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问题练习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问题练习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问题练习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九年级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练习

1、在一个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D=10cm,BC=30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以每秒3cm的速度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1).t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为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ABQP能为等腰梯形吗?如果能,求出t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90°,AB‖CD,且AB=4cm,BC=8cm,DC=10cm。若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线段AB、BC向C点运动;动点Q从C点以每秒1cm的速度沿CB向B点运动。当Q点到达B点时,动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同时出发,并运动了t秒。

(1)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_cm的平方.

(2)当t=________秒时,四边形PBCQ为平行四边形。

(3)当t=________秒时,PQ=BC.

3、已知,矩形中,,,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于点、,垂足为.

(1)如图10-1,连接、.求证四边形为菱形,并求的长; (2)如图10-2,动点、分别从、两点同时出发,沿和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自→→→停止,点自→→→停止.在运动过程中,

①已知点的速度为每秒5,点的速度为每秒4,运动时间为秒,当、、、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的值. ②若点、的运动路程分别为、(单位:,),已知、、、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与满足的数量关系式.

ABCD 4AB cm =8BC cm =AC EF AD BC E

F O AF CE AFCE AF P Q A C AFB ?CDE ?P A F B A Q C D E C P cm Q cm t A C P Q t P Q a b cm 0ab ≠A C P Q

a b A

B

C

D

E

F

图10-1

O

图10-

2

Q

备用图

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60,AD=75,BC=135.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段BA-AD-DC以每秒5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B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向上作射线QK⊥BC,交折线段CD-DA-AB于点E.点P、Q同时开始运动,当点P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

(1)当点P到达终点C时,求t的值,并指出此时BQ的长;

(2)当点P运动到AD上时,t为何值能使PQ∥DC;

(3)设射线QK扫过梯形ABCD的面积为S,分别求出点E运动到CD、DA上时,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的取值范围)

(4)△PQE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写出t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5、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中,OC∥AB,∠AOC=90°,AB=4,AO=8,OC=10,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AOCD向终点C运动,运动时间是t秒.

(1)D点的坐标为;

(2)当t为何值时,△APD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另有一动点Q,从C点出发,沿折线CBA向终点A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与P点同时运动,当一点到达终点时,两点均停止运动,问:P、C、Q、A四点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能否为28?如果可能,求出对应的t;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6、如图(1),以梯形OABC的顶点O为原点,底边OA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梯形其它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14,0),B (11,4),C(3,4),点E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O点出发沿射线OA向A点运动,同时点F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从O点出发沿折线OCB向B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1)当t=4秒时,判断四边形COEB是什么样的四边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COEF是直角梯形?

(3)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COEF能否成为一个菱形?若能,请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并改变E、F两点中任一个点的运动速度,使E、F运动到某时刻时,四边形COEF是菱形,并写出改变后的速度及t的值

7、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两动点P 、Q 分别同时从D 、A 出发,以1cm/秒的速度各自沿着DA 、AB 边向A 、B 运动。试解答下列各题:

(1)当P 出发后多少秒时,三角形PDO 为等腰三角形; (2)当P 、Q 出发后多少秒,四边形APOQ 为正方形;

(3)当P 、Q 出发后多少秒时,

.

ABCD PQD S S 正方形325

=

?

9、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

⑴求证:△AMB≌△ENB;

⑵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

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⑶当AM+BM+CM的最小值为1

3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1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4cm,∠A=60°,BD⊥AD。一动点P从A 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的路线做匀速运动,过点P做直线PM,使PM⊥AD。当点P运动2秒时,另一动点Q也从A出发沿A-B-C的路线运动,且在AB上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在BC上以每秒2cm 的速度匀速运动。过Q做直线QN,使QN∥PM。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10),直线PM与QN截平行四边形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

①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②求S的最大值。

2

cm

11、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DC=5,点P 在BC上移动,则当PA+PD取最小值时,△APD中边AP上的高为()

1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

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

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

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秒时,以点

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其中AB=12 cm,CD=6cm ,梯形的高为4,点P从开始沿AB边向点B以每秒3cm的速度移动,点Q 从开始沿CD边向点D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证: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是平行四边形;

(2)PQ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若能,求出当t为何值时PQ平分BD;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14、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已知AD=AB=3,

3

3

BC=,动点P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点C作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A向点A作匀速运动.过Q点垂直于AD的射线交AC于点M,交BC于点N.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运动到A点,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NC,MC的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

(3)当t为何值时,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平分?并判断此时

△ABC的周长是否也被射线QN平分.

15、已知直角梯形OABC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C,AB=10,OC=22,BC=15,动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C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O向O点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运动到终点时,两个动点都停止运动.

(1)求B点坐标;

(2)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AMN的面积是梯形OABC面积的一半;

②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AMN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面积;

③若另有一动点P,在点M、N运动的同时,也从点A出发沿AO运动.在②的条件下,PM+PN的长度也刚好最小,求动点P的速度.

16、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BC=16,DC=12,AD=21。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两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PQ平行四边形?

(3)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Q⊥BD?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7、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B=60°

(1)求点E到BC的距离。

(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接PN,设EP=x.

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说明理由.

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8、在直角梯形ABCD 中,∠C=90°,高CD=6cm ,

底BC=10cm (如图1).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 .同时,动点P 也从B 点出发,沿BA →AD 运动到点D 停止,且PQ 始终垂直BC .设P ,Q 同时从点B 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 (s ),点P 运动的路程为y (cm ).分别以t ,y 为横、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已知如图中线段为y 与t 的函数的部分图象.经测量点M 与N 的坐标分别为(4,5)和(2, ). (1)求M ,N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求梯形ABCD 中边AB 与AD 的长;

(3)写出点P 在AD 边上运动时,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在图2中补全整运动中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

2

5

19、如图,在梯形ABCO中,OC∥AB,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三点的坐标分别是A(8,0),B(8,10),C(0,4).点D(4,7)为线段BC的中点,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B的路线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设△OPD的面积为s,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0、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B=90°,BC=8cm,CD=24cm,AB=26Cm,点P从C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D运动,点Q从A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B运动,其中一动点达到端点时,另一动点随之停止运动.从运动开始.

(1)经过多少时间,四边形AQPD是平行四边形?

(2)经过多少时间,四边形AQPD成为等腰梯形?

(3)在运动过程中,P、Q、B、C四点有可能构成正方形吗?为什么?

21、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 中,动点M 从点A 出发,沿A →B →C 向终点C 运动,连接DM 交AC 于点N .

(1)如图25-1,当点M 在AB 边上时,连接BN . ①求证:;

②若∠ABC = 60°,AM = 4,∠ABN =,求点M 到AD 的距离及tan 的值;

(2)如图25-2,若∠ABC = 90°,记点M 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 (6≤x ≤12).试问:x 为何值时,△ADN 为等腰三角形.

ABN ADN △≌△α

α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引导—探索法.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 和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 和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 △AB 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⑵ 2 2 2111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 3C 3)呢?

三、例题: 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例2、在△ABC中,∠C=90°,BC=12cm,AB=20cm,求tanA和tanB 的值. 四、随堂练习: 1、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 升高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 tanθ=______. 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五、课后练习: 1、在Rt△ABC中,∠C=90°,AB=3,BC=1,则tanA= _______. 2、在△ABC中,AB=10,AC=8,BC=6,则tanA=_______. 3、在△ABC中,AB=AC=3,BC=4,则tanC=______. 4、在Rt△ABC中,∠C是直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24,c= 25,求tanA、tanB的值.

(完整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8 0分钟) 命题人:梁苑 学校:信义假日名城小学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5分) 1.既是24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有( )。 2.在自然数1—10中,( )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是奇数但 不是质数。 3.250平方米=( )公顷 45分 =( )时 4.4÷5=()8 =()40 =()20=( )填小数。 5.五(1)班有45人,其中男生25人,男生占全班的( ),女生占 全班的( )。 6.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 7.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 ),它们的和是( )。 8.口袋里有大小相同的8个红球和4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 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摸 出( )球的可能性最大。

9.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在上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 □ 10.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82cm ,底边是9.5cm ,高是( ) 11.鸡兔同笼,有11个头,36条腿,鸡有( )只,兔有( )只。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 ( ) 2.b a 是一个假分数,那么a 不一定大于b 。 ( ) 3.淘气和笑笑分别向希望书库捐了各自图书的15 ,则他们捐的一样多。 ( ) 4.……,第五个点阵中点的个数是1+4×5=21。 ( ) 5.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不变。 ( ) 三、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8,另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4,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数分别是( )。 A 、2,36 B 、 6,72 C 、3,48 2.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如果高扩大4倍,那么它的面积( )。 A 、扩大4倍 B 、扩大2倍 C 、无法确定。 3.小军从家出发去书店买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钱。于是他 回家取钱,然后再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后回家。下面( )幅图比较准确地 反映了小军的行为。 55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先分级) (1)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 (2)读万级或亿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3)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先分级) (1)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先写亿级再写万级。 (2)写万级或亿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写法写。 (3)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1、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1)位数不同,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近似数 1、区别精确数与近似数。 2、“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四舍”:小于5的省略。“五入”:大于、等于5的进一,就是满五进一。 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就要看那一位的下一位,下一位“四舍”或“五入”后,同它右面各位数字一起都改写成“0”。 二单元《线与角》 线的认识 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 3、过两个点能可以画一条直线; 4、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 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5、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 平移与平行 1、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平行线的特点:(1)两条直线。(2)两条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4、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相交与垂直 1、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3、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如:OA⊥OB。 4、点到直线的无数条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最短。 旋转与角 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 3、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角的度量 1、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试题集锦全套修订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 学上册试题集锦全套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试题集锦(全套)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一、基础知识(42点) (一)填空(27点) 1.根据35÷7=5,我们说()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2.9是27的(),又是3的()。 3.一个数既是42的因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 4.用10以内三个不同的质数,组成一个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5.自然数a,它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6.要使四位数105□,能同时是2和3倍数,□里应填数字()。 7.在435后面写出三个连续的偶数是(),(),()。 8.24所有的因数有(),在这些因数中:奇数有(),合数有(),质数有(),偶数有()。 9.在自然数1~20中,哪些数符合下列条件: (1)既是奇数又是合数()。(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10.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和()。 11.一个两位质数,如果调换个位和十位的数字,还是一个质数,这个数是()。12.电灯开始是灭的,按1次开关灯亮,按2次开关灯灭……。按26次开关灯是()。(二)判断题(5点)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5.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90。() (三)选择题(10点) 1.如果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A.a+2 B.2a C.a-1 D.2a-1 2.用0,3,5,7四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奇数是()

2020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全)

2020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1课时 §1.1.1 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 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 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 教学过程设计 ?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无论是边;还是角;它都有其它三角形所没有的性质。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 梯子的倾斜程度 在很多建筑物里;为了达到美观等目的;往往都有部分设计成倾斜的。这就涉及到倾斜角的问题。用倾斜角刻画倾斜程度是非常自然的。但在很多实现问题中;人们无法测得倾斜角;这时通常采用一个比值来刻画倾斜程度;这个比值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倾斜角的正切。 1) (重点讲解)如果梯子的长度不变;那么墙高与地面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2) 如果墙的高度不变;那么底边与梯子的长度的比值越小;则梯子越陡; 3) 如果底边的长度相同;那么墙的高与梯子的高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2、 想一想(比值不变) ☆ 想一想 书本P 2 想一想 通过对前面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 正切函数 (1) 明确各边的名称 (2) 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tan (3) 明确要求:1)必须是直角三角形;2)是∠A 的对边与 ∠A 的邻边的比值。 ☆ 巩固练习 a 、 如图;在△ACB 中;∠C = 90°; 1) tanA = ;tanB = ; 2) 若AC = 4;BC = 3;则tanA = ;tanB = ; 3) 若AC = 8;AB = 10;则tanA = ;tanB = ; b 、 如图;在△ACB 中;tanA = 。(不是直角三角形) (4) 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4、 讲解例题 A B C A B C ∠A 的对边 ∠A 的邻边 斜边 A B C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 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 (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线与角》综合复习

《线与角》线的认识 知识点: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补充知识点:1、画直线。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2、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3、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平移与平行 知识点:1、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能够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寻找出图中的平行线。补充知识点: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相交与垂直 知识点:1、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垂直于直线OB,直线OB垂直于直线OA)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2、画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补充知识点:1、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如:OA⊥OB。2、明确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旋转与角 知识点: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动手画平角、周角。 角的度量 知识点:1、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制关系。 3、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4.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每级末尾的零不读,在每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5.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6.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7.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8.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第二单元《线与角》 一、线 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射线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线段有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2.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过线外一点作平行线,只能画一条。 5.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就是他们的距离。 6.相交: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两条直线叫相交直线。 7.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两条直线互称为对方的垂线。 8.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201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 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口算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口算试题 1-0. 95= 0. 3+0. 27= 0. 47+0. 13= 4. 5+4= 4-0. 6= 0. 95+0. 05= 2. 5+3. 2= 0. 74+0. 16= 23100= 9. 8-4. 8= 48040= 0. 53100= 5. 1+2. 3= 12580= 0. 07810= 0. 52+0. 4= 7012= 0. 25100= 3. 4-2. 8= 0. 6-0. 37= 0. 05210= 10+0. 08= 1-0. 75= 0. 51000= 0. 82+0. 3= 13. 5+6. 5= 3. 05100= 1. 2-0. 8= 21. 6-12. 6= 63100= 0. 83-0. 5= 0. 76+0. 14= 801000= 2. 7+0. 4= 0. 72-0. 43= 30100= 0. 92-0. 2= 3. 5+4. 8= 3. 5+2. 4= 5+0. 07= 1-0. 61= 0. 47+0. 23= 0. 25+0. 75= 3. 7+0. 33= 0. 51+0. 33= 1-0. 6= 8-4. 6= 5. 8-3. 6= 0. 52+0. 4= 6. 45+5. 5= 4. 5-1. 3= 3. 4-2. 8= 9. 53-1. 53= 8. 8-6. 7= 10+0. 08= 9. 5-7. 3= 7. 2+0. 8= 7. 82+0. 3= 8. 8-6. 7= 9. 5-7. 3= 1-0. 95= 3. 4-2. 8= 0. 96-0. 35= 9. 53-1. 53= 0. 25+0. 75= 1. 2-0. 8= 0. 83-0. 5= 2. 7+0= 12. 58= 2. 34= 3. 250= 0. 450= 300. 1= 2. 63= 4. 12= 0. 350. 2= 7. 50. 1= 2. 52= 0. 510= 0. 68= 2. 810= 0. 70. 8= 5. 6+0. 4= 4. 7+2. 3= 4. 52= 7. 20. 8= 63. 4= 0. 62-0. 32= 0. 75100= 0. 020. 1 / 6

最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最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数一数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先分级) (1)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 (2)读万级或亿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 (3)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先分级) (1)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先写亿级再写万级. (2)写万级或亿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写法写. (3)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1、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1)位数不同,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近似数 1、区别精确数与近似数. 2、“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四舍”:小于5的省略. “五入”:大于、等于5的进一,就是满五进一. 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就要看那一位的下一位,下一位“四舍”或“五入”后,同它右面各位数字一起都改写成“0”. 二单元《线与角》 线的认识

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 3、过两个点能可以画一条直线; 4、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 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5、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 平移与平行 1、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平行线的特点:(1)两条直线.(2)两条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4、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相交与垂直 1、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3、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如:OA⊥OB. 4、点到直线的无数条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最短. 旋转与角 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 3、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角的度量 1、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笔试分97分卷面分3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8分) 1.2.05÷0.82=( )÷82,22.78÷3.4=( )÷34。 2.5÷11的商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3.在适当位置里填上“>”“<”或“=”。 1.9÷0.5 1.9 7.2÷6 7.2÷0.6 3.24÷0.2 3.24×0.2 1.44÷1.8 1.44 0.36÷0.36 0.36 5÷6 0.8333… 4.把4.83,4.8,4.,4.,4.8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 )。 5.在2,4,6,8,10,20,24,35,40中,( )是40的 因数,( )是8的倍数。 6.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 )和( )。 7.如果a的最大因数是17,b的最小倍数是1,那么a+b的因数有( ) 个;a-b的因数有( )个;a×b的因数有( )个。 8.一个两位数是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8,这个两位数是( ) 或( )。 9.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的长是8 cm,它的面积是( )cm2。

10.一个数比20大,比30小,(1)如果这个数是5的倍数,那么它是( )。 (2)如果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那么它是( )。 (3)如果这个数是质数,那么它可能是( )。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分) 1.4.2353535可以写成4.2。( )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 3.因为9÷6=1.5,所以9是6的倍数,6是9的因数。( ) 4.30.6÷0.28=109……8。( ) 5.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6. 因为平行四边形可以平均分成两份(如图),所以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每题1分,共5分) 1.自然数中,17的倍数( )。 A.都是奇数B.都是质数C.都是合数D.以上都不对 2.有一个比20小的偶数,它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4,这个数是( )。A.8 B.18 C.12 D.16 3.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的是(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cos40°=sin50°B.tan15°?tan75°=1C.sin225°+cos225°=1 D.sin60°=2sin30° 2.一个公共房门前的台阶高出地面1.2米,台阶拆除后,换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 A.斜坡AB的坡度是10°B.斜坡AB的坡度是tan10° B.C.AC=1.2tan10°米D.AB=米 3.已知,在Rt△ABC中,∠C=90°,AB=,AC=1,那么∠A的正切tanA等于()A.B.2 C. D. 4.函数y=k(x﹣k)与y=kx2,y=(k≠0),在同一坐标系上的图象正确的是() A.B.C.D. 5.若抛物线y=x2﹣2x+3不动,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先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沿铅直方向向上平移三个单位,则原抛物线图象的解析式应变为() A.y=(x﹣2)2+3 B.y=(x﹣2)2+5 C.y=x2﹣1 D.y=x2+4 6.若二次函数y=ax2﹣2ax+c的图象经过点(﹣1,0),则方程ax2﹣2ax+c=0的解为() A.x 1=﹣3,x 2 =﹣1 B.x 1 =1,x 2 =3 C.x 1 =﹣1,x 2 =3 D.x 1 =﹣3,x 2 =1 7.如图所示,⊙O的半径为13,弦AB的长度是24,ON⊥AB,垂足为N,则ON=()

A .5 B .7 C .9 D .11 8.如图,线段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CAB=40°,则∠ABD 与∠AOD 分别等于( ) A .40°,80° B .50°,100° C .50°,80° D .40°,100° 9.已知⊙O 的半径OD 垂直于弦AB ,交AB 于点C ,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点E ,若AB=8,CD=2,则△BCE 的面积为( ) A .12 B .15 C .16 D .18 10.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b <0;②c >0;③a+c <b ;④b 2﹣4ac >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在△ABC 中,∠C=90°,AB=13,BC=5,则sinA 的值是 . 12.在将Rt △ABC 中,∠A=90°,∠C :∠B=1:2,则sinB= . 13.已知cos α=,则 的值等于 . 14.已知抛物线y=ax 2﹣3x+c (a ≠0)经过点(﹣2,4),则4a+c ﹣1= . 15.若二次函数y=2x 2﹣4x ﹣1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x 1,0)、B (x 2,0)两点,则+ 的值为 . 16.已知M 、N 两点关于y 轴对称,且点M 在双曲线 上,点N 在直线y=﹣x+3上, 设点M 坐标为(a ,b ),则y=﹣abx 2+(a+b )x 的顶点坐标为 . 17.若⊙O 的直径为2,OP=2,则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点P 在⊙O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更大的数1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从个位起,每()个数位是一级。()()()()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2、10个十是一(),10个万是()1个亿是()个万。 3、一亿有()个百万,四万九千有()个千。 4、亿位的右面是()位。 5、和1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二、写出7所在的数位和它表示的意义。 1、72000220中的“7”在()位上,表示()。 2、61780000中的“7”在()位上,表示()。 3、1010700中的“7”在()位上,表示()。 三、计算。 9000+800+50+7 80000+4000+20+8 四、想一想,该添几个“0”。 一个数最高位是4,最低位是8. 1、它是一个七位数,中间该添几个0 ? 2、最高位是千万位,中间该添几个0 ? 认识更大的数2 一、填空。 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位,这个数的计数单位是(),这个数位的3表示();第九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在这个数位上的3表示()。 2、5个亿、7个3组成的数是()位数,这个数是()。 3、写出一个万位上是8的最大六位数()。 4、三十万零七百这个数含有()级和()级,最高位是()位。个级()位上写7,表示() 二、在○中填“>”“<”或“=”。 38462 ○372300 61230 ○58940 856000 ○860000 99754 ○101010 42万○420000 1万○9820 6538420 ○6583420 100000 ○99999 三、先读下面的数,然后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2005年我国水果的总产量已经达到598400000吨。 2、今年北方图书城一共卖出儿童读物约46830000册。 3、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约9600000平方千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数的世界 知识点: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2、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3、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 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 1、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4、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 奇数或偶数。 补充知识点: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 1、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2、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补充知识点: 1、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2、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找因数 知识点: 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运用乘法算式,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找质数 知识点: 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15分) 1.2.5÷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2.12的所有因数中,()是奇数,()是偶数。 3.分母是8的真分数有()个。 4.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87,这三个奇数是(),(),()。 5.56和63的最大公因数是()。 6.把3m长的铁丝,平均截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6cm,高是2dm,它的面积是()dm2,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dm2。 8.三角形面积是20m2,如果底是5m,高是()m。 9.4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再添上()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最小的质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6分) 1.分数的分子、分母乘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用0,1,2组成能同时除以2,3,5没有余数的最大的数是120。() 3.面积相同的两个梯形,形状完全相同。() 4.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5.两个数相除,除不尽的一定是循环小数。() 6.46.3×100和46.3÷0.01的得数相等。()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与0.14÷0.03的商相等的算式是()。 A.1.4÷3 B.14÷3 C.14÷30 2.下面()组的公因数只有1。

A.21和14 B.54和42 C.26和27 3.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化成最简分数是()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2+4+6+8+10+…+100+1的和是()。 A.偶数 B.奇数 C.无法确定 5.把10g盐溶解到100g水中,盐占盐水的()。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形状相似 B.面积相等 C.完全一样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4分) 1.从5,4,3,0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8分) (1)是3的倍数。()(2)同时是2,3的倍数。() (3)同时是3,5的倍数。()(4)同时是2,3,5的倍数。() 2.分数变形。(6分) (1)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都化成分子为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都化成分母为2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五、计算面积。(11分) 1.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6分)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练习题

2.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1) 一、选择题: 1.已知抛物线过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BC=32,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 A.y=-x2+2x+3 B.y=x2-2x-3 C.y=x2+2x―3或y=-x2+2x+3 D.y=-x2+2x+3或y=x2-2x-3 2.如果点(-2,-3)和(5,-3)都是抛物线y=ax2+bx+c上的点,那么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 ) A.x=3 B.x=-3 C.x=3 2 D.x=- 3 2 3.二次函数y=ax2+bx+c,b2=ac,且x=0时y=-4则() A.y 最大=-4 B.y 最小 =-4 C.y 最大 =-3 D.y 最小 =3 4.(2014?舟山,第10题3分)当﹣2≤x≤1时,二次函数y=﹣(x﹣m)2+m2+1有最大值4,则实数m的值为() A ﹣2 B 或 C 2或 D 2或﹣或 5.平时我们在跳绳时,绳摇到最高点处的形状可近似地看做抛物线,如图2 - 78所示.正在摇绳的甲、乙两名同学拿绳的手间距为4 m,距地高均为1 m,学生丙、丁分别站在距甲拿绳的手水平距离1 m,2.5 m处.绳子在摇到最高处时刚好通过他们的头顶.已知学生丙的身高是1.5 m,则学生丁的身高为 ( ) A.1.5 m B.1.625 m C.1.66 m D.1.67 m 二、填空题: 6.将抛物线y=x2向左平移4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则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 7.(锦州市)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且顶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请你

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_. 8.(长春市)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1,2),则b-c的值为______.9.如图2 - 79所示,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顶点p的横坐标是4,图象与x轴交于点A(m,0)和点B,且点A在点B的左侧,那么线段AB的长是.(用含字母m的代数式表示) 5.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2,且经过点(1,4)和点(5,0),则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三、解答题: 10.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l+2x-x2化为y=a(x-h)2+k的形式,作出它的草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 (2)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当x取何值时,y的值大于0? 11.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B,C三点,当x≥0时,?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画出抛物线y=ax2+bx+c当x<0时的图象; (3)利用抛物线y=ax2+bx+c,写出x为何值时,y>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