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论文(浅谈高校学生管理)

辅导员论文(浅谈高校学生管理)

第一篇:辅导员论文(浅谈高校学生管理)

浅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分析新形势下学校外部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二级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受单一计划经济影响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日益显得僵化,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正在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正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

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第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

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已不占明显优势。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低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

第三,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

益频繁,不同思想、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碰撞。适应全球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发展的空前机遇,国内高校在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与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轨,带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使得文化交流渠道空前广泛和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和“弱化”的手段、途径更加多样,开放条件下的交流使得外来文化、外来习俗和观念的影响日渐增多,大学生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必定会遇到新的问题。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树立健康正确的文化心态,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变革。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使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选修课程形成的其它专业或其它学校的学生。同时,学生管理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思想生活管理外,还需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构造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定向学习变为自主选择性学习,学生管理工作由学年制下的指令性管理变为指导性管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寻找和构建新的“平台”。

第五,高新新区建设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比如,学生宿舍管理实行公寓化管理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混合居住,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以前按班级,院系管理的模式难以取到应有

的作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许多高校原有的校园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各高校纷纷在原有校园外建设新校区,造成同一专业学生或者同一院系学生公开接受教育,严重冲击了以前按院系管理的模式。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将是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二、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第一,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第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往,

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于此,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前不久,南昌某高校在大学生中选聘校长助理,协助学校管理开展学生工作,既拓宽了校领导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又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体现了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第三,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高教改革的迅猛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现在,学生工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不完整、不健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有许多空白点,以至于无章可循,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临

时性、应急性的“通知、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存,朝令夕改难以避免,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使有效的管理。当前,要特别针对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各方面关系,不能仍由学校单独履行学生管理的义务和使用管理学生的权力,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理

应享有学生管理的权利和承担学生管理的义务。要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四、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作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二是适当放权,发挥基层作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实行的校、院(系)、班三级管理,校、院(系)及班应组织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双重任务。因此,既要赋予学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作到责权统一。适当下放管理权限给学院,(系)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可提高实效性;三是进一步推行校系一级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协调统一;四是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强化以学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但强化并不否认班级管理,因为在学分制的条件下,学生班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单元组合,应纳入学生管理体制。要积极探索以年级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体制。

五、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办好一所高校,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不仅包括教学、科研人才,而且也包括好的学生工作管理人才。要面对新形势,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促进高校发展,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和人民、有奉献精神的人,而高校以学术为

主导地位,以教学科研为重点。因此,要实现大学的目标,必须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须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对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应对办法。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人员数量很多,但在整体素质上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有些高校认为,教学科研需要高级人才,学生管理只要有人管就行。因此,各级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参差不齐,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就从事学生工作,不但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

作水平,专业化程度低。因此,建立学生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科,培养学生工作的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这支队伍才能真正成为大学不登讲台的教授专家。通过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确立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构建好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适应新形势,不断为加快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江西师范大学鲍晓平)

中国网 2004年09月14日

高校学生管理:仅有“技巧”是不够的

今日推荐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布我国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准确进入地球静止轨道

从调结构到转基因中科院两年开展54项咨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界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日,武汉和昆明的两所高校接连发生学生在校园中被刺身亡的案件,校园安全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从马加爵案发生之后,国内大学普遍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的机构纷纷成立,人员配备也渐趋完善,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仍是困扰大学管理的一大难题。

客观地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不是大学一方所造成。中小学

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就直接导致了进入大学的新生无法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大一学生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就是一个例证,但这些问题的产生,真的与高校学生管理无关吗?

马加爵案发生后,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政策变化,就是禁止学生在校外住宿。由于当时许多高校已经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宿舍本身已经建在校外,这一政策明显缺乏可行性,最后只好不了了之。但从这个政策的制定和发布可以看出,我们的高校管理政策总是一时地、被动地救急,而非长远地、主动地预防。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例外。平时没有出事时,彼此之间似乎相安无事,一旦有事就如临大敌,急于出招。而所施用的“招”一般都是以“加强管理”为名的“堵”,很少听说有适度地加以疏导的。

日常的预防工作自然也有。比如我们可以常常在校园的广告栏里看到一些学校专门组织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之类的讲座信息。可专家们也许不愿使用通俗易懂的题目,省得降低身份或无法显示其学术水平。这些讲座的名称,像“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生涯策划”等,本身就很难以理解。而这些讲座大多也只是单纯的“技巧”传授。没有深厚的理论支撑,没有价值的阐释,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是谈不上的;能否引发他们听讲的兴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心理上的困惑似乎也成问题。

讲“技巧”而不用“心”,这是高校学生管理普遍存在的倾向。这里的“心”,既包含人的道德等精神因素,也包括大学的基本理念。缺少了“心”的指引,学校和具体的学生管理者哪怕是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也不过是隔靴搔痒。学生工作一旦成了一种“策划”,就不要怪某些学生干部用“技巧”来应付这些策划,彼此的“策划”与“反策划”,最终只能蜕变成相互之间的利用和反利用。

利益因素的增大,道德和情感的因素必然减少。难怪我们可以看到学校中常有院系或学生组织进行的“献爱心”活动,却又发现参与组织此类活动和实际参加的学生在公交车上连给老年人主动让座也做不到。原因很简单,前者是一个“组织行为”,策划组织以及参与都

可以从中得到具体的利益,后者是私人行为,让与不让,都不会影响个人前程。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学到“技巧”后,迅速呈现“早熟”之象,其策划能力,公关能力和社会经验超乎寻常,可以玩书生气十足的老师们于股掌之中。

笔者一向以为,道德问题是不可能通过纯粹的知识教育得到解决的。在大学中,大学管理的政策和倾向,大学内部所形成的氛围对学生道德取向的影响远大于知识的传授。上述的利益交换,从根本上说,正是当下中国大学管理中急功近利以及技术化、职业化倾向的一个缩影。

大学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成人教育,大学管理也应该是成人式的管理。可是,现在能见到的大学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管理,总是居高临下的,大人对小孩的管理。事无巨细、父母般地包办似乎是一种对工作的负责,但从长远看,大多数学生的成年期再次被推迟。因为他们无法获得自我塑造、自我锻炼的机会,所以,也不可能独自应付困难,真正走向成熟。学生心理上的幼年期从中学延续到了大学,大学管理因而也沿用着中学模式。这里看不到一个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飞跃,而是彼此相拥艰难地走过一座桥以后,仍在另一座同样的桥上顾盼。

现在,有些大学已经把“大学精神”之类的词汇写入正式的文件之中,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则应该把大学之理念与人的精神因素落实到具体的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以便从“心”所欲,这样才可能使大学的管理达到更高的境界。

第二篇: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高校学生管理应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相应的转型与变革。高校应当在自主权范围内,主动探索适合本校环境、符合法治精神的学生管理法治化进程。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理论审视和现状分析,对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梳理和探索。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应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

入发展,高等教育领域内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和重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和办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这种宏观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但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却日显单

一、僵化,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与此相应,高校学生管理应当适应发展的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突破制度框架,以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理念加以改革和引导,进一步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一、对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理论审视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教育问题,研究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必须全面、准确地对其进行理论审视,这是厘清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法律关系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基本上是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即中央和地方政府直接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政府对高校一直采取以行政命令为主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调整、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大,高校与学生双方主体的地位以及法律关系的内容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1.高校学生管理的职能定位

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然而长期以来,为完成管理任务,实现管理目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通常采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和行政管理方式。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现代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由命令向指导变革;在坚持制度管理的同时,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并施以人格影响力,要以培养大学生健康成才为主线开展管理工作,要本着管理就是服务,变强迫命令为指导的思想开展工作;要把为学生服务和对学生教育结合起来,将教育融入服务之中。

同时,按照“行政是公共事物的管理”的定义理解,高校学生管理属于教育行政范畴。教育行政的发展趋势是二者趋于融合,以服务行政为主,这是政府教育行政向公共管理发展的典型表现。[1]教育行政向公共管理领域的扩展不仅使教育行政的客体得以扩大,而且管理

过程也从过去倾向于静态转向动静结合,即不仅关注政策法规的制定,还关注其执行和评估,并从多学科角度探讨公共管理问题。就此而言,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样赋予了高校学生管理以公共管理的意义。

2.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内涵

学生管理服务职能体现的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对学生多样性发展的关注,对民主社会公民教育的重视,对学生选择权、参与权的重视。从深层意义上而言,学生管理的服务职能揭示的是教育的自由、民主价值乃至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研究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需要通过探寻法治来揭示其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指遵循法治原则,实现学生管理理念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学生管理目标从效率稳定向效益创新转变,学生管理依据从“管理法”向“控权法”转变。学生管理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的过程,是法治思想与实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在此过程中,通过高校的法治精神、规则和行为方式,体现高校制度文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意义在于,高校法治是高校自治的根本促进和保障,是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生产知识和培养具有法治素养的公民的体现。

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是被服从与服从的关系,校园规则是义务本位的“管理法”,学生处于承担义务的从属地位。近年来,尽管诸多高校对学生管理规则进行全面修订,正在积极向依法治校努力,但是总体而言,与法治社会要求的学生管理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管理义务本位观

高校所履行的国家教育权力源自公民为实现受教育权而做出的权利让渡,高校学生管理义务设定应当以保障学生受教育权为前提,同时为了防止高校代表的国家教育权的侵犯,需要对学生管理的主体、权限、依据、程序做出规定,否则依据“法无规定即禁止”原理,学生管理行为属违法行为。基于维护学生管理的便利性,不少高校通常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过多设置义务性条款,较少思考和挖掘义务性条

款所对应的权利性条款,这种义务本位的规则体系将会严重影响规则的约束力与执行力。在法治进程中,面对学生权利提出的新挑战,高校学生管理必须确立权利本位观,真正保障学生权利,从而赋予学生管理以新的价值内涵。

2.学生管理行为合法性、合理性危机

学生管理行为合法性指学生管理应当依法行政,应当符合**、法律的要求,不与之相抵触。学生管理行为合理性是指学生管理应当符合理性的要求,客观公正、平等、善意、诚信、负责地做出学生管理行为。学生管理行为合法性合理性是“良法之治”的内在要求,体现学生管理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统一。学生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学籍、生活管理、社团管理三方面[2],学校管理部门的职权、职责需要学校章程对内部管理体制和内设机构做出明确规定,这是学生管理主体合法、权限合法的前提,否则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就有可能越权或滥用权力。高校内部管理机构的职权,往往由经学校批准的内设机构职责范围所规定,并不严格规定在学校的章程中,当学生管理行为主体合法性、权限合法性缺失的时候,权力滥用的本质无法保障学生管理行为的合理性。

3.学生管理秩序失范

学生管理秩序失范存在多方面原因。首先是规则不健全,规则存在合法性、合理性危机。目前,学生管理规则表现的权利义务失衡、空泛性、时滞性特点,使学生对规则的认知形成了“罚” 的观念。学生管理秩序失范使校规严肃性、权威性受到影响,这极不利于法律秩序形成。其次,学生管理法制不统一,执行不严格。为增加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必须认真贯彻各项规范性法律文件,它对于深化教育管理功效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高校学生管理主体在贯彻制定文件的时候,容易忽视或淡化法律文件本身的内在功能,更不会去研究它的制定宗旨和精神。因此,要确保高校学生管理法治秩序形成的基础,就应当促进权利义务平衡,使规则现实、明确、可行并能得以普遍适用。

4.学生自治组织行政化

学生自治组织的宗旨是代表学生利益,但事实上它在与学生管理部门沟通方面尚不能真正代表学生利益,仅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高校法治强调学生自治组织是学校和学生的调节器、平衡器,是纠纷调处、建设性解决校园冲突的中转站。学生管理规则的合法性、合理性要求,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引入学生参与机制,使校园规则能够反映学生的权利诉求。在所发生的高校纠纷中,无论是在权利争议发生之前,还是在权利争议发生之后,无一表现了学生自治组织在维护学生权益方面的努力。另外,从宏观环境讲,高校学生自治组织也是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社会自治组织。随着高校法治的深入,校方制定校规,做出涉及学生权益重大决定时,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将不断加大,责任加深,对其成员民主能力的要求也将愈高。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引入正当程序的过程中,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必须回到为高校学生服务的宗旨上来,协助高校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进程。

第三篇: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论文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将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新的时期,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性,并在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是我们做好上述工作的重要途径代写论文。

规范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名词,指在生产活动中,用相对系统、科学、稳定的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实现预期目的的管理过程。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政治辅导员来承担,它的规范管理是指政治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树立民主法制观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下,按照程序实施有序管理,最终实现科学育人的目的。

在高校中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建设高度民主的法制社会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努力,而大学生今天是社会的一分子,

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他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培养的习惯对今后为人处事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在大学教育里讲授现代的文明和历史,传授现代的理论和观念,对他们的行为却实施落后的管理,不顾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就无法实现师生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培养他们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更高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带来学生的思想的变化,学生维权意识增加,高校也是社会的一角,评奖评优、出国、入党等敏感问题学生高度关注,随意性强、落后、不规范的管理将刺激歪风邪气的产生,带来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容易引起学校的不稳定,发展下去会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因此,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辅导员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管理。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现高校和谐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大学里管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政治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辅导员工作应规范化,是实现大学生日常生活规范管理的中心内容。辅导员要做到规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法制和育人为本的观念

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两重性,既是对学生进行相对的约束和限制,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持特定的秩序;也要通过管理,培养学生的某些良好习惯,树立一定的法制、道德、纪律观念,进而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规范管理的目的更在于后者。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倡导依法行政,对学生的管理活动更应该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首先是国家公民,《宪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高校的辅导员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首先具备法制观念,带头遵法守法,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体现出法律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依法行使工作职权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做出超出法定权限甚至违法的行为,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照程序实施管理

规范管理的主旨是依法依规管理,杜绝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

因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辅导员管理的规矩,有这个规矩才能有良好环境的方圆。现行的《高校大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等管理文件有很多过时的内容,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又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千变万化,及时的修改、更新管理规范的内容,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精神,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是高校规范管理的关键。学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的精神,遵循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而且要充分征求听取被管理者的意见,在实现科学有序管理的同时,使大学生在被管理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当然,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学生竞争的平等,保证管理过程的良性发展。失去了公平公正,就是保护投机取巧,保护不正当竞争,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竞争的积极性而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做法,是对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致命损害。此外,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把日常琐碎工作系统化归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提炼提升,作为规章制度之外适当的补充加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工作针对性更强,管理效果更加突出。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依照程序进行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管理上的违规行为,学生因为利益争端产生的矛盾,都是没有按照程序管理的结果。规范管理要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基本环节都有章可循,尽可能少的掺入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都是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排名来确定的。而综合素质测评里对成绩、思想政治表现、活动情况的所占比例有严格的规定,每项活动的分数累计也清楚划分,每个学生的加分情况都要在班级公示。在评奖过程中如果不按程序进行,随意加分,或者私自提高分值,都要引起学生的不满,带来管理上的极大混乱,起不到奖学金的奖优示范作用。可见,认真按照管理程序组织实施是大学校园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保障。

(三)提高个人修养、丰富工作经验

高校学生规范管理的最终实施者是辅导员,他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做出一

些意外的行动,给规范管理带来困难。大学生的出格行为有时并非出于本意,情绪冲动、侥幸心理、追赶时髦等都有可能使他们违反纪律,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仔细分析、区别对待,管理虽然能够实现,但真正育人的目的却不能达到。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广博的胸怀,注意虚心学习总结工作经验,能够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监考过程中,有同学想作弊,如果辅导员听之任之,同学实施作弊过程,最后就面临留校察看的严厉处罚,性质恶劣的还要勒令退学。虽然处理了这个同学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也严肃了纪律,规范了管理,但犯错误的同学再要挽回就非常困难,他也失去了人生进步的好多机会。而一个有经验的辅导员则会在他作弊的初期就采取果断的措施,对他实施警告、监督,事后再对他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使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后果,从而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管理的过程似乎相同,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可见工作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执行管理活动的是人,是人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建立系统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规范管理的实施者和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适时的监督检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就能保证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合理性,实现管理育人的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既要明确管理规范化的指导思想,积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公平有序又要在管理工作中崇尚人文精神,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情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实现规范管理功效的高度释放。因此,必须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这一核心理念应放在规范化管理的首位。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以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思维、会思考的发展变化中的人为对象,以不断变化相互碰撞和互相激荡的思想观念为内容的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涉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而且涉及人的生理、情感、爱好、家庭、环境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政

治辅导员应当贴近大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剖析他们的思想变化,疏导他们的思想问题,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为目的;以关心人、激励人、提升人、尊重人的价值,激发人的主体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宗旨,尤其应当以关注人的发展与自我完善来彰显其特有的人文关怀价值。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激励大学生,发展大学生完善大学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必然需求。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伴随年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知识的增多,社会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判定事物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意志品质中的自我意识和目的性增强。同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他们普遍追求自主性和充分的学习自由。主体自身的不完全成熟与强烈追求自主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外界给予人文关怀,以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是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碰到的问题和随之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政治辅导员的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面对众多的思想包袱和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入人文关怀,给大学生以更多的指导、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才能帮助他们又好又快地成长与发展。政治辅导员需要以大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四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现实意义现实问题实践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本文阐述了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措施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学生对母校提起诉讼的案件时有发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入,人们的观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在变化;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经不是以前单纯的管与被管的关系,其法律关系日渐凸显。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毕业生因种种原因起诉母校的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7月,广州五山黄某所在学校下发通知,称其“由于黄某未能缴清学费,决定暂时不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事后,黄某多次找学校的各级部门反映,要求领取证书均遭到拒绝。黄某在诉讼中称,他在校期间遵守校规校训,完成了校方规定课程,根据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的学年内完成了规定课程,成绩合格或者修满相应学分,应准予毕业,既然已经毕业,又为何不发毕业证?法院的判决已经结束,但它却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为何状告母校?这一现象督促着广大学生工作者去研究,去思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依法进行,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

二、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现实意义

1.体现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指导思想。

新颁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确定了一系列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新规则。一是首次明确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规定》增加了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专章,明确了学生所享有的6项受教育权利与应当履行的6项义务,也为学校和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明确了行为准则。二是对学生违纪处分的标准更加明确清晰。《规定》取消了法律依据不明确或者行为特征不确定的处分规定,代之以有明确法律依据或者行为特征比较清楚的、易于判断的法律标准、纪律标准、学业标准、疾病标准,这将有助于减少学校处分行为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三是对学生违纪处理程序更加规范。《规定》贯彻正当程序的原则,规定学校在做出涉及学生权益的管理行为时,必须遵循权限、条件、时限和告知、送达等程序。四是确立了学生权益救济制度。学校在实施处分失实或失当的情况下,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就会收到伤害。对此,《规定》增设了学生对处分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诉权,体现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思想。这些规则不仅对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把学校管理的自由裁量权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上特点,标志着高校对学生的

管理已经纳入到法制轨道,这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突出学校与学生的双重主体地位,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因此,以《规定》为引领,建立法制化的管理体系,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2.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大学生维权的必然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类似政府,强调行政权力的作用。招生、就业通过计划来进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通过千篇一律的模式来进行。这种体制导致学生权利意识的弱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步伐的加快,强调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公民权利的保护,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近几年来,学生通过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利的案件在上升,这就要求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要加快步伐。

3.学生管理法制化是理顺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必然要求。

目前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在法律意义上主要包含两项内容。其一,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关系。高校根据教育法的授权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当它行使这种权力的时候,它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二,形成了一种平等主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其原因是高校实行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学校收取费用、提供服务,这就形成了一种教育服务合同。尽管“合同”的“对价”还不完全相等,但双方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是存在的。无论是行政法律关系,还是类似服务合同的民事法律关系,作为一方主体的学生总是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只有通过学生管理的法制化来理顺这种关系,才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高校推进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管理者“人治意识”根深蒂固。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学生的管理上强调意志的统一,强调集中统一管理和学生的服从,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导致管理者法律意识的淡漠。大家较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较少地用法律的原则和精神管理学生。主要表现在:其一,片面强调严格管理,片面强调学校的权力,从而忽视了学生权利的保护。其二,将法制与严格管理

对立起来,认为遵循所谓法治原则,就是放松管理,就会放任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这两种认识与现代法治观念相悖,实际上是人治思维在起作用,实际上偏离法律轨道的严格管理,只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当然高校学生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学生的问题、上网成瘾的问题、男女同居的问题等,这些都应认真分析其原因,通过思想教育等合法的管理手段来解决。其三,将法制化管理与思想教育对立起来,认为实施法制化管理就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这同样是错误的。相反,法制化管理离不开思想教育,法制化管理不能替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它们既不能对立,又不能互相代替。

管理者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将导致更多的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发生。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其一,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头脑里根本没有依法管理这个概念;其二,管理者法律素质不高。他们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甚了解,只会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如学生工作干部、公寓管理人员随意处分学生,随意处罚学生的情况多有发生;其三,管理者过分强调内部规章制度的作用,忽视了学生权利的保护。

2.学校内部制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冲突是目前侵犯学生权利、引起法律纠纷最主要的原因。从法律的位阶上看,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的位阶是最低的,其效力也是最低的,只要是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相冲突,就都是无效的。实践中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冲突的案件也有,但最多的还是与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冲突最多。如很多高校都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受到记过(或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就不能得到学位。这种规定显然与《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相冲突,是无效的。实践中的判例已经得到了证明。造成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冲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大多是很多年前制定的并且长期以来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的甚至本身就不合法,学校如果不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则必然面临更多的诉讼。

3.管理程序不够规范。

对许多高校来讲,缺少管理程序方面的制度,也就是说没有达到“程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高校不断扩招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也将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实行依法治校的模式,不断的规范学生的行为。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法治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1.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根据我国教育法相关规定,高校具有依法自主办校的权利,也能够通过自己制定的制度约束学生。然而,每一所高校都具有不同的情况,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等方面不进相同,也造成了工作中的问题。具体来说: 缺少法治意识以及法律知识。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观测法制观念,然而很多高校管理人员了解的法律知识甚少,缺少必要的法治意识。同时受到传统高校管理工作模式的影响,往往将行政管理工作当作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忽视了对学生的管理。导致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法律政策混淆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正确的了解国家动向,不能了解学生发展的方向,工作以上传下达为主,这种现象严重拉低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在具体

工作中,不分主次,遇到问题不能冷静分析,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导致问题恶化。 缺少健全的高校学生管理法律运行机制。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加强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导致高校学生管理法律运行机制如同摆设,不能真正发挥依法治校的作用,尽管高校享受了依法自主办校的权利,但是没有真正的实现与发并进,和法治思维理念相违背。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以行政条文为主,几乎见不到法律制度,但是一旦出现问题,还需要依靠法律进行维护。以上两种问题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为了高校自身的发展,也为了学生在校能够健康的成长,必须加强改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2.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加强措施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对法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各大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新时期,必须不断的提升法治思维,形成自我保护与发展的良好意识,笔者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现提出加强高校学生依法管理的建议: 德法并序、宽严并济。德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法治体现制度化管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德法并序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建设,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论文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论文 摘要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必须强调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和培养,以便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就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性、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措施,以增强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使学校教育更加全面有效。 正文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学生则是高校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必须强调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和培养,以便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教育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包括能力、品德的培养和个人价值的塑造。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除了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之外,还涵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可以促进学校内部的完美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权益难以保障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权益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是非常普遍的。学生工作管理机构、辅导员、学校领导等相关部门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依据的是学校的利益,而非学生的利益。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无从下手,又因知识和能力限制不足以维护自己利益,从而导致权益难以保障。 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大学学生数量庞大,而管理机构数量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学生,使学生在校园内顺利进行学习和生活,成为学校管理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但一些高校在学生工作管理方面未有有效的管理手段,无法及时全面获取学生情况,也缺少有效的调解和处理问题的机制,此时便会对学生管理产生较大障碍。

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

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维持高等院校正常运作的基础。高校辅导员是院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力量,在高等院校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模式。 标签: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bb19126343.html,ki.1672-3198.2017.18.079 1 辅导员从自身做起,讲究方法策略 (1)作为一名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做到根据学生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总结经验,创新管理模式。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受教育者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明显扩展。据相关资料显示,很多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带的学生达200多人,面对性格迥异的大学生群体,高校辅导员首先应当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运用引导等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其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踏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最后,辅导员要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在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新思维和新方式,创新自己的管理模式,在创新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2)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有整体工作规划,分时间段,处理好突发事件、重点工作和日常管理。调整自身心态,把握好工作节奏,从而提高效率。 随着高校生源的增加,作为辅导员可能没有空的档期,尤其是同时带来几个班级的辅导员,工作繁重而琐碎。当很多工作积压到一起的时候,会令辅导员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工作无法完成。基于这种情形,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善于调节自我,调整情绪,同时,也应当更加合理的安排工作计划,让工作更加系统化。例如,在每年秋季开展助学金评选工作之前,輔导员就可以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谈话、观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另外,在每年奖学金的评选工作开展之前,提前做好综合素质测评的工作等。这些都能有效的将工作整体化和系统化,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作的集中程度,为后续的工作减轻了负担。当然,在工作繁重的时候,要学会抓全面、抓重点,做到全面和重点的有机统一,在全面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能突出重点问题。 例如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同时带着大一两个班级、大二两个班级,有本科生也有专科生,不同年级工作重点肯定是不同的,大一主要进行专业教育、学生手册学习,思想教育、校规校纪及安全教育等有关工作,而我所带的大二专科生,他们即将参加实习,近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做好实习的动员及实习中可能遇到的

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和措施论文

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和措施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逐年提升,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为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有序的生活环境,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中国大多高校的实际管理情况,通过深入分析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现状以及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下文将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以促进学生管理更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现状;措施 在近年的高校管理工作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刻板的学生管理模式正在被时代不断淘汰,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发展,只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力使管理制度与学生管理的实际状况相符合才能使高校管理跟上社会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加优秀的学习环境。一个自由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使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作息习惯,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世界观价值的完善,使学校管理工作在公正、科学的原则下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因此,研究如何促进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在今日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一)管理方式不科学 我国当前的许多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都严重脱离现实情况,并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些高校在制定管理模式时总是完全照搬已有的方案,并没有考虑到这些管理方案已经落后于时代,且适用于其他学校的方案也不一定能够完全适用于本学校等问题。例如,当前高校在管理工作中总是十分强调对学生的统一规划,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比如有些学校强制要求学生使用学校统一发放的床被用具和洗漱用品,而且还会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寝室检查,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杯子和毛巾必须按规定摆放等,虽然在某些方面可以解释这些硬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警务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警务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警察院校根据本身办学所具有的特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 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警务化管理制度,这使得警察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特点。但对警务化管理的实施不当,容易割裂管理、教育和服务三者的联系,导致以管理为主导,忽视了教学、服务与管理的融合。因此,我们应当进行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 既实施“从严治警,从严治校”治学方针,又注重大学生充满朝气、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个性,以管理促进教学与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警务化管理;学风建设 一、警察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警察院校大学生将来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财产、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担。为了向社会输送能够担当如此重任的合格人才,学校必须实行警务化管理。通过警务化管理,才能培养学生严明的纪律作风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使学生言必行、行必果,自警、自律、自励、自省,才能使他们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品德高尚、素质全面。 所谓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依据《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和《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根据警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依照有关警察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遵循“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策划、指挥、控制和协调活动的总称。警务化管理更多的体现出是一种纪律作风的培养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熏陶[1]。它规定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一定情况下,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同时,它规定了各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公安院校的内部关系、称呼举止、礼节礼貌、警容风纪、队列生活、日常制度和奖惩等。通过这些制度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促使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保证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以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的[2]。 二、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管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警务化管理体现了警察院校“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管理方针,为培养纪律严明、英勇善战、雷厉风行的预备警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的警察院校并没有真正理解透警务化管理,在实施时过于注重死板的严格的管理和无条件的服从,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并没有考虑到警校的学生也具有和其他大学生 一样的特点,他们意气风发、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比如,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还不允许学生自带电脑与上网,实行全封闭的管理模式,什么事情都要请示汇报等审批,没有多元的选课制 度等等。存在因过于强调“刚性”管理而僵化理解,机械执行警务化管理规定,忽视“柔性”引导的现象[3];过分强调了统一,统一的作息时间,统一的制装,统一的发展路线,统一的教育形式。这种程序化、单一化、机械化的管理方式与培养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相悖,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的理念,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警务化管理与警校培养新时期警察队伍的目标相脱节。如果管理模式只是一味强调服从与统一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压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照着做,但不会有创造性、有审视性地去做。警务化管理,毕竟不是完全的军事化管理,学生毕竟不是军人,长期的压抑,还会使有些学生对警务化管理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以至于不遵守校纪校规,甚至故意与管理的学生干部 闹矛盾。这些问题都是违背了警务化管理的初忠,严重影响了警务化管理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出真正敢干能干,临危不惧的高素质警校学生。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研究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与明显短板并存,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求辅导员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思路与途径,逐步形成一套成熟体系,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在透彻分析高职学生特点与存在的短板后,依据多年学生管理经验,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多途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 留心关注学生的入学资料 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辅导员除了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实时表现之外,还要要经常查看所带学生的入学资料,在这些资料中,辅导员可以粗略了解该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如学习成绩、有无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在今后的管理和教育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为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创造条件。 经常到访学生宿舍并召开主题班会 根据笔者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我们要想深入了解学生,深入学生宿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生宿舍里,我们

可以直观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也会逐渐放松,不再那么拘谨,这样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被逐渐拉近,学生们也愿意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另外,通过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就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同学们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我们就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观察视角。 2解决好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学生对人生观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待学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要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和爱国教育,让学生自己的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形成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对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学生,我们辅导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要建议及时转诊进行心理治疗。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感情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一旦在这方面遇到困难而得不到妥善解决的话,往往会逐步走向误区,出现偏执、自闭等心理问题。对此,辅导员应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10篇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10篇 第一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1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生管理理念僵化 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较公办高校而言受到更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的生存能力相对脆弱,这导致大多数民办高校领导认为民办高校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稳定,学生不能出事,学生若出事,所有的学生工作均是空谈.学生的安全稳定当然重要,但若因此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教育与学校的发展,便是矫枉过正了.成才的标准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为了学生的安全与学校的稳定,民办高校学生的教学、实践等活动,不敢走出校门,怕出事,却因此也损失了学生对相关行业的接触与社会发展的认识,成了井底蛙.而现实社会中,人们会以学生在学校考取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同时也是以此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劣.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部分民办高校为了迎合社会的评价,让学生考取更好的考试分数,便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以各种的规章制度限制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多引导少.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入学后,反而会因此对学校的管

理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民办高校大学生,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思维的特点不一样,行为的方式不一样,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各有不同. 管理方式较为僵硬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较,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则只有从学生管理方面入手,希望以严格的管理换来学生成绩单上的优秀.因此,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往往比公办高校要更为严格,有的民办高校甚至出现“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早上必须要参加早读,晚上组织晚自习,还要组织对学生的早读与晚修进行评比,管理方式沿用了高中学生的管理方式甚至更为严格.制定了严格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有的民办高校甚至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学生管理行为规范准则.如课堂管理方面除了规定不准迟到早退旷课等之外,还编排定座位表,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作为表就坐,学校要求每节课任课老师均要进行点名,还组织老师进行课堂抽查,以防任课老师没按要求点名.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往往得到家长的好评,但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却大多不认同.学生希望在学校能培养成高素质的、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同时更希望在学校能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如果学校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只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而忽略学生个性化发展,则学生便会产生逆反心理,对这种管理进行反抗,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

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论文5篇

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论文5篇 第一篇 一、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 1.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经历了三次革命之后,当今社会对于高素质的人才的要求更加突出,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单独有一技之长还不够,还要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够很好地融入团队工作中去。既要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更要考虑自我价值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高度统一;既要掌握高科技产品的操作,又要掌握一门或者几门语言。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导师的压力也不小,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也就变得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创新管理方法、规章制度、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2.是新时期应对学生工作的需要。与曾经的高校大学生相比,当今的大学生思维敏捷、吸收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很容易受到一些社会舆论和网络等传播信息的误导,再加上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这就给学生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同时应该强调的是,国际、国内环境的快速变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专业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是学生管理工作理论创新的需要。理论是对于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提炼,然后指导实践。理论是需要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3]信息时代学生工作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特点,研究学生工作创新的文献还较少,与学生管理工作相比还不相适应。因此,对信息时代学生工作创新进行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我国的学生工作的理论。 二、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思路 1.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大学生尽管对于社会的认识还处于较低

的层次,但是理性思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更多的时候能够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辨别能力,辅导员、班主任的角色从管理者向着引导者的身份转变,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工作的方式更加灵活,还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2.转变思想,着眼未来。与过去订单式教育相比,当今大学生自己负担学费上学、自己找工作,虽然学生的就业方式更加灵活,但也给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越加频繁,如大一学生需要解决因为环境改变而带来的适应问题,也有的面临恋爱、人际交往等矛盾,特别是大四学生在找工作中也会遇到重重困扰。因此,新时期的学生工作应该为学生的心理疏导、就业工作、生活压力释放等提供更多的服务,做到学生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我们就为其提供什么,将学生工作从传统的保姆式教学向着服务化、民主化方面发展。从以前着眼于眼前向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工作,使学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3.学生工作管理的观念更具时代感。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事物更新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世界变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知识和信息的更新更是一日千里,高校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拥有一定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与传统的学生工作相比更加注重时代需要,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 三、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方式创新举措 1.构建多级管理模式。多级管理模式就是构建学校领导—学生处(部)—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委员会。这样的健全的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畅通开展,变得更加充实高效。同时在管理机制中更加突出激励作用,通过激励和考核使得学生工作更加具有活力。此外,要充分利用学生干部的协助

试谈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试谈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辅导员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和学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和德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既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使命,也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下面将就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展开探讨。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辅 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辅导员要严 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高 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辅导员自身具备了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榜样作用,才能真正 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辅导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一些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价 值观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 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 思想教育活动,如举办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辅导讲座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辅导员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辅导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 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服务。 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特性,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造力。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目标和追求,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规划和生涯设计。只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 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服务,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辅导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和 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只有 辅导员自身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才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才 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 辅导员不断努力和提高。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的不断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随之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逐渐滞后,需要根据新的形势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现状分析 1.学生群体多样化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群体的特点也日益多样化。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其需求和问题也各不相同。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求。 2.网络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学生们更加依赖网络和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和生活,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 3.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学业压力的增加,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层出不穷,传统的学生管理手段无法有效化解这些问题。 4.管理手段滞后 传统的学生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生会、辅导员制度、班主任制度等,这些管理手段在新形势下逐渐显得滞后。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管理手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需求。 二、改进建议 1.差异化管理 针对学生群体多样化的特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实施差异化管理。不同类型的学生,比如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等,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可以建立不同类型学生的服务中心,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 2.网络化管理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需要更加注重网络化管理。建立网上学生管理平台,可以方便学生进行各种申请、咨询和投诉,提高管理效率和学生满意度。也可以利用 网络平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 3.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建立专门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各种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辅导团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及时化解内心困扰。 4.创新管理手段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可以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比如学生社团制度、学生导师制度等。加强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提升其管理水 平和服务意识。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挑战。差异化管理、网络化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创新管理手段的引入,将有助于提升高校学 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可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 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浅谈辅导员与学生管理的论文

浅谈辅导员与学生管理的论文 浅谈辅导员与学生管理的论文 一、思想道德教育创新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则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阵地。现今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社会 发展的重要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失衡,会带来整个教育理念的失败,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思想匮乏。所以大学生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 知识的教育上。首先要重视和提高学生认识能力,通过开设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美学等课程,使学生形成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认识社会、分析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其次,要通过参 与各种校内活动、社会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意志,使 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比如开展班级讨论会,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进入社区、进入社会,让他们切身体会社会生活对他们的心灵的'刺激,形成感悟。另外还要进行荣辱观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自 律自省的意识,勇于认识和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自觉加强自我 约束能力。最后就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不能 简单地说教,要通过各种实际的活动、典型的实例来感化和熏陶。 要抛砖引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二、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大学生专业学习不同于初中、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更趋主动性和专业化、系统化。生活也不再有简单化、约束化,改 而自由化。首先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要改变学生应试心理,大学学习 不再是以考试为目的,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专业重要性、学习专业知 识的社会意义。明确专业体系、构架,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 理论学习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 的高度。其次,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学习不仅仅在课堂,还在课后。在学习上要讲究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养成对专

浅谈“管理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的创新

浅谈“管理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学 生管理工作思路的创新 摘要:本文从“管理育人”视角出发,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对管理学生工作的 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三种管理创新措施。第一,实施“模块化·导师制”培训,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夯实思政育人工作基础。第二,加强思想教育,注重对学 生个体、班级的引导教育,建立激励奖励制度,开展多种主题教育活动。第三, 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不一样,高校辅导员可以针对 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这些措施旨在推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 的创新,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管理育人;创新 1“管理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对管理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育人”是指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提高被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以 实现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被管理者的个人发展。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秉持“管理育人”视角,能够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管理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既有 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还能实现高校管理育人的目标。 在这个视角下,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面行为,更要深入到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和潜能等方面,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辅导员需要更好地把 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 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人际关系观,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全面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在“管理育人”视角下,辅导员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面资源,为学生提供 更加全面的服务。辅导员要发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优势,为学 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支持和指导。此外,辅导员还应该积极与各个部门建立 联系,通过信息共享,给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帮助,进而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职业等各个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总之,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秉

科研课题论文: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强化策略

69293 高等教育论文 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强化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大高校均有所扩招,学生数量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发展变化之下,各大高校有关学生的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做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者,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因此,在这个时期就要调整辅导员的工作,使之能够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下面我对目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个总结,并且针对这些主要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有所帮助。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曾一度地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管理学生的观念较为落后,很难适应现代的社会发展要求。我国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管理的理念较为落后,一方面表现在部分辅导员大多忙于自己事务性的工作,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导致学生较为迷茫,不知道要往哪一方面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辅导员的管理理念滞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辅导员采取“问题管理”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采取一种观望态度,往往是问题出现后才采取行动处理。其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学生管理重心的偏离,主要表现在重管理而轻服务,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创造力的培养有消极的影响。最后,高校学生的管理效率较为低下,主要表现在:管理内容不够丰富,管理层次过于复杂,学生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二、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大体了解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这给今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方向,为了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全能型人才,下面为大家提供几项策略 (一)更新管理理念

高校辅导员精准管理学生工作探讨

高校辅导员精准管理学生工作探讨 高校辅导员精准管理学生工作探讨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辅导员是学生的亲近的心理咨询师、学业导师和课外辅导员。因此,精准管理学生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中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精准管理学生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精准管理学生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关注学生的情感、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服务。精准管理是指辅导员针对不同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在如今高校里,学生人数众多且多元化,每个学生的意愿、背景、习惯和目标都不尽相同,辅导员要实现精准管理,设计一份一切适宜的方案,能够迎合学生的需求,达到学生项创高校生活的目的。”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辅导员需要通过精准管理学生工作来满足学生的多层次管理需求,从而推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高校辅导员精准管理学生工作的形式 1. 心理咨询:辅导员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和焦虑,解决问题。例如,对于沉迷游戏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借助游戏退出计划,帮助学生减少玩游戏的时间,改变沉迷游戏的行为。

2. 课程指导:辅导员可以为每个学生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例如,辅导员可以针对科目难度大小,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3. 活动组织:辅导员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线下组织学生参加同学聚会,线上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知识分享会,帮助学生扩大社交圈,提高交流能力,增加经验。 三、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精准管理学生工作的能力 1. 成为一名专业化的教育者:辅导员要不仅了解自己工作的功能和职责,更需要了解教育规律,熟知本学科的知识,坚持学习、培训、实践、反思的循环计划,提高专业素养。 2. 深度了解学生群体:一个优秀的辅导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例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应对方式、兴趣特长、思想政治倾向等,了解后,才能制定精准的个性化方案。 3.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辅导员管理能力的关键。辅导员应该通过关心和理解学生的事情,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才能够让学生信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总之,高校辅导员精准管理学生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改善形式和提升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不仅仅需要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