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1)

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1)
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1)

?专题研究?

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黄 洋 提 要:从公共空间的视角,对古希腊的神庙、剧场、运动场等公共建筑及其空间进行历史的解读,可以看到它们所传载的公共活动———无论是宗教崇拜活动还是社会与文化活动———都是城邦政治活动的一部分,因而体现出城邦政治的开放性与民主性。而且,公共空间的主导性与私人空间的次要性,也体现了城邦政治中民主高于自由这一不同于现代西方自由民主制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希腊城邦 公共空间 政治文化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 )虽然是当代社会哲学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却同历史学研究不无关系。这首先是因为,它是用来表述人类历史的一个特定阶段(即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性特征的。在《公共领域的结构性转变》一书中,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从兴起到解体的过程进行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关注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领域,但他认为,其起源要追溯到古代希腊。在论及这一点时,哈贝马斯说,在希腊城邦中,“城邦领域”(sphere of the polis )同“家庭领域”(sphere of the oikos )严格区分开来,公共生活“以市政广场为中心,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只是在这一特定场所进行。公共领域由讨论和共同行动组成,

前者包括参与议事和法庭陪审,后者包括参战和体育竞赛”①。在此之前,汉娜?阿伦特也提出了

类似的观点,认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区分可追溯到城邦兴起之时,而且同样把公共领域定义为城邦领域,把私人领域定义为家庭领域②。社会哲学家们的这种视角具有启发性,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城邦的政治生活。众所周知,希腊城邦最主要的考古遗迹是它的公共建筑,如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祭坛、露天剧院、体育馆、运动场等。然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希腊史学界,都较少从社会史和政治史的视角对它们进行解析。诚然,艺术史家和文化史家们有较多的讨论,但其视角全然不同。艺术史家主要关注其艺术形式,这一点自不待言。文化史家们关注的是不同的遗迹所传载的不同文化活动,如宗教崇拜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等等。如果从公共领域的视角来看,这些遗迹具有共同性,即它们都是城邦公共生活的场所,是城邦的公共空间,亦即社会哲学家们所说的“城邦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同城邦的政治生活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公共空间的层面,结合文献资料,对希腊城①②Hannah Arendt ,The Human Condition :A Study o f the Central Dilemmas Facing Modern Man ,The University of Chi 2cag o Press ,1958,pp.27—28.

J ürgen Habermas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 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 f Bourgeois Society ,The MIT Press ,1989,p. 3.

邦的公共建筑及其空间格局进行历史的解读,并试图由此揭示城邦政治文化的一些重要特征。

在希腊城邦中,公共领域或“城邦领域”是以公共生活空间作为表象的,而公共生活空间又是通过公共建筑之格局而形成的。同时,希腊城邦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城市形成的,这个中心城市即是城邦公共建筑的首要集中地。根据考古学家以现代理念为基础的划分,城邦最主要的公共建筑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宗教性公共建筑如神庙、圣殿、祭坛和公共墓地;二是城邦的市政建筑如市政广场、议事大厅、公民大会会场、法庭、公共食堂等;三是城邦社会与文化活动的场所如体育馆、运动场、摔跤场、露天剧场等。这些公共建筑雄伟、坚固,它们成为城邦恒久的人文景观。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许多古代希腊的神庙、露天剧场和体育场还屹立在城邦的遗址之上,一面向后世的人们无言地展示希腊文化独特的魅力,一面也将希腊城邦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恒久地固化了下来。

考古学的研究表明,公共建筑的出现同城邦的兴起是密切相连的。前城邦时代的典型建筑遗存不是公共建筑,而是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王宫和城堡。就连宗教性建筑,也通常是同王宫联系在一起,以圣室或圣殿的形式出现①。显然,王宫及其附属的宗教建筑主要为王室成员所用,并不向公众开放,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建筑。在迈锡尼文明毁灭之后的“黑暗时代”,任何形式的大规模建筑都已不见于考古记载,尽管荷马史诗中描述了一些宏伟的宫殿。而即使在荷马史诗的描述中,宗教祭祀活动往往因地而宜,而不是在某个固定的圣地②。

到古风时代初期,随着希腊城邦的兴起,公共建筑开始在希腊各地出现。考古资料表明,在城邦基本的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出现的同时,市政公共建筑如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和市政大厅随之出现③。最早的神庙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在时间上同城邦的兴起相吻合④。在同一时期,体育场、体育馆、摔跤场等文化性公共建筑也相继出现。学者们认为,公共建筑的出现同城邦的兴起密切相关。议事大厅和公民大会会场等市政建筑固然是城邦兴起的直接结果,其他公共建筑如神庙和体育场的修建也是城邦兴起的标志。因为对规模相对很小的城邦来说,要修建如此巨大的建筑,需要共同的努力和城邦集体的决策⑤。

从社会功能上看,城邦公共建筑格局所形成的公共空间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由神庙和祭坛组成的宗教圣地,是人们参与宗教崇拜的地方。在古代希腊,宗教崇拜不同于后来出现的基督教,虽然希腊人都崇拜一个奥林匹斯神系,但他们既没有正统而抽象的宗教教义,也没有无所不包的圣经,宗教崇拜主要是以公共节日的形式出现。在古代希腊,这类的宗教节日为数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00个以上,崇拜的神 则超过400位。仅在雅典城邦,一年就有144

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①②③④⑤ A.Snodgrass ,Archaic Greece :The Age o f Experiment ,p 133;Fran ois de P olignac ,Cults ,Territory ,and the Ori 2

gins o f the Greek City 2State ,pp.19—20.

A.Snodgrass ,Archaic Greece :The Age o f Experi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pp.58—60;Fran ois

de P olignac ,Cults ,Territory ,and the Origins o f the Greek City 2State ,pp.17—19.

A.Snodgrass ,Archaeology and the Rise o f the Greek State (inaugural lec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如荷马《奥德修记》Ⅲ,1—68行(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38—41页)记载,派洛斯王

国的人们是在海滩上祭祀海神波赛冬。参见Fran ois de P olignac ,Cults ,Territory ,and the Origins o f the Greek City 2Stat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 o Press ,1995,pp.15—16。

Water Burkert ,Greek Religion :Archaic and Classical ,Ox ford :Basil Blackwell ,1985,Chapter I.

天为公共的宗教节日①。在节日里,人们往往举行盛大的游行,以迎送神 ,然后在圣地的祭坛上举行献祭的仪式。献祭所用的牺牲一般是牛或羊,在隆重的献祭时,宰杀的牛羊多达上百头。献祭仪式结束后,所有参加祭祀的人一起举行祭餐,平均分享祭祀所用的牛羊肉。虽然希腊人对不同的宗教节日的参与者有所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公共的宗教节日是向城邦的所有公民开放的,祭祀仪式之后的祭餐也是公民群体的聚餐。

另一方面,古代希腊宗教崇拜的形式亦不同于古代西亚、埃及和其他古代文明。从总体上看,不存在一个特权的祭司或僧侣阶层,宗教崇拜活动不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祭司主持,而是由城邦任命官员直接主持②。在雅典,负责祭神和主持祭祀仪式的官员俱是从公民中抽签选举出来的,任期仅限一年③。也就是说,主持祭祀的是普通的公民。而且对希腊人来说,和神的沟通一般并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因此,当希罗多德在波斯看到祈祷由专门的巫师(Magus )主持时,感到十分惊诧④。

显而易见,希腊的宗教崇拜不是统治阶层的特权,而是城邦的公共活动,是全体公民共同的活动。因此,宗教性公共空间对于城邦生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宗教崇拜活动看成是全体公民共同的公共生活,才能理解为什么希腊城邦要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修建宏伟的神庙。一般而言,一个城邦的总人口只有几万人,无论是从人力上看,还是从财力上看,要建造巨大的神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往往要耗费几代人之力,但每个城邦似乎都还是不遗余力。在位于西西里西部的阿克拉加(Acragas ),至今仍然保存了至少6座神庙的遗址,均用当地的石灰石建造而成。在意大利南部的波西多尼亚(P osidonia ),仍有3座巨大的大理石神庙完好地屹立着,另有一座业已倒塌的神庙遗址。这两个弱小城邦在希腊历史上根本没有起过什么重要作用,文献中也几乎没有留下多少有关它们的记载。但任何参观过这两个城邦遗址上这些宏伟神庙及其遗迹的人恐怕都想像不到,它们在希腊世界处于极其边缘的地位。

不仅如此,城邦的宗教崇拜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味。法国学者de P olignac 指出,城邦宗教崇拜是理解城邦政治文化的核心因素。他从城邦的兴起与宗教崇拜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研究,提出宗教崇拜的确立即神庙的修建和宗教圣地的界定导致了城邦的形成。他认为,通过共同的宗教崇拜,人们获得了一种自我意识,一种集体的认同感,这是城邦最根本的基础。另一方面,宗教圣地也确定了城邦的领土界限。在希腊,除了位于中心城市的宗教圣地外,还有些神庙和宗教圣地建立在城邦的边界。这些宗教圣地同城市中心的宗教圣地之间形成一种呼应,一方面通过特定的、不同于其他城邦的宗教崇拜明确地界定了城邦领土的疆界,另一方面,边界圣地和城市中心的宗教圣地之间形成双向交流和互动。在宗教节日中,游行的队伍要么从城市中心的圣地出发,行进到边界的圣地,要么以反方向游行。人们在两个宗教圣地之间的来回流动,把居于中心城市之外的城邦人口也纳入到城邦的公共生活中来,从而使城邦的成员形成一个意识上的整体,也使得边缘获得了一种中心地位⑤。英国学者S ourvinou 2Inw ood 在对埃留西斯秘仪的研究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位于雅典领土西北边陲的埃留西斯秘仪同城邦最中心的机构

历 史 研 究2001年第5期 

①②③④⑤Fran ois de P olignac ,Cults ,Territory ,and the Origins o f the Greek City 2State ,参见2章。

希罗多德:《历史》(H erodoti Historiae )I ,132(牛津大学出版社希腊文原版,1927年第3版)。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54;参见苗立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57页。

Water Burkert ,Greek Religion :Archaic and Classical ,p.95.

P.Cartledge ,“The G reek religious festivals ”,in P. E.Easterling &J.V.Muir eds.,Greek Religion and Societ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pp.98—127.

交织在一起,形成“城邦中一个重要的、具有中心意义的崇拜中心”

①。城邦的市政广场是城邦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中心,这里是最大的集市,店铺林立,人们定期从各地聚集到这里,从事买卖。同时这里又是市政建筑集中的地方,是城邦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空间。在古希腊语中,“市政广场”(g or )一词的原意是“民众大会”,以后逐渐被用来表示市政广场,其本身就含有“集会之地”的意思。人们在这里交流有关城邦事务的信息,参与市政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在雅典的市政广场上,建有一个称做“纪名英雄墙”(E ponym ous Hero 2es )的建筑,其顶端树立着10个雅典英雄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雅典的10个部落,墙身用做公告栏。有关城邦的事务诸如公民大会等皆公告于此,各项法令的预案也公告于此,供人们讨论,而后在公民大会上投票表决②。同时公民大会所通过的法令都刻在石碑上,然后公布于广场之上。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称做Metroon ,它同时又是雅典的公共档案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③。在斯巴达,公共生活的中心是训练场和公共食堂。斯巴达公民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城邦,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场上从事集体性的身体锻炼或军事训练,用餐则在公共食堂,而不是在家里。所有的男性公民———包括未成年的青少年在内———都在公共食堂用餐。因为莱库古的立法,公民如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另外,在克里特的一些城邦也存在着共餐制。

露天剧场是进行戏剧表演和观看戏剧的地方。戏剧于公元前6世纪出现于雅典,而后迅速传遍整个希腊世界。到古典时代,露天剧场已经成为城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作为戏剧表演和观看戏剧的场所,露天剧场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空间。为了使公民都能够观看戏剧表演,它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可容纳数千人乃至万人以上,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大剧场可容纳15000人左右。然而,露天剧场并非仅仅是观看戏剧的场所,它也常常用做政治活动的空间。在雅典,公民大会有时在狄奥尼索斯剧场举行④。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看来完全是一种文化活动的戏剧表演却和城邦的政治生活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在每年狄奥尼索斯戏剧节的开幕式上,雅典城邦都要把同盟诸邦所缴纳的贡赋摆在狄奥尼索斯剧场的舞台中央,向全体公民展示⑤;同时在战争中牺牲的公民的子女也一一走上舞台,领取城邦给予他们的抚恤。戏剧节同时变成了一个展示城邦实力、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的舞台⑥。另一方面,即便是戏剧表演本身,也具有浓厚的政治意味。从根本上说,戏剧是一项公民群体的活动,演员由公民担任,歌队也由公民组成,而且常常用来代表城邦的公民集体。观看表演的观众是城邦的公民,他们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是评判者。首先,戏剧表演活动是由公民群体直接组织和管理的。在雅典,由从公民中抽签选出的官员确定每年戏剧节所上演的剧目,并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戏剧的制作人。其次,戏剧表演以竞赛的形式上演,由公民进行评判。其方法是,从各部落中抽签选出评委,再评出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①②③④⑤⑥S im on G oldhill ,“The G reat Dionysia and civic ideology ”,Journal o f H ellenic Studies ,107(1987),pp.58—76.

依索克拉底:《论和平》,82(罗叶布古典丛书版,哈佛大学出版社)。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4214,参见《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45页。

参见James P.S ickinger ,Public Records and Archives in Classical Athens ,University of N orth Carolina Press ,1999,

Chapters 3—4。

德谟斯梯尼:《演说集》(Demosthenis Orationes ),XX ,94(牛津大学希腊文原版,2卷上册,1920年)和

XI V ,23(牛津大学希腊文原版,1卷,1903年)。

C.S ourvinou 2Inw ood ,“Reconstructing change :ideology and the E leusinian Mysteries ”,in Mark G olden &Peter

T oohey eds.,Inventing Ancient Culture :Historicism ,Periodization ,and the Ancient World ,London ,1997,pp.132—164.

获奖者。而且,表演的内容常常同城邦及其公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描写的是雅典人在萨拉米海战中战胜波斯人的情景,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尼亚人》则表达了作者对雅典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战争的态度。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公民群体对城邦事务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以便时时更正违背城邦政治原则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明晰城邦政治的理想。最后,戏剧表演培养了公民的集体精神。聚集于同一剧场的公民观看同样的表演,经历同样的感觉。这样相同的经历使他们意识到他们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一个区别于剧场之外、区别于其他剧场的整体,他们之间滋生了一种共同的情感①。

体育场馆同样是城邦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正如布克哈特所说,竞争精神是希腊人最重要的精神。而体育竞技则是希腊人表现其竞争精神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庇底亚运动会、地峡运动会和尼米亚运动会这四大泛希腊的运动会之外,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运动会,在运动会上赢得冠军的人获得巨大的荣誉,同时也得到城邦的重奖。例如在雅典最大的运动会———泛雅典娜节的运动会上,少年组短跑冠军的奖励是50缸橄榄油,价值约600德拉克玛②。除奖品之外,泛希腊运动会的冠军还会得到城邦的其他奖励,如奖励金钱、为其塑雕像等。在希腊人的观念中,在竞技中获胜本身即是一种优秀品质(rete )。因此,城邦的公民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体育训练。在斯巴达,公民的主要职责即是从事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同这种需要相适应,每个城邦都建有体育场、体育馆、摔跤场等体育场馆,它们成为现代体育场馆的原型③。所不同的是,希腊城邦的体育场所同时也是公民之间主要的社交场所,是城邦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公民们不仅在这里参与体育训练,而且在这里参与城邦的社会生活。即使是不直接参与体育训练的人,也往往在体育馆里消磨时光。但他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城邦公共生活的参与者。

希腊城邦创造了一系列的公共生活空间,成为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的布景和舞台,它生动地展现了城邦公共生活的画面,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希腊城邦社会政治文化的一些显著特征。城邦的公共生活空间反映了城邦政治相对的民主性。在古典时代的希腊,相对民主性是一个普遍的特点,不只是民主的雅典如此,也不只是其他少数几个像雅典那样建立民主政体的城邦如此,即使实行贵族政治与寡头政治的城邦也如此。所有的城邦———无论是民主政治的城邦还是贵族政治或寡头政治的城邦———都设有公民参政的公民大会。当然,不是每个城邦都像雅典那样,公民大会拥有最终的决策权,也不是所有的公民都能参加公民大会。在实行贵族政治的城邦如斯巴达,贵族元老会议能够推翻公民大会的决议;同时,有些寡头政体对政治参与实行一定的财产资格限制。但无论如何,公民群体被看成是城邦政治生活的主体,拥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权,则是不争的事实。政治的民主性和参与的广泛性明显地反映在城邦的公共空间之中。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宗教圣地、露天剧场、体育场馆等都是公民群体的活动场所,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法国著名学者Vidal 2Naquet 在论及城邦公共空间的民主性时说:“城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空间———一个以市政广场及其公共建筑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在这

历 史 研 究

①②③英文中的体育场(stadium )、体操馆(gymnasium )等词汇出自希腊文stadion 或gymnasion 。

Inscriptiones Graecae Ⅱ,2311.

Jean 2Pierre Vemant ed.,The Greek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 o Press ,1995,Chapter 6,pp.210—212.

里,人们就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争论。权力不再限于王宫之中,而是置于这个公共的中

心。”

①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其规模的巨大都说明,为数众多的公民经常性地参加城邦的各种公共活动。

但是,公共空间并不仅仅是政治民主性的表现,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政治生活的民主性。首先,公共生活空间培养了一种参与意识与集体观念。公共空间的开放性本身鼓励了公民的参与意识。雅典“纪名英雄墙”下的布告栏公告城邦的一应事务,显然会吸引众多的公民前来了解情况。同时,城邦还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公民参与。在公元前5世纪,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城邦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如果拒不参与,衣服上染上红色,即遭罚款的处罚②。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开始推行公民大会补贴法,给予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一定的补贴。最初,参加每次公民大会的补贴是1个奥布尔;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补贴的数量上升到1个半德拉克玛③。补贴的目的显然是让贫穷公民也能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但补贴并不仅仅限于政治活动。公元前4世纪中期,雅典还实施了观戏补贴法④,对在戏剧节观看戏剧的公民进行补贴,此后这种补贴又扩大到其他的公共节日⑤。在斯巴达,对共餐制的参与甚至是强迫性的。观戏补贴和强制性的共餐制都说明,公共生活对城邦来说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它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活动,强化了公民的参与意识。同样重要的是,它还强化了公民的集体观念和民主意识。经常性的集体活动使公民们明确地意识到,他们不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还是一个有着共同生活经历、共同传统和共同感受的集体。

其次,公共生活空间向公民群体灌输和强化了民主的意识形态。换言之,公共空间是城邦进行社会动员、向公民群体传递统治性意识形态的主要方式。对公民群体来说,公共生活是一种民主的教育。在公共空间中,贵族与平民为伍,政治领袖与普通公民打成一片。在斯巴达的共餐制中,王和普通公民同桌而食。在公民大会上,希波战争时期雅典的著名领袖阿里斯泰德甚至被身旁的人当成了普通公民⑥。即使是叙拉古的僭主,在公共空间中也没有明显的特权。虽然他在露天剧场拥有固定的座位,上刻“巴昔琉斯”一词,但这一座位并不在显耀的位置,同其他的座位也没有任何区别⑦。精英贵族不是生活在远离民众、象征特权的深宫大院里,领袖和民众的距离拉近了。另一方面,在不断的面对面的接触中,领袖的神秘感和威严也消失了,民众在面对领袖时的自信心相应地增加了。

公共空间对民主意识的强化还体现在,它是民主观念的展示台,是一种物化了的意识形态。在雅典,刺杀僭主的阿里斯托格通和哈莫迪俄斯被看成是民主政治的英雄,他们的雕像树立在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①②③④⑤⑥⑦此为笔者在实地考察时亲眼所见。

普鲁塔克:《阿里斯泰德传》,7;参见Plutarch ,The Rise and Fall o f Athens ,Penguin Books ,1960,p.117。M ogens Herman Hansen ,The Athenian Democracy in the Age o f Demosthenes ,Ox ford :Basil Blacwell ,1991,p.98.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43.1;47.2(《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46、49页)。亚里士多德在这两

处提到的“观戏金”(to theorikon )主要用于观戏津贴。此处引《亚里士多德全集》版两处分别译作“……军队司库、祭祀钱财(to theorikon )监管人……”和“……与军队司库和掌领祭祀(to theorikon )的官员一道……”,在关键处均未能体现原文的意思,且对同一词语前后译法不一。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41.3;62.2,参见《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44、65页。

阿里斯托芬:《阿卡地亚人》,21—22行,参见Aristophanes ,Lysistrata and Other Plays ,Penguin Books ,1973,

p.50。

Pierre Vidal 2Naquet ,The Black Hunter :Forms o f Thought and Forms o f Society in the Greek World ,The Johns H op 2

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8,p.257.

市政广场上,雅典人还为他们设立了祭坛①。同时,在雅典市政广场一个称做“绘画柱廊”的公

共建筑上,绘有巨幅壁画,突出表现了两个拟人化的人物形象,一是“民主”,一是“人民”

②。这种民主的意识形态甚至还反映在宗教圣地和公共墓地里。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分部落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标明他们的家世。十分明显,这种做法是为了强调牺牲者作为城邦一份子的集体性和平等性,而隐去其高低贵贱之分。在这里,城邦每年都要为牺牲的战士举行公共葬礼,邀请最著名的演说家发表葬礼演说。研究表明,这些葬礼演说所阐述的主要是雅典城邦的意识形态,而不是对死者的赞扬③。巴特侬神庙上的浮雕刻画了泛雅典娜节的游行队伍和马拉松之战中牺牲的194名战士。学者们注意到,整幅浮雕没有突出任何个人,强调的是整体。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想要突出的是作为一个集体的公民群体。同公共墓地里的墓碑上只刻有牺牲者的名字、而不表现其家世一样,它旨在强调公民的平等性、公民群体的集体性,是民主意识形态的体现④。显而易见,集体性的活动、公共生活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一种教育的作用,是民主的意识形态。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对公共空间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雅典为中心的,而希腊的城邦数量众多,且各有差异,其中像雅典这样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并不多。严格地说,雅典并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我们的分析因而是有局限的。不过,由于原始材料本身的限制,任何对希腊城邦的总体分析都必须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雅典的资料,这种局限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从总体上看,上述分析是适用于所有城邦的。公共空间的发达以及对公共生活的强调,是希腊城邦的普遍特征:一方面,它是城邦政治文化的反映,体现了城邦政治的相对民主性;另一方面,它又有助于强化城邦所特有的政治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建构了公民的群体意识。

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说,对公共空间的考察还有助于把握希腊城邦政治文化中有别于现代人观念的一些总体特征。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国家与社会、政治与宗教、政治与文化是一些相互区分开来的概念,分别代表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但我们对希腊城邦公共空间的分析表明,在希腊人的观念里,国家与社会、政治与宗教等并不是分开的,而是融为一个整体。比如,学者们已经注意到,现代意义的宗教概念在希腊人的思想中并不存在。希腊文中并没有“宗教”一词,我们所说的宗教,在希腊文中称eusebeia ,实际上指的是“有关神的事务”或“对神的关

爱”

⑤,而有关神的事务和对神的关爱都是城邦事务的一部分,是城邦的政治。正因为宗教的这种政治性,学者们又将城邦中的宗教节日称为“宗教—政治节日”

⑥。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希腊城邦中,政治活动所包含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实际上确实如此,希腊人的政治概念要广于现代人的政治概念。在古希腊语中,用来表示政治的一组词如“政治”(politike )、“政治制度”(po 2liteia )、“政治的”(politikos )、“公民”(polites )等,都是源出于“城邦”(polis )一词,其基本含义都表示“属于城邦的”。例如,“政治”即表示“城邦的事务”。也就是说,所有城邦的事务———无论是我们所说的政治的、宗教的、还是社会的、文化的———都是政治。在城邦生活中,

历 史 研 究

④⑤⑥Cartledge ,“The G reek religious festivals ”.

Vernant ed.,The Greeks ,Chapter 8,p.256.

R obin Osborne ,“The viewing and obscuring of the Parthenon frieze ”,Journal o f H ellenic Studies 107(1987),pp.

98—105.

Nicole Loraux ,The Invention o f Athens :The Funeral Oration in the Classical Cit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宝桑尼阿斯,I ,3—5;参见Pausanias ,Guide to Greece ,V ol 11,Penguin Books ,1979,pp.17—18。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58,参见《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62页。

这个广义的政治概念以公共生活空间的方式得到具像化。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即是对城邦政治的参与,公共空间则成为政治空间,属于哈贝马斯所说的“政治性公共领域”(politische ;ffentlichkeit )。在这个政治空间中,公共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固然是城邦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即连旁观者也是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正如G oldhill 所说:“成为观众的一员并不仅仅是成为城邦社会组织中的一缕,它是一个根本性的政治行动。作为一个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观众来参与,

就是作为一个政治主体来参与。”

①希腊城邦中公共生活空间的重要,是同私人生活空间的弱化相伴随的。在建筑格局上,公共建筑空间显得压倒一切;私人生活空间虽然存在,但相比起来,被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例如在斯巴达,男性公民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公共空间里,在训练场上,在公共食堂里。就连已婚男子同妻子相会,也得偷偷摸摸。公共空间同私人空间的对立,反映了城邦政治及其观念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即集体的权利压倒个人的权利。公共空间强调的是积极的参与,公民参与的权利与自由受到城邦的鼓励。私人空间是个人自由的体现,而个人的自由同城邦政治即使不是格格不入,至少也是相背离的。对城邦社会来说,私人空间是可疑的,它往往同反动势力联系在一起。酒会是私人生活空间的一种主要形式,因而受到怀疑。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迅即被与酒会联系在一起。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的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②。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被判有罪。苏格拉底的死在很大程度上也同私人空间生活有关。他不仅是贵族酒会的常客,而且经常是主角。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中,他被描绘成一个想法怪异的人物。他招收弟子,在自己创办的学校里,教授颠倒黑白的技艺③。显然,这样的私人生活空间及与之相联系的生活方式同城邦精神都是格格不入的。

公共空间的重要与私人空间的次要,是同城邦的根本特征相一致的。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实际上是指人是属于城邦的动物。脱离了城邦、生活在城邦集体之外者,要么是动物,要么是鬼神④。进一步的结论就是,在希腊城邦中,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参与的自由,或以撒亚?柏林所说的“积极自由”,而不存在现代西方人所说的个人自由,即脱离社会的自由,或者柏林所说的“消极自由”。只是经历了基督教兴起、新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冲击之后,个人自由或“消极自由”才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

〔作者黄洋,1965年生,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 200433〕

(责任编辑:姚玉民)

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①②③④《政治学》,1252b34—1253a39,参见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7—9页。

《云》,94行以往(Aristophanes ,Lysistrata and Other Plays ,116f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VI ,28,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443页。

见S im on G oldhill &R obin Osborne ,Per formance Culture and Athenian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5。

HIST ORIC A L RESE ARCH NO15,2001

shifted his stress to civil administration in the north of China.The three decrees of seeking after talents pro2 mulgated after the fifteenth year of Jianπan reign(210)did not con form to the criteria of talents required at this stage.The slogan of putting talent before everything else in the selection of officials did not put forward for the purpose of unifying China.The officials needed by Cao Cao had been all in place before the thirteenth year of Jianπan reign.No new talents were,in fact,recruited after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decrees.This paper ana2 lyzes the decrees by relating them to Cao Caoπs synchronic endeav ors to build a new kingdom and provides a new angle to dig for the historical connotations of his talent2before2everything adv ocacy.

An I nvestigation of“Seven Sages of the B amboo G rove”

Wang X iaoyi(90) Through checking the translated names in the Buddhist classic Dazhengjing,a field study of the site and a synthetic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this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Buddhist sutra from the Eastern Han to the Western Jin dynasty,Velu or Veluvana,the place where Sakyamu2 ni,founder of Buddhism,expounded Buddhist teachings was m ostly translated into Zhuyuan(竹园,bamboo garden)instead of Zhulin(竹林,bamboo grove)and that the statement asserting the story of“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 rove”was a far2fetched reference to the Buddhist allusions is open to question.Shanyang in He2 nei,a place where bamboo grows from ancient times,was located between Y e City and Luoyang.During the period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high officials and senior lords built their mansions and villas here,and Zhuolu City,a guarded place where Em peror X iandi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as put under house arrest was als o in this area,making Shanyang politically sensitive.A visit here of the sages w ould be very noticeable.The Seven Sages’stay here together was very brief.The Wang family of Langya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the West2 ern and Eastern Jin dynasties played an im portant role in spreading the story of the“Seven Sages of the Bam2 boo G rove,”which was fixed in history through the pen of Sun Sheng.

The Public Sphere and Political Culture of G reek City States

Huang Y ang(100)

A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public buildings such as tem ples,theaters and stadiums and their spaces in ancient G ree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sphere reveals that the public activities taking place there,either religious or s ocial and cultural,all constituted part of political activities of a particular city state and reflected the openness and dem ocracy of its politics.Further,the dominance of public sphere and the less im portance of private sphere pointed to the predominance of dem ocracy over freedom in the political life of city states,an im2 portant difference from the free dem ocracy of the present West.

From the Old La w to the G odly La w———Changes in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he Peasants in South G erm any during the Late Medieval Times H ou Shudong(108)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he peasants in S outh G ermany underwent tremendous changes during the peas2 ant wars that lasted for a hundred years during the late medieval times and shifted from relying on the old law to relying on the g odly law.In the struggle the peasants res orted at first to the old law,that is,the customary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古希腊文化的构成: 荷马时代文化:

城邦国家建立时代文化: 梭伦改革背景:在雅典与麦加拉争夺萨拉米岛的战争中屡屡败北,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达到公开暴动。 改革人:雅典第一执政官梭伦 克里斯提尼改革背景:在平民的敦促下,进行了雅典国家制度民主化改革。 改革人:公元前508年雅典首席执政官克里斯提尼

古典时代文化: 知识点: 战争一:希波战争希腊——波斯 胜利者:希腊 影响:为希腊城邦的经济繁荣以及进入希腊古典时代奠定了基础。 战争二: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提洛同盟”——斯巴达“伯罗奔尼撒同盟” 胜利者:斯巴达 影响:是希腊城邦历史由胜到衰的转折点。

政治人物一:伯里克利雅典人 政治特点: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影响: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古典文化高度繁荣时代,是希腊内部极盛时期。 政治人物二:吕库古斯巴达人 政治特点:寡头政治,最高权利被赋予一个五人机构的监察员。 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 影响:造就了斯巴达人成为勇敢坚毅的战士。 宗教庆典一:泛希腊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传说是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为祭祀主神宙斯及其妻子赫拉而创立的。 始于:公元前776年 举行时间:每四年举行一次。 参加者:未受过刑罚的纯希腊血统的自由男子 冠军奖品:被授予橄榄枝编成的花冠和整个城邦的尊敬和个人荣誉。阿波罗运动会:为敬奉太阳神阿波罗的运动会 举行地点:德尔菲 宗教庆典二:泛雅典娜节 雅典娜:雅典的保护神

举行时间:每年七月 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智者学派 米利都学派:希腊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哲学家(朴素唯物主义) 米利都三杰:泰勒斯、阿克那西曼德、阿克那西美尼 泰勒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观点:“水是最好的” 阿克那西曼德:观点:万物起源于永恒的元质 阿克那西美尼: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和神学奇妙结合的一个宗教哲学学派。 创始人:毕达哥拉斯 观点:事物的本源是——数。 规定:不准吃豆子,不要碰白公鸡。 智者学派:怀疑主义 以教授演说和辩论术伟业的思想家,被称“诡辩家”。 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观点:作为对智者学派的反驳,一种认为真理和绝对标准确实存在

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PPT

三、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 (一)雅典民主的蜕变 A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49年) --马拉松战役 --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湾海战 B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404) (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337年,沦为马其顿同盟国;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将松散的希腊联盟(“科林斯同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马其顿帝国。 在亚历山大去世之前,他就在埃及和西亚等地以他的名字命名而建立了许多希腊式的城市,并且动员了大量的希腊人来这些城市定居。这些城市后来逐渐成为各个非希腊地区传播希腊文化的据点。 (三)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 希腊化时代文化特征 1政治向着东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和腐化堕落的方向发展 2文化中心移出希腊半岛(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 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3宗教生活转向神秘主义 希腊化时代的宗教特点: (1)是人们的崇拜开始朝对立的两极发展,倡导人们崇拜国王;流行以尊崇最高之神的万能力量为主旨的神秘学说。 (2) 宗教信仰多种多样。 (3)人们的宗教信仰逐渐出现混乱的趋势。 4本质哲学向伦理学转化 犬儒主义、怀疑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噶主义 犬儒主义:抱怨社会分配不公,宣传平民化,主张回归自然,以贫穷为光荣。怀疑主义:认为一个事物不可能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包括感官,道德,逻辑) 伊壁鸠鲁主义: A伊壁鸠鲁认为,原子不仅有直线运动,而且有斜线运动。原子在直线下降过程中,有的原子可以因其内部原因而自动脱离原来的直线运动的轨道,向旁边倾斜出去。正是由于这种偏离运动和相互冲击、碰撞,原子才能互相结合,构成万事万物。 B无神论 C 快乐就是善 斯多噶主义 A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是火,火只是一种被动的本原,上帝才是原始的火,是万物的最初的源泉。 世界大火和世界轮回说 B人的美德就是“顺应自然”或“顺应理性”; 德行是唯一的善 C政治思想上,斯多噶派依据“宇宙精神”的原则,形成一个最高权力之下的世界国家的观念。

历史: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1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学习目标: 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 2.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 3.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 认识: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 .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 3.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文明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中华文明产生的源头是夏商周文明,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其后是“黑暗时代”,随后是古典文明时期。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怎样,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又有何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 一.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居民 1.自然地理环境 A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 构成“爱琴海世界” B 特征:希腊半岛——多山少大河、平原,土地贫瘠,发展农业条件较差。内陆因山脉阻隔,交通不便;东部沿海地带----海岸曲折,多良港,有利于发展航

海贸易事业。小亚细亚沿海地带——土地肥沃,海岸曲折,多良港,岛屿众多,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爱琴诸岛——特别是克里特岛,处于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中心,海上交通方便,是古代地中海交往的桥梁 2.居民 A前4000年后,一批小亚细亚移民与希腊半岛、克里特岛和其他岛屿的原有居民融和。形成:皮拉斯古人、卡里亚人、勒勒吉人,他们创造了爱琴海世界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 B前2500年左右,一支阿卡亚人从多瑙河流域迁入 C前12世纪前后,大批操希腊语的印欧人迁入定居,有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亚人 二.爱琴文明 1.爱琴文明 A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B内涵:是爱琴海地区早期奴隶制城邦文明(即青铜文明) C代表: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2.克里特文明(爱琴文明前期) 早期:A 时间:前2000年——前1700年B特征:产生了君主制国家 出现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 全盛时期: A时间:前1700年——前1400年 B特征:犁耕出现;手工业分工精细, 青铜器、陶器、金银器制造技术进步,造船业和航海业发达;出现先行文字B;米诺斯王宫 毁灭:前1400年,被麦锡尼人占领 2. 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后期) 内涵:指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早期奴隶制城邦文明,因以迈锡尼为代表,故称“迈锡尼文明” 发展阶段: A形成:前16世纪上半叶,阿卡亚人创造的,宫殿、城堡、“坑墓” B全盛:前1400年前后,君主国兴起,出现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刻有线形文字的泥版文书(实物:迈锡尼狮子门)

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为什么会走向衰亡

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为什么会走向衰亡 我想,在探究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为何会走向衰亡这个问题之前,对古希腊文明作一个简单的概括与回顾是非常有必要的。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爱琴海、马其顿、色雷斯、意大利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这片土地见证了欧洲最早的两大文明: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450年左右)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到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五六世纪,产生了璀璨的希腊文明。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而谈到古希腊文明,我们不得不叹服于它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这其中所包括的宗教与神话、文学与戏剧、建筑与雕刻、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各种成就,限于所探讨的主题,便不再赘述。 我们不可否认古希腊文明曾经出现过的如此耀眼的辉煌,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却逐渐黯淡、衰落。那么,有一些什么原因促使它走上衰落的末路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首先是它发源的地理位置。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是指爱琴海区域,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独特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483个大小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从积极的一面看,它拥有丰富的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东部沿海地带,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航海经商;尤其是爱琴海中的大岛克里特岛,扼西亚、北非和南欧海上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希腊半岛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小亚细亚西部地区也有优良的港湾、曲折的海岸线,是古代希腊与西亚等地区文明交流的中介地。 然而希腊半岛地少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海洋主宰了它的气候,以至于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不利于农业发展。连绵不断的山脉,把陆地分割成许多小块,使希腊人缺乏建立地区性帝国的地理基础,同时这种散裂的地理环境也使希腊人长期习惯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格局。无数山脉和丘陵及海洋阻隔、交通异常困难,这也使得古希腊各个城邦之间联系松散、关系淡漠,时间一久,城邦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冲突,形成内耗,为古希腊文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再有就是奴隶制度和民主城邦制下极其分散的政治。 可以说,在民主城邦制度下的政治的分散性,是造成希腊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希腊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是一个政治上分散的国家群体。仅在希腊半岛上就有着200多个城邦式的国家,这些国家小者仅有100平方公里、几万人口,大者也不过800多平方公里、数十万人口,它们都是独立的城邦国家,一般建立在以地域关系划分的

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

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 -----40705032 保险精算陈瑞 城邦无疑是最能体现古希腊文明特色的国家形态。在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城邦构成了希腊人政治生活的空间、实体和单元。甚至到了希腊化时代和罗马时代,从内部政治来讲,城邦的体制框架和政治传统仍保持着相当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希腊文明是一个由众多城邦构成的世界。 一、王权的崩溃与自由的公社 城邦并非希腊最早出现的国家,比它早的有迈锡尼文明的王国,而迈锡尼各王国是模仿更早的米诺斯文明宫殿国家的产物,米诺斯宫殿国家的出现又是古代近东文明影响的结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米诺斯-迈锡尼时代的国家是近东中央集权专制王国在爱琴海地区的仿制品。 城邦与迈锡尼时代的王国最主要的差异是:城邦是自治的,城邦的人民即所谓的“公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统治自己;迈锡尼时代的王国中也有身份自由的农民,但他们是受以国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剥削和统治的臣民。从迈锡尼时代的王国到城邦,其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断裂———“黑暗时代”,城邦不是由迈锡尼时代的王国直接演变而来的,但迈锡尼时代的确给后来的希腊城邦留下了两种传统:一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的传统,无论是迈锡尼各王国,还是希腊城邦,在政治地理上都是由一个中心城市加上其控制的周边面积不大的领土构成;二是村社的传统,后来希腊城邦时代的demos最早可以溯源至迈锡尼时代的da - mo,迈锡尼王权崩溃后,获得自由的da -mo为城邦的到来准备了社会组织上的基础。简单说来,城邦可以定义为由一个中心城市及其周围的一小片国土构成,具有一个单一的中央政府的公民自治国家。 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即古风时代初期,但其制度根源和前身产生于“黑暗时代”。“黑暗时代”得名有两点原因:一是这个时代希腊经济和文化经历了一次倒退;二是关于这个时代各方面资料都很缺乏。然而“黑暗时代”的黑暗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它在迎接着城邦时代新希腊的曙光,或者确切地说,它实际上并非真正黑暗,而是孕育了诸多革新的因素。迈锡尼文明中心的王宫、建筑、艺术品和文字等辉煌成就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普通民众在农村和家庭中基本的日常生活却一如既往。农民仍像他们迈锡尼时代的先辈一样使用着同样的方法种植小麦、大麦、橄榄、葡萄、无花果,榨油,酿酒,养羊,制造奶酪,纺织羊毛和亚麻,鞣制皮革,等等。陶工、金属冶炼工、木工、瓦匠和织工的手艺也代代相传。他们的工艺的确不如迈锡尼时代精美,但他们也没有追求工艺精美的必要,因为此时他们的手工业制作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再是美化王宫和满足国王贵族们把玩奢侈品的需要。用于记录王宫帐目的复杂的文字体系仅有专职的书吏才掌握其读写技能,从而也构成专制王权控制民众的手段之一。正是出于一种不破不立的逻辑,强大王权的倾覆和王宫经济的崩溃使普通民众在经济社会中获得了独立生产和生活的自由。民众不再受国王及其手下的行政、军事官吏队伍的控制和压榨。工匠再无须为王宫而生产,农民无须再向王宫缴纳税收。青铜供给的断流对生产提出了一个挑战,然而作为其回应的铁器的使用和普及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民众的自由生产和经济。希腊历史开始了它的铁器时代。铜和锡稀缺的希腊却有着较多的铁矿蕴藏。在迈锡尼时代,青铜原材料的缺乏和冶炼技术的复杂也使由王宫专门组织青铜原材料进口贸易和冶炼成为必要,但如今铁矿石的容易获得、冶铁技术的简单和造价的低廉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现代奥运会开幕式往往是一个国家展示本国文化的舞台。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一个蓝色的人工海洋,大会组织者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民喜欢蓝色 B.蓝色是和平的象征 C.古希腊文化以海洋为中心 D.希腊是一个临海的国家 2.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 ①克里特文明②斯巴达文明③迈锡尼文明④雅典文明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3.在2400多年前的希腊,有一个城邦的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国家大事,这体现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这个城邦是() A.马其顿 B.巴比伦 C.雅典 D.斯巴达 4.在希腊城邦居民中,他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这里“他”是() A.成年男性公民B.战俘 C.奴隶D.外邦人 5.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是在() A.梭伦主政时期 B.大流士三世主政时期 C.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D.亚历山大主政时期 6.假如斯巴达侵犯雅典城邦的边境,作出“进行雅典城邦保卫战”这一决定的机构是() A.主席团

B.四百人议事会 C.五百人议事会 D.公民大会 7.在雅典,公职人员、主席团和主席团主席产生的主要方式是() A.选举B.抽签C.任命D.推荐 8. 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给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或补贴,这主要源于雅典() A. 建立了保险制度 B.建立了津贴制度 C.建立了奖励制度 D.建立了民主制度 9.公元前4世纪,一个庞大的帝国建立起来。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该帝国是() A.罗马帝国B.孔雀王朝 C.波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不断东征。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波斯帝国政治腐败,虽有几十万军队,却文官爱财、武官惜命,末代皇帝大流士三世更是胆小如鼠,在会战中临阵脱逃,致使全军溃散。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希腊联军势如破竹,入埃及,夺两河流域,直捣伊朗高原。在占领中亚广大地区后,又突入南亚次大陆,直抵印度河口。联军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财富、屠杀当地居民,焚毁古迹。经过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起庞大的帝国。 (1)亚历山大东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概述亚历山大东征侵入的国家和地区。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论希腊城邦制度及对当代现状的反思

论希腊城邦制度及对当代现状的反思 一提起西方文化,就不得不讲一下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璀璨的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它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化、古希伯来文化和古印度文化稍晚,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已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它在自然科学在哲学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在学术界仍能看到希腊文化的足迹。然而究其产生如此璀璨文化的根源,我想便是这与众不同的希腊的城邦制度。 所谓的城邦,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独立主权国家。它没有广阔的领土,没有众多的城市。虽然古希腊是由众多城邦构成,但他们却有他们的一致性:1、长期分立,各自为政。虽然希腊古典时代的这些城邦在制度、风俗、语言、经济、宗教、文化上有相当大的一致性。但由于希腊属于丘陵地形,各城邦相对独立。2、实行国民政治,定期选举管理者。3、经济上以小私有经济为主,商业较发达,但却有排外情绪。4、军事上,实行公民兵制,无固定军队。城邦政治的流风余韵,在罗马时代和欧洲中世纪时代,一直流传不衰,还对近代西方历史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影响…… 说完了城邦,我们就得谈一下希腊的公民与他们的公民权了。同样,这也是希腊文化中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希腊语中,公民的原始定义便是属于城邦的人。不过那时能够取得公民权利的资格并不是全体成年居民,而是指除去奴隶、农奴、边区居民和外邦人,而且祖籍本城的成年男子。亚里士多德是这样定义公民的:“凡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从上面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公民的权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公民便是城邦的主人,这又可以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城邦的定义中得到证明:城邦的一般涵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作为城邦的主人,公民不仅要有“执于戈以卫社稷”的义务,同时也有权参加城邦内议事和审判的职能,从其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在城邦中,实际是“主权在民”,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全民参政议政的直接民主。 既然谈到了公民权和城邦中的议政,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城邦中的行政官员的产生和选举问题。官制在希腊城邦中便是“主权在民”,因此也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描述,一般设置为:(一)将军或统帅,(二)市场监理,(三)城市监护,(四)公共水源管理,(五)乡区监护……然而这些行政官员都是义务职,并无薪金。 希腊城邦行政官制的另一个特色是,全部行政官员并不组成为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各种行政官员任期不一,全都由公民大会或其他相应机构直接选出,各自独立对公民大会或其相应机构直接负责。公民大会人数众多,无法进行详细讨论,通常只能就议事会(它由公民大会选任,或由城邦的每一个基层组织如村坊各别推选定额人员组成)提出议案加以批准或否决,所以议事会是一个实际掌握行政权的机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希腊城邦政制,不许有单个政府首脑统一领导下的无所不能的行政权力,使得公民大会或议事会只成为“陪衬”这个行政权的“清谈”的议会,这是直接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法庭也是由公民大会选任的,法庭也得对公民大会及议事会负责,重大讼案的上诉和终审机构是公民大会本身。 看完了《希腊城邦制度》,在对希腊城邦制度有了一个相当对完整了理解后,就开始思索是不是在当今社会的建设中可以吸收一些希腊城邦的一些做法和举措呢?在当今社会讲求还政于民的大环境下,虽然设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等机构,可以使公民行使权利,但这种体制却存在其固有的一些缺点:难以实现全民的参政议政。这样是一部分人对政治开始冷淡,逐渐有了双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奴隶制与希腊文明的衰落

奴隶制与希腊文明的衰落 国政1001 何长天 20104108 【摘要】古希腊人的政治制度表面上覆盖着“民主制度”的光辉,但是认真地研究古希腊历史不难发现,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事实上只是徒有其表,真正的政治制度其实仍然还是“奴隶制度”。古希腊各城邦的奴隶总数理论上不会少于所谓的“公民”或“自由民”太多,在这个拥有着相当数量奴隶的世界里,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拥有“自由”以及“民主”,我们应当看清希腊奴隶制社会的本质。在希腊努力和奴隶主之间存在着难以平复的深刻矛盾,即剥削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对于古希腊的衰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力。【关键词】希腊民主制度奴隶制社会危机文明衰落 一.希腊民主制度光辉下的奴隶制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对以后西方的自由主义文明的发展可谓贡献良多,其“民主政治”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但人们在观察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时,却往往会忽视了其民主光辉下的阶级性质,即在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制度下还隐藏着奴隶这样一个饱受压迫的阶级。 (一)奴隶产生的方式 希腊的奴隶,主要是通过俘虏、拐卖、海盗劫掠等方式得来的外来人。例如,墨冬河口会战之后,就有两万多名波斯军人被卖为奴。此外,希腊平民也有因缴不起租子或欠债而沦为债务奴隶的。希腊各地区遍布特设的奴隶市场上,奴隶像其他商品一样被陈列着,胸前挂一块牌子,上书他们的籍贯、年龄、品质等。购买者像买牲畜一样地检查奴隶的牙齿,察看奴隶的体格,并要求他们做各种动作,以考察其力气的大小。 (二)奴隶制在希腊各地运行情况 奴隶制经济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已得到相当充分的发展,学者们公认希腊为古代最突出的奴隶制社会之一。但是,希腊世界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奴隶制度亦不尽相同。就希腊本土而言,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内陆以及中、北希腊的西部与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奴隶劳动尚未普遍使用。在奴隶制国家建立较久和奴隶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奴隶制度又分为两大类型,即斯巴达型和雅典或开俄斯型。斯巴达型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不发达,实行土地国有制,使用国有的农业奴隶。这种国有农业奴隶多由被征服居民集体遭受奴役而成,耕种土地,向奴隶主交纳一部分收成。雅典或开俄斯型奴隶制经济虽也以农业为基础,但工商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也卷入商品经济,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在农业中占重要比重。土地、奴隶、手工业作坊等重要生产资料归奴隶主私人所有,奴隶多通过市场买卖而来,使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雅典型奴隶制经济在希腊世界较斯巴达型更普遍和重要,代表着希腊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奴隶制对于古希腊社会各部门的影响 在古希腊,社会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饱受压迫的奴隶所创造,整个奴隶阶级在维持古希腊社会机器运转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对波斯战争的胜利促进了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当时,希腊许多生产部门普遍使用奴隶劳动。①农业中使用奴隶较早,如在斯巴达。其他城邦在农业中使用的奴隶以贵族大地产中较多;在雅典等小农经济比较巩固的城邦,一般小农皆为自耕农,有 ①奴隶为社会的基本生产者,是希腊古典奴隶制的特点之一。这与古代东方的家内奴隶制有别。家内奴隶 制是奴隶制度的原始形式,主要特点为:奴隶以生产供奴隶主直接消费的生活资料为主,商品生产为辅。

从城邦看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摘要:西方政治思想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而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可以说,那里诞生了西方民主的精神文化,为以后的文艺复兴也奠定了基础。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以城邦为中心的城邦民主制,它继古老的东方文明之后而居上,在公元前一千世纪散发熠熠历史光辉,成为难以泯灭的历史遗产。当然这种制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它对现代社会仍有着重要影响和启发。 关键字:地理因素城邦民主制局限性历史意义 正文: 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的萌芽。从词源意义上讲,民主一词的意义是“由希腊语的demos(人民)和kratia(统治或权威)派生出来的—democratic,意为‘由人民进行统治’”。从严格意义上讲,人类今天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政治学,也是从古希腊那种倡导理论思考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中产生出来的。“主权在民”,亦即实施公民的平等原则是它的本质特征,也是希腊式的城邦制度的基础。所以,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在探讨那些相关的政治科学的基本概念时,也不能不重新回到古希腊这个曾经孕育现代科学文明原初状态的城邦社会中。 一、城邦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古希腊文明始于希腊半岛最早的克里特文化与迈锡尼文化。在这两种文化相继兴盛的过程中,希腊人在对外移民和部族征战中逐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城邦制度。希腊特殊的地理条件为城邦的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古希腊的地理范围是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东面的爱琴海群岛、西面的伊奥尼亚海群岛,以及今天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希腊半岛80%是山地,山岭纵横,河流交错,三面环水,港湾众多,海岛星罗棋布,气候温和、湿润。这些地理特点对古希腊影响重大: 第一,群山把古希腊分割成众多面积不大的地区,很容易构成一个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的城邦国家。所以促使希腊城邦的确立。第二,古希腊国家的国土面积小、山地众多,交通异常困难,再加上地域的割裂、不便的交通导致城邦很难实现统一,造成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导致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为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第三,古希腊被分割成许多地区,各地区间彼此隔绝,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所以城邦政体多元化。第四,在狭小的城邦国家里人们比较熟悉,给古希腊城邦实行直接民主提供了条件。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思想观念上

古希腊文明盛衰的原因

从希腊文化角度分析它的兴盛衰败 摘要:作为对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主要贡献者,希腊是一个不可磨灭的神话。因为不管在文学,哲学,宗教,艺术还是数学上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作为文明史的起点,希腊这个国家创造的一切至今任然给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兴盛的国家在经历了那么繁荣的时代还是衰弱下去了?本文就 从它创造的文化来探讨它的繁荣和衰败。 关键词:文明;希腊;繁荣 导言: 在巴尔干隔海相望的亚平宁半岛上,已经响彻着罗马军团鼓噪而进的 喊杀声。“分晋”的三家虽也续接了文明的香火,但终因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罗马军团所向披靡的挺进奏响了希腊文明的挽歌,终至繁华落尽,汇入历 史的长河。文明在展扬了自己的辉煌后终于失落了,她给后世留下了丰厚 的遗产,更留下了无尽的痛惜与哀思!下面我们来说说它的兴盛和衰败原 因吧! 一)兴盛原因: 1.悠久的文明酝酿促进了文化变迁 荷马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发展是铁的使用。公元前9世纪,希腊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大小城邦。这些城邦的建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也调动了希腊人创造文化的自觉性。古朴时代的希腊社会在吸取爱琴文明和荷马诗史的营养的同时,又经过梭伦改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和谐中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而为古典时代文化的创造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力。 2.民主政治与民族精神催孕了文化的自觉 . 古希腊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实行了奴隶主民主政治,这对于希腊的社会发展曾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希腊的民族精神是促进希腊文化繁荣的重要动力;没有希腊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有希腊文化的繁荣。希腊人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民族精神。 二)衰败原因: 古希腊文明曾经出现过耀眼的辉煌,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逐渐黯淡、衰落。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它走上衰落的末路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地理环境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是指爱琴海区域,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独特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483个大小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希腊半岛地少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海洋主宰了它的气候。这个地区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不利于农业发展。无数山脉和丘陵及海洋阻隔、交通异常困难,这也使得古希腊各个城邦之间联系松散、关系淡漠,时间一久,城邦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冲突,形成内耗,为希腊文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2.文明本身的缺陷 “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希腊文明的起源地有两个,即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南端沿海地区,而且这两个文明中心又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先后发生的。这两个文明中心虽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它们发展的历史具有

古希腊文明智慧树答案.docx

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希腊城邦是 A. 城市国家 B. 公民共同体 C. 实行制度化管理的国家 D. 大一统国家 2 下列城市最早建立于希腊殖民运动时期 A. 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B. 拜占庭

2 C. 马撒利亚 D. 开罗 3 希腊殖民运动可能的动机和原因包括 A. 寻求海外土地资源 B. 拓展商业和贸易 C. 对财富的欲望和追求 D. 军事扩张 4 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的战争 A. 转变为重装步兵方阵的作战方式 B. 放弃了武士决斗的方式 C. 成为推动城邦内部政治与社会平等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D. 发展为武力兼并 5 斯巴达的吕库古立法 A. 确立了长老会议的权力

B. 建立起了公民大会的机制 C. 规定最终决策权在于长老会议 D. 确立了两名世袭国王的统治6 雅典的梭伦立法 A.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B. 给予工商业者政治权利 C. 将雅典人划分为四个财产等级 D. 确立了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7 泛希腊宗教圣地包括 A. 奥林匹亚的宙斯圣地 B. 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 C. 科林斯地峡波塞冬圣地 D. 尼米亚宙斯圣地 8 米利都学派哲学家包括

2 A. 泰勒斯 B. 阿那克西曼德 C. 色诺法尼 D. 毕达哥拉斯 E. 阿那克西美尼 第三章单元测试 1 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中,“三一区”的划分 A. 是为了削弱贵族势力的地方基础 B. 是理性思想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C. 使得每个部落由三个不相连的部分组成 D. 建立了较为平等的社会政治基础 2 希腊人的族群认同包含下列因素 A. 国家认同 B. 语言与文化认同 C. 宗教崇拜认同

古希腊城邦的宗教生活

2012《西方文化选读》选修课 武汉大学赵林《古希腊文明兴衰史》 〔第八集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 年级:2010级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20101846053 姓名:武娇娇

我们现在讲第三点,就是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前面我们也多次讲到过,说希腊人,当城邦刚刚产生的时候,希腊科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这样一些形式还没有走向成熟,所以早期的希腊人他们都是受着神话传说的影响而开始最初的文明教化,所以神话传说对他们影响非常深,和我们今天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因为有了科学技术,有了很丰富的人文知识,所以大家对鬼神之事已不太相信了。但是古希腊人他们对神﹑对神话﹑对宗教怀着一种非常虔诚的心理,他们真心实意地相信奥林匹斯山上的神就生活在他们的周围,他们的父辈﹑他们的祖先就是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孩子。所以正是由于这样,我们曾经讲过,在希腊那些显贵家族看来,他们的祖先作为英雄身上流着一半神的血,正是由于这样,在希腊人的生活中,宗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这个宗教就是所说的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也就是希腊多神教,就是一种宗教。我们可以看到,希腊人无论是哪个城邦,他们往往会在最高的地方建立神殿,每个城邦都有自己崇拜的主神,尽管每个城邦崇拜的主神不一样。比如说雅典的主神是雅典娜,德尔斐的主神是阿波罗,斯巴达的主神是宙斯,有的城邦的主神是波塞冬,等等。虽然他们的主神不一样,但是大家相信的信仰的那些神,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整体是同样的,都是奥林匹斯神,都以宙斯为大神为神王的这样一个奥利匹斯神族。因此无论是哪个城邦,他们都会把自己城邦最高的地方作为祭献神灵的地方,都会在卫城上面建立神庙,都会把神庙放在最重要的地方。这就是古代雅典的卫城上的著名神庙的集群,神庙群最中间的是一个帕特农神庙,是祭奠他们雅典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

古希腊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古希腊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的确,它的文化创造达到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于是,古希腊文明的勃兴和它的“后来居上”,它的光灿夺目的业绩,被学界称为“希腊的奇迹”。在我们看来,要破译与解释这一文化之谜,在很大程度上要从古希腊文明的特征那里去寻找。 “希腊精神”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典范,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古希腊文明是城邦文明,在那规模有限的空间内,却是一个具有独立的 政治生活、自足的经济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共同体和实现人类自我 完美的道德共同体。每个成员都对城邦有着某种认同感与亲近感,因而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希腊人把城邦制视为唯一适宜的国家组织形式,坚持致力于社会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基本信念中。虽然这 种信念伴随着希腊城邦的渐渐衰落而日渐淡化,但它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的。 2、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人有着卓越创造力,而他们的创造性源于他们 的好学精神,天生的好奇心、刨根究底的追间与开放的民族性格。他们 百般寻求知识,而不管这种知识来自何方,其觅取真知的足迹曾遍布东 方各个角落。他们“拜东方文明为师”,而这在当时不失为是一种智者的 眼光。古希腊文化的奠立,它有一个东方文化的源头,而它自身的发展 又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继承者,从希腊人的创造性 来看,此语信然。 3、喜好思想自由或自由思想 这里所说的思想自由或自由思想是指将思想作为一种见之于世的理性认 识的成果,它出现在古代世界,也以希腊人为最早又最具生命力。国历 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明确地指出:“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 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的基础。”思想自由与自由思想在希 腊城邦中得以首先萌发,是由奴隶制经济与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而造就的,这就是:丰裕的物质条件,欢愉的精神生活和足够的闲暇时 间,而这些在古希腊城邦制度及推行民主政治的城邦里都一一找到了它 的归宿;加之在城邦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形成一个有势力的僧侣集团 和一种钳制人们思想自由的统一的宗教意识形态。虽然其的产生有着它 特殊的历史条件,但很值得各个民族文明借鉴,并有着旺盛的历史生命 力。 4、追求人生享受和现世娱乐的生活情趣 希腊人重视现世,把无限的希望寄托在现实人间。他们不管宗教宣扬的 冥、神界的欢愉,他们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的社会活动丰富着 自己的生活,享受着现实的幸福。 5、笃信人本主义,重视人和人的自身价值

希腊文化的特征

论希腊文明的特征 摘要:希腊文明特征是希腊精神的特征。第一,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 谐发展;第二,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第三,喜好思想自由和自由思想;第四,追求人生享受和现世娱乐的生活情趣;第五,崇奉中庸精神。并且在希腊的建筑风格上也能追寻一丝希腊文明的特征。 主题词:希腊文明精神建筑特征 在世界文明史上,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的确,它的文化创造达到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于是,古希腊文明的勃兴和它的“后来居上”,它的光灿夺目的业绩,被学界称为“希腊的奇迹”。在我们看来,要破译与理解这一文化之谜,在很大程度上要从希腊文明的特征那里去寻找。 “希腊精神”:一种典范 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古希腊文明史城邦的文明,它的城邦多为纤芥之邦,但这规模有限的空间,却是一个具有独立的政治生活、自足的经济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共同体。在这个狭小的的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都将其他成员置于其共同体,而且也是实现人类自我完美的道德共同体。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希腊人总是把城邦制视为唯一适宜的国家组织形式。因而致力于社会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统一便成了古希腊城邦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信念。但是,这种信念随着城邦的衰落而日渐淡化,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出现的“城邦危机”,极端个人主义与极端民主方式的滋长,导致公民责任感的消退,也就急剧地破坏了这种公民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这在希腊世界,尤其在战败的雅典城邦表现得更为明显。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衰落之日,即为生物与坏境和谐的失却之时,在公元前4世纪之后的希腊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江河日下与日渐衰落的景象。 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人不愧为一个在继承基础上有着卓越创造的民族,他们的创造性源于他们的好学精神,天生的好奇心、刨根究底的追问与开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他们百般寻求知识,而不管这种知识来自何方,如“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哲学家泰勒斯等人为觅取真知,其足迹曾遍布东方各个角落。“拜东方文明之师”,这在当时不失为是一种智者的眼光。“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结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求学习、富有常识。”古希腊文明的种种创造,却是建立在吸收古老的东方文明的优秀遗产之上的;踏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这正是希腊人的智慧,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就是“文明把一切从外国借来的东西变得更美丽”。古希腊文化的奠立,它有一个东方文化的源头,而它自身的发展又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继承者,从希腊人的创造性来看,正是如此。 喜好思想自由和自由思想。这里所说的思想自由和自由思想并不是指一种天赋的与内在的思维活动,而是将思想作为一种见之于世的理性认识的成果,它出现在古代世界,也以希腊人为最早又最具生命力。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明确地指出:“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以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

浅谈古希腊文明的发展

浅谈古希腊文明的发展 【摘要】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源头,它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的发展包含了艺术、神话以及战争等方面的发展。包括了在前12世纪到前8世纪的300多年的“黑暗时期”里,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神谱》和“系统叙事诗”的发展。到公元前8世纪,希腊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发展,一系列的法律、民主得到不断的改善与发展。到公元前6--4世纪,希腊城邦文明到达一个全盛时期。 【关键词】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的发展。 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同样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程。当西方人谈到自己的文化的时候,往往会有这么一句话,言必言希腊。正如我们中国人要追根溯源,必然要追溯到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夏商周三代文化一样。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但希腊文化本身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要从希腊文化最初的开端讲起,就要从爱琴文明讲起。 一、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史前文明的总称。而爱琴文明又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源于希腊半岛南部的克里特岛,即克里特文明;第二个阶段转向希腊本土,是源于希腊半岛东北角的迈锡尼城邦,即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地处东地中海中央,它离西边、北边的希腊本土,离东北的小亚细亚和西边的西亚、南边的埃及距离都差不了太多,因此航海条件非常优越。同时,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克里特作为希腊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也必然受到比它更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影响。 ①著名游吟诗人荷马曾经在《伊利亚特》中对克里特岛赞美道:“有一个地方名叫克里特,在葡萄紫的海水中央,地方美好肥沃,四周被水环绕,那里的居民,多得数都数不清,有九十个城镇,不同语言的种族都杂居在一起…”荷马是生活在公元前9到8世纪的人,而在那个时代的克里特文明已经毁灭了,从他对克里特的描写,可见当时克里特文明时期的繁荣。 在克里特岛的新石器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文明就已经产生了,人们已经建立了国家,已经有了文字,已将有了作为文明所必备的一系列条件。但克里特文明真正的发展是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到了公元前1900年,由于受希腊大陆文化的影响,克里特文明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到了公元前1700年以后,克里特文明达到一个鼎盛的时期,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一个以克诺索斯为首都的王国,这个王国被称为米诺斯王国,它除了有精美的王宫建筑、壁画及陶器、工艺品等外,还有着半人半兽、斗牛、能工巧匠等神话传说,使国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发展,同时也确立了克里特在东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在公元前15世纪,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米诺斯王国迅速灭

古希腊城邦信仰初探

古希腊城邦信仰初探 摘要:奴隶制城邦的形成和广泛出现,是希腊古风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各地先后产生了许多奴隶制城邦。城邦的出现与发展存在着诸如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等等诸多因素。然而,城邦的形成、邦内的生活、行政乃至对外战争,无不与一事物有着莫大联系,此即宗教信仰。本文即将就宗教信仰与城邦之关系,作一粗浅论述。 关键词:城邦神战争与外交 古希腊城邦数量众多,大小各异,具体的形成与发展情况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之处。然而总体看来,各城邦在许多方面均与宗教信仰颇有关联,下面仅就城邦的形成与建立以及邦与邦之间的战争几个方面来谈论宗教信仰与城邦之间的关系。 一、弥漫宗教气氛:城邦的形成与建立 邦形成之前,曾经是大大小小许多个社会家庭团体。这些小团体中,各有自己的神和信仰,而每一家对于神的想象和理解不尽相同。由于神和相对应祭祀的不同,亦引起了各家之间的战争,使得许多神随着其所创之家的消灭而消逝,连名字也不曾流传下来。在经过更长久的时间以后,随着宗教的进展,社会的扩大,宗教的地位日渐凸现出来。“最

初它藏在家中,受家火的保护。在尊崇的祭台旁边,新神得到一个小地位,一个狭窄的神座,分受对于家火敬礼的一小部分。渐渐新神威权增加,脱离羁绊,离开家火。它遂有独立居处,专门祭祀。这居处仍照旧样修的。一个神庙,对着家火。但神座照旧时大得多、美得多,变成一座庙宇。” 然而,古人彼此之间的不同与善变,亦使得古时社会关联的设立变得颇为不易。正如古郎士在《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所说,在这种情况之下,“欲与以共同信条,建立权威,使他们承认服从情感、服从理性,个人理性服从公共理性,自然必须有件事物,较实力为大,较利益为尊,较哲学学说为准确,较契约更固定,这件事物存在人人心中,并对人人有权威”。而它所指的这件事物便是信仰。原始的宗教信仰使人们生成原始的道德观,随着信仰的扩大,“人类渐渐感到共同神的存在,他们的团体结合乃愈扩大,家中从前创制的条例,陆续施行于居里、部落和邦中”。家火的地位逐渐变得低于神灵,宗教在城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随之愈加明显。 前文所述,主要针对于“邦”这一组织团体。而邦的具体承载物――城的建设也充满了宗教气氛。“城的建筑总是一件宗教盛典。”希腊人相信,城的择地属于神,因此他们每次建城时总是会去访问女巫。对于不访女巫而建城市,他们会认为此举是疯狂的、不敬的,并且相信这样的城不会

高中历史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 2.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爱琴文明的发现与成就。结合第8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及影响、利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文明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中华文明产生的源头是夏商周文明,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其后是“黑暗时代”,随后是古典文明时期。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怎样,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又有何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 一.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居民 1.自然地理环境 A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构成“爱琴海世界” B 特征:希腊半岛——多山少大河、平原,土地贫瘠,发展农业条件较差。内陆因山脉阻隔,交通不便;东部沿海地带----海岸曲折,多良港,有利于发展航海贸易事业。小亚细亚沿海地带——土地肥沃,海岸曲折,多良港,岛屿众多,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爱琴诸岛——特别是克里特岛,处于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中心,海上交通方便,是古代地中海交往的桥梁 2.居民 A前4000年后,一批小亚细亚移民与希腊半岛、克里特岛和其他岛屿的原有居民融和。形成:皮拉斯古人、卡里亚人、勒勒吉人,他们创造了爱琴海世界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B前2500年左右,一支阿卡亚人从多瑙河流域迁入 C前12世纪前后,大批操希腊语的印欧人迁入定居,有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亚人 二. 爱琴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