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抗震、抗变形能力强以及施工方便等特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柱是承载荷载并传递到地基的主要承重构件。为确保梁柱结构的安全可靠,配筋计算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计算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一、梁的配筋计算

1. 弯矩设计

梁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弯矩作用,根据荷载和支座条件等得到弯矩图。在梁的配筋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有经典弯矩图法、傅里叶级数法和有限差分法等。根据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弯矩计算后,可以确定梁的最大正、负弯矩及其位置。

2. 配筋计算

梁的配筋计算包括梁底筋和梁顶筋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受拉钢筋的面积,根据受拉钢筋的满应力和弯矩等计算确定拉力。然后根据已知的参数,使用钢筋的受拉强度计算公式,得到所需钢筋的面积。同时,还要根据受拉钢筋的纵向间距和钢筋的直径,进行受拉钢筋的布置设计。

二、柱的配筋计算

1. 截面尺寸设计

柱的配筋计算首先需要确定截面尺寸。根据实际荷载和设计要求,可以确定柱截面尺寸的高度和宽度。通常,柱的高宽比应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抗弯承载力和受压性能的要求。

2. 配筋计算

柱的配筋计算主要包括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确定。首先,需要计算受拉钢筋的面积,确定受拉钢筋的满应力和受拉力。在受拉钢筋的布置设计时,应考虑到受拉钢筋的间距和直径等要素。另外,还需要计算受压钢筋的面积,确定受压钢筋的满应力和受压力。在受压钢筋的布置设计时,要注意受压钢筋的间距和直径等参数。

三、配筋计算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计算的具体过程,我们以某一具体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某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设计一梁柱结构,其梁的跨度为6m,截面高度为0.6m,宽度为0.3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首先,确定荷载情况,包括自重、活载和附加荷载等,并绘制出弯矩图。根据荷载和弯矩图,计算出梁的最大正、负弯矩及其位置。

根据所给的设计参数,计算出梁受拉钢筋的面积和受拉力,并确定钢筋的布置形式。同时,计算出受压钢筋的面积和受压力,并确定受压钢筋的布置形式。在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满应力和纵向间距等参数。

接下来,以柱的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假设柱的截面尺寸为

0.4m×0.4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柱受拉钢筋的面积、受拉力和布置形式。同时,计算柱受压钢筋的面积、受压力和布置形式。在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满应力和纵向间距等参数。

通过以上的配筋计算实例,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计算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结构情况进行相关计算和校核,以确保梁柱结构的安全可靠。

总结

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计算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梁柱的配筋计算,可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满足抗震、抗变形等设计要求。在配筋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荷载和弯矩等参数,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和钢筋的布置形式。同时,还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受拉受压钢筋的满应力等要素,计算出所需的钢筋面积和布置间距。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筋计算,才能确保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配筋率的计算

1.7 配 筋 率 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 注:1.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各类构件一侧受压钢筋的配 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 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 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 续表1-76

注:本表是1-75序号3的具体化。 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续表1-78

柱钢筋计算-图文

柱钢筋计算-图文 第一节概述 1.1柱的分类 框架柱KZ 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并与框架梁刚性连接构成框架 框支柱KZZ 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并与框支梁刚性连接构成框支结构。框支结构以上转换为剪力墙结构 梁上柱LZ(最普遍的应用,是为位置在层间的梯梁提供支撑,高度 位于上下楼层之间的层 间梯梁与水平构件框架梁和竖向构件框架柱均不直接相连,但通过梁 上柱可与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 墙上柱QZ芯柱某Z 1.2柱的钢筋骨架 纵筋基础层中间层顶层箍筋 计算钢筋时要考虑以下各种情况: 边柱、中柱、角柱变截面变钢筋 1.3柱的平法表示方法举例 某2.柱总高度(某层至某层,或某标高至某标高)3.柱截面尺寸b 某h

4.柱纵筋(角筋+b边中部筋+h边中部筋) 5.柱箍筋(以“/”分隔加密与非加密间距) 第二节框架柱钢筋计算 KZ1要计算哪些钢筋量楼层名称构件分类分类细分无梁基础基础层基础板厚小于2000基础板厚大于2000计算哪些量名称单位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一基础插筋、箍筋长度、根数、重量平有梁基础基础板顶与基础板顶一平中柱边柱角柱纵筋、箍筋长度、根数、重量-1层首层中间层顶层2.1柱基础插筋 柱插入到基础中的预留接头的钢筋称为插筋。在浇筑基础混凝土前,将插筋留好,等浇筑基础混凝土后,从插筋上往上进行连接,依此类推,逐层连接往上。2.1.1板式筏形基础04G101-3P45 板式筏形基础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板厚≤2m,柱角插筋应插至基础底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弯钩,柱中部插筋可插至LaE深度后作90°弯钩,弯钩直段长度≥6d且≥150mm。 板厚>2m,柱角插筋应插至基础中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弯钩,柱中部插筋可插至LaE深度后作90°弯钩,弯钩直段长度≥6d且≥150mm。 板式筏形基础容许竖向直锚深度<LaE 板厚≤2m,所有插筋应插至基础底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弯钩,弯钩长度为a。板厚>2m,所有插筋应插至基础中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弯钩,弯钩长度为a。 钢筋的锚固、搭接值确定(03G101-1P34) 基础插筋的计算公式:

2.10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2.10第1/1轴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2.10.1承载力抗震调整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JGJ3-2002)式(4.7.2-2)规定,有地震作用组合时,作用效应设计值S 应采用下式表达式: RE R S γ/≤ (2.3) 式:RE γ——为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见表2.10-1: 表2.10-1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表 具体调整见梁、柱配筋表。 最小配筋率的确定: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1.3.6规定,三级抗震时,框架 梁正截面设计抗震要求的最小配筋率支座取0.25%和y t f f /55%=55×1.43/360= 0.218%的较大值,跨中取0.20%和y t f f /45%=45×1.43/360=0.179%的较大值,所以支座取0.25%,跨中取0.20%。且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2.10.2 梁截面设计 1).梁的正截面强度计算 材料强度:C30(22/43.1,/3.14mm N f mm N f t c ==);HPB400级钢筋(2/360mm N f y =)。 (1) AB 跨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从梁内力组合表中,挑出第一层AB 梁跨中及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 m kN M A .)08.79(68.171-= kN V A 80.114= m kN M .8.90=中 m kN M B .)82.35(08.154-= kN V B 44.119-= ○ 1、计算跨中截面。因梁板现浇,故跨中按T 形截面 '0'0',1.0258.0465/120/,465,120f f f b h h mm h mm h >====不受此限制, ,23003/69003/,45000mm l mm s b n ===+故取mm b f 2300'=。

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计算方法总结

一、单筋梁:已知弯矩求配筋 ①先求截面抵抗矩系数; ②然后求内力矩的力臂系数; ③得; ④在求得截面抵抗矩系数后,由公式可得到相对受压 区高度,由可判断是否超筋,若为超筋,按双筋重新设计,此时,。 二、单筋梁:复核构件弯矩 计算,,若及,则 。 三、双筋梁:配筋计算 当时,为最小值,对于HRB335,HRB400级钢筋及常用的, 当时,可直接取值,对HPB235级钢筋,砼等级小于 C50时,可取计算,此时, 。 四、双筋梁:已知,求 ①,; ②,,计算时, 若,可按未知重新配筋, 若,, 若较大,出现时,按单筋计算的值小于按双筋计算的,此时应按单筋梁确定。

五、偏心受压:对称配筋计算,已知,N,M,砼标号,钢筋级别,求。 注意此时不能用M代入力矩平衡公式计算,须由M求,求,得e后用Ne代入力矩平衡方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由公式求出x,与值比较,若,按大偏心计算配筋,反之按小偏心计算配筋。 ②按大偏心计算时,取,由求得,再判断是否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并验算短边方向轴心受压的稳定。 ③按小偏心计算时,,由此求得 ,此处是砼结构设计基本假定中的矩形受 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的比值,C50及以下,C80时,C50~C80内插。 ④以上求时公式中的e是轴向力作用点至受拉钢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需考虑初始偏心距和二阶弯矩偏心距增大系数,可由下列公式求出: 是附加偏心距,其值取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和20mm中的较大值; 是柱的计算长度; 是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曲率修正系数,时取1,中的A对T形、形截面均取; 是偏心受压构件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当时,,当时,。

六、偏心受压:不对称配筋截面设计 ①按上小节偏心受压构件对称配筋计算步骤中的公式计算二阶弯矩偏心距增大系数,当时按大偏心计算,反之按小偏心计算。 ②若为大偏心,,。 若已知,求,可由公式和公式 联立求出; 若求得,应加大截面尺寸或按未知重新配筋; 若,可直接计算实际配筋取由此求得的 和按单筋梁计算的中的较小值。 ③若为小偏心,按下列步骤进行: 算出及,是距离轴向力作用点较远一侧(受拉区)钢筋也受压屈服时的相对受压区高度。 假定,代入公式和公式 ,同时利用,求出和,若求得的,说明远侧钢筋也受压,取重新求。 求得后, 若,属于大偏心,再按大偏心重新计算; 若,不论如何配置,远侧钢筋一般总是不屈服的,只需按最小配筋量配置,由求出即可; 若,此时远侧钢筋受压屈服,取,,由公式 和公式求得和; 若,则全截面受压,取,,代入前两式之一算出。

混凝土梁板柱配筋设计规范

混凝土梁板柱配筋设计规范 一、前言 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混凝土梁、板、柱配 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梁、板、柱配筋设计规范,包括配筋计算方法、配筋种类、配筋布置等方 面的内容。 二、设计基础 1. 材料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照规范GB/T 50080-2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等级选用。钢筋的强度等级按照规范GB/T 1499.2-2018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中规定的等级选用。 2. 荷载标准值 荷载标准值包括建筑物自重、使用荷载和附加荷载等。按照规范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规定的荷载标准值选取。

3. 抗震设计 按照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基本风压、地震作用系数等选取。 三、配筋计算方法 1. 荷载计算 按照规范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荷载计算方法计算混凝土梁、板、柱的设计荷载。 2. 截面计算 根据混凝土梁、板、柱的截面形状和荷载大小,采用受弯或受剪计算方法计算截面的抵抗力和受力状态。 3. 配筋计算 根据截面受力状态和截面抵抗力,采用基本配筋计算方法计算所需配筋面积。同时,根据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进行受弯和受剪配筋的计算。

四、配筋种类 1. 混凝土梁配筋 混凝土梁的配筋种类包括主筋、箍筋和带筋。其中,主筋用于承受弯 矩作用,箍筋用于限制混凝土梁在受剪作用下的变形,带筋用于承受 梁底弯矩和剪力的作用。 2. 混凝土板配筋 混凝土板的配筋种类包括主筋、箍筋和分布钢筋。其中,主筋用于承 受板的弯矩和剪力作用,箍筋用于限制混凝土板在受剪作用下的变形,分布钢筋用于增加混凝土板的刚度和承受荷载。 3. 混凝土柱配筋 混凝土柱的配筋种类包括纵向钢筋和箍筋。其中,纵向钢筋用于承受 柱的弯矩和轴向荷载,箍筋用于限制混凝土柱在受剪作用下的变形。 五、配筋布置 1. 混凝土梁配筋布置

混凝土梁柱配筋标准

混凝土梁柱配筋标准 一、前言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强度和耐久性取决于混凝土中的钢筋配筋。混凝土梁柱配筋需要符合规范,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梁柱配筋的标准。 二、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分类 混凝土梁柱配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钢筋混凝土梁柱,另一类是预应力混凝土梁柱。两者在配筋标准上有所不同。 三、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标准 1. 梁的配筋标准 (1)受弯构件的配筋率:梁的配筋率应在0.5%至4%之间。 (2)最小配筋率:梁中任何截面的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15%。 (3)梁的受拉区配筋:受拉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45%。

(4)梁的受压区配筋:受压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25%。 2. 柱的配筋标准 (1)受弯构件的配筋率:柱的配筋率应在0.8%至6%之间。(2)最小配筋率:柱中任何截面的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2%。(3)柱的受拉区配筋:受拉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5%。(4)柱的受压区配筋:受压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35%。 四、预应力混凝土梁柱配筋标准 1. 梁的配筋标准 (1)受弯构件的配筋率:梁的配筋率应在0.5%至4%之间。(2)最小配筋率:梁中任何截面的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15%。(3)梁的受拉区配筋:受拉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45%。

(4)梁的受压区配筋:受压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25%。 2. 柱的配筋标准 (1)受弯构件的配筋率:柱的配筋率应在0.8%至6%之间。(2)最小配筋率:柱中任何截面的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2%。(3)柱的受拉区配筋:受拉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5%。 (4)柱的受压区配筋:受压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35%。 五、结论 混凝土梁柱配筋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符合标准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梁柱配筋标准略有不同,但都需要符合最小配筋率和受拉区、受压区的配筋率要求。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梁柱配筋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施工,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柱钢筋的计算方法

柱钢筋的计算方法 (一)基础层 1、柱主筋 基础插筋=竖直长度h1+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hn/3+L1e)+弯折长度a 2、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2)地下室 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3)首层 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hc(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4)中间层 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hc(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hc(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5)顶层 一、角柱 顶层角柱纵筋的计算方法和边柱一样。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二、边柱 情况一:当顶层梁宽小于柱宽,又没有现浇板时,边柱外侧纵筋只有65%锚入梁内。

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 2号纵筋长度=顶层岑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8d 3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 4号纵筋常常=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12d 5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锚固长度Lae 顶层非连接区长度=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hc(圆 柱直径)) 情况二:当顶板为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边柱外侧纵筋100%梁及板内 只有1号筋和4号筋的长度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抗震、抗变形能力强以及施工方便等特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柱是承载荷载并传递到地基的主要承重构件。为确保梁柱结构的安全可靠,配筋计算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计算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一、梁的配筋计算 1. 弯矩设计 梁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弯矩作用,根据荷载和支座条件等得到弯矩图。在梁的配筋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有经典弯矩图法、傅里叶级数法和有限差分法等。根据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弯矩计算后,可以确定梁的最大正、负弯矩及其位置。 2. 配筋计算 梁的配筋计算包括梁底筋和梁顶筋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受拉钢筋的面积,根据受拉钢筋的满应力和弯矩等计算确定拉力。然后根据已知的参数,使用钢筋的受拉强度计算公式,得到所需钢筋的面积。同时,还要根据受拉钢筋的纵向间距和钢筋的直径,进行受拉钢筋的布置设计。 二、柱的配筋计算 1. 截面尺寸设计

柱的配筋计算首先需要确定截面尺寸。根据实际荷载和设计要求,可以确定柱截面尺寸的高度和宽度。通常,柱的高宽比应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抗弯承载力和受压性能的要求。 2. 配筋计算 柱的配筋计算主要包括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确定。首先,需要计算受拉钢筋的面积,确定受拉钢筋的满应力和受拉力。在受拉钢筋的布置设计时,应考虑到受拉钢筋的间距和直径等要素。另外,还需要计算受压钢筋的面积,确定受压钢筋的满应力和受压力。在受压钢筋的布置设计时,要注意受压钢筋的间距和直径等参数。 三、配筋计算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计算的具体过程,我们以某一具体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某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设计一梁柱结构,其梁的跨度为6m,截面高度为0.6m,宽度为0.3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首先,确定荷载情况,包括自重、活载和附加荷载等,并绘制出弯矩图。根据荷载和弯矩图,计算出梁的最大正、负弯矩及其位置。 根据所给的设计参数,计算出梁受拉钢筋的面积和受拉力,并确定钢筋的布置形式。同时,计算出受压钢筋的面积和受压力,并确定受压钢筋的布置形式。在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满应力和纵向间距等参数。

结构设计知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结构设计知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 与计算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特点 是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刚性,能够满足大多数建筑的安全和稳定要求。在设计和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荷载、构件尺寸、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等。 一、构件设计与计算 1、柱和梁: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柱和梁是建筑承重构件的 主体,其尺寸和强度的设计与计算决定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荷载、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质、构件长度、钢筋 配筋等多个因素。 2、墙体:墙体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一种非承重构件,其主 要作用是增强建筑的纵向刚性和稳定性。设计中需要考虑墙体的布局 和位置、墙体厚度、墙体钢筋等因素。 二、结构设计与计算

1、结构模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模型应包括准确的三维 模型和节点分析模型。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荷载、结构材料的物 理特性、构建形式、力学特性等多个因素,并使用现代计算机模拟技 术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 2、受力分析: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和计算中,需要对结 构中的各个构件进行受力分析,考虑荷载、力的大小和方向、结构材 料的强度等因素。 3、框架节点设计:框架节点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和计算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在设计中需要考 虑不同荷载情况下节点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确保节点的强度、稳 定性和刚度等要求。 三、其他技术要点 1、结构材料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 用的建筑材料,其搭配优良的钢材可以形成耐久、抗震、刚性的结构 体系。在选择钢筋混凝土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稳定性和持久性 等重要因素。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 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 弯剪扭构件:ρsv,min=0.2×ft/fyv。箍筋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 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 ρv=(4×Ass1)/(dcor×s)(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10》 6.6.3条规定)。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 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 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扩展资料

实际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不少结构构件由于构造或建筑功能的要求,截面会很大而弯矩又极小。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受力要求计算配筋,只需要很少的钢筋,但若是要按最小配筋率的规定来配筋,就会出现截面厚度越大,配筋就越多的不合理结果。 从规范中看,配筋可以按受弯构件用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反求其临界高度hcr,即在此临界高度下最小配筋率 ρmin的配筋已经足够承受实际的弯矩了。 既然在临界高度hcr情况下最小配筋率ρmin相应的配筋 As已经能够满足构件承载受力要求了。所以即使截面高度继 续加高,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实际配筋As不变。 虽然配筋率减少,但应该还是能够保证构件应有的承载力,构件仍是安全的。这时,大截面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As相对 应的实际配筋率ρ已经小于规范的最小配筋率ρmin了,但仍 是允许的。

配筋计算公式1

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

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有效截面是钢筋合力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梁的有效截面积为梁的截面宽度乘以梁的有效高度。而梁的有效高度为:梁的截面高度-35 (当梁上部纵筋为一排筋时)梁的截面高度-60 (当梁上部纵筋为两排筋时)一般设计上计算时as是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拉区边缘的距离,因此按受拉钢筋排数区域决定H-35或H-60(梁)而板H-20mm;受拉和受压要取决于梁或板的受力情况, 同一条梁在梁中、梁端就不一样(连续多跨梁)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指用钢筋的截面积除以梁或柱的截面积再乘以100%。钢筋的截面积可以查钢筋手册。4根螺纹18 :10.18平方厘米,6根螺纹20:18.85平方厘米,配筋率:(10.18+18.85)/40*80 =0.009,配筋率0.9%。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 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 第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简单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简单计算 适用与建筑学的学生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概述 梁板结构:梁及平板组成的受力体系。 楼盖(楼层)组成:面层、结构层和顶棚 屋盖(屋顶)分类: 坡屋顶坡度≥1:10 平屋顶,通常由防水层、结构层和保温层组成, 保温层是指在结构层上做的隔热通风层或在结构层下做的吊顶通风隔热层。 正确设计混凝土楼盖的重要性 1、经济: 混凝土楼盖约占土建总造价的比例: 20%~30%(多层) 50%~60%(高层) 减小混凝土楼盖的结构高度→降低建筑层高→经济意义。 eg: 30层楼,每层降低 0.1m,就可增加一个楼层。 ∴降低楼盖的造价和自重至关重要 2、它的设计对于建筑隔声、隔热和美观等建筑效果有直接影响。 3、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承载力、刚度、耐久性,以及提高抗风、抗震性能等有重要的作用。 4、它的设计原理、概念和方法可用于筏基、挡土墙、水池等许多结构物的设计中。建筑结构受力体系 水平结构体系板→梁→主梁次梁楼(屋)盖体系 作用竖向——承受竖向荷载 水平——隔离、连接竖向结构构件、保持竖 向结构稳定性 竖向结构体系柱、墙、基础 作用竖向——承受水平结构体系传来荷载和自重 水平——承受水平作用 楼盖结构功能 把楼盖上竖向力传给竖向结构传力路线短而明确 把水平力传给分配竖向结构构件刚度,整体性 结构对楼盖要求 竖向荷载下满足承载力、刚度 自身平面内足够的水平刚度和整体性 与竖向构件有可靠的连接 楼盖的分类 交梁楼盖:组成楼盖的梁成交叉,互相搭接。 注意①按施工方法分类,实际上是设计上决定的,即设计成哪种按哪种施工。≤2应双; 2~3 宜双,≥3可单 ②楼盖的计算和结构计算简图密不可分,解决计算简图。 预制楼盖优点:节省模板、工期短、受施工季节影响小等,在城市建设中已大量应用, 现浇楼盖优点:整体性好,适应性强;另外在运输、吊装设备不足的情况下,或建筑平面很

配筋计算公式及配筋原则

配筋计算公式及配筋原则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 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 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 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 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 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 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 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 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 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的弯钩长度 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0、 1350 、 90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 La=a(fy / ft)d 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 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梁柱的经济配筋率

梁柱的经济配筋率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梁柱的经济配筋率经济配筋率:板:0.4%~0.8% 梁:0.6%~1.5% 柱主要是受压构件,一般来说,计算引起的配筋不要超过最小配筋率太多。柱配筋率1.0~1.2 还有要注意柱的大偏心,小偏心情况,和抗震等级高时角柱配筋。 一般来说,柱必须满足最小轴压比要求,所以柱子只要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当然是越小越经济。 梁的经济配筋率我们一般控制在1%左右。 关于柱的配筋率,按抗震概念设计不应过小,不要仅满足最小配筋率,一般不要小于 1.8% 那可能在你们高烈度区,我们是6度区,1.8%的柱配筋率有点大得可怕了。当然如果对于高层,我也赞成将柱子配筋率提高。 与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价格有关,一般来讲:板:0.6%上下0.3%0.3%~0.9%,梁:1.0%上下0.5%0.5%~1.5%, 柱以规范轴压比控制为最经济,此时截面最小,钢筋最小(配筋计算多为构造)

没有考虑过,但是我个人认为在0.8~1.2左右比较合适。我电算结果看来大部分在这范围内!! 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其中,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ρ=As/bh0。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整理)配筋计算公式及配筋原则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 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的弯钩长度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0、 1350 、 90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 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

史上最强的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 (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 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 )=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 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

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点 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 排筋时减60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 )“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梁的有效截面积为梁的截面宽度乘以梁的有效高度。而梁的有效高度为:梁的截面高度- 35 (当梁上部纵筋为一排筋时)梁的截面高度-60 (当梁上部纵筋为两排筋时)一般设计上计算时as 是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拉区边缘的距离,因此按受拉钢筋排数区域决定H-35 或H-60 (梁)而板H-20mm; 受拉和受压要取决于梁或板的受力情况,同一条梁在梁中、梁端就不一样(连续多跨梁) 单筋截面:忽略受压区钢筋的影响,只考虑受拉区钢筋。这样计算简单。通常用于受弯不是很大的截面。 超筋构建或考虑延性才采用受压区钢筋的作用。 最小配筋率、配筋率、超筋率定义与分析 【问】关于配筋率的定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等规程上,语焉不详的地方很多。就拿配筋率来说, 1. 梁的配筋率:是采用钢筋面积除以梁宽与有效高度的成绩。但是梁的最低配筋率却不采用有效高度,而采用包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内的梁高。而梁的最高配筋率(防止梁超筋)则又是采用有效高度。感觉很混乱。 问题:混凝土规范11.3 受拉钢筋配筋率的表格里,是采用梁的有效高度吗?“当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超过2%时候,箍筋的直径增加 2 毫米”,这里的配筋率也是采用梁的有效高度吗? ,有效截面是钢筋合力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2 0c s 1u bh f M αα= (9-1-1)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RE 20c s 1E u /γααbh f M = (9-1-2) 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 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uE RE u ,Max M M M γ= (9-1-3) 比较39和表43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控制。故表39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43,且为乘以RE γ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CD 跨: f 31l b ='=7.5/3=2.5m ; 1 .00f ≥'h h , 故取f b '=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一排钢筋取0h =700-40=660mm , 两排钢筋取0h =700-65=635mm,

则 ()2f 0f f c h h h b f '-''=14.3×1860×130×(660-130/2)=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BC 跨: f 31l b ='=3.0/3=1.0m ; n f s b b +='=0.3+8.4-0.3=8.4m ; m h b b f f 86.113.0123.012=⨯+='+='; 1 .00f ≥'h h , 故取f b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0h =550-40=510mm , 则 () 2f 0f f c h h h b f '-''=14.3×1000×130×(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49及表50。 表格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