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2021年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2021年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术前诊断:1.直肠Ca 2.支气管哮喘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4.COPD 5.前列腺增生

欧阳光明(2021.03.07)

术中诊断:1.直肠Ca 2.支气管哮喘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4.COPD 5.前列腺增生

手术名称:直肠Ca根治术(Miles术)

手术者:助手:手术护士:

麻醉方法:全麻麻醉者:巡回护士:

手术体位:截石位切口部位:下腹部、会阴部输血量:无术中用药:详见麻醉单

手术经过: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戴无菌手套直肠指检:确认肿瘤位于直肠后位,距肛门3cm,肿块环绕肠壁,质硬不能推动,可扪及肿块上缘。常规消毒铺巾术野,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1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腹盆腔未见腹水,未见明显转移结节。肝脏表面光滑,红褐色,质软且脆,脾门

网膜未见转移结节。全结肠、腹主动脉旁及肠系膜下动脉,乙状结肠、盆腔侧壁无转移肿大淋巴结。膀胱及前列腺未见肿块侵犯。决定行Miles’手术。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再清扫双侧髂内外动脉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和髂内静脉周围组织。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切开直肠后腹膜向Douglas窝延长,再切开直肠前浆膜后,将膀胱底部精囊腺前列腺予直肠分开并结扎。切除双侧直肠侧韧带。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4cm,采用开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门,即将肠壁边缘全层与周围皮肤间断缝

合一周,针距约1cm。观察造口处结肠血供正常。远端结肠断端结扎后用橡皮手套套上,送入骶前凹内。会阴部手术组用荷包缝合关闭肛门口,距肛门3cm处作一梭形切口,前至会阴中间,

后至尾骨尖端,两侧达坐骨结节内侧缘。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沿坐骨结节及臀大肌内侧缘分离,并尽量切除坐骨直肠窝脂肪,显露肛提肌,结扎肛门动脉。在尾骨尖前方切断肛门尾骨韧带。切断左侧和右侧髂骨尾骨肌。将肛门直肠向前方牵拉,切开盆筋膜壁层,钝性分离至骶骨前间隙,注意无损伤前列腺及尿道膜部,与腹部手术组会合。将远端乙状结肠和直肠拉出切口外,切断部分耻骨直肠肌,直至将肛门、直肠和乙状结肠由会阴部切除。冲洗腹腔及盆腔创面,确切止血,缝合盆腔底部两侧腹膜,重建盆底。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盆腔创面内置一200ml负压引流球后缝合会阴部切口。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50ml,术中补液2500ml,尿量400ml.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清醒,术后标本经患者家属过目后送病检。

手术者签名:

中医外科病历范文(肛肠科-直肠癌).

入院记录 姓名 :@@@@ 职业:无 性别:男入院时间:2013 年 7 月 25日 8时 16分 年龄:@@岁记录时间:2013 年 7月 25日 8时 16分 民族:汉族发病节气:大暑 婚姻状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出生地:@@@ 主诉 :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半年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便脓血,便意频,伴里急后重感,自觉肛门下坠,大便 5— 7次 /日,偶伴腹胀、腹痛,未予正规治疗,今为求较好诊治,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直肠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入院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食纳差,贫血貌,大便带脓血,伴有里急后重感,便形较细,无明显体重减轻,小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 1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1986年行因“十二指肠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有输血史(具体不详 ,否认中毒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生活居住环境良好,工作环境良好。否认毒物,传染病接触史。吸烟, 1包 /天,少量饮酒。否认冶游史,无地方性疾病史及职业病史。 婚育史 :28岁结婚,婚后育有 1子,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家族中类似病史。 望、闻、切诊:望神:神志清楚,精神良好,表情正常。望色:正常面容,色泽红润。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中等。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声音:语言

清晰。语言强弱适中,无咳嗽、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气味:无特殊气味。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脉弦滑。 体格检查 T :36.4℃ P :76次 /分 R :18次 /分 BP :130/70 mmHg 发育正常,营养欠佳,体型中等,精神差,贫血貌。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无异常分泌物。颈部对称,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不红,无扁桃体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 双侧呼吸动度一致, 触觉语颤均等, 叩清音, 肺肝浊音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 76次 /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专科检查:腹平坦,上腹部可见一长约 12cm 手术疤痕,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 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 双肾无叩击痛,肠鸣音活跃。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直肠指诊:距肛缘 3cm 直肠肿物, 可触及肿物下缘,累及肠腔约 3/4周,质硬,上界未触及,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 辅助检查:待回报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锁肛痔 气血两虚 西医诊断:1、直肠占位 (性质待查 2、糖尿病

直肠癌病例讨论

直肠癌病例讨论 一般资料 ?姓名:高洁 ?性别:女 ?年龄:70 ?婚姻状况:已婚 ?职业:退休人员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省 主诉 ?大便带血、里急后重8月余,加重三天。 现病史 患者于2012年10月出现大便带血,出血呈鲜红的,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初步诊断混合痔,给与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此后患者出现间断大便带血,有时呈鲜红色,有时呈深红色或浅红的,并出现里急后重,再次到医院就诊,建议做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肿瘤,患者拒绝检查,给与云南白药对症治疗,症状时好时坏,近三天来,患者出现大便带血,呈深红色,并出现里急后重,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直肠占位”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睡眠好,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患“回盲部结核切除术”54年,恢复良好,于2013.2.6患急性心肌梗死于齐鲁医院抢救治疗,后间断服用倍他乐克治疗,症状缓解,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病史,无重大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疫区久居史。生活规律,无冶游史,无烟酒习惯,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婚育史:25岁结婚,育有两子,配偶及孩子身体健康。 ?月经史:13/5-7/25-39/50,月经规律,经量正常,无痛经史。 ?家族史:父母已故,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可记载。 体格检查(2013,6,13) ?体温36.6℃,脉搏8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0/70mmHg。患者女性,发育良好,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颜色正常,无水肿,无皮疹,毛发分布正常,无压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周围血管阴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双侧乳房对称,未触及明显包块。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分,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无闻及病理杂音。腹部平坦,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移动性浊音阴性。脊柱呈生理性弯曲,脊柱正常,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腹壁反射、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巴氏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外科检查: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侧腹部有长约30厘米的刀口疤痕。患者膝胸位,肛门指诊,于右前壁可触及一质硬包块,固定,轻度压痛,指套带血,色呈暗红色。 辅助检查(2013.6.13):B超示:1,符合胆囊炎声像图,胆总管扩张。2,右肾囊肿。3,左肾错构瘤 化验室检查 ?肝功:总蛋白60(62-85g/L) 前白蛋白119(200-400g/L)

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策略

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策略 周志祥,王征 0 引言 近20年来直肠癌的诊治取得了长足进展,外科治疗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治愈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和保留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贯穿直肠癌外科治疗历史的两条主线。随着学术界对直肠解剖、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淋巴转移规律认识的深化、术前高科技产品精确判断、手术技巧和方法的改进,以及外科器械设备的发展,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也有了突破性进步。首先,从传统的根治肿瘤、挽救生命的最终目标,转变为力求兼顾彻底消除肿瘤和保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外科治疗模式;其次,随着上述的转变,手术方式和技术亦发生较大变化。例如: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腹腔镜微创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根据患者的肿瘤状况及个体特点,全面评价、综合分析、结合术者的临床实践经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达到直肠癌最佳手术效果的关键。由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存在保持消化道完整性的需要,故其手术方式的选择策略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1 全直肠系膜切除 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是当代直肠癌 根治性切除的标准原则。1982年Heald提出TME,经过近30年的临床实 践证明,TME已经成为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金标准。按照传统根治手术的 操作要求,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一定长度的近远端肠段及其系膜和引流淋

巴结,以及受侵的邻近组织和脏器,并不能降低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Heald认为以往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主要原,导致直肠系膜内残留癌细胞,术后癌细胞的扩因在于“有适当的直肠系膜切除” 散、种植导致局部复发。而全直肠系膜能够彻底切除直肠癌,将局部复发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直肠癌中大约65%~80%病例存在直肠周围的局部病变,包括直肠周围直接浸润和肠周淋巴结转移或直肠血管周围淋巴结转移,所有这些局部病变均在盆腔脏层筋膜范围之内。TME的手术特点是锐性分离盆腔脏层和壁层之间的间隙,直达肛提肌水平。将脏层筋膜和其包绕的直肠周围脂肪、血管和淋巴管全部切除。TME能够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Heald等对12年内施行TME手术的15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依照TME原则施行根治术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仅为4%,远低于传统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1998年Heald等又对其所在医院1978-1997年间进行的直肠癌手术进行评估,其中低位前切除术465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37例,Hartmann术10例,局部切除4例,剖腹探查3例,施行TME原则的407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68%,10年生存率达到66%,5年局部复发率为6%,10年局部复发率为8%。国内外的学者在应用TME原则治疗直肠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TME的手术原则包括:⑴直视下在骶前间隙进行锐性分离;⑵保持盆筋膜脏层的完整无破损;⑶肿瘤远端直肠系膜的切除不得少于5cm。对于超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患者,必要时近端肠管应做“J”型储袋,然后与直肠远端吻合,多数情况下行近端肠保护性造口。TME切除直肠系膜达到肿瘤远端5cm,建立在TME基础上的超低位前切除术,其远端直肠横断水平在无张力状态

左半结肠切除术手术记录

左半结肠切除术 [切除范围] 切除横结肠左段、结肠脾曲、降结肠,并将横结肠右段与直肠近端吻合,对降结肠或乙状结肠癌还应将肠系膜下动脉与静脉分离、结扎、切断,沿腹主动脉旁自上而下清除淋巴结。 [适应证] 1.降结肠癌或乙状结肠癌。 2.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或多发性息肉。 3.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憇室炎并发梗阻者。 4.乙状结肠扭转坏死或狭窄。 [麻醉]同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前准备] 1.病人常并发贫血与低蛋白血症,术前应尽可能予以改善。给以营养丰富而少渣的饮食,术前一日改用流质,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2.注意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凝血机制及有无远处转移。 3.准备肠道3~5日,包括: ⑴如有便秘,入院即可开始用缓泻剂。 ⑵术前3日起,每晚用甘露醇口服或灌肠一次,术前晚作清洁灌肠。 ⑶术前3~5日口服磺胺类药及灭滴灵等抗生素(于手术前24小时在口服磺胺类药基础上加服新霉素,每次2g,每6小时1次)。 卡那霉素对胃肠道无明显刺激、不易引起腹泻,优于新霉素。于术前72小时开始口服,每小时1次,每次1g,连服4次,以后每6小时1次,每次1g至手术前。 对年老、体弱、手术前后使用抗生素时间较和者,可同时服用制霉菌素每日3次,每次100万U,以抑制霉菌生长。口服肠道抗生素者,应同时给予维生素K. 4.左侧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者,一期切除手术的危险性大,一般宜先作右侧横结肠造瘘,经2~3周的减压及准备后,再作根治性手术;而右侧结肠癌,可行一期手术,但若病情重危、梗阻严重者,亦应先作盲肠或结肠造瘘。 5.行左半结肠切除术者,术前应安放留置导尿管。 6.手术日晨放置胃肠减压管。 [手术步骤] 以降结肠癌为例。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左侧正中旁切口。 3.探查探查左侧结肠病变性质、大小与活动度,以及淋巴结、肝脏、盆腔有无病变。

三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

三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 直肠癌的发生几率逐渐提升,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根据当前具体治疗要求和注意 事项等,需要了解具体的治疗要求,在当前基础上促进患者恢复。在整个诊断过程中有效的 干预和治疗后可行性高,能提升具体治疗优势。直肠癌的整体治疗很重要,在整个过程中需 要明确手术方式,确保治疗的合理性。 一、什么是直肠癌? 直肠癌指的是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位置比较低,容易存在误诊的现象。在整个治疗中,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复发几率低。在整体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确保留肛门手术的注意事项,做好具体治疗工作,提升优势。 二、直肠癌的三种治疗方式分析 在实际病症治疗的过程中,针对疾病的特殊性,需要注意的是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由 于解剖关系比较复杂,手术操作的难度大,术后容易存在复发的现象。中下段直肠癌的诊断 很重要,在手术的过程中很难保留具体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中下段直肠癌和肛管括约肌 接近,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保留肛门和功能,提升优势。 (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广泛应该在距肛缘不足7cm的直肠下段癌,切除范围包括的是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 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者结肠左动脉结扎处理,在整个过程中清扫对应的动脉旁淋巴结。 在腹部做出永久性的结肠造口,手术完成后实施恢复治疗。 (2)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 此类方式也称为是直肠癌侧切除术,一般在距肛缘12cm以上的直肠癌上段,在腹腔内切除 直肠大部分,在游离操作的过程中,经过腹膜反射后确定下方的直肠,在腹膜外吻合乙状结 肠以及直肠切端,此类手术方式损伤小,能最大程度保留肛门,整体效果明显,如果癌肿存 在体积大的现象,或者浸润到现有的周围组织,则不宜采用。 (3)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 一般应用在距离肛缘7~11cm的早期直肠癌,如果存在癌肿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情况,主要的淋巴管被癌细胞梗塞后存在转移情况,这一手术方式切除不彻底,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为主,在当前手术治疗中,采用借吻合器进行吻合,经过游离操作后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癌 肿情况如果比较严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直肠癌术后的注意事项 ◆身体检查 直肠癌的干预和治疗是个全面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身体检查工作,在整 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需要做好肛门检查工作,检查是否存在腹腔或者盆腔 引流管出血等现象,更为重要的是观察术后1周内是否存在发烧或者疼痛等现象。在整个过 程中必须注意的是做好身体检查工作,注意早期下地活动,进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伤口护理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一、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 位,其中新发病例37.6 万,死亡病例19.1 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二)疾病史和家族史 1.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 2.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总体结直肠癌发病率的6%左右,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等。 (三)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 3.直肠指检:凡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肛门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大体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否指套血染。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 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 6.结直肠癌病人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CEA、CA19-9;有肝转移病人建议检测AFP;疑有腹膜、卵巢转移病人建议检测CA125。(五)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病变。 所有疑似结直肠癌病人均推荐全结肠镜检查,但以下情况除外:

肿瘤手术记录

肿瘤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2003 年10月28 日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 ' s operation 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距肛4cm处直肠下端,直径约5cm,已浸润至浆膜层,与阴道后壁粘连。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手术经过: 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 ,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 查入术中所见。拟行Miles '手术。 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 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子宫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卵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 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 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 5.将降结肠外侧腹膜剪开置脾曲,充分游离结肠脾曲。游离直肠至肿瘤下缘。切断近端乙 状结肠肠管。 6.会阴组手术,先扩肛,再用PVP-I 消毒直肠内腔。距肛3cm 处切开皮肤,沿肛管游离,并分离肿块与阴道后壁之粘连,完整游离肿块及直肠与经腹组会合。完整移除标本。 7.冲洗盆腔,确切止血,缝合盆腔底部腹膜,重建盆底。清点器械无误后置一胸腔引流管于肛周间隙,逐层缝合会阴部切口。常规关腹。 &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4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 检,病人送PACU 。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2003 年9 月15 日术前诊断:直肠癌Colon cancer 术后诊断:直肠癌Colon cancer 手术方式:直肠dixon 根治切除术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nal cancer 手术人员: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 术中所见:术中见盆腔、肠系膜、肝脏、胃、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肿块上极在腹腹返折处 以上,活动可,直径约5cm,质中,已浸润至直肠浆膜层。 手术经过:取截石位,气根治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取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0cm,逐层 进腹。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拟行直肠癌dixon 术。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切断乙状结肠悬韧带,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在肠系膜下动脉分出乙状结肠动脉处,根部切断肠直肠上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打开腹膜反折,完成直肠系膜全切除 (The 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直肠后在骶前筋膜前间隙内分离,直肠前分离时保护精囊腺及前列腺,离断两侧的直肠韧带,游离直肠至肿瘤下缘4cm 处上残端闭合器,切割闭合。用荷包钳荷包缝合乙状结肠远端,切断乙 状结肠肠管,明确剩余的乙状结肠血供可。从肛门口进吻合器行直肠-结肠吻合。检查吻合 口通畅。缝合乙状结肠系膜,缝合盆腔底部腹膜,重建盆底。冲洗,确切止血,清点器械无误后常规关腹。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300ml ,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安返病房。

局部复发直肠癌再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4]Nagtegaal ID,van Krieken JH.The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of rectal cancer:pathology[J].Ann Oncol,2007,18(9suppl): 122-126. [5]Edge SB,Byrd DR,Compton CC,et al.colon and rectal cancer. Part III Digestive System[M].In: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merican Cancer Society.New York: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7th ed,Springer-Verlag,2010:107-118.[6]Tilney HS,Rasheed S,Northover JM,et al.The influence of 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s on long-term outcomes following rectal cancer surgery[J].Dis Colon Rectum,2009,52(10): 1723-1729. [7]Bernstein TE,Endreseth BH,Romundstad P,et al.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rectal cancer[J]. Br J Surg,2009,96(11):1348-1357. [8]Rubin MA,Mucci NR,Manley S,et al.Predictors of Gleason pattern4/5prostate cancer on prostatectomy specimens:can high grade tumor be predicted preoperatively?[J]J Urol,2001, 165(1):114-118. [9]Beard CJ,Chen MH,Cote K,et al.Perineural invas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elapse after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for men with low-risk prostate cancer and may be a marker for oc- cult,high-grade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4, 58(1):19-24. [10]Di Fabio F,Nascimbeni R,Villanacci V,et al.Prognostic vari-ables for cancer-related survival in node-negative colorectal carcinomas[J].Dig Surg,2004,21(2):128-133. [11]Liebig C,Ayala G,Wilks J,et al.Perineural invasion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colorectal cancer[J].J Clin Oncol,2009,27(31):5131-5137. [12]Pour PM,Bell RH,Batra SK.Neural invasion in the staging of pancreatic cancer[J].Pancreas,2003,26(4):322-325.[13]Wang LM,Kevans D,Mulcahy H,et al.Tumor budding is a strong and reproducible prognostic marker in T3N0colorectal cancer[J].Am J Surg Pathol,2009,33(1):134-141. [14]Gondal G,Grotmol T,Hofstad B,et al.Biopsy of colorectal pol-yps is not adequate for grading of neoplasia[J].Endoscopy, 2005,37(12):1193-1197. [15]Kulig J,Richter P,Gurda-Duda A.The role and value of en-dorectal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ng Tl rectal tumors[J]. UItrasound Med Biol,2006,32:469-472. [16]Glancy DG,Pullyblank AM,Thomas MG.The role of colono-scopic endoanal ultrasound scanning(EUS)in selecting pa- tients suitable for resection by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 gery(TEM)[J].Colorectal Dis,2005,7(2):148-150. [17]Wang HS,Liang WY,Lin TC,et al.Curative resection of T1 colorectal carcinoma:risk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long-term prognosis[J].Dis Colon Rectum,2005,48(6): 1182-1192. [18]Barault L,Veyrie N,Jooste V,et al.Mutations in the RAS-MAPK,PI(3)K(phosphatidylinositol-3-OH kinase)sig- naling network correlate with poor survival in a popula- tion-based series of colon cancers[J].Int J Cancer,2008,122 (10):2255-2259. [19]Kato S,Iida S,Higuchi T,et al.PIK3CA mutation is predictive of poo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Int J Cancer,2007,121(8):1771-1778. [20]He Y,Van't Veer LJ,Mikolajewska-Hanclich I,et al.PIK3CA mutations predict local recurrences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J].Clin Cancer Res,2009,15(22):6956-6962. [21]Myers AP,Meyerhardt JA,Cantley LC.Getting knit-PI3Ky: PIK3CA mutation status to direct multimodality therapy?[J]. Clin Cancer Res,2009,15(22):6748-6750. (2011-01-05收稿)文章编号:1005-2208(2011)04-0287-03 局部复发直肠癌再手术适应证及 手术方式的选择 傅传刚,高显华 【摘要】局部复发直肠癌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再次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其5年存活率可达到30%,但由于创伤大、并发症多,有时甚至可能加速病人的死亡,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把握,应该根据复发的类型、部位、病人的全身和局部情况、术者医院和术者本身经验等条件综合决定,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以期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 【关键词】直肠癌;再手术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Reoperation for locally recurrent rectal cancer: indication and choice of surgical procedure FU Chuan-gang,GAO Xian-hua.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Changhai Hospit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FU Chuan-gang,E-mail:fugang416@ https://www.360docs.net/doc/be8865160.html, Abstract Locally recurrent rectal cancer is difficult to be managed.The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is reported to be as high as30%if complete resection(R0)had been achieved in reoperation.The reoperation should be strictly confined due to its severe trauma and multiple complications which would even lead to sooner death.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hat,to benefit the patients,the determination of indication and time of reoperation should be initiative and prudent,depending on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上海200433 通讯作者:傅传刚,E-mail:fugang416@https://www.360docs.net/doc/be8865160.html,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术前诊断:1.直肠Ca 2.支气管哮喘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4.COPD 5.前列腺增生 术中诊断:1.直肠Ca 2.支气管哮喘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4.COPD 5.前列腺增生 手术名称:直肠Ca根治术(Miles术) 手术者:助手:手术护士: 麻醉方法:全麻麻醉者:巡回护士: 手术体位:截石位切口部位:下腹部、会阴部输血量:无术中用药:详见麻醉单 手术经过: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戴无菌手套直肠指检:确认肿瘤位于直肠后位,距肛门3cm,肿块环绕肠壁,质硬不能推动,可扪及肿块上缘。常规消毒铺巾术野,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1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腹盆腔未见腹水,未见明显转移结节。肝脏表面光滑,红褐色,质软且脆,脾门网膜未见转移结节。全结肠、腹主动脉旁及肠系膜下动脉,乙状结肠、盆腔侧壁无转移肿大淋巴结。膀胱及前列腺未见肿块侵犯。决定行Miles’手术。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再清扫双侧髂内外动脉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和髂内静脉周围组织。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切开直肠后腹膜向Douglas窝延长,再切开直肠前浆膜后,将膀胱底部精囊腺前列腺予直肠分开并结扎。切除双侧直肠侧韧带。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4cm,采用开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门,即将肠壁边缘全层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一周,针距约1cm。观察造口处结肠血供正常。远端结肠断端结扎后用橡皮手套套上,送入骶前凹内。

什么是直肠癌手术的TME手术

什么是直肠癌手术的TME手术? 直肠癌手术中的TME手术,即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也称直肠周围系膜全切除术(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mesorectal excision, CCME),是1982年Heald等提出来的,经过近二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TME是一种比较好的中下部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操作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局部复发率至3%-7%,以及提高长期生存率。现在正在成为一种标准的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结直肠癌是全身各系统疾病中第三位常见的癌,在消化系统中的癌症中发病占第一位。如果及时、合理地治疗,直肠癌患者中大约50%-60%能够根治性切除。传统方法进行的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0%-30%,复发率与病理分期有关,也与患者就诊早晚有很大的关系。Dukes C期患者局部复发率为40%以上,局部复发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率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的研究,表明直肠系膜的切除与否与直肠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TME手术能够显著降低直肠癌手术后的复发率,而且可以增加保肛手术的机会。有资料表明,TME可以使保肛率升至77%,TME组的复发率为4%,而其它手术组则高达47%。因此其在直肠癌手术中受到越来越来的推广,也为患者所接受。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 一.TME的解剖学基础 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肠有腹膜覆盖,返折以下的直肠没有腹膜,而由盆筋膜所覆盖。盆筋膜分脏层和壁层,盆筋膜脏层是由腹膜下筋膜向下进入腹膜返折以下,其浅叶包绕盆腔的内脏,如膀胱、子宫、直肠等而形成的,盆筋膜壁层与脏层相对应,是由腹膜下筋膜的深叶进入盆腔后覆盖盆壁的四周而形成的。在S4锥体前方脏层和壁层筋膜汇合形成一致密纤维束带,即直肠骶骨筋膜(或韧带)。被脏层筋膜包绕的直肠周围脂肪即为直肠系膜(Mesorectum),其内富含淋巴、血管组织,直肠原发肿瘤首先侵犯,转移至此[6,7] 。两层筋膜之间由无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充填。盆腔内的生殖管道,髂内血管,盆自主神经及盆腔侧壁的肌肉均为壁层筋膜所覆盖。在盆腔解剖中还有一些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在TME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腹下神经(hypogastric nerve)、盆腔自主神经丛(pelvic autonomic nerve plexus,PANP)和直肠中动脉。髂腹下神经位于腹膜后,进入盆腔后走行于内脏间隙中,可在骶岬距中线大约1cm处,或距输尿管内侧约2cm处发现[7],它紧贴盆壁延输尿管、髂内动脉向侧方、尾侧走行。盆腔自主神经从由骶神经内脏支在盆腔前侧壁与腹下神经汇合而成,PANP位于精囊血管或子宫颈水平,为菱形的致密神经组织斑,如有直肠中动脉存在时,此动脉正好穿过该结构[6]。PANP的神经纤维多支配泌尿生殖器官功能,也有一些小的分支进入直肠系膜,支配直肠。在保留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中,应该尽可能的保护这些神经的功

中医外科病历范文(肛肠科-直肠癌)

入院记录 姓名:@@@@ 职业:无 性别:男入院时间:2013 年7 月25日8时16分 年龄:@@岁记录时间:2013 年7月25日8时16分 民族:汉族发病节气:大暑 婚姻状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出生地:@@@ 主诉: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半年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便脓血,便意频,伴里急后重感,自觉肛门下坠,大便5—7次/日,偶伴腹胀、腹痛,未予正规治疗,今为求较好诊治,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直肠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入院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食纳差,贫血貌,大便带脓血,伴有里急后重感,便形较细,无明显体重减轻,小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1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1986年行因“十二指肠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有输血史(具体不详),否认中毒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生活居住环境良好,工作环境良好。否认毒物,传染病接触史。吸烟,1包/天,少量饮酒。否认冶游史,无地方性疾病史及职业病史。 婚育史:28岁结婚,婚后育有1子,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家族中类似病史。 望、闻、切诊:望神:神志清楚,精神良好,表情正常。望色:正常面容,色泽红润。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中等。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声音:语言清晰。语言强弱适中,无咳嗽、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气味:无特殊气味。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脉弦滑。 体格检查 T:36.4℃P:76次/分R:18次/分BP:130/70 mmHg 发育正常,营养欠佳,体型中等,精神差,贫血貌。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无异常分泌物。颈部对称,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不红,无扁桃体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均等,叩清音,肺肝浊音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专科检查:腹平坦,上腹部可见一长约12cm手术疤痕,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步骤及配合

幻灯片1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步骤及配合 李全幻灯片2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的解剖 ●直肠的形态 ●直肠的构造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腹腔镜直肠癌的手术配合 幻灯片3 直肠的解剖 直肠为大肠的未段,长约15-16cm,位于小骨盆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沿骶骨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下端以肛门而终。 幻灯片4 幻灯片5 幻灯片6 幻灯片7 直肠的形态 直肠在盆膈以上的部分称为直肠盆部,盆部的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盆膈以下的部分缩窄称为肛管或直肠肛门部。直肠有两个弯曲:上段凸向后,与骶骨前面的曲度一致,形成骶曲;下段向后下绕过尾骨尖,形成凸向前的会阴曲。 幻灯片8 直肠的构造 直肠壶腹内面的粘膜,形成2~3条半月状的直肠横襞这些横襞有支持粪便的作用。肛管上段的粘膜形成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叫肛柱。各柱的下端有半月形的小皱襞相连,称为

肛瓣。在肛瓣与相邻二柱下端之间有小凹陷,称为肛窦。各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为皮肤和粘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线。齿状线以下光滑而略有光泽的环形区域,称为肛梳或痔环。痔环和肛柱的深面有丰富的静脉丛,此丛如淤血扩张则易形成痔 幻灯片9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一、早期直肠癌大多数无症状 进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现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 幻灯片10 直肠癌的中晚期表现 1. 直肠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出现便血症状。少量出血是肉眼不易发现,但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时可以发现大量红细胞,所谓的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多时可以出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当癌肿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肿瘤组织坏死感染,可出现脓血、粘液血便。 2.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有时出现腹泻。 3. 当直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症状(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排便前腹痛、肠鸣,排便后症状减轻。大便可变细、带沟槽。 4. 肿瘤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肿瘤侵犯阴道时可出现直肠阴道瘘,阴道流出粪液;肿瘤侵犯骶骨及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及会阴部剧烈疼痛;肿瘤侵犯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胀痛;肿瘤还可压迫髂外血管出现下肢水肿。上述症状均提示肿瘤属较晚期。 5. 肿瘤远处转移(肝脏、肺等)时,相应脏器可出现症状。如转移至肺时可出现干咳、胸痛等。 6.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幻灯片11 幻灯片12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技巧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操作技巧 说明:黑色字体为原文,蓝色字体为网友提问及意见,红色字体为外科之路老师的解答。直肠癌根治术 1、直肠指诊 不要满足于发现肿瘤或活检确定肿瘤,还要对肿瘤进行仔细的探查! 肿瘤的中心一般是肿瘤原发位置,组织浸润最深。但是两侧的溃疡中心并不一定是肿瘤的中心。不知什么原因,在后壁,溃疡面积扩展的较快,在前壁相对较慢。 肿块的活动度要从两方面看。一、肿瘤整块的活动度,说明肿瘤外侵的程度和深度。二、肿块各个边缘的活动度,说明肿块扩展的方式和范围。 残留正常直肠粘膜的位置,可以作为手术游离的突破点! 周边器官的情况。与阴道或前列腺粘连或侵犯有明显差别,手术中的差别更大。 肿块下缘与肛门的距离,决定了切除后重建方式。常用的手测法误差较大,如果有可能,建议测量肿块下缘与齿状线的距离。方法:右手食指向上顶住肿块下缘,使一侧直肠粘膜拉直。左手食指伸入肛管,至于齿状线,两指并拢一起退出,测量长度!最好前后左右分别测量。 保留1~2厘米齿状线以上直肠粘膜是维持术后排便功能的最低要求!!! 切除肿瘤下直肠2厘米是肿瘤切除的最低要求!!! 如果行联合切除,建议亲自切开直肠观察与直肠指诊的差别!!! 直肠癌根治术 2、切口选择 对于可能进行腹壁结肠造口的病人,必须术前和病人一起确定造口位置,虽然对病人来说比较残酷,但是,一个不合理的造口更可怕!医生的一个选择、一个决定,会对病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常规采用右侧旁正中或正中绕脐切口,即使有绝对把握保留肛门,也不要轻易选择左侧切口,万一吻合口瘘,万一肿瘤复发! 开腹后最好采用腹膜连续缝合护皮。 不要随便改变已经形成的切口习惯,就像赛车手不要随便更换赛车一样! 直肠癌根治术 3、腹腔探查 以前,开腹后首先要探查肝脾有无转移结节,腹主动脉旁有无肿大淋巴结------- 现在,这些问题更多地依靠术前影像学检查! 肿块探查是重点。 需要明确肿瘤位置、大小、与腹膜反折的关系、活动度,以及淋巴结情况,确定手术切除方式及范围。 确定结肠是否还有其他的肿瘤或息肉也非常重要! 本来,这个过程不会有问题,但是还是有一种情况经常被搞错: 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或乙状结肠下端肿瘤,经常会与左侧盆腔发生粘连,肿瘤体积较大时会封堵整个盆腔入口,容易误以为肿瘤与盆壁固定而放弃切除。 直肠癌根治术 4、确定手术方式 对于有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的病例,需要行扩大根治术。扩大根治术由于游离切除范围大,可能严重损害盆腔自主神经,造成严重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因此,扩大根治同时必须是功能性扩大根治! 是否保留肛门通过术前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但是,手术中还要根据保留结肠的长度、局部肿瘤外

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摘要】直肠癌是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 恶性肿瘤之一,低位直肠癌是指距离肛缘8cm的直肠癌,其中包括超低位直肠癌,指的是距肛缘4~6cm直肠癌。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Miles手术仍是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但是其带来的生理及心理问题一直 严重困扰着病人。对于这些超低位的直肠癌患者能否进行保肛手术,是结直肠外 科领域探讨的课题之一。本文就超低位直肠癌之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外科;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077-02 1.我国直肠癌发病概况 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居全国恶性肿瘤第四位,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是影响国人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直 肠癌发病有以下特点:①直肠癌发病率跟年龄呈正相关[2],其发病高峰集中 在80~84岁年龄段;②发生率较结肠癌高,但其发生率有逐渐靠近的趋势;③ 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较高,约占全部直肠癌的 65%~75%;绝大多数可在直肠指 诊时触及[3]。 2. 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念 直肠癌分段直肠解剖划分为上、中、下3段,总长度约15cm。癌肿距肛 缘>12cm称为上段直肠癌;距肛缘7~12cm为中段直肠癌;距肛缘<7cm为低位 直肠癌。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以齿状线作为标志,这样不仅便于测量,也有利于各 个医院总结统计分析数据[4]。距齿状线<5cm为下段直肠,距齿状线5~10cm 为中段直肠,距齿状线>10cm为上段直肠。所谓的低位直肠吻合就是吻合口在齿 状线上方2~5cm处,超低位吻合的定义则为吻合位置在齿状线至其上方<2cm。 这样的标准有利于将来的评价。 3.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进展 3.1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式进展 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是近20年来的一种较新手术方式。超低位直肠癌的保 肛手术刚开始并不被人们接受,同时解剖结构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有重要意义。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3.2.1 Miles 手术的应用Miles 手术之前被认识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但该手术方式存在较多的不足: ①需要挖除肛门。②在左侧腹壁行结肠造口,患 者需终身携带造口袋,不敢正常参加社交活动。③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出现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的几率高。如文献报道miles手术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26%[7],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2%~100%。 3.2.2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1982年Heald[7]提出了全直肠系膜切除也称直肠周 围系膜全切除,当时未被人们重视。随着较多临床实践的开展,TME术被证实是 安全可行的,逐渐被人们接受。近20年来,临床实践证明,遵循TME原则可以降 低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且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成为目前直肠癌切除手术,必需遵循的原则。TME术可以被认为是直肠癌治疗的 一个里程碑。 3.2.3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保肛手术(pelvic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