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与企业共成长

人才与企业共成长
人才与企业共成长

人才与企业共成长

摘要:发展是第一要务,而人才则是第一资源。发展离不开人才,发展必须依靠人才。人才已成为提高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进和集聚优秀人才,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也成为推进企业实现科学、高效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

关键词:人才成长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前言

在企业的进步过程中,人才的价值十分重要,只有人才成长了,成功了,企业才能持续成功。企业要给员工提供更为丰富和完善的成长渠道,既要有管理岗位序列,还要有专业岗位序列,让人才有更为人性化的职业晋升渠道选择。在塑造品牌的同时,通过文化塑造,企业要创造“天高任鸟飞”的人才文化,形成员工做事有办法,做人靠得住的尊重人、以人为本的文化,使企业成为一个内部人才不愿意离开,外部人才羡慕的企业,达到人才与企业共成长的目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实现提升,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以人为本,在“选准人,激励人、培养人”三个方面实施好企业人才战略。

1 选准人:真正做到能者尽其用

人才是第一资源,不仅决定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而且具有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可持续性。当今时代,人才取代传统物质资源,日益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支撑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提升发展的质量和品质。整合和创新人才政策制度体系,这既是立足市场发展现实需要的紧迫之举,也是在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以市场机制鉴识人才,规则至关重要。规则的科学与否、公平与否,成为决定人才流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规则科学,可以确保所引人才应我之需,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规则公平,可以确保人才“品质纯正”,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使庸才被及时淘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唯才是举。不以资历、亲疏、背景、来头取人、坚持以才选人,唯本事、看表现、重业绩、尽其才。其次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选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摒弃依靠少数人、封闭式、凭关系的选人用人办法。岗位晋升、职务提拔,都要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拔、竞争的程序要规范、完善、科学,要有明确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职位条件,通过自愿报名、才能测试、群众推荐评议、组织考察、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任前公示等几道程序,每道程序都要严肃认真,环环扣紧。要建立科学的业绩、效率考核评价制度,科学准确评价人才政绩,为选准人才提供依据。选人者要公道正派,用好的作风选出作风好的人才。第三要特别严格选准二级企业、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他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层,一定要德才兼备。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因此,不仅要求他们要人品好,务实、进取、肯干,更重要是必须具备与其担负的职务相一致的领导才能、领导艺术和方法。在管理、决策中,尽量做到“高人一点、胜人一筹”,统揽全局,担起重任,建功立业,造福一方。

人才成长的规律

人才成长的规律 春暖花开,冬雪纷飞。大千世界,每个生命和事物都有其成长的规律,人才成长也亦是如此。 小热带鱼在不同大小的水域中成长的快慢不同,罗杰塔尔的实验证明寄予更大期望的学生成绩的提高更快。这些事情所体现出的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外因,即环境。狼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这样生存下来则说明的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内因,即自身。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奠基石。俞敏洪如果没有考入北大这样一个大的平台,又怎会有现在的成就,全国最大的外语培训学校(新东方)创始人?卡耐基如果没有继母对他寄予的期望楁信心,又怎会激发出他内心潜在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罗尔·罗杰斯如果没有小学时校长对他的期望与鼓励,又怎会让纽约州的州旗作为人生之信念永飘心中并实现,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所以,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极为重要。亦如那条热带鱼和那些被选中“最有前途者”的孩子们一样。在大的环境中成长的快速,在期望和信心中成长的壮实。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基础,自身的努力更为重要。试想俞敏洪自己不努力的话,也许北大就放弃了他,自己的余生也就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试想卡耐基不上进的话,不管继母再怎么对他有期望和信心,也无法使他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试想罗尔·罗杰斯在他以后的人生中,语言上继续夹杂着污言秽语,衣服上继续沾满泥巴,不挺直腰杆做人,无论校长对他再怎么鼓励,亦不会让他出人头地。所以,不可轻视内因,自身的力量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意义重大。狼没有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体验,空有好奇心,也不能顽强的生存下来。 环境和自身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如世界万物都有其成长规律,只要找到各个事物的规律性,万物都会向其最自然的方向发展,人才的发展也应遵循其应有的规律。 正是因为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对音乐的热爱近乎痴迷,并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才能有如今声名鹊起的钢琴家郎朗;正是因为少时受到偶像的影响,对网球的坚持近乎疯狂,并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才能有代表“中国力量”的法网冠军李娜;正是因为自小受到”硅谷”的影响,对电子学的追求近乎狂热,并年复一年的辛苦工作,才能有如今“改变世界”的苹果CEO乔布斯。 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中,只是需要大量人才之时。所以在培养人才之时更应该注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唯有这样,才能使我泱泱之中国更加强大,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之美。 1

公司员工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 ?员工激励机制 ?组织目标体系 ?诱导因素集合 ?个人因素集合 ?激励机制作用性质 ?激励机制的设计 ?激励机制模型中的三条通路 ?激励机制的运行模式 ?激励机制运行中的信息交流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根据激励的定义,激励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诱导因素集合 诱导因素就是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对诱导因素的提取,必须建立在队员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然后根据组织所拥有的奖酬资源的时期情况设计各种奖酬形式,包括各种外在性奖酬和内在性奖酬(通过工作设计来达到)。需要理论可用于指导对诱导因素的提取。 2、行为导向制度 它是组织对其成员所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的规定。在组织中,由诱导因素诱发的个体行为可能会朝向各个方向,即不一定都是指向组织目标的。同时,个人的价值观也不一定与组织的价值观相一致,这就要求组织在员工中间培养统驭性的主导价值观。行为导向一般强调全局观念、长远观念和集体观念,这些观念都是为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服务的。勒波夫(M.Leboeuf)博士在《怎样激励员工》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原则是奖励;受到奖励的事会做的更好,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干得更漂亮。他还列出了企业应该奖励的10种行为方式:(1)奖励彻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仅仅采取应急措施。(2)奖励冒险,而不是躲避风险。(3)奖励使用可行的创新,而不是盲目跟从。(4)奖励果断的行动,而不是无用的分析。(5)奖励出色的工作而不忙忙碌碌的行为。(6)奖励简单化,反对不必要的复杂化。(7)奖励默默无声的有效行动,反对哗众取宠。(8)奖励高质量的工作,而不是草率的行动。(9)奖励忠诚,反对背叛。(10)奖励合作,反对内讧。勒波夫所列举的这些应该奖励的行为方式,对很多企业来说,都可作为其员工的行为导向。 3、行为幅度制度 它是指对由诱导因素所激发的行为在强度方面的控制规则。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公式(M=V*E),对个人行为幅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一定的奖酬与一定的绩效之间的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1 总则 1.1目的 本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技能人才培养行为,形成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指导相关专业的专家编制《××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并为一体化课程规范的开发提供依据。 1.2适用范围 依据本指南开发的《××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适用于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相关职业培训机构。 1.3术语 1.3.1技能人才 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具备相应的实践(实习)工作经验,并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中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人员。 1.3.2技能人才培养标准 针对各类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制定的以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及培养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性文件。1.3.3职业能力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 1.3.4通用能力

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包括职业素养、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外语应用、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1.3.5专业能力 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特定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标准的把握、工作方法的运用、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材料的选择等。 1.3.6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的,具备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的综合性任务,对从事一个职业岗位群具有典型意义,是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的依据。 1.3.7代表性工作任务 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从事的有挑战性的、能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岗位具体任务。 1.4编制原则 1.4.1科学性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1.4.2操作性原则 各项要求应具体、明确、清晰、可实践、可检验。 1.4.3规范性原则 所用术语、符号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文字表述精炼准确、层次清晰。 2 结构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培养质量五方面内容,其结构见下图: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发展到现在,已是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管理理念来支撑。所以,下面,我来介绍下支撑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的八大定律。一大定律: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是次要的。 企业中永远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做为HR管理者,要做好HR,必需识别、培养、管理那些为企业创造80%价值的人,把这类的人和岗位做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HR管理者20%的时间要做好本质工作,80%的时间要与人沟通;沟通中与20%的人沟通要花去80%的时间,20%的时间与80%的人沟通。 员工的频繁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关键的业绩优异的核心员工离职,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段永平当年的出走成就了一个”步步高”,却使”小霸王”陷入了困境。所以,一旦发现核心员工有离职倾向,能够挽留一定要尽力挽留。当然,核心员工一旦决定离职,科学地进行离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般员工,离职行为首先发生的频率就较少,即使发生一些,希望在冗员范围内。 核心员工离职管理的具体做法从员工提出离职开始,第一步,建立离职面谈制度,在离职面谈之前,可采取一些保留措施,如果企业能够满足核心员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以留住核心员工。当然,如果核心员工的离职主意已定,一定要建立离职员工面谈记录卡,将面谈的内容用规范化的表格保存起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离职管理就远远不只是上面的一些工作。 二大定律: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更新人才观念

更新人才观念 培育创新人才 安全工程0901班

更新人才观念培育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观念是人们对于人才培养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看法或根本观点。人才培养观念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先导,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 一、传统教育观念与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仍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有些家长根本不管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应该学什么、适合学什么,认为只要考上好学校就行,分数越高素质就越高。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辖区内学校的评价主要以高考中考成绩为依据;相应地,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校的评价都围绕考试成绩做文章,从而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我国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我们要树立人才培养的“五个观念”:一是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要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三是要树立多样化人才的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四是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五是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在上述“五个观念”中,有的其实是“老”观念,如第一个观念是新中国教育方针一贯倡导的核心教育观念,第一、第二、第四个观念也是多年来我国素质教育重点倡导的观念。之所以仍然称之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因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多种缘故,这些观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中小学“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有必要超越现实,坚决纠正“应试教育”倾向,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五个观念”中的第三、第五个观念真正体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同时也触及了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旨在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三、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当前,我国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发明和世界知名品牌,对其它国家的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掌握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

打造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流水线

打造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流水线 M集团是一家从事装备制造业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发 展,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性公司一跃成为该行业的翘楚,人员规模也从创业时的几十人迅速发展到2000人。伴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企业人力资源的短板也逐渐凸显:公司的领导团队大多是跟着老板一起打江山的老员工,眼界不高,管理方式也较为简单,经常跟不上老板的思路;一线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成分杂,流动性也比较大。 陈经理是该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他明显感到集团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采购外部品牌课程,成本高,很多大牌讲师都请过了,培训的边际效用在递减; 集团中高层领导都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对培训效果要求也水涨船高; 外部培训总感觉到隔靴搔痒,不能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很多时候听听很激动,培训结束后一动也不动,难以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培训组织工作费时耗力,但员工不领情,各级领导干部也不配合,培训成为了重要但非紧急的“福利品”; 内部培训课程设置零散而不系统,各部门抱怨连天; 集团关键技术、经验掌握在少数人员手中,个别人员消极工作,业务就“玩不转”; 一方面高层领导不断催促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深入落地,另一方面面对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重重困难,陈经理陷入了沉思。 M集团是国内众多快速成长型企业的一个缩影——这些企业在度过了自身的初创期,他们不缺乏资金,也不缺乏市场机会,甚至还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但当他们迈开步伐准备冲向成功的彼岸时,回身一看,身边能够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如何在打造企业产品流水线的同时,打造一条人才流水线,大规模定制化培养企业急需的各方面人才,是快速成长型企业面临的最关键课题之一。 三个“90-10规律” 重新审视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

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完整

引言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企业竞争也是如此。人才在社会上相当宝贵,对企业也是这个道理。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与生死存亡,社会与企业应当重视人才。但是人才的流动性很强,好的人才对社会和企业的作用很大,企业应该留住他们,但是如何才能留住他们呢?关键在于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在薪酬的管理上要做到位。 未来的企业必须学会掌握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本。要掌握这笔财产,企业必须找到吸引员工的方法,以使他们的心脑和灵魂完全用于实现企业的目标。但智力资本有别于其他资本,并不是一纸合同就能轻易得来,而是需要管理者用心去争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过程就是所谓的士气激励。有效的士气激励手段是符合员工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反之,就达不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薪酬激励在其中就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有些专家经过研究认为,薪酬不仅不是激励的因素,还是使士气低落的主要祸首,在企业留人时,最不重要的就是薪水的上涨。错不在薪酬本身,而在于薪酬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对,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展所长,就只有暴殄天物了。事实上,金钱作为一种激励因素是永远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薪酬管理人才激励激励理论

一薪酬制度的发展现状 1.1薪酬体系 1.1.1职务工资制 制是首先对职务本身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估,然後根据这种评估的结果赋予担任这一职务的从业人员与其职务价值相当的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这种工资体系建立在职务评价基础上,职工所执行职务的差别是决定基本工资差别的最主要因素。 职务工资制的特点是:严格的职务分析,比较客观公正;职务工资比重较大,职务津贴高,在整个工资中职务工资一般在60%以上,工资浮动比重小,比较稳定;严格的职等职级,并对应严格的工资等级;容易形成管理独木挢,职员晋升的机会比较小,成长的规划比较窄,影响了职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1.2职能工资制 职务工资制基於职务,发放的物件是职务;职能工资制基於员工能力,发放的物件是员工能力,能力工资占整个工资中65%以上比例。我国着名的管理谘询公司北京和君创业倡导就基於能力的薪酬体系设计。设计职能工资制的难点在於不能科学有效地对员工的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价。这有一个着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即员工有很大一部分能力是隐藏没有外显出来,特别是员工的行爲动机根本无法正确进行测试。因此在评估员工能力就相当困难。另外,基於能力设计薪酬,那麽哪些能力应用於固定工资,哪些能力又与浮动工资有关?哪些能力应用於短期激励和考核,哪些能力与长期激励和考核有关?这些都应该弄清楚。当然,职能工资制相比职务工资制要科学、合理得多,因爲它把员工的成长与公司的发展统一起来考虑,而不是把员工当机器,仅仅执行一定的职务和承担一定的职责。职能工资制的重点在於职业化任职资格体系和职业化素质与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1.1.3绩效工资制 绩效工资制度的前身是计件工资,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産品数量挂鈎的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程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它的基本特徵是将雇员的薪

企业人才发展规划_共5页

人才队伍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打造一支能够引领和支撑企业长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党群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编制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指导企业的人才建设工作。 一、发展规划目标 高效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选拔、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具体目标如下: (一)牢固树立“一个观念” 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 善于发挥高端、领军、拔尖人才在企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实现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统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党群工作人才等队伍建设。 (二)努力实现“两个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

有效的企业运作体制; 基本形成一支能忠实代表各方利益,擅长企业经营管理的职业团队。 (三)着力推进“三个稳步提高”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提高,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通过稳定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开发专业人才等手段,使人才队伍合理递增发展。 人才资源素质稳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着眼快速适应产业、行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明确定向培养的目标,加大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使团队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搭配更趋合理化。 人才使用效能稳步提高,人才竞争力得到提升。坚持用当其时、用当尽才,通过岗位育才、岗位试才、岗位炼才,为人才在岗位实践中发挥作用,在岗位实践中接受检验,在岗位实践中证明价值。 二、主要工作举措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党群工作人才队伍在管理、选拔任用等诸多方面与党政干部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共性,国有企业三支队伍的建设不能完全背离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原则,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使得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自身的特殊性凸现了出来。充分考虑这种特殊性并正确地纳入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轨道,是加强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基本前提。为此,公司拟从以下方面开展工

技能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

目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地高度关注,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地政策和措施,各企业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正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地力度,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培养实践环节,都需要建立在对技能人才地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相关地政策和具体地培养措施才能有效地实现预期地结果. 一.如何认识技能人才地特点 在认识技能人才地特点之前,首先需要对“知识”、“技能”、“能力”几个关键词进行清楚地界定和理解. 能力,一般指劳动者胜任、完成某种活动具备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地基本特征是同活动联系在一起.能力虽然是无形地,但又是具体存在地,个性化地.能力分为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能力有类别和层次之分,有一般和特殊之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地总结和概括.一般而言,知识和能力提升并不是同步地,知识转化成能力需要一个转化地过程,知识多并不等于能力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训练而形成地一定地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或活动活动技巧.技能地基本特征在于技能提升地内在联系性强,技能地形成取决于练和用地程度;技能地发展与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关系密切,有着制约与被制约地关系;技能地标准同岗位任务相关联,有时代发展地特征.技能可以划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即认知技能).动作技能指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智力技能指借助于语言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智力活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知识、技能、能力,这三者之间地关系是紧密相连地,但同时它们又都各自具有自身地内在特点与涵义.知识是技能人才成长地理论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岗位操作中地具体实践应用,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过程中地提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技能人才具有以下地特点:第一,技能人才是和特定地岗位相联系地,离开了岗位,技能人才就失去了存在地基础.比如电工高级技师、钳工高级技师等,都紧紧和电工、钳工地岗位联系在一起,如果离开了电工、钳工地岗位,他就不一定具有高级技师地技能和资格了.第二,因为技能是对知识和经验地运用,所以技能人才需要同时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尤其是需要不断训练积累经验,也就是说生产岗位地实操训练对于技能人才有着特殊地意义.第三,技能人才地标准和岗位任务相联系,换句话说,技能人才存在着企业间地差别性,企业间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其技能标准也不同,这也正是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地原因所在.第四,是否是高技能人才,是动态地、发展地.所以原来是高技能人才,但是随着技术地发展和新设备地应用,可能就不符合高技能人才地标准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如何认识技能人才地成长规律 、学科性教育与职业性培训地区别 虽然在技能人才地培养中,基础教育地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但技能人才培养属于职业性教育,而不同于学科性教育.总地来说,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培训存在以下几个区别:从社会发展需求看,两者地职业倾向与能力不同.前者地定位是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学生对理论地理解与创新能力,后者主要输送地是技能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从教学内容来看,前者强调理论系统性,后者强调技能地连续性;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法、环境和教学过程等都有区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人才地成长规律 第一、技能地个性化特点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地核心要素,所以培养技能人才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把学生集中到一起,千篇一律地进行教育,而应该注意企业地差别性、注意岗位地差别性、注意学员地差别性,从而选择适当地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不带模型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本文从国内外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出发,阐述创新型人才对我国的重要性,研究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道路轨迹,并做出相应的总结和归纳,给出一定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型。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培养 1、引言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其他的种类,如动物,就不具有这种能力。创新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知识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能力。创新的主体,肯定是人类,只有人类才能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其次是创新的新,不是重复过去的东西,与过去的东西相比,要有改变,要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够叫做创新。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性行为,也是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改造行为,这个世界充满着矛盾,人类就需要来改造这些矛盾,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正处在发展中时期,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需要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来为国家提供不竭的动力[1]。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地发展,想要走在世界的前端,就不可能缺得了创新,而且是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创新。我们国家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看作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人才是每个国家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首先得是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并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从事相关专业性劳动,为人类和社会带来价值和财富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人才[3]。 2、研究综述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其中,国外学者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先于我国,并取得领先成果。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在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提出了十个特征;美国学者格林阐述了创新能力的十个重要要素;吉尔福特对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特点进行了总结,最终得出八个方面的结论;斯坦、林启曼等人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心理特质,并总结出描述创新型人才心理特质的一些单词和句子;在20世纪初,

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的成长路径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5期(总第381期)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的成长路径 □杨新忠 [摘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到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的成长路径特征。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 人才的成长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见习阶段、实践阶段和定岗阶段,从参加工作到从事中层副职管理岗位,平均用 时8.14年, 从中层副职岗位到中层正职岗位平均用时3.8年,学历、性别、岗位均对人才的成长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提出加快年轻管理人才成长的措施建议主要是:打破传统人才选拔方式,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年轻后备人才的使用力度,促进其快速成长成才;加大年轻管理人才选拔力度,优化人才队伍年龄结构。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5-0086-05 [作者简介]杨新忠,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劳动工资处处长、高级政工师,EMBA 硕士, 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山东东营257000) Abstract :By us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wing path of young management talent in the resource -based enterprises can be found.The growing path of the young management talent in the resource -based en-terprise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the probationary period,the practical period and the post -fixing peri-od.It usually takes average 8.14years from taking job to be engaged in the middle deputy management position,and it usually takes average 5.59years from a mid -level deputy post to a mid -level chief post.All of the education,gender,and post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bove,the suggestion and measures concerning accelerating growth of young talents will be put forward as following:to reform and perfect tal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continuously by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selecting talents;to promote the young talents to grow faster by making more use of reserved young talents;and to optimize talent team age structure by selecting more young management talents. Key words :resource -based enterprises ;young management talents ;growing path 一、问题的提出 (一)资源型企业的概念及现状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 际方面,各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在能源和矿产资源方面 的控制和争夺激烈;国内方面,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演变升级。缓解资源瓶颈制 约,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 措。资源型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资源型企业在国民 经济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 所代表的产业往往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王锋正(2007)认为:“资源型企业是相对于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和知识密集而言,有别于制造型企业、技术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的一类企业,是指基于自然资源(主要是地下的矿产资源和地上的动植物资源)的占有或独占(数量和成本),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初级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在产品成本结构中,自然资源占据主体地位的,依靠资源的消 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86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

西安交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 专业班级 层次形式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论文完成日期年月日

【摘要】: (3) 【关键词】: 薪酬; 激励; 管理 (3) 一、激励与薪酬管理 (3) 二、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的理论基础 (4) 1、需要理论 (4) 2、强化理论 (4) 3、公平理论 (5) 4、期望理论 (5) 三、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 1、观念落后, 对薪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6) 2、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错误评估员工行为 (6) 3、薪酬设计不科学 (6) 4、薪酬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或错位 (7) 四、对策 (7) 1、更新薪酬管理观念, 重视人力资本效应 (7) 2、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 制定企业的薪酬制度 (8) 3、坚持公平性原理 (8) 4、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政策 (8) 5、选择适当的薪资决定方式 (9) 6、设置正常的薪资晋升渠道 (9) 7、坚持薪酬管理的“能级制”原则 (9) 8、建立灵活福利制度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想干嘛干嘛去 (11)

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 人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性资源, 抢占人才和科技的制高点, 就能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而薪酬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则是各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巨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激励和薪酬理论的分析, 提出了当前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 薪酬; 激励; 管理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 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劳动密集型即劳动力和初级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向资金密集型即“依靠大规模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转变, 最终向“知识密集型即依靠人才和科技创新推动的发展阶段”转化这样3 个发展时期。面对激烈竞争, 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 激励更多符合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人力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如何获得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企业界的难题, 其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就是企业如何做好人的激励, 如何用好薪酬这把双刃剑, 也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 一、激励与薪酬管理 激励( motivation) 是指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 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这个定义中的3个关键因素是: 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激励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doc

激励,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读《管理的简单道理》析员工激励机制所谓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如何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各项工作,这不仅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和必备的管理素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想要功成名就、想受到肯定与实现理想的渴望,如何将渴望变成行动,就有赖激励了,人为什么需要被激励?从心理学理论来看,人除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外,还会有超越别人追求成功的欲望、受到他人肯定的欲望、追求影响力的欲望、以及实现自我理想的欲望,因此各种激励手法,就成为鼓舞人奋斗向上的动力。 一、激励是创建高效团队的重要途径 如今的社会是飞速发展的,如今的企业也要迅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有一只稳定而高效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从实际来看,对于公司的每一位员工,从广义上讲是为企业的发展在工作,从狭义上讲也可称为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前途在工作,因此,企业是一个公众的组织,可以将企业比喻成一只木桶,木桶能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引申一下,那么可以说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每块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之间的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和柔软的用来做铅笔的石墨都是碳元素构成的,它们都是纯粹的碳元素,没有参杂其它的元素,却性质如此不同,其原因仅仅在于碳的分子排列不同,简单的说就是不同的组合方式。同样的是一堆碳原子,不同的组合方式造就了坚硬的金刚石和柔软的石墨,这也充分说明了对企业人才进行科学组合和管理的重要性。如何科学地创建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呢?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完整版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 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课题组 由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陈宏主持、申报,学校骨干教师参与研究的2011—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于2011年6月正式批准立项(课题编号2011A003)。根据《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下发的课题立项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安排,特组织开题。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人。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品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而且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实用技术人才。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见,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我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大幅度提高一线劳动者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走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之路。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贡献率,提升全体国民的技能水平。 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教育的经济学意义上讲,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使他们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高额回报教育的投入,从而实现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而目前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二是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需要没有对接,培养的毕业生与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脱节。三是专业教学体系有待理顺。很多专业课程仍然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 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尽管我们对人才无比渴求,但往往不得其法,结果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伤仲永》就是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活教材”,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不少。有的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终因缺乏丰富阅历和深厚积淀而难成大器;有的专挑毛病、缺乏包容,造成大量人才被埋没;有的引而不用、大材小用,错失干事创业高峰期,让人才一次次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种种现象表明:要认识和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遵循规律则事半功倍,违背科学则事倍功半。什么是人才成长规律?就是人才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客观必然要求。比如厚德育人规律。古人讲,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不养德修身,难以成为有用人才,更难成为大家、大师。把握这一规律,就要把厚德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努力造就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再比如竞争成才规律。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竞争才有活力。人才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相互竞赛、比学赶超、拼搏前进的竞争过程。把握这一规律,就要让规则尽可能公平公正、程序尽可能科学公开,激励人才在竞争中增强动力、开发潜能、脱颖而出。还有师承传承规律、量才施用规律、成才黄金期规律、团队成才规律等等,都是从古今中外众多成才案例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这是人才成长最根本、最管用的规律。“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杂交水稻、量子通讯、超级计算机等伟大实践,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要深入总结依托重大工程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反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上升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认识。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引导人才深入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现实生活,推动干部下基层、教师进课堂、医生去临床、演员上舞台、科技人员到厂矿车间和田间地头,真正让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我们要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善于发现、团结和使用人才,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19日 02 版) 人的成长规律

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分析.

目录 摘要 (2) 一、激励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3) (一)激励的概念 (3) (二)激励的相关理论基础 (3) (三)激励的重要性 (4) 二、金中资经营有限公司销售人员激励机制 (4) (一)金中资经营有限公司销售人员工作绩效问题 (4) (二)分析金中资经营有限公司激励机制的目的性 (5) 三、金中资经营有限公司置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5) (一)对销售人员销售额制定不合理 (5) 1.目标难以制定 (5) 2.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5) (二)销售人员流失率高 (6) 1.员工成长空间不足 (7) 2.企业与员工直接的公共关系 (7) 3.薪酬管理不健全,缺乏延续性 (7) (三)缺乏完善健全的激励制度 (7) 1.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形式和手段单一 (7) 2.缺少健全完善的企业文化 (8) (四)薪酬体系不合理 (8) 四、金中资经营有限公司置业销售人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8) (一)增加销售人员销售的专业性,增加销售目标激励 (8) 1.目标的制定 (9) 2.目标的实施 (9) 3.目标的考核 (9) (二)健全激励员工制度化,薪酬激励化 (10) 1.重视员工成长与发展 (10) 2.采取中长期激励手段激励核心员工 (10) 3.实施宽带薪酬制度 (10) (三)制定完善有效管理制度 (11) 1.加强企业培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11) 2.健全考核评价的内容 (11) 3.完善绩效量化考评体系 (12) 1.制定薪酬战略 (12) 2.完善薪酬结构 (12) 3.做好薪酬相关工作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3)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为切实提高我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晋政办发〔2010〕61号)、(晋煤劳发〔2011〕1166号)和临汾市煤炭工业局推进煤矿从业人员“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的要求,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煤矿从业人员队伍专业化,促进我公司的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1、高级技师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高级技师技能(一级)《职业资格证书》达到0.27%以上。 2、技师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技师技能(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2%以上。 3、高级工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高级技能(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15%以上。 4、中级工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中级技能(四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40%以上。

二、加大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 要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快市煤炭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站工作,根据鉴定许可范围,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认真做好鉴定工作。煤矿企业新从业人员,必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初级(五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独立上岗。煤矿企业要将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所需经费足额到位。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 要积极做好调入、引进煤炭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的审核确认工作。要注重做好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工作,对已取得煤炭相关专业执业资格的,煤矿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按有关规定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要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促进煤炭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建立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聘期考核。 四、创新煤炭人才工作机制 坚持“人才强煤”和“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加大煤炭人才工作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吸引、培养、使用、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