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几点思考

对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几点思考
对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几点思考

对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几点思考

【摘要】从1992年一直到2013年的现在,无数的业内人士,包括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政府官员,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商,投机者等,都在讨论有关于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相关问题,尤其是2010年,国务院批准了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之后,海南房地产的炒作和投资热潮及话题更是激烈,尤其是海南房地产的炒作更加疯狂。本文主要对海南地产泡沫现象进行展开分析思考,首先解释房地产泡沫的定义,其次是分析房地产泡沫出现的主要原因,再次,说明海南地产泡沫给海南人民带来的危害,接着提出针对海南房地产泡沫提出的治理对策,最后谈论个人对海南房地产泡沫的见解。希望能对房地产相关人士及政府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字】海南泡沫现象原因危害对策

一.海南房地产泡沫现象

(一)房地产泡沫的定义:

关于房地产泡沫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刘洪王(2003)认为,房地产泡沫是因为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使用价格的严重偏离;王俊(2003)指出,房地产价格泡沫是房地产价格处于一种不能持续的上涨,最终导致破裂的过程;苏莉(2005)认为,房地产泡沫是由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而持续上涨,其本质是一种价格运动。

除上述观点以外,再综合其他学者的观点,房地产泡沫可以定义为:在投机机制的作用下,房地产市场价格非稳定性偏离其基础价值的一种现象。房地产开发中出现的泡沫现象,主要是指土地及其房屋的价格严重超出了其本身的实际价值。

(二)海南房地产的泡沫

房地产泡沫现象几乎每个城市都存在,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在我国各个地方发生的房地产泡沫事件中,最突出的地产泡沫是海南。海南房产,几乎成为了全国人民甚至是部分国外友人及华侨的关注热点。

随着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于1988年4月13日正式创立,海南成为了全国各地投资者、投机者渴望发财的地方。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随后,全国各地投资者纷纷向海口、广西北海等南方沿海城市。尤其是海南,一时间,该地区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有记录的第一次房地产热。

1991年到1993年,海南房地产的价格持续上涨。1991年,公寓每平方米价格是一千多元,而到1992年,每平方米价格上升到三千多元。有的商品房价格甚至突破万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也大幅度增加,有的地方仅过一年价格就由十几万元一亩涨到600多万元一亩。以至于在房地产交易中有70%是投机者囤积起来的。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房地产的热度和关注度在下降,房地产热在成就了一批人致富之后,相当有一批公司被套牢在海南的土地上,上亿资金被投进了海南有限的土地上。实际上,地产泡沫并没有带来财富的增减,只是一种地点上的转移。1995年,海南地产泡沫破灭。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事件成为中国局部房地产泡沫的典型。如今,据估计,海南房地产业于2013年将增长25%,会出现少有的繁荣。2013年人们对买房的需求不会减弱,一线城市商品房仍然供不应求,但由于泡沫太过巨大,国家强行干涉,所以房产的价格不会再有突破性上涨,现在的房产处在高危时刻,泡沫随时可能破裂.

二.海南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

房地产业存在“泡沫”是毫无疑问的,每个城市几乎都避免不了这种现象,房地产泡沫在一定范围内是不会产生恶劣影响的,主要区别在于影响后果的大小,虽然有部分人认为房地产不存在“泡沫”。

下面浅述引起海南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原因:

(一)政府干预过多,管理不当

政府对房地产的的管理和指导过于计划性,死板,即不大遵循市场的正常运作规律,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根源。此外,政府在真正需要调控的地方调控力度不力,土地供应在一定时期失控,且政府部门存在不正之风,有不少公司是挂靠政府职能部门或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大多为挪用公款、贷款或拆借等,政府部门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利益,有时没有想到更好的长远发展,所以,政府部门的设租、寻租、贪污受贿行为时不时出现,这是推动海南地产泡沫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土地投机

土地投机可以说是解释地产泡沫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土地投机又往往是与预期,非理性等因素相互影响而发生作用。如果个经济主体(包括投机者)对海南未来房产的价格走向的预测过于乐观的话,容易出现了“集体无意识”行为,此时,土地投资者就会增加对土地的购买和囤积,显而易见,投机需求的增加就

给海南的市场造成了所谓的“繁荣”,进而引起进一步更高的预期,从而形成一个不断递进的的趋势,最终使价格膨胀,房地产泡沫由形成到发展最后到破灭,接着就是引发一系列的危害。

(三)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

房地产主体结构不够合理可以说是由于房地产体制的不完善和市场的不成熟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主体经济性质过于单一。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私营企业所占比例很小。第二,进入市场参与房地产炒作的人很多,其中除了大量非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国有企业外,政府官员所占比例也很大。这种现象可以说是1992和1993年之前就已经很普遍了,此外,与市场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来源结构也不合理。这些不合理地方都是需要得到改善的。

三.海南房地产泡沫现象的危害:

其危害主要有:

第一,房地产泡沫不利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际旅游岛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房地产开发,它应该是高水平、高起点、低污染、低密度的生态环保型的建设。所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必须先规划后建设,而且必须循序渐进。盲目扩张和急于求成都是有害的。

第二,房地产泡沫将会干扰海南省整体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破坏其自然环境。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之时,将是海南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之日。高房价首先吞食海南的国民财富,少数人利用泡沫大发其财,然后把债务和烂尾楼留给当地政府和老百姓。

第三,房地产泡沫破灭最终使大多数投资者血本无归,挫伤他们再投资的积极性。第一次海南房地产泡沫留给投资者的惨痛印象就是资产急剧缩水,投资几乎血本无归。到那个时候,投资者只能是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四,房地产泡沫将使海南国际旅游岛不堪重负,最终可能走向衰败。海南国际旅游岛主要以其优美的环境吸引海内外游客,所以在打造国际旅游岛时,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友好力、资源吸引力、交通承载力、旅游接待力、产业发展力等指标。如果大规模开发房地产,尤其是在530多平方公里的黄金地段高密度的开发,就有可能破坏其生态环境的平衡,使其不堪重负。

四.海南房地产“泡沫”合理化治理对策

海南房地产泡沫在全国一次又一次地引起热议,小小海南岛房产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每一次房产泡沫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投资的蒸发,后果可想而知,所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迫在眉睫:

第一,应该完善政府的市场调节职能,减少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不必要的干预,合理引导房地产业的产业政策水平,加强对政府部及官员的监督,对于政府官员参与炒房行为应予以制止,严重者加以行政处罚。此外,应合理调节国有房产企业和私营房产企业的比例。这是治理房地产泡沫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第二,提高房地产交易成本和抑制房地产投机炒作。房地产炒作是泡沫产生的一个最直接和主要的原因,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严厉地打击。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属于发展阶段,不是很成熟。政府应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制止及惩罚房地产的投机炒作等不良行为。

第三,完善相关土地和税制政策,土地可以说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土地的最大经济特征是具有稀缺性,即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土地的供给弹性最小,政府应对土地政策不断进行完善,土地资源本身就少,再加上人口多等客观因素,政府就更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如提高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土地的资历要求,严格审阅其资质等。

第四,规范房地产信贷投资行为,房地产开发是个大工程项目,其开发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故而需要巨额银行贷款,此时,金融机构在发放房地产贷款时,应该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谨防非理性化投资行为的产生。此外,在完善房地产信贷风险评估制度的同时,发展房地产贷款保险制度,避免金融机构成为风险终端,金融机构把好关,可以进一步帮助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发展与破灭。

五.结束语

海南房地产的泡沫主要来源于海南旅游岛的批复,也许是本人根本不懂的经济学,不理解海南旅游岛这一概念对地产的实际价值,纳闷海南地产的疯狂,纳闷政府对疯狂市场的“理解”。看着这疯狂的一切,本人没有太多欢悦,相反,更多的是担忧,十多年前的那一幕不自觉的影现眼前,当时海南建省办特区,致使海南地产疯狂炒作,严重脱离海南实情的高价地产在其泡沫破灭后,房价,房市瞬间过山车似的从天入地,游资撤走后留给海南的是一片苍痍,尽管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每一种区域经济规划出台后都会引起一阵地产风暴。但,对于已逐渐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各地政府而言,这种疯狂炒作的现象已少之又少,合理范

围之外的疯狂行为基本上很快就得到当地政府的遏制。谁都明白这种疯狂大宴之后的代价,也都明白这种漂亮泡沫破灭后的惨痛。而这次狂舞中最大的赢家是政府,几乎这次应该可以赚个钵满盆满了,以此得以充填令其尴尬瘪久了的腰包。换言之,也许这也正是政府容忍的目的所在。常言道:“事有尺度,知足为好!”这狂舞之欢何时散宴?政府还要赚多少?这疯狂的宴会还在政府的掌控中吗?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负效应是政府所能承受承担和掌控的吗?我不知道目前这疯狂的宴会是否还是政府手掌心里的“孙悟空”。因此,渴望政府尽快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尽快散去这场疯狂的舞宴,还海南一个健康的面貌,使海南以一个健康者的步伐迈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我为此祈祷。

参考文献:

1.王雪峰:《房地产泡沫和金融不安全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2.鞠方::《房地产泡沫研究—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3. 曾贤斌:《房地产全程营销与新思维—“老板”都有问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王俊:“对当前我国房地产泡沫的看法”,《宏观经济管理》,2003年第4期。

5.刘洪玉:“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过热问题分析”,《建筑经济》,2003年第2期。

6.苏莉:“浅议房地产业与金融风险”,《管理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

7.代春泉、徐青等:《房地产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

8.易宪容:“靠优惠政策鼓吹起的房地产泡沫迟早会破灭”,《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6月14日。

9.常安:“面对炒房,各大城市态度不一”,《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第7期。

房地产产生泡沫的原因及其防范策略

学号: 现代房地产投资与开发结课论文 课题名称:房地产泡沫产生原因及防范策略研究院(系): 姓名: 指导老师: 班级: 日期:2014/12/25

摘要:本文运用综合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通过中国知识网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运用高级检索方法,在“篇名”处输入了“房地产泡沫成因”和“防范策略”两个关键词,搜索有关房地产泡沫成因和防范策略的相关学术论文,然后按照时间排序,选择了近十几年关于房地产可行性研究的20篇学术论文作为参考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概述了房地产项目泡沫的成因及其防范策略,认为是否能够有效的预防房地产泡沫是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房地产泡沫的预防不仅仅需要政府转变观念,还需要严格控制银行贷款,并且进行有效的土地制度改革,从而防止房地长泡沫的产生。 关键词:泡沫经济、房地产泡沫成因分析、房地长泡沫防范策略

1前言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整个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样,房地产泡沫会给人们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在新形势下,中央政府要房地产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保持高度的理性、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引导、适时监测,以防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乃至重蹈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海南房地产泡沫覆辙(1)。 2泡沫与泡沫经济 2.1泡沫的定义 2.1.1泡沫经济现象的历史回顾 荷兰1634-1637年的郁金香泡沫 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法国) 南海泡沫 日本房地产泡沫 我国1910年的橡皮风潮、80年代长春的“君子兰”泡沫、1992年-1993年海南、北海房地产泡沫。 2.1.2泡沫的定义 概念:泡沫是由投机导致的资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持续上涨。泡沫又称价格泡沫、资产泡沫(asset bubble),或投机泡沫(speculative bubble),或资产价格泡沫。 两重含义:(1)指资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持续急剧上涨的过程或状态;(2)指资产价格高于由市场基础决定的合理价格的部分。(2) 2.2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3) 2.2.1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2.2.2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主要包括银行信贷信用、有价证券、产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 2.2.3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的股票和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价格迅速的膨胀,虚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所形成的整个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 2.3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泡沫经济 2.3.1价格波动与泡沫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一、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碎成因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国内的各种因素引起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乃至破灭。 (一)国内资金流动性方面产生严重过剩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前景下,日本的对外贸易顺差也得到扩大,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使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严重,而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日元升值又导致日本外贸出口受阻,于是,投资者就把大量资金投入见效快,利润高的房地产领域和股市等不动产行业,日元的升值也使外国投资者看好日本,使外国资金大量涌入日本,而外国资本涌入的大多也都是房地产市场。从根源上来说,正是日本国内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碎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资金的流动性过剩和不合理投资是房地产泡沫破碎的祸端。 (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资金的流动性过剩,日本政府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为了让资金流通得快些使国内的经济向正常化发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政府连续5次降低利率,但政府制定的相关措施并没达到相应目的,投资者仍不愿把资金投入其它行业,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仍是严重的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在此状况下,日本政府又提供大量的货币,这进一步造成了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大量资金

流入见效快,易吸纳的楼市和股市,对不动产行业的过度投机,使日本的楼市股市价格飙升很快,这又刺激了投资者对房地产业的进一步投资,这对日本的房地产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促进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代的到来。 (三)宽松的银行信贷政策加剧房地产泡沫碎裂 在日本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下,致使日本资金在国内极度泛滥,在此状况下,日本的商业银行本应执行信贷紧缩政策,但银行为了稳定和利率的回报,银行执行的却是宽松的信贷政策。由于房地产投资回报率极高,致使银行信贷大量地涌入房地产业。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日本各大银行都扶持房地产业,各大银行争相向房地产业给予大规模的贷款,这导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加剧化,直至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 (四)中央银行突然的银根收紧政策促使房地产泡沫破灭 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不断加剧化后,日本政府改变了过去的宽松政策,代之的是日本政府对货币和财政执行紧缩政策并严格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投入。在政府的过度干预下,社会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急剧下降,由于资金的供应量下滑过快,致使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下降,这进一步导致投资者迅速把资金退出房地产业,于是,房地产业发展的资金链条彻底断裂了,这最终导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并导致日本的经济发展一度跌入低谷。 二、中国现有的房地产状况与日本房地产的相似之处 从当前情况看,中国现有的房地产市场状况与日本房地产是有许

浅谈当前海南房地产的营销策略

浅谈当前海南旅游房地产的营销策略 【摘要】随着经济的复苏,海南房地产业摆脱了以前的“烂尾楼”,尤其是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海南的旅游产业脱颖而出,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和拉动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的提出更是加速了海南房地产的发展。海南要健康稳定的发展旅游房地产业,就需要了解市场,组建人才队伍,注重营销策略,提高核心竞争力等。 【关键词】房地产 SWTO 发展状况营销策略 1、了解旅游房地产的概念 本人大致的了解了一下,广义上,所有与旅游结合的房地产都可以叫做旅游房地产;狭义上,旅游房地产是以旅游区域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积淀,浓郁的文化气息等为开发机会,以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度假配套设施为依托,以本地区和本地区以外的人群为主要的销售对象的房地产项目旅游。 2、对海南房地产业市场SWTO的分析 优势(strenght) 海南省位于中国的的最南端,拥有各式各样的奇特的地貌景观,比如五指山,尖峰岭,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等。地处热带海岛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四季如春,是适合众多老年人的养老圣地,也是冬季避寒的不二选择。而且这里的名族特点明显,有些

地方还保留着最原始的织布方式和生活面貌。这里还有亚洲小姐选美赛事,博鳌亚洲论坛,吸引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到此一游,人流量还是比较多的。 劣势(weakness) 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海南一直远离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甚至难以有效地得到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辐射,还有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和21世纪初区域的经融危机则长期拖累了海南经济的发展 机会(opportunity) (1)、是全国唯一全省范围内的经济特区,而且还在2010年确定了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促进旅游房地产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前景 (2)、软硬件不断的完善,比如三亚的凤凰国际机场,海口的美兰国际机场,海南东环铁路,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交流有了更好的条件威胁(threat) 旅游房地产的建设,势必会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也破坏了自然的生态资源, 3、对海南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状况的分析 3.1旅游房地产的“泡沫问题” 过热的投资聚集,势必会产生供大于求的恶性供需关系,尤其是旅游业是对突发事件毫无抵抗力而且很脆弱的产业,如一颗炸弹毁掉巴厘岛整个旅游产业。还有很多的空置房和半拉子工程,这是对资源

中国房地产泡沫与应对政策分析

中国房地产泡沫与应对政策分析 [摘要]2010年以来央行几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央政府出台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而老百姓住房问题早已成为今日的热点话题,房地产举足轻重地关系到人民生活安定及国家经济形势稳定。如何调控房地产市场,防止其进一步泡沫化成为人们的聚焦社会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银行开发商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大量房地产按揭贷款无法收回,引发金融危机,伴随其房产泡沫的破灭,银行、房产公司大量倒闭破产而被收购,国民经济饱受重创,经济陷入低迷。目前,我国房产市场状况令人担忧,房产泡沫化严重,由其果,究其因,出对策,稳经济,安民生已经刻不容缓。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在全球迅速蔓延,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政府为维持经济增长,应对危机,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中有一项就是新发行了400万亿人民币用于各项重点及基础行业建设,不可否认,这些资金在应对危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这些新涌入资本市场的资金却带来了很大隐患,造成我国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飞涨。房地产市场有利可图,房价一路飚升引发人们进行新一轮的投机活动,只要手里还有闲置资金便想方设法投入房产市场。很多新房空置,很多人有买不起房,买不到房。房产问题对社会稳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些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兴衰。 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控房价,整顿房产市场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了国家继续兴旺,人民生活安乐,解决不好,一旦泡沫破灭,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调控房产市场是一项十分艰巨且复杂的任务,涉及到各方利益,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胆大心细,深入分析各种相关问题,对症下药。 首先,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维持着社会再生产的资金流通顺利进行,同时银行金融枢纽,而其在房地产市场同样是很关键的利益主体,对它的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要怎样才能合理控制银行放款额度呢?第一,调高利率增加的利息远不能和房产市场的高利润相比,人们的投资投机热情很难被抑制;其次,利率的提高本身很有限,如果利率调控范围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则会引发还贷危机,加速房产泡沫破灭;再次高利率是银行贷款盈利性更大,更加刺激了商业银行铤而走险,发放不良贷款,导致恶性循环。所以从2010年以来央行多次调控的都是存款准备金率,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0.5个百分点,这样一方面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紧缩通货,抑制通货膨胀的恶化,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一下子将房地产泡沫戳破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而对于另一利益主体——房地产开发商,也不能一味打压,对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引导,鼓励中低价位、中小套房、经济适用房房产开发。同时也要加强对房地产市

九十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警示

九十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警示 开发商纷纷逃离或倒闭,银行顿时成为最大的发展商,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60%以上。当银行开始着手处置不良资产时,才发现很多抵押项目其实才挖了一个大坑,以天价抵押的楼盘不过是“空中楼阁”。 1992年8月,正在海南“淘金”的潘石屹已经靠炒房炒地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他还准备继续“淘”下去。 为了核实一个项目的审批情况,潘石屹以五斤橘子和一条香烟的代价获准查阅有关内部资料,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凭着直觉,潘石屹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包括冯仑、易小迪、王功权在内的6位合伙人马上决定分家,撤回北京发展。 一年后的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整顿措施招招致命,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烂尾楼遍地。 对于潘石屹以及其他经历过上世纪末“中国经济软着落”的人来说,1993年下半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1988 年8月23日,有“海角天涯”之称的海南岛从广东省脱离,成立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海口,这个原本人口不到23万、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首府,也成为了全国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国”。用潘石屹的话说,1989年他坐船来到海南时还是黑蒙蒙一片,第二天醒来,发现一夜之间,岛上已经涌进了15万人。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随后,中央向全国传达了《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也因此得到全面释放。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当然不都是为了盖房子。事实上,大部分人和潘石屹一样,都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古老游戏,他们手里传的是地皮。 时隔十五年,下面的这组统计数字,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游戏的热火朝天: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大陆大家目前最为关心,讨论最为热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从政府到民间,从经济专家到普通百姓,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以前,我也觉得中国存在一个叫“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所谓概念,但今天我忽然感悟,原来多少年来包括我在内的几 亿中国人都被蒙骗了,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房地产泡沫”这 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如同市场经济一样,房地产泡沫也是一个外来事物,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问题是,中国是市场经济吗?显然不是,否则为什么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更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个怪物,政府操纵着房地产行业,政府对房地产有着绝对的掌控能力。 房地产泡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既然是泡沫,那么这个泡沫也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当泡沫足够大的时候,会破裂。因为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所以当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产生泡沫的时候,就会破裂。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世界经济学家都以为,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日美大几倍,当然也会破裂。事实却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几年年前的膨胀程度就超过了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中国的泡沫几年来虽然翻倍,但却没有破裂,这是何故?显然,经济学家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中国的房地产乃至中国经济当成了市场经济来看待,而事实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根本不是市场经济。所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有的房地产泡沫,在中国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房地产泡沫”根本 就是一个伪概念。 当然,我说到这里时,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气,中国的房地产明明几年之内翻了很多倍,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这不是泡沫这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确实虚高,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这是事实,但这不是“房地产泡沫”,因为泡沫会破, 而中国的这个被大家称为“泡沫”的东西却不会破,因为它的真实名字其实不叫泡沫,应 该叫“变相的税收”或者“房地产垄断价格”。

房地产案例分析

2018年是王先生来到北京打拼的第五年了。五年前,大学刚毕业的他和无数年轻人一样,怀揣着梦想带着一腔热血来到北京,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北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这五年间,王先生凭借着其出色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从最初的数据分析员升职到了如今的项目经理,工资也从最初的7000元每月上升到了20000元每月。 和大多数在北京打拼的年轻工作者一样,早在2013年刚来北京的时候,房价已经让初入社会的王先生望而却步,只能与其他人合租。在这五年里,王先生一直为在某一天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而努力。可是尽管工资在不断升高,高物价和稳增不降的房价仍然让有房的梦想无法实现。经过五年来的打拼和积累,加上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资产,王先生现今一共拥有约400万的存款,他在心里决定,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先付首付买下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房价是一个古老的新问题。人类生活离不开房子,这就顺理成章地把房子推到了生活必需品的位置,“住者有其屋”人人都得有自己的立身之所。房子,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房价却是一个新生儿,尤其是高房价,更成了人们口中讨论最多的话题。因此,房价也就成了一个古老的新问题。 我国房价近几年持续上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房价已经高达7万,在郊区的房价也没有在万元以下的。而大部分中级城市的房价也是很高,严重高出人们的承担水平。购房,渐渐的成为了大部分民众的新病。高房价让很多年轻人沦为了房奴,而且还要一代又一代的延续房奴传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国家随之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但都没用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房价依然高得让人难以接受。 王先生是湖南长沙人,23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北京打拼,到今年已经28岁了。以前的很多同学到这个年纪都已经成家立业了,王先生的家人也常常催促他赶紧安顿下来买房结婚。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王先生感到疲惫不堪,同时也让他感到迷茫,是一直在北京闯荡好呢还是回家乡能生活得更好呢?除北京之外,王先生最近一年也在一直关注着家乡有没有更适合的工作和更好的发展机会。但不管怎样,买房是头等大事,无论回去家乡发展还是打定主意在首都扎根,拥有自己的房子都是必不可少的。 买房的主意打定了,那么什么时候买房,到底在北京还是回家买房,买房的

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警示

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警示 1992年8月,正在海南“淘金”的潘石屹已经靠炒房炒地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 发现,他还准备继续“淘”下去。 为了核实一个项目的审批情况,潘石屹以五斤橘子和一条香烟的代价获准查阅有关内部资料,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凭着直觉,潘石屹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包括冯仑、易小迪、王功权在内的6位合伙人马上决定分家,撤回北 京发展。 一年后的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整顿措施招招致命,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烂尾楼遍地。 对于潘石屹以及其他经历过上世纪末“中国经济软着落”的人来说,1993年下半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 裂,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1988年8月23日,有“海角天涯”之称的海南岛从广东省脱离,成立中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海口,这个原本人口不到23万、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首府,也成为了全国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国”。用潘石屹的话说,1989年他坐船来到海南时还是黑蒙蒙一片,第二天醒来, 发现一夜之间,岛上已经涌进了15万人。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随后,中央向全国传达了《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也因此得到全面释放。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160万 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当然不都是为了盖房子。事实上,大部分人和潘石屹一样,都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古老游戏,他们手里传的是地皮。 时隔十五年,下面的这组统计数字,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游戏的热火朝天: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800万平方米,地价由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 同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83%,另一个热点城市三亚也达到了73.6%,海南全省财政收 入的40%来源于房地产业; 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统计,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短短三年,增长 超过4倍。 与海南隔海相望的广西省北海市,房地产开发的火爆程度也毫不逊色。 1992年,这座原本只有10万人的小城冒出了1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全国各地驻扎在北海的炒家达50余万人。经过轮番倒手,政府几万元/亩批出去的地能炒到100多万元/亩,当地政府一年批出去的土地就达80平方公里。以至于次年前来视察的朱镕基副总理忍不住提醒当地政府:“北海不同于我的上海…… (北 海建设)要量力而行”。 在这场空前豪赌中,政府、银行、开发商结成了紧密的铁三角。其中银行不仅充当了游戏的鼓手和输 血机,自己也忍不住客串了一把玩家的角色。 泡沫生成期间,以四大商业银行为首,银行资金、国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源 源不断涌入海南,总数不下千亿。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中国房地产泡沫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泡沫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中国一二线房价只涨不跌的原因:城镇化、居民收入和货币超发 (5) 一、商品房供求:居住需求和投机需求,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 (5) 二、商品房的基本面:城镇化、居民收入和人口年龄结构 (5) 三、金融属性的驱动力:货币超发和低利率 (5) 四、2015-2016年房价大涨主要是货币现象:低利率和货币超发 (7) 第二节绝对房价:中国之都、世界之最,全球前十二大高房价城 (8) 第三节房价收入比:一二线偏高,三四线基本合理 (9) 一、房价收入比在城市间分化明显 (9) 二、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居全球前列 (11) 三、区域间房价收入比差异大实际上反映收入差距效应和公共资源溢价 (11) 四、宏观上的房地产总市值/GDP偏高 (12) 第四节库存:去化压力比较大的是三四线中小城市 (13) 第五节租金回报率:整体偏低 (16) 一、总体租赁回报率偏低 (16) 二、中国居民买房而不租房的特殊性 (18) 2.1 中国的商品房并非仅居住功能,而是捆绑着很多资源 (18) 2.2 国人对房子的文化性依赖和归属感 (19) 2.3 低租售比跟贫富差异也有关 (20) 第六节空置率:三四线高于一二线 (20) 一、中国房地产空置率有多高 (21) 二、高空置率:一线过度投机,三四线过度建设 (21) 第七节房地产杠杆:居民杠杆上升但总体不高,开发商资产负债率上升 (23) 一、居民加杠杆快速上升,但总体水平不算太高 (23) 二、房企加杠杆:房地产开发商资产负债率上升过高过快,对银行融资过度依赖 (27)

图表目录 图表1:中国货币超发情况 (5) 图表2:中国货币增速超过GDP和居民收入名义增速 (6) 图表3:中国房价波动与利率 (7) 图表4:中国房价上涨与货币增速. (7) 图表5:各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很快 (8) 图表6:去年4月以来各线城市房价涨速持续加快 (9) 图表7:深圳和上海已经进入全球前十大高房价城市之列 (9) 图表8:房价收入比近年来有所下降 (10) 图表9: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下行,一线城市稳中有升 (10) 图表10:中国(大陆)住房收入比全球排名第14位 (11) 图表11:全球房价收入比前十大城市,北上广深占据四席 (11) 图表12:中国的人口密度并不算高 (12) 图表13:房地产总市值/GDP高达411% (12) 图表14:销售和新开工对比 (13) 图表15:房地产去化周期自2010年开始见底回升 (13) 图表16:2016年第一季度50个城市住房存销比数据 (14) 图表17:2014-2015年一二线典型城市商铺市场平均空置率(%) (15) 图表18:后房地产时代人口继续向大都市圈迁移 (15) 图表19:美国人口迁移趋势:1940-2010 (15) 图表20:四大都市圈供求关系较好甚至部分城市较为紧张 (16) 图表21:中国主要城市的各种租赁回报率. (17) 图表22:普通住宅投资回报率 (17) 图表23:医院资源集中于大城市 (18) 图表24:学校资源集中于大城市 (19) 图表25:有些学区房几乎是没有品质可言 (19) 图表26:国人住房自有率全球居于高位 (19) 图表27:中国基尼系数在全球中偏高 (20)

房地产泡沫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

房地产泡沫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 、概念界定 什么是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的一种,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的情况。 房地产泡沫的主要特征:第一,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一种形态;第二,房地产泡沫具有陡升陡降的特点,振幅较大;第三,房地产泡沫不具有连续性,没有稳定的周期和频率;第四,房地产泡沫主要是由于投机行为、货币供应量在房地产经济系统中短期内急剧增加造成的。投机价格机制和自我膨胀的机制是房地产的主要内在运行机制。房地产泡沫是在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开始产生、膨胀和崩溃的。 ⒊房地产泡沫的判定:房地产泡沫的判定并无定论,在任一特定的时点上准确判定房地产的泡沫程度实际上非常困难。一般可以从以下指标或状况判断: ⑴整个经济是否过热。如果整个经济处于过热的状态,那么由于其内在相互关系,可以相信房地产业也会有一定的过热的现象。 ⑵投资增长率。当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显著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如相当于经济增长率的2倍时,就有产生泡沫的危 ⑶商品房的空置情况。一般当空置率达到10%时,就是房地产业过热的预兆。 这些常用的标准外,人们通常还依据住房价格是否持续上涨、商品房价格与距民收入的增长是否同步,土地开发增长率是否节节上升,房地产商的负债率是否普遍持续上升,房价的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的相对差距等来判定。

、我国房地产泡沫问题的各种学术观点 的学者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价我国近年来房地产泡沫状况,认为我国存在房地产泡沫。 ⒈房地产价格方面的指标 ⑴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是一套居民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应了具名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弱。美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其1991-2001年的房价收入比非常稳定,平均值是3.97.1998年,全球96个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平均数为6.4。因此一般认为,房价收入比保持在6.0以内,就不会出现房地产泡沫。1989-2005年我国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大于6,说明我国存在房地产泡沫。其中,2005年我国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居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房屋价格为3242元/平方米,每一百平米房价收入比达到了10.3。 ⑵房价与CPI同步率房价与CPI同步率也即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与CPI的比。当房地产价格急速上升,并且大大超过CPI的上涨幅度时,就说明房地产价格偏离了其基础价值,出现了泡沫。在我国,由于CPI得波动很大,仅仅用房价与CPI 得同步率来判断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有失偏颇,比如2000—2001年,我国房价的上涨率不大,但由于存在通货紧缩,CPI的增长率很小,致使两者的值很大。因此该作者认为,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大于10%,同时房地产增长率与CPI的比率超过4.0,就可以认为房地产存在泡沫。从这一标准出发可以发现,2004年和2005年我国存在明显的房地产泡沫。 ⑶房价与租金同步率反映房价与租金的同步率的指标有两个,房价房租比和月供与租金比率。我们认为房价房租比超过2就存在轻微的泡沫,超过5就存在严重的泡沫。2004年到2005年,我国房地产存在一种特殊现象,就是房价快速上涨而租金涨幅不大,房价与房租严重背离,房价房租比超过了10,说明从总体上我够存在比较明显的房地产泡沫。而月供与租金的比率大于1,就说明存在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2006年年初我国主要城市中,绝大部分城市的月供与租金的比率都大于1,平均值达到1.27,其中杭州达到了1.96、上海为1.81、南京为1.6,表明这3个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已经非常严重。

浅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房地产论文:浅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 摘要: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事关重大,而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也引发了有关房地产泡沫论的争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十分必要。针对房地产泡沫,了解了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当前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与危害,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房价房屋空置率形成原因防X措施 传统意义上认为房地产泡沫是指房价高涨,房产投资过热导致产品过剩,市场没有需求,产生一种虚假的繁荣,其显著表现就是空置率变高。根据传统意义的定义来看,就是房价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或投资者,而这

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的差额获取利润,而对房屋本身的使用和产生盈利的能力是不感兴趣的。随着房价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 1、投资快速增长,项目遍地开花。1998—1999年15%,2000年19.5%,2001年25.3%,2002年21.9%,2003年29.7%。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1990年5.6%,上升至2001年20.7%。2002年,城镇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占GDP 的7.55%(国际上一般为3%—8%),占固定资产投资17.9%。2003年,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10106亿元,占GDP(116694亿元)8.66%,占固定资产投资18.34%,增长29.7%。百富勤经济学家称2004年一季度,中国总投资40%流入房地产业和地产服务行业。到2007年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16814亿元,同比增长30.3%。 2、供应结构失调。高档住房、大户型住房、商业用房供应过量,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XX销售商品房,单价3000元/平米以下3.7%,3000—4500元/平米38.7%。XXXX市商品住宅户均面积130平米。XX全区2003年在建商品住宅,90平米以上户型占69.4%,空置住宅中此类户型占80.9%。住宅与非住宅比例不合理,XX空置商品房中非住宅用房2/3;XX市空置房中高档住宅和写字楼占80%。 3、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率=(新建商品房的空置面

1992,海南房地产泡沫事件启示录

1992,海南房地产泡沫事件启示录 众所周知的导火索,引发了众所周知的泡沫,造就了众所周知的人物、财富以及亏空。 为什么总会不厌其烦地回首这段地产史,难道只是为了追忆辉煌或伤痛?今天看来,追忆远不是目的。 ■本报记者李诚 如今在海南三亚担任某星级酒店副总经理的于益贤,是当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亲历者。1992年海南房价疯涨时,他担任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副总。 这是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上来就说的三个故事—— 故事一:1992年,于益贤所在的房地产公司在海口建起了37幢别墅。据他回忆,当时别墅的成本是2000元/平方米,开盘售价为4500元/平方米,结果销售的第一天就被炒房者全部买去,一套不剩,仅仅几天,别墅再次标价,价格已涨到8000元/平方米,抢的人头破血流。 于益贤感叹,盖房的不如炒房的。

故事二:于益贤手下有一个售楼小姐,广东人,原先在政府机关上班,1992年辞职,带了一点生活费来到海南,刚来时找不到工作,就先做售楼小姐,工资不高,她和人合伙炒房,3个月后辞职专职炒房,走的时候,坐驾奔驰,身家上百万。 于益贤再次感叹,这种一夜暴富的故事,在1992年的海南,就像空气一样习以为常。 故事三:于益贤在南京工作过,南京有不少熟人,每年有不少朋友去海南玩,于益贤也会尽地主之谊。1992年炒房高峰,再有朋友过来玩,于益贤会建议他带个大额的汇票,玩几天,买几套房子再卖出去,带来的500万的汇票就变成800万了。 “那是个疯狂的年代,也是个泡沫年代。”于益贤总结说。 是泡沫,总会有破灭的时刻。1993年底,海南房地产的美丽泡沫化为乌有,这个号称中国局部泡沫经济的典型样本,在中国地产史上占据特殊地位。 于益贤说:“90年代,对于从未遭遇过真正金融危机的中国内地来说,从民间到决策层,都缺乏对泡沫经济的系统研究。” “击鼓传花” 于益贤记得他刚到海口市的情景,1989年——海南岛建省刚满一年(建省前,海南隶属于广东,1987年海南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只占广东省的5%)。 “就像来到乡下,滨海公园一带是荒滩,龙昆北路两边是很深的荒草,滨海新村是一排破旧的楼房。大片大片的荒地加几排小楼房,就号称是这个‘天涯海角’的省会市中心,连红绿灯都没有,交警看到有人违章,顺手捡起路上的石头或树枝就扔过去。” 即便如此,初生的海南省充满了雄心壮志,它在1988年被设为全国惟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冲着这个名号,当年就有“十万人才下海南”之说。 海口,当时人口不到23万,总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顿时成为全国各地淘金者的“理想国”。这些人中,有现在的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浙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还有冯仑、潘石屹这样的地产大腕。 潘石屹回忆说,1989年他坐船来到海南时,天色已晚,黑蒙蒙一片,第二天醒来,发现一夜之间,岛上已经涌进了15万人。 15万人都在寻找发财之路。

中国有没有房地产泡沫

中国有没有房地产泡沫? 房价 通常,房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上涨可能是出现房产泡沫的预警信号之一。就中国而言,过去10年城镇新建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年均上涨了9%,09年涨幅则达到了两位数。在一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的经济体,房价以这种速度上涨也不让人意外(见图1)。 不过,官方公布的房价数据并没有按地段或质量进行调整。由于销售的大多数新建房屋往往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官方的房价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房价随着时间推移而上涨的真实情况。中国最大的二手房中介公司──中原地产也公布大城市二手房销售均价。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平均房价的上涨幅度远高于官方数据反映出的情况。不过,中原地产的数据仅覆盖了部分大城市。 用来评估房地产泡沫的一个常用指标是房价收入比──即一套住房的平均价格相对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常见评论是房价收入比非常高:老百姓通常得用9到10年的收入才买得起一套房;而在一些大城市,这一比率最近攀升至20年。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通常在4-6年。 不过,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指标有很大的缺陷──分子和分母都有严重的数据问题。就分子而言,前面已提到平均房价主要基于新建商品房的销售均价,而没有按房产质量和地段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分母的问题甚至更严重:简言之,购买住房的并不是拥有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 由于商品房市场仅仅从90年代末才开始大规模启动,因此商品房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商品房的购买对象仍主要是城市里的中高层收入群体。1997至2010年,全国累计竣工商品房约5,400万套,而2009年全国城镇家庭总数为2.15亿户。官方统计显示:收入排名前20%的城镇家庭的平均收入是城镇居民总体平均收入的2.2倍;排名前40%家庭的平均收入则是总体平均收入的1.7倍,而这几乎肯定存在低估。因此,对目前购买了商品房的居民而言,其房价收入比在4-5之间,非常接近国际上的正常水平。 另一个与房价相关的指标是租金回报率,也就是房屋不动产的资产回报率。虽然关于租金回报率的数据并不充分,但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目前一线城市房产的租金回报率很低,且最近跌破了3%(上海更是接近2%)。 房地产杠杆率 以往的经验显示信贷的大规模扩张几乎总是伴随着房地产泡沫,或预示着即将出现房地产泡沫。就中国而言,2009-2010年间购房贷款迅猛增长,但在**限制第二套和第三套房贷且上调利率后,最近几个月购房贷款增速已经下滑。最近几个季度,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增速也在回落。 图3显示了居民按揭贷款余额相对其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有两点值得一提:第一,到2010年底,居民部门的负债率仍处于适度的水平;第二,在2009和2010年间,居民部门负债率大幅上升,反映了这些年房地产热潮的背后有信贷的大规模扩张。

90年代海南楼市逃顶者的回忆

90年代海南楼市泡沫逃顶者的回忆 “天涯、海角”是海南两处最著名的景观。然而,那只是在当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前,当泡沫破裂之后,海南的著名景观也就升级为“天涯、海角、烂尾楼”了。 人人都在玩的“击鼓传花” 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是个疯狂激情下的疯狂地方。那时,几乎每个在海南的人都在疯狂地玩一个叫做“击鼓传花”的炒作房地产的游戏,说句不好听点,应该称之为“博傻”游戏。每个人都在热浪传递中地避免自己成为最后那个接棒的“傻子”,于是,每个人都在尽快地把手中的房子、地皮转给下一个接棒者。 在这种心理下,“花”越传越快,房价越炒越高。根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统计: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短短3年,增长超过4倍。房价高涨的背后,海口市地价由1991年的几十万元每亩,一路狂飙至680万元每亩。 与房价、地价同时高涨的还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数量。前来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公司可谓络绎不绝,最多时每天竟然高达300家。高峰时期,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5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下来,每320个人就有一家。 紧锣密鼓,夜以继日。 终于,有一天,鼓声停止。1993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整顿措施招招针对房地产,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那些刚刚在高位接盘的开发商们无法找到下家,只好“花落我家”,然而,细看手中“花”,却发现“很多项目其实才挖了一个大坑”。 而这场泡沫最后的遗产,就是600多栋“烂尾楼”、18834公顷闲置土地和800亿元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甚至出现建国以后第一家因支付危机而被央行宣布关闭的银行。 而那些在政策出台之前就意识到泡沫的危险性,从而可以全身而退的人们,是如何做到“身在此山”却“云深知处”呢? 逃顶者的故事一:潘石屹:五斤桔子的海南逃生记 “1989年我去了海南。海南特好!整个气氛都特别自由,周围大部分也都是北方人,大家都是闯天下的,什么都能谈得来。那时候挺穷的,可我穷,还有比我更穷的!”这是现任SOHO中国董事长的潘石屹初到海南的感受。 1989年,只有26岁的潘石屹无家无业,刚刚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三个阶段

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三个阶段 现在国人都很纠结,中国房地产只涨不跌,即使是实行严厉的宏观调控,似乎还是无济于事。但是,笔者认为,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房地产也是如此。而且,中国房地产泡沫越来越明显,泡沫破灭只是时间问题。 看看美国和日本的房地产,就知道房地产上涨是有界限的,不是只涨不跌,泡沫大了必然破灭。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起源于房地产泡沫破灭。美国房地产从1990年开始节节攀升,到2007年泡沫破灭,上涨趋势持续了17年。由于美国推行宽松货币政策,疏于监管,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是必然的。日本房地产上涨持续了大约18年,从其经济起飞后的80年代初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们再看中国的房地产上涨,从2000年开始小步上涨,2006年奥运前开始大幅上升,至今已经13年。应该说,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房价上升远远超过GDP和居民收入的上升速度,到了居民无法承受的程度!为什么房地产泡沫还没有破灭呢? 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与美日情况略有不同,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必然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现在到未来3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量价齐跌开始显现。中国不少三线四线城市(主要是地级市和县级市)房地产盲目扩张,导致大量空置,一些地方出现成交量和房价齐跌的现象,表明中国第一阶段的房地产泡沫破灭首先从基层开始,因为三四线城市缺乏产业支撑,更缺乏人气,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房地产量价齐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像鄂尔多斯和郑州新区那样的“鬼城”也会越来越多。 第二个阶段:未来3年至5年(2015--2018年),二线城市(主要是中西部省会城市)房地产也会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事实上,有一小部分省会城市的房地产已经开始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例如,宁夏的银川、海南的海口已经出现了房地产疲软的现象,显然供大于求的现象较为明显,其他二线城市也不容乐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商品房和保障房会越来越多,在目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糕,高房价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未来3-5年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必然要破灭。 第三个阶段: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一线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和重庆等)房地产价格也必然会出现下跌的现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线房价已经高处不胜寒,很多参加工作的人已经担当不起,开始逃离这些一线城市。如果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到人们买不起了,甚至也租不起了,房地产泡沫必然要破灭。现在一线城市人均几套房的现象比比皆是,之所以房价不跌,是因为大家预期还要上涨,一时半会跌不下来;二是一线城市房地产容易出租,而且租金不菲;三是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人尚未全部退休,他们还在城里住着。据笔者所知,多数人退休后愿意卖掉大城市的房子,住到郊区和环境好的中小城市。一旦出现一线城市房地产老百姓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纷纷逃离大城市,而且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退休,一线城市空置房和卖房的现象必然大量涌现,也许泡沫从此开始破灭。 要强调的一点是,不等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开发商和投机商会第一时间大量抛售房子,到时房地产价格必然下跌。房地产不会只涨不跌,真的跌起来可能比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房价大跌还要严重!

论:中国房产市场泡沫破裂的后果

中国房产市场泡沫破裂后,会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影响? [ 标签:老百姓带来,房产,老百姓 ] 目前我国房产市场泡沫过大,已经濒临破裂的边缘,破裂后会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咏晨回答:5 人气:11 解决时间:2009-12-20 16:55 满意答案 个人就是一个对于中国房地产十分不看好的人士。诚如楼主所说,确实他的泡沫太大了,一旦爆发,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楼上的说不可能的事情,确实,国家也不希望这事发生,但是假如不在现在就采取足够的措施,稳定房产,从侧面消除泡沫,那么未来的泡沫爆发也将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日本,泰国已经走过这段日子。以前说下岗会使得很多人没饭吃,但是后来也是一样的该下岗的下岗。经济规律造成的后果不是简简单单的人愿就可以解决的。泡沫爆发将会有什么后果?那我来帮你总结下。 (一)生产萎缩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经济萧条,股价下跌,企业财务营运逐渐陷入困境。股价下跌使企业发行的大量可转换公司认股权在长期内不能转为股权,从而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偿债负担;此外,地价和股价下跌也使企业承受了巨大的资产评估损失和被迫出售土地和股票的销售损失。企业收益的减少又使得投资不足,既降低了研究开发投资水平,也减少了企业在设备上的投资。1992年,日本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下降3.5%,以这次危机为转折点,日本逐渐失去了在汽车和半导体等部门的优势。生产的不景气又导致了雇佣环境的恶化和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据泰国官方统计数字,1998年1至7月,泰国破产企业达5,377家,停产企业达6,538家。至1997年底,失业人数达120万,1998年又增加到200万。 (二)消费锐减 Case et al.(2001)等人的研究指出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远大于股票,以香港经验来看,是当楼价大幅下滑造成大量负资产,房地产交易大幅减少,连带建筑、工程、银行抵押及律师行的生意大受影响,最终影响会扩展至高档消费市场及其它行业。此外,地价的下跌使得居民个人所拥有的土地资产贬值。由于经济不景气和个人收入水平的下降,居民对未来怀有不同程度的忧心,因此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扩大收入中的储蓄部分。以备不时之需,以美国经验来看,房地产业的下滑至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 (三)经济增速下降 个人消费的萎缩又使众多生产消费品的产业部门陷入困境。令大量企业倒闭及裁员。图1为1982年至2006年香港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情况,自1998年开始不断攀升,直至2004年才开始下降。企业倒闭及裁员意味着大量的失业员工,即使没有倒闭的企业。由于收益的下降也要不断裁减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