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体制MF-TDMA

卫星通信体制MF-TDMA
卫星通信体制MF-TDMA

MF-TDMA

多频时分多址接入(MF-TDMA)是将FDMA和TDMA体制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多址接入方式。作为目前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所采用的主流体制,MF-TDMA允许众多用户终端共享一系列不同速率的载波,每个载波进行时隙划分,通过综合调度时频二维资源,达到资源的灵活分配。

在MF-TDMA系统中,每个载波是时分使用的,每个载波的TDMA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甚至同一载波不同时隙的载波速率也可以不同。同传统单载波TDMA系统相比,由于载波速率降低,大大降低了用户终端的发送能力要求,通过使用不同速率载波的组合可构成一个能够同时兼容大、小用户终端且具有灵活组网能力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当MF-TDMA系统的空中速率逐步提高,载波数逐渐变小,当空中速率高到一定程度载波数为1时,对应的就是传统的高速TDMA体制。当MF-TDMA系统的空中速率逐步降低,载波数逐渐增多,当空中速率低到用户终端的速率时,对应的就是FDMA(SCPC)体制。

根据用户终端的跳频能力,MF-TDMA可分为静态MF-TDMA和动态MF-TDMA两种。静态MF-TDMA是指一个终端在连续发送信号的过程中,载波的速率、时隙的宽度及突发的配置(调制编码方式等)都保持不变,即静态MF-TDMA不能在不同速率载波上连续跳频,只能在速率相同、频点不同的载波上进行跳频,而且载波时隙的大小、突发的配置也必须是一样的,如果用户终端需要不同速率的载波,则需要网控中心进行配置,终端将通信中断,调整过后继续工作;而动态MF-TDMA在连续发送信号过程中,载波的速率、时隙的宽度、突发的配置都可以实时灵活改变。即动态MF-TDMA可以在不同速率的载波上连续跳频,动态MF-TDMA的优点是可以更有效的适应多媒体业务的通信需求。

根据用户终端的频率切换速度,MF-TDMA可分为快速跳频(fast hop)和慢速跳频(slow hop)两种,快速跳频是指终端可以在连续的时隙上“跳频”,利用时隙突发中的保护时间进行频率的切换,保护时间通常根据实际情况为几个到十几个符号长度。“慢速跳频”指终端无法在连续的时隙“跳频”,频率之间的切换需要至少1个时隙的时间,但通常切换时间不超过1s。慢速跳频终端在实现代价上相对较低,快速跳频终端则更加灵活,可以更好的适应多媒体业务需求。在设计资源分配算法时需要考虑到终端的跳频能力,对于“慢速跳频”终端,一帧内的时隙通常连续分配在同一个载波内,即“慢速跳频”终端在帧内不跳频。

MF-TDMA的优点:具备一点到多点通信能力,可灵活组成各种网络结构,具有中高速数据通信能力,可对信道资源进行动态分配,实现对IP多媒体业务的灵活支持。

MF-TDMA的缺点:需要多个载波上实现全网同步,资源分配算法更复杂,由于是多载波工作,因此会带来互调噪声的影响。

MF-TDMA体制分类

MF-TDMA体制的实现需要解决时间基准的提供、初始捕获、同步保持、功率和频率控制、突发发送和接收、资源申请和分配以及综合业务接入等诸多关键技术。MF-TDMA技术体制既可应用于基于透明转发器又可应用于再生转发器,但需要根据不同的卫星转发方式及应用情况对MF-TDMA技术体制进行合理设计。根据MF-TDMA体制应用的转发器类型可分为透明转发体制和再生转发体制两大类。

透明转发体制

透明转发即卫星不对信号进行再生,也称弯管式转发,可进一步分为单波束内透明转发和多

波束间透明转发,多波束间透明转发需要通过微波交换矩阵或波束交链实现。

单波束内透明转发体制

单波束透明转发体制较为简单,它一般由一个中心站和若干个远端站组成。中心站发送参考信号作为全网的时间基准,其它远端站以该信号为基准在分配给本站的时隙内发送突发数据。

单波束透明转发MF-TDMA系统组网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全部由地面终端来完成,因此它的帧结构及参数、捕获与同步等可以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灵活设计。跳载波设计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发跳收不跳、发不跳收跳或收发全可跳方式。典型系统有德国诺达公司的SkyWAN 系统等。

星上微波交换矩阵多波束体制

微波矩阵交换方式下,对于需要与其他波束内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某个用户终端来说,其上行链路的突发发射时间必须要处在某个特定的时隙上,以便转发器能够根据其时隙位置选路到相应的下行链路波束上。与透明转发TDMA系统相比,资源分配的灵活性降低。另外由于星上采用多波束交换方式,处于某个波束内的用户终端发射的信号可能被选路到其他波束,用户终端无法通过信号收发自环实现定时。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将所有站同步到参考突发上;二是在每帧中设置一个同步时隙,在此时隙内,星上交换矩阵都把每个上行链路波束的信号回送到同一波束的下行链路。

该体制下的MF-TDMA系统的网络初始捕获时间一般较长,另外需要针对TDMA体制对转发器进行复杂和特殊设计,如微波矩阵的切换方式等,日本于2008年发射的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WINDS”就配置了这种微波交换矩阵。

静态交链频段转发多波束体制

静态交链频段转发多波束体制可与多波束FDMA等体制兼容,主要通过帧结构的特殊设计以及用户终端功能的合理配置来实现MF-TDMA系统的组网,对星上设备的要求较低,只需具备波束间的交链功能即可。实现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参考站系统;另一类是多参考站系统。单参考站设计主要用于波束数目较少的场合;在多参考站体制下,所有参考站需要标校在一个主参考站。目前Viasat公司的LinkwayS2可基于MF-TDMA实现多波束交链组网,如图5所示。

再生转发体制

对于再生转发体制,MF-TDMA信号在星上经过下变频和数字采样后,还要进行解调和译码的再生处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F-TDMA/TDM体制;基于MF-TDMA/TDM 体制,星上实现信号再生后送入交换机,由交换机选路到合适的下行波束进行调制转发,典型代表有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的Spaceway3系统。

MF-TDMA/TDM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增大卫星的EIRP(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并降低对终端用户的EIRP要求,允许用户终端采用小口径天线;上行链路可以灵活地支持综合业务传输和大小用户终端的同时工作,下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卫星宝贵的EIRP资源。MF-TDMA/TDM系统的设计需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关键技术:

MF-TDMA帧结构设计

MF-TDMA带宽动态分配技术

用户终端初始捕获、同步保持、功率和频率控制技术

星载高速交换技术

星载多载波群路解调技术

星带宽资源划分方式

在MF-TDMA系统中,带宽资源主要是指“时-频”二维资源,为了实现带宽资源的高效灵活分配,MF-TDMA系统通过超帧、帧、时隙、突发等多个层次在“时-频”二维空间进行划分。

超帧

超帧是无线资源分配的基本单元,由于卫星覆盖区内通常会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网络,这些网络分属不同的服务提供商,为便于管理,通常将一个服务提供商网络分为一个或若干组,每组用户共同使用一组不同速率的载波,这样组内的用户可以以统计复用的方式共享上行链路资源,这一组载波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就称为一个超帧,用一个超帧ID来表示,如图6所示。每个超帧ID都通过超帧计数器(Superframe counter)进行计数,一般来说,超帧长度决定系统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一般来说,超帧的长度就是系统分配资源的周期。

载高速调制技术

主流卫星通信天线对比

常用卫星通信天线介绍(一) 原文:寇松江(爱科迪) ★★★★(7020207)添加点图片

天线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站射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天线系统性能的优劣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遥远,为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大多数地球站采用反射面型天线。反射面型天线的特点是方向性好,增益高,便于电波的远距离传输。 反射面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反射面的数量可分为双反射面天线和单反射面天线;按馈电方式分为正馈天线和偏馈天线;按频段可分为单频段天线和多频段天线;按反射面的形状分为平板天线和抛物面天线等。下文对一些常用的天线作简单介绍。 1.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是一种单反射面型天线,利用轴对称的旋转抛物面作为主反射面,将馈源置于抛物面的焦点F上,馈源通常采用喇叭天线或喇叭天线阵列,如图1所示。发射时信号从馈源向抛物面辐射,经抛物面反射后向空中辐射。由于馈源位于抛物面的焦点上,电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沿抛物面法向平行辐射。接收时,经反射面反射后,电波汇聚到馈源,馈源可接收到最大信号能量。 图1 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较双反射面天线便于装配。缺点是天线噪声温度较高;由于采用前馈,会对信号造成一定的遮挡;使用大功率功放时,功放重量带来的结构不稳定性必须被考虑。 2.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是一种双反射面天线,它由两个发射面和一个馈源组成,如图2所示。主反射面是一个旋转抛物面,副反射面为旋转双曲面,馈源置于旋转双曲面的实焦点F1上,抛物面的焦点与旋转双曲面的焦点重合,即都位于F2点。从从馈源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被副反射面反射向主反射面,在主反射面上再次被反射。由于主反射面的焦点与副反射面的焦点重合,经主副反射面的两次反射后,电波平行于抛物面法向方向定向辐射。对经典的卡塞格伦天线来说,副反射面的存在遮挡了一部分能量,使得天线的效率降低,能量分布不均匀,必须进行修正。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通过天线面修正后,天线效率可提高到0.7—0.75,而且能量分布均匀。目前,大多数地球站采用的都是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的优点是天线的效率高,噪声温度低,馈源和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安装在天线后方的射频箱里,这样可以减小馈线损耗带来的不利影响。缺点是副反射面极其支干会造成一定的遮挡。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4月24日

第一章公司概况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创建于五十年代,是国家重点军工科研院所,下属二十五所创立于1965年10月,是我国专业从事精确制导通信设备研制的骨干研究所,二十五所在雷达技术、红外光学测量技术、遥测、遥控、遥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在国内精确制导通信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主要专业范围包括:无线电系统工程总体技术及红外光学系统工程总体技术、无线电接收与发射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天馈系统与天线罩技术、通信工程技术、特种器件与微带组装技术等,是国家学位委员会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作为二十五所民用产业及横向军品任务的对外唯一窗口,1993年6月由二十五所发起创立了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道公司),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福道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其中二十五所及所职工持有99%的股份。福道公司的成立与发展继承了航天四十多年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并以院所的强大技术后盾为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多年来,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探测技术及系统集成方面不断创新,开发了系列高科技产品,并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在公司成立的十四年里,公司先后为邮电部、中国联通、公安部建设了全国及省市级寻呼联网系统、短信增值系统,其中 仅寻呼全国联网 系统3年实现销 售收入2.3亿,国 内市场占有率高 达75%;另外还 为所内各型号任 务测试与批生产 研制生产多批次 配套调试与标定 设备,如多频点多 通道接收机、多种

型号的导引头通信综合测试设备、接收应答机单元通信测试设备、目标仿真计算机测控台等;公司还多次中标并承建了海军基地光纤通信系统、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HD-255经纬仪改造项目、机动供靶系统指挥通信分系统等多个靶场建设项目;为总装提供了江河工程侦察车、河床断面测绘仪、便携式流速仪、布雷车布控装置等优质的装备产品,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承担了所军品批生产任务的无线电装,同时还承接了大量民品生产任务。 另外,福道公司还自筹资金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兴建了1万多平米的写字楼。除出租外,楼内还设有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天线罩生产中心、IT实训中心。 第二章 动中通应急通信系统概述 2.1系统概述 卫星移动通信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车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实现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实时双向传输等特点,并具有现场指挥、远程移动指挥、车顶摄像视频信息采集、无线摄像视频信息采集、移动电话电台调度、移动视频会议、实时图像切换、智能保护等多项功能。其创新的天线系统自动搜索捕获指定的卫星信号。并且在车辆运动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方位、仰角和极化角。自动跟踪保持指向,并支持车辆在时速300公里行驶条件下的双向2M传输速率。隐形动中通卫星天线是由安装于车顶的低轮廓相控阵天线和安装在车内的天线控制器等组成。天线控制器为天线提供动

GEO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2009年第05期,第42卷 通 信 技 术 Vol.42,No.05,2009 总第209期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09,Totally GEO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杨巧丽①②, 陆锐敏②, 马刈非① (①解放军理工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②总参第63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7) 【摘 要】文章对GEO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天地一体化无线资源管理模式;针对QoS保证和特殊的抗干扰应用需求,对其呼叫准入控制、波束切换管理、分组调度策略等关键技术给出了初步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GEO卫星通信网络;服务质量(QoS);无线资源管理(RRM) 【中图分类号】TN9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02(2009)05-0158-03 Key Technologies of GEO Multi-bea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YANG Qiao-li①②, LU Rui-min②, MA Yi-fei① (①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7, China; ②No.63 Research Institute of PLA General Staff Headquarters, Nanjing Jiangsu 210007, China) 【Abstract】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GEO Multi-bea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s analyzed. The model of integrated space-grou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mbination of centralized mode and distributed mode is proposed. For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support and the special requirement of anti-jamming, some research suggestions on call admission control, beam handoff management and packet scheduling are given. 【Key words】G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etwork;quality of Service (QoS);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0 引言 GEO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以其覆盖范围广、星座和网络控制简单等诸多优点一直都是军事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1]。为了满足未来国家多方面安全利益的需求,未来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将由3-5颗GEO卫星星座组成,采用更高的频段、多波束天线、宽带跳频、星上处理、星上交换、星上网络控制、星际链路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与地面其他网络内任何用户的互连互通,同时还将满足从低速到高速的话音、数据、视频、Internet数据传输等多媒体业务需求,实现抗干扰并可应对复杂的电磁环境,提供受保护的动中通服务能力。 1 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 随着星上处理和交换技术的发展,鉴于军事应用抗干扰、抗摧毁能力的特殊需求,未来军事GEO卫星通信系统将采用多星全球覆盖有星际链路组网应用模式[2],采用星际链路方式时,卫星无需地面站中转就可直接互连,不仅降低了通信时延,而且还会显著地改善通话质量;另外,为了保证在地面网络管理中心受到打击时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自主运行能力,还应该考虑星上网络控制设计方案[3]。 如下页图1所示,给出了多星全球覆盖有星际链路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示意图。在军事应用背景下,应用Ka或更高频段为系统提供了足够大的带宽,可调多波束主要是为了空间隔离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波束重叠使用以增强特殊覆盖区域内的用户容量和通话质量,所以一般不进行频率复用。同其它卫星通信系统类似,GEO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也可划分为空间段、用户段和地面段[4]。 空间段由3-5颗多波束GEO卫星通过星际链路组成一个+/- 65°纬度带内的准全球覆盖卫星星座,每颗卫星均具备 收稿日期:2008-09-22。 作者简介:杨巧丽(1979-),女,工程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抗干扰;陆锐敏(1963-),男,高级工程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抗干扰;马刈非(1947-),男,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网络。 158

卫星通信第2章

填空 1.卫星通信所用的正弦载波调试方式,通常分为()和()。 答:模拟调制方式,数字调制方式。 2.在卫星通信中使用的模拟调制方式主要是()调制 答:频率调制(FM)。 3.为了增加现有卫星转发器的容量和改善信号传输质量,主要的技术手段是()答:字节压缩扩展技术 4.卫星通信所使用的数字调制方式,最基本的是(),(),()。 答:振幅键控ASK, 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 5.在相干解调中,为了克服载波相位的不确定性,,在发送端几乎都采用()。 答:相对移相 6.通常把两个二进制码组成的码元称为(). 答:双比特码元。 7.通常把双比特码元与相位矢量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叫做()。 答:四相数字调相的相位逻辑。 8 8psk信号也可看成是两个互相正交的()信号相加而得到的。 答:四电平抑制载波调幅。 9正交振幅调制信号的解调器也是一个()解调器 答:正交相干。 10.对于数字相位调制方式来说,相干解调的重要问题是:(),(),()。 答:相干载波的恢复,未定时信号的恢复,TDMA方式下突发性工作的影响。 11,在数字卫星通信方式中,恢复相干解调的载波的方法有两种:()和()。 答:直接从信号中提取载波,采用在报头内发出若干前置比特的载波标准,然后在接受端加以恢复。 12.为了克服四次方环具有的四重相位模糊度,,可以利用报头中的()来消除。 答:分帧同步码 13.跟踪的统计的一个主要缺点是:调制矢量中的非对角线分量会对()造成干扰。 答:载波跟踪。 14.提取位同步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和()。 答:(1)在发送端专门发送一组位同步码,在接受端检测出后,作为位同步时间基准。 (2)在接受端设法提取数字信号中原已含有的位同步信息 15.由于加性躁声被认为只对信号的接受产生影响,故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是利用解调器的()来衡量。而抗噪声能力一般来用()来衡量。 答:抗噪声能力,信躁比。 16.AM信号可用()和()两种方法进行解调。 答:同步检测,包络检波。 17. 包络检波法的系统误码率取决于()和(). 答:系统输入信躁比,归一化门限值。 18.当信道存在严重的衰落时,通常采用()接受,当发射机有严格的功率限制时,可考虑采用()接受。 答:非相干接受,相干接受。 19.MSK是对()信号作某种改进,使其相位始终保持连续变化的一种调制。 答:FSK 20.调制的载波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和()。

卫星通信天线简介

常用卫星通信天线简介 天线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站射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天线系统性能的优劣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遥远,为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大多数地球站采用反射面型天线。反射面型天线的特点是方向性好,增益高,便于电波的远距离传输。 反射面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反射面的数量可分为双反射面天线和单反射面天线;按馈电方式分为正馈天线和偏馈天线;按频段可分为单频段天线和多频段天线;按反射面的形状分为平板天线和抛物面天线等。下文对一些常用的天线 作简单介绍。 1.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是一种单反射面型天线,利用轴对称的旋转抛物面作为主反射面,将馈源置于抛物面的焦点F上,馈源通常采用喇叭天线或喇叭天线阵列,如图1所示。发射时信号从馈源向抛物面辐射,经抛物面反射后向空中辐射。由于馈源位于抛物面的焦点上,电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沿抛物面法向平行辐射。接收时,经反射面反射后,电波汇聚到馈源,馈源可接收到最大信号能量。 图1 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较双反射面天线便于装配。缺点是天线噪声温度较高;由于采用前馈,会对信号造成一定的遮挡;使用大功率功放时,功放重量带来的结构不稳定性必须被考虑。 2.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是一种双反射面天线,它由两个发射面和一个馈源组成,如图2所示。主反射面是一个旋转抛物面,副反射面为旋转双曲面,馈源置于旋转双曲面的实焦点F1上,抛物面的焦点与旋转双曲面的焦点重合,即都位于F2点。从从馈源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被副反射面反射向主反射面,在主反射面上再次被反射。由于主反射面的焦点与副反射面的焦点重合,经主副反射面的两次反射后,电波平行于抛物面法向方向定向辐射。对经典的卡塞格伦天线来说,副反射面的存在遮挡了一部分能量,使得天线的效率降低,能量分布不均匀,必须进行修正。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通过天线面修正后,天线效率可提高到0.7—0.75,而且能量分布均匀。目前,大多数地球站采用的都是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的优点是天线的效率高,噪声温度低,馈源和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安装在天线后方的射频箱里,这样可以减小馈线损耗带来的不利影响。缺点是副反射面极其支干会造成一定的遮挡。 图2 卡塞格伦天线 3.格里高利天线 格里高利天线也是一种双反射面天线,也由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及馈源组成,如图3所示。与卡塞格伦天线不同的是,它的副反射面是一个椭球面。馈源置于椭球面的一个焦点F1上,椭球面的另一个焦点F2与主反射面的焦点重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方案

摘要 作为一种国家关键的基础通信设施,以及全球移动通信的有机组成部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国家安全、紧急救援、互联网、远程教学、卫星电视广播以及个人移动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个人电信业务、多信道广播、互联网的远程传送,是全球无缝个人通信、互联网空中高速通道的必要手段。近年来卫星通信新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各国的战略发展重点。无线资源管理是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主要是由于卫星系统的资源是非常昂贵的,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管理并利用卫星系统的资源已成为关键。 通过对低轨道卫星无线通信信道的基本特点的研究,文章具体从无线信道的缺点进行分析,并进行了matlab仿真模拟,得出信号经过多径信道的幅频特性,多径信道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情况不同,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以及信号经过多径信道的衰减情况,以及码元间隔对传输信号的影响,信号的码元间隔必须远大于信号的时延差,才能尽量的减小码间干扰。 关键词:低轨卫星通信,信道,信道特性

Abstract As a national key 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global mobile communications, St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national security,emergency rescue, Internet, satellite TV broadcasting, remote teaching and perso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uch aspects. A new generation of broad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 business, multicasting, remote transmission, the Internet is a global seam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high-speed Internet air passage means necessar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low orbit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it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ic priorities. Wireless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he study of L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satellite system resources is very expensive, therefore how to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satellite system has become a key. Through the low orbit satellite studi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channel, the article specifically from wireless channel faults is analyzed, and the matlab simul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ignal after a multipath channel amp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multipath channel attenuation is different on different frequency signal, which has the frequency selectivity, as well as the attenuation of the signal through the multipath channel, and the influence of element spacing to transmission signal, the signal of the symbol interval must be greater than the signal delay is poor, can try to reduce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KEY WORDS: LEO satellite, Channel,Channel characteristics

卫星通信应用标准体系建立

卫星通信应用标准体系建立 1卫星通信应用标准现状 1.1国外标准与卫星通信应用相关的国外标准化组织主要是国际电信 联盟(ITU)和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 1.1.1ITU标准无线电频率是卫星通信应用的基础,ITU是国际三大标 准化组织之一,主要致力于世界范围内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和协调。ITU 制定的标准分为以《无线电规则》为主的规则体系和以“建议书”为 主的技术建议书体系。a)《无线电规则》是由ITU各成员国根据其 《组织法》和《公约》等共同建立的一套国际通用的、管理各种无线 电业务的契约性法规。其法规规定了各类无线电业务的频段划分及其 在世界范围内的分配情况(其中与卫星通信相关的有卫星广播业务(BSS)、卫星固定业务(FSS)及卫星移动业务(MSS)),同时还规 定了各国使用无线电频率必须遵守的程序和规则。《无线电规则》是ITU管理无线电通信、协调各国在无线电管理活动中的相互关系,规范其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规范性文件。b)“建议书”是ITU确定通信系 统工作运行和互通方法的标准,是世界各国间频率争执协调过程中的 产物,也是对频率使用经验的固化和积累。它由ITU各成员国批准, 虽然不强制执行,但因为这些建议书由世界主管部门、运营商和产业 界的权威机构编制而成,享有极大的声誉,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 遍的遵守和实施。当前,ITU已发布了4000余份建议书。 1.1.2ETSI标准ETSI是由欧盟委员会批准建立的欧洲地区性电信标准化组织,旨在通过标准确保欧洲各电信网间互通,促动欧洲电信基础 设施的融合。ETSI制定的标准不但被欧共体作为欧洲法规被要求执行,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被推广执行。ETSI制定的与 卫星通信应用相关的标准共327项,主要分为三大类:协议标准、地 球站标准、电磁兼容标准。a)协议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DVB (DigitalVideo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标准是一套完整的、适用 于不同媒介的数字电视系统标准。其中关于卫星广播通信的分支为

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卫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低轨卫星星群化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通过星间链路构成的低轨卫星网络可以为全球数据传输和多种业务应用提供支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国军事和科研部门的关注。 应用需求和承担角色的转变对低轨卫星通信体制与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就通信信号处理的角度而言,这些挑战主要包括提高捕获精度、降低星上信号处理开销、提高功率利用率等。 本文以具有星间链路与星上处理能力的低轨卫星系统为背景,以解决低轨卫星星载通信信号处理面临的挑战为目标,围绕上述三方面问题开展工作,对直扩信号高精度捕获技术、稀疏简化时频处理技术、最紧致高阶调制技术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提出基于频域重排实现并行高精度捕获的高精度频域重排捕获技术,通过引入相频特性将二维估计转化为一维估计问题从而实现并行捕获。 与传统捕获方法基于信号幅频特性通过能量检测实现捕获的思路不同,高精度频域重排捕获算法充分利用了信号的相频特性。在频域重排捕获算法中,相频特性与幅频特性各自表征一个参量且二者间存在约束关系,因此二维估计问题被转化为一维估计问题,可以通过一次运算同时得到时频估计结果。 引入相频特性使频域重排捕获算法在不降低捕获时效性的基础上获得精度上的改善。文中对影响算法性能的因素和算法的抗噪声性能进行了分析,推导了信噪比门限的非紧致理论界,并对捕获精度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码相位估计精度和频率估计精度比传统算法分别改善了50%和60%以上。提出基于频域解耦改善算法抗噪声性能的频域重排联合解耦捕

获算法,通过固化幅频特性对相频特性谱的影响减少时频估计受到的限制。 在高精度频域重排捕获算法中,时频二维估计过程在流程上的耦合效应对算法抗噪声性能产生了影响。通过引入联合解耦处理,算法在保持幅频和相频特性各自反映的参量特征不变的基础上,使得二者的处理流程不相关化,减少了对码相位偏移和剩余频率估计过程的限制,从而改善了整体的抗噪声性能。 通过联合解耦处理获得的抗噪声性能的改善不以降低捕获算法的时效性为代价。文中分析了算法的抗噪声性能,推导了信噪比门限的非紧致理论界。 结果表明,频域重排联合解耦捕获算法的信噪比门限比频域重排捕获算法改善了约6dB。提出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充分利用直扩信号的“限带稀疏”特性来降低稀疏处理流程的运算复杂度。 传统稀疏傅里叶变换方法的稀疏处理过程本质上是解欠定方程的问题,必须采用“压缩、解算、选择”的处理流程。与传统方法不同,文中提出的定位优化稀疏傅里叶变换方法充分利用直扩信号优异的“限带稀疏”特性来防止有效谱峰的碰撞。 这使得稀疏处理过程转化为解结果具有一定波动的常规方程的问题,因而可以采用“压缩、预选、解算”的处理流程来降低整体复杂度,且不以最终估计结果的精确性为代价。文中对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引入前文所述捕获算法中。 结果表明,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的复杂度比原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降低约50%;基于定位优化的稀疏傅里叶变换的频域重排捕获算法以及频域重排联合解耦捕获算法的复杂度比传统捕获算法分别降低了约96%和90%。建立最紧致高阶调制方式通用数学模型,基于分类和递推的方法求得抗噪声性能的通用

车载卫星通信设备及操作简介

车载卫星通信设备及操作简介 3.1 卫星通信系统开通前应该注意的事项: 3.1.1 环境勘察 1)选择停放场所 ★选择较为平坦、坚实的空地作为停车场地。确保对卫星信号收发、微波信号收发不形成遮挡。 ★车辆上方应无遮挡物,以免阻碍天线桅杆正常升起。 ★应尽量避开高大的障碍物(陡坡、高大建筑、高大树木等),确保对卫星通信、微波通信、无线网桥通信的信号收发不形成遮挡。 ★如果采用市电则车辆停放地距最近的有效市电电源应在60M以内,且能打地桩以接地或能接入其他的接地系统。 ★车辆停放地还要考虑整车噪声对居民或环境的影响。 2)选择市电电源 ★车载系统原则上应尽量考虑采用目的现场的有效市电电源。 ★在车载系统到达现场前,应与提供电源的单位或供电部门做好协商。 3)确定传输方式 ★同相关单位协商拟采用的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应遵循方便接入的原则结合停放场所条件综合考虑。若距机房较近,可采用光纤直接连接的方式;否则可采用微波或者无线网桥传输方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卫星传输方式。 ★采用微波或者无线网桥传输方式时,要预先选定好对端微波架设的位置,以最近的机房和视距传输来综合考虑。原则上在车载系统达到目的现场 前,应架设好对端微波天线,以尽量缩短系统开通的时间。 ★采用卫星传输方式时,应根据使用的卫星经度考虑对应方位无遮挡,且 避免使车头朝向卫星方位停放,以方便卫星天线接收。 ★车载卫星系统通过自动对星需要获取的信息:(1)GPS、(2)电子罗盘、(3)AGC(信标机电压)。

3.1.2 数据准备 确定BTS的相关数据 ★根据网络规划,确定车载BTS相关数据,如频点、邻区切换等,必要时,到目的现场测试移动网络的数据,了解频率干扰情况、话务量分配、切换等情况。同时与传输室确认应急车传输的接入基站,并在基站端对通传输电路,同BSC 核对每套应急传输电路所对应小区的关系、核对小区定义的设备数量、设备类型和软件版本等信息,确保BSC的数据定义与应急车安装的硬件完全对应; ★根据现场的网络状况,确定基站天线的覆盖范围和方向。 ★根据网络规划,确定车载BTS系统接入PLMN网的BTS的相关数据。 3.1.3 带卫星的小C车规范开通流程 1、停车、拉手刹 2、打地桩、接工作地、保护地 3、放支撑脚、启动联合供电 4、挂CDMA天线、升天线桅杆、接馈线 5、对星、核对工作频率、极化、标定功率、载波上星 6、开基站、数据下载 7、开通测试、网络优化 3.2 卫星系统概述 3.2.1卫星系统业务需求简介 卫星传输作为小型应急通信车三种传输方式(微波传输、光纤传输、卫星传输)之一的传输手段解决从车载BTS到各省BSC的Abis接口的传输,实现1x 语音数据及EVDO数据业务的传输。 3.2.2卫星系统组成 根据系统设备配置和改装要求,小型应急通信车包括移动通信系统(不同厂商BTS和BSC设备)、传输系统(SDH、PDH、50M无线以太网桥、车载卫星)及天馈线系统(卫星天线、微波天线基站天线、桅杆等),其中卫星子系统主要由以下几种设备组成: 车载卫星天线、GPS天线、天线控制系统、信标接收机、MODEM、LNB、固态高功放。

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讲解学习

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 究

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小组成员:冉文,李鹏翔,杨亚飞 小组分工: 冉文(学号:15085208210015):程序审查,论文校订 李鹏翔(学号:15085208210008):收集资料,编辑文献,结果分析杨亚飞(学号:15085208210023):仿真程序设计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引言 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小等特点,从而使得卫星通信成为当前通信领域中迅速发展的研宄方向和现代信息交换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下一代卫星通信网络正朝着更高速率、更大带宽的方向发展,其与地面通信网络联合组成全球无缝覆盖的信息交换网络。随着空间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业务需求的急速增长,有限的无线资源与多媒体业务不断提高的QoS要求之间的矛盾曰益尖锐,使得设计可以支持高速、高质量多媒体传输的资源管理策略成为当前空间通信领域关注的重点。同时,卫星组网技术直接关系到卫星网络能否实现全球覆盖以及卫星网络的可扩展性问题,是卫星通信系统研宂中的关键问题。相应的,路由协议、链路切换等都要针对卫星网络的特点重新设计,以星上路由交换为核心的新型卫星通信系统是空间通信领域的另一个研究重点。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它是微波通信和航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微波频段(300MHz~300GHz,即波段lm~1min)。这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则称为卫星通信系统,而把用于现实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称为通信卫星,其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因此,可以认为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继承和发展,是微波接力通向太空的延伸。卫星通信是空间通信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直接广播三大领域。由于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大、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优点。多年来,它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军事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我们就从卫星通信的发展简史、现状、趋势等方面对卫星通信进行概括和综述。

卫星通信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卫星通信有哪些特点? 解: 卫星通信的特点: (1)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距离无关; (2)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 (3)通信频带宽,传送容量大; (4)机动灵活; (5)通信线路稳定、可靠。 2、卫星通信系统由那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解: 卫星通信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A、卫星:接收地面传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再发回地面,并对地面发来的指令进行姿 态调整等操作; B、地球站:用户终端通过它们接入卫星线路; C、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并对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和姿态进行监 视和控制; D、监控管理系统:对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通信业务开通前和开通后的监测与管 理。 3、卫星地球站的收发系统与地面微波中继站的收发系统相比,它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4、试计算地球站与卫星间的电波传播路径时延(传播距离d按4×104km计算)等于多少?解: 来回的传播时延=2×4×107/3×108=0.8/3=0.27秒 第二章调制技术 1、试解释QPSK和SQPSK系统的不同点。与QPSK系统的差分编译码器相比,SQPSK调制器的差分编译码器是简单了还是复杂了?哪个系统的包络波动较大? 解: QPSK的I、Q支路在时间上是对齐的,即同时发生跳变。而SQPSK的I、Q支路在时间上错开了半个码元,即不会同时发生跳变。因此,QPSK中最大的相位跳变为180°,而SQPSK中最大的相位跳变为 90°,因此QPSK包络的起伏更大。同样,因为SQPSK能从时间上区分I、Q支路,因此I、Q可以分别进行二进制的差分编码,因而与QPSK的四进制差分编码相比,SQPSK的差分编码更为简单。 2、如果P e要求为10-4,试问一个f b=45Mbps速率的DQPSK调制解调器的C/N要求是多少? 假定接收机的噪声带宽为30MHz。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小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论文

小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论文 小卫星通信系统具有研发费用少,重量轻,性能稳定, 信号覆盖范围广以及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等优点,能够对当前大型 同步轨道的卫星通信进行补充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的同时也受到了众多研究机构的重视,因此对小卫星通信系统的 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卫星通信技术在军事、政治、工业、生活等方面均具发 挥着重要作用,而相比之下,小卫星则更具有大型同步卫星所无 法实现的众多优势而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视,同时,卫星向 小型化趋势发展也是全球卫星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从本世 纪初期开始着手小卫星的相关研制和发射工作。 1 小卫星的技术优势 1.1 荷载较少 小卫星在每次的的任务中一般仅需要装载一种特殊设备,进而很好地避免了大型卫星中出现的荷载间复杂配比问题。 1.2 研制时间短、费用低 小卫星的研制一般只需经过一到两年,同时相关的研究 经费也相比大型卫星明显降低,因此更具有经济性,更体现其实 践意义。 1.3 重量轻 小卫星的重量一般较小,就当前国际情况来看,最微型 的小卫星的质量仅有几百克,体积也很小,因此功能密度大,模 块可多次利用。

1.4 信号覆盖范围广 由于小卫星具有较强的组网能力,因此能够形成精度较高,功能强大而且信号覆盖范围广的星座系统,进而具有易于补网和星座功能稳定的优势。 1.5 减缓频率压力 小卫星的星座中包括多颗卫星,可以频率复用,因此具有减小空间任务所具有的频率压力。 2 小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技术简介 卫星在通信中起着中转作用,即将地球站传送来的信号经过变频和放大转送到另一端的地球站,地球站是卫星与地面信息系统的链接点,用户通过地球站途径进入卫星通信系统中,形成链接的电路信号链;为了确保系统的运行正常,卫星通信系统必须和地面的监测管理系统和测控系统想链接,测控系统能够对通信卫星运行的轨道进行检测和控制,以保证地面检测系统能够对卫星所传送的通信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系统安全与稳定的运行。 小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主要有通信系统的链路预算以及接收机参数估计技术和同步技术等,其中链路预算技术是设计小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计算方法和参考依据,精确的链路预算能够确保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近年来,通信系统接收技术和相应的算法逐渐由信号模拟技术向数字化转变;由于卫星通信整体码速率有所提升因此对接收机的信息处理速度以及算法的复杂度、同步速度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传输量的大幅增加使得遥测领域中逐渐采用比特传输速率更高的调制方式;由于卫星通信系统在数字通信过程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晶振不同,以及移动平台引起的多普勒效应,造成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问会产生相位和频

整理2020年低轨宽带卫星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文件编号________ 20 年 月 日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系统课程代码:081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现代通信系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的课程。本课程以现代通信系统的具体构成原理为基本内容,以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网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通信系统的系统指标测试和工程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具体构成原理、工程设计和系统测试等实现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合理分析其他通信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对具体通信系统进行工程设计;对现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从而指导设计与运行。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通信类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它和通信工程专业的“现代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卫星通信系统 第一章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卫星通信的特点,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电波传播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次重点) 识记: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二)静止卫星通信的特点(次重点) 识记:静止卫星通信的特点 (三)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重点) 识记: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理解:卫星通信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四)通信卫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

理解:通信卫星的功能 通信卫星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五)通信卫星的轨道和发射(一般) 识记:通信卫星轨道的分类 通信卫星的发射 (六)卫星通信工作频段及电波传播特点(重点) 识记:卫星通信线路噪声来源 理解:卫星通信中电波传播特点 第二章卫星通信的通信体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几种工作方式:频分多址(FDMA)方式、时分多路(TDMA)方式、码分多址(CDMA)方式、ALOHA方式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卫星通信体制概述(次重点) 识记:卫星通信几种调制方式 卫星通信数字语音编码方式 卫星通信多址联接方式的概念 信道分配常用的几种分配制度 理解:两种多路复用方式:FDM和TDM的概念 卫星通信中的差错控制技术和扰码技术 (二)频分多址(FDMA)方式(重点) 理解:频分多址方式的概念 频分多址方式的互调干扰与能量扩散 (三)时分多址(TDMA)方式(重点) 识记:TDMA方式的系统频率 TDMA方式的系统同步 理解:TDMA方式的工作原理和帧结构 (四)码分多址的方式(CDMA)(重点) 理解:CDMA方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五)ALOHA方式(一般) 理解:纯ALOHA的基本原理 识记:S-ALOHA、C-ALOHA、R-ALOHA、SRET-ALOHA的基本概念 (六)几种常用多址方式的比较(重点) 识记:几种常用多址方式的优缺点

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_罗文

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 罗文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广西分局,广西南宁530048) 摘要:卫星通信技术中星上处理(OBP)和异步传输模式(ATM)被认为是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和核心技术,本文针对卫星通信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其在当今通信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总结其关键技术,给出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这对以后的卫星通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星上处理;异步转移模式;宽带IP;卫星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3)01-0157-02 1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及难点 1.1卫星通信发展现状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60年代时,卫星通信只是在军事上得到了应用,到了70年代时,卫星通信的发展达到了顶峰,90年代时,光纤通信诞生了,这对卫星通信造成了一次冲击,但卫星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卫星具有多址连接方式、可以按需分配带宽等特点,这些是光纤通信所不能及的,所以卫星通信在偏远地区,越洋通信中被优先选用。星上交换作为卫星通信的核心部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深度研究,星上技术结合ATM,使得卫星ATM技术成为卫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许多国家就卫星ATM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期望在未来有一个质的飞跃。 1.2现今卫星通信遇到的难点 (1)卫星通信的成本因素。众所周知,在长距离通信中,最需要的技术就是卫星通信,因为卫星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覆盖地域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和通信方式机动灵活等优点。但是随着对通信资费的调整后,长途通信费用大幅下降,但卫星的转发器费用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因此使得卫星通信成本还是很高。 (2)卫星通信中宽带IP问题。当前,宽带IP卫星通信中基本上都是采用ATM传输技术,因为ATM的性能可以满足欧美等地的性能指标要求。但当系统采用RS块编码、交织以及FEC技术时,虽然提高了卫星链路的传输质量,却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卫星ATM实现的复杂度,这与现在运用的卫星通信技术是不相同的。 (3)卫星通信中数据速率问题。当前是信息时代,需要有更加快捷的方式来及时地传输信息,而传统的基于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卫星通信的需求,随之出现了分组交换技术;同时,长距离的传输也带来了延时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快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延时对实时数据的影响问题。2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1数据压缩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压缩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尤其是在数据处理相关领域。数据压缩可以给通信带来很大的方便,例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频带利用率、节约了存储空间等。数据压缩标准有很多,但被人们广泛采用的标准主要是对静止图像压缩编码的ISO标准以及CCITT的H.26标准。而在卫星通信中主要采用的是MPEG62,该项技术主要是面向对象的,而且在多媒体同步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它的实时交换、实施表现等方面也做得很完美。2.2智能天线系统 降雨以及大地对电磁波的吸收从很大程度上导致高频段的卫星ATM网络产生突发错误,而且卫星本身也存在各种限制和随机错误,这就需要通过智能天线的多波束来覆盖到更广的区域,例如,可以采用多波束快速跳变系统;同时在低轨道系统中采用蜂窝式天线来实现跟踪和同频复用功能;星上和同步轨道系统要想构成蜂窝式覆盖图就必须要采用相控阵列天线。 2.3多址接入技术 针对接入方式,ATM/TDMA多址接入方式比FDMA和CDMA更适合星上处理卫星对多址接入的要求,因为此种方式有较好的信息传输角度、网络应用灵活性好等特点。但是,TDMA方式对速率和发射功率要求很高,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解调器的实现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密度的比值的要求。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该领域专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采用多频质的TDMA,即MF-TDMA(Multiple Frequency-TDMA)多址接入技术,它是将FDMA于TDMA相结合,这样可以降低每个TDMA链路的接入速率和调制解调器的工作速率,同时对上行链路的值C/N0(C/N0=E/N0*Rb)的要求也减弱了。 2.4卫星激光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要求速率很高,这就需要采用激光进行通信。卫星通信采用激光可以提升卫星的通信量和保密性,减轻了卫星的重量和大小;在大气层外,没有大气的干扰,通信更加准确,同时也降低了误码率;运用激光可以提升数据的传输速率以及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卫星通信也互不干扰,最主要的是,采用激光通信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延时,使信息能够得到及时传输,激光的这些优点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专家预测,激光技术运用到卫星通信中将是很有前途的,对通信行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5信道纠错编码技术 众所周知,在卫星通信中难免会产生错误,尤其是在卫星通信的过程中。ATM信元在面对突发错误时会产生很大的错误。在ATM信元中,位于ATM信头的最后一个字节是信头差错控制(HEC),它主要是通过检测和纠正单比特错误以及检测是否有多比特来保护ATM信头。所以,在出现丢失信元或者信元误插现象时,主要是由于HEC在多比特发生错误时没有发生作用。因此提出了采用交织技术来降低信元丢失率和检测不出错误的概率来保护ATM信头、改善信息的传输质量。 采用MF-TDMA的多址接入方式的星上ATM系统可为不同的地球站提供不同的QoS服务,而不同的QoS需要不同 2013年第1期(总第123期) 2013 (Sum.No123)信息通信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 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