。夫人亦爱乐之。 数日,妇不至。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诸戚闻拾得贪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11];见女皆惊,群议始息。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子痴[12];而女殊欢笑,不为嫌。第善谑[13],刺布作圆[14],蹋蹴为笑。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15],绐公子奔拾之[16],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一日,王偶过,圆訇然来[17],直中面目。女与婢俱敛迹去[18],公子犹踊跃奔逐之。王怒,投之以石,

始伏而啼。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19]。既退,憨跳如故,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夫人见之,怒甚,呼女垢骂。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20]。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21]。夫人怒顿解,释杖去。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公子乃收涕以忻[22]。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23];己乃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24];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25],喧笑一室,日以为常。王公以子痴,不忍过责妇;即微闻焉,亦若置之。 同巷有王给谏者[26],相隔十余户,然素不相能[27]。时值三年大计吏[28],忌公握河南道篆[29],思中伤之。公知其谋,忧虑无所为计。一夕,早寝。女冠带,饰冢宰状[30],剪素丝作浓髭[31],又以青衣饰两婢为虞候[32],窃跨厩马而出[33],戏云:“将谒王先生。”驰至给谏之门.,即又鞭挝从人,大言曰:“我谒侍御王[34],宁谒给谏王耶[35]!”回辔而归[36]。比至家门,门者误以为真,奔白王公。公急起承迎,方知为子妇之戏。怒甚,谓夫人曰:“人方蹈我之瑕[37],反以闺阁之丑,登门而告之。余祸不远矣!”夫人怒,奔女室,诟让之[38]。女惟憨笑,并不一置词。挞之,不忍;出之[39],则无家:夫妻懊怨,终夜不寝。时冢宰某公赫甚,其仪采服从[40],与女伪装无少殊别,王给谏亦误为真。屡侦公门,中夜而客未出,疑冢宰与公有阴谋。次日早朝,见而问曰:“夜,相公至君家耶[41]?”公疑其

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翻译

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翻译 篇一:画壁邹宗良 《画壁》与柯勒律治之花 邹宗良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讨论一下《聊斋志异》中出现的“柯勒律治之花”这样一个命题。 柯勒律治是什么人?是生活在十八到十九世纪的一位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和评论家,被人们称为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因为他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他说—— 如果一个人在梦中穿越天堂,并且收到一枝鲜花作为他曾经到过那里的物证。设若在梦醒之后,那枝鲜花还在他的手中,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柯勒律治所说的这种得到了曾经到过天堂的物证的假设,实际上是一种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同样性质的问题,中国唐代的作家段成式在他的《酉阳杂俎》一书中就已经提出来了。段成式说—— 如果一个人在梦中吃了两个樱桃,等他醒来时发现樱桃核就在身边,那又会怎么样呢? 唐代作家段成式所作的这种假设并没有被西方人发现,但柯勒律治所说的这种文学现象却引起了很多的西方作家和评论家的关注。其中,十九世纪的阿根廷小说家波赫士就写过一篇叫做《柯勒律治之花》的文章,把柯勒律治所提出的这个命题称为“柯勒律治之花”。 我们说,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存在共同性或者说共通性的,比如柯勒律治所揭示的,被阿根廷小说家波赫士称为“柯勒律治之花”的这样一种文学创作现象,也曾经屡屡出现在中国古今以来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之中。我们不妨先拿金庸的小说来做一个例子。 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节:武当山的张真人张三丰,在汉水上救了明教中人常遇春的命,常遇春于是约了中了玄冥神掌、

命不久长的张无忌一起到蝴蝶谷去找明教的神医胡青牛治病。胡青牛有个外号,叫做“见死不救”,因为他曾经立过规矩,只治疗明教的人,对于明教之外的人,他是见死不救的。张无忌不是明教中人,虽然他中了玄冥神掌,命在旦夕,胡青牛按照自己立下的规矩,拒绝给他进行治疗。但是带了张无忌前来的常遇春是一个义气很重的人,既然张无忌的病不能得到救治,所以他也干脆拒绝接受治疗,要和张无忌一起等死。 但是小说就写,说张无忌所中的玄冥神掌之毒不是一种常见的毒,胡青牛作为一个医学高手,不治这样的怪毒他感到心中发痒,所以他也偷偷地对张无忌做 一些治疗,虽然不能治好他的毒,但却能苟延他的性命。这样,张无忌就在蝴蝶谷里看起了医书,学着给常遇春治病。张无忌学医是初出茅庐,他开出的药虽然很对症,但因为他不懂得君臣佐使这一套中医理论,他开的方子煎出的药,往往药力太过猛烈,让常遇春很受不了,但常遇春还是咬着牙坚持接受治疗。张无忌后来成了一代名医,但这时候刚刚学医,医术还不行,所以他虽然治好了常遇春的病,但却没有完全去除病根。在写了这样的治病经过之后,金庸在小说里就说,《明史》里的《常遇春传》是这样记载的,说常遇春“年未四十而死”。常遇春之所以壮年死去,就是因为张无忌给他治病的时候医术尚浅,留下了病根所致。 常遇春是什么人呢?是很有名的历史人物,明代的开国功臣。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是1368年建立的,1368年这一年,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军事上取得了两大胜利。一个胜利,是朱元璋派出三路大军占领了广东、广西,统一了南半部中国;另一个胜利也是决定性的胜利,是大将军徐达和常遇春率领二十万大军大举北伐,一举消灭了元朝政权。徐达和常遇春统帅的北伐大军是从上一年,也就是1637年的十月从南京出发北上的,他们一路上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在1368年的二月平定了山东,四月又向西平定了河南。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北伐大军又在这年的闰(run)七月挥师北上。这一年的夏历,也就是中国的农历闰一个月,闰七月,徐达和常遇春的大军就在这个闰七月里出兵,直取元代的都城大都。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现在的北京城里还保留着元大都的一段城墙遗址。因为大军兵临城下,到闰七月的二十八

2019年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翻译

2019年聊斋志异之画壁原文翻译 篇一:画壁邹宗良 《画壁》与柯勒律治之花 邹宗良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讨论一下《聊斋志异》中出现的“柯勒律治之花”这样一个命题。 柯勒律治是什么人?是生活在十八到十九世纪的一位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和评论家,被人们称为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因为他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他说—— 如果一个人在梦中穿越天堂,并且收到一枝鲜花作为他曾经到过那里的物证。设若在梦醒之后,那枝鲜花还在他的手中,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柯勒律治所说的这种得到了曾经到过天堂的物证的假设,实际上是一种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同样性质的问题,中国唐代的作家段成式在他的《酉阳杂俎》一书中就已经提出来了。段成式说——

如果一个人在梦中吃了两个樱桃,等他醒来时发现樱桃核就在身边,那又会怎么样呢? 唐代作家段成式所作的这种假设并没有被西方人发现,但柯勒律 治所说的这种文学现象却引起了很多的西方作家和评论家的关注。其中,十九世纪的阿根廷小说家波赫士就写过一篇叫做《柯勒律治之花》的文章,把柯勒律治所提出的这个命题称为“柯勒律治之花”。 我们说,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优秀的文 学作品其实都是存在共同性或者说共通性的,比如柯勒律治所揭示的,被阿根廷小说家波赫士称为“柯勒律治之花”的这样一种文学创作现象,也曾经屡屡出现在中国古今以来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之中。我们不妨先拿金庸的小说来做一个例子。 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节:武当山 的张真人张三丰,在汉水上救了明教中人常遇春的命,常遇春于是约了中了玄冥神掌、命不久长的张无忌一起到蝴蝶谷去找明教的神医胡青牛治病。胡青牛有个外号,叫做“见死不救”,因为他曾经立过规矩,只治疗明教的人,对于明教之外的人,他是见死不救的。张无忌不是明教中人,虽然他中了玄冥神掌,命在旦夕,胡青牛按照自己立下的规矩,拒绝给他进行治疗。但是带了张无忌前来的常遇春是一个

石材名称中英文翻译对照表

石材名称中英文翻译对照表 中文名 英文名 阿邦石 Abangshi 纯黑麻 Absoluto Black 南非黑 Absoulute Black 安东尼巧克力 Adoni Chocolee 南非红 Africa Red 或South African Red 茹巴拉那红 African Juparana 或Juparana Rossa 紫丁香 African Lilac 仲夏黄 African Lilac 或Summer Yellow 金丝黄 Afyon 玛瑙玉 Agate Jade 亚加斯灰 Akashi 阿皮尼娜条红 Alpenina 巴西金彩麻 Amarello Gold 金花黄沙石

Amarillo Fosil 亚玛莉罗 Amarillo Sierra 金黄天龙 Amarillo Triana 啡梦幻 Amazon Brown 雅马逊绿 Amazon Green 法国红砂石(光面) Amber-A 法国红砂石(烧面) Amber-B 镀金粉红 Ambra Dorate 阿曼多阿黄麻 Amendoa 巴西金珍珠 Amerello Pearl 美国灰麻 American Grey 或Bethel White 美国红麻 American Red 或Camelia Pink 安安化石 Anan Fossil 安德鲁白 Andraw White 如意米黄 Antica

Apex White 苹果绿 Apple Green 或Dark Green 宝瓶宫石 Aquarius 切尔瓦约莱大花白 Arabescato Cervaiole 网纹大花白 Arabescato Corchia 山水纹大花白 Arabescato Faniello 大花灰 Arabescato Grey 阿拉伯白 Arabescato Normal 红白大花 Arabescato Orobico 瓦利大花白 Arabescato Vagli 大花白 Arabescato 或Arabescato Corchia 北极白 ARCTIC WHITE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