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型自来水厂常用的水处理消毒技术探析

关于小型自来水厂常用的水处理消毒技术探析
关于小型自来水厂常用的水处理消毒技术探析

关于小型自来水厂常用的水处理消毒技术探析

摘要自来水是维持我们生活的必备物资,特别是对城市生活而言,城市发展越快,所要负担的人口越多,需要的水资源就会越加紧张。但在日常生活中,污水问题一直难以得到彻底解决,而原有处理技术并不能保证健康的饮用水标准。本文通过分析小型自来水厂常用水处理消毒技术,总结当前技术现状,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型自来水厂;水处理消毒;技术探析

前言

自来水的质量安全一直是关乎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水源在经过处理前都会受到污染。如今,污水排放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需要更加安全可靠的消毒技术保证自来水的干净卫生。本文将针对小型自来水厂探析相关消毒技术,以供大家参考。

1 漂白

以氯元素为主的水处理技术一直是常用水消毒技术之一,而针对小型自来水厂漂白粉消毒是一种常用手段。而这种消毒技术一般是在氯气的基础上,添加一定含量的石灰合成。其组织较为复杂,分子式为Ca(OCl)2,其中的含氯量一般在25%到30%之间[1]。而当含氯量在50%以上时,一般被称为漂白精,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易受阳光,温度和湿气作用影响。当其含氯量相对较低时,其作用也易受到影响。因此在贮藏时,一般需要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其消毒反应式为:

而在其中使用氯气,原理在于氯气与水可以反应生成次氯酸,能够通过扩散进入到细菌内部,进一步通过氧化作用,让细菌的酶系统产生紊乱,间接导致灭菌作用。在这其中,氯量的多少与水接触的时间,以及水本身的污染程度,酸碱度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处理效果。

2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气体,随浓度的高低产生不同的颜色,低浓度的黄绿色气体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高浓度的橘红色气体被作为氧化剂,具有相当稳定和较强的漂白和去色功能[2]。而自来水厂在依据这两种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进行自来水处理时,一般会依靠一种发生器使其成为一种稳定的溶液。其可以表达为:

其溶液在进行处理过程中能够对大部分的微生物有强力的消毒作用。特别是病原微生物,能够通过对细胞壁的短吸附以及透性,以达到氧化其内部酶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阻碍其微生物繁殖的作用。其可以具体表达为:

污水处理消毒技术及发展方向

文章编号:1003-1197(2005)03-0116-03 污水处理消毒技术及发展方向 段玉华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处,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 水消毒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时间却不长,而我国更是才刚刚起步。城市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仍可能有病原菌,因此,必须对污水进行消毒。分析比较了紫外线消毒、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技术的消毒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阐述了污水消毒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污水;消毒技术;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X 703 文献标识码:A 1 污水消毒的必要性及标准 100多年的历史,但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时间却不长,而我国更是才刚刚起步。城市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水质已经改善,细菌含量也大幅度减少,但细菌的绝对值仍很高,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这就 要求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2002年底在某些国 家及地区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再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要加强控制病原菌的传播,使得城市污水的消毒越发受到重视,成为防止疾病传播、扩散的重要防线。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保护好水环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北美、欧盟、日本、韩国、台湾等)都要求对城市污水在排放前进行消毒处理。我国在2002年底颁布的G 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首次将微生物指标列为基本控制指标,要求城市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使污水处理标准的病原微生物指标与国际接轨。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对城市污水要求消毒的同 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消毒指标[1] 。详见表1。 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污水消毒指标 国家或地区指标值 标准 美国环保局(EPA ) 粪大肠菌群数:≤200个Π100m L 二级生化处理后的出水 欧盟粪大肠菌群数:≤2000个Π100m L 浴场水指导准则 日本指针总大肠菌群数:≤1000个Πm L 水污染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渔业一级标准中国 (G B 18918-2002) 粪大肠菌群数: ≤1000个ΠL 一级标准A 类 ≤10000个ΠL 一级标准B 类、二级标准 收稿日期:2005202222;修订日期:2005204225 作者简介:段玉华(1973-),男,湖北房县人,工程师,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 铁路行业针对回用水制定了相应的铁路回用 水消毒指标,见表2。 表2 铁路行业回用水消毒指标[2] 水质分类总大肠菌群值用途 铁路生产 低质用水≤18个ΠL 机车车辆冲洗、机车车辆配件煮 冲洗、除尘防尘、容器试压、冷却铁路生活杂用水质≤18个ΠL 洗车、扫除、地面冲洗、道路浇洒、绿化、厕所便器冲洗铁路景观用水 ≤18个ΠL 喷泉、观赏鱼池、人造湖  6 11

水处理消毒方式的比较

各种消毒方式的比较 以下是对一些消毒方法专业文章的摘要和概括,总结了不同消毒方式的优缺点。 各种化学消毒的比较: 直到1970s,加氯仍是唯一的饮用水消毒的方式。由于它工艺成熟,加氯消毒普遍被认为是最可靠的饮用水消毒方式。 加氯消毒的优势在于: ●对各种病菌有极强的灭活性。 ●能提供防止细菌再次滋生的余氯,确保处理过的饮用水在长途配送中保持清洁。 ●不会发生二次污染。 ●适合不同的水质的消毒要求。 ●检测与控制相对简单。 ●成本较低 但是最近,饮用水的消毒问题遇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对消毒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消毒方式更有效的对付那些抗力强的病原菌。 ●要在消毒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副产物的产生。 ●消毒工艺要符合新颁布的安全及环保规程

●系统安全可靠性要更强。 为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并达到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根据水源的质量和相关特点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消毒方式。目前,显然加氯仍然是最普遍使用的消毒也在快速发展,包括氯氨,二氧化氯,紫外线。在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采用哪种消毒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消毒方式达到的效果不同方式会适合所有的消毒工艺。 以下是对一些消毒技术的的描述和介绍,并对各技术的优点缺点进行了对比。 ********************************************************************************************************************************加氯 饮用水消毒工艺中。氯可以以三种形式进行参与,氯气消毒、次氯酸消毒、次氯酸钙消毒,这三种消毒方式均可以在水中产生自由氯。 加氯消毒的优点: ●灭菌能力很强 ●能够产生防止二次污染的余氯,抑制在输配水管线中产成的病菌和生物膜 ●运行、控制、检测简单 ●氯的氧化性可以满足预氧化的需要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

几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 摘要: 针对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的现状, 分别介绍了紫外线消毒、液氯消毒、臭氧消毒等污水消毒工艺的原理及设备组成和各自特点, 并对这几种消毒工艺进行了综合比较, 指出了每种工艺的适用范围, 以指导相关人员合理选择,提高污水消毒效率。 关键词: 城市污水, 消毒工艺, 原理, 特点 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 水质已经改善, 细菌含量也大幅度减少, 但细菌的绝对数量仍很可观, 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 必须在去除掉这些微生物以后, 废水才可以安全地排入水体或循环再用。随着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对城市水体造成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健康和安全问题的更多关注。消毒是灭活这些致病生物体的基本方法之一, 因此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消毒已经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工序, 水处理专业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污水消毒的最佳方法。 1 几种消毒工艺方法 1. 1 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 1. 1. 1 紫外线消毒原理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 紫外线消毒并不是杀死微生物, 而是去掉其繁殖能力进行灭活。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主要是用紫外光摧毁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 DNA 或RNA ), 使其不能分裂复制。除此之外, 紫外线还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结构的破坏。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范围为136 nm ~ 400 nm 的不可见光线。在该波段中260 nm 附近已被证实是杀菌效率最高的, 目前生产的紫外灯的最大功率输出在253. 7 nm 波长。该波长输出在目前世界顶极紫外灯中已占到紫外能量的90%, 总能量的30%, 由于高强度、高效率的紫外C 波段的存在, 紫外技术已成为水消毒领域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技术。 1. 1. 2 紫外线消毒器的结构形式 1)敞开式结构。在敞开式UV消毒器中被消毒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经UV 消毒器并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2)封闭式结构。封闭式UV 消毒器属承压型, 用金属筒体和带石英套管的紫外线灯把被消毒的水封闭起来。 1. 2 化学消毒方法 1. 2. 1 液氯消毒 1)液氯消毒原理。向水中加入液氯或者次氯酸盐(如Na C lO)溶液消毒时, 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 HOC,l OC l- 之和称作有效自由氯, 其中以HOC l消毒效果最好。排入水体时, 氯会和水中的氨氮、有机氮反应生成消毒效果较差的无机氯胺和有机氯胺, 称作化合氯。总余氯是指有效自由氯和有效化合氯之和。氯的消毒效果受接触时间、投加量、水质 (含氮化合物浓度、SS浓度)、温度、pH 以及控制系统的影响。 2) 加氯系统。目前常用加氯系统包括加氯机、接触池、混合设备以及氯瓶等部分, 如图1所示。

自来水水务集团水厂水处理各工艺内控指标

自来水水务集团水厂水处理各 工艺内控指标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某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某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 某水厂水处理各工艺内控指标制定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相关部门: 为了保证某水厂各制水工艺正常运行,为出厂水水质达到现代化水厂水质标准要求。经集团公司批准制定某水厂水处理工程中各项内控指标,内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沉淀池正常运行情况下出水浊度≤,当原水出现异常情况或工艺超负荷运转时沉淀池出水浊度≤;砂滤池滤后水浊度≤;炭滤池滤后水浊度≤;各工艺段出水浊度月合格率≥95%;

2.源水耗氧量≤L时,炭滤池出水耗氧量≤L,出厂水耗氧量≤L;源水耗氧量>L时,炭滤池出水耗氧量<L,出厂水耗氧量<L;月平均合格率≥95%。 3.出厂水余氯按季节分类控制,具体为夏季为—L,冬季为—L。当水质恶化或社会上发生流行性疾病时,出厂水余(总)氯可根据上级卫生部门要求或公司水质分公司通知适当提高; 4.出厂水菌落总数每毫升不超过30CFU,总大肠菌群每100毫升水样中不得检出; 5.出厂水浊度≤,pH值控制在-,出厂水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控制在99%,余氯和浊度合格率控制在95%以上,当月九大指标综合合格率控制在98%以上; 6.出厂水压力24小时控制在—。 7.后臭氧接触池出水中余臭氧浓度控制在—L。 8.臭氧接触池尾气破坏装置排出气体中臭氧浓度≤L。 9.脱泥设备出泥的含固率≥22%。 某水厂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各项内控指标进行统计检查,保证各工艺过程的各参数符合内控指标要求。 附件:某水厂生产工艺内部控制标准 某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年月日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概述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图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概述自来水厂工艺流程图 现在人们谈到饮用自来水会“心有余悸”,主要是因为害怕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未能除尽水中的杂质及微生物,又害怕净水过程中混入了一些有毒气体。基于此,我组成员先到自来水厂参观采访,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1、自来水是如何生产的? 众所周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原水里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从给水处理角度考虑,这些杂质可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大类。城市水厂净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原水中这些会给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市自来水总公司水厂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它包括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及消毒几个过程。 (1)混凝反应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即: 原水 + 水处理剂→混合→反应→矾花水 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汕头市使用的是碱式氯化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 Al3+ + 3H2O ←→ Al(OH)3 + 3H+ 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 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 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沉淀处理 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流入沉淀区后,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

自来水厂消毒工艺(氯)

液氯的消毒工艺介绍 (一)前加氯 在加混凝剂时同时加氯,可氯化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混凝效果。用硫酸亚铁作为混凝剂时,可以同时加氯,将亚铁氧化成三价铁,促进硫酸亚铁的凝聚作用。这些氯化法称为滤前氯化或预氯化。预氯化还能防止水厂内各类构筑物中滋生青苔和延长氯消毒的接触时间,使加氯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以节省加氯量。 (二)后加氯 在过滤之后加氯,因消耗氯的物质已经大部分去除,所以加氯量很少。滤后消毒为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步。 因为城市管网延伸很长,管网末梢的余氯难以保证时,需要在管网中途补充加氯。这样即能保证管网末梢的余氯,又不致使水厂附近管网中的余氯过高。管网中途加氯的位置一般都设在加压泵站或水库泵站内。 (三)加氯设备、加氯间和氯库 人工操作的加氯设备主要包括加氯机(手动)、氯瓶和校核氯瓶重量(也叫校核氯重)的磅秤等。近年来,自来水厂的加氯自动化发展很快,特别是新建的大、中型水厂,大多采用了自动检测和自动加氯技术,因此,加氯设备除了加氯机(自动)和氯瓶外,还相应设置了自动检测(如余氯自动连续检测)和自动控制装置。加氯机是安全、准确地将来自氯瓶的氯输送到加氯点的设备。自动加氯机配以相应的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设备,能随着流量、氯压等变化自动调节加氯量,

保证了制水质量。加氯机形式很多,可根据加氯量大小、操作要求等选用。氯瓶是一种储氯的钢制压力容器。干燥氯气或液态氯对钢瓶无腐蚀作用,但遇水或受潮则会严重腐蚀金属,必须严格防止水或潮湿空气进入氯瓶。氯瓶内保持一定的余压也是为了防止潮气进入氯瓶,形成负压。 加氯间是安置加氯设备的操作间。氯库是储备氯瓶的仓库。加氯间和氯库可以合建也可以分建。由于氯气是有毒气体,故加氯间和氯库位置除了靠近加氯点外,还应位于主导风向下方,且需与经常有人值班的工作地点隔开。加氯间和氯库在建筑上的通风、照明、防火、保温等应特别注意,还应设置一系列安全报警、视频监视、事故处理设施等。

污水处理方式的比较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沟等 2、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土地处理法 2、根据常见污水处理方法分类 物理法:物理或机械的分离过程。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 化学法:加入化学物质与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转化过程。中和,氧化,还原,分解,混凝,化学沉淀等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的分离过程。气提,吹脱,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透等 生物法: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塘,厌气消化等 3、废水的化学方法分类 混凝 向胶状浑浊液中投加电解质,凝聚水中胶状物质,使之和水分开 混凝剂有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含油废水,染色废水,煤气站废水,洗毛废水等 中和 酸碱中和,pH达中性 石灰,石灰石,白云石等中和酸性废水,CO2中和碱性废水 硫酸厂废水用石灰中和,印染废水等 氧化还原 投加氧化(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物质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 氧化剂有空气(O2),漂白粉,氯气,臭氧等 含酚,氰化物,硫铬,汞废水,印染,医院废水等 电解 在废水中插入电极板,通电后,废水中带电离子变为中性原子 电源,电极板等 含铬含氰(电镀)废水,毛纺废水

萃取 将不溶于水的溶剂投入废水中,使废水中的溶质溶于此溶剂中,然后利用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差,将溶剂分离出来 萃取剂:醋酸丁酯,苯,N—503等设备有脉冲筛板塔,离心萃取机等 含酚废水等 吸附(包含离子交换) 将废水通过固体吸附剂,使废水中溶解的有机或无机物吸附在吸附剂上,通过的废水得到处理 吸附剂有活性炭,煤渣,土壤等 吸附塔,再生装置 染色,颜料废水,还可吸附酚,汞,铬,氰以及除色,臭,味等用于深度处理。 4、现代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 适用范围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 主要技术内容 一、基本原理 在深入分析自来水排泥的污泥特性、排放规律和污泥浓缩与脱水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解决了排泥水收集、浓缩、污泥平衡和离心机脱水等一系列技术难点,首创:“斜板浓缩-污泥平衡池-离心机脱水“的优化组合工艺,且在采用阴离子型PAM和离心脱水机分离液回用等多个方面取得切实有效的创新,在上海闵行水厂一车间建成了一套占地少、处理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污泥脱水成本的排泥水处理系统,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技术关健 创造了国内外首次应用的“斜板浓缩-污泥平衡池-离心机脱水”优化组合工艺。斜板浓缩池和离心机脱水工艺均体现了污泥浓缩和脱水的高效、稳定及连续性;污泥平衡池更是妥善地适应浓缩池和离心机客观运行规律,起到了合理协调系统内固体总量的作用,确保整个处理系统不受排泥水量和浓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发现和首次应用适合于自来水厂排泥水污泥脱水的阴离子型PAM,取代习用的阳离子型PAM,可节约50%的药剂费,显著降低了污泥处理技术成本。 典型规模 处理能力为7万m3/日自来水厂 主要技术指标 脱水污泥泥饼含固率:>40% PAM加注率范围:0.09%~0.12%(以干污泥量计) 浓缩池上清液ss <70㎎/L 污泥回收率:>90% 投资效益分析 一、投资情况 1、总投资1754万元 2、其中设备投资873万元 3、运行费用237万元 二、环境效益分析 实施自来水排泥水处理工程,每年可削减悬浮物固体达3900吨、COD640吨,不但减少了水体的水质污染,而且将排泥水中的大量泥沙和垃圾等固体物质回收,避免了大量杂质沉积河底抬高河床,影响通航和泄洪能力;可将占水厂制水量5%以上的水量回收利用,节水节能;可综合利用脱水污泥,节约土壤资源。 推广情况及用户意见 一、推广情况 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列入正在修编的《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和《水工业工程技术设计手册》,上海市建设科技推广中心已将本成果列入该中心的推广项目。上海市环保局规定,上海市(含郊区)在新建和改造水厂必须同步实施排泥水处理,上海市各水厂的排泥水处理工程都将应用本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天津、广州、大庆、石家庄等地的众多水厂均应用本成果在作污泥处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技术方案。 二、用户意见

【精品】自来水厂进行水质处理的流程

自来水厂进行水质处理的流程 自来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之一,当我们轻轻拧开水龙头的时候,洁净的自来水“哗哗”地奔流而出,这时它离我们是那么的近;但当问起自来水是怎样流进入千家万户的,它似乎又离我们那么的远。 其实,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并不简单,(共分为四道生产工序),让大家增进对自来水生产的了解: 第一道生产工序--反应,其过程包括“原水--→混合槽--→网格反应池”.原水是指未经加工的自来水生产用水,振华水厂的生产原水来自离市区30多公里外的大沙河水库。通常原水中都带有诸如藻类、腐殖质、泥沙之类的轻微颗粒,这时自来水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在原水中投加“净水剂”-—碱式氯化铝(俗称为矾),碱式氯化铝在原水中可产生正电荷,令水中的轻微颗粒受静电作用而形成较大的颗粒团,以易于沉淀。而“前加氯”则可根据原水情况选择是否投加,其作用主要有:①助凝剂,主要是氧化水中的腐殖质和胶体,使之能产生混凝沉淀;②杀藻剂,根据原水中的藻类含量多少而决定是否投加(水中藻类的含量过高可产生异味),以杀灭藻类。“前加泥”是水中藻类过多时,增加水中的吸附能力,使净水剂能起到更有效作用。“前加碱”是原水PH值过低时,影响水体的混凝沉淀效果,故要投加石灰等碱类,增加水的沉淀效果,并使其出厂水PH值保持在中性。原水在投加净水剂等多项药剂之后,再经过混合槽和网格反应池,这样水中的轻微颗粒就有足够的时间形成较大的颗粒团. 第二道生产工序--沉淀,其过程包括“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这时,原水从网格反应池流入斜管沉淀池,在水中较大的颗粒团在通过沉淀池的斜板

时,就会附着并沉淀到斜板的底层,经此处理后的水质变得近乎清澈如镜。而沉淀下来的污泥定期经排泥车排走,保持沉淀池的洁净。 第三道生产工序--过滤,其过程包括“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清水池”。潺潺清流顺着斜管沉淀池上面的集水槽汇集流入滤池,水中的细微杂质被滤池中的滤沙过滤和吸附之后(当滤沙中的细微杂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滤池也要定期进行〃气水反冲洗〃清洗,以保持良好过滤效果),洁净澄清的滤后水沿着管道流往清水池进行贮存,并在清水中再次投加入液氯进行一段时间消毒,对水体的细菌、大肠杆菌等病菌进行杀灭,整个净水处理过程到此就已完成。第四道工序--加压供水,其过程包括“清水池--→二级泵房--→供水管网"。经消毒后的自来水贮存在清水池中,通过水厂二级泵房的水泵加压之后,洁净的自来水沿着供水管道,流入千家万户。

消毒技术的现状与前景探析

消毒技术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本文导读: 紫外(UV)消毒技术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紫外线,消毒,UV...... 摘要:该项评估通过对大量指示微生物和水体毒性的监测,对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污水水质对紫外线剂量需求的影响。值得说明的是这套系统目前还在良好运行中。 关键字:紫外(UV)消毒技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洁安(Trojan)技术公司的紫外线(UV)消毒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取代化学消毒的成熟技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的特洁安 (Trojan) 公司对紫外线给排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推动了紫外线技术的发展,为广泛推广紫外线消毒的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特洁安 (Trojan) 在安大略省TILLSONBURG污水处理厂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套明渠式、模块化紫外线污水消毒系统。这一创新大大降低了紫外污水消毒成本、使得紫外污水消毒应用灵活、且运行维护简单方便,从而促进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里的应用,目前在全球安装使用的紫外污水消毒系统中有95%以上采用了特洁安的明渠式和模块化的创意。加拿大环境部和特洁安公司的技术人员对TILLSONBURG紫外系统的消毒性能、运行和维护进行了长时间的评估。《Water Pollution Control》(1984年7月)杂志也出版了该项目报告和论文,提供了大量重要的资料。该项评估通过对大量指示微生物和水体毒性的监测,对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污水水质对紫外线剂量需求的影响。值得说明的是这套系统目前还在良好运行中。 通过继续对这种理想消毒技术的研究,1986年美国环保署(US EPA)将紫外线消毒列入了污水消毒设计手册并预言:做为逐渐成熟的消毒技术,紫外线消毒取代化学消毒有着巨大的潜力。在当时,已经有52套紫外线消毒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应用,65套紫外线污水消毒系统正在设计或建设中。 随着对化学消毒产生后果认识的提高,公众已经开始越来越关心与其相关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从而推动了紫外线消毒取代化学消毒的进程。现在,作为净水和污水的一项有效消毒技术,紫外线已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现在在世界各地已有3000多座市政污水处理厂安装使用了紫外消毒系统。技术的发展、产品的不断优化和设计改善使得紫外系统能满足于污水、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处理每一个项目的具体要求。

浅谈自来水厂净水处理工艺

浅谈自来水厂净水处理工艺 摘要: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自来水厂常用的一些生产工艺,提出自来水厂要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生产效益,就必须应用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水资源,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自来水厂;净水;处理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has the current water plant commonly used some production proces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waterworks and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t must be applied to new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craft, like this can the maximum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keywords: tap water plant; 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饮用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为2 300m3,约为世界人均值的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各地流域水体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施,供水需求快速增加,然而由于河流水质普遍较差,已找不到洁净的饮用水源。为了解决这一严重供需矛盾,加强自来水厂净水处理,使之能用于生活饮用

自来水厂原水处理自来水常用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原水处理自来水常用工艺流程 目前,自来水厂排泥水含有大量来自原水的污染物,排泥水直接排放,会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自来水厂水处理日趋上升。就某自来水厂用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流程,华泉药剂总厂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某自来水厂用源水水处理流程: (1)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在乡村没有活性炭,常加入明矾来净水。 (2)实验室中,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蒸馏。 水处理药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时主要用于除去水有色素、异味;为加快水中小颗粒的固体不溶物,可加入明矾,明矾能使悬乳水中的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加快沉降;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降低水的硬度即减少水中钙、镁离子的量;蒸馏是通过蒸发、凝结后获得蒸馏水的过程,而静置、吸附、过滤等操作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 静置、吸附、过滤主要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而对溶于水中的钙、镁离子无任何影响;蒸馏是把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然后再把水蒸气降温凝结成纯净的水,通过蒸馏处理的水为蒸馏水,为不含其它物质的纯净物。 总之,吸附、沉降、过滤、蒸馏是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其中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方法.河南省华泉自来水处理总厂是水处理药剂的专业生产基地,直销、、PAC、PAM、活性炭、、滤料等。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概述 现在人们谈到饮用自来水会“心有余悸”,主要是因为害怕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未能除尽水中的杂质及微生物,又害怕净水过程中混入了一些有毒气体。基于此,我组成员先到自来水厂参观采访,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1、自来水是如何生产的? 众所周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原水里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从给水处理角度考虑,这些杂质可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大类。城市水厂净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原水中这些会给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市自来水总公司水厂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它包括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及消毒几个过程。 (1)混凝反应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即: 原水+ 水处理剂→混合→反应→矾花水 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汕头市使用的是碱式氯化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 Al3+ + 3H2O ←→Al(OH)3 + 3H+ 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 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梁迪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300074) 摘要:介绍了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及优缺点,并针对紫外线消毒技术的缺点概述了紫外线与其他化学消毒剂联用消毒工艺的应用。 关键词:紫外线;水处理;消毒;灭菌;灭活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近年来,水源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净水工艺已不能满足水处理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加强对水中污染物及其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关注。在消毒方面,氯消毒因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因其与水中有机物结合,产生致癌有机卤化物,在饮用水中氯消毒不能有效灭活新病源微生物,于是人们对传统氯消毒工艺产生质疑[1]。 紫外线消毒以其杀菌的高效、广谱性、无二次污染、低成本、安全可靠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紫外线消毒技术特征及应用 紫外线是位于x射线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中UVC的杀菌效果最好。紫外线杀菌是通过对微生物照射,使其细胞内的遗传基因遭到破坏,阻止细胞复制分裂而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不能繁殖,进而对其灭活,达到消毒效果[2]。 2.1.紫外线消毒的优点 在给水消毒技术中,氯消毒法存在严重二次污染问题。二氧化氯,臭氧消毒技术的安全性也颇具争论[3]。与传统的消毒技术相比,紫外线消毒法具有如下优点。 (1)杀毒效率高[4] 紫外线杀菌效率高达99%以上,而且杀菌时间非常短,如当紫外强度为3×104μW/cm2时,紫外线杀灭病毒及细菌约需0.1~1s的接触时间、杀灭霉菌孢子需1~8s、杀灭藻类需5~40s,而氯消毒则需要30~60min,臭氧消毒需15~30min。现代紫外线消毒装置可达(3~30)×104μW/cm2的光强度,因此常见细菌、病毒、霉菌、藻类、孢子甚至原生动物都可以被有效杀灭[5]。可见,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杀菌上有明显的优势。 (2)广谱性 紫外线杀菌技术具有杀菌广谱性。氯对常见细菌、病毒的杀菌具有选择性。臭氧的杀菌选择性比氯好,但化学消毒因受浓度控制而无法在水中提供可能的大剂量。紫外线几乎对所有的细菌、病毒都能高效率的杀灭,特别是对一些对人类危害极大,而氯或臭氧无法或不能有效杀灭的寄生虫类都能有效杀灭[7]。 (3)不产生二次污染 从理论上讲,加入化学试剂净水,或多或少都会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紫外线消毒无需向水体投加任何化学药剂。根据目前文献报道,还没有发现紫外线在消毒过程中会产生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

课程:给水课程设计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组别:第四组 组员:彪艳霞、沈晓慧、施谊琴、杨佳莉 赵文洁、陈艳丹、倪晶晶、赵维诘 钱嘉骋、张旭 指导老师:刘洪波 专业:环境工程 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给水厂(自来水厂)设计的原则、步骤与方法,独立完成相关工艺选择、主要构建筑物设计计算、设备选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开展此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 1. 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工艺设计; 2. 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加氯间等构建筑物的工艺计算; 3. 合理优化布置处理厂的平面与高程。 1.2基本资料 1.2.1水厂规模与基本情况 水厂1:某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7 ℃。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较短,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较长。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年平均气温20℃,最冷月平均温度3℃,最热月平均温度35℃,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1℃。年平均降雨量1325mm,80%以上的降雨发生在6月至10月的五个月中,多年平均最大时降雨量为59.45mm,最大日降雨量为156.2mm,常年最大风速为2.9m/s,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该市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拟建一给水厂,以地表水为水源。 (1)水厂近期净产水量为:15万m3/d。 (2)水源水质资料:

医疗废水处理中的消毒方案比较

医院污水消毒方法比较 一、医院污水现状 医院污水是一种特殊污水,含有大量致病菌、病毒及有机物,如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必将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造成危害,因此国家规定所有医院的医疗和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医院污水处理最主要一个环节就是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工艺主要有氯消毒(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其消毒原理和方法各有不同,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加氯机、二氧化氯发生器、次氯酸钠发生器、臭氧机和紫外线发生器。 二、编制依据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三、医院污水消毒方法比较 医院里病人入厕产生的污水也可能存在有害病菌,也需要进行消毒,因此对医院污水消毒应包括对医院医疗过程产生的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消毒。 在几种常用的医院污水消毒方法中,氯气和次氯酸钠消毒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产生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因此不推荐氯气和次氯酸

钠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适用于出水悬浮物浓度小于10mg/L的污水处理系统,而医院污水包括医疗过程产生的污水和医院生活污水,污水悬浮物浓度远远大于10mg/L,因此紫外线消毒法不适用于现有医院污水情况。 现以每天处理医院污水水量5吨计算,对臭氧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法的相关参数对照如下: 二氧化氯其有效氯是氯气的2.63倍,杀菌能力是氯气的5倍以上,是次氯酸钠的50倍以上,且其消毒效果基本不受PH值的影响;二氧化氯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分支杆菌,尤其对甲肝、乙肝、伤寒、脊髓灰质炎及艾滋病毒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效果。二氧化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医院污水处理应用已很普遍,如在美国有70%以上用二氧化氯作消毒处理,在德国有80%以上用二氧化氯作消毒处理,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在一些医院应用,并迅速发展。二氧化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确认的一种安

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应用探讨

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9-04-25T10:49:28.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刘俊基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对水质要求的不断增高,自来水处理技术也有很大的提升。 青岛市益水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我国对水质要求的不断增高,自来水处理技术也有很大的提升。自来水厂是为居民提供饮用水的关键所在,自来水的应用已经遍布各大城市及城镇。自来水处理技术是自来水厂的核心部分,也是是保障人们用水质量的根本,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此,本文分析了自来水厂的常规水处理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并研究了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 关键词: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应用探讨 1常规水处理工艺 对于自来水的处理其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把水里面的杂质清除掉,而不同的水源或者是水质,含有的杂质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选择处理工艺的时候也需要有针对性。这一阶段是对水源的预处理,主要祛除水中的悬浮物以及其它一些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通常都会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几个步骤组成。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祛除悬浮物,而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氯气、漂白粉等,都可以杀死病原微生物。 2深度处理工艺介绍 2.1活性炭处理工艺 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它的吸附性,配合其他的技术对水源进行处理,对于过滤异味、有机污染物以及色度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状以及颗粒状的,其中粉末状的吸附性能更佳,因此常用在处理水中异味或者是比较严重的工业污染物,而颗粒状活性炭的特点就是可重复使用,一般用于处理污染比较轻的水源,不过需要对活性炭进行定期的冲洗,进行清洁。还有一种活性炭是新碳,这种碳的吸附效果更好,并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在它的表面形成生物膜,对水中杂质进行降解处理,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新碳的吸附效果进行监测,如果吸附效果降低过多就需要进行更换。 2.2膜处理工艺 膜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膜对水源进行过滤,采用的大多是天然矿石,结合着超滤技术和反渗透技术等来发挥作用。可以对水中的生物和化学污染物进行处理。这种处理工艺最关键的就是反渗透技术,反渗透膜能够有效的祛除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的无机物质,对于无机盐的处理效果也是非常不错。各种物质分子穿透膜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处理技术就是防止其他物质的渗透,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因此,过滤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并且,所需要处理时间也要比其它的处理方式短很多,处理效果也比较稳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过滤膜,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水处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2.3生物膜法 自来水厂经常使用生物膜法对饮用水进行预处理,利用生物膜有效吸收自来水中的氮磷和其他有机物,这样就可以利用悬浮填料生物流化床、生物接触氧化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处理。从本质上来说,生物膜法主要是指利用物体表面生长的各种微生物对有机污水进行有效处理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藻类以及各种原生动物是生物膜的主要构成成分。物体表面有很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需要新陈代谢,它们在新陈代谢中会对水里的各种有害物质进行分解。除此之外,水中的微生物繁殖能力非常强,其吸附性能也会随着自身的不断生长而得到一定强化,这样就可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而且其具备比较理想的硝化功能。更重要的是,生物膜法不会因为水质、水温或者水量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也不会占据太多面积,消耗的财力和人力资源非常小,有利于自来水厂的有效管理。 2.4深度氧化处理方式 这种处理工艺使用的原料主要就是臭氧,它的氧化能力是非常强的,这对于很多致病微生物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因此,如果需要对水源中的微生物进行处理,就可以选择使用臭氧,这也是现在应用的最多的一种氧化剂。臭氧处理的优点是不会出现消毒副产物,但是,却会产生很多的氧化副产物,这些产物则是很难被进行处理,并且,有些不怕氧化的细菌却可能大量的繁殖,同样会影响水质。所以,在进行深度氧化处理的时候还要结合着其他的方式对水源进行多次处理。首先要对水源进行预处理,祛除大部分的悬浮物以及异味等,还有无机矿化物也要预先除去,防止被氧化,然后才能进行氧化处理对一些有机物和微生物进行处理,最后还要进行消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2.5臭氧+活性炭处理工艺 对于城市供水来说,当前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多采用《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技术指南》中的“臭氧+活性炭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法是在活性炭池之前加入适量的臭氧O3,在臭氧接触反应池中进行充分的臭氧接触氧化反应,促进水中有机物污染物氧化后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中间产物或者是直接矿化,生成的小分子中间产物会被活性炭吸附,活性炭颗粒表面会附着大量的生物膜后者是微生物群落,在生物吸附与氧化讲解等多重作用下,强化了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物的能力,也能够有效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预氧化的发生可以提升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并促进部分物质的溶解,胶体有机物在经过絮凝后变为可沉淀或者是可滤除的物质,这样便可有效改善水质,去除水中的色度、嗅味、铁、猛和有机物。 3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 PLC自动控制系统是专门用于工业环境下对产品和项目进行数字化控制的电子系统,目前,PLC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大型现代化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机构的自控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于大型自来水厂的蓄水池较多,净化车间较为分散,为保证各部门沟通顺畅,控制系统会根据工厂规模和实际生产情况将全厂分为多个子单元,运用DH局域网和4G+的移动通讯系统保障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信息往来。 自来水厂的全回收净化流程由取水泵房开始,其主要职能是控制进水泵运作并监控水位。泵房机组的作业由清水池水位、送水泵流量、城区用水高峰期及市政供给水管道压力决定;PLC信息录入由吸水井液位模拟;取水泵房内的数据收集及作业情况则由PLC系统完成;净水车间内的主要任务是对原水进行加药和加氯预处理,加氯系统全程由计量泵、变频器和电流仪按预定程序进行全自动控制,给药量则依据原水的净化程度决定。由PLC系统采集的原水信息会由系统计算浑浊度和流量对加氯量进行调节;滤池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包括沉淀池、反应池、洗滤池和相应配套设施。其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反复进行过滤和反冲洗作业控制池内的过滤水情况。反冲洗处理流程为:(1)开阀使水位降低;(2)开气冲阀和鼓风机进行3min以上气冲作业;(3)反冲洗泵运行;(4)打开水冲阀进行5min气水反冲;(5)

紫外线消毒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紫外线消毒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紫外线消毒最早应用于美国,由于其接触时间短、占用空间少、又不会产生对人畜有害的副产品,因此被认为是传统液氯消毒最佳的替代品。1986年,美国环保署(EPA)将紫外线消毒列入污水消毒设计手册,进一步推动了紫外线消毒替代化学消毒的进程。 一、现代紫外线消毒技术简介 紫外线一般被分为三个不同波段:紫外A(315nm~400nm)、紫外B(280nm~315nm)和紫外C(100nm~280nm)。紫外灯的杀菌能力取决其发射光谱中紫外C的含量,紫外C 是杀菌效果最好的紫外波长范围。在该波段中260nm 附近已被证实是杀菌效率最高的,目前生产的紫外灯的最大功率输出在253.7nm波长。该波长输出在目前世界顶极紫外灯中已占到紫外能量的90%,总能量的30%,由于高强度、高效率的紫外C存在,紫外技术已成为水消毒领域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技术。紫外消毒的杀菌原理是利用紫外线光子的能量破坏水体中各种病毒、细菌以及其它致病体的DNA结构,使各种病毒、细菌以及其它致病体丧失复制繁殖能力,达到灭菌的效果。紫外C杀菌的效果取决于紫外线的剂量,紫外线剂量取决于紫外C强度和照射的时间,即D=I×S,其中D为剂量,I为强度,S为照射时间。 二、现代紫外线消毒技术的优势 (1)高效率杀菌 具有较高的杀菌效率,紫外C对细菌、病毒的杀灭作用一般在1秒以内,传统的氯气以及臭氧方法,达到紫外C的杀菌效果一般需要20 分钟至1小时。 (2)高效杀菌广谱性 紫外C技术在目前的消毒技术中,杀菌的广谱性相当高,它对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高效率杀灭,并且对一些危害较大,而氯气和臭氧在水消毒可能的浓度内很难有效杀灭的原生动物都能有效杀灭。 (3)无二次污染 由于紫外C技术不加入任何化学药剂,因此它不会对水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不改变水中任何成分。而对氯消毒来说,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产生的有机氯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并且水中含有的氯化合物在某些场合下,对水中生物、植物以及水环境产生危害。 (4)运行安全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