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材料学论文

环境材料学论文
环境材料学论文

煤的应用与中国的材料生产

摘要: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能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能源结构脆弱,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了很大比重。如何在煤的应用和材料生产中改变这样的现状,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关键字:能源结构煤碳环境材料生产

1 引言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经济效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能源利用效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我国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潜力还很大。i现阶段,解决我国能源短缺和能源污染问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是采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战略,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探讨我国煤碳的应用情况与材料生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煤的应用

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面临着两种不同的路径抉择:是长期维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是利用全球油气资源加快对煤的替代。在中国能源结构的选择中,不能局限于部门利益,而应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市场体制的客观要求出发,正视我国能源体系长期游离于世界能源体系之外积累的问题,从战略视角把握影响中国能源结构转换的背景及制约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也将像欧洲、北美一些国家那样,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却逐渐放弃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仅要求能源结构向有利于环境的方向转变,而且要求将包括能源体制在内的整个能源体系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并将其纳入国家能源战略。ii

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总量和规模日益加大,全球面临的能源资源瓶颈和生态失衡日趋严重。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目前,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约为27%。2014年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计划》),在这份通知中,到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国家能源局还表示,在此基础上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iii 未来我国煤炭应用方向应该是高碳能源低碳化。iv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

谁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低碳技术的基础是传统的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的替代,即构建低碳型能源体系其技术途径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三大方面。v

2.1低碳化利用技术

煤的液化技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是指煤在高温高压催化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直接转化成液体油品,然后经过提质加工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通常3~4t 原料煤产生1t 成品油据估计,煤直接液化生产每吨油品的CO2 排放量约为3.5t,有70%以上的CO2 浓度高于90%,利于CO2 的封存,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过程生产每吨油品的CO2

排放量约为6t,有75% 以上CO2 浓度高于90%,利于CO2 的封存煤间接液化在南非已有50多年的大规模生产历史,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技术也已经完成了万吨级的中试开发,正在进行大规模示范厂的建设。

2.2 煤制氢技术

氢能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在进行能量转换时其产物是水,可真正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在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中,将成为主要的载能体,成为主要的终端能源。用煤制氢,可以实现煤的低碳化利用,煤气化制氢是先将煤炭气化得到以H2 和CO为主要成分的气态产品,然后经CO变换和分离提纯等处理而获得一定纯度的产品氢煤气化制氢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CO2,但这种高压高纯度CO2( 接近100%) 完全区别于化石燃料普通燃烧过程产生的常压低浓度CO2(浓度仅12%左右),可以更经济地实现CO2 的封存随着CO2 埋藏技术的迅速发展。vi

2.3 煤制天然气技术

煤炭的氢碳原子比一般小于1:1,石油氢碳比约为2:1,天然气的氢碳比为4:1,由此可见,用煤制天然气可以提高氢碳比,降低CO2的排放量,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煤制天然气的主要流程为: 原煤经备煤单元处理后送气化炉;蒸汽和来自空分的O2 作为气化剂从气化炉下部喷入;在气化炉内,煤和气化剂逆流接触,经过干燥干馏和气化氧化,生成粗合成气,其主要组成为H2、COCO2、CH4、H2S,油和高级烃;粗合成气经急冷和洗涤送变换单元,经过部分变换和工艺废热回收,进酸性气体脱除单元脱除硫化氢CO2 及其它杂质,送CH4 化单元,经预热后送入硫保护反应器,脱硫后进CH4 化反应器,得到合格的天然气产品,再经压缩干燥送天然气管网。煤制天然气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可以采用低价劣质煤,例如含水含灰高低热值的褐煤这种煤不太适用于干粉或水煤浆的气流床气化,而比较适于碎煤加压固定床或流化床气化。vii

2.4 富氧燃烧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空气分离系统获得富氧,然后燃料与O2 共同进入专门的富氧燃烧炉进行燃烧,一般需要将燃烧后的烟气重新回注燃烧炉,这一方面降低了燃烧温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CO2 的体积分数。由于惰性成分氮气浓度大大降低,无谓的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30%~40%的富氧空气燃烧就可以降低燃料消费20%~30%,提高了热效率同时,烟气中CO2 的浓度可提高近90%,从而更容易捕集。需要指出的是,该技术需要专门材料制作的富氧燃烧设备以及空气分离系统,这将大幅度提高系统投资成本。

2.5 化学链燃烧技术

化学链燃烧技术是与空气不直接接触的工况下,燃料与金属氧化物反应,CO2产生在专门的反应器中,从而避免了空气对CO2 的稀释。金属氧化物与燃料进行隔绝空气的反应,产生热能金属单质以及CO2 和水,金属单质再输送到空气反应器中与O2进行反应,再生成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的CO2 和水处于反应器中,所以CO2的捕获非常容易。该法的经济性要依靠大量可以无数次循环再生的有活性的载氧体,控制载氧体的磨损和惰性是该技术的关键由于其经济性好,作为烟气中捕集分离CO2 的方法前景看好。viii

2.6 煤基多联产技术

煤基多联产是指通过各种煤炭转换利用技术的有机集成,获得多种洁净的二次能源(电,甲醇费托合成燃料二甲醚等液体燃料,城市煤气氢等)和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副产品,以及用于工艺过程产生的有效能量。煤基多联产的实质是多种产品生产过程的优化耦合,从系统高度出发,最大限度耦合多种碳一化工技术的优越性,将能源产品和化工产品联合生产,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有利于CO2 的储存和利用。同时,由于下游能源产品的多样化,系统能调节多个产品之间的峰、谷差,使得各流程优化运行,在经济上达到充分的弹性结构,市场竞争力强劲但需要指出的是,大规模的多联产系统工艺流程长技术难度大能量和物质转换复杂集成优化理论较薄弱,因此,目前根据目标产品设计出来的各种多联产系统大部分还处于概念或工业示范起步阶段,但这是实现煤炭能源低碳化利用的重要途径。ix

2.7 整体煤气化联合发电技术

整体煤气化联合发电技术(IGCC)是最典型的可以进行燃烧前脱碳的系统。在碳基燃料燃烧前,将其化学能从碳转移到其他物质中,再将其分离IGCC是当今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高效清洁发电技术之一。IGCC技术是煤气化和蒸汽联合循环的结合,具有高效低污节水综合利用好等优点,是绿色煤电要掌握的重点技术,该技术把过去燃煤直接一次发电过程变成了

煤气化两次发电过程发电效率可达到43%以上,随着相关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还能进一步提高到50%左右IGCC的工艺过程如下: 煤经气化成为中低热值煤气,经过净化,除去煤气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变为清洁的气体燃料,然后送入燃气轮机的燃烧室燃烧,加热气体工质以驱动燃气轮机做功,燃气轮机排气进入余热锅炉加热给水,产生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做功一般IGCC系统的气化炉都采用富氧或纯氧技术,所需气体体积大幅度减小,CO2 体积分数显著变大,从而大大降低了CO2 捕捉和封存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x

3中国的材料生产

材料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柱产业之一 , 其可持续发展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内容分析了我国材料产业目前存在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中国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我国材料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经济增长中劳动力贡献率、经济贡献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相比西方均较低。究其原因是我国材料产业中普遍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在乡镇企业中更为严重。低的人员素质,造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应变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不高 , 造成大量浪费 , 经济效益低下。

二是中国材料产业基本属于高污染企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尤其粉尘还产生了近来影响较大的雾霾。这些问题表明我国的材料产业总体尚处于粗放型的资源密集型、低素质的劳动密集型和高污染型的经济模式之中,尚未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xi

3.2中国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2.1转变观念,长期以来

我国的材料产业一直是矿产资源的主要消耗者 , 也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者和污染环境的主要责任者之一。为此,材料产业的各级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必须树立和加强正确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在利用目前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大前提下,协调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发展,做到近期与远期效益统一,自然、经济、社会的统一,防止先污染后治理不良后果。对非再生资源要节约使用,回收使用,循环使用,以延长使用期限,从过度消耗资源、能源和损害环境,转变为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走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3.2.2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及深度开发 , 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

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及深度开发,必须首先加强对传统材料产业的更新改造。传统材料生产数量大,使用面广,有稍微的改进,收益就很可观,此外,传统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

础,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支柱传统产业很多以传统材料为主。传统材料产业不发达 , 这些支柱行业就得不到保证。而且,没有传统材料产业,新材料也发展不上去,新材料的市场也不会很大。传统材料是新材料的基础,而新材料又能促进传统材料质量的提高。然而 ,传统工业往往污染严重,传统材料工业中的乡镇企业更是如此。为此,需要花大力气改进现有材料产业生产工艺,引进和开发一些新技术,将高技术成果应用于传统材料,促进传统材料的生产不断更新换代,改进产品质量,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及深度开发 , 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贡献。

3.2.3提高人员素质 , 加强技术创新

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仅靠材料和技术本身不能保证经济的成功,也不能保证环境的改善。只有学会有效地利用技术,把技术、制造、销售融合为有机整体,把科学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商品时,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而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科技先行的永恒追求,也是我国材料产业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中人是最关键的资源。我国拥有人口众多和较强实力的材料研究开发人员,他们曾经为我国新材料的开发做出过重要贡献,要充分发挥他们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同时要大力发展创新教育,提高产业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乃至国民的科技素质和环境保护素质,加快既有高水平的材料专业知识,又能从事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快具有创新管理意识的管理人才的培养。xii

3.2.4开发低污染、低能耗的材料和洁净生产新工艺

实现材料产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减少材料对环境的负担性,开发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且再生利用率高的新材料和洁净生产新工艺及利用富有资源开发替代稀缺资源的新材料,从而产生了生态环境材料或绿色材料。xiii大力发展和开发这类材料和综合利用这类新技术,对于材料延寿新技术、材料仿生新技术、固态废弃物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新技术,以及材料制备加工中零污染与零排放技术等的发展,在保持资源平衡、能量平衡和环境平衡,实现材料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3.2.5严格管理 , 统筹安排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材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门类、品种和规格繁多,而且各有各的用途 , 因而要根据我国国情,特别要考虑我国的资源、人口、工业发展阶段、科技水平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抓住重点,带动全面的策略,综合协调材料发展中的基础研究 ,

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关系。材料是面向实际的,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服务的,研究与开发材料的目的在于应用 , 而应用研究是实现这一科技物化的中心环节 , 因而基础研究是根本,应用研究是中心,开发研究是目的,为此,国家要把材料研究与工业发展联系起来,大力解决好研究开发到材料生产到应用及商品化这个大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机制问题。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军事新材料与民用材料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引进新技术的关系,各类研究单位之间以及各种科技计划之间的关系等等。为此,须建立全国性的材料研究开发协调机构,统一规划,排除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解决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和 S-863计划的分工衔接和集成。xiv 应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管理,集中优势力量,有所为有所不为,破除陈规,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开创性探索,不单纯抓产品,而抓住那些在应用上有重要价值,在学科上代表了发展主流的品种作为重点,同时强调解决其在科学与工程两方面的实质性障碍,从而推动全门类的发展。同时要严格依照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层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法规及《中国21世纪议程》xv建立严格科学的评估体系,对现有材料产业进行评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高污染、高消耗的材料生产企业转产、合并乃至被取缔、关闭和淘汰,以节能、环保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主方向,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形成合理的产业部局和市场运作机制,加大材料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管理力度,进而实现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逐步在资源密集型、粗放型经济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使资源环境得到保护和合理开发,使材料产业在发展中加快调整,在调整中促进发展,最终在我国实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xvi

参考文献

i王家诚.中国和平崛起道路下的能源发展战略[C] .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2006.

ii邱灵,申玉铭,任旺兵,严婷婷.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05:920-928.

iii煤炭网.到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https://www.360docs.net/doc/bc19092619.html, ,2014.9.22. iv申宝宏,赵路正.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途径分析[J].中国能源,2010,32(1) :10-13.

v张玉卓.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煤炭清洁转化的前[J].中国能源,2008,30(4):20-22.

vi谢继东,李文华,陈亚飞.煤制氢发展现状[J].洁净煤技术,2007,13(2):77-81.

vii付国忠,陈超.我国天然气供需现状及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和经济性分析[J].中外能

源,2010,15(6):28-34.

viii马双忱,孙云雪,马京香,等.金鑫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J].电力环境保

护,2009,25( 6) :58-62.

ix肖云汉,张士杰.煤炭多联产技术和氢能技术[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31( 6) :5-9.

x姚伟,任世营.煤碳的低碳化利用技术[J].河南化工,2012,09:17-19.

xi郑积源主编.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xii邢小江.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5)

xiii翁端.关于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的一些基本思考.材料导报,1999,13 (1):12 ~14

xiv肖广岭.从可持续发展观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4):48~51

xv赵建军.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背景透视.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 (1):31~34

xvi周健,赵玉林,袁润章.中国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01:28-30.

环境材料学课后思考题教程文件

环境材料学课后思考 题

1 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 答: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 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 1 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 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 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 2 试用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理论来说明材料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答:众所周知,材料的生产往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当生产效率一定时,除有效产品外,大量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去,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对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而言,资源消耗是源头,环境污染是末尾。也就是说,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与资源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图2-1是一个典型的开环工业生产链,从环保的角度看,若能实现闭环的工业生产链,可明显减少废弃物排放。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产品设计一个闭环生产流程。 资能源资能源资能源

铁矿铁水钢胚成品(热轧钢板等)使用废弃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 4 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材料产品或过程,用物质流方法进行资源效率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资源效率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 答:钢铁的资源效率高达10.4%,就是生产1t纯金属材料所消耗的原材料将近12t。具体技术措施:1)由外界向高炉-转炉流程内某中间工序输入废钢,可提高流程铁资源效率;2)由外界向高炉-转炉流程内某中间工序输入铁矿石等自然铁资源,可提高该流程铁资源效率。3)通过提高电炉钢比,提高铁资源效率。 5 根据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考虑如何实现(1)金属材料,(2)高分子材料,(3)无机非金属材料(选一种)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几项可具体实施的技术措施。 金属材料:利用微生物冶金;代替含稀缺合金元素的新型合金材料和不含毒害元素的材料,以及废弃物无害资源化转化技术;少合金化与通用合金,形成绿色/生态材料体系,有利于材料的回收与再生利用。高分子材料:1)建立必要的法规,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2)回收塑料,变废为宝:燃烧废旧塑料利用热能,热分解提取化工原料和改进操作技术、设备3)发展环境友好高分子: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和合成,采用生物发酵的方法合成的生物高分子。

智能材料结课论文

高分子智能材料 摘要:从合成、加工、新产品开发及其应用诸方面综述了智能高分子材料,如智能高分子凝胶、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智能织物、智能高分子膜和智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阐述了智能高分子材料的潜在应用领域。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智能化 一引言 材料的发展经历着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智能材料→模糊材料的过程[1]。智能化是指材料的作用和功能可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有意识地调节、修饰和修复[2]。 智能材料的构想来源于仿生学,它的目标就是想研制出一种材料,使它成为具有类似于生物的各种功能的“活”的材料。因此智能材料必须具备感知、驱动和控制这三个基本要素。但是现有的材料一般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智能材料的要求,所以智能材料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构成一个智能材料系统。这就使得智能材料的设计、制造、加工和性能结构特征均涉及到了材料学的最前沿领域,使智能材料代表了材料科学的最活跃方面和最先进的发展方向。 纵观材料发展,经历了单一型、复合型和杂化型,进而发展为异种材料间不分界的整体式融合型材料,最近几年兴起的智能材料是受集成电路技术的启迪而构思的三维组件式融合性材料。它是通过在原子、分子及其团簇等微观、亚微观水平上进行材料结构设计和控制,赋予材料自感知(传感功能)判断、自结构(处理功能)和自指令(相应功能)等智能性。 由此可知,智能材料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材料,它模仿生命系统,具有传感、处理和响应功能,而且较机敏材料(只能进行简单线性响应)更近于生命系统,它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程度实现非线性响应已达到最佳适应效果。早在1970年代,田中丰一就发现了智能高分子现象,即当冷却聚丙烯酰胺凝胶时,此凝胶由透明逐渐变得浑浊,最终呈不透明状,加热时,它又转为透明[3]。1980年代,出现了用来制造高分子传感器、分离膜、人工器官的智能高分子材料。1990年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3002﹚ 一、培养目标 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 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能够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能够胜任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环境技术管理、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A、水污染控制; B、大气污染控制; C、环境监测技术; D、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E、环境功能材料。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大约用一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至少获得35学分;另约二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四、课程设置 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 研究生的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可根据情

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由研究生本人在第三学期以书面形式写出开题报告,在教研室进行交流和修改。研究题目应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完成整个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外文摘要、引言和评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在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期间,导师应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定期向教研室报告。第四学期教研室要组织一次研究生论文工作的阶段性工作汇报会。研究生论文完成后(应在5月份前完成论文的撰写、修改、印刷等工作)向教研室提出进行论文答辩的申请,经批准后由教研室确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答辩时间为5月下旬或6月上旬)。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既要使研究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既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善于利用教研室集体培养的优势。 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深入了解研究生各方面的情况,对研究生的困难应及时给予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应严格要求,根据他们的原有基础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培养措施,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院里和教研室组织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等有关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每次学术报告的参加者要有记录。院里和教研室要为研究生定期安排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和报告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教学实践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高中语文获奖总数40(篇)_2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高中语文获奖总数:40(篇) 一等奖(8篇) 如何让高中语文作业更有效绍兴市稽山中学何学港 惊回首感慨百年话古文——论中学古文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绍兴市稽山中学石国江 教育心理学在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绍兴市高级中学张海英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教材体例指瑕新昌中学梁天霖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对策诸暨学勉中学周琼 投入真情重组关系重构文本让课堂焕发光彩新昌鼓山中学蔡永斌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优越感”绍兴市高级中学严英 “听听”那语文——语文听力能力培养,一个不能遗忘的角落上虞春晖中学杜娟娣 二等奖(12篇) 发掘平常事物的闪光点诸暨牌头中学郭伟宝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浅谈两堂外国小说欣赏课中意外事件带来的惊喜新昌澄潭中学王琼莹 新课程标准下的古典诗词教学探索 上虞中学叶建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诗歌教学心得 用细节拨动高考作文的真情之弦嵊州三界中学吴正飞 六“管”齐下攻探究——高考语文探究性试题备考策略研究嵊州黄泽中学吴大丹 确立主体地位立足现实生活——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究诸暨学勉中学石晓琼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新课程背景下的早读辅导新昌鼓山中学何永连 《论语》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浅议《论语》学习中的“自主发现问题, 绍兴市一中分校杨懿 解决问题的阅读教学模式” 唯美的谢幕——以高一苏教版为例浅议艺术化语文课堂结尾之有效性绍兴县鉴湖中学陈继青 锤炼多彩和谐的教学语言风格新昌鼓山中学俞金霞 与孔子多视角、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方法初探新昌澄潭中学丁新姝 “实”之无味走偏峰,“意”之无穷巧激波——关于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 绍兴市稽山中学俞鸽女 的误区及策略 三等奖(20篇) 唯有“发现自我”才能“情动而辞发”——论高中作文教学困境中教师 上虞城南中学陆益青 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有效措施 “龟速”作文——高一第一学期作文训练述评绍兴县鉴湖中学吴亚娟 批注式阅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嵊州长乐中学邢晶 高考诗歌解题应遵循“主题辐射法”新昌中学张君兰 我的阅读我做主嵊州三界中学吴小广 请用好的方式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故事——《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绍兴市稽山中学蔡朝阳 返璞才能归真——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绍兴县柯桥中学梁珍 《登泰山记》:姚鼐的独到绍兴县豫才中学任阳海 让“思考”之花在课堂中盛放诸暨中学陈柳钧 诗歌的鉴赏和复习观照新昌知新中学潘英英 文学因子与生命元的联系点管窥上虞东关中学叶国强 对新课程文本解读的思考诸暨学勉中学金建永 新课程背景下普高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嵊州崇仁中学卢三亚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新昌中学熊秀英 让激趣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上虞中学章妙菁 《外国小说欣赏》之教学探索诸暨学勉中学郭君贤 领路不到家——浅谈阅读课堂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绍兴县越崎中学徐剑秋 语文教师魅力积累嵊州长乐中学俞益曼 用我自由之笔,抒我自然之情——也谈个性化写作教学上虞中学钟首君 浅析语言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与回归绍兴市一中分校孙正旦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学课后习题第1-5章

第一章 1-1 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环境材料的定义 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影响小且再生利用率高的一类材料。 1-2 从人类的历史进程分析一下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找出材料与环境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时代都是以材料的发展来命名的,如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现代的高分子时代,都是由于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同时就材料科学与技术本身的发展来看,也是随着历史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如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材料、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材料、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材料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环境材料,他们都是应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3 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属于环境材料?试从你身边找出一些环境材料的例子。 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可降解塑料、可食用包装袋、无溶剂涂料、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 1-4 用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应该包括哪几部分。 包括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设计及清洁生产、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环境材料关键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环境工程材料。 1-5 结合自己的体会,分析一下环境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材料的环境性能将成为21世纪新材料的一个基本性能,各种环境材料及绿色产品的开发将成为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 2. 环境治理材料仍然是环境工程材料的主要研究内容,更高的性能、更长的寿命以及更低的成本成为新型环境治理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环境修复替代材料和废弃物的自资源化研究也将成为环境工程产业的另一大热门。 3. 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的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新材料及绿色材料制品。 4. 功能化、智能化的环境功能材料在技术进步的带动下正渐渐走下“高端”的神坛,更好的耐久性能和经济性能将成为环境功能材料研究的主攻方向。 1-6 环境材料是材料和环境两大学科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考虑如何从交叉学科这个角度去发展环境材料。 环境材料作为跨材料和环境两大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保持资源平衡。能量平衡和环境平衡,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将环境性能融入21世纪所有的新材料开发,完善材料环境负担性评价的理论体系,开发各种环境相容性新材料及绿色产品,研究降低材料环境负担性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也将成为21世纪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

研究论文:生理学课堂教学技巧浅谈

83791 学科教育论文 生理学课堂教学技巧浅谈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功能活动的生物学学科,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临床医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理学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医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充分的掌握生理学所学内容,是对生理学教学的严峻考验。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发展,一些新的思路和技巧逐渐被应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提高我国教育水平。而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应的技巧,也有效的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生理学课题教学技巧进行探讨,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导语设计 导语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前的3-5分钟里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或安排,即“开场白”。教师应以“导”字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语的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导语,应用轻松、有趣、精巧的导语,在短时间内

打开学生们的思路,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师在设计导语时可根据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安排,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够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的导语。 二、联想法设计 由于生理学内容较为抽象和深奥,常使得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使其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为改变这些状况,导师就应该想办法使教学内容生动、便于理解,而联想法教学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导师通过运用联想法,将生理学枯燥的内容加以修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将所学知识与想象力相结合,即扩展了学生们的思路,又提高了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热情,联想法将复杂而又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容易理解。 三、简易速记法 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较多内容需要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由于生理学内容较抽象,极大的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和记忆难度。因此导师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帮助学生们总结增强记忆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技巧之一。

工程材料结课论文

工程材料结课论文 ——新型材料-泡沫混凝土 一、认识泡沫混凝土 泡沫混凝土又称为发泡水泥、泡沫砼等;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内部含有大量细小、封闭、均匀气孔的泡沫状混凝土材料;材料内部气孔内有大量的空气存在,空气与其它材料相比热惰性能最佳,大大降低了泡沫混凝土材料的导热性能; 材料内部气孔呈封闭状态,互不连通,不能形成空气的对流循环,同时砼内部被气孔所隔离,各球形气孔被固化的水泥浆膜包围,气孔对热能穿透能力形成很大阻力,且具有环保节能、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隔音、抗水、减震等特性; 一般情况下,发泡混凝土主要用于减轻建筑物自身重量或用来隔音、隔热。二、泡沫混凝土的开发背景 泡沫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始于国外; 上世纪3 0年代,由瑞典人开发研制,在挪威大举成功,在欧、美地区迅速取得广泛的应用; 1973年韩国能源大波动以后,为了节约能源韩国实行建筑节能义务化。根据韩国现有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物楼地面,层与层之间强制使用隔音、隔热材料。为了减少楼板之间的噪音与热传递,使用隔音、隔热材料被义务化; 在日、韩的带动下,泡沫混凝土在东南亚国家快速发展。 从建国初期泡沫混凝土由前苏联传入我国,但未能大范围使用; 改革开放后,国内建筑业迅速发展,建筑所消耗的能源也在日渐增加;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相关的建筑节 能政策不断出台,泡沫混凝土技术在新的机遇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泡沫混凝土的开发目的 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低且隔热性能突出,因此能提高热效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可以减轻混凝土对整个建筑物的负荷; 住宅楼的地板层可铺设地板采暖管材用以直接供热,降低上下楼层之间热量的传导及隔绝声音的传播; 泡沫混凝土砌块可使用粉煤灰、矿渣粉等工业废弃物做为主要原料,环保利废。 四、泡沫混凝土的性能特点 1、质量轻:泡沫混凝土的密度在200-1200kg/m3之间,是混凝土的1/2~1/15,能有效减少建筑物的负重;目前市场大多采用密度在300~700kg/m3之间的泡沫混凝土; 2、隔音性能好:泡沫混凝土的隔音性能是普通水泥的5-8倍,充分解决了居住空间的隔音问题; 3、耐高温性能好:泡沫混凝土适用的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应用于地面辐射供暖受热不变形,无热分解; 4、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和抗老化性:传统有机隔热材料的耐压强度和抗老化性能较差,泡沫混凝土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可提高保温层的稳固性能和寿命,是传统保温材料的替代产品; 5、环保性能好:泡沫混凝土主要原材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与发泡剂,发泡剂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获奖作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姓名 (xx市xx县xx中心小学) 摘要:本年度,我接管了三年级并出任语文教师。对于中年级语文,我并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之前也只是带过一年级语文,所以我只能和学生一起来学语文,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值得庆幸的是:我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成绩也都有显著地提高,以前的一些学困生也都步入了正轨。通过一年的教学,我对语文这门学科也有了深刻地认识,对三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些了解,对于教学也有一些总结,下面就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的观点。 关键词: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作文 一、了解学生、把握规律、激发潜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中国常胜将军的座右铭,这在教学中同样适用。初到一个班级,除了在短时间内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外,我们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认知特点、课余爱好……在一个星期内,我对学生有了如下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生活起居都是依靠爷爷或者奶奶,少数同学也只有父母一方在家陪护,可以说家庭教育比较缺失。学生的识字能力,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有三个同学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有两个同学比较顽皮,喜欢搞恶作剧。当然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课堂纪律非常好、学习的态度很端正、学习的气氛很活跃…… 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八、九岁孩子的心理特点,要能准确把握,才会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三年级学生处于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有着很高的荣誉感,喜欢获得别人的表扬和称赞,热爱竞争,总想着怎样表现自己。但是他们不够稳定,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感,容易与人产生矛盾,事后又能很快恢复。 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如果引导得当,就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并发挥到极致。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气,士气高涨的一方就容易获得最后的胜利。一个班级也一样,如果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最后成绩可想而知。举个例子来说:每周我会评选出全班最会背书之星、进步最快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同学不够突出怎么办呢?这时你需要为他量身定做一个荣誉之星,确保人人都能参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学第11-15章

11章 11-1.用LCA方法分析木材的环境性能。结合考虑全球温室效应影响,讨论种树和种草对减少CO2的效果。 书上:P209的(1)再生性,P210的(2)固碳作用 木材属于环境材料。环境材料就是一种与环境之间具有友好性或协调性的材料。它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低的环境负荷值。 木材来源于树木。树木是自然界光合作用的产物。即在太阳能作用下,6CO2+6H2O →C6H12O6+6O2。这一过程中环境的友好性表现在: (1)就物质而言,生产1t树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等)吸收了大气中1.16t CO2,同时向大气中放出1.12tCO2。因此生产树木或木材,一方面可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CO2的含量,减缓温室效应的强度;另一方面为人类以及其它动物提供了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大量氧气。这是最基本的环境性能。其实,木材生长过程中具有的环境性能准确地说就是森林所具有的多种生态效益,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等。所以说木材原材料的生产过程完全是一个净化自然、改良环境的过程。 (2)就能源而言,由上面的等式可见,木材生长所需的能源来源于太阳提供的辐射能。木材生长就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的光能不断转换为自身的有机分子的化学能的过程。太阳辐射能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与钢铁、水泥等材料加工中所用的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相比,不仅数量上无穷无尽,而且对环境无污染。这正是我们人类一直想大力利用太阳能的原因所在。木材生长恰恰是利用了太阳能这一非常清洁、取之不尽的能源,并且在能量获得、转换过程中,是完全直接、自主的,无需任何人工手段。因此,木材生长在能源利用方面采用了最佳的方式。 11-2.如何利用木材的环境特性来减少材料加工和使用过程的环境负担性? 书上:P210的(3)木材的调湿性(4)木材的视觉特性(5)木材的触觉特性可以作为使用过程的参考。 加工过程: 总之,木材的生产加工比较容易,不象金属材料要经过冶炼和煅烧、塑料要经过许多化学反应等这样一些能耗高、三废多的过程。木材一般经过锯、铣、刨、钻等工序就可制成各种元件,通过榫槽、简单的金属构件或胶粘剂可方便地将它们组装成制品。可见木材的加工与木制品的生产主要是通过机械加工手段,改变木材的大小与形状制得元件,然后组配成制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因此能量消耗和废水、废气的排放均很小,虽有一些刨花、锯末等废弃物,但至少也可将它们燃烧用于提供能源。 使用过程:(对书上的三个方面的补充) 木材是一种多孔轻质材料,导热系数较小,为热的不良导体。木材或木质人造板作为墙体或装饰材料,对居室的温度具有调节作用。 木材具有吸湿与解吸作用,调湿性是木材的独特性能之一。用木质材料作为墙体或装饰材料,能直接缓和室内空间的湿度变化。这样可减轻壁体结露、物体腐朽以及细菌大量繁殖等不利现象的发生,并为人类生活提供舒适的湿度环境。另有研究表明,经木材装修的住宅与未装修的住宅相比,其室内温湿度条件明显更适宜于人类生活。

《神奇的材料》结课论文

生命的启示 ——仿生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学号:1505024303 姓名:宫美梅 2016.6.5

生命的启示 ——仿生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材料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们用以作为物品的物质。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和新材料的应用密切相关的,因为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工具的优劣和产品的价值,所以人类总是不断地去寻找、发现新材料,以促进生产,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而新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也使人类的活动方式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自然界的创造力总是令人惊奇,天然生物材料经历几十亿年进化,大都具有最合理、最优化的宏观、细观、微观复合完美的结构,并具有自适应性和自愈合能力,如竹、木、骨骼和贝壳等。其组成简单,通过复杂结构的精细组合,从而具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和最佳的综合性能。人类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启迪,从而设计出了更完美的材料和物件。 例1.人造纤维 最早开始研究并取得成功的仿生材料之一就是模仿天然纤维和人的皮肤的接触感而制造的人造纤维。对蚕或者蜘蛛吐出的丝,人类自古就有很大的兴趣,这些丝纯粹是由蛋白质构成,特别是蚕丝,具有温暖的触感和美丽的光泽。二十世纪以来,人们模仿蚕吐丝的过程研制了各种化学纤维的纺丝方法,此后又模仿生物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研制了许多新型纤维,例如,牛奶蛋白质与丙烯晴共聚纤维(东洋纺) ,商品名为稀苤的高吸湿性纤维(旭化成) 等等。这些产品的出现显示了人类仿造生物纤维表面细微形态与内部构造取得了成功。另外人们还对蚕的产丝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并且对蜘蛛丝也进行了研究(日本岛根大学) ,研究者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制造出与蚕丝完全一样的人造丝。 例2.人鱼传说 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有肺,能够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水里的鱼有鳃,能够分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供给身体使用。人们仿造这种特性,制作了薄膜材料,用于制造高浓度氧气、分离超纯水等,以达到节省能源以及高分离率的目的。目前人们正在研制具有动物肺和鱼鳃那样功能的材料,如果研制成功的话,人类在水底世界的活动将发生一场新的革命。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学习资料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 一、培养目标 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 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能够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能够胜任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环境技术管理、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A、水污染控制; B、大气污染控制; C、环境监测技术; D、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E、环境功能材料。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大约用一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至少获得35学分;另约二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四、课程设置 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 研究生的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由研究生本人在第三学期以书面形式写出开题报告,在教研室进行交流和修改。研究题目应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完成整个学位论文。

小学语文一等奖论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我们要给小学的创新教育以正确的定位。 关键词:小学创新教育定位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有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做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着实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正确认识小学实施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创造它个性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的创新价值,其目的是通过这类创新性活动让其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创新大都表现为综合的一种创新素质。

教学艺术的创新就要求教学不是狭隘的,封闭的、孤立的活动。 (1) 教师应该提供条件,让学生能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根据自己的特点,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参加兴趣小组或学科小组活动,广泛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得益于课内,延伸于课外,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 (2)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传授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消化”和积累并进行辨析、归纳和概括。 二、夯实基础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他们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其思维和创造的水平,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还学生以自由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一)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解放思想,解放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陶行知先生指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

环境材料学复习重点

环境材料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6个) 1、环境材料:是指在加工、制造、使用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的 人类所需材料。 2、材料环境负荷值:指对某一具体材料在其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和能源的多少,以及其 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气态、固态和液态之和)多少的综合值。 3、材料的生命周期:是指从原料采集和处理、材料制造、产品制造、运输、销售、使用、 再循环、直至最终处理和废弃等环节组成的生命链。 4、生命周期评价(LCA):是对材料和产品进行环境表现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具体是通 过确定和量化与评估对象相关的能源消耗、物质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来评估某一产品、过程或事件的环境负荷。 5、酸雨: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 硫酸和硝酸,使得雨雪pH下降,一般将pH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6、再生资源: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式储 存,但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途径而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 7、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 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8、腐植酸: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的 一系列过程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风化煤、泥炭和褐煤中。 9、避害技术:将有害物留在生产过程内部处理,将有害物在进入环境之前转化为无害物, 在排放到环境以前进行消化,避免污染环境生态加工技术。 10、材料生产的资源效率:某一生产过程中所产出的所有产品占所投入原料总量的百分比。 11、固体废弃物: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中提取目的组分之后而 被丢弃的固体泥浆状的物质。 12、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材料。 13、吸附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的材料,常见有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沸石 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等。 14、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二、填空题(4个) 1、全球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有毒物质污染、酸雨、生态环境 破坏。 2、可降解塑料的三种类型:光降解型、生物降解型、光生物降解型。 3、环境材料的生态设计目标考虑的要素包括:先进性、协调性、舒适性。 4、我国“十二五”提出的环保四项约束性减排指标分别是:SO2、NOx、COD、NH4-N。 5、生态加工技术包括:再循环利用技术、避害技术、控制技术、补救修复技术。 6、材料资源的系统物质流包括:自然物质流、经济物质流、废弃物质流。 7、清洁生产的内容:1)能源2)生产过程3)产品。 8、膜材料按照孔径大小分为三种:微滤、超滤、纳滤。 三、简答题(3个) 1、简述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及其区别。 答:能源是指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它可以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电能、热能、机械能、光能、声能等。能源按照形成条件以二类:一类是在自然界现存在,可以用一定技术开发取得,

材料科学结课论文

材料科学结课论文 题目:多种材料在核反应冷却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孙天麒 学号: 114263050118 专业班级:14 自动化

2015年6月13日星期六 核反应堆冷却材料(nuclear reactor coolant material)其在人工控制核反应进行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任务。核反应堆冷却材料也就是流经堆活性区带走核裂变热量的核反应堆材料,在工程上我们也称其为核反应堆冷却剂或核反应堆载热剂,其主要作用也可对比火电中的高温高压水。主要作用是及时将高温导出,一是为了保护设备免遭高温损坏,二则是将热能导出后加以利用(这部分热能也是核电和火电发电时的主要收益能量)。 冷却材料在核反应中充当的是一种换热介质,并且需要时刻循环流动而对冷却材料的要求与反应堆类型密切相关,但所有的冷却材料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热容大、热导率高、粘度小、熔点低、沸点高。而常用的反应堆冷却材料有气体、液体、熔融金属3种形态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下这三种材料 气体材料:主要包括空气、氦气、二氧化碳气等。但是由于空气的换热性能差,高温时氧、氮活性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只用于低功率密度的研究用反应堆内;氦气具有高的热导率和化学惰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气态冷却材料,但其价格较贵,限制了它的应用;二氧化碳应用较广,主要原因是它的安全性好、成本低、与其他材料相容性好,例如在最近比较热门的石墨反应堆中就存在着比较好的应用。 液态冷却材料:对于液态冷却材料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轻水和重水,众所周知水的比热容较大且价格相对廉价因而其成为反应堆的液态冷却材料也不足为奇。那么由轻水所构成的反应堆我们称之为轻水堆,轻水堆虽然做为一种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反应堆但是其使用范围与使用周期却是最长的,并且它也处在不断的创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年修订) 专业代码:083002 一、培养目标 1. 具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学风正派、身心健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2. 具有正确的学术思想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进程与趋势,勇于探索、创新;具有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能够面向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沿和学术动态;具备从事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单位的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能力。 4. 具有从事本学科科研领域研究方案设计、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原理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技术 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固体废物资源化 4.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需用一年时间完成,至少获得3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3学分);另约二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最多可延长三年。 四、课程设置 见课程设置表。 五、课程学习

研究生的必修课(A、B、C)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D)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 学位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应注意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外文摘要、引言和评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学位论文实行盲审制度,研究生必须在答辩前一个半月递交毕业论文。盲审论文送审两份,若送审评议结果有一份不合格,经院学位委员会确认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将延期一年再递交论文盲审通过后答辩;如果评议结果中有修改后再送审要求,修改后再送审,通过后方可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5-7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导师不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既要使研究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院系集体培养相结合,既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善于利用院系集体培养的优势。 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深入了解研究生各方面的情况,对研究生的困难应及时给予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应严格要求,根据他们的原有基础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培养措施,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等有关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且不少于全部学术活动总数的60%),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每次学术报告的参加者要有记录。院系要为研究生定期安排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和报告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文学科教学论文一等奖浅谈课文朗读

言为心声,由感而发 ——浅谈“课文朗读” 一、什么叫朗读?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项再创造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朗读过程是朗读者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音形式,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地传递思想和情感,重现作品的过程。 通俗地讲,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用普通话清清楚楚地高声读书,使文章语气连贯而见情意。 李振村老师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醒我们:朗读是老师带着一颗心,带着一种情,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及生活阅历,把自己所理解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个性化的声音传递给孩子,它有温度,有情感,它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 而修订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更为明确地向我们提出建议: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它是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的起点,是教学的最佳示范,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具体来说,朗读有十大好处。 一是有利于理解课文。因为朗读不但要看,还得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从而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时,会自觉发现“对味儿”或“不对味”、“贴切“或“不贴切”。“不对味”就说明理解有偏差,于是就得再读、再体味。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就意味着对课文理解的不断深入。 二是朗读需要集中精力,有利于记忆材料。所谓的“熟读成诵”即是最好的证明。 三是有利于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事务的一种素质。 四是有利于开发右脑,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五是有助于塑造师生开朗自信的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师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大家乐于表达、善于交流,性格自然随之开朗、充满自信。 六是有利于提优补差。大多数语文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出表现就是不敢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能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七是朗读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如果在解决数学难题时,反复地大声读题,更有助于寻找有用条件、提高解题效率;而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大声读,学习效率更是成倍增长。 八是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途径。而语感的形成

材料化学结课论文汇总

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进入了高科技和新型功能材料的领域。比如说在功能材料应用这方面,我国已经引进并且也自己研发了许多新型功能材料,使我们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得到了实惠,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便。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两种合成方法、基本性能、降解机理以及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合成;降解;使用寿命 聚乳酸(PLA)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经聚合而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PLA可像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那样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薄膜、包装袋、包装盒、食品容器、一次性快餐盒、饮料用瓶、药物缓释包装剂等。 1 聚乳酸的生产方法 聚乳酸的合成有两种方法,即乳酸直接聚合法和环丙交酯开聚合法。 1.1直接缩聚法 直接缩聚法是乳酸的直接脱水缩聚,其聚合工艺短,对聚合单体的要求与普通缩聚单体的要求一致,但所得聚乳酸分子量小,且产品性能差,易分解,实用价值小。 1.2间接聚合法 间接聚合法因为是环状二聚体的开环聚合,不同于一般的缩聚,没有小分子水生成,所以不需要进行抽真空排除小分子,聚合设备简单,此法所得聚乳酸分

子量高达数万乃至数百万,机械强度高。近年来,为便于工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开环聚合的高效催化体系,新型结构和组成的共聚物的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以制备更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2 聚乳酸的基本性能 聚乳酸是其中一种研究较多和性能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乳酸有非常好的透明性,可在牛物体内分解、吸收,同时其力学性能可和通用塑料媲美。聚乳酸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水中,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随后在太阳光合作用下它们又会成为淀粉的起始原料,对人体无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乳酸现已成为生物降解医用材料领域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目前,聚乳酸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材料、免拆手术缝合线和注射用微胶囊、埋植剂、骨材料、眼科材料等。此外,聚乳酸还可用于农业、包装材料、日用杂品等领域。 3 聚乳酸的降解 乳酸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材料,能被酸、碱、生物酶等降解,降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早已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3.1聚乳酸的降解机理 PLA作为聚酯类材料,其降解分为简单水解降解和酶催化降解。简单水解降解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起始于水的吸收,小分子的水移至样品的表面,扩散进入酯键或亲水基团的周围。在介质中酸、碱的作用下,酯键发生自由水解断裂,样品的数均分子量缓慢降低,当分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样品开始溶解,生成可溶的降解产物。 3.2 影响聚乳酸降解的因素 聚乳酸所处环境对其降解有很大关系,凡是能引起酯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以使聚乳酸发生降解,主要的因素有微生物、酶、聚合结构,此外如氧的存在与否、pH值、温度、湿度等也对其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