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

满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探究题(共15小题)

1.在电视上的寻宝或探索节目中,常常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又称铜绿。某学习小组对铜绿产生了浓厚兴趣。

【提出问题】铜绿中除铜元素外还有其它什么元素?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②碳与一般的酸不反应。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找到了一些铜绿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记录分析】I处绿色物质变黑;

Ⅱ处无水硫酸铜变蓝;

Ⅲ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铜绿中除铜元素外还有、和碳等元素。

【交流讨论】根据铜绿的组成,小组同学对 I处产生的黑色物质的成分有如下两种不同的猜想:(1)CuO (2)CuO和C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取 I处冷却后的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若现象

为:,则证明猜想(1)正确。

【拓展应用】根据铜绿中所含元素,可知铜生锈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水有关,还可能与空气中的等有关;要保护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减缓生锈,我们可以减少青铜器与

____ 接触。

2.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

是,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

用是 ,如不连接装置F ,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 (填“偏高”或“偏低”)。

3.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 和NaOH 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Ca(OH)2、Na 2CO 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2.CaCl 2+Na 2CO 32NaCl+CaCO 3↓。

3.CaCl 2溶液呈中性。

(1)滤渣B 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滤液C 成分的探究。

【猜想】滤液C 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 2CO 3;③NaOH 和Na 2CO 3;④__________。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滤液C 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C

中的溶质是Na

CO3。

2

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Ca(OH)

2

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OH和Na

CO3。

2

【反思与评价】

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他认为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NaOH。

为进一步确认猜想③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CO3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

2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4.有一包未知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六种物质中的四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定量探究。

实验测得固体B中含15 g氯元素。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

(1)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Na2CO3+ 2HCl=2NaCl + H2O+ CO2↑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 。

5.在小组活动中,王老师演示了一个实验:将烘干的碳酸镁与锌粉按照一定比例研细混匀,按照图1进行实验。然后指导同学们对碳酸镁与锌粉发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部分含有镁、锌元素物质的相关性质。

①氧化镁、氧化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

②碳酸镁、碳酸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探究】

(1)实验一: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结论: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②中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二: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固体产物是什么?

王老师将剩余固体分成2份,由甲、乙两组同学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将剩余固体直接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生成,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产生的气体在C处验纯后点燃,观察到淡蓝色火焰。C处点燃的气体

是(填化学式)。甲组同学获得结论:该反应的固体产物是碳酸锌和镁。

乙组同学将剩余固体先进行了处理,然后也按照图2进行了实验,观察到A中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溶液,B中没有明显变化。他们对剩余固体的处理操作

是 _______________ 。乙组同学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实验现象,分析碳酸镁与锌粉发生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_______________,其理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反思:老师看到两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后,确定乙组的结论是正确的,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对甲组的实验过程再次进行了分析,由B、C处产生的现象,可以说明甲组放入试管A中的固体成分含

有 ________________ 。

6.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Mg、Al、Fe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4、

Al2(SO4)3、FeSO4、CuSO4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是;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

7.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所示),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

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研讨】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酸

B. 碱

C. 盐

【查阅资料】

①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

CO3、NaHCO3。

2

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②Na

2

③测定室温下(20℃)时,4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物质的溶解度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_。

【猜想与实验】

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②可能是Na

2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 > 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_______。

(2)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了如表2所示实验。

表2. 实验记录

【拓展与应用】请你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你选择________溶液。

8.化学小组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完成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NaOH 、Ca(OH)2的溶解度

(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乙同学:CaCO3,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的Ca(OH)2理由是。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

是;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NaOH、Na2CO3丁同学:NaOH、Ca(OH)2 戊同学:NaOH

【表达与交流】

①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

是。

②同学们欲将溶液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

③同学们立即变换方案,向B溶液中加入,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过滤、洗涤、烘干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9.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登山运动员常用其作能源提供剂。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②钙和氢化钙都能与水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的制备】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固定

装置省略)。

(1)装置A中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 。

(2)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

(3)装置D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4)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样品成分的猜想】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的成分有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全部是氢化钙;猜想二:。

【设计实验】现有2.1 g氢化钙样品,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是否成

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操作、数据和结论)。

10.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兴趣。

探究一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1)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

(2)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

程】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草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2)12.8 g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实验分析】

(1)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图数据分析,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

11.袋装食品中常用一种“双吸剂”,主要成分是铁粉和生石灰,同学们对一久置的双吸剂固体

样品很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久置“双吸剂”中可能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

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再用磁铁反复吸引后,残留固体用于后续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2】

【实验探究3】

【实验结论】

步骤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和。

12.实验室中的药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Na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CaCl2溶液为中性。

【猜想】

I: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Ⅱ: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为NaOH

Ⅳ:固体为Na2CO3

【实验探究】

【反思评价】

(1)实验操作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的目的是。

13.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学们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佳佳认为溶质是Na2CO3;贝贝认为溶质是Na2CO3和NaOH。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验证】贝贝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反思】同学们联想到了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有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要“当测定pH小于或等于7,”才可证明发生反应了,其原因是。

14.小强在一次查阅资料时得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若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的碳酸钠会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原理为:Na2CO3+CO2+H2O2NaHCO3。出于好奇,他和同学一起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低温蒸发结晶,得到了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只有Na2CO3;

猜想Ⅱ:可能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猜想Ⅲ:。

【査阅资料】

(1)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2)Na2CO3与NaOH的热稳定性较好

(3)CaCl2和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

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加热,若固体质量不变,猜想错误;若固体质量减少,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过量。

【交流讨论】

小方认为,要想知道白色固体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可将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后,直接用pH 试纸测试即可作出判断,你认为是否可行?;理由

是。

【继续探究】白色固体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交流与反思】

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一定要注意。

15.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由此得出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

【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实验三】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3)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

答案部分

1.考点:科学探究实验常见的酸和碱质量守恒定律金属资源利用及保护

试题解析:

【记录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难溶的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实验结论】Ⅱ处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铜绿受热分解生成了水;Ⅲ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铜绿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铜绿中除铜元素外还有氢、氧和碳等元素。

【实验探究】取I处冷却后的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硫酸,若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则证明猜想(1)正确。

【拓展应用】根据铜绿中所含元素,可知铜生锈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水有关,还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关;要保护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减缓生锈,我们可以减少青铜器与空气接触。

答案:【记录分析】Ca(OH)2+CO2CaCO3↓+H2O 【实验结论】氢氧【实验探究】稀硫酸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蓝【拓展应用】二氧化碳空气

2.考点:科学探究实验氧气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方程式书写及计算

试题解析:

【实验探究一】①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目的是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与水反应;③根据题给条件可知,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判断是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进一步说明了含有过氧化氢溶液;④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实验小结:由于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说明过碳酸钠中含氧量比碳酸钠高,并且过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推断过碳酸钠应

为Na2CO4。

【实验探究二】(1)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

(2)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当气体通过浓硫酸时被干燥,通入E中碱石灰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实验完毕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使其被E装置完全吸收。

(3)F装入干燥的碱石灰,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导致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偏高,过碳酸钠的含量偏低。

答案:【实验探究一】①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③氧

气 H2O2④Na2CO3+CaCl2CaCO3↓+2NaCl 实验小结:

Na2CO4 Na2CO4+H2O Na2CO3+H2O2【实验探究二】(1)吸收反应前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和氧气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完全吸收(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偏低

3.考点:科学探究实验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盐

试题解析:

(1)由题给条件可知碱石灰变质后的可能会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等物质。实验中我们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气体,判断该滤渣中含有碳酸钙。产生碳酸钙的原因有两个可能:一个是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氢氧化钙再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另一个是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和氢氧化钠变质后产生的碳酸钠反应生成。

(2)【猜想】碳酸钠不可能和氢氧化钙共存,再结合题给的条件可判断为:NaOH和Ca (OH)2。

【反思与评价】综合分析甲乙丙三位学生得出的结论,我们看出甲同学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气体,说明有碳酸钠,丙同学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钙后产生沉淀,也说明存在着碳酸钠,因此滤液中一定存在着碳酸钠。

验证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我们要先验证碳酸钠的存在,然后在排除碳酸钠干扰的条件下,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详见答案。

(3)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判断出有碳酸钠。由题给条件溶解时放热,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热,因此②③均正确。

答案:(1)CaCO3 Ca(OH)2+Na2CO3CaCO3↓+2NaOH或Ca(OH)2+CO2CaCO3↓+H2O (2)【猜想】NaOH和Ca(OH)2【反思与评价】

Na2CO3

(3)②③

4.考点:科学探究实验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盐化学方程式书写及计算

试题解析:

答案:【实验一】(1)硫酸铜 CaO+H2O Ca(OH)2,Ca(OH)2 + Na2CO3CaCO3↓+ 2NaOH (3)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二】(1)CaCO3+ 2HCl CaCl2 + H2O+ CO2↑

(2)Na2CO3、NaCl、CaCO3、NaOH 或Na2CO3、NaCl、CaCO3、CaO

5.考点:科学探究实验CO的性质及用途金属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

试题解析:

(1)气体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物质组成判断该气体为CO,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2CO+O22C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的气体为H2。

对于加热固体的反应来说,由于题中并没有说明反应进行是否完全,那么反应物有可能剩余,即碳酸镁、锌粉有可能剩余,从而得到了甲组同学对应的现象;而乙组同学经过处理

后,即继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表明此时反应已经完全,那么此时再向剩余固体中加入盐酸,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溶液,B中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剩余固体与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反应前有C、Mg、Zn、O四种元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实验现象综合判断,Mg、Zn元素对应的固体产物中没有碳酸镁、碳酸锌、镁粉、锌粉存在,所以Mg、Zn元素对应固体产物只能是氧化锌和氧化镁。(3)结合以上结论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生成氧化锌、氧化镁和一氧化碳;甲组同学通过B、C 处的现象表明,反应物碳酸镁、锌粉还有剩余,因此甲组放入试管A中的固体成分含有MgCO3、Zn、MgO、ZnO。

答案:(1)CO 2CO+O22CO2(2)H2继续按图1方式加热,直至不再产生气体氧化锌和氧化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元素有C、Mg、Zn和O元素,依据实验现象C元素的产物为CO,Mg、Zn元素对应的固体产物中没有碳酸镁、碳酸锌、镁粉、锌粉存在,所以Mg、Zn元素对应固体产物只能是氧化锌和氧化镁(3)MgCO3 +

Zn MgO + ZnO + CO↑ MgCO3、Zn、MgO、ZnO

6.考点:科学探究实验金属性质的探究

试题解析: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我们可以得出: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因此“▲”处应记录的是无明显变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2Al +

3FeSO43Fe + Al2(SO4)3,因此灰黑色固体为Fe;2Al + 3CuSO43Cu + Al2(SO4)3

(2)通过表中参照实验,可以得出有气泡冒出的是金属Mg,两外一种金属丝则是Fe或Al,可以利用参照实验来进行设计实验,详见答案。

(3)位于氢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强),它与酸反应的速率就越快(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多),但此时未知金属只有一种,没有用参照金属对比;金属铁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因此可以通过反应后溶液的颜色来判断。

答案:(1)无明显变化 Fe 2Al + 3CuSO43Cu + Al2(SO4)3(2)Mg 在试管中加入FeSO4溶液,将另一根金属丝插入其中。若金属丝上无明显变化,则证明该金属丝是铁丝;若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则证明该金属丝是铝丝(3)未知金属只有一种,没有用参照金属对比,无法判断金属的种类(或无法判断反应速率的快

慢)溶液是否变成浅绿色

7.考点:科学探究实验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盐

试题解析:

【交流研讨】酸的化学式一般以“H”开头,所以不可能是酸。

【得出结论】室温(20℃)时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所以不可能是碳酸氢钠。

【猜想与实验】pH>7说明溶液显碱性,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钠。

实验记录详见答案。

【拓展与应用】Na2CO3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可以区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答案:【交流研讨】 A 【得出结论】碳酸氢钠【猜想与实验】 NaCl(或氯化

钠)

【拓展与应用】氯化钙(合理即可)

8.考点:科学探究实验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盐

试题解析:

(1)【猜想与假设】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可能有部分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一起析出,所以固体A中可能只有碳酸钙,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的Ca(OH)2理由是:常温下Ca(OH)2微溶于水,可能会有部分Ca (OH)2不能溶解。

【实验与探究】乙同学认为固体A中含有氢氧化钙,且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即加入的试剂是无色酚酞溶液。

【反思与评价】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A的成分,理由是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只能证明有CaCO3,不能证明有无Ca(OH)2。

(2)【表达与交流】

①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因为固体中有Ca(OH)2,说明溶液为Ca(OH)2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NaOH和Ca(OH)2。②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是因为B溶液为Ca(OH)2的饱和溶液,而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加热时会析出Ca(OH)2。③可以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其中的氢氧化钙,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降温结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过滤、洗涤、烘干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3)含答案 13、在某氢氧化钡稀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现红色。将此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红色消失了。请你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14.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现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⑴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⑵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 ⑴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

据是: 。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⑵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实验仪器自选)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A、金属镁B、氯化钾c、氢氧化钠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一、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探究 1、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 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 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 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 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 产生。 查阅资料:CO 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 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 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 ②原因二:反应 C+2CuO 2Cu+CO 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 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 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3、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1把石灰水加入到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甲 a 乙 b 石灰石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6篇)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6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探究 【内容】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化学教材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优化设计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是关键。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原则进行论述,并据此探究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原则 1.可行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设计首先应确保实验的切实可行,并选择可以满足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药品以及方法等要求的实验室,以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2.科学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应确保实验原理、方法、操作程序遵循化学原理以及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原则,这也是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重要前提条件。 3.安全性原则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严格确保化学实验的安全,杜绝一切实验安全事故的隐患。因此,教师应全面提升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在选择实验操作设备、方法或仪器时应尽量避

免使用具有毒性的物品以及危险性的实验仪器或设备。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还应做到规范、正确、熟练的操作,这样方能充分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4.简易性原则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尽量简化实验装置与实验流程。如若化学实验装置或流程太过复杂,不仅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以及实验的失败率,还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简化实验装置与方法。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策略 1.精心设计化学课堂实验 精心设计化学课堂实验室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合理设计化学实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实验概念与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实验应突出教学重难点,并对学生有启发作用;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③尽量控制实验过程;④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奥妙之处。如,在演示瓶吞鸡蛋这一实验时,教师可先往一集气瓶中注满CO2,接着将NaOH溶液注入集气瓶中,并快速将一个剥皮煮熟的鸡蛋放置于瓶口处,此时将会出现鸡蛋被吞进瓶内的现象。又如,在演示铝与稀盐酸的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铝的表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

【知识点一】基本实验 1.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填步骤名称)。(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3)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g,称量时,NaCl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填“左盘”、“右盘”)上。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 应刻度线时,改用(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 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填序号)。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1)当然A 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 红, 一、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探究 1、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红色物质是__ ; (2)装置B 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 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 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②原因二:反应C+2CuO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用 ________ 法收集氧气 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 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黑色粉末 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 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实验验证: 甲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标签:标题] 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3)含答案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3)含答案 13、在某氢氧化钡稀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现红色。将此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红色消失了。请你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14.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现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⑴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⑵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 ⑴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是: 。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⑵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2)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实验仪器自选)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A、金属镁B、氯化钾C、氢氧化钠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是。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16、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其成分之一是NO。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①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②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2+O2 =2NO2;③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X。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物质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若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O气体,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_____。 (3)实验时在发生装置中可以观察到:铜片不断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还得知:①NO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类型汇总(含答案) 1。氯气(Cl 2 )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 2 + H 2 O = HCl + HClO。其中, 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结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 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答案: 【猜想】Cl 2 【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结论】HClO 【反思】(1)+1 (2)AgNO 3+HCl=AgCl↓+HNO 3 (3)先变红色后褪色 2。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

液进行检验SO 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 3 2-)的存在干扰了SO 4 2—的检验。如往亚硫酸钠(Na 2 SO 3 )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 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 3 2-)中的一种 或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 2SO 3 )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 3—不能和SO 3 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 3 -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 3 )具 有强氧化性,易把SO 32—氧化生成SO 4 2-。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 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 42—(2)SO 3 2-(3)。 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答案: ①紫色 B为稀硫酸 D为清石灰水②有白色沉淀无现象的 C为氯化钠溶液 【猜想】(3) SO 42—或 SO 3 2- 【实验探究】③ (1)④ (2)或(3)⑤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的沉淀生成 Na 2SO 3 + Ba(NO 3 ) 2 =BaSO 3 ↓+2NaNO 3 3。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 2、H 2 S、CH 4 等. Ⅱ.H 2S气体能与CuSO 4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 2、H 2 S;猜想2:有CO、CO 2 、CH 4 ; 猜想3:有CO、H 2S、CH 4 ;猜想4:有CO 2 、H 2 S、; 猜想5:有CO、CO 2、H 2 S、CH 4 .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类型汇总(含答案) 1.氯气(Cl 2 )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 2 + H 2 O = HCl + HClO。其中, 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结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 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 是。 答案: 【猜想】Cl 2 【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结论】HClO 【反思】(1)+1 (2)AgNO 3+HCl=AgCl↓+HNO 3 (3)先变红色后褪色 2.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 液进行检验SO 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 3 2-)的存在干扰了SO 4 2-的检验。如往亚硫酸钠(Na 2 SO 3 )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 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 3 2-)中的一 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 2SO 3 )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 3-不能和SO 3 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 3 -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 3 )具 有强氧化性,易把SO 32-氧化生成SO 4 2-。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 42- (2)SO 3 2-(3)。 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答案: ①紫色 B为稀硫酸 D为清石灰水②有白色沉淀无现象的 C为氯化钠溶液 【猜想】(3) SO 42- 或 SO 3 2- 【实验探究】③(1)④(2)或(3)⑤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的沉淀生成 Na 2SO 3 + Ba(NO 3 ) 2 =BaSO 3 ↓+2NaNO 3 3.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 2、H 2 S、CH 4 等。 Ⅱ.H 2S气体能与CuSO 4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 2、H 2 S;猜想2:有CO、CO 2 、CH 4 ; 猜想3:有CO、H 2S、CH 4 ;猜想4:有CO 2 、H 2 S、; 猜想5:有CO、CO 2、H 2 S、CH 4 。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练习题 1.(11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 b: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U型管内放有足量的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并按图2组装整套

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 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D 装置的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 2O 2和CO 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 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 2O 2和CO 2反应将 能转化为热能,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 2O 2和CO 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小明认为生 成的固体是NaOH ,小红认为是Na 2CO 3,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 误的,理由是: 。 ②Na 2O 2和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验证某混合气体含有CO 和H 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 2杂质。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A 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B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 水分,观察到C 中黑色氧化铜变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D中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混合气体含有H 2,他改进实验后证明了混合气 体中含有H 2。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改进方法和现象 。 尾气处理 澄清石灰水 C D 混合气体 ( B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实验探究题(共13小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氯酸钾③二氧化锰 装置: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 (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填序号);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口进(填“b”或“c”). (1)向盛有5mL15%的H 2O 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无明 显现象,则猜想不成立; (2)向盛有5mL15%的H 2O 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 到,则猜想成立. 4.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选项字母),反应时加入MnO 2 的作用是. (3)选择收集气体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填序号).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 (4)若用装置E排水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若用装置E收集一瓶干燥较纯净的氧气时,气体从(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 (5)若选A装置作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须补充的一种用品是,该物品的作用是.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 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2)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 2 ,应从图中选择(填装置序号)进行组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CO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从反应残留物中提取固体溶质时, 按如下流程操作:,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出烧杯外,还有(填仪器名称),在蒸发过程中,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 2,H 2 从F装置的(填“a”或“b”)口通入. 7.实验室部分仪器或庄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含答案

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 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①;②;③。(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2、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能发生如下反应: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 ........。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提出假设、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方案一: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本题奖励4分。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铜陵被誉为我国的“铜都”。右图是铜陵铜工艺品中著名的四喜娃娃,小 明找到了分别用纯铜、青铜(Cu、Sn合金)两种材料制作的四喜娃娃及用于 实验的纯铜片和青铜片。 (1)怎样用化学方法区分这两种四喜娃娃? 区分纯铜和青铜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喜娃娃为什么生锈了?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铜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能够和空气中氧气等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请你根据铜绿的组成推断, 铜变成铜绿时,空气中的O2、_______、_________参加了反应。(填化学式)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 满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探究题(共15小题) 1.在电视上的寻宝或探索节目中,常常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又称铜绿。某学习小组对铜绿产生了浓厚兴趣。 【提出问题】铜绿中除铜元素外还有其它什么元素?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②碳与一般的酸不反应。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找到了一些铜绿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记录分析】I处绿色物质变黑; Ⅱ处无水硫酸铜变蓝; Ⅲ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铜绿中除铜元素外还有、和碳等元素。 【交流讨论】根据铜绿的组成,小组同学对 I处产生的黑色物质的成分有如下两种不同的猜想:(1)CuO (2)CuO和C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取 I处冷却后的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若现象 为:,则证明猜想(1)正确。 【拓展应用】根据铜绿中所含元素,可知铜生锈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水有关,还可能与空气中的等有关;要保护博物馆里的青铜器,减缓生锈,我们可以减少青铜器与 ____ 接触。 2.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 是,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 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 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 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 有(化学式),理由 是。

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 孔位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2、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 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 实验步骤、现象)。 (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 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以应。 a、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 b、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用于检验黑色物质。 3、某初级中学学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 (如右图所示),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1)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溶液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猜想:该溶液是碳酸; 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 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 (2)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乙、丙同学的反对,乙、丙同学反对的理由 是 。 (3)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乙、丙同学的猜想。 取少量Cu0粉末于试管中(Cu0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入适量该溶液(如果反应慢,可适当加热),并将带火星的术条插入试管中。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4)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写出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 式: 。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实验探究题专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38小题)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同学们利用这些装置来进行快乐的实验探究吧! (1)请你写出指定仪器名称:①,②. (2)如图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①写出实验室中通过乙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进行的操作顺序是先,然后,以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炸裂.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端进入(填“m”或“n”).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写出该反应的学方程式;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C装置,而不选用D或E装置,试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检验用C装置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

法:. 2.金属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1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①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②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 ③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同学实验结束时,为了回收含有CuSO4、ZnSO4、FeSO4废液中的有关金属和盐,设计了如图2实验方案,试回答: Ⅰ.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Ⅱ.写出步骤①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Ⅲ.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 (4)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可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其他杂质),当向10g黄铜样品粉末中加入98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为107.9g.请计算: 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g. ②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3.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的速度越快.为了探究金属Mg、Zn、Fe 与酸反应的快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