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7-8章作业解

大学物理7-8章作业解
大学物理7-8章作业解

大学物理7-8章作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7-3.在体积为2.0×10-3m 3 的容器中,有内能为 6.75×102J 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求:

(1)气体的压强;(2)设分子总数为 5.4×1022 个,则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

[解] (1)理想气体的内能 kT i N E 2

?= (1)

理想气体的压强 kT V N nkT p == (2) 由(1)、(2)两式可得 532

1035.110

251075.6252?=????==-V E p Pa (2)由 kT i N E 2

?= 则 362104.51038.151075.625222232=??????==-kN E T K 又 2123105.73621038.12

323--?=???==kT w J 7-4.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 p = 1.01×10 5 Pa ,温度为 t = 27℃。试求:

(1)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2)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解:(1)由nkT p =

5

25-3231.0110 2.4410m 1.3810300

p n kT -?===??? (2)J 1021.63001038.12

3232123--?=???==kT w

7-5.容器内某理想气体的温度T =273K ,压强p =1.00 ×10-3atm ,密度为31.25g m ρ-=?,求:(1)气体的摩尔质量;(2)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率;(3)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4)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5)0.3mol 该气体的内能。

[解] (1)由 RT pV ν=

所以 4931025.110013.11000.133335

32

=?????===--ρp m kT v m (2) 气体的摩尔质量 p kT N m N M ρ00mol == mol kg 028.010013.11000.12731038.11025.11002.65

323323=?????????=--- 所以该气体是2N 或CO

(3)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J 1065.52731038.12

323

2123--?=???==kT ε

气体分子的转动动能

J 1077.32731038.12

2

21232--?=??==kT ε (4)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

32531m J 1052.110013.11000.12

32323?=????==?==-p kT kT p n E ε (5)该气体的内能

J 1070.127331.82

53.023.03.03mol ?=???=?==RT i E E

8-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体积和压强依照V

=a 的规律变化,其中a 为已知常数。试求:

(1)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V 2所作的功;

(2)体积为V 1时的温度T 1与体积为V 2时的温度T 2之比。 解:???

? ??-===??21222112121V V a dv v a pdv A v v v V (2)由状态方程 RT M m PV =

得 2

1

2122

2221

2111 ,V V T T RV a R V P T RV a R V p T =∴====γγγγ

8-4. 0.02kg 的氦气(视为理想气体),温度由17℃升为27℃,假设在升温过程中

(1)体积保持不变;(2)压强保持不变;(3)不与外界交换热量。试分别求出气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

解:氦气为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i =3

(1)定容过程,V=常量,A=0

据Q=ΔE+ A 可知 J T T C M

E Q V 623)(m 12m =-=

=,? (2)定压过程,P=常量,

J 1004.1)(m 312m ?=-=T T C M

Q P , ΔE 与(1)同

417J A Q E =-?=

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为:A '=-A=-417J

(3)Q=0,ΔE 与(1)同

气体对外界做功:623J A E =-?=-

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为:A’=-A=623J.

8-7. 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如图8-7的T —V 图所示,其中c 点的温度为T c =600K ,试求:

(1)ab 、bc 、ca 各个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

(2)经一循环系统所做的净功;(3)循环的效率。(注:循环效率=A /Q 1,A 为循环过程系统对外作的净功,Q 1为循环过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ln2=0.693) 解:(1)由图可知,ab 过程中V 和T 成正比,因此为等压过程,bc 为等容过程,ca 为等温过程。根据图所示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得各转折点的状态参量(P,V,T )分别为:a 点:

2252831600210m 600K 249310Pa 210

.,,.a a a RT V T P V ν--?=?====??, b 点:225110m 300K 249310Pa ,,.a a b a V T P P -=?===?

c 点:225c 110m 600K 2498610Pa ,,.a c a V T P P -=?===?

设在ab 、bc 、ca 三个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分别为123,,Q Q Q

()31583130062310J 2

,..P m Q C T ν=?=??-=-? 32383130037410J 2

,..V m Q C T ν=?=??=?

3a 3c c ln 831600ln234610J ..V Q RT V ν==??=?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有

312309710J .A Q Q Q Q ==++=?

(3)次循环的效率为

23

=134+.%A A Q Q Q η==吸 8-8. 热容比=1.40的理想气体,进行如习题8-8图所示的

ABCA 循环,状态A 的温度为300K 。试求:

(1)状态B 和C 的温度; (2)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气体所作的功和气体内能的增量。

解:根据题意和图有,对A 点:

32m 400a T =300A A A V P P K ==,,,因此摩尔数为

4002=032mol 831300

..A A A P V RT ν?==? 对B 点:310066m 100a T ===225032083

..B B B PV V P P K R ν?==?,, 对C 点:32m 100a T =T =75C C C C B B V V P P K V ==,,

(2)AB 过程:2=14.i i

γ+=,可得5i =, ()15=032183175500J 22

..i E R T ν??=???-=-,()1400+1004==1000J 2AB A S ?=下 1500J Q A E =+?=

BC 过程:

()25=03218311501000J 22

..i E R T ν??=???-=-;2-=-1004=-400J BC A S =?下; 222-1400J Q A E =+?=

习题8-8图

CA 过程:35=03218312251500J 22..i E R T ν??=???=;30A =; 3331500J Q A E =+?=

最新大学物理活页作业答案及解析((全套))

1.质点运动学单元练习(一)答案 1.B 2.D 3.D 4.B 5.3.0m ;5.0m (提示:首先分析质点的运动规律,在t <2.0s 时质点沿x 轴正方向运动;在t =2.0s 时质点的速率为零;,在t >2.0s 时质点沿x 轴反方向运动;由位移和路程的定义可以求得答案。) 6.135m (提示:质点作变加速运动,可由加速度对时间t 的两次积分求得质点运动方程。) 7.解:(1))()2(22 SI j t i t r -+= )(21m j i r += )(242m j i r -= )(3212m j i r r r -=-=? )/(32s m j i t r v -=??= (2))(22SI j t i dt r d v -== )(2SI j dt v d a -== )/(422s m j i v -= )/(222--=s m j a 8.解: t A tdt A adt v t o t o ωω-=ωω-== ?? sin cos 2

t A tdt A A vdt A x t o t o ω=ωω-=+=??cos sin 9.解:(1)设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为ω s rad /1027.73600 *62 /5-?=π= ω s m t h dt ds v /1094.1cos 3 2 -?=ωω== (2)当旗杆与投影等长时,4/π=ωt h s t 0.31008.144=?=ω π = 10.解: ky y v v t y y v t dv a -==== d d d d d d d -k =y v d v / d y ??+=- =-C v ky v v y ky 2 22 121, d d 已知y =y o ,v =v o 则2020 2 121ky v C --= )(22 22y y k v v o o -+=

大物作业标准答案

大物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2

本习题版权归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所有,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大学物理》作业 No.5 光的衍射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中,设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小。若使单缝宽度a 变为原来的 23,同时使入射的单色光的波长λ 变为原来的3 / 4,则屏幕E 上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 宽度?x 将变为原来的 [ ] (A) 3 / 4倍 (B) 2 / 3倍 (C) 9 / 8倍 (D) 1 / 2倍 (E) 2倍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纹两侧第一暗纹中心间距离为中央明纹线宽度: θtg 2f x =? 由第一暗纹中心条件: λθ=sin a 即 a λ θ= sin 当θ 小时,有 θθsin tg ≈ ∴ a f x λ 2≈? 已知题意:122 3 a a = , 4/312λλ= ,可得 ()()1112 2 2 2 12212x a f a f x ?=???? ??= =?λλ ∴ a 、λ 改变后的中央明纹宽度(?x )2变为原来宽度(?x )1的1/2 故选D 2. 波长 λ=500nm(1nm=10- 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 =0.25 mm 的单缝上,单缝后面 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d =12 mm ,则凸透镜的焦距f 为 [ ] (A) 2 m (B) 1 m (C) 0.5 m (D) 0.2 m (E) 0.1 m 解:由单缝衍射第一暗纹中心条件: λθ±=sin a 可得中央明纹线宽度a f x λ 2=? 而其余明纹线宽度a f x λ ='? 故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应是其余明纹线宽度 单缝 λa L E f O x y

大学物理第7章习题

o b a c d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7-1 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一.选择题 1. 一匀强磁场,其磁感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指向如图),两带电粒子在该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 ) (A )两粒子的电荷必然同号; (B )粒子的电荷可以同号也可以异号; B (C )粒子的动量必然不同; (D )粒子的运动周期必然不同。 2. 图为四个带电粒子在0点沿相同的方向垂直于磁感线射入均匀磁场后的偏转轨迹的照片,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轨迹所对应的四个粒子的质量相等,电荷大小也相等,则其中动能最大的带负电的粒子的轨迹是( ) (A )oa (B )ob B (C )oc (D )od 二.计算题 3.图所示为一个电子通过大小为1B 和2B 的两个均匀磁场区域的路径。它在每个区域中的路径都是半圆,(a )哪个磁场较强?(b )两个磁场各是什么方向?(c )电子在1B 的区域中所花费的时间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在2B 的区域中所花费的时间?

4.在图中,一带电粒子进入均匀磁场B 的区域,通过半个圆,然后退出该区域。该粒子是质子还是电子。它在该区域内度过130ns 。(a )B 的大小是多少?(b )如果粒子通过磁场被送回(沿相同的初始路径),但其动能为原先的2倍。则它在磁场内度过多长时间? 5. 一质子以速度71 0 1.010m s υ-=??射入 1.5B T =的匀强磁场中,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 向成30角,计算:(1)质子螺旋运动的半径;(2)螺距;(3)旋转频率。 (质子质量2719 1.6710, 1.610e m kg e C --=?=?)

大学物理7章作业分析

第七章机械波 一. 选择题 1. 机械波的表示式为(SI),则 (A) 其振幅为3m (B) 其波速为10m/s (C) 其周期为1/3s (D) 波沿x轴正向传播 2. 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时波形图如图示, 此时处质点的相位为 (A) 0 (B) π (C) π/2 (D) - π/2 3. 频率为100Hz、波速为300m/s的简谐波,在传播方向上有两点同一时刻振动相位差为π/3,则这两点相距 (A) 2m (B) 21.9m (C) 0.5m (D) 28.6m 4. 一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某瞬时介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为 (A)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B)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C)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D)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5.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下述各结论哪个是正确的? (A) 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增大时,其弹性势能减小,总机械能守恒 (B) 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做周期性变化,但二者的相位不相同 (C) 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的相位在任一时刻都相同,但二者的数值不相等 (D) 介质质元在其平衡位置处弹性势能最大 6. 两相干波源S1、S2发出的两列波长为λ的同相位波列在P点相遇,S1到P点的距离是r1,S2到P点的距离是r2,则P点干涉极大的条件是 (A) (B) (C) (D)

7. 两相干波源S 1和S2相距λ/4(λ为波长),S1的相位比S2的相位超前,在S1、S2连线上,S1外侧各点(例如P点)两波干涉叠加的结果是 (A) 干涉极大 (B) 干涉极小 (C) 有些点干涉极大,有些点干涉极小 (D)无法确定 8. 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任意两个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A) λ (B) 3λ/4 (C) λ/2 (D) λ/4 二. 填空题 9. 一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是0.25m,传播速度时340m/s,当它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长变成了0.37m,则它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10. 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动方程为,则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处质点与处质点振动的相位差为_______. 11. 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传播速度为5m/s ,原点O振动方程为 (SI),则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一平面简谐波周期为2s,波速为10m/s,A、B是同一传播方向上的两点,间距为5m,则A、B两点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 13. 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已知S1初相位为,若使S1S2连线中垂线上各点均干涉相消,S 2的初相位为_______________. 14. 如图,波源S1、S2发出的波在P点相遇,若P点的合振 幅总是极大值,则波源S1的相位比S2的相位领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计算题

大学物理作业(二)答案

班级___ ___学号____ ____姓名____ 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m 与M 水平桌面间都是光滑接触,为维持m 与M 相对静止,则推动M 的水平力F 为:( B ) (A)(m +M )g ctg θ (B)(m +M )g tg θ (C)mg tg θ (D)Mg tg θ 2.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半径为R 的光滑半球形碗口由静止下滑,质点在碗内某处的速率为v ,则质点对该处的压力数值为:( B ) (A)R mv 2 (B)R mv 232 (C)R mv 22 (D)R mv 252 3. 如图,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 C ) (A) 大小为零 (B ) 大小不等于零,方向与v A 相同 (C) 大小不等于零,方向与v B 相同 (D) 大小不等于零,方向与物体在B 点所受合力相同 二、填空题 1. 已知m A =2kg ,m B =1kg ,m A 、m B 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μ=0.5,(1)今用水平力F =10N 推m B ,则m A 与m B 的摩擦力f =_______0______,m A 的加速度a A =_____0_______. (2)今用水平力F =20N 推m B ,则m A 与m B 的摩擦力f =____5N____,m A 的加速度a A =_____1.7____. (g =10m/s 2) 2. 设有三个质量完全相同的物体,在某时刻t 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并且v 1=v 2=v 3 ,v 1与v 2方向相反,v 3与v 1相垂直,设它们的质量全为m ,试问该时刻三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m v 3________. 3.两质量分别为m 1、m 2的物体用一倔强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当两物体相距为x 时,系统由静止释放,已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x 0,当两物体相距为x 0时,m 1的速度大小为 2 2 121 Km x m m m + . 4. 一弹簧变形量为x 时,其恢复力为F =2ax -3bx 2,现让该弹簧由x =0变形到x =L ,其弹力的功为: 2 3 aL bL - . 5. 如图,质量为m 的小球,拴于不可伸长的轻绳上,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为R ,角速度为ω,绳的另一端通过光 滑的竖直管用手拉住,如把绳向下拉R /2时角速度ω’为 F m A m B m M F θ A O B R v A v B x m 1 m 2 F m R

大学物理六七章作业

第六章机械振动 一. 选择题 1. 一弹簧振子,水平放置时做简谐振动,若把它竖直放置或放在一光滑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竖直时做简谐振动,在斜面上不做简谐振动 (B) 竖直时不做简谐振动,在斜面上做简谐振动 (C) 两种情况下都做简谐振动 (D) 两种情况下都不做简谐振动 2. 质点沿x轴做简谐振动,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若时,质点过平衡位置且向x轴负方向运动,则它的振动初相位为 (A) 0 (B) (C) (D) 3. 两个质点各自做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周期相同,第一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当第一个质点从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正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个质点正在最大正位移处,则第二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A) (B) (C) (D) 4. 质点沿x轴做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从t = 0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x = -2cm处,且向x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A) (B) (C) (D) 5. 质点做简谐振动,振幅为A,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且向x轴正向运动,代表此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为

(A) (B) (D) (C) 6. 图示为质点做简谐振动的曲线,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A) ) cm (B) ) cm (C) ) cm (D) ) cm 7. 一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总能量为E0,如果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则它的总能量为 (A) (B) (C) (D) 8. 一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当位移为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为总能量的 (A) (B) (C) (D) (E) 9. 两个简谐振动,,,且,合振动的振幅为 (A) (B) (C) (D) 二. 填空题 10. 一弹簧振子,弹簧的弹性系数为k,物体的质量为m,则该系统固有圆频率为_________,故有振动周期为_____________.

大学物理第8章稳恒磁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8章 稳恒磁场 习题及答案 6. 如图所示,AB 、CD 为长直导线,C B 为圆心在O 点的一段圆弧形导线,其半径为R 。若通以电流I ,求O 点的磁感应强度。 解:O 点磁场由AB 、C B 、CD 三部分电流产生,应用磁场叠加原理。 AB 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01 B C B 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R I B 402 R I R I 123400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CD 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cos (cos 4210 03 r I B )180cos 150(cos 60cos 400 R I )2 31(20 R I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故 )6 231(203210 R I B B B 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7. 如图所示,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引向铁环上的A ,B 两点,并在很远处与电源相连。已知圆环的粗细均匀,求环中心O 的磁感应强度。 解:圆心O 点磁场由直电流 A 和 B 及两段圆弧上电流1I 与2I 所产生,但 A 和 B 在O 点 产生的磁场为零。且 21221R R I I 电阻电阻 1I 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241 01R I 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2I 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R I B 4202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所以, 1) 2(21 21 I I B B 环中心O 的磁感应强度为 0210 B B B 8. 如图所示,一无限长载流平板宽度为a ,沿长度方向通过均匀电流I ,求与平板共面且距平板一边为b 的任意点P 的磁感应强度。 解:将载流平板看成许多无限长的载流直导线,应用叠加原理求解。 以P 点为坐标原点,垂直载流平板向左为x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在载流平板上取dx a I dI ,dI 在P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x dI dB 20 dx ax I 20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P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大学物理大作业

荷兰物理学家安德烈·吉姆(Andre Geim)曾经做过一个有关磁悬浮的著名实验,将一只活的青蛙悬浮在 空中的技术 迈纳斯效应—完全抗磁性 零电阻是超导体的一个基本特性,但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更为基本。是否 转变为超导态,必须综合这两种测量结果,才能予以确定。 如果将一超导体样品放入磁场中,由于样品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样品的 表面产生感生电流,这电流将在样品内部产生磁场,完全抵消掉内部的外磁场, 使超导体内部的磁场为零。根据公式和,由于超导体=-1,所以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 内部B=0,故 m 超导体与理想导体在抗磁性上是不同的。若在临界温度以上把超导样品放 入磁场中,这时样品处于正常态,样品中有磁场存在。当维持磁场不变而降低 温度,使其处于超导状态时,在超导体表面也产生电流,这电流在样品内部产 生的磁场抵消了原来的磁场,使导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超导体内部的磁 场总为零,这一现象称为迈纳斯效应。 超导体的抗磁性可用下面的动画来演示,小球是用超导态的材料制成的, 由于小球的抗磁性,小球被悬浮于空中,这就是所说的磁悬浮。 下图是小磁铁悬浮在Ba-La-Cu-O超导体圆片(浸在液氮中)上方的照片。

零电阻是超导体的一个基本特性,但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更为基本。是否转变为超导态,必须综合这两种测量结果,才能予以确定。 如果将一超导体样品放入磁场中,由于样品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样品的表面产生感生电流,这电流将在样品内部产生磁场,完全抵消掉内部的外磁场,使超导体内部的磁场为零。根据公式和,由于超导体内部B=0,故cm=-1,所以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 超导材料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以下才会产生超导现象,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大学物理作业(1-5)

1—4 一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2t x =,()2 1-=t y (S1)。试求: (1)质点的轨迹方程:(2) 在2=t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 (1)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 2t x = (1) ()2 1-=t y (2) 消去参数t ,可得质点的轨迹方程 21)y = (2) 由(1)、(2)对时间t 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可得任一时刻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t dt dx v x 2== ()12-==t dt dy v y 所以 ()221x y v v t t =+=+-v i j i j (3) 222==dt x d a x 222==dt y d a y 所以 22=+a i j (4) 把t =2s 代入式(3)、(4),可得该时刻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2=+v i j 22=+a i j 1—6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2 22t t =++r i j (S1),试求:(1)质点的轨道方程;(2)t =2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 (1) 由质点的运动方程,可得 2 2,2x t y t ==+ 消去参数t ,可得轨道方程 2124 y x =+ (2) 由速度、加速度定义式,有 d /d 22t t ==+v r i j 22d /d 2t ==a r j 将t=2s 代入上两式,得 24=+v i j , 2=a j 1—10 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某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Bv g a -=,g 为重力加速度,B 为与物体的质量、形状及媒质有关的常数。设t =0时物体的初速度为零。(1)试求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2)当加速度为零时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值为多大? [解] (1) 由dt dv a /=得 dt Bv g dv =-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U 2 I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 U = U max ? 1.5% ,得到 U 1 = 0.15V , U 2 = 0.075V ; (2) 由 I = I max ? 1.5% ,得到 I 1 = 0.075mA , I 2 = 0.75mA ; (3) 再由 u R = R ( 3V ) + ( 3I ) ,求得 u R 1 = 9 ? 101 &, u R 2 = 1& ; (4) 结果表示 R 1 = (2.92 ± 0.09) ?10 3 &, R 2 = (44 ± 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方法原理

大学物理-作业与答案

《大学物理》课后作业题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作业要求:题目可打印,答案要求手写,该课程考试时交作业。 第一章 质点力学 1、质点的运动函数为: 5 4;22 +==t y t x , 式中的量均采用SI 单位制。求:(1)质点运动的轨道方程;(2)s 11=t 和s 22=t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1、用消元法 t=x/2 轨迹方程为 y=x2+5 2、运动的合成 x 方向上的速度为x'=2, y 方向上的速度为y'=8t+5 将t 带入分别求出x 和y 方向上的速度 然后合成 x 方向上的加速度为x''=0 y 方向上的加速度为y''=8 所以加速度为8 2、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 的小球悬挂在以恒加速度水平运动的小车上,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小车的加速度和绳的张力。 绳子的拉力F ,将其水平和竖直正交分解为 Fsinα 和 Fcosα 竖直:Fcosα=mg 水平:Fsinα=ma a=gtanα 方向水平向右 3、一质量为0.10kg 的质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函数为j i 23 53 += t r (SI 单位) 求在t=0到t=2s 时间内,作用在该质点上的合力所做的功。 质点的速度就是 V =dr / dt =5* t^2 i +0 j 即质点是做直线运动,在 t =0时速度为V0=0;在 t =2秒时,速度为 V1=5*2^2=20 m/s 由动能定理得所求合力做的功是 W 合=(m*V1^2 / 2)-(m*V0^2 / 2)= m*V1^2 / 2=0.1*20^2 / 2=20 焦耳 第二章 刚体力学 T 1

1、在图示系统中,滑轮可视为半径为R、质量为m0的匀质圆盘。设绳与滑轮之间无滑动, 水平面光滑,并且m1=50kg,m2=200kg,m0=15kg,R=0.10m,求物体的加速度及绳中的张力。 解将体系隔离为 1 m, m, 2 m三个部分,对 1 m和 2 m分别列牛顿方程,有 a m T g m 2 2 2 = - a m T 1 1 = β2 1 22 1 MR R T R T= - 因滑轮与绳子间无滑动,则有运动学条件 R aβ = 联立求解由以上四式,可得 R M m m g m ? ? ? ? ? + + = 2 1 2 1 2 β 由此得物体的加速度和绳中的张力为 2 2 1 262 .7 15 5.0 200 50 81 .9 200 2 1 - ? = ? + + ? = + + = =s m M m m g m R aβ N a m T381 62 .7 50 1 1 = ? = =N a g m T438 ) 62 .7 81 .9( 200 ) ( 2 2 = - ? = - = 第四章静止电荷的电场 1、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半圆环上均匀分布电 荷Q(>0),求环心处的电场强度。 解:由上述分析,点O的电场强度 由几何关系θd d R l=,统一积分变量后,有 y x O

大学物理7章作业上课讲义

大学物理7章作业

第七章机械波 一. 选择题 1. 机械波的表示式为(SI),则 (A) 其振幅为3m (B) 其波速为10m/s (C) 其周期为1/3s (D) 波沿x轴正向传播 2. 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时波形图如图 示,此时处质点的相位为 (A) 0 (B) π (C) π/2 (D) - π/2 3. 频率为100Hz、波速为300m/s的简谐波,在传播方向上有两点同一时刻振动相位差为π/3,则这两点相距 (A) 2m (B) 21.9m (C) 0.5m (D) 28.6m 4. 一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某瞬时介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为 (A)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B)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C)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D)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5.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下述各结论哪个是正确的? (A) 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增大时,其弹性势能减小,总机械能守恒 (B) 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做周期性变化,但二者的相位不相同 (C) 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的相位在任一时刻都相同,但二者的数值不相等 (D) 介质质元在其平衡位置处弹性势能最大 6. 两相干波源S1、S2发出的两列波长为λ的同相位波列在P点相遇,S1到P点的距离是r1,S2到P点的距离是r2,则P点干涉极大的条件是 (A)

(B) (C) (D) 7. 两相干波源S1和S2相距λ/4(λ为波长),S1的相位比S2的相位超前,在S1、S2连线上,S1外侧各点(例如P点)两波干涉叠加的结果是 (A) 干涉极大 (B) 干涉极小 (C) 有些点干涉极大,有些点干涉极小 (D)无法确定 8. 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任意两个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A) λ (B) 3λ/4 (C) λ/2 (D) λ/4 二. 填空题 9. 一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是0.25m,传播速度时340m/s,当它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长变成了0.37m,则它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10. 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动方程为,则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处质点与处质点振动的相位差为_______. 11. 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传播速度为5m/s ,原点O振动方程为 (SI),则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一平面简谐波周期为2s,波速为10m/s,A、B是同一传播方向上的两点,间距为 5m,则A、B两点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 13. 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已知S1初相位为,若使S1S2连线中垂线上各点均干涉

大学物理4章作业

第四章气体动理论 答案在最后 一. 选择题 1.一个容器内储有1mol氢气和1mol氧气,处于平衡态.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为p1和p2,则两者关系是 (A) p1p2 (B) p1p2 (C) p1p2 (D) 不确定 2. 关于温度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B)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统计意义 (C) 温度反映了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D)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3. 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平均平动动能有如下关系 (A) 平均动能和平均平动动能都相等 (B) 平均动能相等,而平均平动动能不相等 (C) 平均平动动能相等,而平均动能不相等 (D) 平均动能和平均平动动能都不相等 4. 容器内装有N1个单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和N2个刚性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当该系统处在温度为T的平衡态时,其内能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5. 1mol氦气,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为,则氦气的温度T=___________. 6. 1mol氦气和1mol氧气,温度升高1K,则两种气体内能的增加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 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由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设气体分子为刚性分子,分子自由度为i,则温度为T时,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______________;一摩尔氧气分子的转动动能总和为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300,求:(1)气体的分子数密 9. 一容器内储有氢气,其压强为Pa ,温度为K 01 10 .15 度;(2)气体的质量密度。 第四章气体动理论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D) 3. (C) 4. (A) 二.填空题 5.( 400K ) 6.( 12.5J ;20.8J ) 7.( 温度为T时,自由度为5的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 8. ( ,RT )

西工大大学物理 大作业参考答案-真空中的静电场2009

第九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一、选择题 ⒈ C ; ⒉B ;⒊ C ; ⒋ B ; ⒌ B ; 6.C ; 7.E ; 8.A,D ; 9.B ;10. B,D 二、填空题 ⒈ 2 3 08qb R πε,缺口。 ⒉ 0 q ε,< ; ⒊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面(或带电导体球); ⒋ 12 21 E E h h ε--; 2.21?10-12C/m 3; ⒌ 100N/C ;-8.85×10-9C/m 2 ; ⒍ -135V ; 45V ; ⒎ 006q Q R πε;0;006q Q R πε- ;006q Q R πε ; ⒏ 1 2 22 04() q x R πε+; 32 22 04() qx x R πε+ ; 2 R ;432.5 V/m ; 9.有源场;无旋场 (注意不能答作“保守场”,保守场是针对保守力做功讲的)。 三、 问答题 1. 答: 电场强度0E F q =r r 是从力的角度对电场分布进行的描述,它给出了一个矢量场分布的图像;而电势V =W /q 是从能量和功的角度对电场分布进行的描述,它给出了一个标量场分布的图像。 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和该点的电势之间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 "0"p d grad ,d d P V E V V E l n =-=-=??r r r 。即空间任一点的场强和该点附近电势的空间变化率相联 系;空间任一点的电势和该点到电势零点的整个空间的场强分布相联系。 由于电场强度是矢量,利用场叠加原理计算时,应先将各电荷元产生的电场按方向进行分解,最后再合成,即: d d d d ;x y z E E i E j E k =++r r r r , d ,d ,d x x y y z z E E E E E E ===??? 而电势是标量可以直接叠加,即:V dV =?。但用这种方法求电势时,应注意电势零点的选择。

大学物理6,7章作业答案

第六章 机械振动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 C ) 2. ( B ) 3.( D ) 4. ( D ) 5. ( B ) 6. ( D ) 7. ( D ) 8. ( D ) 9. ( C ) 二. 填空题 10. ( , ) 11. ( ; ; ) 12. ( ; ) 13. ( ) 14. ( 0 ) 三. 计算题 15. 质量为10g 的小球与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按 cm )3 8cos(5.0π π+=t x 的规律振动, 式中t 的单位为S 。 试求: (1)振动的圆周期、周期、初相、速度及加速度的最大值; (2)t =1s 、2s 时的相位各为多少? 解:(1)将原式与简谐振动的一般表达式 比较 圆频率 ,初相 ,周期 速度最大值 加速度最大值 (2) 相位 将 代入,得相位分别为 .

16. 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平衡位置在x 轴的原点,振幅cm 3=A ,频率Hz 6=ν。 (1)以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x 轴负方向运动为计时零点,求振动的初相位及振动方程; (2)以位移 cm 3-=x 时为计时零点,写出振动方程. 解: (1) 设振动方程为 当t =0, x =0, 做旋转矢量图,可得初相位 振动方程为 (2) 当t =0 , x = -3cm , 做旋转矢量图,可得初相位 所以振动方程为 17. 在一轻弹簧下端悬挂 砝码时,弹簧伸长8cm ,现在此弹簧下端悬挂 的物体,构成弹簧振子。将物体从平衡位置向下拉动4cm ,并给以向上的21cm/s 初 速度(设这时t = 0)令其振动起来,取x 轴向下,写出振动方程。 解: 设振动方程为 由 ,可知 振幅A 初相位由旋转矢量图可得 振动方程为

大学物理8章作业

第八章波动光学 (一) 光的干涉 答案在最后 一. 选择题 1. 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 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且 ,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A) (B) (C) (D) 2. 如图示,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双缝,若P点是 在中央明纹上方第二次出现的明纹,则光程差为 (A) 0 (B) λ (C) 3λ/2 (D) 2 λ 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上的P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 盖住,并在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高折射率介质反射面 M,如图示,则此时 (A) P点处仍为明条纹 (B) P点处为暗条纹 (C) 不能确定P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 无干涉条纹 4. 双缝干涉中,若使屏上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 (A) 使屏更靠近双缝 (B) 使两缝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稍调窄 (D) 用波长更短的单色光入射 5. 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干涉加强,薄膜厚度至少为

(A) λ /2 (B) λ /2n (C) λ /4 (D) λ /4n 6.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慢慢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 (A)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距变小 (B)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距变大 (C)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距不变 (D) 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距不变 (E) 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距变小 7.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 照射,再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处形成的圆斑为 (A) 全明 (B) 全暗 (C) 右半边明,左半边暗 (D) 右半边暗,左半边明 8. 在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后,观察到条纹移动6条,则薄膜的厚度是 (A) 3λ (B) 3λ /n (C) 3λ /(n-1) (D) 6λ /n 二. 填空题 9. 有两种获得相干光的基本方法,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两同相位相干点光源、,发出波长为λ的光,A是它们连线中垂线上的一点,在 与A间插入厚度为e折射率为n的薄玻璃片,两光源发出的光到达A点时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d,屏距双缝的间距为D(D >>d),测得中央明条纹与第三级明条纹间距为x,则入射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1mm,若将整个装置放入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变为_________________mm.(设水的折射率为4/3) 13. 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块平玻璃片构成的劈尖上,测得相邻明条纹间距为l,

济南大学大学物理大作业完整答案

济南大学 大学物理大作业答案完整版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1.3 用直角坐标表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 (B) 2. (B) 3. 8 m 10 m 4. ()[] t t A t ωβωωωββsin 2cos e 22 +-- ()ωπ/122 1 +n (n = 0, 1, 2,…) 5. h 1v /(h 1-h 2) 二.计算题 1解: (1) 5.0/-==??t x v m/s (2) v = d x /d t = 9t - 6t 2 v (2) =-6 m/s (3) S = |x (1.5)-x (1)| + |x (2)-x (1.5)| = 2.25 m 2解: =a d v /d t 4=t , d v 4=t d t ? ?=v v 0 0d 4d t t t v=2t 2 v=dx/dt=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 x 2=t 3 /3+x 0 (SI) §1.5 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 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 (D) 2. (C) 3. 16R t 2 4rad /s 2 4. -c (b -ct )2/R 二.计算题 1. 解: ct b t S +==d /d v c t a t ==d /d v ()R ct b a n /2 += 根据题意: a t = a n 即 ()R ct b c /2 += 解得 c b c R t -=

§1.6 不同参考系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变换定理简介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 (C) 2. (B) 3. (A) 4.0321=++v v v 二.计算题 1.解:选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以V 表示质点的对地速度,其x 、y 方向投影为: u gy u V x x +=+=αcos 2v , αsin 2gy V y y = =v 当y =h 时,V 的大小为: () 2cos 2222 2 2αgh u gh u y x ++= +=V V V V 的方向与x 轴夹角为γ, u gh gh x y +==--ααγcos 2sin 2tg tg 1 1 V V 第2章 牛顿定律 §2.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 (C) 2. (C) 3. (E) 4. l/cos 2 θ 5. θcos /mg θ θ cos sin gl 二.计算题 1. 解:质量为M 的物块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与平台间的摩擦力f 和质量为m 的物块 对它的拉力F 的合力提供.当M 物块有离心趋势时,f 和F 的方向相同,而当M 物块有 向心运动趋势时,二者的方向相反.因M 物块相对于转台静止,故有 F + f max =M r max ω2 2分 F - f max =M r min ω2 2分 m 物块是静止的,因而 F = m g 1分 又 f max =μs M g 1分 故 2.372 max =+= ωμM Mg mg r s mm 2分 4.122 min =-=ωμM Mg mg r s mm 2分 γ v

大学物理 章作业解

7-3.在体积为2.0×10-3m 3的容器中,有内能为6.75×102 J 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求: (1)气体的压强;(2)设分子总数为5.4×1022个,则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 [解](1)理想气体的内能kT i N E 2 ?=(1) 理想气体的压强kT V N nkT p = =(2) 由(1)、(2)两式可得53 2 1035.110251075.6252?=????==-V E p Pa (2)由kT i N E 2 ?=则362104.51038.151075.625222232=??????==-kN E T K 又2123105.73621038.12 323--?=???==kT w J 7-4.容器内储有氧气,其压强为p =1.01×105Pa ,温度为t =27℃。试求: (1)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2)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解:(1)由nkT p = (2)J 1021.63001038.12 3232123--?=???==kT w

7-5.容器内某理想气体的温度T =273K ,压强p =1.00×10-3atm ,密度为3 1.25g m ρ-=?, 求:(1)气体的摩尔质量;(2)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率;(3)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4)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5)0.3mol 该气体的内能。 [解](1)由RT pV ν= 所以4931025.110013.11000.13333 5 32 =?????===--ρp m kT v m (2)气体的摩尔质量 所以该气体是2N 或CO (3)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气体分子的转动动能 (4)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 (5)该气体的内能 8-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体积和压强依照V =a 的规律变化,其中a 为已知常 数。试求: (1)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V 2所作的功; (2)体积为V 1时的温度T 1与体积为V 2时的温度T 2之比。 解:??? ? ??-===? ?21222112 1 21 V V a dv v a pdv A v v v V

大学物理作业(一)答案

大学物理作业(一)答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班级___ ___学号____ ____姓名____ 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 填空: 1.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22,2t y t x -== (SI 制),则(1) t =1s 时质点的位置矢量 2i j +,速度 22i j -,加速度___2j -_________,(2) 第1s 末到第2s 秒末质点的位移____23i j -___ ___,平均速度___23i j -_______. 2. 一人从田径运动场的A 点出发沿400米的跑道跑了一圈回A 点,用了1分钟的时间,则在上述时间内其平均速度为_____0_________. 3. 一质点沿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t a 4=(SI 制),当t =0时,物体静止于x =10m 处,则t 时刻质点的速度______22t _____,位置____32103 t +_____________. 4.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i r 232t t +=(SI 制),任意时刻t 的切向加速度为 ,法向加速度为 . 二. 选择: 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BC ) (A)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也越大. (B) 物体在直线前进时,如果物体向前的加速度减小了,物体前进的速度也减小. (C) 物体的加速度值很大,而物体的速度值可以不变,是不可能的. (D) 在直线运动中且运动方向不发生变化时,位移的量值与路程相等. 2. 下面叙述哪一种正确: ( B ) (A)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B)当速度和加速度方向一致,但加速度量值减小时,速度的值一定增加. (C)速度很大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3. 如图河中有一小船,人在离河面一定高度的岸上通过 绳子以匀速度0v 拉船靠岸,则船在图示位置处的速率 为:( C ) (A)0v (B)θcos 0v (C) θcos /0v (D) θtan 0v 4. 以初速度0v ,仰角θ抛出小球,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其轨道曲率半径为(不计空气 阻力): (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