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扦插穴盘穴盘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草莓扦插穴盘育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19年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内市监标准字〔2019〕300号)文件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提出“草莓扦插穴盘育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经批准立项,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负责起草工作。1.2 起草单位及人员

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川县蒙莓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

主要起草人员:薛国萍、姜伟、周涛、杜金伟、王红彬、李慧、白红梅、朱春侠。

2 标准的编制过程

2.1 前期准备

2013年以来设施园艺研究室开始致力于草莓的研究。已经进行了草莓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示范,草莓栽培技术,组织培养草莓种苗扩繁技术等研究。研究室扩繁的种苗2015年至2017年首先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分别进行了裸根苗以及营养钵苗繁育,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种苗繁育技术。同时与外地购买的种苗进行了栽培对比试验研究,研究室组培的种苗表现性状优良,长势良好,且糖度略高于外地种苗。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分别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武川县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长势均表现良好,没有发现病毒病性状的种苗,且后期测定果实产量与果实品质都略高于外地引进种苗。

2017年以来,研究室开始与内蒙古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川县蒙莓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合作开展种苗繁育工作。2017年繁育裸根苗30多万株;2018年繁育裸根苗40万株,穴盘苗15万株;2019年繁育裸根苗70万株,穴盘苗30万株。

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县蒙莓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蒙古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武川县哈乐镇实施了呼和浩特市重大科技专项“草莓种苗繁育技术产业化”项目,针对呼和浩特市场对草莓种苗空缺严重的要求,以及草莓种苗繁育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集成了环境调控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裸根苗,穴盘苗引插技术等。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冷凉地区草莓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建立了草莓种苗繁育圃1个,保存优质草莓种苗品种5个,重点进行了草莓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经过试验、示范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技术,进行了技术组装,集成了《草莓扦插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2.2组成标准起草组,完成讨论稿

根据《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关于征集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内市监函字〔2019〕33号)文件精神,2019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联合内蒙古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川县蒙莓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实际操作基础上,对设施穴盘苗扦插繁育技术提出要求,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的编写

格式、结构和表述规则撰写本标准的基本框架,编写了“草莓扦插穴盘育苗技术规程(提纲)。标准起草组不断修改完善标准内容,形成了内蒙古地区的草莓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2.3完善标准内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结合全国设施草莓穴盘苗繁育技术标准及办法,整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材料、数据、实际操作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完善《草莓扦插穴盘育苗技术规程》的编写材料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修改完善,形成“草莓扦插穴盘育苗技术规程(初稿)”,征求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徐利敏研究员、内蒙古农业大学李小燕教授、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杨雪峰3位盲审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标准框架,完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3 标准制定的目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从源头上抓好种苗的质量是保证果蔬质量的重要来源,果蔬育苗是果蔬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果蔬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也为获得果蔬早熟、高产、高效、优质的有效调控手段。

草莓,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小浆果,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被誉为“水果皇后”。近年来,草莓以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适于保护地栽培等优势成为果树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新兴产业,在内蒙古地区草莓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然而草莓种苗繁育是制约着中国草莓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样是呼和浩特市草莓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据统计,我区

目前草莓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年需草莓种苗约1亿株。仅呼和浩特市草莓总栽培面积达4000多亩,需要种苗4000万株左右。然而, 90%以上的种苗是从辽宁、河北、山东、浙江、陕西等外地调运,引苗成本高,成活率不高,秧苗不齐,病害发生频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蒙古地区草莓产业的发展。

呼和浩特地区的草莓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目前呼和浩特市能进行草莓规模化育苗的基地有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指导的脱毒草莓繁育基地、武川县蒙莓草莓专业育苗基地、华盛光伏设施草莓育苗中心、呼和浩特超丰种养殖合作社育苗基地等几家,这几家草莓育苗基地生产草莓苗累计不足200万株,远不能满足本地区草莓种苗供给量,因此发展本地育苗产业、从源头上抓好种苗繁育成为本市草莓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目前,国内育苗普遍采用露地育苗的方式繁殖匍匐茎苗,然而在草莓育苗期间,夏季高温多雨常常影响母株正常生长、延缓匍匐茎的抽生和子苗的形成,炭疽病和根腐病的大规模发生,死苗现象严重,繁殖系数低。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果蔬育苗技术都发生了新的变革,穴盘苗技术的引进,不需要除草、中耕和人工,可以提高栽植成活率,缩短缓苗期,减少种苗苗期病虫害发生,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种植,给果蔬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机遇,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推动果蔬生产现代化的新兴产业。草莓穴盘苗扦插繁育技术是呼和浩特市新引进的一项穴盘繁育技术,高架扦插育苗由于整个育苗周期均在设施内部进行,能避免了

由于高温、降雨等引起的土传病害传播,减少根腐、青枯、黄萎等土传病害的感染,减少炭疽病的发生,可极大降低苗期管理难度,全程不用除草,用药量明显减少;通过通风降温等设施设备控制温湿度,减少螨类、蓟马等虫害;扦插之前冷库低温处理种苗可以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扦插的种苗出苗整齐一致,苗龄相同,繁殖系数高;除此之外,管理方便,节省劳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呼和浩特地区具有海拔高、夏秋季冷凉、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是培育草莓种苗的适宜地。但是呼和浩特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设施内母株定植时间需在4月中旬-4月下旬定植,繁殖系数低,因此,借助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进行南繁北育扦插育苗成为发展方向。

因此,通过引进设备,改造、升级、扩大基础设施条件,集成草莓穴盘苗扦插繁育技术以及相关配套管理技术,达到标准化、模式化设施草莓种苗生产水平,大规模生产种苗,填补本地种苗需求的缺口,可以降低草莓种植户外购草莓苗木的成本;避免草莓外调引进的外来病害、虫害的危害;对实现我市设施草莓产业长期健康、绿色、优质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有重要意义。

4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4.1编写格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4.2 标准的内容紧密联系内蒙古地区草莓产业发展的实际,以降低我区草莓种苗外购成本、填补我区草莓种苗亏缺、提高我区草莓产量、品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主要技术措施充分吸收当今最新的

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并配套成熟的相关技术措施,各项技术指标先进、合理、实用,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

4.3 与有关技术标准、规程相协调,达到以规范(标准)促发展,增效益的目的。

5 主要条款说明

本标准在认真整理并总结草莓种苗繁育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广泛收集了相关文献资料,针对内蒙古草莓扦插穴盘育苗繁育技术的特特点及生产需要,提出形成本标准内容和指标。

5.1 主要繁育技术的确定

主要繁育技术来源于近几年研究室对呼和浩特市种苗繁育的品种筛选、繁殖系数调查、抗病虫害性调研、母株定植与栽培管理、子苗引插与引插后管理、子苗扦插与扦插后管理、病虫害防治、产量、品质、效益等方面的研究和总结;通过日光温室、塑料拱棚、智能温室不同栽培设施对比试验,裸根苗、穴盘苗不同育苗方式对比试验,引插、扦插不同繁育方式等试验结果。吸收了2017年~2019年草莓种苗产繁育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项目的裸根苗引插技术、穴盘苗引插和扦插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水肥管理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壮苗技术等试验成果。进而确定了草莓穴盘苗扦插育苗技术集成。并结合相关数据资料,为本标准草莓扦插穴盘育苗技术有关参数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依据,并达到了制定该标准的条件。

5.2产地环境条件

要求在具有通风、遮阳、增温降温、防虫、喷灌、喷雾、水、电设施配套齐全的智能温室、日光温室或大棚中进行。

5.3 肥料要求

依据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的要求,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示范效果,确定施肥种类和指标。

5.4 病虫害防控指标

依据GB4286《农药使用安全标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的要求,并根据各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药剂防治示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重点,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确立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指标。

6 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规程”起草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各方面专家和主产区技术管理部门的意见,未出现重大分歧。

7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未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8实施该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

本规范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性,建议发布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在本规范规定区域范围和生态条件下应用。

建议:

8.1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执行,以标准来规范生产和销售,草莓种苗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实现生态治理和高效农业的协调发展。

8.2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