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精细化

学校管理精细化
学校管理精细化

第五章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推行

精细化管理理论是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诞生的,但它在管理领域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并不仅仅局限应用于工业或企业。其实,现代管理原理、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就是建立在泰勒、吉尔布雷思、甘特等人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因而,在现代学校管理中也可以借鉴、移植、创新实践精细化管理。

第一节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的讨论

目前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系统、不统一,学校精细化管理还处于初步推行阶段,因而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也还在讨论之中。主要的一些观点是:

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三个境界是: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因而,学校精细化管理要从传统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要达到的三个境界是:由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模式化管理向特色化管理转变,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爱心育人,精心管理,细心教学,真心服务”。其目的就是要把平时学校常规中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这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学校精细化管理也需要做到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准,就是准确无误;细,就是细致入微;严,就是严格认真。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要遵循六个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遵循规律原则、渐进连续原则、全员全程原则、技术创新原则、促进发展原则。

学校精细化管理应当处理好八个关系,即要处理好精细化管理与常规管理的关系,精细化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精细化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的关系、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关系,追求细节完美与提高管理效益的关系,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学校精细化管理可以采用“双向实践模式”。“双向实践模式”包括“横向实践模式”和“纵向实践模式”。“横向实践模式”可分为:一、“四对象模式”,“四对象”即人、财、物、事。二、“四层级模式”,“四层级”即第一层级“学校”、第二层级“部门和年级”、第三层级“班级”、第四层级“师生员工”。三、“五重点模式”,“五重点”即常规管理的五个重点:安全、德育、教研、后勤、质量。“纵向实践模式”又可分为“计划”、“组织”、“检查”、“总结”模式。

学校精细化管理力求层级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常规的管理中,做到每一个目标细化,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精细化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新策略。它是指交融、整合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思想、以真善美为目标,注重管理过程和管理细节,以求得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的管理理念和策略。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基础管理,在此基础上,它是注重过程的细节管理,它的核心是规范管理,专业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支撑。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强调管理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高,强调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要通过精细化的决策,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服务意

识,建立精细化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处理好党建思想工作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等途径来实现。

如果给学校精细化管理下一个定义,可以认为:学校精细化管理,是借鉴和移植工业企业精细化管理思想和经验,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等工作流程,对管理对象进行精当的细节“分块”,实现无隙化对接,减少和避免工作失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学校管理理念和技术。

第二节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是“五精五细”。

一、“五精”

“五精”就是树立学校精神、领导管理精心、教师业务精通、课堂教学精细、质量精益求精。

(一)树立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历史、传统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学校要高举崇高精神的旗帜,号召师生,奋勇前行。

(二)领导管理精心。学校领导要认识到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坚持精心态度不动摇,坚持精细管理不动摇。学校领导要以精心的态度,精心组织,使管理层级完善,系统健康;要以精心的态度,精心规划,精心实施,创建精致校园。

(三)教师业务精通。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深厚的学问,还要懂得教育规律。教育在与时俱进,教师必须专业发展。教师应当勤于学习,精通业务,勇于探索,富有创新,拥有现代教学能力,努力成为学科教学的行家、专家。

(四)课堂教学精细。学校精细化管理首先是教学管理精细化,教学

管理精细化首先是课堂教学精细化。课堂教学精细化不仅需要精致设计,还需要精心操作,更需要精细管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成为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五)质量精益求精。质量必须是全面的质量,必须是好而又好的质量。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质量。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质量。

二、“五细”

“五细”就是目标分解细、职责划分细、制度要求细、过程监控细、考核评估细。

(一)目标分解细。目标分解是明确目标责任的前提,是使总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要将总体目标在纵向、横向或时序上分解到各层次、各部门以至具体的个人,从而形成细化的目标体系。

(二)职责划分细。根据目标分解的细化,细化各级岗位职责。关键是解决任务不明,职责交叉的问题,目的是明确“谁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三)制度要求细。学校规章制度不能只规定原则,要提出原则下的要求,而要求要具体,要细化,总体性的规章还要有配套的制度,这样才便于理解,便于操作,便于考核。

(四)过程监控细。学校管理不能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重过程不能重在形式,而要重在精细。过程监控要检查计划执行、工作进程、工作效果,查验原先的决策、计划、指示是否正确,提供反馈信息、以利于对实施的矫正。过程监控要专门部门实施,也要部门间相互监督;要定期实施,也要结合不定期的检查。要通过过程监控解决执行与不执行一个样,执行好与不好一个样的问题。

(五)考核评估细。考核评估涉及到被考核部门、员工个人的切身利

益,必须建立在科学测量与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切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考核评估力求客观公正,指标必须要细化。只有细化的考核项目、细化的考核内容、细化的考核过程,才能为考核评估的高信度、高效度、高精度提供基础。而粗线条的考核评估只能导致诊断问题浮表化,指导引领虚浮化,不过是作秀而已。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被考核部门及员工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第三节周济谈教育工作精细化管理

教育部领导对教育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且在一些讲话中针对具体的管理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精细化的要求。本书的“代序”摘编了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关于学校管理精细化的谈话,这里再将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周济关于教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谈话摘编于下。

2006年4月28日,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周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普及义务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报告时表示:目前应试教育倾向仍未从整体上得到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扭转。有些学校和教师为了单纯追求升学率,把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消耗在反复练习、死记硬背上,提高考试做题的熟练程度和精细程度,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依然显得很艰难。可见,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2007年3月1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周济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成效显著,各项招生政策更加公平公正,“阳光工程”已成为教育战线规范招生工作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措施更细、更实、更严,如通过加强志愿填报指导、优化志愿设置、改进志愿填报流

程,对未完成的计划实行公开征集补报志愿等措施,使志愿满足率由往年的70%上升到95%左右。为考生服务更加精细化、人性化、专业化,各省市招生部门克服了许多困难,实现了免费高考成绩信息查询,录取信息以更完整、更准确、更透明、更快捷的方式告之社会和考生,极大地方便了考生,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阳光工程”已逐渐成为教育部门公平公正的“品牌工程”,极大地维护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形象,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谈到2007年高校招生工作时,周济特别强调:高考自命题省市要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强化能力立意;今年有首届毕业生的高中新课改实验区要精心组织,确保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平稳顺利实施;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和京、津、沪等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要精心操作、平稳实施。

2008年8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片会,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华北、华东、中南地区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周济指出:要充分认识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的重大意义。必须准确把握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的政策要点。各地要按照国务院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全面、详细的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同时做好资金落实和政策培训等工作。同时周济强调,要继续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其中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新机制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管好用好学校公用经费,狠抓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资助工作,继续加大治理乱收费的力度。

在前面的谈话中,周济部长对应试教育“提高考试做题的熟练程度”的“精细”作法进行了批评,对“为考生服务”的“精细化”态度给予了

肯定,对“狠抓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管理的“精细化”提出了要求。这些,从一个侧面,鲜明地表明了周济部长对教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态度。

第四节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校初步推行

目前,我国中小学推行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有两种,一是“精细化管理”,二是“精致管理”。这是对这两类管理略有不同认识的实践。

一、学校精细化管理在部分区域的中小学推进

近年,我国许多中小学校已经借鉴和移植了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应用于学校管理实践中。其中,有个人的研究,有学校的实践;有区域的推进,有学会的研讨。北京市顺义区、上海市玄武区、武汉市江夏区、青岛市市北区就是区域中小学校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出色的代表。

2007年6月15日,北京市顺义区“校长办学思想和学校文化形成研究”项目组在高丽营学校隆重举行了“精细化管理思想与学校精细文化”研讨会。会上,作了精细化理念进课堂的展示,高丽营学校张建民校长作了“推进精细管理、营造精细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的专题报告,授课教师代表与专家领导开展了互动活动,参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对精细化思想的认识和对高丽营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感受。北京市基处教育教研中心的专家认为此次活动起到了“推例子、搭台子、树靶子、架梯子”的作用,对高丽营学校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引入和实施给予了高度赞赏,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指导性意见。认为张建民校长的精细化管理办学理念的提出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虽是初步尝试,但干部教师对精细化理念的认识很深刻,想得清晰,科研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在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办学效益方面做得实,为《校长办学思想与学校文化形成研究》课题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7年10月31日下午,上海市玄武区召开了学校精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推广小营小学和人民中学独特、扎实、有效的精细化管理办法。小营小学在班集体建设中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一周一重点,一周一目标”;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师备课统一要求到位,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电子备课都有两次备课的痕迹,学校还设计了统一的教学笔记,突出了作业设计、教学反思和学习心得等内容,特别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态名单,明确不同学生的分层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校园环境整洁、美观,校园宣传内容精心选择,体现了小学教育的特点,教室布置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了统一和个性的结合。教师办公室虽小,但物品摆放整齐,简洁大方温馨。环境卫生有专人负责,甚至全校的拖把都是集中由专人冲洗。人民中学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工作,多次在领导班子会议上、行政会议上研究部署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对照精细化要求,查找管理上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相关措施,并利用三次教职工大会分专题宣讲了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学校常规管理在“严、细、实、恒”上狠下功夫,已初步形成了人民中学常规管理特色,在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近年,我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也引起了全国和省级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视和推进。2007年3月24——25日,全国学校“精细化管理,有效性教学”探索与发展论坛在南京玄武区十三中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参加本次论坛的400多名代表来自全国的80多个学校。大会呈现的五个专题报告和四节课改实践课成为本次论坛的热点。十三中王军校长作了“精细化管理,有效性教学”的报告、十三中校长助理徐伯钧作了“十三中教学管理经验”的报告、十三中肖经建副校长作了“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探索”的报告,江苏省前黄中学校长邹兴华作了“实施新课标与应对新高考”的报告。本次论坛认

为,精细化管理,有效性教学是解决高升学率与素质教育两难的唯一选择。精细化管理不是一个方法论,它是一个先进的理念,关涉到效率观、成本观、科学发展观。新课改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如果不认真研究,“空间”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漏洞”。因此,本次论坛赢得了众多学校和老师的关注。怎样把“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能否通过学校学习型班集体建设变德育空洞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操作,使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如何把县中的成熟做法和优势与城市中学相结合等话题成了本次论坛的最大亮点。

为鼓励和进一步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一些媒体和团体开展了“全国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的推荐评选活动。

在中国新教育发展论坛年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全国知名教研室主任联谊会、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中国新教育网、新教育报联合国内30家权威媒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2007年向全国发起了评选推介“全国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活动。参选办法有两种:一是优秀的学校自荐,由评委会评审核实。二是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近年来社会声誉好、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管理到位、发展稳健有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进行筛选,推荐参评。在2007年11月24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新教育发展论坛年会颁奖晚会上进行了隆重表彰,日照实验高级中学、莱州市第一中学、乐安实验学校、河北衡水中学、济钢高中、沂南县第二中、庆阳第二中学等中小学荣获“全国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全国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评选活动作为一项“阳光工程”,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入选者,在中国第一教育信息门户——中国新教育网和有“中国教育第三报”美誉的《新教育报》上公示参评材料,有效期为三年。三年后,复评合格,换发新牌。不合格,予以撤消。

二、学校精致管理在江苏省中小学普遍推进

(一)卢志文的学校精致管理观

卢志文,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特约研究员,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兼职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他用了6年时间使一所初中发展为在两省三个地区拥有8所学校、3万余名师生员工的现代化教育集团。发表教育教学及管理文章百余篇。先后荣获淮安市“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中国民办教育风云人物”、“民办教育最具影响力人物”等称号。

卢志文在2008年第4期《江苏教育研究》发表了《“精致管理”散议》,阐述了他对学校精致管理的观点。

精致管理,是“追求完美,实现卓越”的过程。

精致,源于细致,成于极致;精致,始于精心,成于精彩!

管理的精致,本身并不是目的,对校长而言,管理的精致,最终是为了教育的精致。

导弹命中目标的过程,是典型的“精致管理”的过程。建立“定向伺服机制”既是导弹命中目标的根本保证,这也是精致管理的灵魂所在。这个机制用三句话概括就是:锁定目标,关注过程,着力执行。

目标锁定准确——关键词是“分解”、“量化”、“可测”。时刻关注目标的三个维度:方向、时间、程度。

过程自动伺服——关键词是“反馈”、“诊断”、“改进”。要求:准确反馈,及时调整,不断修正。

指令执行到位——关键词是“敏捷”、“通畅”、“到位”。要求:反应敏捷,传输通畅,落实到位。

精致管理要有组织保证:关键词是“扁平化”和“低重心”。要求: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精致管理的学校,应该包含十二“精”:校长精明,队伍精良,机构精简,文言精要,流程精细,目标精准,要求精确,衔接精密,投入精心,内容精选,外观精美,处置精当。

如此,才能培育精英,打造精品,演绎精彩!

精致管理是简单管理,拒绝繁文缛节和形式主义;精致管理是制度管理,不是能人管理。

精致管理是文化管理,不是僵化管理。

精致管理讲究“细化”、“常化”、“内化”:“细化”是指精细的,而非笼统的;“常化”是指常态的,而非突击的;“内化”是指自觉的,而非压制的。

卢志文运用散文的语言,对精致管理的概念、内容、灵魂、组织等相关问题作了诠释和阐述,文字精要,语言流畅,思想性强,可读性强。卢志文对精致管理的观点正在一些中小学渗透和实践。

(二)以扬州为代表的学校精致管理实践

江苏省不少中小学是从2004年开始探讨和实践学校精致管理的。4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一些困惑。

2008年5月9日至11日,由《中国教师报》和扬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江苏省名校长精致管理研讨会”在扬州市教院附中举行。来自江苏省各地及扬州市直中小学100多名校长齐聚教院附中,全面考察教院附中精致管理的成果,探讨学校精致管理的策略。在为期两天半的研讨会上,各位校长就学校精致管理的理念和策略交换了意见,并在圆桌会议上对学校精致管理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学校只有像扬州教院附中、后六中学那样,将管理量化到底就是成功,将细节做到极致就是精致。一种认为,教育不是工业,学校不是工厂,太烦琐的细节,会限制师生的个

性和自由。更担心行政部门会把教育简单化,把一些深刻的内容指标化,只注重做表面文章,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内涵。甚至有人更激烈地认为,提出学校的精致化管理的概念,本身就是长官意志的表现。学校精致管理到底是学校追求的方向还是教育发展的反流?会期匆匆,但留下的思考却有很多。

2008年10月23日至24日,扬州市学校精致管理现场推进会在邗江隆重举行。10月23日下午,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邗江区蒋王小学、蒋王幼儿园、蒋王中学、美琪学校、邗江中学等5所学校的现场,同时观摩了邗江区学校文化建设、艺体与科技特色教育、体育大课间活动、幼教整体推进工程等工作成果展。全体与会领导对邗江学校精致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1月24日上午,召开了学校精致管理推进会,会议由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玉军主持。会上,邗江区区长程希作了致辞,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作了重要讲话。与会领导观看了《邗江区学校管理工作专题片》、市教育局《“常规管理百校行”专题片》,市直学校赴常州蹲点学习的3位校长代表向大家介绍了在常州的学习体会,邗江区教育局、江都市杨庄中学、扬州市竹西小学、宝应县实验幼儿园、扬州职业高中作了有关学校精致管理工作的书面交流。最后,市教育局余如进局长作了工作报告,就进一步推进全市学校精致管理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充分认识当前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二要充分明确推进学校精致管理的工作目标和措施,三要充分激发推进学校精致管理的内生作用力。

第五节学校精细化管理研究开始起步

一、编辑出版了一批专著

如高德胜著的《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赵国忠主编的《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刘学风主编的《新时期学校全面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与绩效评估及典型案例实务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年)。

对学校精细化管理影响较大的是《新时期学校全面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与绩效评估及典型案例实务手册》。该手册全四卷,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学风主编,详细介绍了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学校的战略化管理、教育精细化管理、教学精细化管理、后勤精细化管理、责任制精细化管理、信息精细化管理等内容。该手册内容翔实,体例严谨科学,具有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是学校管理人员必备的大型工具手册。该手册通过精选大量典型学校精细化管理案例,介绍各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精细化管理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以求达到提升学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促进学校健康、科学的发展。

二、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

根据部分数据库的检索,近年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校精细化管理学术论文有:

李建华、安宝娣《精细化管理的带头人》,《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7期。

谢佩玲《学校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湖南教育》2005年第15期。

邢延文《学校管理,我们选择精细化》,《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1期。

沈颖《学校管理要关注细节》,《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6年第2期。

徐吉志《细节成就辉煌——谈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河北教育》(综合版) 2006年第6期。

徐海滨《关于学校精细化管理中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2期。

王兆正《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教书育人》 2006年第24期。

马保山《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山东教育》2006年第29期。

潘玉堂《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做法》,《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 22期。

朱道鸿《谈学校精细化管理和德育精细化建设》,《自主教育》2007第3期。

李杰《细微之处见管理》,《四川教育》2007年第6期。

欧阳东升《精细化管理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四川教育》2007年第6期。

李显伟《警惕精细化管理的误区》,《四川教育》2007年第6期。

高翔、孔强《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关于学校精细化管理不足的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 22期。

廖文聪《精细化管理与学校德育建设》,《小学教学参考》 2007年第33期。

王树国《以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12 期。

彭纯宪《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12期。

孙青《也谈学校管理的精细化》,《中小学校长》2008年第1期。

于喜梅《精细化管理彰显学校精彩》,《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2期。

朱智刚《对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讨》,《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王少华《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理论思考》,《中小学校长》2008年第8

期。

项丙仓《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探索》,《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年第8期。

周志霞《谈职业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文教资料》2008年第16期。

赵长勇《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8期。

韩桂娟、李植峰《精细化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3期。

三、启动了一批实验课题

检索有关资料,近年启动研究的学校精细化管理课题有:

江苏省新沂市邵店小学的《引导学生自治,推进班级精细化管理》。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行动研究》。

上海市崇明县绿华学校的《农村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奉贤区四团小学的《小学课堂教学“五环节”精细化实施的策略研究》。

上海市闵行区黄浦一中心世博小学的《小学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

北京市昌平二中的《中学课堂教学精细化分析研修模式探究》。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学校的《学校目标引领式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教育局的《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山东省新泰翟镇第一中学的《新形势下学校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探索》。

河南省义马市一中的《开放探究式课堂教学精细化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促进2至3岁幼儿精细动作发

展的研究》。

浙江省桐乡市凤鸣天女中心小学的《农村小学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深圳市梅林中学的《信息技术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整合方法研究》。

四川省资中县高楼镇中心学校的《农村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研究》。

第六章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要在学校管理中更大范围的、更加深入的、更为落实的、更为科学的、更为有效的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寻求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应当结合实际而有侧重的借鉴精细化管理的理论,构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体系。

第一节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借鉴

学校精细化管理借鉴了精细化管理的一般理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

一、本源理论

本源理论主要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和《科学管理入门》、埃默森的《效率的十二条原则》、戴明的质量管理14个要点和“PDCA循环”、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

二、方法理论

方法理论主要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应当遵循的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规律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争先创优的原则、差别管理的原则,精细化管理实践常采用的“目标管理”、“品管圈”、“抽屉式管理”、“零缺

陷管理”、“六西格玛管理”和“数据分析”方法。

三、应用理论

应用理论主要是我国精细化管理工程理论和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理论。

(一)我国精细化管理工程理论包括我国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首创的“六精五细”、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提出的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三精四细”。

(二)我国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理论包括:

1.现代企业高水平基础管理的八大特征要求: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

2.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四个特征要求:系统思考、员工参与、体系完整、制度健全。

3.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十化”行为标准要求:决策程序化、组织系统化、奖惩有据化、业务流程化、管理行为标准化、绩效考核定量化、权责明析化、目标计划化、措施具体化、过程控制化。

4.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八零”效果标准要求:决策制定零失误、产品客户零抱怨、资源管理零浪费、商务伙伴零抱怨、产品质量零次品、经营管理零库存、组织结构零管理层、竞争对手零指责。

四、支撑理论

支撑理论主要是决策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一)决策论

决策论是根据信息和评价准则,用数量方法寻找或选取最优决策方案的科学,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和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对同一个问题所面临的几种自然情况或状态,又有几种可选方案,就构成一个决策,而决策者为对付这些情况所取的对策方案就组成决策方案或

策略。

决策论是在概率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概率论的发展,早在1763年贝叶斯发表条件概率定理时起,统计判定理论就已发萌芽。1815年拉普拉斯用此定理估计第二天太阳还将升起的概率,把统计判定理论推向一个新阶段。统计判定理论实际上是在风险情况下的决策理论。这些理论和对策理论概念上的结合发展成为现代的决策论。决策论在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

决策问题根据不同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又称统计型或随机型)和不确定型三种。

确定型决策是研究环境条件为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如某工厂每种产品的销售量已知,研究生产哪几种产品获利最大,它的结果是确定的。确定型决策问题通常存在着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和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确定目标(收益较大或损失较小),以及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多个行动方案,并且不同的决策方案可计算出确定的收益值。这种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方法求得最优解。但许多决策问题不一定追求最优解,只要能达到满意解即可。

风险型决策是研究环境条件不确定,但以某种概率出现的决策。风险型决策问题通常存在着多个可以用概率事先估算出来的自然状态,及决策者的一个确定目标和多个行动方案,并且可以计算出这些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收益值。决策准则有期望收益最大准则和期望机会损失最小准则。风险情况下的决策方法通常有最大可能法、损益矩阵法和决策树法三种。

不确定型决策是研究环境条件不确定,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事件),而情况出现的概率也无法估计的决策。这时,在特定情况下的收益是已知的,可以用收益矩阵表示。

(二)系统论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的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三)控制论

控制论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与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着重于研究过程中的数学关系。自从1948 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以来,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作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

都是为了控制,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信息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通俗的说,信息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控制论包括三个基本部分:1.信息论。主要是关于各种通路(包括机器、生物机体)中信息的加工传递和贮存的统计理论。2.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主要是反馈论,包括从功能的观点对机器和物体中(神经系统、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研究。3.自动快速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即与人类思维过程相似的自动组织逻辑过程的理论。

控制论系统有四个主要特征:1.要有一个预定的稳定状态或平衡状态。例如在的速度控制系统中,速度的给定值就是预定的稳定状态。2.从外部环境到系统内部有一种信息的传递。例如在速度控制系统中,转速的变化引起的离心力的变化,就是一种从外部传递到统内部的信息。3.这种系统具有一种专门设计用来校正行动的装置。例如速度控制系统中通过调速器旋转杆张开的角度控制蒸汽机的进汽阀门升降装置。4.这种系统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自身的稳定,内部都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的机制,换言之,控制系统都是一种动态系统。

第二节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

除现代工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理论外,学校精细化管理实践还有四个主要的理论基础:现代管理学、学校管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社会学。

一、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主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明确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上传: 王子龙更新时间:2014-3-6 16:01:50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提高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小学应成立思想品德教育领导小组,健全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和少先队组织,分析研究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形势和问题,统一布置、统一指挥、协调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德育工作,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做好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小学应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制定德育标准,提高德育质量。学校应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规章制度,如《小学生一日生活常规》《课堂常规》《爱护公物规则》《班队活动制度》《三好生表彰办法》等。应使德育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评比。 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良好的精神风貌。2.教学工作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规律,学校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和时间抓好教学。教学工作管理应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的培养目标,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小学管理应严格教学常规、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的管理,应建立权责分明的规章制度,强化备课、授课、实验、作业以至于批改、辅导、考试考核、课外活动等各环节的管理。重视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组织好课外活动。重视教学评价,建立完善的包括评价模式、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处理的教学评价管理体系。 3.教务行政管理 小学的教务行政包括招生、编班、报到注册、填报有关报表、制订与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各科教学进度、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统计师生出勤和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情况、组织教学评价工作、组织教材的预订和发放、协助校长安排和落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成因及策略 组织文化是一切现代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组织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组织文化反映了一定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是组织中个体的见解、观点、情感、知识和技能的总和[1]。学校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内涵和结构特征。学校组织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形成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人的精神风貌的总和。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组织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组织文化风格。 很多学校都希望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来塑造学校的品牌,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发展创造契机。但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系统的办学理念,而有的则通过校训、校风、校歌来体现[2]。有的学校主要从教育教学管理中强调创新,实行了“目标等级管理”,即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或者说上一级对下一级负责。比如,分管某年级的副校长对年级主任负责,年级主任对各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对任课教师负责,最终责任到个人。这样使教育教学问题直线管理,分级管理,加快了处理问题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员工的责任心,逐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然而,总体上仍显得保守,如在员工激励问题上仍残留着平均主义思想,在收入分配方面、奖励方面档次没有拉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学校几十年的传统文化惯性,不讲原则的“和”、“吃大锅饭”文化形成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对创新的理解不够全面。创新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全面创新来支撑,相互关联和互动,才能促使其均衡发展,落到实处。 2.行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沾亲带故关系及拉帮结派等形成的网络错综复杂,很多时候会影响正常激励机制的执行。如在学校对某些员工进行选拔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中,人情关系仍不可避免地成为学历、能力和业绩之上的主要依据。在评先评估过程中,上级部门的干涉影响评选的公正、公平性。与某些管理人员或上级领导沾亲带故就可以不受或少受处罚、不执行或打折扣执行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以至有损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沾亲带故的关系长期存在,逐渐使得学校的组织机能弱化,出现因人设职,机构臃肿的现象。产生上述现象除中国传统的关系本位的影响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一是学校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对团队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使团队精神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从而营造起一个提倡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二是没有及时推行与团队精神相适应的全面的行为规范制度,使团队精神的培养脱离了员工的实践,没能体现在学校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中。 3.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同时它对于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强化作用。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学校精神文化起反作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一般有如下薄弱环节:一是制度不完备;二是制度完备,但不严格执行或不执行;三是制

学校管理原则与方法

第七章学校管理原则与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校管理中常运用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2)领会学校管理中常运用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的基本内涵; (3)掌握学校管理中常运用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的基本要求。 ◆学习内容: 阅读王德清《学校管理学》第五章;李明江《学校管理学》第二章;赵敏、江月孙《学校管理学》第五、十一、十二章,查阅其它参考书、期刊或网络资源。 ◆主讲与考核的主要问题: 1.简要梳理不同学校管理学对学校管理原则存在不同的表述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谈 谈你认为学校管理应遵循的重要管理原则有哪几条,为什么? 2.列举学校管理中违背适应性(方向性)、民主性、有效性原则的种种现象,并以此 来说明学校管理中遵循适应性、民主性、有效性原则的重要性。 3.国内目前公认的学校管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根据你的学习体会,谈谈如何建立我 国学校管理的方法体系。 4.案件分析: 案例1:在某校长培训班上,老师结束了“学校管理要以育人为主”的专题讲座,留下一刻钟的时间供校长们提问交流。一位校长站了起来,对老师的讲座提出了疑问:“老师为什么要强调以育人为主而不强调以教学为主?20世纪50年代,教育界把凯洛夫的教学为主的思想具体化为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这种提法深入人心。现在虽然不再提‘三中心’了,但是教育主管部门还在强调学校要以教学为主,我们做校长的也认为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主。您现在改为‘以育人为主’我觉得既无新意,也没有必要,不过是玩了一点文字游戏而已。”此话一出,语惊四座。老师笑着说:“问题提得很尖锐哟!不过很有代表性。还有谁有问题?”又一位校长站了起来:“我觉得学校教育工作强调以育人为主是有道理的,但是学校管理为什么也强调要以育人为主就有点搞不懂。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或是跑题?”老师正准备作答,一转念,问在座的其他校长:“有谁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刷”的一下,教室里同时站起了四五位校长抢着发言。 思考题:(1)你认为以教学为主等于以育人为主吗?理由是什么? 案例2:侯校长从外校调任A校后,就碰到了一件令他头痛不已的事情。该校有一帮青年教师,自恃教学能力强,经常抱成一团与领导闹对立,对新来的侯校长却敬而远之。这天,他们因教案检查的事和教研组长发生了争吵,教研组长向侯校长“告状”,希望校长主持正义。侯校长觉得和这几位“刺头”对抗不会有好结果,在和了一阵稀泥后,借故将教研组长解职,换上一位“刺头”。虽然教师议论纷纷,但是这帮“刺头”从此成了侯校长的铁杆拥护者。每当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争议,他们总是站出来拥护侯校长,众人皆闭声敛气,学校管理从此也就“风调雨顺”多了。 思考题:(2)你认为侯校长运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对吗? 1、2、3题(一班的24-26号;三班的25-27号) 4(1)(2)题(二班的27-28号;四班的24-25号)

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我非常有幸地作为青干班的一员参加了在武汉为期九天的培训班的学习,学习中专家们理论阐述、引经据典、谈心交心,无不使我产生共鸣。他们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给人启迪,促人反省,震撼人心。既气势磅礴,恢弘大度,又紧扣实际,细致入微。既让我们欣赏了名家的风采,又使我们饱食了无比精美的精神大餐;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九天下来,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教育教学新动态,真正学到了作为一名新时期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同时还对学校管理也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思考。 一、学校管理中要关心和信任教师 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要素,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 第一”的管理思想,我认为,这是21世纪学校管理中应建立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我觉得要教师用心教学, 就要得到教师的“心”;要真正地得到教师的“心”,就要真心关心教师、爱护教师,特别是尊重和信任他们。 (一)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 我觉得关心教师就要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把感动送给教师。比如我校在教师办喜事、丧事时,学校总会送去祝福与问候,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过年过节,学校会请教师家属到学校做客,感谢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让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安心的工作;在教师生活上学校食堂专门开设了教师窗口,方便教师就餐等等,这些都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当然也有不足的方面,在一些细节上如果学校想的更周到一些,我想会更贴近教师的心。比如我校教师由于工作关系很多教师就在食堂就餐,学校为了关心教师也专设了教工窗口,但很多教师仍感到不便,特别每到学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入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需要层次理论谈我国当下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tangdi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活动中,教师显然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素质、能力、人格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实施教育体质改革以促进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下努力解决的一个课题。在整个教育体质的大机体中,学校管理制度就像是一个个的细胞,整个机体的进步,必须通过这些细胞的活动表现出来。考虑到教师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校管理体质的改革,应把重心放到教师队伍的优化中来,为此我将结合个体发展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学校管理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保障年轻教师生存所需,是保持教师队伍发展新鲜血液的坚实基础。 生存是个体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而当下生存的概念不仅仅是满足个体的衣食住行,还要考虑到个体在整个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等等。而教师的薪资待遇无疑是教师获取生存资源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决定了地区收入、城乡收入差距颇大,中小城市,尤其是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不理想,这一收入较低而社会生存所需资源相对较高的矛盾,在刚从校园走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正是这一原因,促使小学阶段男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的局面更加严重。为此合理提高中小城市教师薪资水平,对年轻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的必要前提。 2.为教师消除后顾之忧,是促进教师集中精力办教育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其本质依然是作为社会成员存在的人,依然离不开社会中所共有的许多问题。比如住房问题是当下我国一直努力解决但一直起色甚微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于多数教师而言,处于收入一般水平的他们,想要有一套商业住房,以目前的形式恐怕要付出几十年的努力。这样的形式下,许多教师开始考虑在教学活动以外投入更多的经历以获取更多的收入,于是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于这一类问题,学校努力提高保障水平是关键,更多的福利住房,等是学校内部资源管理应该考虑的问题。 3.协调学校环境,增加教师归属感,集体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人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存在,离不开其他个体以及生存环境的交互作用,人们作为有感情的动物,在集体中寻求爱与被爱,以及群体归属的满足。学校的教育活动也是一项群体性很强的活动,学科之前教学的互补,学科之内的交流借鉴,这些都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每位教师作为其中的个体,只有建立更高的归属感,才会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对团题的进步起到更多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管理中,也应适时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促进教师内部的情感交流,同时注意协调内部矛盾,已达到和谐共进的目的。 4.发展管理民主,让教师参与到教育决策中来,是提高决策科学性,激发教师主动性的有效手段。 个体都希望得到来自外界的尊重,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专业人才,在这一方面有着更强的主观期待,也愿意通过表达自己的某些思考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当

激励方法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方法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单位,人才济济。如果管理者不懂得激励手段,可能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人才资源的流失,本文介绍四种激励方法,探索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标签:学校;管理;激励方法;应用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管理因素中,人是决定性因素,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管理者、教辅和后勤保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并走向昌盛繁荣。 1 应用激励方法的重要意义 激励是管理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在管理实践中采用的激发和鼓励人们行为动机的一种积极措施。简言之,激励就是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1]。 在学校管理中,重视应用激励方法是重视“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的具体呈现。行为科学管理思想把企业职工看作是“社会人”,并以此为研究基点,认为满足“社会人”对工作的欲望和需求,以及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整个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2]。那么,在学校里,教师同样也是“社会人”,是知识密集的社会人,特别是在高等学校,它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全面过硬的当代大学生,显然,要完成这个任务,单靠某个或几个教师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教师集体培养和不懈的辛勤耕耘。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 激励方法和应用原则 2.1 目标激励方法和应用原则 何谓目标?目标是让人努力工作的一种刺激因素[3]。在学校管理中,目标激励就是指学校领导者通过设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目标,从而凝聚和统一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行动,最终达到期望效果。 要想应用好目标激励,就必须遵循3条原则。首要是制定切实可行、清晰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分工具体,组织里的每个成员才能知晓自己的职责所在,进而奋力完成。潍坊卫校(现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校区)从2007年以来,连续3年实施了目标管理,将年度工作任务目标细化分解成176项小指标,分配到各科室(部门),各科室(部门)再将本科室目标分配到每名成员;校长和科室(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科室(部门)负责人再和下属成员签订责任书,这样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目标。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在制订目标过程中,要广泛收集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让目标相关人员参与到目标的制订活动中来,这样目标才更有群众基础,才更有利于目标的组织和实施。再次,要特别注意设置的目标难度要适度,还要注意目标分配是否公平,目标管理是否到位。期望理论认为,目标既要有难度,没有难度的目标就像一潭死水,人的激情会被慢慢扼杀;又要让人觉得有战胜困难、达成目标的可能,也就是说目标的难度应该是人们可以达到但又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否则,目标太难,令人可望不可及,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在推行目标激励过程中,同时必须注意目标分配的公平性,要考虑到内部岗位差异大小和同一岗位员工的投入和回报的多寡,即岗位设置有轻重之分,在定员、定岗、定任务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个人能力的大小;同一岗位的员工,任务有轻有重,贡献有大有小,这样薪酬就必须体现出多劳多得,否则目标激励的质量就会下降,员工就会消极怠工。

2017年1月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 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16.协助校长抓好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是 A.副校长 B.党支部书记 C.教导主任 D.总务主任 17.2001年10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提出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原则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标准。其中城市小学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为 A. 1:20 B. l:22 C. 1:19 D. l:23 18.采用“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9.下列哪项是由对道德的理性认识所产生的? A.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 B.理智的道德情感体验 C.经验的道德体验 D.理智的道德思考 20.少先队组织建设与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是 A.选择好辅导员 B.明确活动原则 C.组织开展活动 D.进行总结评比 21.在脑结构的发展中,多少岁的儿童脑重已接近成人水平?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学校管理的不完善制约着学校的持续发展,由于长期缺少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导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激情和动力。学生和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核心,从目前学校管理现状来看,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但是却很少对教师实施系统性的管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如果忽视了对教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长期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带来极大困扰,师生关系得不到缓和,使得教学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 1.过分注重硬件管理 校长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过分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对小学文化、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将学校管理简单地归纳为,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层面,而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2.没有重视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中最为主要的关系之一,在管理中,对师生关系的管理并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十分匮乏。同时重强制管控,忽视了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采取指令式的管理模式,而缺乏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氛围,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关系,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乃至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大负面的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 (一).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高决策水平 1、“决策是管理的心脏。”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学校领导的决策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领导的决策水平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做出好决策的方法主要有:(1)做决策之前要认真并客观地分析出现的问题,不能将问题一概而论。(2)决策要具有可行性,从实际出发,并结合长远的利益考虑。(3)决策制订要因时而定,因地制宜。决策的制订常常受到时间以及环境的影响,有时遇到一些刻不容缓的问题,决策就需要及时地作出;有的时候遇到的是有关教学方法改进上的问题,那么决策的制订就要经过实践才能制订出来。 2、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或者强化过程都需要首先在理念层面进行更新,实施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先进化的理念能够发挥巨大的指引作用。若要不断深入开

关于新形势下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新形势下 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几点思考 梁建成 【摘要】私立学校管理是指私立学校管理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规律,运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要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完成私立学校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各种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国家对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政策转变下, 私立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对私立学校如何科学管理, 成为私立学校管理者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从私立学校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私立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加强私立学校管理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私立学校管理方法思考 人是管理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任何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决定力量。因此, 一切管理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私立学校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办学水平。进入 21世纪后,各级各类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但是一方面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趋势;另一方面, 国家加大对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投入, 对私立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 如何加强和改进管理已成为每一位私立学校管理者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学校的管理,就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预定日标,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手段 (机构、法规、制度、信息 ,对各种因素 (人、财、物、事、时间、信息 , 实行最佳结合 (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以收到最大功效。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学校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教学来开展,要统一思想,然后再以制度的形式逐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强化学校的职业教育性质。首先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实现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其次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参与是培养熟练操作人员的根本保障和关键环节,也是校企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增强各自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决企业参与问题,学校应统筹协调,结合“送教下乡”教学点,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成立校企合作联谊组织。由就业带动招生,从而建立起企业决定用人规格和质量,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义务分担,利益均享,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学校与企业、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问题。还有就是加强专业产业化建设。办学经费短缺是我校面临的客观事实。实行产教结合、推进专业产业化,也许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它既能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训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又能更好地增强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专业发展。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实施产教结合。结合专业设置创办家用电器维修培训中心、观赏植物生产实验

场、果蔬产品加工厂等。通过学校扶持这些企业性实体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教学走上融教学、实习、生产、经营、服务、就业为一体的产教结合之路。 三、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专家型”师资队伍,是学校实施正常教学的根本保障。建议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着力优化师资结构。(一)立足岗位的校本培训。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教师搭建一个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平台,在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同时,同时促进学校的发展。(二)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学校应定期选送教学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教师到外地或相应高校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并鼓励专业教师考取各级各类的职业资格证书。(三)企业生产培训。学校应创造条件,将专业教师有计划地送到企业,集中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四)发挥企业的长短期专家优势,为学校培训教师,带动整体师资力量的提高。应制定计划和目标,定期邀请长短期专家来校任教。(五)聘请兼职教师。学校可以从企业和科技部门聘请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理论和校内实训课任务。

学校管理基本知识

学校管理基本知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学校管理是以学校作为管理对象的活动,其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活动内容以及方式都要受它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学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必须根据学校所处社会的需要以及本身功能上的特点去管理学校。因此学校管理会有时代、民族和国家的区别,同时也会和其他领域的管理有区别。 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学校的教职员工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成是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在校长的领导下,共同参与管理学校。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组织机构是根据组织原理和工作需要建立起来的,中小学校的管理机构一般设有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等,教育、教学组织设教研室、年级组、教育科学研究室等。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保持内部和谐、稳定和步调一致所必需的行为规范、规定。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学校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的必要保证。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指学校的人、财、物、事(工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体或被管理者。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务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可以这样认为,学校目标的实现、学校气氛的营建、职权职责的明晰以及学校效能的发挥等几乎都取决于组织的沟通,因此,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应当是这样的:当发送者产生传递信息的需要时,他必须首先确定信息的内容,即确定自己的思想;然后对思想进行编码,即根据所选择的传递媒介要求,把思想转换成言语、文字或其他信号;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传递通道,由信息载体(声频、视频、光电信号、公文信函、人员等等)将其发送到接收者;接收者感知到信息的到达,并对之进行解码和领会;最后,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又反传给发送者,亦即发送者得到了对他所传递的信息的反应,这就是反馈。只有当接收者得到并理解了信息的内容时,沟通才算实现。只要在沟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一项全局性的 工作。学校管理是否成功,是以教育的有效性来衡量的。学校管理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进行组 织安排的活动,它以管理的有效性作为自己追求的直接目标。学校管理则既要遵循学校教育规律,也要遵循管理本身的规律。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一、民主化原则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决策。决策,并非一人之能事,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的经验与智慧很难对环境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这就要求了管理必须要讲究民主化原则,学校管理亦是如此。 充分调动组织内人员的积极性是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 重要手段。学校中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教职工,其中又以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最为重要。因此,学校实行民主化管理既是使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其优点在于可以保障教职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激情,使教职工成为学校的主人。 一般来说,学习的民主管理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教师为主 把教师真正当作学校主人,真心实意依靠教师办学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到实处。具体而言,第一,要根据实际树立学校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学校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总体相向,这是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也需要学校文化的培养。第二、管理要提高透明度,凡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教师有知情权,凡是与学校利益相关的事,教师也有知情权。第三,教师应该是学校管理的实际参与者,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发表意见,参加学校的重要会议,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同时,学校领导也要随时听取群众意见,不搞一言之堂。第四,要采取各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学校活动。要给予教职工发表意见与建议的机会,让有某种特长爱好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五,要善于放权,让教职工有具体工作的执行权、监督权,使学校全体领导和教师形成责任共同体。 2、重视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 随着学校对外开放程度加大,社会对于学校的要求逐渐提高,学校已经不能在“闭门造车”,而应该及时的面相社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学校应定期向家长们作工作报告,报告有关事项决策,由他们提出批评建议,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与支持。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其知识经验的深度广度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学校,学校放下架子,悉心听取家

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建议或意见汇总[1]

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建议或意见汇总: 一、关于生活健康: 从生活上多照顾;吃饭要分碗,勿汤泡饭,也不要汤不够;改善午餐、水果;水果品种丰富、新鲜;伙食中可以减少油炸食物的数量;校内进行杀虫消毒;老师不要拖堂;课间要保证孩子休息;中午不能剥夺孩子的休息时间;课间、中午让学生放松;用眼卫生;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增加学生运动量;穿校服;天热了,饮水保证供应,不能断水; 二、关于课业负担: 作业较多;控制作业量;作业最好能稍微减少一些;减轻作业负担,降低考试难度;减少每天作业量;适当减少课外作业,提高布置作业的质量;孩子学习压力较大,双休日也做作业;考试难度偏大,提高部分占比例过高;引发孩子兴趣,不是增加作业、考试的难度;多点玩的时间,少点作业,降低作业难度,做法现实点; 三、关于家校沟通: 及时跟家长联系沟通;多使用家校通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在家校通上发一些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家校互动,多与家长沟通;建议每月在家校通上汇报一下小孩的总体情况;经常组织公开课,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在学校的情况;希望在家校通上公布教学进度;多些家长开放日,家校互动的活动;在今天电脑普及的前提下,还是希望班主任老师用一个笔记小本子,家校通联系和沟通;适当减少家长签名的地方,如作业本上;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缺少与家长沟通,应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情况,班级内要经常开家长会; 四、关于因材施教、个性培养、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更多的理解每个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多关注不活泼的孩子;多关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注意个性培养;改善与学生交流方式,注重孩子的特点;对孩子习惯培养给予意见;

学校管理策略及有效方法

学校管理策略及有效方法(7篇) 第一篇:学校管理的创新策略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校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如学校管理思想缺少创新、学校校章对学校管理创新的约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新课改背景下要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转变思想、勇于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学校管理;创新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也更为突出教师、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促进人的能力培养和健康发展为根本,学校管理的创新也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以人文本”理念的发扬,通过思想创新、实践创新、民主化、开放化等策略,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校在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中能够稳定提升,不断进步。 1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学校管理的思想创新问题 新课改下,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文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思想创新的不足仍然是影响学校管理水平的最大因素。例如,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者仍然崇尚“分数为本”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忽略人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对学校的管理仍然保守、死板。又如,一些管理者崇尚“无为”的管理之道,认为学校管理就应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在管理上较为松懈,抱着谁也“不得罪”的心态,致使学校管理综合水平下滑,学校管理效果较差。再如,一些管理者保持“以权为本”的思想,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听话”、“照做”,不能够深入一线体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管理中只管听“领导”的,领导怎么说,管理就怎样进行,丝毫不能发挥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中的纽带作用,不能很好的协调学校的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 1.2教学管理制度问题

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几点建议

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 作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来说,可谓真是千头万绪、多如牛毛、难以理顺,只要说是上级布置的工作,还真的没有哪一项说是不重视、不重要的。但不管怎么说:大多都还是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的,毕竟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狠抓教学管理这根弦始终都不能放松。讲一点,我们都不要过于关注结果的形成,尽力即可,重视过程的艰辛永远是那些成功者或交流经验者之谈。 教学管理说简单就简单,说麻烦也真是麻烦,说了多少年,在指导检查中以前出现的毛病,无论怎么样说和做总是根除不了,老毛病没去掉不说、新毛病却增添了不少,还真是让各位校长大伤脑筋。今天,就我之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或多或少宽解一下大家心中的郁结吧。 先和各位校长交流一下,如何走进教师心灵、探究其思想困惑之根源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在的老师,传道,不够深刻;授业,还勉强说得过去,有的还不够彻底;解惑,大多更谈不上,教师连自己的困惑大都解不了,何以谈为学生解惑,岂不笑话。

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也明显提升了。由于发展所致,产生了很多的不平衡,很多旧有的规则都失衡了,于是人心更是失衡了,人们的幸福指数随之而大大的降低了。许多成功人士在取得辉煌成就之后,偏没有什么幸福感,倒很是怀念艰苦创业时的日子。创业过程虽说艰辛却大家能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成功后却少了那份相濡以沫,朋友间再无那份真诚之言。再说以前的皇帝,生来什么都不缺,幸福的有几个,沙漠中苦行的人们,能饮一滴水也倍感幸福。 现在,我们的教师聚在一起,谈教学、议管理的不多,“东家长、西家短,某某买了房、买了车,社会阴暗现象居多。”确实能解决问题的有多少,倒是平添了不少对社会、对现实的不满,这样的心情能搞好工作吗?能教好学生吗?教育、教学是很需要一份宁静的心情的。我们的教师有一部分确是迷失了自己,这很怕人的,像走火入魔一样,倘若没有人拉一把的话,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就这样在迷茫中就混过去了,苦了自己、更是耽误了学生。 做人,当真正认识自己,正视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是什么,那些好高骛远的东西仅能想想而已,想多就不好了,老是纠缠更不好。做不了官,又挣不来钱,教好书、育好人,挣工资心安理得,和别人攀比什么,徒添烦恼罢了,天上又不曾真的会有掉馅饼的一天。老在

学校管理心得体会

学校管理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在学校管理方面受益匪浅,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学校经营的运作机智。所谓学校经营,是指学校经营者采用管理学的知识与技术,结合学校成员的人力,通过行政程序运用各种资源与策略,达成学校经营目标,增进学校组织效能,促成学校组织的变革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变迁及学校的需求。学校经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与指导。一所学校的崛起,首先要得益于学校校长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 经营学校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学校的经营还是管理都要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对于有效的管理,没有一定固定的管理模式,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实际,对于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特色品牌,都会有很多种管理的选择,我们要从中间选择一种最有效、最易实现的理念来经营学习;其次是校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举措,不断警醒、完善自己,同时要主动接受和吸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经营学校其次是要树立市场意识,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迎接市场的挑选与挑战,学校品牌定位要突出品牌的个性,要贴近教育消费者的感受,以真正的优势为基础,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的特色,突现竞争优势。要不断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提供

何种属性的产品,但都必须适应社会对教育产品需求的不同特点,向社会提供质量优异、价格合理的教育产品来占领教育市场。 经营学校虽然学校的资产经营是学校产品经营的物质保障。发展教育,离不开必须的资金投入,但这仅仅是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有利于教师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学校经营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从而达到实践和理论的有机整合。总之,校长能否找到和使用好人才,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学校管理者的发展远景;也决定了一所学校的身价。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所学内容用于学校的管理,并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不足。

学校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学校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学校管理方法: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均起源于经济诱因,职工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管理上主张用经济性的奖酬来获取职工的工作和服从,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工作效益上,对人们的情感和士气方面不予重视,并通过加大奖励的力度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这样的管理策略可能导致两个不良后果:一是人们不会做超出本职工作范围的事情;二是多给钱多干,少给钱少干,不给钱不干,一切向钱看。 学校管理方法: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社交的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职工们对管理方法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当根据主管者对下级的需要满足的程度而定。 根据社会人假设,采取的管理策略有:管理者更多注意工作人员的需要,应关心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归属感和地位感,管理者在奖励时不仅考虑个人奖酬,更应考虑集体奖酬。 学校管理方法:自我实现人假设是指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力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根据自我实现人而制定的管理策略有:管理满足职工的社交需要,

使他们产生自豪和尊严感;管理要为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奖励以内在的奖励为主,即让职工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得到满足和自尊,从而调动积极性。 管理策略:管理者要有权变论的观点,即以现实的情景为基础作出可变的和灵活的行为反应,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管理者的管理策略不能过于简单化和一般化。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职工的需要,才能正确运用激励理论。 (3)认真分析职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由层次的,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有代表性。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五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人在一定时间内会有多种需要,人的行为时由有时需要所支配的。 要分析并适当满足教职工的优势需要,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学校管理方法:利用目标的作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激发教育人员积极性的同时,必须利用目标的作用,使教育人员认识到目标的意义,帮助他们认识目标的可能性,将个人目标和教育机构的目标结合起来。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知识分享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学校管理是否成功,是以教育的有效性来衡量的。学校管理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它以管理的有效性作为自己追求的直接目标。学校管理则既要遵循学校教育规律,也要遵循管理本身的规律。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一、民主化原则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决策。决策,并非一人之能事,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的经验与智慧很难对环境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这就要求了管理必须要讲究民主化原则,学校管理亦是如此。 充分调动组织内人员的积极性是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学校中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教职工,其中又以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最为重要。因此,学校实行民主化管理既是使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其优点在于可以保障教职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激情,使教职工成为学校的主人。

一般来说,学习的民主管理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教师为主 把教师真正当作学校主人,真心实意依靠教师办学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到实处。具体而言,第一,要根据实际树立学校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学校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总体相向,这是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也需要学校文化的培养。第二、管理要提高透明度,凡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教师有知情权,凡是与学校利益相关的事,教师也有知情权。第三,教师应该是学校管理的实际参与者,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发表意见,参加学校的重要会议,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同时,学校领导也要随时听取群众意见,不搞一言之堂。第四,要采取各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学校活动。要给予教职工发表意见与建议的机会,让有某种特长爱好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五,要善于放权,让教职工有具体工作的执行权、监督权,使学校全体领导和教师形成责任共同体。 2、重视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 随着学校对外开放程度加大,社会对于学校的要求逐渐提高,学校已经不能在“闭门造车”,而应该及时的面相社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学校应定期向家长们作工作报告,报告有关事项决策,由他们提出批评建议,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与支持。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其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