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行业发展概况

火电行业发展概况
火电行业发展概况

火电行业发展概况

1、整体发展概况

火力发电是指利用石化燃料(煤、油、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汽,然后再由水蒸汽推动发电机进行发电的方式。受限于“富煤、少气、缺油”的自然资源条件,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发电行业也以火力发电为主,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其他发电能源为辅。近年来,虽然我国火力发电的发电量、新增装机容量速度有所下降,但火力发电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

2、市场供求情况

(1)近期电力供需呈总体宽松态势

从国内电力需求上看,根据中电联统计,2018年我国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8,449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4,903千瓦时,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694千瓦时,总体规模保持平稳上升。2018年我国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8,449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较2017年同比增速为8.50%。我国用电量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第二产业用电平稳增长;二是服务业用电持续快速增长;三是电力消

费新动能正在逐步形成,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用电高速增长;四是在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推广的电能替代成效明显;五是夏季长时间极端高温天气拉动用电量快速增长。

电力供给方面,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2018年度,全国电力消费需求增长,叠加水电发电量增速下降等因素,2018年全国累计发电量为69,939亿千瓦时,其中火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9,231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70.39%;2018年,火电新增装机3,718万千瓦。

2018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862小时,同比提高73小时。其中,水电3,613小时,提高16小时;火电4,361小时,提高143小时;核电7,184小时,提高95小时;并网风电2,095小时,为2013年以来新高,比上年提高146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1,212小时,提高7小时。

数据来源:中电联、国家统计局

综上,2018年,我国电力供需延续总体宽松态势,电力供需近期缓和。整体来看,受清洁电源优先上网政策的影响,火电在电源间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清洁电源在发电量和发电效率方面的提升对火电供应形成一定挤压。

(2)伴随国家电力产业政策的调整,火电行业前景依然向好

鉴于水电、风电、核电等其他能源的诸多限制,未来火电仍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根据中电联《2018-2019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测,预计2019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1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6200万千瓦左右;预计201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0亿千瓦、同比增长5.5%左右。其中,水电3.6亿千瓦、并网风电2.1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2.0亿千瓦、核电5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21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8.4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1.8%左右,比上年底提高1.0%左右。

用电量方面,预计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平稳回落,在平水年、没有大范围极端气温影响的情况下,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5%左右。

未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政府将继续深入贯彻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和电力规划等专项规划,落实能源革命战略思想,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国内发电侧竞争逐步加大,高参数、高性能和环保的火电机组将占据优势。随着电价机制的不断理顺,火电仍将长时期

保持电力供应的支柱地位,将从国家电力产业政策调整中受益。

3、行业利润水平

影响火电行业利润主要因素包括:上网电价、利用小时、工程造价、利率、汇率、燃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其中火电企业盈利能力受燃料成本影响最为显著。2008-2012年之间,煤炭价格于2008年上半年下滑后持续走高,火电行业盈利能力随之下降。2013-2015年,随着煤炭价格逐年走低,火电行业整体盈利能力逐年提高;2016年和2017年,受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火电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2018年以来,受到煤炭价格趋于稳定、上网电价上调、利用小时增加等因素影响,火电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恢复。

4、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政策因素

国家发改委始终致力于持续推进长协煤签约比例及其履约率,降低电厂的动力煤的价格弹性。2017年11月10日,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强调支持多签中长期合同,要求中央和各省区市及其他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75%以上,且全年中长期合同履约率应不低于90%,从而降低电厂的动力煤的价格弹性,稳定火电行业成本支出水平。

同时,根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6.50%以上。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为41亿吨,全社会用电量预期为6.8-7.2万亿千瓦时。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工业企业热电需求量增加,热电行业将持续稳定发展。

(2)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

2017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63,094亿千瓦时,较2016年同比增速为6.60%;201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9%。宏观经济为用电量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7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第二产业用电量47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2%,其中工业用电量464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用电量108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因此,火电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发电方式,未来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回暖将不断利好火电行业发展。

5、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煤电供给侧改革影响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了能源供需宽松化、能源格局多极化、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系统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就煤电方面,明确指出优化规划建设时序,新增投产规模控制在2亿千瓦以内;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淘汰不符合环保、能效等要求且不实施改造的30万千瓦以下、运行满20年以上纯凝机组、25年及以上抽凝热电机组,力争淘汰落后产能2,000万千瓦,2020年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同时,全面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与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清洁高效煤电技术,严格执行能效环保标准,强化发电厂污染物排放监测。2020年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控制在每千瓦时310克以下,其中新建机组控制在300克以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每立方米35毫克、50毫克、10毫克。

2017年8月14日,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

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在其工作目标中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国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灵活性改造2.2亿千瓦。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10克/千瓦,并依法依规淘汰关停不符合要求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含燃煤自备机组)。

2018年3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做好能源工作,对推动新时代能源转型发展,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率,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推动能源绿色消费,同时继续推进化解煤炭、煤电过剩产能。

因此,从供给端看,我国火电行业是我国能源规划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原材料煤炭的持续调控以及替代清洁能源的蓬勃发展,将对火电企业的运营成本与市场份额带来挑战。同时,由于火电企业在生产中会产生烟气、粉尘等环境污染,随着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与监管力度逐步提高,火电企业环保投入亦不断增加,进而会提升相关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综上考虑,火电行业的能源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将一定程度影响火电行业传统企业的发展。

(2)发电结构发生改变

未来,发电结构绿色化转型持续推进,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比重将不断增高。在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化解煤电过剩产能等背景下,电源结构继续优化。根据中电联《2018-2019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截至2018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7.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0.80%,同比提高2.0%。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2亿千瓦、同比减少605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新增总装机的73.0%。非石化能源发电比例不断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火电行业的发展。

(3)受煤炭价格变动影响较大

目前,传统火电企业是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其经营成本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系对原材料煤炭的采购,因而煤炭采购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火电企业的经营成本。受去产能、保供应、稳煤价等多重因素影响,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保持高位震荡,煤炭价格波动直接导致火电企业成本控制难度加大,进而影响火电企业的盈利水平。

(4)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

在我国现行的电力监管体制下,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主要由以国家发改委为主的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发电项目经济寿命周期,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和依法计入税金的原则核定,发电企业无法控制或改变上网电价的核定标准,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如果相关部门对上网电价进行向下调整,或发电成本的上升不能通

过销售端及时得到疏导,则火电企业的业务及利润将受到影响。

国家政策方面,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同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针对我国电力行业目前交易机制缺失、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价格关系没有理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强调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继续深化对区域电网建设和适合我国国情的输配体制研究;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未来若竞价上网全面实施,在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发电企业间可能就电价展开竞争,也有可能影响火电企业的盈利水平。

6、行业壁垒

(1)政策壁垒

火电行业的市场准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在日趋收紧的核准口径与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下,新建电厂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的难度较大,需要经过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多个主管部门核准,项目的核准与实施也面临较高的政策壁垒。 (2)资金壁垒

作为资本密集型的自然垄断产业,火电行业的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较长。火电行业的经营投资主体一般以大型央企或其他国有企业为主。火电行业企业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强的融资能力,才能保证长期稳定发展。

(3)人才、技术壁垒

火电行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所生产的电能均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以一定电压及频率向电网公司供应,如果电力生产出现故障或事故,对整个电网的电力输送和使用都将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火电企业需要拥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方能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而且先进技术的采用,将可以显著的提升机组运行效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环保壁垒

火力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密集发布与节能环保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火电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日

趋加速、环保壁垒日益明显。

(5)区域壁垒

供电与供热行业均属于公用事业,为防止供应过剩与资源浪费,各个地方通常建有当地的供电供热企业,具有较强的区域垄断性。

7、行业特征

(1)火电行业的技术水平

中长期内,虽然我国以燃煤和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产生根本性转变,但是在日益严苛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清洁能源替代压力下,我国火电行业的内部变革将会进一步加速。一方面,火电行业将进一步重视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热电联产、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等各种技术将进一步得到推广与应用;另一方面,装机容量低、产能落后的火电厂的淘汰速度将会加剧,而大装机容量的高产能火电厂将会取而代之;再者,火电行业内部企业的资源整合也将会加速,规模较大的发电集团将会以兼并收购或内部重组等形式整合仍然处于分散经营管理状态的火电厂,从而提升各火电厂的经营管理效率,进一步实现发电的规模化效益。

(2)火电行业的经营模式

火电厂目前主要经营模式为:火电厂向煤炭企业(供应商)采购煤炭;以煤炭作为燃料运行发电机组产生电力;火电厂向电网公司销售电力并获取收入。火电厂的经

营模式如下:

8、火电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1)周期性

火电行业的总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程度较高,较快的经济增长能够增加社会对火电的总需求,经济增长的放缓或衰退会降低社会对火电的总需求,因此火电行业的周期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大体相同,我国发电量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循环周期基本相同。

(2)季节性

因用电需求受季节因素影响较为明显,火电行业生产及供需关系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火电行业的季节性主要表现为不同用电季节对发电量需求的影响以及燃煤成本对发电成本的影响。从用电需求上看,居民生活及第三产业用电需求通常因夏、冬季制冷空调及取暖设备使用达到高峰;第二产业用电的季节性不明显。 (3)区域性

火电企业根据不同区域电力需求的高低和发电资源的丰富程度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我国火电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力需求负荷较高以及煤炭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主要包

括华北、华东、华中及南方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煤炭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未来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加,新增燃煤火力机组将主要建设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9、上下游行业

煤炭及电力设备是我国火电行业重要的上游行业,中游行业主要以电网行业为主,下游则有冶金、化工、建材、居民用电等行业。

从上游看,由于煤炭价格已经实现市场化,其价格波动不仅受供需影响,也与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具备较大关联度,而电力价格是由国家制定,因此,煤炭价格的波动是火电行业的主要风险之一。电力设备指用来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主要包括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发电机、变压器、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断路器、互感器、微机综合保护装置等元器件以及钢板、铜排等金属材料是本行业生产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其中元器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性能与质量,金属材料则对产品成本构成较大影响。目前,我国元器件及金属材料技术工艺较为成熟,竞争相对充分,市场供应充足,有效保障本行业快速发展所需。

从下游看,目前我国用电量较大的行业分别是冶金、化工、基础设施和建材行业,居民用电量占我国电力总量的一半左右。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电力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以及工商业持续发展促进了行业市场的持续扩大,为本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0年火电行业研究报告及展望

2019.12.30 2020年火电行业 研究报告及展望

2020年火电行业研究报告及展望 中国是全球电力生产第一大国,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量总额的四分之一。中国电源结构看,截至目前,火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60%,2019年1-10月火电发电量占比超过70%。火电长期以来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应急调峰、集中供热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报告研究以2019年以来火电分析为主。 一、火电行业现状 1.电力市场需求保持平稳增长,第二、三产业用电贡献度大。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592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受社会经济趋势下行的影响,叠加2018年冬季寒潮和夏季高温导致用电量超预期增长带来的高基数因素,各产业用电量增速全面回落。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1%;第二产业用电量398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7.3%,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5.7%;第三产业用电量99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33.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7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4.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9.4%。整体看,2019年以来,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平稳增长,第二产业及其制造业各季度用电量增速相对平稳,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第三季度用电增速环比回升;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增速有所回落;第三产业绝大部分行业均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随着电能替代力度的加大及电能应用领域的扩展,2019年

中国火力发电国家产业政策

我国火力发电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颁布的对火电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节能,从一次能源的合理利用规划,到发电煤耗要求,再到能源用户端管理全方位的贯彻了节约能源的指导思想。其次是环保,主要体现在对发电工艺的要求上。 ●主要政策: “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 《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二五”规划》 《关于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的通知》 《关于“十二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 《天然气利用政策》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关于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项目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小煤矿瓦斯专项整治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 《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电力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特别要强调通过关停小火电机组,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优化发展煤电:1.煤电的发展需要综合平衡煤源、水源、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运输、环保等因素,实现煤电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节约用水、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性,要积极促进热电联产,利用低热值煤炭、煤层气、高炉气、余热余压发电,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十二五”期间要推进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加大上大压小的力度,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二是优先安排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的环保项目;三是坑口电站,包括建设褐煤、洗中煤、煤矸石项目,以及港口、路口等运输条件优越的电厂;四是鼓励建设采用高参数、大容量的机组,如60万千瓦及以上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五是火电项目要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用水政策及热电联产政策;六是建设有利于电网安全、多方向、分散接入电力系统的项目。以上是“十二五”期间应该优先安排和考虑的项目。 天然气发电:1.我国现有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1000多万千瓦,到2010年末规划为3600万千瓦。2.由于资源受到限制,我们提出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现在的燃气机组在“十五”期间也投了一些,但发电利用小时很低,主要是气源不足,供不应求,燃气机组开开停停。3.“十二五”期间已经规划了一些LNG 接收站,目前有一些项目正在谈,突出的矛盾是价格问题。近几年LNG资源价格上涨速度比较快,而我们国内天然气价格同国际市场价格比还有一定差距,各方面对LNG价格的承受能力比较低,国产天然气价格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LNG进口。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尽可能争取拿到一些价格合理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快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这样既有利于节约能源,又有利于增加供给。所以,天然气发电要适度发展,天然气的使用要优先考虑城市民用燃气。 提高能源效率:1.我国电力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差距较大。2.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供电煤耗要降到355克。3.厂用电率到“十二五”末要降到4.5%。4.线损到“十二五”末力争要降到7%。5.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发电及输电设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施节能环保调度,加快淘汰能源利用效率低、发电煤耗高、污染排放重的小火电机组以及损耗高的老旧输配电设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热冷负荷比较集中或者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的推广热电联产或者热电冷汽多联供技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6.“十二五”期间准备加大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力度,建设规模初步定为4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2000万千瓦,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包括IGCC、CFB,开工建设一批示范工程。 1.加快关停小火电 《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要加快调整电力工业结构,下决心淘汰一批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小火电机组,建设一批大型高效环保机组,发展一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为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做出贡献。 明确“十二五”关停机组范围:1.单机容量50MW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2.运行满20年、单机100MW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3.按照设计寿命服役期满、单机200MW以下的各类机组;4.供电标准煤耗高出05年本省(区、市)平均水平10%或全国平均水平15%的各类燃煤机组;5.未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的各类机组;6.按照法律、法规应予关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关停的机组。 采用差别电量、电价等多种手段压缩小火电生存空间:1.改进发电调度方式,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高效、清洁的机组发

浅谈中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及展望

浅谈中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6-07-04T16:38:37.3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9期作者:吴海华[导读] 我国的火电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已达到同一水平。然而火力发电是能耗大户,进一步降低其能耗水平依然是火电发展的长远目标。 吴海华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近十多年的发展,高效能、大容量发电机组逐步取代低效率、小容量的发电机组,我国火力发电的煤耗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是火力发电依然是耗能大户,挖掘火力发电的潜在节能点,对于满足“十二五”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火力发电煤耗率的变化趋势,并与部分发达国家进行对比。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管理的到位,我国火电能耗水平将进一步降低,预计到2020年,我国火电供电煤耗率有望降低到300g/kW?h以下。关键词:火力发电;能耗率;节能减排 1概述 充足的能源储备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煤矿储备丰富而石油天然气相对贫乏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矿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表明,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火力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长期维持在80%以上,用于发电的原煤在煤炭的消费总量中占比更是超过50%[1]。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行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日益创新使清洁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到2014年,受清洁能源影响,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比例下降到约66%,尽管如此,火力发电由于其巨大的发电总量依然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方式。如何降低火力发电能耗是我国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大课题。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小型火力发电机组的陆续关停、大型和超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不断增加,再加上技术创新以及监管措施的到位,火力发电的煤耗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图1为2004~2014年我国6千千瓦以上火力发电厂发电煤耗率和供电煤耗率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4年至2014年的10年间,火力发电的供电煤耗率从376g/kWh下降到318g/kWh,降幅达15.4%。即使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火力发电能耗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正确认识我国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进一步挖掘火力发电的节能潜力,降低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是火力发电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2国内外火力发电能耗对比 表1为2005年至2010年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火力发电厂的发电煤耗率对比情况,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火力发电煤耗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以日本为例,2010年发电煤耗率为293g/kWh,而我国同时期为312g/kWh,明显高于日本,即使到2014年,我国的火电厂发电煤耗率有明显下降,达到297g/kWh,也依然高于日本4年前的水平,表明了我国火力发电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然而以上结论是在排除各国发电构成的前提下完成的。实际上我国与其它国家之间在发电构成上存在极大差异,这种不同扩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火力发电水平差距。火力发电包括多种方式,除传统的燃煤发电外,还有燃气、燃油发电、垃圾发电、生物发电等,燃油和燃气发电由于可以采用燃气蒸汽循环系统等方式,在燃料性质和发电方式上具有优越性,其发电效率要优于燃煤发电。日本的火电煤耗率较低的一大原因就是其火电总机组中燃油和燃气发电机组的比例高达35%以上,韩国的燃油和燃气机组占比也达到20%以上;在表1中煤耗率最低的意大利,其燃油、燃气机组占火电总机组的比例更是高达64%。相对而言,以燃煤为主的国家,其煤耗率则会显著提升,如几乎完全依靠燃煤发电的南非,在2002年其煤耗率为455g/kWh。除此之外,燃煤发电比率超过50%的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其供电煤耗率均在350g/kWh以上,因此我国虽然在发电煤耗率上高于这些发达国家,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供电结构的极大差异,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火电技术大幅落后。 表1中国及部分发达国家火力发电厂发电煤耗率/(g/kWh)

电力行业前景分析

电力系统结构 一、电力工业的结构(简明示意) 主要包括五个生产环节: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 500kV 220KV 24KV 110KV

二、电能的来源:(电源点)(生产电能的设施) 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抽水蓄能、核电、风力、地热、太阳能等。(一)火力发电 利用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火力发电厂:目前我国的电源点大多数是火力发电(比重占73%),利用原料主要是燃煤,这里重点介绍火力发电的生产过程和常识。 火力发电厂的原理及过程 简要介绍火电厂的三大主机的生产过程:锅炉-汽轮机-发电机 通过燃烧锅炉产生蒸汽,蒸汽充转汽轮机,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达到发电的目的。 1、锅炉(利用燃料;煤、油、天燃气、地热及其他热能量) 燃煤发电机组: 锅炉:(图)锅炉进水后,通过煤在锅炉炉膛中的燃烧,利用辐射热的原理,对锅炉加热。通过锅炉水冷壁受热面的工作,使水加热至沸腾状态,形成的蒸汽自然在水冷壁中上升到水冷壁的上联箱,有上联箱进入汽包。 汽包:下半部是水,上半部是蒸汽。下半部的水通过下降管与锅炉下部的水冷壁相联结,进入水冷壁进行工作,汽水形成自然循环。 汽包上部的蒸汽通过汽包上部的上升管进入炉膛内布置得过热器。由于这时候的汽包上部的水蒸气是含水的蒸汽,叫饱和蒸汽,不能直接进入汽轮机进行工作。需要过热蒸汽,就是干蒸汽。所以在锅炉的顶部设置了三个阶段的过热器装置,即:一级、二级和三级过热器。饱和蒸汽通过这三级过热

器的反复加热,就形成了过热蒸汽,通过主蒸汽管,冲入汽轮机,对汽轮机冲转。 与锅炉有关的水、煤、汽。 水及水系统:锅炉用水,它用的是软水,因为要防止锅炉管道结垢。所以火电厂设计安排了化学水处理系统,将硬水通过处理变成软水再进入锅炉。他的进入走向;经过处理的水是冷水,不能直接进入受热面,因为水冷壁受热的温度很高,炉膛中央温度可达到1500-1800度,温差太大冷水进入会产生锅炉暴管。所以、锅炉进水首先进入炉子尾部布置的省煤器,利用锅炉尾部余热也通过辐射热的原理,对省煤气加热,然后、预热过具备一定温度的水在进入炉膛进入受热面工作。 2、汽轮机:(图) 过热蒸汽通过蒸汽喷嘴发生膨胀,速度增加,高速气流冲动叶轮,将蒸汽的动能变换为轴旋转的机械能。汽轮机转速每分钟3000转。(图) 3、发电机:(图) 汽轮机主动轴,通过靠背轮与发电机静子轴连接,带动发电机同步运转。发电机的主要构造,由发电机静子和转子组合构成。转子的高速转动于静子之间产生磁场发电。 (二)、水力发电:(图) 水库-水轮机-发电机 (三)、核电 核电是利用铀(重金属)作为燃料,在一种叫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大量能量,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重转汽轮机、汽轮机带动电机。 核电:核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 (四)、风力发电 其它:如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等。 火力发电站:锅炉、汽轮机、发电机 锅炉:水、煤、汽。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中国火力发电行业调研及前景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火力发电行业市场调研及前景分析报告

▄核心内容提要 产业链(Industry Chain) 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 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我们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 消费结构(consumption structure)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

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 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 市场份额,又称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市场份额是企业判断自身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无数大中型企业讨论和制定市场战略的重要依据。对市场份额的研究,又分为总体市场市场份额和目标市场市场份额,本告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中国市场即为总体市场,而某些特定的省、市则为目标市场。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缩写: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本报告对市场集中度的研究采用的计量指标是行业集中率(CRn),CRn指该行业的指定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例如,CR4是指该行业四家最大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CRn的值越大,表明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大多数客户都集中到有数的几家企业去了。

火电行业的环保现状及发展

2006年我国发电量分布图(单位:亿千瓦时) 火电 水电 核电

近年来,全国用电量一直上升,尤其是第二产业,如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的用电需求。而火电发电量比重在80%以上,说明火电在电力构成中仍占统治地位。 截至2006年底,中国环境统计的煤炭消费总量达到了23.7亿吨,与去年同比增长4.79%。其中,火电燃煤量达12.63亿吨,约占煤炭消费总量的53.29%。从我国2000—2006年全国及火电燃煤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火电用煤所占比重逐年稳步增加,目前火电用煤已达总煤炭消费的50%以上,成为最大的消费途径。 2005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从我国2000—2006年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火电SO[,2]排放虽然逐年增长,但是增长幅度正在逐渐减少;火电NO[,X]排放正逐年增加;火电CO[,2]排放与火电耗煤基本成比例增加。 电力结构不合理,忽视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我国火电总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7.82%,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清洁

能源的电力发展跟不上。目前的火电中小火电占比例较大,全国平均单机容量不足7万千瓦。2006年新增机组中燃煤火电装机容量占到了88%。 火电建设对煤炭的需求及依赖程度过高。因此在电源点的布置上过多地考虑煤炭成本,对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考虑不够,形成不理性的电厂群现象,已造成局地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并成为酸雨源。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酸雨现象及温室效应的加剧。 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等缺水地区,火电厂较高的耗水指标逐步对有限的地表水资源构成了威胁,从而对原本就较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了现实的和潜在的破坏性,该区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问题。在“长三角”、“珠三角”火电厂比较集中的区域,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之外,还涉及到集中温排水的问题,对水生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会对周围产生一定的辐射剂量。 近年来,电力行业通过采取关停小火电、实行上大压小和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以及规范小火电的价格和收费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节能降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供电煤耗大幅度降低。 2006年我国供电煤耗为366克/千瓦时,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的供电煤耗是285克/千瓦时,世界平均水平为335克/千瓦时。我国当前供电煤耗相当于发达国家1990年左右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不同等级机组的供电煤耗差距较大,有些小机组的煤耗已超过了500克/千瓦时,而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燃煤机组浙江华能玉环电厂(2×1000MW)的供电煤耗为283.2克/千瓦时。 因此,对火电行业的节能减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调整我国产业布局,从根源上减少污染气体排放 截至2006年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8248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1354亿千瓦时,占75.6%,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比例为1∶4.12。资料表明,目前发达国家工业用电的比例一般在36~4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用电比例较大。我国工业发展过快尤其是重工业发展加快以及重工业本身的生产技术水平低导致了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加快,已成为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

世界火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世界火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论证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参数将是新世纪初火力发电厂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而说明我厂三期建成一台超临界机组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火力发电机组;超临界 1 前言 对我厂三期工程建设一台亚临界机组还是超监界机组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最终得出结论。 2 超临界化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 超临界火电机组是常规蒸汽动力火电机组的自然发展和延伸。提高蒸汽初参数一直是提高这类火电厂效率的主要措施。当蒸汽压力提到高于22.1MPa时就称为超临界机组,如果蒸汽初压力超过27MPa,则称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中,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巳是火电结构中的主导机组或是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比例,也就是说火电结构巳经"超临界化"了。以超临界化为特点的对火电结构的更新换代早在20世纪的中叶就已开始。超临界化可以说是火电发展的一种模式,一条道路,是被多国实践证明的成功模式。 美国于1957年投运的第一台125MW超临界机组的参数为31MPa/621℃/566℃/560℃,1958年投运的325MW机组的参数为34.4MPa/649℃/566℃/566℃,实质上它们已是迄今最高参数的超超临界机组。到60年代中期,新增机组中有一半采用超临界参数,但到70年代订货台数急剧下降。根据EPRI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这一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美国缺乏超临界机组调峰运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核电站担负起了基本负荷,因而对带基荷的超临界机组的需求量出现了下降,在采用超临界参数方面出现了反复。在日本和欧洲则情况则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从宏观上看美国在1967年-1976年的10年期间,共安装118台超临界机组,单机最大容量为1300MW,到80年代初,超临界机组仍增至170余台,占燃煤机组的70%以上,占总装机容量的25.22%,其中单机容量介于500-800MW者占60%-70%,至1994年共安装和投运了9台1300MW的超临界机组。 日本在1967年第一台超临界的600MW机组系从美国引进,在长崎电厂投运。此后日本的超临界压力火力发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止1989年3月,日本各大电力公司的48个主要火电厂的总装机容量75870 MW中,超临界压力的为49350MW,占总装机量的65%,比重很大,致使火电机组全国供电煤耗由1963年的366g/kWh 降低到1987年335g/kWh 。1989和1990年在川越电厂投运的两台700MW机组的参数是两次再过热的31MPa /566/566/ 566℃℃℃,在满负荷下的热效率达41.9%,投运以来情况很好。目前在日本,450MW以上的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从1993年以后已把蒸汽温度提高到566/593℃℃和593/593℃℃,一次再过热,说明这种等级的超超临界参数已达到成熟阶段。 原苏联也是世界上拥有超临界机级最多的国家,共有224台,总容量达79300MW,凝汽式汽轮机中,超临界机组的容量占48.7%。1963年,苏联投入第一台300MW超临界机组,其热耗率比超高压的200MW机组降低了5.2%。这一成功促使苏联决定,300MW以上的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300MW 机组在70年代中期的可用率已达86.4%,1984年雷夫提恩电厂的300MW机组的利用小时达7043小时。德国早在60年代开始发展超临界机组,是研究和制造超临界机组最早的国家之一,但初期容量较小。1972年投运了一台430MW的超临界机组,1979年投入了一台475MW二次再过热的机组。德国VEAG电力公司在1999和2000年于Lippendorf电厂投产的两台900MW褐煤机组,蒸汽参数为26.8MPa/ 554/ 583℃℃,净效率为42%;计划于2002年在Niederaussen 发电厂投产的985MW褐煤机组,使用的蒸汽参数为26MPa/580/600℃℃,由于采用了以超超临界参数为主的多项提高效率的措施,净效率高达45.2%,机组滑压运行,可超负荷5 %。最低负荷为50%,电厂大修期最少为4年。 丹麦是热能动力方面很先进的国家,在火电机组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在1998年在Skaebaek发电厂投产的

2015-2020年中国火力发电厂水资源利用市场深度分析与前景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2015-2020年中国火力发电厂水资源利用市场深度分析与前景发展战略 咨询报告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5-2020年中国火力发电厂水资源利用市场深度分析与前景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水资源调查12 第一章中国水资源概况12 第一节中国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比重12 第二节中国水资源结构12 第三节中国水资源分布12 第二章中国水资源利用情况14 第一节全国总用水量14 一、全国用水总量14 二、用水结构15 第二节全国工业用水量16 第三节火电用水情况16 第四节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18 一、各地区人口分布密度18 二、全国各地区水消费结构19 三、全国各地区水资源供应结构20 第三章中国水污染情况22 第一节我国水资源质量状况22 一、河流水资源质量状况22 二、主要湖泊水资源质量与营养状况26 三、主要水库水资源质量与营养状况29 四、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30 五、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34

火力发电厂行业技术标准及规定清单

火力发电厂行业技术标准、规定清单 A、安装调试试运通用规程标准 1《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公司工[2003]153 号 2《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原电力部[1996] 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原电力部[1996] 4《模拟量控制系统负荷变动试验导则》电力部[1996] 5《火电机组热工自动投入率统计方法》电力部[1996] 6《汽轮机甩负荷试验导则》电力部[1996] 7《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电综[1998]179 号) 8《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794-2001 9《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SDJJS03-88 10《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质[1996]111 号) 11《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综[1998]全套) 12《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电综[1998]179 号 13《电力建设基本工程整套满负荷试运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 14《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中建企协[2006]6 号) 15《化学监督制度》SD246-88 16《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 561-95 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18《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 19《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96 2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91 21《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 22《火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国电公司[2000] 2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大纲编制纲要》DZB07-1998 24《火电工程启动试运实施细则》DZB04-1998 25《火电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细则》DZB05-1998 26《火电工程调试措施编制纲要》DZB06-1998

火力发电设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61973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e1313315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19736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anSheBeiFaZhanXianZhuangFenXi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火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部分产品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大功率变频器未来发展趋势分析·2016年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中国················· 我国电力工业在外延不断增长的同时,产业素质不断得到提升。火力发电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节能、环保、高效成为火电机组的技术主流。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超临界机组发电、空冷机组发电等一批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优化提高,再到高歌猛进、比肩国外,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30年来的傲人跨越,浸透了发电设备领军企业的奋斗不息,更见证了重大技术装备领域30年来的峥嵘岁月。 在我国重大装备领域,目前发电设备是与国际水平差距最小的,也是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这一评价得来不易,但却恰如其分。

浅析燃煤对火力发电厂的经济影响

进入21世纪,"能源、环境、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三大主题。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将直接影响到经济运营和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火力发电厂燃煤发展趋势是我国经济发展十分关注的问题,是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能源问题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课题,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安全、清洁、可靠的能源保证,必须要形成有效的燃煤供给机制。当前火电燃煤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二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火电燃煤事关我国经济发展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能源经济开发与利用的电力企业正处在经济效益大发展的阶段,火力发电厂的燃煤是电力工业的重要能源,提高燃煤质量、降低燃煤成本、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降低燃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污染排放;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㈠、目前国家能源的重要性: 我国电力能源目前面临环境压力增大、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价格倒挂导致的过度消费,以及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导致的能源定价权缺乏等挑战。欲应对这些挑战,重中之重是要进行能源市场化改革。 2001年末,中国加入WTO,开始步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向重型化发展,结果导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单位产出能耗不断增加,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 笔者认为,在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我国电力能源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将持续面临着艰巨挑战。能否成功地应对这挑战,决定了我国在未来20年能否有效地解决能源紧缺问题,能否化解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问题。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我国能源消费历来以煤为主,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会以煤为主。 近年,由于煤矿的过度开采,粗放经营的开采方式,使全国煤炭资源紧缺,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煤炭生产进行限量开采,对不符合科学开采规程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小煤矿实行关井,压产。然而,煤炭价格的大幅上扬,使煤炭供应紧张,暴露出能源结构的供需矛盾。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火力发电发展至今,一次能源仍以煤为主。燃煤对火力发电厂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提高燃煤电厂的煤炭利用效率必不可少。 ㈡、火力发电厂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中国能源网总工程师狄小平说:“因为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大面积地供热和发电,还是使用煤炭” 但煤炭价格的居高不下以及燃煤的大面积污染问题,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当前中国电力能源以煤炭为主,在较长的时间内这种局面难以改变。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和研发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可显著提高煤炭发电效率、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并可把煤炭高效洁净地转化为液体、气体燃料。发展洁净煤技术,是当前中国能源发展的现实选择。? ㈢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中国在重工业加速发展的较长一段时间内能源消费结构还是以煤为重,而煤又是一种环境污染比较大、有害气体排放多的燃料(据统计,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都来自于燃煤);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结构逆转带来的最重大问题就是我国在实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过程中,必将遭遇到极大的环境压力,甚至有可能在未来5-10年时间里环境持续地恶化。 燃煤火力发电目前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环境保护问题:一是燃煤技术有待改善,煤的经济利用率要进一步提高;二是煤燃烧除释放出热量外,还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环境的排放物。合理调整各种能源的发电参数比例,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燃煤电厂的煤炭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将一次能源高效地转换为洁净的二次能源;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2020年火电行业研究报告及展望

2020年火电行业研究报告及展望 中国是全球电力生产第一大国,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量总额的四分之一。中国电源结构看,截至目前,火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60%,2019年1-10月火电发电量占比超过70%。火电长期以来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应急调峰、集中供热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报告研究以2019年以来火电分析为主。 一、火电行业现状 1.电力市场需求保持平稳增长,第二、三产业用电贡献度大。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592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受社会经济趋势下行的影响,叠加2018年冬季寒潮和夏季高温导致用电量超预期增长带来的高基数因素,各产业用电量增速全面回落。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1%;第二产业用电量398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7.3%,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5.7%;第三产业用电量99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33.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7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4.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9.4%。整体看,2019年以来,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平稳增长,第二产业及其制造业各季度用电量增速相对平稳,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第三季度用电增速环比回升;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增速有所回落;第三产业绝大部分行业均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随着电能替代力度的加大及电能应用领域的扩展,2019年

2015年中国火力发电行业现状及其前景预测分析

一、火力发电行业定义与分类 (一)火力发电行业定义 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的方式的总称。中国的火电厂以燃煤为主。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火电行业属于D门类(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属的44大类(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的441中类(发电)中的4411小类。 图表:国统局电力行业分类统计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前瞻产业研究院火力发电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如表中所示,火电行业与水电、核电和其他能源发电并列属于发电行业。发电和电网行业又并列处于电力行业。发电行业的各个子行业之间存在一些替代关系,尤其是水电行业和新能源发电行业对火电的替代关系。 (二)火力发电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火力发电按其作用分单纯供电的和既发电又供热的。按原动机分汽轮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柴油机发电。按所用燃料分,主要有燃煤发电、燃油发电、燃气发电。 二、火力发电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火力发电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图表:2008-2013年中国火力发电行业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火力发电行业研究小组整理(二)火力发电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全国供电煤耗平均累计下降37克标准煤/千瓦时。2010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下降到333克标准煤/千瓦时,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值22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统计的21家主要发电集团公司中,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神华等19家集团公司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上海申能集团公司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克;河北建设集团公司、甘肃电投集团公司等2家供电煤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