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灼伤应急演练方案

酸碱灼伤应急演练方案
酸碱灼伤应急演练方案

酸碱灼伤事故现场处置

模拟演练计划

演练名称:浓盐酸灼伤分析人员手撑并泼洒在地面上

演练时间:2015年6月10日下午14时开始

演练地点:技术中心化学分析班(技术中心二楼)

参加人员:安全环保科、调度、技术中心员工

演练类型:模拟演练

实际演练部分:灼伤手撑、应急处理、腐蚀地面

参演人员:王新璧、孙俊萍、杨菊、申亚萍、顾丽娟

物资准备和人员培训情况:

抹布、防护口罩、乳胶手套、扫帚、铁铲、小烧杯、大量水、剪刀、沙土、化学分析班应急药箱;

演练前由化学分析班班长讲解应急演练程序和个人安全防护要求。

一、职责

1、化学分析班班长:及时向技术中心主任和公司调度室当班负责人报告情况。

2、技术中心安全员:协助班长做好现场抢救和安全工作,及时对受伤人员受伤部位进行冲洗、敷药等现场初步治疗、救治工作。

3、化学分析当班员工:当班现场人员应服从现场指挥的工作安排,进行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做到“四不伤害”。

二、演练程序

1、6月10日下午14:00,化学分析工孙俊萍在配制1:1的盐酸时,由于粗心大意,在盖盐酸瓶盖时手将装有250ml浓盐酸的量杯碰倒,盐酸泼洒在实验台面及地面上,在一旁配试剂的王新璧见状马上将量杯扶起,但因未带手套,手被浓盐酸灼伤,立即发出呼救声。在一旁的孙俊萍立即将王新璧带到水池边放大量水对其被灼伤的手进行冲洗。不远处的分析人员申亚萍见此情况迅速到休息室报告班长,班长接到报告后,迅速到事故现场查看情况。其他分析人员听见呼救声也立即赶到现场。

2、班长查看王新璧受伤情况后,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技术中心主任及公司当班调度员。(上报能容:时间、地点、人员受伤情况、应急处理情况)

3、班长查看王新璧受伤情况较轻,安排顾丽娟到化学分析班应急药品箱中取出针对浓盐酸灼伤的应急药品甘油和氧化镁按2:1的比例对王新璧灼伤部位进行涂敷包扎。杨菊带上乳胶手套,对实验台面进行清理,申亚萍将沙土倒在泼有浓盐酸的地面,然后进行清扫清洁。

4、应急演练结束,根据事故情况组织人员清理现场,恢复作业,并召开总结点评会。

三、注意事项:

1、必须穿戴好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服、口罩、手套等)。

2、分析人员配合作业时,要统一指挥。

3、抢救工作完毕后,班长核对人员安全撤离后汇报调度。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酸碱灼伤事故应急预案完成

酸碱灼伤事故应急预案 完成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唐山替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酸碱烧伤应急演练方案 2016年06月10日 酸、碱烧伤应急演练方案 一、目的 为保证我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根 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酸洗车间人员触酸碱灼伤后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 3.1、总指挥:赵敬华 副总指挥:田立群 成员:张殿江,崔振权,郭运忠。 3.2、指挥部职责 提出修订酸碱灼伤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定期组织指挥演练,对发生的事故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决策,调动各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事故现场态势,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3.3、指挥部成员职责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机加工主任: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机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络; 办公室主任:负责生活必需品供应; 库房: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3.4、救援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应急救援的责任,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成立下列救援组: 通信联络组:由机加工3人。 负责人:安全科长、担负内部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任务。 安全警戒组:由保卫科负责组成,共2人。 负责人:采购部担负现场交通、接送救护车辆。 现场救援组:由各车间安全领导小组及义务人员组成。 负责人:各车间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援。 物资供应组:由库房负责。 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 四、事故情况报告 为迅速及时地掌握酸碱灼伤事故情况,传递信息,下达指挥部的指令,发生事故班组其班长必须将事故时间、地点、事故原因、损失程度及抢险情况迅速与生产部联系 五、有关要求 5.1、应急指挥部各成员明确责任,协调行动,减少损失。并应落实有关措施,按要求组织演练,若发生重特大酸碱灼伤事故要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2、若发生酸碱灼伤事故,要立即组织自救,疏散人员,控制危险源,减少危害,伤害人员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5.3、为了及时、正确的做好事故现场急救工作,每个职工都应掌握在对于突发安全事件中,最常用的应急措施及急救知识。 六、急救步骤 6.1、衣服被污染,应立即脱掉或将污染部位撕掉,同时用大量水冲洗; 6.2、酸入眼或皮肤:应立即用大量苏打水(碳酸钠溶液)或肥皂水冲洗,并不断眨眼,不要用手或者手帕揉擦眼睛,以免增加创伤,然后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酸碱灼伤应急处置

酸碱灼伤应急处置 强酸的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酸碱溅到皮肤上、眼睛里 1、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一般要求持续冲洗达15分钟; 2、酸性腐蚀品灼伤可用小苏打NaHCO3水溶液冲洗,碱性腐蚀品可用3%硼酸溶液冲洗; 3、灼伤较严重经充分冲洗后送医院治疗; 氨气危害表现 (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2)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酸碱灼伤应急处置方案(参考模板)

酸碱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说明 公用工程水处理及分析化验过程中需使用液碱、盐酸、硫酸等腐蚀性化学品,工序内有酸碱储罐、打料泵及相应管线,且分析化验酸碱试剂。在卸车、输送及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喷溅等事故,与人体接触可发生灼伤事故,一旦进入眼睛中,若处理不及时,严重时可造成失明。 2 工作要求 工作时需要佩戴好防护面罩或防护眼镜、防腐蚀手套、防腐蚀工作服及耐酸碱鞋。 3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要点 (1)处理酸碱灼伤事故时,应急人员须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如面罩、防腐蚀工作服、防腐蚀手套、耐酸碱鞋等。 (2)操作工应熟悉酸碱的危害特性和应急处理措施。 (3)呼吸道吸入大量盐酸气体时,应先将伤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畅通。 (4)在现场急救的同时,应迅速将事故情况向工序及公司汇报。 3.2应急处置措施 3.2.1盐酸灼伤应急措施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的工作服、内衣、鞋袜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10~20分钟。 (2)初步冲洗后,用3%碳酸氢钠液湿敷10~20分钟,然后再用水冲洗10~20分钟。

(3)清创,去除其他污染物,覆盖消毒纱布后送医院。 (4)对呼吸道吸入并有咳嗽者,雾化吸入3%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眶内,伤员也可将面部侵入水中自己清洗。 (5)口服者不宜洗胃,尤其口服已有一段时间者,以防引起胃穿孔。可先用清水,再口服牛乳、蛋白或花生油约200毫升。不宜口服碳酸氢钠,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危险。大量口服强酸和现场急救不及时者都应急送医院救治。 (6)盐酸溅入眼内时,应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进行冲洗至少10~20分钟。 3.2.2液碱灼伤应急措施 (1)皮肤碱灼伤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20分钟或更久。 (2)眼睛灼伤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员也可把面部浸入充满流动水的器皿中,转动头部、张大眼睛进行清洗,至少洗10~20分钟,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滴入可的松液与抗生素。 (3)确认是否有其他作业人员受到伤害,并报告部门(工序)负责人,迅速报告公司办公室(电话)和公司应急值班室(电话),安排车辆把伤员送至医院实施救护。 3.2.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根据员工灼伤程度确定响应级别,发布命令,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应急救援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酸碱泄漏应急处置方案

酸碱等危险化学品泄漏、烧伤应急处置方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为了防止和减少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危险化学品、酸、碱等有毒有害化学品泄露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身的伤害。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组织事故处理、救援和应急的机制,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处置方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年11 月1 日起施行)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2005 年11 月1 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 号令)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实验室实验过程中的酸、碱等有毒有害化学品发生泄漏、烧伤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理。 2 事件特征强酸、强碱等属于强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其中盐酸、硫酸具有挥发性,储存在药品室通风柜中并采取了防腐措施,但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易发生酸碱液体的泄露、烧伤等事件。酸碱液体的泄漏能造成泄漏区域内的设备、地面腐蚀和损毁,对人身造成酸碱灼伤、烧伤,泄漏的液体和挥发的有害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等。腐蚀性物品根据其化学性质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腐蚀品,其危险特性主要体现在强烈的腐蚀性,极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和对其他物品的破坏。腐蚀性物品事故处置中,必须采取措施作全身性防护,严禁皮肤直接接触。 3 应急管理小组 实验室中的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由HSE 小组负责。 4 应急处置

4.1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当发生故障有大量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人员立即汇报HSE 小组, HSE 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救助工作并尽早制定相应方法予以解决。 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 危急事件的预防 4.2.1.1 运输、装卸及保存强酸强碱等化学危险品的措施 1) 选择的运输企业必须具备有运输化学危险品的资质。 2) 运输、装卸化学危险品,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按照化学危险品的危害特性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2.1.2 存放、使用强酸强碱等化学危险品的措施 1) 经常对药品室的通风柜本体、管道、阀门进行防腐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老化的阀门、管道应及时更换,通风柜本体防腐层损坏应及时防腐或更换新设备。 2) 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的储藏,应有人专门进行保管及监护,应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对盐酸管道、阀门或计量器造成损坏 3)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的领取及使用,因做好相应的登记备案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实验操作时,因打开通风设备保证相关实验操作区域的空气流通,并佩戴防护装备以保障人身安全。 4.2.2 应急处置方案 发生故障有大量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人员立即将情况向转基因育种部 HSE小组汇报,HSE小组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应急响应程序迅速开展工作。

酸碱灼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酸碱灼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1 事故类型 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液碱和盐酸均为强腐蚀性物质,与人体接触均可造成化学性灼伤。 1.2 危险程度分析 在装卸、使用盐酸及液碱过程中,若出现法兰泄漏、喷溅等原因导致酸碱与人体皮肤接触,可造成化学性灼伤;若进入眼中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眼睛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二、应急处置原则 2.1以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到实处。一旦发生酸碱泄漏事故,能以最快速度,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及时、有效地处理化学品灼伤事故,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受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公司正常生产。 2.2坚持三优先原则:受伤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公司酸碱灼伤事故应急救援决策。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酸碱灼伤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经理任总指挥,主管副总任副总指挥。应急救援指挥

部设在事故发生岗位办公室,发生事故时,若总指挥不在公司时,由副总指挥任总指挥;若总指挥和副总指挥都不在公司时,由生产总监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触电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成员单位及职责: 总指挥:负责启动酸碱灼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反应行动,按照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营救人员、物资和处理事故方案。负责与上级应急救援部门、组织进行联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参与制定和落实营救人员、物资及处理事故的处置计划。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救援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 保卫科:负责事故救援期间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护秩序工作。 安全生产部:视情况严重程度向上级安监部门汇报灼伤事故情况,组织有关部门配合安全监督监察部门等对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取证、调查、分析,并监督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 生产支持部及设备保障中心:协助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研究制定落实灼伤事故的抢救技术方案和措施。 综合管理部:负责协调伤员救治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分析、负责事故救援事务协调、接待以及保证事故抢救需要的车辆、善后处理。负责按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发布事故信息。 财务管理部:保证抢险救灾资金和事故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及时到位,保障事故抢救物资及时供应。 销售部: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在事故抢险期间停止产品销售期间做好解释工作。 采购部:配合财务管理部保障事故抢救物资及时供应。 环保部:负责抢险期间组织事故影响范围环境监测、监控,及时提供环境监测信息和环境治理方案建议。 3.2.2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事故抢险组:

酸碱灼伤的急救方法

酸灼伤 以硫酸、盐酸、硝酸最为多见,此外还有乙酸(冰醋酸)、氢氟酸、高氯酸和铬酸等,都是腐蚀性毒物。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酸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酸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 硝酸、硫酸、盐酸三者所引起的化学灼伤症状基本相同皮损多局限接触局部。接触时间短、接触物浓度低者,仅在接触部出现潮红、灼痒脱离接触后很快消退;接触物浓度较大,皮肤红肿灼痛继而形成褐红色肿胀、水疱,甚者发生溃疡坏死,愈后留有瘢痕;长期接触稀硫酸或盐酸可引起皮肤干燥、角化、易形成皲裂;长期接触酸雾者可使皮肤及黏膜发生刺激症状亦可发生湿疹样皮炎改变。偶可引起鼻中隔穿孔或咽部黏膜溃疡齿酸蚀症、溃疡性口腔炎或消化道炎症。因工作不慎,也可造成眼部灼伤。 盐酸所致的烧伤不及硫酸及硝酸所致的深,且较易形成水疱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引起组织黄染及深部烧伤,产生棕色焦痂,成为难愈的深溃疡。硫酸透皮作用很深,接触后立即感到疼痛,局部皮肤先变白而后变黑形成坏死,周围红肿坏死焦痂脱落形成境界明显的深溃疡健康搜索,愈合很慢。 氟氢酸(即40%氟化氢水溶液)开始作用缓慢,故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轻者仅出现红斑,剧烈疼痛,相继于接触部位皮肤变白、水肿,发生组织凝固性坏死,表面可起大疱,疱壁紧张,破后形成溃疡。若有少量氟氢酸残留,则继续向深处及周围渗透鶒,坏死组织扩展可深达骨质。 苯酚(石炭酸)具原浆毒性它具有全身的和局部的作用,吸水性强可引起细胞蛋白质凝固,能深达人体组织皮肤接触高浓度苯酚后立即变白,经历短暂的麻木后引起局部红肿、大疱及坏死。大量酚被人体吸收后可引起肾脏损害。酚很容易被65%的乙醇或异丙醇所中和。 急救方法 1、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的工作服、内衣、鞋袜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10~20分钟,特别对于硫酸灼伤,要用大量水快速冲洗,除了冲去和稀释硫酸外,还可冲去硫酸与水产生的热量。 2、初步冲洗后,用5%碳酸氢钠液湿敷10~20分钟,然后再用水冲洗10~20分钟。 3、清创,去除其他污染物,覆盖消毒纱布后送医院。 4、对呼吸道吸入并有咳嗽者,雾化吸入5%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眶内,伤员也可将面部侵入水中自己清洗。 5、口服者不宜洗胃,尤其口服已有一段时间者,以防引起胃穿孔。可先用清水,再口服牛乳、蛋白或花生油约200毫升。不宜口服碳酸氢钠,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危险。大量口服强酸和现场急救不及时者都应急送医院救治。 碱灼伤 较多见的是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灼伤。最常见的是氨灼伤,由于其极易挥发,常同时并有上呼吸道灼伤,重者并有肺水肿。眼睛溅到少量稀释氨液就易发生糜烂,且痊愈缓慢。

酸碱灼伤应急演练方案PDF.pdf

酸碱灼伤事故现场处置 模拟演练计划 演练名称:浓盐酸灼伤分析人员手撑并泼洒在地面上 演练时间:2015年6月10日下午14时开始 演练地点:技术中心化学分析班(技术中心二楼) 参加人员:安全环保科、调度、技术中心员工 演练类型:模拟演练 实际演练部分:灼伤手撑、应急处理、腐蚀地面 参演人员:王新璧、孙俊萍、杨菊、申亚萍、顾丽娟 物资准备和人员培训情况: 抹布、防护口罩、乳胶手套、扫帚、铁铲、小烧杯、大量水、剪刀、沙土、化学分析班应急药箱; 演练前由化学分析班班长讲解应急演练程序和个人安全防护要求。 一、职责 1、化学分析班班长:及时向技术中心主任和公司调度室当班负责人报告情况。 2、技术中心安全员:协助班长做好现场抢救和安全工作,及时对受伤人员受伤部位进行冲洗、敷药等现场初步治疗、救治工作。 3、化学分析当班员工:当班现场人员应服从现场指挥的工作安排,进行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做到“四不伤害”。 二、演练程序

1、6月10日下午14:00,化学分析工孙俊萍在配制1:1的盐酸时,由于粗心大意,在盖盐酸瓶盖时手将装有250ml浓盐酸的量杯碰倒,盐酸泼洒在实验台面及地面上,在一旁配试剂的王新璧见状马上将量杯扶起,但因未带手套,手被浓盐酸灼伤,立即发出呼救声。在一旁的孙俊萍立即将王新璧带到水池边放大量水对其被灼伤的手进行冲洗。不远处的分析人员申亚萍见此情况迅速到休息室报告班长,班长接到报告后,迅速到事故现场查看情况。其他分析人员听见呼救声也立即赶到现场。 2、班长查看王新璧受伤情况后,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技术中心主任及公司当班调度员。(上报能容:时间、地点、人员受伤情况、应急处理情况) 3、班长查看王新璧受伤情况较轻,安排顾丽娟到化学分析班应急药品箱中取出针对浓盐酸灼伤的应急药品甘油和氧化镁按2:1的比例对王新璧灼伤部位进行涂敷包扎。杨菊带上乳胶手套,对实验台面进行清理,申亚萍将沙土倒在泼有浓盐酸的地面,然后进行清扫清洁。 4、应急演练结束,根据事故情况组织人员清理现场,恢复作业,并召开总结点评会。 三、注意事项: 1、必须穿戴好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服、口罩、手套等)。 2、分析人员配合作业时,要统一指挥。 3、抢救工作完毕后,班长核对人员安全撤离后汇报调度。

酸碱泄露应急预案(材料特制)

酸碱泄漏专项应急预案 编号: 一、安全风险 车间CIP间储存有10吨浓酸浓碱罐各一个,主要为浓碱NaOH及其他碱的混合溶液,和浓酸HNO3及其他酸的混合溶液。当罐体清洗时,会注入稀释过的混合酸和混合碱溶液,所以各个罐体及管路也会有酸碱液。由于人员操作不当、设备损坏及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酸碱泄漏,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急救装置配备:前处理CIP间西北墙角和浓酸浓碱泵旁各有一个紧急冲淋装置,配料间有紧急药箱 二、应急处置原则 保证从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险源,尽可能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避免或减少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生产部(酸奶)成立救援指挥组,由生产部经理(酸奶)任小组总指挥;成员有前处理主任、长白班主任、甲班主任、乙班主任、丙班主任组成。 应急组织机构由警戒疏散组、物资供应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协调组、交通运输组等组成。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3.2 应急组织职责 3.2.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3.2.1.1负责组织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 3.2.1.2组建各应急救援组,组织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3.2.1.3检查督促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2.1.4当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状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工作; 3.2.2应急总指挥和应急组织职责 生产经理:刘士华 警戒疏散组 物资供应组 医疗救护组 交通运输组 通讯联络组 生产主任 邹俊鹏 前处理主任 高 森 生产主任 王 磊 生产主任 付合涛 生产主任 卫泽容

酸碱泄露应急处置预案

编号: 一、安全风险 车间CIP间储存有10吨浓酸浓碱罐各一个,主要为浓碱NaOH及其他碱的混合溶液,和浓酸HNO3及其他酸的混合溶液。当罐体清洗时,会注入稀释过的混合酸和混合碱溶液,所以各个罐体及管路也会有酸碱液。由于人员操作不当、设备损坏及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酸碱泄漏,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急救装置配备:前处理CIP间西北墙角和浓酸浓碱泵旁各有一个紧急冲淋装置,配料间有紧急药箱 二、应急处置原则 保证从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险源,尽可能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避免或减少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生产部(酸奶)成立救援指挥组,由生产部经理(酸奶)任小组总指挥;成员有前处理主任、长白班主任、甲班主任、乙班主任、丙班主任组成。 应急组织机构由警戒疏散组、物资供应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协调组、交通运输组等组成。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3.2 应急组织职责 3.2.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3.2.1.1负责组织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 3.2.1.2组建各应急救援组,组织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3.2.1.3检查督促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2.1.4当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状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工作; 3.2.2应急总指挥和应急组织职责 3.2.2.1总指挥职责: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全面指挥调动应急组织,

调配应急资源,按照应急程序组织实施救援。 3.2.2.2警戒疏散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安全;做好交通和人员的交通安全管制;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和紧急情况下进行人员疏散。 3.2.2.3物资供应组:负责应急状态下的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防护用品、设备零部件、工具应急其他应急设施。 3.2.2.4医疗救护组: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3.2.2.5通信联络协调组: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信联络,保障通信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工作。 3.2.2.6交通运输组:负责抢险工作下所用交通车辆的安全保障工作。 四、酸碱的性质及危害 氢氧化钠:NaOH纯品为无色透明的晶体,工业品含有少量氯化钠和碳酸钠,为白色不透明固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易容于水,同时强烈放热。溶于乙醇和甘油。露放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水溶液显强碱性,对皮肤、织物、纸有强腐蚀性。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钠。氢氧化钠为强碱性物质,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氢氧化钠使体脂肪皂化,使组织胶凝化变为可溶性化合物,破坏细胞结构,使病变向纵深发展。皮肤接触高浓度氢氧化钠,特别是湿皮肤,能引起比酸更深而广泛的灼伤。经常接触的工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皮肤病。在前臂和手部患有深浅不一的“鸟眼状”溃疡,常易感染。即使和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接触也能使指甲变薄、变脆,甚至毁损。要特别警惕氢氧化钠对眼的损害,即使很少量进入眼中也很危险,会破坏角膜、结膜、甚至虹膜,造成灼伤。若不及时彻底处理,往往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因此应特别重视。角膜上皮受损可出现白斑,边缘有广泛的出血和水肿。如碱液很稀,初诊时眼损害轻微,数天后可出现迟发性损害,不可疏忽。浓度较高(5%NaOH)时,使角膜上皮大片脱落,广泛坏死,白斑形成,溃疡穿孔,角膜及眶组织损坏,很快导致视力丧失。 HNO3是强酸,无色且有刺激性气味。无论是浓溶液还是稀释溶液,都有极强的氧化性腐蚀性。所以必须小心会灼伤皮肤。 五、酸碱泄漏事故处理

酸碱烧伤急救常识

酸碱烧伤急救常识 一、强酸类烧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1.浓盐酸的毒理和中毒机理 浓盐酸可呈氯化氢气态,接触后引起皮肤,口腔,鼻粘膜溃疡,气管及支气管炎,眼睑痉挛或角膜溃疡。吸入腐蚀性气体则有呛咳,咳出泡沫或血性痰。酸类被消化道吸收后,引起严重的酸中毒,表现为气急、呼吸困难。 2.现场酸烧伤的处理方法 1)眼睛被酸损伤酸液溅入眼睛内时,迅速用温水或大量自来水冲洗10~20分钟以上,亦可用0.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烧伤严重时应立即就医。 2)皮肤被酸灼伤皮肤被强酸灼伤时,应立即除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防止灼伤加重,先用大量净水冲洗烧伤处,除去皮肤表面的化学刺激物,然后用应急药品0.5%碳酸氢钠(NaHCO )溶液进 3 行彻底清洗。当现场无中和剂时,也用大量净水冲洗。烧伤严重时应立即就医。 二、强碱类烧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1.强碱的毒理和中毒机理 碱性化合物无论是固体、粉尘、浓溶液、雾滴或蒸汽,对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苛性碱的固体或浓溶液与组织接触后,迅速吸收组织内水份,使组织蛋白变性、脂肪皂化、破坏细胞结构,致使病变向纵深发展。碱性物质溅入眼内,会破坏角膜、结膜甚至虹膜,造成眼烧伤,若不及时彻底处理,往往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如果碱液很稀,初时,眼组织损害轻微,但是角膜的浸润可以在以后几天内出现,这种迟发性损害,往往易被疏忽,因此,对角膜损伤轻微的病例,应予重视。 2.强碱中毒、烧伤的现场急救 被强碱烧伤时,必须及时处理,并进行自助互救。及早采用流动水冲洗,至皂样物质消失为止。 1)皮肤碱烧伤处理 皮肤被强碱污染烧伤,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清除皮肤的皂样物,再用2%硼酸溶液洗涤患部。 2)眼烧伤处理 眼烧伤后用大量净水冲洗,再用应急药品2%的硼酸溶液冲洗,若感觉有灼烧感或疼痛感,应立即去医务室就医。

危险化学品、酸碱泄漏应急处置方

危险化学品、酸碱泄漏应急处置方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危险化学品、酸、碱等有毒有害化学品泄露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身的伤害。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的机制,确保项目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处置方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起施行)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高科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11版) 《中能基建工程应急管理办法》中能公司2012年制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项目建设及调试过程中的酸、碱等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理。 2事件特征 盐酸、碱等强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其中盐酸具有挥发性,储存在圆形储罐体内,罐体和管路系统内壁采取了衬胶和其他防腐措施,外壁刷防腐蚀面漆进行防腐处理,但随着储罐的长时间使用会发生衬胶老化和外壁腐蚀减薄等现象,易发生酸碱液体的泄露。酸碱液体的泄漏能造成泄漏区域内的设备、地面腐蚀和损毁,对人身造成酸碱灼伤、烧伤,泄漏的液体和挥发的有害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等。 3应急组织 3.1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建设单位总经理

副组长:建设单位副总经理建设单位财务总监 EPC承包项目经理工程监理总监 组员:建设单位项目经理、原料基地部经理、采购部经理、综合部经理、财务部经理;EPC承包项目副经理;工程监理副总监; 3.2应急管理办公室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建设单位项目部,主要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建设单位项目经理兼任,副主任由EPC承包项目副经理、工程监理副总监担任,成员由建设单位项目部专工、EPC承包安全主管、监理工程师担任。基建工程阶段24小时接警联系电话:固定电话手机各一。 3.3 现场应急指挥部 遇突发事件时,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决定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建设单位总经理担任总指挥,或由建设单位总经理委任建设单位副总经理担任总指挥,总指挥根据事件的性质召集应急工作小组或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作为指挥部的成员,并安排具体工作。现场应急指挥部设在施工现场工程协调会议室,电话为:,传真为。 3.4应急工作组 为加项目应急队伍建设,建设单位与EPC总承包商签定应急抢险人员支援协议书,用于应急人员紧急调度;同时成立综合协调工作组、抢险救灾工作组、医疗救护工作组、后勤保障工作组、治安保卫工作组、宣传报道工作组、善后处理工作组、事故调查工作组共计8个应急工作组,以便紧急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起最有效的应急队伍。各应急队伍职责见公司《基建工程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4应急处置 4.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当发生故障有大量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人员立即汇报现场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工作或汇报应急小组尽早做出修理的方法。

酸碱灼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酸碱灼伤事故专项 应急预案

酸碱灼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1 事故类型 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液碱和盐酸均为强腐蚀性物质,与人体接触均可造成化学性灼伤。 1.2 危险程度分析 在装卸、使用盐酸及液碱过程中,若出现法兰泄漏、喷溅等原因导致酸碱与人体皮肤接触,可造成化学性灼伤;若进入眼中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眼睛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二、应急处理原则 2.1以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到实处。一旦发生酸碱泄漏事故,能以最快速度,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及时、有效地处理化学品灼伤事故,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受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公司正常生产。 2.2坚持三优先原则:受伤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公司酸碱灼伤事故应急救援决策。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酸碱灼伤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经理任总指挥,主管副总任副总指挥。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事故发生岗位办公室,发生事故时,若总指挥不在公司时,由副总指挥任总指挥;若总指挥和副总指挥都不在公司时,由生产总监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触电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成员单位及职责: 总指挥:负责启动酸碱灼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反应行动,按照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营救人员、物资和处理事故方案。负责与上级应急救援部门、组织进行联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参与制定和落实营救人员、物资及处理事故的处理计划。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救援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 保卫科:负责事故救援期间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护秩序工作。 安全生产部:视情况严重程度向上级安监部门汇报灼伤事故情况,组织有关部门配合安全监督监察部门等对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取证、调查、分析,并监督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 生产支持部及设备保障中心:协助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研究制定

酸碱灼伤应急演练方案教学文案

酸碱灼伤应急演练方 案

酸碱灼伤事故现场处置 模拟演练计划 演练名称:浓盐酸灼伤分析人员手撑并泼洒在地面上 演练时间:2015年6月10日下午14时开始 演练地点:技术中心化学分析班(技术中心二楼) 参加人员:安全环保科、调度、技术中心员工 演练类型:模拟演练 实际演练部分:灼伤手撑、应急处理、腐蚀地面 参演人员:王新璧、孙俊萍、杨菊、申亚萍、顾丽娟 物资准备和人员培训情况: 抹布、防护口罩、乳胶手套、扫帚、铁铲、小烧杯、大量水、剪刀、沙土、化学分析班应急药箱; 演练前由化学分析班班长讲解应急演练程序和个人安全防护要求。 一、职责 1、化学分析班班长:及时向技术中心主任和公司调度室当班负责人报告情况。 2、技术中心安全员:协助班长做好现场抢救和安全工作,及时对受伤人员受伤部位进行冲洗、敷药等现场初步治疗、救治工作。 3、化学分析当班员工:当班现场人员应服从现场指挥的工作安排,进行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做到“四不伤害”。 二、演练程序

1、6月10日下午14:00,化学分析工孙俊萍在配制1:1的盐酸时,由于粗心大意,在盖盐酸瓶盖时手将装有250ml浓盐酸的量杯碰倒,盐酸泼洒在实验台面及地面上,在一旁配试剂的王新璧见状马上将量杯扶起,但因未带手套,手被浓盐酸灼伤,立即发出呼救声。在一旁的孙俊萍立即将王新璧带到水池边放大量水对其被灼伤的手进行冲洗。不远处的分析人员申亚萍见此情况迅速到休息室报告班长,班长接到报告后,迅速到事故现场查看情况。其他分析人员听见呼救声也立即赶到现场。 2、班长查看王新璧受伤情况后,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技术中心主任及公司当班调度员。(上报能容:时间、地点、人员受伤情况、应急处理情况) 3、班长查看王新璧受伤情况较轻,安排顾丽娟到化学分析班应急药品箱中取出针对浓盐酸灼伤的应急药品甘油和氧化镁按2:1的比例对王新璧灼伤部位进行涂敷包扎。杨菊带上乳胶手套,对实验台面进行清理,申亚萍将沙土倒在泼有浓盐酸的地面,然后进行清扫清洁。 4、应急演练结束,根据事故情况组织人员清理现场,恢复作业,并召开总结点评会。 三、注意事项: 1、必须穿戴好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服、口罩、手套等)。 2、分析人员配合作业时,要统一指挥。

防止酸碱灼伤安全管理规定

防止酸碱灼伤安全管理规定 1.目的 为加强酸碱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酸碱灼伤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接触酸碱或从事酸碱作业的操作、检修、装卸、储运、分析等岗位。 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劳动保护条例》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4.上岗作业前的安全教育 从事酸碱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 1)掌握本岗位酸碱的分布情况及理化性质; 2)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管理规定; 3)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4)掌握灼伤后的处理方法、自救互救技能和预防措施。

5.安全防护和救护 5.1从事酸碱作业时,必须穿戴防酸碱的劳保用品(防酸碱服、眼镜、胶皮手套、胶靴、口罩、有机面罩等)。 5.2装置区有酸碱的地方应按规定设置淋浴器和洗眼器,必须保证随时有清水。 5.3酸碱液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干布轻轻擦掉,再用大量清水冲洗,衣服上溅有较多的酸碱,应立即脱下衣服用清水冲洗。 5.4酸碱溅入眼内时,应开上下眼睑,立即用清水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5.6呼吸道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服、腰带,保持呼吸道畅通。 5.7在急救处理的同时,应将伤员人数、伤情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生产调度、安全等部门,并立即送往送医院治疗。 6.操作安全规定 6.1酸碱设备及管线要定期试压、测厚、酸碱设备上所属安全附件必须定期校验,保证完好。 6.2酸碱装置区非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非本岗位人员不得动用其设备、仪表和阀门。 6.3操作人员应熟悉装置内所用防腐材料的性质、特点,并对防腐设备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酸碱灼伤事故应急预案完成

唐山替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酸碱烧伤应急演练方案 2016年06月10日

酸、碱烧伤应急演练方案 一、目的 为保证我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酸洗车间人员触酸碱灼伤后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赵敬华 副总指挥:田立群 成员:张殿江,崔振权,郭运忠。 、指挥部职责 提出修订酸碱灼伤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定期组织指挥演练,对发生的事故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决策,调动各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事故现场态势,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部成员职责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机加工主任: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机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络; 办公室主任:负责生活必需品供应; 库房: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救援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应急救援的责任,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成立下列救援组: 通信联络组:由机加工3人。 负责人:安全科长、担负内部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任务。 安全警戒组:由保卫科负责组成,共2人。

负责人:采购部担负现场交通、接送救护车辆。 现场救援组:由各车间安全领导小组及义务人员组成。 负责人:各车间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援。 物资供应组:由库房负责。 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 四、事故情况报告 为迅速及时地掌握酸碱灼伤事故情况,传递信息,下达指挥部的指令,发生事故班组其班长必须将事故时间、地点、事故原因、损失程度及抢险情况迅速与生产部联系 五、有关要求 、应急指挥部各成员明确责任,协调行动,减少损失。并应落实有关措施,按要求组织演练,若发生重特大酸碱灼伤事故要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若发生酸碱灼伤事故,要立即组织自救,疏散人员,控制危险源,减少危害,伤害人员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为了及时、正确的做好事故现场急救工作,每个职工都应掌握在对于突发安全事件中,最常用的应急措施及急救知识。 六、急救步骤 、衣服被污染,应立即脱掉或将污染部位撕掉,同时用大量水冲洗; 、酸入眼或皮肤:应立即用大量苏打水(碳酸钠溶液)或肥皂水冲洗,并不断眨眼,不要用手或者手帕揉擦眼睛,以免增加创伤,然后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当碱液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经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做好个人防护后,立即控制危害源,并疏散人员; 、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酸碱泄露应急预案

酸碱泄露应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编号: 一、安全风险 车间CIP间储存有10吨浓酸浓碱罐各一个,主要为浓碱NaOH及其他碱的混合溶液,和浓酸HNO3及其他酸的混合溶液。当罐体清洗时,会注入稀释过的混合酸和混合碱溶液,所以各个罐体及管路也会有酸碱液。由于人员操作不当、设备损坏及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酸碱泄漏,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急救装置配备:前处理CIP间西北墙角和浓酸浓碱泵旁各有一个紧急冲淋装置,配料间有紧急药箱 二、应急处置原则 保证从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险源,尽可能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避免或减少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 生产部(酸奶)成立救援指挥组,由生产部经理(酸奶)任小组总指挥;成员有前处理主任、长白班主任、甲班主任、乙班主任、丙班主任组成。 应急组织机构由警戒疏散组、物资供应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协调组、交通运输组等组成。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氢氧化钠:NaOH纯品为无色透明的晶体,工业品含有少量氯化钠和碳酸钠,为白色不透明固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易容于水,同时强烈放热。溶于乙醇和甘油。露放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水溶液显强碱性,对皮肤、织物、纸张有强腐蚀性。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钠。氢氧化钠为强碱性物质,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氢氧化钠使体内脂肪皂化,使组织胶凝化变为可溶性化合物,破坏细胞结构,使病变向纵深发展。皮肤接触高浓度氢氧化钠,特别是湿皮肤,能引起比酸更深而广泛的灼伤。经常接触的工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皮肤病。在前臂和手部患有深浅不一的“鸟眼状”溃疡,常易感染。即使和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接触也能使指甲变薄、变脆,甚至毁损。要特别警惕氢氧化钠对眼的损害,即使很少量进入眼中也很危险,会破坏角膜、结膜、甚至虹膜,造成灼伤。若不及时彻底处理,往往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因此应特别重视。角膜上皮受损可出现白斑,边缘有广泛的出血和水肿。如碱液很稀,初诊时眼损害轻微,数天后可出现迟发性损害,不可疏忽。浓度较高(5%NaOH)时,使角膜上皮大片脱落,广泛坏死,白斑形成,溃疡穿孔,角膜及眶内组织损坏,很快导致视力丧失。 HNO3是强酸,无色且有刺激性气味。无论是浓溶液还是稀释溶液,都有极强的氧化性腐蚀性。所以必须小心会灼伤皮肤。 五、酸碱泄漏事故处理 发生酸碱泄漏时,发现人员应第一时间报告副组长、组长、总指挥及质量技术部、维修人员。2. 组长及副组长应立即将人员分为酸碱处理组和受伤人员救治组。组织人员检查现场,检查人员应穿戴防化服、防酸碱安全鞋、防酸碱面罩及防酸碱手套。在安全区域范围内检查酸碱泄漏原因,并与中控人员联系,关闭相关阀门。3. 做好酸碱隔离防护措施,以防他人再次被伤害。4.泄漏液流至地面时,采用围堤堵截方法:用沙土等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当酸(碱)溶液排放到地沟内,应立即用碱性溶液(酸性溶液)进行中和,防止地下管道受损和造成污染事故。用熟石灰对地面存留的酸液进行中和;用盐酸对地面存留的碱液进行中和。5. 若现场有人员被酸碱灼伤,应立即进行救治。6. 事故后组长查明事故原因,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做好防治措

酸碱灼伤的急救方法

你的安全是家人的幸福的保障 安全生产——我们永恒的旋律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这是每一个家庭对于自己亲人的期望。在公司你是公司优秀的员工、是公司利益的创造者,在家里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是全家人的依靠、你是一家人幸福生活的保障。你的安全关系到公司和你家庭。

是化工厂最常见的化工原料 酸碱在化工原料中造成人员伤害的比例也是较大的一类,而且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大!在我们厂也发生过酸碱伤害的事故! 酸 灼 伤 以硫酸、盐酸、硝酸最为多见,此外还有乙酸(冰醋酸)、氢氟酸、高氯酸和铬酸等,都是腐蚀性毒物。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酸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酸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 硝酸、硫酸、盐酸三者所引起的化学灼伤症状基本相同皮损多局限接触局部。接触时间短、接触物浓度低者,仅在接触部出现潮红、灼痒脱离接触后很快消退;接触物浓度较大,皮肤红肿灼痛继而形成褐红色肿胀、水疱,甚者发生溃疡坏死,愈后留有瘢痕;长期接触稀硫酸或盐酸可引起皮肤干燥、角化、易形成皲裂;长期接触酸雾者可使皮肤 及黏膜发生刺激症状亦可发生湿疹样皮炎改变。偶 可引起鼻中隔穿孔或咽部黏膜溃疡齿酸蚀症、溃疡性口腔炎或消化道炎症。因工作不慎,也可造成眼部灼伤。 盐酸所致的烧伤不及硫酸及硝酸所致的深,且较易形成水疱硝酸是一种 强氧化剂,能引起组织黄染及深部烧伤,产生棕色焦痂,成为难愈的深溃疡。硫酸透皮作用很深,接触后立即感到疼痛,局部皮肤先变白而后变黑形成坏死,周围红肿坏死焦痂脱落形成境界明显的深溃疡健康搜索,愈合很慢。 氟氢酸(即40%氟化氢

酸碱泄露应急预案

酸碱泄露应急预案

酸碱泄漏专项应急预案 编号: 一、安全风险 车间CIP间储存有10吨浓酸浓碱罐各一个,主要为浓碱NaOH及其他碱的混合溶液,和浓酸HNO3及其他酸的混合溶液。当罐体清洗时,会注入稀释过的混合酸和混合碱溶液,所以各个罐体及管路也会有酸碱液。由于人员操作不当、设备损坏及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酸碱泄漏,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急救装置配备:前处理CIP间西北墙角和浓酸浓碱泵旁各有一个紧急冲淋装置,配料间有紧急药箱 二、应急处置原则 保证从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险源,尽可能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避免或减少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生产部(酸奶)成立救援指挥组,由生产部经理(酸奶)任小组总指挥;成员有前处理主任、长白班主任、甲班主任、乙班主任、丙班主任组成。 应急组织机构由警戒疏散组、物资供应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协调组、交通运输组等组成。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3.2 应急组织职责 3.2.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3.2.1.1负责组织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 3.2.1.2组建各应急救援组,组织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3.2.1.3检查督促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2.1.4当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状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工作; 3.2.2应急总指挥和应急组织职责 3.2.2.1总指挥职责: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全面指挥调动应急组织, 生产经理:刘士华 警戒疏散组 物资供应组 医疗救护组 交通运输组 通讯联络组 生产主任 邹俊鹏 前处理主任 高 森 生产主任 王 磊 生产主任 付合涛 生产主任 卫泽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