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

思修论文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
思修论文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

思修论文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

2.分配不公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合理论与实际,谈谈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这是柏拉图的一句名言,这也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举一个例子,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和社会形态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可是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里,这个局面却被完全颠覆了。虽然说教育不能算是一个国家是否富强的根本原因,但是它确实 __的现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万有引力被英国的牛顿发现而不是被中国的张三发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教育制度的不同。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__,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__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教育公平在理论上被分为三个层次:

(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此外,对教育公平的正确认识还包括: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和追求教育公平与追求教育效率是统一的这两个方面。

可是,即使在教育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的今天,教育公平仍然得不到实现。

所谓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

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

解决措施:

我国的教育现状并不理想,众所周知,我国贫困山区的教育问题还相当严峻,尽管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那些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师资队伍问题、生源流失问题仍然困扰着山区教育。想要解决师资队伍问题:第一,提高教师的待遇;第二、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第三,加强后备队伍建设,迅速补充山区师资队伍。而应对学生流失问题,则应该:其一,进一步扩大国家政策扶持范围;其二,认真落实基础教育工作责任制;其三,坚持多种形式办学解决学生上学难;其四,进一步抓好社会支持工作。

而城市优质分布不均问题也是相当严重。很多学生家长在孩子就学前就开始进行“各方工作”,想将自己的孩子调入所谓的“市五所”,

“市九所”之中,有些学校更是开始光明正大的收取择校费,这就导致优质的教师资源越来越集中,而那些没有能力进行择校的孩子的教育条件就跟别人有了区别。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通过引入优质,实行管理创新,在入学矛盾和需求集中地区建一批优质中小学校,尽快实现优质融通共享。同时政府更应该限制择校行为的发生。

而对于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更加需要政府从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这中根本问题上去解决:

一、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对学区内学生一视同仁,当地的公共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入学承担责任,公立学校在它的学区范围内,任何一个适龄孩子都可以无条件地去就读。也许有人看过《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父母都是瘾君子的女主角恳求邻居为其提供一个地址和一个电话,证明她是这个范围的居民,从而获取了入学资格。学校需要的条件就如此简单,一个居住地和一个电话而已。

二、准许特许学校的存在。任何个人、教师、团体、公司都可以依法创办学校。依法设立以后,不需要教育局来领导,不需要教育局来任命校长。学校自己决定聘任校长,雇教师,选教材。但是,特许学校仍然被认为是公立学校,它不得收学费,不得要求申请者参加考试来

筛选学生,不得用任何有选择性的理由拒绝一个在该学区的申请者。学校要和教育公共管理部门签一个合同,这就是特许学校。就是学校要对学生承担的责任,包括学习质量;公共管理部门就把本地的生均经费给了该学校。特许学校表明公立学校未必一定要国家来兴办,民间也可以兴办;民间兴办的学校也可以从国家那里获得公共经费。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解决了办学者们大多不知道他们的学校可以经营

多长时间,他们采取的是短期行为的这种现象。

也许我们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有幸的是,现在教育问

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十七大、十八大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关于教育改革的提案。

相信只要我们认识到了危机就有希望带来转机,教育改革只能沿

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前进,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从最核心的矛盾入手,相信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内容仅供参考

教育公平论文

教育发展专题论文 题目: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思考

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思考引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现在教育领域内的延伸和反映,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公平,要求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一个重要的话题。 摘要: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教育不公平现象日显突出,制约着教育的公平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等方面。农村义务教育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从而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 关键词:农村;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公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8%。农村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75%,农村义务教育任务艰巨,形势逼人。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教育发展的公平。农村义务教育中不公平、不均衡现象仍比较突出,极大地抑制了教育的全面发展,也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设步伐。因此,探讨了农村义务教育公平这一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农村问题尤其关注。从“三农”问题的提出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些政策中全都涉及到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

问题。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2007年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99%,比2002年提高8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为2002年的 1.73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也是中国这一人口大国必须解决的问题。2003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到2007年,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决定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等费用也将全部由国家负担。 基于近些年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许多现实问题,如缩短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上好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维修或重建农村校舍等。也就是说,这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发展更与教育公平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不高 我国大部分农村教师待遇跟不上、学历层次不高、教学水平有限、“代课教师”问题复杂。农村师资力量总量趋于饱和,从结构上非常短缺,有的学校一校一师,只能是以复合班的形式上课。农村师资存在很

思修爱国主义实践报告范文

思修爱国主义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无情的在我们年轻的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不知不觉间,来到石家庄计算机职业学院将近一个学期了。在这段时间里面,伴随着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迷茫,显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 就在我们处在迷茫的时候,它走进了我们的身旁,更走进了我们的心间。它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它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的疼爱我们;像老师一样的关心我们;像朋友一样的帮助我们。在它那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人生的迷茫期,大步的迈向幸福的阳光大道。 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我们形成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为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打下了扎实的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连接社会的桥梁。我们应该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理想属于意识范畴,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和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什么样的道路,激发大学生为什么而学。大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为实现社会

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才的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继续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做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它就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进一步说,它是人们在处理价值问题,特别是那些普遍性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价值观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头脑中有关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领域,还是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普遍地存在着价值问题。人们如何理解和对待这些问题,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社会意识归根到底反映社会存在。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同他们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条件相联系的,是基于自身利益和需要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就有了自觉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种价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浅谈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

浅谈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 《关于新形势下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再审视》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出现的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尤其是新形势 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不断的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对其进行 再审视可以找到解决的措施和路径,从而更好的推动农村义务教育 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于 经济发达地区日益发达,而处于边缘地区的中西部及农村地区的经 济却日趋落后,两极分化的格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突出。而 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间力量,其发展状况如何愈来愈受到人 们的关注。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 问题,国家和各级行政部门也对此采取了多方措施,如实行义务教 育阶段的免费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务工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继续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等方法。但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局面 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教育还有差距。 温家宝曾这样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保障人民享有接受 良好教育机会,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一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和普惠性,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合理配置公共教 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三是促进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依法接受较好的质量的义 务教育;四是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 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五是扶助困难群体,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 困难而失学。可见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我国教 育改革的基本政策。

(大学生思修、毛概、近代史)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波诡云谲的时代浪潮中扬帆前进,经历历史沧桑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种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作为民族思想支柱,正是它成为祖国发展腾飞的不竭动力。 一提到爱国主义,往往会联想到“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科学伟人,有多少文学巨匠为它而拼搏,为它而奋斗不息!我们应深感欣喜的是,在二十世纪,这精神凝成了伟大的五·四精神,鼓舞着中华儿女从文明走向文明;这意志化做了坚定的共产党意志,领导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血雨腥风,到这一个世纪之交的国泰民安,民族精神一直支撑着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白色恐怖没有吓倒我们,洋枪洋炮没有击败我们,霸权势力没有压垮我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三峡精神、王伟精神……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 奥巴马说最准确描述他心目中的爱国主义的可能是下述品质:不仅抽象地爱美国,而且对美国人民有一种特别的爱和信心。我一看见我们的国旗就豪情满怀,一听到悲哀孤寂的葬礼号声就热泪盈眶,原因就在於此,因为我们知道美国的伟大,它的战争胜利,它的巨大财富,它的科学文化成就,都来自美国人民的能量与想象力,来自他们的勤劳、主动、奋斗、永不满足、幽默感和默默无闻的英雄主义。 或许很多人认为,我们来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有个好工作,找个伴侣幸福的度过余生。可是在这背后却体现了你现在的爱国主义。当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名“战士”,一名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战斗的战士。我们的知识就是我们战斗的武器。我们也在捍卫这自己的祖国。祖国需要人才,也许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远远比它的经济价值还要高。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已经远离了曾经的血雨腥风,远离了硝烟四起。难道我们也远离了爱国主义吗?我们是离开了那些过去。可是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战场,这里没有血腥,这里没有了刀光剑影。这场战争是知识的战争,是技术的战争,是争夺人才的战争。我们就处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很多人都认为,随着国家间联系的日益加强,爱国主义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并且很有可能会演变为集体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难道真的就不需要弘扬爱国主义了吗?现实却并不是这样。越是在一体化过程加快的今天,爱国主义越是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实际上,经济全球化给爱国主义的弘扬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全球化直接威胁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也弱化了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另外,全球化对各民族国家的主权会有所削弱;再次,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对各民族国家进行文化

浅析教育公平问题

浅析教育公平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 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也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公平的缺失有很多表现形式,从宏观地来看,我将这种缺失分为以下几种: 城乡公平缺失。在一些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这种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地区公平缺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校的经费很大程度地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的名额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在当地招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很多高校较少的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的升学,为了考上大学,只有拼努力、毅力、体力、精力,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正常发展。此外,在长期倾斜性的经济政策支撑下,造成了我国较大的地区发展差异,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异很大,而我们看到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按照收入来进行的,你要享受高等教育,你必须支付高额的费用(而且这个费用依然在上升),这种状况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 阶层公平缺失。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我国的一个现实是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但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是劳动人民内部出现了分化,很多阶层分化出来。阶层除了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异外,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收入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收入越高的人,如私营企业主、民营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专门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诸多方面的制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指公民能够自由地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 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教育部部长周济多次表示“要把教育公平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同时,他指出:“要改变现状,就要对教育投入、规划、政策作进一步改革。”这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一.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性 人只要存在理性就具有公平要求,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教育公平就已经成为人们极为关心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教育公平问题讨论很激烈,特别是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状况下,教育要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实现公平,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要求,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导向和科学依据,更需要一套有效地机制和保障措施。 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理解,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要真正的理解教育公平就必须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问题结合起来考察,这样才有现实意义。只有不断推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我们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教育公平,才有可能更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 二、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不同地区、社会阶层之间差距的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使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导向 教育不公平的表现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其中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导向更值得认真思考。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政策的精英化取向 精英化在我国不仅反映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反映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以高考为指针的考试体系和培养模式,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参与选拔和竞争,示范学校和重点学校制度更是体现了教育系统的精英主义取向,并为选拔和竞争性考试提供了用武之地”。 (2)教育政策的非均衡化倾向 教育系统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和差距,是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现。具体包括:教育经费分配过分倾向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例过低,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校校之间差距过大,导致恶性的入学竞争,教学过程中的差别待遇。 (3)教育政策的非民主化现象 教育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业,任何教育改革都应当充分论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做出民主化的决策,否则难以避免教育不公平问题产生。 2.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过大 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城乡差别严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人口没有学前教育机会,在升学率和升学的可能性方面,农村学生远远比不上城市学生,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政府教育经费也主要投资于城市教育,在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的比较上,城市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师资素质较高,各种教育设施也比较完备,而一些农村中小学,不仅师资素质较低,而且几乎谈不上什么教育设施,有的学校甚至连一个可供学生体育运动的篮球也拿不出。致使广大农村孩子陷入结构性、制度性的机会不公状态,在竞争起点上便落后于城市孩子。3.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失衡 弱势群体通常是指由于某些障碍或者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经济生活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承担风险的脆弱性是其本质特征。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外,教育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1.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据胡鞍钢等的研究,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呈扩大的趋势:各地人均GDP 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 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GDP 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 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88年为2.2∶1,1997年为2.5∶1.以地区差距论,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1∶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0.75∶0.63.〔2〕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以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东部)达到96.47%;二片地区(中部)达到81.87%,三片地区(西部)仅达到42.26%.〔3〕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西部地区则仍有2/3的县未达到85%的普及初中标准,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 据XX教科院智力所的研究,我XX务教育的差异度,全国可分为五类地区,最发达的A 类地区为、XX、XX;B 类地区为XX、XX、XX、XX;最差的E 类地区包括XX、XX、XX、XX、XX、XX。1994年,A 、B 、E 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 )之比5.6∶2.9∶1.0;当年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之比为3.0∶2.0∶1.0,与1988年(这一比率为2.8∶1.5∶1.0)相比,呈加大趋势。〔4〕我国地区差距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各省区之间差距明显,在同一省内,以及地区之内县际差异同样很大。据XX教科院智力所对县际差距变化的研究,Gini系数由1994年的0.238下降为1997年的0.235,县际差距在总体上得到控制;但最低10%县的不利状况更加突出。 据对1782个县的统计分析,小学生和初中生生均经常性支出,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地区内县际差距大于地区间差距。比较而言,小学入学机会平等较令人满意;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初中入学率差距比较突出,少数民族自治县与非少数民族县的初中入学率组间差距也较明显。由于初中教育的急剧发展,初中教育投资增长滞后的矛盾突出。〔5〕

大学思修论文-爱国

传承爱国思想,弘扬民族精神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培养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当立志做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有志青年,传承爱国思想,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不只是说说而已,深刻了解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内涵,是重中之重。 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心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鼓舞、激励着人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一部中华民族史.也正是一部爱国主义发展史。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彼此交相辉映,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魅力。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推崇。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的,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报国之心,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国忧国”等名言,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处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的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之于实际行动。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姓名:李丞浩学号:133160235 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 (一)伦理学视角。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四)社会学视角。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探讨社会分层(包括经济分层与文化分层)与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认为阶层差距也成为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性别差距之外影响教育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除了进行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从根源上来改变产生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身。 (五)法理学视角。 当我们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时,教育公平不仅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象评价的公平,它还是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有关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获得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法律制度。 二、关于教育公平特点的研究 (一)原则性。从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看,教育公平要体现平等原则、补偿原则和差异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

简述当前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简述当前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李 杨 机自11-2班 22111316

简述当前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爱国主义的缺失,不知如何爱国,盲目爱国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爱国的理由、怎样爱国及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认识的现状的阐述来教会大学生如何正确爱国。这一课题我觉得很有研究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样,中国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国家之间的摩擦也日益加剧,一些争议事件往往会带来很多爱国主义的问题。比如“家乐福事件”中大学生因盲目爱国而阻拦顾客购物的行为就十分不理智,他们爱国却不知如何爱国,现在更有甚者对爱国漠不关心。所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爱国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1】 2.爱国主义的传统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就有爱国主义

的传统。在遥远的古代,屈原就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为国殉葬而跳汨罗江;岳飞精忠报国,率领岳家军多次击退敌人,据敌人与千里之外;文天祥为国抗争,喊出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豪言壮语。在硝烟弥漫的近代,林则徐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郑成功收复台湾,狠狠教训了荷兰侵略者;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抵御倭寇,让小鬼子闻风丧胆。现代自然也不乏爱国者,“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钱学森都是突破重重阻碍,远渡重洋才得以回归,只是为了祖国的强大……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铸就民族的魂魄,用生命挺起中国的脊梁,这些“身处艰难气若虹”、“扬着脸走进历史”的中国人,是我们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今天最珍贵的记忆,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2】 3.大学生爱国的理由 3.1国家养育了你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

教育研究 育平等不能象有些学者理解的那样:教育平等 ? 1994-2012 Chi na A cademi c Journal El e<— 2^ —?li shing H ouse. All ri ght s r eserved. htt p://www . 2000年第3期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 ?郭元祥 平等问题一直被学者们视为迷宫”?教 育公平问题也是教育理论界聚诉不已的理论难 题。我国教育理论界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大多是从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 关系等角度来展开的,认为教育公平与教育效 率是一对矛盾范畴、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起点 的平等。我认为仅从教育机会层面上考察教育 公平问题,并把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起点的 平等,忽视教育活动内部的教育公平问题,是 无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公平观和解决我们当前 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的。 一、教育公平究竟是什么 我国已有的同类研究仅仅从教育机会均等 的层面上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并把教育公平 与教育效率作为一对矛盾范畴来研究,未能认 识到教育公平作为一种社会平等不同层次的实 质。教育公平究竟是什么?教育公平与教育效 率究竟是否是一对矛盾范畴?从范畴论(即概 念论)、本体论等角度分析教育公平的实质,有 助于把握教育公平的实质。 从范畴意义上看,教育公平是一个反映相 对性的范畴,而不是反映绝对性或确定性的范 畴,是反映教育质的范畴,而不是反映教育量 的范畴。教育公平与非教育公平是一对范畴,教 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只是一对相关范畴而非对应 的矛盾范畴。教育效率的高低,并不取决于教 育是否公平,而取决于教育活动的质量。已有 的相关研究把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作为一对范 畴来加以研究,是不符合范畴逻辑的。 从教育本体的角度来看,教育公平是指教 育活动中对待每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 象评价的公平。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看成一种 社会福利事业,那么,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平等 地享有这种社会福利事业。但教育本身是一种 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活动,教育影响着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从教育对人的个性化的 作用来看,教育对每个对象都不应一视同 仁”而应有区别地对待每个对象。从教育的结 果来看,教育本身就是生产不均等的(即应是 有个性的)人的手段。由此来看,教育公平是 教育对待对象和评价对象的合情合理。认为教 育公平就是教育起点的一致、教育过程的平等 和教育结果的相同,是值得商榷的。 从本质意义上看,教育公平包含教育平等 及其合理性两重质的规定,其观念基础是平等 理念。何谓平等?萨托利说:平等表达了相同 性概念……两个或更多的人或客体,只要在某 些或所有方面处于同样的、相同的或相似的状 态,那就可以说他们是平等的。”更明确地说, 平等是与人们之间的利益获得有关的相同性, 或是所获得的利益本身相同,或是所获得的利 益的来源相同。不平等则是与利益获得有关的 差别。平等就是人人能够享有相同的权利。平 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 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⑨由此可知,教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论文 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专业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任课教师: 2016 年 12 月 20 日

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Xxx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大学生必须在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其内涵丰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意义重大。大学生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了解和把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正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为最终凝练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大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

作文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Nowadays, one of the pressing problems facing our nation today is in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in some rural areas, which has aroused much public concern. There are to my mind, plenty of contributing causes, among which, the following ones are particularly worth mentioning. First and foremost,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s unbalanced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schools. That is to say, urban students have more access to advanced teaching facilities. Besides, educational loans for poor students are far from enough.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high tuition fees are heavy burdens on millions of low-income families. Hence,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are deprived of the right to go to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the high tuition fees. To tackle this problem, the crucial task of our society is to invest more in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rural schools. Only when educational equity comes true, will our society be more harmonious.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8) 教育发展研究(2000,8—9){已校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外,教育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1、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1、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据胡鞍钢等的研究,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呈扩大的趋势:各地人均GDP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GDP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1]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88年为2.2:1, 1997年为2.5 :1。以地区差距论,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 1.45 :l: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0.75 :0.63。[2]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以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东部)达到96.7%;二片地区(中部)达到81.87%,三片地区(西部)仅达到42.26%。 [3]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西部地区则仍有2/3的县未达到85%的普及初中标准,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一论文

大学生如何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人如何生活才能体现出价值呢?人如何做才能在这广阔的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呢?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尤为重要。然而大学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人不应当只拘泥于金钱,地位,权力,职业以及享乐其中。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物质贡献价值与精神贡献价值的统一,现有价值与应用价值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问题。 一、大学生人生关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学生主流方向是好的,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地影响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发展。 1、盲目追求金钱 有些大学生对金钱极其渴望,为了金钱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在他们眼里只有金钱、权力和欲望,他们盲目的追求一切,总认为金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他们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 2、利益取向有很大偏差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时候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以个人为中心,这中认识在大学生范围内扩展的越来越广,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他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其实个人的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是紧密相联系的,国家集体利益受损,自己利益也会受影响,只顾自身利益会限制自身发展。 3、不重视道德修养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普遍认为,只要有知识、才能就能很好的体现出自身价值,道德对个人而言显得不是很重要,可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的能力越大,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将会在一个相反的方面体现。许多大学生只把精力放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道德上却走下坡路,有些学生甚至在大街上随地吐痰、打架、斗殴,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然而“德性的修养,内心的开悟是一种学问”,只有更好的培养道德素质,大学生才能做得更好。“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这就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这就是道德教育。” 4、过于奢侈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挥金如土,加上社会上有一些不良风气盛行,加上媒体的渲染和不良引导,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扭曲,价值观的体现不仅仅在于金钱,金钱只是一个用来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媒介,如果在误解了金钱的本质,价值观也会随之而改变性质。 二、体现价值观的方法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应按国家教

教育公平 论文

谨记公平之源,学会平等对待 ——————教育公平之我见 王帅我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教育者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规范或原则。对于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十分重要! 我的阿姨就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是在老师院子里长大的,小时候看的最多的是长辈们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关爱学生,而今长大后我也成了“他们”,带着饱满的热情与曾经的美好憧憬我接过了教师这一荣誉之棒,成了一名年轻教师。但是,当真正的工作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知道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教师良好的道德行为,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公平的,是有助于孩子在公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因此,我认为我的教育公平之源,便是“师德”! 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经常会问自己你是否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坚守住你自己的教育之源?要想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公平,谈说易,行走难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都追求的目标,而我们距离这个目标,是走近了?还是渐行渐远了呢? 对于此,我扪心自问了番,居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我总是非常放心,愿意相信他们时刻都在认真学习,即便是偶尔被发现不遵守纪律也一定有他们自己一定的原因,而平时有些调皮的学生我却时刻紧紧盯着,有一点动静就觉得他在捣乱了,这是否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在学生的心中,教师往往是公平,无私,善良的正义代表,对教师有非常美好的期待,这一美好的期待决定着当

我们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到公正办事,公平对人,他们就会感觉到公正的美好和必要,从而奠定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努力追求道德公正的心理基础。因此,在教育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和神圣的职责。而我认为这样的职责有以下几点: 1、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我不是班主任,任教过学校几十分班级,从中发现,每个班级总不免有学生是大家长期取笑与鄙弃的对象,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并不是班主任都觉得它的困难度之高更何况是班主任老师们了。这些孩子时刻在考验着老师们那颗公平的心是否还在跳动?那一杆天平有否倾斜?我想,这值得深思。 2、要公平公正客观的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偶尔总会产生矛盾,发生冲突也是在所难免,公平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 3、全面关心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要记住,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表扬与尊重的权利和心理需要,不要因为自己的无意而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无论学习优秀与否,调皮与否,无论男生,女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青涩的树苗,我们必须要用公平的阳光,公正的肥料来照顾他们,还要谨记要用公平公正之“源”来用心浇灌。我想,如此,我们这些花匠们一定能培育出祖国未来最美丽盛开的花朵!

爱国主义论文

大学生如何加强自身爱国主义素质 摘要:爱国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大学生 的我们是21世纪的建设人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具备爱国主义这一素质。我们要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学习,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深刻落实爱国主义的实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素质报效祖国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祖国无限的爱,才能对侵略者刻骨的恨,才能为建设祖国积极献身,才能为保卫祖国流血牺牲。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波诡云谲的时代浪潮中扬帆前进,经历历史沧桑而立于民族世界之林,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种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作为民族思想支柱,古代如此,现代也是如此。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深深地根植于这片土地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更多地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而青年大学生作为掌握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方向的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实现爱国主义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 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科学文化、悠久历史、优良传统的热爱,对祖国、对人民的总称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弘扬爱国主义要突出体现强烈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我们承担着建设未来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比前辈具有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高尚的品德,更刻苦的奋斗精神和更文明的行为习惯。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大学生就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关心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对国家和人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大学生爱国要落到实处。爱国不是用说的,是实实在在做的,并不是我们每天说几遍爱国,我们就真的爱国了。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