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综合培养实力和水平,服务泰安“强市名城”建设,打造山东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旅游管理专业是山东服装职业学院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2001年首次招生,经过11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趋于合理,教学管理制度日趋规范,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现有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餐饮管理与服务三个专业,为培养大专业的旅游人才搭建了坚实的专业平台。

2、专业建设的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由于我院是新建院校,为自筹自资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在办学经验、管理经验、实训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并期待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

1)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双师素养和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育人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职业教育特色和职业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强化等。

3)校内实训设施急待充实和升级换代。

4)深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化。如:课程建设中企业参与不足,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力,课程的建设方面开发力度不足等。如此导致生产性、仿真性、虚拟性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稳定性不够。

5)专业精品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题科研建设四个方面需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3、专业建设的优势

1)专业精品建设开局良好

我院2004年开展了“创名牌、树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精品建设活动,旅游系配合学院、教务处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完善工作,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理论和

实践的比重为40%和60%,并且加大了顶岗实训的课时量。

旅游管理专业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2005年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在建设中,响应学院提出的“一二三、十百千”工程的目标及办学方向的号召,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学科、专业与课程的特色建设。进一步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定位)目标及培养规格,根据专业现有的条件和状况,按照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强化旅游管理大专业建设理念,使各相关要素衔接配套,并进一步发挥整体优势。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在教育理念、育人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精品课建设等方面全面构建优质课程。

2)教学团队蓄势待发

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敬业精神,熟悉社会需求和岗位群变化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结构较为合理,全部具有企业经历和硕士以上学位(学历)。近三年来,承担或参与院级及院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主编或参编专业教材5部。同时,外聘了部分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并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技术人员,担任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专兼职骨干教师队伍。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专业已成为本地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高职特色专业,为本地旅游业培养了中坚骨干人才,为山东省特别是泰安市旅游业输送了大批人才。目前,本专业现积极准备申报省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工作。

3)校内教学和实训设施比较完善

教室和实训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100%教师均能合理、有效、熟练地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所有核心课程均有与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较多的专业教学参考教材与多媒体资料。

4)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已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达10余家,现能满足专业教学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5)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从专业创立伊始,就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进行社会调研和人才市场调查论证,掌握信息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听取行业专家的分析和建议,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更准确,知识、技能、规格与目标定位较为一致,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的操作性较强。

6)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聘请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2009年人

才培养方案就充分征求了泰安市多家旅行社和星级酒店的老总和业内专家的意见,订单式人才培养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育人经验。

7)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每一届方案执行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反馈,在保持方案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到目前为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进行了四次修改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及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初步形成、凸显了高职的专业特色。实施了双证书教育,部分学生能达到多证书的目标。

8)规范创新专业管理

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系、专业教研室的管理机构,系与教研室人员配备较强,系与教研室分工较明确,职责较为清晰。按照专业带头人制度要求,明确了任洪霞作为本专业建设负责人,履行职责良好,本专业在管理上基本规范,运行以来未出现过任何问题。每年都下大力气进行了新生素质调查与专业教育,每年进行毕业生就业与质量调查,并建立了每届毕业生QQ群,便于及时跟踪交流,做到了毕业生质量跟踪与调查反馈的及时准确性。建立了系部组织、教研室主任参加的每日查课督导制度,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执行了教师考评和学生考评制度,按考核结果进行奖罚,完善了教学文件与教学档案管理,对教学安排与教学分析进行了客观与准确地记录。

以上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和腾飞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

二、专业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

1、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专业培养和训练,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更能体现高职特色。旅游业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专业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力争用2-3年的时间把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中央财政部直接支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职专业。本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可以用两个“导向”来归纳:

(1)“市场导向”:以市场和企业为出发点,了解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基本素质培养和能力应用为主线构建教学课程体系,以课程变革和教材变革带动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以此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性。

(2)“就业导向”:以学生的就业为着眼点,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就业去向及其发展潜力。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业务素

质。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强调:

1)“五特”:人才培养有特色、专业设置有特色、教学方法有特色、课程设置有特色、教材建设有特色;

2)“四新”:办学思路新、课程体系新、教学内容新、教学手段新;

3)“二强”: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强、创业能力强;

4)“二高”: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社会评价高。

2、确定符合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和旅游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岗位必需、基础够用、应用突出、素质过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校、企、政”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立足泰安、服务山东、辐射全国,为旅游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专业技术和技能较强,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较为突出,在旅游相关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第一线从事接待、导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3、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措施

强化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综合素质课等课程体系建设,运用“项目+案例”的教学方式,课程理论、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位一体,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相结合,以实训软件和实训室为平台,实训和顶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实训课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实训设施,进一步加强校内旅游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实习要求,从而带动实践课程改革的实施力度。

在课程设计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酒店管理师、全国导游资格证、调酒师、餐饮职业经理人、旅游经济师初级证书、饭店英语等级证书等职业证书。

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行业及企业需求,通过对海悦花园酒店、宝龙集团、蓝海集团、北京新疆大厦、香格里拉酒店集团、锦江集团、泰山旅游风景区、岱庙等20多家旅游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确定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有:

1)旅游饭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服务与管理工作;

2)旅游行业行政部门旅游管理工作;

3)旅行社业务、导游和管理工作;

4)景区景点讲解服务与管理工作。

三、专业建设的周期

建设周期两年(2011.10~2013.10)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精品)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和“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突出特色、做优做强”的办学定位,走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规范管理、注重质量、提升内涵,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二)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1)力争用2-3年时间,进一步适应泰安旅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探索并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泰山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把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高职办学特色的专业。

2)使本专业在本地相同或相近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中起到样板或示范作用。

3)依托本规划,将校外教学基地建设成泰安市旅游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实验区,达到专业体系完善,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协调发展、定位准确,育人质量及社会认同度高的建设目标;并建成一支省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2、分项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点带面,重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

1)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更相符。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的课程体系。

4)筛选优秀教材、自编特色教材,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6)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7)教学管理更加规范。

(三)达到建设目标的基本思路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促进师资队伍

建设,加强校内实训设施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课程建设要实现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有效对接,教学过程要实现课堂与企业现场相结合,考核方法要实现校内考核和企业考核相结合,同时要把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专业群,实现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资源与教学资源库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实施教学建设与改革,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四)专业建设内容

1、适时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在继续采用“2+1”模式的基础上,尝试“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模式,加大和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分向育人特色。

2、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具有创新意识,有国际化视野,实践技能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特色突出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建设中,我们将遴选一批主干课程和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进行重点建设。课程建设时,我专业将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制定一套好的培养方案,选用一本好的教材,培养一位名师,建设一门精品课程,来实施课程建设的思路,并积极进行教学资料及教学设备建设。

针对泰安旅游客源市场和岗位人才的需要,强化英、日等语种的教学,注重听力和口语训练。继续加强《导游业务与旅游法规》、《泰安旅游》两门校本课程的建设。

4、加强精品教材建设,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专业课程要打造一批高水平教材、教辅材料和教学课件,使立体化教材建设取得明显成果,争取在特色专业建设期间建立专业特色教材2部。并引进高质量的国际原版教材,支持有条件的课程使用高质量的自编教村。强化双语教学,增强学生国际化竞争力,提高外语考试过关率。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符合旅游学科及行业发展特点,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多媒体和仿真教学形式和手段,促进课程体系建设。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5、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并强化校外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

结合课程教学情境,建设融“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以旅游酒店为基础,建立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充分满足顶岗锻炼

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强化校企合作育人。现有签订协议的教学实习基地十余家,仍需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6、建成一支高素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符合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硕士以上学历学位进修,为教师学历学位进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选派2-4名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教研会议、进修访问,选派2-4名教师到旅游相关行业培养锻炼,选派4-5名教师到旅游相关部门调研和考察,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聘请旅游行业中的优秀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讲学、交流,形成多元化来源的师资格局,保证师资在职称、学位、年龄等方面的合理比例。

7、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完善特色专业管理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并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学校、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管理相统一,全面加强教学文件管理、常规教学管理,注重教学监控和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的建设,建立完善相关奖惩制度。

8、带动专业群建设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重点,加快专业群——涉外旅游和餐饮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的建设,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条件,改革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围绕旅游行业不断拓展新的专业方向,促进专业群健康可持续发展,逐步为整个旅游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规范健康地发展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五)专业建设内容落实安排

五、改革举措

1、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实施“说、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分阶段建设完善“专业教室、实验实训室和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合理制定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提升育人质量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就业方向,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开设教学课程,针对高职“知识够用、能力过硬”的育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管理制度、人员、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教学管理改革

教学质量控制主要依靠管理制度,在学院已建有的教学管理制度框架内根据专业的特点加以补充。首先是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要求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再根据方案要求编制课程表,落实教学任务,并结合特色专业建设的特点完善课堂教学必备的八个要素:教学大纲、教材、课前学生情况摸底、授课进度计划、课程表、教案(含电子教案及课件)、教学日志(含学生考勤册)、说课提纲。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接受院系教学督导的监督。通过“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检查,严格教学过程控制,使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六、绩效考核

(一)绩效考核内容

1、特色专业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成熟

经过两年的建设,形成我院成熟的特色专业体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有效,育人质量明显提升,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强化校企合作,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到企业,为区域旅游经济服务,为省内外、尤其为当地输送高素养技能型人才。

2、课程体系结构更合理、特色更突出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两年的建设,争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双语课程2门,出版相关教材3部,形成立体化系列教材。

3、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校内专业实训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学生在校内创造仿真的实训环境,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工作过程流程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的“教学工厂”。累计实践教学基地和共建单位达20家。

4、建成一支高素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具有敬业精神,熟悉社会需求和岗位群的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结构更加合理。“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30%,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比例达到100%。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培养计划表(2-3年计划)

(二)课程绩效考核指标

现就旅游专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本着“知识+技能+态度”原则,进行考核模式的改革,以实现“课程、教学、考核”的三统一。

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核、知识应用能力考核、实践动手技能考核、教学参与程度考核四个模块。针对不同的考核模块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考核方式,该考试模式的构成体系如下:

1.理论考核模块(20%) 考核方式:闭卷与开卷相结合

(1)基础理论(50%):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方式:闭卷)

(2)理论应用(50%):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方式:多题随选,开卷)

2.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模块(30%) 考核方式:案例设计分析(或论文)

(1)知识合理性(25%):使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正确程度。

(2)资料搜集(25%):①资料的完整性。②资料搜集的难易程度。③资料的转换率。

(3)分析能力(25%):合理性,严谨性,敏锐性。

(4)知识整合性(25%):相关知识的运用,整体框架结构与内容。

3.实践动手技能考核模块(30%) 考核方式:现场动手操作

指标体系:

(1)操作(25%):核心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

(2)案例分析(25%):考试案例的综合分析与实施。

(3)问题处理情况(25%):案例中相关问题的灵活处理程度。

(4)结果评价(25%):结果正误与分析的合理性。

4.教学参与程度考核模块(20%) 考核方式:过程式考核

指标体系:

(1)参与情况(25%):态度、意识。

(2)操作情况(25%):实践操作规范化。

(3)完成情况(25%):实践完成质量、认真程度。

(4)作业情况(25%):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分析。

七、专业建设预算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 二〇一七年一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2) 二、项目目标及思路 (3) 三、建设定位 (3) 四、建设原则 (4) 五、建设内容 (4) (一)资源建设 (4) 1、基本资源 (4) 2、资源类型 (4) 3、具体建设任务及资源数量 (5) (二)标准建设 (9) (三)机制建设 (9) 六、项目实施流程及分工 (9) 七、项目进度及规划 (11) 八、保障措施 (12) (一)组织保障 (12) (二)知识产权保障 (13)

一、项目背景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当前教育部在高职推行的并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唯一项目,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水平、内涵建设水平的标志性项目。项目的主体思路是:以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引领,带动省级、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家(200个左右)、省(400个左右)、校三级互为补充、广泛使用的资源库体系。截止目前,已经正式立项建设专业99个,2017年进入立项备选专业69个。 职业学院是自治区示范校计划建设单位,旅游管理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重要抓手。本项目将职业学院根据工作需要,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立足国情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项目目标及思路 以内蒙自治区区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兼顾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两个方向,面向应用,分步建设,边建边用,为学院数字学习资源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并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最终事先优质教学资源全覆盖的目标。 在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争取将本次项目参与的教师培养成为一支在学院信息化教学领域相对能力突出的队伍,能够在往后的教学和项目建设中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我校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将与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深入交流,共同探索,在国家现有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行业特点,建立一套教学资源库和在线课程建设标准,更好的为专业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能够实现在线教学、自学、实训考核等,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定位 数字教学资源定位于“能学、辅教”。“能学”指有意愿学习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资源库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辅教”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教学要求,利用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使用资源库巩固所学和拓展学习。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要符合国家、省的资源建设标准,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旅游业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增长点之一、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本专业建设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的管理和运营工作。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1.专业设置: (1)本专业设置为旅游管理专业。 (2)本专业设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 (3)本专业下设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向。 2.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宏观经济学、旅游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旅游管理原理、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产品开发与运营管理、旅游企业运营与管理等。 (3)实践课程:实习实训、旅游景区管理案例分析、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等。 (4)选修课程:旅游法律与政策、国际旅游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环境保护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队伍: (1)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旅游管理专家和学者担任教授和副教授。 (2)培养一支专业素质优秀、教学能力强的年轻教师队伍。 (3)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实践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 2.实验室建设: (1)建设现代化的旅游管理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旅游管理软件。 (2)提供实践环境,开展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 1.推进与旅游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组织实地考察和旅游景区管理实践,使学生了解旅游实际工作和行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五、实施方案 1.逐步完善教学计划,并持续更新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 2.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和旅游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旅游管理专业应用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以应用基础型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为例,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要具有三大素质,即专业素养、教育素养与职业素养;“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适应旅游管理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满足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措施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1问题提出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入新阶段。2015年5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现阶段旅游业已被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不断推进,“互联网+”、“旅游+”、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发展对旅游人才

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需求增多。2015年11月国家旅游局、教育部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各职业院校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职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紧贴旅游技术进步和旅游服务实际,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体系改革步伐,大力开展旅游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技术技能型旅游专门人才。 1.2课题界定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旨要求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 意识及创业能力,引导高校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教育内容及教学方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 务密切结合。实现由侧重知识传授向侧重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课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针对的是对现阶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突破口,构建一种校企合作的科学、系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和增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为了加强与企业紧密联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旅游航空系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在现有校企合作基础上,将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校企合作,并以此为契机,深化改革,充实内涵,实现学院“校企合作、实现多赢”的目标,特制订如下校企合作办学工作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我院的办学理念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高职办学要求,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 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放眼全球旅游行业,围绕旅游,瞄准服务类大企业,紧跟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培养适用型高技能人才。 具体讲就是:面向各旅游社、景区景点及旅游酒店,拓展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关系;以行业和大企业为依托,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互利共赢的原则,发展同沈阳市海外国际旅行社、辽宁中国国际旅行社等大型知名旅游企业的全面合作;同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等著名景区景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企业资金,设备和师资的投入,建立较强大的校内实训基地,把学院办成大企(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拓展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1。校企合作,营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富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教学水平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

管理学科旅游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专科)教学实施方案

管理学科旅游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专科)教学实施方案 (中央电大)教学管理科 2006年10月18日 为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旅游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专科)教学计划,切实搞好本专业的各项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关于试点电大开展旅游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专科)的条件与职责 1.必须树立开放意识。试点电大的主要领导要对开放教育有足够的认识,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意识和足够的投入,能够自觉地与普通高校和其他试点电大密切合作;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应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有正确的认识,按照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要求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从事教学与管理。 2.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首先是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的硬件支持条件,包括视听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和计算机教室、讨论和辅导教室、模拟或实习基地等;其次是要有教学管理的软件支持条件,包括一定数量的专职管理人员、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办法、根据中央电大的要求配备教务管理软件、与中央电大及其他试点电大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 3. 配备健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参加的省级电大至少应具备3名以上工商管理或旅游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或从事3年以上旅游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教学、教学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组织和毕业作业指导工作;有一名教师接受过网络和课件开发、多媒体教材建设培训。专职教师应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通过各种途径进修提高,鼓励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修提高,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相当于硕士研究生水平。 4.试点省级电大应设专职教师负责组织教学、教学辅导、作业检查、考试组织和毕业实习等工作。 5.组织落实平时作业的批改与成绩核定。

智慧旅游专业建设方案设计

智慧旅游专业建设方案设计 智慧旅游是一种新形态的旅游服务模式,它基于现代新技术,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手段,实现旅游信息的集成、交互、自主选择和个性化服务。智慧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本文将从专业建设方面,设计一个智慧旅游专业的建设方案,为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做出贡献。 一、智慧旅游专业建设的目标 1. 培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与旅游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智慧旅游专业人才。 3. 拓展智慧旅游人才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 4. 推动智慧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竞争力、提升服务品质和满足消费需求。 二、智慧旅游专业课程设置 1. 书面表述课程:智慧旅游管理、旅游政策与规划、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行业统计与应用、旅游实务、游客行为与流程管理、旅游规划与设计、智慧旅游战略与规划、智慧旅游技术与应用。 2. 实践课程:旅游项目策划与实施、旅游资源开发与创新、品牌策划与推广、网络营销与社交媒体应用、智慧旅游软件开

发与设计、旅游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旅游企业管理案例研究、实地调研与分析。 三、智慧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 1. 名师讲堂:邀请知名的智慧旅游行业专家和领军人物,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会。 2. 课外实践: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践、调研考察、旅游企业实习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3. 团队合作: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如团队项目研究、比赛和竞赛等。 4. 毕业设计:以案例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通过指导和评审,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实践经验的累积。 四、智慧旅游专业实验室建设 1. 智慧旅游信息管理实验室:建设包括数字化文化资产库和智慧旅游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等软件设备和实验设施,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和应用技能。 2. 智慧旅游顾问服务实验室:建设包括旅游咨询热线、在线旅游服务平台等软件设备和实验设施,培养学生的服务能力和接待技巧。 3. 智慧旅游实地调研实验室:建设包括理论授课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调研能力。 五、智慧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 引进优秀人才: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担任智慧旅游教授或客座教授,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旅游业展示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2018年,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为5.97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9.94,占我国GDP总量的IL04%,近年来这三个数字仍然在不断攀升。 区域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素质的旅游产业服务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旅游业规模的扩大,造成该行业从业人员需求的激增,导致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产业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发展和行业长远规划的必然选择,也是中职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通过对我市及周边区域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用人需求情况分析显示:目前旅游行业市场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表现在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从业水平普遍偏低。在这样的背景下,熟悉旅游服务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高从业意识、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将备受青睐。旅游企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较大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为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一、专业概况 (一)专业定位 面向现代旅游专业市场,培养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情况 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是河北省骨干专业 遵化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于2001年,2018年被评为河北省骨干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5人,学生276人,近三年招生情况良好,生源稳中有升。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该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条件 (1)区位优势突显休闲农业游发展前景嘉兴地处长三角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中心,与上海、杭州、苏州的距离均在90公里内,随着与上述城市1小时交通圈的建成,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随着嘉兴大文化、大市场、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等发展,文化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等将成为嘉兴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嘉兴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已有旅游品牌支撑,为休闲农业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嘉兴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又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与“潮、湖、河、海、水乡古镇”结缘,有着钱江潮、南湖红船、桐乡乌镇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嘉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出台了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切实推动了特色农业和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嘉兴市已经建成海宁长安花卉科技示范园、桐乡华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秀洲田园乡村俱乐部等80多个休闲观光农庄,2008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创利税3000多万元。嘉兴将在接轨上海中迎来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 (三) 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江南水乡,为特色休闲农庄、古镇旅游、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涉外能力,掌握导游技能及古镇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健康,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面向河南省及某市、郑州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在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行社门市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业务培养要求 掌握旅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行业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必备的知识结构; 较好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包括旅游概论,饭店概论、旅游管理基础、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 扎实的掌握旅导游实务、会展旅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景区营销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经营和管理、旅游

礼仪、餐饮服务和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必备的能力结构; 具有胜任旅游公司导游、业务外联、计调经营、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票务接待、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基层管理、人力资源部培训、酒店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旅游企业的业务接待及管理工作能力,毕业生要求获得导游资格证,前厅高级服务员证书,餐厅高级服务员证书; 毕业生具有一定地阅读和分析本专业书刊、技术资料的能力;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工作;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三必备的素质结构 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毕业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毕业生普遍身心健康; 三、学制及招生对象 1、三年 2、初中、高中毕业生 四、毕业要求 学生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 2020级旅游管理专业三年制大专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能力,能够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等单位,主要从事饭店服务以与管理、导游接待服务、旅行社计调、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营销等工作。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毕业生应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体魄,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分为通用和专业两个层面: (一)通用知识结构: 1.具备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 2.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 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二)通用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具有一定的文字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三)通用素质结构: 1.政治素质: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有理想,懂政策,有法律意识。 2.思想品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仪,诚实守信,有很强的责任 心和事业心。 3.文化素质: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修养。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及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具有较强的心理调 节能力与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5.学习素质: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设学期 543。0二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导游实务tour guide practice362o 0―. 旅游市场营销学Tourism Marketing362o 0二 旅游经济学Tourism Economics36 2.0 旅游商务英语Tourism Business English72 4.0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Travel agency management54 3.0五休闲农业Leisure Agriculture362o 0五 八会展经济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543。0-X- 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y36 2.0 54 3.0七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

旅游管理实施方案

旅游管理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 产业之一。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一套科学有 效的旅游管理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旅游资源开发、旅 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安全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一套完 善的旅游管理实施方案。 首先,对于旅游资源开发,我们应该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力度。要建立健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景点 的保护和维护工作,提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同时,还要加 强对旅游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力。 其次,对于旅游市场营销,我们需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同时,还要 加强对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第三,对于旅游服务质量,我们应该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 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旅游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保障游客 的合法权益。

最后,对于旅游安全保障,我们要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同时,还要加强对旅游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预警工作,做好应急预案和救援准备,确保游客的安全出行。 总之,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旅游管理实施方案,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希望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本方案,努力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价值诉求与实施路径

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价值诉求与实施路径 作者:马勇童昀 来源:《旅游学刊》2020年第05期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旅游教育体系,无论是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还是各层次招生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2019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旅游管理作为本科专业一级大类,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分专业类建设规划中获得了143个拟建设指标(超过经济学类和地理科学类),充分反映了旅游管理类专业在我国本科教育专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蓬勃的发展态势。首批旅游管理类国家级一流专业共有4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申报、建设与验收,成为新时代一流旅游本科教育建设的主线和重点。 认识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开展这一工作的前提。一方面,在知识流动的逻辑上,“专业”联通“学科”与“产业”。专业通过人才培养的核心职能,构筑起由学科端知识生产到产业端知识运用的价值链条。另一方面,教育发展的逻辑上,专业是“学科-专业-课程”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环(周光礼,2016)。上述两个方面,也是科学把握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价值诉求、合理设计实施路径的基本逻辑。 一、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价值诉求 1. 响应和服务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 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应当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同志“四为服务”教育方针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指示精神,把为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一流人才支撑保障作为首要价值诉求。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应进一步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特长和优势,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挖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具体情境,培养和供给专业拔尖人才,在服务国家需求中践行人才培养使命和实现专业价值提升。 2. 适应和满足文旅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近些年,中国文旅产业取得了空前发展,科技赋能和资本运作是当前文旅产业发展的两个特征,但遗憾的是,文旅产业创新和增长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关键创新、关键决策却少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参与。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应适应消费升级、产业提升的需要,充分对接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养目标应从技能型目标切换至素能型目标,培养过程中跨界融入规划、投资、大数据等新元素。这些实践将使学生对接胜任文旅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需求,使他们尽可能参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设计、管理和决策环节。

以素质提升和创新就业双轮驱动高职旅游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以素质提升和创新就业双轮驱动高职旅游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与研究价值。 1I问题的提出 1.1.1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据世界旅游组织和中国国家旅游局预测,确定到2023年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将有可能在2015年提前实现。因此,如何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强大、高质量的旅游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高职高专旅游院校作为我国主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摇篮,主要就是为我国旅游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业务知识、较强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身心健康的高等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有着培养旅游业实际发展需要的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天然优势,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满足我国旅游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质量。 112当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I.1.2.1高职高专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滞后于市场对人才的 需求 目前,旅游学科建设的非成熟性导致了许多旅游院校对人才培

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对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的依然照搬照抄国外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法,有的院校还禁锢于旅游本科教育的框框,严重偏离了旅游高职高专教育的正确轨道。同时,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目标定位中存在笼统单一、跨度大、定位宽等问题. II 2.2课程设置不合理,对培养目标的偏离 各院校开办旅游专业较多注重生存因素而忽视发展因素,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将这多个培养方向的目标相互整合,想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全才,课程设置面面俱到、缺乏层次性,必然会导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 同时不少院校的教学仍是填鸭式教育,这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这样很难体现旅游业的综合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III 2.3实践课程薄弱,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际动手能力 从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情况来看,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校内教学实训环节,一般会安排在本专业的实训室中进行,学生单科实训的单项技能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另一部分为校外企业实习环节,企业为保障自身利益,会长期把实习学生固定在某个岗位,这样的实习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实践的锻炼,反而会使学生对旅游行业产生不良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毕业后

教材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旅游产业要素和首都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办 学要求,汲取先进教育理念,调整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我系、我校 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人才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专业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与属性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专业属性:归属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 ⏹专业方向: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 ⏹与专业对应的相关产业(职业领域):旅游业 (二)专业发展历程回顾 我系旅游管理专业下设酒店管理和旅游综合管理两个方向。学科专业已毕 业学生达200余人。目前有在校7个班级,学生总数约为270人。 经历了坚持调整、改革、发展的过程后,我系旅游管理专业结构逐步拓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条件 也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组织研讨、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2012年以来,学科专业建设主要是巩固现有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规范各专 业方向的培养计划,探索新的专业方向。 2、组织新的专业与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 学校30余名教师进行社会急需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2013年完成了 “民族旅游方向”、“旅游经济方向”、两个个专业方向的积极论证及申报工作。 3、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布局 从专业布局方面看,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2012年始,我系逐 步调整专业方向,增设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并开始招生。 4、积极开展申报重点学科专业、特色专业及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我校组织专业团队,积极申报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的重点建设,目前由于受 到学科级别要求未予通过。2012年,我系参与国家特色专业申报。此外,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