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一)

分数的再认识(一)
分数的再认识(一)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三、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水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

1.猜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猜谜语游戏吗?请注意听: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谜底各打一个数

生:1/2 ,7/8 ,1/100

师:这些都是什么数?

生:分数(板书:分数)

师:对于分数你认识了多少呢?(板书:认识)

2.提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对分数作进一步的研究(板书:再),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会对分数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复习旧知,为新知铺垫:

看图写分数: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选择其中表示1/2 的图进行讨论。

师:在表示1/2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教师追问: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彩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三盒彩笔的1/2(其中有2盒水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师:这里有三盒彩笔,你能从每一盒彩笔中分别拿出1/2吗?

教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彩笔的1/2,拿出的彩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生:彩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彩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板书:

师:如果这盒彩笔有20支,它的1/2是多少支?如果这盒彩笔有100支呢?你又有什么发现?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结:同样是取出1/2,总支数越多,具体的数量也就越多。

活动二: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你会判断吗?

1、这两种包装的糖果,如果给你它的1/2,你选择哪一种呢?(课件出示两种重量不同的糖果)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2、如果让你一口气喝掉它的1/3,你会选择哪一瓶?(课件出示两瓶大小不同的可乐)《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生:我选小瓶的,因为大瓶的1/3太多了,我不能一口气喝掉。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

3、如果我们班人数的1/4与五年七班人数的1/4进行拔河比赛,你认为公平吗?

看来分数的这个特点对我们的生活还有很大的帮助呢。

活动三:辨一辨,说一说

1、小明看了《童话故事》的1/3,小军看了《数学世界》的1/3,谁看得多?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 ,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如果小明看了《童话故事》的2/3,小军看了《数学世界》的1/3,谁看得多?

师:通过刚才拿彩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

(三)辨析应用,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理解认识。

活动一: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生:因为总数一直在变化。因为整体“1”是不同的,所以分数也就不同。

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活动二:选一选: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活动三:估一估: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请学生在本子上写出结果,并说说思考过程。

(四)巩固延伸,反馈分析

1、看图说数: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1)蓝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使蓝圆个数占整体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换一换、减一减)

(2)绿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绿圆个数占蓝圆的几分之几?

(3)红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红圆个数占蓝圆的几分之几?点绿圆的几分之几?(五)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六)课堂作业

《分数的再认识》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课是三下学习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备这节课,感觉有点乱,因为这节课的练习的类型、数量都比较多。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坐下来好好分析了每个活动,每道练习的目的作用,把这些练习加以整理,提升,理出了这节课的两条主线:一、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围绕这个重难点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活动:1、拿笔活动,这是课本上的例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动手实践,质疑,验证,体会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2、联系生活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看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融合了那道捐款的练习,旨在让学生体会:不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不同。同时也让练习难度有所递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在学生明白从“整体”到“部分”的关系后,更进一步的使学生完善从“部分”还原“整体”的过程。这样做不但体现出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更使学生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围绕这条主线也是设计了环环递进的三个活动:1、说说1个学生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旨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2、选一选,让学生用一根小棒的1/3来找出这根小棒。这是课本上的练习,但我更改了第二、三根小棒的长度,让这两根小棒的长度有点接近,主要是让学生休会当目测不准确时,可以通过量一量,测一测,算一算来进行判断。3、估一估。这道题在难度上有所提高,旨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教后反思:

1、在对分数的再认识时,应注重对原有知识的提升,把总数提练成“整体1”,在学生回答时强调他们对“整体1”的表述。

2、在复习时的提问:“对分数你有什么认识?”学生由于对旧知识的回生,一时答不出来,这时我应该把问题再细化,如“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你知道分数的读写法

吗?”等等。

3、对于上课堂的“意外事件”,我应适时改变预设,创造新的生成。当我发现在一道练习中多画了两个圆时,我勿勿地改正,课后想想,也许把这种“无意”转变成“故意”,不急着去改,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细心的你,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可否与大家分享你的想法?”这样,或许学生会更加来劲,更积极地思考,或许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出现。

五年级-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1)

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练习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9分) 1、填一填。 (1)5个 15 是( ),( )个 1 6 是1。 (2)7 8 里面有( )个81,322里面有( )个31。 (3)18个 9 1 是( )。 2、考考你。 (1)6枝铅笔的13 是( )支,10铅笔的) () (是4支铅笔。 (2)一盘苹果的 2 1 是4个,2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4、( )÷( )=5 3=10) (=) (21= 100) ( 5、25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小贝说自己吃了一块蛋糕的 52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 10 4 ,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21。( ) 3、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 4、1812的最简分数是 9 6。( ) 5、分母是10的真分数共有10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36分) 1、在( )里填上“>”、“<”或“=”。(6分) 53 ( )64 831 ( )11 8 2016( ) 54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分) 5 4 16 12 40 8

24 12 60 100 131 130 3、把95和12 7都写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分) 4、写出与5 3 相等的三个分数。(6分) ( ) ( ) ( ) 5、两个工程队修公路,甲队3天修了25米,乙队4天修了33米,谁修得快些?(用带分数比较)(6分) 四、我会解决问题。(共35分) 1、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30道题。小红做对了18题,做错了12题。请你用最简分数 表示小红做对的题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某商店有3种数量相同的冰激淋,星期六的销售情况如下。 售出 7 3 售出 5 2 售出 3 1 如果这个商店要进货,应该多进哪种冰激淋?为什么? 3、旅游公司计划买两辆车,比较一下,哪辆车更贵?请写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4、把20块共重2千克的巧克力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每人分得多少千克的巧克力?每人分得全部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5、小明和小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8分钟,小华跑一圈需10分钟。现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后,至少需要几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进一步认识分数。 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广泛化。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

分数的再认识(一)优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太和县桑营镇淝南小学 郭亚磊 2014.11.28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分数。(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十拿九稳()一分为二()七上八下()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有几个题目想考考大家。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

( ) ( ) (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1、平均分;2、一个圆是一个整体, 一个长方形是一个整体。 3、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能用 3 1 表示吗?为什么? 通过检查同学们学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分数的世 界,让我们共同享受分数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 的再认识(一)”。【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探究新课。 (一)、说一说。 4 3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2.教师课件出示,教材63页上的三幅图。教师强调:同一个分 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方式来表示,一是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二是把多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三是把多组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3.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 (二)画一画。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副精美的图案, 课件呈现一张图片: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单位“1”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数量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相同;单位“1”数量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单元----分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师问:看到课题你认为哪个字是关键? 生:再, 师问:“再”是什么意思? 生1:“再”就是又一次的意思。

生2:重复 师:嗯,再一次、重复的认识分数能和三年级时一样吗? 生3:要有新的认识 师:真好!那么我们看一看这节课同学们都会有什么新的认识【设计理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激发求知欲。】 二、复习准备,认识整体 课件出示复习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第一组: 师:请同学们说出分数和它的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一个圆、平均分;一个三角形;一个六边形) 课件出示第二组 生4:5/7,把7朵花平均分成7份,这样的5份是5/7。(师板书:7朵花) 生5:2/8,把8个足球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2/8。(师板书:8个足球)

师问:还能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6:1/4 师:为什么还可以用1/4表示? 生6:我是竖着看的,把8个足球平均分成4份,2个足球占其中的1份,所以是1/4。 师:我们同学很会观察呀!好的,下一图 …… 师补充板书:8个足球、15只鸭子 师:好了,下一幅图 生9:8/8; 生10:1; 生11(没举手):1是整数; 师:请你举手说一说你的看法好吗? 生11:1是整数,不是分数。 师:那你认为用什么表示。 生:我认为8/8可以,还可以用4/4、或2/2表示。 师:她说的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通过刚才的争辩你认为8/8、4/4、2/2实际上都是几? 生:都是1。 师:看起来我们同学三年级学习的很好。把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

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计划(初稿) 第一实验小学尤欢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对分数有一点了解,但不是很明确,也不太系统。其次,对于学生分数的基础知识“平均分”和“整体”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较好的认识。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有的困难 对“整体”的认识; 分母和分子的位置及表示的含义; 在描述时容易丢掉“平均分”和是“谁”的几分之几。 3、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我的设想: 学生对全新、感性的内容很感兴趣,乐意采取讨论、协作等学习方式。根据学生以上的实际情况,由学生熟悉的“平均分”入手,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揭示得到分数的第一个必要条件。问题设计时注意问题的坡度和开放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这也便于老师了解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这样既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难点: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五、单元评价要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 节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不同,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习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 ( )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预习,回顾对分数的认识,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各自表示的意思 2、8 3可以表示什么?请你举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课前习,举例说一说的过程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一个图形的31是 画出这个图形。(你有几种画法)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发现当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

“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 (二)课中习 1、分数游戏引入课题。(猜分数) 2、展示学生课前习,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1)通过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幻灯展示学生已完成的课前习单第1题。学生判断正误,并随意提图让学生说一说理由。师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几分之几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作分数的分母,取的份数为分子。 (2)新授课内容:四分之三的表示。在课堂中通过展示同学们不同的课前习(用不同的画图方式表示出分数四分之三),生根据课前习单中四分之三表示图找到每幅图的整体1,从而让学生体会表示同一个分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不同情形。一是单个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二是多个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三是多组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 (3)通过已知一个图形的3 1是 画出这个图形。(出示两个小方块合并图)这是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 画法,让学生去评判他们的课前习画法是正确的?理由是什么?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体会到同一个分数,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 3、理解整体与数量的关系。(二分之一)。全班分成9组,每组从铅笔盒中拿出铅笔总数的1/2。通过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量也不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4、巩固练习(勇闯五关)。通过闯关形式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5、总结学法,升华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课后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的知识打下学习的基础,预习分数的再认识(二)。

《分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63—6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联系旧知,理解意义(5分钟) 师:(课件出示1/4)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分数,谁来读一读?1/4表示什么意思? 1/4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分数,有把一个图形、一个物体看成整体“1”进行平均分,也有把多个图形、多个物体看成整体“1”。是的,像同学们所说的(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 课件出示: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3/4,你觉得她能做到时吗? 生1:有可能,是一个蛋糕。 生2:不可能,如果是一个大蛋糕呢。 师:同学们,他们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同样是蛋糕的3/4,结果却不一样呢?(整个蛋糕的大小不一样,一个是小蛋糕的3/4,一个大蛋糕的3/4,看来分数和它所对应的整体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究分数的奥秘。《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活动,深化理解 活动一: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三盒水彩笔,谁能帮我拿出每盒水彩笔中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现在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拿出这盒彩笔1/2是几枝?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吗?(问拿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数错啦?确认?) 师:奇怪啦,为什么都是拿出一盒彩笔的1/2,拿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师:有想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 师:同学都安静下来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向大家你的想法。 生1:(这是这个小组的想法,你们小组的呢?)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北师版)人教版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版)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12根小棒、实物投影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了解起点。 1、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你喜欢的分数? 2、这些分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说说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你还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一)拿一拿 1、出示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问:谁能拿出盒中铅笔的? 2、你准备怎么拿?发现什么问题?都是,为什么拿的支数不一样? 3、每一个同学都拿出你所有铅笔的,比一比,说一说发现。 3、从刚才拿铅笔的活动中你明白了什么? 4、归纳提升: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二)想一想 1、把6支、9支、12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支数可以怎样表示?(1/3或者2支、3支、4支) (三)说一说2 (三)画一画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三、体会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 2、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3、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分数知识。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新课 (一)活动一: 1、请你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 (按要求操作) 2、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因为每个人的铅笔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也不同。在这件事上,铅笔的总数要看作单位一。 4、师拿厚薄两本书,说这两本书的三分之一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 (小组内说明理由,全班交流想法。) 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块蛋糕,看图,这两个四分之一一样吗?为什么? 6、小结:两本书的三分之一中,因为两本书的厚薄不同,因此结果不同。在这里,要把书看作单位一。 在蛋糕的问题上,也是由于蛋糕本身的大小不同,因此它们的四分之一也不同。要把蛋糕看作单位一。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一不同,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和实际含义也不同。 7、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活动二:画一画。

1、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 2、回答下面的问题。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理由。) 2个二分之一是(),()个四分之一是1,5个八分之一是(),七分之三里面有()个七分之一。 越往下分,单位一越小,1中所包含的单位一也越多。 你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三、总结 分子越小的分数越接近0。分子越大的分数越接近1。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反思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反思 槐树关中小翟金碧 本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在三年级,学生已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一些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运用分数知识做好铺垫。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 1、注重学生图形与分数展开教学。 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学生已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让学生复习分数。接着通过3/4可以表示什么,从而引出分数的意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通过一个图形的1/4是□□,来画出原图形。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拿铅笔等活动,体会到题型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从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我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学习跟改进的地方: 1、由于这次赛教,有10分钟说课和答辩,上课时间仅仅有30分钟,原本设计了五道练习题,下课时才讲了一道题,在时间的掌控中,还需要多多注意。 2、在讲解一个图形的1/4是□□,来画出原图形时,应给学生讲透彻,这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逆过程。 3、在讲解拿出铅笔的1/2这道题时,应给学生拿出长短不同的纸条折纸、看不同厚度的书进行拓展,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感受分数意义的相对性。 4、课堂上,学生活跃、胆大,在课堂活跃度上、应把握好。 每一次的备课、磨课、开课都是一场艰辛而又漫长的体验,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成为教学道路上的一次收获与成长。此次的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及反思

“认识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的再认识》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分数的认识,也是最后一次。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奠定良好的基础。考虑到这一课的重要性,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2、经历自学、交流、比较、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并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的意义。 现对本节课教学的得与失作如下分析: 成功的地方: 1、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2、教态自然,不紧张。这是参加工作以来,也自认为这是讲课最不紧张的一次,可见心理素质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提高。 3、教学过程顺利、流畅。因为课前准备得比较充分,还进行了两次试讲,在听课老师的建议下对本节课进行了适当修改完善,所以教学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问题。通过做练习,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反馈也比较好。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讲解例题时,分苹果环节讲的不够透彻,没有让学生来讲台详细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2、在讲填空题的时候,第二组第二个,有学生填带分数,没有及时处理,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交代。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人教版]

1 2 1 ( ) 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检 测 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我很棒!关键要多思 考,还要细心! 一、我会填。(每空 1 分,共 19 分) 1、填一填。 1 1 (1)5 个 是( ),( )个 是 1。 5 6 7 (2) 里面有( )个 , 2 里面有( )个 。 8 8 3 3 1 (3)18 个 是( )。 9 2、考考你。 1 (1)6 枝铅笔的 是( )支,10 铅笔的 是 4 支铅笔。 3 ( ) 1 (2)一盘苹果的 是 4 个,2 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3、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

( ) 10 5 ” 5 10 18 9 5 6 1 ( ) 20 5 9 12 3 ( ) 21 ( ) 4、( )÷( )= = = = 100 5、25 和 30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共 10 分) 2 4 1、小贝说自己吃了一块蛋糕的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 ,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 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 11 和 12 的最小 公倍数就是 121。( ) 3、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 12 6 4、 的最简分数是 。( ) 5、分母是 10 的真分数共有 10 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 36 分) 1、在( )里填上“>”、“<”或“=”。(6 分) () 3 4 3 8 8 11 16 4 ( )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 分) 4 5 12 16 8 40 12 24 100 130 60 131 5 7 3、把 和 都写成分母是 36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 分) 4、写出与 3 5 相等的三个分数。(6 分) ( )( ) ( )

1.分数的再认识(一)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 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 3.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苹果,如果把这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如果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又分得多少呢?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它是什么数?(板书:分数) 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各部分的名称:上面是分子,下面是分母,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分数表示平均分;(板书:分子、分母、分数线、平均分) 2. 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新课——学生“找分数”贯穿始终 1. (出示43)这个分数怎么读?看到4 3你想到了什么?(两三个同学回答,这个43是谁的43?)——引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三份就可以用43来表示。 2. 现在呢,老师有一盒巧克力,想把它平均分给咱们班的四位同学,三个人共得到的巧克力是? (1)为什么说得到这盒巧克力的4 3,而不说每人得到几块巧克力呢? (2)这盒巧克力究竟有多少块,老师给你看看。(4块)

(3)从这4块巧克力中,你还能找到 43吗? (4)他认为这一块巧克力可以用 43来表示行吗?明明是一块巧克力,应该用数字“3”来表示,你怎么能说是4 3呢? 设计意图:“明明是三块巧克力,为什么是43?”这正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在难点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以抓住学生的发言及时提炼出“整体”的概念,进行形象的讲解。在学生活动和思考的基础上的教师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教师才有能力把这个问题讲深、讲透、深入浅出地讲懂,才能使学生释疑解困。 (5)你的意思是把4块巧克力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块就是3份,这样的3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43。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说一遍?(强调“一个整体”) 3. 你们能不能从12颗棋子中找出4 3? (1)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找一找,并把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2)(投影展示)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是如何得到 43的?(把12个棋子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3份用 4 3表示;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3份用43表示;) (3)把谁看成一个整体? 4. 教师概括:我们可以把4块巧克力,12个方块等一些物体,以及以前所学的一个物体都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来得到?(4 3)。 5. (课件闪烁一份)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1)(虽然整体的数量不同,但是平均分后取同样的份数都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为什么数量不同,都可以用 43来表示呢? (2)(都是4 3,每份的数量却不相同。)为什么? 设计意图:“都是4 3,每份的数量却不相同。为什么?”这是学生感到困惑的第二个地方。教师抓住这个问题步步追问,促使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设计抓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 标签:教案分类: 2016--2017学年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 ●倍数与因数 ●分数的再认识 ●通分、约分 ●分数大小比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 ●分数加减法的混合应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等。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 由于分数加减法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运算,它与整数的加减法相比,学生在理解运算的意义与掌握运算的方法上要困难得多,所以,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这一比较突出的困难,本单元教材中编写中呈现如下特点: 1.以直观操作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折纸”这一课时中,教材安排了学生开展折纸的活动,通过形象地折纸材料,提出两个小朋友所用材料是几分之几的问题。随后,教材安排了一组对两部分进行拼图的活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两部分是如何合起来的,也使他们知道其结果的图像结构。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陈述数字符号运算的过程。由于学生有了直观的图像结构,因此,当他们进入数字符号运算时,就能较容易理解先通分,后运算的道理。同样,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虽然教材是直接呈现了数字符号的计算方法,但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安排的。当然,对不同地区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掌握几分之一的读写和组成。 2、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呢? 生:2个。 2、(课件出示2个桔子和2个小朋友)有2瓶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瓶水呢? 生:1瓶。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他叫做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礼物? 生:有一个月饼 3、(课件出示一个月饼和2个小朋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能分吗?你准备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1)看看老师分的。(出示:没有平均分的月饼)你们准备怎么分? (2)生:一半。 师:一半用我们能用以前学的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3)生:2 1 师:有同学听说过吗?像1/2的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分数)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分数(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2 1 1、认识2 1 (1)请同学们仔细看把月饼分成几份?这一半正好是其中的1份?(出示: 21)个别读、齐读21。 (2)仔细的同学你们发现刚才老师书写21的顺序吗?伸出你的右手在空中我们一起来写下吧。(板书:2 1) (3)你们能在这个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出示:生指出的另一个二分之一) 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实每一份都是月饼的 21。(板书:每份是它的21)。 (4)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最后概括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 2、折纸活动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 2、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在三年级,学生已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一些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运用分数知识做好铺垫。本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这个“再认识”,我想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从而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

现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在“说一说”、“画一画”、“圈一圈” 及“想一想”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数学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会用数学语 言准确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释所得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 战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再建构;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教学难点: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学情 在三年级,学生已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五年级的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语言积累较丰富,表达已有条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理解知识需要动手操作,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三、说教法学法

分数的再认识(1)练习题及答案

三分 数 第1课时分数的再认识(1) 基础作业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阴影部分 1 11 3 11 2. 3个3是( ),1里面有( )个5, 7个9是( ),4里面有( )个4, 20表 1 4 1 5 7 4 示( )个 -------- ,7里面有4个( ),( ) 个6是6, 7个( )是9,石里 工亠 人1 面有( )个石。 3. 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综合提升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 说出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1 1 I I' K-- p

1 (1)我国的总人口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这里是把()看作单位” T,平均分 5 成了()份,()占这样的()份。 3 (2)小红看了一本书的4。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 1”,平均分成了() 份,小红看了这样的()份。 (3)卫生院离商场有7千米。这里的7千米是把()平均分成()份,取这样的 8 8 ()份。 5. 分别在图中涂一涂,表示出各个分数。 6?估计一下每杯水大约是整杯水的多少?用分数表示出来 7 ?下面图中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拓展探究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3 3 8. 冬冬喝了一杯牛奶的-,明明也喝了同样一杯牛奶的冬冬说:”我们俩喝 4 4 得一样多。”明明说:”我喝得比你多。”他们谁说得对呢? 9. 猜猜他俩各有几本书 我的书的A是心粗 我帕书的—是fl康

三分数 第1课时 1. 2. 1 20 3. 4. (1)世界总人口5 我国人口1 (2) —本书的总页数 4 3 ⑶1千米8 7 5. 略 6. 1 1 7. 1 8. 冬冬 8 9?笑笑有24本书,淘气有18本书

分数的再认识2

分数的再认识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4—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

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分数吗?通过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个分数? (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优质课教案_20.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本单元是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 一定的控制,只出现了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教材提供了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显示情境, 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含义,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并能在生活中 简单应用,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稍复杂的几分之几,并知道简单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本节课注 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逐步加深学生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理解。 [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本节课继续认识分数,教 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教材例1用分数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 示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涂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然后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个小小正方形,用剪刀剪开,涂色的部分是这 4 个小正方形中的 1 个,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这样做是使学生感知到一个正方形是一个整体,由 4 个小正方形组合在 一起的图形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接着教材又呈现了把 6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的集合图,其中的1 份是 2 个,这 1 份是总数的三分之一, 2 份是总数的三分之二。这里的每份数与每份在整体里 的关系不再是同一个数,这是认识分数的难点。接着教材的“做一做”,让学生在丰富的素材中 继续体会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 学情分析 ] 1.在本单元前几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几),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同分母 分数加、减法。 2.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积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 课是要理解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程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学 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 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 作单位“ 1”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 通过不同类型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意义时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单 位“ 1”的概念。重点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积分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