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对应吃什么

二十四节气对应吃什么
二十四节气对应吃什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对应吃什么

篇一:二十四节气吃什么-养生食谱

四时养生24节气养生食谱

篇二: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吃什么好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那秋分吃什么好呢?相信这是养生一族最想了解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分吃什么好。秋分吃什么好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

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秋分吃什么好:健康饮食专家指出,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贴心小秘方:可滋阴润燥:银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浆、蜂蜜、藕、黑木耳、雪梨、核桃、、糯米等。这些都可以滋阴、润肺、养血。偏酸性水果:苹果、葡萄、石榴、杨桃、柠檬、柚子、山楂等。寒凉食物如瓜类尽量少食,季节果品可以适当多吃。辛辣食物少吃:姜、蒜、韭、椒、葱等。贴心小秘方:常见的养阴药:枸杞、玄参、玉竹、麦冬,可促进唾液腺体的分泌,可润喉,也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常见的补气药:人参、黄耆、白术、茯苓(不过,在剂量上难以拿捏是否适合自己体质,不论食补或药补,最好找专业中医师问诊。通过介绍,大家了解了秋分吃什么好了。临近秋分,

朋友们要做好养生工作哦。

篇三:24节气的饮食24节气该吃什么呢?养生中医

二十四节气的饮食规则

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

-------------------------------------------------------------------

立春——饮食原则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

雨水——饮食原则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应少食油腻之物,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

甘蔗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

-------------------------------------------------------------------

惊蛰——饮食原则

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春季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

-------------------------------------------------------------------

春分——饮食原则

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养生重在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吃有养阳功效的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豆芽、豆苗、莴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而食用桑椹、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晚春水果,则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

---------------------------------------------------

----------------

清明——饮食原则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即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多食瓜果蔬菜。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

谷雨——饮食原则

谷雨是春季的尾声,从中医养生来说,仍以养肝为主。此节气肿人体的消化功能正处于旺盛时期,正是身体受补益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而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

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如香椿、菠菜、黄豆等。

-------------------------------------------------------------------

立夏——饮食原则

立夏,水果青菜一定要跟上。肠胃不好的人,绝对不可以吃冰镇水果,最好是选择多吃一些凉性或温性的水果,反

季节的水果尽量少吃。凉性的水果包括:梨(肠胃不好的少吃)、香蕉(不要空腹吃);温性的水果有:苹果(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吃的一种最好的水果,营养也较好)、柠檬、西红柿(胃酸过多者少吃);容易消化的瓜类、水梨、苹果等也不错。

-------------------------------------------------------------------

小满——饮食原则

小满节气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在南方地区,早晚会出现一定的温差,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由于小满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

-------------------------------------------------------------------

芒种——饮食原则

芒种天气炎热,可喝些果汁或糖盐水,防止血钾过分降低,适当补充钾元素则有利于改善体内钾、钠平衡。钾元素可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含钾较多的食物有:粮食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水果以香蕉含钾元素最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我国古代将一年分成自立春到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以表征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这是我国古代独特的创造。作为一部完整的农业气候历,在指导中国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周。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以我们所处的北半来说,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是指已经到了夏天和冬天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浊,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科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农业发展初期,由于播种和收获等农事活动的需要,开始探索农业生产的季节规律,出现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概念。春秋战国以后随着铁制家具的出现,农业生产对季节性的要求更高了,就逐渐形成了节气的概念。春秋时已用土圭测日影定节气。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它是以北斗星柄的方位定节气。定立春为阴历的正月节(节气),雨水为正月中(中气),依此类推。全年共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后人就把中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后传入朝鲜、日本等邻国。日本在江户时代(1603-1867)开始采用,并传至今日。 节气交替产生的天气变化对人的生理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的血色素在夏季降低,在冬季升高。人体的白细胞在冬季较高,12月份最高。人体的血小板在3-4月份较高,在8月份降低。成年人的凝血酶无在冬、春季时低,并在气团活动及气压变化时出现波动。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元冬季低于夏季,冷空气扣可降低。人体内的血清蛋白,总蛋白数自冬至夏会减少,白蛋白夏天高,冬天低,球蛋白冬季高,夏季低。人体的血容量会在冷气团、冷风后降低,受热后增加。人体二氧化碳的结合力在12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体体的血磷在2月份最低,夏秋最高。人体的血钙在2-3月份最低,8月份最高。血镁在2月份最低,12月最高。血碘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人体毛细血管的抵抗力会在冷风后增强,暖风后降低。人体组织的穿透力会在冷风后减少,暖冈后增强。 节气交替所产生气象中的温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对人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气压与人体健康关系尤其密切。气压与体的影响,概括起来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 气压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体人体内氧气的供应。人每天需要大约750豪克的氧气,其中20%为大脑耗用。当自然界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肪血氧和度都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从低地登到高山为例,因为气压下降,机体为补偿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环,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由于人体(特别是脑)缺氧,还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甚至会发生肺水肿和昏迷,

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立春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3000年前中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除“咬春”外,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 雨水节气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惊蛰节气 传统上为春季,第三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345°至360°的一段时间,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这时太阳直射点由5°57′S移至赤道。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24节脊椎的对应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24节脊椎的对应关系 二十四在天应二十四节气,在地应二十四山向,在日应二十四小时,在人身应二十四节脊椎、二十四肋骨和二十四经脉。人体的每一块脊椎骨都对应着一个节气。冬至一阳生,数据从这里开始。因此,宇宙就有法则了。二十四节气、方向、音律、脊椎、穴位对应图: (颈椎七节) 第一颈椎——大雪 头、耳、鼻、喉、脸、头痛、失眠、眼疾、记忆减退、眩晕 第二颈椎——小雪 喉、舌、声带、口、昏眩、耳鸣、扁桃腺炎、腮腺炎、直肠炎 第三颈椎——立冬 咽、颊、肩、咽喉炎、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痤疮、湿疹 第四颈椎——霜降 颈部肌肉、臂、肩酸痛、牙痛、甲状腺 第五颈椎——寒露 手肘、食道、气管、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 第六颈椎——秋分 甲状腺、手腕肌、大拇指、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 第七颈椎——白露 甲状腺、中指、肱肌、甲状炎、手臂外侧、中指、肱、无名指酸麻痛 (胸椎十二节)

第一胸椎——处暑 心脏、气管、食道、前臂、心脏病、气管炎、气喘、手腕痛、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 第二胸椎——立秋 心脏、气管、食道、背肌、食道炎、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血压、心跳不规律第三胸椎——大暑 肺、支气管、食道、胸腔、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 第四胸椎——小暑 肺、食道、乳房、乳房炎、慢性胃症 第五胸椎——夏至 肝、胆、胃、脾、肝炎、胆囊炎、低血压、胃炎、面疱 第六胸椎——芒种 胰、胃、胆、肝炎、胃炎、胆囊炎、胃胀、食欲不振 第七胸椎——小满 肾、胰、十二指肠、胃溃疡、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 第八胸椎——立夏 肝、胃、胰、肾、小肠、小肠炎、头痛、便秘、风湿 第九胸椎——谷雨 小肠、肾上腺、肾上炎、过敏、频尿、湿疹、膀胱炎、排尿困难、不孕、下腹痛第十胸椎——清明 肾、盲肠、大肠、肾炎、水肿、痛风、不孕、输尿管炎、带状疱疹、静脉曲张第十一胸椎——春分 肾、大肠、输尿管、肾炎、输尿管炎、大肠炎、性无能、痤疮、痢疾、水肿、牛皮癣 第十二胸椎——惊蛰 肾、大肠、淋巴、输尿管、膀胱、膀胱炎、不孕、生殖器疾病、风湿关节炎、输尿管炎 (腰椎五节) 第一腰椎——雨水 大肠、输尿管、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大腿痛、便秘、尿床、疝气 第二腰椎——立春 第二腰椎卵巢、输卵管、肾、膀胱、外阴、大腿内侧、月经不调、子宫卵巢炎、小产、大腿中段酸麻痛、便秘 第三腰椎——大寒 第三腰椎生殖器、下腰、坐骨神经、月经不调、生殖器疾病、水肿、坐骨神经痛、血压不正常 第四腰椎——小寒 前列腺、下腰、坐骨神经、下腰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障碍 第五腰椎——冬至 子宫、膀胱、直肠、足、膀胱障碍、小腿至足踝酸麻痛、痔疮、尿酸 (荐椎与骶椎) 荐椎——直肠、肛门、大腿后侧、前列腺、脊椎弯曲、髋骨关节炎、臀部痛、前列腺炎、踝骨痛 骶椎——直肠、肛门、痔疮、搔痒症、肛门炎、直肠炎

二十四节气与练功保健其法其理

二十四节气与练功保健---其法其理 (2009-10-18 10:55:22) 转载 标签: 分类:自然疗法 道家文化 缙云山 二十四节气 修行 小舟博客 黄帝内经 易经 文化 二十四节气与练功保健---其法其理 碧水青山一小舟/文 中秋节期间,小舟依常岗师兄指教在节气前后三天与博友相约修炼子时功。博友留言中看出都感觉到了与平日的不同。但小舟始终疑惑:为何节气时令日练功比平日有效?其中有何妙机? 带着这个问题,小舟经过详细的做功课,才明白此乃“天人合一”之效,其中妙理很深呢!现将小舟学习成果与博友分享,愿有缘人都能“明其理,得其法,受其用。”。 一、二十四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约隔半月。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现代医学认为,脊柱是人体最大的能量传输中心,通过神经系统的传递,可与人体五脏六腑相通。人体的脊柱由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椎体组成,恰与一年24个节气相吻合。据《黄帝内经》所载,人体每一个器官的能量,都是由特定的脊椎位置所控制,与大自然24个节气所对应。这种巧合正是体现了人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之观点。常人的脊柱内的炁机,冬至从第5节腰椎开始,每个节气上移一个椎体,一年内完成一次脊柱整体炁机变化,这正符合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轨迹的炁机变化原理。 二十四节气的那一时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间,此时宇宙中可发生多种奇妙变化。宇宙中的生物、植物及万物,它们各自的慧光能量流都发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转变,以及各自磁场方向的改变,而后逐渐消失,回到原来状态。这当中,人自然不例外。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观点之一,也是传统道文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体与宇宙天体的运行互相感应,信息相通,与大自然的万千变化紧密联系,妙机无限。见附图: 三、节气时令交替时练功作用机理 当节令交替时,人体能量会大量流失,使身体免疫功能降低,久而久之,导致慢性病和机体老化。所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在节令交替时段调理相对应的椎体(穴位),可以获得良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道教《翠虚》篇曰:“每当天地交合时,夺取阴阳造化机”。节令交替的一瞬间虽然时间很短,但足可以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造成深远的影响。所以,巧妙地利用这一时段练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节气时令交替时练功与保健方法 节气时令交替时,不但可以通过练功增强练功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其他养生保健的方法增强体质,祛病强身。 具体操作方法是: 1、在每个节气来前15分钟开始静坐,意念集中于脊柱上所对应的椎体(穴位),时间共半小时左右;节气的前后三天静坐,意念亦集中于脊柱上所对应的椎体(穴位),时间一个小时以上。 2、每个节气交替之时,在对应脊椎(穴位)上香熏10~20分钟;

二十四节气饮食养生知识-二十四节气知识

二十四节气饮食养生知识:二十四节气知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物候特征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生活都与节气密切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生存,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组织的机能活动也无不受节气变化的影响。下面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饮食养生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二十四节气饮食养生知识 立春: 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

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 阳历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时节养生着重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春属木,与肝相应。在春季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可以有目的选择一些柔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可选用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则应选择辛湿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适宜的膳食有首乌肝片、虾仁韭菜、珍

珠三鲜汤等,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温中益气的功效。 雨水: 斗指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惊蛰: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

每年阳历3月6日左右时二十四节气的惊蛰。 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适当选用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正气作用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能够明显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水萝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红菜薹、甘蓝、

二十四节气与阴阳五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与阴阳五行 篇一: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四节气是中医学术理论的根 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四节气是中医学术理论的根一些力求中医“科学化”,并且诟病中医事业发展滞后的人士认为,中医是“新瓶装老酒”。意思是经过数十年的中医科学化与中医现代化,中医学仍然无法融入现代科学体系之中。 笔者恰恰与这些人士的观点相反,认为真正的中医根本就不应该融入现代科学体系之中!现代人所理解的中医理论是“老瓶装新酒”,即其内容与本真中医学术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根本原因在于: 近现代以来,中医出现了学术混乱三步曲: 第一步:中国人翻译西医学著作,借用了大量中医学的概念和术语;第二步:又用变成西医学概念的词汇来解释与套用、编写中医教材; 第三步:再用西医学外语词汇把所谓的“中医学”介绍

给外国人。这一历史性的学术混乱以难以抗拒之势,在近现代以来的一百多年中迅猛扩展。 尽管中医的名称没有改变,但是其内容与精神实质,距离真正的中医学却越来越远!其实不仅仅是中医学科!中国 学术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的混乱与舛讹,同样厄运难逃! 运用古代中国天文学观测系统基本知识,分析古代中华先哲所界定的天地框架----以地球为天地的球心,以北天极为上,以南天极为下,以与地球赤道相平行的二十八宿为圆形天道。阴阳五行八卦、干支这些气数,就是天地框架之中的北 斗徊转、五大行星迁移与气候变化相互感应的规律之数。 中华传统科学思想认定,阴阳五行是既包容着天,又包容着地的天地之气五种特点与性质。这五种特点与性质体现为春、夏、长夏、秋、冬。 中医学脏腑、经络,其数目、性质与功能,不是与解剖出来的器官、神经相吻合,而是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的数目分毫不差,这种对应原理是“天地之阴阳五行”与“人体之阴阳五行”相参相应。古人将四时与五行合并称谓,就是因为四时是指春夏秋冬这四个时节;五行,则是指与四时意义相通的阴阳五行,即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这五个时节。

二十四节气对疾病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对疾病的影响 四季与脏腑病的关系 摘自《手掌与疾病》梁秋湖、刘彪、王登旗(编著)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年。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也自转,地球的自转轴不与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垂直,而是成一个66度33分的角度,这样,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各个不同位置时,日照的时间是夏长冬短,就造成了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因此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的本质是在一周年中由于地球和太阳相对位置不断变化所形成的气候现象。 按照我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古人所讲的四时就是四季,在春夏秋冬四季中还有一个长夏的名称,即六月为长夏,在四时与五行相配中属土。 四季的气候特征是春温、夏暑、秋凉、冬寒。中医学认为,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有寒暑温凉的变化和阳气阴气的盛衰,这种四季寒暑温凉和生长收藏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人体五脏之气的生理、病理活动过程,都与四时五行密切相关。以下根据四时五行的生克乘侮理论,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情况来分析测知五脏病的变化和预后。

四季与肝(胆)病的关系:“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素向·脏气法时论篇》)。这是由于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肝(胆)病到了丙丁火气旺的夏季,火克金,金受克则不能制木,病情可好转或痊愈;否则,到了庚辛金旺的秋季,肝(胆)木受到克制,病情就会加重;如在秋季不死,到了壬癸水气旺的冬季,水生木,病情虽不好转,但也不至于加重;到了甲乙木气旺的春季,病情就会好转。 四季与心(小肠)病的关系:“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这是由于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心(小肠)病到了戊己土气旺的长夏,土克水,水受克则不能制火,病情可好转或痊愈;否则,到了壬癸水旺的冬季,心(小肠)火受到克制,病情就会加重;如在冬季不死,到了甲乙木气旺的春季,木生火,病情虽不好转,但也不至于加重;到了丙丁火气旺的夏季,病情就会好转。 四季与脾(胃)病的关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这是由于脾为己土,胃为戊土,“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脾(胃)病到了庚辛金气旺的秋季,因金克木,木受克则不能制土,病情可好转或痊愈;否则到了甲乙木旺的春季,脾(胃)土受到克制,病情就会加重;如在春季不死,到了丙丁火气旺的夏至,因火生土,病情虽不好转,但也不至于加重;到了戊己土气旺的长夏,病情就会好转。 四季与肺(大肠)病的关系:“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这是由于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肺(大肠)病到了壬癸水气旺的冬季,水克火,火受克则不能制金,病情可好转或痊愈;否则,到了丙丁火旺的夏季,肺(大肠)受到克制,病情就会加重;如在夏至不死,到了戊己土气旺的夏季,因土生金,病情虽不好转,但也不至于加重;到了庚辛金气旺的秋季,病情就会好转。 四季与肾(膀胱)病的关系:“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这是由于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肾(膀胱)病到了甲乙木气旺的春季,因木克土,土受克则不能制水,病情可好转或痊愈;否则,到了戊己土旺的长夏,肾(膀胱)水受到克制,病情就会加重;如在长夏不死,到了庚辛金气旺的秋季,因金生水,病情虽不好转,但也不至于加重;到了壬癸水气旺的冬季,病情就会好转。 四季与肝病传脾的关系: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胃要保持正常的消化功能,须赖于肝的疏泄功能。如病人先出现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等,然后又出现纳食减少,胃脘疼痛,腹胀腹痛,大便溏泻等症状,这便是“肝病传脾”。因肝病最易传脾,故在治疗肝病的同时,当先调补脾脏,使脾脏正气充实,以免肝病传脾,但是,“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金匿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我国古代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称一年,并在四季分明的黄河流域一带,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规律,将四季变化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三百六十天。由于每月天数不一,有29天多一点,有30天多一点的,或是少几小时的,所以经过长期的总结,用“无中气之月置闰”的办法,来调整这一年不足之时日。即如月中有节而无气则该月为闰月。当然这一方法对于地球上的其他地区如热带地区季节变化相对不明显,也就不适用,即使与我们同一个纬度的也有区别,在此仅作简要介绍。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阳历(即公历)和阴历(即农历)。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365.2422天为一年。阴历也叫阴阳合历,是以月球的圆缺周期29.5306天为阴历的依据,同时又照顾了寒暑变化实际。阴历一年12个月,计354天,比阳历一年少11天。长此下去,月份和时令之间势必难以相符。就会出现如:三伏天过春节,寒冬腊月赛龙舟。为使阴历与阳历在时令上能够合拍,阴历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调整余缺,规定每隔2 年或3年来一个闰月。有闰月的这一年,阴历是13个月。那么该“闰”那一个月呢?我们祖先通过实践,把全年划分为24个节气。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节气和中气按照月份顺序相同排列。相邻的两个节气或两个中气之间平均相隔30天半,可是阴历的一个月只有29天半(29.5306天)。这样,下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势必要往后拖延一天或两天,到了一定的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至月尾,下一个中气则又在隔一个月的月初,结果中间这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阴历历法规定:凡是只有节气而无中气的月份,一律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月,它只能作为上一个月的附属闰月。那么,我们人体又是如何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呢?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二经脉,阴经通于脏,阳经通于腑,十二经脉和十二脏腑结合起来,形成二十四经脉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相对应的关系。人体二十四经脉不但在一年里与节气相应,而且在一天也与十二个时辰相应而有旺时和衰时。 十二经络十二脏腑二十四节气 足厥阴肝经肝脏惊蛰春分 足少阳胆经胆腑清明谷雨 手厥阴心包络立夏小满 手少阴心经心脏芒种夏至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腑小暑大暑 足太阴脾经脾脏立秋处暑 足阳明胃经胃腑白露秋分 手太阴肺经肺脏寒露霜降 手阳明大肠经肠腑立冬小雪

二十四节气与饮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与饮食 篇一:24节气的饮食 [立春] 节气含意:立春,是农历传统二十四中第一个节气,旧时县令要鞭打春牛,意寓春耕开始,故也称“打春”,饮食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当季食材:蚬子、水芹、萝卜、韭菜、春鲫、春笋。 [雨水] 节气含意:雨水,此时冷暖气团活动频繁,有规律性的风雨交替,气候由上年的干旱冬季进入多雨的春季。春季饮食既要注意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当季食材:韭菜、荠菜、豆苗、春笋、咸肉。 [惊蛰] 节气含意: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麦直,蛇虫百脚开食”,大地复苏,农家开始培育瓜蔬种苗。 当季食材:塘鳢鱼、刀鱼、鲈鱼、白鱼。

节气含意:春分,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杨柳青青、鹭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当季食材:马兰头、鳜鱼、塘鳢鱼、金花菜、枸杞头。 [清明] 节气含意:清明,“万物生长到此时,皆清洁而明清,故为清明”。清明节是上坟祭祖的日子。习俗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 插柳等。 当季食材:藕、螺丝、鲥鱼、河豚鱼、香椿头。 [谷雨] 节气含意:谷雨,有“谷雨生百谷”的意思。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春雨贵如油”。谷雨节气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时冷时热,饮食起居应倍加呵护。 当季食材:香椿头、藕、籽虾。 [立夏] 节气含意: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 当季食材:蚕豆、苋菜、黄瓜、蒜头、银鱼、鲥鱼、子鲚鱼。

节气含意:小满,“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也”。此节气前后蚕已作茧、麦类籽粒饱满,菜花籽熟。 当季食材:莼菜、银鱼、茄子、黄瓜、丝瓜。 [芒种] 节气含意:芒种,此节气农民开始忙播种。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当季食材:茭白、莴苣、籽虾。 [夏至] 节气含意:夏至,“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这天,太阳直射 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当季食材:菠菜、南瓜、茭白、六月黄(蟹)。 [小暑] 节气含意:小暑,意为“小热天”。古代将小暑分为三侯:“一侯温风至;二侯蟋蟀居宇;三侯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有带着热浪。夏季饮食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清谈爽口为佳。 当季食材:莲藕、百合、黄鳝。 [大暑]

二十四节气和人的关系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和人的关系 篇一: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我国古代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一圈称一年,并在四季分明的黄河流域一带,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规律,将四季变化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三百六十天。由于每月天数不一,有29天多一点,有30天多一点的,或是少几小时的,所以经过长期的总结,用“无中气之月置闰”的办法,来调整这一年不足之时日。即如月中有节而无气则该月为闰月。当然这一方法对于地球上的其他地区如热带地区季节变化 相对不明显,也就不适用,即使与我们同一个纬度的也有区别,在此仅作简要介绍。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阳历(即公历)和阴历(即农历)。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365.2422天为一年。阴历也叫阴阳合历,是以月球的圆缺周期29.5306天为阴历的依据,同时又照顾了寒暑变化实际。阴历一年12

个月,计354天,比阳历一年少11天。长此下去,月份和时令之间势必难以相符。就会出现如:三伏天过春节,寒冬腊月赛龙舟。为使阴历与阳历在时令上能够合拍,阴历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调整余缺,规定每隔2年或3年来一个闰月。有闰月的这一年,阴历是13个月。那么该“闰”那一个月呢?我们祖先通过实践,把全年划分为24个节气。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节气和中气按照月份顺序相同排列。相邻的两个节气或两个中气之间平均相隔30天半,可是阴历的一个月只有29天半(29.5306天)。这样,下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势必要往后拖延一天或两天,到了一定的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至月尾,下一个中气则又在隔一个月的月初,结果中间这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阴历历法规定:凡是只有节气而无中气的月份,一律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月,它只能作为上一个月的附属闰月。那么,我们人体又是如何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呢?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二 经脉,阴经通于脏,阳经通于腑,十二经脉和十二脏腑结合起来,形成二十四经脉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相对应的关系。人体二十四经脉不但在一年里与节气相应,而且在一天也与十二个时辰相应而有旺时和衰时。 十二经络十二脏腑二十四节气 足厥阴肝经肝脏惊蛰春分 足少阳胆经胆腑清明谷雨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收藏|发布者: david92003|查看数: 476|评论数: 1 摘要: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为冬至,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它的节气,秦代时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确定并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 大寒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 小寒

二十四节气的养生食疗

二十四节气的养生食疗 立春: 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 阳历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时节养生着重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春属木,与肝相应。在春季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可以有目的选择一些柔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可选用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则应选择辛湿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适宜的膳食有首乌肝片、虾仁韭菜、珍珠三鲜汤等,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温中益气的功效。 雨水: 斗指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惊蛰: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 每年阳历3月6日左右时二十四节气的惊蛰。 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适当选用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正气作用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能够明显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水萝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红菜薹、甘蓝(圆白菜)、菜花、西兰花、芥菜、芥兰、菠菜、萝卜缨、木耳菜、香菜、苋菜、芦笋、白薯叶、山楂、鲜枣、酸枣、蜜枣、黑加仑、沙棘、柑橘、刺梨、番石榴、桂圆、荔枝、木瓜等。 还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一般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 春分: 斗指壬为春分,行约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春分。 阳历3月21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因此人们保健养生也应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比佐

二十四节气名称和对应的时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名称和对应的时间 篇一:二十四节气表 课题:二十四节气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二十四节气表”的制作,了解我国历法的来源和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了解四季变化与二十四节气的联系;了解家乡的四季特点。 2、引发学生对天文观测和历法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动手制作二十四节气表。 三、教学准备: 剪刀、刻刀、胶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让我们来制作一个转盘式《二十四节气表》,有了它就能快速找到各个节气所对应的时间。 1、把“二十四节气表”圆盘和各部件从活动图片上剪下,把标有刻空符号“×”处刻空。 2、在“二十四节气”圆盘的空格内按顺序填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背诵及理解二十四节气,并对照日历填上各节气对应的时间。 3、按照组装示意图,把“二十四节气表”的圆盘夹在上盘和转柄之间, 将上盘通过粘片和转柄粘合。这样,一个“二十四节气表”就无成了。 板书设计: 授课时间: 课后记: 1 篇二:24节气与12时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人根据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来指导农事活动、衣食住行及养生美容,20XX年6月入二十四节气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节气分别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 是气象、气候的意思。此外,每个节气还分三候,五日为一候。 根据季节的不同变化,24节气又可以分为几类: 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 2、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 寒五个节气; 3、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二十四节气名称和对应的时间)、大雪七个节气; 4、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不同节气的含义分类: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二十四节脊椎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二十四节脊椎的关系 五音之气如何与天地人感应呢?

天气二十四,地气二十四,人气二十四。感应天地人的就是律吕谐波的共振。 二十四在天应二十四节气,在地应二十四山向,在日应二十四小时,在人身应二十四节脊椎、二十四肋骨和二十四经脉。 从人体解剖学得知,颈椎骨七块,胸椎骨十二块、腰椎骨五块,合起来共二十四块,它正好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这种巧合正是体现了人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之观点。每一块脊椎骨都对应着一个节气。而且,在二十四节气的那一时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间,宇宙中可发生多种奇妙变化。宇宙中的生物、植物及万物,它们各自的慧光能量流都发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转变,以及各自磁场方向的改变,而后逐渐消失,回到原来状态。 冬至一阳生,数据从这里开始。因此,宇宙就有法则了。二十四节气、方向、音律、脊椎、穴位对应图: 二十四节气的数据: 《周髀算经卷下之二》:凡八节二十四气,气损益九寸九分六分分之一,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六寸,问次节损益寸数长短各几何? 冬至晷长丈三尺五寸 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立春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雨水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惊蛰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春分七尺五寸五分 清明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谷雨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立夏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小满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芒种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夏至一尺六寸 小暑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大暑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立秋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处暑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白露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秋分七尺五寸五分小分一寒露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霜降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立冬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小雪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大雪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凡为八节二十四气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则

一月 [1 月][ 节气1“小寒” ] 一、活动主题 学会养肾防寒 二、活动内容 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大寒,民间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谚语。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注意锻炼、保暖: 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饮食宜忌: 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 [1 月][ 节气1“大寒” ] 一、活动主题 滋补抵寒 二、活动内容 饮食宜“滋补” : 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推荐食疗: 当归枸杞炖

羊肉 功用: 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 【节气1——立春】 一、活动主题 立春至,养生机 二、活动内容 立春过后,阳气上升,万物萌动,自然界呈现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天地孕育着生发之气,万物欣欣向荣,是人们养生的最佳时机。养生即养生机,也就是长养人体生命活力的最佳时机。中医认为,春季属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木,对应人体五脏中的肝脏。肝属木,旺于春,肝藏血又主筋,故春季养生要特别注重肝俞、阳陵泉、三阴交、太冲这四个穴位的运用。肝俞在后背,用针灸或拔罐刺激它,可以有效地养肝柔肝,有助于肝气的升发疏泄;阳陵泉,能疏肝利胆解郁,还有濡养筋骨的作用,针灸不便者,按摩亦有效;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是三经交会通衢之处,针刺之效果佳,能很好地保养肝脾肾三脏,使气血充盈流畅,对健康养生极

二十四节气及养生(超详细)

二十四节气及养生(超详细)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 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 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 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 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

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 日21 日下半年在8 日23 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

立春养生篇 2月3-5 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 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 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随着立 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 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 天休息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 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之一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之一 古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地为母,天为父,人得地气而五脏六腑成形,得天气而神聪目明,在四季节气更替中平衡五行,天地合一,五行悉备,始得为人,然后方为万物主宰。若失地气,则气血失源,脏腑易病,体弱无力;失天气则脑髓不充,神明失养,甚则失神。因此,学医需明二十四节气更替、阴阳变换之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为四时阳气变化大概,尚需细分。一年有十二月,对应十二支、十二消息卦,其中天地时空阴阳变化有其规律。再者,一月有月生、月半、月满、月缺、月晦,一日有日出、日隆、日没、夜晚。圣人察天则地,建立中医体系。吾辈养生,亦必宗此。 日月运行,天地变化,气机流动,阴阳变化。人生天地之间,与天地气机相应,天地变化影响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内经》强调要顺应四时以养生,如此才能健康、长寿。反之,亦必然受天地影响而生病。善养生者,当察天则地,与四时同步以养其正气。故需关注天地气机变化。一年之中有些特殊日子对养生康复意义重大。就二十四节气而言,冬至为阴极而生阳;夏至为阳极而生阴,二至为阴阳郁极而动之日,最是紧要。春分、秋分平分阴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为四时更替之始。较之其他节气,二至二分四立,乃天地变化之大关节,故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则身体康健,疾病不作。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致使正气不足,则于节时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日养生,静心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遇节每有不测,盖因正虚不耐折腾,猝然而失去生机。 另外,当重视六气(风木、寒水、湿土、燥金、君火、相火)转化的时机。六气分主于24节气,各经历四个月,显示一年季节的不同变化规律,六气互相转变之时最需重视养生。明了此理,善养生者可以应时而养生,长保健康。 再者,大病重病之人,于节气交替之时往往易出现不适,或病情反复,或症状加重,或更加虚弱。故在医者当观察天地自然运动规律,结合人体阴阳气血盛衰变化,综合考虑治疗思路;在患者需注意养生,于节气之交静养正气,减少消耗,以平稳度过;在正常无病之人亦不可妄事消耗,于节气之时将养原气,有益无损。 四时二十四节气变化亦与人体病理变化关系极为密切,比如天寒日阴,则人之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痛证,需以温通为法。因此,善补阳者,当于阳中老阳之时以补之。一日在于卯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