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业怎样打辩论赛

数学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辩论,该怎么搞辩论
本文来自MaPowerness的个人博客,本来是写给他的学弟妹看的。不过我倒觉得此文与前段时间“论辩论衰微”一文可以遥相呼应,其实问题大家都看的到,但是现状下需要的,不是提出高远的设想,而是想办法解决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比如我们各自影响自己母校的辩论风气


1、这个帖子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这个月底下月初结芦演辩社会举办07级新生辩论赛,我们院07级的孩子有兴趣的话应该尝试下。


2、辩论是一种得到大众认同的能提高大学生素养的运动,各个专业学生参与辩论赛一般都是被提倡和鼓励的。所以数学专业的大学生参加一些辩论赛是很有帮助的。我这个三段论比较的简单比较废话,也应该比较容易懂。 但是各个专业的学生在辩论里——首先是目前的辩论赛里——的收获,又是各不相同的。或者说这些收获因为大家各自专业不同而体现了不同的作用。在现今较职业化的辩论赛准备阶段,大量信息无数人文史地的知识的搜集消化和整理对于法学、经济学和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学习都很是有帮助的;而数理化生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则不需要为如此目标来参加需要大量劳动的辩论赛:效率实在太低;而要说辩论赛能提高学生多少思辨能力,又显得并不现实。 当然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需要提高的,那么辩论对理工科学生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好处——假设好处是确实存在的——这就是我们理科生辩论最需要弄清的东西了。


3、有的人认为,现在的辩论赛过分注重于花哨的文字和语言技巧却忽略了的智慧思辨的精神、没有精妙的逻辑的交锋却充斥着巧言令色的诡辩,因此不值得提倡和参与。并不能说这种被广泛认同的观点是偏见:因为即使是我也不得不承认花哨的诡辩已经占据了当今华语辩论的主流,至少在我们华中师大的辩论圈里,就罕见有说服力的哪怕一个队伍甚至一个辩手。师长们——包括我的父母——都认为我所热衷的不过是玩物丧志的雕虫小技。辩论爱好者们面临的最大尴尬并不是饱受诟病,而是,被诟病的都是事实。


4、当局者迷,旁观者却不一定清。我不是想为现今的辩论赛洗脱什么,而是试图分析旁观者观点的缺失所在。 辩论赛是一项很能体现体现人综合素质的相对精英的运动,所有试图考据辩论历史的人都称其传承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上世纪九十年代它开始在大陆高校风靡,复旦大学辩论队是舞台上的第一个明星、世纪之交时西安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两支辩论队又在华语辩坛上焕发了夺目的光彩。在此之后大陆就再也没有产出一只可以与之媲

美的队伍,02年到05年获取桂冠的队伍可以说是一蟹不如一蟹,以至于连中央电视台都不得不将06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停办。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辩论赛的低迷或者说什么造成了现在辩论赛的背书肆虐诡辩横行? 其实我最想解释的就是这一点。并不是现在的辩手自己情愿去诡辩和背诵,实在是因为除了语言和技巧,辩手什么都没有。


5、是的,什么都没有。曾经有个韩国留学生和我联系,希望通过观看辩论赛来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我对他的关注表示欢迎,却也在背地里自嘲:什么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大学生辩论“赛”,辩论赛里大学生没有思想! 辩手没有思想、缺乏知识底蕴和思维活力,这是在一年又一年一处又一处辩论队招新时我最沮丧的地方。涉猎狭隘阅历贫乏,木讷胆怯死板笨拙。当然我不应该把同学的朴实描述得如此不堪,可辩论队选人的标准已经放低到口齿伶俐五官端正的就是好苗子,因为诡辩的套路和技术是如此地容易掌握,这个指导思想下找四个人组建一只出赛的队伍往往都能凑合。正因为如此,无数的辩手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一样、沐猴而冠鹦鹉学舌。


6、我的观点是,因为辩手的素质平庸导致了高水平的辩论赛根本无法开展。当然教练老师们的水平往往毋庸置疑——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学问的教练也只能让平庸的队员做做复读机,或者准备好套路种种的花样诡辩。不能怪教练。 但是也不能责怪辩手本身,大学生素质与社会的期望之间的落差是个非常明显的社会问题,而要分析原因的话我会将此归罪于应试教育高考制度。对分数的追求让绝大多数中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对课本以外的知识所知寥寥,十二年的习题应试生涯也让思维僵化。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不管做什么都在受到社会的责备与鞭策,搞辩论让观众失望确是情理之中。问题已经摆在这里了,我们要做的不是批判教育制度,而是为现存的矛盾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案。

18到25岁是人学习求知的黄金年龄,而一般的大一新生都是十八九岁:所以即使从这时开始大量地攫取知识也还是很及时的。一般高强度的比赛能让参与其中的新手都明白知识的可贵——这也是迄今辩论赛的最大贡献——但还远远不够让比赛产生质变。


7、很多师长能犀利地指出现在的学生辩论的症结之所在,却不对症下药而是敬而远之。这当然只会让辩论赛这个本来很好的东西每况愈下。欲济并非无舟楫、端居当然耻圣明:学生缺少知识就让他们学习知识,学生不会思维就教他们学会思维;使轻佻为严肃,济沉冗以飞扬…这些

措施已经超过了辩论的范畴,而是惠及求学和为人。事在人为,做辩手、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学会思辨的方式和精神,而有人不懂的话我们不应该吝惜传教布道的精力。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辩论赛当然是能和学业相得益彰?其实无情的现实是至少在现阶段数学物理之类学科的学生还要打基础,还体会不到思辨的收益与乐趣。所以学数学的本科生有没有必要狂热地去学辩论?答案是明确的,没有必要。不仅没有必要、也根本不应该。我们数院有过不止一个在武汉都顶尖的辩手,但狂热的结局却都是在学业上头破血流。


9、所以对我们来说浅尝辄止是对辩论最好的态度和方法。辩论里的技巧是如此容易掌握以至于浮光掠影的接触便能给你的口才带来很大进步——如果你的口才本来并非很好的话;而辩论赛这么好玩的团队竞技项目若是不参与一次又实在太遗憾了。我真诚地建议数统学院07级的同学们能够了解下辩论赛,知道思辨精神之伟大,至少不要觉得她是个很神秘高深的东西——当然也不是浅薄无聊的诡辩。



TO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