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专科 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专科 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专科 理论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专科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54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其中:面授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自学学时30学时。教材使用皮昕主编的《口腔解剖生理学》。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与临床专业课的相互关系,掌握牙体解剖、牙列与牙合、口腔颌面颈部解剖以及口腔生理的相关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一、学时分配表:

牙列、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内容】

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2.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3.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目的要求】

掌握:牙的组成、分类、功能,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法,牙的发育过程、萌出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四种牙临床牙位记录法,应用术语、牙冠各面的命名、牙冠的表面标志,各恒牙的位置、形态特点、牙根形态与数目、各组牙的主要鉴别和应用解剖特点,乳牙的数目、各乳牙的位置和主要外形特征及应用解剖,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髓腔的标志、恒牙、乳牙髓腔的主要形态特点及应用解剖,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根管系统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内容】

1.牙的演化

2.牙的组成、分类、功能。

3.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法。

4.牙的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5.恒牙及乳牙的外部形态

6.恒牙及乳牙髓腔形态。

第三章牙列、与颌位

【目的要求】

掌握:牙列的概念、分型、大小、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牙列与面的形态特征,牙尖交错的定义,牙尖交错的解剖特征及生理意义,牙尖交错的正常标志,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内容】

1.牙列。牙齿排列的倾斜情况,平面

2.牙尖交错。牙尖交错的定义、解剖特征及生理意义。牙尖交错的正常标志

3.颌位。牙尖交错位的正常标志和特点,下颌姿势位的定义和特点。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三者的关系。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目的要求】

掌握:上颌骨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了解其血供特点、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下颌骨的位置、主要外形、内部结构、薄弱部位,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形态结构,颞下颌关节的运动,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特点,表情肌、咀嚼肌的名称、各肌的位置、起止与作用,软腭肌的名称、位置与作用、口颌系统肌链及意义,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的行程及分布,头颈动脉的吻合,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的主要毗邻关系,三叉神经节的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上颌神经行程、分段、分支和分布范围及临床意义,下颌神经的行程、分支与分布范围与临床意义。

了解:上颌骨的血供特点、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内容】

1、骨、颞下颌关节,面肌,咀嚼肌,颈肌:上颌体的形态结构特点。尖牙窝的位置与意义。上颌

窦的构成与上颌后牙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颞下颌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与功能。

2、唾液腺

3、头颈部血管与淋巴管: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的走行与分支分布

4、三叉神经、面神经与后四对脑神经:三叉神经对牙的支配。面神经对面部表情肌的支配

5、颈丛、颈交感干

第五章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的境界、分部和口腔前庭的标志。唇的境界、表面标志、层次结构、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颊部的境界及层次结构,牙龈的结构特点,其表面解剖标志及结构特点,软腭的构造及血供、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舌下区的位置、境界分部、交通、内容及排列,舌的结构、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颌面部境界、表面标志、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面部软组织特点,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层次及内容,腮腺的位置和毗邻、腮腺与血管、神经的关系及手术显露面神经主干和分支的标志,面侧深区的境界、层次与内容及临床意义,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翼颌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咽旁间隙、翼腭间隙的位置、境界及其交通,颈部的境界、分区及体表标志,颈筋膜、筋膜间隙及其通连,下颌下三角、颏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气管颈段的位置、境界、前方的层次及毗邻,气管位置的移动性及临床意义,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

【内容】

1、口腔局解

2、颌面部局解

3、颈部局解

第六章口腔功能

【目的要求】

掌握:咀嚼的意义,咀嚼运动的作用、咀嚼运动的类型,咀嚼周期的定义、正常型、异常型的特征,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咀嚼运动的生物杠杆作用,咀嚼效率及其测定,咀嚼与磨耗、磨损的概念与意义。

【内容】

1、下颌运动

2、咀嚼功能

3、其他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重点试卷(含标准答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重点试卷(含答案)

————————————————————————————————作者:————————————————————————————————日期:

口腔解剖生理学 一、单选25(25分) 1、根据牙形态与功能特点,恒牙可分为:() A、前牙与后牙 B、同形牙与异形牙 C、切牙、尖牙、磨牙 D、单根牙、双根牙、多根牙 E、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2、不属于牙体组织的结构是:() A、牙釉质 B、牙骨质 C、牙本质 D、牙髓 E、牙髓腔 3、牙体长轴是指:() A、通过牙冠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B、通过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C、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D、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 E、贯穿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 4、下列关于生长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叶交界处为发育沟 B、牙发育钙化的中心称为生长叶 C、每个生长叶都发育为一个牙尖 D、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E、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5、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比较:() A、上颌侧切牙形态窄而长 B、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浅 C、上颌侧切牙唇面唇缘平直 D、上颌侧切牙唇面窄小平坦 E、上颌侧切牙舌面边缘嵴不显著 6、上、下颌切牙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A、下颌切牙牙冠较窄 B、下颌切牙牙冠唇面较光滑 C、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 D、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

E、下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浅 7、全口牙中牙根最长的牙是:() A、上颌尖牙 B、下颌尖牙 C、上颌中切牙 D、上颌第一磨牙 E、上颌第一前磨牙 8、有关前磨牙组的外形特征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牙根为单根 B、邻面似三角形 C、颌面均有两个牙尖 D、下颌前磨牙颊尖低而圆钝,舌尖长而锐 E、牙冠有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及颌面五个面 9、牙尖偏远中的牙为:() A、上颌尖牙牙尖 B、下颌尖牙牙尖 C、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 D、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尖 E、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尖 10、有沟跨过颌面至舌面称为远中沟的牙为:()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下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上颌第一磨牙 11、上颌第一磨牙颌面的发育沟有:() A、颊沟、舌沟、近中沟 B、颊沟、舌沟、远中沟 C、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D、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 E、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中央沟 12、临床拔牙时,可用旋转力拔除的牙是:() A、上、下颌中切牙 B、上、下颌尖牙 C、中切牙与尖牙 D、上颌中切牙与尖牙 E、上颌中切牙与上颌尖牙

最新口腔解剖生理学填空题及答案复习过程

填充题 请将正确内容按序号填充在题中横线上。 1.恒牙中最大的牙是_________,最小的牙是_________,牙根最长的牙是_________,离体后最不易辨认的牙是_________,最常缺失的牙是_________,后牙舌侧髓角不明显的牙 是_________,颊尖偏向远中的恒牙是_________,近中沟越过近中边缘嵴的牙是_________,牙尖偏向远中的乳牙是_________,根尖弯向唇侧的乳牙是_________。 2.最常发生变异的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成牙尖的各面称为_________,两斜面相交成_________,四斜面相交则组成牙尖的 _________。 4.胎面的横嵴是由_________与_________相连组成;斜嵴是由_________与_________相连组成。 5. 6又名_________,其_________是4个牙尖中最大者,是6的_________;6的解剖特征是在其胎面有一_________。 6.下颌磨牙的牙冠呈_________形,近远中径_________颊舌径;上颌磨牙的牙冠呈 _________形,近远中径_________颊舌径。 7.一儿童的牙式为6V4III21 | 12 III 4 V 6,其中第二乳磨牙的牙根正处于吸收阶段,第 6V4321 | 1234 V 6 二恒磨牙尚未萌出,该儿童的年龄可能是_________。 8.前牙唇面及舌面的凸度在_________。 9.后牙颊面凸度在_________,舌面凸度在________。 10.前磨牙及第一磨牙近中接触区,多在________。 11.第一磨牙远中面与第二、第三磨牙的接触区多在_____________。 12.牙萌出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乳牙萌出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恒牙萌出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后牙髓室的六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恒牙根管的形态,可将其分为四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恒牙中纯单根管的牙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为双根管的牙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乳牙髓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中性胎时,上颌______的_____对着_____的_____,上颌______的_______,则接触在_______的中央窝内。 20.覆盖是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_________,覆胎是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 的__________。切道斜度的大小,与覆盖成_________关系,与覆胎成________关系。 21.切道是指下颌前伸到________,在返回至________的过程中,下颌切牙切缘所运行 的轨道。切道与胎平面相交所成的角度称为_________。 22.胎曲线有________,________。 23.下颌纵胎曲线又称________曲线,首先由______描述,是______国的________学家。 24. Bonwill三角是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连线所构成。 25.面部距离又称___________,是指下颌在下颌姿势位时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下颌姿势位时存在于上下牙间的间隙,称为____________。 26.上颌骨的突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上颌骨体邻近的腔、窝、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整理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整理 一、牙的演化 (一)各类牙的特点 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鱼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 两栖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 爬行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侧生牙或槽生牙 鸟类:单锥体牙 哺乳类:异形牙、双牙列、槽生牙 1.牙附着的形式 (1)端生牙(acrodont):此类牙无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容易脱落。大部分硬骨鱼类为端生牙。 (2)侧生牙(pleurodont):不仅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一侧也附着于颌骨内缘,此类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类动物的牙。 (3)槽生牙(thecodont):有完善的牙根,位于颌骨的牙槽窝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从根尖孔进入髓腔。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都是槽生牙。 2.牙列替换的次数 (1)多牙列(polyphyodont):在端生牙或侧生牙的舌侧有若干后备牙以不断替换脱落的牙,由于一批一批牙的不断替换,故名多牙列。大部分硬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为多牙列。 (2)双牙列(diphyodont):一生中共有两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双牙列主要是槽生牙。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 3.牙体外形 (1)同形牙(homodont):全口牙的形态相同,三角片或单锥形,大小相似,如鱼类的牙。 (2)异形牙(heterodont):牙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如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 (二)牙演化的特点 1.牙数由多到少(鱼类可多达200个左右)。 2.牙根从无到有。 3.从多牙列到双牙列。 4.从同形牙到异形牙。 5.从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长部位从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颌骨)。 6.牙附着颌骨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二、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一)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1.牙的组成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 (1)牙冠(dental crown):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临床牙冠为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2)牙根(root of tooth):有解剖牙根和临床牙根之分。解剖牙根指牙体外层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也是牙体的支持部分。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看见的部分,以龈缘为界。 (3)牙颈(dental cervix)(颈线、颈缘、颈曲线):指解剖牙冠与牙根交界处的弧形曲线。 牙的组成从纵剖面观察,牙体的组织包括: (1)牙釉质(enamel):构成牙冠表层的、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组织。 (2)牙骨质(cementum):构成牙根表层的硬组织。 (3)牙本质(dentin):构成牙体的主要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内层,其中央有一空腔,称为髓腔。 (4)牙髓(dental pulp):充满于髓腔中的结缔组织,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2.牙的分类 (1)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分类 1)切牙 (incisor teeth):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个。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功能是切割食物。牙根为单根。 2)尖牙 (cuspid teeth):位于侧切牙远中,上、下、左、右共4个。牙冠较厚,在切缘上有一长大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牙根为单根。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本科)

实验一雕刻的基本手法及器械的使用 [目的要求] 熟悉常用的雕刻工具,掌握雕刻的手法,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1.雕刻器械的认识 2.雕刻器械的使用。 [试验器械] 石膏块75mm*40mm*30mm 直尺雕刀石膏勺垫板石膏切刀 [实验方法] 1、雕刻器械的认识 认识雕刀、蜡勺、石膏切刀的名称、作用及使用范围。 2.握刀的基本方法 (1)掌拇指握式:将刀柄全部握在第二、三、四、五指内,刀的根部位于食指的第二、三指间关节处。用刀时刀口向着雕刻者,对准石膏块,同时用左手握着石膏块,以握刀手的拇指顶住石膏块作为支点。此种方法多用于修牙冠各面。 (2)握笔式:最常用的一种雕刻方法,和握钢笔的方法基本相似,称为握笔式。用拇指、食指、中指握刀,无名指和小指做支点。此种握刀法用于比较细微的雕刻,也可以用中指作为主要的支点。(3)切割式:食指按于刀背,其余四指平握刀柄,手掌的小部分压住刀柄的远侧部。此种握刀方法多在切石膏或石膏时使用。 3、根据以上雕刻的手法,利用所发石膏进行练习。 [注意事项] 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雕刻右上颌中切牙。 [试验器械] 石膏块75mm*40mm*30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 [实验方法] 1.石膏块雕刻 (1)了解上颌中切牙各部位的数值。(单位:mm) 上颌中切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10.5 8.5 7.0 6.0 13.0 7.0 3.5 2.5 (2)画出唇面外形线。 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参考唇面的外形,画出上颌中切牙外形线。 (3)初步形成唇面 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 从石膏块最顶端开始画出冠长,根长,按照邻面的形态结构用圆滑的曲线画出邻面的外形线。(5)初步形成近中面 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6)完成轮廓外形 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以及远中面的雕刻,切掉各面多余的石膏,初步形成中切牙的轮廓外形。(7)完成牙冠个轴面外形 将各个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个轴面的外形高点及邻接点。 (8)完成切缘、切嵴和切角 切缘平直,远中略偏向于舌侧,切嵴不宜太薄或者太厚,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园钝。(9)绘出颈缘曲线 完成颈部的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微园而突出,使牙冠牙根过渡自然。(10)雕出牙冠唇面形态

口腔基础医学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口腔基础医学系 <口腔基础医学>教学大纲 (口腔医学本科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口腔基础医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186学时(62讲/124习) 学分:12学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基础医学是口腔医学中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微生物学及口腔生物力学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学习其它口腔基础课程和口腔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口腔基础医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听课、绘图、实习操作、观察标本、自学、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 口腔基础医学参考性时间分配表 内容要求: 口腔解剖生理学篇 一、牙体外部形态

掌握恒牙的外形特点。 掌握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了解牙体形态的应用解剖。 二、牙列、牙合与颌位 掌握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 掌握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 熟悉牙列的分型,牙列的大小。 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与定义。 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掌握牙合的建立。 熟悉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掌握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 掌握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 熟悉下颌在前伸、后退以及侧向移动状态下的咬合接触特征。 熟悉正常牙合的概念。 口腔组织病理学篇 一、牙釉质、牙骨质 掌握牙釉质和牙骨质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 掌握釉质中有机物集中处的组织学现象。 熟悉了解釉质的生活代谢及超微结构特征。 了解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釉牙骨质界和釉牙本质界。 二、牙本质、牙髓 掌握牙本质和牙髓的组织结构及前者的理化特性。 掌握牙本质中钙化程度差异的组织学现象及反应性变化。 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及感觉、熟悉牙髓的增龄变化。 三、牙周组织 掌握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的组织学结构及牙龈的表面解剖。 熟悉牙周韧带的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和牙龈的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关系。 四、牙发育 掌握牙板、牙胚的发育及牙胚发育各个时期的组织学特征。 掌握牙板的结局及牙胚异常发育所产生的主要畸形。 五、颌面部发育 掌握面部、腭部发育的正常过程要点及主要发育异常。 掌握舌、涎腺的发育步骤及发育异常。 六、颌面部肿瘤和瘤样病变 掌握牙龈瘤、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变化。 熟悉骨化纤维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病理变化。 了解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肿瘤情况。 口腔生物化学篇 一、牙体组织生物化学 掌握正常牙体组织生物学作用。

口腔执业医师复习重点-口腔解剖生理学4

第四单元口腔功能 ●考什么? ●最重点是什么? 下颌运动的形式和范围 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 第一节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是口腔功能的基础,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运动下颌的肌肉与颞下颌关节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 (一)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 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有四个:①右侧颞下颌关节;②左侧颞下颌关节; ③;④神经肌肉。其中双侧颞下颌关节是难以改变的,而

因素可在一定范围内人为地加以调整。通过调改 面或重建咬合,可改变应力在牙周膜上的分布,从而改变本体感受器传人的信号、间接地调节神经肌肉的反应,以达到影响下颌运动的目的。 (二)下颌运动的形式和范围 1.下颌运动的形式下颌运动极为复杂,通常将其归纳为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及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1)开闭口运动:正常情况下,两侧颞下颌关节运动是对称的。开口型(从正面观察下颌下降时颏点运动的方向)呈“↓”。为叙述方便,可将开颌运动分为小开颌运动、大开颌运动和最大开颌运动三个阶段,而闭颌运动则大致是循开颌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小开颌运动,下颌下降约2cm。髁突仅作转动运动。运动轴心在髁突。活动发生在关节下腔,关节盘基本不动。 大开颌运动,下颌下降约2cm以上,髁突不仅有转动运动,同时还有滑动运动。髁突带动关节盘协调地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滑动,关节盘在向前滑动的同时又稍向后方旋转。转动运动的轴心仍在髁突,而滑动运动的轴心则在下颌孔附近。因此,大开颌运动是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活动既发生在关节下腔又发生在关节上腔,并且有两个运动轴心。在正常情况下,大开颌运动时,髁突可滑到关节结节处或稍前方。关节盘的中间带夹在关节结节顶和髁突嵴顶之间。此时关节盘颞后附着的弹性纤维可

滨医成人教育《口腔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口腔解剖生理学》复习题 1、动物在由低等向高等发展的过程中,牙的演化规律是怎样的? 2、简述牙的功能和牙的分类方法。 3、牙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名词解释:接触区;外形高点;线角;点角;牙合面;舌面隆突;轴嵴;边缘嵴;三角嵴;斜嵴;颈嵴; 5、什么是横嵴?什么是斜嵴? 6、请描述上颌中切牙的解剖外形。 7、上颌中切牙与下颌中切牙的区别是怎样的? 8、试述上颌尖牙的解剖外形。 9、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解剖外形是怎样的? 10、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是怎样的? 11、试述下颌第一磨牙的解剖外形。 12、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是怎样的? 13、第二乳磨牙与第一恒磨牙的外形区别是怎样的? 14、请叙述髓腔各部的名称。 15、什么是横牙合曲线(wilson曲线)?什么是纵牙合曲线? 16、牙尖交错牙合的正常标志有哪些? 17、什么是牙尖交错位?什么是后退接触位?什么是下颌姿势位?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18、试述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9、颞下颌关节?关节盘? 20、颞下颌关机的功能解剖特点有哪些? 21、咀嚼肌的名称、起止点、功能是怎样的? 22、试述舌动脉的行程及其分支。 23、面动脉、上颌动脉的行程、分支及其分布是怎样的? 24、试述颈外动脉的八大分支。 25、试述口腔颌面部静脉的回流途径。 26、试述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分支及其分布。 27、试述面神经的分支及其分布。 28、名词解释:翼丛、腮腺乳头、磨牙后区、翼下颌皱襞、 切牙乳头、腭大孔、翼钩、腮腺床、翼腭间隙 29、试述舌下区的内容、境界及其排列。 30、试述颌面部的分区。 31、试述腮腺浅叶上缘、前缘和下端传出的神经血管的排列顺序。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为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而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每条三角嵴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2.横嵴(transverse ridge):为合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嵴相连,横过合面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合面的重要解剖特征。 3.斜嵴(obligue ridge):合面斜形相对的两牙间三角嵴相连,称为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标志。 4.牙列(dentition):牙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 5.纵合曲线(sagital curve of occlusion):矢状方向的合曲线称为~。 6.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ulusion):冠状方向的合曲线称为~。 7.Spee curve:即司皮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为下颌牙列的纵合曲线。 8.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ulusion):又称Wilson曲线。在上颌,为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即上颌的横合曲线。同样,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凹向上的曲线,称为下颌的横合曲线。9.牙尖交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10.覆合(over bite):是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4mm。 11.覆盖(over jet):是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正常时为2~4mm。 12.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牙尖交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13.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还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 14.下颌姿势为(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 15.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又称颞颌关节、下颌关节或颅下颌关节,在解剖形态上,它是由盘-颌关节组成的复合关节,该关节又与翼外肌上头关系密切;在生理功能上,通过转动和滑动,不仅参与人们赖以生存的咀嚼和吞咽活动,而且还参与言语和表情等功能。 16.关节盘(articular disk):是介于关节窝、关节结节与髁突之间,略呈椭圆形,内外径长于前后径。为一不能自行修复的特化的纤维性结缔组织。 17.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彭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 18.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和两侧口角练成的三角区称为~。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重点试卷(含答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 一、单选25(25分) 1、根据牙形态与功能特点,恒牙可分为:() A、前牙与后牙 B、同形牙与异形牙 C、切牙、尖牙、磨牙 D、单根牙、双根牙、多根牙 E、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 2、不属于牙体组织的结构是:() A、牙釉质 B、牙骨质 C、牙本质 D、牙髓 E、牙髓腔 3、{ 4、牙体长轴是指:() A、通过牙冠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B、通过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C、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D、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 E、贯穿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 4、下列关于生长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B、生长叶交界处为发育沟 C、牙发育钙化的中心称为生长叶 D、每个生长叶都发育为一个牙尖 E、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F、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5、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比较:() A、上颌侧切牙形态窄而长 B、" C、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浅 D、上颌侧切牙唇面唇缘平直 E、上颌侧切牙唇面窄小平坦 F、上颌侧切牙舌面边缘嵴不显著 6、上、下颌切牙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A、下颌切牙牙冠较窄 B、下颌切牙牙冠唇面较光滑 C、、 D、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 E、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 F、下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浅 7、全口牙中牙根最长的牙是:() A、上颌尖牙 B、下颌尖牙 C、上颌中切牙 D、: E、上颌第一磨牙 F、上颌第一前磨牙 8、有关前磨牙组的外形特征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牙根为单根 B、邻面似三角形 C、颌面均有两个牙尖 D、下颌前磨牙颊尖低而圆钝,舌尖长而锐 E、: F、牙冠有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及颌面五个面 9、牙尖偏远中的牙为:() A、上颌尖牙牙尖 B、下颌尖牙牙尖 C、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 D、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尖 E、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尖 ) 10、有沟跨过颌面至舌面称为远中沟的牙为:()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下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上颌第一磨牙 11、( 12、上颌第一磨牙颌面的发育沟有:() A、颊沟、舌沟、近中沟 B、颊沟、舌沟、远中沟 C、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D、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教学科研论文

目 录 教学体系介绍与比较 一、教学体系介绍与比较 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tomat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army Wangying nilongxing linyuan 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 2008 2.对中美口腔医学本科科目大纲的比较分析 宋 红 马 秦 陈永进 西北医学教育 2006/05 3.浅谈日本齿科学专业的教与学 侯 锐 毛天球 张 明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5/31 4.对美国整形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薄 斌 西北医学教育 2008/10 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5.我军口腔卫生勤务学课程教学建立与实施 李 刚 宋超峰 王 艳 军队医学教育 2005专刊 6.关于《石膏牙雕刻方法》课程的调查和思考 于世宾 王美青 邢向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01 7.口腔修复学前伸课教学的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评估 幸海涛 李国华 侯晓冲 军队医学教育 2008 8.《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教学中的“杂交”与整合 陈发明 金 岩 黄 沙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05 9.设立《口腔遗传学》课程的建议和初步实践 段小红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03 教学方法与理论 三、教学方法与理论 10.现代医学发展趋势下的口腔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孔 亮 薄 斌 封兴华 西北医学教育 2008/05 1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 王新木 赵 鑫 于 擘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 2005

(完整word版)口腔解剖生理学复习重点

1解剖牙冠:以牙颈部为界的牙冠。 2临床牙冠:暴露于口腔内未被牙龈覆盖的牙体部分。 3出龈:牙冠破龈而出的现象。 4萌出: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牙萌出的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 5中线: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正常情况下中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上颌 及下颌的两中切牙之间。 6牙体长轴: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纵轴。 7接触区: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部位。 8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于一线的角。 9轴面角:两轴面相交于一线的角。 10点角:三面相交于一点所形成的角。 11外形高点:牙各轴面最突出的部分 12轴嵴:在牙体的个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到牙颈部的纵行隆起 13边缘嵴:位于前牙的舌面近中、远中边缘处和后牙的颌面与轴面相交处的嵴 14三角嵴:从后牙牙尖顶端斜向颌面中央的嵴,每个三角嵴均由近中和远中两个斜面组成 15髓室顶:髓室朝向牙冠颌面或切嵴的髓壁 16髓室底:髓室朝向牙根的髓壁 17髓室壁:髓室朝向牙冠轴面的四个壁,有近中髓壁,远中髓壁,唇颊侧髓壁和舌侧髓壁 18髓角:指髓室向牙尖方向突起呈角状部分 19根管口:为髓室与根管交界的部分,由髓室观察呈漏斗状 20根尖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若根管仍存在则称根尖分歧(若根管不复存在,则称根尖分叉) 21副根管: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的通道,多见于磨牙(副根管通向牙周膜的孔称副孔) 22鼻小柱: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 23腮腺床: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第9~12对脑神经) 24牙体全长:从切缘或牙尖顶至根尖的距离 25冠长:从切缘或牙尖顶至颈缘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26根长:从颈缘的最低点至根尖距离 27冠宽:牙冠近远中面上最突出点之间的距离 28颈宽:牙冠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 29冠厚:牙冠唇面与舌面外形高点间的距离 30颈厚:牙颈唇面与舌面颈缘上最高点的距离 31近远中面颈曲度:从近中面或远中面颈缘在唇侧和舌侧缘交点的连线与颈缘最凸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2牙间交错牙合: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33牙合关键:第一磨牙的牙合关系 34颌位:指下颌相对于上颌乃至整个颅骨的位置关系 35咀嚼效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 1、下颌磨牙的共同点:①磨牙体积由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依次减小②牙冠体积较前磨牙大,牙合面宽大,其形态结构复杂③上颌磨牙的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合面为斜方形,下颌磨牙的颊舌径小于近远中径,牙合面为长方形④牙尖多,一般为四五个牙尖⑤颊面的外形高点在颈1/3处,舌面外形高点在中三分之一处,近远中接触区均为牙合三分之一的牙合缘附近⑥牙合面发育沟副沟多,并有通向颊舌面的沟,以利于食物在咀嚼时自牙合面溢出,同时沟窝点隙多发生龋病⑦牙根根干粗,根分叉,一般为两个或三个牙根 2、上下第一磨牙咬合面特征上颌第一磨牙:①牙合面外形为斜方形,近中颊侧轴面角为锐角,远中颊侧轴面角为钝角 ②牙合面观:近中舌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近中舌尖与远中颊尖三角嵴在牙合面中央斜行相连构成斜嵴③牙合面见较大的中央窝和较小的远中窝,在中央窝的近中见较浅的近中点隙④中央窝的深度>远中窝的深度>近中点隙的深度,中央窝在中轴上,远中窝偏向舌侧⑤近中边缘嵴较远中边缘嵴长且清晰锐利下颌第一磨牙:①牙合面呈长方形或六角形,近中颊侧角为锐角,远中颊侧角为钝角②牙合面观: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③近中边缘嵴较直且清晰,远中边缘嵴圆突,近中边缘嵴短,远中边缘嵴较长④牙合面见颊沟,远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五条主沟⑤有较大的中央窝和较小的近中窝及远中窝,中央窝的深度>远中窝的深度>近中窝的深度,近中窝和中央窝在中轴上,远中窝偏向舌侧。 3、颈部的境界和分区①颈部以下颌骨下缘、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凸的连线与头部分界,下以胸骨颈静脉切迹、锁骨、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精品

【关键字】方法、认识、问题、要点、有效、掌握、了解、研究、特点、位置、突出、基础、项目、倾向、关系、逐步、形成、方向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 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学时) 【目的和要求】牙体观察与测量是研究牙体解剖形态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离体牙,熟练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类离体牙。通过测量,掌握牙体的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 2.测量牙体牙 【实验用品】全口离体牙模型,游标尺,直尺,铅笔,模型牙。 [方法和步骤] 1.对照离体牙,复习牙的解剖形态特点,熟记各类牙的主要解剖标志。 2.熟悉游标尺的使用,练习测量数值的读取(以mm为单位)。 3.测量离体牙,具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如下:(前、后牙测量方法相同,分别见图2-1和图2-2)。 (1)牙体全长:从切端或牙尖顶至牙根尖的距离。 (2)牙冠长:从切端或最高的牙尖顶至颈缘根方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图2.IA,图2-2A)。 (3)牙根长:从颈缘的根方最低点至根尖的距离(图2-18,图2-2B)。 (4)牙冠宽:牙冠近中、远中面最突点(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图2-IC,图2-2C)。 (5)牙颈宽: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图2.1D,[]2-2D)。 (6)牙冠厚:牙冠唇面与舌面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图2-1E,图2-2E)。 A B C E D F G 图2-1前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冠厚E,牙颈宽 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 E F G 图2-2后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颈宽E.牙冠厚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 (7)牙颈厚:牙颈唇面与舌面颈缘上最低点的距离(图2.1F,图2-2F)。 (8)近远中面颈曲度:从近中面或远中面颈缘在唇侧和舌侧缘交点的连线与颈缘最凸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图2.1G,图2-2G)。 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结果表中。 4.根据测量数值,对照离体牙,分别绘出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一磨牙各面的外形。 [思考题] 1.上颌中切牙和尖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如何区分上下颌的前牙? 2.如何区分上下颌和左右侧的前磨牙? 3.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4.上下颌第一磨牙为三根时,其牙根的分布、形态有何区别?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口腔修复工艺(100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为各级医院口腔技工室、义齿加工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同时培养从事义齿修复、加工及矫治器制作、相关产品销售与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一)就业岗位 口腔医学技术(口腔工艺)专业生产岗位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包括:义齿制作、义齿质检、义齿生产档案管理等。相关的岗位还有:口腔材料及设备公司等企业有关技术支持岗位。 (二)就业范围 各级医院口腔科及牙防所技术制作中心(技工室)、义齿制作企业、口腔材料及设备公 司等。 表1-1不同职业就业岗位对职业资格等级的要求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能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能与口腔修复医师和同行进行专业交流、协作; 3.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能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熟悉企业文化与管理, 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类型口腔修复机构的 工作。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 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知识及相关的口腔医学知识,能进行口腔修复体制作,并解决 一般性技术问题,完成口腔 修复体制作的综合性任务; 2 ?掌握口腔修复体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学知识,具有口腔工艺材料选择与应用的能力; 3 ?熟悉口腔工艺设备知识,具有正确使用口腔工艺设备和器械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养 护与常见故障的排除; 4 .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具有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工作的审美能力; 5?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所需的雕刻与色彩学基础知识, 具有初步美术雕刻与色彩表现能力, 能制作满足服务对象审美要求的口腔修复体; 6 ?熟悉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具有开展口腔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 能力; 7 ?具有口腔各类矫治器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 &初步具有口腔修复体及相关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的能力; 9 .初步具有口腔修复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 本科:口腔修复工艺学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 文化课、体育与健康、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 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 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含 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时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整理版

5.口内最先萌出,不替换任何乳牙的恒牙是 E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堂跟踪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 )、( )、( 正常形态、功能活动规律及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是( )、( ( ),右侧上颌第一乳磨牙的部位记录法是 磨牙的部位记录法是( )。 4.中线为通过( )、( 的接触区,平分颅面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 5.上颌中切牙唇面与近中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6.上颌中切牙舌面与远中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7.下颌第一磨牙颊面与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8.下颌第一磨牙颊面与远中面、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9.下颌第一磨牙舌面与近中面、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10.乳牙的发育过程分为( )、( 二、选择题: 1.作为判断下颌中切牙左右的依据的结构是: E A 、近中切角近直角 B 近中接触区离切角较近 D 远中接触区离切角较远 E 、牙根远中面的长形凹陷较近中者略深 2.关于牙釉质正确的说法是: A A 、为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 B 、色泽较黄 C 、覆盖牙体表面 D 覆盖牙根表面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关于牙本质不正确的说法是: C A 、不如牙釉质坚硬 B 、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 C 、白色透明 D 围成牙髓腔 E 、是牙体的主质 4.全口牙中体积最小的牙是: B )诸部位的 )和 1.人类的牙列为( ),包括( )和( )。( )共有 20 个,( )共有 32 个。 2.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不同, 乳牙分为( )、( )和( ) 三类;恒牙分为( )、( )、( )和 ( )四类。 3.右侧上颌尖牙的部位记录法是( ),左侧下颌第一 磨牙的部位记录法是 )和( ) )。 )。 )。 )。 )。 )和( )三个阶段。 C 远中切角为钝角 ( )。 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学 一、填空: ),左侧下颌第二乳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

1 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2 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牙体露出口腔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3 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4 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口腔内见不到的牙体部分。 5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 6 萌出(eruption):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牙萌出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 7 唇面(labial surface):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 8 颊面(buccal surface):后牙牙冠接近颊黏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9 舌面(lingual surface):牙冠接近舌侧的一面,称为舌面。 10 腭面(palatal surface):上颌牙牙冠舌面因接近腭侧,称为腭面。 11 邻面(proximal surface):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相互接触的面,称为邻面。 12 近中面(mesi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近的邻面,称为近中面。 13 远中面(dist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远的邻面,称为远中面。 14 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 15 切嵴(incisal ridge):前牙无牙合面,切端【舌侧】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16 中线(median line):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上颌两中切牙、下颌两中切牙之间。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7 牙体长轴(long axis):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18 接触区(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相互接触的区域,亦称邻接处。 19 线角(line angle):牙冠上两个相邻牙面相交处所成的角称线角,如近中面与唇面相交称为近唇线角。 20 点角(point angle):牙冠上三个相邻牙面相交所成的角称点角,如磨牙的近颊牙合点角。 21 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牙冠】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22 牙体三等分(division into thirds):为了便于明确牙体各面上某一部位所在,常将牙【轴面】在一个方向分为三个等份来描述。在唇(颊)舌向将牙冠邻面分为唇(颊)1/3、中1/3、舌1/3;在近远中向可将牙冠分为近中1/3、中1/3、远中1/3;在垂直向可将牙冠分为切(牙合)1/3、中1/3、颈1/3;牙根可分为颈1/3、中1/3、根尖1/3。 23 牙尖(dental cusp):牙冠表面近似锥体的显著隆起称牙尖。位于尖牙切端、后牙的牙合面上。 24 舌面隆突(cingulum):前牙舌面近颈1/3的半月形隆突起,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25 结节(tubercle):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而形成的小突起,可在牙合面、切牙切缘见到。 26 切缘结节(mamelon):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随着牙的磨耗逐渐消失。 27 嵴(ridge):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根据其位置、形状、方向,可分为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横嵴、斜嵴、轴嵴、颈嵴。 28 切嵴(incisor ridge):为切牙切端舌侧长条形的牙釉质隆起,具有切割功能。 29 边缘嵴(marginal ridge):为前牙舌面窝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30 牙尖嵴(cusp ridge):从牙尖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后牙颊尖和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分别组成颊牙合边缘嵴和舌牙合边缘嵴。 31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03名解):为后牙牙合面牙尖顶端伸向牙合面的细长形釉质隆起。三角嵴由构成牙尖的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32 斜嵴(oblique ridge):牙合面两牙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的嵴,是上颌磨牙牙合面重要的解剖标志。 33 横嵴(transverse ridge):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是下颌第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 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学时) 【目的和要求】牙体观察与测量是研究牙体解剖形态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离体牙,熟练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类离体牙。通过测量,掌握牙体的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 2.测量牙体牙 【实验用品】全口离体牙模型,游标尺,直尺,铅笔,模型牙。 [方法和步骤] 1.对照离体牙,复习牙的解剖形态特点,熟记各类牙的主要解剖标志。 2.熟悉游标尺的使用,练习测量数值的读取(以mm为单位)。 3.测量离体牙,具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如下:(前、后牙测量方法相同,分别见图2-1和图2-2)。 (1)牙体全长:从切端或牙尖顶至牙根尖的距离。

(2)牙冠长:从切端或最高的牙尖顶至颈缘根方 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图2.IA,图2-2A)。 (3)牙根长:从颈缘的根方最低点至根尖的距离 (图2-18,图2-2B)。 (4)牙冠宽:牙冠近中、远中面最突点(接触点) 之间的距离(图2-IC,图2-2C)。 (5)牙颈宽: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 的距离(图2.1D,[]2-2D)。 (6)牙冠厚:牙冠唇面与舌面最突点之间的距离 (图2-1E,图2-2E)。 A B C

E D F G 图2-1前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冠厚E, 牙颈宽 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 E F G 图2-2后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颈宽E.牙冠厚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 (7)牙颈厚:牙颈唇面与舌面颈缘上最低点的距离(图2.1F,图2-2F)。 (8)近远中面颈曲度:从近中面或远中面颈缘在唇侧和舌侧缘交点的连线与颈缘最凸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图2.1G,图2-2G)。 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结果表中。 4.根据测量数值,对照离体牙,分别绘出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一磨牙各面的外形。 [思考题] 1.上颌中切牙和尖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如何区分上下颌的前牙? 2.如何区分上下颌和左右侧的前磨牙? 3.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4.上下颌第一磨牙为三根时,其牙根的分布、形态有何区别?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离体牙的测量结果和绘制的外形图。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3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