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至入川前1—150代

人文始祖至入川前1—150代
人文始祖至入川前1—150代

1-150代直系成员记述

黄帝有熊氏名轩辕,姓公孙,炎帝神农氏母弟少典国君之后,

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生子名摰。黄帝子少昊金天氏名摰,姓巳,黄帝子,亦名玄嚣,又曰清

阳。生第五子名挥。

少昊子挥轩辕之孙。张氏得姓大始祖。

1、受姓始祖挥公始造弓矢,官封弓正,主祀弧星。

世掌其职。赐姓曰张,此为张氏得

姓之始。生四子:长昧、次般、三

选、四盛。

2、挥长子昧公字文钦,号若。为玄冥师,司水正,

封诸汾川,掌水旱疾之职,居尹城。

庙存太原县,世享其祀。生二子:

长允格、次台骀。

次子般公

三子选公

四子盛公

3、昧长子允格公无嗣。

次子台骀公继父业袭水正,治理汾洮二水等有

功,帝嘉之。有庙存太原县。生一

子伊源。

4、台骀子伊源公字须,号地衍。帝喾时司水正,居

太原。生四子:长谟、次侯、三简

竹、四突美。

5、伊源长子谟公

次子侯公字康意,号元排。尧时任大夫,治

水有功,乙巳封幽州侯。生三子:

长若、次敬和、三立芳。

三子简竹公

四子突美公

6、侯长子若公

次子敬和公

三子立芳公尧时大夫,袭父职。生二子:长乾、

次坤。

7、立芳长子乾公

次子坤公生一子敦吾。

8、坤公子敦吾公字陽。生一子大致。

9、敦吾子大致公字安,司火正。生一子重熙。

10、大致子重熙公字考。舜帝时司火正。生一子光英。

11、重熙子光英公舜帝时火正。生一子天杰。

12、光英子天杰公佐禹治水有功,为四岳诸侯之长。

生一子钦若。

13、天杰子钦若公袭父职,与诸侯会禹于涂山,受典

则迁房山。生二子:长检、次榆。

14、钦若长子检公生二子:长噶、次卧。

次子榆公

15、检长子噶公仲康王时大夫。生一子宜。

次子卧公

16、噶子宜公夏帝相时大夫。生二子:长阳、次

申。

17、宜长子阳公夏帝相时大夫。生一子安。

次子申公

18、阳子安公寒浞弑羿,自立徵为侯。生一子孝。

19、安子孝公夏少康时大夫。生一子承。

20、孝子承公夏帝槐时大夫。生一子喾。

21、承子喾公夏芒时大夫。生三子:长琦、次璣、

三珍。

22、喾长子琦公夏泄时大夫。生二子:长契、次希。

次子璣公

三子珍公

23、琦长子契公生二子:长志恒、次志学。

次子希公

24、契长子志恒公夏廑时大夫。生二子:长仲权、次

仲奏。

次子志学公

25、志恒长子仲权公夏孔甲时大夫。生一子还。

次子仲奏公

26、仲权子还公夏发时大夫。生一子纯。

27、还子纯公商汤时大夫。生一子质。

28、纯子质公商仲壬时大夫。生二子:长廂、次

康。

29、质长子廂公

次子康公商太甲至太庚间大夫,雍州侯。生

一子启。

30、康子启公商太庚时大夫。生二子:长立、次

位。

31、啟长子立公字子吕。商小甲时大夫。生二子:

长瑰、次璇。

次子位公

32、立长子瑰公商雍己时侍郎、大夫。生二子:长

株、次枝。

次子璇公

33、瑰长子株公商雍己时大夫。生三子:长圉、次

成丁、三庖。

次子枝公

34、株长子圉公生一子颢。

次子成丁公

三子庖公

35、圉子颢公商祖乙时大夫。生三子:长珍、次

珠、三玉。

36、颢长子珍公生二子:长逊攸、次逊作。

次子珠公

三子玉公

37、珍长子逊攸公生一子都。

次子逊作公

38、逊攸子都公商祖丁时司空。生一子助。

39、都子助公商南庚时大夫。生二子:长顺乙、

次顺天。

40、助长子顺乙公商阳甲时太守。生一子圓。

次子顺天公

41、顺乙子圆公商盘根时侍中。生二子:长元峻、

次肃。

42、圆长子元峻公

次子肃公商小辛时江东提点。生一子昶。43、肃子昶公商小乙时左补阙。生二子:长浚、

次启衍。

44、昶长子浚公商武丁时将军。生一子惠。

次子启衍公

45、浚子惠公商武丁时将军。生一子谊。

46、惠子谊公商廪辛时司马、豫州牧。生二子:

长澡、次稳。

47、谊长子澡公

次子稳公商武乙时太史。生三子:长元、次

申、三咸。

48、稳长子元公商帝乙时大夫。生二子:长正、次

奎。

次子申公

三子咸公

49、元长子正公周武王时大夫。生一子炳。

次子奎公

50、正子炳公周成王时大夫。生二子:长毕辰、

次拱辰。

51、炳长子毕辰公

次子拱辰公周成王时先锋。生一子本。

52、拱辰子本公周昭王时卿士。生二子:长灼、次

介。

53、本长子灼公进士及第,周昭王时工部尚书。生

一子衮。

次子介公

54、灼子衮公周穆王时大夫。生二子:长伟、次

麟。

55、衮长子伟公生一子宏。

次子麟公

56、伟子宏公周厉王时大夫。生一子道。

57、宏子道公字无忌,袭父职,任周厉王时大夫。

生二子:长元思、次仲。

58、道长子元思公

次子仲公字广明,号仲甫。周宣王时,与尹

吉甫同朝为卿士。公不愿仕,隐居

曲阜防山,徙居蜀剑州梓潼县七曲

山。《诗经.小雅.六月》有“侯谁在

矣,张仲孝友”一句,赞颂仲公孝

顺友爱之美德。宋哲宗元佑年间追

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至

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加封为“辅元开

化文昌司禄帝君”。仲公是挥公之

后见之于正史的第一位张姓名人。

生子逸。

59、仲子逸公周宣王时大夫。生一子伯谦。

60、逸子伯谦公周幽王时司徒。生一子信明。

61、伯谦子信明公周幽王、平王时期大司徒卿。生二

子:长寔、次贵。

62、信明长子寔公字实德,活动于平王时期。生一子

禹臣。

次子贵公

63、实子禹臣公周平王时司徒。生二子:长玄驭、

次元驭。

64、禹臣长子玄驭公周桓王时大夫。生一子煕。

次子元驭公

65、玄驭子熙公生一子叔元。

66、熙公子叔元公周惠王时为晋大夫。生一子奉义。

67、叔元子奉义公周敬王时期晋大夫。生一子高陵。

68、奉义子高陵公晋上大夫。生子武宣(又名宣武)。

69、高凌子武宣公(又名宣武)生一子侯。

70、武宣子侯公周考王时期晋大夫。生一子老。

71、侯子老公晋中军司马。生一子君臣。

72、老子君臣公晋中军司马。生一子趯。

73、君臣子趯公晋大夫。生三子:长骼、次髓、三

体。

74、趯长子骼公晋大夫。生二子:长子进明、次子

匄。

次子髓公

三子体公

75、骼长子进明公晋亡。仕赵为大夫。生一子孟谈。

次子匄公

76、进明子孟谈公韩国师。生三子:长抑朔、次望朔、

三正朔。

77、孟谈长子抑朔公韩丞相。生二子:长开池、次开地。

次子望朔公

三子正朔公

78、抑朔长子开池公

次子开地公字正明,历任韩昭侯、宣惠王、襄

哀王丞相。生二子:长平、次黡。

79、开地长子平公字天佑,历任韩釐王、悼惠王丞相。

生二子:长胜、次良。

次子黡公

80、平长子胜公

次子良公字子房。祖、父几代为韩国相,即

“五世相韩”。当秦始皇并呑六国灭

韩时,良公以万金之资招募力士,

欲与韩报仇。乃秦始皇东游至博浪

沙时,良以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袭

击其座车,误中副车亡,没有如愿。

始皇下令抓他,匿下邳至圮桥,得

遇黄石公取履,授以兵书,并说:

“读后可为帝王师”,于是,良常为

画策,灭项羽,定天下。以“太公

兵法”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为汉

高祖国师。官至少傅,封留侯,封

地沛国(江苏)。晚好黄老,学神仙

“辟谷”之术,以功名终。卒谥文

成侯。聚周氏,生二子:长子不疑、

次子辟疆。

81、良长子不疑公袭父侯爵,汉吕后七年立为恒山王。

公元前175年,因与门大夫吉一起

谋杀原楚国的旧贵族,被判处死刑,

削夺留侯国爵,后来用了很多钱财

赎罪,才免一死。娶岑氏,生二子:

长典韦、次典高。

次子辟疆公公元前187年,年仅十五岁,官至

侍中。

82、不疑长子典韦公汉文帝时为清河太守。

次子典高公汉文帝时为上谷太守,生子万年。

83、典高子万年公生子嵩。

84、万年子嵩公汉武帝时为佐补阙。其后族大人繁,

功高位显,唐列、安定、范阳、太

原、南阳、敦煌、修武、上谷。沛

国、梁国、萦阳、平原、京兆等四

十三望族,登爵位者不可胜记。生

五子:长壮、次赞、三彭、四睦、

五通。

85、嵩长子壮公居阳陵。

次子赞公迁河北。

三子彭公迁南阳。

四子睦公迁吴郡。

五子通公《通书、张姓》为“述”公。返.迁

留侯故地沛国。官授清河刺史,遂

以清河为郡,恩州是也。巴县湾《张

氏简谱》载:“清河太守九载,德及

黎民,人称‘清河氏’”。生子无妄。

86、通子无妄公汉宣帝时任大理评事。生二子:长

里仁、次里义。

87、无妄长子里仁公官廷尉大理。娶余氏,生子皓。

次子里义公

88、里仁子皓公字叔明,彭山人,留侯八世孙,汉

官司空,多所荐拨,天下称其爱士。

娶杜氏,生子纲。

89、皓子纲公汉哀帝时任都检点。汉平帝即位改

为左补阙。初始元年,王莽纂位时

为国尽忠殉烈。娶孟氏,生二子:

长大顺、次大祥。

90、纲长子大顺公东汉光武时官封禄侯,辞官居天目

山,精修得道,人称桐柏真人。元

娶严氏生道陵、道宏,继娶岳氏生

道圣。

次子大祥公

91、大顺长子道陵公又名陵,字辅汉。《旧谱》载:“光

武时任巴郡江州令,弃官隐于洛阳

北邙山修道”。又据《通书. 张姓》

和《神仙传》记载:汉光武建武十

年(公元34年)甲午岁生于沛国丰

邑天目山。七岁通读老子《道德经》,

二遍就能熟记,并能通晓其意义,

年长,入太学当书生。任巴郡江州

(今重庆)令,不久弃官,隐居洛

阳北邙山修道,先后云游于淮地桐

柏太平山、鄱阳湖、乐平云子峰,

进入云锦山(后改名龙虎山)。历时

三年炼成九天神丹。汉安元年(公

元142年),于蜀中感太上授以正一

盟威之道及三五都功、诸品经录、

印剑等,创立了道教(亦称五斗米

教)。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于

蜀之云台峰乘云而去。唐天宝七年

册赠“太师”,僖宗中和四年(公

元884年)封为“三天扶教太法师”。

宋理中加“正一静应显佑真君”。道

教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生子元

衡。

次子道宏公汉光武帝时辞兖州太守,隐居高

尙。生子文。

三子道圣公

92、道陵子元衡公字灵真。《旧谱》载:“汉顺帝时征

为黄门侍臣不就,隐阳平山修道,

享年190(原谱书如此。编者注)

岁,乃五代天师,广信府贵溪县是

其裔也”。《通书.张姓》载:“《历

世真仙体道通鉴》说,衡少博学,

隐居不仕,有大名于天下,汉永寿

二年(公元156年)袭教。袭教后,

居阳平山(今四川彭县),以经录教

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约理明,

闻者有感。光和二年(公元179年)

正月以祖传印剑付子鲁,与妻卢氏

得道升天于阳平山。其遗嘱说,汝

祖以天地为心,生灵为念,诚敬忠

孝为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害,嗣

吾教者,非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

立德,非忠无以事国,非孝无以事

亲(见《世家》)。元武宗至大元年

(公元1308年)赠正一嗣师太清演

教妙道真君”。娶卢氏,生子鲁。

道宏子文公字觉。生子春。

93、元衡子鲁公字公祺。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

—193年),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

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同取汉中,

自号师君,以“鬼道”教民,设祭

酒,置义舍,政教合一,保境安民,

后又取得巴州。增立八品配治和八

品游治,统领各地政教事宜,在东

汉末年的乱世中,他以“祖传道法

教民,行宽惠之政”,统治巴汉三

十余年,使其成为“民夷信向之”的

乐土。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曹操征汉中,鲁封藏以降,拜为镇

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五

子及功曹阁圃皆封为列侯,迁还中

原。建安二十一年卒,葬于邺城东。

元成宗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

真君”。道教称为系师。生子滋、

永、盛、溢、巨。

文子春公生子聪。

94、鲁长子滋公(汉书名富)。

次子永公

三子盛公字宗元,据《世家》说,盛初居汉

中南郑,克老精修,父命嗣教。曾

历奉车都尉散骑侍郎,魏加封都亭

侯,不受。携祖传印剑经录自取汉

中,还居江西龙虎山,得祖师玄坛

及丹灶故址,即以其地为居。每逢

三元日(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

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登坛

传录,以授四方学道之士。《仙签》

则说,西晋永嘉中(公元307—312

年)还居龙虎山,得真人丹穴井灶,

遂就其左右经卢以居,元惠宗至正

元年(公元1341年)赠“清微显教

弘德真君”。旧谱无此代。《通书.

张姓》有此代,故录载。生子昭成。

四子溢公

五子巨公

春子聪公娶梁氏,生二子:长湛、次谦。95、盛子昭成公字道融。学道不懈,毎端坐于室中,

能出神数百里外,并能驯虎豹。年

一百十九岁卒。而尸体却温温如生。

既葬,坟上生菌草数千。人见仙鹤

穿墓而出,彩云拥簇,后开墓视之,

唯见冠履。一说于晋初得道,至晋

成帝咸康年间(公元335—342年)

仙去。元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

弘道真君”(《通书》)。

聪长子湛公

次子谦公总角颖悟,博览经史,文武兼备,

武艺尤高,时盗贼蜂起,举公讨捕,

公开赈济,群盗皆化。官封殿前都

督将军。元娶汪氏、继娶任氏,生

子荣。

96、谦子荣公生子咏。

97、荣子咏公生子銮。

98、咏子銮公任上元太守,生子彦辅。

99、銮子彦辅公魏文帝时任潼关节度使,生子景

淳。

100、彦辅子景淳公任苏州通判,生子材。

101、景淳子材公生子洪。

102、材子洪公生子瑞。

103、洪子瑞公生二子:长友谅、次友诚。

104、瑞长子友谅公东晋时任吴州太守。娶何氏,生子

堪。

次子友诚公

105、友谅子堪公字君游。人称“神童”,东晋初年

任郎中,两年后,任骠骑将军,随

之出任渔阳郡太守,击匈奴,开稻

田千万顷,劝农桑,致殷富。百姓

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

为政,乐不可支。”在郡八年,妻子

寒素如平日。生子颜。

106、堪子颜公举人。娶谢氏,生四子:长镒、次

钰、三铭、四铨。

107、颜长子镒公晋阳刺史。娶赵氏,生二子:长经、

次纶。

次子钰公

三子铭公

四子铨公

108、镒长子经公

次子纶公举人。娶陈氏,生四子:长智、次

矩、三仿、四元。

109、纶长子智公

次子矩公举人,东晋时任吴州太守。娶戴氏,

生五子:长瓒、次顼、三厚、四珠、

五宝。

三子仿公

四子元公

110、矩长子瓒公吏部侍郎。娶舒氏,生二子:长俊、

次杰。

次子顼公

三子厚公

四子珠公

五子宝公

111、瓒长子俊公字文举。任光武州太守。元娶姚氏、

继娶吕氏,生子禄。

次子杰公

112、俊子禄公娶汤氏,生子恭。

113、禄子恭公谏议大夫。娶欧阳氏,生二子:长

敏、次惠。

114、恭长子敏公娶蒋氏,生四子:长元校、次元榜、

三元楷、四元俊。

次子惠公

115、敏长子元校公

次子元榜公

三子元楷公

四子元俊公娶陈氏,生二子:长宪、次宝。116、元俊长子宪公大理评事,南宋甲子选举州牧,转

任工部给事。明帝即位,见其孝诚,

升文华殿大学士。因肖衍用事,数

谏帝不听,乃弃官隐于贺兰山下。

娶尹氏,生二子:长辉、次耀。

次子宝公

117、宪长子辉公任光武州黄门侍郎,娶黄氏,生二

子;长文颜、次文伦。

次子耀公

118、辉长子文颜公江南知县。娶刘氏,生子绅。

次子文伦公

119、文颜子绅公乙卯选文才,初授秦州太守、转升

归德知府。生子籍。

120、绅子籍公翰林院庶吉士。娶万氏,生子徇。121、籍子徇公德超群士,授江州通判,复升告州

知府。娶严氏,生二子:长朝远、

次朝端。

122、徇长子朝远

次子朝端元娶徐氏、继娶贺氏,生二子:长

琅、次卿。

123、朝端长子琅公

次子卿公任殿中岭南。娶潘氏,生二子:长

公柱、次公权。

124、卿长子公柱公

次子公权公字仲谋,号文仲。随文帝时,新立

为东京地官,遂居彭城,今徐州是

也。娶欧阳氏。生五子:长昶、次

景、三升、四暠、五晃。

125、公权长子昶公

次子景公娶黄氏。生三子:长世英、次世隆、

三世籍。

三子升公

四子暠公

五子晃公

126、景长子世英公娶郭氏。生三子:长孟良、次仲良、

三季良。

次子世隆公

三子世籍公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3课华夏之祖(初中历史七年级)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第3课《华夏之祖》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好, 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习历史课有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用多种手段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和线索,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3.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教材围绕主题,通过炎黄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和尧舜禹的“禅让”三部分内容,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反映了黄帝、尧、舜、禹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掌握原始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掌握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炎黄战蚩尤到禹建立夏),初步认识原始社会发展全貌(华夏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了解涿鹿之战的意义和有关“人文初祖”黄帝传说的依据,认识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通过本课的学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6、教学方法:(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地图册,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2)对于“涿鹿之战”,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征战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3)通过图示法,表现尧舜禹“禅让”的实质及原始社会的瓦解过程。

伏羲氏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

伏羲氏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伏羲故里。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 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1992年8 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自古以来。 该地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

相沿成习。而自1988年以来。除xx年和2016年。受地震影响。公祭活动暂停了两年外。甘肃省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伏羲文化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中文名称,伏羲故里。别名,羲皇故里。行政区类别,甘肃天水。地理位置,天水。著名景点,伏羲庙。卦台山等。。 伏羲故里。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 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 历史遗迹。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 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伏羲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

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2001年06月25日。 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俯察地。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乡。距天水市约15余公里。卦台山如一巨龙从群峦中探出头来。翠拥庙阁。渭水环流。钟灵毓秀。 气象不凡。登临卦台山顶。俯瞰三阳川。人们不难发现。古老的渭河从东

炎帝的母亲是谁

炎帝的母亲是谁 在更加遥远的古代中,炎帝是属于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而炎帝也是一样在贡献上都是主要变现在各个方面的,而且相传道,炎帝是直接亲尝百草来去发明草药来去治病等等,那么炎帝的母亲是谁?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 炎帝的母亲是谁神农氏母曰妊姒,有蟜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相传炎帝之母名“女登”,一日游华阳,被神龙绕身,感应而孕,生下炎帝。其实在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说不清父亲是谁,所以后人仅对炎帝之母为女登记载很清楚,而父亲这边始终存有争议。推荐阅读:上古时期的炎帝发明了什么 炎帝是谁在五帝本纪黄帝中就记载说: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太昊。太昊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帝和黄帝。 所以炎帝和黄帝应该是伏羲和女娲的孙子,而炎帝和黄帝就是兄弟关系。 炎帝有几个女儿炎帝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太阳神。据说他在成为太阳神之前,是人间一个部落的首领,他的一生除了儿子外还生有四个女儿。炎帝的女儿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命运。炎帝的大女儿被人们叫做炎帝的“少女”,这并非是人们给她的称号,而是因为炎帝没有给

她取名字,所以人们就一直这样叫。这个女儿从小和其他三姐妹一起生活在宫廷之中,但是后来的时候她爱上了赤松子—一个一心修仙的人,在后来赤松子得道成仙之后更是迷恋,甚至她也跟随着一起修仙,最后在大火中羽化成仙。而炎帝的第二个女儿也和大女儿一样没有名字,被世人叫做是赤帝女,赤帝也就是炎帝,即炎帝的女儿。这个女儿见到心地善良,常常会在宫殿之中的树梢上建造一些鸟巢以供飞行的鸟儿做歇息只用,一天她在建好鸟巢之后,没有像往常一样的下树,而是就这样一动不动的坐在树上,任何人叫都没有反应。炎帝发现后很是担心,于是就想了个法子,叫人在树下点火,把她给吓下来。可是谁知道才一点火他的这个女儿也像大女儿一样羽化成仙,只不过这一次是他人为之。而他的三女儿则是后来因为不想嫁人而抑郁而死,后被封为云雨之神。而炎帝的第四个女儿则是我们所熟知的精卫。从小活波开朗,爱好自由。在民间还有着关于精卫填海的故事。 炎帝是一个对人类世界有着重大贡献的人物,受到民间众人的深深的敬仰。在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按照他的样子在民间建造了不少关于他的雕像,而关于他的画像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炎帝像就要数老顶山上的了。老顶山上的炎帝像是一座模仿着炎帝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打造而成的,整座炎帝像都是使用铜器打造,如今位于我国的山西省的管辖地长治市里面。如今这尊炎帝的雕像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几乎每个到山西旅游的人都会去参拜炎帝雕像,老顶山炎帝像远远的看上去,给人一种古朴的气息。整座铜像是以站

甘肃人文

甘肃人文 第一课时甘肃省简介 简称:甘或陇 省会:兰州 位置:甘肃省地处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人口:2237.11万。 行政区划分:现辖5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 8个县级市,60个县,7个自治县。 甘肃简介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甘肃象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筒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筒称为陇。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甘肃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第二课时甘肃的地理概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甘肃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弘扬炎帝文化 传承炎帝精神

弘扬炎帝文化传承炎帝精神 5000年前,华夏始祖炎帝神农在随州烈山这块土地上高举文明之火,带领上古先民刀耕火种,开启了璀璨的华夏农耕文明。千百年来,无数炎黄子孙不远万里烈山寻根,抒发对先祖的感怀之心,对故里的思念之情。在他们的眼里,炎帝神农故里是华人的家、民族的魂。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必将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随州炎帝故里人始终为此而努力。 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传颂炎帝文化的圣地品牌 炎帝文化是华夏文明起源的基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符号,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是湖北最重要的文化品牌,也是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活动。这场文化的盛会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炎帝神农祭典”为核心,以炎帝文化为纽带,凝聚和寄托了天下华人“血脉同根文化同源民族复兴”的夙愿,促进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归宿感,促进了56个民族对中华大家庭的认同感。连续七届寻根节在炎帝故里成功举办,充分肯定了寻根节在弘扬炎帝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凝聚海内外华人民族情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炎帝文化庙会——传播炎帝文化的重要平台 寻根节作为炎黄子孙的祭祀盛会,在推动炎帝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着随州民俗文化的竞相发展。一年一度的寻根节,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参与面最广、最接地气的莫过于炎帝文化庙会。2010年至2015年连续6年在炎帝故里景区举办的炎帝文化庙会,为海内外游客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濒临失传的随州花鼓戏、义阳大鼓等传统节目,在注入炎帝文化元素后,被重新搬上舞台,引得游客纷纷叫好。安居板凳龙、天河口九莲灯、唐县镇随州慢板和随县“三独”(独人轿、独角兽、独轮车)、万福店摔跤等民间特色文艺节目相继成为每年的风俗节庆。 炎帝文化庙会作为传扬炎帝文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传承了“共生”“利民”等炎帝文化的精髓,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逐步擦亮了炎帝文化品牌。传统节日常态拜祖——传扬炎帝文化的有力推手 树离根不活,人无根不立。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深怀于心,寻根问祖

历史知识梳理 原始社会

历史知识梳理-----(七上) 第一单元——原始社会 特点:生产力水平低下,平等互助,没有阶级压迫,没有贫富贵 贱差别。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远古居民”-3) 代表文化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70-20万年约3万年 生活区域云南省元谋 县 北京周口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体质形态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 分工明显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造会制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仍使用打制石器,已掌 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 骨针缝制衣服 火的使用知道用火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管理火 会人工取火 生产活动采集、狩猎采集、渔猎 社会组织群居氏族 其它我国境内已 知最早人类名震世界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能走到很远的地方 ●知识要点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作用:照明、防寒、驱赶野兽、烧烤食物)。 5.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人类社会共同体。由共同的祖先繁衍,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6.早期原始社会的形成:早期的原始人类,生存环境险恶,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斗争,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居民”-3) 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约七千年约五六千年约四五千年 生活区域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黄河流域 (陕西半坡) 黄河流域下游 (山东泰安)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骨耜木耜、石刀石镰、石锄 种植业水稻粟、蔬菜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饲养业家畜猪狗等动物 房屋样式干栏式半地穴式 手工业会制造陶器 (猪纹陶器)彩陶,出现刻画符 号(人面鱼纹盆) 比以前有更大进步 其它会挖井、制作简单玉 器、原始乐器打猎捕鱼、纺线、 织布、制衣 大汶口文化晚期贫富分 化出现 ●思考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华夏之祖(“五帝——炎、黄、尧、舜、禹”) 传说人物优秀品德及主要事迹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舜严以律己,宽厚待人,处处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知识要点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著名的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约四五 千年的黄河流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结成部落联盟,形成日后 的华夏族。黄帝和炎帝共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2.禅让制: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 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

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学习难点禅让制学习活动 一、自主预习炎黄战蚩尤 1、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从此______、_______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炎帝和黄帝 1、传说中的炎帝,号_______,相传他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人们________。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制作,教人挖掘,发明。仓颉创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__。

2、禹当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出现了贫富分化。约公元前__________年, _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________。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_。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___________社会开始了。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想一想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小组合作、展示xx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二、材料题:(1)人文初祖;炎黄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华夏族。(2)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3)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 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 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 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神农氏结绳为治,刻画符号是文字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文字的先驱,刻画在史前的骨器、玉器、陶器上,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刻画符号都是单个出现,尚未连缀成书面语言,很难或不可能释读,基本用于记事。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刻画符号更接近事物形象。龙山文化发明了文字诞生可靠证据,笔画比较流畅,个个独立成字,显然脱离了刻画符号和文字画的阶段。文字中除有象形字还有会意字。黄帝之史官仓颉“初造书契”。商周时的巫师们也会以已出现的文字作为垄断神权的手段。 3、关于龙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哪些说法。P41 红山文化玉龙和相关玉器做的研究认为:猪是龙形象的来源之一,表明龙的起源与原始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身如蟒蛇是先民对蛇的恐惧而崇拜,以它作为龙形象的一部分,表达了期望避免危害和获得农业丰收的愿望。最初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出现,是先民崇拜的对象。濮阳西水坡蚌壳龙图案做的研究认为所有迹象都可用天文学观点加以解释。最初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出现,是先民崇拜的对象。 章二 1、试简述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天人关系的中心问题是把天看做有意志的至上神还是把天看做无意志的、无目的的大自然。一、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P49 二、天道自然的观点三、天人相分的观点四、天人交相胜 2、试简述中国古代变易之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描写炎帝陵的作文1200字:炎黄子孙_写景作文

描写炎帝陵的作文1200字:炎黄子孙 描写炎帝陵的作文1200字:炎黄子孙 很早以前,就听说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对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神秘就充满了向往。今年春节长假,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湖南炎陵县城西南面的炎帝陵前,亲身感受了一番。 来到炎帝陵的正大门前,放眼望去,整座陵殿周边群山环抱、左侧前方一条清澈见底的洣水河缠绵环绕,矗立在最前端宫殿形状的大门与十根分别竖立两侧的擎天石柱,围成的正中长廊笔直深远,神农大殿的红墙黄瓦在长廊尽头时隐时现,使得整个炎帝陵既显得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又山清水秀、恬静怡人! 在正大门留了影之后,我们一家走上了铺在长廊中间的红地毯。这时我才发现,两侧的石柱上分别雕刻了十分精细的图案,仔细一看,原来分别是“稻、梁、菽、麦、黍”五谷杂粮,这就是景点介绍的“五谷柱”了。我不禁默默意念:感谢伟大的神农贡献了五谷,让现在的我们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继续往前走,长廊变成了一个大广场,两侧各有一尊石雕,左边是鹿,右边是鹰,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这就是“鹰鹿广场”。传说,被生母女登留在石头上的炎帝,曾唤下山中的鹰为他遮风挡雨,鹿提供给他足够的奶水。于是,炎帝就有三个母亲:生母女登、养母雄鹰、乳母慈鹿。也因此,炎帝从小就具备了鹰的顽强勇敢执着、鹿的温柔1 / 2

仁慈宽厚。 上了一段台阶,穿过“烽火台”、走过“太极广场”、沿着“九鼎九簋”的台阶,终于来到神圣的神农大殿门前。近看大殿,首先感觉到处都是龙在飞腾,几根主要的石柱雕刻着龙、门前台阶上雕刻着龙、大理石的护栏上也全是雕刻着的龙…这些龙与红墙黄瓦相映成辉,宏大的气势跃然而成。进了主大门,便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大理石雕像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位微弯着腰的老者,手里拿着五谷之粮,微笑着递送到人们面前。如果不是在这神农大殿里,你一定以为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把目光投向四周的墙壁,十幅红泥雕刻的壁画深深的吸引了我,“制耒耜,种五谷”、“日中为市,首辟市场”、“作五弦琴”……原来这十幅壁刻分别叙说了神农的十大功德。看着壁刻中画着辛勤劳作的人们,我沉默了下来,心被深深的震撼:一位远古时的部落首领,在那么恶劣的气候、原始的条件下,却能开辟出一条如此灿烂的文明之路。这十大功德,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正是他无私无畏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岁月可以冲淡许多记忆,却无法冲淡中华民族的凝聚之心! 出来时,爸爸问我对游炎帝陵有什么感受。我想了一会儿,不禁想到那幅对联“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离开景点开始,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当之无愧的炎黄子孙! 2 / 2

炎黄时期

炎帝与黄帝是华夏始祖。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汉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但是一直没有弃用华夏族称谓。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原始社会中晚期,逐渐形成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淮河下游以南的今豫、苏、皖交界地区的蚩尤部落(苗蛮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的中原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距今约5000余年前,涿鹿之战爆发。最后,蚩尤被擒杀,东夷集团同炎黄集团互结为同盟,形成了最初的华夏部落联盟。 据载,炎帝还: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

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陶器。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故称姬轩辕,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黄帝内经》)。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黄帝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 对于夏朝的行政区,世传为“九州”: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贡道必经之处。(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青州,浮于汶,达于济。(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华夏之祖

华夏之祖 1.《课标》中对相关内容的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对“课标”要求的基本分析: 识记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传说”列入学习内容,似只此一处,除了解传说和史实的联系外,还意图强化了祖先崇拜意识。——对祖国文明成就的自豪感的激励。强化学习中的人 文因素。 3.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所选材料涉及的范围约为距今四五千年期间千 余年之间的事,所涉及的人物有前后相承的关系。基本属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主义时期”。 也是中华文明的正式诞生时期。对中华文明的崇敬和珍爱,在历史上必然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传说中蕴涵着很 多可靠的历史真实,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会产生很好的作用。 有关黄帝要突出其作为“人文初祖”(人类文明最初的创造者)和华夏始祖的形象。而尧、舜、禹则突出对起优良品质的了解以及禅让的实质。 禹建夏朝要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 隶制的国家之一,因此而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4.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引入新课建议先展示##的《祭黄帝文》内容并结合展示孙中山对黄帝评价的话,提问:他们歌颂的是谁?——黄帝。不仅是他们两人如此崇敬黄帝,每年清明时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海内外华人到黄帝陵墓去祭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华夏之祖(利用教参资料解释“华夏”)。然后转入课文第一目。 “炎黄战蚩尤”,内容学习尽可能生动一些(可发动学生来讲),教师对个别名词可做一些解释。最后落脚到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基。——炎黄子孙。 “黄帝——人文初祖”(重点)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黄帝事迹(传说),可借助教材本身的资料。利用13页上的“动脑筋”认识:如此众多的发明创造往往不 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应是那个时代人们聪明才智的反映,但由于对黄帝的崇敬,故将它们都归于黄帝及其妻子和部属。同时可结合13页第一段小字内容,帮学生辨析:“史实”和“传说”的区别及联系。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的文字记录的事迹为史实,否则则称为传说,在未被考古资料证实前,一些史实曾被视为传说,同样,如有新的考古发现一些传说可能又成为史实。——科学是严谨的。就是一些现在还被确定的“传说”已被资料证实了部分——传说中也蕴涵着可靠的史实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预习填空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背景:四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的、、等部落相互攻伐,不断结成部落联盟,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还制作陶器,发明,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制作,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黄帝时期的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 2.内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预习填空答案: 一、炎帝、黄帝、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 二、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纺织;建造宫室;衣裳;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嫘祖 三、贤德之人;尧、舜、禹

远古文化

第一章:远古文化 石器时代:三皇五帝 本章提要 第一节:远古文明经历的重要阶段 第二节:远古文明孕育的文化因子 第三节:远古文明的文化表现 第一节:远古文明经历的重要阶段 图示 原始人群元谋人170万年直立 北京人70-20万年火、采集、狩猎 母系20万年钻孔 氏族公社(北京山顶洞人、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和西安半坡) 父系约5500年制陶 (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和山东大汶口文化) 一、原始人群 1、生存 (1)人与自然:自然强大 (2)人与人:血缘家族,相对平等 A、杂婚:随意婚配。局限,生命质量低 B、血缘婚(族内婚):在血缘家族内部,婚姻按照辈数来划分,同一辈分的人互为夫妻。而在不同辈分之间则不通婚。作用,家族稳定。局限,生命质量低 2、工具:打制石器,生产力低下,生活资料获取不易,天然取火 3、生产方式:采集、狩猎 二、氏族公社 1、生存 (1)人与自然:崇拜自然,形成原始崇拜 (2)人与人:氏族部落,由平等到不平等 A、族外婚。一个氏族的一群兄弟和另一个氏族的一群姊妹之间的交互群婚。好处,生命质量较高。局限:不稳定 B、偶婚:是一男一女按照婚姻形式结成配偶,但是不排斥与外人同居。双方都可以随意离婚或分居 2、工具:磨制石器。人工取火 3、生产方式:原始农业、饲养家禽 第二节:远古文明孕育的文化因子 本节提要 一、农耕生活:敬天孝祖、家园意识 二、原始宗教:鬼魂观念、天命意识 三、三皇五帝:以德治国、人文初祖 一、农耕生活: 敬天孝祖、家园意识 农耕生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因此农耕文化的特点: 1、对天——敬天孝祖,反映了农耕文化力求稳定的心态。

2、对地——家园意识,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原始宗教: 鬼魂观念、天命意识 1、鬼魂信仰:反映原始人摆脱危困,渴求关切、帮助、支持的集体无意识。 2、天命意识: (1)自然崇拜(天体崇拜:雨师、风伯、雷公、云君;植物崇拜:松、竹、梅;动物崇拜:龙、凤、鱼) (2)生殖崇拜(生殖器、乳房、臀部,送子观音、普里阿帕斯) (3)图腾崇拜(旗帜,族徽,柱子,衣饰,身体,与本氏族有动物或植物) (4)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也叫灵魂崇拜) 鬼魂观念 “鬼”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代表死亡以及可能引起死亡的威胁力量;对“鬼”的恐惧实际上象征了对死亡以及与死亡有关的某种威胁人类生存的力量的恐惧。因恐惧原始人群紧紧地抱在一起,这会营造出一个相互关切、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群体氛围。原始部落借助于防御“鬼神”而万众一心。对鬼的恐惧实际上起到了强化“人际关系链接”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鬼的恐惧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而“鬼”不过是一个象征。鬼观念传播快的原因是把自己的恐惧告诉别人,看见别人也恐惧,自己的恐惧也就减弱了。 灵魂是人死后的脱离躯体的一种精气。它有两个特征:不灭、超人。灵魂可灭,那么灵魂就成了精神的同意词,灵魂超人,可以影响活着的人的生活,因此灵魂可以让人下地狱,上天堂。为了不下地狱,能升天堂,我们开始信鬼和信神,目的都是寻找一种寄托,摆脱内心的恐惧、空虚感,以寻求安全了。 鬼魂托梦的故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如执着爱情的杜丽娘(《牡丹亭》,诉说冤情的窦娥,报答恩情的聊斋故事,反映亲情的如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这些故事神秘怪诞的色彩不知迎合了多少读者的猎奇心理。从故事本身看,托梦的原因大都是为了结生前的不了情。情本是人感应外物的自然产物,但在古代社会,情渐渐被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家们所扼杀,造成无数情殇。文学家则针对这种社会现象,用鬼魂托梦的形式,曲折地歌颂人间真情。 生殖崇拜 图腾崇拜 青龙白虎朱玄武动物崇拜 龙文化 自然河川是龙的初始原型,自然崇拜 蛇蟒晰鳄是龙神灵化载体,动物崇拜 龙图腾受到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宗教观念的影响表现为道德化、政治化、人文化基因 祖先崇拜 通常包括鬼魂观念和崇拜仪式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原始人来说,在活人身体内存在的,而在死者后又离开的东西,就是灵魂。 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不同,图腾崇拜的对象主要是动植物,祖先崇拜的对象主要是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所以说,祖先崇拜也叫灵魂崇拜,是原始社会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后而出现的一种对死者灵魂加以崇拜的宗教行为。 三、三皇五帝:

炎帝文化

华夏始祖的诞生 烈山降圣 远古时代,随着一位圣人的诞生,华夏大地的地平线上,升起了初始的灿烂曙光。这位圣人就是炎帝神农氏。 相传炎帝的母亲任姒(有虫乔氏之女),又名女登,她心地善良,长得也很漂亮。一天在玩耍时,女登忽然看到天空金光闪闪,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身体马上就有了感应。怀孕一年零八个月后,女登生下一个红球。红球在田地里滚了几滚后,裂为两半,中间坐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婴。只见那婴儿长着人的体形,龙的容颜,头上还长着两只青龙角。 大家正诧异间,又听见村口有人大声欢呼。原来村口的石窟夹缝中突然涌射出九眼泉水,并且泉泉相通。人们捧来一尝,香甜无比。于是大家非常高兴,认为这泉水是当地的土地神炎帝的诞生献上的一份厚礼,炎帝就是出现在田野的神龙,他的降生,一定会给天下带来无限的希望。 炎帝神农氏果然不同凡响。小时候,当他母亲女登和人们一起去狩猎或采集时,让他在旁边玩耍,这时,仙鹿会奔来开怀为他哺乳,神鹰会飞来张翅为他遮风挡雨(后来为不忘仙鹿和神鹰对炎帝小时侯哺育的恩,就用大石头雕了一只仙鹿和一只神鹰放在炎帝陵前作纪念)。由于得到了神灵的保佑,炎帝出生后三天就能说话,五天就会走路,到第七天边生齐了牙齿。长大后,他身材魁梧,浓眉厚唇,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成为远古时代一位杰出的英雄。 其实,炎帝的非凡智慧和过人胆识从小就展露出来了。小时侯,他就喜爱种植。常常把花草拔回来,种在泥地里;把树枝折下来,插在地上做游戏。他嚼食植物的根、茎、花、叶及果实,记下它们的滋味、气味和颜色,留心观察它们的成长,并试着种植那些能吃的植物。这些都为他的长大后为民造福打下了基础。 据史书记载,炎帝姓姜,名石年。父亲是上古时代少典部落的首领,母亲女登为少典正妃。石年生于烈山,又名烈山氏,也称连山氏。 “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虫乔氏女,名曰女登,为少典妃。”“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周易》 “人生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帝王世纪》 相传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他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炎帝诞生时代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人类社会最早的一个阶段称之为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炎帝诞生的时代处在新石器时代,也即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代,当时原始先民的生活十分艰苦,生存发展能力十分低下。从生产工具的状况来看,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广泛使用通体磨光的石器和钻孔石器,依靠这些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生产,必须付出很多的艰辛,而且效率不高。开垦一块荒地,往往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这样的耕作方法,收获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先民们的生活需要。他们吃的是采集来的野果和渔猎来的动物,穿的是兽皮和树叶,住的是山洞,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不仅时常会遭到野兽的侵袭,而且随时面临着疾病和毒瘴的威胁。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成为远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并以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勇气,带领先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并引领着人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为开拓中华文明奠定了初始的基础。 中华文明的始祖 华夏奠基 中华民族是在以炎黄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基础上形成的。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始祖。 远古时代,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带,活动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炎帝部落是中原大地上以农耕技术闻名的最先进最强大的部落集团。

人文始祖历史故事:轩辕黄帝

人文始祖历史故事:轩辕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相传他有25个儿子,分别 得12个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12姓的后代。不 但中原的汉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苗、戎、狄、毛等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 的共同祖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 的一位英雄人物代表,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 创造,他带领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先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因而被奉为人文 始祖。 在中国的历史纪年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只能从距今4000年 前的夏代算起,而夏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因无地下文物考古资料,所以只能凭借传说。在这些传说中,尤以黄帝的传说最多,也最引人 注重。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记录和加工,散见于先秦的一些文献中。直到西汉司马迁写那部伟大着作——《史记》的时候,才对这些文献 实行了整理,使今天的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知道我们祖先的事迹。 据史学家研究,在中国古史五帝传说的记载中,五帝时代可分为 两大阶段,五帝前期以黄帝为代表,其主要活动地域多在北方。黄帝 时代是“龙战于野”的时代,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在今河北省北 部桑干河流域,黄帝族“迁徙往来无常处”,黄帝率兵与炎帝作战的“熊、罴、貔、貅、(豸旁加区)、虎”,一般认为是黄帝部族内以野 兽为图腾的诸部落的名称,故有黄帝“号曰有熊氏”、“黄帝为有 熊”(《史记·五帝本纪》)等记载。这些记载,都颇具北方游牧和狩 猎民族色彩。 不过,这些传说多年来一直缺乏考古实证。近年来,随着辽河流 域红山文化考古的持续深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20余件形似熊龙 的玉玦,这种玉雕熊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多的种类之一,也是红山

历史趣谈揭秘华夏始祖炎帝的母亲是谁 炎帝性格是怎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华夏始祖炎帝的母亲是谁炎帝性格是怎样的 导语:炎帝,生活在距离二十一世纪5000年以前的原始部落,是上古时期一个姓氏为姜的部落对他们首领的称呼。炎帝在我国影响非常大,很受人崇敬和爱 炎帝,生活在距离二十一世纪5000年以前的原始部落,是上古时期一个姓氏为姜的部落对他们首领的称呼。炎帝在我国影响非常大,很受人崇敬和爱戴,至今还祭祀他。炎帝这一人物在很多书籍都有记载,因为年代十分的久远,因此这一人物极有可能是虚构出来的。所以关于炎帝的母亲是谁也有不同的说法。 炎帝的母亲在众多古代书籍中都有记载,梳理清楚的话,古文中记载的炎帝的母亲大约有四个个。其中一个是蟜氏部落的一员,根据《国语·晋语》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生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从这里不难看出,炎帝的母亲是一个姓氏为蟜的女人。根据书籍的记载,炎帝的另一个母亲应该是叫女登,女登做梦了一个奇梦,醒来之后就发现怀孕了,怀了一年多之后生产,生出的男婴就是炎帝。炎帝的第三个母亲相传叫任姒,据闻她和蟜氏女是同一个人。还有一个女子姓姜,她生了炎帝,那时天气很冷,她为了驱寒而挖姜煮汤水,所以小孩子从此就姓姜了。综上所述,炎帝的母亲分别是姜氏、蟜氏、女登、任姒。 炎帝的母亲在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其中女登最具神话色彩,因为做了一个关于龙的梦就怀孕了,所以女登是最不可能是炎帝的母亲。但无论炎帝的母亲是谁,她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为在这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伟大的。 揭秘炎帝的父亲是谁 炎帝是中国古代部落的首领,他和黄帝是生活在一个年代,且两人 生活常识分享

各年代黄帝祭文欣赏(二)

维公元二○○四年四月四日,岁在甲申,节届清明。丽日中天,惠风融融。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集聚桥山之麓,沮水之滨,谨以鲜花雅乐,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曰: 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建造宫室,福我百姓。树艺五谷,济我苍生。服牛乘马,披山道通。法乾坤以正衣裳,造书契而立五行。宾服诸侯,九州一统。广施教化,四海同宗。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周秦以降,爰至晚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国家康泰,为民族振兴,秉持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民族聪明,屡建旷世丰功。巍巍中华,龙脉永承! 世纪更新,中华振兴。坚持改革,五千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对外开放,九万里美丽山河,再振雄风。发展经济,东南鹏举。再造秀美,西部凤叫。焕发生机,东北龙腾。以德治国,民安国宁。以人为本,人和政通。科教兴国,神船翱翔太空。且喜港澳珠还,紫荆莲花并荣;方期宝岛璧合,一统福祚永宁。 煌煌中华,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魂,致兆民于阜康。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2005年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祭拜黄帝陵祭文】 2005年5月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大陆访问团成员祭拜黄帝陵时依照仪式,向黄帝陵敬献花篮、时果,捻香祭拜,行三鞠躬礼,并宣读了祭文: 公元2005年5月6日,岁序乙酉,旭阳送热,榴花照眼;华夏美丽,万水千山。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偕访问团全体成员,怀赤诚之心,奉俎豆之仪,告奠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吾祖峻德,名垂青史;平定荒漠,举世称殇。订律设制,立五千年不拔之根基。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容易之方向。功垂千古,名扬万邦;造福生民,益发其祥。今值两岸,协力互惠之际;仰祈灵佑,天道酬谢之德。锡福策勉:兄弟扶持成大业,二十一世纪振八荒;益兹鼓励:炎黄子孙有良心,两岸和平一家亲。山岳巍巍,河海荡荡,缅怀祖德,永矢弗忘!掬诚告奠,伏祈灵鉴!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访问团成员谨奠。 【2005乙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 维公元二00五年四月五日,序属三春,节届清明。八方辐凑,四海同风。华夏儿女,谨以俎馐醪浆之荐,时花雅乐之隆,致祭于我人文先人轩辕黄帝之陵。嘱辞以闻,情动于衷。辞曰: 夫业伟则永,德盛则昌。赫赫始祖,德业煌煌。涿鹿尽辔,天下宾从四野;宫室既筑,文明肇始八荒。造船车而九垓同轨,作仪礼则谐和万邦。莳播百谷,顺应天地之纪;淳化鸟兽,节用山川之享。是以咸沐仁泽,而山海献珍,广被圣德,仰日月重光。 喜看华夏今朝,再造辉煌。承传五千年文明之薪火,谱写与时俱进之华章。改革开放,破冰激浊扬清波;宏观调控,保压并举防起落;免除粮税,惠泽南北万户农;发展教育,科技进步民族兴。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腾飞,九州互动互补共繁华。神鹰朔漠腾空,铁龙雪域驰骋;血比水浓反***,手足同心保金瓯;紫荆献瑞,送上千载祝愿;白莲呈香,载来万世吉祥。 今兹迎来机遇,华夏儿女,奋发图强。***远瞩,洞察四海风云;审时度势,掌控时代航向。以人为本,谋万民之福祉;强国为先,致民族之复兴。唯法是依,务必除恶扬善;求真务实,更须清正廉洁。科学发展,构筑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实现小康理想。惟愿域中同根,早成一统,携手并航,仰绍先圣垂光。 桥山苍苍,沮水泱泱;始祖恩化,无疆无量。景仰前徽之忱,崇德报功之章,虔申昭告,伏惟尚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