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作业-CentralSouthUniversity

教育心理学作业-CentralSouthUniversity
教育心理学作业-CentralSouthUniversity

教育心理学作业

其中打*者为必做作业,其余为选做作业

作业一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什么?*

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4、结合你的教育实践,考虑如何进行教育研究。

作业二

1、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这对教育有何启示?*

2、评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如何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4、了解学生在认知风格方面的差异对教育工作者有何意义?

5、对比说明场独立和场依存者的区别。*

6、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作业三

1、简要说明桑代克的联结说观点及其主要的学习规律。

2、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说来分析学生学校恐怖症的形成。*

3、某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请说明怎样用行为塑造的方法对其行为进行矫正。*

4、什么是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它们的应用价值怎样?

5、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解释有哪些主要的新倾向?怎样评价?*

7、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8、观察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怎样使儿童避免不健康的电视内容的影响。

作业四

1、谈谈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诱因之间的关系。

2、试分析考试焦虑和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3、如何利用学习结果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4、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如何指导她进行正确的归因?*

作业五

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

2、试用同化和顺应机制来解释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3、假如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不会随练习和锻炼而增长的,请你结合关于错误观念转变的原理来对其进行劝说,你的思路是怎样的?*

4、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理解的生成过程是怎样的?

作业六

1、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是哪些?其形成的标志是怎样的?

2、心智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有哪些?各阶段具有怎样的特点?*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学习某种运动技能的?

作业七

1、什么是品德?它的心理结构是怎样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品德内化过程大致经历那几个环节?

4、什么是移情?它对品德发展有什么意义?*

5、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道德行为的获得。

作业八

1、什么是问题解决?它一般包括哪些要素?

2、简要描述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3、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4、对比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区别。

5、说明脑激励法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6、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它有哪些特点?

作业九

1、学习策略是由哪些策略构成的?

2、元认知的结构是怎样的?它的实际应用价值如何?*

3、结合实际谈谈对你来说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哪些?对其培训可采用哪些方法?

4、结合事例说明如何利用完形训练培训某一种学习策略。

5、学习策略的培训要遵循哪些原则?*

作业十

1、如何根据布卢姆等人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2、用加捏的九大教学事件的指导设计一则教案。

3、如何利用发现教学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如果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采用那个教学策略较合适,为什么?

5、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各是什么?*

作业十一

1、课堂管理的重要目标是什么?用哪些策略可以实现?

2、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矫正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

3、如何增进沟通?

4、教师的领导风格和学生的学习之间的关系怎样?*

必做作业的参考答案

作业一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什么。

答:具体地说,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三个要素。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一对学生的研究。该主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主要探讨人类身体的变化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人类的智力和求知方式是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以及人类的道德心理是如何发展的。(2)学习心理的研究。主要介绍相关的学习理论。(3)个别差异的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上的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二对教学活动的研究。研究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学情景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而获得知识和技能。三对教师的研究。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管理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四对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交感互动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第一阶段:教育心理学的形成(20世纪20年代以前)

在这一阶段影响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基础及三大研究范围,它们是: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第二阶段: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的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40年代以后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以及50年代行为主义的扩张,都大大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第三阶段: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期(20 世纪60年代到70 年代末)

20 世纪6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由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为大多数人所公认。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另外在此阶段,各种教育改革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第四阶段: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介绍到美国,加上认知心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对教育心理重要研究范畴—学习,有了跟深入细致的研究,发展了许多教学模式,其中不乏对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的探讨,这就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作业二

1、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这对教育有何启示?

答: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力就是生物体能最有效地应付环境,在客观现实条件下创造最佳生存条件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是因为图式的发展才得以提高的。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他认为“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

皮亚杰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其认知发展阶段论思想,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特点(1)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到主动探究。(2)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3)大约在9-12个月获得了客体永恒性。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两岁到六七岁)。特点(1)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2)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来,持万物有灵论(3)认为其他

人和自己一样有相同的感受,自我为中心。(4)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特点(1)儿童出现了守恒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2)思维仍须具体事物的支持,不能进行抽象性思维。(3)只能可班底遵守规则,不敢改变。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六岁左右)。特点(1)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以命题形式进行。(2)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3)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皮亚杰认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第一,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思维和言语上与成人有质的差异。第二,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5、对比说明场独立和场依存者的区别。

答:场依存者的特点: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难以摆脱环境和权威人士的影响。持此种认知风格的人对人文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更在意来自外部的诱因。喜欢严密结构的教学。

场独立者的特点:倾向于用自己内在的参照,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在内在动机的作用下学习。喜欢不严密的教学方法。

作业三

2、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说来分析学生学校恐怖症的形成。

答: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涉及到四个基本事项:(1)无条件刺激:指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指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指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学校本身不会引发学生的恐怖,它最初是中性刺激。当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或同学的批评和嘲笑或学习跟不上(无条件刺激)等惩罚或不快时,产生痛苦和害怕(无条件反应)的反应。当学校与惩罚不断联系在一起,学校这个条件刺激就会引发条件反应。

3、某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请说明怎样用行为塑造的方法对其行为进行矫正。

答:塑造新行为的做法是:(1)目标分解为小步子。(2)对趋向目标的小反应进行强化。(3)逐步提高要求。(4)预定的行为反应的出现。当学生刚一出现遵守纪律的行为时,就给予其奖励,这一奖励重复出现几次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学生的行为符合新要求时给予奖励,当其行为固定下来后,停止奖励,提出更高要求,直到预期行为出现。

6、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解释有哪些主要的新倾向?怎样评价?

答:建构主义认为事物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背景。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建构主义者以不同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确定性提出了怀疑。

对学生,建构主义者首先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其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想法;而且这种差异性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合作学习能够促进意义建构,其原因在于:(1)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在合作中,由于思维的明确化和外显化,使得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监控。(3)学习者的讨论,可以引发认知冲突。(4)学习者就某一问题而展开的交流,有助于建立更完整的表征。(5)合作学习可以将认知负担分布到各个成员身上,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建构主义尚在完善和发展之中,其内部还存在分歧。

7、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答:布鲁纳认为智慧的生长就是认知表征的生长。认知表征指人类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的过程。认知生长认知生长的过程就是形成认知表征系统的过程。它经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

认知结构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类推理活动的参考框架。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学习者要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赋予它们意义,并把它们联结成一定的结构。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结构的掌握,教学一定要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好处:第一,使学科更容易理解。第二,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第三,有助于知识的迁移。第四,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第五,有助于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掌握学科结构最好应采用发现学习,它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可以沿着认知表征方式的发展顺序来展开,把动作性、映象性和符号性表征有机结合起来。发现学习的特点:(1)强调学习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部动机。(4)强调信息的组织和提取,而不只是存储布鲁纳发展了皮亚杰的思想,建立了沟通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桥梁;是发现学习的最有力推动者;推动了教育心理学向认知、向课堂、向教学的重大转变。

但他忽视了儿童生长的社会方面的因素,混淆了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学生的发现学习之间的差异;某些学科的基本结构是不清楚的。

作业四

4、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如何指导她进行正确的归因?

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一种控制鉴别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维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种维度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与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

如果个体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则可期待下一次的成败;如果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则看此因素可控与否,对下一次的成败有不同期待。成功归因于可控的因素,则感到满意,期待下一次成功,如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庆幸;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产生内疚,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感到绝望。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使学生了解能力是可控的,应注意防止学生习得无助感的发生。

作业五

3、假如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不会随练习和锻炼而增长的,请你结合关于错误观念转变的原理来对其进行劝说,你的思路是怎样的?

答:错误观念转变的过程分为: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两个步骤。认知冲突是指人在原有观念与新经验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而感受到的疑惑、紧张和不适的状态。认知冲突的产

生有赖于学习者对理解过程的自我监控。学习者要在学习过程中监测各种信息之间的一致性,积极进行思考活动,此外,较高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责任感有利于认知冲突的产生。

一个人原来的观念要发生转变需要满足四个条件:(1)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新观念的合理性,相信新观念是对的。(4)新观念的有效性,能解决其他观念难以解决的问题。。

为了促进错误观念的转变,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观念。可以通过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以及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来实现。第二,引发认知冲突,列举能力经后天努力而发生转变的例子。第三,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观念。应注意鼓励学生交流和讨论。

5、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和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教学中应做到:(1)依据迁移要求,精选教材内容。(2)根据迁移的要求来合理地编排教材内容。(3)依据迁移要求,合理处理教学程序。(4)促进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广泛迁移。

作业六

2、心智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有哪些,各阶段有怎样的特点?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3年提出了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共需经历五个阶段:(1)活动定向阶段。这是一个准备阶段,即领会活动任务的阶段,学生应先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形成对活动结果的定向。定向水平是决定学生智力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是直观中的两种基本形式。前者指运用实物的教学,后者指利用实物的模像等进行的活动。在向学生展现知识之前,教师应注意先把活动展开,把活动分为大大小小的各种操作,指出其间的联系,然后再进行概括。(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借助自己出声的外部语言来进行。(4)无声的外部言语。这一阶段是出声言语活动向内部言语活动转化的开始,学生以词的声音表象、动作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学生在此阶段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言语,自动地进行活动,其特点是减缩和自动化,是智力活动完成的最后阶段。

作业七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科尔伯格和皮亚杰一样,承认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不变的顺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为中心到关心直接的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关心他人的利益。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它们是:(1)前习俗水平。特点:儿童遵守规范,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对自身的利害关系。分段:之一: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之二: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特点: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并付之实践。分段:之一: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之二: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阶段。(3)后习俗水平。特点: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了完全自律的境界。分段:之一:社会契约定向;之二: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4、什么是移情?它对品德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体验。移情是维持积极社会关系,促进亲社会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我们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我们才能对他人施以关心和帮助,我们的道德行为能力才会提高。

作业八

7、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答:结构不良的问题具有问题结构不明确,在解法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是不明确的,初始条件也可能是不明确的,甚至是不充分的。这种问题常常没有可以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且有多种思路和解法。

乔纳森认为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为:(1)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解决者首先确定问题是否真的存在;其次,问题解决者要查明问题的实质。最后,问题解决者需要反思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2)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问题解决这需要从多个角度、不同立场来看待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把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结合起来,看哪种方式最有意义,最有利于解决问题。(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4)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5)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对自己的理解状态进行监控,而且要进行认识论的监控。(6)实施、监察解决方案。(7)调整解决方案。

8、说明脑激励法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答:脑激励法的基本做法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不必考虑方案的正确与否,教师也不对所提出的想法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方案都被提出来为止,然后进行讨论、评价和修改,形成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作业九

6、元认知的结构是怎样的?它的实际应用价值如何?

答: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包括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控制。

元认知知识包括:第一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包括对关于学习者个体内和间差异的认识、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第二,对任务的认识,包括对学习材料和学习目标的认识;第三,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元认知控制是运用自我监控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而进行的计划、监视和调整过程。它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对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自觉的监控和调节过程。包括计划、监视和调节三个基本过程。

元认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元认知监视策略是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活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是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元认知能力是个体自我意识成熟的体现。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元认知不仅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关,而且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元认知在学习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7、学习策略的培训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在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时,可以遵循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和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时应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内化性原则是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特定性原则就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是于学习目标和学

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1(第1-3章) 一、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二、案例分析题P74 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 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连续获得3张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答: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 3 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 2 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上方向发展。 三、论述题 1 、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整体发展。这个整体包括两个部分和四个方面:两个部分是指儿童发展的认知过程和个性品质;四个方面是指心理发展和社会和教育条件、生物性成熟、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语言的发展。 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学与教 二、核心:学习心理 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 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 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 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影响身心因素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 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同时,在结果分析时注意实际的教育意义。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答:(1)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主要是指学习运动的技能和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诱因)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16秋福师《小学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奥鹏17春16秋福师《小学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9 道试题,共18 分。) 1. 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是在____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A. 朴素唯物主义 B. 机械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集中于学习问题转向对教学问题的极大关注,这种转变最初源于教育心理学家____所进行的教育与课程改革。 A. 布鲁纳 B. 布鲁姆 C. 奥苏贝尔 D. 斯金纳 正确答案: 3. ()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A. 动力 B. 需求 C. 内驱力 D. 诱因 正确答案: 4. 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制定____的能力,即能制定各教学单元的具体目标。 A. 课堂教学目标 B. 课程目标 C. 学科目标 D. 教育目标 正确答案: 5. 教师通过剖析特定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的差生教育措施是____。 A. 个案分析法 B. 策略训练 C. 挫折教育 D. 合作学习 正确答案: 6. 首字联词法属于____。 A. 复述策略 B. 精致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回忆策略 正确答案: 7. ____ 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 A. 巴甫洛夫

C. 华生 D. 斯金纳 正确答案: 8. 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这种反应属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的____。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 9. 听者把讲话人的交谈作为生成和加工新观念的一种刺激,这种倾听属于____。 A. 鸡尾酒式的倾听 B. 内容的倾听 C. 承担义务的倾听 D. 创造性的倾听 正确答案: 福师《小学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23 道试题,共46 分。) 1. 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划分为____。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外部动机 D. 附属内驱力 正确答案: 2. 从问题的性质来看,可以将问题分为____。 A. 抽象问题 B. 归纳结构问题 C. 转换问题 D. 排列问题 正确答案: 3. 奥苏贝尔的教学原则包括____。 A. 逐渐分化原则 B. 序列组织原则 C. 巩固原则 D. 先行组织者策略 E. 整合协调原则 正确答案: 4. 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它包括____。 A. 概念 B. 类同 C. 运算 D. 理解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二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2答案 (第4---6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 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答: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就是关于“就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就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就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二者的区别就是:第一,陈述性知识就是“就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就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就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就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就是信息的变形与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就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就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 答:原理,也称规则,就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某种关系的表述,也就就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就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3. 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 答:1、提供概念范例,2、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消除错误概念4.简述影响原理学习的条件 4. 简述模式识别程序与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 答:模式识别学习就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与判断。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与分化来完成。动作步骤的学习就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与程序合成。 5 、什么就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 自我调节学习就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1、自我评价与监控 2、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 3、策略执行 4、监控及策略结果的监控。 6 、加涅培林人为智力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 (1) .活动的定向阶段。 (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 .无声的“ 外部” 言语活动阶段。 (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7. 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答:动作技能的培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②理解任务的性质与情境。③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 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 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 个案研究法(5)教育实验总结法(6)作品分析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 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心理发展概念:心理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时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2.(选择)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大题论述)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认为知识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

图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或是行为以及思维的方式,最初的图式源于遗传。 例如出生的婴儿具有吸允、哭叫以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属于遗传图式。 例如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拨浪鼓时,就会伸手去抓,抓住后摇晃拨浪鼓。这一个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即图式。或者:敲击东西有声音。 同化:根据已有的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 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到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看得见),手够不着时,他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事物(远处的玩具),即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或者:小孩子敲东西,给他新的事物的时候她还是敲。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的抓到床单一拉,玩具就从远处到了近处,以后婴儿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或者:小孩子敲击鸡蛋时鸡蛋碎了,打破了原有的图式任何东西都能敲击。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举的实例,当婴儿获得拉床单可以得到远处的玩具,这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标准答案.doc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 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 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 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 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 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 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 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的形式来表征。 9.原理学习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是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10.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 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简答题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与即时反馈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强。(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它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 会。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社会问题,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 提高;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同伴的拒绝与接受反应

教育心理学15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A. 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陈述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满分:2 分 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 正强化和负强化 B. 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 C.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D. 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 满分:2 分 3. ( )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A. 认知 B. 学习 C. 习惯 D. 教学 满分:2 分 4.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A. 知、情、意 B. 认知、情感、动作 C. 知、情、个性 D. 知、情、人格 满分:2 分 5.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 A. 长时记忆

B. 内隐记忆 C. 操作记忆 D. 形式记忆 满分:2 分 6.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 程序性知识 B. 实用的知识 C. 直观的知识 D. 可应用的知识 满分:2 分 7. ()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准备性评价 通常运用所谓的“ 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 A. 准备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教学评价 满分:2 分 8. 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 阶段和 A. 自动化阶段 B. 熟练阶段 C. 巩固阶段 D. 稳定阶段 满分:2 分 9. ()的思想来源于普莱西发明的教学机器,但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应归功于美国行 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A. 掌握学习; B. 程序教学;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9.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填空题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概括性)。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 效价)乘期望值。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布鲁纳)。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 行动)的内部动力。 诱因可分为( 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 能力。 心理学(Psychology ) 是以(科学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 近景性)动机。 )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 社会)。 )相互作用形成的。 外在动机)。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 诱因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学教育心理学 一章绪论 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 育心理学的形成 育心理学的发展 二)西方: 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代: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 代克(Thorndike)(美): 903年着成《教育心理学》 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 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内容趋于集中 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二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习的任务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涵: 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有效的教育。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质: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何揭密专长? 家-新手比较研究范型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 新教师 教师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 学≠传授知识 象:新教师授课往往“口干舌燥、面红而赤”,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愿听讲,没有学习兴趣。 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当顾及教授的对象,即“学生”。尤其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早先形成的错误概念。“学习心理”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上述内容。 科知识≠教师所需的全部知识 科知识只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知识,其它许多知识,如: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评价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等也是师必备的知识。 其是“教学法-内容知识”在有效教学中非常重要,涉及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为不同年阶段的学生安排授课难度、如何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 科内容知识不会自动生成教学法-内容知识,获得此类知识需要相当长的教学经验,并且需要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方可

教育心理学_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_在线作业一 总共30题共100分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 1. 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4分)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5. 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4分) A.语言智能 B.辑一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6.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4分)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9.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分)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东师《教育心理学》19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1: ()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A: 动机 B: 内驱力 C: 诱因 D: 强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 正强化和负强化 B: 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 C: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D: 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它是 A: 比较不稳定的 B: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 时稳时变的 D: 比较稳定的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是指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 A: 定义性特征 B: 原型 C: 概念 D: 图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B: 回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 习惯性行为和偶然性行为 D: 习得性行为和非习得性行为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 A: 内在动机 B: 社会性动机 C: 间接性动机 D: 外来动机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A: 认知好奇心 B: 成就动机 C: 自我效能感 D: 成就归因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A: 运用 B: 分析 C: 综合 D: 评价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A: 场依存性 B: 场独立性 C: 沉思型 D: 冲动型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A: 认知; B: 学习; C: 习惯; D: 教学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A: 资源管理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时间管理策略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答案Word版

《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5:第五次作业 1:[论述题] 1.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哪些能力? 2、学习者和环境的不同因素都将影响到动机的激发,请以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影响为例,简述交互影响具体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3、简述学习的基本阶段。 4、人本主义课程主张开设哪些类型的课程? 参考答案: 1.答:(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2.答:(1)归因的表述。(2)表扬和批评。(3)情绪表达。(4)提供帮助。 3.答:(1)注意。(2)目标预期。(3)提取先前知识。(4)选择性知觉。(5)语义编码。 (6)做出反应。(7)反馈强化。(8)提取应用。 4.答:(1)认知课程。(2)情感课程。(3)体验课程。 2:[单选题] 布鲁纳突出强调了()在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性。 A:学习动机 B:模仿行为 C:认知结构 D:思维方式 参考答案:C

1.答:(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2.答:(1)归因的表述。(2)表扬和批评。(3)情绪表达。(4)提供帮助。 3.答:(1)注意。(2)目标预期。(3)提取先前知识。(4)选择性知觉。(5)语义编码。 (6)做出反应。(7)反馈强化。(8)提取应用。 4.答:(1)认知课程。(2)情感课程。(3)体验课程。 3:[单选题] 归因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A:寻求理解 B:总结经验 C:寻找帮助 D:获得答案 参考答案:A 1.答:(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2.答:(1)归因的表述。(2)表扬和批评。(3)情绪表达。(4)提供帮助。 3.答:(1)注意。(2)目标预期。(3)提取先前知识。(4)选择性知觉。(5)语义编码。 (6)做出反应。(7)反馈强化。(8)提取应用。 4.答:(1)认知课程。(2)情感课程。(3)体验课程。 4:[单选题] 维果斯基强调()和教学支持在学生逐步发展技能的过程中的作用. A:社会学习

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1答案

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对于人类被试而言,()原则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道德原则。 A.系统性 B.教育性 C.客观性 D.整体性 正确答案:B 2.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心理学。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正确答案:C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药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正确答案:A 4.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一定学习水平的教学模式。 A.布鲁纳 B.布卢姆 C.维果斯基 D.斯金纳 正确答案:B 5.将迁移分为的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的依据是()。 A.从迁移发生的方式 B.从迁移的影响效果 C.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 D.从迁移的方向 正确答案:A

6.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级分化的特点?()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正确答案:C 7.皮亚杰认为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的儿童应该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C 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 A.逆向性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同化性迁移 正确答案:D 9.()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A.动力 B.需求 C.内驱力 D.诱因 正确答案:C 10.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22 道试题,共44 分)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 A.符号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一规律的反映。(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出人们选择教育方式受到下列哪种理论的影响( B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决定论 D.心理决定论 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C )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 C.个别教学 D.大班教学 2.( A )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3.“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 C )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4.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项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D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 5.阅读技能是一种( C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A )。 A.学习任务 B.兴趣 C.自我效能感 D.归因 7.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8.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9.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 C )。 A.学习驱力 B.认知驱力 C.自我提高驱力 D.附属驱力 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在原因的是( 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2.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 )。

2016秋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认知风格: 4.意义记忆: 5.学习: 6、社会性: 7、意义学习: 8、陈述性知识: 9、原理学习: 10、迁移: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 2、智力技能 3、头脑风暴法 4、高原现象 5、原型启发 6、品德 7、他律 8、习俗水平 9、精加工策略 10、元认知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2.成就动机: 3、表现性目标: 4、个别化教学: 5、课堂评价: 6、课堂气氛: 7、移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 9、趋-避式冲突: 10、教学设计: 二、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