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生物消毒技术的应用

水处理生物消毒技术的应用
水处理生物消毒技术的应用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自然界中一些生物能够对某些有害微生物起到抑制或者杀灭作用,而又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持续性的破坏作用,并受到这些生物特殊功能的启发,发展了利用这些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消毒灭菌的生物消毒法。早期的生物杀毒主要直接利用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机体本身进行消毒。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特殊的植物具有帮助人们增强体质,抵抗疾病的医学功能,因而一些中草药可以说是最早的生物消毒剂。

最近几十年,国外已经有研究者利用噬菌体和致弧菌来进行水的消毒。又例如,在水处理领域,当水进行砂滤时可通过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膜将微生物滤除。此类传统的生物消毒技术一般直接使用生物体进行消毒,过程较为缓慢,对有害生物的杀灭效果尚不完全可靠,尤其对抵抗力较强的细菌芽孢一般无杀灭作用。此外还存在消毒效果难以确定、消毒效率不高以及不利于规模化应用等问题,难以达到现代水处理工业中水消毒的技术要求。

1、水处理生物消毒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以及对生物消毒机理认识的深化,人们认识到这些生物之所以具有消毒作用,是因为这些生物能够分泌一些特定的生物化学活性物质来消灭病菌、病毒或使其丧失活性,因此人们开始研究提取、利用和制备这些活性物质并用于水的消毒。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些以某种有消毒特性的酶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消毒剂,包括应用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细菌胞壁溶解酶、酵母胞壁溶解酶、霉菌胞壁溶解酶、溶葡萄菌酶等活性物质。当这些活性物质投加到水中时各种酶通过裂解或破碎细胞壁、细胞膜和各种病毒的外壳蛋白,直接作用于水中有害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裂解其DNA或RNA,达到杀灭这些有害细菌和病毒的目的。试验研究表明,以这些生物酶活性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消毒剂有良好的消毒作用,在国外已有某些品种的生物消毒剂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主要应用于水的卫生消毒中。

由于生物酶消毒剂的成本相对较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目前还不能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行业。由于生物酶消毒剂涉及现代生物基因工程,其研制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目前通过对多种生物(如桉树、辣椒、无脊椎动物等)的生物化学研究,人们已经提取获得了诸如有机酸、无机酸、内酯、酚类、萘醌类、吲哚类等的几十种具有消毒活性的天然产物,这些生物活性物质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害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且自身无毒,对环境不造成持续的不利影响。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这类生物活性物质特性和结构的了解不断深化,为将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应用于水处理消毒领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条件。

水处理的消毒就是指消除或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这里的无害化只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并不要求消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同时,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一般来说,若能使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的存活概率达到一个低值则可认为消毒合格。同时,尤其是饮用水消毒要求不产生有毒物质、使用时有效浓度低、对致病微生物有较强杀菌效果。研究证明,萘醌类、吲哚类等具有消毒活性的物质中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完全能满足这些要求,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这些物质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就能起到消毒作用,对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健康基本无害。研究结果还表明,利用这些物质开发的新型的水处理生物消毒剂将有以下的优点:①能够最大限度地杀死、去除有害病原体或者使之丧失活性;②使用安全,对人体无害,对水环境无不利影响;③药剂使用条件宽松,消毒操作简便;④消毒过程对设备无腐蚀;⑤消毒的费用相对低廉。

实际上,目前用于水处理消毒的生物消毒剂主要是萘醌类、吲哚类等类型的消毒剂,其活性成分可直接从动物、植物或者微生物体中提取。例如在日本有研究者将一些植物萃取物用作自来水供水管线上的抗菌剂。瑞士M.Suarez等的研究表明可以从某些植物种子中提取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物质。但是,通常有消毒作用且能应用于水处理工业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产量较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外不少研究者正在寻求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生产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技术和方法,或者直接研究开发人工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消毒活性。美国一家公司已经研究开发出以人工合成维生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消毒剂产品,目前已应用于船舶压舱水的处理。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处理生物消毒法的消毒机理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能够投入各种工程应用的消毒剂产品种类尚有待进一步增加。

2、应用前景展望

总体而言,绿色环保的生物消毒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研究表明生物消毒技术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如用于饮用水消毒、污水消毒、海水消毒和用于控制微生物污染的工业循环水及中水回用等领域。生物消毒技术虽然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但是作为一种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环保型的水处理消毒技术,它具有成本相对低廉、理论相对成熟、研究方法相对简单的优势,故应用前景广阔。

[水处理技术]十种常用水处理方法

[水处理技术]十种常用水处理方法 沉淀物过滤法 沉淀物过滤法的目的是将水源内之悬浮颗粒物质或胶体物 质清除干净。这些颗粒物质如果没有清除,会对透析用水其它精密的过滤膜造成破坏或甚至水路的阻塞。这是最古老且最简单的净水法,所以这个步骤常用在水纯化的初步处理,或有必要时,在管路中也会多加入几个滤器(filter)以清除体积较大的杂质。滤过悬浮的颗粒物质所使用的滤器种类很多,例如网状滤器,沙状滤器(如石英沙等)或膜状滤器等。只要颗粒大小大于这些孔洞之大小,就会被阻挡下来。对于溶解于水中的离子,就无法阻拦下来。如果滤器太久没有更换或清洗,堆积在滤器上的颗粒物质会愈来愈多,则水流量及水压会逐渐减少。人们就是利用入水压与出水压差来判断滤器被阻塞的程度。因此滤器要定时逆冲以排除堆积其上的杂质,同时也要在固定时间内更换滤器。沉淀物过滤法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颗粒物质不断被阻拦而堆积下来,这些物质面或许有细菌在此繁殖,并释放毒性物质通过滤器,造成热原反应,所以要经常更换滤器,原则上进水与出水的压力落差升高达到原先的五倍时,就需要换掉滤器。2硬水软化法 硬水的软化需使用离子交换法,它的目的是利用阳离子交换

树脂以钠离子来交换硬水中的钙与镁离子,以此来降低水源内之钙镁离子的浓度。其软化的反应式如下: Ca2++2Na-EX→Ca-EX2+2Na+1Mg2++2Na-EX→Mg-EX2+ 2Na+1式中的EX表示离子交换树脂,这些离子交换树脂结合了Ca2+及Mg2+之後,将原本含在其内的Na+离子释放出来。树脂基质(resin matrix)内藏氯化钠,在硬水软化的过程中,钠离子会逐渐被使用耗尽,则交换树脂的软化效果也会逐渐降低,这时需要作还原(regeneration)的工作,也就是每隔固定时间加入特定浓度的盐水,一般是10%,其反应方式如下:Ca-EX2+2Na+ (浓盐水)→ 2Na-EX+Ca2+Mg-EX2+2Na+ (浓盐水)→ 2Na-EX+Mg2+如果水处理的过程中没有阳离子的软化,不只是逆渗透膜上会有钙镁体的沉积以致降低功效甚至破坏逆渗透膜,长期饮用也容易得到硬水症候群。硬水软化器也会引起细菌繁殖的问题,所以设备上需要有逆冲的功能,一段时间後就要逆冲一次以防止太多杂质吸附其上。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采用离子交换原理,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离子。当含有硬度离子的原水通过交换器内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便与树脂吸附的钠离子发生置换,树脂吸附了钙、镁离子而钠离子进入水中,这样从交换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的软化水。 3去离子法

污水处理消毒技术及发展方向

文章编号:1003-1197(2005)03-0116-03 污水处理消毒技术及发展方向 段玉华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处,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 水消毒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时间却不长,而我国更是才刚刚起步。城市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仍可能有病原菌,因此,必须对污水进行消毒。分析比较了紫外线消毒、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技术的消毒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阐述了污水消毒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污水;消毒技术;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X 703 文献标识码:A 1 污水消毒的必要性及标准 100多年的历史,但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时间却不长,而我国更是才刚刚起步。城市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水质已经改善,细菌含量也大幅度减少,但细菌的绝对值仍很高,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这就 要求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2002年底在某些国 家及地区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再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要加强控制病原菌的传播,使得城市污水的消毒越发受到重视,成为防止疾病传播、扩散的重要防线。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保护好水环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北美、欧盟、日本、韩国、台湾等)都要求对城市污水在排放前进行消毒处理。我国在2002年底颁布的G 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首次将微生物指标列为基本控制指标,要求城市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使污水处理标准的病原微生物指标与国际接轨。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对城市污水要求消毒的同 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消毒指标[1] 。详见表1。 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污水消毒指标 国家或地区指标值 标准 美国环保局(EPA ) 粪大肠菌群数:≤200个Π100m L 二级生化处理后的出水 欧盟粪大肠菌群数:≤2000个Π100m L 浴场水指导准则 日本指针总大肠菌群数:≤1000个Πm L 水污染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渔业一级标准中国 (G B 18918-2002) 粪大肠菌群数: ≤1000个ΠL 一级标准A 类 ≤10000个ΠL 一级标准B 类、二级标准 收稿日期:2005202222;修订日期:2005204225 作者简介:段玉华(1973-),男,湖北房县人,工程师,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 铁路行业针对回用水制定了相应的铁路回用 水消毒指标,见表2。 表2 铁路行业回用水消毒指标[2] 水质分类总大肠菌群值用途 铁路生产 低质用水≤18个ΠL 机车车辆冲洗、机车车辆配件煮 冲洗、除尘防尘、容器试压、冷却铁路生活杂用水质≤18个ΠL 洗车、扫除、地面冲洗、道路浇洒、绿化、厕所便器冲洗铁路景观用水 ≤18个ΠL 喷泉、观赏鱼池、人造湖  6 11

水处理消毒方式的比较

各种消毒方式的比较 以下是对一些消毒方法专业文章的摘要和概括,总结了不同消毒方式的优缺点。 各种化学消毒的比较: 直到1970s,加氯仍是唯一的饮用水消毒的方式。由于它工艺成熟,加氯消毒普遍被认为是最可靠的饮用水消毒方式。 加氯消毒的优势在于: ●对各种病菌有极强的灭活性。 ●能提供防止细菌再次滋生的余氯,确保处理过的饮用水在长途配送中保持清洁。 ●不会发生二次污染。 ●适合不同的水质的消毒要求。 ●检测与控制相对简单。 ●成本较低 但是最近,饮用水的消毒问题遇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对消毒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消毒方式更有效的对付那些抗力强的病原菌。 ●要在消毒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副产物的产生。 ●消毒工艺要符合新颁布的安全及环保规程

●系统安全可靠性要更强。 为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并达到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根据水源的质量和相关特点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消毒方式。目前,显然加氯仍然是最普遍使用的消毒也在快速发展,包括氯氨,二氧化氯,紫外线。在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采用哪种消毒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消毒方式达到的效果不同方式会适合所有的消毒工艺。 以下是对一些消毒技术的的描述和介绍,并对各技术的优点缺点进行了对比。 ********************************************************************************************************************************加氯 饮用水消毒工艺中。氯可以以三种形式进行参与,氯气消毒、次氯酸消毒、次氯酸钙消毒,这三种消毒方式均可以在水中产生自由氯。 加氯消毒的优点: ●灭菌能力很强 ●能够产生防止二次污染的余氯,抑制在输配水管线中产成的病菌和生物膜 ●运行、控制、检测简单 ●氯的氧化性可以满足预氧化的需要

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

几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消毒工艺的比较 摘要: 针对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的现状, 分别介绍了紫外线消毒、液氯消毒、臭氧消毒等污水消毒工艺的原理及设备组成和各自特点, 并对这几种消毒工艺进行了综合比较, 指出了每种工艺的适用范围, 以指导相关人员合理选择,提高污水消毒效率。 关键词: 城市污水, 消毒工艺, 原理, 特点 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 水质已经改善, 细菌含量也大幅度减少, 但细菌的绝对数量仍很可观, 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 必须在去除掉这些微生物以后, 废水才可以安全地排入水体或循环再用。随着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对城市水体造成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健康和安全问题的更多关注。消毒是灭活这些致病生物体的基本方法之一, 因此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消毒已经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工序, 水处理专业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污水消毒的最佳方法。 1 几种消毒工艺方法 1. 1 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 1. 1. 1 紫外线消毒原理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 紫外线消毒并不是杀死微生物, 而是去掉其繁殖能力进行灭活。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主要是用紫外光摧毁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 DNA 或RNA ), 使其不能分裂复制。除此之外, 紫外线还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结构的破坏。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范围为136 nm ~ 400 nm 的不可见光线。在该波段中260 nm 附近已被证实是杀菌效率最高的, 目前生产的紫外灯的最大功率输出在253. 7 nm 波长。该波长输出在目前世界顶极紫外灯中已占到紫外能量的90%, 总能量的30%, 由于高强度、高效率的紫外C 波段的存在, 紫外技术已成为水消毒领域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技术。 1. 1. 2 紫外线消毒器的结构形式 1)敞开式结构。在敞开式UV消毒器中被消毒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经UV 消毒器并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2)封闭式结构。封闭式UV 消毒器属承压型, 用金属筒体和带石英套管的紫外线灯把被消毒的水封闭起来。 1. 2 化学消毒方法 1. 2. 1 液氯消毒 1)液氯消毒原理。向水中加入液氯或者次氯酸盐(如Na C lO)溶液消毒时, 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 HOC,l OC l- 之和称作有效自由氯, 其中以HOC l消毒效果最好。排入水体时, 氯会和水中的氨氮、有机氮反应生成消毒效果较差的无机氯胺和有机氯胺, 称作化合氯。总余氯是指有效自由氯和有效化合氯之和。氯的消毒效果受接触时间、投加量、水质 (含氮化合物浓度、SS浓度)、温度、pH 以及控制系统的影响。 2) 加氯系统。目前常用加氯系统包括加氯机、接触池、混合设备以及氯瓶等部分, 如图1所示。

厌氧生物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厌氧生物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江 瀚1,王凯军2,倪 文1,陈树祥1 (11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1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 摘 要:在原有脱碳技术基础上,废水厌氧处理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被不断拓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新发展,从理论和工艺两个方面,综述了厌氧生物脱硫、生物制氢、厌氧氨氧化、厌氧反硝化的原理、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生物脱硫;生物制氢;厌氧氨氧化;厌氧反硝化 中图分类号:X 703;S2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66(2004)04-0018-04 R eview on Development of Anaerobic T echnology for W astew ater T reatment /JIANG H an 1 ,WANG K ai 2jun 2,NI Wen 1, CHEN Shu 2xiang 1/(11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B eijing 100083,China ;21B eijing Municip al R esearch Acade 2my of E 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 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 :Anaerobic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been extended in other field on basis of carbon rem oval.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 2velopment of anaerobic technology from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as well as anaerobic sulfur rem oval ,biological hydrogen pro 2duction ,anaerobic amm onium oxidation ,anaerobic denitrification. K ey w ords :sulfur rem oval ;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anaerobic amm onium oxidation (ANAM M OX );anaerobic denitrification 收稿日期:2004-04-27 修回日期:2004-07-21 作者简介:江瀚(1970-),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1 前言 上世纪末,人们已认识到沼气的产生是一个微生物学过程,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厌氧废水处理技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厌氧作为一种高效、低能耗的废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厌氧技术的应用是以去除有机污染物—碳素为目的,因此产甲烷是一种最好的工艺。随着人们对厌氧原理认识的深入和对厌氧技术的研究,厌氧过程中许多新现象被发现,厌氧技术正不断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厌氧的功能已在原有的单纯去除有机物(去碳)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氮、磷、硫等污染元素的去除,厌氧废水处理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2 厌氧生物水处理技术211 厌氧生物脱硫 过去在对于硫酸盐富集废水的厌氧处理中,硫 酸盐还原被认为是一个不被期望的过程[7]。最初的 研究从硫化氢的毒性,产硫化氢微生物和产甲烷微生物之间竞争和对产硫化氢细菌的抑制等方面进行[2~4]考虑,其目的在于消除硫酸盐对厌氧的影响,并且尽可能避免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和新陈代谢。这个工艺特别对于低C OD/硫酸盐比率(高硫酸盐浓度)的废水是有效的,在硫酸盐含量比较高的废水的厌氧处理期间,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来阻止H 2S 产生[5]。21111 厌氧脱硫原理与技术 在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硫酸盐厌氧还原机理的认识,一些新的生物脱硫工艺已被开发出来,厌氧段的目的和传统厌氧反应目的反了过来:硫酸盐最大的还原,配合着产甲烷的完全压抑(如果可能)。 Reis 等人[6]通过试验证实了在酸性条件下,产酸作用和硫酸盐还原作用可以同时进行。这就促使人们企图利用产酸相将硫酸盐还原,然后去除硫酸盐还原产物硫化物。从而减轻或避免硫酸盐还原过程对甲烷化的影响。P ostgate 等人[7]认为硫化物是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的最终产物。建立在生物硫循环基础上生物脱硫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首先在硫酸 81中国沼气China Biogas 2004,22(4)

生物膜法在市政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膜法在市政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前我国不少城市饮用水水源为微污染水源,原水受到生活性有机污染,水中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为满足日益提高的出水水质标准,在常规处理工艺上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是无疑是提高水质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生物膜法有机污染生物转盘生物反应器 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市政水处理中的运用领域主要有:市政给水中的微污染水体水处理,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以及CODMn等指标;市政污水处理中采用生物膜法去除水体中COD、BOD、氨氮等污染物,降低出水中N、P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元素;以及对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以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生物膜法技术在市政给水处理中的运用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饮用水水源为微污染水源,原水受到生活性有机污染,水中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对各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常规项目测定分析表明,浊度的去除主要是靠常规处理工艺,而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生化需氧量的去除必须靠生物作用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为满足日益提高的出水水质标准,在常规处理工艺上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是无疑是提高水质的最佳选择。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生物预处理工艺因其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氨氮、色、嗅、味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经济上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总体上都处于以去除氨氮、BOD5、CODCr等有机物综合指标为代表的污染质的阶段。 用于市政给水处理中生物预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过滤反应器、生物滤塔、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流化床以及土地处理系统等。其中以生物过滤反应器中的生物陶粒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最为常用。前者有一定的机械过滤能力适合处理较低浓度或低温原水,后者则因为填料空隙率大,不易堵塞,适合处理较高浓度的微污染原水。 国内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滦河以及黄河水处理后表明该法对多项主要水质指标均有良好去除效果,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为10-25%,氨氮去除率为40-70%,藻类去除率为15-30%。 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这一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中,颗粒活性炭是微生物生长的载体。活性炭表面及微孔形成的微生物膜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可进一步降解在活性炭表面及微孔富集的有机物,从而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饱和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70年代中期,德国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的研究发现,与单纯的活性炭吸附比较,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延长4~6倍。其后,欧洲的许多现代化水厂逐步推广使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对微污染水源的深度净化工艺。 在“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饮用水微污染净化技术”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并将取得的重要成果中的生物预处理技术成果成功运用于工程实践。其中位于深圳水库库尾,设计处理规模400万m3/d的广东省东深源水生物硝化工程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预处理工程。源水经沉砂区、粗、细隔栅后,进入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生物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55min.填料接触时间40min.,气水比1:1。自1998年12月试运行以来,通过工艺启动过程的自然接种,培养驯化,使填料挂膜,形成系统的生物硝化能力,并使氨氮去除率和硝酸盐氮生成率趋于稳定。试运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适合于处理东深微污染源水,对氨氮的处理效果显著。氨氮去除率在75%以

污水处理方式的比较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沟等 2、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土地处理法 2、根据常见污水处理方法分类 物理法:物理或机械的分离过程。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 化学法:加入化学物质与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转化过程。中和,氧化,还原,分解,混凝,化学沉淀等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的分离过程。气提,吹脱,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透等 生物法: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塘,厌气消化等 3、废水的化学方法分类 混凝 向胶状浑浊液中投加电解质,凝聚水中胶状物质,使之和水分开 混凝剂有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含油废水,染色废水,煤气站废水,洗毛废水等 中和 酸碱中和,pH达中性 石灰,石灰石,白云石等中和酸性废水,CO2中和碱性废水 硫酸厂废水用石灰中和,印染废水等 氧化还原 投加氧化(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物质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 氧化剂有空气(O2),漂白粉,氯气,臭氧等 含酚,氰化物,硫铬,汞废水,印染,医院废水等 电解 在废水中插入电极板,通电后,废水中带电离子变为中性原子 电源,电极板等 含铬含氰(电镀)废水,毛纺废水

萃取 将不溶于水的溶剂投入废水中,使废水中的溶质溶于此溶剂中,然后利用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差,将溶剂分离出来 萃取剂:醋酸丁酯,苯,N—503等设备有脉冲筛板塔,离心萃取机等 含酚废水等 吸附(包含离子交换) 将废水通过固体吸附剂,使废水中溶解的有机或无机物吸附在吸附剂上,通过的废水得到处理 吸附剂有活性炭,煤渣,土壤等 吸附塔,再生装置 染色,颜料废水,还可吸附酚,汞,铬,氰以及除色,臭,味等用于深度处理。 4、现代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生物水处理

生物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王丽敏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121501225 摘要: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一直是污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重点。介绍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其相关要求,并对今后的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脱氮除磷;机理;工艺;影响因素 Research Progress on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Abstract :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technology has been the focus of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sewage treatme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raditional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mechanism and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and generalizes t 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of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Keywords :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 mechanism ; process;Factors 0 引言 最近几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 严峻,使得国内对污水中氮磷的危害性认识逐渐 深入使废水脱氮除磷的工艺的研究得到发展。但 是大部分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仍然是借鉴与国外 的工艺,而这些工艺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 题。如何解决现有废水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问 题,提高污水脱氮除磷效率和运行的稳定性,是 目前环境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1.1.1传统生物脱氮机理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 NH 3-N转化为N 2 和NxO气体的过程。在生物处理过 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NH 3 -N,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 NOx-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NOx-N转化成N 2 ,而逸入大气。 ①氨化作用污水中的有机氮主要以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蛋白质在蛋白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在脱氨基酶作用下产生脱氨基作用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②硝化作用 硝化反应是由自养型好氧微生物完成。氨氮首先在亚硝化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在硝酸菌作用下亚硝酸盐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这一过程需大量氧。 ③反硝化作用 即在缺氧或厌氧的条件下,硝化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 1.1.2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1.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

消毒技术的现状与前景探析

消毒技术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本文导读: 紫外(UV)消毒技术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紫外线,消毒,UV...... 摘要:该项评估通过对大量指示微生物和水体毒性的监测,对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污水水质对紫外线剂量需求的影响。值得说明的是这套系统目前还在良好运行中。 关键字:紫外(UV)消毒技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洁安(Trojan)技术公司的紫外线(UV)消毒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取代化学消毒的成熟技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的特洁安 (Trojan) 公司对紫外线给排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推动了紫外线技术的发展,为广泛推广紫外线消毒的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特洁安 (Trojan) 在安大略省TILLSONBURG污水处理厂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套明渠式、模块化紫外线污水消毒系统。这一创新大大降低了紫外污水消毒成本、使得紫外污水消毒应用灵活、且运行维护简单方便,从而促进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里的应用,目前在全球安装使用的紫外污水消毒系统中有95%以上采用了特洁安的明渠式和模块化的创意。加拿大环境部和特洁安公司的技术人员对TILLSONBURG紫外系统的消毒性能、运行和维护进行了长时间的评估。《Water Pollution Control》(1984年7月)杂志也出版了该项目报告和论文,提供了大量重要的资料。该项评估通过对大量指示微生物和水体毒性的监测,对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污水水质对紫外线剂量需求的影响。值得说明的是这套系统目前还在良好运行中。 通过继续对这种理想消毒技术的研究,1986年美国环保署(US EPA)将紫外线消毒列入了污水消毒设计手册并预言:做为逐渐成熟的消毒技术,紫外线消毒取代化学消毒有着巨大的潜力。在当时,已经有52套紫外线消毒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应用,65套紫外线污水消毒系统正在设计或建设中。 随着对化学消毒产生后果认识的提高,公众已经开始越来越关心与其相关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从而推动了紫外线消毒取代化学消毒的进程。现在,作为净水和污水的一项有效消毒技术,紫外线已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现在在世界各地已有3000多座市政污水处理厂安装使用了紫外消毒系统。技术的发展、产品的不断优化和设计改善使得紫外系统能满足于污水、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处理每一个项目的具体要求。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池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池 一、概述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实质之一是在池内充填填料,已充氧的污水将填料浸没全部,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而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通过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因此,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又称为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 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接触氧化池是由池体、填料及支架、曝气装置、进出水装置以及排泥管道等部件所组成。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示意图见图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示意图 (一)池体 池体的作用除了进行净化污水外,还要考虑填料,布水、布气等设施的安装。当池体容积较小时可采用圆形钢结构,池体容积较大时可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的平面尺寸以满足布水、布气均匀,填料安装、维护管理方便为准。池体的底壁须有支承填料的框架和进水进气管的支座。池体厚度根据池的结构强度要求来计算。高度则由填料、布水布气层、稳定水层以及超高的高度来计算。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充氧设备的供气压力或提升高度。各部位的尺寸一般为:池内填料高度为3.0~3.5m;底部布气层高为 0.6~0.7m;顶部稳定水层0.5~0.6m,总高度约为4.5~5.0m。 (二)填料 1.填料的要求 填料是生物膜的载体,所以也称之为载体。填料是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关键部位,它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同时,它的费用在接触氧化系统的建设费用中占的比重较大,约占55%~60%;同时载体填料直接关系到接触氧化法的经济效果,所以选定适宜的填料是具有经济和技术意义的。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对填料的要求如下: (1)在水力特性方面,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水流通畅、阻力小、流速均一; (2)要求形状规则、尺寸均一,表面粗糙度较大;填料表面电位高,附着性强; (3)化学与生物稳定性较强,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质,不导致产生二次污染; (4)在经济方面要考虑货源、价格,也要考虑便于运输与安装等。 2. 填料类型 填料可分为悬挂式填料、悬浮式填料和固形块状填料三种类型。 (1)悬挂式填料 悬挂式填料有四个品种,分别为半软性填料、组合填料、软性填料和弹性立体填料; (2)悬浮式填料 常用的有空心柱状、空心球状、外形呈笼架、内装丝形或条形编织物以及海绵块状的软性悬浮式填料; (3)固形块状填料 固形块状填料主要有蜂窝直管形块状填料和立体波纹块状填料两种。目前常采用的填料是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环氧玻璃钢等做成的蜂窝状和波纹板状填料。近年来国内外都进行纤维状填料的研究,纤维状填料是用尼龙、维纶、晴纶、涤沦等化学纤维编结成束,呈绳状连接。为安装检修方便,填料常以料框组装,带框放入池中。当需要清洗检修时,可逐框轮替取出,池子无需停止工作。 3. 填料的性能 目前国内常用的填料有:整体型、悬浮型和悬挂型,其技术性能见下表。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大、面积大(比面积大)。 (2)种类多,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种类有10万多种而且这一类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3)分布广。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以及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 (4)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10h就可以繁殖为数亿个。 (5)适应强,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3.水中常见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 4.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为核区的裸露的DNA,无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革兰氏染色:丹麦医生C.Gram(革兰)于1884年发明了一类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此染色法,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6.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繁殖时产生大量细胞排序便以此母细胞为中心而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基团。 8.芽孢:某些细菌(特别是杆菌)在生活史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型或椭圆型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9.酵母菌:单细胞出芽生殖的真菌总称。 10.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具有核膜与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11.硝化作用:由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12.生物监测:利用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水体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状况的一种监测方法。 13.体内积累速率=吸收速率-(体内分解速率+排泄速率) 14.余氯: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结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15.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 16.生物浓缩系数(富集因子):BCF=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17.烈性噬菌体:大多数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产生大量的子噬菌体并能使细菌细胞裂解。1.试述微生物在给排水工程的应用。 (1)污染水体。了解水中的致病菌并设法去除,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使水生色或者产生气味。(2)阻塞作用。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冷却器、凝结器阻塞。 (3)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利用微生物进行自净: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细菌和藻类互生的原理让细菌分解有机污染物,即氧化塘法。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梁迪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300074) 摘要:介绍了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及优缺点,并针对紫外线消毒技术的缺点概述了紫外线与其他化学消毒剂联用消毒工艺的应用。 关键词:紫外线;水处理;消毒;灭菌;灭活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近年来,水源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净水工艺已不能满足水处理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加强对水中污染物及其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关注。在消毒方面,氯消毒因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因其与水中有机物结合,产生致癌有机卤化物,在饮用水中氯消毒不能有效灭活新病源微生物,于是人们对传统氯消毒工艺产生质疑[1]。 紫外线消毒以其杀菌的高效、广谱性、无二次污染、低成本、安全可靠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紫外线消毒技术特征及应用 紫外线是位于x射线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中UVC的杀菌效果最好。紫外线杀菌是通过对微生物照射,使其细胞内的遗传基因遭到破坏,阻止细胞复制分裂而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不能繁殖,进而对其灭活,达到消毒效果[2]。 2.1.紫外线消毒的优点 在给水消毒技术中,氯消毒法存在严重二次污染问题。二氧化氯,臭氧消毒技术的安全性也颇具争论[3]。与传统的消毒技术相比,紫外线消毒法具有如下优点。 (1)杀毒效率高[4] 紫外线杀菌效率高达99%以上,而且杀菌时间非常短,如当紫外强度为3×104μW/cm2时,紫外线杀灭病毒及细菌约需0.1~1s的接触时间、杀灭霉菌孢子需1~8s、杀灭藻类需5~40s,而氯消毒则需要30~60min,臭氧消毒需15~30min。现代紫外线消毒装置可达(3~30)×104μW/cm2的光强度,因此常见细菌、病毒、霉菌、藻类、孢子甚至原生动物都可以被有效杀灭[5]。可见,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杀菌上有明显的优势。 (2)广谱性 紫外线杀菌技术具有杀菌广谱性。氯对常见细菌、病毒的杀菌具有选择性。臭氧的杀菌选择性比氯好,但化学消毒因受浓度控制而无法在水中提供可能的大剂量。紫外线几乎对所有的细菌、病毒都能高效率的杀灭,特别是对一些对人类危害极大,而氯或臭氧无法或不能有效杀灭的寄生虫类都能有效杀灭[7]。 (3)不产生二次污染 从理论上讲,加入化学试剂净水,或多或少都会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紫外线消毒无需向水体投加任何化学药剂。根据目前文献报道,还没有发现紫外线在消毒过程中会产生

mbr生物膜水处理

mbr膜生物水处理 发布时间:2020-2 04-24 江西科丰环保有限公司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mbr膜生物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所述处理罐的顶端设有圆形通孔,处理罐在圆形通孔处安装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一侧设有圆形通孔,进料管在圆形通孔处安装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包括转动杆,转动杆在圆形通孔处与进料管转动连接,转动杆的一端焊接有分隔板,分隔板的长度等于进料管的内径,转动杆远离分隔板的侧壁设有凹槽,凹槽的截面呈多边形,制动杆远离分隔板的一端焊接有转动板,转动板的一侧焊接有转动把手,处理罐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机。相比较现有装置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的使得菌落保持在较高的活力,使得处理罐内的污水处理一直处于较高效率的状态,且能够较好的控制污水的进入以及装置的密闭。 权利要求书 1.mbr膜生物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1)的顶端设有圆形通孔,处理罐(1)在圆形通孔处固定安装有进料管(13),进料管(13)的一侧设有圆形通孔,进料管(13)在圆形通孔处安装有转动装置(14),转动装置(14)包括转动杆(20),转动杆(20)在圆形通孔处与进料管(13)转动连接,转动杆(20)的一端焊接有分隔板(12),分隔板(12)的长度等于进料管(13)的内径,转动杆(20)远离分隔板(12)的侧壁设有凹槽,凹槽的截面呈多边形,制动杆(17)远离分隔板(12)的一端焊接有转动板(21),转动板(21)的一侧焊接有转动把手(16),处理罐(1)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机(7),电动机(7)的输出轴均焊接有转动扇叶(6),处理罐(1)的顶端远离进料管(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8),PLC控制器(8)的输出端与电动机(7)连接,处理罐(1)的顶端内壁远离PLC控制器(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耐热陶瓷管(22),耐热陶瓷管(22)的外侧套设有加热电阻丝(15),处理罐(1)的底端设有开口,处理罐(1)的底端在开口处转动连接有密封板(5),密封板(5)的底端焊接有固定杆(4),密封板(5)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出料口,处理罐(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两组L形固定座(3),且L形固定座(3)的水平支臂的顶端与密封板(5)的底端滑动连接。

(发展战略)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状态 发展方向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世界上许多地区正面临着最严重的缺水。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都缺少民用和工业用淡水。随着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开始运用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尽量减少废物产生。其中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绿色技术。 根据联合国统计,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包括了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例如:在北美尤其在加拿大,水管理及污水处理设施的面临的问题十分急切。63%的目前运行的设施都在超期运行,他们的平均运行时间已经达到18.3年。其中52%污水处理设施在超期运行。在美国的干旱地区,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局限在于效率,而随着淡水的短缺,这些局限逐渐被淡化和忽视。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前景,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水处理的政策和项目。根据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的预测,至2010年,全球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00亿美元。 目前先进的水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了循环用水、反渗透海水淡化和臭氧化等。例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迅速占领的大型设施市场,而这一领域过去主要以热工过程设备为主。

处理效率的提升和渗透膜价格的回落,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现在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已不再是小规模的工厂,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已是司空见惯。 在污水处理方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发电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生物电化学接触器,这项技术能够将已经运用于污水处理行业30年的旋转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提高15%;此外,一种能够处理高污染废水的技术也已经问世,这种技术能够处理污染物浓度超过300,000ppm的污水,而处理成本仅有原先通过储存和化学处理方法的十分之一。这种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易于使用及经济的处理技术. 中国目前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最小的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未来严重危机的发生。中国北方缺水问题极度严重,因此国家启动了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个工程耗资达到几十亿美元,预计2050年建成。污水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估计有3亿人口的饮用水是被污染的。2004年至2008年,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达到18%,从482亿吨增长至572亿吨。预计在2010年,中国的污水排放将达到640亿吨。中国持续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污水排放量连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却基本上未能实现满负荷的运行。以2008年为例,中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污

水处理生物学

水处理生物学复习要点 1革兰氏染色: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追后用蕃红或沙黄复染。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阳性菌为蓝紫色。 2菌胶团:当荚膜物质融合成一团快,内含许多细菌时,称为菌胶团。 3菌胶团在污水处理中的意义:(1)菌胶团是活性污泥(如污水处理构筑物曝气池中所形成的污泥)中细菌的主要存在形式;(2)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其性能的优劣,主要根据所含菌胶团的多少、大小及结构的紧密程度来定。 4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大量繁殖后,会使污泥结构极度松散,是污泥因浮力增加而上浮,引起污泥膨胀,影响出水水质。主要细菌为浮游球衣细菌。5产甲烷古菌是严格厌氧条件下产生甲烷的菌。(1)细胞壁不含细菌细胞壁的细胞酸,而含各种表层蛋白;(2)大多数可利用H2或co2很多课利用甲酸(3)中温性,最适温度25-40度之间;(4)最适pH在6.8-7.2。 7藻类对环境工程的影响:1不利影响(1)在它们在水库,湖泊中大量繁殖时,会使水带有臭味,有些种类还会产生颜色;(2)水源中含有大量藻类会影响水厂的正常水处理过程如造成滤池阻塞;(3)水中即使含有数量很少的黄群藻,也能产生强烈的气味而使不适于饮用;(4)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2有利影响(1)藻类具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功能,在氧化塘等生物处理工艺利用菌藻共生系列,其中藻类产生的氧可被好养微生物有效利用,去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方面产生了大量有营养价值的藻类,另一方面也净化了污水;(2)天然水体自净过程中,藻类也其一定的作用。8病毒是一类超显微(无法用光学显微镜辨认)、非细胞的、没有代谢能力的绝对细胞内寄生性生物。 9 87页表格, 10培养基之由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 11培养基的分类:(1)物理状态: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脱水培养基(2)培养基组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3)培养基用途: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 12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13酶促反应动力学米门公式。 14微生物生长曲线对数期的时代时间:它指的是微生物繁殖第一代及个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时间。 15质粒是微生物染色体或附加与染色体的携带有某种特异性遗传信息的DNA分子。 16基因重组:(1)转化:转化是供体细胞释放出的裸露的DNA片段直接被吸收进入活的受体细胞的基因重组方式。(2)接合:细胞的接合是遗传物质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转移和重组。(3)转导:遗传物质通过病毒的携带而转移的基因重组称为转导。 17保藏的三种方法:冷冻、冻干、其他。 18氧化塘的微生物关系:菌藻共生。 19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现象叫水体自净作用。有三个阶段,(1)有机物流入河流,有机物浓度升高,异养菌数量上升,溶解氧(DO)减少;(2)有机物浓度下降,异养菌数量减少,原生动物数量上升;(3)有机物浓度下降,异养菌数量减少,原生动物数量减少,藻类数量上升,溶解氧(DO)上升。 20大型水生植物的四种生活型:挺水、浮游、浮叶根生、沉水。 21大型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1)促进悬浮物质沉降;(2)吸收、分解污染物:对氮磷的吸收、对重金属的吸收、对有机物的吸收与降解;(3)抑制藻类生长:资源竞争抑制、

医疗废水处理中的消毒方案比较

医院污水消毒方法比较 一、医院污水现状 医院污水是一种特殊污水,含有大量致病菌、病毒及有机物,如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必将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造成危害,因此国家规定所有医院的医疗和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医院污水处理最主要一个环节就是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工艺主要有氯消毒(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其消毒原理和方法各有不同,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加氯机、二氧化氯发生器、次氯酸钠发生器、臭氧机和紫外线发生器。 二、编制依据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三、医院污水消毒方法比较 医院里病人入厕产生的污水也可能存在有害病菌,也需要进行消毒,因此对医院污水消毒应包括对医院医疗过程产生的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消毒。 在几种常用的医院污水消毒方法中,氯气和次氯酸钠消毒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产生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因此不推荐氯气和次氯酸

钠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适用于出水悬浮物浓度小于10mg/L的污水处理系统,而医院污水包括医疗过程产生的污水和医院生活污水,污水悬浮物浓度远远大于10mg/L,因此紫外线消毒法不适用于现有医院污水情况。 现以每天处理医院污水水量5吨计算,对臭氧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法的相关参数对照如下: 二氧化氯其有效氯是氯气的2.63倍,杀菌能力是氯气的5倍以上,是次氯酸钠的50倍以上,且其消毒效果基本不受PH值的影响;二氧化氯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分支杆菌,尤其对甲肝、乙肝、伤寒、脊髓灰质炎及艾滋病毒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效果。二氧化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医院污水处理应用已很普遍,如在美国有70%以上用二氧化氯作消毒处理,在德国有80%以上用二氧化氯作消毒处理,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在一些医院应用,并迅速发展。二氧化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确认的一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